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3肖秀荣1000题 马哲部分

2013肖秀荣1000题 马哲部分

2013肖秀荣1000题  马哲部分
2013肖秀荣1000题  马哲部分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2)

第三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7)

第四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9)

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12)

第六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18)

第八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21)

二、多项选择题 (22)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2)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22)

第三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0)

第四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35)

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40)

第六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47)

第七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51)

第八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53)

一、单项选择题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B.从狭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C.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体系D.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理论体系

2.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同样,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也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法国唯物主义、英国经验主义、德国理性主义

B.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生物进化论

C.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历史哲学、英国科学主义、欧洲人文主义

3.当人类即将迈入21世纪的时候,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马克思位列榜首。马克思逝世已100多年了,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产生如此广泛而巨大的影响,表明以他名字命名的马克思主义具有无穷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它吸收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B.其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具有广博的知识

C.它是无产阶级解放的锐利的思想武器D,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4.邓小平说过:?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

A.提供了普遍适用的客观真理B.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C.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D.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

5.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部分是

A.科学社会主义B.马克思主义哲学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D.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6.马克思一生最重要的理论发现是创立了

A.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B.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学说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领袖的学说

7.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中,最根本的属性是

A.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B.彻底的科学性

C.坚定的革命性D.自觉的实践性

8.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

A.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B.实现人类永恒不变的普适价值

C.建立一个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大同世界D.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王国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9.恩格斯认为,全都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10.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人的自觉活动与社会规律的关系问题B.阶级与阶级斗争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和规律问题

11.哲学上根据对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不同回答,区分出

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一元论和二元论

12.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

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B.意识本质问题

C.世界本质问题D.实践本质问题

13.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

A.承认世界是多样的统一B.承认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

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

14.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这一观点是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15.对事物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感性的人的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这是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16.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

A.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B.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

C.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

17.?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

A.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18.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范畴的关系是

A.本源和派生的关系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19.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是指

A.人类能够实在感知的自然事物B.物质的具体形态和具体结构

C.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

20.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21.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

这个范围是指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

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重要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

2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人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个命题表明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D.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23.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这一命题表明意识对物质具有

A.决定性B.预见性C,能动性D.主动性

24.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

A.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

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

C.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性的唯心主义

D.把人的意识理解成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25.王安石集甫朝人诗句:?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它反映的哲学观点是

A.物质运动的具体形式是复杂多样的B.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

C.空间的无限性D.时间的无限性

26.?运动应当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到它的量度?,因为静止是

A.运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B.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出发点

C.运动的原因和根据D.运动的一定基础和承担者

27.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化。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A.变是世界的本质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

C.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

28. 2009年4月1日美国《华尔街日报》刊登记者对美国新财长盖特纳的访问,盖特纳把自己担任财长56天的?天?有意说成?年?,说成56年,说?感觉像过了好多年?。中国也有两句形容对时间的不同感受的话,即?度日如年?和?光阴似箭?。这说明

A.时间的长短由人的意识决定B.时间随人的感觉的变化而变化

C.时间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D.人的时间观念具有相对性

29.?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从哲学的角度看,这句话说明了

A.时间的客观性B.时间的绝对性

C.时间的一维性D.时间的无限性

30.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

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

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31.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了改变,并获得了日益丰富的内容。造成这一变

化的基础是

A.自然界自身的运动B.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

C.人的实践活动D.工具的制造与使用

32.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

A.吃喝穿住B.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

C.人的自觉意识活动D.结成社会关系

33.?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以承认事物之间的确定界限为前提的?,这是指

A.事物的联系总是在一定条件下的联系

B.事物的联系是多样性的联系

C.事物的联系是通过自身体现出来的联系

D.联系是相互区别的具体事物、现象之间的联系

34.系统与周围环境处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之中,系统不断与其环境进行着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这说明系统具有

A.整体性B.开放性C.结构性D.层次性

5.亚里士多德说过:?整体不等于各个孤立部分的总和。?这说明,系统具有

A.整体性B.结构性C.层次性D.开放性

36.黑格尔说:?从人身体上割下来的手,就不是原来意义上的手。?这句话说明了

A.系统的整体性B.系统的结构性C.系统的层次性D.系统的开放性

37.新旧事物的区别在于

A.出现时间的先后B.形式的新旧

C.力量的大小对比D.同历史前进方向是否符合

38.没有上,就无所谓下;没有先进,就无所谓落后;没有正确,就无所谓错误。这说明

A.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的B.矛盾双方是相互渗透的

C.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D.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

39.在哲学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这一事实说明

A.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促使事物发展

B.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提供条件

C.矛盾双方中每一方的自身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

D.矛盾双方的融洽促使事物发展

40.恩格斯说,一个聪明的民族从灾难和错误中学到的东西比平时要多得多。其哲学启示是A.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向自己的相反方向转化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意识具有能动性D.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

41.辩证的同一是

A.指事物与其自身完全等同B.不包含差别的绝对同一

C.以差别、对立为前提的同一D.不包含否定因素的同一

42.?因祸得福?这句话对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要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D.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43.矛盾昀性质主要是由

