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宏观经济考试重点全教学文案

宏观经济考试重点全教学文案

宏观经济考试重点全

经济周期:指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不规则的上下波动。(收缩期、谷底、扩张期、顶峰)

失业:指在当前工资水平下愿意工作的人无法找到工作。

摩擦性失业:来自于劳动力市场正常变动的失业称为摩擦性失业。具有短期的、局部的特征。如换工作或找新的工作。摩擦性失业产生的原因: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充分。

结构性失业:来自于经济结构的变动导致的特定地区或行业就业机会的减少。周期性失业:由于经济扩张步伐变慢或者经济周期而产生的失业称为周期性失业。

充分就业:工作机会与失业人口数量相同的状态。

通货膨胀:简称通胀,指一国平均价格水平的上升。

通货紧缩:代表一国平均价格水平的下降。

国内生产总值(GDP):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一国境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公民在一定时期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GDP和GNP的区别:两者的差别:(1)GDP是个地域概念而GNP是个国民概念;

(2)GNP衡量的是一国公民的总收入,而不管其收入是从国内还是从国外获取的;GDP衡量的是一国国境内所有产出的总价值,而不管其所有者是本国公民还是外国公民。

古典学派与凯恩斯学派的分歧:主要分歧有:(1)市场机制的有效性:古典学派认

为,人们的预期不是被动地重复过去,而是主动的、有理性的,人们能够利用现有的一切信息形成理性预期并指导自己的行动,由于理性预期的存在,价格、工资就具备完全伸缩性,市场是能够出清的。凯恩斯学派则认为,即使理性预期存在,价格、工资的刚性仍然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从而导致市场不能出清。(2)政府干预的必要性:古典学派认为价格、工资具备充分伸缩性,市场能够出清,因此政府干预经济是没有必要的。而凯恩斯学派认为由于市场机制本身存在着缺陷,市场出清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因此政府要担负起市场出清的任务,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是必要的。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

研究对象是: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失业,通货膨胀,国际经济,宏观经济政策

区别:研究对象范围的大小不同,宏观研究的是大型经济单位,通常是指以国的国民经济涉及内容是整个社会;微观研究的是单个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涉及内容是单个市场均衡价格和产量的决定。

名义GDP:一定时期内以当前市场价格来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实际GDP:用不变价格,即用过去某一年(称为基年)的价格为标准,测算出的GDP数值就是实际GDP.

2.试述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区别,为什么估计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状况是通常使用实际GDP?

答:名义GDP是以当年市场价格(现期价格)来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实际GDP是以不变价格,即用过去某一年(称为基年)的价格为标准的国内生产总值。名义GDP和实际GDP两者之间最主要的区别是计算时使用的价格不同。实际GDP反映了真实的经济水平面,实际GDP的变动剔除了名义GDP中的价格变动因素,它能够准确地反映一国实际产量的变化预测GDP数值通常使用实际GDP,因为它可以衡量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物质产量的变化。实际GDP的变动剔除了名义GDP中的价格变动因素,它能准确地反映一国实际产量的变化。因此估计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状况是通常使用实际GDP.

GDP消胀指数:是给定年份的名义GDP与实际GDP之间的比率,即:

GDP消胀指数=名义GDP/实际GDP*100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和服务为样本,比较根据当年价格计算的商品总价值和根据基年价格得到的商品总价值,得到的比值就是消费者价格指数。

奥肯定律:失业意味着生产要素的非充分利用,失业率的上升伴随着实际GDP 的下降。描述失业率和GDP只见这一关系的经验规律称为奥肯定律。失业率与GDP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实际GDP变化的百分比=3%—2*失业率变化率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总产出水平的不断提高。

稳态:在储蓄率一定,折旧率也固定,而生产函数具有边际产出递减的性质时,一定存在唯一满足新增投资正好与折旧相同的点,即人均资本存量保持稳定不变。我们称这个资本存量水平为资本存量的“稳定状态”,简称“稳态”,记为

k*

黄金率:对政策制定者来说,资本稳态水平的选择必须服从于消费福利最大化这一根本目标,也就是要实现长期消费水平最大化。在一个稳态经济中,长期消费水平最大化就体现在选择一个消费水平最高的稳态资本存量。在索洛模型中,长期消费水平最高稳态资本存量被称为资本积累的“黄金率水平”,记为

Kg*

黄金率满足条件:长期消费总水平最高的稳态资本存量被称为资本积累的“黄金律水平”,也称为资本积累的黄金法则,当稳态人均生产函数曲线的斜率与折旧的斜率相同,稳态水平的消费达到大时,整个经济也就出在黄金律稳定状态,因此长期消费水平最大化的条件是:MPk=g即在资本的黄金律水平,资本的边际生产力等于折旧率

有效劳动:

内生增长模型与索洛外生增长模型最区别与联系:1)外生增长理论假定储蓄率、

人口增长率和技术进步等因素都是外生变量,而内生增长理论则放宽这些假设条件,将储蓄率、人口增长率和技术进步这些因素作为内生变量来考察。

(2)外生增长模型的生产函数具有编辑报酬递减的性质,而内生增长模型的生产函数具有边际报酬不变的性质;内生增长理论把一国总资本的边际报酬不变主要归纳为以下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人力资本,另一个原因是:知识积累(技术进步)

