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美学复习资料(一)

美学复习资料(一)

美学复习资料(一)
美学复习资料(一)

美学复习笔记(一)

1、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以1750年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之父"鲍姆嘉通的《美学》一书的问世为基本标志,“埃斯特惕卡”(Aesthetica)在德文中是“感性学”的意思。美学是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可以分成知、情、意三个方面。

2、美学与伦理学的关系:苏格拉底强调美与善;孔子提出“里仁为美”的主张。

3、美学的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独立的美学学科。

4、中国美学的历史至少从老子、孔子的时代就开始了,不能说中国没有美学,在中国近代美学史上,影响最大的美学家是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

5、表达美学思想的作品:中国我的《诗经》《国语》,伍举提出的以善为美,否定以感官享乐为美的观点。

6、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建立了数的本体论。西方美学的历史从柏拉图开始,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他们的思想影响了西方二千年。

7、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美学的研究方法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自上而下”的方法,这主要适用于19世纪中叶以前,另一类是“自下而上”的方法,多见于19世纪中叶以后。“由下而上”的重视科学实验、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实验美学的代表人物费希纳被称为“现代美学之父”。

8、古希腊和古罗马前期的毕达哥拉斯提出“美是和谐”,(事物各部分间一定的数学比例关系最能引起人的美感),苏格拉底提出“有用就美”“美在效用”,将美论带向人本主义。柏拉图认为美的理式是事物美的根源,亚里士多德认为美要依靠体积与安排,普洛丁的“美的分有说”认为理解现象性的人之美必须和人的生命联系起来,神或太一是真善美三位一体的总根源,神(好比太阳)是一切美的本质,神的光辉为万物分有。

9、文艺复兴和启蒙时期的达芬奇、莎士比亚肯定自然界本身的美和美感的正当性;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把“关系”当成美的本质,当成美之所以为美的根本原因。他关于“美在关系”的说法,最大的贡献是突破了过去把美当成某种单一的现象,或者某种孤立的因素,而从自然和社会生活各种相互的关系中来理解美。对于“关系”他做出了三种解释,每一种关系对应于不同类型的美:其一,孤立事物的内在结构上的秩序、安排、对称等关系中所产生的美,被称为“真实的美”;其二,一种事物与另一种事物在对比中所产生的美,被称为“相对的美”;其三,由事物而关系到人,并在我们身上引起美感的美,狄德罗称之为“关系到我的美”。狄德罗所说的“关系”,就始终带有形而上学的性质,还比较抽象、比较笼统,始终没有讲得十分清楚,美离不开关系,但关系是各种各样的,有的美,有的不美。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休谟对美的客观规定性提出质疑,提出美即美感,将康德从“独断论的迷梦中惊醒”。

10、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时期,康德近代美学史上不可逾越的一座高峰。《判断力批判》奠定了他在美学史的崇高地位。康德对美学的最大贡献在于,他把审美与认识与伦理鲜明地区别开来。美不仅和实际利害无关,不同于指向生理的功利实践活动;而且和概念无关,不同于逻辑推理和概念判断,同时也和目的无关,不同于道德上的善(利益基础上的善)。从根本上说,审美是对象的形式所引起的一种愉快的感觉。“美”涉及的是知性和理性对象的形式,超越了具体的认识和道德内容;这种形式之所以能引起快感,是由于它适应了人的想象力和知解力,使这些功能可以自由活动并且和谐合作。“美是道德的善的象征”,“美是主观的、形式的、无目的地合目的性”。

黑格尔提出了“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一著名命题。他认为美的根源在于理念,在于绝对的精神,感性的实在不过是理念生发出来的,是作为理念的客观性相而存在。虽然都强调了理念的重要性,但黑格尔与柏拉图并不相同,黑格尔的理念并不是静止不动完全超越于现实之上的,而是要进入现实世界,变成现实的,因此黑格尔强调理念与现实的统一。

费尔巴哈:“自然界和人”替代“绝对精神”,实现自然主义、人类学基础上的唯物主义美学。后来俄国的文学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继承了这一思路,批判了黑格尔的美学思想,提出了“美是生活”的观点。凡是有利于生活,能够充分显现生活的,就是美的。反之,不利于生活的,不能显现生活的,那就是丑的。他的理论将美从虚幻的想象的理念世界引向了实实在在的现实世界,使得美不再神秘。但它符合生活的常识,却不符合生活的辩证法生活中有美也有丑,怎么能说凡是生活都符合人的本质呢,第二,他一方面说能够显现生活的就是美的,另一方面,又说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生活才是美的,那不应当如此的生活,也同样让我们想起了生活,它究竟是美还是不美呢,所以说他的理论自相矛盾。

11、五十年代中国美学界关于美的本质的讨论

第一种,主观论。主观论美学以吕荧和高尔泰为代表。他们主张,客观事物美不美全在于主体的主观感受。就其优点来说,强调了在审美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就其缺点来说,由于过于强调个人的感觉,使得审美失去了统一的标准,走向了相对主义。

第二种,客观论。以蔡仪为代表的一派认为,美是客观的而不是主观的。首先,美在于客观事物本身,与人的主观愿望和情感无关。其二,客观事物的美在于其典型性。所谓典型性,指能在个别性中反映出种类的普遍性。其三,美是永恒的,它既不被历史所改变,也不被人的主观情感所动摇。这一派鲜明地坚持了唯物论的反映论观点,但也遇到不少理论困境。将美看作与人无关,这显然是不对的,美本来就是与人相关的一种价值,处于不断变化中。再者,典型的东西也并不一定就是美的,

第三种,以李泽厚为代表的“实践派”,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贡献在于将“实践”范畴引入了有关美的本质的思考中。李泽厚认为,作为个体的人之所以能够从审美的角度欣赏自然,是因为作为类的人的“实践”改变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美的形成和发展看成是一个自然人化的历史积淀的过程,缺陷在于过于强调了集体的、理性的、历史的内容,忽略了对个体性、感性因素的强调,撇开审美主体,脱离现实的审美活动谈美的社会性,只能越讲越糊涂。无法解释那些未经人类实践改造的对象何以美的问题,以人类学取代了美学。

第四种,以朱光潜为代表的主客观统一派。首先在美学观点上,他认为,美既不单纯在主观,也不单纯在客观,而在于主观与客观的结合。美不在“物”而在“物的形象”。缺陷在于容易混淆美和美感。

12、西方对美学本质问题的探讨:美论研究的几种模式: A、从物的客观属性和特征方面来说明美的本质B、从精神本体和主观心理方面来说明美的本质C、从关系域或生存生活方面来说明美的本质D、从社会化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中求解美

13、马史思主义的美论乃至整个美学思想体系有一个新的逻辑起点,那就是立足于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

14、马克思对美的本质的建构

马克思主义的美论乃至整个美学体系有一个新的逻辑起点,即不是客观的物质世界或精神世界,也不是主观的心意状态,马克思取消了作为实体化的“主观”和“客观”,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所理解的“客观”是由人的实践的感性活动所创造和形成起来的“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美论要立足于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从审美实践活动出发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全面解放。

①“劳动创造了美”。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提出了劳动价值理论,这是正确的,但他们只看到了劳动,而看不到劳动的人,进而发现了劳动的人的价值。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劳动”。人在劳动中创造性的把人的本质力量转移到客观世界中,使客观世界成为人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创造的对象。劳动不仅改造着外在自然界,而且历史地改造着自身。“自在自然”向“人化自然”转化的基础是劳动实践,劳动创造了美的事物,劳动创造了具备审美素质的人,劳动创造了主客体的审美关系。

