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对外汉语教学法课堂笔记

对外汉语教学法课堂笔记

对外汉语教学法课堂笔记
对外汉语教学法课堂笔记

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

课程名称:对外汉语教学法

英文名称:The Teaching Methodology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分学时数:3学分 54学时

适用专业:对外汉语

参考书籍:

1、杨惠元,《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周小兵、李海鸥,《对外汉语教学入门》,中山大学出版社。

3、周小兵等,《汉语阅读教学理论与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

4、张辉等,《汉语综合课教学法》,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5、周健,《汉字教学理论与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

6、朱川,《汉语语音学习对策》,语文出版社。

7、吴中伟,《怎样教语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8、李晓琪,《对外汉语听力教学研究》,商务印书馆。

9、李晓琪,《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商务印书馆。

10、周建,《汉语课堂教学技巧与游戏》,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11、张和生,《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研究》,商务印书馆。

12、崔永华等,《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13、丁迪蒙,《对外汉语的课堂教学技巧》,学林出版社。

第一章总论

一、对外汉语教学法的课程性质和意义

1、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汉语作为外语或者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2、对外汉语教学法:是实现对外汉语教学总目标和总任务、落实教学基本原则的方法。

教学目标: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教学原则:指导语言教学的法则,反映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用以指导和规约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语言测试等所有教学活动。

以学生为中心、以交际能力培养为核心、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

教学方法:进行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具体方法。如直接法、语法翻译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法可分为观点、方法和具体方法三个层面,具体方法就是指教学技巧。

教学技巧:在课堂上进行教学的技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体现教师的个人风格和教学艺术。如:课堂中怎样引入新的语言点、怎样板书、怎样使用直观教具、怎样运用表情动作加深学生

印象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怎样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怎样调节课堂气氛、怎样调动学生的

主观性和积极性等。

3、课程意义: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

总结:教学需考虑学习者自身因素,但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学方法也起着中要的作用。

4、与其他学科联系。

(1)与外语教学有密切联系。

(2)与哲学、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对外汉语教学法

心理、社会语言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

二、对外汉语教学法的理论支柱

1、语言学原理。

(1)一切外语教学法所涉及的教学内容都跟语言有关。如何对待并且处理这些语言学原理、语言要素和语言之间的不同点,就构成了不同教学法的原则和特点。

(2)每一种语言学派的兴起,都会形成以这种语言理论为基础的新外语教学法流派。

十七八世纪,机械语言学:普遍语法——语法翻译法

二十世纪40年代,结构主义语言学:不存在普遍语法,研究美洲印第安语——听说法

二十世纪60年代,转换生成语言学:语言规则具有生成性,教师要让学生发现规则——认知法

二十世纪70年代,社会语言学: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功能法

2、心理学原理。

(1)心理学研究什么?

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心理活动

情感、意志-->心理过程

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脾气、内外向-->个性倾向和特征

(2)心理学对人的心理活动、心理过程及个性倾向等等的研究,都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外语教学方法。

十九世纪后期,实验心理学诞生,提出“语言心理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感觉而非思维”,导致了直接法的产生。

二十世纪40年代,在巴甫洛夫两个信号系统理论的影响下,产生了自觉对比法。

二十世纪40年代以后,在斯金纳新行为主义理论的影响下,产生了听说法。

二十世纪50年代,在行为主义心理学和格式塔心理学的基础上产生视听法。

二十世纪60年代,在认知心理学理论的作用下,产生了认知法。

二十世纪70年代,提出“习得理论”和“监控理论”,倡导自然法。

3、教育学原理及教育心理学原理

(1)教育学的发展影响外语教学法

在传统古典教育思想(死记硬背)的制约下,只能采用翻译法。

捷克教育家认为教育必须“遵循自然”,从而产生了直接法。

苏联教育学强调传授“正确的系统的知识”,对自觉对比法的确立起着根本性的作用。

美国教育家提出“以学习者为中心”,引导认知法的崛起。

(2)教育心理学为教学法提供心理学的基础。

三、对外汉语教学法的基本特点(汉语特点与教学)

(一)汉语语音、词语、语法的特点与教学

1、汉语语音的特点与教学

(1)汉语的音节由声韵调系统构成——重心放在声调的操练上没有复辅音;声调是难点

(2)按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教声母,强调送气与不送气的对立——加强对比练习

(3)汉语韵母有单韵母、复韵母和鼻韵母——多示范、多联系、多对比,利用教具,夸张发音等

(4)汉语拼音的学习(字音与字形分离)——音义、形义、音形反复出现、刺激

2、汉语词语的特点与教学

(1)趋向双音节——用语素组同义词

(2)缺乏形态变化——在词素的组合和词序的排列上多下功夫

(3)词义引申——利用词义联想和联系帮助记忆如:光明——光亮——明亮

3、汉语语法的特点与教学

(1)不同层级内部组合的一致性:联合、支配、补充——组合和扩展训练

(2)语序的配对特点(主谓、定心、状心、动宾、动补)——注意配对习惯和配对的语义关系

(3)语序的变式——多做语序上的变换练习,丰富句型和句式

小结:在教学中,学习者的经验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汉语的特殊性不容忽视。当然,并不是像我们学习这样理论化,在具体学习中具体操作。

(二)学习者有无汉字背景的教学特点

1、无汉字背景的学习者认知汉语的特点和教学

(1)听说比读写容易

特点:死记硬认;认读汉字分三步音义、形义、音形;

只求听说,不愿读写

教学:有计划、有步骤、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教学汉字

(2)书写和识记汉字难

教学:a建立汉字的笔画观:

改弧形为弯曲,改圆形为方形,改斜线为撇那,化圆点为锋点

b了解和熟悉单一笔画及其走向

特点:汉字都由单一笔画组合而成;走向多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思考:什么是笔画?基本笔画有哪些?

(3)利用母语识记汉语词语

教学:初学时可利用母语对应帮助记忆;在课文和句子中学习;

群集再认分类记忆

(4)句式的掌握和应用以简单句为主

特点:对简单句掌握比较好,但复杂语句不易掌握

教学:及时加快汉字教学速度

2、有汉字背景的学习者认知汉语的特点和教学

(1)阅读比听说进展快

特点:母语书面语中借用汉字,可以猜测,阅读较好

听说较慢,由于借用汉字读音不同影响,习惯用母语交谈,上课较为矜持教学:鼓励;训练快速回答、反映的能力;加强语音识别和辨析

(2)利用汉字来识记和积累词语

教学:指出形体、意义差异,加强读音辨析和记忆

(3)受本国汉字(词)意义和用法的干扰

教学:调动和加强正迁移,控制和减少负迁移

小结:汉语在语音、词汇、语法、汉字方面都有本身独特的特点,在教学中一定要提醒学习者注意到这些

特点,提高学习和认知汉语的效果。

第二章语言教学法流派介绍

一、总体介绍。

1、分类:

按照语言教学特征可以分为:

认知派:强调自觉掌握。如:语法翻译法、自觉对比法、认知法。(强调学习者对语言规则的理解和自觉掌握)

经验派:强调习惯养成。如:直接法、情景法、听说法、视听法。(强调通过大量的模仿和操练形成习惯)人本派:强调情感因素。如:团体语言学习法、默教法、暗示法。(强调人文因素,以学生为中心,教为学服务)功能派:强调交际运用。如:交际法。(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按照教学目标可分为:

以听说实践为主:直接法、听说法、视听法、全身反应法等。

以分析理解为主:语法翻译法、自觉对比法、认知法等。

2、特点:每一种理论都有当时社会发展大背景的依托,并适应着一定历史时期语言教学的需要。

每一种教学法都是在前一种教学流派的基础上产生的。

二、具体流派。

(一)语法翻译法grammar translation method (18世纪开始,19世纪初成熟)

1、含义:以语法为基础,用母语来教授外语的一种方法。也称为翻译法、传统法、古典法。

主要通过翻译手段,最终主要培养了第二语言的读写能力。

语言学基础:历史比较语言学,认为一切语言都起源于一种共同的原始语言,语言规律是共同的,词汇所代表的概念也是相同的,不同的知识词汇的语音和书写形式。

2、主要教学原则:(1)以语法教学为中心,强调系统语法的学习。

(要求学生熟记语法规则,并通过翻译练习加以巩固)

(2)语言材料的内容服务于形式。

(内容编选不考虑趣味性、知识性等因素,只为了适应语法规则,往往枯燥乏味)(3)运用母语教学。(翻译成为主要的教学手段、练习手段和评测手段)

(4)以阅读和书面翻译为主。

(强调学习规范的书面语,注重原文,阅读文学名著;

不重视口语和听力教学,主要培养了阅读和写作能力)

3、评价:

成就:(1)奠定了科学的外语教学法的基础

(2)重视语法教学,较适应成年人学习语言时重理性分析和归纳的特点,使学习者在学习的同时发展了智力和能力。

(3)阅读原著和名著,学生文学修养高。

另外:便利易行,无需教具、设备;容易测试,班级易于管理。

不足:(1)过分强调语法学习。学习手段变成了目的。

(2)过分依赖母语。延缓目的语的使用,阻碍目的语思维形成。

(3)过分注重书面翻译。忽视了口语教学,缺乏语言交际能力。

另外:阅读脱离实际;强调死记硬背,形式单一,课堂气氛沉闷;教师绝对权威,学生缺乏主动性。

最根本的问题是不利于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二)直接法direct method (19世纪下半叶)

1、含义:以目的语为教学语言进行第二语言教学的方法。也称反语法翻译法、改革法、现代法。

主张以口语教学为基础,按幼儿习得母语的自然过程,用目的语直接与客观事物联系,而不依赖母语和翻译。

产生背景:资本主义发展,国际贸易频繁,需要大量能用外语口语进行交际的人才。

语言学观点:语言是习惯,语言的运用是靠感觉和记忆而不是思维。

心理学基础:联想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学习方式和动物一样,是刺激与反应直接连结,否认意识在其中的作用。

2、主要原则:(1)直接联系:目的语与它所代表的事物直接联系,排斥母语和翻译;

用目的语学习目的语,课堂教学常用角色扮演、游戏等方式

(2)以口语为基础:先听说,后读写

(3)模仿为主,重复练习

(4)句本位原则:以句子为基本的教学单位,整句学、整句用,而不是从单音、单词开始。

(5)用归纳法教语法:先感知,再以模仿、操练、记忆为主主动形成习惯。

(6)以当代通用语言为教材:学习生动的、活的语言

3、评价:

