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蝶恋花》(含题目和答案)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蝶恋花》(含题目和答案)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蝶恋花》(含题目和答案)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蝶恋花》(含题目和答案)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1)

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7.末句中“伊”字一语双关,既指,又指。(2分)

8.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伫倚危楼风细细”是说主人公长时间倚靠在一座即将坍塌的高楼的栏杆上。

B.“无言谁会凭阑意”指因没有遇上熟识的人交谈,故没人理解他的“凭阑意”。

c.“强乐还无味”写勉强欢笑但仍抑制不住愁绪,更写出“春愁”的缠绵执着。

D.“衣带渐宽”两句写出了主人公因为“春愁”的折磨而痛苦、无奈的心情。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2)

6.下阙中的“强乐”一词与上阕的“”一词遥相照应。(2分)

7.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草色烟光残照里”交代词人是在暮春季节登高望远的。

B.“无言谁会凭阑意”体现了词人内心的孤独及孤独原因。

C.词中的景物描写渲染出了一种浓郁的凄美与感伤氛围。

D.末句交代词人春愁的原因,即对“伊”的思念与追求。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3)

7.词中“烟光”的意思是_______。(2分)

8.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 (2分)

A.“伫倚危楼风细细”是说主人公长时间依靠在一座即将坍塌的高楼的栏杆上。

B.“无言谁会凭阑意”指主人公没有遇上熟识的人说话,所以没人理解他登高望远的心情。

C.“强乐还无味”写出主人公勉强欢笑但仍抑制不住愁绪,更写出“春愁”的缠绵执着。

D.“衣带渐宽‘两句写出了主人公因为“春愁”的折磨而痛苦、无奈的心情。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4)

7.这首词主要围绕“”字展开。(2分)

8.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上片“伫倚”句写出主人公久久地伫立在一座破旧的楼台上极目远眺。

B.上片“草色”句以西风、衰草、夕阳烘托出一种凄美、孤单的氛围。

C.下片“拟把”句写出主人公豪饮放歌,起初十分痛快,但渐感索然无味。

D.下片“衣带”句以“衣带渐宽”写消瘦之状,以“终不悔”直抒胸臆。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5)

7.末句中“伊”字一语双关,既指,又指。

8.下列对这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草色烟光残照里”展示了主人公望尽天涯时的所见之景,营造了伤感的氛围。

B.“无言谁会凭阑意”表明因为词人不愿与人交流,所以没人能理解他的心声。

C.本词上片写主人公登高望远,离愁滋生;下片写苦中求乐,情深志坚。

D.本次紧扣“春愁”二字,写景抒情,曲径通幽,词末交代了“春愁”的原因。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6)

6. 词中“危楼”的含义是。(2分)

7.下列理解不恰当

...的一项是()(2分)

A.本词表达了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思。

B.词中描绘的春景让人感受到盎然生机。

C.词中主人公愁绪万千深深为情所困。

D.词中流露出主人公坚毅、执着的态度。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7)

2分)

7. 后人在论及做学问时,常引用“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借此所体现的精神是。(2分)

A.乐而忘忧B.锲而不舍 C.挺身而出 D.尽力而为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11)

6.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危楼:高楼

B.伫:久立

C.疏狂:狂放不羁

D.强乐:极致的快乐

7.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题目“蝶恋花”巧设比喻,含蓄表达了这首词思恋怀人的主题。

B.上阙塑造了一位暮色中登楼望远,因相思而忧愁的主人公形象。

C.下阙情景交融,展现了主人公苦中求乐,仍难遣愁绪的的过程。

D.本首词主题显豁,围绕“春愁”,写尽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思。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12)

6.这首词的作者是朝的(人名)。(2分)

7.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上片“伫倚”句写主人公久久地伫立在一座破旧的楼台上极目远眺。

B.上片以“风”“草色”“烟光”“残照”等一组隐含相思离愁的意象,表现“春愁”。

C. 下片以抒情为主,表现作者的“春愁”。

D.下片“衣带”句以“衣带渐宽”写消瘦之状,以“终不悔”表现词人的情深志坚。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13)

7.词中“烟光”指的是。(2分)

8.下列理解有误

..的一项是()(2分)

A.“春愁”两字,既点出了时令,又是作品的情感核心词。

B.青草、烟光、夕阳这些景物营造出春天清新的诗意氛围。

C.“强乐还无味”写借酒浇愁,更写出“春愁”的缠绵执着。

D.本词既表达了忠贞的爱情主题,也暗寓着执着的人生理想。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14)

7.这首词巧妙地将的落魄感受,同的绵绵情思融为一体(2分)8.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伫倚危楼风细细”暗示抒情主人公甘愿立足险境,长久凭栏,体现其怀想之深。

B.“草色烟光残照里”描绘了一幅优美、诗意的黄昏春望图。

C.“衣带渐宽”二句,揭示词人对待“春愁”的果决态度,道破春愁难遣的真正原因。D.这是一首表达词人伤春惜春情感的词作。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15)

6. “危楼”的意思是“”(2分)

7. 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上阙写主人公登高望远,春愁油然而生。

B.下阙写主人公对酒当歌,忧愁不减反增。

C.“伊”在词中指的是朝思暮想的心上人。

D.抒发了词人报国无门一腔忧郁悲苦之情。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16)

7.