②“人也按着美的规律来塑造”。马克思在文艺复兴时期所发现的自然的人和个性的人

之外,还发现了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人,正是通过劳动实践,人才从自然中生成,脱离了自然和动物,这种社会化了的人,是自然和人的统一,是感性和理性的统一,是合规律和合目的的统一,不再是分裂的、片面的人,而是全面的、完整的人,这种全面完整的人可以“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马克思的美学理想就是追求人的全面发展。

③“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马克思创造性的改造了黑格尔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一命题,将他的“理念”改造为人的现实生活,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就成了作为主体的人在与客体发生实践关系的过程中,人的自我创造,成了人的本质力量在外在现实中的对象化,最终提出了“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15、唐代思想家柳宗元提出“美不自美,因人而彰”,消解了实体化外在于人的美;禅宗的马祖道一提出“心不自心,因色故有”和这一命题互补,消解了实体化,纯粹主观的美。

16、二十世纪,西方美学研究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开始转变,海德格尔和萨特的存在主义美学是主要代表,作为现象学美学的代表,胡塞尔提出了“生活世界”的概念,把美的抽象本质研究引向审美活动的研究。

17、如何理解美在意象

(一)审美意象是一个情景交融的世界,美既不是一种物理的实在,也不是一个抽象的理念世界,而是一个完整的、充满意蕴、充满情趣的感性世界。

(二)审美意象是在审美活动中生成的。美不是一个既成的、实体化的存在,而是在审美活动的过程中生成的,是美与美感的统一。

(三)意象世界显现一个真实的世界。美不是逻辑的“真”,而是存在的“真”,它还原一个被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所遮蔽的一个生活世界的本来面貌,显现一个人与万物一体的真实的世界。

(四)审美意象给人一种审美的愉悦。美往往伴随着人的美感、情感、意趣而产生,赋予感性以圆满性和强烈活力。

18、美感:狭义的美感也叫审美感受。这是指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由具体的审美对象的美所激起兴奋愉悦等情感状态和具体感受。广义上的美感则叫审美意识系统,它指的是审美中意识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各种表现形态,包括审美感受、审美体验、审美情趣、审美判断、审美观点、审美态度、审美能力、审美理想等共同组成的审美意识系统。

19、美感的本体论分析:柏拉图提出“灵魂回忆说”,夏夫兹别里提出视听感官之上还有先验的属于心灵和理性的感受感官,即“内在感官”或叫“第六感官”,并把它们当作美感的基础。利普斯提出“移情说”、克罗齐提出“直觉说”,谷鲁斯提出“内摹仿说”。弗洛伊德提出了“无意识”说,把美感与人的深层心理结构联系起来。这些观点肯定了主体审美能力在美感中的作用和对深层理性内容的观照,忽略了审美对象和美感的社会性质和历史生成。

亚里士多德提出摹仿说;费尔巴哈认为美感是人通过自己的感官在对象中直观到了人的本质或自己的生活所获得的愉快。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美感是从审美对象上观照到生活所引起的无私的快感。这些观点认识到美感来源于感觉经验,但滑向了生理主义和感觉主义的泥淖,无法科学解释美感的人与社会生活的内涵。

20、人的美感不是人的自然的禀赋,而是在人的自然禀赋的基础上经由社会历史实践的产物。

21、美感的形成是整个世界史的产物(人的五官感觉社会思想)

A、制造劳动工具最早也是最明显地体现了人类有意识有目的地自由活动的特性,不仅得到了物质的满足,也在心理和精神上体会了创造的快乐,即美感的胚胎。

B、原始人的图腾崇拜尤其是巫术活动,在人类审美意识由不自觉走向自觉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C、对象的意义要靠人的感觉来发现,包括美感在内的人类感觉的产生,是人类长期劳

动、使自然界得以人化的结果——自然界人化的过程是全部世界史的过程,因此,美感也是整个世界史的产物。

22、美感随着人类社会的演进而不断丰富,实践积累了从属于实用感的形式感。以原始意象为单位的原始意识逐步分化为宗教伦理意识、科学意识和审美意识。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后,社会分工使一部分人专门从事艺术生产成为可能,人类完全意义上的审美意识诞生,审美意识和美的创造在交互作用中演进,审美视野逐渐扩大(从比德到畅神),

23、所谓比德就是以自然景物的某些特征来比附、象征人的道德情操,我国比较成熟的比德的自然审美观形成于春秋时代。其对自然景物的欣赏已经同功利的“致用”相脱离,是一种历史进步,但其缺点是不能引导人们专注于自然景物本身的欣赏。

24、畅神是从魏晋时期形成审美观念,只不需要借助功利或道德评价审美活动的价值和意义,在自由的审美中人的精神为之一畅,标志着审美观念的成熟与自觉。

25、人的美感的生理机制与动物性感觉的区别:人在感觉能力上并不一定超过动物,但人的感觉有动物没有的社会性特征;动物的感觉是一次性的,缺乏积累性,不能逐步完善,而人的感觉则有连续性和积累性。可见,人的审美感觉的能力,不仅在生理结构上和动物不同,而且在有积累性和连续性上,在通过种族的遗传不断得到发展上,也和动物不同。

美感与快感的区别具体表现在:

A、层次不同:快感是生理本能平台上的满足,美感是精神人性空间里的愉悦。

B、对象不同:快感对象是客体的内容和实体,美感对象是客体的形式和境界。

C、获取不同:快感取决于对对象的占有消耗,美感得宜于对对象的观照呵护。

D、性质不同:快感进行时具有唯我性排他性,美感展开时具有社会性共享性。

E、意义不同:快感有助于维护生存身心健康,美感有助于自我实现人性提升。

F、存在不同:快感的存在是单次性瞬间性的,美感的存在是弥散性积淀性的。

26、人的感觉能够产生美感的基本原因:人的感觉特别是视听感觉,能够与对象保持相对自由的关系;人的感觉是感性与生理性的统一,动物的感觉是感性的;人的感觉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富有创造性的感性活动;人的感觉具有自由创造的想象力;人的感觉器官经过长期的训练和锻炼,变得高度灵敏,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

27、康德抓住了美感的四种最重要的心理功能,即美学心理学四要素——知觉、想象、理解、情感。

28、审美感知不同于日常感知,具有选择性、表情性、整体性。所谓敏锐的选择性是指这里感知的对象是唯一的、独一无二的,感知对象暂时变成了存在的全体,是一个个别和一般相统一的典型;所谓形式的表情性。也就是追求客观事物对于人物主体心理情感之间的契合,形成一种所谓心物交融的共鸣状态。所谓整体性,这是因为审美感知是所有的感官感觉共同作用的结果。

29、关于审美情感的来源,常见的观点有移情说、感物动情说和同形同构说三种。

30、所谓的移情,就是指人在观察外界事物时,设身处在事物的境地,把原来没有生命的东西看成有生命的,仿佛它也有感觉、思想、情感、意志和活动。同时,人自己也受到对事物的这种错觉的影响,和事物发生共鸣,从而达到物我同一的状态。

31、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关于审美情感的来源,提出了感物动情说,继承了中国传统美学认为天人合一,人与外物浑然一气,外物的生命情态与人的情感能交互感应。

32、格式塔心理学又称完型心理学。格式塔审美心理学最主要的代表,是20世纪美国美学家阿恩海姆。著有《艺术与视知觉》。他认为自然事物的运动、形状和色彩是支配它们或创造它们的力的作用的结果,人的内在的感情运动也收到力的支配。如果外部事物中展示的力的式样,和人的心理中展示的力的样式相类似,也就是说外部事物的运动和形状同人的心理生理同形同构,那么外部事物就能够引起人的相应的感情活动。