成就:(1)提倡“言语——语言——言语”的学习途径,为后面流派开先河,促进翻译法变革。

(2)制定整套练习体系,编出教材

另外:注重语言实践,多说多练;利用直观教具,加深学生印象

不足:(1)过分强调幼儿学语的规律,抑制成人认知能力的发展

(2)理性的东西很难用直接法教学。

另外:排斥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对读写能力培养重视不够

(三)听说法audio-lingual approach (20世纪40年代产生,50年代推广到高校和中学,60年代全盛)

1、含义:听说放在首位,主张先听后说,经过反复口头操练,最终能自动化的运用语言(培养口语听

说能力)的一种方法。也称为口语法、句型法、结构法、军队教学法等。

语言学基础:结构主义语言学,认为口语和书面语不一致,强调第二语言教学要从口语开始,

每种语言都有独特的结构,要通过掌握语言结构学会目的语。

心理学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言语行为是通过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并加以强化而形成的习惯,

二语教学要通过大量的模仿和反复操练养成新的语言习惯。

2、基本原则:(1)听说领先:读写为辅

(2)反复实践,形成习惯:反复模仿、重复、记忆

(3)以句型为中心:通过学习句型掌握目的语

(4)排斥或限制母语:教师尽量用目的语教学,以直观手段或情景、语境等辅助,要求学

生也直接用目的语理解或表达。

(5)对比语言结构,确定教学难点、重点。

(6)及时纠错,培养正确语言习惯:避免养成错误的习惯

3、评价:

成就:(1)从理论上和实践上促进了外语教学的发展。

(2)建立起一套培养语言习惯的练习体系,有效地提高了外语教学的质量。

(3)把句型作为外语教学的核心,利用对比法确定重点、难点,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更符合学习语言的自然法则。

(5)出版了大批优秀的听说教材。如:《英语九百句》

另外:运用现代化视听手段,如幻灯、录音、电影等

不足:(1)过分注意语言结构形式,忽视了语言材料的内容和意义,导致学习者不善于结合具体的情景进行交际。(学习者只能流利地说出一些正确的句子,难以具备在一定的情境下进行语言交际的

能力。)

(2)过分重视机械性操练(枯燥乏味、不易引起学习者兴趣,也忽视了学习者认知能力的能动作用)不利于掌握语言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和活用语言能力的培养。

另外:强调听说,忽视读写;听说是枯燥的机械性操练,句型操练脱离语境。

(四)视听法 audio-visual approach (20世纪50年代产生于法国,成年人短期速成)

1、含义:将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结合起来进行外语教学的方法。也称圣卢克法、情景法。

来源于直接法和听说法,继承了二者的长处,重视口语,用目的语直接教学,强调反复操练,强调语言对比。它克服了听说法脱离上下文和一定语境孤立进行操练的缺点,提出了情景视觉和听觉相结合、议政厅结构感知的新教学法体系。

基础: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

认为掌握了一种语言的结构就是掌握了该语言,主张对目的语结构进行科学分析和描写。

2、基本原则:(1)培养听说读写言语习惯:视觉和听觉相结合

(2)语言和情景相结合

(3)排除母语和文字为中介

(4)有控制的使用常用词汇和结构:频率高的、具有代表性的

教学过程:展示和感知——理解和记忆——联系和运用(使用广泛P25,50%)

3、评价

成就:(1)声音和图像结合,调动视觉、听觉等感觉器官,语言同实际情景结合,便于理解(2)创造真实语言环境,提高学习有效性、积极性

(3)教材建设方面卓有成就《新概念英语》

不足:(1)过分强调整体模仿学习,缺少分析和归纳,难以用规律性的东西来指导和把握外语学习,学习效率低(成人)

(2)忽视阅读,听说读写不能同步发展;抽象内容难以掌握

(3)更注重形式,忽视了情景同话语结构的配合,达不到交际内容的实际性,难以满足实际交际需(五)认知法 cognitive approach (二十世纪60年代)

1、含义:按照认知规律,调动学习者的智力潜能,努力去发现和掌握语言规则,创造性的活用语言的一

种外语教学法体系。

认为在二语学习中应发挥学习者智力的作用,通过有意识地学习语音、词汇、语法知识,理解、

发现并掌握规则,并能从听说读写各方面全面地、创造性地运用语言。

理论基础:转换生成语言学、认知心理学。主张语言是一种受规则支配的系统,人类学习语言决不能单靠模仿记忆,而是一种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意识的创造性的运用过程。

2、教学原则:(1)以学习者为中心,以自学为主:

充分发挥学习者的智力作用,反对机械的刺激——反应式学习

(2)在理解规则的基础上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和操练:演绎法

(3)听说读写全面训练

(4)利用母语

(5)对错误进行有分析的指导:反对有错必纠

(6)运用电化手段,营造教学情景

3、评价

成就:(1)引进了认知心理学理论和当代语言科学理论,使外语教学更为科学。

(2)把学习主体的认知心理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使外语教学法走向更为有效的发展道路不足:对如何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应用于外语教学实践还比较模糊,教外国人学外语的实践较少。

(六)功能法 functional approach (二十世纪70年代)

1、含义:以语言功能和意念项目为纲,培养交际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又称为交际法、意念法、意念-功能法。

语言学基础:社会语言学。更注重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

心理学基础:人本主义心理学、心理语言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需要分析”选择应学习的语言功能和语言形式。

2、基本原则:(1)以单元——学分体系组织语言教学

(2)以功能意念为纲,考虑交际要素:根据教学需要选取真实而实用的语言材料。

(3)教学过程交际化:创造接近真实交际的语言环境,教学方法多样化,多是实用的交际

活动。

(4)基本目的语和专业目的语兼顾。

3、评价

成就:(1)培养交际的能力,注意得体性。

(2)从实际需要出发,使教学过程交际化。创造接近真实的交际情景。

(3)强调语言交际的目的,对错误保持一定的容忍度。(4)重视专业外语的教学不足:(1)功能和意念的范畴很难确定。

(2)功能和结构的结合较难。

(3)不及时纠错不利于学习者的进步。

另外:交际法的实施要求教师培训、教材编写、测试评估等相关环节作出相应改革

小结:继承发展关系:语法翻译法——自觉对比法——认知法

(直接法——听说法——视听法)——功能法

对立关系:语法翻译法——直接法

听说法——认知法

共存关系:外语教学法学派相互共存,取长补短,并肩而行。直接法是作为与翻译法针锋相对的流派而产生的,但翻译法却没有因此而淘汰,直接法也没有因为翻译法的批判而消失。认

知法是作为听说法的对立面而产生的。但听说法却没有因为受到抨击而衰退,认知法也

未因听说法的责而被替代。相反,它们却“和平共处”。这是因为各派的侧重点不同而

各有所长的缘故,它们不能互相取代,而只有在发展中共存。

三、教学法的发展趋势

(1)综合化趋势:各种教学法都有合理内核,现代的教学往往融合了多种教学法。

(对外汉语教学也不必拘泥于某一种方法)

(2)在语言习得规律研究的基础上,探讨语言教学规律

(3)培养目的语交际能力成为共识。

(4)以学生为中心,重视情感因素与和谐的人际关系。

(5)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第三章课堂教学的过程与原则(2课时)

一、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

1、要素一:教学单位

教学单位是指:教学活动相对集中的某个教学时段。分为:教学课时、教学单元、教学阶段。

(1)教学课时:学期总课时:指教学一门课程或完成一本教材所需要的课时总数。举例。

课文课时:教学一篇课文所需要的课时数。举例。

*一般的教学单位都是指课文课时,一个课时即为一个教学单位。(45分钟、50分钟)(2)教学单元

教学单元是指:由若干篇课文组合起来的较大的教学单位。

*有的教材本身是由几个单元组合而成的,有的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自行划分。

(可以按照题材、语法点、功能、情景等进行划分)

(3)教学阶段

教学阶段是指:比教学单元大、时间跨度长的教学单位。

通常将一个学期分为:期中和期终(期末)两个阶段。

2、要素二:教学环节——5个基本教学环节

(1)组织教学:包括教的组织和学的组织。

①教的组织:主要是教具准备。(图表、投影仪、磁带、电视录像带)

②学的组织:目的是让学习者做好学习的准备。(课本、纸笔、情绪、注意力)

*一般安排在课的开头,但教学过程中,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进行。

(2)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方法:提问、改错、小测验、回忆学过的有关知识、课外作业订正

(3)讲练新内容(最组要的环节,一般占到60%)

①导入新课:常用导入方法有图片、录像、录音、文化背景介绍等。

如:《愉快的傣乡行》导入:傣族和泼水节的介绍

②讲解新知:一般讲述为主,要适当活跃气氛。

避免满堂灌,时而穿插一些问答和练习,适当利用板书和展示图片。

③操练新知:灵活运用。可在讲解后进行专项训练,也可与讲解结合起来进行。

(4)巩固新内容:一般方式有教师总结、学生复述回讲、师生快速反应练习等。

一般用时不多,可起到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的作用。

(5)布置课外作业:课本或课外(补充)

*不同课型有不同的特点,环节安排可有所变通。如听力课一般没有巩固新内容;导入也可省略。

3、要素三:教学步骤(先干什么,再干什么)

教学步骤是指:比较学环节小一级的教学结构单位,或者说是教学环节的下位概念。环节包括步骤,每个环节往往是由若干个步骤串连起来实现和完成的。

一般由视、听、读、写、问、思、说、练等要素根据教学需要组合而成。主要用于复

习检查、讲练新内容和巩固新内容等环节。

4、要素四:教学行为

教学行为是指:与教学有关的具体活动。

广义:教学环节和教学步骤也包含其中。

狭义:具体的教学活动,包括课内和课外,如图片出示、板书、情景模拟、游戏、问答、讲授、练习、讨论、参观、语言实践等。

二、教学的一般过程。

1、分析阶段

①确定起点状态:了解学习者的汉语程度、水平;可采用测试、交谈等手段;

教学过程中也要不断重新确定起点

②分析教学任务:吃透两头,探索中间

两头:学习者的原有水平——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

中间:中间的台阶要多高、多宽、多深,要跨越多少障碍。

主要是生词、句型、文化方面。

③陈述教学目标:一般反应在教案的开头。应包含三方面:

传授哪些知识、达到怎样的水平、转化为怎样的能力P44

如:《今天冷还是昨天冷》教学目标:

1、掌握比较句“A比B+形容词”的句法特点,能根据具体条件用这一句型表达比较。

2、能根据自己的感冒体会,陈述感冒的感觉。

3、了解北京的天气特点,并能用所学词语介绍自己国家的天气特点。

*有时,水平和能力会融合在一起。

2、实施阶段

①设计有效的教学技术

方法:谈话、问答、对话、讨论、讲练、对比、直观、视听

教具:尽量采用

活动:游戏、参观、调查、访问、情景对话、语言实践

②适应个别差异(同一个班级)和民族差异的教学

③激发与维持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升学——把握好赞扬与批评、肯定与否定的分寸

掌握技能——商务人员。以鼓励为主

无明确动机——中学生,满足父母要求。严格要求。

另外,对中国文化感兴趣,个人或交换生,往往是短期

④教学方案实施

教案: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拟定的具体执教计划。包含有效教学技术的选择和设计,学习者差异的考虑和顾及,学习动机的激发和维持。

