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国外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典型模式评析与经验借鉴_王璐

国外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典型模式评析与经验借鉴_王璐

国外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典型模式评析与经验借鉴_王璐
国外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典型模式评析与经验借鉴_王璐

渤海大学

学报

哲一、国外典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评析

从语言学上讲,“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所

特有的名称与概念。与中国不同,

其他国家(包括我国港澳台地区)经常使用公民教育、

国民精神教育、共同价值观教育、个人成长教育等名称来指涉实质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这些教育现象着手,从中抽离出国外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发展的典型模式,

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为方法论对其进行分析与鉴别,是国际化视野下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不可缺少的一个基点。

(一)美国新品格教育模式

美国教育家把20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

为克服当时美国严重的道德危机,以个人品德培养为焦点,以诚实、勇敢、自律、慎思、尊敬、责任

等美德培育为内容,以示范、

实践、阅读经典等传统品格训练方法为主要方法,以帮助受教育者塑造良好品格为主要目的的一系列教育理论改革与实践运动,称为“新品格教育”。[1]以美国学者里克纳为首的新品格教育倡导者注重其实施过程中的操作性与实效性,他们把实证研究的重点放在如何通过综合性的课堂教学推动校

园品格教育的开展,并借助以学校教育为主、家庭和社区协助的整体德育方式,努力将理论应用于实际教学中,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品格的塑造。

美国新品格教育的主要途径是通过课程教学,有计划、有目的地渗透美国的核心价值观。其在高校中主要有两种具体实施方法:一是在“新生年”开展综合性的哲学社会科学通识课程;二是重视在专业课程中渗透伦理道德教育。就前者而言,美国高校普遍要求本科生入学后必须接受综合性的哲学社会科学课程教育。该类课程采用“主题轴”的理念整合了历史学、哲

学、人类学、经济学、法学、

政治学、心理学、宗教和社会学等人文学科的内容,向大学生直接灌输美国的核心价值观,引导美国年轻人了解美国的文化和精神传统,并通过价值澄清和思维能力和方式的培养达到塑造合格美国公民的最终目的。就后者而言,将伦理道德教育融入专业教学是美国品格教育的一大特色。专业课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专业理论与实技,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历史、社会与伦理的角度去认知和把握未来职业生涯中可能会遇到的伦理道德

问题,增强了道德说教的实际效用。

正如品格教育的主要倡导者利考纳所言,“人格教育不是一

国外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典型模式评析与经验借鉴

璐(渤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锦州121013)

要:“美国新品格教育”、“日本教养教育”、

“英国全纳教育”和“瑞士日常生活教育”这四种典型模式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国外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新动向,对其进行评析与鉴别是跳出“中国现代实际”的视域局限,探索“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经验的第一步;总结国外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基本经验,则是国际化视野下推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认识飞跃与回归。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模式;经验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254(2012)04-0118-05

收稿日期:2012-03-12

基金项目:教育部2011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专项“国际化视野下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1JD710079);2011年渤海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辽宁省高校新生入学适应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王璐(1982—),女,硕士,渤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118学社会科学版

118

DOI:10.13831/https://www.wendangku.net/doc/549316304.html,ki.issn.1672-8254.2012.04.030

一种独立的学科,任何学科都可以实施人格教育:课程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应帮助学生发展道德判断能力,使他们清楚什么东西是高贵的、善

的、值得一辈子去追求的。”[2]美国新品格教育的

这两种途径相互补充,形成了美国高校整体课程建设系统德育的大环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情、意、行等多方面的丰富和发展,因而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但是,美国新品格教育作为一种传统道德教育形式的改良,只是强调个人品格的修正,却忽视了对学生进行社会制度(如政治制度等)的反思与改革,是一种以个人为焦点的非政治化的公民教育形式,因此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二)日本教养教育模式日本认为“教养”是合格公民所必须的基本素质。面对多元文化背景下日本传统价值观动

摇,人们逐渐失去了对教养的共识,

甚至轻视教养的社会现状,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于2001年提交了《新时代教养教育的发展方向》的审议报

告,提出了为提高全民素养和实现丰富人生,

各年龄段所要解决的教养课题以及提高教养的途径,并以此作为对日本未成年人、青年和成年人

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纲领性文件。

在此报告中,新时代日本教养教育的内涵,被界定为:国民具有在社会关系中准确把握自己的能力、严格自

律的能力、自己创造社会秩序的能力;

作为有主体性的人,应当具有为明确的生存目的而努力奋斗的能力;作为有责任心的社会成员,应当具有关注全社会的幸福和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

奋斗的能力,以及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

切实为别人着想的能力。[3]这里,

自律、秩序、勤奋、责任、移情和国际视野可以看作是日本教养教育的价值核心。

日本教养教育以终身培育个人教养为目标,通过家庭教育、社区活动、学校教育的相互配合,形成辐射全社会的全方位的思想道德教育网。其实施的主要途径有三:一是设立专门的教养学科,如开设东洋思想、人类行动学、民族学、法学、政治学理论等课程渗透价值观与人生

观,同时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

制定有吸引力的课程计划,使学生体验到自主学习的愉快和意义,实现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传授感动的

课”的目标,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4]

二是通过延伸和扩展课题,将教养教育渗透到社会实践中,使学生在接触自然中学习自然的法理,在轻松愉快的社区活动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在打扫校园卫生、美化社区环境等活动中养成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品格;三是通过心

理咨询帮助人、启发人、

引导人或通过引导国民热爱体育运动,从而锻炼身心,培养公平竞争的精神。

日本通过国家全面干预的办法普及教养教育,达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国际意识教育、感恩教育、民主主义教育的目的,同时也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民主,其政治色彩十分突出。

(三)英国全纳教育模式

布莱尔政府提出,通过“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实现“全纳社会”(inclusive society)理念。提出要向工人提供教育和培训来减少失业和贫困,从而使市场的牺牲者们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成为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受益者而不是被淘汰者,未来在就业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提出学校教育要改变精英教育的模式,明确学校教育的目标是把所有人而不是少数人培养成才。因此,要向处境不利的家庭提供幼儿教育补助、要不断提升职业教育的地位、要为失业者提供特殊培训支持,要改善基础薄弱

学校的师资配比……[5]这种

“全纳教育”旨在使所有儿童融入主流教育,为社会接纳,未来也能融入主流社会。其核心理念在于尊重所有人融入主流社会的权利,通过向所有人提供获得教育的平等机会来确保社会的公平和公正。

从实施方式上看,由于英国将“全纳”作为

一种改变社会排斥现象的政府政策,

因此,在实施中更注重以隐性教育的方式辐射全社会,其中包括学校和家庭。英国普通学校一般采取以集体教学为主,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个人教育计划的方式开展全纳教育的班级教学,这样能确保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特殊教育需要为学生制定教育计划,保证每个学生接受到适合自己特点和需要的教育。此外,英国还设有特殊教育需要服务机构保证全纳教育的实施效果,如纽汉姆区的学习援助服务中心、家庭辅导服务中心、行动援助和讲授服务中心等。

通过全纳教育,有特殊需要的学生能与其

他学生一起修课、选课,

培养了公民的权利和责任意识;能够共同感受校园文化熏陶,参加校园文化活动,从而增进团结,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