A.矛盾的普遍性决定的B.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C矛盾的次要方面决定的D.矛盾的特殊性决定的

44.唯物辩证法的量变质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

C.结构和功能D.源泉和动力

45.在工作中防止?过?或?不及?的关键在于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B.认识事物的量

C.确定事物的质D.把握事物的度

46.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度?是指

A.事物质变的关节点B.事物质变的临界点

C.事物保持一定质的量的限度D.事物保持一定量的质的限度

47.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评述所蕴含的哲理是

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B.要把握事物的度

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D.要把事物看做一个整体

48.区分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A.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B.事物的变化过程中是否有部分质变

C.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D.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

49.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C.结构和功能D.源泉和动力

50.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上看

A.是事物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B.足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D.是不断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51.唯物辩证法的因果联系是指

A.一切前后相继的现象之间的联系B.一切同时并存的现象之间的联系

C.引起和被引起的现象之间的联系D.反映和被反映的现象之间的联系

52.?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哲学上反映的是

A.可能和现实的关系B.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C.现象和本质的关系D.必然和偶然的关系

53.唯物辩证法认为

A.必然性意义重大,偶然性可以忽略不计

B.必然性是可以预见的,偶然性是无法认识的

C.必然性是不可选择的,偶然性是可以选择的

D.必然的东西是偶然的,偶然的东西是必然的

54.做事情时要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二者的区别在于

A.人的主观努力程度B.对人是否有利

C.现实中有无根据和条件D.现实中的根据和条件是否充分

55.真象和假象的区别在于

A.真象从正面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

B.真象深藏于事物内部,假象外露于事物外部

C.真象表现本质,假象不表现本质

D.真象是真实的,假象是虚假的

56.下列关于错觉和假象认识正确的有

A.错觉一定是受假象迷惑的结果

B.假象和错觉都是人们对事物现象的错误认识

C.假象有可能是真实的现象,错觉一定是错误的现象

D.假象是客观的,错觉是主观的

57.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

58.?概念的辩证法本身就变成只是现实世界的辩证运动的自觉的反映,从而黑格尔的辩证法就被倒转过来了。?这段话表明,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

59.对辩证思维而言,重要的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这一过程的逻辑起点是

A.抽象B.思维具体C.各种形式的逻辑中介D.实践

60.归纳和演绎是人类认识最早、运用最为广泛的思维方法。它所涉及的是

A.个别和一般的关系B.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C.抽象和具体的关系D.历史和逻辑的关系

61.规律的根本特点是

A.客观性B.必然性

C.本质性D.稳定性

6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念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事物内在的本履的稳固的联系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63.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之间有一定联系,也有区别。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A.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

B.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最起作用的

C.社会规律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D.在社会规律中既存在着客观制约主观的关系,又存在着主观制约客观的关系

64.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之间的最主要的区别表现在

A.社会规律的历史性B.自然规律的盲目性

C.社会规律的间断性D.自然规律的不可重复性

65.在人的自觉活动与社会发展规律的关系问题上,宿命论的错误在于

A.否认人的自觉活动,夸大社会规律的必然性

B.否认社会规律的必然性,夸大人的自觉活动

C.既否认人的自觉活动又否认社会规律的必然性

D.否认社会规律可区分为一般规律、特殊规律和个别规律

66.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

A.宿命论观点B.唯意志论观点

C.机械唯物论观点D.朴素唯物论观点

67.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施工建成大厦。这一事实说明

A.意识产生物质B.意识转化为物质

C.意识决定物质D.意识创造物质

68.?特别能吃苦、特别鸵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是我国航天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重要因素,它说明

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

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

69.人工智能的出现对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

A.否定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性B.根本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主体性

C.降低了人在意识活动中的主体性D一表明意识活动与其他物质形式的同一性

70.人类创造的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

A.是人类的主观意识B.既非物质,也非意识

C.是人类意识的物质外壳D.是意识的内容

第三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7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A.群众观点B.阶级斗争观点

C.生产力观点D.实践观点

7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客体是指

A.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B.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C.外部自然界D.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

73.在认识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

A.实践关系B.认识关系C.价值关系D.审美关系

74.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是通过

A.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双向运动实现的B.物质实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的

C.精神和物质的相互作用实现的D.主体自身的创造性活动所实现的

75.?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这

表明

A.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道程和结果

B.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

C.人的认识能力是因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

D.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

76.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看,

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实践高于认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

A. 普遍有效性B.客观规律性C.主体能动性D.直接现实性

77.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

A.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

B.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

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用

D.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7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A.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B.主体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主体对客体本质的内省D.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

79.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反映的是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B.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

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D.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对立

80.?对于同一句格言,出自饱经风霜的老年人之口与出自缺乏阅历的青少年之口,其内涵是不同的。?这反映了

A.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B.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指导

C.从识起源于感觉、经验D.理性认识要通过感性认识来说明

81.?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没有什么感觉;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特性;他没有矿物学的感觉。?从哲学上讲,这段话说明