*教案要包括所有的教学过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要随时调整。P45

3、反馈阶段

①测量与评估教学结果

测评方式:单元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口头或试卷。

日常教学的测评要注意:

1)测评时间:不另花时间2)测评形式:不另拟试卷

3)测评项目:有选择、有重点4)测评标准:数量、质量

②诊断与补救教学

“诊断”是找出原因,根据“诊断”进行补救,要分别对待。

三、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

1、精讲多练

①精讲:含义P47 ②多练:含义P47

效果:P47符合认知心理活动规律,形成语言学习良性循环。

补充:精讲多练的内容

(1)首次出现的新知识点,如课文中新出现的语言点,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常用句式等。

(2)虽然不是新知但是学生很难掌握、很难理解的部分,如“了”的用法。

(3)典型的、常用的语言现象,这些对学生形成汉语语言技能有很重要的作用。如语感、一些惯用语

以及有类推性、可扩展性的一些语法规则(如定语、状语、补语的位置)等。

(4)妨碍理解和交际的内容,如跨文化交际的一些内容,包括价值观、思维方式的不同。汉语中一些

含蓄的表达方式以及贬己扬人的表达(如对他人赞美的应答)。

(5)易受母语干扰的部分,如“见面”等离合词的学习:语序(地点状语在动词之后:我在食堂吃饭)

以及语音方面的一些内容等。

(6)汉语特有的表达方式,如“把”字句和“我今天吃食堂。台上坐着主席团”等特殊句式。

(7)学生经常出错的地方,如量词、副词“就、也”的位置、比较句的偏误等。

(8)学生故意回避使用的部分,如成语、惯用语、关联复句等。

(9)学生容易疏忽和混淆的地方,某些地方认为很简单、没问题,如果不及时讲解,学生往往会混淆

不清,影响练习的效果。如近义词的不同搭配、“没”和“不”的区别等。又如:我们可以说“等了一个小时电话”,但不可以说“等了一个小时他”。

(10)汉语的声调。 (11)汉字的书写。

2、讲练结合

形式:①先讲后练②先练后讲③边讲边练或边练边讲

效果:协调教学节奏,心理学上存在首位效应和新近效应,多形成几个讲练单位;促进知识存贮;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3、突出语言教学特点

①听说读写全面发展:任何一项的偏颇都可能导致语言学习的缺陷。如:欧美和日韩学生的比较

②由中介语向目的语靠近:中介语是语言学习的必然现象,要善于利用其中的规律。

*回忆:什么是中介语?

③结构、功能、文化的结合:结构是基础,功能是目的,文化为语言教学服务。

④强化学习环境:扩大学生的汉语接触面。(课内情景的设置和运用)

4、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

①调动学习者感觉器官:采用启发式,体现学生活动为主

②估计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从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出发,制定计划,确定内容和方法

③刺激和激励学习者及时应用新的语言知识,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第四章教师的课堂教学意识和行为

一、教师应有的课堂教学意识。

这里的意识,不仅仅是感觉、思维、想法,还包括对课堂教学应该遵循的原则的认识,还含有“应当时刻清醒、不要忘记”的意思。

1、课程性质的意识:教师在接受教学任务的时候,就要明确自己教的是一门什么性质的课,不同性质的

课有不同的教学方法。

第二语言教学,培养交际技能——贯彻实践性、精讲多练原则

不同课型、不同级别的教学方法也有所不同。

2、教学目的意识:五个层次

(1)根本目的:提高学生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2)每种课型的目的:教学方法应该适合各种课程不同的教学目的。

(3)每堂课的目的: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考虑通过50分钟或者100分钟的学习,让学生学会什么,掌握什么,训练何种技能,达到何种水平,这就是一堂课的教学目的。

(4)每个教学环节的目的:明确这个目的,就能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做到教学环节清晰,环节之间的过渡自然有序。

(5)每个教学行为的目的:可以增加有效教学行为,阻止和避免无效教学行为。

3、教学内容的意识:

(1)了解——熟悉——精通教学内容

了解:作为教师对教学内容应该有个全面的认识。如:语言要素、语言技能、交际技能

熟悉:对每一课的内容都应了然于胸,先教什么后教什么,如何过渡都要有合理的安排。

精通:对语言要素、语言技能、交际技能能融会贯通。也就是汉语方面的基本知识。

(2)控制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出发,处理好教材,控制好教学内容的多少和难易,

把握教学重点,避免平均使用力量。

4、教学方法的意识:

无法——有法——无法少——多——少

(1)继承和学习:多读书、多学习(最主要)、多反省、多实践

(2)选择:要弄清楚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适合什么样的学生,那种教学方法最好。

备课时也要多设计几种方案,从中选择最佳的方案。

(3)创新:不仅要学习,而且要创新

5、教学对象意识

(1)服务学生的意识:满足学生的要求——根据学生需要备课

激发学生的热情——帮助他们,鼓励他们

改进方法,端正态度

(2)了解学生的意识:一般情况(国籍、年龄等)、学习情况

*避免采用“查户口”的方式,多接触,多留心

(3)热爱学生的意识:一视同仁,关心学生

6、教师的责任意识

(1)责任意识:教师不仅是普通的老师,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形象。

要讲责任意识贯穿到具体的教学行为中,严格要求自己。

(2)角色意识:管理者、领导者(组织教学);导演、教练(主导教学);指导者、朋友(师生关系)(3)基本功意识: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功——

7、教师的自控意识:

控制感情:收放自如,不要有消极情绪;对学生应一视同仁

控制行为:无效、有效教学行为;音量、节奏、表情等。

控制课堂:组织教学、控制节奏、控制学生的活动、控制教学的内容

8、上好两个“一节课”意识

上好第一节课: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展示自己的长处,给学生留下好的印象。

如:教态、开场白、记名字等。

上好每一节课:每一节课都要认认真真,才能博得学生的信任和喜爱。

二、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

(一)备课

备课是教师吸收和储存教学能量的过程,教师储备的能量越多,在课堂上释放的能量就越多,教学质量就越好。

广义:可以从我们准备当教师的时候开始。

用科学的知识武装头脑:善于接受新事物,吸收新知识,特别是教学法方面的知识。

时时处处积累教学资料:主要是课堂教学资料。自己教学或听课的时候,随时记录学生常提

的问题,常出的错误,还要记录学生作业和考试中的错误。

建立科学的分类体系。如:语言要素体系;图片、照片、音像等。狭义:具体的备课,就是上课之前做具体的教学准备。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和备方法。

1、备教材P51\72\73

1/教材的选择

(1)学习者的基本条件和特点:

有无汉字背景——无汉字背景:应选择用汉语拼音注音较多的、有英语注解和说明的、汉字进程

的安排比较缓慢的教科书。

有汉字背景:应选择生词量出现较多、阅读篇幅较长、课文容量略大的教科书

混合编班的:估计彼此而折其中

有无学习外语的经验——没学过外语:听从教师的布置与安排。

学过外语:已经形成自己的一套学习经验和方法,需要教师适当补充教学内容。

有无接触过汉语——没接触过:从拼音开始,按部就班学习。

接触过:选择拼音部分比较浓缩、语法点跨度较大的教材。

长期还是短期——长期生:一年以上,所学的汉语知识具有系统性,听说读写全面发展。

短期生:三个月、半年或一年,听说读写的一个方面进行强化速成,或偏重于某个专业学习者的汉语水平——如何确定学习这的汉语水平,从而进行分班?

a以分班测试题为基准。优点是较客观,学习者无异议。缺点是批卷工作量

太大,尤其是开学时。

b以教材为基准。学过什么教材,进度如何,配合适当的口试。优点是省时,

但差强人意。

c以学习者学过多少课时为基准。只能作为参考。因为学习最终还要靠学生

的自身努力。

*学习者的程度有不同层次,可分为不同的年级。不同年级除了可分为平行班

外,还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有上有下的班级。但层次的划分宜粗不宜细,一般

以三个月的教学量为度。

(2)课型与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零起点一般先上综合课,有些基础后再开其他课型课程

各课型之间要相互配合

如何处理不配套的教材?

a整理、归纳准备选用的几种不同课型的教材。(生词、语法点、词语例释、文化注释、练习形式)b给所选的集中不同课型的教材进行初步的整合。(列出语言点细目、安排次序、确定同一个语言

点不同课程的主次)

c 加强教师之间备课和合作。(确定教学内容的主次和分工)

(3)选择适合班级学习者实际需求的教材:系列性教材,从零起点一直到中级或高级;

阶段性,针对不同阶段辨析

2/教材的处理

(1)钻研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进行课堂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它规定了教学对象、时间、目标、内容、要求、途径、原则、对教师的要求、测试与评估等。钻研大纲可以领会课程在整个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2)通读教材:从整体上把握编者的意图。

A编者如何体现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教学法的采用、思想体系等。

B词汇、语法点和功能项目的安排:词汇量、语法点的顺序、功能项目的多少和安排等。

C系列教材:主干课和分技能课如何配合,有什么联系等。

(3)精读教材:懂——对教材的内容全部十分清楚明白。如:每个字的发音、写法、意思和用法等。

透——吃透编者的意图和思路,弄清学习者应学会什么、掌握什么、提高什么。如:

重难点的确定、课与课之间联系等。

化——对教材内容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钻进去、跳出来”

*应避免教一课备一课,至少备出三四课。如:同样的内容,后讲的班效果好。

(4)处理教材:调整和增减教材内容——P58调整教材内容的前后次序:各课同步,急用先学

增减教学内容:词语、语言点、课文、练习

另外,改正教材中的错误,如本书的错误。

2、备学生P59\71(“心中有书,目中有人”)

1/汉语作为外语学习的学习者的一般分类:(先前学过的知识、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的把握)

国别:汉字背景、习性(活泼、拘谨)、自主能力(独立性、依赖性)

年龄:15——60。学习和接受语言的能力

身份:学生、职员、翻译、妇女。学习目的、动机、毅力

文化程度:文化基础、接受能力。教材内容是否合适

2/汉语作为外语学习的学习者的一般心理机制

(1)认知风格的差异:

①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学习上的表现:前者偏重形象思维,后者逻辑倾向较突出)

②沉思型和冲动型(学习上的表现:前者治学细致严谨,后者较为粗枝大叶)

