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如何在数学课中放飞学生的想象力

如何在数学课中放飞学生的想象力

如何在数学课中放飞学生的想象力
如何在数学课中放飞学生的想象力

在数学课中放飞学生的想象力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的确,没有想象,思维的海水就像死水一潭。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注意从培养学生想象力做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让学生在和谐氛围中激起创新想象的欲望

营造自然放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是发展学生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的前提。没有生理的安全与情感的保障,最佳的学习不可能发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情境,才能为创新提供适宜的气候和土壤。课堂上要呈现出“乐、实、活、新”的教学景观,要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的眼睛,创造让学生观察的机会;解放学生的头脑,创造让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解放学生的嘴巴,创造让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解放学生的双手,提供学生探索与实践的机会;解放学生的时间,提供学生当堂练习的机会;解放学生的空间,提供学生自我活动表现的机会。

二、让学生在问题的质疑中开拓想象力

好问和好奇是儿童这份天性,是儿童求知欲的良好表现。教师要善于利用儿童这份天性,教给学生质疑方法,让学生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有时为了使学生质疑思路清晰,可让学生这样想:例如二年级上册中的第八单元“除法”中第三部分内容“游乐场”这幅情景图让学生在生动的情节中,轻松运用关于6、7、8、

9、的乘出除法综合知识。因此,教师在与学生一道交流完书上两个问题后,适时做出示范提问:“9张火车票多少钱?”“12张呢?”“36人坐满了几节车厢?”让学生模仿,明确范围,使学生不至于没有方向、目的的乱问。教学圆柱体的侧面积时,引导学生质疑:“圆柱体的侧面积为什么是底面积周长×高。”再如,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请同学们看着(5. 7+3. 6) +7. 4这个算式,想着编一道应用题。”让学生联想用什么情境,要哪些条件,提什么问题,这样的训练能够使学生思路开阔、流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质疑既要有中心重点,又要有目的性,实用性,挑战性,趣味性。对学生的质疑教师只要引导得法,学生就能有所发现,总结规律,使学生逐渐学会质疑,掌握质疑方法,提高质疑的能力,从而开拓学生的想象力。

三、运用多媒体手段,培养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及教者形象生动的语言和动作,引导学生自由地展开想象,这不仅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使学习活动变得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圆的认识”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同学们,为什么自行车的车轮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你能想象一下骑这样的车会是怎样的情景吗?”“如果自行车的车轮是椭圆呢?”学生立即展开想象,一边想一边说,那会颠簸的很厉害,有的学生甚至做起动作表演来了。学生回答后,我又投影出示制作的课件动画:一个骑着车轮是椭圆的自行车的人,在马路上被颠簸得狼狈不堪的滑稽情景。通过这一活动加深了同学们对圆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借助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使学生的想象力变

得更加丰富。

四、在有趣的“娱乐活动”中,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

“要认识一个客体,就必须动之于手。”小学生都有很强的探究欲望, 他们好胜、好奇的特点是开发想象力的必备条件。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眼、耳、手、口等各种器官,我们可以通过画一画、摆一摆、玩一玩、分一分等活动,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养成爱动脑筋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联想能力。例如,我在教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拼组》一课时,我先通过看一看,拼一拼,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再通过操作活动,发现图形的联系与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我在组织学生动手实践,拼组图形时,让学生小组合作,用三角形拼组自己喜欢的精美图案,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拼组出各种各样的图案来,有小鱼、小鸟,有风车、飞船,还有火箭、变形金刚、怪兽等等。在展示,交流时,我启发学生对自己拼组的图形进行大胆地想象,让学生体验到了创新的喜悦。实践证明,重视实际操作,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让学生亲自体验探究,能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实际动手的能力,让学生用动促思,以思促言,达到学以致用、自主学习的境界,课堂也由此焕发了生命的活力。

五、创编故事情节,培养学生奇思怪想的能力

对于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讲,利用假设法解答鸡兔同笼这类应用题难度较大。其实,在教学中我们只需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将那叙述单调令人乏味的应用题创编成一个个有趣的故事情节(甚至是离

奇荒诞的故事),在故事情节中根据某一结果,去探究产生这个结果的原因,即可轻松解答出应用题。

如在一个笼子里关着一些鸡和一些兔,它们共有30个头,72条腿。问鸡兔各几只?可这样引导想象:“自己就是电影里的哈利波特,手里拿着一根魔棒。对着这些鸡兔挥一挥魔棒,此时,这30只鸡兔就发生了变化:所有的鸡飞起来了??都飞在空中,所有的兔都举起两只前腿站立起来。”

同学们笑了起来,感觉有趣,听得很认真。于是,我抓住时机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能计算出此时站立在地上的腿有几只吗?”学生很快知道72减去在空中的2×30只腿就是站立在地上的腿数,有12条。

“这是谁的腿呢?”

“兔子的。”学生很快明白,“原来就是12÷2=6只,鸡有24只。”

就这么简单!学生们兴奋不已:这解题竟这么有趣!我告诉学生,只要你们展开想象,编一编故事情节,再加以推理,就能解答这类应用题。对于这个题你们也可以试着编一个故事情节来解答。学生的思维被调动起来,纷纷展开想象,像写作文一样编起故事来。

想象是创新的翅膀,只要我们在解题教学中,通过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创编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既能让他们对数学保持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要把生活情境引入课堂,放飞学生的想象力,激

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允许学生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给学生一双探究生活的眼睛,让他们感到“数学有趣”“数学有理”“数学有用”“数学有魅力”。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的生命之液

课堂中自由徜徉,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更精彩!