A.人的感觉是先验的B.人的感觉从经验中来

C.人的感觉具有主体性D.事物的本质取决于人

82.根据认识的发展规律,在认识的?熟知?与?真知?问题上的正确观点是

A.熟知即真知B.熟知不等于真知

C.熟知起源于真知D.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

83.?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从哲学上讲,这句话强调

A.人们对每一件事物都要细心观察B.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

C.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D.人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84.真理是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主观与客观相一致的过程。真理最本质的特征是

A.客观性B.主观性C.绝对性D.相对性

85.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

A.真理与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

B.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是真理

C.真理的标准是多重的

D.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

86.?当一位杰出的老科学家说什么是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对的;但当他说什么是不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错的。?这一名言的哲学意蕴是

A.在科学研究中,经验是不可靠的

B.事物的可能性是因人而异的

C.世界上一切事物只有可能性,没有不可能性

D.每代人所获得的真理性认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

87. 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A.能否满足人的需要B.能否被多数人认可

C能否付诸实践D.能否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的效果

88.实践之所以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

A.真理的主观性和实践的客观性所要求的B.真理的相对性和实践的绝对性所预设的C.真理的属性和实践的功能所规定的D.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89.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其不确定性是因为

A.有些真理是根本无法通过实践来加以检验的

B.任何实践检验都需要一定的逻辑证明作为其补充的手段

C.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社会的实践总要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

D.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其不同的实践标准

90.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

A.真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谬误是主体自生的

B.真理是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

C.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

D.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

91.人们为获得经济利盗,不断毁林造田、开荒种地,结果造成水土流失严重,洪水泛滥。从认识论说,这表明

A.真理原则违背了价值原则B.价值原则违背了真理原则

C.既违背真理原则又违背价值原则D.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不能并存

92.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

A.科学精神B.人文精神

C.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D.创新精神

9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规定是

A.认识与实践的统一B.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C.真理与价值的统一D.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94.?人对一定问题的判断越是自由,这个判断的内容所具有的必然性就越大?,这句话指的是A.包含必然性越大的判断,就越是自由的判断

B.没有超时间、超历史的绝对的自由

C.自由是必然的根据

D.自由是必然的限度

第四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95.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后,开始出现了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96.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标准是

A.是否承认阶级斗争B.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

C.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D.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97.旧唯物主义之所以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是因为

A.唯物论与辩证法相脱离

B.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C.自然观上昀唯物主义,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D.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上,不承认意识的能动性

98.中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从哲学上讲,这句话说明

A一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才能从事政治、科技、艺术、宗教等活动B.人的生理需求是历史的基础

C.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着人的本质

D.人的物质欲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99.制约人的行为和动机的根本条件是

A.传统意识B.阶级关系

C.生产方式D.政治制度

100.社会生产方式是

A.社会关系的总和

B.人的因素与物的因素的总和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与统一

101.人类社会物质性的集中体现是

A.生产方式B地理环境C.人口D.生产力

102.地理环境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

A.通过生产发展水平表现出来B.通过社会生产关系表现出来

C.通过社会制度表现出来D.通过社会革命表现出来

103.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

A.社会认识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

B.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

C.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

D.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104.恩格斯说过:?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小提琴?,这说明A.人的社会意识并不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B.人的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一致性

C.人的社会意识中的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

D.人的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

105.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是由于它

A.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B.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C.具有相对独立性D.具有历史继承性

106.错误的社会意识之所以错误,原因在于它

A.纯粹是主观臆想,其内容与客观实际毫无关系

B.落后于客观实际,不能对实践产生影响

C.是对社会存在虚幻的、歪曲的反映

D.脱离多数人的觉悟程度,不能为多数人所接受

107. 一个社会里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是

A.大多数赞成的意识形态B.历史创造者的意识形态

C.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D.被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

108.历史唯物主义昀生产力范畴,是标志人类

A.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能力的范畴

B.改造旧的社会制度,创立新的社会制度的能力的范畴

C.利用、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能力的范畴

D.进行政治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能力的范畴

109.人类的物质生产劳动过程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或基本要素是

A.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和生产工具B.人的劳动、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

C.人的劳动、生产资料和劳动资料D.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110.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A.劳动者B.劳动对象

C.生产工具D.科学技术

111.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A.劳动工具的状况B.劳动者的素质

C.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112.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

A.人与自然的关系B.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

C.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D.分工协作关系

113.人类社会作为一种活的有机体,既包括?骨骼系统?,又包括?血肉系统?,两者不可缺少。社会的?骨骼?系统是指

A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等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B.与一定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C.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

D.由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哲学等构成的社会意识形态

114.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A.国家政权B.政治法律思想C.道德、艺术D.政党

115.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作用的性质取决于

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D.社会意识的性质和发展水平

116.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首次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总则,这是继2004年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后,又一次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一部重要的中国法律。这标志着

A.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完善B.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进步

C.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发展D.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升华

117.社会形态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C.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的统一体D.文化和文明的统一体

118.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根源在于

A.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相统一的过程

B.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过程和规律是客观的

C.社会形态更替归根结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

D.社会形态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确定不移的

119.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三大形态。它们是

A.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时间经济社会

B.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

C.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D.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社会

120.恩格斯指出:历史发展?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无数相互交错的力量产生出一个总的结果,即历史事实,这个结果又可以看做一个作为整体地、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作用的力量的产物。所以以往的历史总是像一种自然过程一样地进行。?这说明A.社会发展是由多种力量最终决定的B.社会发展规律是自发实现的

C.社会规律同自然过程的规律是相同的D.社会发展像自然一样有自己的客观规律121.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主体选择性是指主体以一定的方式在可能性空间中所表现的自主性、目的性。这个?可能性空间?

