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安全教育教学大纲

安全教育教学大纲

安全教育教学大纲
安全教育教学大纲

《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大学生安全教育》

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程

适用专业:学院各系各专业

总学时数:24

学分:1.5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课程性质为公共选修课。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措施,是培养大学生树立国民意识、提高国民素质和公民道德素养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大学生安全教育,既强调安全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终身发展。课程任务为坚持“教育为先、预防在前”的原则,加大安全教育力度,培养公共安全意识,提高广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避险自救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师生平安,推进“安全文明校园”创建工作。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

课程教学目标:培养意识掌握知识安全防范安全稳定

通过安全教育,大学生应当在态度、知识和技能三个层面达到如下目标:

态度层面:通过安全教育,大学生应当树立起安全第一的意识,树立积极正确的安全观,把安全问题与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为构筑平安人生主动付出积极的努力。

知识层面:通过安全教育,大学生应当了解安全基本知识,包括国家安全;心理安全;人身安全;财物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网络安全;防灾避险等基本知识。

技能层面:通过安全教育,大学生应当掌握安全防范技能、安全信息搜索与安全管理技能。掌握以安全为前提的自我保护技能、沟

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等。

课程教学方法:讲授法和参观、演练结合

三、《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教学参考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建议学时:1个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基本内容。

[授课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课内容]

第一节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很有必要

1.安全教育、安全警示、安全意识的提醒伴随着每个人的一生,大学生的生理成熟及接受教育的阶段特征更是人生的重要历程。

2.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针对发生在大学生身边的安全案例,我们要求每个大学生必须树立起强烈的安全意识,并做到警钟长鸣!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是社会不断发展的要求

1. 安全教育是高校一个永恒的课题。

2. 教育优先发展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

三、安全教育有利于大学生的成长

安全教育之目的就是要帮助大学生提高安全意识。

四、安全教育是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的共同责任

1. 安全教育进课堂是保证大学生健康成才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需要。

2. 学校对在校大学生的安全守法意识,积极向上的文化素质及心理健康的人格培养,不仅直接关系到现阶段中华民族的素质,更直接关系到未来中华民族的素质。

3. 安全教育,安全和谐环境的营造需要学校及地方各级党委政

府的支持。

第二节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基本内容

一、学习相关法律法规

不但要学习和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更应该加强学习诸如《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增强自己的守法意识,规范自己的行为,减少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二、学会基本的安全防范常识

学习人身安全、财物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网络安全、社交安全、心理安全、国家安全及应急处置等方面的防范常识。

三、了解应急处置的基本要点

广西是江、河、湖、海、大型水库和石山多的地区,溺水或洪涝塌方等灾难性安全事故难免也会发生,大学生要做到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表现镇定并能有效处置就必须学会基本的处置办法。

第三节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基本要求

一、课堂教学与学生自学相结合

二、要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习、体验和交流

三、学好知识,服务社会,共同创建安全和谐的育人环境

思考题:

1.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2.为什么说大学生安全教育是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的共同责任?

第二章国家安全

建议学时:2个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国家安全的概念;掌握大学生危害国家安全违法行为原因分析及大学生如何防范危害国家安全违法活动。

[教学重点与难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应当如何有针对性地防范危害国家安全的违法活动。

[授课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

[授课内容]

第一节典型案例

讨论:通过组织学生对典型案例的讨论,引导学生做分析,使学生领会危害国家安全的类型有哪几种表现形式。

第二节大学生危害国家安全违法行为原因分析结合上一节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一、国家安全意识淡薄

长期的和平稳定环境,使一部分大学生思想麻痹,产生“高枕无忧”思想,淡化了国家安全意识。

二、人生观与价值观扭曲

案例3中李某、案例4中郭某和案例5中蔡某正是不能抵制物质利益的诱惑,为了个人私利,不惜损害国家安全和利益。

三、好奇心强,寻求刺激

为寻求刺激,走向违法深渊。

四、缺乏保密意识

案例8中吕某泄密事件,就是因其有条件接触科研秘密,但缺乏保密意识酿成的。

五、交友不慎,近墨者黑

案例1中买某走向违法,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交友不慎。

六、存在侥幸心理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第三节大学生如何防范危害国家安全违法活动

一、切实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一)国家安全的含义

1.《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

2.国家安全概念分解示意图

(二)树立新的国家安全观

二战、“911”、“非典”、“日本大地震引发的福岛核电站事故”。

(三)当前高校领域维护国家安全面临的复杂形势

总体安全环境是稳定的,但天下并不太平,维护国家安全的形势日益复杂严峻。

二、牢记大学生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和权利

(一)大学生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第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十一条之规定。