33、审美理解主要不是逻辑理性能力而是价值理性能力,是在必要的知识储备和审美态度的基础之上,由于感知、想象、情感诸要素的自由和谐运动,通过直觉、体验、领悟等审美思维或形象思维方式,在审美愉悦中获得的对于对象具有的社会理性、历史理性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美学复习资料

美学考试复习内容 一、名词解释: 1、“有意味的形式”: 这是英国美学家贝尔在《艺术》一书中提出来的观点,贝尔说:“线条和色彩的关系、组合,这些美学上打动人的形式,我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 2、移情作用: 现代德国美学家里普斯(1851-1914),提出美学其实是心理学,美的产生,源自于人把自己的情感移到对象中去:“移情作用所指的不是一种身体感觉,而是把自己‘感’到审美对象中去。” 3、绘画: 绘画就是使用身体的技巧,利用自然界中的颜料所呈现的图景。 4、音乐: 音乐是通过音符来表现人的情感,或模仿某种动作、声音的行为。 5、语言艺术: 指以文字语词为媒介塑造艺术形象的艺术,即通常所说的文学、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各种体裁。 6、审美主体: 就是进行审美活动的人,它是审美活动的实施者、体验者,与审美客体相对。 7、唯美主义: 是出现于十九世纪末期的一个文学新流派,他主要发生在英国和法国。在法国,以戈蒂耶为代表,在英国以王尔德为代表。唯美主义的基本特点是“为艺术而艺术”。 二、简答 1、美学的任务是什么? 了解美的本质和类型、自然和艺术中美的特征,认识审美的快感、审美体验的发生和作用。 2、审美活动的特征有哪些? 第一,无功利性。即是指审美活动没有物质功利性。 第二,主体性。这里的主体性指的是subjectivity,主体指的是审美的主体,subject,审美活动肯定带有主体的精神特点,这就是主体性。 第三、感性特征。审美活动的结果是美感,必须要有具体的形象来作材料。 3、西方美学家对于审美主体有哪些认识?请从艺术家角度举例说明。 艺术家是世界的创造者。 艺术家是纯粹形式的表现者。 艺术家是白日梦的掩饰者。 艺术家是死在文本中的人。 4、请以王尔德为例,简述唯美主义的美学思想。 第一,艺术有独立性、自足性。 第二,艺术要远离自然和生活。 第三,生活模仿艺术远超过艺术模仿自然。 第四,艺术是说谎。 5、语言艺术的特点。 1、语言艺术比日常的说话更富于形式性,有丰富的意蕴。

美学复习资料

朱立元美学重点部分复习资料(晋中学院) 一、填空 1、审美现象的结构:最表面的一层是形式层,形式层的后面是意蕴层,意蕴的后面是“存在”层, 中国美学称为“道”,西方美学称为“存在”。P8 2、审美现象的演变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美学学科。三者演变形态是:最先有审美 意识的形成,其次是从审美意识发展到美学思想,最后由美学思想发展成为独立的美学学科。P16 3、1750年,以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的《美学》问世为标志,美学独立,鲍姆加登被称为“美学之父”。P17 4、Aesthetica即“感性学”,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美学”。P18 5、美学学科性质的确定的两个基本前提:一是审美现象的特殊性,二是审美现象反思方式的特殊性。P22 6、中国传统思想的精魂是天人合一,人与世界一体。P37 7、“美学”一名较早见于1875年德国传教士花子安的著作(《教化议》),他1873年出版的《大德国学校论 略》中谈到了西方美学课程的设置。另一种说法说“美学”一词是由从日本学者中江肇民的翻译转引进来的,有《维氏美学》,1883年出版。 P46 8、冯友兰把人生分为由低到高四种不同的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P80 9、宗白华则分境界为六种:“功利境界主于利,伦理境界主于爱,政治境界主于权,学术境界主于真, 宗教境界主于神,艺术境界主于美。”P81 10、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精神存在特征体现在惊异、体验和澄明三个基本环节及其起伏运动的状态中。P116 11、色彩的审美意义主要表现在表情性和象征性两个方面。P126 12、人们在生活中对各种不同线条丰富的感受经验,是线条之所以能转化为审美条件构成因素的重要基础。 13、在审美活动中,主体越是忽视自身的现实存在,就越是有助于对象的存在。这种状态,庄子称之为“坐 忘”,杜夫海纳则称之为主体的“非现实化”。P131 14、审美对象之所以不同于一般活动的对象,根本在于它具有非实体性和开放性的特征。P132 15、生物本能说影响最大者首推达尔文的观点,他通过对动物生活的实际观察,提出动物也有美感能力的 观点。P137 16、从本能角度探索审美发生问题的,还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他认为,人的本能中最基本、最核心 的就是性本能。P138 17、文化创造实质:“性的精力被升华了,就是说,它舍却性的目标,而转向他种较高尚的社会目标”。P138 18、弗雷泽著有《金枝》一书,他认为原始巫术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以“相似律”为基础的“顺势巫 术”或“模拟巫术”;另一种是以“接触律”为基础的“接触巫术”。P139 19、审美经验的最根本的实质是它的实践性。审美活动在根本上都是人们人生实践的组成部分。P273 20、审美经验现象呈现出不同于其他理性认识活动的特点:不自觉性和突发性、非逻辑性、创造性等。P280 21、审美经验的构成要素:感知、想象、情感、理解。P283

美学资料 终极

美学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美学:1750年出版了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的《美学》。美学是以人的现实基本生存境遇为出发点、以审美活动为研究对象、以人的诗意存在为核心问题,以人的审美超越和审美解放为目的的一门人文学科。 2.“有意味的形式”:这是20世纪英国文艺批评家克莱夫·贝尔提出的。他认为艺术作品的基本性质就在于它是“有意味的形式”。他指出,作品的各部分、各素质之间的独特方式的排列、组合起来的“形式”是“有意味”的,它主宰着作品,能够唤起人们的审美情感。 3.意象: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个核心概念,第一次铸成这个词的是南北朝的刘勰。刘勰之后,很多思想家、艺术家对意象进行了研究,逐渐形成了中国传统美学的意象说。在中国传统美学看来,意象是美的主体,意象也是艺术的本体。中国传统美学给予“意象”的最一般的规定,是“情景交融”。但是这里的“情”、“景”不能理解为互相外在的两个实体化的东西,而是“情”与“景”的欣合和畅、一气流通。(课本) 是一种心理存在,一个审美的表象系统。它的基本结构,即意与象两个方面。“意”指主体在创作和审美时的意向、意图、意志、意念、意欲,表达的思想情感、人生体验、审美理想、艺术追求等等:“象”,则指由想象创造出来,具有直观性的个别、特殊、具体的感性表象,能体现主体之“意”,并能为感官所直接感受、知觉、体验到非现实的表象,包含艺术抽象之表象。(百度) 4.优美:又称秀美、纤丽美、阴柔美、典雅美,即通常的狭义美。优美最早是古希腊培育出开的。优美的本质在于人与世界的和谐共存,是人对这种和谐状态的情感肯定。是内在和谐与外在和谐的统一。其特征是完整、单纯、和谐。它引起的美感是始终如一的愉悦之情。 5.崇高:审美范畴的一种,它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能够使人在精神境界上面有一个很大的提高。崇高感来源于在相对弱小但代表正义的力量与强大敌对势力的抗争过程中人所展现出来的精神力量。崇高是人类自觉实践的产物(不顺利)/巨大矛盾冲突获得美感(以悲伤痛苦获得力量,肯定人本质力量,不自由中得到自由)/自然界(不平凡)崇高的价值载体可以是艺术作 6.审美理想:是主体心目中关于完善的美的观念,是始终显现在具体的审美表象之中的。是主体通过想象在头脑中构造出来的理想形态的美,是主体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和理解力的协调运作创造出来的。审美理想在主体的审美心理结构中处于最高的位置,它一旦形成就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必然会在主体的审美活动中发挥着持久而重要的作用。(百度) 品,也可以是人的现实活动,例如改造征服自然或社会斗争等。 7.喜剧:喜剧发源于古代希腊。它作为一个审美意象,其意蕴的核心是时间感,是宇宙的更新是即将死亡的东西的滑稽可笑。可分为讽刺喜剧和生活喜剧。其特征是轻松的笑。 8.模仿说:“模仿说”是现实主义反映论的蓝本,这个在欧洲文学史上逾千年而不衰文学原则,是在古希腊时期形成的。模仿说从最初出现到成熟阶段,含义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一文学原则含义上的变动,固然是文学创作精神变化在文学理论层次上的反映,更为深层的原因则是古希腊理性原则的变化所致。从模仿说含义的演变中,我们可以寻绎出古希腊理性精神的嬗变轨迹。 9.集体无意识:瑞士心理学家人荣格提出的。由遗传保留的无数同类型经验在心理最深层积淀的人类普遍性精神。在1922年《论分析心理学与诗的关系》一文中提出。荣格认为人的无意识有个体的和非个体(或超个体)的两个层面。前者只到达婴儿最早记忆的程度,是由冲动、愿望、模糊的知觉以及经验组成的无意识;后者则包括婴儿实际开始以前的全部时间,