A.是由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的生产力等既定条件决定的

B.是由社会历史过程中的多种随机现象构成的

C.体现了历史发展中偶然因素的重要作用

D.体现了历史发展中必然因素的重要作用

122.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暴为掠夺B.社会产品的分配不均

C.剩余产品的出现D.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形成

123.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A.劳动者B.劳动对象C.科学技术D.管理方式

124.?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句话表明

A.人是研究社会历史的出发点B.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C.历史发展的方向是由人自己决定的D.人的自我保存和发展是历史原动力125.马克思说:?黑人就是黑人,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他才成为奴隶?,这句话说明A.社会关系决定人的社会地位

B.社会关系是多方面的

C.人的本质是从所有个体的人身上抽象出来的共同性

D.社会关系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之中

126.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的本质的出发点是

A.人的自身需要B.人类的共同利益

C.人的自然属性D.人的社会关系

127.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

A.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内在统一B.所有人共同属性的概括

C.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D.自由理性的外化

128.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人的才能

A.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联B.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

C.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的程度D.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

129.人的价值问题,从根本上说,是

A.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B.人的社会价值问题

C.人的个人价值问题D.人的潜在价值向现实价值转化的问题

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130.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基础是

A.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

B.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对富

C.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残酷的殖民掠夺

D.资本家靠兴办资本主义企业勤劳致富起家

131.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是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其主要区别在于,商品经济A.是以交换为目的B.是以使用价值为生产目的

C.所有制是私有制D.所有制是公有制

132.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质的出发点是

A.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B.资本原始积累

C.产业革命

D.资产阶级革命

133.马克思研究商品使用价值的着眼点在于

A.使用价值本身

B.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C.使用价值是价值的实体

D.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

134.两种不同的商品可以按一定比例互相交换的原因在于

A.有不同的使用价值B.对人们有共同的效用

C.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D.不同使用价值的商晶中都凝结了一般人类劳动

135.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指

A.两种独立存在的劳动B.不同劳动过程的不同形式

C.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D.同一劳动过程中先后出现的两种不同形式

136.马克思说:?就使用价值说,有意义的只是商品中包含的劳动的质;就价值量说,有意义的只是商品中包含的劳动的量,不过这种劳动已经转化为没有质的区别的人类劳动。?这里所说的没有质的区别的人类劳动是指

A.抽象劳动B.具体劳动C.脑力劳动D.体力劳动

137.马克思指出:?在同一时间内,劳动就一种属性来说必然创造价值,就另一种属性来说,必然保存或转移价值?。这一段话说的是

A.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及其作用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及其作用

C.私人劳动和抽象劳动及其作用D.个别劳动和社会必要劳动及其作用

138.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

价值?,这段话说明

A.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B.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

C.物只要有用就有价值D.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

139.价值的实体是

A.具体劳动B.抽象劳动C.私人劳动D.社会劳动

140.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这句话应理解为

A.商品不可能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

B.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C.商品消赞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D.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

141.在商品经济中,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支出必须借助于

A.具体劳动B.剩余劳动C.商品的生产形式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142.在商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是借助生产者的

A.具体劳动而增殖B.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

C.抽象劳动而增殖D.抽象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

143.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

A.剩余价值学说B.生产价格理论

C.劳动二重性学说D.劳动力商品理论

144.个别劳动的社会性质,通过

A.商品的有用性来体现B.商品的广告传播来体现

C.商品的交换来体现D.商品质量的鉴定来体现

145.?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应该是

A.劳动和土地是价值的源泉

B.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

C.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才是价值的真正源泉

D.劳动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

146.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

A抽象劳动为尺度B.私人劳动为尺度

C.复杂劳动为尺度D.简单劳动为尺度

147.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势动时间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A.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B.不同部门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C.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D.商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14.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这里的?正常的生产条件?是指

A.全社会各部门的平均技术装备水平

B.全社会大多数部门的平均技术装备水平

C.某一生产部门内部先进技术装备水平

D. 某一生产部门内部大多数产品已达到的技术装备水平

149.劳动生产率是指’

A.具体劳动的生产率B.抽象劳动的生产率

C.简单劳动的生产率D.复杂劳动的生产率

150.马克思指出:?不管生产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同一劳动在同样的时间内提供的价值量总是相同的。但它在同样的时间内提供的使用价值摄会是不同的:生产力提高时就多些,生产力降低时就少些。?这表明,社会或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价值量之间的变化表现为

A.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不变B.商品数量不变,价值量增大

C.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减少D.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增大

151.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

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

C.竞争规律D.货币流通规律

152.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是

A.价格等于价值B.价格高于价值

C.价格低于价值D.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53.价值形式在发展到货币形式之前,它的发展顺序是