(二)大学生维护国家安全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第二十二条之规定。

三、明确危害国家安全的主要行为及相关法律责任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以及其他法律中关于维护国家安全的有关规定。

四、掌握防范危害国家安全违法活动的应对处置要领

(一)思想上要高度重视

(二)立场上要旗帜鲜明

(三)处置上要迅速及时

第四节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应当如何

有针对性地防范危害国家安全的违法活动

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在维护国家安全中的特殊重要地位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具有特殊的地缘关系,加上这些地区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的复杂性、敏感性,使之成为反颠覆、反分裂、反渗透和反恐怖斗争的重要战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性,决定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在维护国家安全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防范危害国家安全违法活动的重点问题及防范要点

(一)坚持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原则性和坚定性,强化国家安全意识,努力提高对各种危害国家安全违法行为的鉴别能力;

(二)充分认识边境地区社会环境的复杂性,慎重交友,不与背景复杂、身份不明的人交往。在社会交往中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深知“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不要被别有用心人员的小恩小惠和“友好”假象所迷惑而上当受骗误入歧途;

(三)切实遵守边境管理和出入境管理法律法规,自觉保护界碑、界桩或永久性测量标志,不参与偷越国(边)境等违法活动;

(四)遇事要沉着冷静,发现可能危害国家安全的各种嫌疑情况和线索,要及时报告学校保卫部门或政法机关。此外,对收到的无邮票、无邮戳、无寄信人地址等不明包裹和其他可疑邮件,以及在公共复杂场所发现的可疑包裹,不要随便打开,要及时报告。

三、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要做维护国家安全的模范

(一)要做遵纪守法的模范。

(二)要做民族团结的模范。

(三)要做敢于斗争的模范。

(四)要做努力学习的模范。

思考题:

1.你认为当前少数大学生走上危害国家安全违法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大学生维护国家安全的主要义务是什么?

3.你认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应当如何有针对性地防范危害国家安全的违法活动?

第三章心理安全

建议学时:2个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心理健康、心理疾病、不良心理和自我调适的概念;掌握心理疾病产生的原因及自我心理调适的途径。

[教学重点与难点] 判断大学生心理健康应注意的问题。

[授课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

[授课内容]

第一节典型案例

案例一:马加爵杀人事件

案例二:广西某高校学生自杀事件

讨论:围绕上述两起案例进行讨论,用心理学理论引导学生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第二节心理健康

一、健康、心理、心理健康的概念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必须符合的基本条件

(一)有良好的自我意识,能够坚持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和分析自己。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够坚持正常的学习和工作,并且引以为乐。

(二)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对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一条重要标准。

(三)能协调和控制情绪,与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善于控制和协调自己的情绪,并注意同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并使自己的言行基本符合社会规范。

(四)具备完整统一的人格,具有较强的耐受性。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都有基本正确的人生观和理想信念,并以它为中心,把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

三、判断大学生心理健康应注意的问题

(一)大学生心理不健康与有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不能等同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是动态变化的过程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是一种理想尺度

第三节常见的心理疾病

一、心理疾病的概念

二、大学生产生心理疾病的主客观因素

(一)个体心理因素

1、人格缺陷。

2、缺少挫折意识。

3、个性心理不成熟不稳定。

(二)遗传因素

医学模式认为,遗传因素在精神疾病中起重要作用。

(三)社会因素

1、传统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2、就业压力。

三、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疾病

(一)抑郁症。

(二)疑病症。

(三)网络心理障碍。

(四)考试综合症。

(五)神经衰弱。

(六)人格障碍。

(七)恋爱挫折综合征。

第四节大学生不良心理的自我调适

一、不良心理和自我调适概念

二、大学生自我调适的基本途径

(一)确立新的人生目标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会使心理指向集中于一处,这样无形中会转移注意力,削弱心理问题对心理的影响,并有了内在驱动力,可促使人变得积极向上,从而更有利于克服各种心理问题和疾病。

(二)形成有规律的校园生活

有规律、有节奏的生活对保养身心、消除疾病是大有益处的。

(三)积极转移注意力,学会自我宣泄

转移注意力,有助于摆脱心理困境。

(四)上网有度,积极在现实中结交朋友

对网络的过分依赖,已成为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因此,不应沉迷于网上交友和网恋。

(五)正确对待情感问题

情感的困惑与恋爱的危机,始终是诱发青年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一大因素。

思考题:

1.我国现阶段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2.大学生心理疾病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3.大学生自我心理调适的基本途径是什么?