(3)内生增长理论认为:储蓄率s决定着一个经济的长期均衡增长。在索洛模型中,依靠储蓄积累起来的资本仅仅局限于物质资本,物质资本的单纯增长的必然是边际报酬递减,资本的积累并不能带来经济的持续增长;而在内生增长模型中,储蓄所带来的投资延伸到了人力资本和知识领域,资本的积累不仅包括物质资本的增长,而且包括人力资本的开发和知识的积累,因此,储蓄的增加必然带来要素生产力的提高,持续的经济增长才有可能成为现实。内生增长理论之所以强调储蓄在经济主张中的决定作用,正是因为储蓄带来的人力资本开发、知识积累等因素,构成了一国经济长期增长的推动力。

(4)索洛模型是"假定"经济增长率,而内生增长模型是"解释"经济增长率。比如说,如果假定一国的技术进步率是2%,人口增长率是1%,那么按照索洛模型就可以确定这个国家3%的经济增长率和2%的人均增长率,至于原因,索洛模型不能回答。而内生增长理论认为,一个多家的生产力增长率是不应该随意假定的,而应该是由其内在的经济机制决定的。

什么是资本积累的黄金法则?长期消费总水平最大化的条件是什么?

长期消费总水平最高的稳态资本存量被称为资本积累的"黄金律水平"。记为

k*。

长期消费水平最大化的条件是:在资本的黄金律稳态水平,资本的边际产出等于折旧率,即MPK=δ。也就是说,在黄金律水平,资本的边际产出减去折旧等于0。

在索洛模型中,储蓄率是如何影响稳定状态收入水平,以及稳定状态增长率的?

(1)储蓄率提高,资本存量水平、产出水平提高,实现经济增长。

一个经济中本来的储蓄率为s1,那么这个经济的稳定状态资本存量就是k1*。如果这个经济的储蓄率由于政策等的原因从 s1提高到了s2。那么这必然引起储蓄曲线sf(k)向上移动,从s1f(k)上升到s2f(k)。这个时候k1*就不再是一个稳定状态的资本存量,因为根据向上移动了的储蓄函数,在这个资本存量水平,投资大于折旧,因此资本存量会上升,直到新的储蓄函数与折旧线相交的点所对应的资本存量水平k2*,k2*是对应储蓄率 s2的新的稳定状态。这个稳定状态与原来的稳状相比,有较高的资本存量水平和较高的产出。

储蓄率对一个经济稳定状态的影响,说明了储蓄率的高低对经济增长速度的一方面影响。因为较高的储蓄率意味着较高的稳定状态,那么当一个经济的当前资本存量水平较低时,就意味着与稳定状态可能存在更大的差距,这样经济增长就会有较大的空间和速度。

(2)储蓄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暂时的。因为在长期中只要经济达到它的稳态,那么它就不会再继续增长。如果一个经济保持较高的储蓄率,它会保持较大的资本存量和较高的产出水平,但它无法保持较高的增长率,甚至无法保持增长。在模型的假设下,理论上除非增长率不断提高,否则人均意义上的经济增长是不可能长期持续的。

为什么在一个岗位空缺市场和失业市场并存的经济中,劳动者并不能在两个市场中自由转移?不完全竞争条件是什么?

在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中,工作机会的数量和失业工人的数量一般来说是相当的,因此,我们可以假定两个不同类别的劳动市场。在一类市场上,劳动的需求大于供给,工作岗位大量闲置:而在另一类市场上,劳动的供给大于需求量,许多人处在失业状态。由于劳动者在市场之间转移需要时间和成本,因此,劳动市场岗位空缺和失业并存的现象将持续下去。

为什么说政府、企业、劳动者和工会的行为都有可能导致失业?

从政府行为来看,最低工资制度用政府行为替代了市场的调节,使劳动市场无法达到供求平衡的市场出清水平,从而导致失业。

从企业行为来看,企业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可能主动地将实际工资水平定在高于劳动市场出清的均衡水平上,从而导致了失业。

从劳动者行为来看,劳动者组成工会后,通过集体谈判决定的工资水平往往会高于市场水平,也会导致失业。

联系我国大学生就为问题,属于什么类型失业,治理政策建议?

什么是古典两分法?

在古典经济学家看来,实际变量由经济中各市场的一般均衡来决定,而名义变量则取决于货币的供给数量。货币供应数量增加,只会导致普遍的价格水平的上升,而不会改变各种商品的相对价格,所以货币数量变动不会改变厂商和家庭的决策,也不会改变产出和就业这类实际变量。由于这种观点将名义变量和实际变量分割开来,互不影响,因此被称为古典两分法

总需求AD:是指社会在一定价格水平下所愿意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也就是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需求。AD=C+I+G+NX

总供给AS:是指在一定价格水平下,企业所愿意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总供给曲线反映了价格水平和总供给量之间的关系。

滞胀:通货膨胀与经济衰退并存的现象称为“滞胀”。

试解释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原因?

