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欧盟发展历程以及影响

欧盟发展历程以及影响

欧盟发展历程以及影响
欧盟发展历程以及影响

欧盟简介

●英文名称:European Union(EU)

●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是由欧洲共同体(European Community,又称欧洲共同

市场)发展而来的

●会徽:1988年1月开始使用,会徽的底呈蓝色,上面12颗星围成圆圈,象征着欧共体

12个成员国,袁泉中间为各个成员国国名

●欧盟的盟歌: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中的《欢乐颂》

●欧盟的铭言:“多元一体”

●欧洲日:每年5月9日

●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荷卢比三国经济联盟、欧洲共同体、欧盟

●1992年12月,欧洲共同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

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1993年11月1日,《马约》正式生效,欧盟正式诞生。欧盟成立的背景和原因

背景:

两次世界大战给欧洲造成了一场空前的浩劫,几千万人在战火中丧生,各国人民受尽了战乱之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欧洲面临两个强悍的近邻:西边是强大的美国,东边是崛起的前苏联。美、俄的迅速强大对西欧构成了巨大威胁。而欧洲已经脆弱到没有美国的援助便难以复苏的境地。在这种新的国际秩序下,欧洲一批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认为,欧洲唯有联合才能避免重燃战火,才能在国际舞台上独立地发挥作用。在让·莫奈看来,当时的西欧只有两种选择:不在联合中自强,就得甘心情愿当二流国家。为此,让·莫奈提出:“为了适应世界新形势,西欧必须联合起来”,并建议组织一个“民主的、有效的机构”促进西欧各国团结,相互补充,改变西欧国家经济极度虚弱的局面。不久,他又进一步提出在西欧“建立国际贸易、货币、安全联盟”和一系列具体设想,以应付急剧变化的世界形势。西欧国家痛定思痛,在让·莫奈的“西欧联合”思想影响下,当时一些明智的、有远见的政治家越来

越意识到西欧联合自强的重大战略意义。

原因:

第一,欧洲认识到自身所处的不利地位。战后的欧洲不再是世界舞台的主角,其位置被美国与苏联代替。与这两个超级大国相比,欧洲是一个在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分割的小国集合。

第二,反对战争的信念。经过两次世界大战,欧洲认识到必须保证安全和稳定,不能再成为战争的策源地。

第三,把欧洲变得更自由、更富裕。面对美苏与欧洲的对峙,西欧国家深感联合的必要性,拟通过一体化建立一个“经济上发展,军事上强大,政治上稳定统一的欧洲”。

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历史历程

2007年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两国加入欧盟,欧盟经历了6次扩大,成为一个涵盖27个国家的当今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联合体。欧盟的几次扩大欧盟自成立以来,先后经历了6次扩大,成员国从最初的6国发展到目前的27国。以下是具体发展历程:

一、欧共体成立前的准备孕育阶段(1946年~1967年)

二战结束后,经过战争洗礼的欧洲百待废兴。昔日的一流世界帝国变成了屈居美、苏之后的二流国家。为了重新找回自己的大国地位,欧洲主要大国都有了重新联合在一起共同发展经济的思想。1946年,英国首相丘吉尔率先提出需要建立起“某种类似于欧洲合众国的东西”,这是欧洲一体化的最早构想。1951年4月18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在巴黎签订了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又称《巴黎条约》)。1952年7月25日,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成立。1957年3月25日,这六个国家在罗马签订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统称《罗马条约》。1958年1月1日,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正式组建。1965年4月8日,六国签订的

《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三个共同体的机构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但三个组织仍各自存在,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布鲁塞尔条约》于1967年7月1日生效,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

二、共体成立及其扩大阶段(1967年~1993年)

从1967年起,欧洲一体化的发展进程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其标志是1965年4月8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签定了《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但《布鲁塞尔条约》于1967年7月1日才开始生效,欧共体才在真正意义上的成立。在其成立以后到1993年,欧共体共经历了3次扩大:

第一次扩大:1972年1月22日,欧共体迎来了第一批新成员,英国、丹麦、爱尔兰三国在布鲁塞尔签字加入,欧共体成员国增加到9个。

第二次扩大:1981年,欧共体吸收希腊成为会员国,欧共体实现了成员国的第二次扩大。

第三次扩大:1986年,西班牙及葡萄牙成为欧共体会员国,欧共体第三次扩大。同年,欧共体卢森堡首脑会议通过了《单一欧洲法令》作为《罗马条约》的附件。1991年12月11日,欧共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了以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为目标的《欧洲联盟条约》,亦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1993年11月1日“马约”正式生效,欧共体更名为欧盟。并于1992年2月7日由各成员国的外交与财政部长正式签署。《马约》的签署,把欧洲的一体化推向了一个新阶段,欧共体由一个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防务实体的方向发展,使欧洲一体化在深度和广度上发生了质的飞跃。因此它被认为是《罗马条约》签订以来欧共体一体化进程中的里程碑。

三、欧洲联盟的成立及其扩大阶段(1993年~今)

1993年11月1日“马约”正式生效,欧共体更名为欧盟。这期间也经历了三次重大扩大:

第四次扩大:1995年1月1日,奥地利、瑞典和芬兰三国正式加入欧洲联盟,欧洲共同体成员国达到15个。1997年7月16日,欧盟委员会又提出首批东扩名单,东扩的首批国家为:塞浦路斯、匈牙利、波兰、爱沙尼亚、捷克和斯洛文尼亚。1998年,欧盟与以上6个

国家开始入盟谈判。1999年1月1 日,欧洲统一货币——欧元启动,这再次表明欧盟扩大的趋势势不可挡。

第五次扩大:2002年11月18日,欧盟15国外长在布鲁塞尔举行会议,决定邀请塞浦路斯、匈牙利、捷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马耳他、波兰、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10个中东欧国家入盟。上述10国的入盟谈判是从1998年3月开始的,2002年10月结束。2003年4月16日,在希腊首都雅典举行的欧盟首脑会议上,上述10国正式签署加入欧盟协议。2004年5月1日,这10个入盟协议签署国正式成为欧盟的成员国。这是欧盟历史上的第五次扩大,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扩大。欧盟以往的扩大都是向西方国家开放,而这次入盟的10国多为中东欧和波罗的海沿岸国家。此次扩大后的欧盟经济实力与美国不相上下,欧盟的整体实力有所增强。2005年4月,欧盟与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签署入盟条约,并于同年10月启动了与土耳其和克罗地亚的入盟谈判。同年12月,马其顿被欧盟接纳为入盟候选国。另外,欧盟还于2005年启动了同波黑、塞黑(现为塞尔维亚、黑山两个国家)关于签署《稳定与联系协议》的谈判。2006年6月,阿尔巴尼亚与欧盟签署了《稳定与联系协议》(签署这一协议是阿尔巴尼亚、波黑、克罗地亚、塞黑和马其顿5个西巴尔干国家加入欧盟的第一步)。

