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5 极低出生体重儿输血治疗及危险因素分析_李丽霞

2015 极低出生体重儿输血治疗及危险因素分析_李丽霞

2015   极低出生体重儿输血治疗及危险因素分析_李丽霞
2015   极低出生体重儿输血治疗及危险因素分析_李丽霞

(完整版)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整理版)

1.环境要求 (1)新生儿室采光充足,空气清新,通风良好,但避免对流与阳光直射。(2)室温要求24-26℃,湿温55%-60%. (3)室内每日湿式打扫2次,每晚紫外线空气消毒(有层流或新风装置不必紫外线消毒)空气培养每月一次。 (4)减少人员走动和禁止大声讲话,保证新生儿充足睡眠。 2.入院常规 (1)新生儿入院更换衣服测体重,生命体征,检查全身各部位有无异常。根据病情作适当的卫生处理。腕部系上写有床号、姓名、性别和住院号的标记。(2)立即通知医生。对危重者在听取急诊室护士交班的同时,及时配合抢教。(3)填写病历上的有关项目,做床头小卡片及住院一览表小卡,完成护理记录。(4)及时处理各类医嘱,完成治疗,化验标本的收集。 3.日常清洁护理 (1)口腔护理:每晨1次,强调奶间喂水。禁食、鼻饲病人每日3次,鹅口疮者每日2-3次制酶菌素甘油奶间涂口腔。 (2)皮肤护理:每日晨间护理1次,清洁脸部,五官,手心,臀部等处。病情许可者夏季每日洗澡,冬季每周1-2次,病危者暂停。 (3)脐部护理:脐带脱落前及济部潮湿者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每日用双氧水,PVP 碘清洁,脐部有浓性分泌物时用抗生素稀释液湿敷。 (4)臀部护理: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遇红臀根据轻重给予维生素滴剂涂敷,红外线照射,并增加换尿布次数,必要时在保温箱暴露臀部。 4.注意保温 衣服宽大、柔软,保持清洁干燥。遇低温及时采取保暖措施,外出检查避免受凉。 5.喂养 目前采用婴儿配方奶q3h喂养,有条件可采取母乳,喂奶时抱起或抬高头部,奶后拍背驱气,右侧卧位,加强巡视,发现吐奶及时处理,重危新生儿开奶前常规先喂一次糖水,然后再喂奶。 6.预防感染 工作人员除穿戴衣帽外,入室换鞋,每次接触新生儿前要洗手。减少探望,必须探望者经同意穿隔高衣入内。 7.其他 (1)病危者测生命体征q4h,其余新生儿每日测体温3次,测心率,呼吸每日三次。体温高于38℃时松解衣被,低于36℃时做好保温工作,并增加测温次数。(2)每日测体重1次。 (3)经常巡视病房,加强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变化及时抢救。 (4)出院病儿须反复核对姓名,性别,住院号,确认无误,家长签字后方可让家长抱回,并给予出院指导,病床按规定做终末消毒处理。

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

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6-09-30T16:04:35.900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9期作者:隋美波 [导读] 我院于2012年共收治18例低出生体重儿,其中男10例女8例,早产儿11例,出生体重1200—2250g。 烟台市福山区妇幼保健院山东烟台 265500 【摘要】低出生体重儿是指孕期不足37周,出生体重低于2500g,身长不足45cm,身体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的新生儿或孕期38—42周,出生体重低于2500g的新生儿。由于低出生体重儿的身体各器官发育较差,生活能力低下,死亡率较高,所以要给予相应的特别护理以提高其存活率。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关键词】低出生体重儿;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9-216-01 1临床资料 我院于2012年共收治18例低出生体重儿,其中男10例女8例,早产儿11例,出生体重1200—2250g,死亡2例,自动出院3例,成活出院13例。 2护理体会 2.1保暖 2.1.1设专室 室温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保持在55%—65%以防失水过多。 2.1.2暖箱保暖 箱温随体重决定。一般来说,体重越轻,胎龄越小,箱温越高。体重1501—2500g箱温30—32℃;体重1000—1500g箱温32—34℃;体重1000g以下箱温34—36℃。 2.1.3开放式辐射新生儿抢救台保暖 适用于气管插管随时进行抢救的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在35℃以下,重度硬肿症,体温不升的低出生体重儿等。可先调温到32℃,开始打开患儿外包被,辐射台的体重探头必须紧贴新生儿的腹部皮肤,使传感器上不能有布类等任何物品遮盖,否则会出现超温报警,这样患儿可直接大面积接受辐射保暖便于治疗[1]。 2.2呼吸管理 2.2.1针对呼吸暂停,可给予轻弹足底和抚摸脊背的良性刺激,有缺氧症状者,可采用低流量间断给氧,一旦症状改善立即停用,以防发生养病并发症。 2.2.2易患吸入性肺炎或反流引起窒息者,应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患儿取侧卧,头偏向一侧,适当垫高肩部,严密观察,以防呕吐物抢入呼吸道引起窒息。 2.3合理喂养 低体重儿的基础代谢率高,热量需要的多,早期喂养可预防低血糖。喂养方法有以下几种: 2.3.1母乳喂养 有觅食反应,吸吮能力强的婴儿可让其直接吸食母乳。护理人员帮助母亲取坐位或侧卧位,婴儿面向母亲,并且身体呈一条直线,在婴儿张开嘴的瞬间,把乳头塞入婴儿的嘴中,吸入大部分乳晕,进行有效的吸吮,按需哺乳,时间不定。 2.3.2鼻饲管或滴管喂养 一般情况差,没有吸吮能力的低体重儿可上鼻饲管喂养;吸吮能力较差,可用滴管喂养,把母亲的乳汁挤到小杯内,用滴管吸入后一滴一滴缓慢滴入低体重儿口内,儿头稍抬高,偏向一侧,防止将奶吸入气管。出生体重<1000g,婴儿每小时喂1次,出生体重1000—1500g,婴儿每1.5小时喂1次,体重1501—2500g婴儿每2小时喂1次,稳定在每天增长20—30g为宜,对24h摄入热量、水分及大小便做好详细记录,以便分析调整。 2.4预防出血 低体重儿维生素K储备不足,血中凝血酶原不足,已引起出血,所以低体重儿出生后立即注射维生素K15mg,每日1次,连用3天。 2.5预防感染及合并症 因低出生体重儿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抵抗力差,极易发生感染,做好日常消毒工作十分重要。低出生体重儿室内一切用物需与普通新生儿分开,如体重低于1000g所用物如布类,需高压消毒。操作前护士泡手并换隔离服入室。护理人员要定期做鼻咽液培养,感染及带菌者应调离岗位。 2.6病情观察 低出生体重儿病情变化快,患儿的生命体征、进食情况、精神反应、哭声、面色、皮肤颜色、肢体末梢的温度及大小便情况。注意观察黄疸出现的时间和程度,及时报告医生。在输液过程中,使用推注式输液泵,严格控制补液速度,定时观察并记录,防止医源性高血糖、低血糖的发生[2]。 2.7低出生体重儿出箱条件 待体重增至2500g以上,室温维持在24℃时,于不加热的暖箱中,亦能维持体温正常,并吃奶良好,体重维持上升者可出箱。但出箱后仍应密切注意体温、体重、吃奶等情况。 3小结 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是一项细致、复杂的工作,稍有不慎即可导致喂养失败,甚至导致患儿死亡,因此要求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认真的精神,要有耐心、细心、爱心、关心,通过护理人员从喂养的各个环节加强管理,注重喂养期间病情观察异常情况的处理以及