119

海大学

学报

二二年第四期119

渤海大学学报哲义精神;能够一起融入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使

所有学生认识自己的特长,提高综合素质。但是

由于师资、经费、地区差异等方面的限制,要实

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纳教育,英国还有很长一段

路要走。

(四)瑞士日常生活教育模式

瑞士认为日常生活是形塑公民的道德素养

和政治信念的一种强大力量,唯有经过生活的

洗礼,公民才会真正理解并学会运用自身拥有

的各种权利,同时履行并承担对他人和社会的

各种义务与责任。[6]这种理念使瑞士的思想政治

教育模式突出地表现为生活化和隐性化的方式

和特点。

在瑞士,学校不开设“政治课”,教师也不会

采用自上而下的命令或灌输方式来宣讲空洞的

大道理,而会通过设置良好的教育与实践环境,

用生活化、隐性化的方式与学生搭建平等对话

的平台,把民主、美德、公平、环保等理念融入到

一定的教育场所和环境中去,渗透到公民的日

常生活之中,并适时通过平等探讨或对话沟通

帮助学生消化、整合并内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从而达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比如,

在小学低年级时,瑞士老师会带孩子们到学校

附近的十字路口很具体地教他们怎么过马路,

孩子们也在实践中认识到了“秩序”与“自律”的

重要性。此外,高年级的学生还会和老师一起到

社区或大自然中调查分析环境状况,到环卫所

了解瑞士政府制定垃圾分类处理政策的必要。

通过实际调查和分析,学生们不仅树立了自觉

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还通过动手实践学会了

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据了解,在瑞士的德语

区,每家的垃圾袋多达5个,分别装果皮、剩菜等

有机类生活垃圾、报纸和废纸、玻璃瓶子、塑料

瓶子和其他一般性生活垃圾。瑞士的大人小孩

都不厌其烦地对垃圾认真分类,并投入不同的

垃圾箱,这显然是有效的规则教育和社会公德

教育的结果。

瑞士的日常生活教育模式从受教育者不

设防的心理入手,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环

境保护、职业活动、文化娱乐、组织管理等社

会实践活动中去,使受教育者在无意识的状

态下受到启迪和教育,在感受和体悟中提升

自我的思想道德境界,从而使得思想政治教

育扎实而有力,生动而自然,大大提高了教育

的实效性。

二、国外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基

本经验

如果说对国外典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评

析与鉴别是跳出“中国现代实际”的视域局限,

探索“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原理

与经验的第一步,那么在开放地、批判性地研究

世界各国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脉络和最新进展的

基础上,总结国外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基

本经验,则是国际化视野下推进我国思想政治

教育研究的认识飞跃与回归。唯有立足中国实

际,摒弃对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概念和模式

的简单套用,从国外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

基本经验中寻找、发现解决中国思想政治教育

现实问题的出路与对策,才是思想政治教育“横

向借鉴”的根基所在。

(一)借助社会合力完成思想政治教育

西方各国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特点是

注重学校、家庭、社区及其他民间团体的相互配

合与互动,形成辐射全社会的“资源共享”的思

想政治教育网,使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综合化

和系统化。在美国,家长负有监管子女的义务,

田纳西州法律规定,若学生连续缺课,其家长需

向当地法院交纳50美元罚金,以示惩处。美国中

学教育规定学生必须参加义务性的志愿者活

动,否则不予毕业,而参加较多志愿者活动的中

学毕业生在高考时往往会被优先录取;[7]在日

本,社区有自发形成的“母亲读书会”,她们通过

定期交流、充电,既为孩子做了示范,又提高了

自身素质和培养教育孩子的能力。此外,日本社

区还设有供社区居民参加教育学习或组织文化

娱乐活动的“日本公民馆”,日本社区不仅以此

为依托开展职业教育,还实施“读书日”、“心理

咨询”、“社区服务”等活动,有利于整合学校、政

府和社会资源,并形成合力培养理想的日本公

民;[8]在瑞士,形成了通过社会、学校、家庭和个

体的互动而构建的“四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

模式。瑞士的教育观强调学校的教师也应该像

母亲一样,以母爱的精神对待学生,用以身示范

的感召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学校所在的社区

和学生的家长也积极参与到学校的教育和管理

活动中来,社区设有各类活动中心,承担着指导

学生课外活动的任务,家长也会帮助教师安排

一些学生的学习与实践活动。

120

学社会科学版120

海大学

学报

一这种学校、家庭、社区及其他相关民间团体间的社会德育资源整合并非易事,其前提条件必须协调彼此间诸多差异的德育价值观,形成创造并综合利用各种具有教育意义的积极因素,为人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服务的全社会育人的综合性德育价值导向,并通过对各类教

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

产生教育合力。

(二)通过发展文化产业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成果

各国政府不仅重视媒体等传统文化产业的价值承载与传播功能,而且更加重视电影、动

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的思想渗透作用。

以传统文化产业中的大众媒体为例,发达国家的媒体大多是商业性质的,政府没有直接投资,这些媒体在法律上也不从属于政府。因此,当这类媒

体发布有关政府的信息或进行时政评论时,

很容易使民众认为这些信息是独立和自由的,相对于政府主动灌输的宣传手段,这类时政信息

更容易为公众接受。但实际上,

任何媒体总是要从政府那里获得信息和政策,不自觉中会为政府的思想政治类活动或成果做宣传。这种看似

不对公众进行直接的正面的思想政治教育,

实质上却利用媒体向公众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传达政府统治的权威和政权稳定的信号,已是各国政府对所有公众进行宣传和教育的重要手段。

在新兴文化产业方面,电影、动漫、游戏产业越来越成为西方国家进行隐性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推手。美国通过电影电视产业扩大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全球覆盖,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企及的。美国电影之都好莱坞每年生产数

以万计的大片、肥皂剧,

并获得了美国历任政府极其优惠的经济支持与政策扶植。除去巨额的商业利润和税收,其中重要的原因这是美国能

够以此为载体传递以美国主流

“个人主义”价值观为核心的民主、自由、平等、公正等理念,宣扬美国的国家意识、政治制度和“三观”,不仅影响本国公众,还能借以获得全球受众对其主流价值文化的认同。

在动漫文化产业方面,日本是当之无愧的强国。日本的动漫常常会渗透日本民族文化、文

化传统以及历史知识。

比如,《浪客剑心》介绍的是明治维新时期的革命,传递了武士道精神;《幽灵公主》描述了人魔神之间争斗,反思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渗透了日本传统的神道教思想;

《悬崖上的金鱼姬》映射了人与自然间伦理道德的判断,反映了父子之间质朴的深情……这些

动漫作品画面优美,符合青少年心理,

在引导青少年了解传统文化并进行主流价值观渗透方面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三)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具体国情相结合,坚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无

论任何国家,若统治阶级不去占领这个阵地,

对立的阶级就极有可能趁虚而入。因此,任何国家的政府都不遗余力地领导和组织与本国国情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旨在教化民众以巩固其自身的统治地位。其主要途径有三:

一是在节日、纪念日举行富有政治意义的纪念活动。如美国政府在6月4日“美国国旗日”组织新加入美国国籍的移民在国旗下举行宣誓效忠美国的仪式;美国历任总统的就职演说无一例外地向国民宣传“美国第一”、“美国的政治

