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活性氧与活性氮的生成与处理

活性氧与活性氮的生成与处理

活性氧与活性氮的生成与处理
活性氧与活性氮的生成与处理

第九章活性氧和氮物种的合成与代谢

朱小桢(译)

最近的25年,在运动生理学中,活性氧和氮物种的作用已受到了相当大的重视。现已证明,重体力活动可通过多种机制诱导增强氮物种的产生。在这种背景下,氮物种的产生似乎影响到运动生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机制。有证据表明,为应对剧烈的体力活动而形成活性氧和氮物种会导致氧化应激。然而,运动引起氧化应激的功能意义仍然是值得商榷的。最近的一些研究揭示了活性氧和氮物种作为信号分子的重要作用。在这种背景下,活性氧和氮物种调节一系列生理功能。活性氧和氮物种调节未疲劳和疲劳的骨骼肌收缩功能。

活性氧和氮物种通过氧化还原敏感性转录因子调节基因表达是一个重要的调节机制,这被认为是参与训练的适应过程。内源性抗氧化系统针对定期训练而产生的适应可能会导致运动诱导的氧化应激的限制,并反映出是增强运动耐受性的潜在机制。训练的效果似乎也包括活性氧和氮物种生成的改变,这可能在慢性疾病的治疗和预防过程中发挥有益作用。目前,许多关于运动对活性氧和氮物种相关机制在人类细胞水平上的影响的可用数据,来源于外周免疫活性细胞的研究。因此,免疫学方面的内容是本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章的第一部分提供了有关活性氧和氮物种的基本知识,集中在他们的生成特性、作用机制、参与的生理功能、以及构成抗氧化系统。第二部分介绍了当前关于急性和慢性运动在形成、作用、调节活性氧和氮物种特性上的具体影响,以及抗氧化系统产生反应的知识。

生物体内的活性氧和氮物种

根据定义,自由基是在其轨道中存在具有非常明显的化学活性的一个或多个不成对电子的原子或分子(哈里维尔 1998)。通常,用一个点(.)来象征自由基物质。额外的氧化衍生物没有不成对的电子被归类为非自由基。这样的非自由基与自由基相比,也发挥氧化作用和具有相似的反应活性及调节作用(德勒格 2002)。

图9.1总结了活性氧和氮的主要类型,特别是对于其生成酶控制的,非酶促的,和铁或铜催化的机制已显示负责。化学反应性和产生的毒性靶细胞在不同类型活性氧和氮物种之间是不同的。迄今为止,活性最强的含氧物质是羟自由基

-)是生物相关的活性氧中最彻(·OH-)(哈里维尔 1998)。超氧阴离子(.O

2

-已计算为接近2公斤/年(哈里维尔底的研究。基础条件下,身体产生的总的.O

2

1998)。由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定量测量,已证明一氧化氮(.NO)在大量生成,达到9公斤/年(哈里维尔1998)。

活性氧和氮物种产生的机制

一个术语之间的区别是:以氧为中心的活性氧(ROS)和氮衍生的活性氮(RNS),而术语活性氧和氮物种则统一了这两个种类。有几中机制被认为是负责合成活性氧和活性氮的。

氧为中心的活性物种及其衍生物

通过NADPH氧化酶亚基产生超氧阴离子是一个机制,其存在于吞噬细胞和多种其它细胞中,例如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心脏和骨骼肌细胞以及成纤维细胞(Griendling等人,1994; Javesghani等人,2002;Jones等人,1996)。由非吞噬细胞中的NADPH氧化酶形成的活性氧程度较低,而在氧化还原敏感性信号传导途径的调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NADPH氧化酶活化的心血管亚型,已被证明

发生在代谢、血液动力学,和荷尔蒙的变化反应中(Droger 2002)。血小板源

性生长因子、凝血酶、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 - α)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的NADPH氧化酶,而内皮细胞对机械力作出反应。最近,在大鼠的实验中显示,一个非线粒体NADPH氧化酶酶复合物存在于骨骼肌纤维内部。它具有类似于非吞噬细胞的NADPH氧化酶的特性,并有助于骨骼肌基底活性氧的形成。(Javesghani 等人2002)。

超氧自由基(.O

2

-)通过线粒体电子传递链氧化还原反应的半醌化合物连续地产生。在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的过程中,分子氧发生四电子还原。这反一应是由细胞色素氧化酶催化的,并用于大约90%至98%的氧气消耗。其余的氧发生单

价还原形成超氧阴离子.O

2

-(哈利韦尔1998),这一过程发生在所有含线粒体的细胞中,以及似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进一步增强(德赛等人1996)。在更深一

层的步骤中,生成的超氧阴离子.O

2

-可以通过铁催化的反应转换成.OH。在文献中,

关于线粒体中的总电子通量的估计显示出,通过电子漏并导致.O

2

-形成程度存在1%至5%之间((哈利韦尔1998)。因此,可以认为,线粒体电子传递链是量化活性氧形成的最重要的机制。

黄嘌呤氧化酶主要位于血管内皮细胞,能催化次黄嘌呤转化成黄嘌呤,进而生成尿酸。黄嘌呤氧化酶通常以脱氢酶的形式存在体内(XD黄嘌呤脱氢酶),它利用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作为电子受体,形成极大量的活性氧(罗伊和麦科德1983)。通过激活钙依赖性蛋白酶巯基氧化或蛋白水解能导致黄嘌呤脱氢酶转换成黄嘌呤氧化酶,其中后者在催化作用中利分子氧形成超氧自由基(Parks 和Granger 1986)。这种活性氧的生成过程已经在代谢性应激下被研究,在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中起着特殊的作用(Granger 1988)。此外,缺氧或局部缺血与磷酸腺苷(AMP)的积累相关联,是由于受损三磷酸腺苷(ATP)再合成的结果。磷酸腺苷(AMP)进一步转化为肌苷酸(IMP),导致次黄嘌呤的水平增加,这是黄嘌呤氧化酶的主要底物。游离铁已被证明能催化活性氧的生成。一个

著名的的铁催化生成活性氧的机制是芬顿反应,其将过氧化氢(H

2 O

2

)转换成

更多的羟基自由基(芬顿1894)。通过还原Fe3 +为Fe2+,超氧阴离子.O

2

—可以

增加铁离子对芬顿反应的的有效性(哈利韦尔1998)。铜也有与H

2O

2

形成反应

生成OH—的潜力(Haber 和 Weiss 1943)。此外,电子转移到过氧化物和氢过氧化物可以通过铁和铜离子送达,并导致活性氧的生成。

花生四烯酸作为前列腺素和白三烯途径的前体起着重要的作用。前列腺素通过环氧合酶形成,进而,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伴随着活性氧的产生。同样,通过脂氧合酶转换花生四烯酸为白三烯,已被确定为是活性氧的一个来源(Los et al. 1995)。然而,在形成活性氧时的花生四烯酸代谢的潜在作用尚未明确。

氮为中心的活性物质及其衍生物

一氧化氮(NO)是通过三种不同的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将L-精氨酸转化为L-瓜氨酸而来。一氧化氮合酶已被分为有神经型(nNOS或NOS1)、内皮型(eNOS 或NOS3)和诱导型(iNOS的或NOS2),其中后者主要是在免疫系统中。然而,许多组织中表达一个以上的这些亚型。虽然三种一氧化氮合酶亚型催化相同的反应,但他们的调节、优先表达部位、以及一氧化氮合成的量和持续时间上有所不同(表9.1)(Lincoln 等人1997年)。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表现出组成型表达,并且预成型蛋白获得活性时钙离子内流以及结合钙调蛋白。血管通过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形成一氧化氮,是直接通过增加血液流动和剪切力来促进的(Cooke等人,1991)。由于损伤或肌肉机械活动,神经型一氧