极低出生体重儿护理(20210118145140)

41 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护理结果研究 张娟扬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 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lowbirthweightinfant,VLBWI) 是指出生体重在 1000-1499g的早产儿。由于各脏器发育不成熟,免疫功能低下,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如颅内出血、黄疸、感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硬肿症等。随着医疗监护技术的不断发展,极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不断提高。而据国外文献报道,在发达国家存活率已达90%-95%,但10%一15%存活的极低体重儿可发生脑瘫、智力障碍、视听觉障碍等后遗症。专业的健康照护者面临的挑战从保证早产儿的存活,发展到对他们的发育过程和预后的最优化。 一、临床资料 我科NICI于2011年8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共收治41例超低出生和VLBWJ 其中超低出生体重儿6例、VLBWI3例。41例VLBW中30例为我院出生,11例外院转入;男性21例、女性20例;农村15例、城市26例 ;体重均在1500g 以下,最低体重为685g,最高体1430g,685-950g6 例,1000?1200g12例,1201 ?1300g15例,1301?1400g5例,1401?1499g3例;平均体重为1333 g,出院平均体重为1618g, 增加% 胎龄在28+2周-35+6周,平均胎龄为32.周,28W?30W例, 30+1?32W例, 32+1?36W例;初生Apgar评分3-10分,其中10例为3-8分,其余27例8-10分;4 例6-8分。治愈、好转出院26例,放弃治疗8例,死亡7例(均为超低出生体重儿) ;治愈好转率%,死亡率%,放弃治疗率%。 二、护理措施 新生儿科医生进产房 分娩时由一名新生儿科医师负责新生儿监护,做好窒息复苏准备。NICU准备暖箱,箱温预设35C,湿度80%胎儿娩出后,经产房处理后即由内通道送入NICU, 置于预热暖箱予24小时监护。 维持体温稳定 VLBWI 体表面积相对大,散热快,皮肤薄,蒸发散热多,棕色脂肪少,产张娟主任护师扬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低,对环境温度的要求较高。

极低体重儿常见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极低体重儿常见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极低体重儿并发症护理 极低体重儿是指胎儿出生1h体重在1500g以下,胎龄<32周的活产新生儿。由于早产儿各器官发育不完善及生理功能未成熟,出生后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及抗病能力均比足月儿差、且胎龄越小,体重越低,出现并发症及死亡的机率越高,所以临床上应认真仔细地观察有无并发症,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1 临床观察 1.1 呼吸窘迫综合征又名肺透明膜病,主要发生在早产儿,刚出生时哭声可正常,6~12h内出现呼吸困难,逐渐加重,伴呻吟,呼吸不规则,间有呼吸暂停。面色因缺氧变得灰白或青灰。 1.2 呼吸暂停是指呼吸停止超过20s,或虽然不到20s,但伴有心率减慢(<100次/min),并出现发绀、苍白、肌张力下降等。呼吸暂停是早产儿常见症状之一,发生率约为20%~30%,极低体重儿可达50%[1]。如不及时处理,长时间缺氧可引起脑损伤。呼吸暂停反复发作可导致脑缺氧损害,引起脑室周围白质软化致痉挛性瘫痪,脑干神经元受损致耳聋[2],故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应密切

监护,一旦发生呼吸暂停应立即处理。 1.3 早产儿硬肿症多发生在冬春冷季节,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临床表现为拒乳、反应差、哭声弱、心率减慢、尿少、体温不升、肢体发凉、皮肤硬肿、颜色暗红、按之如橡皮样。 1.4 高胆红素血症因为早产儿血脑屏障通透性高,血清白蛋白含量低,以及缺氧、酸中毒等因素,极易并发高胆红素血症。表现为巩膜、黏膜及全身皮肤黄染,重者出现胆红素脑病,表现为嗜睡、反应差、原始反射减弱,继之出现高热、四肢强直、脑性尖叫、原始反射消失等,查黄疸指数256μmol/L。 1.5 颅内出血由于早产儿胚胎生发层基质有丰富的血管,在解剖上尚未发育成熟,并缺乏支架,当缺氧、静脉压升高时,易引起出血,加之肝内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合成少等原因。多在生后72h内发生。临床分3型:(1)急剧恶化型:表现为急剧加重,出现紫绀、呼吸暂停、皮肤花纹、苍白,伴有嗜睡、惊厥、肌张力增高或低下、前囟门饱满、脑性尖叫等。(2)间断恶化型:表现为起病缓慢,反复间断出现呼吸暂停、呼吸困难、不自主动作增多、痉挛、轻度抽搐、凝视、咂嘴动作等。(3)无症状型:临床无明显症状或症状轻微隐匿,凡是早产儿出现异常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或突然出现不能解释的早产儿一般状况的恶化,应立即进行头颅影响学检查以助判断。 1.6 感染由于早产儿免疫系统功能不完善,从母体中获得的抗体少,所以机体抵抗力差,易发生感染。临床缺乏典型表现,有时仅表现为面色苍白、发紫或苍灰色、呼吸急促或暂停、发热或体温不升、