A.简单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

B.扩大的价值形式、简单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

C.一般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简单的价值形式

D.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

154.货币的本质是

A.商品交换的媒介物B.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

C.商品的等价物D.商品相对价值形式

155.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

A.商品与商品的对立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对立

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对立D.商品与货币的对立

156.纸币代替金属货币进行流通是基于货币

A.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可以是观念的货币

B.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只是瞬间充当买卖媒介

C.执行贮藏手段职能时,可以随时退出流通

D.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时,可以暂时不用现金购买

157.货币能够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因为货币

A.有特殊的使用价值B.是商品交换的媒介

C.自身也有价值D.可作为支付手段

158.充当贮藏手段的货币

A.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B 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C.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D 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但不一定是足值的货币159.在市场上,一台彩色电视的标价是7000元,

A.实在的货币B.信用货币 C 观念上的货币 D 现金

160.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D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161.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形成的前提是

A.劳动力成为商品 B 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

C.农民破产 D 殖民掠夺

162.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

A.货币应用于购买生产资料B.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私有制

C.劳动力成为商品D.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

163.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的重要的特点是

A.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

B.随着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消失,价值也消失

C.劳动力价值的构成包含着一个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

D.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164.劳动力商品的特点是

A.能创造比自身价值大的价值

B.随着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消失,价值乜消失

C劳动力的价值是借助于具体劳动再创造出来而增殖

D.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165.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劳动力的价值是借助于

A.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B.抽象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

C.具体劳动再创造出来而增殖D.抽象劳动再创造出来而增殖

166.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购买的是雇佣工人的

A.劳动力B.劳动C.劳动力与劳动D.人身自由

167.与其他商品相比,劳动力商品价值的决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A.由生产它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B.可以还原为劳动者维持自己及其家属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C.由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决定

D.劳动力价值的构成包含着一个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

168.对于生产资料所有制,马克思首先从经济意义和法律意义上作了区分。法律意义上的所有制A.是指事实上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归谁支配,并凭借这种所有和支配实现生产和获得剩余产品

B.由占有生产资料的法律原则决定

C.以实际占有为基础

D.体现了现实生产过程中的经济关系,并表现了经济利益的实现形式

169.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是

A.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

B.使劳动力成为商品

C.凭借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

D.使社会两极分化

170.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关键是运用A商品二因素原理B.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原理

C.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原理D.劳动二重性原理

171.剩余价值

A.在生产领域中产生,可以离开流通领域

B.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但不能离开生产领域

C.在生产领域中产生,通过流通领域来实现

D.既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也在生产领域中产生

172.价值增殖过程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这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主要方面。所谓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了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的形成过程,这里的?一定点?指的是A.生产资料价值的转移过程的点B.转移劳动力价值的过程的点

C.创造使用价值过程的点D.工人用于再生产自己劳动力价值的时间

173.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中价值增殖过程的分析,把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A.生产使用价值的时间和生产价值的时间

B.转移旧价值的时间和创造新价值的时间

C.生产生产资料价值的时间和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

D.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和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

174.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问创造的价值是

A.商品的使用价值B.商品的价值

C.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D.劳动力的价值

175.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是

A.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B.雇佣劳动者的必要劳动

C.雇佣劳动者的具体劳动D.雇佣劳动者的抽象劳动

176.剩余价值率反映的是

A.预付资本的价值增殖程度B.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C.固定资本的价值增殖程度D.不变资本的价值增殖程度

177.区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A.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

B.资本不同部分在周转中的不同方式

C.资本在循环中的不同职能

D.资本投入部门的不同

178.把生产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其依据是

A.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价值转移方式

B.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物质存在形态

C.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

D.不同部分的不同运动速度

179.某资本家经营的企业通过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商品花费的劳动时间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少IO%,由此形成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那部分是

A.超额剩余价值B.绝对剩余价值C.相对剩余价值D.剩余价值

180.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靠

A.延长工作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B.必要劳动时间不变但提高劳动强度

C.个剔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D.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181.资本家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是

A.单个资本家采用先进技术降低商品个别价值的结果

B.单个资本家压低劳动力价值缩短工人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

C.资本家延长工人劳动时间增加工人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

D.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182.资本家竞相改进技术的直接动因是

A.降低劳动力价值B.追逐超额剩余价值

C.获取绝对剩余价值D.获取相对剩余价值

183.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两种方法在资本主义不同时期的作用不同,这是由于A.两者的前提条件不同B.两者的实现方式不同

C.两者的源泉不同D.两者的物质技术基础不同

184.资本积累是指

A.剩余价值的资本化B.货币的资本化

C.资本集中D.商品的资本化

185.个别资本通过组织股份公司使生产规模扩大是

A.资本积累B.资本积聚

C.资本集中D.社会资本的扩大

186.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本集中的直接后果是

A.社会总资本急剧增加B.个别资本规模迅速扩大

C.绝对剩余价值总量快速增长D.社会就业率明显提高

187.某钢铁厂因铁矿石价格上涨,增加了该厂的预付资本数量,这使得该厂的资本构成发生了变化,所变化的赍本构成是

A.资本技术构成B.资本价值构成

C.资本物质构成D.资本有机构成

188.研究个别资本循环的目的在于

A.考察产业资本连续运动的条件B.考察产业资本运动的速度

C.考察周转速度与预付资本的效率D.考察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189.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