化氮合酶蛋白表达增加,而神经损伤后它的表达会降低(斯塔姆勒和迈斯纳2001)。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产生低水平的一氧化氮活化,不超过微微摩尔。相比之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不依赖于细胞内钙离子,主要由信号转导通路转录水平进行调控,涉及核因子-kB、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蛋白激酶C、和低氧诱导因子-1(HIF-1)(波格丹2001;温格2000)。一旦表达,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生成一氧化氮的含量很高,这一过程可以持续几个小时甚至几天。

免疫活性细胞

在刺激过程中,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可以通过激活吞噬细胞亚型的NADPH氧化酶产生大量的超氧化物及其活性衍生物(博格达等人,2000)。此外,NADPH氧化酶也存在于嗜酸性粒细胞中,可以诱导活性氧的形成(Lindsay和Giembycz 1997)。

活性氧在免疫活性细胞中的形成是一系列酶控制和非酶促反应(图9.1)。在中性粒细胞中,氧分子起初通过NADPH氧化酶还原成超氧阴离子.O

2

—。在接

下来的步骤中,通过超氧化物歧化酶发生超氧化物歧化产生的H

2O

2

。过氧化氢通

过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催化进一步转化为次氯酸(HOCI)。次氯酸是最强的氧化杀菌剂,也是呼吸爆发的酶级联反应中的最终产物(Weiss 1989)。

刺激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产生活性氧受复杂的调控机制的影响。脂多糖(LPS)和多种细胞因子或趋化因子是重要的活化剂和吞噬细胞NADPH氧化酶调节剂。白细胞介素8有着特殊的作用,因为它不仅能诱导形成活性氧,也有许多其它生物学特性,如对细胞迁移和粘附分子表达的诱导(Baggiolini等人1995)。证据表明,在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中,氧化爆裂的细胞内信号传导部分取决于游离钙离子(Ca2+)的增加。

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在炎性刺激下,如细胞因子和内毒素刺激,可引起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缺氧、高温和低浓度.NO本身,是非炎症性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诱导剂。与此相反,皮质醇和更高水平的.NO将发挥抑制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后者的机制似乎反映出是预防.NO过量生成的重要的反馈机制。需要重视的是,在某些条件下,一些非免疫细胞,例如肝细胞、上皮细胞、心脏和骨骼肌细胞也能够引起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林肯等人1997;斯塔姆勒和迈斯纳2001)。

活性氧和活性氮的作用机制

大多数的活性氧和活性氮的直接化学作用被局限于它们产生的附近的位置,并且由它们的反应性和合适的反应伙伴的可利用性来确定。活性氧和氮物种的特性,产生一种强大的破坏作用,它是对脂质、蛋白质、核酸、以及细胞外基质产生破坏性影响的基础(哈利韦尔1998)。另一方面,活性氧和氮的物种,如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可中等水平(适度)的生成,在各种信号传导过程中承担起调节介质的的作用(Droge 2002),并实现重要的生理功能。

生物系统中的氧化应激

要维持细胞的氧化还原平衡,活性氧的生成率和抗氧化系统能力之间需要平衡。目前的范式提出了,细胞的氧化还原平衡主要是受氧化还原敏感的信号转导机制调节,通过诱导清除系统对增强活性氧的形成作出反应。然而,如果活性氧的产生过多或快速,系统可能无法充分反应。反过来,细胞的氧化还原状态转向更加促氧化状态,与增强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的氧化修饰作为一个结果(哈利韦尔1998)。

脂质过氧化

非酶促脂质过氧化过程的初始步骤是通过氢从活性氧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侧链的提取来反映。反过来,产生脂质自由基和氧是在这个自由基链反应的中间和传播步骤所必需的。金属离子分解脂质过氧化物,增加可用的过氧化氢和烷氧自由基,从而提取氢和开始新的过氧化周期(哈利韦尔1998)。

脂质过氧化过程中的脂质过氧化物的积累,对细胞膜会产生破坏影响。这种情况会干扰细胞的完整性,并进一步导致活性氧介导的反应。过氧自由基不仅能够从多不饱和脂肪酸中除去氢,也能从核酸和氨基酸中除去氢,说明脂质过氧化过程中DNA和膜蛋白的氧化修饰的发生。

蛋白质氧化

活性氧的作用包括在氨基酸残基(如精氨酸、甲硫氨酸、半胱氨酸、色氨酸、赖氨酸)中的各种氧化修饰(Stadtman2001)。蛋白质的氧化修饰的主要途径包括初始.OH-诱导提取氢从氨基酸残基形成碳中心自由基。进一步反应导致烷基、过氧化氢和烷氧自由基的形成,而这也可能从氨基酸残基中提取氢。氧化蛋白质损伤研究中最常用的标记是活性羰基衍生物(RCD)。

修饰的蛋白质会影响其生理功能和加速蛋白水解降解,这可利用谷氨酰胺合成酶为例进行证明(莱文 1983)。像甘油醛磷酸脱氢酶或线粒体ATP合成酶的抑制,是通过活性氧经巯基氧化而引起的,如过氧化氢(科克伦1992)。基于标记物如活性羰基衍生物,氧化蛋白的积累已是公认的逐渐发生在老化的过程中,并且与一系列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Stadtman2001)。有趣的是,氧化损伤的蛋白质发挥清除作用,这已被证明比那些观察

DNA氧化损伤

DNA已被认为是氧化损伤最显著的生物标记。关于DNA损伤速率的估计表明,每个人体细胞平均每天至少发生几百个DNA氧化损伤(Loft和Poulsen 1999)。有进一步的报道,线粒体DNA(mtDNA)氧化损伤的量比核DNA(nDNA)有更高的稳定状态。核DNA (nDNA)氧化损伤被认为是在癌症发展中的一个潜在的病理生理学因素。线粒体DNA的氧化修饰会导致线粒体DNA突变的积累,这反过来又导致线粒体呼吸功能的缺陷和干扰细胞的能量供应(约翰斯1995)。细胞通过复杂的DNA修复酶系统,能快速修复DNA的损伤。(克罗托和玻尔1997)。

DNA的氧化损伤包括DNA碱基修饰、糖病变、单链或双链断裂、碱基位点和DNA-蛋白质交联(图9.2)。鸟嘌呤核苷的氧化是最丰富的DNA修饰之一,并导致8-羟基-2-脱氧鸟苷(8-OHdG)的形成。由于其损伤的性质,8-羟基-2-脱氧鸟苷直接参与癌变的过程,在许多实验室已经将对8-羟基-2-脱氧鸟苷的检测,作为DNA氧化损伤检测的生物学标记(LOFT和Poulsen 1999)。然而,活性氧的致癌作用也似乎是基于原癌基因的激活或抑癌基因的失活,通过以上长期形成的二次染色体断裂剂,称为致畸因素(Emerit1994)。

活性氮物种的作用机制

一氧化氮快速扩散,并且由于其反应活性高,有大量的靶细胞。 .NO的毒性通过与超氧阴离子.O

2

-反应而大大增强,这将产生高活性的过氧亚硝基阴离子(ONOO-)。过氧亚硝基阴离子ONOO –的加入会导致脂质、蛋白质和DNA的氧

化与硝化,导致细胞死亡。此外,亚硝酸盐(NO

2)的形成可涉及.NO

2

基团中间

产物的生成,这反过来又可以诱导氨基酸残基(如酪氨酸)的硝化(Tirosh和Reznick 2000)。这些在细胞分子或氧化还原金属蛋白中的.NO的影响(Stadtman 2001),为一系列的信号功能和细胞毒性作用提供依据(林肯等人1997)。此

-,反映了一个重要的“清外,活性氧和一氧化氮的作用,特别是超氧阴离子.O

2

道夫”的作用。有趣的是,一氧化氮清除超氧阴离子的速度是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三倍。因此,同样的活性氧,活性氮的作用可以描述为一个“双刃剑”。性氧通过这些途径双向调节细胞的增殖与死亡