③容忍倾向和排他倾向(学习上的表现:前者能包容不熟悉的甚至有些矛盾的学习内容,后者母语

结构根深蒂固,需花较长时间才能接受、同化新的语言内容)

(2)学习的情感因素:

①动机:驱使人们活动的一种动因和力量,包括个人的意图、愿望、心理的冲动或企图达到的目标等。

P63成就动机的内驱力: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附属的内驱力

动机的激发:任务激发、兴趣激发、成就激发、竞争激发

②态度:通过学习形成的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是一种藏于内心,对行为或事物作出评价反

应或准备采取相应行动的倾向性。包含:

认知成分:个体对客观行为或事物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如对考试的认知。

情感成分:由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

行为成分:实施某种行为或行动的准备倾向。

如何保持良好态度:强化动机、了解所学内容,理顺教学关系。

③性格: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心理标准)

独立型和顺从型(独立和顺从程度)

外倾型和内倾型(倾向性)

(3)不同类的学习主体的特点P66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学习主体的关系P67

3、备方法

自学:P70-76 课堂教学的准备

(二)设计教案

1、教案含义、要求、形式(补充)

含义:P45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拟定的具体执教计划,俗称教案。

要求:精——设计的教案应当精要,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新——教学设计要有新意,符合时代的要求,能够应用现代教学理念。

活——教学方法要灵活,帮助学生活学活用。

实——讲究实效,教案主要是写给自己看的,切忌华而不实。

形式:详案——即详细教案,是教师把课堂上自己的活动和学生的活动,把所有指令和讲练的方法、对教材的处理、补充的例句和材料等等,全都写出来。

还要把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及其答案,要提问学生的名字都写上,甚至估计这个学生

答不出或不在时,应该由谁来回答或补充什么问题等都具体地写出来。

好处:准确合理控制课堂教学进程,帮助组织语言,节省课堂时间。

简案——简要教案,也称略案,是把课堂活动提纲挈领地写出来,把重点、难点、容易忘记的内容和补充的材料写出来,以便在课堂上提示自己。

好处:节省时间,内容已经记住,重点放在备方法。

*年轻教师或者使用新的教材,一般要写详案;相反写简案

2、教案要素及附件:正式的教案,包括正本和附件两个部分。

(1)正本的构成

01(一般固定,在第一课写好就行了)

课型:初级汉语综合课教材:《汉语教程》第二册

教师:XXX

教学对象:写清等级和水平。

学习了140小时的汉语,掌握400个左右汉语词汇的初级学生

或具有中级汉语水平以上的外国留学生

或中级二班

或日本、韩国、印尼

02课题即课文题目:《今天冷还是昨天冷》

03教学目标:理解、记忆(掌握)、应用三个层次。要求具体、明确。

精读课:1. 了解北京的天气特点,并能用所学词语介绍自己国家的天气特点。

2. 掌握比较句“A比B+形容词”的句法特点,能根据具体条件用这一句型表达比较。

3.能根据自己的感冒体会,陈述感冒的感觉。

口语课:1.掌握“有”字句 2.掌握人民币的单位和读法

3.了解能愿动词“想”“要”。

4.掌握购物的基本句型,并能进行简单会话

04教学重点与难点:可分写,也可合写。

教学重点:1.副词“非常”的用法 2.表示转折意义的几种说法

3.形容颜色的词

4.新出现的量词

教学难点:连词“还是”与“或者”在用法上的区别

*如何确定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指学科或教材内容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和技能,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学的难点一般是指教师较难讲请楚、学生较难理解或容易产生错误的那部分教材内容。

05教学课时及分配:课时分配可不写

6课时第1、2课时:教授18个生词,课文的前一半

第3、4课时:教授14个生词,课文的后一半

第5、6课时:教授13个生词,语法和练习

06时间:(可有可无)2006年4月10日上午10:00——12:00

07分课时教学目的、要求(可有可无)

08分课时教学重点、难点(可有可无)

09教学方法:教学中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如:P68

10教学过程:即教学环节——组织教学、复习检查、导入新课、讲解新知、操练新知、

巩固新内容、布置作业

讲练新内容的一般步骤:讲练生词——讲练课文——讲练语法——练习(2)教案附件

11 板书设计:写在什么位置,什么内容,用什么颜色的笔等;

12 教具准备:包括制作和如何使用教具,录音带、录像带转到开始的位置等等;

13 教学反思:在课后写。总结优劣两个方面。如:

重点语法学生练得充分,掌握得比较好。特别是活用练习,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学生对“改善”和“改正”的用法还没完全掌握,有时候混淆。要设计练习,下节课重点复习。

3、教案撰写的注意事项

(1)教学目的、要求的撰写:要陈述学习者的学习结果,力求明确、具体,可以观察和测量;要反映学习结果的理解、记忆和运用三个层次。

(2)五大环节的安排:每个环节需花多少时间应大致框定.

(3)教学步骤的组织:要依据语言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等,如从易到难、先讲后练等。

(4)例句的编拟:要事先拟就,要有典型性。

(5)课堂提问:需有计划地周密设计,应尽可能有连贯性、启发性,并给学习者创造性发挥的机会和余地。上课准备发问的问题连同参考答案要写进教案。

(6)文化内容:讲什么,怎么讲,要事先考虑成熟,重点和关键语句要写进教案。

(7)作业布置:要明确,可补充。

(8)及时编写执教记录。(反思)

4、教案分析、讲评:附补充教案《我记忆中的两个女孩》

(三)准备和制作教具

准备教具:到资料室借用。如图片、照片、实物等。如:声母、韵母挂图;发音器官表;地图等;

平时注意搜集适合当教具的东西。如:图片、照片、卡片等。

制作教具:卡片、图片。如:声母韵母卡片、生词卡片投影仪底片

视频材料:从电视、网络复制。如中国民俗、传统节日、成语故事等。

Ppt文件:课件

《我记忆中的两个女孩》

一、教学对象:汉语水平为中级的留学生

二、所用教材:《桥梁——实用汉语中级教程(上册)》(陈灼主编,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

三、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围绕该主题阐述自己的观点,提高成段表达能力

2.理解并能灵活运用重点词汇

3.掌握相关语法点

四、教学重点:1.重点词汇:塞、勉强、接触、合、控制、借口、遗憾、珍惜

2.语法点:从来、始终、量词介绍、竟、趋向补语“出来”“下来”的引申意义、可能补语“忍不住”

五、教学难点:1.量词的使用 2.趋向补语“出来”“下来”的使用 3.可能补语“忍不住”的使用

六、教学课时:6课时

七、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1、2课时(一)学习生词(20分钟)

1、领读生词,请学生个别朗读,纠正发音

2、重点词语讲解:

1/者:用在形容词或动词后面,或带有形容词、动词的词组后面,表示有此属性或做此动作的人或事物。

如:前者、后者、强者、老者、读者、记者、胜利者、征婚者

2/削:削铅笔/削头发3/得体:衣服得体、语言得体、举止得体

4/解脱:从痛苦/烦恼中解脱5/无所谓:不在乎、不放在心上

6/平行——垂直7/莫:不要8/塞:用手势比划。往里塞、塞饱肚子

9/勉强:别/总/一再/决不/不能勉强

复习:勉强毕业/接受/通过/及格感到/觉得/感到/显得勉强(不要)勉强孩子/你买/学生/子女例:你愿意干就干,不愿意干就算了,我决不勉强你。他这学期身体一直不好,勉强坚持到期末。

11/结婚:结了婚、结了三次婚、结不了婚、结过婚

(二)课文通读(8分钟)将课文分成4个部分:

第一部分:“有两个女孩我很难忘记”——“静静地走过”第二部分:“那学期末”——“书信不断”第三部分:“后来”——“我有些恨她”第四部分:“一个星期过去了”——“无缘莫勉强”(三)课文精讲课文第一部分(30分钟)

1、请学生个别朗读课文

2、根据课文回答问题:1/我为什么不能忘记这两个女孩?2/我对湖南女孩的印象怎么样?

3/湖南女孩交给我一封什么信?我收到信以后的感觉怎么样?我是怎么处理这封信的?

4/从那以后,湖南女孩对我的态度怎么样?5/如果你是湖南女孩,你会这样表白吗?被拒绝了,会怎么想?

3、重点讲解(以提问式进行,学生回答为主,教师总结归纳为辅)

1//很难/很好+动词2/前者/后者

3/“找到了我”“往我手里一塞”“做贼似的逃走了”注意这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并从中体会湖南女孩的心情。

4/每当:(每)当……的时候

5/从来:副词(1)表示从过去到现在都是如此。多用于否定。

如:在我的记忆里,从来没有过她的位置。我从来没有听说过那件事。她从来没拒绝过我。(2)“从来+没(有)+形容词”,如果形容词前加上“这么、这样”等,意思就会跟原来完全相反。

比较:情况从来没好过。/情况从来没这么好过。他从来没有马虎过。/他从来没有这样马虎过。课文第二部分(30分钟)1、请学生个别朗读课文

2、根据课文回答问题:1/学期末,我得病时,湖南女孩给了我哪些帮助?