制度是最先进的”、“美国是世界上最成功、

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是一个伟大、强盛、民主、自由的国家”等思想。

二是通过打折或免费对公众开放纪念馆、博物馆、展览馆等公共场馆向游客渗透其政治观、价值观,使其在日常生活中接受了无形的道

德教育。如法国政府明文规定,

凡国立博物馆都必须对中小学生实行半价,卢浮宫博物馆每周日一律免费对外开放……这些场馆是法国政府向国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和生动教材;美国仅华盛顿市就有华盛顿故宫和纪念碑、林肯纪念堂、自然历史博物馆等一百多所。这些场馆不仅一律免费对公众开放,而且场馆的名

称前都加有“国家的”(national )一词,就是要有

意识地培养参观者的美国意识。

三是通过政党政治活动扩大对公民的政治影响。如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之间四年一度的总统竞选通过两党之间的争斗、候选人在电视、报纸、网络的轰炸式宣传,及全国选民的广泛参与,让民众在投票中理解美国的政治制度与各党派的执政理念,增加了民众对自己国家的政治制度的热爱和拥护;近年来,新型选举辅助网站的出现开辟了公民参与政治决策进程的全新途径,加强了公民政治自觉性的培育。在瑞士、美国、荷兰、英国、德国、比利时、意大利等国家陆续出现了这类选举网站,以瑞士知名的“明智

121

二二年第四期121

渤海大学学报哲选举网”为例,该网站就为瑞士公民收集选举信

息、表达政治意见,并最终根据自己的政治价值

观和喜好选择候选人和政党建立了互动的平

台。这样,借助网络媒介,瑞士公民一方面得以

直接表达自己的政治见解,一方面又不断接受

来自政府、政党的政治宣传,从而在互动参与中

强化了“民主意识”,增强了国民对国家政权的

支持度。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学科规划,固然是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及其理论家所创

设的“中国特色”,但作为国际化视野下的一种

实践性存在,则是带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和明确

的价值导向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的渗透与统一。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历来讲究“动之以情,晓之以

理”,但由于我国正统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方式

上倾向灌输、强制、封闭和约束,在内容上过于

高调,且呈现“极端理想主义”倾向,就容易造成

施教者和受教者言不由衷地做一些徒具道德形

式而不具有实质内容的教化行为和学习行为。

因此,在世界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涡流中,欲提

高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与创新发展水

平,就要用开放的心态、对话的姿态“向外看”,

在立足我国实际,继承与弘扬我国思想政治教

育传统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吸收国外优秀思想

政治教育模式与经验,求同存异,兼容并包,在

与时俱进中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

元理论与方法。而如何适应这一要求,则是思想

政治教育者和理论研究者必须正视并积极应对

的现实课题。

淤文中归纳出的四种典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只是

现时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一个缩影,但却从某种

程度上反映出国外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新动向。美

国的新品格教育模式和日本教养教育模式是世界道德

教育正努力回归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一个体现;英国全纳

教育模式和瑞士日常生活教育模式体现了国家和政府

对如何更加有效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检讨和反思。

参考文献:

[1]张雪蓉.基于世界德育发展动向的我国高校思想

政治教育有效性探讨——

—美国品格教育复兴的启示[J].

中国成人教育,2010(13):60-63.

[2]陈延斌,周斌.当代美国中小学生道德养成的学校

策略——

—托马斯·里克纳的理论与实践[J].齐鲁学刊,

2007(2):136.

[3]田辉.日本新时代教养教育发展报告解读[J].中国

德育,2006(8):37-45.

[4]靳义亭.日本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及启

示[J].国外理论动态,2009(8):109-112.

[5]黄志成.全纳教育之研究———访英国全纳教育专

家托尼·布思教授[J].全球教育展望,2001(2):1-2.

[6]陈宗章,颜素珍.瑞士思想政治教育特色探析[J].思

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6):32-35.

[7]崔志胜.美国价值观建设及其对中国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启示[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10(2):

29.

[8]马志颖.日本大学的教养教育对我国大学生思想

道德教育的启示[J].北京教育,2011(9):75-77.

(责任编辑林喦)

Evaluation of and Learning from Innovation to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 Foreign Countries

WANG Lu

(College of Marxism,Bohai University,Jinzhou121013,China)

Abstract:New tendency in innovation to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 foreign countries can be found in some particular educational modes as“new character education”in the US,“upbringing education”in Japan,“inclusive education”in Britain,and“daily life education”in Switzerland.Evaluation of and learning from the modes are the first step to get away from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modern China,and to explore the universal principles for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education.From perspective of internationalization,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China to learn something from the modes to promote the national education in politics and ideology.

Key words: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education;innovative development;mode;experience

122

学社会科学版122

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借鉴与思考

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借鉴与思考 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姓名:林美 学号:2009822081

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借鉴与思考 林美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林美、2009822081)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但它并非我国独创在中外文化相互激荡科技突飞猛进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其作用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有鉴别才能有优化和提高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研究与比较世界各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为加强和改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借鉴和启示,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借鉴、思考 一、借鉴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我国进行革命和建设的传家宝。但实际上思想政治教育从来就不是社会主义的专有,也不是到了近现代才出现的社会活动。作为人类阶级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它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虽然其名称和形式有所不同,但实质上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所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仅近现代有,古代也有;不仅我国有,国外也有。并且这其中有很多共同之处,只是名称和形式不同而已。 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在各个领域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有着优良的传统和丰富经验,在理论水平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然而面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国际背景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人们的思想观念随之发生深刻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新的挑战。 早在十多年前,当沃恩党内出现埋首经济工作、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倾向时,邓小平就告诫我们,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他多次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都要加强,决不能削弱。江泽民通知也强调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关系的调整,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做好思想着教育工作。 而反观我国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时效性、针对性、和创新性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提高,还有很多方面的工作要做。需要做出更多更大的努力来迎接不断出现的新挑战。 西方发达国家在二战后进行的一系列自我改革和调整中,思想政治教育在保证其改革和调整的顺利进行和成功方面功不可没。并且在当前全球化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和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条件下,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本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且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做法。 所以在新的的历史条件下,面临国内外的新形势和我国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

德国的公民教育

研究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德国的公民教育 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姓名:商奉献 学号:2013110103 导师:唐克军 2014年11月20日

德国的公民教育 摘要公民教育在德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公民教育也经历了相当复杂的发展过程。尤其是战后德国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公民教育,塑造新一代德国公民,以此提高全体国民素质,推动社会发展,一直是教育行政机关以及学校工作实践的重点。本文主要从德国公民教育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德国公民教育的现状分析、德国公民教育的发展趋势三个方面介绍德国的公民教育,希望对我国的思想道德教育有所启示。 关键字德国公民公民教育民主 一、德国公民教育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 (一)德国公民教育的概念 公民教育,在德国也被理解为政治教育(Politische Bildung),是一门有关政治科学的公民学科。1945 年以后,德国教育界已达成一种共识:一方面,中小学的公民教育是一门独立的课程,但另一方面又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独立性课程是指:在学校课程设置中,公民教育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所谓综合性课程,主要是指公民教育课程涉及一些其他学科知识,比如历史、宗教、伦理、政治、公民、社会科学、地理等学科。德国公民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公民教育的里程碑——《博特斯巴赫共识》被誉为德国公民教育的“圣经”,共识中达成以下三项重要原则。 第一,禁止灌输,不允许教师用任何手段对学生进行灌输,因为这会妨碍学生形成独立的判断;第二,保持争议;在科学和政治上有争议的一切内容,在教学中也必须保持争议;第三,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与维护个体利益的能力,政治教育必须使学生能够分析政治形势以及他自己的相关利益,能够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寻求影响既定形势的手段。 (二)德国公民教育发展历程 1.封建君主专制时期,政治教育始终以培养“驯服的臣民”为最高目的 在德国的封建君主专制时期,统治者把公民教育归结为“国民教育”,其始终把培养“驯服的臣民”作为维护封建统治的政治目标。尤其是在威廉二世(1859~1941)掌权之后,为了推行其社会政策和“世界政策”,反复灌输以“君主主义”为核心的,包括权威主义、民族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在内的思想,最终