极低体重儿护理常规

极低体重儿护理常规 【关键词】极低出生体重儿体温综合性护理干预 现代医学中将出生时体重小于1500的早产儿称为极低出生体重儿。其初期容易出现低体温症状,这也是造成婴儿死亡率增高的主要原因[1-2]。因此探索预防极低体重儿发生低体温的有效措施,提高极低体重儿的救治率,具有重要意义。我院产科为预防极低体重儿出生后发生低体温,自2011年12月以来在产房内综合应用临床护理干预措施,使极低体重儿的低体温发生率有明显下降,现将做法及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2月1日至2014年4月30日出生的58例极低体重儿为干预组,2012年12月1日至2013年4月30日出生的51例极低体重儿作为对照组。干预组:男婴31例(占53.45%),女婴27例(占46.55%),平均孕周(3 2.1±1.8)周,体重(1 237±182.7)g,Apgar 评分1 min (8.5±1.9) 分,5 min (9.4±1.1) 分,其中阴道分娩30例(占51.72%),剖宫产28 例(占48.28%)。对照组:男婴28例(占54.9%),女婴23例(占45.1%),平均孕周(32.2±1.7)周,体重(1 225±178.2)g,Apgar 评分1 min (8.6±1.7)分,5 min (9.5 ±1.2)分,阴道分娩26例(占50.98%),剖宫产

25例(占49.02%)。两组早产儿在性别、孕周、体重、评分、分娩方式及发生早产的原因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在出生后采取常规的保暖措施,即环境温度按产房要求达到22~24 ℃,出生后立即置辐射床,设辐射床温度34 ℃,立即擦干身上的羊水和血液,处理完毕立即使用包被包裹法送往新生儿室。 1.2.2 干预组 1.2.2.1 分娩前的准备:提高产房的温度至26~28 ℃,由于极低体重儿出生时暴露于室温状态下,室温应达到晨间护理时早产儿室的温度[3]。目前医院的供暖系统基本为中央空调,环境温度较难控制。为此,我院产房内另独立安装了分体式的空调,有利于控制产房内的温度。提高辐射床温度设置在36.8~37 ℃[4]。早产儿所使用的物品均提早置于辐射床上预热,包括婴儿被、婴儿帽、无菌布料、复苏器械等,避免接触使用尚未预热的物品而带走其身上的热量。 1.2.2.2 减少在室温下的暴露时间:对于体重较低的早产儿,一位助产士协助娩出胎儿后,另一位助产士给予配合,立即使用已预热

极低出生体重儿护理

极低出生体重儿护理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4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护理结果研究 张娟扬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 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lowbirthweightinfant,VLBWI)是指出生体重在1000-1499g的早产儿。由于各脏器发育不成熟,免疫功能低下,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如颅内出血、黄疸、感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硬肿症等。随着医疗监护技术的不断发展,极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不断提高。而据国外文献报道,在发达国家存活率已达90%-95%,但10%一15%存活的极低体重儿可发生脑瘫、智力障碍、视听觉障碍等后遗症。专业的健康照护者面临的挑战从保证早产儿的存活,发展到对他们的发育过程和预后的最优化。 一、临床资料 我科NICU于2011年8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共收治41例超低出生和VLBWI,其中超低出生体重儿6例、VLBWI35例。41例VLBWI中30例为我院出生,11例外院转入;男性21例、女性20例;农村15例、城市26例;体重均在1500g以下,最低体重为685g,最高体1430g,685-950g6例,1000~1200g12例,1201~1300g15例,1301~1400g5例,1401~1499g3例;平均体重为1333 g,出院平均体重为1618g,增加21.38%。胎龄在28+2周-35+6周,平均胎龄为32.周,28W~30W3例,30+1~32W6例,32+1~36W2例;初生Apgar评分3-10分,其中10例为3-8分,其余27例8-10分;4例6-8分。治愈、好转出院26例,放弃治疗8例,死亡7例(均为超低出生体重儿);治愈好转率63.41%,死亡率17.01%,放弃治疗率19.51%。 二、护理措施 3.1新生儿科医生进产房 分娩时由一名新生儿科医师负责新生儿监护,做好窒息复苏准备。NICU准备暖箱,箱温预设35℃,湿度80%。胎儿娩出后,经产房处理后即由内通道送入NICU,置于预热暖箱予24小时监护。 3.2维持体温稳定 VLBWI体表面积相对大,散热快,皮肤薄,蒸发散热多,棕色脂肪少,产热张娟主任护师扬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建议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建议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在婴儿和儿童期是生长迟缓、感染性疾病和发育落后的高风险人群,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出院后科学的营养管理不仅关系到早产儿的体格生长,而且影响神经系统发育,与成年期慢性疾病相关。 基本概念 1早产儿校正年龄 早产儿体格生长的评价应根据校正年龄,即以胎龄40周(预产期)为起点计算校正后的生理年龄,计算方法为:校正月龄=实际月龄-早产周数,早产周数=足月胎龄(40W)-出生胎龄。 举例如下:某胎龄32周早产儿,如果实际年龄为生后3月龄;早产周数=足月胎龄-出生胎龄,即:40周-32周=8周(2个月);校正月龄=实际月龄-早产周数,即:3个月(12周)-2个月(8周) =1个月(4周)。该早产儿校正月龄为1个月,评价该3月龄的早产儿时应与1月龄正常婴儿的生长标准来进行比较。 一般情况下,评价早产儿生长时应校正年龄至2岁,小于28周早产儿可校正至3岁。 2早产儿追赶生长