当在受控条件下产生时,一氧化氮实现各种有用的功能。它在细胞信号传导通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是通过鸟苷酸环化酶激活离子通道进行调节(Wink 等人1993)。通过增加细胞内环磷酸鸟苷(cGMP)的水平,一氧化氮引起血管舒张(详情,见第12章)。此外,在作为一种神经递质,抗凝或抗凋亡分子,或白细胞粘附到内皮细胞的抑制剂,并增强了骨骼肌细胞葡萄糖摄取(安加德1994;蒙卡达和希格斯1993;斯蒂法内利等人1999)。此外,一氧化氮参与宿主防御,但也在组织发生炎症反应是产生(波格丹2001)。在能量代谢中,一氧化氮的复杂作用包括对线粒体呼吸链NADH-辅酶Q氧化还原酶、琥珀酸-辅酶Q 氧化还原酶的抑制(Stuehr和Nathan 1989)和糖酵解过程中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的抑制(莫尔等人1994),这可能会导致细胞能量耗竭。

活性氧和氮的物种和免疫系统

通过活性氧和氮的物种及相关产物破坏入侵微生物、肿瘤细胞或退化的细胞,代表了先天性免疫的一个的重要机制(波格丹等人 2000)。氧化爆裂在宿主防御中的重要性,最好的例证是慢性肉芽肿病,其中,在嗜中性粒细胞中,NADPH 氧化酶缺乏伴随着活性氧生成的削弱或完全不形成。其结果是,受影响的个体出现严重的感染。吞噬细胞除了中性粒细胞,利用活性氧破坏微生物到什么程度还没有完全明确(波格丹等人2000)。巨噬细胞氧化爆裂的主要生理作用,已被认为是氧化还原信号而不是杀菌活性(forman 和Torres 2001)。要注意的是,活性氧与活性氮在免疫系统内的协同作用,其可增强宿主防御机制的能力。然而,相比于活性氧,人体免疫系统中的一氧化氮的确切作用尚不清楚。在啮齿类动物中,巨噬细胞杀死肿瘤细胞和微生物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通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增加活性氧的产生。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在宿主防御中的显著作用,是通过观察破坏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小鼠比野生型小鼠更容易受到感染来证实的。此外,缺乏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小鼠的巨噬细胞未能防止淋巴瘤细胞的增殖(林肯等人1997)。

免疫活性细胞在慢性炎性中起着重要作用,并通过浸润组织和随后活性氧和其他物质的释放引起破坏,如水解酶和抗菌多肽(威氏1989)。迁移的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是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的共同决定因素(贝克尔1993)。再灌注损伤是各种活性氧生成系统相互作用引起组织损伤的一个很好的例子。缺血和细胞因子诱导激活黄嘌呤氧化酶,通过产生超氧阴离子引起中性粒细胞的粘附与激活,与随后的蛋白酶和活性氧的释放(巴尔克莱1994)。

疾病中的活性氧和活性氮物种

近年来,,关于氧化和亚硝化应激在各种急性和慢性疾病(如癌症、动脉硬化、糖尿病、炎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致病作用的证据有所增加(哈利韦尔1994b;Droge 2002)。此外,许多其他疾病都与活性氧和氮物种的有害作用相关联(波格丹 2001;大厅;哈利韦尔1998;林肯等人1997)。活性氧和氮物种的病理生理作用包括氧化损伤线粒体DNA和酶(约翰逊1995),导致细胞能量干扰。活性氧和氮物种也对核DNA产生破坏性影响,这可能会导致细胞死亡或癌症。通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产生大量的一氧化氮已被提出是造成低血压合并败血症的主要候选对象(林肯等人1997)。此外,氧化修饰的蛋白

质、核酸和脂质的积累,随着年龄而变化,活性氧在衰老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贝克曼和埃姆斯2000)。然而,在众多的的疾病过程中,氧化应激是否是一个决定性的致病因素仍有待阐明,或者更可能是一个偶然现象。

反应活性氧与前列腺癌的研究进展

反应活性氧与前列腺癌的研究进展 唐宇哲(综述);张旭(审校) 【期刊名称】《医学信息》 【年(卷),期】2014(000)012 【摘要】反应活性物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在机体代谢及信号传递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反应活性物质的种类按活性基团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类院反应活性氧类(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反应活性氮类(Reactive Nitrogen Species,RNS),反应活性硫类(Reactive Sulfate Species,RSS),反应活性氯类(Reactive Chloride Species,RCS)。其中以ROS含量最为丰富,相关研究也最多。ROS与RNS是机体内正常氧化呼吸代谢产物,并且在细胞信号传导途径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无论ROS生成增多还是清除减少都会引起体内ROS水平增高,进而导致氧化应急[1]。过量的ROS具有细胞毒性,使细胞更易罹患其他有害因素而造成损害。相关研究表明ROS通过对DNA,转录因子及细胞周期的修饰与调控,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且抗氧化剂对预防前列腺癌具有明显效果,故本文简要对ROS其与前列腺癌之间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概述。%Reactive species, which are involved in metabolism and signaling conduction, ar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ts of the organism. The reactive species family is mainly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Reactive Nitrogen Species (RNS), Reactive Sulfate Species (RSS) and Reactive Chloride Species (RCS). ROS is the most abundant and important species among all of them. ROS is the best studied by far, for

蒲螨与人类疾病

蒲螨与人类疾病 崔玉宝 海南医学院检验医学系寄生虫学教研室 海口 Πψεμοτεσμιτεσανδηυμανδισεασεσ ≤∏ ≠∏ ?επαρτμεντοφΠαρασιτολογψ ΜεδιχαλΧολλεγε ∏ ≤ Αβστραχτ ≥ ∏ ∏ × ∏ × ∏ ∏ ∏ ? ∏ ∏ Κεψωορδσ 摘 要 蒲螨为一类农业害螨 部分种类可暂时性或偶然地侵袭人体?该文简要介绍了蒲螨的生物学!生态学!引起人体皮炎的蒲螨种类!皮炎的发生特点以及蒲可寄生人体内引起的疾病?并提出治疗方法和除螨措施? 关键词 蒲螨 皮炎 寄生 3∞2 收稿日期 2 2 修回日期 2 2 蒲螨属于节肢动物门 !蛛形纲 !蜱螨亚纲 !真螨总目 !前气门目° !蒲螨科 ° ?蒲螨种类较多 生境广泛 严重危害农作物 部分种类具重要的医学意义 可引起人体疾病?现就蒲螨与人类疾病简述如下? 1 蒲螨的基本概况 寄生性的蒲螨 其雌螨寄生于某些鳞翅目!