浅谈如何丰富小学生的想象力

浅谈如何丰富小学生的想象力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泉源。严格地说,想象能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如果想象能力越强,人的创造能力就越强。丰富的想象可以使学生的智力活动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思维引向纵深处。由此可见,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想象能力的培养。 一、帮助小学生丰富表象储备 小学生想象的水平主要是由他们表象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的。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创造各种条件,采取各种手段,不断丰富小学生的表象储备,改进其质量,充实其数量,以提高他们的想象力。丰富学生表象储备的方法很多,学校的各科教学对扩大学生的表象储备、发展想象力都有积极的作用。例如,语文教学可以通过引导小学生阅读、欣赏文艺作品,增强学生对艺术形象的感受;自然常识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理解生活中的物理、化学现象,认识动植物的形态、结构、特性等。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形象化的教材,组织学生参观、游览、看电视或电影,以及参加文艺、体育、科技活动等来拓宽小学生的视野。在实际活动中,要引导小学生广泛接触各种事物,仔细地、全面地、准确地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教师也可用富有感染力的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口头讲述,使他们积累丰富和准确的表象,保证想象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丰富小学生的知识经验 想象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必须以丰富的知识经验作为基础。大发明家爱迪生一生有两千多项科学发明,源于他从小勤奋好学。他10岁时就阅读了《美国史》《罗马兴亡史》《大英百科全书》,11岁时就阅读了牛顿的一些著作,以后又阅读了诸如电学家法拉第等人的著作。正是由于他从小涉猎各种书籍,积累了丰富的科学知识,才为他以后发挥超常的想象力,进行发明创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育实践经验也证明,知识经验越丰富、广博的学生,头脑越充实,想象力的驰骋面就越广阔。正如富兰克林所说的,不学无术的人的想象力不过是只有翅膀没有脚。 因此,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努力学好各科知识,打下坚实的理论知识基础,还要鼓励小学生广泛涉猎多学科、多领域里的知识,引导小学生积极参加科技、文艺、体育等活动,进行课外阅读、科技制作、绘画、写作、科学实验及参加各种兴趣小组等,以丰富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小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发展小学生的言语 小学生的想象是在言语的调节下进行的,并以言语的形式表达出来。仅有丰富的想象,而无丰富生动的言语,就会使自己的想象永远停留在直观形象的水平上,而不能上升到词的思维水平上来。 可见,言语的发展与想象的发展关系密切。小学生的言语发展只有达到一定的水平,他们的想象才可能从形象的水平提高到符号水平,使想象变得更加广阔、深刻,更加概括且富有逻辑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用丰富、优美、清晰、生动形象化的语言描绘事物,这不仅可以唤起小学生的想象力,更为他们表现想象力作出榜样,这对提高小学生言语表达能力,发展其想象力,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放飞思维汇总

放飞思维,收获成功 作者:大朗中学黄珍时间:2006年度 内容摘要: 放飞学生思维:更新教学模式,设法引“舌”初动;尊重学生个性,还“权”给学生支配;提与生活接轨的问题,送合口味的“惑”上门;及时给予鼓励,做好“授”后服务。……教学相长,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也将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和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 平等、和谐、民主、理解、关爱 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体现了这一精神。把鼓励运用探究学习的方式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结合起来,摆在了突出地位,引起我们执教者的关注。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探究性学习方式用好用活呢?我认为:放飞思维,收获成功。以下面两节精彩的课堂回顾来分析: 《陈涉世家》这课是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向我们重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画面。作品不仅有起义发动、经过的叙述,更有起义主要领导人对当时形势的分析和起义前的规划,使人读后对这场声势浩大的斗争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课堂小结后进行拓展环节:读了本文后,你一定对陈胜这位农民起义领袖有了深刻了解。。说说看,陈胜这个历史人物给了你什么启发和感受?或者你认为陈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讨论,讨论时的气氛很活跃。但要求他们发表个人的意见就怯场了。整个课堂鸦雀无声,压抑的气氛弥漫了整个教室,如何能打破这个僵局呢?我迅速用眼光搜索所有的学生。发现有几位跃跃欲试的学生正想举手,我用信赖的目光和鼓励的语言支持他大胆说,他果然不负众望。我看开了好头,充分肯定这个学生的勇敢和他独特的见解,我因势利导地说:“这位同学能从自己的立场上来评价历史人物,真有创意!我还想多听听其他同学的主张,一定能让老师养耳。”一语击起千层浪,学生压抑的情绪一下全没了,个个都争着举手发言——“陈胜是有眼光的领导者”,“他是有远大抱负、对形势洞若观火、识时务的俊杰”,“他是一个敢作敢为的男子汉大丈夫,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勇士。”……而另一个同学独辟幽径说:“陈胜是一个发梦都想当皇帝的农民头,更是个英雄气短不足以成大事谋大业的窝囊废。”这位同学的一盆冷水真是让全班同学来个透心凉,因为他已跳出了本课内容的樊篱作答,许多同学都加入反对这个观点的行列,最后请我做判官。我不急着下定论。而是尊重这同学,询问他能说说你的理由吗?他就以他曾经看过有关陈胜当皇帝前后的行为的史书来分析,分析得有理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课题研究总结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课题研究总结 想象力是动脑筋,在头脑中形成想象,用形象进行思维的能力。战国时期的韩非子说:"(译成白话)一个人想要亲眼看见一头活着的象,那很难呀!不过他若得到一具死象的骨胳,拿去对照着一幅象图看,便能臆想出活象的模样,也就被大家叫做象了。"可见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想象力与其它各方面的能力密不可分,诸如创造力、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抽象概括能力以及非智力因素的毅力、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想象有几种方式:一是回想、二是幻想;三是联想。想象具有无限性和自由性。 小学时期是想象最丰富的时期。18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对儿童绘画的发展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如英国汤姆森,美国罗恩菲德,他们根据儿童学画的规律,把三至十五岁的儿童大致分为五个阶段:即二至三岁的涂鸦期,三至五岁为象征期,五至八岁为意象表现期,八至十二岁为视觉写实期,十二至十五岁为客观写实期。在写实期前儿童思维处于情景知觉期,对时间、空间这些概念分不清楚,通常会随意组合,非常自由。这样的思维方式,可以给儿童的想象插上翅膀,使他们具有非凡的想象力。 一、问题提出 目前的美术教学中,却发现这样的问题:许多学生,在美术课中,都喜欢照着书中,或者是老师的范作绘画,没有自己的主观想象和思想,作品简单,苍白,甚至离开书本和老师就无法下笔,学习美术缺乏意义,无法真正体会美术的其中乐趣,从而学生们也失去了培养其想象力的重要途径。《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这一实验课题,以期变通、改进、更新美术基础教育观念,尊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绘画想象力,张扬学生的个性,探索一条顺应儿童日益发展需要的美育之路。 二、实验假设