国外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的经验与启示_王左丹

国外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王左丹 (华南师范大学党办,广东广州510631) 摘 要:在国际志愿服务大发展的背景下,志愿服务起源地美国、英国以及与我国地域文化相似的日本、韩国的志愿服务活动也在蓬勃发展,形成了参与全民化、管理体系化、运作市场化、教育课程化和研究阵地化的模式,探析以上四个国家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成功例案,为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国外; 大学生志愿服务; 经验; 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743(2013)07-0095-03 Experience and Enlightenment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p Voluntary Service Overseas WANG Zuo -dan (Party Committee Office,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Guangdong 610631) Abstract :Voluntary service has been flourishing in the USA and the UK )places of origin for voluntary service,and Japan and Korea )places si milar to China in regional culture.It has achieved greatly in citizen participation,managemen t systematism,marketization,and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 m and research base.By analyzing some successful cases i n the above four countries,experience would be abstracted to provide enlightenmen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our college students p voluntary service. Key words :overseas; college students p voluntary service; experience; enli ghtenment 收稿日期:2013-05-29 作者简介:王左丹(1962-),女,辽宁宽甸人,华南师范大学讲师,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高等教育方面的研究。 综观世界,第三部门的勃兴,减轻了政府的行政成本,发挥了很好的/补台0功用,推动社会健康有序发展。各国第三部门参与/社会管理0水平已成为国际社会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在中国,第三部门以志愿组织为主体,其成员又以高校青年大学生为生力军。为此,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管理,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水平就显得极为重要。 一、国外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 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大学生志愿服务经验,主要有两条进路:一是借鉴志愿服务起源的欧美发达国家经验,二是借鉴地域文化相仿的亚洲发达国家经验。欧美发达国家推介美国、英国经验;亚洲发达国家推介日本、韩国经验。 (一)美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 美国大学生的志愿服务工作历史悠久,归结起来,美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16世纪中叶的萌芽发端期、工业革命后的形成确立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成熟发展期和目前的深化拓展期。 据5美国志愿者活动6报告(2008年7月7日由美国国家和社区服务社团公布)统计,2007年美国约6080万16岁 以上的人参与社区志愿活动,累计志愿服务时间约81亿小时,为经济社会创造价值超过1580亿美元,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志愿者大部分是在校大学生。 (二)英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 英国大学生志愿服务主要推动四方面工作:一是推动社区服务。英国的/做起来0、/千年志愿者0等计划皆以社区为单位,大力提倡大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活动,为社区少年儿童提供课业辅导、专业咨询、假期或课后陪伴等活动。二是志愿服务和促进就业结合。例如, /马克社区0(Community Mark)积极推动就业劳工投入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行列,贡献个人经验与专业,协助解决社区面临的现实问题。三是推动服务弱势群体。部分大学生志愿组织主要以提升少数民族或弱势群体的志愿服务意识为目标,进而改善其志愿服务品质,并且为少数民族或弱势群体提供相关服务资源。四是发展志愿服务文化。大学生志愿者通过从事志愿服务活动,协助公共事务的开展,借此推动并发扬志愿服务文化。 (三)日本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 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的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在社会福利、环境保护、青少年教育、终身教育及国外援助等 第32卷第7期 怀化学院学报 Vol 1321No 172013年7月 JOURN AL OF HUAIHU A UNIVERSITY Jul .2013

国外城市规划的经验及借鉴

国外城市规划的经验及借鉴 世界上一些占领导地位的城市包括纽约、伦敦、东京、新加坡、悉尼等都在制定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下面将这些城市在规划过程中对如何适应人口的变化、加速经济增长、促进环境保护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做出归纳总结。它们规划过程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和经验有很多是值得我国大城市规划学习的,因此,在文章的最后论述了这些方法和经验对我国大城市的规划建设的借鉴意义。 伦敦人口现在是740多万,预计在2016年达到810万,国际移民不仅使得伦敦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而且也使得人口的年龄结构、种族结构、家庭结构等变化也非常大。纽约的人口在2000年3月大约是它历史上的最高记录800万,比1990年最近一次人口普查增长了9.4%。纽约的人种结构差异和种族差异对比整个美国的平均水平还大些,如人种结构混血人占27%、黑种人占25%,非混血的白种人仅占35%,这个指标低于整个美国平均水平69%,虽然亚洲人和其它非混血人现在所占的比例小但因为移民原因而增长很快。东京的人口预计在2010年(大约1226万)和2015年(大约1220万)达到顶峰之后会逐步下降,然而预计在2010年以后家庭数因为家庭变小而将会持平;到2015年65岁或以上的老年人口将陡增到283万,这个数目将是1995年的2倍,达到总人口的四分之一。新加坡自从独立来人口增加了一半,2000年人口总数达到400万,然而非正式定居的居民人数增长最快,从1990年的31.1万人增长到2000年的75.4万人。悉尼的人口总数预计在2011年至2016年某个时间会增长到450万,比1998年增长12.5%,同时平均每户大小也从1971年的3.1人降至1996年的2.7人,另外城市的中心城区的衰退仍然是悉尼的一个主要问题,中心城区人口的减少,而郊区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在增长,在1996年占到45%。 伦敦经济增长较快,该城市的产业结构以金融贸易、旅游等第三产业为主,商业和金融服务部门和其它一些如高科技支撑的产业创造的就业占到全市三分之一,并且生产出40%的伦敦财富,这种高速增长趋势既使得伦敦中心区的办公闲置率几乎减半,同样也因为房租价格的上升导致商业成本的上升;零售业是伦敦的第二大部门,然而在80年代和90年代,地区商业中心、超市和零售仓库的发展是大量依靠城市的大规模交通发展起来的,导致了城市污染达到不可接受的地步,而且一些伦敦普通被市民排除在这些部门所提供的就业机会和设施便利之外;旅游业也是伦敦经济的一个非常重要部门,英国最高级别的艺术品和文化产品的出口市场和许多商店和饭店都集中在此,伦敦有英国最集中的旅馆,但70%的旅馆床位都集中在伦敦的三个中心区,使中心区超负荷发展。纽约继续发

电动游艇俱乐部项目可行研究报告

电动游艇俱乐部项目可行研究报告

电动游艇俱乐部 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

目录 第一章中国游艇市场概况 第二章我国游艇俱乐部现状第三章项目规划 第四章投资估算 第五章项目风险 第六章组织机构 第七章项目进度 第八章安全措施 第九章环境保护 第十章经济和社会效益评估第十一章研究结论与建议