同翅目!鞘翅目!双翅目及膜翅目的幼虫或蛹体上 并刺吸其体液为食?雄螨则终生寄生于母体膨胀的末体上?蒲螨对宿主的选择并不严格 大多数粮仓害虫及农林物昆虫都可被寄生 以球腹蒲螨Πψεμοτεσ?εντριχοσυσ为例 其常见自然宿主有麦蛾!桃枝麦蛾!谷象!棉铃象!四纹豆象!绿豆象!胡椒象!麦茎小蜂!棉斑实蛾!莲纹夜蛾!绵红铃虫!苹果食心虫等 余种?麦蒲螨Πψεμοτεστριτιχι是粮仓中鳞翅目昆虫幼虫及蛹的天敌 其注入毒素于昆虫体内 使其麻痹 甚至死亡 由于其数量的迅速增加和具有毒性的特异性毒液 可引起人类疾病?麦蒲螨与茨氏蒲螨Πψεμοτεσζωοελφερι往往同时出现≈ ?此外 有学者在广州检查屋尘样本时发现赫氏蒲螨 说明蒲螨亦可孳生于人类生活环境中≈ ?蒲螨体甚小 如球腹蒲螨未孕时为 Λ ? Λ 卵圆形 躯体的后半部分节 前足体前缘无悬垂于颚体的板状延伸物?雌螨 足与 足构造相同 各足由 或 节组成 末端有膜质前跗节及爪 个?雌螨妊娠后 末体膨大如球 内含大量同时发育的卵? 蒲螨是胎生螨类 卵!幼螨!若螨都在体内发育 直至成熟后自母体产出?其性别可通过母体透明几丁质体壁观察到的特征而鉴别?母体内发育成熟的雄螨自行移动至母体生殖孔处爬出?产出的雄螨不离开母体 附着于母体膨大的末体上刺吸寄生?子雌螨在母体内移动到生殖孔附近即将产出时 母体外的雄螨以强有力的第 足抓住子雌螨 将其拖出生殖孔 完成生产?一旦雌螨产出生殖孔 母体外的雄螨即与其交尾 行有性生殖?若将所有雄螨都从受孕雌螨的末体移去 雌螨则进行孤雌生殖 产出的螨均为雄性? 2蒲螨性皮炎 蒲螨寄生于昆虫体表 人类受其骚扰是偶然和暂时的?蒲螨叮咬人体后约 被叮咬处即出现持续性剧痒 继而出现皮疹 以丘疹或丘疱疹为主要特征 亦可有荨麻疹或紫红色斑丘疹?皮疹呈圆形或椭圆形 直径 1 ? 1 皮疹上常可见螨叮咬的痕迹 中央有水泡 由于抓挠水泡易被破坏?少数患者可出现全身症状 可有发热!全身不适!乏力!恶心!心动过速!头痛!关节痛等?甚至尿中出现少量蛋白 局部淋巴结肿胀 血检有白细胞增高 诱发哮喘和出现继发感染等?如果患者连续接触蒲螨 则皮炎反复出现症状加重?如无重复接触一般 ? 日后痒感渐退 ? 日后消失?皮炎好发部位为背部!腹部和前臂屈侧等裸露部位 严重者可遍及全身 但以躯干居多 面部较少≈ ?在欧洲 ∏ 地区某农场的猪舍 名工作因接触猪饲料被赫氏蒲螨Πψεμοτεσηερφσι感染引起皮炎?除手和脸外 身体其他部位均有丘疹出现?当患者停止接触该饲料 丘疹迅速消失≈ ?由于蒲螨体小 肉眼难于观察 临床医生检查时常难发现?且当痒状开始时 蒲螨通常已离开宿主?因此 对于不明原因皮炎 检查其环境中体外寄生虫的存在非常重要?在英国 关于蒲螨引起皮炎的报道始于 年 一位渔夫因接触陈旧的樱桃木材发生了急性皮炎 随后在该木材中发现的一种螨 形态学鉴定为博氏蒲螨Π βεχκερι 是导致患者皮炎的原因≈ ? 年 月 法国 2 数人因接触来自南斯拉夫的一种持久开放的Ηελιχηρψσιυμανγυστιφολιυμ花发生瘙痒症?患者第 周即出现红斑样皮损 且中央有水泡 此症状至第 周尚未消失?在那些永久开放美丽的花内发现数不清的!移动迅速的雌性茨氏蒲螨Πψεμοτεσζωοελφερι≈ ?自 至 年得克萨斯州暴发了 次谷痒症 年暴发的第 次皮炎事件起源于工作人员暴露在被球腹蒲螨Πψεμοτεσ?εντριχοσυσ侵袭的小麦 该小麦正被销往一个现代化的大型购物中心?大多数患者出现丘疹症状 另有一员工出现寒战!发热!全身不适!腹泻!食欲不振等症状? 等人提出当临床发现水痘样或恙螨叮咬样皮炎 应考虑蒲螨叮咬的可能性 尤其是患者居所或工作环境有蒲螨孳生物品时≈ ?佛罗里达大学曾发生一起由蒲螨侵袭马及其接触人群引起的皮炎 检查周围环境发现苜蓿草内孳生有大量的麦蒲螨

肿瘤癌症治疗常见评价观察指标

肿瘤癌症治疗常见评价观察指标(含术语简写) 1.实体瘤疗效评价新标准: RECIST (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 完全缓解(CR, complete response)所有靶病灶消失,无新病灶出现,且肿瘤标志物正常,至少维持4周。 部分缓解(PR, partial response)靶病灶最大径之和减少≥30%,至少维持4周。 疾病稳定(SD, stable disease) 靶病灶最大径之和缩小未达PR,或增大未达PD。 疾病进展(PD, progressive disease)靶病灶最大径之和至少增加≥20%,或出现新病灶。 注:如仅一个靶病灶的最长径增大≥20%,而记录到的所有靶病灶的最长径之和增大未达20%,则不应评价为“PD”。 2.常用指标: 总生存期(OS, overall survival)从随机化开始至因任何原因引起死亡的时间。 总缓解期(Duration of overall response)从第一次出现CR或PR,到第一次诊断PD或复发的时间。 疾病稳定期(duration of stable disease)是指从治疗开始到评价为疾病进展时的这段时间。 无病生存期(DFS, Disease-free survival)或者无疾病生存时间,是从随机入组开始到第一次复发或死亡的时间。 无进展生存期(PFS,progression-free survival)从入组开始到肿瘤进展或死亡之间的时间。 至疾病进展时间(TTP,Time to Progression)是指从随机化开始至出现疾病进展或死亡的时间。 治疗失败时间(TTF,time to failure)从随机化开始至治疗中止/终止的时间,包括任何中止/终止原因。 疾病控制率(DCR,disease control rate):CR+PR+SD.

活性氧简介及其 产生

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是一类化学性质活泼,具有较高氧化活性的分子或离子的总称。主要包括超氧阴离子(O2.-)、过氧化氢(H2O2)、羟自由基(HO.)、一氧化氮(NO.)等。线粒体是ROS的主要产生部位,在线粒体呼吸过程中会有少量的电子从线粒体电子传递链复合体Ⅰ和Ⅲ中漏出,与O2结合生成ROS。此外NADPH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等也能产生ROS。过量的ROS会对蛋白质、核酸和脂质等生物大分子造成损伤,从而影响其正常生理生化功能。生物体本身存在清除ROS的体系,包括SOD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抗坏血酸等,这一体系使生物体内ROS保持在对机体无害的水平。 活性氧(ROS)的产生 由镉和硒等离子的释放所引发的毒性,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通过壳对核的保护来得以控制,但是活性氧产生的毒性却难以控制。当细胞暴露于病原体或者热等不良环境压力时,会产生具有化学活性的含氧分子。这些活性氧物质(ROS)可被分为两种类型:自由基ROS(一氧化氮或者羟基自由基)和非自由基ROS(过氧化氢)。大多数细胞都可以通过谷胱甘肽氧化还原系统的防御机制来缓冲一定量的ROS,但是高水平长时间的ROS会导致细胞的损伤。当把培养细胞暴露于纳米粒子时,活性氧的产生是一个普遍现象,ROS的产生主要源于纳米粒子的反应能力[123, 124]。纳米粒子巨大的比表面积和表面分子较高的反应活性使得其具有较高的氧化能力。一般说来,纳米粒子可以通