眼镜美学学习资料

眼镜美学复习材料 一、单项选择题 1.美学被作为专门概念提出的年份是 A.1702年 B.1712年 C.1750年 D.1780年 2.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美感的门户是 A.情感 B.感知 C.美感 D.想象 3.现实生活中,色彩可分为 A.一种 B.两种 C.三种 D.四种 4.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容貌丰满度的是人体的 A.颊部 B.颧骨 C.额部 D.唇部 5.国际审美委员会多次将现代女性美的标准腰围定为 A.50厘米 B.55厘米 C.58厘米 D.60厘米 6.在中国服装史上,最为明显的服饰变革有 A.3次 B.4次 C.5次 D.6次 7.皮脂腺分泌油脂过多,使皮肤油亮的皮肤是 A.干性皮肤 B.油性皮肤 C.混合性皮肤 D.中性皮肤 8.被美学家誉为“美之窗”的是 A.眼睛 B.鼻子 C.耳朵 D.眉 9.毛孔细小,皮脂分泌少,颜色红白细润但无光泽的皮肤是 A.干性皮肤 B.油性皮肤 C.敏感性皮肤 D.中性皮肤 10.能直接反应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观念的是 A.行为举止 B.礼节 C.修养 D.体态动作 11.人的面部五官中,被称为表情的显示器的是 A.眼睛 B.鼻子 C.眉毛 D.嘴巴 12.科技美包括科学美和 A.自然美 B.技术美 C.风度美 D.气质美 13.通常认为理想的鼻子应该是鼻长约占面部长度的 A.六分之一 B.五分之一 C.四分之一 D.三分之一 14.被誉为世界艺术珍品的断臂女神维纳斯,整个形体以肚脐为界,上下高度比值为 A.0.612 B.0.618 C.0.651 D.0.668

15.社会美的核心是 A.自然美 B.人的美 C.风度美 D.气质美 16.一个人真正的魅力主要在于特有的 A.气质 B.风度 C.体态 D.礼仪 17.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是关于人的生活的一种 A.知识体系 B.运动体系 C.智慧体系 D.审美体系 18.喜剧的主要特征是不协调性和 A.开放性 B.自然性 C.矛盾性 D.唯美性 19.在无彩色系中,明度最低的是 A.黑色 B.黄色 C.白色 D.红色 20.形体要素中最基本的元素是 A.线 B.面 C.体 D.点 21.东方人常见的面型可分为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22.额位于眉之上,占容貌面积的 A.1/4 B.1/3 C.1/2 D.2/3 23.受化妆品和环境刺激后,会出现红肿、痒痛等反应的皮肤是 A.干性皮肤 B.油性皮肤 C.混合性皮肤 D.敏感性皮肤 24.根据耳廓的外展度可将耳朵分为 A.2种类型 B.3种类型 C.4种类型 D.5种类型 25.科技美包括技术美和 A.自然美 B.科学美 C.风度美 D.气质美 26.形象设计美感的形成始于 A.直观 B.客观 C.主观 D.外观 27.根据上下唇平均厚度可将唇进行分类,小薄唇的厚度应该是 A.2毫米以下 B.3毫米以下 C.4毫米以下 D.5毫米以下 28.能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思想情操的是 A.行为举止 B.礼节 C.体态动作 D.礼貌 29.心灵美的外在反映是 A.行为举止 B.风度

美学复习资料汇总(全)

美学复习资料汇总(全)

《美学》选择题 1、被称为“美学之父”的美学家是(鲍姆加登) 2、美学发展经历的第一阶段是指(审美意识的形成) 3、从主观心意状态探求美,其核心的理论取向在于(坚持把美归结为人的某种主观心意) 4、最早从数关系出发探讨美的本质的是(毕达哥拉斯学派) 5、提出“美育代宗教”的是(蔡元培) 6、第一次明确提出“审美教育”概念的是(席勒) 7、最早提出“诗言志”的著作是(《尚书·尧典》) 8、正式提出“崇高”范畴并系统探讨的是(朗吉弩斯《论崇高》) 9、在文学艺术中的美学意义和价值在于(丑在充分表现自己中否定自己) 10、下面审美联想中属于相似联想的是(“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11、从古至今,美学家对美感有很多分歧,但他们都肯定(美感必须依赖于人的感官) 12、艺术的核心功能是(审美功能) 13、王国维所谓艺术意境的“无我之境”与“有我之镜”是指(前者是“隐我”,后者是“显我”,但都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意境) 14、“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的景色都没有感觉”,这说明(穷人没有与美景建立自由的审美关系) 15、“世界历史形式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喜剧”提出者是(马克思) 16、提出“曲线为美,蛇形线最美”的是(威廉·荷加斯《美的分析》) 17、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哲学基础是(整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18、在历史上,美学长期被看作(哲学的分支) 19、美的问题性质在于(透过美的现象探讨美的本质) 20、中国最早将教育分为德育、智育、美育的是(王国维) 21、艺术品最基本的必要条件是艺术品必须是(人工制品) 22、“细雨鱼儿飞,微风燕子斜”描绘的是(优美景象) 23、将“崇高”分为数学的崇高和力学的崇高的是(康德)