第一章中国游艇市场概况 近几年,游艇俱乐部及游艇配套的项目出现了开发的热潮,很多水岸游艇地产、滨水度假旅游项目、水上活动项目等都加入游艇的元素。 国内的游艇俱乐部最早出现在90年代初期。1995年到2003年,在华南及华东沿海地区陆续出现了很多大型游艇俱乐部,配套齐全,包括会所、娱乐、餐饮、客房、码头等设施,这些俱乐部成为游艇俱乐部行业发展的雏形。 国外的游艇行业如今已有一个非常成熟的经营模式及完善的政策管理法规,当然也有相当的经济基础及消费能力。从几千到几亿的游艇都有,大致都用于商务活动和运动休闲。国外游艇俱乐部按档次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豪华高端俱乐部这样的俱乐部有大有小,非常注重个性化服务,配套都很齐全,有的更甚于大酒店的配套功能。它们的入会费很高,且只对会员开放。会员多是大公司的老板,以及社会上的显贵人物。俱乐部的经营者并不一定以赚取最大利润为目

的,试想一下,你经营的俱乐部有如此的会员,收获肯定不止是金钱。这样的俱乐部,会员名额是有限的。它们有非常高的入会标准,当你不符合他们的标准,即使很有钱,也不能成为它的会员。 高档次的游艇俱乐部会员制,会员一般都有自己的船只,大都是企业的老板、专业人事或演艺界明星、大企业高管等等。这样的俱乐部多是商务社交场所,会员希望能在这里结识一些重要人物。这种俱乐部配套也比较齐全,在国外较为普遍。 平民化的俱乐部会员与非会员相结合,部分设施对外开放,大众化收费。俱乐部的客户最关心的是能否提供游艇买卖、泊位、保养、维修、补给等相关服务,对俱乐部的其他配套如餐饮娱乐等设施要求不高。经营者也是靠提供游艇的相关服务赚钱,这种俱乐部占了很大部分,因为欧美一些国家70%的家庭都有或大或小、不同种类的船只,他们需要这些俱乐部为他们的船提供服务。 运动型及兴趣型俱乐部俱乐部有比较专业的配套服务,提供一个聚会交流的平台,这种俱乐部本身很难赚取很大的利润。

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思想政治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一、加强社会意识形态教育 现阶段意识形态的教育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核心内容,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以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教育水平、民主法治观念为主要内容的公民素质的显著提高,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新形势下意识形态的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努力培养和造就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公民,发展新型的入际关系。创造良好的社会风尚,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保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地顺利进行。 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拓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 爱国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爱国主义教育应该有全球眼光,维护国家主权、国家地域、民族文化。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性和与世界性问题利益的关系,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成果和进步观念。有针对性的分层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要不断完善爱国主义教育机制:首先要加强国家主权观的教育。主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基石。坚决抵制西方霸权主义者的“主权过时论”、“人权高于主权”的谬论。其次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是爱国主义教育精神内涵的扩展和延伸,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纽带,为此我们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吸收和借鉴人类的先进文化成果,要不断创新传统文化,使我国的文化发展与时俱进。 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与时俱进 在我国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21世纪这个新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分配方式等日趋多样化,其结果必然会给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带来巨大的变化,日趋多样化。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就要运用思想政治教育为人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引导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进步,它的内容就要求必须贴近现实,与时俱进。 四、加强专业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队伍建设 我国现今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往往面临着容易流于形式的可能,许多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往往走过场,并不能保证其队伍的专业性和高效性,而形式主义总是无法取得实效,无论对社会还是个人发展都是一种敷衍和损害,思想政治教育者不够专业,队伍建设不够完善,这也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现存的重要问题之一,想要更好地做好教育工作,必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加强队伍建设,保证其专业性、理论性和相应的教育能力,否则再完善的理论体系也无法得到很好的传播。

中英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和启示

英国是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最早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有完整的资本主义制度,但不彻底的资本主义革命使它成为保留君主立宪制的发达国家,具有许多古老的文化和根深蒂固的传统习俗以及历史悠久的宗教体系,这些都对学校德育发生深刻的影响。 一、英国学校德育的历史沿革 英国现代教育发生较早,学校德育源远流长,但是作为统一国家教育之后的现代学校德育,却是在1870年颁布《初等教育法》之后才开始出现和形成的。从英国学校德育发展中可以看到三个明显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870年前)可称为古典绅士型德育阶段,这时期德育以各郡、县市或校自成体系,管理不一,内容繁杂,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都在致力培养典雅高贵的古典绅士所具备的行为举止和道德规范,按英国社会的秩序尊卑来修养约束个人,把培养符合贵族提倡的行为和道德要求作为德育的根本任务。趋慕有产阶级的虚荣和生活习俗、服饰礼仪乃至日常言行,已成为左右这个当时闻名的世界的大英帝国的道德教育核心内容。由于当时英国学校教育基本由教会扶持,因此这一阶段的学校德育另一特点是宗教化,宗教教育等同于德育,一切以相应教派的教义为准则,尤其是国教会下属的私校更加严格,强制学生参加宗教活动,颂习教训教义,所以也可以说这时期英国的学校德育是宗教教育。 第二阶段(1870-1944年) 1870年,英国受法国等大革命的影响,尤其受德国、美国教育改革和经济大发展的影响,颁布著名的《初等教育法》,国家开始管理教育,创办公立学校,提倡教育世俗化,其中规定,公立学校不准具有宗教性质,不属任何教派,没有实施宗教教育的义务,颁布统一的教学大纲,但仍允许自愿,或在家庭和教堂中进行宗教教育,这一规定受到英国教会和传统派的极力反对,因为英国大多数国民都是分属不同教派的基督教徒,因此本世纪来英国一直在为恢复公立学校的宗教教育发起一次次的运动。20年代,各教派就进行协议,要求修正1870年条款;1936年的教育法规定允许家长可根据自己的意愿让子女受相应的宗教教育。1938年基督教发起“道德重振运动”,先是弗兰克卜克博士在伦敦作了著名的“道德重振运动”的演说,主要针对20年代世界性青年的反抗运动和如何改革旧宗教教育及恢复公立学校宗教教育,很快得到国际知名人士的支持和社会响应。这次运动的中心思想是:动员全世界男女老少,使每家每户都变成“道德堡垒”,使人人再接受幼儿时的“母教”,即诚实、纯洁、公正、爱人的教育,一句话,受宗教教育。 由于1870年后英国教育管理上的问题并考虑到战后的教育改革,1944年,英国发布了著名的“巴特勒教育法令”,奠定了当代英国教育改革基础,但是法令却像英国革命一样,对在学校进行宗教教育的要求进行妥协,它否定不同教派的宗教教育要求,但却规定全国县立、民办和领取公费津贴的学校进行全国统一的宗教教育,即有义务实施集体礼拜和按国教会同其他教派协定大纲开设宗教科目,其中还特别规定要教授和要求死记那些包含礼拜和宗教教育的自由。这个法令反映了英国德育的保守性。 第三阶段(50年代以来)战后英国学校德育重新开始了艰难的世俗化改革,尽管1944年法令肯定了学校中的宗教教育,但是(1)科学迅速发展,不信教的人多了;(2)移民大量增加,新教派大量分化瓦解,多元化社会出现,基督教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3)宗教的繁文缛节,非常不符合青年的接受方式;(4)宗教教育套用古训,微言大义,同现代青年生活方式相去甚远,无法解决青少年的各种问题。因此,1955年起,人本主义都在BBC广播中开始“非宗教道德教育”讲座,到60年代改革宗教化德育的呼声越来越高。 在60年代英国对学校德育世俗化探索中,受到进步主义、人本主义、结构主义等德育观的影响,其中进步主义德育观尤其突出,它认为,学校德育要根据个人独特的发展,宗教教育把丰富的个性压进固定框架中,削足适履,扼杀人的天性,因此主张给学生尽可能多的自由,把德育溶于丰富多样化的活动中,使学生获得有益的道德体验。教师只是引导人而不是制裁人,反对正规德育课程,主张戏剧性的活动和故事。但是由于与英国传统习俗相去甚远,还由于进步主义提供的是一个盲目的社会化的模式而不关心学生