2/湖南女孩对当初的那段感情是怎么看的?3/毕业后,我和湖南女孩各自去了哪里?关系怎么样?3、重点讲解(以提问式进行,学生回答为主,教师总结归纳为辅)

1/场、门(量词):一场病/雨/考试/战争/电影/误会/球赛/报告一门课/外语/技术/学科/大炮/心思2/正当……的时3/为……着急4/梨:“离”的谐音,有“分离”的意思。忌讳送梨,也忌讳用刀切开梨分着吃5/怨:责备、怪6/对……关怀:关怀+宾语关怀/关心7/书信:“书”就是“信”的意思(四)布置作业(2分钟)预习课文第三、四部分;预习词汇搭配与扩展,每词造两个句子,写在作业本上

中级综合课:我记忆中的两个女孩

《桥梁——实用汉语中级教程(上册)》(陈灼主编,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有两个女孩我很难忘记:一个,她爱我,我不爱她;另一个,我爱她,她却不爱我。

前者是个湖南女孩,我大学时的同班同学,她长得一般,又不太爱说话,所以我很少注意到她。没想到大学三年级的一天,她找到了我,把一封信往我手里塞,做贼似地逃走了。打开一看我全明白了。我当时只觉得她好笑,因为在我的记忆里,从来没有过她的位置。

第二天课间,我把那封信还给了她。直到下课,她也没有抬起头。从此,每当见到我,她总是低着头,静静地走过。

那学期末,我得了一场病,在医院一住就是一个多月,正当我为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着急时,没想到她来看我了,还带来了我最爱吃的梨,我真不好意思。她边削梨边说:“我不怨你,感情的事不能勉强.......你安心养病吧,五门课的笔记我全帮你补了。”凭着她那清晰的笔记,我顺利的通过了考试。

毕业后,我到了江苏,她到了湖南,她常常给我来信,对我十分关心。后来她谈了恋爱,结了婚。但我们仍然是很好的朋友,书信不断。

后来,我虽然接触过一些女孩,但始终没有一个合我心意的。工作三年后,我考上了研究生。就在上研究生的第二年,我遇到了一个化学系的女孩儿。这一次我的感情彻底失去控制了。那是个苏州女孩,有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一口白白的牙齿;她的衣服虽不算是时髦,可总是很得体。和你讲话时,她总是含笑地看着你,显得很美。

她和我的老乡住同一宿舍,我每天都去找老乡,这当然只是借口。哪一天不见到她,我就觉得好像丢了些什么。这种状态一直持续了半年。终于有一天我再也忍不住了。我找到了她,故意装出无所谓的样子说,我最近看了一本小说,很感动。她问我是本什么样的书,我说是个爱情悲剧:一对男女互相喜欢,但由于都不好意思表白,最后还是留下了遗憾。我接着问她:“你有没有爱上谁而不好意思说呢?”她的脸一下子红了,轻声说:“有。”“那你就该告诉他。他是哪儿的?”我着急地问。“就在你们那座楼。”我十分激动:“哪一层?”“第三层。”“哪个房间?”我的声音有些颤抖。“312。”我好像突然被人推进了冰水中——我在301。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笔记整理

【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资料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笔记整理 一、总论 1.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任务 (1)性质: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第二语言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96年解释;99、02、03年填空)(2)任务:研究—— 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原理; ②教学的全过程; ③教学体系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④教学规律和学习规律。 并由此制订出对外汉语教学的差不多原则和方法,用以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 (3)目的: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99年填空)2.建国以后对外汉语教学的进展概况 (1)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进展 ①初创时期(20C 50’s初—60’s初) 汉语预备教育:

a. 1950年,清华大学成立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是我国第一个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专门机构)。周培元、吕叔湘负责业务工作;邓懿、王还等6人授课。 b. 1952年,由于全国高校院系调整,该班调到北大,更名为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 c. 1960年9月,北京外国语学院成立了非洲留学生办公室。什么缘故讲对外汉语教学的差不多目的是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96年问答) ②巩固和进展时期(60’s初—60’s中) a. 1962年,北京外国语学院外国留学生部独立,成立了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是我国第一因此对外汉语教学为要紧任务的高校)。 b. 1964年,改名为北京语言学院。 c. 1964年暑假,越南政府派来2000名留学生,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单位扩展到23所。 d. 1965年暑假,北语为新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22所院校举办了对外汉语教师培训班。 e. 1965年下半年,北语创办《外国留学生基础汉语教学通讯》(是我国第一份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刊物)。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释疑201例 》读书笔记

1. 以前/以来/以内/以后 在表示时段的词语后面: 在表示时点的词语后面: 注意:“以前”“以后”可以单用,“以来”“以内”不行 2. 以前/从前 以前:表示过去,单用。可在出现在时点、时段后,可以表示将来,“时点+……” 从前:表示过去,单用。不可以出现在时点、时段后,不能表示将来。 3. 以后/后来 以后:表示过去和将来,可以加时间点。单用表示未来。 后来:表示过去,一个过程的后一阶段,不能加时间。 4. 后来/然后 后来:时间名词。指在过去某一时间之后的时间。强调时间的先后,只用与过去已经发生的事情。一般与“开始”“原先”“起初”等词语相对应。 然后:连词。表示某一动作或情况发生后,接着发生另一动作或情况,强调动作或情况发生的顺序。过去、将来都可以,一般与“首先”“先”等词语相对应。

5. 之间/之内/中间 之间:两点距离以内。 之内:不超过某个范围。小于等于某个范围。 中间:可以是点,也可以是面。 6. 三年前/前三年 三年前:距说话时三年以前的时间,是过去。 前三年:一段时间的前面三年。过去将来都可以。 注意:“前三年”可以表示将来,例如“接下来的五年时间,前三年学习绘画,后两年出国深造。” 7. 头一天/前一天 头一天:一段时间里的第一天。可以是过去,也可以是将来。 前一天:某时间前的那一天。可以是过去,也可以是将来。有时可以表示“头一天”,例如:“这个周末,前一天写作业,后一天出去玩儿。” 8. ……上/……中/……下 ……上:某方面。例如“在学习上,你要多用点心。” ……中:可以是范围,也可以是过程。例如“在所有的老师中,我最喜欢李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她总是对我们微笑。” ……下:指条件。例如“在他的帮助下,我终于完成了任务。” 9. 心里/心中 共同点:“里”和“中”都是指一个地方/一段时间/一件事物里面。 里:用于社会单位、领导、单位成员。例如“我们厂里有4台机器。”“我们厂中……”不行。 中:用于一个过程、一种状态或指感觉上范围无限大的事物。例如“空中”,“空里”不行。 10. 时间/时候 时间:可以用数字、数量表示。可以是点,也可以是段。例如“给我一点时间好吗?”“明天开会的时间是8点。” 时候:指某一特定的时刻。常常说“……的时候”。但“什么时候?”问的是具体时间。 11. ……的时候/以后 我觉得这个没什么问题吧……

对外汉语教学法自考资料汇编

对外汉语教学法资料 1、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 2、新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创始于1950年,至今有60年的历史。 3、1983年成立了全国性的学术团体“ 中国教学学会对外汉语研究会” , 标志着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正式诞生。. 4、1978年提出“对外汉语教学” , 1984年正式确定学科的命名。 5、对外汉语教学作为学科的基本属性, 属于语言的应用语言学范畴。 6、对外汉语教学研究除了服务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本身研究之外,主要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过程及习得过程。 7、“课程设计”与我们经常使用的“课程设置”的含义并不相同。 8、总体设计,提出这样一个概念是把第二语言教学的全过程和全部教学活动概括为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成绩测试四大环节。 9、对外汉语教学总体设计理论由吕必松最早提出。 10、第二语言教学法理论根据大纲对教学内容描述的侧重点的不同,把教学大纲分为:结果式大纲(又分为组合型,分解型) 、过程式大纲(又分为任务型,程序型) 。 11、1988年试行的《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语法等级大纲》是第一个作为独立、完整的大纲而设计研制的。 12、《汉语水平等级标准》是对学习者学习和使用言语所要达到的水平和能力的界定和描述,是科学划分出来的教学等级和每一等级

应该达到的教学标准与水平。 13、《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分三等五级:初等(一、二级标准) 、中等(三级标准) 、高等(四五级标准) 。 14、《汉语水平等级标准》的内容由三要素组成:话题内容、语言范围、言语能力。 15、对外汉语教学词汇四个等级:1000级、3000级(初等) 、5000级(中等) 、8000级(高等) 。 16、对外汉语教学分为:专业教育、进修教学、短期教学、速成教学。 17、汉语言专业教育是指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学历教育。 18、大多数的教学形式均以汉语综合课为主干核心,以专项技能课为重点,采用分技能设课的方式。 19、课程规范:对课程本体和课程实施这两部分内容的规范。 20、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并不就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理论。 21、学科基本理论--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核心理论,是学科存在的标志。 22、语言学习理论:基本理论研究、对比分析、偏误分析、中介语理论。 23、语言教学理论:学科性质理论、教学原则理论、教学法理论、中国传统教育观。 24、对外汉语教学最根本的性质在于它既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又是一种外语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入门》笔记周小兵主编教程文件

《对外汉语教学入门》笔记周小兵主编

对外汉语教学入门笔记 周小兵,李海鸥 上编主要介绍学科建设以及教学方法,中编主要介绍语言要素以及文化教学,下编主要讲语言技能教学机测试。 第一编 一教学简论 1.语言学习的基本概念 第一语言第一语言是指孩子最早习得的语言,也就是从父母或者周围其他人哪里自然习得的语言。 第二语言第二语言是指在第一语言之后再学习的其他语言。 目的语目的语是指学习者正在学习的语言。它的涵盖性强,可以包括第一语言,第二语言,母语,外语,本族语,非本族语,标准语,方言等。不管是什么语言,只要是一个人正在学习并希望最终掌握的语言,都可以成为目的语。 习得与学习 习得是指从周围环境中通过自然学习过的某种能力。比如说,幼儿站立,行走,饮食的能力,就是自然习得的。习得无需专门的教师,专门的教学。习得理论包括强化论,传递论,内在论,认知论等。 学习是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训练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多数情况下,学习是指在专门场所由专门教师实施的专门教学,应该有教学计划,教材,教学实施和测试。学习包括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多种辨别学习,言语联结学习,概念学习,原理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学习等。 2.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学习的差异 儿童第一语言习得和成人第二语言学习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主体,动机,环境,方式,教育者及相关因素,过程和文化等方面。 3.基础学科和相关学科 对外汉语教学的产生本身就是多学科交叉的结果,相关学科主要有神经生理学,心理学,语言学,教育学等。 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并很快成为应用语言学中最有影响的部分。 1.对比分析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习惯和偏误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两个重要概念。

对外汉语教学法完整版

对外汉语教学法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一、填空·1、教学法的理论支柱主要有三个,分别是语言学理论、心理学理论和教育学理论。·2、国外外语教学法按照语言教学特征可分为四大流派,他们分别是认知派、经验派、人本派、功能派(或交际派) 3、听力课的课堂教学一般有三个阶段,就是_听觉加工、译码加工、思维加工。 4、认知风格有三对,即场独立性场依存性、沉思型冲动型、容忍倾向和排他倾向。 ·5、主观性试题、客观性试题是从评卷的客观化程度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6、对外汉语教学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 ·7、国外外语教学法流派按照教学目标来分,可以分成两大系统,分别是听说实践和分析理解。 ·8、对外汉语教学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 ·9、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要做到课堂与课外、知识与应用结合 ·10、话语产生有三个阶段,分别是计划、构建、执行。 ·11、影响听力理解的客观因素有听力材料、声音条件、人物特征。 ·12、语言教学法的三大理论基础是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 ·13、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 ·14、我们常用的替换练习的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 ·15、直接法是作为语法翻译法的对立物在西欧出现的,代表人物有贝力子等。 ·16、成绩测试主要用来检查测试对象在学习的一定阶段掌握所学课程的情况,测量他们的学习成绩。 ·17、课堂教学可分成三个阶段进行,分别是分析、实施、反馈。 ·18、教师提问的方法主要有:提示问、关联问、连环问、随机问(四个选择三个回答即正确)等。 ·19、教学导入有很多方法,从导入方法上,有:提问、回忆、复述、讲述、对比、游戏、练习(七个中选择三个即正确)等。 ·20、课堂教学是外语教学的基本方式,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 ·21、水平测试和成绩测试是外语测试的两种最主要的最常见的测试 ·22、教学导入有很多方法,从导入内容上分,有:文化导入、旧知导入、情境导入、图片导入、教具导入、随机导入(选择三个填写即正确)。 ·23、会话训练的一般方法有:对话、语言实践、游戏、问答、表演、讨论(选择三个回答即正确)。 ·24、教学内容结束的主要形式有:小结、思考、归纳、复述、朗读、讨论(选择三个回答即正确)。 ·25、听力课的课堂教学有听前预示、听时练习、听后检查几个阶段 ·26、按评分的客观化程度区分,作文属于主观化试题。 二、选择 ·1、属于以分析理解为主的教学法流派是(B)。 A直接法 B听说法 C翻译法 D全身反应法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读书笔记(刘珣)

