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指南解读

指南解读

指南解读
指南解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

——西安交大幼儿园培训后分享

主讲人:肖李劳

《指南》分为说明和正文两大部分。

?说明部分简要介绍了制定《指南》的目的、《指南》的作用、内容框架和实施时应该注意或把握的几个方面。

?正文部分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分别描述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这五个领域是幼儿学习的基本内容范畴。有学习才有发展,五个基本方面的学习,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知情意行全面均衡的发展。

《指南》的框架结构

?每个领域下面的子领域表示在该领域中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最基本方面。

?每个子领域都由学习与发展目标和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

?学习与发展目标是对幼儿在该方面(子领域)应该并且可能达到的发展结果的期望;目标下面的条目是该目标在不同年龄末期的具体表现,是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大概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的期望;

(一)健康

(一)身心状况

目标1 具有健康的体态

教育建议(4条)

目标2 情绪安定愉快

教育建议(2条)

目标3 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教育建议(3条)

(二)动作发展

目标1 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

教育建议(3条)

目标2 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

教育建议(2条)

目标3 手的动作灵活协调

教育建议(2条)

(三)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

目标1 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

教育建议(4条)

目标2 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教育建议(3条)

目标3 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教育建议(3条)

(一)听与说

目标1 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

教育建议(3条)

目标2 愿意讲话并能清楚地表达

教育建议(2条)

目标3 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

教育建议(2条)

(一)听与说

目标1 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

教育建议(3条)

目标2 愿意讲话并能清楚地表达

教育建议(2条)

目标3 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

教育建议(2条)

(二)阅读和书写准备

目标1 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教育建议(3条)

目标2 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育建议(3条)

目标3 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教育建议(2条)

(一)人际交往

目标1 喜欢交往

教育建议(2条)

目标2 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教育建议(3条)

目标3 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教育建议(2条)

目标4 关心尊重他人

教育建议(3条)

(二)社会适应

目标1 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

教育建议(3条)

目标2 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

教育建议(3条)

目标3 具有初步的归属感

教育建议(3条)

(一)科学探究

目标1 亲近自然,喜欢探究

教育建议(2条)

目标2 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

教育建议(3条)

目标3 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

教育建议(3条)

(二)数学认知

目标1 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教育建议(4条)

目标2 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

教育建议(4条)

目标3 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

教育建议(2条)

(一)感受与欣赏

目标1 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

教育建议(2条)

目标2 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教育建议(2条)

(二)表现与创造

目标1 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

教育建议(2条)

目标2 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

教育建议(1条)

案例分析

——西安交大幼儿园培训后分享

一、什么是案例分析

二、案例分析的作用

?案例是教学问题解决的源泉;

?案例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

?案例是教学理论的故乡。

每个完整的案例大体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 主题与背景:介绍各案例内容在什么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的。

? 情境描述:选择与主题相关的教学片段或者情景故事进行文 学化的描写,一方面展示案例问题,另一方面增强可读性。

? 问题讨论

? 诠释与研究

四、分析过程注意事项

?一是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二是分析要有新意。

?三是要做到论据充分。

五、案例分析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

?混淆了教学实录和教学案例的区别

?混淆了教学叙事和教学案例的区别

?泛泛而谈缺少鲜明主题

?就事论事缺乏背景交代

? 凭空虚构杜撰教学案例

案例2:

星期一,A 老师埋怨地说:“孩子在家过了一个双休日,再回到幼儿园后,许多良好的行为习惯就退步了,不认真吃饭,乱扔东西,活动时喜欢说话,真不知孩子在家时,家长是怎么教育的?”站在一旁的B 老师颇有同感地说:“是啊,如果家长都能按我们的要求去教育孩子,我们的工作就好做多了!”A 老师接着说:“可这些家长不按我们的要求去做倒也罢了,还经常给我们提这样那样的意见,好像我当老师的还不如他们懂得多,真拿这些家长没有办法…..