情思。(2分)

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黯黯生天际”,指愁绪生于天际,写出了主人公沮丧的心情。

B.“草色烟光残照里”,既是写眼前的实景,也是内心愁苦的写照。

C.“强乐还无味”,作者借酒消愁,已把苦涩的愁绪抛到了九霄云外。

D.“为伊消得人憔悴”,暗寓词人情深志坚的理想,是全词点睛之笔。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17)

6.“强乐”的意思是(2分)

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黯黯生天际”是因“春天的愁绪”而引起。

B.“危楼、草色、烟光、残照”衬托了“春愁”。

C.诗人感到无奈,只能借酒浇愁却更添“春愁”。

D.诗人所谓的“春愁”不外乎是“相思”二字。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18)

8.“危楼”在诗中的意思是。(2分)

9.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整首诗围绕“春愁”,将写景叙事融为一体。

B. 词人借“草色”道出无奈与凄凉的相思之苦。

C. “衣带渐宽”两句以健笔写柔情为千古名句。

D. 从词的下片可见主人公苦中求乐,情深志坚。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19)

6.下阕中的“强乐”一词与上阕的“”一词遥相照应。(2分)

7.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草色烟光残照里”交代词人是在暮春季节登高望远的。

B.“无言谁会凭阑意”体现了词人内心的孤独及孤独原因。

C. 词中的景物描写渲染出了一种浓郁的凄美与感伤氛围。

D. 末句交代词人春愁的原因,即对“伊”的思念与追求。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20)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

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6.《蝶恋花》和《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各有一个词语很好地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基调,它们分别是:“”和“”。(2分)

7.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不恰当

...的一项是(2分)

A.柳词抒写儿女之情,苏词抒写家国天下的抱负。

B.柳词采用引用,苏词多用典故。

C.柳词婉约含蓄,苏词豪放激越。

D.柳词结尾出现名句,苏词通篇是名句。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21)

【甲】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乙】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栏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6.甲、乙分别通过“”和“_ ”等词句表现“凭栏之久”,以此表达用情之深。(2分)

7.下列对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两句所交代的时令都是春季。 B.都描绘了有情人离别时的场景。

C.甲的抒情方式委婉,而乙较直接。 D.两句中的景分别用来渲染气氛和层层设障。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22)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6.两首词都写“愁”情,前一首是之愁,后一首是之愁。(2分)7.对两首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两首词都触景而生“愁”情。

B.词中人对此“愁”都无怨无悔。

C.“强乐还无味”突出了“愁”情挥之不去。

D.“却道天凉好个秋”表明词人摆脱了“愁”情。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23)

【甲】蝶恋花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乙】四块玉·别情关汉卿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6.上两首词曲,都表达了主人公的情感。(2分)

7.下面对两首词曲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两首词曲都景中含情,蕴含了词人的愁绪。

B.两首词曲都借春景抒发主人公内心的感受。

C.两首词曲都先绘景后抒情,做到了情景交融。

D.两首词曲都描摹了凭栏远眺的主人公的形象。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24)

【甲】蝶恋花(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乙】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5.上述两词都抒发了词人内心的愁绪,甲因而忧愁,乙为而伤感。(2分)

6.下列对甲乙两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 甲乙两词情感细腻,都是宋词婉约派中的典型之作。

B. 甲词侧重于借景抒情,乙词则通过叙事来表达情感。

C. 两首词都写了词人喝酒,但喝酒的原因却不尽相同。

D. 两首词都传递出作者渴望得到他人理解的强烈愿望。

答案部分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1)

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7.末句中“伊”字一语双关,既指,又指。(2分)

8.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伫倚危楼风细细”是说主人公长时间倚靠在一座即将坍塌的高楼的栏杆上。

B.“无言谁会凭阑意”指因没有遇上熟识的人交谈,故没人理解他的“凭阑意”。

c.“强乐还无味”写勉强欢笑但仍抑制不住愁绪,更写出“春愁”的缠绵执着。

D.“衣带渐宽”两句写出了主人公因为“春愁”的折磨而痛苦、无奈的心情。

7.词人思恋的女子(1分)词人的人生目标与理想(1分)

8.(2分)C 简析:A项错在“即将坍塌的高楼”,B项错在“因没有遇上熟识的人交谈”D 项错在“痛苦、无奈”。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2)

6.下阙中的“强乐”一词与上阕的“”一词遥相照应。(2分)

7.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草色烟光残照里”交代词人是在暮春季节登高望远的。

B.“无言谁会凭阑意”体现了词人内心的孤独及孤独原因。

C.词中的景物描写渲染出了一种浓郁的凄美与感伤氛围。

D.末句交代词人春愁的原因,即对“伊”的思念与追求。

6.春愁(或:黯黯)

7.A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3)

7.词中“烟光”的意思是_______。(2分)

8.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 (2分)