美术课堂培养学生想象力

在这新旧世纪交替之际,科技竞争日益激烈,一个没有创新意识的民族就不可能具有参与国际竞争的潜力。江总书记用一句话点明了这与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相攸关的问题:“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缺乏独创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然而,无论是科学家、发明家、设计师还是作家、摄影师,他们的构思创新都必须建立在想象的基础之上,想象是创造的源泉,正如法国评论家波德亚所说:“想象是艺术家一切才能中的女皇。” 想象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本能,对孩子而言则是一种天性,从小教育、培养、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将会使他们终生受益。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做到这一点呢?以下谈谈这几年来我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同玩同乐,营造氛围。 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是放飞心灵、诱发想象的起点。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和谐活泼的氛围,使学生以轻松的心态进入学习状态,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蔼亲切的教学态度,不仅能够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护,同时能够鼓舞信心和士气,有助于学生获得灵感,发展想象力。 教师的任务是“刺激潜藏在每一个幼小心灵中的天生的冲动,即创造、探索、处理材料的欲望。”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做一名导航员,更重要的是做学生的朋友,将自己的姿态降低到与学生视线同一高度,和学生们一起玩,在玩乐中引导学生放松身心,唤起记忆,遨游自由想象的空间。比如在《画手》一课中,为了给学生一个轻松自在的学习环境,课前,我在教室的四面墙上贴满了白纸,课桌集中到教室中间,让学生围着桌子坐成一圈,面前各有一个挤有颜料的调色盘,让他们在墙上的白纸上印上他们的指纹和掌纹,看到他们兴奋的样子,我赶紧趁热打铁,故作得意地对他们说:“我可以把我印制的指纹添画成一只小鸭子。”学生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过来,我用彩笔简单添画两笔,一只小鸭子就出现在画面上。“谁来添画小鸭子的朋友?”学生们的小手争先恐后地高高举了起来,很快,一幅生趣盎然的小鸭子找朋友就跃然纸上了。“他们要去捉小鱼”、“他们要去做游戏”。紧接着《螃蟹一家》、《鹦鹉生病了》等一幅幅有情节的画面出现在我眼前,在这堂课上,学生学得活,学得生动,想象力得到极大的发挥。 二、文学故事,诱发想象 孩子越小,他的天地越大。根据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五岁左右的孩子想象力最发达,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正处于这个时期,对于他们可通过故事、诗歌、儿歌的叙说,激发好奇心和兴趣,从而促进想象力的发展。 学生来说,把想象变成图画,差不多是每一个学生都愿意做的事情,在他们的画面上,人可以比山大,一棵树上可以同时长出苹果和香蕉,在我们看来一条破旧的板凳也会成为他们手中开动的汽车。 课堂上用来启迪学生思维的语言要通俗易懂,描绘情景时讲述速度要适当放

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

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 丰富孩子的表象储备。 表象是想象的基本材料,材料越丰富,加工就越有内容。孩子处在吸收人类知识的阶段,所见、所闻还很贫乏,这就需要老师和家 长在教学和日常生活中,注意丰富孩子的表象材料。 应该让孩子尽可能多地观察各种各样的事物,如多让孩子接触一些名胜古迹、动植物、模型,多看一看各种展览如博物馆、科技展、美术展等,并在观察中给予指导,以有利于开拓孩子丰富的想象力。 增强语言辅助功能。 想象可以是通过语言描述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尤其低年级的孩子。往往通过语言组织想象,因此,在向孩子讲述故事或描述事物时,应该讲究语言艺术,注意语音、语调以及说话的感情。 孩子自身的语言也能促进想象的发展。所以,应经常让孩子有感情地朗诵童话、讲述故事,这比默默地阅读更能激起孩子的想象。 父母或老师在领孩子参观游览完以后,可以让孩子试着去把所见所 闻用笔记下来,通过书面语言促进孩子想象力的发展。 训练孩子的思维。 锻炼孩子的思维,实际上也就是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平时,应该让孩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经常创设一些问题情境。 如讲故事时讲一半,余下一半的发展让孩子去思考,或者只讲故事的开头,整个故事由孩子来编织,这样不仅可使孩子的思维向深 度发展,而且还可培养孩子思考问题的兴趣。 让孩子从事想象活动。 想象是在需要想象的活动中发展的,因此,要发展孩子的想象力,最重要的还是让孩子参加富于想象的活动。