一般认为充分发挥早产儿个体的生长潜力,各项体格发育指标都匀称增长,包括体重、身长和头围,适于胎龄早产儿达到校正月(年)龄的第25百分位(P25)~P50、小于胎龄早产儿>P10应视为追赶生长比较满意。早产儿追赶生长的最佳时期是生后第1年,尤其是前6个月。第1年是早产儿脑发育的关键期,追赶生长直接关系到早产儿神经系统发育。如出院后喂养得当、有充足均衡的营养摄入、无严重疾病因素影响,大多数适于胎龄的早产儿能在1~2年内追赶上同年龄的婴幼儿。 3早产儿出院时营养风险程度的分类(略)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方案(图1) 图1 早产儿出院后喂养指导流程图

袋鼠式护理可作为极低出生体重儿常规护理

袋鼠式护理可作为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常规护理【摘要】目的研究袋鼠式护理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发育和母乳喂养率的影响。方法筛选出生时体重0.05),且母乳喂养比例未发现明显差异(p>0.05)。经意向性治疗分析后,两组患儿的各测量值之间仍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袋鼠式护理在稳定型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中与常规护理同样有效,且不会增加发病率和死亡率。 【关键词】袋鼠式护理;极低出生体重儿;保温箱护理;日增体重 近20年的实验和研究显示袋鼠式护理(kangaroo mother care,kmc)可能是稳定型低出生体重儿,或是替代保温箱护理的一个选择[1]。尽管kmc有一定的优势,但它仍未被广泛应用于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且无足够的数据证实kmc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vlbw)的生长参数、袋鼠式护理的可接受性和长期预后的影响。有报道指出与标准保温箱护理相比,kmc可使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体重增加,缩短住院时间及提高婴儿母乳喂养率[2]。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在过渡监护病房中使用kmc稳定极低出生体重儿是否是一种有效的替代传统护理的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所选患者均来自漯河市中心医院儿科重症 监护室,告知患者监护人书面知情同意书。筛选标准: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0.05),且母乳喂养比例未发现明显差异(p>0.05)。

研究期间,kmc组出现2例败血症和1例低体温患儿,cmc组出现2例败血症,2例呼吸暂停和1例低血糖患儿,终止当前护理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治疗。经意向性治疗分析后,两组患儿的各测量值之间仍无明显差异(p>0.05)。未发现死亡病例。 3讨论 目前,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中逐渐认识到kmc的重要性,实施kmc对母婴产生有利影响,可促进患儿生长发育,降低发病率。我国活产婴儿中低出生体重儿的出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常会伴随不同程度的器官发育不成熟、机体功能较差、营养储备不足等,早期专业的护理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儿的远期生长发育及健康状况[2]。 从这项研究中,我们发现袋鼠式护理是一种有效的管理稳定型vlbw患儿的方法,可替代传统保温箱护理;kmc组婴幼儿的生长参数、母乳喂养率和发病率与其他护理结果相似。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似[2-3]。有研究对kmc在vlbw患儿中的作用进行了评估,结果发现kmc组平均增重1-3g/d,高于传统保温箱护理[3]。我们研究也显示kmc组日增体重略高于cmc组,但无明显差异。这可能是由于kmc在短期内对vlbw患儿的生长参数影响较小。有研究发现,当母乳喂养率较低时,kmc可影响母乳喂养率[3]。kmc护理模式中强调母婴共室及母婴皮肤-皮肤接触,为母乳喂养提供了便利,有效促进母乳使用率。本研究中,cmc组由于采取了间隔定时给予患儿母乳,结果其母乳喂养率与kmc组相似。

低体重儿的护理

低体重儿的护理 概述:出生体重低于2500g新生儿称为低体重儿,其生活能力比正常儿低,只要精心护理,喂养合理照样能按生长发育规律成长。 原因: 1.母孕期营养不良 2.妊娠合并产科、内科疾病,造成胎儿宫内慢性缺氧,发育迟缓 3.胎盘、脐带异常 4.胎儿发育缺陷 5.宫内感染 6.多胎妊娠 分类: 1.低体重儿:出生体重低于2500g,包括早产儿、足月儿、过期小于胎龄儿、多胎儿。 2.极低体重儿:出生体重低于1500g。 3.超低体重儿:出生体重低于1000g。 主要表现出生体重低于2500g。 检查所见: 胎盘小、有钙化灶、脐带细或扭曲,婴儿体重低于同胎龄10%,有小样儿特征,皮下脂肪少。 处理原则: 1.保暖:居室温度保持24°C~26°C,体温维持36.5°C~37.5°C 之间(肛温)。

2.喂养 (1)每次喂奶量宜少,间隔时间短,每2小时喂一次 (2)随体重增加至2500g以上,喂养间隔时间逐渐延长至3小时(3)若吸吮力差,母乳置奶瓶喂养,若母乳不足或无,建议早产配方奶喂养(热卡高易长磅),最好用到胎龄+日龄达44周,再换足月儿奶粉,若体重长磅理想,胎龄+日龄达37周换足月儿奶粉 3.观察黄疸:应对措施(详见新生儿黄疸章节) 4.乳母增加钙摄入量(牛奶、钙剂),婴儿出生后两周补充维生素AD,每日一次补充维生素D800IU,服用3个月后改为400IU/ 日,至2岁(视婴儿具体情况而定),补钙50-100mg/日 5.沐浴、抚触和SPA: 根据婴儿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擦身或沐浴(不一定每天安排), 胎龄+日龄达37周且体重增加至2500g可抚触和SPA 6.预防感染 (1)避免与呼吸道、消化道感染病人接触 (2)新生儿期避免探访,护理婴儿前应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3)新生儿有异常情况及时医院就诊 7.遵医嘱定期医院随访,按时预防接种