美学资料

拉奥孔 《拉奥孔和他的儿子们》(“the laocoon and his sons”),又名拉奥孔,大理石群雕,高约184厘米,阿格桑德罗斯和他的儿子波利佐罗斯、阿典诺多罗斯三人创作于约公元前一世纪,1506年出土于罗马,现收藏于罗马梵蒂冈美术馆。 罗得岛位于爱琴海东部,很早就有灿烂的文明史。希腊化时期,罗得岛社会繁荣,成为当时希腊一个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罗得岛人以他们的财富和智慧,修建了大量的建筑和雕塑美化他们自己的城市。雕塑艺术在那里尤为发达,曾经出现的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罗得岛太阳神巨像和这尊鼎鼎大名的雕塑《拉奥孔》,都显示了当时罗得岛雕塑艺术的高超水准。 这组群雕被发现的时候,拉奥孔的右臂已经遗失,并且两个孩子当中一个遗失了手掌,另一个遗失了右臂。但如今都被补全。雕像中,拉奥孔位于中间,神情处于极度的恐怖和痛苦之中,正在极力想使自己和他的孩子从两条蛇的缠绕中挣脱出来。他抓住了一条蛇,但同时臀部被咬住了;他左侧的长子似乎还没有受伤,但被惊呆了,正在奋力想把腿从蛇的缠绕中挣脱出来;父亲右侧的次子已被蛇紧紧缠住,绝望地高高举起他的右臂。那是三个由于苦痛而扭曲的身体,所有的肌肉运动都已达到了极限,甚至到了痉挛的地步,表达出在痛苦和反抗状态下的力量和极度的紧张,让人感觉到似乎痛苦流经了所有的肌肉、神经和血管,紧张而惨烈的气氛弥漫着整个作品。 雕刻家在作品的构图上有着精心的安排,作品呈金字塔型,稳定而富于变化,三个人物的动作、姿态和表情相互呼应,层次分明,充分体现了扭曲和美的协调,显示了当时的艺术家们非凡的构图想象力。作品中人物刻划非常逼真,表现了雕塑家对人体解剖学的精通和对自然的精确观察,以及纯熟的艺术表现力和雕塑技巧。这是一组忠实地再现自然并善于进行美的加工的典范之作,被誉为是古希腊最著名、最经典的雕塑杰作之一。 故事 希腊神话中特洛伊战争的故事讲到,希腊人攻打特洛伊城十年,始终未获成功,后来建造了一个大木马,并假装撤退,希腊将士却暗藏于马腹中。特洛伊人以为希腊人已走,就把木马当作是献给雅典娜的礼物搬入城中。晚上,希腊将士冲出木马,毁灭了特洛伊城,这就是著名的木马计。拉奥孔是当时阿波罗在特洛伊城的一个祭祀,他曾警告特洛伊人不要将木马引人城中。这触怒了希腊的保护神雅典娜想要毁灭特洛伊城的意志,于是雅典娜派出了两条巨蛇先将正在祭坛祭祀的拉奥孔的两个儿子缠住,拉奥孔为救儿子也被雅典娜派的蛇所咬死,特洛伊人见拉奥孔死,以为是拉奥孔当初的警告触怒了神灵,于是特洛伊人更加深信不疑地将木马运进城里,

美学复习资料简介

1.美的存在形式? 社会美、自然美和艺术美 社会美 自然美 艺术美 2.旅游的美学本质? 旅游的本质是审美 3.美学研究的对象和围? (一)旅游审美对象(客观) (二)旅游者审美心理(主观) (三)旅游的审美关系 (人与人的关系,主要是旅游和旅游工作者的关系) 4.旅游者的审美心理和审美关系? 审美心理是指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一种审美心态 审美心理主要包括:审美动机、审美需求、审美意识、审美志趣等方面 旅游者与旅游工作者(特别是导游)的关系 审美关系 旅游者与旅游设施、景区建设的关系 旅游者与旅游饭店的关系 5.风景形象美的特征? 风景划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大类。 前者主要表现自然美,而后者主要表现社会美和艺术美。大多数的风景都是自 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融合体。 一、形象美:形象美是风景中最显著、最直观的特征。(香格里拉,象鼻山) (一)雄壮之美:1、美学特性:刚健、雄伟、壮观 2、审美感受:赞叹、震惊、崇敬 (五岳之首:泰山,钱江潮,布达拉宫) (二)秀丽之美:1、美学特征:柔和、秀丽、优美 2、审美感受:甜美、安逸、舒适,是冶性情、净化心灵之美。(西湖,峨眉山) (三) 奇特之美:1、美学特征:奇异多变、光怪陆离、非同寻常 2、审美感受:神秘惊奇、出人意料、不可思议 (迎客松、象鼻石) (四)险峻之美:1、美学特征:高峻、危险、可怕 2、审美感受:惊心动魄、惊险刺激,能够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和挑战心理(华山) (五)幽静之美:1、美学特征:深远僻静、光线幽暗 2、审美感受:远离喧嚣、“曲径通幽”之感(青城山) 人体美(相貌、姿态、服饰等) 生活美(真善美) 环境美(优雅、宁静、和谐) 科学技术美(劳动成果、产品) 原态自然(山水湖泊、树木花草、 气象物候等) 人化自然(人造景物、历史遗迹) (音乐、舞蹈、文学、电影、绘画等) 审美心理

设计美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视觉的恒常性:(在视网膜成像不断变化过程中,我们的知觉映像却保持不变)形状大小颜色明度恒常性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生物需要(包括安全需要,即对饥、渴、性、休息和安全防护等方面需要的满足) 归属关系和爱的需要 受尊重的需要(既保持自身人格的独立和取得个人价值认同的需要) 认知的需要(即求的对于事物认知和理解的需要) 审美的需要(即对于秩序感、和谐和美感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既发挥自身潜能以求得发展的需要。 3,生态设计:依据生态学原理对人工自然进行生态优化的设计活动,在设计过程中着重于人与生态环境的共生关系,使产品降低消耗、防止对外界污染,以构成良性循环的人工生态系统。 二、简答 1,设计艺术的形态范畴以人、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划分为哪三大类: 工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空间环境设计 2,人的需要表现出的特点:a指向一定的对象(指向性 b周而复始的周期性;(周期性 c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随对象范围的扩大和满足方式的改变而不断丰富;(发展性

d具有一定的共同特性(共同性 三、论述 完形原则阐述及运用P24-P26 完形理论可以较好地说明人的审美经验和艺术所具有的表现性,对于知觉形式的组织,完形理论认为:人的视知觉是集中在视觉域中一部分事物上的,这部份称为图形,而其余部分则称为背景。人所知觉的事物可能是由不同的刺激物构成的,它们之间的组合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 接近组合 2 相似组合 3 良好图形组合 4 组合中的竞争与联合 5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6 参照系的影响 7 知觉定势 四、材料分析 设计产品的功能价值和审美价值 审美价值是主客体之间的一种价值关系,产品的审美价值是产品所具有的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具有的是精神功能。 功能价值即要满足适用性,具有物质功能。