A.“伫倚危楼风细细”是说主人公长时间依靠在一座即将坍塌的高楼的栏杆上。

B.“无言谁会凭阑意”指主人公没有遇上熟识的人说话,所以没人理解他登高望远的心情。

C.“强乐还无味”写出主人公勉强欢笑但仍抑制不住愁绪,更写出“春愁”的缠绵执着。

D.“衣带渐宽‘两句写出了主人公因为“春愁”的折磨而痛苦、无奈的心情。

7.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2分)

8.C(2分)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4)

7.这首词主要围绕“”字展开。(2分)

8.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上片“伫倚”句写出主人公久久地伫立在一座破旧的楼台上极目远眺。

B.上片“草色”句以西风、衰草、夕阳烘托出一种凄美、孤单的氛围。

C.下片“拟把”句写出主人公豪饮放歌,起初十分痛快,但渐感索然无味。

D.下片“衣带”句以“衣带渐宽”写消瘦之状,以“终不悔”直抒胸臆。

7.愁(2分)

8.D(2分)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5)

7.末句中“伊”字一语双关,既指,又指。

8.下列对这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草色烟光残照里”展示了主人公望尽天涯时的所见之景,营造了伤感的氛围。

B.“无言谁会凭阑意”表明因为词人不愿与人交流,所以没人能理解他的心声。

C.本词上片写主人公登高望远,离愁滋生;下片写苦中求乐,情深志坚。

D.本次紧扣“春愁”二字,写景抒情,曲径通幽,词末交代了“春愁”的原因。

7.(2分)词人思恋的女子词人的人生目标与理想

8.(2分)B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6)

6. 词中“危楼”的含义是。(2分)

7.下列理解不恰当

...的一项是()(2分)

A.本词表达了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思。

B.词中描绘的春景让人感受到盎然生机。

C.词中主人公愁绪万千深深为情所困。

D.词中流露出主人公坚毅、执着的态度。

6.(2分)高楼

7.(2分)B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7)

2分)

7. 后人在论及做学问时,常引用“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借此所体现的精

.锲而不舍 C.挺身而出 D.尽力而为

6.(2分)落日(夕阳)的余晖(只写落日1分)

7.(2分)B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8)

6.“无言谁会凭阑意”中的“意”在词中指“”。(2分)

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有误

..的一项是()(2分)

A.“残”字表达了主人公忧愁沮丧的心情。

B.“黯黯”写出了夕阳残照之下景色的灰暗。

C.上阕情景交融,描写主人公登高望远春愁顿生之状。

D.下阕直抒胸臆,抒写主人公苦中求乐情深志坚之意。

)6.春愁

(2分)7.B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9)

6. “望极”的意思是。(2分)

7.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是一首怀人之作,上阕写境,下阕抒情。

B.词人借用细风、春草,歌咏了春天的生机。

C.痛饮狂歌终觉无味更说明“春愁”的缠绵。

D.“终不悔”表现词人感情坚贞和态度执着。

6. 极目远望

7. B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10)

初中语文 诗歌表达技巧题库

台城 (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韦庄,晚唐诗人。台城,旧址在今南京市鸡鸣寺一带,靠近玄武湖。 1.诗的第三、四两句,最为读者称道,请你从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作一点赏析。 田园乐 (唐)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①,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②犹眠③。 【注】①宿(xiǔ)雨:夜雨。宿:夜晚。②山客:隐居山庄的人。③犹眠:还在睡觉。 2.此诗末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3.简要赏析三、四句运用的主要修辞手法及妙处。 清溪行 (唐)李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此诗是天宝十二载(753)秋后,李白游池州时所作。 4.分析“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一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雨夜 (明)何景明 院静闻疏雨,林高纳远风。秋声连蟋蟀,寒色上梧桐。 短榻孤灯里,清笳①万井②中。天涯未归客,此夜忆江东。 【注】①笳:一种乐器。②万井:古制八家为井,后以井指乡里、家宅,此处指许多村庄。 5.简析诗歌首联运用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6.本诗颈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①行人空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注】①赚得:骗得。 7.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析“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一句。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8.简析三、四句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9.诗中划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0.试从表现手法的角度,简析“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在曲中的作用? 梁甫行 曹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11.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菊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①高。 【注释】①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 12.请结合全诗,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由来不羡瓦松高”一句进行简要赏析。