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1.环境要求 (1)新生儿室采光充足,空气清新,通风良好,但避免对流与阳光直射。(2)室温要求24-26℃,湿温55%-60%. (3)室内每日湿式打扫2次,每晚紫外线空气消毒(有层流或新风装置不必紫外线消毒)空气培养每月一次。 (4)减少人员走动和禁止大声讲话,保证新生儿充足睡眠。 2.入院常规 (1)新生儿入院更换衣服测体重,生命体征,检查全身各部位有无异常。根据病情作适当的卫生处理。腕部系上写有床号、姓名、性别和住院号的标记。(2)立即通知医生。对危重者在听取急诊室护士交班的同时,及时配合抢教。(3)填写病历上的有关项目,做床头小卡片及住院一览表小卡,完成护理记录。(4)及时处理各类医嘱,完成治疗,化验标本的收集。 3.日常清洁护理 (1)口腔护理:每晨1次,强调奶间喂水。禁食、鼻饲病人每日3次,鹅口疮者每日2-3次制酶菌素甘油奶间涂口腔。 (2)皮肤护理:每日晨间护理1次,清洁脸部,五官,手心,臀部等处。病情许可者夏季每日洗澡,冬季每周1-2次,病危者暂停。 (3)脐部护理:脐带脱落前及济部潮湿者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每日用双氧水,PVP 碘清洁,脐部有浓性分泌物时用抗生素稀释液湿敷。 (4)臀部护理: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遇红臀根据轻重给予维生素滴剂涂敷,红外线照射,并增加换尿布次数,必要时在保温箱暴露臀部。 4.注意保温 衣服宽大、柔软,保持清洁干燥。遇低温及时采取保暖措施,外出检查避免受凉。 5.喂养 目前采用婴儿配方奶q3h喂养,有条件可采取母乳,喂奶时抱起或抬高头部,奶后拍背驱气,右侧卧位,加强巡视,发现吐奶及时处理,重危新生儿开奶前常规先喂一次糖水,然后再喂奶。 6.预防感染 工作人员除穿戴衣帽外,入室换鞋,每次接触新生儿前要洗手。减少探望,必须探望者经同意穿隔高衣入内。 7.其他 (1)病危者测生命体征q4h,其余新生儿每日测体温3次,测心率,呼吸每日三次。体温高于38℃时松解衣被,低于36℃时做好保温工作,并增加测温次数。(2)每日测体重1次。 (3)经常巡视病房,加强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变化及时抢救。 (4)出院病儿须反复核对姓名,性别,住院号,确认无误,家长签字后方可让家长抱回,并给予出院指导,病床按规定做终末消毒处理。

低体重儿护理

低体重儿护理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08-0167-01 近年来,将胎龄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全文结束》》年1月―xx年12月在我科出生VLBWI45例,男28例,女17例;出生体质量,胎龄。高危因素:3胞胎1例,双胞胎14例,母亲患妊高症21例,前置胎盘7例,羊膜早破11例,剖宫产17例。疾病与并发症;新生儿窒息28例,吸入性肺炎18例,呼吸窘迫综合症9例,硬肿症6例。 转归痊愈23例,自动出院6例,死亡18例。? 2 护理 重症监护出生后以最快速度抱入抢救单元,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护人员专门负责救治护理工作。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特别是新生儿窒息、心肺复苏、呼吸困难综合症的抢救技术,需有呼吸管理知识[1]。密切观察病情,凡有[2];①体温不正常;②呼吸不规则或呻吟;③局部或全身紫绀;④烦躁或反应低下;⑤惊厥;⑥早期或重症黄疸;⑦不吃、呕吐、腹泻、

腹胀;⑧硬肿症;⑨出血症状;24h无大便者,应评估为病危患儿,应将患儿病情及预后患儿父母,以求得合作。建立特护记录,详细做好记录,保证病情观察的连续性,为医生诊治提供可靠依据。 维持正常体温 VLBWI皮下脂肪少,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体表面积相对大等生理特点,体温易受外界环境温度因素影响,出现体温过低。对VLBWI有效地保暖以维持正常体温已成为挽救生命的重要措施之一[1]。强调提高最合适的环境温度―中性环境温度,VLBWI的中性环境温度一般在32oC―36oC。暖箱保暖和远红外辐射台保暖为理想的保暖方式,本组45例均用暖箱保暖取得满意效果,暖箱保暖的方法是:先放入预热被中,再放入预热27oC―28oC暖箱中,每1h提高箱温1oC,暖箱温度宜在 34oC―36oC,暖箱湿度为55―65%。随体温上升,逐渐撤去暖被,尽量裸体。暖箱上盖黑布,一方面模拟宫内环境,另一方面将少强光刺激[3]。 呼吸管理 VILBWI呼吸中枢发育相对更不成熟,肺发育不成熟,肺表面活性物质少,约50―70%的患儿于生后1周内有呼吸暂停或青紫[1]。密切观察患儿呼吸频率、节律、深浅程度及有无青紫,VILBWI黄疸比较重,出现发绀、青紫时不易发现,加强巡视,仔细辨别[4],早发现,早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吸痰时操作动作要轻、稳,采用正压进、负压出,边吸边转边退手法有效地吸痰,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有呼吸暂停着,及时捏耳