过以下几种不同的机制产生ROS[125]: (1)当被暴露于酸性环境(例如溶酶体)中,纳米材料表面修饰物的 反应活性、表面修饰物的降解、量子点降解而导致的离子释放,均会引起ROS水平的升高(图1.8a)[126-128]。 (2)纳米粒子与线粒体等具有氧化能力的细胞器发生相互作用,破坏线粒体外膜,导致线粒体膜电势的坍塌,因此干扰氧化磷酸化的电子传递链 (3)纳米粒子和NADPH氧化酶等氧化还原性蛋白的相互作用,引起细胞免疫系统中活性氧水平的增加(图1.8c) 。 (4)纳米粒子与细胞表面受体发生相互作用,激活细胞内的信号通道,最终导致能够上调ROS水平的应激反应基因的大量表达(图1.8d) 。 此外,量子点在光照下也会产生ROS。Ipe等人通过EPR实验研究了几种不同的量子点在光照下能否产生ROS[132]。结果表明CdS粒子产生了超氧化物的信号和一个较小的羟基自由基的信号,CdSe只产生了 羟基自由基,CdSe/ZnS未产生任何自由基的信号,以上结果说明带隙能垒会阻止载流子到达粒子表面,从而抑制自由基的形成。没有光照射时,以上材料均无法产生ROS。 虽然镉离子的释放被认为是量子点细胞毒性的主要因素,表面修饰物、保护性壳层和无镉量子点的制备,都是为了减少镉离子的释放和促进量子点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但是,量子点的毒性不能单一的归因于镉离子的毒性,ROS等其它因素不能被忽略,在无镉量子点中,这些因素可能会起主要作用。例如

活性氧与肿瘤研究进展

基因组学论文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生物科学 年级生科2班 姓名方海燕 论文题目活性氧与肿瘤研究进展 指导教师陈磊职称讲师 学号:

2017 年 5 月 3 日 目录 【摘要】 (3) Abstract (3) Keywords: (4) 1概述 (4) 2肿瘤患者氧化还原状态改变 (4) 3肿瘤患者ROS增多机制 (5) 3.1遗传分子生物学改变 (5) 3.2能量代谢改变 (5) 3.3炎性因子参与 (5) 3.4杭肿瘤药物使用 (5) 4 ROS与肿瘤生物学特性关系 (5) 4. 1与肿瘤形成研究发现 (5) 4.1.1脂质过氧化生物膜磷脂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5) 4.1.2 DNA损伤ROS通过诱导核DNA ( nDNA ) (5) 4.1.3蛋白质破坏 (5) 4.2 ROS与肿瘤转移 (6) 5 ROS与肿瘤治疗 (6) 6结语 (6) 参考文献 (7)

活性氧与肿瘤研究进展 姓名:方海燕学号:20145071235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指导老师:陈磊职称:讲师 【摘要】目的:探讨活性氧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治疗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PubMed和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活性氧和肿瘤”为关键词,检索2000-01-2013-06的相关文献。共检索到英文文献29条,中文文献330条,纳入标准:1)活性氧与肿瘤发生;2)活性氧与肿瘤转移;3)活性氧与肿瘤治疗。根据纳入的标准,最后分析文献27篇。结果:肿瘤患者体内氧化还原失衡,表现为氧化应激水平增高,国内外在胃肠道肿瘤、舌癌和乳腺癌等的研究中均发现了氧化应激状态改变。肿瘤患者活性氧增多的机制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1)遗传分子生物学的改变,包括转入因子Nrf2及其抑制蛋白Keap1、RAS途径的相关突变,癌基因蛋白(比如Raf、Mos、MEK和Myc)的过度表达,抑癌基因(如p53)的沉默;2)肿瘤细胞处于高代谢状态,患者正常营养素摄取减少,引起活性氧的堆积;3)免疫系统非特异性的慢性激活,产生过多的前炎性因子;4)抗肿瘤药物特别是多柔比星和顺铂等的使用。活性氧与肿瘤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一方面,它通过脂质过氧化、DNA损伤和蛋白质破坏等参与肿瘤的形成;另一方面,活性氧也参与肿瘤的转移,这不仅表现在其清除剂可以降低细胞转移能力,也包括其可以调节肿瘤细胞迁移和侵袭;再者,活性氧和转录因子Snial相互作用可以诱导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的产生。活性氧的作用与其浓度有关,高浓度的活性氧可能导致细胞凋亡,而低浓度可致细胞增殖和癌变,国内外研究发现许多抗肿瘤药物通过增加细胞内活性氧的产生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如乙烷硒啉、三氧化二砷、顺铂、柔红霉素和5-FU等。结论:活性氧不仅影响肿瘤的生物学特性,而且与肿瘤的治疗有密切关系,寻找合适的活性氧浓度,将为肿瘤的防治提供帮助。 【关键词】肿瘤;活性氧;治疗;综述文献。 Abstract:OBJECTIVE;To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and tumor,including the development,metastasis and treatment of tumor. METHODS;Using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and tumor" as key words totrace related papers from January 2000 to June 2013 in the database system of PubMed and CNKI. Thirty-nine literatureswere finally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inclusion criteria as follows; 1)reactive oxygen species and development of tumor;2)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and metastasis of tumor; 3)reactive oxygen species and treatment of tumor. RESULTS; Tumor patients suffered from redox imbalance, manifesting as increasing of the oxidative stress level. Domestic and foreign studiesof gastrointestinal tumortonguc carcinomabrcast cancer all found the change of oxidative stress level. The main mechanisms why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arc ample in tumor patients arc as follows:1)the change of genetic molecularbiology,including relative

活性氧自由基与疾病的关系研究进展

活性氧自由基与疾病的关系研究进 展 内江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中英文摘要............................................................... . (2) 1 前言............................................................... ..................................................................... ...... 3 2 氧自基............................................................... ..................................................................... .. 3 氧自基的种类............................................................... ......................................................... 3 超氧化物自基[O2]............................................................. ............................................ 4 过氧化氢自基源...............................................................

肿瘤治疗常用术语缩写最新版本

肿瘤知识补充: 1.NCCN证据级别分类: 1类:基于高水平证据(如随机对照试验)提出的建议,专家组一致同意 2类A:基于低水平证据提出的建议,专家组一致同意。 B:基于低水平证据提出的建议,专家组基本同意,无明显分歧。 3类:基于任何水平证据提出的建议,专家组意见存在明显分歧 *除非特别指出,NCCN对所有建议均达成2A类共识 2.肿瘤常用临床疗效评价指标 2.1 生存的疗效评价指标: 1) 总生存期(OS,Overall Survival):是指从随机化(random assignment)开始至因任何原因引起死亡(death)的时间(失访患者为最后一次随访时间;研究结束时仍然存活患者,为随访结束日)。 2) 中位生存期:又称半数生存期,表示恰好有50%的个体尚存活的时间。由于截尾数据的存在,计算不同于普通的中位数,利用生存曲线,令生存率为50%时,推算出生存时间。 2.2 肿瘤反应的疗效评价指标: 1)无病生存期(DFS,Disease Free Survival):是指从随机化开始至第一次肿瘤复发/转移或由于任何原因导致受试者死亡的时间(失访患者为最后一次随访时间;研究结束时仍然存活患者,为随访结束日)。 通常作为根治术后的主要疗效指标。

与OS相比需要样本量更少,两组间PFS的差异往往会比两组间OS的差异更大,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更少的事件数来检验出差异. 目前对DFS存在不同定义和解释,不同研究者之间在判断疾病复发或进展时容易产生偏倚。 2) 中位DFS:又称半数无病生存期,表示恰好有50%的个体未出现复发/转移的时间。 3) 无进展生存期(PFS,Progress Free Survival):指从随机分组开始到第一次肿瘤进展或死亡时间。 通常作为晚期肿瘤疗效评价的重要指标。 目前对PFS存在不同定义和解释,不同研究者之间在判断疾病复发或进展时容易产生偏倚。 4) 疾病进展时间(TTP,Time To Progress):指从随机分组开始到第一次肿瘤客观进展的时间。 与PFS唯一不同在于PFS包括死亡,而TTP不包括死亡。因此PFS更能预测和反应临床收益,与OS一致性更好 在导致死亡的非肿瘤原因多于肿瘤原因的情况下,TTP是一个合适的指标5) 客观缓解率(ORR,Objective response rate):是指肿瘤缩小达到一定量并且保持一定时间的病人的比例(主要针对实体瘤),包含完全缓解(CR,Complete Response)和部分缓解(PR,Partial Response)的病例。 客观缓解率是II期试验的主要疗效评价指标,可提供药物具有生物活性的初步证据。但一般不作为III期临床试验的主要疗效指标。 6) 缓解持续时间(DOR,Duration of Response):是指肿瘤第一次评估为CR或PR