第四章人身安全

建议学时:3个学时,其中2个学时为实训操作。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危及人身安全的主要形式及防范对策。

[教学重点与难点] 危及人身安全的防范对策。

[授课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

[授课内容]

第一节典型案例

讨论:从案例解读如何加强人身安全

第二节危及人身安全的主要形式

一、性侵害

(一)性侵害的表现形式

1.暴力型侵害。

2.胁迫型侵害。

3.网恋型侵害。

4.社交型侵害。

(二)性侵害案件的主要特征

1.作案目标的选择性。

2.作案手法的多样性。

3.报案时间的滞后性。

二、打架斗殴

打架斗殴既是一种危害社会的行为,也是一种违法的行为。

(一)严重损害大学生的美好形象

(二)破坏社会稳定,损害高校形象

(三)造成治安、刑事案件,害人害己

三、涉毒

四、赌博

五、溺水

第三节危及人身安全的防范对策

一、预防性侵犯

(一)思想上要树立起防范性侵害的意识。

(二)在生活上注意仪表言行得体。

(三)关注自己所处的环境。

(四)谨慎结交异性朋友。

(五)要有选择地参加社会活动。

(六)镇定,临危不惧,选择适当的机会和方式逃脱。

二、预防打架斗殴

(一)要正确认识打架斗殴的危害性。

(二)要善于化解淤结。

(三)加强自身修养,培养文明的内在美。

(四)要分辨是非,判断正误,防止发生群体性斗殴。

三、远离毒品

(一)认清毒品的危害性,构筑坚固的思想防线。

(二)积极参加健康的文娱体育活动。

(三)不要结交有吸毒恶习的朋友,也不要进入吸毒的环境,绝不可因好奇而尝试毒品。

四、远离赌博

(一)要从思想上筑起保护墙,树立起“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个理念。

(二)要正确看待社会上的赌博现象。

(三)要树立远大的理想。

(四)清除两种错误认识。

五、预防溺水

(一)熟悉水域、场所和环境。

(二)如遇意外或危险时,迅速、及时出求救。

(三)如有能力进行自救,可以采取适当的技术自救。

(四)在水中遇险后,努力靠岸呼救。

(五)抢救技巧。

思考题

1.危及人身安全的形式主要有哪几种?

2.简述大学生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3.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自我防卫能力?

第五章财物安全

建议学时:1个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侵犯财物案件的基本特征和预防的基本措施。

[教学重点与难点] 侵财案件预防的基本措施。

[授课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

[授课内容]