如利用玩具、借助游戏,让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去扮演医生、乘务员等角色,还可以让孩子按自己的想象去创造作品,描画自己设 计的汽车、大船等。 【方法一】嗅觉想象训练法 气味虽然没有颜色、没有温度,但当我们嗅闻到某种物品的气味时,大脑会产生情绪记忆的链接,因此通过回忆并想象气味,不仅 能激荡脑力与想象力,也可以激发创造力。同样的道理,我们的视觉、听觉、味觉、触觉都可以运用相同的方式进行想象训练。 训练步骤1:运用想象力,试着想象一朵鲜艳的玫瑰花,先是想 象它的样子、颜色以及它芳香的气味,然后逐渐扩大想象范围,想 象一朵又一朵的玫瑰花开满山坡,而阵阵清风为你送来玫瑰花浓郁 的香气。你也可以滴一滴香水在身上,假想这滴香水来自一泓泉水,然后联想这一泓泉水飘散着香气,一阵清风吹过,森林中弥漫着芬 芳气息。 训练步骤2:如果这些气味有颜色,你觉得它们应该是什么色系?它们又会让你想起什么物品?产生什么样的情绪? 训练步骤3:这样的练习最好在一处静谧的地方进行,这可以让 你不受外界的打扰。而练习想象力的过程中,无论你想象以何种物 品作为练习对象,都要运用意志力保持头脑的清醒。 【方法二】听觉想象训练法 训练步骤1:选择一段包含流水、鸟鸣、风声等元素的音乐展开 练习,如果情况允许,你可以置身于山林之间练习。聆听这些旋律,比如听见小溪或瀑布所发出的声响,问问自己这样的声响熟悉吗?你 能联想或回忆起自己在何时曾经听过这种声音?听到这种声音后,你 的情绪有什么样的变化? 训练步骤2:聆听音乐中出现的所有声响,分析这些声音都包括 些什么?

在课堂上放飞学生的思维

在课堂上放飞学生的思维 【摘要】现在小学语文课,大多都是老师根据教学要求,设计好每堂课的问题,然后让学生思考回答,为了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老师上课时,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都提前设计好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按照老师的思路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就这样,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一步一步的完成学习任务。这样本没有什么错,但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这样做,很容易扼杀孩子的创新思维,让他们没有机会根据自己的判断思考问题,回答问题。那么如何在课堂上放飞学生的思维呢,下面我们就这个问题来谈一下。 【关键词】语文思维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38-01 语文课标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逐步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动性,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本人结合自

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应改变被动的学习现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一、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孩子虽然小,但是他们有自己的思维,只有让他们探究自己的疑问,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耳朵去聆听,用自己的嘴巴去表达,用自己的双手去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例如,我们在学习林清玄的《桃花心木》,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育苗人,不定时的给树苗浇水,死掉的就拔了重栽,这样育出来的树苗生命力强。在学生熟读课文之后我问道,你们赞同育苗人的做法吗?不少学生回答说育苗人做得对,这样可以锻炼树苗的坚强。这时,我看到班里一个平时不爱说话的孩子欲言又止,我就点名叫他起来说说自己的想法。这个孩子在我的鼓励下说:“老师,如果是我,我不会这样做,因为,育树苗是为了卖钱,不按时浇水,很多树苗就会渴死,这样我就会少挣很多钱。我会按时给树苗浇水,保证每一棵树苗都能成活,这样才能挣到更多的钱。”我用欣喜的目光看着这个孩子,当即肯定了他的想法。虽然,他没有按照我的思路回答问题,但是他却真正动脑筋去想了,可以

试论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试论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中学语文论文 试论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李全文 想象力是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想象是一种立足于现实而跨越时空的创造性的高级思维活动。正是有了想象,人类才能够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以大胆、奇特的方式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所以说,想象构成了创新的基础,是一种极其可贵的思维品质。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语文教学就其本质来说必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丰富的想象,能使文章别开生面,将难状之景,难写之情形诸笔端,产生强烈的艺术魅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手段。 语文教学中,笔者尝试从下面四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一、运用教材,启发想象力 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开想象,不懂得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无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这样,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不仅无欣赏乐趣可言,而且难以理解作品的意蕴。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指出:“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象中的某种东西”。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象,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