肿瘤与炎症的关系

肿瘤发生、发展与炎症的关系 班级:2015级研究生学号20151051018 姓名:季科炎症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相关性,它们通过内源性及外源性两条通路相互联系。炎症调节因子和效应细胞是肿瘤组织局部微环境的重要组成,它们在炎症与肿瘤相互关系中起着重要作用。 炎症与肿瘤相互关系的研究始于19世纪,研究表明,慢性炎性病灶常继发肿瘤发生,而肿瘤组织活检样本中存在炎症细胞。炎症与肿瘤之间的联系包括两个通路:外源性通路,由增加肿瘤风险的炎症诱导(如炎症性肠道疾病);内源性通路,由可以引起炎症和肿瘤生成的基因改变所致(如致癌基因)。 1、外源性通路:流行病学研究证实,约25%的肿瘤由炎症发展而来。炎症可以是由微生物感染引起,也可以由非炎症性物理或化学性刺激引起。在胃肠道,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腺癌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主要原因。在胆管,华支睾吸虫感染引起的慢性炎症浸润可以导致胆管癌。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慢性肝炎患者易患肝癌,居全球肿瘤死亡率第三位。非感染引起的慢性炎症也与癌变相关,食管炎、食管腺上皮化生、慢性胰腺炎可以增加食管癌、胰腺癌的发病风险。临床研究发现 ,溃疡性结肠炎与结肠癌、骨盆或卵巢炎症与卵巢癌、持续性细菌性感染或非感染性刺激引起的慢性前列腺炎与前列腺癌之间可存在相关性。所以,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慢性炎症与肿瘤发生之间存在相关性。 炎症微环境有直接的致突变作用,其中的白细胞生成大量活性氧和活性氮,可以产生诱变剂,如过氧化亚硝酸盐,与DNA反应导致增殖的上皮细胞和基底细胞发生突变。巨噬细胞和T 淋巴细胞可以释放TNF-α和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加速DNA损伤。另外,炎症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参与了肿瘤血管新生和肿瘤细胞生长、侵袭和转移。 2、内源性通路:研究发现,炎症细胞和调节因子存在于大多数肿瘤的微环境中,也存在于没有炎症的流行病学基础的病例。人们猜想,在这些病例中引起肿瘤形成的基因改变是否导致了炎症微环境的形成。 在人类肿瘤中, RAS家族成员是最易发生突变的显性基因,而 RAS-RAF信号通路中激活的致癌成分又诱导了有促肿瘤作用的炎症化学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MYC是在多种人肿瘤中过表达的转录因子,该基因的表达失常启动和维持着肿瘤表型的主要方面,除了有促细胞增殖作用,还影响了细胞外微环境的重塑,炎症细胞和调节因子在此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在小鼠 MYC依赖的胰岛β细胞癌,血管新生首先由MYC诱导的炎症因子IL-1β引发。MYC激活了几个趋化因子的转录 ,它们对肥大细胞有募集作用。肥大细胞驱动了血管新生,在这种情况下,它们维持着新生血管的形成和肿瘤的生长。 虽然很多实验和临床结果都显示炎症有促肿瘤作用,但是也有结果并不支持这个结论。例如,很多显著的慢性炎症反应如牛皮癣与皮肤癌没有关系。而且,在某些肿瘤或者某些肿瘤亚型,炎症细胞与预后良好有关(如肠道肿瘤中的噬酸细胞,在乳腺癌的一个亚型和胰腺癌中的TAMs)。这些观察可能反应炎症细胞不仅破坏正常组织细胞,而且也破坏肿瘤细胞。例如,虽然在多数情况下,巨噬细胞起促肿瘤作用,但适当激活时,巨噬细胞能杀伤肿瘤细胞,并引发以作用于血管壁为中心的肿瘤破坏性炎症反应。 自然免疫反应可以促发抗肿瘤的保护性反应。早在19世纪末即有研究者观察到有些肿瘤患者的肿瘤病灶有严重术后感染时,机体产生自发的、持续的肿瘤抑制作用。 综上所述,炎症与肿瘤之间存在相关性,它们通过内源性与外源性通路相联系,促进了肿瘤微环境的形成。炎症调节因子在炎症与肿瘤相互关系中起着重要作用,

活性氧自由基与疾病的关系研究进展样本

中英文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2氧自由基..........................................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氧自由基的种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1 超氧化物自由基[O2-]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2 过氧化氢自由基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3 羟基自由基[HO·]..............................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4 单线态氧......................................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5 过氧化脂质....................................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氧自由基的相互作用原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3氧自由基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及防治手段................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氧自由基会造成什么样的危害......................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活性氧自由基的清除和对疾病的减缓................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1 微量元素对活性氧自由基的清除..................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2 药用植物中存在的天然抗氧化剂..................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3 具有抗氧化作用的植物..........................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4 具有抗氧化性的酶..............................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5 化学合成药作为抗氧化剂........................ 错误!未定义书签。4总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声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活性氧与人体的衰老机制

生老病死是人的客观规律 人们常说:“生老病死,人之常情。”但同时,这种司空见惯和豁达洒脱的口吻在每个人真正直面时显得单薄而寡淡。新生命的降生让人热泪满襟,疾病的折磨让人痛苦不堪,日复一日的衰老让人无力悲凉,死亡让人徒留多少遗憾。“生如夏花般灿烂,死如秋叶般静美”,这是泰戈尔的生与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文君的慷慨赴死;“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是曹操的壮士暮年—— 人生的必然过程被千古风流人物演绎得隽永而灿烂。而如今,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们对生老病死的认识也越加客观,研究也越发主动。经过前辈的刻苦钻研,我们得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对“生老病死”认识、了解,从而强壮其体魄,认真工作五十年,健康生活一百。 首先,我们要对在自然界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自由基加以了解。什么是“自 由基”?自由基是指外层轨道中具有奇数电子的原子、原子团、分子。正是这些 数量级仅在原子、分子水平的小东西却对生命进程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自由基的化学性质是活性强,结构不稳定,存在的时间短暂,一旦发生反应,常呈链锁 式反应。 在化学上,自由基的产生方法主要有三种:一、光照法,具有一定能量的光 辐照某些化合物时,使化学键断裂,生成自由基;二、氧化还原法,通过电子转 移生成自由基;三、热均裂法,很多过氧化物和偶氮化合物受热时均裂,生成自 由基,这是最方便而且用途最多的方法。而在实际生活中,则例如,外界环境中 的阳光辐射、电脑辐射、空气污染、吸烟、农药、X 射线、电磁波、酒精、一些

药物和污染物质等。而且,医学研究指出,人类在极端不良情绪下,如愤怒、紧张、恐惧时会产生自由基——所以各位,就算为了自己的性命着想,也要修身养性才是。 自由基就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化妆品里,吸烟做饭时,化学制剂中,工业 废气中,汽车尾气中。人体里的自由基可以帮助传递维持生命活力的能量,也可以被用来杀灭细菌和寄生虫,还能参与排除毒素。受控的自由基对人体是有益的。但当人体中的自由基超过一定的量,并失去控制时,这种自由基就会给我们的生命带来伤害——正所谓是过犹不及。而伴随着生态环境形势日益严峻,自由基数目也与日剧增。 自由基对人体的损害主要有三个方面:一、使细胞膜被破坏;二、使血清抗 蛋白酶失去活性;三、损伤基因导致细胞变异的出现和蓄积。自由基不仅存在于人体内,也来自于人体外。因此,降低自由基危害的途径也有两条:一、利用内 源性自由基清除系统清除体内多余自由基;二、发掘外源性抗氧化剂--自由基清除剂,阻断自由基对人体的入侵。大量研究已经证实,人体内本身就具有清除多余自由基的能力,这主要是靠内源性自由基清除系统,它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等一些酶和维生素C、维生素E、还原性谷胱甘肽、胡萝卜素、硒等一些抗氧化剂。酶类物质可以使体内的活性氧自由基变为活性较低的物质,从而削弱它们对肌体的攻击力。酶的防御作用仅限于细胞内,而抗氧化剂有些作用于细胞膜,有些则是在细胞外就可起到防御作用。 这些物质就深藏于我们体内,只要保持它们的量和活力它们就会发挥清除多余自 由基的能力,使我们体内的自由基保持平衡。我们生物体系主要遇到的是氧自由