请分析、评论两位老师的言论与观念。

案例分析:

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园和家庭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

双方积

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总则里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组织与实施中,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又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园合作是幼教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从家庭环境进入迥然不同的集体环境的新入园幼儿来说,家园合作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1)家园合作有利于家长资源的充分利用。家庭是孩子成长发展的第一个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与孩子之间特有的血缘关系、亲情关系与经济关系,使这种教育具有感染性、长期性和针对性,教育内容复杂丰富且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同时,幼儿的家长来自各行各业,可谓是人才济济,是幼儿园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让家长用各自的专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可以使他们深层次地了解幼儿园、了解幼儿教育。

(2)家园配合一致,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教师、家长均作为孩子的教育者,是对幼儿实施促进发展教育的主体,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家长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幼儿教育的任务。”幼儿园要发挥主导作用,要充分重视并主动做好家园衔接工作,使幼儿园与家长在教育思想、原则、方法等方面取得统一认识,形成教育的合力,家园双方配合一致,促进幼儿的健康和谐发展。

目前,家园合作还存在一些误区。一是认为教师是专业教育工作者,而家长大部分不懂教育;二是家长认为自己忙,没有时间参与幼儿园教育工作;三是教师只在知识上要求家长配合,家长也只愿意督促孩子写字、做算术题、背英语单词;四是认为家长与老师“各司其职”,在家归家长管,在幼儿园归老师管。这造成了教师与家长的教育观念、方法的脱节,直接影响到幼儿园的正常教育工作。案例中的A、B两位教师的观点正是否认了幼儿园与家庭的紧密伙伴关系,否定了幼儿教师、家长均为幼儿的教育主体,其观点是片面的、错误的。

案例5:

毛毛小朋友上幼儿园已经快两个月了,班上别的小朋友都能开开心心地来幼儿园,只有他每天早上入园时仍旧要哭上半个多小时,分别时和奶奶总是依依不舍,每次都是老师硬从奶奶手里把她“抢”下来的。为此,老师和她的家人都很头疼,又特别着急。

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案例6:

幼儿园小班在上计算课,内容是手口一致地点数“2”。到了练习时间了,老师问一个小朋友:“你数数老师长了几只眼睛啊?”小朋友比划了一下说:“1-2-3,长了3只。”年轻老师气得一跺脚说:“长了5只!”小朋友也猛地一跺

脚说:“长了8只。”老师忍不住笑了起来,那小朋友以为终于对了,也咧开嘴天真的笑了。

请评析幼儿与教师的行为。

案例7:

每天早晨晨间活动结束的时候,我就会拿起点名册准备点名。今天,我对孩子们说:“今天老师不用嘴巴来点名,而是用眼睛来点名。”他们一脸的疑惑,好像在问眼睛怎么可以用来点名。眼睛又不能说话。我看着他们说:“我用眼睛看着你,对你咪咪笑,就是在点你的名字,你看到我,也对我笑一笑,表示你知道我在点名了,好吗?”我点名完了,发现班上有一个特别胆小的孩子脸上一直都笑着,上课还主动举手了,这个进步可是不小啊。

请评析该教师的行为。

案例12:

在老师的眼里,3岁半的小武可是一个“小能干”。记得刚进幼儿园的时候,别的孩子都在哭,只有小武一个人在哭声的包围中自得其乐地玩着,老师还为此让他当了好几天的“大班长”呢!可是,小武又是一个让老师特别费神的孩子,因为他什么事儿都要自己动手,并且都要按自己的方式去做,别人教他也不行,更不用说让别人帮他去做了,为此小武也没少吃亏。“这孩子这样自以为是,将来会有大苦头吃的!”每每当小武使“倔”时,老师总是这样无奈地说。

请就小武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如果小武是你班上的孩子,你会怎么做?