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 如阅读《故都的秋》中的文段“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象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到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怎样激活这段文字呢?我设置了几个问题:为什么会有“脚踏上去”的动作?作者为什么不说“没有声音,没有气味”,却说“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加了个“也”字,似乎在与另一种情景相比较,而这种情景则是大家所熟悉的,那是一种什么情景?于是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调动以往的生活体验,回答说:“雪”、“似花非花的雪花”、“雪后观景”。尽管多数学生并不认识槐树,更没见过秋天槐树落蕊的情景,但通过想象,却似乎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秋天的清晨,作者起来打开房门,惊喜地看到院子里槐树的落蕊铺了一地,于是就象早上醒来才发觉夜里静悄悄地下了一场大雪那样,怀着欣喜而又好奇的未泯童心,去踏上几脚,却发现“声音也没有”,不象踏雪那样会发出“吱嘎,吱嘎”的声响,然后掬起一把,闻一闻,“气味也没有”,同雪一样清爽;一阵扫后,只留下“一条条扫帚的丝纹”,槐花就这么静悄悄地走了,“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一种悲凉弥散开来。通过这种想象,学生走近了作者,走进了作者笔下凄美的意境之中,感受到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韵味。 二、引导质疑,展开想象力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其想象力就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其想象的描述便枯燥乏味。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不然学生仅仅有丰富的表象而无丰富的语言,他们的想象力就只会停留在直观、形象的水平上,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 培养想象力是形成小学生创造力的一个重要途径。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想象是一种立足现实而又跨越时空的思维,它能结合以住的知识与经验,在头脑中形成创造性的新形象,把观点的东西形象化,把形象的东西丰富化,从而使创造活动顺利展开。在想象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学生能够打思维的闸门,由一人一事想到多人多事,由花草树木想到飞禽走兽;从一个思路跳到另一个思路,从一种意境跳到另一种意境;使狭小单薄的扩大充盈,使互不相连的聚合粘结?它渗透在小学生活的一切方面,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特别是在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中,想象更是具有重要作用。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呢? 1.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激发学生想象。 抒情散文,语言生动,感情强烈,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教学时,可借助语言文字,使用形象思维,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唤起学生的内心现象,把文中的人、事、景、物变成能够看到、听到、闻到、触摸到的客观世界中的种种事物。如朗读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春》中描绘“春风图”的一段文字。首先教师表情达意地范读,创设一种美好的氛围,使学生入情入境,跃跃欲试,调动其积极性。然后指导学生尽情美读,引发学生的触觉想象: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抚摸”要读重音,以唤起学生被母亲抚摸的情感体验,引爆

想象的火花;嗅觉想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听觉想象: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牧童的短笛??嘹亮地响着”。其中“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清脆”、“宛转”、“嘹亮”等词语要读得清晰响亮,带有欣喜之情,以引发学生想象的“着火点”和“触发点”。使学生进入作者所描绘的优美意境之中,脑中再造出一幅温暖和煦的春风图。 2.利用“体态语”启发学生想象语言学家把伴随在谈话中的眼神、面部表情、头和手脚的动作以及整个身躯的姿态等非语言性的动作叫做“体态语”。 它在交际中可发挥“意在不言中”的美妙作用。“体态语”靠动作表情达意,形象直观。教学时,可借助于媒体或课堂表演,形象地展示人物的“体态语言”,启发学生想象。如《江姐》中,当江姐痛失丈夫时,她却说:“这算不得什么!?”真的算不了什么吗?!她“嘴唇微微抖动”,“抬起头??朝那木笼望了最后一眼,就默默地踏着泥泞的路走开了。”这些体态语入木三分地刻画出江姐忠诚于党的革命事业而不惜个人利益的英雄形象。教学时,指导学生仔细体味江姐的神情心态,感受江姐如此坚强的性格。然后让学生观看录像,形象地展示这个“体态语”,引爆学生想象的火花,使学生脑中“立”起一个活生生的“江姐”,从而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 3.利用事物说明文培养空间想象力语文阅读教学能够大大开发学生的想象区域,培养其想象水平。不但文学作品类课文的教学充分

放飞学生思维唤发学习激情

放飞学生思维唤发学习激情 发表时间:2011-11-29T10:41:12.373Z 来源:《新校园》理论版2011年第10期供稿作者:邵晓明[导读] 很显然,学生只要慢慢地一条一条地数,肯定可以找到线段AC、AD、AB、CD、CB、DB六条线段。 ———灵动的初中数学课堂实施策略探究 邵晓明 (富阳市受降镇中学,浙江杭州31142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促进学生在数学上的获得全面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灵动的课堂教学操作策略的实施。 一、数学课堂现状 1.教师的自信与权威造成了课堂的整肃、呆板一直以来,人们总是认为,教师工作的特点就是每天在讲台上,面对着学生,教会他们掌握知识,告诉他们哪是对的,哪是错的。久而久之,在教师的潜意识中总以为自己无所不能,习惯于为人师,习惯于指点别人,习惯于做裁判员,而疏于反省自己。部分教师甚至会苛求别人,在不知不觉中疏远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课堂教学缺乏互动,使得整个课堂死水一潭。 2.课堂违背教育规律,缺乏人文关怀,学生思维受阻在数学课堂中,教师的责任是陪伴学生一起成长,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然而,在还是有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尊重学生的观点,而关心的只是自己的教学预设能否完成。 3.应试味道较浓,三维目标缺失,课堂死水一潭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凸现了应试教育的味道,对知识的产生过程没有很好的展示,没有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在课堂中让学生通过练习不少题目来巩固所学知识。笔者不反对数学做题,题目是掌握数学概念的载体,但更重要的是教学要寓问题于知识体系的建构之中。 二、灵动的初中数学课堂架构 1.概念界定 所谓“灵动的初中数学课堂”,就是把教育活动看作是师生进行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即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开拓学生的学习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结构模式。 2.灵动的初中数学课堂操作架构 从这个框架中可以看出,灵动的数学课堂是在有效的问题牵引下,学生多向互动的结果。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参与学习作好铺垫引导,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多向交流”,在教。学方法上,要积极采用“导、索、促、评”的指导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导”就是引导、指导、诱导学生自学、给学生搭桥辅路,促使学生自己“走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索”就是在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新知识,以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 “评”就是收集反馈信息,教师通过耳闻目睹等多种途径,把学生在尝试过程中所了解的信息,进行整理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矫正。 三、培养学生灵动思维的数学课堂实施策略 1.在导入中激发灵动性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导入新课时精心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是整个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导入成功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明确思维目标,激发学生好奇心,从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例如,在初一年级学习“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时,因为学生已掌握了“单项式乘以多项式”,为了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教师可先引入:(1)(a+b)m;(2)(a+b)(x+y);(3)(2x+y)(x-2y)。在学生做好第一题后,教师可以这样启示:“第二题怎样计算?如果把(x+y)看作一个整体m,可以按照上一题的方法算吗?”在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提出的问题,学生感觉自己可以解决,不仅是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而且也会使学生产生“去尝试解决”的欲望,激发学生灵动地学习。 2.以问题作引导开展多样的教学 按照新课标的教育思想,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开展以问题为切入点、以问题为主线教学活动,通过有效的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并学会思考,学会创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借用生活实际设计问题导引教学,使学生在参与中激发自身思维的灵动。教学实践表明,在课堂教学中,借用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或引入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性问题,能使学生的常识性、经验性的知识有用武之地,有了可供他们思索、表达、开拓、发展和发表见解的源泉,能有效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和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