线粒体外NADH的氧化;非线粒体氧化;活性氧与人体疾病

第三节线粒体外NADH的氧化 述:线粒体外膜通透性较高,允许分子量1000以内的物质通过。 线粒体内膜具有选择性通透性,主要依赖内膜中不同的转运载体转运物质。 ※线粒体内NADH的氧化 NADH直接进入NADH氧化呼吸链氧化生成水。 ※胞液中NADH的氧化: ⒈胞液中3-磷酸甘油等脱氢生成的NADH+H+在细胞有氧情况 下进入线粒体氧化并产生ATP。 ⒉NADH +H+不能自由透过线粒体内膜,需经2种转运机制进 入线粒体,再通过呼吸链进行氧化磷酸化。 一、α-磷酸甘油穿梭作用 ⒈发生部位:主要存在于脑和骨骼肌。 ⒉作用过程:(课本P63图5-12)幻灯80、81 ⒊能量生成:每1 NADH +H+ 氧化产生2ATP 二、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作用 ⒈发生部位:主要存在于肝和心肌 ⒉作用过程:(课本P64图5-13)幻灯83、84 ⒊能量生成:每1 NADH +H+氧化产生3ATP

第四节 非线粒体氧化体系 一、需氧脱氢酶类和氧化酶类 二、微粒体加单氧酶系 (一)加单氧酶(混合功能氧化酶、羟化酶): ⒈ 利用氧分子在代谢物中加入一个氧原子; ⒉ 需NADPH 提供电子,黄素蛋白(辅基FAD )、铁氧还蛋白 (辅基Fe-S )Cyt-P450传递电子。 ⒊ 参与类固醇激素、胆汁酸及胆色素的生成和生物转化作用 RH + NADPH + H + + O 2 → ROH + NADP + + H 2O (二)加双氧酶:利用氧分子在代谢物中加入2个氧原子。 三、过氧化物酶体中的酶类 (一)过氧化氢酶(catalase) 又称触酶,其辅基含4个血红素 受氢体 辅酶(辅基)产物不需氧脱氢酶 辅酶需氧脱氢酶 O 2 FMN 或FAD H 2O 2氧化酶 O 2 含Cu H 2O 2H 2O 2 2H 2O + O 2 过氧化氢酶

肿瘤治疗常用术语缩写.docx

肿瘤知识补充: 1. NCCN证据级别分类: 1类:基于高水平证据(如随机对照试验)提出的建议,专家组一致同意 2类A :基于低水平证据提出的建议,专家组一致同意。 B:基于低水平证据提出的建议,专家组基本同意,无明显分歧。 3类:基于任何水平证据提出的建议,专家组意见存在明显分歧 *除非特别指出,NCCN对所有建议均达成2A类共识 2.肿瘤常用临床疗效评价指标 2.1生存的疗效评价指标: 1)总生存期(OS,Overall Survival):是指从随机化(random assignment开始至因任何原因引起死亡(death)的时间(失访患者为最后一次随访时间;研究结束时仍然存活患者,为随访结束日)。 2)中位生存期:又称半数生存期,表示恰好有50%的个体尚存活的时间。由于 截尾数据的存在,计算不同于普通的中位数,利用生存曲线,令生存率为50%时,推算出生存时间。 2.2肿瘤反应的疗效评价指标: 1)无病生存期(DFS, DiSeaSe Free Survival)是指从随机化开始至第一次肿瘤复发/转移或由于任何原因导致受试者死亡的时间(失访患者为最后一次随访时间;研究结束时仍然存活患者,为随访结束日)。 通常作为根治术后的主要疗效指标。 与OS相比需要样本量更少,两组间PFS的差异往往会比两组间OS的差

异更大,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更少的事件数来检验出差异? 目前对DFS 存在不同定义和解释,不同研究者之间在判断疾病复发或进展时容易产生偏倚。 2) 中位DFS:又称半数无病生存期,表示恰好有50%的个体未出现复发/转移的时间。 3) 无进展生存期(PFS,Progress Free Survival:) 指从随机分组开始到第一次肿瘤进展或死亡时间。 通常作为晚期肿瘤疗效评价的重要指标。 目前对PFS存在不同定义和解释,不同研究者之间在判断疾病复发或进展时容易产生偏倚。 4) 疾病进展时间(TTP,Time To Progress:) 指从随机分组开始到第一次肿瘤客观进展的时间。 与PFS唯一不同在于PFS包括死亡,而TTP不包括死亡。因此PFS更能预测和反应临床收益,与OS 一致性更好在导致死亡的非肿瘤原因多于肿瘤原因的情况下,TTP 是一个合适的指标 5) 客观缓解率(ORR,ObjeCtiVe response rate)是指肿瘤缩小达到一定量并且保 持一定时间的病人的比例(主要针对实体瘤),包含完全缓解(CR,Complete ReSPOnSe和部分缓解(PR,PartiaI ReSPOnSe的病例。 客观缓解率是II 期试验的主要疗效评价指标,可提供药物具有生物活性的初步证据。但一般不作为III 期临床试验的主要疗效指标。 6) 缓解持续时间(DOR,DUratiOn Of ReSPOnse)是指肿瘤第一次评估为CR或PR

活性氧类的生物学功能研究

活性氧类的生物学功能研究 摘要活性氧类(ROS)是机体中一类重要的自由基,离子微小,性质活跃。ROS是正常氧代谢的副产物,并且对细胞信号传导,和机体稳态维持起很大作用。同时,活性氧的过度积累也会严重损坏细胞结构,导致细胞凋亡等不良反应。本文就活性氧的生物学功能展开讨论,具体说明活性氧类物质在细胞信号转导、细胞代谢、细胞增殖及死亡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活性氧类;信号转导;细胞增殖;凋亡 前言 活性氧类物质是机体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产物,种类较多,主要有:O2-,HO2-,H2O2,·OH,以及LO·,LOO·,LOOH等,通过氧代谢产生(图1)。活性氧(ROS)在人体生理和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ROS一度被认为几乎完全来自线粒体代谢,事实上,虽然线粒体功能正常,最终的氧电子受体被还原为水,但在病理条件下,电子可能过早地漏出系统并生成ROS。现证明,细胞内的ROS的产生与NADPH氧化酶有很大关系。ROS在细胞凋亡中起了重要作用,作为胞内信号转导分子参与细胞凋亡过程[1-2]。除凋亡之外,活性氧类还有许多其他功能。以常见的过氧化氢为例,高浓度的过氧化氢可以诱导细胞凋亡,而低浓度的过氧化氢却可以促进细胞增殖。其在信号转导方面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O2在被还原为H2O的过程中,每次只接受一个电子,中间过程产生超氧阴离子(O2-)、过氧化氢(H2O2)、羟基自由基(·OH)等活性中间产物。 1 活性氧积累引起的细胞凋亡 1.1 活性氧引起细胞凋亡的机制 细胞凋亡是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它在正常发育的调节、受损细胞的清除和多细胞生物体内平衡的维持中扮演重要角色[3]。过氧化氢诱导细胞凋亡具有时间和剂量的依赖性[4]。过氧化氢同时通过死亡受体途径和线粒体途径诱导细胞凋亡[5]。内源性和外源性细胞凋亡途径都汇聚在一个级联的胱天蛋白酶,然后引起细胞凋亡现象[6-7]。 (1)死亡受体途径 Fas为同源三聚体,死亡受体接收死亡信号(过氧化氢刺激等),启动死亡结构域(DD)之后,可诱导Fas三聚体化,Fas的死亡结构域与相关蛋白的FADD 结合,两者相互作用,使其死亡作用结构域(DED)与caspase-8/caspase-10作用,Fas寡聚化导致DISC的形成及caspase-8/caspase-10寡聚化。caspase-8/caspase-10自身剪接后被激活,从而使下游的caspase-3/caspase-7被激活,caspase-3又可激