对外汉语教育学科体系 ● 吕叔湘:学习语言不是学一套知识,而是学一种技能。 ● 把第二语言教学归于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范畴,或者直接称之为语言学是不恰当的。 ● 语言教育学科实在受众多相邻学科理论的启示、综合应用相邻学科的有关理论基础上,主要是通过研究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的规律而形成了用于解决语言教育问题的一套系统的理论、原则和方法,它不仅是“理论的应用”也是“可以应用的理论” 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 1. 普通语言学:研究语言的普遍性、共同规律和一般原理的理论语言学。 汉语语言学:对汉语进行描写和解释,对其规律进行揭示的具体语言学。 2.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是形式和意义通过社会约定俗成的符号构成的符号系统。 3. 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索绪尔)。语言是对言语的抽象概括,言语是语言的表现形式。 4. 言语有生成性。 5.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6. 语言是人类的思维工具:思维是人的大脑对客观世界进行认识活动的过程。概念、判断、推理。 7. 语言产生于特定的社团并体现该社团的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9. 功能主语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1) 语言能力competence 和交际能力performance :语言能力主要与语言的形式有关,是一种脱离外部语言 环境的内在心理机制。 2) 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Hyms 提出,运用语言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 逻辑来表达某个主题的连续的句子所构成的语言整体。Turn-taking ,insertion sequence ,closing ,opening ,5) 对外汉语教学的心理学基础 1. 大脑功能侧化与语言学习的“关键期”假说 神经生理:在生命早期,大脑两半球都有语言的潜在能力,从两岁到青春期(12岁左右),是大脑语言功能向左侧

对外汉语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完整版

对外汉语教学常用的教 学方法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对外汉语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1、直观法利用实物、图画、表格、示意图、符号等辅助手段,化抽象的定义为具体形象的图示,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例如讲解趋向补语时,可以画简笔画的房屋、楼梯、人物来表示“进来、进去、出来、上来、下去”等。 2、演绎法先展示语法规则,然后用实例说明语法规则,便于学生自行替换、生成和扩展。通常做法是把语法规则归结为若干句型,把句型具体化为一些范句。比如讲“比”字句,教师可以先给格式:A比B+形容词“他比我高。” 3、归纳法先展示一定数量的例证(不能太少),进行大量的练习,然后引导学生从中概括出语法规则。归纳法是我们倡导的语法教学的主要方式,因为这种方法是先大量输入相关的句子,让学生有了一定的积累和感知,再来引导学生自己概括特点、分析规律,学生容易得到验证,对规律的理解就会比较深刻。 4、对比法有点儿比较贵这儿东西有点儿贵这儿的东西比较贵便宜-------------这儿的东西比较便宜通过以上汉语句式的对比,引导学生理解“有点儿”常用于不如意的事情,而“比较”后面的形容词好坏都能说。 5、情景导入法教师通过一个具体情景的设置,通过问答、展示图画、讲故事等方式,引导出要讲的语法点。例如本课要学表示完成的“了”,教师进教室就问一个学生:教师:XX昨天来了没有学生:他昨天没来。教师:哦,他昨天没来。XX,你去哪了这种闲聊实际是有意为之,在为该语法点教学做铺垫。 本文转自:大连盼达汉语学校(国际汉语教师培训中心)

刘珣_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笔记(精华)

第一章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 第一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 对外汉语教育,或称其核心部分——对外汉语教学,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一、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 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这是按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两个概念。 第一语言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第二语言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有的幼儿出生以后同时习得两种语言甚至更多,称为双语或多语现象。 2、母语和外语——这是按国家的界限来划分的。 母语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外语是指外国的语言。(注意:不能把第一语言与母语完全等同起来,第二语言也不一定就是外语,如移民国外的子女,学习的第二语言倒可能是自己的母语。)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这是按言语社团,通常是按民族的界限来分的。 本族语是指本民族的语言,非本族语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但相对于汉族而言,其他少数民族的语言不能叫做外语,只能叫非本族语。 4、目的语——这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第二语言与外语的关系是包容的关系。 二、学科名称的讨论 1、对外汉语教学(现在在我们国内,其正式名称是“对外汉语教学”) 2、汉语教学 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英文缩写TCSL) 以下是关于“第二语言教学”的名称 4、应用语言学 5、外语教学法 6、外语教育学 7、第二语言教学(有取代外语教学这一名称的趋向) 三“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的提出(P7、8) 教育与教学的关系: 教学指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有组织有计划的传授和学习有关的知识与技能,从而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它只是教育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教学的研究通常以教学过程及其规律为对象。而教育的内涵则丰富得多,指从德智体美方面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我们应当把本学科的研究提升到教育层面上。 第二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和学科体系 一、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 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是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原理、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并用来指导教育实践,从而更好地实现学习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任务二:以自身的学科理论建设,为第二语言教育学科甚至整个语言教育学科的理论发展做出贡献。 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对外汉语教学。 内部因素: 学习与教学活动的主体——学习者和教师,包括学习者心理、生理、策略等个体因素和教师的基本素质。 学习与教学活动的客体——所教的目的语,即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与对外汉语口语教学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与对外汉语口语教学 对外汉语口语课是培养留学生运用汉语进行口头交际能力的单项技能训练课,使学生在口语课上学到实用的、新鲜的汉语是该课的根本任务,任务型语言教学法为对外汉语教师提供了上好口语课的途径。本文介绍了任务型语言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异同及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理论基础,进而以教学实例浅析了其在对外汉语口语课堂上的运用,最后总结了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要素,得出了任务型语言教学法能给对外汉语口语教学带来新的思维和动力的结论。 标签:任务型语言教学法任务交际 对外汉语口语课是培养留学生运用汉语进行口头交际能力的单项技能训练课。大量的口语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进而培养他们用外语思维和交流的习惯,达到实际交际的目的,因此许多学校都把口语课定为从初级到高级贯穿始终的必修课。 口语课是大部分学生最主要的锻炼口语的机会,而目前口语课存在一些问题:口语课精读化、阅读化;在交际训练方面多采用简单的分角色对话、师生问答和一些口语句式的替换操练;语言输出比较盲目等。在这样的口语课中,学生往往只学到了语言的形式,而没有掌握实际语言的功能,所进行的交际训练只能算是一种“准交际”。针对这些不足,任务型语言教学法提供了一条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核心是“任务”,本文中的“任务”是指汉语课堂上所进行的类似现实生活中的一系列交际活动。“任务”不同于传统语言教学中的“练习”,“练习”侧重于语言形式,而“任务”重在语言的意义,重在完成一个个独立或相互关联的任务的过程中创造性地使用语言,正好弥补了传统教学法的不足,拓展了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空间。任务型语言教学法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最终目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用语言完成各种各样的任务,使教学过程达到了最优化的效果。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教学方法,是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体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是近20年来交际教学思想的一种新的发展形态,正日益受到推崇。 一、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来自多方面的,有心理学、社会语言学、课程理论,教育论等,最主要的是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和建构主义的社会互动学习理论。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首先来自Krashen习得理论中的“输入假设”,即只有当语言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略高于习得者现有的语言水

文化教学读书笔记

文化教学读书笔记 国际汉语教学是语言教学,也是文化教学。尽管如此,国内在培养国际汉语教师时大多只注重于语言教学方面的指导,对专门的文化课问题却提出的比较少。如何上好文化课对于教师们而言其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此本文主要是针对文化教学这个方面来说的。 一、现状 语言教学应与文化教学相结合,这是一个普遍的共识。对外汉语中的文化教学,包括了两种形式:一是语言课中的文化因素教学,一是独立于语言课之外的文化教学。 近十年语言课中的文化教学研究成果还不是很多,内容也比较分散。大家的基本认识是:要注重文化教学的层次性,要根据初中高级不同阶段、不同课型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接受水平,选择不同的文化教学内容和有效的教学方法。从总体上说,此类方面的研究还不是很成熟。 独立于语言课之外的文化课教学课程已经在相当多的院校中设立,不过对此类文化课程的研究也还处于起步阶段,其成果主要是一些教师根据自己的体会提出的一些看法。 近十年来,也出版了不少专门性的文化教材和一些可做教材用的文化知识书籍,但是有关教材的研究却比较少。 总体来看,文化教材有不少新成果,但是有关研究不是很多,微观研究则更为缺乏。 近十年文化教学也取得了一些成绩概括如下: 1.进一步确立了文化教学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地位,确定了文化教学的性质,树立了文化教学的观念; 2.汲取了跨文化交际研究的营养,为文化教学研究开阔了事业,特别是在中介文化系统研究,文化混融情境的教学等方面的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 3.超越概念的纠缠,探索更加深入,尤其是文化因素的研究、语言与文化结合方式的探索,为文化大纲的出台奠定了基础; 4.对接受主体的学习理论研究逐步加强,开始注重文化教学的师生双向互动研究。体现了文化教学研究向深度发展,开阔了研究思路,增强了研究的现实性。 二、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方式与手段 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内容,每一阶段的汉语文化教学都要有与内容相适应的方式和手段。由于语言教学是有分工的,每一类型的课所包含的文化内容不同,教学方式各异。比如,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初级阶段,口语课所出现的文化语言要多于汉语教程课。因为这阶段首先要解决基本的交际能力,而交际语言、交际方式又是异质文化间差别较大的文化层面。在交际语中,具有国俗意义的词语、俗语、句子特别多,而且词语的国俗语义比实体词汇意义更为重要。比如汉语中习用的招呼语“吃了吗”、“干什么去”等,字面意思和打招呼人的实际意思有很大差别,如果不给留学生介绍清楚,就会产生交流障碍。因此在口语课中,介绍、说明、示范、练习是传递汉语文化的基本方式。 与口语课相比,初级阶段的韩语课以传授知识语言、知识文化为主。对于留学生来说。了解和掌握汉语的音、字、词、语法的规律更为重要。所以此段教学,语言以外的文化内容少一些为好。即便遇到具有国俗语义的词语,也不宜采用介绍和说明的方式,而应采取简单注解的方式,尽可能不分散学生对语言规律的注意力。 中级阶段,口语课和汉语课的文化内容都有增加,但教学方式仍然不通。口语课可以继续采用介绍、说明、示范乃至带到社会上去实践的方式,而汉语课则要多采取注释、归纳、提供使用范例等方式,加深学生的理解。所以,中级阶段汉语课的文化内容,对教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中级汉语教材,除了考虑字、词、语法等方面与初级及高级教材接轨外,还要照顾到文化内容的系统性,把系统的语言知识和系统的文化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二者互为表里,同步上升。