浅析数学教育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浅析数学教育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杨文娟 新晃县幼儿园湖南怀化新晃 419200 摘要:创新思维的点滴火花,是被人类的“想象”所触发而迸溅产生的。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使用的过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老师,理应创设各种情境,贯彻培养学生想象和创新能力的理念,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为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而营造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数学教育想象力创造环境培养 Abstract:Cars spark innovative thinking is to be human "imagination" produced by the trigger and darting. Mathematics is one of the objective world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characterization grasp gradually abstraction, forming methods and theories, and extensive application process. As a mathteacher in compulsory education should create a variety of situations, studentsimplement the concept of imagination and innovation, to develop studentsability to innovate, imagination, for the students to start the wings of imagination and create a good environment. Key words:Mathematics Education Imagination Create an environment Training. 正文: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以创新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核心。适应这种形势,教育改革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而如下的新课程改革正体现了创新思想。要想把今天的学生培养成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即创新人才,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改革中重视教学观念,重视人的个性和才能的发展,重视学生思想观念中想象能力的培养,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 一、数学教育的特点和目标。 数学是人们生活、生产、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

小学生想象力特点及培养方法

浅谈小学生想象力的发展特点及培养方法 想象力对于小学阶段学生具有重大意义,如何把握小学生想象力特点,并有针对性地培养小学生想象力值得深入探究。 爱因斯坦说得好:“没有想象力的灵魂,就如没有望远镜的天文台”,可见想象是多么重要。因此,怎样创造出新形象是摆在众多中小学教师面前的艰巨任务。当今小学生想象力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仍然处在自发的状态,对有计划、有目的、有一定步骤的培养,还是缺乏的、不完善的。这是小学生的想象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的原因之一。 而教师对学生的比较应侧重于纵向的比较,对学生的今天和昨天进行比较,教师给予学生的评价应该是积极的。而现在我们的教师多数侧重于横向比较,这种评价标准影响了一部分学生的发展,使素质教育不能得到更好的落实。 家长方面,常常首先破坏掉小学生的好奇心。有这样几把锉刀:对于孩子的提问和好奇心,他们自以为是,认为小孩子什么都不懂;标榜标准答案,执意认为学校里的标准答案就是权威;从众心理,期望自己的孩子与多数人一样,不能落单。 如何培养学生想象力: 根据小学生想象力发展的年龄特点,应对小学生的想象力的培养基于重视,通过查阅文献并结合自身的认识,我提出以下培养方法。 1、利用教材: (1)“读教材,想画面”。 (2)拓展教材内容。 (3)通过看图,想象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 2、家长的辅助: (1)续写故事,让孩子续写故事,或者讲故事结局改编。 (2)时善于假设情境,巧妙提问。 (3)比较差别,在生活的情境中,拿具体事物作比,让孩子观察、发现并发现

其差别。 3、教师的培养: (1)要为学生创造有利于想象的客观环境。 这里所说的客观环境是大环境,既有课内的又有课外的。课内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愉悦的、有趣的、轻松的学习环境,寓教于乐;课外则要求学生生活在蓬勃发展、健康向上的的环境中,学生在这样的环境里感受到快乐和幸福,随之而来的是身心健康,思路开阔。 (2)要为学生创造有利于想象的时间和空间。 这里所说的时间,是指教师在上课期间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想象,不要把每堂课的内容排得满满的,要腾出时间让学生思考、想象,否则便可能使学生养成了惰性,养成光听不想的坏习惯。所谓的空间,指教师提出的需学生想象的问题在课堂上完不成,就布置到课外,给学生想象的空间。 (3)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质疑,也是培养想象力的途径之一。 首先,教师应该有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对课文自己必须有深刻的认识和把握,这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对书本的权威知识提出疑问,鼓励学生敢于有自己的观点,敢于提问题,从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其次,要给学生提供提问题的自由空间。这里所说的问题包括一些异想天开的、异类的问题。对于提问题,教师要给予保护,对所提问题不可求全责备,更不能一棍子打死,而应鼓励或肯定,科学引导,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才能真正做到教学民主、师生平等。 再次,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学生提问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这就需要教师尽可能引导学生把知识吃深吃透,要从各个方面去思考去想象。对提出有水平问题的学生,教师要及时予以表扬,让其产生成就感,以不断增强学生提问题的信心。学生想的东西多,提的问题就多,提的问题多,想的问题就多,这样形成良性循环,久而久之,想象力就不知不觉地在学生头脑中滋生、发展。(4)引导学生敢于突破思维常规。 突破思维常规往往能产生出新奇的独特的思想,它是创新的基础。古代的三个故事、乌鸦喝水、司马光砸缸救人、曹冲称象等就是突破思维常规的典范。古人尚且有这样的突破性思维,生活在高科技发展的今天的青少年淡然更会有。能