分析:自我意识增强

小武的自以为是其实是一种正常现象。幼儿在2岁半以后已经产生一定的自我意识,具备一定的处理日常事务的能力,这会让他们产生强烈的独立行动的愿望,表现出一种明显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什么事都想自己尝试,什么事都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帮助。如果大人对他们的行为加以阻止,他们便会以一定的形式进行反抗,在大人们的眼里,这便成为所谓的“倔强”。这种情况主要表现在幼儿2岁半至4岁期间,即所谓的第一反抗期。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此期间表现出反抗精神的孩子,更容易成为心理健康、独立坚强的人。

调教攻略

慎用强制手段。因为2岁半到4岁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一味强迫孩子按照大人的意志行事,以倔对倔,则容易让孩子陷入极端的境地。要么是过于怯懦,要么是过于叛逆,这都不利于孩子将来融入社会。

一切应顺其自然。以一种宽容和理性的态度对待孩子的倔强行为,放手让他们去尝试、去体验、去思考,不要过分加以干涉和束缚。如果担心孩子的行为会造成危险或破坏,不妨在安全保障措施上多下一点功夫,比如,在秋千架下置放棉垫挖掘沙坑、将玻璃器皿换成安全的塑料制品等。

但是,宽容不等于放任,放任则会让孩子高估自己的能力和蔑视规则,所

以,孩子的行为还必须在一定的规则和安全许可的范围内进行。如果孩子的行为超出了行为规则或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则应当严格加以制止,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危险后果。

案例13:

一天早上来园时,涛涛的外婆向我们反映,说是孩子说,经常有小朋友打他,他都哭着不想来上学了,希望老师教育好小朋友,不要让他们乱打人。我觉得很奇怪,虽然我们班是有几个调皮的孩子,但总不会严重到如此吧。但我还是答应了老人家的要求。在一节的集体活动中,小朋友都坐在自己的椅子上,认真地跟老师学念儿歌。我看了看四周的小朋友,突然发现涛涛坐不住了。我刚想出声制止他,只见他先伸出两只手,摸了摸坐在他旁边馨儿的脸,正在认真跟老师念儿歌的馨儿把头摇了摇,想把涛涛的手给甩掉。涛涛见馨儿没反映,又伸出手去摸,接着把嘴巴凑过去,想亲一口。可是馨儿这回不高兴了,抬起手来刚好打在了涛涛的脸上。他抬起头,看见我看他,马上用哭腔说:“老师,她打我。”我对他说:“老师看见了,打人是不对的。不过,小朋友不喜欢你这样子做,以后改过来,好吗?”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都认真地观察涛涛的表现。我发现,这孩子不管在什么时候,不是去摸摸小朋友的手、脸,就是突然跑过去抱住小朋友,但他们都不喜欢他的这种方式,才忍不住推他的,而并不是向他所说的那样,总是有小朋友去打他。

请你针对涛涛的情况进行分析,如果你是这位老师,你会怎么对涛涛的外婆说?怎么帮助涛涛与小朋友快乐相处?

案例分析:

本案例中的涛涛小朋友,家里的人都对他疼爱有加,尤其是外婆。从小父母亲在外工作,都是跟随外婆,孩子有什么要求都会满足他。在班里,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强,情感较丰富。性格也很倔强,稍有不如意,就会使性子。在幼儿园里,他在与同伴、老师的共同生活中,有时会与同伴发生矛盾,有时上课经常随意走动被老师提醒······幼儿园的生活让他不能象在家里那样呼风唤雨,情感和需要得不到充分地满足。因此,他来园的情绪就比较不稳定。涛涛的例子其实是个典型,通过他的一些表现,从他的言行上就能分辨家庭养育环境。我们可以发现众多幼儿身上的自我中心行为的导火线是什么。家庭的教养方式很关键,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对一个人的影响,作用最为深久,家长的教育观念和行为影响着幼儿的发展。家长在教育过程中一定要慎重。当看见孩子出现问题时,不能姑且养息或者严厉指责。每个孩子或多或少都有问题出现,问题持续的长度和强度,就要看运用的方法是否合适。需要仔细观察孩子行为,找准问题的切入口,和家庭同步开展教育,以说理为主,用积极的鼓励帮助孩子慢慢改正错误。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找不到方法解决。老师有心,家庭有心,就没有不快乐的孩子。

早在1996年21世纪委员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提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社会核心内容是做人,现在小班的孩子经常会发生一些冲