城中村改造的国内外经验和启示

城中村改造的国内外经验和启示 时间:2010-04-24 作者:韩斌,李笠来源:资源网 纵观世界城市发展史,城市贫困和贫民窟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曾经或者正在面临贫民窟或者类似贫民窟问题的困扰。一个明显的规律是,发展中国家当前面临的贫民窟问题,很大程度上也曾在发达国家发生;同时,当今的发达国家依然或多或少地存在贫民窟问题,贫民窟并没有因为发达国家完成了城市化进程而消失。 正因如此,全球应对城市贫民窟挑战的政策具有了一定的延续性,并大致经历了几个“住房战略”演变阶段,即,住房供应和清除贫民窟→场地和服务→贫民窟的升级改造→使用权保障。 而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最早的“城中村”现象开始出现,而后,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城市用地急剧膨胀,需要通过征收周边农村的土地获得扩展的空间,农村土地逐步被 蚕食,大量实行集体所有制、农村经营体制的村落被城市建设用地所包围,至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城中村”便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而随之产生的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诸多问题亦日益成为影响我国城市健康和谐发展的痼疾。 在这个渴望和谐的时代,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城中村”作为与城市发展不和谐现象的缩影,对其进行全面、客观的认识已成为我国城市健康和谐发展所面临的紧迫问题。 1 国外城中村(贫民窟)改造历史和经验 1.1 巴西 在巴西,相当数量的城市人口居住在非正式的或不合法的居民区中,常常占用公共土地。据统计,贫民区人口约占里约热内卢全部居民人口的25%。这些贫民区是一些外来打工者的家园,但是其卫生条件极差,常常遭受自然灾害和犯罪的侵扰。 1.1.1在社会政治以及地理上把贫民区纳入这些城市。 80年代初期,许多城市努力规范或把贫民区纳入到城市有机体内,从法律上认可它们。巴西在全国范围实行了新的规划措施,允许把某些居民区指定为“特殊社会利益居住区”,以便于规划和对各个区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要求。 1.1.2保证投资支持贫民区的改造 政府改变了过去反对贫民区的做法,无偿向居民提供建筑材料和资金。巴西应用经济学会1998年的一项研究表明,至少794个市政当局制定了贫民区或“非正规居民区”的改造计划,其中约506个市政当局的改造计划包括在不同形式上实现土地占有的规范化。

如何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高道路交通科学管理水平

如何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提高道路交通科学管理水平 由于清朝政府的闭关锁国和近代中国的风云乱世,直接导致我国道路状况明显滞后于欧美发达国家;再加上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等客观因素,道路交通水平参差不齐,股肱交错,长期无法得到根本改善。 而道路交通所衍生出来的交通安全,既考验一个政府的治理能力,又体现了该国国民的整体素养,因此,我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道路交通及安全问题。尤其随着“摸着石头过河”和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所面临的道路交通及安全形势日益严峻:道路参与者的道路安全意识较为淡薄,道路和车辆的规格、利用及各项规章制度不够完善等等。据来自权威部门的数据显示.2000年以来我国每年道路交通伤害导致的死亡人数在10万左右,受伤人数40多万,直接经济损失数十亿计。事故起数、死亡人数高居世界第一,占全国生产安全死亡人数的80%以上。道路交通事故的频繁发生.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给成千上万的家庭带来了沉重灾难。种种的一切都要求我国亟待寻求突破,谋求创新以提高道路交通科学管理水平,处理好关乎国计民生的道路交通安全问题。 不可否认,我们的前辈在道路交通整治方面确实有摸索和探求,对于这些我们应该认真总结、学习。而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客观、批判地意识到与具备先进道路交通科学管理水平的世界强国之间的差距,对他们的管理经验和知识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某种意义上说,对道路交通科学管理水平的“摸着石头过河”实际上很大程度就是对国外先进经验的不断摸索和总结。 在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道路参与者的道路安全意识较为淡薄造成的。无论是机动车、非机动车司机,还是过往行人,其中大部分人在道路上活动时常常犯了麻痹大意的忌讳,甚至带着侥幸心理。所以观念的改变和素养的提高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因此,必须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首先基于此层面,美国的经验就完全可以借鉴。美国也是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而不仅仅是简单地偏向行人,其重点完全置放于责任认定方面上。美国大多数的州奉行“谁责任大谁就多负责“的原则,即便行人被撞也有可能要自食其果,因为他违反交通规定。同时美国通过改善道路状况、强制实施车辆保险配套政策、严惩醉酒驾车等措施来保障行人权益和交通安全。美国法律规定车辆必须购买保险,无保险的汽车不许上路。 其次,道路交通科学管理对道路交通参与人的意义并非简单的确认责任和处罚,还有通过宣传教育以从根本上达到提高道路交通参与人素养的目的,最终杜绝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在日本,除了遵守硬性交通法规外。很多约定俗成的规矩使驾驶员形成了整体默契。在避免争抢的同时也确保了车流顺畅。日本人开车以让为主偶尔有车辆插队其他车大都会让行因为人们知道若非紧急情况不会有人插队。而在“汽车王国”德国,交通安全教育从小就被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当中,培养儿童的交通安全意识是德国整个交通安全教育系统的重要内容之一。据了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

1.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的目的,及其研究的一般步骤和程序.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与意义(比较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1.比较能更好地理解本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导向对本国思政教育的深刻认识) 埃德尔指出:“研究外国教育制度意味着对本国的哲学进行批判性的探讨和挑战,从而更清楚地分析本国教育制度的背景及其基础”。 如果比较研究可以得出言之有理的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与原则,那么在你本国的教育实践中应用并检验这些规律,就会对自己的教育制度有更好的理解。然而如果比较研究不能产生规律或理论,研究他国特定条件下的教育,也可以很好地扩大视野,而不至囿于一国教育的零零碎经验,同样有助于我们理解自己的教育制度。 2.比较能为本国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改进或改革作出贡献(从比较中吸取有益营养) 比较可以收到“借鉴”效益。两个事物比较的结果,一个最容易得到的印象,就是谁的长处在哪里。看到别人的长处,就知道应该从对方学习什么,把人家长处移植过来。这种借鉴效益的意义在于可以对别人的长处实行拿来主义,是人类文明成果推广开来。“有选择的教育借鉴”或改革动机是比较教育发展史中永恒的主题。 3.有助于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知识、理论和原则(促进思政教育学科发展)除了指导实践之外,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发展理论。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同其它学术领域一样,注重关心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模式或趋势,而不是某些特殊问题或现象。比较思想政治教育者不局限于对别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描述性研究,或局限于仅仅指出各种教育制度或方法之间的异同点。相反他们总是对这些异同点进行解释和说明,并对不断出现的模式或趋势进行总结。这些模式或趋势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知识、理论、原则和规律。这些知识、理论、原则和规律一方面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在这种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究中,可能会对当代世界在这个领域的若干重点问题的研究取得进展,因而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建设与发展中的一些基础和前提问题将会大有突破。以此比较研究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4.有助于国际间的相互理解和友好 比较教育特别关心与教育有关的国际问题,由于它使国与国、人与人之间发生联系,所以许多从事比较教育的人都把它视为世界和睦开始实现的起点。 埃德尔希望比较教育有助于发展国际主义。这种国际主义的产生不是以情感为基础,而是因为对本国和别国的赞赏性理解。对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我们也应当看到:我们确信我们自己的信仰是正确的;而世界上那些持有不同信仰的人也坚定不移地确信他们的信仰是正确的。在较为复杂的层面上,我们进行比较研究,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他人,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上还有另外的信仰和另外的做法。 开展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般步骤和程序是什么? 贝瑞德在《教育中的比较方法》一书中认为,比较教育研究工作应分为四个阶段:

如何建立游艇俱乐部

游艇俱乐部 目录 一、 二、 三、 四、 五、 一、概述 英文名:yacht club 游艇俱乐部的兴起 18 世纪在英国兴起,20世纪50年代在英国已经成为一种风尚。 早期俱乐部是为达官显贵中船舶爱好者提供船只停泊、修缮、补给的一个小船坞。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小船坞的规模不断扩大,逐渐演变成社会上流人物的聚集地。如今,西方国家的游艇工业已发展成为更加完善的制造、销售、修理、服务、金融、保险等综合配套的工业体系。在这一

游艇俱乐部(20张) 时期游艇会成交活跃,游艇、游艇应运而生。20世纪50 年代开始,随着世界经济的普遍发展和游艇技术的进步,游艇拥有者日渐增多,游艇活动得以广泛开展,游艇俱乐部已经成为世界和地区的高档项目,它与高级跑车、私人飞机一起也正成为显示身份和尊贵的一种象征。我国的香港特区仰赖其发达的经济实力,游艇俱乐部发展比较完善,拥有数十个条件十分优越的游艇码头。现代社会的游艇俱乐部,已经从原有的简单功能发展到集餐饮、娱乐、住宿、商务、船只停泊、维修保养、补给、驾驶训练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休闲场所。由于它独特的休闲感觉与体验,也受到广大休闲者的喜爱。典型的游艇俱乐部,一般主要包括游艇、码头、会所、导航、基础设施以及活动项目设施等。 美国游艇业的发展历程 世界游艇业每年带来超过500亿美元的经济效益,而美国是世界上游艇业最发达的国家。美国游艇市场的销售额占世界游艇业销售额的半数以上。游艇业的销售收入包括新旧艇的销售,发动机、拖车、附件、安全设备、燃料等收入以及保险、维修保养、停靠、下水、储存、俱乐部费用。美国游艇业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前。1913年,美国人均GDP超过了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这个时期美国的游艇经济已经初见端倪。1913年美国拥有游艇达40万艘。六七十年代美国的游艇业已经形成了集制造、销售、维修、服务、保险于一体的工业体系。1970年,美国年游艇销售收入已达亿美元,拥有游艇881万艘,平均23人拥有一艘游艇。 第二阶段:70年代初到80年代末期。美国游艇市场空前繁荣。80年代中期美国有1300多个游艇俱乐部、4000多个游艇码头,游艇总数已超过1200万艘,约占当时世界游艇总量的2/3。1988年,美国游艇总销售收入达到了179亿美元,游艇数量超过1500万艘,平均16人拥有一艘游艇。 第三阶段: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初。这个时期,世界游艇市场开始转向疲软,美国的下滑速度最快。1992年,美国的游艇业销售收入降到了最低点,下滑到103亿美元。这段时期,游艇业的参与人数保持在8500万左右,大约占美国总人口的34%。 第四阶段:90年代至今。在经历了80年代短暂的低迷状态后,美国的游艇市场又进入了第二个蓬勃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美国游艇数量基本上维持在1700多万艘的水平,参与人数大约占总人口的1/3左右。2002年美国游艇的销售额突破了300亿美元,大约占世界游艇总份额的55%,保持着世界游艇市场的霸主地位。 美国游艇业的现状 1.游艇的拥有量 从1988年到2004年,美国游艇数量基本维持在1600万艘到1800万艘之间,虽然有一定的增长,但变化甚微。2004年,美国游艇数量为1760万艘,比1989年增加了%,其中,舷外挂机艇848万艘,舷内机艇175万艘,舷内外机艇182万艘,PWC有148万艘,帆船158万艘,舷外挂机艇约占总数的50%。 2.游艇娱乐的参与情况

思想政治教育的论文 国内外研究现状 比较方向

“政治教育”对于任何国家来说都是一个敏感词汇,因此国内外都鲜有专门提出以“政治教育”为研究目的的著作。但事实上,对于政治教育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其实早以涉及,只是没有明确提出,很多国家关于政治教育的研究始于政治社会化问题的研究。 一、国外研究现状 西方国家研究政治社会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界50、60年代。1958年,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和罗伯特?海斯首次发表了有关政治社会化的研究论文--《政治水浒研究中的若干问题》。1959年,海曼在《政治社会化:政治行为之心理研究》中首次系统阐述了政治社会化理论。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美、英、意等国陆续出版了一大批相关著作,政治社会化和政治教育的研究开始走向国际化。 关于政治教育,从来都是避而不谈,十分隐晦,美国在1982—1987六年的时间里,政治行为方面的研究文章经统计只有寥寥几篇:在所统计的125期主要政治期刊中,过于这方面的研究文章只有14篇可以称作是论述政治教育问题的。出现这种情况,有很多的原因。其一,政治科学研究的重心与兴趣转移。其二,政治学研究的实证方法,侧重技术手段,忽视价值评价,因而导致研究结果的出入和失真。例如,早期对政治教育的研究认为,公民青少年期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并不强烈,也不定型,它对成年期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没有什么影响,所以就没有研究的价值和必要。其三,这个阶段的研究在公民权利与义务关系方面失衡。在对待个人与国家的关系问题上,片中了公民的个人权利,忽略了公民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对公民的民族情感和爱国主义的研究也不够深入。 近年来,在国外发表和传播的关于政治教育的论著主要有:《社会化过程》(Bugenthal and Goodnow, 2000)、《美国应募入伍人员的军事态度》(Bachman, 2000)、《中学生的社区服务:公民疾患的医治?》(Niemi, 2000)、《服务学习与政治社会化》(Owen, 2000)、《性别角色社会化对福利政策形成的潜在影响》(Taylor, 2000)、《父母与同级群体的环境滴儿童道德推理发展的影响》(Walker, 2000)、《大众行动的个体根源:性别、平等与政治参与》(Burns, 2001)、 《趋向于民享与民有的科学:运用发展科学促进公民社会》、(Learner, 2001)、《在政治差异分界线上促进沟通:大众传媒的作用》(Mutz, 2001)、《28个国家的公民与教育:14岁期间的公民支持与参与》(Torney—Purta, 2001)等。该领域的学术论文,在美国出版的《政治学文摘》、《社会学文摘》、《心理学文摘》等期刊上均有反映。至于其他国家的研究也十分活跃,比如德国。 德国关于政治教育研究的历史是相对来说较早的了,并且长期受到美、英、法等国学者和研究机构的重视。“联邦德国是少有的政治家、学者和其他专家都普遍关注政治教育的国家。”德国的政治教育发展是十分成熟的,研究学者众多,研究成果也很丰富。从19实际末期至今,涌现出了一大批蜚声国内外的政治教育学者,代表人物有德国公民教育的先驱凯兴斯泰纳(Georg Kerschensteiner, 1854—1932),文化教育学派的杰出代表李特(Theodor Litt, 1880—1962)和普斯朗格(Eduard Spranger, 1882—1963);当代政治教育家赫尔曼?基泽克(Hermann Giesecke, 1932--)等,他们的研究集中在政治教育基本原理、政治社会化理论、政治教学法、政治教育史等诸多方面。因为语言因素,这些德国政治教育家的很多文献著作没有被翻译成中文,这也就成为制约我国学者研究德国政治教育的一大障碍。 其他欧美国家也有大批研究政治教育的专家学者及其著作:克劳森和凯里主