第六次扩大:2007年1月1日,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加入欧盟。这时欧盟成员国共达27个,已形成了人口4.89亿,面积432.2万平方公里的“大欧洲”。然而,欧盟的扩大的势头并没有停止,在2005年10月,欧盟启动了与克罗地亚、土耳其的入盟谈判。同年12月,马其顿被接纳为欧盟候选国。2006年6月,阿尔巴尼亚与欧盟签署了《稳定与联系协议》。

总结发展历程:

1950年5月9日,法国外长舒曼建议同德国建立煤钢共同体。这一建议史称“舒曼计划”。1951年4月18日,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6国在巴黎签署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1952年7月25日条约生效。1957年3月25日,6国领导人又在罗马签署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两个条约,统称《罗马条约》,1958年1月1日条约生效。《罗马条约》被认为是欧洲一体化进程正式起步的象征。1965年4月8日,6国在布鲁塞尔签署条约,将上述3个共同体合而为一,统称欧洲共同体,该条约于1967年7月1日生效。1991年12月11日,在马斯特里赫特会议上,欧共体首脑们签署了欧洲

联盟条约,确立了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的目标,1993年11月1日,条约生效,自此,欧共体发展成欧洲联盟。

过去的欧共体如今成为大欧盟。现行的决策机制和机构还是为过去6国共同体“量体定作”的,已经难以保证现在的大欧盟的有效运转,不适应欧盟向更高层次一体化的发展。另外,据统计,目前欧盟的各类条约和法律、法规已达10万页之多,不仅庞杂,且不系统、不完备。欧盟的发展亟待一部系统、完整的宪法出台。2001年12月,欧盟首脑会议通过《拉肯宣言》,决定组建制宪筹备委员会,为欧盟制定一部类似一个国家大法的宪法条约。制宪筹委会由法国前总统德斯坦任主席。德斯坦领导筹委会的100多名成员紧张工作,于2002年10月28日拿出了宪法草案,并于2003年6月20日在筹委会获得通过。其后,这部宪法草案几经修改,终于在2004年10月29日在罗马召开的欧盟峰会上得到25个成员国领导人的签署。这是欧盟的第一部宪法,是欧盟一体化进程中又一里程碑,对于欧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欧盟影响力

欧盟全称欧洲联盟,它的诞生和发展是战后世界上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50多年来,欧盟的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实力日益增强。目前,欧盟总面积400万平方公里,人口4.5亿多,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30%以上,对外贸易额占世界总贸易额的20%。人均收入和对外投资均居世界前列。欧盟已成为世界上一体化程度最高、综合实力强大的经济体,其经济实力可与美国比肩。随着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欧盟在国际事务中的自主意识越来越强,积极发表对国际重大问题的意见,日益发挥重要的作用,在世界上的影响和地位不断提升。欧盟已成为当今世界维护和平、推动发展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中国与欧盟

中欧关系:互利共赢,走向成熟欧盟重视发展同中国的关系。

1975年5月,欧洲经济共同体(欧盟的前身)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以此为起点,

中欧关系开始了新的篇章。中国改革开放,为中欧关系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欧盟更加重视发展对华关系。1995年7月,欧盟出台第一个对华战略文件———《欧中关系长期政策》。欧盟开始从战略高度调整对华政策,并确定了长期发展对华关系的基本框架。文件指出,“欧盟必须发展起能够与中国在世界及地区范围内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力相适应的长期关系”,将对华关系作为“欧盟对外关系,包括对亚洲和全球关系的一块基石”。

1998年、2002年、2003年,欧盟又先后制定了3个对华关系文件。近年来,欧盟采取一系列具体步骤发展同中国的关系。1998年1月,欧盟倡议在第二届亚欧会议期间举行欧中领导人会晤,进而建立欧中领导人定期会晤机制。1998年4月,中国—欧盟领导人举行首次会晤,并发表了《联合声明》,希望中国和欧盟建立面向21世纪的长期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双方决定每年举行一次中欧领导人会晤。截至去年12月,双方领导人已经举行了7次会晤。1998年2月,欧盟放弃在人权问题上同中国对抗的政策,表示在联合国人权会议上,无论作为整体的欧盟,还是单个成员国都不再提出也不再支持所谓谴责中国人权记录的决议案。随着中国经济改革不断取得重大进展,欧盟于1998年3月开始不再将中国列入“非市场经济名单”。中国同样重视发展同欧盟的关系。

2003年10月,中国发表《中国对欧盟政策文件》,阐述了中国对欧盟的政策目标和以后5年的合作措施。这份文件表达了中国政府在政治、经济、文教、社会、军事5个方面与欧盟进行全面合作的愿望。这是中国政府首次制定针对欧盟的对外政策文件,是对近年来欧盟发表的一系列对华政策文件的积极回应。2004年4月14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会见来访的欧洲委员会主席普罗迪时表示,中国支持欧盟扩大和一体化进程,希望欧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愿与欧盟加强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磋商与协调,扩大双方的互利合作,共同为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作出贡献。2004年12月8日,中国与欧盟领导人在海牙举行第七次会晤。

中国同欧盟建交30年来,经过双方共同努力,中欧关系已处于历史上最活跃、最富有成果的时期。双方在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全面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欧高层领导人保持了频繁的互访和接触,就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热点问题加强磋商和协调。双方确立了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目标。欧盟已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这些都标志着中欧合作的领域不断拓宽,合作水平不断提高,双边关系正步入成熟、健康、稳定发展的新阶段。

国际劳动力流动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际劳动力流动现状及发展趋势 按照WTO的界定,世贸组织成员国之间的劳动力流动属于服务贸易的范畴,是服务贸易的四种交付方式之一,受《服务贸易总协定》(以下简称GATS)及其附件的约束。GATS将国际间劳动力流动视作自然人移动。在GATS关于自然人的几种分类(公司内部调任人员,商务访客,合同服务提供者,独立专家)中,与我国对外劳务合作相关的主要是“合同服务提供者”(contractual service suppliers)。其在外期间的报酬由雇主支付,合同服务提供者应具有相关和相当的教育背景及专业资历。这种临时性服务的期限一般为1~3年。 由于自然人移动涉及到国家的出入境管理和移民问题,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对自然人移动严格设限。进入21世纪后,随着服务贸易新一轮谈判的展开,自然人移动的自由化问题引起了各国的关注。由于发展中国家普遍拥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他们越来越认识到,自然人移动自由化不仅有助于提高本国的经济水平和贸易竞争力,缓解国内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并可以帮助他们摆脱贫困。而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普遍存在着劳工大量短缺和高失业率并存的现象,一方面,人口下降和老龄化造成了劳工严重短缺;另一方面,许多社会地位低、工资少、耗体力的工作常常无人问津。因此,发达国家也逐渐认识到,劳动力流动自由化是一个双赢的问题。