第一节典型案例

讨论:从案例解读如何加强财物安全

第二节侵犯财物案件的基本特征

一、财物被盗案件的基本特征

(一)案件发生时间具有集中性

溜门入室盗窃案件、撬门破锁盗窃案件、花园草地盗窃案件及教室、场馆和运动场所盗窃案件的发案时间。

(二)诱发案件的因素具有普遍性

1.部分学生安全意识淡薄,疏于保管自己的贵重物品。

2.学生宿舍缺乏必要的防盗设施。房门、锁头、窗户等设施比

较简陋,起不到防盗作用。

3.部分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工作存在漏洞,宿舍管理制度不健全。

(三)被盗物品具有贵重、体积小、便于携带等共同性

(四)作案人员的个体特征与在校大学生具有相似性

(五)作案手段具有多样性

1.乘人不备,顺手牵羊。

2.看准目标,撬门破锁。

3.游走巡航,乘虚而入,得手即溜。

4.爬管上楼,翻窗入室。

5.就地取材,窗口钩物。

二、财物被抢案件的基本特征

(一)案发时间具有集中性

案发时间多集中在晚上,特别是抢劫案件大多发生在夜深人静的后半夜。

(二)案发地点具有相似性

案发地点大多在树林、江湖边、没有路灯或视线不好的道路等地段。

(三)作案目标具有针对性

选择的作案对象一般为没有反抗能力或孤立无援的群体。

(四)作案手段具有暴力性和突然性

多携带凶器对受害人威胁。

三、诈骗案的基本特征

(一)侵害对象具有选择性

诈骗分子一般将女学生和单个人作为行骗的首选目标。

(二)作案方式上的多样性

1. 上网聊天交友。

2. 假称发生意外求助。

3. 冒充同学和老师等。

4. 手机、QQ号码中大奖。

5. 谎称推销人员上门服务。

(三)诈骗分子的组成具有团伙性

诈骗分子多数采取团伙作案的组织形式,相互配合共同实施诈骗。

(四)作案行踪表现出流窜性

电信诈骗和网络诈骗的犯罪团伙一般采取远程的、非接触式的诈骗。

第三节侵财案件预防的基本措施

一、财物被盗案件的防范

(一)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妥善保管自己的财物

1.财不外露。

2.妥善保管贵重物品

3. 随手关门。

4. 保管好自己的钥匙。

5. 对陌生人要保持警惕。

6. 停放自行车时要上锁。

(二)遵守学生宿舍管理规定,不随意留宿他人

随意留宿他人可能会引狼入室,造成宿舍被盗。

(三)爱护宿舍防盗设施,确保宿舍门窗、抽屉、柜子等设施完好

第一道防线:门窗

第二道防线:抽屉、柜子

二、财物被抢案件的防范

外出时,尽量走人行道、尽量结伴、隐藏好财物并贴身紧固。

三、诈骗案的防范

(一)培养主动的防范观

1.对陌生人提高警惕。

2. 不要随意向不熟悉的人透露自己或身边人的个人信息。

3. 在互联网上聊天交友时,言行要谨慎,多留一个心眼。

(二)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地上不会长黄金,不授人以柄

(三)树立正确的人际观,以平常心待人是防骗的强有力方法

1.把握交友的基本原则。

2. 做到以平常心待人。

3.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思考题:

1.如何防范窃贼溜门盗窃?

2.短信诈骗案的特点是什么?

第六章消防安全

建议学时: 4个学时,其中3个课时为灭火演练、安全逃生演练。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校园火灾事故成因,火灾的预防与处置。

[教学重点与难点] 火场逃生的原则及基本方法。

[授课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

[授课内容]

第一节典型案例

结合案例讨论:

1.火灾发生时什么情况可以跳楼逃生,什么情况下不能跳楼?

2.宿舍内容易引起火灾的几种情况。

第二节火灾类型及成因分析

一、引发火灾的火源

(一)直接火源

1.明火。

2.电火花。

3.雷电火。

(二)间接火源

1.加热自燃起火。

2.本身自燃起火。

二、火灾的类型

1.生活火灾。

2.电气火灾。

3.自然现象火灾。

4.人为纵火。

三、校园内火灾事故成因

(一)客观原因

1.部分建筑的耐火等级低,电气线路老化。

2.消防基础设施薄弱,配置不齐。

3.违规关闭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

4.消防“软件”不足。

(二)主观原因

1.思想主动意识较差。

2.灭火器材操作技能缺乏。

3.消防违规现象普遍。

掌握6种常见的现象。

第三节火灾预防与处置

一、防止火灾事故发生

(一)自觉遵纪守法增强防火安全意识

1.勿违章用电。

2.勿使用明火。

3.牢记关闭电器电源。

4.勿购买使用劣质电器。

(二)确保消防灭火器材长期处于良好状态

1.消防器材的种类

(1)防火报警设备,用于监测火灾。

(2)应急照明灯和疏散指示标志,它是引导人们疏散的。(3)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它是用来紧急疏散的。

(4)防火门,它是用来阻止火势蔓延的。

(5)消火栓,它是用来扑救火灾的。

(6)灭火器,它是用来扑救初期火灾的。

2.常见的消防安全标志

展示一些常见的消防安全标志。

二、火灾的处置

(一)报警

(二)灭火的基本方法

1.隔离法

2.窒息法

3.冷却法

4.抑制法

第四节火场逃生的基本方法

一、火场逃生的原则

坚定信念,永不放弃;沉着冷静,理智求生;当机立断,行动迅速;团结友爱,勇于救人;紧张有序,防止混乱;因地制宜,善用条件;事非紧急,不要冒险;灵活运用,确保安全。

二、火场逃生的基本方法

(一)楼房起火

(二)楼内房间被火围困

(三)影剧院、商场等公共场所着火

(四)山林着火

思考题:

1.校园内火灾事故的发生一般有哪些成因?

2.校园内如何预防火灾事故?

3.试述火场逃生的原则。

第七章交通安全

建议学时:2个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校园及周边交通现状及事故成因;交通事故的预防、处置基本要素。

[教学重点与难点] 交通事故的预防、处置基本要素。

[授课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

[授课内容]

第一节典型案例

结合案例讨论:

1.校园内不文明的交通行为有哪些?

2.最容易引发交通事故的行为有哪些?

3.如何树立交通安全意识?