总结报告-国外的经验与启示 精品

国外的经验与启示 城市化,主要是指人口、非农产业向城市集聚,以及城市文明、城市地域向乡村 推进的过程。现代意义的城市化起于英国工业革命,伴随工业革命的发展,城市化扩 散到欧美大陆。二次大战后,广大发展中国家始城市化进程,而欧美发达国家则步入 郊区化发展阶段。至21世纪初,城市人口已占世界人口的近半数。联合国有关机构 预测,不远的未来,世界大多数人口将在城市居住。随着经济持续增长,城市化水平(这里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不断上升,并成为衡量一国或地区现代化水平 的重要指标。积极推进城市化有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当然,由于国情不同,各 国的城市化道路以及所面临的问题也不尽相同,但这些国家在城市化与经济社会协调 发展方面的经验或教训,对我们来说仍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城市化的不同类 型及特点一国的城市化进程从属于该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过程。从世界范围来看,凡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城市化,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反之,则会产生消极 的作用。以大都市区为特色的美国城市化。美国是一个在不断移民基础上建立 起来的城市化国家,其城市化进程脉络清晰完整,带有一定“原型”特征,同时又具 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建国到20世纪20年代。美国19世纪初才开始工业化进程,19世纪中期起工业化进程加速,其工业发达地 区也成为城市化发展最快的地区。1920年,美国近半数人口在城市居住,已进入 城市时代。第二阶段,20世纪20-70年代。其中50-70年代是美国城市化 进程最为迅猛的阶段。该时期城市化有两大特点。一是郊区化现象出现。郊区化在很 大程度上是罗斯福新政大规模推动公共工程建设的结果。高速公路的建设带动人口从 中心城市向郊区迁移,促使城市向郊区蔓延,由此出现了城市向大都市区的转化。二 是城市化发展的重点逐渐转向早先经济较为落后的西部和南部。大批新的城市中心在 新兴高科技行业以及国防工业的支撑下崛起。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美 国郊区化进程更加迅速,部分地区甚至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即城市人口向农村迁移。 伴随郊区化的进程,大都市区的数量不断增加。1990年,人口在百万以上的大都 市区数量达40个,人口占总人口的51.5%,美国成为一个以大型都市区为主的 国家。美国的郊区化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伴随人口郊区化,先后出现了制造业、零售业、个人服务业和办公业的郊区化。大量的就业岗位迁到郊区,形成现代化 的中心区。中心城市由于受到了周边郊区城市的有力挑战,人口不断减少,而产业的 转移又造成自身功能的衰落。到20世纪70年代,由郊区化导致的中心城市财政危机、失业、种族骚乱、贫困等问题持续恶化,衰落的中心城市成为美国社会问题的中心,造成很大的社会压力。从80年代起,一些老工业城市针对旧城衰落采取许多振 兴对策,部分城市如纽约通过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或旧城的再开发,吸引中产阶级从郊 区回迁中心城区,使中心城区经济重新焕发生机,这种现象被称为“再城市化”或 “中产阶级化”。不过,人们对“中产阶级化”也有争议,反对者认为旧城改造往往 以少数民族或低收入阶层居住区为对象,这些弱势群体成为中心城区“中产阶级化” 的牺牲品。由政府引导的日本城市化。日本城市化开始于明治维新时期,但直

借鉴国外经验提高纳税服务质量

借鉴国外经验提高纳税服务质量

————————————————————————————————作者:————————————————————————————————日期:

借鉴国外经验提高纳税服务质量 内容提要:纳税服务是现代税务管理工作的基础,近些年来新公共管理理论给税务系统改革带来了许多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方法,并在税收管理实践中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新公共管理理论及美国纳税服务绩效评估实践的介绍,重点阐述了改进我国纳税服务质量的对策 关键词:纳税服务新公共管理理论绩效评估对策 国家税务总局提出“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征管模式后,全国税务系统本着在执法中服务,在服务中执法,努力为纳税人、为社会、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原则,逐步由“监督打击”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不断努 力优化纳税服务,提高服务质量,为纳税人全力营造公平公开、方便高效的纳税环境,充分发挥税收的服务职能,在一定程度上积极引导了纳税遵从,优化了税收秩序。但是,纳税服务实践还处在不断摸索的阶段,缺乏规范性和有效的制度保证,纳税服务总体水平较低。 一、改进和优化纳税服务的必要性 (一)改进和优化纳税服务是构建和谐税收征纳关系的重要途径 党的十七大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税务人员的思想观念还没有完全把自觉为纳税人服务的意识牢固地树立起来,还没有从“重执法、轻服务”的税收观念中转变过来。改进和优化纳税服务,有利于提高征收效率,降低征纳双方的成本,有利于提高纳税遵从度,在税务机关和纳税人之间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 (二)改进和优化纳税服务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对税务机关规范税收执法行为、优化纳税服务、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等作出了明确规定,纳税服务已经不仅仅是职业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而是行政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表现。随着社会的发展,纳税人作为权利、义务的统一体,法律意识特别是权利意识不断增强,不仅自觉履行义务,而且要求享受权利,对税务机关的纳税服务需求呈现出多元化、高质量的特征。许多地方强调服务往往局限于形式和口头上,追求服务设施的规模而忽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服务方式陈旧、内容单一和缺乏新意。税务部门应高度重视并有效满足纳税人的合理,合法需求,不断提高纳税服务水平和质量。 (三)改进和优化纳税服务是国际税收管理模式发展的客观趋势 近年来,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的纳税服务已是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现代税收管理发展的大潮流、大趋势。这个趋势与70年代兴起的新公共管理理论是分不开的。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内涵之一是,强调公共服务中顾客导向的观念,建立顾客导向型政府,以公民为顾客,并强调顾客的价值,政府为服务组织,向公民提供最佳服务。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给西方乃至世界各国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促使传统的官僚模式向以市场与服务为导向的政府管理模式转变。 二、新公共管理理论及美国纳税服务绩效评估实践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伴随着经济上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兴起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西方国家掀起了一场公共行政管理改革运动。这场主张运用市场机制和借鉴私营部门管理经验提升政府绩效的改革运动,被理论界称为新公共管理运动。新公共管理以现代经济学和私营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提出政府改革的方向是建立“企业家政府”,新公共管理改变了传统公共模式下的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重新对政府职能及其与社会的关系进行定位:即政府不再是“自我服务”的官僚机构,政府公务人员应该是负责任的“企业经理和管理人员”,社会公众则是提供政府税收的“纳税人”和享受政府服务作为回报的“顾客”或“客户”,政府服务应以顾客为导向,应增强对社会公众需要的响应力。新公共管理与传统公共行政只计投入、不计产出不同,更加重视政府活动的产出和结果,即重视提供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由此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