对外汉语教学法教学大纲学习资料

对外汉语教学法教学 大纲

对外汉语教学法 【课程编码】3B010258 【课程类别】必修课 【学分数】2 【适用专业】对外汉语 【学时数】34【编写日期】2012-06-26 一、教学目标 《对外汉语教学法》课程主要介绍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任务,相关的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基础理论,语言习得理论,第二语言教学法的各种流派,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理论,以及综合、听力、口语、阅读及写作等技能课的教学方法与技巧。通过学习可使学生在将来的教学实践中能针对汉语的特征和教学对象,科学地设置课型,更好地选择、分析、利用教材,设计好具体的教学环节、教学步骤、教学技巧,从而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堂教学效率,切实提高留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本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应加强对外汉语教学各环节的训练。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一)第一章总论2学时(理论讲授) 主要内容:对外汉语教学法的基本性质;对外汉语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对外汉语教学法的基本特点。 教学要求: 一、掌握外语教学法背后的语言学、心理学和教育学原理; 二、熟悉对外汉语教学法的基本特点; 三、了解外语教学法理论与语言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之间的关系;对外汉语教学法和外语教学法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外语教学法理论与语言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之间的关系;对外汉语教学法和外语教学法之间的关系。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 思考讨论: 1.对外汉语教学同“英语教学”比较相似还是跟“中小学语文教学”比较相似。为什么? 2.列出你认为对外汉语教师需要掌握的知识,学生分若干小组,互相交流。 3.要求学生阅读《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李泉编著,商务印书馆出版),谈谈自己对于对外汉语教学的认识。 (二)第二章语言教学法流派介绍 4学时(理论讲授3学时+实验实践1学时) 主要内容:各教学法流派的理论基础、教学原则和教学过程。 教学要求: 一、掌握各教学法流派的理论基础、教学原则和教学过程; 二、熟悉各教学法流派之间的差异与关联; 三、了解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如何选择和应用不同教学法流派的理论。 重点、难点:各教学法流派之间的差异与关联及其选择和应用。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 课堂讨论: 1.有人常用“钟摆”来比喻教学法流派的变迁,你对这个比喻有什么看法?

《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课堂笔记

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 第一章总论 一、对外汉语教学法的课程性质和意义 1、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汉语作为外语或者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2、对外汉语教学法:是实现对外汉语教学总目标和总任务、落实教学基本原则的方法。 总结:教学需考虑学习者自身因素,但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学方法也起着中要的作用。 4、与其他学科联系。 (1)与外语教学有密切联系。 (2)与哲学、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对外汉语教学法 心理、社会语言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 二、对外汉语教学法的理论支柱 1、语言学原理。 (1)一切外语教学法所涉及的教学内容都跟语言有关。如何对待并且处理这些语言学原理、语言要素和语言之间的不同点,就构成了不同教学法的原则和特点。 (2)每一种语言学派的兴起,都会形成以这种语言理论为基础的新外语教学法流派。 十七八世纪,机械语言学:普遍语法——语法翻译法 二十世纪40年代,结构主义语言学:不存在普遍语法,研究美洲印第安语——听说法 二十世纪60年代,转换生成语言学:语言规则具有生成性,教师要让学生发现规则——认知法 二十世纪70年代,社会语言学: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功能法 2、心理学原理。 (1)心理学研究什么? 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心理活动 情感、意志-->心理过程 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脾气、内外向-->个性倾向和特征 (2)心理学对人的心理活动、心理过程及个性倾向等等的研究,都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外语教学方法。 十九世纪后期,实验心理学诞生,提出“语言心理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感觉而非思维”,导致了直接法的产生。 二十世纪40年代,在巴甫洛夫两个信号系统理论的影响下,产生了自觉对比法。 二十世纪40年代以后,在斯金纳新行为主义理论的影响下,产生了听说法。 二十世纪50年代,在行为主义心理学和格式塔心理学的基础上产生视听法。 二十世纪60年代,在认知心理学理论的作用下,产生了认知法。 二十世纪70年代,提出“习得理论”和“监控理论”,倡导自然法。 3、教育学原理及教育心理学原理 (1)教育学的发展影响外语教学法 在传统古典教育思想(死记硬背)的制约下,只能采用翻译法。 捷克教育家认为教育必须“遵循自然”,从而产生了直接法。

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

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 对外汉语教学法:是实现对外汉语教学总目标和总任务、落实教学基本原则的方法。 对外汉语教学性质:是汉语作为外语或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理论基础/支柱: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 汉语语音的特点:1、音节有声韵调构成。 2、声母可按发音部位(双唇音、唇齿音、舌尖音、舌根音等)和发音方法(塞音、塞擦音、鼻音、边音、擦音等)来分类或分组。 3、韵母有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 4、拼音方案类似音标,只有注音作用。 直接法: 代表人物:1、贝力子 2、叶斯珀森 3、帕默 4、韦斯特 5、艾克斯利 对直接法的评价(可能出判断题): 成就:1、提倡“言语——语言——言语”的学习途径,利用直观手段。 2、整套的练习体系和影响广泛的教材。 不足:1、过分强调幼儿学语的规律,没有认识到成年人学习外语的特点,抑制成年人认知能力的发挥。 2、偏重经验,忽视感觉及对语言的理性认识。 听说法:是把“听说放在首位,主张先用耳听,后用口说,经过反复口头操练, 最终能自动化地运用所学语言材料”的一种外语教学法。 理论基础:1、语言学方面:结构主义语言学(龙菲尔德) 2、心理学方面: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斯金纳) 基本原则:1、听说领先 2、反复实践,形成习惯 3、以句型为中心 4、排斥或限制母语 5、对比语言结构,确定教学难点 6、及时纠正错误,培养正确的语言习惯。视听法:是将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结合起来进行外语教学的方法。 基本原则:1、培养听、说、读、写言语习惯 2、语言和情景相结合 3、排除母语和文字为中介 4、在语言技能的训练中有控制地使用常用词汇和结构 自觉对比法(附自觉实践法)P28-30 认知法:是按照认知规律,调动学习者的智力潜能,努力去发现和掌握语言规 则,创造性地活用语言的一种外语教学法体系。(因人脑的认知活动依靠符号来编码或解码,故又称认知-符号学习理论) 基本原则:1、以学习者为中心,以自主学习为主 2、在理解规则的基础上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和操练 3、听说读写全面训练 4、利用母语 5、对错误进行有分析的指导 6、运用电化手段,营造教学情景 功能法:是以语言功能和意念项目为纲,培养交际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期末试题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期末试题 一、你认为第二语言写作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P210 二、教口语的方法很多,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选择方法的依据是什么?P196 对外汉语口语教学过程中在选择方法上应遵循口语课的教学原则: 1、交际性原则 (一)学习内容中的交际:口语教学要重视说话双方能互相交际的内容和意义,因而对于学习内容的选择有着其独特的要求。 (二)课堂活动中的交际:口语课是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没有互动就不能称之为口语教学。 (三)以学生为中心: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应注意创设口语交际的特定情境,在特定环境中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主动性和学习动力。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让每个学生得到锻炼,充分展示自己的语言交际能力. 注意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学生熟悉而感兴趣的话题,绝大多数学生都可参与的话题,便于双向互动的话题 2、个人化原则 在口语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谈熟悉的事情、讲自己的故事。 3、精讲多练原则 (一)精讲 其一,立足于与情景相结合的功能,讲清一定的情景下的一定的交际功能,以及完成一定功能的语法项目,以功能统语法。 其二,口语用法。注意多讲一些口语的表达特点,尽量在课堂上再现社会口语的特色和情景,增强真实感,使课堂教学和社会交际接轨。 (二)多练 第一,多样化的练习方式。 第二,强化教学重点的练习。 4、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从以下两个方面人手: (一)通过教授语言讲解文化 (二)通过相关的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三、举例说明分析教学对象的重要性。P85 P86 分析教学对象能够使教学具有针对性。教学对象的分析指引着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的设定。 教学对象的特征主要从自然特征、学习目的、学习起点和学习时限四个方面分析。 1、自然特征包括学习者的国别、年龄、文化程度、第一语言及文化背景等等。这些自然特征对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原则有决定的作用。自然特征关系到教学原则的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例如:孩子与成年人的第二语言学习在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就有所不同;文化程度高低不同的人,也有着不同的教学策略;国别不同、第一语言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关系不同,教学原则和方法也是不同的,如教韩国、日本学生的中文和教欧美学生的中文就很不相同。 2、学习目的大体上可以分为受教育目的、职业工具目的、职业目的、学术目的和临时目的等五种。不同的学习目的决定了第二语言教学目标和内容的不同。 3、学习起点一般是根据学习者的目的语水平而定。不同学习起点的学生,对学习汉语的认识、兴趣、接受能力和理解水平都有差异,直接影响了教学的目标和内容。