早产儿护理常规

早产儿护理常规 按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患儿早产的原因,胎龄,体重。 2、评估患儿体温、呼吸、皮肤颜色。 3、严密监测患儿生命体征,面色,血氧饱和度变化。 4、评估患儿家属对疾病的认知情况。护理措施 1、保持室温在24℃-26℃,晨间护理时提高到27℃-28℃,相对湿度55%-65%;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 2、保持中性温度:使用远红外抢救床或暖箱,根据具体情况调节温度并每准确记录。 3、出暖箱者予戴帽以降低耗氧量和散热量。 4、操作集中进行以避免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波动。 5、每日脱去衣服同一时间同一秤测量体重,并正确记录出入量 6、遵医嘱予以静脉输液、全胃肠外营养疗法、鼻饲;每小时评估1次静脉注射部位,如发生外渗等情况及时处理。 7、遵医嘱予以经口进食(母乳最佳,不能母乳喂养者早产儿配方奶),不耐受或吸吮能力差者予以鼻饲,少量多餐。 8、将早产儿与可能患感染性疾病的患儿分开;专人护理,接触患儿前后均应严格洗手,必要时带手套操作,加强口腔、皮肤及脐部护理。 9、遵医嘱予以心电监护,正确设置报警范围,严密监测HR、R、氧饱和度;呼吸暂停者给予托背、弹足底、吸氧处理,必要时予以呼吸机维持。 10、严密观察呼吸状态,频率、深度、鼻翼煽动、呻吟、三凹症等,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并处理;有缺氧症状者给予氧气吸入,吸入氧浓度及时间根据缺氧程度及用氧方法而定或在血气监测下指导用氧,禁忌过高的氧浓度,预防氧疗并发症。 11、每3小时更换尿布时评估皮肤及粘膜情况,有变化时告知医生并处理;根据要求及患儿耐受情况(除非禁忌),每2小时变化1次体位。 12、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观察评估静脉注射部位,防止外渗,及时处理;氧饱和度探头至少每2小时更换位置防止压疮。健康指导 1、听取父母诉说,提供有关信息,用通俗的言语解释病情。 2、讲解并示范婴儿的护理技术;告知父母有如下异常应及时就医:体重减轻或不增加、喂食困难、发热、呼吸困难、昏睡、肌肉抽动、颤抖。 3、保持房间空气新鲜,每日通风1~2次。 4、帮助父母拟订家庭护理计划,解释保证婴儿护理良好的必要性,并告知新生儿门诊的复诊预约时间。 5、早教,定期检查眼底、智力、生长发育,做好新生儿筛查,不适随诊;按时进行预防接种。

早产儿护理常规

早产儿的护理 相关知识 早产儿是指胎龄不满37周小于259d的活产婴儿。早产儿体重大多在2500g以下,身长不到47cm,哭声轻,颈肌软弱,四肢肌张力低下,皮肤红嫩,胎毛多,耳壳软,指(趾)甲未达到指(趾)端,乳晕不清,足底纹少,男婴睾丸未降或未完全下降,女婴大阴唇不能盖住小阴唇。 由于早产儿全身各系统功能发育尚不成熟,对子宫外环境的适应能力和调节能力 均较差,因此死亡率较高。 护理问题/关键点 1.体温异常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3.早产 4.生活能力低下 5.体重 6喂养7.有潜在感染的危险8.不能维持自主呼吸9.并发症 1.体温过低与体温调节功能差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吸吮、吞咽、消化功能差有关。 3.自主呼吸障碍与呼吸中枢不成熟、肺发育不良、呼吸肌无力有关。 4.有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功能不足及皮肤黏膜屏障功能差有关。 初始评估 1.胎次、外观特征是否符合胎龄 2.母亲孕期健康状况 3.胎儿发育情况及家族史 4.体重和营养状况 5.生命体征 6.神经系统反应 7.皮肤完整性 8.家长经济状况。 持续评估 1.生命体征 2.脉搏氧饱和度 3.消化系统 3.1吃奶是否耐受 3. 2喂养困难 3.3胃食管反流 3.4腹泻 3.5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4.呼吸系统

4.1呼吸暂停 4.2窘迫呼吸综合征 4.3肺出血 4.4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4.5体重和营养状况 5.神志和精神状况 6.缺氧的症状和体征 7.黄疸情况 8.家长对患儿目前状况的心理承受能力 9家长对患儿预后的了解程度 10.家长对患儿治疗的态度 11.辅助检查:脑CT、胸片 12.肺功能的测定 干预措施 1.维持体温稳定根据早产儿的体重、成熟度及病情,给予不同的保暖措施,加强体温监测。一般体重小于2000g者,应尽早置婴儿暖箱保暖。体重大于2000g 在箱外保暖者,应给予戴帽保暖,以降低氧耗量和散热量。暴露操作应在远红外辐射床保暖下进行;没有条件者,因地制宜,加强保暖,尽量缩短操作时间。维持室温在24~26℃、相对湿度在55%到65%。 1.保暖: 1.1室内温度保持在26~28℃,相对湿度55%~65%。 1.2生后即放置在暖箱中。 1.3戴绒布帽,集中护理,各项检查、治疗尽量在暖箱内进行,以减少失热。 1.4体温低或不稳定的婴儿不宜沐浴。 2.保持舒适体位:舒适的体位能促进早产儿自我安抚和自我行为控制,有利于早产儿神经行为的发展,可采取以下体位。 2.1促进屈曲体位:用毛巾或床单制作早产儿的鸟巢式卧具,使其脚能触及衣物,手能触及毛巾、床单,有安全感;包裹婴儿时要确定婴儿的手能触及面部,以利头、手互动。 2.2头颅塑形:使用水枕,可避免早产儿双侧头部平坦,以免因头部平坦造成持久的体格及心理社会适应困难。 2.3俯卧位:有资料报道,俯卧位可以减少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发作和周期性呼吸,改善早产儿潮气量及动态肺顺应性,降低气道阻力,对于改善早产儿呼吸和肺功能有很大作用。但须注意俯卧位时容易将口鼻俯于床面,引起窒息和猝死,