第二节校园及周边交通现状及事故成因

一、校园及周边交通现状

1.校园道路往往成为社会交通通道。

2.学校师生员工众多。

3.一些驾驶员安全意识淡薄。

二、校园道路交通事故的界定

三、引发校园交通事故的原因

一是安全意识的淡薄和思想上的麻痹大意。

二是校园面积的扩大,交通设施不健全,管理不到位。

三是师生出行工具的改变,形成的人流、车流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第三节交通事故的预防

一.安全原则

二.靠右通行原则

三.各行其道原则

四.服从指挥原则

五、树立交通安全意识

第四节交通事故处置基本要素

一、及时报警

(一)迅速报警。

(二)保护现场。

(三)控制肇事者。

二、学会自救

思考题:

1.简述校园内的交通特点。

2.高校校园内发生交通事故的原因是什么?

3.学习交通法规的意义是什么?如何学习?

第八章食品安全

建议学时:2个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食物中毒的特征、常见劣质食品的种类与危害;掌握食物中毒的应急处置措施。

[教学重点与难点] 食物中毒的应急处置措施。

[授课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

[授课内容]

第一节典型案例

结合案例讨论:生活中常见的食品中毒事件,如何预防。

第二节食物中毒的特征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

二、化学性食物中毒

三、真菌性食物中毒

四、有毒动植物性食物中毒

第三节常见劣质食品的种类与危害

一、食用劣质食品对青少年的危害

二、常见劣质食品的来源

三、如何选择卫生健康食品

第四节食物中毒的应急处置

一、食物中毒应急处置的基本要点

(一)停止食用可疑食品,保留食物样品及呕吐物。

(二)立即抠吐,饮水稀释并速去医院就诊。

(三)尽快报告班主任(或辅导员)和学校医院。

二、几种食物中毒的应急措施

(一)催吐法

(二)导泻法

(三)解毒法

三、确保安全重在预防

控制食物中毒的关键在预防,要严把“病从口入”关。

思考题:

1.大学期间应如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发生食物中毒时应如何处置?

第九章网络安全

建议学时:1个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网络活动中可能造成的伤害;掌握正确发挥校园网络对学习的激励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正确发挥校园网络对学习的激励作用。

[授课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

[授课内容]

第一节典型案例

结合案例讨论: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如何加强。

第二节网络活动中可能造成的伤害

一、网瘾综合症

二、网恋陷阱

三、网络求职陷阱

四、网上购物陷阱

五、有害信息的传播

六、网络色情

七、侵犯知识产权

八、侵犯个人隐私

第三节正确发挥校园网络对学习的激励作用

一、学习计算机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依法文明上网

二、健全身心素质,恪守网络道德

在网络世界中,我们应注意恪守以下礼节:

(一)记住人的存在。

(二)网上网下行为一致。

(三)入乡随俗。

(四)尊重别人的时间和宽带。

(五)给自己在网上留个好印象。

(六)分享你的知识。

(七)平心静气地争论。

(八)尊重他人的隐私。

(九)不要滥用权利。

(十)宽容。

三、端正上网心态,使网络学习成为帮助个人成长的积极因素

(一)树立网络学习目标

(二)制定学习计划

(三)选择最佳学习工具或选定最佳学习资料

(四)持之以恒进行学习

思考题:

1.你认为应如何格守网络道德?

2.如何拒绝网络色情?

第十章社交安全

建议学时:2个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常见的社会活动陷阱;掌握如何正确处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如何正确处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授课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教育法律法规课程教学大纲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师范类学生 《教育法律法规》课程教学大纲 前言 第一章教育法概述 教学要求: ?了解教育法的涵义; ?掌握教育法的表现形式,教育法的层级及效力; ?理解教育法律规范的概念、结构、种类; ?了解教育法律关系的概念、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 教学内容: 一、教育法的概念 1、教育法的涵义 2、教育法的特点 3、教育法与教育政策的区别 二、教育法的体系 1、教育法的渊源 2、教育的层级和效力 3、教育法的体系 三、教育法律规范 1、教育法律规范的概念 2、教育法律规范的结构 3、教育法律规范的类别 4、研究教育法律规范结构的意义 四、教育法律关系 1、教育法律关系概述 2、教育法律关系主体 3、教育法律关系内容 4、教育法律关系客体 5、教育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第二章教育法的实施 教学要求: ?了解教育法实施的涵义与原则 ?理解教育法遵守的涵义及教育法普及 ?理解教育行政执法涵义、原则 教学内容 一、教育法实施概述