高中古代诗歌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

高中古代诗歌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 一、[2018·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野歌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不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部分描写场景,后半部分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8·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4.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018·全国卷Ⅲ]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 精卫词 王建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 B.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 C.第五至第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不仅奔波劳碌而且遍体鳞伤。 D.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相近。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诉衷情》(含题目和答案)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1) 诉衷情 [宋]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6.“关河”的意思是。(2分) 7. 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 词的开头是作者的回忆。 B. “尘暗旧貂裘”借用了苏秦的典故。 C.“泪空流”是感慨自己的年纪大,力不从心。 D. “心在天山”表达了作者抗金的理想与愿望。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2) 2.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_(人名)(2分) 3.“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这几句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3) 6.“秋”在词中的意思是。(2分) 7.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诉衷情”是本词的词牌名。 B.“当年”引出了往昔的回忆。 C.“暗”字写出了词人的悔恨。 D.“沧洲”点出词人的隐居地。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4) 7.“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情感。(2分) 8.对这首词理解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本词是作者晚年的作品,是一首充满爱国主义的词作。 B.本词感情起伏,跳跃极为明显,特别是回忆和现实之间形成对比。 C.“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一句是作者想象中的边疆战斗生活。 D.词反映的是作者虽备受打击并已年老力衰,但仍不忘国事的心情。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5) 7.“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情感。(2分) 8.对这首词理解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本词是作者晚年的作品,是一首充满爱国主义的词作。 B.本词感情起伏,跳跃极为明显,特别是回忆和现实之间形成对比。 C.“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一句是作者想象中的边疆战斗生活。 D.词反映的是作者虽备受打击并已年老力衰,但仍不忘国事的心情。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6) 7.“天山”在词中指。(2分) 8.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写诗人当年慷慨从军,充满豪情壮志。 B.“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写诗人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c.“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抒发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沉痛悲愤之情。 D.“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写诗人退隐故乡,情感由忧愤转为豁达。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7)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阅读古诗词,完成下列小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诗中“阴阳”的意思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2)下列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写诗人远望泰山时惊叹它的雄壮险峻。 B. 颔联写近望泰山赞叹其神奇秀丽巍然耸立。 C. 颈联写久望层云归鸟而心胸激荡眼眶欲裂。 D. 尾联写诗人由望岳而产生登岳的壮志豪情。 【答案】(1)山北;山南 (2)A 【解析】【分析】(1)要求学生牢记文化常识。“阳”为山南水北,“阴”为山北水南。在本诗中。山是泰山。“阴阳”的意思分别是山北和山南。 (2)A项“远望泰山时”错误。首联“泰山怎么样呢?齐鲁大地也容纳不尽它那青郁的山色。”以自问自答的诗句极写泰山的高大。 故答案为:⑴山北;山南 ⑵A 【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⑵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要整体感知文章,理解内容,对选项逐项辨析,判断正误。 2.阅读《雁门太守行》,回答问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本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请你在画线诗句中选择一处与色彩相关的词语进行赏析。 (2)诗歌尾联引用战国时燕昭王设“黄金台”以重金招揽天下士的典故,写出边关将士们________的决心。

初中语文课内诗歌鉴赏精选100首练习(含答案)

初中语文课内诗歌鉴赏精选100首练习 1.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是________,“秋思”是________,《天净沙·秋思》被誉为“________”。 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这首小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读出了诗人的哪些情感? 3.阅读理解 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②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 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③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 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解释下面加横线的词。 ①策勋十二转() ②当户理红妆() 第①段“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表达了什么? 木兰代父从军的事例,表现了她怎样的精神? 从遣词造句角度赏析第③段“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4.阅读《使至塞上》,完成各题。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这首诗作于王维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赴边途中。诗题《使至塞上》中的“使”是______ 的意思,“征蓬出汉塞”一句中的“征蓬”是 ______ 的意思。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用自己的话,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画面。 5.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①诗中的“幽篁”、“相照”是什么意思?请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②本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和情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完成下列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作者王勃送别友人的赠别诗,全诗意在________。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首联点明了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请根据划线句子内容,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人眼中的景象。 诗人眼中的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融入作者情感的句子很多,任选一句谈谈读后的体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 限时:60分钟总分:63分 一、(2019四川成都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9分) 送杨山人归嵩阳 高适 不到嵩阳动十年,旧时心事已徒然。 一二故人不复见,三十六峰犹眼前。 夷门二月柳条色,流莺数声泪沾臆。 凿井耕田不我招,知君以此忘帝力。[注] 山人好去嵩阳路,惟余眷眷长相忆。 [注] 传说尧时有老人击壤于道,歌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何有于我哉!”老人所唱的歌,后人称《击壤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人近十年未到嵩阳,人事变迁,老友难相见,诗人的心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B.第五、六句点明了送别的时间、地点,景象凄凉残败,使诗人不由得泪下沾衣。 C.诗歌中说的“不我招”,体现出诗人对杨山人自在超然的田园隐居生活的欣羡。 D.本诗写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祝友人前路顺利,并深切地表达了别后相忆之情。 2.直抒胸臆是高适诗歌的主要特点,除此之外,本诗还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答案 B “景象凄凉残败”错,从全诗来看,此处描写的是初春之景,并无“凄凉残败”之感。 2.答案①对比:第三、四句故人“不复见”与三十六峰“犹眼前”形成对比。诗人慨叹青山依旧,故人难见,传达出物是人非之感。②以乐景抒哀情(反衬):第五、六句描写二月新柳、飞莺报春的迷人景色,却触动诗人的离情,更显悲哀。③用典:第七、八句化用《击壤歌》,表现朋友杨山人“凿井耕田”的恬淡,赞叹其超然世外的隐居生活。