足月低出生体重儿护理服务全过程

足月低出生体重儿护理服务全过程 1、做好入院患者的护理。 ①接电话后准备床单位,根据患儿情况妥善安排床位,一般患者准备温箱区。 ②做好入院患儿的护理,为患儿做好生命体征的测量及完成入院首次评估; ③介绍责任护士及主管医生、做好入院宣教,帮助其尽快熟悉环境,及时通知管床医师初步诊治。 2、协助医生检查。 ①安排患者各种实验检查标本采集(血常规、CRP、血气分析、肝肾功能等),护士帮新生儿留取大、小便常规标本(贴尿袋),大便培养标本,合理安排检查,联系预约特殊检查。 ②跟进检查、检验、影像学结果,及时报告医生,掌握危急值报告项目及处理。 3、严密观察病情。 1、监测并记录T、R、P、病重者测Bp、记24小时出入量。 2、保暖:生后应立即做好各种保暖,根据体重选择中性环境温度,出生体重小于2000g或低体温者,应置于温箱中。无条件者可转院治疗或采取其他保暖措施,如用热水袋(应注意避免烫伤),因新生儿头部面积大,散热量多,寒冷季节应戴帽子。 3.喂养:足月儿生后半小时即可母乳喂养,以促进乳汁分泌,提倡按需喂养。无母乳者可给配方乳。 4.呼吸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在温箱抬高床头30度。仰卧时可在肩下放置软垫,避免颈部弯曲。呼吸暂停者可轻弹,拍打足部或托背等恢复呼吸,可同时给予氨茶碱静脉注入,负荷量为4~6mg/kg,12小时后给予维持量2~4mg/kg,分2~4次给药。 5.预防感染新生儿室人员应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接触新生儿前应严格洗手,护理和操作时应注意无菌,工作人员或新生儿如感染性疾病应立即隔离,防止交叉感染。避免过分拥挤,防止空气污染和杜绝乳制品污染。 6.皮肤黏膜护理每天帮新生儿洗澡,保持皮肤清洁。每次大便后用湿纸巾擦拭臀部,勤换尿片防止红臀或尿布疹发生。保持脐带残端清洁和干燥,一般生后3到7天残端脱落,脱落后如有化脓感染,用过氧化氢或碘酒消毒。 7.预防接种卡介苗,生后3天接种,有皮肤病变或发热等其他疾病者应暂缓接种,对疑有先天性免疫缺陷的新生儿,绝对禁忌接种卡介苗,以免发生全身感染及生命危险。乙肝疫苗,生后第一天,一个月,6个月时应各注射重组乙肝病毒疫苗一次。如母亲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或乙肝患者,新生儿生后应立即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0.5ml ,同时换部位注射重组乙肝病毒疫苗。 8.出生后应肌注维生素k10.5到1mg.

早产儿护理常规

早产儿护理常规 一、定义 早产儿:胎龄<37周出生的新生儿 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2500g者 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在1000~1500g的婴儿 超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1000g婴儿 二、临床表现 1、体重2500g以下,身长不到47cm 2、哭声轻,颈肌软弱,四肢肌张力低下 3、皮肤红嫩,胎毛多,耳壳软 4、指、趾甲未达指、趾端,乳晕不清,足底纹少 5、男婴睾丸未降或未完全下降,女婴大阴唇不能盖住小阴唇 生理特点: 1、呼吸系统:早产儿呼吸中枢相对更不成熟,呼吸不规则;常发生呼吸暂停。呼吸暂停指呼吸停止时间达15~20秒,或虽不到15秒,但伴有心率减慢(<100次/分)和出现紫绀。早产儿的肺发育不成熟,表面活性物质少,易发生肺透明膜病。有宫内窘迫史的早产儿,易发生吸入性肺炎。 2、循环系统:心率快,血压较足月儿低,部分可伴有动脉导管未闭。 3、消化系统:早产儿吞咽反射弱,容易呛乳而发生乳汁吸入。胃贲门括约肌松弛、容量小,易溢乳。早产儿以母乳喂养为宜,但需及时

增加蛋白质。各种消化酶不足,尤其是胆酸的分泌较少,对脂肪的吸收较差。在缺血、缺氧、喂养不当情况下易发生坏死性小肠炎,要注意乳汁的渗透压不可超过460mmol/L。早产儿肝不成熟,葡萄糖醛酰转换酶不足,生理性黄疸较重,持续时间长,易引起核黄疸。因肝功能不完善,肝内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合成少,易发生出血症。4、血液系统:早产儿血小板数量较足月儿略低,贫血常见;维生素K、铁及维生素D贮存较足月儿低,更易发生出血、贫血和佝偻病。 5、泌尿系统:早产儿肾脏浓缩功能更差,肾小管对醛固酮反应低下,易发生低钠血症。葡萄糖阈值低,易发生糖尿。碳酸氢根阈值低、肾小管排酸能力差,在用普通牛奶人工喂养时,因为酪蛋白含量较高,可发生晚发性代酸。 6、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功能和胎龄有密切关系,胎龄越小,反射越差。早产儿易发生缺氧,导致缺氧缺血性脑病。此外,由于早产儿脑室管膜下存在发达的胚胎生发层组织,因而易导致颅内出血。 7、免疫系统:皮肤娇嫩,屏障功能弱,体液及细胞免疫功能均不完善,极易发生各种感染。 8、体温调节:体温调节功能更差,棕色脂肪少,基础代谢低,产热少,而体表面积相对大,皮下脂肪少,易散热,汗腺发育不成熟和缺乏寒冷发抖反应。因此,早产儿的体温易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且常因寒冷而导致硬肿症的发生。 三、护理诊断 1、体温过低:与体温调节功能差有关