1、教育法实施的涵义 2、教育法实施与教育法制的关系 3、教育法实施的方式 4、教育法实施的基本原则 二、教育法的遵守 1、教育法遵守的涵义 2、教育法的普及 三、教育行政执法 1、教育行政执法的涵义 2、教育行政执法的原则 四、司法适用 1、司法的涵义 2、人民法院的组织系统和审级制度 3、司法过程 五、法律监督 1、法律监督的涵义 2、法律监督的种类 第三章教育行政机关 教学要求 ?理解教育行政机关的涵义及其法律地位 ?理解教育行政行为的涵义、分类、种类 ?理解教育行政机关的职能和权限划分 教学内容 一、教育行政机关概述 1、教育行政机关的法律地位 2、教育行政行为 二、教育行政机关的职能 1、教育部的主要行政职能 2、基础教育管理权限划分 第四章学校 教学要求 ?理解学校的法律地位 ?掌握学校所具有的权利和义务 ?理解学校与教育行政机关的法律关系 教学内容 一、学校的法律地位概述 1、学校的法律地位的涵义 2、学校的法律地位的特点

法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法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法学概论是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专科段的选修课程之一。 法学概论是一门范围广泛、体系完整、内容丰富、概括性高的法律学科。它集宪法、法理、行政法、民法、刑法、经济法、商法、诉讼法、跨国法律等于一身,其内容注意结合市场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通俗易懂,其目的是为了增强非法学专业人士的法律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现代法治社会,也有利于普法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学习法学概论,要在掌握各有关法律规则的制度理性(即有关“为什么”的问题)和操作技术(即有关“如何做”的问题)的基础上,全面、准确地了解各有关规则的涵义和它们的相互联系,以便融会贯通,付诸应用。 三、教学方法 1.掌握各主要部门法律制度的内在体系和基本概念,从整体上了解各部门法的特点及其在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2.以规则为中心,准确地把握原理,研究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在理解和运用上多下功夫。 3.紧密联系实际,通过调查研究、阅读资料和实习等多种方式,尽可能多地接触相关的实例,增加实感。 4.开展案例教学,结合我国审判中的实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以提高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部分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的建议 一、学时 本课程5学分,学时90,一学期开设。 二、多媒体的教材 1. 文字教材

本课程文字教材即主教材,这是教学的基本依据,其内容是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基本内容。本课程主教材为法律出版社出版的由吴祖谋、李双元主编的《法学概论》(第十一版)。本教材体系完整,内容充实,概念准确,文字简炼,举例和引证适当,适合行政管理专业的成人在职学习的需求。 2.视频资源 本课程为学员提供了双向视频资源,共20讲,但由于教材采购原因,本学期新换教材,因此学员在看视频资源时可以有选择性地参考学习,切不可盲目地吸收。 三、教学环节 1. 自学 自学是远程教育课程的主要学习手段。学生应高国度重视自学环节,增强自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也要不断总结和交流经验,努力提高自学的能力。现代教育是终生教育。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是现代学历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自学以读书为主。所读之书,除了文字教材外,还可以包括一些课外参考资料。 2. 讨论课 讨论课是学生消化书本知识和授课内容,训练法学思维和实务技能的重要环节,讨论课由辅导教师组织实施。各地辅导教师应当熟悉教学大纲和文字教材,深入钻研和掌握教学内容,认真准备。讨论课应围绕教学重点,选择重要的专题或案例,组织学生集体讨论。在讨论中,辅导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发现和培养学生中的学习骨干,发挥他们在讨论中的带头作用;②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提出问题,进行启发引导,并避免学生脱离教学目的的要求而在一些枝节问题上陷入无休止的争论;③教师要平等地与学生讨论,尊重并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立见解,教师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也可以进行总结,但不要把自己的见解当作唯一正确的结论强加给学生;④讨论之后,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有关的参考资料。 3. 作业 作业是学生巩固和检验所学知识和能力的有效手段。在文字教材和其他辅导材料中将提供必要的论述题和案例。在论述体作业中,学生应学会围绕题目建立论点,组织论据,展开论证,做到论点正确,论证清晰,论据充分,并力求观点