A.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B.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

C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D.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

190.产业资本循环中生产剩余价值的阶段是

A.购买阶段B.生产阶段C.销售阶段D.流通阶段

191.产业资本循环中,处于购买阶段和销售阶段的资本可统称为

A.流动资本B.商业资本C.流通资本D.循环资本

192.目的在于考察资本运动速度及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的是

A.资本循环B.资本周转C.资本流通D.资本增殖

193.某资本家投资1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4:1,m’=100%,一年周转4次,其年剩余价值量和剩余价值率分别是

A.80万,100% B.40万,400% C.40万,100% D.80万,400%

194.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扩大再生产,这是由

A.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决定的

B.追逐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都压力决定的

C.资本周转速度加快决定的

D.剩余价值率提高决定的

195.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的实质是

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C.物质资料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D.物质资料再生产与劳动力再生产的统一

196.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A.价值如何增殖B.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形成

C.剩余价值的实现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197.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因为剩余价值被看做是生产商品中所

A.耗费的可变资本的增加额B.预付的不变资本的增加额

C.预付的全部资本的增加额D.耗费的全部资本的增加额

198.平均利润率

A.是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家之间展开剧烈竞争的结果

B.是同一生产部门的资本家之间展开剧烈竞争的结果

C.是剩余价值平均化的结果

D.是超额利润消失的结果

199.平均利润率形成以后,资本有机构成等于社会资本平均有机构成的部门获得的平均利润A.等于本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B.大于本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

C.低于本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D.与本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无关

200.在揭示资本主义工资本质问题土,首先要区分

A.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B.劳动和劳动力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201.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A劳动的价值或价格B.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D.资本家支付的可变资本部分

202.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由于它

A表现为劳动的价格B.是劳动力的价值

C.是劳动者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D.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态

203.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

A.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B.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C.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D.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20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

A.生产过剩B.工人失业C.经济萧条D.物价上涨

20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是周期性,这是由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长期性决定的

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阶段性决定的

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阶段性决定的

D.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斗争的长期性决定的

20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是

A.生产的日益社会化B.大规模的固定资本更新

C.国内有效需求的扩大D.生产集中程度的提高

207.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内职能,主要是

A.社会公共管理职能B.政治统治的职能

C.管理邮政、铁路、水利等事业的职能D.管理文教、卫生保健、社会福利等事业的职能208.国家的公共管理职能与政治统治职能是紧密联系的,从根本上说国家的公共管理职能是A.高于政治统治职能的B.服务于政治统治职能的

C与政治统治职能并重的D.与政治统治职能无关的

209.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职能是

A.国家对内政治统治职能的延伸B.社会公共管理职能的延伸

C.国家对内政治统治职能的保障D.国家对内政治统治职能的强化

210.恩格斯在谈到资本主义国家职能时指出,?政治统治到处都是以执行某种社会职能为基础?。这就是说

A.社会职能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职能

B.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职能都是通过社会职能体现的

C.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职能在弱化

D.政治统治只有在执行社会职能时才能持续下去

211.资本主义国家法律制度的核心是

A.宪法B.民法C.选举法D.政党法

212.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律体系的支柱是

A.私有制原则B.?主权在民?的原则

C.分权与制衡原则D.入权原则

213.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实质是

A.选择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党领导国家

B.把代表少数人利益的政党从执政位臵上推下去

C.摆脱国家政权资产阶级性质的制约

D.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政治机制

第六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214.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形成的基础是

A.产业革命B.固定资本更新

C.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D.资本积累

215.垄断资本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

A.垄断统治B.生产社会化、国际化

C资本输出D.金融资本形成

216.垄断的组织形式多种多样,而且不断发展变化,但是它们的本质都是

A.提高剩余价值B.增加利润

C.操纵垄断价格以攫取高额垄断利润D.扩大企业规模,增强竞争力

217.垄断统治形成后,垄断与竞争的关系是

A.垄断消除了竞争B.垄断与竞争并存并使竞争更加剧烈

C.垄断削弱了竞争D.垄断消除了竞争的资本主义性质

218.金融资本是由

A.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

B.工业垄断资本和商业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

C.产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

D.产业垄断资本和借贷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

219.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中实现统治的形式是

A.混合联合公司B.?个人联合?C.跨国公司D.?参与制?

220.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伴随银行业集中和垄断的形成,垄断的大银行产生的新作用是A从普通的中介人变成万能的垄断者B.从非生产者变为生产者

C.从非职能部门变为职能部门D.从货币资本的所有者变为使用者

221.列宁指出: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恰恰不在于工业资本的统治,而在于金融资本的统治?,这段话说明

A.工业资本在垄断阶段不再带来剩余价值

B.借贷资本在垄断阶段成为职能资本

C.金融资本成为垄断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形式

D.资本融通过程生产剩余价值

222.垄断统治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是

A.获取垄断利润B.控制生产和流通

C.彻底消除竞争D.吞并?局外企业?