这一共识,为下一轮的服务贸易谈判和劳动力在国际间的自由流动奠定了基础。 当前国际间劳动力流动的区域特点 据国际劳工组织的预计,全世界约有1.4亿人在国外工作,每年全球劳动人口流动达6000万人,而且在不断增加。按照经济学原理,生产要素总是从报酬低的地区或行业流向报酬高的地区或行业,作为劳动力要素也不例外。 当前,劳动力流动主要是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由于各个国家在全球劳动力流动过程中所处的地位、所面临的形势、所采取的政策不同,各大洲的劳务市场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一、欧美市场 作为当今世界最发达的经济体,欧盟和美国的薪酬福利体系对外来劳动力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加上其存在大量劳工短缺和高失业率,开拓欧美国家的劳务市场显示出良好的前景。但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差异,欧美的劳动力市场只对东欧各国和部分非洲国家开放,而对中国的开放度很低。

亚美尼亚加入欧盟的前景分析

亚美尼亚加入欧盟的前景分析 [亚美尼亚]阿依科·马尔季罗相来源:《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8年第3 期 【内容提要】亚美尼亚自独立以来非常重视与欧盟的关系,其对外政策追求“多方互补”,力求与欧盟、俄罗斯和美国保持稳固关系。在当前区域性地缘政治形式下,亚美尼亚的首要任务是维护和保障本国及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的安全。解决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冲突问题也是其加入欧盟的必要条件。亚美尼亚不仅将加入欧盟视为融入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而且将其视为文化与精神价值回归的良机及其与欧洲历史关联的延续,尽管亚美尼亚至尚未正式表示加入欧盟的愿望。 【关键词】亚美尼亚欧盟俄罗斯南高加索 【作者简介】阿依科·马尔季罗相,1981年生,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北京1000875) 欧盟经济货币共同体的建立,欧盟制度的加强和欧盟的扩大是为其政治经济问题和冲突寻求文明的解决方法的一种尝试。由此,全球最大经济中心得以建立。即使它不像其他相似的中心那么对立,但从客观上讲,其不断独立发展的进程以及与其发展相伴的、与西方政治认识不同的趋势,也使得它与其他中心形成竞争。 在这艰难的发展之路上(甚至在法国到了颠覆立法公民投票的程度),欧盟以其不断自我加强和自我制度肯定的独特方式继续前行着。 欧盟在已拥有强大的政治和军事政治力量,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不断增强的情形下,其根本不同之处在于各成员国关系的形成有着全新的因素。 欧盟作为某种价值体系的承担者,其吸引力首先在于它在成员国(以及非成员国)之间创造了合作的可能性,加强了国家主权。这对文中提到的新的世界秩序和地缘政治运动有着强大的影响力。 亚美尼亚所处的南高加索地区正在更加积极地参与扩大全球影响力的进程,自然地接受了欧盟的构成,抓住这一崭新而且特殊的机会,加强亚美尼亚国家在安全与经济上的发展,并重建历史和文明价值。 亚美尼亚与欧洲组织的结合从国家独立之初就已开始,并为自己保留了对外政策优先权。显而易见,这对亚美尼亚与欧盟、欧委会、北约及其他欧洲组

关于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现状及未来的 发展趋势

关于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现状及未来的 发展趋势 学院:电气工程学院 班级:电技111 姓名:缪梓强 学号:2011301030128

关于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现状及未来的 发展趋势 [论文摘要]中国与欧盟分别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区域集团,是当今世界舞台上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两支重要力量。中国与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来,在全球化和国际格局快速变化的背景下,中欧经贸合作关系得到长足的发展,并且已经超越了双边范畴,具有日益重要的全球战略意义。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波折,但总体的发展前景仍然是积极的。21世纪,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达到双方互利共赢的目的。 [论文关键词]中欧经贸合作;现状;发展趋势 中国与欧盟分别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区域经济集团,是当世界舞台上维护和平与促进发展的两支重要力量,全面发展同欧盟及其成员国长期稳定的互利合作关系,是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为中欧关系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欧盟自2004年起跃居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也稳居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同时欧盟还是中国吸收外资最重要的来源地之一和技术引进第一大来源地,中欧双边经贸合作的领域与范围不断向纵深发展。 一、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现状 1.中欧双边贸易关系稳定发展 在中欧合作的诸多领域中,经贸关系是最具活力、收获最多的领域之一。进入2世纪以来,伴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中欧双边贸易在原先基数较大的基础上又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以大约每3年就翻一番的速度增长着。如今,“中国制造”在欧洲上已随处可见。根据中国海关总署,2004-2007年中国对欧盟年均进出口额增长率在27%以上,欧盟一跃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07年中欧进出口总额达到3561.5亿美元,同比增长27%,其中中方出口2451.9亿美元,增长29.2%;进口1109.6亿美元,增长22.4%,欧盟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占比上升至16.4%,占到中国总出口额的近1/5。2008年中欧双方的贸易额更是一举达到了4255.8亿美元,增长19.5%,分别高于同期中美、中日双边贸易增速9个和6.5个百分点。 2.中欧直接合作不断深化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作为中国第4大投资伙伴,欧盟对华投资的项目数自1986年以来总体呈现增长的趋势。截至2008年4月底,欧盟累计在华投资项目27139个,实际投资额585亿美元。欧盟对华投资项目平均规模大,技术含量较高,且多投资于生产领域。改革开放30年来,欧盟一大批优秀企业尤其是大的已大举进入中国,空中客车飞机、大众汽车、壳牌石油、联合利华日用品、西门子电器、诺基亚等等众多欧盟跨国企业巨头已在中国的相关领域中占据了显著地位,并先后成为了在华投资成功的典范。