中学生安全教育教学计划

安全教育教学计划 为进一步做好交通安全宣传安全常识教育教学活动,提高广大学生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文明素质,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结合我校教育实际,特制定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和安全常识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降事故、保安全、保畅通”的总体目标,以实施“保护生命、安全出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为载体,大力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力争一年内形成齐抓共管的学生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机制,实现学生交通安全宣传工作制度化、宣传形式多样化、宣传内容系统化;使学生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率达100%,广大学生的交通法制观念、安全意识和文明素质明显增强,青少年学生交通事故伤害案件明显减少。 二、学情分析 我校共有在校生400余人,百分之九十来自于农村,学生家庭情况贫困,安全意识淡薄,对于学校的生活充满了渴望,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规定都不了解,良好的学习习惯处于初步形成期。他们对安全知识了解的太少,自我保护意识不够强。 三、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大力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是维护道路交通安全、保护广大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的治本之策,也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教育的重要举措。全体师生要高度重视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措施取得实效。 (二)多方协同,齐抓共管。我校将主动与公安交警、交通等部门联系,密切配合,及时沟通情况,共同解决实施宣传教育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把此项工作与创建“平安校园”活动结合起来,切实做好中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四、工作任务和措施 (一)健全工作制度,落实道路交通安全宣传责任。建立健全各项宣传教育工作制度。包括机构和人员组成、工作职责、宣全计划、工作记录等. (二)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意识。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学校聘请交警讲授交通安全课,向学生宣传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常识。各班级利用安全课、主题班队会、校园网、板报、知识竞赛、演讲、辩论、征文比赛等形式,定期开展道路交通安全专题教育,来丰富学生的交通安全知识,提高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

教育政策及法规教学大纲

《教育政策与法规》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教育政策与法规 英文名称:Education Policy and Regulation 课程编码:14112D 课程类别:选修课 总学时:32 总学分:2 适用专业:小学教育 先修专业:教育学、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管理 开课系部:教育与心理科学系 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作为小学教育专业的必修教材,本课程以教育政策和教育法律方面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范畴为知识基础,建立起以小学教育政策和教育法律为主线的理论体系。试图寻找小学教育政策和法规的自身体系和其质的规定性。它立足于研究型、反思型小学教师专业实践发展的需要,兼及小学教育管理者;在教育政策学和教育法学的基础上凸显小学教育政策与法规的特定内涵;以党的十六大所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教育发展目标和改革思路为时代背景,以新时期小学教育的现实问题为焦点,以典型案例为其切入点,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与互相转化;遵循认知规律,原理、资料、案例、问题反思有机结合,增强了体例的科学性和文字的可读性。 该课程设置的总体目标和总任务是: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比较全面和系统地掌握有关小学教育政策和法规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法律制度,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法律观提供知识和材料;培养小学教育工作者的小学教育政策法规意识,促进小学教育政策法规实践;引导小学教育政策法规的反思,不断提高教育实践活动的合法化水平;提高教师依法执教的自觉性和运用法律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推动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根据教学计划规定,小学教育政策与法规一学期完成,教学时数合计为32学时,其中讲授时数为28学时,余4学时供见习、课堂讨论及自由伸缩之用。 在每章内容提要之前,对本章的教学目的要求作简要的说明,以帮助师生理解和掌握教材,抓住重点,突出关键,突破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本课程采取理论讲授与讨论等课内教学方式,辅以自学训练、案例教学等教学方式。 1、课堂教学:力求通过教师深入透彻的讲解,使学生获得关于教育政策法规基本理论问题的

《卫生法学》理论课教学大纲

《卫生法学》理论课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卫生法学 英文名称:Science of health law 适用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临床专业、预防专业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卫生法学Science of health law是以卫生法律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属于应用法学,主要研究卫生法的产生、发展规律、卫生法的调整对象、基本原则及卫生法律制度、卫生法与经济和社会进步的关系等理论问题。具体包括卫生法学基础理论、我国现行的主要卫生法律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我国卫生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卫生法制观念和卫生法律意识,增强遵守和捍卫卫生法制的自觉性,依法维护合法权益,正确履行岗位职责,保护人体健康,推动医学科学进步,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 二、理论知识 (一)模块一:卫生法基本理论,8学时 单元一:卫生法概述 掌握:卫生法概念和基本原则、卫生法律关系构成要素、卫生法溯及力 熟悉:卫生法的调整对象、卫生法的特征、卫生法的渊源、卫生法时间效力单元二:卫生行政救济 掌握: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行政复议参加人和行政复议机关;行政复议的参加人;行政复议的申请与受理;行政诉讼的决定;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行政诉讼的管辖;行政诉讼的判决 熟悉: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复议的和解和调解;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概念;复议与诉讼的程序;复议与诉讼的衔接关系;行政诉讼的特殊原则。 (二)模块二:医事管理法律制度,16学时 单元一:医师执业管理法律制度 掌握:医师的概念,医师的注册,医师的执业规则 熟悉:医师考试的条件,医师的法律责任,医师考核和培训