美学复习资料讲解学习

Yvonne整理的美学资料(复习大纲+搜集理解) 一、题型 单项选择(15分)、多项选择(5分)、判断对错(10分)、名词解释(20分)、简答(20分)、论述(30分) 二、复习范围 1、一些重要的审美范畴、名词术语的掌握 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优美、崇高、丑、悲剧、喜剧、美感、意境、传神 二、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 1、如何理解自由创造活动,为什么说自由创造活动是人类的最珍贵的属性? 2、如何理解美的根源在于社会实践? 3、美和丑的关系如何?如何辩证地理解美与丑? 4、如何理解自然的人化?如何理解自然美的根源也在于社会实践? 5、如何理解美感的共性与个性? 6、美感的社会根源是什么? 7、如何认识美的本质? 8、如何结合石器和陶器的演变来看美的产生? 9、如何认识艺术美,为何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请结合具体的艺术作品进行分析论述。 10、如何认识形式美? 11、如何认识美与善的关系? 12、科学美的含义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如何认识科技美? 13、如何理解艺术丑? 14、黑格尔与车尔尼雪夫斯基对于艺术美的看法分别是什么? 15、悲剧的类型主要有哪些?如何认识悲剧? 16、关于传神的理论主要有哪些? 17、美是如何产生的,为何说实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 18、怎样理解恩格斯所说的:“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 19、悲剧的客观效果是什么,如何理解悲剧对于人生的积极意义? 20、为什么说“寓庄于谐”是喜剧艺术的本质? 一、名词 1.社会美 百度:社会美即人类社会生活的美。是美的具体表现形态之一。它来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是社会实践的直接体现。社会美首先体现于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历史过程中,同时也体现在人类社会实践的成果中。社会实践的主体--作为社会的人的美是社会美的核心。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和变革社会的实践中,人的本质力量不断得到发挥,人类主体实践的巨大力量,如人的智慧,品德,意志,性格,创造力等得以充分展现,在此过程中,人们认识到人类实践力量的崇高与伟大,由这种对自身才能与力量的积极肯定而产生的一种愉悦情感,人类的劳动活动本身获得了审美的价值,社会美还存在和表现于静态的人类劳动的产品上,在感性成果中,凝结了人的本质力量物化了人的审美心理的因素,人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着自身,人的美是社会美的核心,它可分为外在美和内在美两个方面:内在美包括人生观,理想,修养等,它需要通过外在的行为、语言、风度等形象表现出来;外在美主要是形式的美,它显现着内在美,但又具有相当独立性。在人的美中,内在美是更根本、更持久的美。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和谐统一是社会美的最高形态。与自然美相比,社会美在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上更偏重于内容,社会美总是与那写反映人类历史发展方向的进步的道德观和政治理想直接连结在一

艺术美学复习资料1

艺术美学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 文学是以语言作为材料和手段来塑造形象和反映现实的,因此也称为语言艺术。 2.散文的审美特征是。 3、审美知觉就是我们在对事物感觉过后留下来的审美经验。 4. 冯友兰把人生分为由低到高四种不同的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 5. 艺术美学本质可分为两个方面讨论,即形而上和形而下。 6. 古典美学提倡对称、和谐、宁静、完整,这种审美实际上就是指优美。 `6.艺术符号与一般符号存在着能指和所指的区别。 7. “艺术源于生活,艺术高于生活”的观点是由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著名论断 发展而来的。 8.作为舞台演出的戏剧文学和演员创造舞台形象的表演艺术是戏剧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9.艺术的价值也就生成于艺术家对生活的提炼、、的过程中。 10. 审美价值是相对认知和道德而言的一种价值观念,它是人们在领域作出的 有关美与丑的价值判断和评价。 11.艺术的本质就是艺术的审美价值。 12.元价值又可分为真价值与伪价值,其中真价值又分为相对价值和绝对价值。 13.马奈的作品《草地上的午餐》打破了时代观念的禁锢,将一个极具现代性的感性女性大 胆的展示在观众面前,并置于明艳的古典田园景色之中,在视觉上直接冲击了那个时代的虚 伪和体面。 14.就现实主义的本质精神而言他始终都应该具有,唯有此我们才能始终不渝的追求理想,对现实不断的超越。 15.“”是西方传统艺术理论中,占支配地位的艺术观念。 16. 在所有造型艺术中,绘画是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的基本构成因素是线条、明度 与色彩。 17. 直觉意象的特点概括起来有反逻辑的,非理性的,和无意义的。 18. 善是人们在道德领域所产生的价值观念,属于人们的伦理价值观念。 19. 是文学艺术区别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

美学史资料

1.滑稽:作为喜剧性的一种美学范畴,是指荒唐悖理的内容偏要以庄重严肃的形式来表现 的一种矛盾现象,这种现象一般来说又往往是失去必然性存在根据而又要勉强抗争的丑的对象,它具有渺小性、空虚性和虚假性。 2.艺术作品的内形式:是指内容的内部结构态势,即由作品意旨或情趣所制约的题材各因 素、各部分之间的那种内在联系和组织方式,因此内形式实际上所构成的就是形象、形象体系即各种各样能反映生活、表现情感的“态”。 3.喜剧:是指以严肃的题旨为灵魂,以机智、幽默、讽刺等为艺术表现手段,通过引人发 笑来鞭挞丑,征服丑,并显示实践主体自尊自豪、优越胜利的一种审美对象。 4.物象、表象、意象:具象,亦称物象,是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人、事、物。它们可以 作为文学的反映对象,作为文学创作的原始材料而存在。表象是物象被反复感知强化之后,在主体思维中形成记忆并随时可以复现的映象。意象(审美意象)是表象经过主体的加工改造,融会进主体思想情感的产物。它是意与象的统一,审美者“我”与审美客体“物”的统一。 5.艺术接受:是指一定时代、社会的人们按照一定的审美、文化和心理要求在鉴赏、读解、 阐释和评论艺术作品过程中对艺术作品的选择性认同和创造性实现。 6.审美鉴赏:是指作为审美主体的人,以审美态度对作为审美对象的物(如艺术作品)并凭 借审美知觉达到对美的感受、发现、判断从而获得情感愉悦和精神满足的一种特殊心理活动 7.崇高:是指主体和客体处于矛盾的激化中,最终主体的实践征服了客体。在形式上往往 表现为一种粗犷、激荡、刚健、雄伟的特征,给人以惊心动魄的审美感受。 8.艺术作品的外形式:是艺术作品的物质显现即各种艺术表现媒介所形成的外观样式,它 是由各种不同的物质材料构成的“艺术语言”在一定的表现手段和技巧操作下创制而成的。 9.悲剧:是指通过尖锐、激烈的重大矛盾冲突而展示出不应毁灭而毁灭、不应失败而失败 的命运或事件以激起人们怜悯、同情、悲痛、崇高等美感效应的审美对象。 10.风格:作为艺术家创作成熟和艺术作品最优化的标志,是指艺术作品在主观与客观、内 容与形式的有机结合中所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而一贯的个性特色,因此,对于艺术作品的美的构成来说,它是一种特殊的具有深层性的构成成分。 11.想象:是人们进行创造性活动、体现其主体能动性的最重要的一种心理能力,指人们在 头脑中根据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组从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美学整理资料

四、刘勰与《文心雕龙》 刘勰(约公元465——520),字彦和,生活于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理论家。汉族,祖籍山东莒县(今山东省日照市莒县)他曾官县令、步兵校尉、宫中通事舍人,颇有清名。晚年在山东莒县浮来山创办(北)定林寺。刘勰虽任多官职,但其名不以官显,却以文彰,一部《文心雕龙》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史上不可或缺的地位。 思想 刘勰的思想属于哪一家? 刘勰的“道”为什么“道”? 刘勰与儒释道之关系。 主导倾向:儒家。 人生理想:军国大政。 思想多元,融通。“唯物折中”。 儒学——基本文学价值观念 玄学——审美理想的方法论 佛形成了一门显学。 二十世纪三大显学: 甲骨学、敦煌学、红学。 《文心雕龙》的总体思想倾向 儒家原道思想。 老庄与玄学的自然概念。 “原道篇” “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 “文学热”的现状。文学的本源何在? 《周易》“三才”说:天地人。“三文”说:天地人。 刘勰:杂文学观念。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唯人参之,性灵所钟,是谓三才。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鲁迅:其言汗漫不可识也。宇宙是美的,天地是美的,人在宇宙天地间的位置。作为人文的文学来源于天文和地文。大自然是文学创作生生不息的动力。圣人经典的伟大,正是在于其经典是天地自然的一个呈现。故知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以明道,旁通而无滞,日用而不匮。《易》曰∶“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辞之所以能鼓天下者,乃道之文也。 纪昀:“齐梁文藻日竞雕华,标自然以为宗,是彦和吃紧为人处。” 刘勰对当时文风的批判:讹滥淫 《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 《文心雕龙》所要解决的问题。 与艺术创作有关。 情感的力量:来自于“真”,即自然。 无病呻吟与有感而发的区别。 《文心雕龙情采》:“昔诗人什篇,为情而造文;辞人赋颂,为文而造情。何以明其然?盖风雅之兴,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以讽其上,此为情而造文也;诸子之徒,心非郁陶,苟驰夸饰,鬻声钓世,此为文而造情也。” “夫以草木之微,依情待实;况乎文章,述志为本,言与志反,文岂足征!” 为文造情与为情造文的区别。