中国与欧盟贸易现状与发展分析

[论文摘要]中国与欧盟分别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区域经济集团,是当今世界舞台上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两支重要力量。中国与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来,在全球化和国际格局快速变化的背景下,中欧经贸合作关系得到长足的发展,并且已经超越了双边范畴,具有日益重要的全球战略意义。虽然双方在政治和经济领域的许多问题上仍然存在分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波折,但总体的发展前景仍然是积极的。21世纪,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达到双方互利共赢的目的。 [论文关键词]中欧经贸合作;现状;发展趋势 中国与欧盟分别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区域经济集团,是当世界舞台上维护和平与促进发展的两支重要力量,全面发展同欧盟及其成员国长期稳定的互利合作关系,是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为中欧关系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欧盟自2004年起跃居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也稳居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同时欧盟还是中国吸收外资最重要的来源地之一和技术引进第一大来源地,中欧双边经贸合作的领域与范围不断向纵深发展。 一、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现状 1.中欧双边贸易关系稳定发展 在中欧合作的诸多领域中,经贸关系是最具活力、收获最多的领域之一。进入2世纪以来,伴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中欧双边贸易在原先基数较大的基础上又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以大约每3年就翻一番的速度增长着。如今,“中国制造”在欧洲市场上已随处可见。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04-2007年中国对欧盟年均进出口额增长率在27%以上,欧盟一跃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07年中欧进出口总额达到3561.5亿美元,同比增长27%,其中中方出口2451.9亿美元,增长29.2%;进口1109.6亿美元,增长22.4%,欧盟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占比上升至16.4%,占到中国总出口额的近1/5。2008年中欧双方的贸易额更是一举达到了4255.8亿美元,增长19.5%,分别高于同期中美、中日双边贸易增速9个和6.5个百分点。 中欧直接投资合作不断深化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作为中国第4大投资伙伴,欧盟对华投资的项目数自1986年以来总体呈现增长的趋势。截至2008年4月底,欧盟累计在华投资项目27139个,实际投资额585亿美元。欧盟对华投资项目平均规模大,技术含量较高,且多投资于生产领域。改革开放30年来,欧盟一大批优秀企业尤其是大的跨国公司已大举进入中国,空中客车飞机、大众汽车、壳牌石油、联合利华日用品、西门子电器、诺基亚通信等等众多欧盟跨国企业巨头已在中国的相关领域中占据了显着地位,并先后成为了在华投资成功的典范。 在中国对欧盟国家的直接投资方面,近年来,伴随着中国政府“走出去”战略的大力实施,以华为、中兴、海尔等为代表的一批中国优秀企业也开始走出国门,到欧盟国家投资创业。由于起步较晚,目前中国在欧盟的对外直接投资额十分有限,远远低于欧盟国家在中国的直接投资规模。根据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对欧盟非金融类直接投资为5亿美元,累计投资存量为14亿美元。双方合作尚存在巨大潜力和空间。 二、中欧经贸关系的突出特点 1.中欧经贸合作呈现互补性 中国和欧盟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市场,彼此间的经贸关系具有极强的互补性,相互依赖性也越来越强。欧盟拥有庞大的剩余资本,在技术的转让上比较开放,又极度依赖世界贸易。欧盟所具有的市场优势、技术优势与资本优势使得中国通过发展中欧关系获得了更大的出口市场、更好的技术来源与更多的资本来源。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中国所具有的竞争优势对欧盟也是极具吸引力的。丰富的原材料和廉价劳动力资源、存量与增量庞大的市场、与欧盟差

欧盟国家电子政务发展现状与趋势

欧盟国家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及其趋势 ——“中欧信息社会项目”中方代表团欧盟国家电子政务考察报告 2007年9月17日至21日,“中欧信息社会项目”中方代表团访问葡萄牙并参加第四次欧盟电子政务部长会议。 “中欧信息社会项目”中方代表团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信息中心、省信息产业厅和信息产业局的代表和专家组成。访问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9月18日参观和调研葡萄牙的埃武拉县(Evora County)信息化建设情况,二是9月19日至21,参加欧盟第四次电子政务部长级会议。 本报告共分三个部分,第一、二两个部分分别介绍访问情况,介绍欧盟电子政务发展情况及其趋势,第三部分分析当前欧盟国家电子政务发展经验及其对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意义。 第一部分:葡萄牙埃武拉县(Evora County)信息化建设情况 一、埃武拉县基本情况 葡萄牙共有18个县(地区),埃武拉县即是其中之一。埃武拉县有常住人口17万2千人,面积是7500平方公里,辖区有14个市镇。葡萄牙实行地方自治,县和市镇之间并没有行政隶属关系,县和市镇的公职人员都经本地选举产生。但是,作为埃武拉县中心的埃武拉市镇则是该县的经济文化中心,埃武拉大学就坐落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每个市镇其人口其实挺少的,有的甚至不到一万人,与我国的小镇差不多,只是其城市化相对比较成熟。

二、EVORA县数字化项目 EVORA县数字化项目(éVORA COUNTY DIGITAL PROJECT,也叫EDD项目)是全县信息化建设项目。该项目于2004年10月立项并开工建设,于2007年6月结束。最初预算资金是650万欧元,其中75%的资金由“信息社会知识计划”(Information Society Knowledge Program,POSC)提供。 EDD包括以下15个方面的建设容: 1、地区门户,Regional Portal 2、旅游门户,Tourism Portal 3、企业门户,Business Portal 4、GIS门户,GIS Portal 5、企业局域网,Business Extranet 6、互联网创新中心,Inovévor-Innovation Centre 7、市政Web 及其在线服务,Municipal Web-Sites and Online Services 8、市政局域网,Municipal Intranets 9、电子商务门户,E-Commerce Portal 10、地区无线宽带接入点,Regional Hotspots 11、地区数据中心,Regional Data Centre 12、城市光纤宽带网络,Municipal MANs (broadband network—optic Fibre) 13、EVORA城市历史文化传统及其在线服务,évora Municipality—Memory and Online Services 14、互联网移动服务车(信息大篷车),Internet Mobile Vehicle 15、项目推广,Marketing and promotion

欧盟成员国产业结构差异、整合前景及启示.

欧盟成员国产业结构差异、整合前景及启示. 摘要:欧盟东扩后新成员国的产业结构尽管不断趋向合理但与老成员国间仍存在一定差异。本文分析这种差异的主要特征对该地区产业结构的前景进行预测并提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关键词:欧盟东扩产业结构差异整合 欧盟在完成第五次东扩后面临新的经济整合任务。与前四次的扩张和整合不同欧盟在20__年的扩张是一次异质性扩张此次扩张后新老成员国间的经济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有一定差距。所以新人盟成员国面临的经济整合过程将是差异性整合过程即在异质性经济制度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对不同质的经济要素进行调整提升处于低端的要素水平提供新的制度安排协调复杂的利益关系实现同步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各成员国产业结构整合是经济整合中的基础和核心问题。它不仅是盟内贸易充分发展的基础也是欧盟在投资、货币、金融以及社会保障等其他领域顺利实施整合的保障。从这个角度出发本文对欧盟成员国产业结构差异的现状和整合前景进行分析提出我国未来调整产业结构的对策。 一、欧盟成员国产业结构的差异 20__年欧盟15个老成员国的产业结构较为相似。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较小一般都在2%左右希腊的水平偏高为5.2%;工业和建筑业的比重一般在20%至30%之间。其中德国工

业较为发达比重为25.8%西班牙的建筑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要明显高于其他国家为11.6%;由贸易、运输、通信和金融等产业构成的服务业在各国经济中都占有较大比重均在70%左右卢森堡甚至达到83.3%。这种产业结构明显体现出发达工业化国家的特征。而各国不同的产业增长率反映出产业结构总体的发展趋势。从1999年至20__年间的各产业产值平均年增长率看增长速度最慢的是农业一般在1%左右法国、卢森堡、瑞典、葡萄牙、希腊甚至出现负增长;工业和建筑业增长速度居中各国的平均水平为2.3%和1.9%多数国家工业的增长速度都快于建筑业。尤其是瑞典和芬兰的工业实现了较快增长平均增长率分别为4.9%和4.1%。而在建筑业方面具有悠久传统和技术积累的西班牙和希腊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分别为5.3%和4.5%;服务业是发展最迅猛的行业各国的服务业都实现持续增长从而使服务业在CDP中的比重不断增加。总的看不论是比重还是增长速度老成员国服务业在经济中的优势十分明显产业结构体现出合理化的态势。而欧盟新成员国的产业结构也大体与老成员国类似。20__年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最小平均为4%但个别国家(如匈牙利)达7.5%;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最重要地位平均比重超过65%。其中塞浦路斯达77%超过许多老成员国。各国工业和建筑业的比重居中但工业明显高于建筑业。从新成员国产业发展状况看农业从1999年到20__年这10年间的平均增长率最低平均为1.2%;工业、建筑业与服务业的增长速度类似平均约在4%至5%之间。与老成员国相比新成员国的部分国家还属