223.垄断资本的实质在于

A.获得垄断地位B.获得垄断利润

C.获得垄断价格D.获得垄断统治

224.垄断利润的形成,关键在于

A.垄断组织茌经济生活中起了决定作用B.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了

C.利润平均化的趋势消失了D.表明内部的竞争受到阻碍

225.垄断利润是

A.垄断资本所获得的利润

B.垄断资本凭借垄断地位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C.垄断资本获得的超额利润

D.垄断资本获得的平均利润

226.剩余价值规律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具体表现是垄断资本家

A.追求超额利润B.追求垄断利润

C.追求平均利润D.追求垄断地位

227.马克思指出:?某些商品的垄断价格,不过是把其他商品生产者的一部分利润,转移到具有垄断价格的商品上。?这段话说明

A.垄断资本家剥削了中小资本家

B.垄断资本家获得的利润是中小资本家创造的

C.垄断价格不可能增加商品价值也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

D.垄断价格是垄断资本家随意制定的

22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

A.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

B.国际竞争激化的结果

C.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

D.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

22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政府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的实质是

A.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B.维持资本主义经济稳定增长

C.消除或防止经济危机的爆发D.提高资本主义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230.当代国际垄断同盟的主要形式是

A.跨国公司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盟B.国际卡特尔

C.国际托拉斯D.国际康采恩

231.企业经营全球化的重要标志是

A.跨国公司成为世界经济的主体B.垂直分工成为居主导地位的分工形式

C.水平分工成为居主导地位的分工形式D.资本、技术、管理技能等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232.列宁指出:?自由竞争占完全统治地位的旧资本主义的特征是商品输出。垄断占统治地位的新资本主义的特征是资本输出。?这段话说明

A.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没有资本输出

B.垄断资本主义时期没有商品输出

C.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在资本主义同一时期不能同时存在

D.资本输出是垄断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经济特征

233.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新变化表明

A.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论断是没有根据的

B.资本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

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已经消失

D.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代替尚需长期的过程

第七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234.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和理论结论是

A.科掌社会主义B.马克思主义哲学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D.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

235.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指

A.19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

B.20世纪初,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

C.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发展到多国实践

D.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社会主义改革

236.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经历了若干个历史发展阶段,其中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的是A.16一l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B.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C.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D.20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

237.科学社会主义问世的标志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资本论》的发表

C. 1848年欧洲革命的爆发D.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

238.列宁得出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内获得胜利的理论依据是A.无产阶级政党的成熟程度B.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2020肖秀荣1000题答题卡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原理 单项选择题123456789 101112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272829 30313233343536373839 40414243444546474849 50515253545556575859 60616263646566676869 70717273747576777879 80818283848586878889 90919293949596979899 10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 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 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 130131132133134135136137138139 140141142143144145146147148149 150151152153154155156157158159 160161162163164165166167168169 170171172173174175176177178179 180181182183184185186187188189 190191192193194195196197198199 200201202203204205206207208209 210211212213多项选择题12345 678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232525

26272829303132333435 36373839404142434445 46474849505152535455 56575859606162636465 66676869707172737475 76777879808182838485 86878889909192939495 96979899100101102103104105 106107108109110111112113114115 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 126127128129130131132133134135 136137138139140141142143144145 146147148149150151152153154155 156157158159160161162163164165 166167168169170171172173174175 176177178179180181182183184185 186187188189190191192193194195 196197198199200201202203204205 206207208209210211212213214215 216217218219220221222223224225 226227228229230231232233234235 236237238239240241242243244245 246247248249250251252253254255 256257第二部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单项选择题12345678910

2020考研政治肖秀荣命题人1000题答题纸

2020考研政治肖秀荣命题人1000题答题卡 命题人1000题答题卡 马原部分 (单选) 题号选择订正题号选择订正141 242 343 444 545 646 747 848 949 1050 1151 1252 1353 1454 1555 1656 1757 1858 1959 2060 2161 2262 2363 2464 2565 2666 2767 2868 2969 3070 3171 3272 3373 3474 3575 3676 3777 3878 3979 4080

题号选择订正题号选择订正81121 82122 83123 84124 85125 86126 87127 88128 89129 90130 91131 92132 93133 94134 95135 96136 97137 98138 99139 100140 101141 102142 103143 104144 105145 106146 107147 108148 109149 110150 111151 112152 113153 114154 115155 116156 117157 118158 119159 120160

题号选择订正题号选择订正161201 162202 163203 164204 165205 166206 167207 168208 169209 170210 171211 172212 17321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日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肖秀荣1000题-重难点考点浓.