美学期末试卷及答案及核心复习资料

美学期末试卷及答案及核心复习资料 整理人:王宰相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一.作者作品(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古希腊《诗学》亚里士多德 2.刘勰的《文心雕龙》 3.费希纳在《美学导论》 4.古希腊时代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 5.康德《判断力批判》 6.英国的爱德华.布洛《心理距离》 7.伽达默尔在《真理与方法》 8.苏东坡的《琴诗》 9.费舍尔《A sthetik或美的科学》 10.杜夫海纳:《美学和艺术科学主潮》 11.阿诺德《文化与混乱》 12.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 13.萨特:《论意象》 14.博克《论崇高与美两种观念的起源之哲学的研究》 15.朗吉诺斯的《论崇高》 16.席勒发表《审美教育书简》 17.霍布斯《人类本性》 18.朱光潜《悲剧心理学》 19.黑格尔《美学》、维柯《新科学》 20.罗森克兰兹的《丑的美学》 21.法国大文豪雨果《克伦威尔序言》 22.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美学》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鲍姆嘉登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A)。 A.感性认识B.审美意识C.审美关系D.知、情、意 2.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于(D)。 A.1725年B.1735年C.1740年D.1750年 3.人与客观世界的审美关系属于(C)。 A.认识关系B.伦理关系C.精神关系D.实用关系 4.19世纪中叶以前,哲学方法一直是美学研究的(A)。 A.主要方法B.具体方法C.次要方法D.综合方法 5.美学研究的问题是(D)。 A.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问题 B.美的规律的问题 C.美感问题 D.美的本质问题 6.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理念说"的是(B)。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普罗提诺D.黑格尔 7."美丽地描绘一副面孔"与"一副美丽的面孔"分别指的是(B)。

美学背诵资料

一般识记 名词解释类: 崇高作为一种审美形态,又被称为壮美。它是指一种通过人生实践和审美活动,在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对立冲突中重建起来的具有肯定性价值内涵的审美形态。崇高既包含形式上的粗犷有力,也包含审美主体的道德完善。 优美称之为秀美、典雅美,我们平时所说的美,一般指的是优美。优美是指理性内容与感性形式、理想与现实、个体与社会及自然、主观的合目的性和客观的合规律性的和谐统一。它是真与善的统一,它表现了人与自然的一种和谐关系,优美的本质在于人与世界的和谐共存。 马克思美学从实践论上界定审美形态,审美形态是人在审美形态中所创造出来的境界的感性形式和存在状态,及其在逻辑上的归类和总结。 社会美是指社会生活中的美,社会美是指社会生活中的美,不仅来源于实践,而且本身就是实践的最直接体现。其本质是人的本质力量在社会生活中的显现。 自然美是指自然事物之美。其本质是人化的自然(自然美是主客观的统一、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特点是自然性,侧重于形式美,多面性。 艺术美:艺术美指艺术作品的美。艺术美来源于客观现实生活(a.生活是想象的土壤,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创造;b.生活孕育了艺术家的激情;c。生活推动了艺术家技巧的发展。)但不等于生活,它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a,艺术创造中主观与客观的统一;b,艺术创造中内容与形式的统一;c,艺术美具有典型性。) 形式美:形式美是指生活、自然中各种形式因素(色彩、线条、形体、声音等)的有规律的组合。形式美的主要法则是:单纯齐一、对称均衡、调和对比、比例、节奏韵律、多样统一。 美感是在接触到美的事物时所引起的一种感动,是一种赏心悦目和怡情的心理状态,是对美的认识、欣赏与评价。 艺术丑:是指艺术作品的丑,与艺术美相对应,是对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否定。(创造性因素的丑。) 生活丑:现实性因素的丑。 艺术丑与生活丑的区别:艺术中的丑,并不是丑,而是对现实中丑的表现,因而是美,而不再是丑。相比较于现实中的丑,艺术中的丑有以下几个特征:a.艺术中的丑,不是写丑,而是把丑当作美。b.表现形式:拙劣的技术。c.内容上:虚假、错误、腐朽。 意境: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感情)相熔铸的产物,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体现了艺术美。

(完整版)自考美学复习资料汇总

柏拉图 1,柏拉图《大希庀阿斯篇》讨论美的本质的论著。 2,理念论(柏拉图)回忆说、迷狂说(柏拉图) 3,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最早明确谈到了“崇高”并且把崇高和优美并举的西方美学家;, 4,柏拉图认为真正的美是理念; 5,柏拉图首次提出“美本身”问题; 劳动先于艺术是普列汉诺夫提出的; 杜威《艺术即经验》以审美经验为美学研究对象的美学代表作。 蒋孔阳先生《美学新论》主张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与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 尼采《悲剧的诞生》认为悲剧的诞生与古希腊人的两种精神即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有关; 尼采把生活中的悲剧与审美意义上的悲剧明确的区别开来的美学家。 朗吉弩斯认为“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 绝对精神论(黑格尔)先验主体论(康德)基本本体论(海德格尔)时间存在论(马克思)解释学理论(狄尔泰)尼采和克尔凯郭尔是的哲学是理性怀疑论的代表。 康德最早提出天才论,强调艺术是天才的创造和表现。 康德提出“反思判断力” 康德认为崇高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数学的崇高,一种是力学的崇高;认为崇高对象的特征是 无形式,美学著作《判断力批判》 艺术表现说的代表人物是克罗齐、德拉克洛瓦; 焦虑说是由丹麦哲学家克尔凯戈尔提出的有关悲剧情绪的观点;焦虑的首要特征表现为它是 一种否定性的精神。展示了自由的可能性。(罪孽说) 西方存在主义之父的丹麦著名哲学家克尔凯戈尔 审美形态与人的思维方式的关系: 中方西方 思维方式象数思维抽象思维 表现特点天人合一、主客交融、重视体 验;主客两分、重视理性、经验、逻辑分析 思维单位物象与数的结合体概念 思维方法触类旁通、神与物游逻辑、归纳、演绎 布瓦洛在《诗的艺术》中认为诗人凭借其生花妙笔“能将最惨的对象变成有趣的东西”;经验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荷加兹、哈奇生、休谟 新自然主义派人物:托马斯.门罗 传统思想家:克罗齐 法国美学家阿尔贝.加托从艺术审美特征出发把艺术分为三类即:美的艺术、机械艺术、既 有实用目的又使人获得审美愉悦的艺术; 马克思对人的存在的认识,包括三个阶段:自我意识-人自身-现实的人; 亚里士多德是真正奠定了悲剧理论基础的,认为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这是悲剧理论史上的第一个比较完整的定义。 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可以划分为呈现阶段、构成阶段、评价阶段; 日本学者中江肇民1883年从西方翻译的《威氏美学》出版; 1750年美学之父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鲍姆加登1750年出版专著《感性学》; 意象主要类型包括:仿象、兴象、喻象、抽象; 西方美学史上提出“理智直观”学说的思想家是谢林; 西方美学史上提出“本质直观”学说的思想家是胡塞尔;