欧盟成员国产业结构差异、整合前景及启示

欧盟成员国产业结构差异、整合前景及启示 欧盟在完成第五次东扩后,面临新的经济整合任务。与前四次的扩张和整合不同,欧盟在2004年的扩张是一次异质性扩张,此次扩张后,新老成员国间的经济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有一定差距。所以,新人盟成员国面临的经济整合过程将是差异性整合过程,即在异质性经济制度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对不同质的经济要素进行调整,提升处于低端的要素水平,提供新的制度安排,协调复杂的利益关系,实现同步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各成员国产业结构整合是经济整合中的基础和核心问题。它不仅是国内贸易充分发展的基础,也是欧盟在投资、货币、金融以及社会保障等其他领域顺利实施整合的保障。从这个角度出发,本文对欧盟成员国产业结构差异的现状和整合前景进行分析,提出我国未来调整产业结构的对策。 一、欧盟成员国产业结构的差异 2005年,欧盟15个老成员国的产业结构较为相似。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较小,一般都在2%左右,希腊的水平偏高,为5.2%:工业和建筑业的比重一般在20%至30%之间。其中,德国工业较为发达,比重为25.8%,西

班牙的建筑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要明显高于其他国家,为11.6%;由贸易、运输、通信和金融等产业构成的服务业在各国经济中都占有较大比重,均在70%左右,卢森堡甚至达到83.3%。这种产业结构明显体现出发达工业化国家的特征。而各国不同的产业增长率反映出产业结构总体的发展趋势。从1999年至2005年间的各产业产值平均年增长率看,增长速度最慢的是农业,一般在1%左右,法国、卢森堡、瑞典、葡萄牙、希腊甚至出现负增长;工业和建筑业增长速度居中:各国的平均水平为2.3%和1.9%,多数国家工业的增长速度都快于建筑业。尤其是瑞典和芬兰的工业实现了较快增长,平均增长率分别为4.9%和4.1%。而在建筑业方面,具有悠久传统和技术积累的西班牙和希腊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分别为5.3%和4.5%;服务业是发展最迅猛的行业,各国的服务业都实现持续增长,从而使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不断增加。总的看,不论是比重还是增长速度,老成员国服务业在经济中的优势十分明显,产业结构体现出合理化的态势。而欧盟新成员国的产业结构也大体与老成员国类似。2005年,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最小,平均为4%,但个别国家(如匈牙利)达7.5%;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最重要地位,平均比重超过65%。其中,塞浦路斯达77%,超过许多老成员国。各国工业和建筑业的比重居中,但工业明显高于建筑业。从新成员国产业发展状况看,农业从1999年

欧盟发展历程

走过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欧盟几经扩大,从当初的6个成员国发展到今天的25国,从单一经济一体化组织走向包括政治、外交、防务等多方面联合的国家联合体,成为当今世界维护和平、推动发展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2004年10月29日,25国领导人在罗马召开的欧盟峰会上签署了《欧盟宪法条约》。这是欧盟向更深层一体化发展的里程碑。 欧盟风雨半世纪 欧盟全称欧洲联盟,它的诞生和发展是战后世界上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1950年5月9日,法国外长舒曼建议同德国建立煤钢共同体。这一建议史称“舒曼计划”。1951年4月18日,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6国在巴黎签署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1952年7月25日条约生效。1957年3月25日,6国领导人又在罗马签署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两个条约,统称《罗马条约》,1958年1月1日条约生效。《罗马条约》被认为是欧洲一体化进程正式起步的象征。1965年4月8日,6国在布鲁塞尔签署条约,将上述3个共同体合而为一,统称欧洲共同体,该条约于1967年7月1日生效。1991年12月11日,在马斯特里赫特会议上,欧共体首脑们签署了欧洲联盟条约,确立了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的目标,1993年11月1日,条约生效,自此,欧共体发展成欧洲联盟。 在半个多世纪中,欧盟5次扩大,成员国从最初的6个,发展到今天的25个。最近一次扩大是2004年5月1日,塞浦路斯、匈牙利、捷克、爱莎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马尔他、波兰、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10国被接纳为成员国,这10国多属原苏联东欧势力范围,人们将这次扩充称为欧盟“东扩”。东扩后,欧盟开始与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等独联体国家接壤。 欧盟,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力量 50多年来,欧盟的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实力日益增强。目前,欧盟总面积400万平方公里,人口4.5亿多,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30%以上,对外贸易额占世界总贸易额的20%。人均收入和对外投资均居世界前列。欧盟已成为世界上一体化程度最高、综合实力强大的经济体,其经济实力可与美国比肩。随着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欧盟在国际事务中的自主意识越来越强,积极发表对国际重大问题的意见,日益发挥重要的作用,在世界上的影响和地位不断提升。 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巨大变化。欧盟主张世界格局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奉行多边主义,主张加强联合国的作用,强调各国都应该尊重国际法,主张尊重世界多元文明,反对强权政治、单边主义、单极战略和一国的价值观主宰世界。在重大国际问题上,法、德等欧盟一些国家公开向美国说“不”。它们反对美国撇开联合国执意对伊拉克开战;反对美国对伊朗进行军事打击以及推翻伊朗现政权,主张通过外交途径和经济技术合作等手段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对欧盟实力不断增强以及地位和角色的变化,美国极不情愿,非常担忧,但又无可奈何。欧盟一体化进程继续深化的势头不可逆转。布什再次当选美国总统后,第一次出访就屈尊飞往欧洲,企图同欧盟弥合分歧,修补裂痕。但布什的欧洲修好之行成果有限,双方在对待国际事务的理念和如何解决当前重大国际问题上的分歧依旧。欧盟联合自强,追求共同的外交与安全政策,在国际事务中发出强大声音,对抑制世界力量对比失衡,阻碍美国推行全球霸权,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欧盟已成为当今世界维护和平、推动发展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欧盟经济的“板块”特征与发展趋势