突,有的被别人抓伤了,或者是自己把别人咬了一口,那么怎样看待孩子之间的冲突纠纷呢?这跟他们年龄小,认知水平低有关。小班孩子缺乏与人交往经验,往往采取最直接的方法,打你不商量。他打别人是为了保护自己。(举例:拥挤时别人碰了一下,两人抢一只皮球,别人拿自己的玩具……)这也体现了“自我中心”,打人是不好,但孩子间的冲突有正面的意义。专家指出,孩子就是在磕磕碰碰中成长,手上脸上被抓伤的痕迹,就是他们的成长痕迹,孩子只有在争执竞争的交往中才能懂得如何去面对困难和矛盾,才能更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希望家长们能理解,并能协助我们共同耐心教育,有时不能过分紧张,应该问明事发的原因、经过,分析孩子的对与错,最后可教给孩子自我保护的方法与别人交往的方法,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是非判断能力。

每个孩子都是一块玉,一块未经雕琢没有成型的玉。在他们幼小的时候,如果我们能正确地引导,加上有效地教育,那么他们就会闪闪发光。我们老师更要以爱、以耐心来关注他们,了解他们的内心,尊重他们的个性,同时又要以一颗宽容的心来对待孩子。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只要我们坚持,只要我们家园共同配合,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好孩子

指南解读--概述部分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概述部分 一、《指南》制定的背景和意义 教育规划纲要确定了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 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简称学前教育“国十条”)《指南》的印发对于有效转变公众的教育观念,提高广大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家长的科学育儿能力,防止和克服?°小学化?±倾向,全面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指南》的研制过程 一是文献研究 专家组分析比较了美、英、德、法等13个国家早期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标准)的文本结构和内容框架,并先后多次邀请国际知名专家来华交流。同时,认真总结了有关国内经验,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关幼儿发展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进行了全面梳理。二是效度检验 专家组利用两年的时间,对《指南》初稿进行了严格的内容效度和年龄效度检验。三是三次集中征求意见 四是学前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审议 三、《指南》的基本框架 四、首先是对指南说明部分解读 《指南》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为核心,旨在引导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 (一)幼儿园“小学化”的副作用 (二)幼儿园应做好那几方面的准备 (三)关于学习品质的解读 (一)幼儿园“小学化”的副作用 什么是小学化? 让学龄前的孩子接受了过度或是超前的教育 幼儿园的小学化教育危害非常严重,直接导致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不仅不利于小学阶段的学习,而且学前教育阶段应该学习和培养的方面会被弱化,全面和谐发展直接受到影响。因此教育部在《指南》中特别强调要反对小学化的学前教育。 有小学化倾向的幼儿进入小学后表现为独立性差、学习技能差、同伴交往能力差、知识面不够宽广、语言表达能力不够好、自控能力差、思维不够积极主动、动手能力不足等的问题。 美文分享: 慢养,给孩子一个好性格,别再相信赢在起跑线上的谎言

指南解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案例式解读》读后感 倾听好习惯 《指南》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但《指南》中的各学习与发展目标又不能简单、直接地用作幼儿园的具体教育活动目标和活动内容,应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活动目标,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发展。本书精选典型活动案例并进行评析,有利于教师用好《指南》。 《指南》第二章解读“语言”领域(一)倾听与表达章节目标1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指南》针对不同的年龄段提出不同的要求,从书中例举的两个案例中发现孩子们还是能做到安静倾听的,关键在于我们成人能否给孩子播种良好的行为习惯。正如塞内加尔作家菩德吉说过:“播种一个行动,你会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你会收获一个个性;播种一个个性,你会收获一个命运。”可见,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幼儿认真倾听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它有一个过程,需要老师经常提醒、督促和指导。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⒈园共育,创造良好的倾听氛围。 家长、老师要以身作则,在幼儿面前树立耐心倾听的榜样。当孩子有表达的诉求时,家长和老师无论多忙,都应该注视幼儿的眼睛,耐心地倾听,并给予积极回馈。幼儿期是一个好模仿的时期,创设良好的环境对其倾听习惯的养成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⒉立典型,创设良好的榜样形象。

在班级里面寻找平时能够耐心倾听别人说话的孩子,并在集体面前加以表扬,可以拍摄图片、录像,让孩子更直观地感受认真倾听是什么样的,耐心倾听有什么收获。告诉幼儿耐心、认真倾听,是成熟的一种表现。 ⒊过游戏,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兴趣,是幼儿行为的内驱力,只有当幼儿对一件事真正感兴趣时,他才会主动地去做。游戏是幼儿最爱的活动之一。通过游戏,让他们倾听的快乐,帮助他们潜移默化地将倾听的习惯转移到实际生活中。