放飞学生的思维 收获成功的喜悦

放飞学生的思维收获成功的喜悦 古希腊学者罗塔戈说过:“儿童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被点燃的火把。”因此,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逐步形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作出适当的评价和补充;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启发,在不同观点、创造性思维火花的相互碰撞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一、以趣质疑,激发学生的思维。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求知的最大驱动力,只要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就等于拿到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手握这把金钥匙,学生会主动开启智慧之门。所以在教学中,我善于设置疑问,用疑问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统计”时,我先将准备好的图形按小组分发下去,问:“你们摸一摸,说说里面装的是什么?”然后将图片倒出;再问:“你们能估计出各种图形大约有多少个吗?看谁能估得准确些?”这时,学生的兴致很高,我适时提出:“要用什么方法能很快知道各种图形的个数呢?”学生跃跃欲试。这不但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而且给了学生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 二、情景创设,点燃学生的思维。 课堂上我不拘泥于教材的内容,而是在新授知识的基础上适当拓展。例如,在教学用“多一些”“少一些”来描述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后,紧接着我设计了这样的情景:下面老师来介绍一位小客人(边说边在挂图上贴出小兔子的画片),它也做了好多星星呢(贴出84个),现在把小兔、小猴和小猫它们三个做的放在一起比一比,看能不能用我们刚才所学的的“多一些”“少一些”来描述它们所做的数量之间的关系呢?学生回答:不能,因为84比38和42大多了。我又接着问:那你能不能也选择一个合适的词来比较恰当地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呢?学生有的说:小兔做的比小猴多多了;有的说:小猴做的比小兔少多了;有的说:小猫做的比小兔做的少得多;有的说:小兔比小猫做的多得多……就这样通过大家说一说,实现了情境创设的数学价值,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课堂上我没有一丝一毫的机械传授,而是通过不露痕迹地点拨、引导,把自主学习、交流、探索新知的机会和权力交给孩子,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通过思考、交流,学会选用一些合适的词来描述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整堂课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让他们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创设,自己去总结,使学生处处迸发出思维和智慧的火花,时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欲擒故纵,点拨学生的思维。 媒体课件的使用,代替了传统教育的小黑板、挂图等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由“静”变“动”,这是教学的进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思维程度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思维。一年级小朋友对于求“被减数”的“解决问题”,属于逆向思维的问题。这对于习惯用定势的顺向思维来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难点。为此,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我有若干本教学辅导用书,被小朋友借走8本,还剩7本,我原来有多少本教学辅导用书?一些后进生,遇到这样的题目总是列式为:15-8=7(本)。这部分学生根本没有对此类问题的结构以及所求问题与已知条件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解,为帮助这部分学生扭转思维上定势,我制作了这样一个多媒体课件来帮助学生理解,运用课件中“动”的画面来帮助思考“原来”、“借走”和“剩下”三者之间的关系。课件首先出示一个书柜(没有标明原来一共有多少本教学辅导用书)情景,教师此时问:“书柜原来一共有多少本教学辅导用书你们知道吗?”“不知道。”此时课件动态演示借走8本,此时教师又问:“是从哪儿借走的?”“从原来里面借走的。”当借走8本演示完后,课件演示出书柜还剩下7本,此时教师追问:“这时你们知道书柜原来一共有多少本教学辅导用书了吗?”学生异口同声:“15本。”“你们怎么知道的?”一位学生在下面插话:“把借走的8本再还给它就知道了。”这时课件演示借走的8本又回到原来的书柜里。教师问到:

浅论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和发展_童柏荣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第四条中提出: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1]。 什么是想象力?想象力是人对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集中表现在想象的主动性、丰富性、鲜明性和新颖性上[2]。人类生活离不开想象。凡人皆会做梦,梦就是一种想象。无论好梦或恶梦,做梦是人脑的正常活动,是人脑处于睡眠状态下的一种兴奋性活动。凡人皆有憧憬,憧憬就是一种想象。人皆有自己的职业。人在重视自己职业时,总想努力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具有这种创造性,也就离不开想象。科学的假设,设计师的设计,画家的绘画创作,作家的人物塑造,工人的技术革新更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更离不开想象。如,学习语文就要引导小学生阅读理解教科书中的语言文字和插图。这其中有人物,有事物,有实物,有景物。其中无论是色彩、音响、动作,还是言语、形象、表情都需要引导小学生运用想象去感悟和理解。同样,在写作时,也要引导小学生对“素材”进行加工改造而写出新的作品。学语文离不开想象,学数学、科学、美术、音乐同样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小学生除学习外,其他生活也离不开想象。想象力培养和发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一、想象力培养和发展的状况却令人忧虑 2009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调查,其结果是,中国的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此外,在中国的小学生中,认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只占4.7%,而希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只占14.9%。据美国几个专业学会对影响人类20世纪生活的20项重大发明的评估,没有一项是中国人发明。中国学子每年在美国拿博士学位的有2000人之多,但美国专家评论中国博士学子是“学习成绩突出,想象力却非常缺乏”。著名教育家、武汉大学原校长刘道玉曾表示,中国孩子的想象力状况令科学界忧虑,“一考定终身”的应试教育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中国教育的解放必须从解放孩子的好奇心开始。改变中国孩子想象力培养和发展的现状亟需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大学乃至整个社会引起重视。中国人谋计算机之盛,谋足球之盛希望从娃娃抓起,谋想象力、创造力之盛也要重视从娃娃抓起。其对策如下: 二、转变观念,提高对小学生想象力培养和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3]列宁曾用皮萨无列夫的话指出:如果一个人完全没有幻想的能力,如果他不能间或跑到前面去,用自己的想象力给刚刚开始在他手里形成的作品勾画出完美的图景,那我就真是不能设想,有什么刺激力量是会驱使人们在艺术、科学和实际生活方面从事广泛而艰苦的工作并把它坚持到底。上海大学教授葛红兵认为:你有多大的想象力,你就会有多大的成就。想象,或者说想象力是现代乃至将来公民的重要素质,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显然应该引起重视。而它没有引起重视,恐怕与小学教师的观念有必然的联系。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例,除总目标中提到“激发想象力”外,只有在“写话和习作”领域和第一学段的阅读古诗教学中提到了“想象”。这恐怕会让小学语文教师产生小学生想象力培养和发展的狭义的观念,认为只需在诗歌教学、写话和习作的部分内容的教学上进行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和发展。从整体上看,不可否认尚有许多小学教师不够自觉重视或没有彰显性地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想象力,客观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社会发展到今天,仍有不少小学教师、小学生家长和社会上的人认为想象力和创造力是科学家、画家、作家、诗人、设计师的事。他们很少考虑小学生想象力、创造力有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和发展。小学教师、小学生家长乃至社会上的人如不转变这种观念,它必然对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和发展产生消极性的影响。保守的传统观念更影响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和发展。尽管改革开发的国策冲击了传统的教育观念,但它仍存在着很大的消极性,再加上“考试定终身”的影响,因而使得我们的小学教师、小学生家长用急功近利化的自我化的观念去束缚小学生,培养他们做符合“考试标准化答案”的好孩子。如,某教师问小学生:雪化了是什么?某小学生答:雪化了是春天。其教师批评学生答错了,因其答案与标准答案不同。这样经典的案例也许不多,但扼杀小学生的想象、扭剪小学生的个 浅论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和发展 童柏荣 (衢州学院,浙江衢州324000) 摘要:人类生活离不开想象。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它关系到民族的盛衰,是现在乃至将来公民的重要素质。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自我发展也离不开想象力。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对小学生想象力的发展负有更重要的责任。小学教育工作者应转变观念,探求规律,优化策略,努力促进小学生想象力的发展,为国家乃至世界的强盛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想象力;培养和发展;对策 【专题研讨】

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大化县古河乡中心小学韦燕华 摘要:早在古希腊时代,亚里斯多德就指出:“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力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这正如阿基米德说的:“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把地球撑起来!”语文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也明确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小学语文的教学任务是在听说读写等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智力,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则是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训练想象力培养 一、激发兴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由“好”和“乐”所产生的迫切愿望是学生克服一切学习困难的内部动力,由此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内在动力。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与生活联系紧密,也是他们理解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 二、课前热身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因此,我经常利用上课之前的两三分钟让学生做些热身运动,活跃气氛,营造宽松氛围,使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想象飞起来,语言活起来。有一次,我在黑板上画了一条波浪线,问学生:“看到这条波浪线,你会联想到什么?”学生的回答可谓是多种多样、应有尽有:可口的方便面、起伏的高山、欢快的浪花、弯弯的山路、爬动的虫子、衣服上的拉链……真没想到孩子们的想象是这么

的丰富。正如鲁迅先生赞叹的:“孩子是可以敬佩的,他们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要钻入蚁穴……” 三、立足文本,在课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合理的想象理解意境。学生头脑中想象的画面越清晰,形象越具体,对文章内容、中心思想的理解也就越深,比如教学《飞夺泸定桥》一文是,启发学生通过想象,入情入境,体会到夺桥的“难”,红军的“勇”。在“抢时间”和“攻天险”的过程中,可启发想象:红军在白天一边赶路一边与阻击的敌人打仗,到了夜晚还得冒雨行路,饥饿、困乏,同时山路陡窄、路滑难走,伸手不见五指,是怎样的情景?英雄们拿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又是怎样的情景?通过这些想象,同学们很容易从红军战士的英雄形象中受到教育和感染。在想象训练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随之产生、发展。 四、延伸文本,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想象是发明的雏形。”在教学中,应尽量唤起学生脑中储备的有关知觉表象,加以加工、组合;再引导学生或延伸故事情节,或补充课文内容,或创造新的自然、社会环境,从而加速他们的再造想象向创造想象的转化。有不少课文的结尾没有把事情的结果明确写出来,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余地,这就是课文结尾的空白。例如,教学《凡卡》的时候,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凡卡满怀希望把信寄出后,做了一个美梦。是什么美梦?凡卡的信爷爷能不能收到呢?要是凡卡不写错地址,爷爷收到信后将会怎样?又如《穷人》一文,文章结尾写渔夫叫桑娜快去抱回西蒙留下的两个孩子,妻子桑娜却坐在那儿一动不动,这是为什么?当桑娜告诉他孩子已经抱回来时,他会有什么表情?会说些什么?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说说渔夫一家今后的日子将怎么过?渔夫能否把西蒙的两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