欧盟经济的“板块”特征与发展趋势 [摘要]通过搜集、整理和归类大量的统计数据利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剖析欧盟经济发展的“板块”特征。文章第一次把欧盟经济划分为5个类型同时分析了这五种经济类型的特征与发展趋势。一、相关研究文献综述欧盟经济模式的讨论可以上追至19世纪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当时德国由于产业革命进行较晚工业基础薄弱敌不过英国工业品的强力竞争。而经济学论坛上占主导地位的思潮是以英国斯密、李嘉图等古典经济学为主要内容的自由放任和自由贸易观点德国学者李斯特从德国工业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实际情况出发指出了英国古典学派自由贸易观点具有世界主义的根本缺陷以及不重视各个特定国家的发展阶段和各自特殊利益的倾向从而必然以世界范围的经济学来代替国家主义的经济学为了给本国指明发展民族工业和取得权力的道路李斯特用德国新兴资产阶级的民族主义来同英国资产阶级的世界主义相对抗用德国的实际来同英国的理论相对抗。由此初步形成了实行保护主张的德国经济发展模式和主张自由贸易的英国经济模式。二战结束后受马歇尔计划的推动欧盟经济进入了平稳增长、社会和谐的30年“黄金时期”(“trente glorieuses”, 1945年至1975年)。一般来说政界和学界通过回顾欧盟经济成功发展历程总结出了两种经济模式即以德国、法国为代表的“大陆模式”和英国、爱尔兰为代表的“盎格鲁模

式”。[1]“大陆模式”在主张市场竞争的同时强调有序竞争和社会责任主张高税收高福利。“盎格鲁模式”则主张实行自由市场经济强调市场竞争反对市场垄断不主张国家过多干预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或者说两种经济模式回归到经济学的主题之一即公平与效率(equity and efficiency)孰为先的问题。“大陆模式”更多地关注社会公平而“盎格鲁模式”则更多地看重市场效率。意大利学者Tito Boeri、比利时学者André Sapir、英国金融时报经济评论员Martin Wolf等西方学者对“大陆模式”又进行了具体细分即“大陆模式”包括“日耳曼模式”(Nordic)、“莱茵河流域模式”(Rhineland)和“地中海模式”(Mediterranean)[1] [2] [3]。如果加上上述的“盎格鲁模式”欧盟经济则可以划分为四种模式即“日耳曼模式”、“莱茵河流域模式”、“地中海模式”和“盎格鲁模式”。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20__年欧盟东扩后如果作为一个整体“国家”来看欧盟25国疆域面积为397万平方公里列世界第七位;国内生产总值为12.7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1%;欧盟拥有4.5亿人口列世界第3位占世界总人口的7%。与此同时20__年中欧双边贸易额达2,173亿美元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提前8年实现中欧领导人20__年提出的战略目标。欧盟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欧盟继续保持中国累计最大技术供应方地位同时还是中国累计第四大实际投资方。为了研究的方便本文拟在已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将欧盟25国经济划分为

欧盟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一、欧盟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欧盟一体化的内涵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欧盟共同政策实施的领域与程度,二是指包容到欧盟中去的国家数量。 从第一层意思看,为支持一体化的发展势头,欧盟共同政策实施的领域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这涉及到经济一体化的成败,犹如行驶中的自行车不进则退。扩大也是一体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客观要求。目前欧盟不仅正在向单一货币迅速前进,而且力图在共同外交和和防务安全政策、内务和司法合作方面取得进展。前者是欧盟发展经济一体化、强化内部团结,并利于欧元与美元相抗衡,提高自身国际经济地位的重要手段,而后者反映了欧盟在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基础上谋求更高层面上的联合与发展,实现政治一体化的突破。对于欧盟来说,这种意图是符合罗马条约宗旨的。然而对于一个成员国来说它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政策目标决定了它是否愿意接受这种共同政策。 从第二层意思看,欧盟将发生的其历史上的一次扩大,所包容的国家数量、人口数量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我们正是从上述两层含义对欧盟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的。 首先,欧盟代表欧洲一体化的形象将进一步加强。众所周知,欧洲大陆上一体化运动有两支力量,经过几十年的磨合,欧洲自由贸易联盟与欧盟找到了更多的共同点,正在逐步与欧盟相融合,1994年1月1日两大集团的17个国家(不包括瑞士、列支敦士登)组成的欧洲经济区正式建立。在欧洲经济区里实施商品、劳务、人员和资本的自由流动。 随着欧洲自由贸易联盟一些成员国纷纷加入欧盟,欧盟代表欧洲一体化的形象是肯定的事情了。 其次,欧盟对欧洲国家的吸引力将进一步加强。发展经济是一个国家的基本要求。而欧盟为其成员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了一系列有利条件。一是为外贸发展创造条件,拥有3亿多人口的大市场对于外贸依存度比较高的欧洲国家来说,这是极有吸引力的。二是目前统一的大市场为欧盟成员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三是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为成员国企业提供了日趋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这些有利条件,使欧洲国家逐步意识到加入欧盟对于本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不仅是中东欧家谋求入盟,其他欧洲国家的态度也是积极的。 第三,未来一二十年间,以欧盟为核心的欧洲一体化将在形式上取得重大发展。随着欧盟东扩的顺利进行,前东欧国家逐步地加入欧盟,暂时不具备条件的国家也会以某种方式同欧盟保持一中确定的关系,同此很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欧盟通过欧洲经济区和联系国方式将整个欧洲的绝大多数国家纳入到欧洲一体化的轨道上来。但是,欧共体初创时期的紧密合作状态爱将难以为继。 二、跨境经济合作 欧盟的跨境合作模式作为欧盟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创新,在加速欧盟边境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促进欧盟内部的平衡发展和经济社会聚合,推进欧洲一体化进程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跨境合作是欧盟内部不同国家边界两侧,地理相邻的一部分地区间的合作,它涉制度、经济、法律、文化、教育等多方面跨边界和跨境合作。欧盟的跨境合作之所以能够克服诸多困难取得成功与其特殊体制有着密切关系,以及和这一特殊体制相对应的治理机制。欧盟提出INTERREG项目为跨境合作提供了基金支持,而在地区和地方政府层面,不仅有当地政府的积极运作,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组织机构也积极参与,从而克服了阻碍跨境合作的不利因素,推动跨境合作顺利进行。 1990年,欧洲委员会发起INTERREG共同体倡议。这一倡议是欧盟为了探索解决影响整个欧盟问题而设计的特殊计划,此倡议由欧洲区域发展基金提供帮助,目的是支持欧盟区域合作,鼓励边境地区的共同发展。在INTERREGⅠ和INTERREGⅡ顺利实施并取得成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产品市场容量分析 《第一财经周刊》2013年10月11日 早在1970和1980年代,日本和韩国就率先开展研究,并批准将甜叶菊的萃取物甜菊糖作为合法的食品添加剂使用。随后中国等其他亚洲国家也都批准使用。但当时由于技术限制,甜菊糖苷不仅产量低,而且口感不佳,始终未能成为主流,通常你只能在配料表的末尾找到这个名字。 2008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率先通过甜菊糖中的主要成分莱鲍迪苷A(以下简称“Reb A”)“一般认为安全”(GRAS)的决议,可作为美国通用甜味剂使用。2011年11月,向来以严苛的食品安全标准著称的欧盟委员会也宣布允许使用甜菊糖。 欧美两大市场的相继开放,让这个原本不起眼的南美植物一跃成为未来最有可能和甘蔗以及甜菜比肩的世界第三大糖源。 2008年,就在FDA认可Reb A的安全性之后,可口可乐和农产品(8.76, 0.53, 6.44%)巨头Cargill集团,迅速联手成立了以Reb A为主要原料的甜菊糖品牌Truvia。紧接着, 百事可乐和总部位于美国芝加哥的甜味剂制造商Merrisant合资,成立甜菊糖品牌Pure Via。 与甘草、罗汉果这些已经普遍使用的天然甜味剂类似,甜叶菊最初也面临产量小、提取成本高的问题。 “第一代的甜菊糖因为纯度低,含有很多杂质,因此口感并不好,也只能降低10%至15%左右的含糖量。”谱赛科的亚太区技术应用经理滕建锋告诉《第一财经周刊》。 以高纯度Reb A提取物为代表的第二代甜菊糖,则在口感和甜度方面都有了较大突破,和砂糖比较接近,是目前能实现量产、商业化应用最广泛的甜菊糖产品,降糖水平能达到30%至50%。 从2012年起,谱赛科开始推出第三代产品,它不再仰赖单一的甜菊糖苷,而是多种提取物混合,让口感提升,同时能满足50%以上的降糖目标。 从甜叶菊的叶子中提取糖苷的过程有点类似泡茶。叶子收割之后,需要在40℃至50℃的水里浸泡很长时间。得到的液体其实已经具有甜味,但含有的多种杂质仍会影响最终提取出来的糖苷的品质。这些原始提取物需要用不同的试剂进行除杂、除色,然后进一步提取不同的高纯度糖苷。 糖苷种类不一样,甜味特征也各不相同。截至目前的研究结果统计,甜叶菊的叶子中共含有11种能产生甜味的糖苷,而其中Reb A含量最多,高达60%,而且甜度最高,口感比较纯净,因此高纯度Reb A过去一直被认为是最理想的甜叶菊产品。提取糖苷的种类和数量、以及让它们混合之后的品质,成为各甜菊糖技术公司之间竞争的关键。 如果能让糖尿病人毫无顾忌的吃糖、让其它正常人能更放心的享受甜味,这个世界或许多多少少都会更美好一点。 甜叶菊市场调查及分析报告(20110426) 甜叶菊提取物产品与蔗糖效用对比分析