活性氧与活性氮的生成与处理

第九章活性氧和氮物种的合成与代谢 朱小桢(译) 最近的25年,在运动生理学中,活性氧和氮物种的作用已受到了相当大的重视。现已证明,重体力活动可通过多种机制诱导增强氮物种的产生。在这种背景下,氮物种的产生似乎影响到运动生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机制。有证据表明,为应对剧烈的体力活动而形成活性氧和氮物种会导致氧化应激。然而,运动引起氧化应激的功能意义仍然是值得商榷的。最近的一些研究揭示了活性氧和氮物种作为信号分子的重要作用。在这种背景下,活性氧和氮物种调节一系列生理功能。活性氧和氮物种调节未疲劳和疲劳的骨骼肌收缩功能。 活性氧和氮物种通过氧化还原敏感性转录因子调节基因表达是一个重要的调节机制,这被认为是参与训练的适应过程。内源性抗氧化系统针对定期训练而产生的适应可能会导致运动诱导的氧化应激的限制,并反映出是增强运动耐受性的潜在机制。训练的效果似乎也包括活性氧和氮物种生成的改变,这可能在慢性疾病的治疗和预防过程中发挥有益作用。目前,许多关于运动对活性氧和氮物种相关机制在人类细胞水平上的影响的可用数据,来源于外周免疫活性细胞的研究。因此,免疫学方面的内容是本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章的第一部分提供了有关活性氧和氮物种的基本知识,集中在他们的生成特性、作用机制、参与的生理功能、以及构成抗氧化系统。第二部分介绍了当前关于急性和慢性运动在形成、作用、调节活性氧和氮物种特性上的具体影响,以及抗氧化系统产生反应的知识。 生物体内的活性氧和氮物种 根据定义,自由基是在其轨道中存在具有非常明显的化学活性的一个或多个不成对电子的原子或分子(哈里维尔 1998)。通常,用一个点(.)来象征自由基物质。额外的氧化衍生物没有不成对的电子被归类为非自由基。这样的非自由基与自由基相比,也发挥氧化作用和具有相似的反应活性及调节作用(德勒格 2002)。 图9.1总结了活性氧和氮的主要类型,特别是对于其生成酶控制的,非酶促的,和铁或铜催化的机制已显示负责。化学反应性和产生的毒性靶细胞在不同类型活性氧和氮物种之间是不同的。迄今为止,活性最强的含氧物质是羟自由基 -)是生物相关的活性氧中最彻(·OH-)(哈里维尔 1998)。超氧阴离子(.O 2 -已计算为接近2公斤/年(哈里维尔底的研究。基础条件下,身体产生的总的.O 2 1998)。由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定量测量,已证明一氧化氮(.NO)在大量生成,达到9公斤/年(哈里维尔1998)。 活性氧和氮物种产生的机制 一个术语之间的区别是:以氧为中心的活性氧(ROS)和氮衍生的活性氮(RNS),而术语活性氧和氮物种则统一了这两个种类。有几中机制被认为是负责合成活性氧和活性氮的。 氧为中心的活性物种及其衍生物 通过NADPH氧化酶亚基产生超氧阴离子是一个机制,其存在于吞噬细胞和多种其它细胞中,例如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心脏和骨骼肌细胞以及成纤维细胞(Griendling等人,1994; Javesghani等人,2002;Jones等人,1996)。由非吞噬细胞中的NADPH氧化酶形成的活性氧程度较低,而在氧化还原敏感性信号传导途径的调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NADPH氧化酶活化的心血管亚型,已被证明

发动机排放污染物地生成机理

发动机排放污染物的生成机理 主要内容:介绍了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CO 、HC 、NO X 和微粒的生成机理。 1、 一氧化碳 1.1 一氧化碳的生成机理 汽车尾气中CO 的产生是由于燃油在气缸中燃烧不充分所致,是氧气不足而生成的中间产物。 一般烃燃料的燃烧反应可经以下过程: 22n m H 2 n mCO O 2m H C +→+ (2-1) 燃气中的氧足够时有 O 2H O 2H 222→+ (2-2) 222CO O 2CO →+ (2-3) 同时CO 还与生成的水蒸气作用,生成氢和二氧化碳。 可见,如果燃气中的氧气量充足时,理论上燃料燃烧后不会存在CO 。但当氧气量不足时,就会有部分燃料不能完全燃烧,而生成CO 。 在非分层燃烧的汽油机中,可燃混合气基本上是均匀的,其CO 排放量几乎完全取决于可燃混合气的空燃比α或过量空气系数a φ。图2-1所示为11种H/C 比值不同的燃料在汽油机中燃烧后,排气中CO 的摩尔分数x CO 与α或a φ的关系。 空燃比α 过量空气系数a φ a ) b)

图2-1汽油机CO 排放量x CO 与空燃比α及过量空气系数a φ的关系 由图2-1可以看出,在浓混合气中(a φ<1),CO 的排放量随a φ的减小而增加,这是因缺氧引起不完全燃烧所致。在稀混合气中(a φ>1),CO 的排放量都很小,只有在a φ=1.0~ 1.1时,CO 的排放量才随a φ有较复杂的变化。 在膨胀和排气过程中,气缸内压力和温度下降,CO 氧化成CO 2的过程不能用相应的平衡方程精确计算。受化学反应动力学影响,大约在1100K 时,CO 浓度冻结。汽油机起动暖机和急加速、急减速时,CO 排放比较严重。 在柴油机的大部分运转工况下,其过量空气系数a φ都在1.5~3之间,故其CO 排放量要比汽油机低得多,只有在大负荷接近冒烟界限(a φ=1.2~1.3)时,CO 的排放量才大量增加。由于柴油机燃料与空气混合不均匀,其燃烧空间总有局部缺氧和低温的地方,以及反应物在燃烧区停留时间较短,不足以彻底完成燃烧过程而生成CO 排放,这就可以解释图2-2在小负荷时尽管a φ很大,CO 排放量反而上升。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柴油机起动后的暖机阶段和怠速工况中。 过量空气系数a φ 图2-2典型的车用直喷式柴油机排放污染物量与过量空气系数a φ的关系 2、 碳氢化合物 车用柴油机中的未燃HC 都是在缸内的燃烧过程中产生并随排气排放。汽油发动机中未燃HC 的生成与排放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 (1)在气缸内的燃烧过程中产生并随废气排出,此部分HC 主要是燃烧过程中未燃烧或燃烧不完全的碳氢燃料。 (2)从燃烧室通过活塞组与气缸之间的间隙漏入曲轴箱的窜气中含有大量未燃燃料,如果排入大气中也构成HC 排放物。 (3)从汽油机的燃油系统蒸发的燃油蒸汽。 2.1 碳氢化合物的生成机理 1. 车用汽油机未燃HC 的生成机理 车用发动机的碳氢排放物中有完全未燃烧的燃料,但更多的是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产物,还有小部分由润滑油不完全燃烧而生成。排气中未燃碳氢物的成份十分复杂,其中有些是原来燃料中不含有的成份,这是部分氧化反应所致。表2-1列出了车用汽油机中未燃碳氢化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