初中诗歌鉴赏及答案

初中古诗词鉴赏及答案 (一)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9、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画面。(3分) 10、“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9、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挂起白帆,乘船顺风疾行。 评分标准:3分。联想想象合理1分、理解准确1分、语言生动1分。意思对即可。 10、表达了诗人思乡之情。-评分标准:2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4?15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4?本诗第一句描写的景物有,渲染了的氛围。(3分)15.第三句中的“愁心”指的情感。(2分)14.杨花子规悲凉(萧索) 评分意见:本题3分。第一个空写对写全得2分,第二个空1分,意思对即可。 15.对朋友贬谪远行的不舍与担忧 评分意见:本题2分。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13题。(共6分,每小题3分) 樵夫词 (清)朱景素 白云堆里捡青槐,惯入深林鸟不猜。 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

注释:①樵夫:砍柴的人。 12.从题目开始通读全诗(包括注释),是读懂诗歌的重要前提。采用这种方法读诗,然后 合理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竟挑蝴蝶下山来”一句所表现出来的画面。(3分) 13.第二句中“鸟不猜”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 12.示例:樵夫是山林受欢迎的常客。他挑着柴草,快乐地走在山间,林中的蝴蝶亲近他, 围绕着他的柴担飞舞,和他一起下山归来。(3分。樵夫、蝴蝶,基本物象全且语言通顺占 2分,写出欢乐/悠闲的语境占1分) 13.“不猜”,不猜疑、不畏惧(1分)。写出了樵夫经常到山林中来,山林中的鸟雀喜欢和 他亲近、嬉戏,与他唱和,表现出樵夫生活的悠然自得(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好境界)(2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3分) 诗歌鉴赏(4分) 乡村四月 羽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注释】子规,即杜鹃鸟。 (1)这首诗前后两句各描述了乡村四月哪些内容请你分别概括。(2分) 答:前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诗歌鉴赏(4分) 1?前两句描绘田野(自然)风光,(1分)后两句叙述农事繁忙(农忙景象)(1分) 2?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向往之情(1分)以及对劳动人民、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 (1分)山亭夏日 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啬薇一院香。 11.三、四句在写景方面有何特色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这两句诗所写景象。(3分) 12.全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 11.诗句巧用比喻的修辞,把烈日照耀下的晶莹透澈的水面比作水晶帘,调动了视角和嗅觉等感官,动静结合。风拂过,水晶一样的帘子轻轻晃动。蔷薇花开满了蔷薇架,满院都可闻到它那沁人心脾的香味。 12.全诗体现了诗人悠闲自在的心境。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分别回答问题。

最新初中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初中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一、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的诗歌后,完成下列小题。 【甲】春别曲 (唐)张籍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江头橘树君自种,那不长系木兰船。 【乙】闽中秋思 (唐)杜荀鹤①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注】①杜荀鹤;唐代诗人。字意之,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 (1)这两首诗的一二两句描写景物时都注重“着色”,请从“染”和“匀”两个字中任选一个,结合诗句赏析妙处。 (2)两首诗均含蓄地借物抒情,但表达的情感不同,请分别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答案】(1)示例一:“染”字夸张地写出了长江春水之碧绿,色彩之浓重。 示例二:“匀”字赋雨以人格,细密、轻柔的雨将大片的紫菊之色浸淫得浓淡均匀,让人赏心悦目。 (2)《春别曲》诗人埋怨江头之橘为什么不把友人的行舟拴住,以此表达了对友人的挽留惜别之情;《闽中秋思》一二两句描绘风雨中的芭蕉声,表达离乡愁绪。(或三四两句美好的山水风景与不堪行走形成对比,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解析】【分析】(1)【甲】诗“长江春水绿堪染”意思是长江中春水碧绿,颜色浓得简直可以作为染料,以“堪染”表现江水碧绿色彩之浓重。【乙】诗“雨匀紫菊丛丛色”意思是秋雨使丛丛紫菊颜色浓淡均匀,“匀”字极准确地勾画出雨的细密、轻柔。在那动人的丛丛紫菊前,雨是那样的温情而善解花意,是它,将那大片大片的紫菊之色,浸淫得浓淡均匀,让人赏心悦目。 (2)【甲】诗写自己在那江头种下的橘树,也无法拴住将要远行的小舟,以此含蓄表达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乙】诗是诗人闽中思乡之作,因离乡在外,正值秋时,触景伤怀,诗人产生了思乡的情绪。 故答案为:⑴示例一:“染”字夸张地写出了长江春水之碧绿,色彩之浓重。示例二:“匀”字赋雨以人格,细密、轻柔的雨将大片的紫菊之色浸淫得浓淡均匀,让人赏心悦目。 ⑵《春别曲》诗人埋怨江头之橘为什么不把友人的行舟拴住,以此表达了对友人的挽留惜别之情;《闽中秋思》一二两句描绘风雨中的芭蕉声,表达离乡愁绪。(或三四两句美好的山水风景与不堪行走形成对比,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的遣词赏析。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对诗句进行正确的理解,结合句意从内容上进行分析。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了解诗歌的内容,从诗歌中感悟诗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题目及答案(山水田园诗)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题目及答案(山水田园诗)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夜归鹿门歌①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注:①鹿门:山名,在襄阳。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成了隐逸圣地。 (1)诗歌开篇写了什么景象?(3分) (2)诗人和世人的选择不同,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的志向是什么?(4分)(3)诗人既选择归鹿门,那么他在归途中又见到什么景象呢?(4分) (4)诗人回到鹿门隐居之所,他过着怎样的生活?(4分)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11分)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5分)(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11分)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5分)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6分) 4.[正宫] 叨叨令 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注:①侬:我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4分) (2)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5分) 5. 雨后池上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5分)