欧盟国家电子政务发展现状与趋势(doc 14页)

欧盟国家电子政务发展现状与趋势(doc 14页)

欧盟国家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及其趋势 ——“中欧信息社会项目”中方代表团欧盟国家电子政务考察报告2007年9月17日至21日,“中欧信息社会项目”中方代表团访问葡萄牙并 参加第四次欧盟电子政务部长会议。 “中欧信息社会项目”中方代表团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信息中心、山东省信息产业厅和厦门信息产业局的代表和专家组成。访问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9月18日参观和调研葡萄牙的埃武拉县(Evora County)信息化建设情况,二是9月19日至21,参加欧盟第四次电子政务部长级会议。 本报告共分三个部分,第一、二两个部分分别介绍访问情况,介绍欧盟电子政务发展情况及其趋势,第三部分分析当前欧盟国家电子政务发展经验及其对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意义。 第一部分:葡萄牙埃武拉县(Evora County)信息化建设情况 一、埃武拉县基本情况 葡萄牙共有18个县(地区),埃武拉县即是其中之一。埃武拉县有常住人口17万2千人,面积是7500平方公里,辖区有14个市镇。葡萄牙实行地方自治,县和市镇之间并没有行政隶属关系,县和市镇的公职人员都经本地选举产生。但是,作为埃武拉县中心的埃武拉市镇则是该县的经济文化中心,埃武拉大学就坐落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每个市镇其人口其实挺少的,有的甚至不到一万人,与我国的小镇差不多,只是其城市化相对比较成熟。 二、EVORA县数字化项目 EVORA县数字化项目(éVORA COUNTY DIGITAL PROJECT,也叫EDD 项目)是全县信息化建设项目。该项目于2004年10月立项并开工建设,于2007年6月结束。最初预算资金是650万欧元,其中75%的资金由“信息社会知识计划”(Information Society Knowledge Program,POSC)提供。 EDD包括以下15个方面的建设内容: 1、地区门户,Regional Portal 2、旅游门户,Tourism Portal 3、企业门户,Business Portal 4、GIS门户,GIS Portal 5、企业局域网,Business Extranet 6、互联网创新中心,Inovévor@-Innovation Centre 7、市政Web 网站及其在线服务,Municipal Web-Sites and Online Services 8、市政局域网,Municipal Intranets 9、电子商务门户,E-Commerce Portal 10、地区无线宽带接入点,Regional Hotspots 11、地区数据中心,Regional Data Centre 12、城市光纤宽带网络,Municipal MANs (broadband network—optic Fibre) 13、EVORA城市历史文化传统及其在线服务,évora

欧盟发展历程以及影响

欧盟发展历程以及影响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欧盟简介 英文名称:European Union(EU) 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是由欧洲共同体(European Community,又称欧洲共同市场)发展而来的 会徽:1988年1月开始使用,会徽的底呈蓝色,上面12颗星围成圆圈,象征着欧共体12个成员国,袁泉中间为各个成员国国名 欧盟的盟歌: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中的《欢乐颂》 欧盟的铭言:“多元一体” 欧洲日:每年5月9日 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荷卢比三国经济联盟、欧洲共同体、欧盟 1992年12月,欧洲共同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1993年11月1日,《马约》正式生效,欧盟正式诞生。 欧盟成立的背景和原因 背景: 两次世界大战给欧洲造成了一场空前的浩劫,几千万人在战火中丧生, 各国人民受尽了战乱之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欧洲面临两个强悍的近邻:西边是强大的美国,东边是崛起的前苏联。美、俄的迅速强大对西欧构成了巨大威胁。而欧洲已经脆弱到没有美国的援助便难以复苏的

境地。在这种新的国际秩序下,欧洲一批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认为,欧洲唯有联合才能避免重燃战火,才能在国际舞台上独立地发挥作用。在让·莫奈看来,当时的西欧只有两种选择:不在联合中自强,就得甘心情愿当二流国家。为此,让·莫奈提出:“为了适应世界新形势,西欧必须联合起来”,并建议组织一个“民主的、有效的机构”促进西欧各国团结,相互补充,改变西欧国家经济极度虚弱的局面。不久,他又进一步提出在西欧“建立国际贸易、货币、安全联盟”和一系列具体设想,以应付急剧变化的世界形势。西欧国家痛定思痛,在让·莫奈的“西欧联合”思想影响下,当时一些明智的、有远见的政治家越来越意识到西欧联合自强的重大战略意义。 原因: 第一,欧洲认识到自身所处的不利地位。战后的欧洲不再是世界舞台的主角,其位置被美国与苏联代替。与这两个超级大国相比,欧洲是一个在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分割的小国集合。 第二,反对战争的信念。经过两次世界大战,欧洲认识到必须保证安全和稳定,不能再成为战争的策源地。 第三,把欧洲变得更自由、更富裕。面对美苏与欧洲的对峙,西欧国家深感联合的必要性,拟通过一体化建立一个“经济上发展,军事上强大,政治上稳定统一的欧洲”。