《对外汉语教学入门》笔记周小兵主编

对外汉语教学入门笔记 周小兵,李海鸥 上编主要介绍学科建设以及教学方法,中编主要介绍语言要素以及文化教学,下编主要讲语言技能教学机测试。 第一编 一教学简论 1.语言学习的基本概念 第一语言第一语言是指孩子最早习得的语言,也就是从父母或者周围其他人哪里自然习得的语言。 第二语言第二语言是指在第一语言之后再学习的其他语言。 目的语目的语是指学习者正在学习的语言。它的涵盖性强,可以包括第一语言,第二语言,母语,外语,本族语,非本族语,标准语,方言等。不管是什么语言,只要是一个人正在学习并希望最终掌握的语言,都可以成为目的语。 习得与学习 习得是指从周围环境中通过自然学习过的某种能力。比如说,幼儿站立,行走,饮食的能力,就是自然习得的。习得无需专门的教师,专门的教学。习得理论包括强化论,传递论,内在论,认知论等。 学习是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训练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多数情况下,学习是指在专门场所由专门教师实施的专门教学,应该有教学计划,教材,教学实施和测试。学习包括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多种辨别学习,言语联结学习,概念学习,原理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学习等。 2.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学习的差异 儿童第一语言习得和成人第二语言学习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主体,动机,环境,方式,教育者及相关因素,过程和文化等方面。 3.基础学科和相关学科 对外汉语教学的产生本身就是多学科交叉的结果,相关学科主要有神经生理学,心理学,语言学,教育学等。 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并很快成为应用语言学中最有影响的部分。 1.对比分析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习惯和偏误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两个重要概念。 对比分析的内容对比分析假说的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假说有两派:强硬派和温和派。对比分析的语言学基础是结构主义语言学。它强调对语言进行细致描述。 对比分析遭遇的批评20世纪60年代以来,对比分析假说在发展中受到的批评主要来自一下三个方面:非干扰性偏误的事实,理论批评和来自实践的批评。 对比分析的发展对比分析在三个方面有了明显发展:回避,相似等级和干扰是学习者的策略。汉外对比分析汉外对比有宏观、微观两类。 2.偏误分析 偏误分析的步骤和作用 Corder曾详细描述了偏误分析的五个步骤:语料选择,偏误识辨,偏误分类,偏误解释和偏误评估。 偏误类别包括语际偏误、语内偏误和认知偏误。 3.中介语及其变异 中介语中介语的概念是: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构建的,既不同于母语又不同于目的语的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释疑201例》读书笔记

本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帮忙下载支持! 1. 以前/以来/以内/以后 后来:时间名词。指在过去某一时间之后的时间。强调时间的先后,只用与过去 已经发生的事情。一般与“开始” “原先”“起初”等词语相对应。 然后:连词。表示某一动作或情况发生后,接着发生另一动作或情况,强调动作 或情况发生的顺序。过去、将来都可以,一般与“首先”“先”等词语相对应。 在表示时点的词语后面: 注意:“以前” “以后”可以单用,“以来” “以内”不行 2. 以前/从前 以前:表示过去,单用。可在出现在时点、时段后,可以表示将来, 从前:表示过去,单用。不可以出现在时点、时段后,不能表示将来。 “时点+……” 3. 以后/后来 在表示时段的词语后面: 3 —h V ? ? F’y — 4.后来/然后 以后:表示过去和将来,可以加时间点。 单用表示未来。 后来: 表示过去,一个过程的后一阶段,不能加时间。

本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帮忙下载支持! 5.之间/ 之内/ 中间之间:两点距离以内。之内:不超过某个范围。小于等于某个范围。中间:可以是点,也可以是面。 6.三年前/ 前三年三年前:距说话时三年以前的时间,是过去。前三年:一段时间的前面三年。过去将来都可以。注意:“前三年”可以表示将来,例如“接下来的五年时间,前三年学习绘画,后两年出国深造。” 7.头一天/ 前一天头一天:一段时间里的第一天。可以是过去,也可以是将来。前一天:某时间前的那一天。可以是过去,也可以是将来。有时可以表示“头一天”,例如:“这个周末,前一天写作业,后一天出去玩儿。” 8. ....... 上/ .. 中/ ... 下……上:某方面。例如“在学习上,你要多用点心。” ……中:可以是范围,也可以是过程。例如“在所有的老师中,我最喜欢李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她总是对我们微笑。” ……下:指条件。例如“在他的帮助下,我终于完成了任务。” 9.心里/心中共同点:“里”和“中”都是指一个地方/一段时间/一件事物里面。里:用于社会单位、领导、单位成员。例如“我们厂里有4台机器。” “我们厂中……”不行。中:用于一个过程、一种状态或指感觉上范围无限大的事物。例如“空中”,“空里”不行。 10.时间/时候时间:可以用数字、数量表示。可以是点,也可以是段。例如“给我一点时间好吗?”“明天开会的时间是8点。” 时候:指某一特定的时刻。常常说“……的时候”。但“什么时候?”问的是具体时间。 11....... 的时候/以后我觉得这个没什么问题吧…… 明天:今天的下一天。下一天:某天的下一天 13. 最近/ 现在最近:说话的前一段时间,或说话的后一段时间。现在:说话的时候,或说话前后一段或长或短的时间 14. 一天/有一天/ 有时一天:一昼夜,一个白天,过去的某一天。 有一天:过去的某一天,将来的某一天。有时:有的时候。 15.刚才/ 刚/刚刚 a.意思不同 刚才:说话前不久的那个时间,跟“现在”相对。 刚:事情发生不久。与“很久”相对。还有恰好达到某一点或某种程度的意思。 b.词性用法不同 刚才:时间名词,可作状语、主语 刚:副词,只能放在动词前,作状语。可以和“就”“又”连用表示前后两个动作中间时间很12. 明天/第二天

对外汉语教学流派直接法

对外汉语教学流派 直接法(Direct Method) 1、概述 直接法(Direct Method)也叫自然法(Natural Method)、心理法(Psychological Method)、口语法(Oral Method)、改良法(Reformed Method)。针对翻译法不能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缺点,直接法于19世纪末在欧洲产生。十九世纪下半叶,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更为频繁的国际贸易往来,需要大量能用外语进行口头交际的人。外语教学的重心由原来的书面翻译转向口头交际。当时语言学有了进一步发展,对欧洲几种主要语言做了比较全面的描述与对比,不同语言的语法结构和词汇并不存在完全等值的关系,动摇了语法翻译法的理论基础;当时语音学的发展,国际音标的制定为口语教学创造了条件。直接法最成功的实践是从1878 年开始创办的贝力子外语学校,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这种学校遍及欧美,达到300 多所。 2、含义 所谓直接法,就是直接用目的语教授目的语,不用学生的母语,不用翻译、重视口语的一种外语教学法。直接法以口语教学为基础,不注重语法形式。它包含三个方面的意思:直接学习、直接理解和直接应用。有两个支系:口授法、阅读法。 3、代表人物 1. 贝力子(M.Berlitz),德国人,他创办了“贝力子外语学校”,主张按“幼儿学语”的过程和方法来教外语,在教学中特别强调“自然法”,即以实物教具体词,以联想词教抽象词,以实例和演示教语法。他聘请外国老师任教,采取小班教学,贯彻听说领先,加强师生对话。 2. 叶斯帕森(O.Jespersen)丹麦人,著名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学法家。他论证了古典的语法翻译法的弊病,针对当时一些人对直接法的疑虑,论证了这种教学法的可行性。他的教学法观点集中体现在《怎样教外语》一书中。 4、理论基础、心理学基础 理论基础:直接法的理论依据是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当时的语言理论认为:任何两种语言中,许多词(特别是常用词)在语义、搭配、用法上,都不存在一对一的简单对应关系。直接法偏重于口语,提出“句单位教学”的主张源于传统语法中“句子是表达一个完整意思单位这一观点”。语言学理论认为“有许多单词(特别是多义的常用词)的具体意义只有在句子中才能得到确定。单词的用法也只有在句子中才能得到体现。”语音和语调、语言的惯用性和熟语性大多集中表现在句子中。直接法强调语言教学以口语为基础,以培养口语能力为目标,是依照“人类先有口语,后有文字”的基本理论而提出的,而这一点正是语法翻译法未顾及之处。 ~ 1 / 6 ~ 心理学基础:一般心理学认为,获取信息的感觉器官在学习中参与得越多,所得到的印象就越深,越容易记忆。德国心理学家冯特(W.M.Wundt)倡导实验内省法,即自我观察法。通过实验内省法,他认为“语言心理中起主要作用的,不是思维,而是感觉。因此,引入意识中的概念和表象所伴随的刺激应当尽可能有感觉的成分。而最强有力的感觉又由音响表象所引起。”在这种心理学理论的影响下,以口语为基础、以模仿为主的直接法应运而生。直接法提出“用外语教外语”的原则,就是以“音响感觉”为基础,尽可能地使用外语词语的声音跟词语的语义结合起来。直接法的提出口语先行,以直观手段进行教学,正是为了调动视觉、触觉、言语动觉器等,使之整体配合、协调而起作用。心理学的“皮层痕迹”说认为联想是记忆的基础。而直观手段容易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并产生联想,联想越充分则记忆越牢固。直接法中“希望学生通过联想,使新旧语言材料建立联系”的基本观点源于此。心理学的实验认为“重复可以看做是巩固原有的记忆痕迹的过程。”就是复现率越高,越容易在记忆中保留。直接法提出的加大复现率帮助记忆的原则,就是以反复感觉、加深大脑皮层痕迹及其在新语境

对外汉语教学笔记

第一章 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 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 一、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 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这是按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两个概念。 第一语言是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第二语言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有的幼儿出生以后同时获得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叫双语或多语现象。 2、母语和外语——这是按国家的界限来划分的。 母语是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外语是指外国的语言。一般情况下,母语是指人们的第一语言,但不能等同。 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这是按言语社团,通常是按民族的界限来分的。 本族语就是本民族的语言,这一术语可以与“母语”通用。非本族语是指本族以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指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从对语言的掌握程度及运用情况来看,母语、本族语和第一语言通常是一个人的“主要语言” 4、目的语——这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 “第二语言”和“外语”这两个概念的区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一般来说,第二语言是指母语之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而外语是指别国家的语言。但是近年来出现一种用“第二语言”取代“外语”的趋向。这是因为,各国间交流与合作加强,世界正越来越小,在这种情况下,称“外国人”和“外语”就显得见外了;另一方面“第二语言”就学习时间先后这层意义上说,确实可以说包括外语、非本族语,特殊情况下甚至包括母语。广义地说,第二语言与外语的关系是包容的关系。 ? 西方学者还从有无语言学习环境的角度,对“第二语言”和“外语”做了区分:凡是在该语言使用的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成为第二语言;而不在其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成为外语。综上所述,广义的“第二语言”是指任何一种在第一语言获得以后学习和使用的语言,包括外语。狭义的“第二语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指第一语言以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不包括外语;另一种情况是指在该语言的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包括一部分外语。 二、学科名称的讨论 1、对外汉语教学 《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中写到:“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实际上也包括对第一语言不是汉语的海外华人进行的汉语教学。这一名称基本上体现了这个学科的特点和内涵,简洁上口、符合汉语习惯。局限:只突出了主要教学对象,未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科性质——第二语言教学。 2、汉语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原本是针对国内教外国人汉语这一事业所起的名字,明显带有从中国人的视角来称述这一学科的色彩。“对外”二字无法为国外从事汉语教学的同行使用,因此它只适用于中国。海外同行有的叫“中文教学”(美国),有的叫“中国语教学”(日本),也有的叫“华文/语教学”(东南亚) 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从学术上较精确地指称这一学科内涵和性质的,应该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