读指南解读有感

读指南解读有感 利用长长的假期,我仔细地看了《指南解读》,让我受益匪浅。结合《指南解读》,反思自己以往的学习经历,有很多的时间我是为了应付眼前的工作而去有选择的查找有关的信息资料。学习时只能走马观花,一次次的获得只能是一些很零星的观点、不够完整的理论体系。 读过《指南解读》之后,的确让我懂得了很多。我不再为自己能应对自如而沾沾自喜,更多的是透过文字表面,结合幼儿园的发展实际,各年龄段孩子的发展特点、目前主题活动的开展情况来剖析和理解。我会更多地去思考和分析。 《指南解读》对“目标与内容”,“预设和生成”,“课程整合”以及“四大领域”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地剖析。我觉得每个部分都是比较深奥的,都是值得细细的回味的。那么,每一章节是不是有什么线索可以贯穿始终呢这本《指南解读》最想要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呢 我觉得如果要用几个字概括这本书的精华,就是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这是因为只有教师内心接纳新型的师生关系,那么在制定目标和内容时,才能以幼儿为思考的重要角度;在四大领域的整合中,才能从幼儿的实际需要出发合理的整合。所以读了《指南解读》,我认为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值得重点思考的问题。 随着二期课改的全面铺开,落实,“幼儿发展为本”、“以儿童发展为中心”的理念更是深入人心。我们全面实施“主题活动”,更注重孩子中东参与探索的过程,顺应孩子发展的需要,挖掘孩子的潜能,促进孩子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提高,发展。 记得黄琼老师曾在《上海托幼》发表的文章中指出:“在探索性主题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面临着新的思考,教师的教育又面临着新的挑战。在主题活动中,要求教师与幼儿之间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教师身上所承载的文化、经验,不是居高临下的“倾泻”,而是平等的对话;不是灌输,而是分享。活动成为师生共同探索新知识的发展过程,课程成为师生相互作用的有机‘生

新版国际压疮指南解读

2014年最新版国际压疮指南-压疮预防之预防性使用敷料

2014年EPUAP大会暨新版国际压疮指南发布 本届EPUAP大会为期三天,于2014年8月 27-29号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内召开 吸引了来自亚洲、欧洲、美洲等世界各地 压疮护理领域专家学者 会议中专家学者们分享了压疮护理宝贵经 验,内容涵盖了压疮护理领域的方方面面 新版国际压疮指南发布会是本次会议的重 新版疮指南发布会本次会议的 头戏,最新指南首次实现了各大洲压疮护 理标准的统一化规范化

新版国际压疮指南新颖之处——统一化规范化护理标准 新指南由三大权威机构通力编 写完成: EPUAP(欧洲压疮预防委员会) NPUAP(美国压疮预防委员会) PPPIA(泛太平洋压力性损伤 委员会包括澳洲、新西兰、 新加坡、香港) 日本压疮委员会参与内容审核 -成为欧、美、澳、亚(部分)大洲共同承认的唯一指南,高度权威 -原《2009版欧美压疮指南》和《2012版泛太平洋压疮指南》两份指南都不再被《版欧美疮指南》和《版泛太洋疮指南》份指南都被推荐用于指导临床。

新版国际压疮指南推荐意见与循证医学证据 共通过循证医学证据提出了: 575项推荐,其中- A类6项(极高等级) B类71项(高等级) () A类及B类高等级推荐一共仅77项 C类498项(一般等级) C类498项(般等级) -新指南对证据的筛选和认定更为严苛和审慎

2014年新版国际压疮指南新颖之处最新版国际压疮指南8项新增章节: 最新版国际压疮指南项新增章节1、增加压疮发生率与盛行率数据 2、预防性皮肤保护 3、预防性使用敷料 4局部微环境管理4、局部微环境管理 5、关注医疗器械相关压疮 6、关注足跟部压疮、关注足跟部压疮 7、关注生物膜的处理 8、压疮发生高危人群修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