初中诗歌欣赏练习

诗歌欣赏练习 姓名 (一)别相饯诸友① 【明】何景明 双井山②边送客时,满林风雪倍相思。 西行万里遥回首,太华终南③落日迟。 注:①此诗作于作者即将出任陕西提学副使、友人前来饯行之际。②双井山:位于北京城外。③太华终南:指华山和终南山,均位于陕西境内。 1、“满林风雪”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2、请赏析“西行万里遥回首,太华终南落日迟”两句。 (二)赠别 【唐】赵嘏 水边秋草暮萋萋,欲驻残阳恨马蹄。 曾是管弦同醉伴,一声歌尽各东西。 1、请赏析首句中的“萋萋”。(3分) 2、诗人在诗中抒发了哪些情感?(3分) (三)长沙过贾谊宅① (唐)刘长卿 三年谪宦②此栖迟③,万古惟留楚客④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⑤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⑥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释】①此诗写于诗人第二次迁谪路过长沙的时候。②三年谪宦:贾谊被贬至长沙三年。③栖迟:停留,居留。④楚客:这里指客居楚地的贾谊。⑤汉文:指汉文帝刘恒。⑥吊:凭吊。贾谊在长沙曾写《吊屈原赋》凭吊屈原。 1、这首怀古诗表面上咏的是古人古事,实际上着眼于今人今事,字里行间处处有诗人的自我存在,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四)与诸子登岘山① (唐)孟浩然②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③浅,天寒梦泽④深。 羊公碑⑤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①岘xiàn山:在湖北襄阳。②孟浩然:唐代诗人,襄阳人。他40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以隐士终身,世称“孟襄阳”、“孟山人”。此诗即隐居襄阳时所作。③鱼梁:襄阳鹿门山附近沔水中的沙州名。④梦泽:云梦泽,古泽名。⑤羊公碑:据《晋书?羊祜传》载,晋人羊祜镇守荆襄时,常登岘山,他曾对同游者说:“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者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伤悲。”羊祜颇有政绩,他死后,襄阳百姓在岘山主庙树碑,以示怀念。因望其碑者莫不流泪,时人称为“堕泪碑”。 1.下列诗歌中,情感主旨与本诗最接近的一首是()(3分) A.曹操《观沧海》 B.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C.王安石《登飞来峰》 D.文天祥《过零丁洋》 2.诗人为何不把“天寒梦泽深”写为“天黑梦泽深”?请简要分析。(4分) 观沧海登幽州台歌过零丁洋 (东汉)曹操(唐)陈子昂(宋)文天祥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登飞来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宋)王安石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五)浣溪沙 (北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请具体分析画线句中作者的情感变化。(3分) (六)赠苏绾书记① (唐)杜审言 知君书记本翩翩,为许从戎赴朔边。 红粉②楼中应计日,燕支山③下莫经年。 【注】①书记:指官府或军幕中主管文书工作的人员。诗句中的“书记”指文字、书籍、文章等。②红粉:这里诗人好友苏绾的妻子。③燕(yān)支山:在今甘肃省山丹东南,泛指友人将要赴任之地。 1.一二两句写出了苏绾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3分)

初中语文诗歌阅读训练题及答题技巧(含答案)

初中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一、诗歌鉴赏常用术语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衬托、对比、用典等。 表现手法有: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语言风格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思想感情有: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二、诗歌鉴赏解题技巧 1、第一种模式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蕴含什么哲理? 答: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步骤一),这是一幅蓬勃朝气的画面(步骤二),揭示了新生的事物必然蓬勃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的哲理(步骤三);

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阅读专题训练附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对诗歌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表现了作者在朝做官时闲适的生活情趣。 B.“独坐”、“弹琴”、“长啸”等动作体现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C.以自然的笔调,描绘出清新的月夜,融情景为一体。 D.以琴啸的声音,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 (2)诗中运用了拟人手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春夜洛城闻笛 作者:李白【唐代】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2)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画面。 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1)下面选项中对“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写征程的遥远和军情的急迫。 B. 写战争到来的悲凉气氛。 C. 以宿营地空旷寂凉烘托木兰离家思亲的情怀。 D. 写行军旅途的欢快。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4.诗歌阅读 《木兰诗》节选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选段描写了木兰的战地生活,渲染了怎样的气氛?有什么作用? (2)下列对《木兰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 A. 诗中的“百”“十”“十二”等数字都是虚指。 B.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意思是将军在千百次战斗中死去了,木兰在十年后回来了。 C. 木兰代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英勇无畏的爱国情怀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D. 木兰出征前的准备分东西南北来写是一种铺陈手法,烘托木兰准备出征的忙碌情景。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木兰诗(节选)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1)对上述节选部分有关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用夸张手法描写翻山越岭奔赴战场的情景。 B.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边塞的生活。 C.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实写将军拼死作战,壮士十年后归来的情景。 D.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的数字“十二”与“百千”都是表示多数。