美学试题资料:答案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C2A 3.C 4.A 5.C 6.A 7.B 8.A 9.A 10.B 11.A 1 2.C 1 3.C 1 4.A 1 5.A 1 6.C 1 7. A 1 8.B 1 9.B 20.D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A B C 22.A B C D 23.A C D E 24.A B C D E 25. A C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6.无我之境:意境的两种类型之一,(1分)是由近代学者王国维所提出的。(1分)无我之境是指创作主体完全消失,隐在艺术意象的后面。(3分) 27.相似联想:主要指两件事物之间,在性质或状貌上的某种相似,(2分)使人们在习惯上把它们联系起来,从而由此物想到彼物。(3分) 28.美感:美感是人们对美的感受、体验、关照、欣赏的评价,(2分)以及由此而在内心生活中所引起的满足感、愉快感和幸福感,外物的形式契合了内心的结构所引起的和谐感,暂时摆脱了物质的束缚后精神上所达到的自由感。(3分) 29.“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黑格尔所提出的美学观念。(1分)其中理念占据统治地位,感性显现只是理念的自我显现。(2分)他把抽象的实体作为美的本源,显然是把世界和美倒置了。(2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30.人的美感与动物性的快感有什么区别? 人的美感离不开感觉器官,但是,动物性的感觉又不是人的美感。(1分)其区别在于:(1)人在感觉能力上并不一定超过动物,但人的感觉具有社会性特征,美感就具有精神的意义。(3分) (2)动物的感觉是一次性的,不能逐步完善,而人的感觉是具有连续性的,能逐步完善。(3分) 31.简述“有意味的形式说” 本世纪英国美学家、艺术鉴赏家克莱夫·贝尔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有意味的形式”。(1分)艺术就是艺术家创造的、能激发观赏者审美情感的纯形式,是美的结构,也即“有意味的形式”。(2分) “有意味的形式”说突出了艺术的审美本质方面。(2分)但它把“意味”及“审美纯形式”与一切现实——包括主体的现实情感的联系完全切断,完全脱离人类的具体实践,脱离社会的历史发展,脱离人类本身文化——心理结构的历史演进,抽象地谈论审美情感和有意味的形式,则陷入了形式主义和神秘主义。(2分) 32.简评把美归结为愉快或无意识的合理性与片面性。 把美归结为愉快或无意识的欲望等人的心意状态,是美的本质的探讨深入到了人的主观世界之间的关联,这是有其合理性的。(2分)但是,这一求解路径也会导致两方面的结果,一是容易混淆美和美感的区别,(2分)另一方面,由于各人的心意状态不同,所承载的民族文化心理的不同,以及所处的生存环境和人生经历的不同,所以,各人都会从各自的心意状态出发去衡量美,甚至会出现“趣味无可争辩”的情形。于是,美也就失去了衡量的标准。(3分) 美学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第 1 页共2 页

(完整word版)期末考试美学复习资料

一、绪论 基本概念:美学是研究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学科。它主要研究美、美感和美的创造三方面。 基本知识:1 、1750 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的专著《aesthetik 》第一卷出版,标志着美学学科的诞生。因此鲍姆加登被称为“美学之父”。 2 、在汉语中,“美”字的本义有三种解释:一是“羊大为美”,二是“羊人为美”,三是头上戴羽毛装饰的舞人形象。 3 、孔子对《韶》乐评价时提出“尽美尽善”的观点。4 、孟子提出“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的观点。 5 、墨子提出“食必常饱,然后求美”。 6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其名著《大希庇阿斯篇》中提出了“什么是美”的著名命题。 7 、马克思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劳动创造了美”、“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等重要命题。 基本理论:1 、关于美学的研究对象、范围和性质问题的理论观点: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美学研究的范围主要包括美、美感和美的创造三个方面的问题。美学是一门研究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即包括美、美感和美的创造问题的学科。 2 、关于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问题的理论观点:①美学与哲学的关系。美学是从哲学母体中诞生的学科,故隶属于哲学,与哲学有密切的关系。哲学为美学研究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对美学研究起着指导作用;美学中的许多基本问题,往往会涉及到哲学基本原理,有的就是哲学问题在美学中的具体体现。但是,美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不应该成为哲学的附庸。 ②美学与伦理学的关系。由于美与善关系密切,因而研究“美”的美学与研究“善”的伦理学也有密切关系。同样,美与善有区别,因而美学与伦理学也是有严格区别的。我们既不赞成割断美学与伦理学的联系,也不赞成把美学与伦理学机械等同起来。③美学与心理学的关系。因为人类的审美活动是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因而美学与心理学有密切的关系,即美学研究要借用心理学的方法和理论来研究审美心理问题。心理学中也包括了审美心理研究。但是,美学与心理学毕竟是两门不同的学科,区别很大。④美学与艺术理论的关系。因为艺术是人类最重要的审美对象,它既是艺术理论的研究对象,也是美学的研究对象,所以美学与艺术理论有密切的关系。从黑格尔以来,西方美学都很重视艺术的研究,甚至分不清美学与艺术理论的差别。应该看到,美学为艺术理论提供理论指导,艺术理论中也确实包含着许多美学

美学资料1

简答题 1.简述审美趣味的标准是什么?P54 1)把审美趣味联系于具体的审美对象,判断是否充分反映了审美对象的客观特点。 2)审美趣味作为主体审美心理结构的组成部分,要受到主体审美理想的制约。 2.简述审美活动的特殊性。P57 1)人与世界的本已性精神交流 2)最具有个性化的精神活动 3)有限无功利与最高功利性的统一 4)审美活动是自律性和他律性的统一 3.为什么说审美经验即是感性直观又是本质直观呢?P222 1)感性直观是指在审美活动中,主体是凭借自己的感觉器直接与对像打交道,而对像 也以自己的感性外观呈现给主体,从而主体与客体之间建立了一种感性直观的关系。 2)当我们进行艺术欣赏、审美活动的时候,不公只获得了感官愉悦,同时得到了思想 启迪、感悟到宇宙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这表明审美经验同时也是一种本质直观活动。 4.简述审美教育的内涵。P359 答:审美教育是以艺术和各种美的形态为具体的媒介手段,通过审美活动展示审美对象丰富的价什意味,直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情感世界,从而潜移默化的塑造和优化人的心理结构、铸造完美人性,提升人生境界的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定向教育方式。 5.简述审美形态的特征是什么?P125 1)生成性(历史生成,个体相对性生成) 2)贯通性(民族文化) 3)兼容性(多种审美因素构成的有机体的感性凝聚) 4)二重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6.试述丑成为特殊审美形态的基本原因?P194 1)审美活动、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具有一定局限性,因此,决定了美不是纯而又纯的 东西,审美对象不是与现实世界分裂的孤立对象,审美主体更不是一成不变的人,丑必然会与美进入到审美实践中。 2)美作为一种特殊的人生境界的对象化和感性显现,从存在论角度看,是与丑相异或 相对的,在特定意义上,丑也可以显现为一种人生镜界。此外,即是把丑作为美的对立来看,对于丑的揭露也是体现美的人生境界的另一面。 3)劳动作为人生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审美形态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创造力和推动 力。丑之所以成为一种审美形态与劳动的异经有密切的关系,它是人类异化劳动的感性存在状态和结果 4)理性主义的思辨哲学的审美实践方式,主要审美成果以及重要审美对象。客观上为 丑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形态奠定了基础。 7.请列出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P36 1)审美关系与审美活动 2)美与审美形态 3)美感与审美经验 4)艺术和审美教育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