欧盟产业联盟的发展趋势

欧盟产业联盟的发展趋势 一、欧盟产业联盟产生的背景 国际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推动欧盟的产业联盟产生。作为全世界最早进入工业化的地区,欧洲20世纪上半叶一直处于世界发达国家前列。但二战后,欧洲各国被美国和日本逐渐赶超。据英国《观察家报》1984年6月报导,5年前欧洲公司的电气和电子产品占世界市场的30%,而80年代末却只占20%.1973-1981年间,日本的工业生产增长了26%,美国增长了16%,而欧共体国家只增长了8%,这主要是因为欧盟内部缺乏协调发展战略。欧洲要发展,要保持经济大国地位,唯一的办法就是联合起来,以整体实力来对抗美日的经济和贸易进攻。而产业联盟无疑是欧盟整合各国资源、联合发展的最佳产业组织形式。 组成产业联盟也是欧盟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因为欧洲各国企业单独发展普遍缺乏资金,而通过内部联合或与外国企业进行联盟,就可以以自己的技术优势来获得别人的资金支持。而且,一些国家的技术依附度也较大,尤其是法国和德国,法国主要表现在工业机械、精密仪器、微电子和医药等高技术领域;德国是在微电子、食品加工、精密仪器和光学方面;英国在微电子产业中的技术依附度也较大,因此在高技术领域的技术开发中需要与其他国家联合。 政府的支持对欧盟产业联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欧盟国家为确保其长期发展,在世界市场竞争日趋加剧的情况下,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诸如调整科技发展战略、努力发展高技术、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等。此外,欧盟在第三个《科研与技术发展框架规划》中提出了建立“欧洲科技共同体”的宏伟目标,这也为欧盟内部各企业间的联合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特别是“尤里卡”计划和“欧洲科技合作计划”的开展,大力支持了欧盟企业在高技术方面的跨国合作。 二、欧盟产业联盟的发展趋势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欧盟技术—产业联盟呈现五大趋势: 联盟形式由一般的技术性合作转向组成集团性的虚拟公司。通过建立集团公司而形成的虚拟组织将达到动态企业集成的最高形式,并且实现单个企业无法期冀的速度经济。与传统技术联盟相比,这种联盟具有更强的战略性,但也需要有巨额资金及大批专家的支持,因而多见于电子通讯、飞机发动机和制药等高技术行业。如英国的精细化学公司就是由英国11家精细化学物品制造商组成,这些制造商之间大都有直接或间接的相互竞争关系。联合后的企业扩大了经营和生产规模,也因此获得了进入美国市场的能力。未来高新技术及其开发所需的高额成本和开发过程中的巨大风险,都会使这种联合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联盟的战略目标由区域化投向全球化。这里所指的全球化不仅意味着把区域性的技术合作推向全球性的技术联盟,而且意味着使合作后的产品由仅满足区域内消费者的需求,转向满足全球消费者的需求,即把市场推向全球化。欧盟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在欧盟内部各国技术标准的统

欧盟的历史

1951年4月18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在巴黎签订了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又称《巴黎条约》)。 1952年7月25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6国组建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7年3月25日,这六个国家在罗马签订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统称《罗马条约》。 1958年1月1日,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正式组建。 1965年4月8日,六国签订的《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三个共同体的机构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但三个组织仍各自存在,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布鲁塞尔条约》于1967年7月1日生效,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 1991年12月11日,欧共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了以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为目标的《欧洲联盟条约》,亦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1993年11月1日“马约”正式生效,欧共体更名为欧盟。 1993年11月1日,欧共体正式易名为欧洲联盟。 2002年11月18日,欧盟15国外长在布鲁塞尔举行会议,决定邀请塞浦路斯、匈牙利、捷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马耳他、波兰、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10个中东欧国家入盟。上述10国的入盟谈判是从1998年3月开始的,2002年10月结束。2003年4月16日,在希腊首都雅典举行的欧盟首脑会议上,上述10国正式签署加入欧盟协议。2004年5月1日,这10个入盟协议签署国正式成为欧盟的成员国。这是欧盟历史上的第五次扩大,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扩大。欧盟以往的扩大都是向西方国家开放,而这次入盟的10国多为中东欧和波罗的海沿岸国家。此次扩大后的欧盟经济实力与美国不相上下,欧盟的整体实力有所增强。人们将这次扩充称为欧盟“东扩”。东扩后,欧盟开始与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等独联体国家接壤。大欧盟催生新宪法过去的欧共体如今成为大欧盟。但现行的决策机制和机构还是为过去6国共同体“量体定作”的,已经难以保证现在的大欧盟的有效运转,不适应欧盟向更高层次一体化的发展。2004年10月29日,25国领导人在罗马召开的欧盟峰会上签署了《欧盟宪法条约》。这是欧盟向更深层一体化发展的里程碑。4月6日,意大利参议院以压倒多数批准了《欧盟宪法条约》,从而使意大利成为第五个批准该条约的欧盟成员国。此前,2月20日,西班牙就《欧盟宪法条约》举行全民公决,76%以上的民众投了赞成票。但是,《欧盟宪法条约》要生效实施,必须得到所有成员国的批准。到目前为止,还有20个成员国或举行全民公决或进行议会表决,履行对这部宪法条约的批准程序。让宪法条约顺利地得到所有成员国的批准,是欧盟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 2007年,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两国加入欧盟,欧盟经历了6次扩大,人口超过4.8亿的大型区域一体化组织,从最初的6国发展成为一个涵盖27个国家的当今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联合体。 目前,欧盟总面积400万平方公里,人口4.5亿多,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30%以上,对外贸易额占世界总贸易额的20%。人均收入和对外投资均居世界前列。欧盟已成为世界上一体化程度最高、综合实力强大的经济体,其经济实力可与美国比肩。随着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欧盟在国际事务中的自主意识越来越强,积极发表对国际重大问题的意见,日益发挥重要的作用,在世界上的影响和地位不断提升。在重大国际问题上,法、德等欧盟一些国家公开向美国说“不”。它们反对美国撇开联合国执意对伊拉克开战;反对美国对伊朗进行军事打击以及推翻伊朗现政权,主张通过外交途径和经济技术合作等手段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对欧盟实力不断增强以及地位和角色的变化,美国极不情愿,非常担忧,但又无可奈何。欧盟一体化进程继续深化的势头不可逆转。布什再次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