(完整)初中诗歌鉴赏

1. 初中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一、诗歌鉴赏常用术语 2.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 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3.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4. 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衬托、对比、 用典等。 5. 表现手法有: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 物言志等。 6. 思想感情有: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 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7. 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等。 二、诗歌鉴赏解题技巧 1、第一种模式分析意象、意境型 8.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9.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感情? 10.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 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11. 答题步骤: 12.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 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13.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 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14.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 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15. 答题示例: 16.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17.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18.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9.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 草堂时。

(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的“独”字用得极妙,请加以赏析。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蕴含了什么哲理? 【答案】(1)“独”字写出了诗人独处时的寂寞,伴着萧条的春色和眼前时光的流逝,生出无限的悲凉,突出了词人的凄凉寂寞之感。 (2)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解析】【分析】(1)“独”意思是独自,孤独。结合全诗内容理解,落花时节,诗人独自一个人在饮酒作诗,想起去年这个时候,和几个知己饮酒作诗的情景,诗人感到物是人非的无奈与落寞。太阳快要落山了,诗人独自一个人在小园的路上徘徊。因此,“独”字写出了诗人独处时的寂寞,伴着萧条的春色和眼前时光的流逝,生出无限的悲凉,突出了词人的凄凉寂寞之感。 (2)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结合现实进行分析,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然而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像是去年曾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因此这两句在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故答案为:⑴“独”字写出了诗人独处时的寂寞,伴着萧条的春色和眼前时光的流逝,生出无限的悲凉,突出了词人的凄凉寂寞之感。 ⑵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点评】⑴该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的分析,考查的是炼字的艺术。分析“炼字”的妙处,先看诗句写什么内容,然后看所“炼”之字在诗句景物描写或情感的表达方面富有怎样的表现力,起到什么作用。 ⑵本题考查探究古诗蕴含哲理的能力。答题时要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在结合现实生活进行分析,分析时一定要透过现象深入到本质中,不能就事论事,停留在事物的表面。 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本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初中生诗歌20首

初中生诗歌20首 落叶与船 张文博 落叶是可以飘荡的船 船是不可以飘荡的落叶 船是可以飘荡的落叶 落叶是不可以飘荡的船 落叶是船, 船是落叶最美的画——二改孙国荃儿童诗习作最美的画 最美丽的画 --二改孙国荃儿童诗习作 春天里看妈妈, 妈妈是天下最美的画。 她的笑脸映在我眼, 里好像一朵粉红的鲜花。 夏天里看妈妈, 妈妈是天下最美的画。 她的双手轻拂着我的心, 好像一阵温暖的清风。 童年的小手翻着她,

童年的芽语读着她。 秋天里看妈妈, 妈妈是天下最美的画。 她的目光留在我的脑海中, 好像两颗闪烁的星星。 冬天里看妈妈, 妈妈是天下最美的画。 他的双唇吻着我的唇, 好像一片洁白的雪。 童年的小手翻着她, 童年的芽语读着她。 妈妈是天下最美的画, 我们都在画中长大。冰与水张博威 冰与水 筱溦 冰是伫足观看风景的水, 水是奔跑寻找方向的冰。 水是奔跑寻找方向的冰, 冰是伫足观看风景的水。 水是冰的放手。 冰是水的挽留。还——一改曹佳悦写意词作还

——一改曹佳悦写意词作 竹纸扇, 声声慢, 烟绕三月扬州船。 油纸伞, 胭脂缎, 携手还。灵魂与躯体 ——二改杜俊威儿童哲理诗习作灵魂是会思考的躯体, 躯体是不会思考的灵魂。 躯体是不会思考的灵魂, 灵魂是会思考的躯体。 灵魂驾驭着躯体, 躯体承载着灵魂。5月4日 --一改孙国荃儿童诗习作 我讨厌这个节日, 因为这是青年节, 我害怕失去童年, 和童年那美好的回忆。 我讨厌这个节日, 因为我会想起97年前的屈辱,我害怕这个祖国,

会在我们身上变成过去颓败的模样。我讨厌这个节日, 但我更害怕他被忘却, 叛逆不等同于背叛, 我愿用奋斗, 书写祖国的未来!自然与画 --一改孙国荃儿童哲理诗习作 自然是会动的画, 画是不会动的自然。 画是不会动的自然, 自然是会动的画。 自然是画, 画是自然。开学 ——二改曹佳悦乡愁体习作 小时候, 开学是一个漂亮的书包, 我在这头, 玩具在那头。 十岁时, 开学是一本薄薄的画册, 我在这头, 原野在那头。