肖秀荣1000题-重难点考点浓缩整合背诵版(毛中特多选部分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源于对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客观需要(但不是现成方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有着共同的“根”,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这表现在,两大理论成果都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以无产阶级政党为领导核心·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和灵魂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注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的实践没有直接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5.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理论与实际的关系上,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错误倾向主要有: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注意区分:冒险主义和关门主义都是属于政治路线方面的错误) 6.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概括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又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作了完整的概括。这两个时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概括的相同之处是:·都强调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进行·都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人民大众的革命不同之处是,《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把官僚资本主义作为革命对象·强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既是总路线又是总政策 7.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是:·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8.在民主革命阶段,中国共产党实行保护民族工商业的经济纲领的原因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决定的·中国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决定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与新生产力相联系的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经济成分 9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是:·中国是众多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半殖民地国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国民革命的政治影响及良好的群众基础。·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为在农村建设革命根据地提供了客观条件)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巩固和发展提供了坚强后盾)·党的领导的有力量及其正确的政策(为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主观条件)10.中国革命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决定的·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的 1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诸多矛盾交织在一起,为中国革命建立统一战线提供了可能性。 12.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总结的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 1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伟大意义:·解决了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的一系列理论问题·科学地回答了近代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问题·正确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问题·揭示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14.新民主主义社会有五种经济成分,其中主要的经济成分是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

2020肖秀荣1000题答题卡

题 号 选项分析 马原单选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4h38m34s_2019年肖秀荣1000题重难点考点浓缩整合背诵版(第1部分-马原单选)(1)

2019年肖秀荣1000题重难点考点浓缩整合背诵版 I 肖1000题重难点考点浓缩整合背诵版(1.马原单选部分) /1.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著作是《德意志意识形态》。 /2. 被誉为 “工人阶级的圣经 ” 的著作是《资本论》。 /3. 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是实践性。 /4. 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是世界本原问题。 /5. 哲学土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不是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也不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6. 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z ·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意识活动是一个主动的创造性过程回比如毕加索画公牛,从第一幅画到第十一幅,形体逐渐概括,线条逐步简练,但那些简单的线条,却精炼地表现了公牛的形与神。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比如现在复习迷茫,一看书就烦,就是看不进去,这是你的感受造成的,并非书本身如此。需要对自己的感受进行调整,振作起来,比如多想想考上了怎么浪,多和研友们沟通一下。 /7.唯物主义运动观与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8.逐渐改进的时间测量精度说明时间离不开物质运动。(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注意区分时间(客观性)和人的时间观念(主观性)) /9.非传统指数(比如口红指数)可以反映经济走势的例子给我们启示是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10.联系具有条件性z ·第一,条件对事物发展和人的活动具有支持或制约作用。 ·第二,条件是可以改变的,人们经过努力可以创造出事物发展所需要的条件。 ·第二, 改变和创造条件不是任意的, 必须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所以, 不能任意地建立新的联系)/1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哲学上反映的是原困与结果的关系。

考研肖秀荣1000题重难点考点浓缩整合背诵版

考研肖秀荣1000 题重难点考点浓缩整合背诵版/1. 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著作是《德意志意识 形态》。 /2. 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的著作是《资本论》。 /3. 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是实践性。 /4. 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是世界本原问题。 /5. 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概念之间 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也不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6. 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意识活动是一个主动的创造性过程。比如毕加索画公牛,从第一幅画到第十一幅,形体逐渐概括,线条逐步简练,但那些简单 的线条,却精炼地表现了公牛的形与神。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比如现在复习迷茫,一看书就烦,就是看不进去,这是你的感受造成的,并非书本身如此。需要对自己的 感受进行调整,振作起来,比如多想想考上了怎么浪,多和研友们沟通一下。 /7. 唯物主义运动观与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运动是物质 的运动。 /8. 逐渐改进的时间测量精度说明时间离不开物质运动。( 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离 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 注意区分时间 ( 客观性 ) 和人的时间观念 ( 主观性 )) /9. 非传统指数 ( 比如口红指数 ) 可以反映经济走势的例子给我们启示是世界 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10. 联系具有条件性: 第一,条件对事物发展和人的活动具有支持或制约作用。 第二,条件是可以改变的,人们经过努力可以创造出事物发展所需要的条件。 第三,改变和创造条件不是任意的,必须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所以,

考研肖秀荣1000题重难点考点浓缩整合背诵版.pdf

考研肖秀荣1000题重难点考点浓缩整合背诵版/1.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著作是《德意志意识 形态》。 /2.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的著作是《资本论》。 /3.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是实践性。 /4.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是世界本原问题。 /5.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概念之间 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也不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6.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意识活动是一个主动的创造性过程。比如毕加索画公牛,从第一幅画到第十一幅,形体逐渐概括,线条逐步简练,但那些简单 的线条,却精炼地表现了公牛的形与神。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比如现在复习迷茫,一看书就烦,就是看不进去,这是你的感受造成的,并非书本身如此。需要对自己的 感受进行调整,振作起来,比如多想想考上了怎么浪,多和研友们沟通一下。 /7.唯物主义运动观与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运动是物质 的运动。 /8.逐渐改进的时间测量精度说明时间离不开物质运动。(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离 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注意区分时间(客观性)和人的时间观念(主观性)) /9.非传统指数(比如口红指数)可以反映经济走势的例子给我们启示是世界 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10.联系具有条件性: 第一,条件对事物发展和人的活动具有支持或制约作用。 第二,条件是可以改变的,人们经过努力可以创造出事物发展所需要的条件。 第三,改变和创造条件不是任意的,必须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所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