答: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主要取决于实际资产效应、跨期替代效应、开放替代效应等三个因素。(1)财富效应:当价格水平上升时,货币实际购买力减少,人们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就会减少对商品的需求量,价格水平下降时,人们所愿意购买的商品总量增加,总需求曲线因此向下倾斜。

2、利率效应:一般来讲,价格上升时会抬高利率水平,利率水平的提高也就意味着当前

消费的机会成本增加而未来消费的预期收益提高,人们会减少当前消费量,增加未来消费量。而随着总价格水平的下降,人们则会用当前消费来替代未来消费从而增加对商品的总需求量,这就是跨期替代效应。跨期替代效应也会导致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

3、开放效应:当一国价格水平上升时,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国家生产的产品就会变得相对便宜,进口增加;而外国居民则用本国产品替代外国产品,出口减少因此净出

口需求量从而商品总需求量会减少。当一个经济对外开放时,开放替代效应就构成了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另一个原因。

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和位置、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反映了既定的价格水平变动所引起的总需求与国民收入的不同变动情况。

因此,总需求曲线的斜率越大,一定价格水平变动所引起的总需求与国民收入变动越小;总需求曲线的斜率越小,一定的价格水平变动所引起的总需求与国民收入变动越大。

总需求曲线的推导(利用IS-LM模型):

在IS-LM模型中,一般价格水平被假定为是一个常数。在价格水平

固定不变且货币供给为已知时,IS和LM曲线的交点决定均衡的

收入(产量)水平。因而,对应于每一个特定的价格,IS和LM曲线

都会有一个交点,即均衡的收入(产量),这样用IS-LM图形

可推导出总需求曲线.

用总供给冲击模型说明宏观经济政策的局限性:

计划总支出E:我们把一个社会中家庭、企业和政府所愿意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定义为愿意或计划总支出。E=C+I+G

乘数效应:政府购买乘数是总收入的增量△Y和政府购买的增量△G之比,即每增加一单

位的政府购买所带来的增加的收入。在宏观经济学中,这种政府购买增加对于国民收入的放大效应称之为“乘数效应”。

政府购买乘数:是总收入的增量和政府购买的增量之比,即每增加一单位的政府购买所带来的收入的增量。

边际支出倾向:

流动性偏好:所谓流动性就是指持有货币在交易过程中的便利性,而人们愿意持有货币以保持这种便利性的倾向,即对货币的需求,就称为流动性偏好。

利率的传导机制:因为货币供给的增加使利率下降,从而导致投资的增加,最

终引起收入的上升,被称为绿绿的传导机制。

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作用。

在国民收入决定的模型中,政府购买的乘数dY/dG=1/(1-b), 0<b<1,即此时政府购买乘数显然会大于1。

工资、价格黏性:在理性化的古典世界里,价格、工资完全能自由调整,因此产量能够保持在充分就业的水平上。但是,实际上市场机制的调节会存在某种

障碍,例如短期内工资、价格变动是缓慢的。我们把工资、价格变动较为缓慢称为工资、价格弹性。

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的经济意义:

菲利普斯曲线的推导:

菲利普斯曲线与总供给曲线有什么关系?

时滞:政府在试图稳定宏观经济运行是,其采取行动的时机以及这些政策行动的最终生效,往往会滞后于实际经济的运行,因而常常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这种现象称为“时滞”

内部时滞:识别时滞和行动时滞加在一起,合称为内部时滞,是一国政府机构内部形成一项经济政策所需的时间。

外部时滞:又称生效时滞,指一项政策从形成之后到其真正对经济活动产生影响之间所用的时间。

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不同学派对菲利浦斯曲线的不同解释及政策含义。

以横轴表示失业率,纵轴表示货币工资增长率的坐标系中,划出了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这就是最初的菲利浦斯曲线。

该曲线表明: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低,甚至为负。

新古典综合派的菲利蒲斯曲线:以萨谬尔森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派把菲利浦斯曲线改造为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并把它作为新古典综合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用以解释通货膨涨。新古典综合派认为:通货膨胀率=货币工资增长率-劳动生产增长率

若劳动生产增长率为零,则通货膨胀率就与货币工资增长率一致。这样,菲利浦斯曲线就表示了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替换关系,即失业率高,则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低,则通货膨胀率高。

短期的菲利蒲斯曲线:短期内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存在此起彼伏的关系。但是,短期的菲利蒲斯曲线是不稳定的,它会随着人们对通货膨胀预期的变化而发生移动。短期内向右下方倾斜的菲利蒲斯曲线表明,在短期中引起通货膨胀上升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是可以减少失业的。这就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短期有效性问题。

长期的菲利蒲斯曲线:长期的菲利蒲斯曲线是一条通过自然失业率的垂直线。因为在长期,经济能够自动实现充分就业,失业率就是自然失业率,而不论通

货膨胀是多少。因此,在长期,以引起通货膨胀为代价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并不能减少失业。这就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长期无效性问题。

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P249通货膨胀取决于三个因素:预期通货膨胀,周期性失业和总供给冲击。

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影响着通货膨胀。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当总需求膨胀时,周期性失业率降低,也就形成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由成本上升而引起的通货膨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