《诗》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一阕《关雎》就这样出现在我们生命的源头,出现在华夏文明的源头。每当读罢《诗经》,我常常不禁要问自己:为什么斑驳的岁月并未使《诗经》里锃亮的意象生出铜绿,无涯的空间更未令远古诗歌包含的丰富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蒙受损失?但暗黄的纸页间错落的诗行成为我们灵魂的一部分,当代诗歌,又为何离我们这般遥远? 与诗人共同生活在这个世界里,应当说是我们的幸运。诗,使灰暗变得多彩,使短暂变得永久,使有限成为无限,使腐朽化为神奇;诗使生命中许多不可能成为可能;诗使人类充分体验到情感的欢畅与智慧的奇谲。无数的新诗正散布在我们的周围,如星雨,如花瓣,飘散在我们的日子深处。它们与我们相距那么近,伸手可触,然而又有多少人注意到他们的存在呢?是因为李白、李贺、李商隐都已在历史的烟尘里隐退,而浮华的现世不再造就王勃、王维、王昌龄了吗?现在就下这样的结论,未免太匆忙了点。惟一的解释,就是他们未曾经历过时间的淘洗。一首诗若成为绝唱,是不能省略这一手续的。于是明白了,好诗的诞生,是天才与时间共同的结果;而读好诗,是需要一个时间的距离的。 因为有了时间的距离,古诗里的字句,才化成水底的珊瑚,美丽而持久。所以,《诗经》里的蒹葭、白露的痕迹依稀可辨;骆宾王的“西陆蝉声”,依然如丝如缕;陈子昂的幽州台,温庭筠的五丈原,慷慨悲凉之气未改;而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与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将同一个凉州锁定在心灵的地图上。古诗如酒,存放得久了,便经历了一场美妙的发酵。我们要感谢酿酒师,同时更应对时间产生由衷的敬意。 既然诗是诗人灵智的闪光留下的痕迹,那么,构法的机巧,应当只有一次效用。就像对一部悬念小说的欣赏,应当是“一次性”的,谜底揭开后再去重读,恐怕就会失去初读的那份奇妙的感受。按说,诗也一样。名诗佳句,诵过千遍之后,熟稔到了不假思索便可脱口而出的程度,理应不再有新鲜的刺激了,这似乎是旧诗的劣势、新诗的优势,可是事实却不是这样。比如李太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刘禹锡得“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王昌龄得“洛阳亲友若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每次品读,心灵都如初读一样悸动,每次都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这些诗中名句是在诗人高度敏感的情感酒窖里酿制的,它们有足够的力量抵御心灵的麻木。于是在一次又一次反复的吟诵中,我们对世界对生命对完美对缺憾的体察一天一天地深化,直到有一天,我们发现,诗歌最终成为我们精深的源泉与归宿。读诗,赋予我们生命以更深厚的

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 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整理及答案

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 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整理及答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 1.如果陈子昂有微信朋友圈,他在登幽州台后发布了一条新动态,请观察图片,完成下列任务。 (1)下列诗人中,最有可能看到他朋友圈这条动态信息的是() A.曹操 B.王湾 C.陆游 D.龚自珍 (2)网名为“路人丙”的朋友在新动态下留言说:“观此诗足见伯玉(陈子昂)之怀才不遇。”你觉得他这句评价的理由是什么? (3)陈子昂的两位友人看到新动态后,在微信中进行了讨论。请依情境补充对话内容。 我觉得还是加上“之”和“而”好。因为从朗读的角度看,________。 (4)后人将《登幽州台歌》与《登飞来峰》进行了比较,作出一副对联,请将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唐陈子昂临幽州台,感喟怀才不遇,读来沉郁顿挫 下联:________登飞来峰,抒写________,诵之________ 【答案】(1)B (2)幽州台是古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作者所说“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正是说像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不可能见到,而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来表示自己的怀才不遇。 (3)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词“之”和“而”,多了停顿,拉长了语气,更能体现诗人此刻的情感

(4)宋王安石(王荆公);壮志雄心;慷慨激昂 【解析】【分析】(1)《登幽州台歌》的作者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人,唐代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A项,曹操(东汉末年);B项,王湾(唐代诗人)C项,陆游(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D项,龚自珍(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据此,陈子昂与王湾都是唐朝人,故答案为B。 (2)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借助“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达自己无法见到燕昭王那样的贤君明主,抒发了诗人抑郁悲愤、怀才不遇的孤寂郁闷的心情。由此可知,网友丙的理解是正确的。 (3)这首诗词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上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其句式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后两句每句六字,四个停顿,其句式为: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字“之”和“而”,多了一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徐流畅,表现了他无可奈何、漫声长叹的情景。全篇前后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4)《登飞来峰》》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据此运用拟写对联的方法作答即可。答案不唯一。 故答案为:⑴ B; ⑵幽州台是古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作者所说“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正是说像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不可能见到,而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来表示自己的怀才不遇。 ⑶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词“之”和“而”,多了停顿,拉长了语气,更能体现诗人此刻的情感; ⑷宋王安石(王荆公);壮志雄心;慷慨激昂。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回答本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内容,再进行概括即可; ⑶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语句衔接的判断能力,要注意理清内在的逻辑关系; ⑷本题考查拟写对联。对联分上下两联,这两联字数相同,语义相关,相对应的词语词性相同。 2.诗歌鉴赏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中浮云这一意象指的是什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