86例极低体重儿的护理措施

86例极低体重儿的护理措施 发表时间:2013-06-24T16:03:34.37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7期供稿作者:江珍桃 [导读] 早产儿尤其极低体重儿如保暖措施不当容易发生硬肿病危及生命,同时也容易诱发上呼吸道感染。 江珍桃(广西忻城县大塘中心卫生院广西忻城 546203)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7-0300-01 早产儿是出生时胎龄达28周至未满37周的活婴。早产儿出生时体重在1000g至不足1500g之间属极低体重儿,因其组织器官不够成熟,功能不全,抵抗力低,体温调节能力差,呼吸消化功能不健全等特点,需采取科学的细致护理方法,才能提高极低体重儿的存活率,放置温箱是一个重要的护理措施,我院自2006年至2010年收住院的极低体重儿86例,效果比较好,新生儿死亡率明显下降。 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06年至2010年在我院出生的86例孕28周至37周的早产儿其体重在1000g―1500g之间,男婴46例,女婴40例,其中2例病重家属放弃治疗自动出院,5例转院,余79例均治愈出院。 2 护理措施 2.1保暖极低体重儿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调节功能不全,皮下组织中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皮下脂肪易如发硬,早产儿尤其极低体重儿如保暖措施不当容易发生硬肿病危及生命,同时也容易诱发上呼吸道感染,故出生时在有辐射灯源的保温操作台上护理,生后立即擦干全身,用温暖柔软的衣被包裹放入已经预热好的暖箱,保持体温在36~37℃,昼夜温度不超过1℃,水槽中加入50℃左右的蒸馏水,保持湿度在55~65﹪。 2.2给氧极低体重儿属于未成熟儿,其肺泡数量相对少,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含量少,粘着力大,呼吸力弱,活动度差,吸气时难以膨胀。呼吸中枢发育不完善,调节功能差,因此哭声低弱,呼吸浅快,节律不规则,出现呼吸暂停和暂时性青紫。有紫绀及呼吸困难时应给予氧气吸入。一般采用间歇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基础上进行人工呼吸,若为轻度窒息可用手托背法,每5~10秒可重复进行,直到建立自主呼吸,在紧急情况下,亦采取气囊给氧,无条件时可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刺激小儿足跟及指尖,并给呼吸兴奋剂,给氧气吸入直至建立自主呼吸为止,流量为每分钟不超过2升,一般5~10个气泡/秒,过大可发生气胸,呼吸极不稳定频繁出现紫绀,可持续低流量给氧,喂奶时易发生紫绀的婴儿,可于喂奶前吸氧20分钟,以防青紫发生。 2.3喂养以母乳喂养为主,有吸吮及吞咽反射可哺喂母乳,不能吸吮可汤匙或滴管喂,没有吞咽反射,应给予插胃管鼻饲母乳,哺乳量应根据其耐受力而定,以不发生呕吐为宜,最初3~5天哺乳量宜少,逐日增加,一般10天时达到120~150ml/kg·d。出生时体重愈低,每次哺乳量愈少,喂奶间隔时间愈短,鼻饲后应观察有无呕吐及腹胀现象,如出现呕吐应头偏向一侧,擦干呕吐物,注意观察有无窒息现象,出现窒息要及时吸痰。 2.4皮肤清洁主要采用温水浴,极低体重儿出生后12~24小时开始每日洗澡一次,有脂肪的地方可以用婴儿香皂轻轻擦洗,因脂肪具有保温作用,不必强行擦洗,以免擦伤皮肤。脐部用75﹪酒精消毒后包好,在温箱内体温不稳定婴儿可给全身擦洗,应行动迅速、避免着凉。 2.5预防出血极低体重儿常有出血倾向,宜肌注维生素k1~5mg连用三天或静脉滴注止血敏、6—氨基乙酸等,有出血倾向时可输新鲜血或血浆,以补充凝血因子或纠正贫血,增强机体抵抗力。 2.6预防感染出生后立即注射青霉素G20万单位,每日二次连用三日,加强母婴室管理,每日湿式清扫,操作前应洗净双手,避免交叉感染。暖箱每天用消毒液将暖箱内外擦洗一次。 2.7生命体征观察每2小时测一次体温、心率、呼吸,并同时记录暖箱温度,体温不升应及时调节箱温,使婴儿在暖箱内安全度过危险期。 3 健康教育指导 加强预防保健意识,乳母禁烟酒,患儿注意防寒、保暖、加强护理、保证足够营养。按计划按时到医院接受免疫计划,增强免疫力,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89226802.html, 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策略 作者:杨秀丽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7期 低出生体重儿(LBWI)指的是出生时体重 1 临床资料 回顾我院体重在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NICU)2011年6月-2012年6月成功救治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30例,VLBWI有20例,ELBWI有10例,综上,其中剖腹产者25例 (83.3%),顺产5例(16.7%),羊水污染者10例(33.3%),量少5例(16.7%),胎膜早破者15例(50%),胎盘早剥3例(10%),脐绕颈12例(40%),母亲有基础性疾病者20例(66.7%),糖尿病母亲者15例(50%),妊娠高血压18例(60%),子痫有2例 (6.7%),多胎妊娠有3例(10%),阿氏评分在1-3分有25例(83.3%),4-7分者有5例(16.7%)。需给予气管插管者11例(36.7%),给予NCPAP有18例(60%),给予面罩吸氧、鼻导管吸氧1例(3.3%)。 2 护理策略 2.1 维持体温稳定,预防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在患儿娩出时,儿科医生到场,随时做好复苏等抢救准备,娩出后及时给予保暖,同时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预热好暖箱,根据胎龄、体重调节暖箱温度为适中温度。具体措施为,(1)娩出时,立即用备好的温暖、干燥、柔软的毛巾迅速吸干患儿体表的水分,裹上备好的保鲜膜,将患儿放置在提前预热好的开放辐射台上,同时密切配合医生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重度窒息需要行新生儿心肺复苏时积极抢救,争分夺秒,30秒评估一次病情,阿氏评分10分钟评分到4分以上时,迅速转移至暖箱内,复苏过程中动作要求轻柔快速,动作熟练准确。设定暖箱温度在36°左右,同时调整好箱内湿度,防治体表水分散发,迅速复温。接上监护仪探头,检测生命体征。患儿胎脂暂不拭去,因为胎脂对患儿有保护作用,防治水分丢失。等患儿体温升至36°以上时,及时调整箱内温度为适中温度。 2.2 预防和控制感染:护理操作时遵循消毒隔离制度,在各项操作前后严格洗手,正确穿脱和悬挂隔离衣,暖箱隔日更换并消毒,做空气细菌培养,暖箱水槽每日更换新的灭菌注射用水,勤更换患儿身上的检测探头。认真护理静脉留置的静脉针,特别是发现发红处要及时消毒,必要时给予“百多邦”适量外涂预防皮肤局部感染。注意消毒脐部,防治感染,检测感染指标,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感染控制后及时停用抗生素,同时注意微生态疗法,注意口腔卫生,预防真菌感染。暖箱外悬挂专用听诊器,要求每日消毒,呼吸机管道和密闭式吸痰管要每日更换,为预防患儿长期卧床发生坠积性肺炎,尤其在使用呼吸机期间,要求给予患儿做实时的翻身拍背,痰多及时抽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