2020年新学期学校安全教育教学计划

2020年新学期学校安全教育教学计划 安全教育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搞好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制定好工作计划能够让工作开展得更加顺利。下面是带来关于20xx年新学期学校安全教育教学计划范文的内容,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20xx年新学期学校安全教育教学计划范文(一)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教兴国,依法治国的具体要求,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法制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与道德纪律教育相结合,不断提高我校学生的法律素质,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人才奠定基础,让学生健康成长。 二、目标 通过思品课、班会课、学科渗透等工作,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法制观念和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自觉性,真正地提高学生分辨是非和用法律保护自己的能力,懂的安全常识,同时通过法制教育课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保持学生的犯罪率为零指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主要内容 法制教育要着重进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观念教育,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守法用法意识,学会明辨是非能力,提高自

我约束与保护能力。 四、具体工作 1、在班会课中,加强法制、纪律、行为习惯教育,开展《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习教育,开展校纪、校规教育,开展交通安全、消防安全教育。各班可以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开展教育活动。 2、充分利用思品课主渠道作用,抓品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融汇,把《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思想品德学科有机结合起来。 3、加强学科渗透。社会课中有关法律的内容,教师要渗透并拓展;其他科目的教学中,涉及到有关法制的教育,教师要讲透。 五、教学计划安排 1、开学安全教育 2、用电安全教育 3、安全使用煤气 4、交通安全 5、发生火灾怎么办 6、手足口病预防常识 7、安全应急演练讲座 8、饮食安全与卫生防病教育 9、小心烧烫伤 10、别让生命之花在水中凋谢

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教学大纲

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专科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选修课。它是研究学前教育政策和法规的理论和应用的基础课程。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基础知识,熟悉我国现行的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主要内容,树立依法治教的意识,培养分析、解决学前教育活动中出现的法律问题的能力,提高依法治教的水平和能力。 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衔接 学前教育法规与政策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制定和实施,要遵循学前教育学和幼儿园管理的基本原理,因此学习本课程的前修课程主要是学前教育学、幼儿园管理等。 三、本课程学习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达到三个基本目的: 1.初步掌握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基础知识,增强法制观念,树立和提高严格执法、依法办园的意识; 2.比较系统地了解、掌握党和国家制定的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主要内容,能够比较准确地分析和理解我国现行的学前教育政策、法规,培养和增强执行政策、法规的能力; 3.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用理论分析学前教育中遇到的有关问题,能够运用法律手段指导和管理学前教育机构的实际工作,维护学前教育机构和师生的合法权益,保障学前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提高学前教育的保教质量。 四、本课程学习方法 为系统掌握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基础知识,增强教育法制观念,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学生自主学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抓重点,牢固掌握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 (二)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如比较法、案例分析法等,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三)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理论的实际应用。 五、本课程教学方法 本课程理论性与实践性都较强,宜采用讲述、讨论与案例分析等教学方式。基本概念、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通论》课程教学大纲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通论》课程教学大纲(法理和 宪法部分) 一、课程名称:法学通论 二、课程编号:04204030 三、学时与学分:51学时,3学分 四、考核方式:考试 五、先修课程:无 六、适用专业:非法学专业全日制本科 七、课程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概要地掌握法学的一般原理和基本知识; (二)使学生了解我国宪法及其他基本法律的主要规定; (三)使学生了解国际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四)使学生树立国家主权、主权在民等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 八、说明: 《法学通论》是一门集传授法学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于一体的具有我校特色的非法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一)《法学通论》课具有双重性质,既是一门法律知识课程,也是一门思想政治和法制教育课程。 《法学通论》课程的前身是《法学概论》。《法学概论》是普通高等学校一门公共必修课,在向学生传授必要的法律知识,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同时,也以传授法律知识为手段来增强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是一门指导学生学法、用法、守法,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实践课和思想教育课。而《法学通论》在教学内容上,进一步充实深化,注重向非法学专业的学生讲授法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体系、宪法和各部门法的基本原则和规定以及国际法的基本理论等内容,成为一门系统传授法学知识的公共必修课。 (二)《法学通论》课程以我校的优势学科法学为依托,突出体现了我校的办学特色。 作为全国重要的财经政法人才培养基地,我校在半个多世纪的历史积淀与改革发展中,“经、法、管”学科优势显著,“应用型、融通性、开放式”的人才培养特色也逐步形成。为了在与时俱进中进一步凝练和深化这一人才培养的特色,关键就是要充分发挥财经政法强强联合的优势,真正把学科融通的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的优势。它要求我们在整合全校学科与师资力量的前提下,全面启动新一轮教学改革,为新时期特色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化提供更强有力的制度支持和“硬件”支撑。因此,《法学通论》课程应运而生,它充分依托我校的优势学科法学,整合了本学科领域内的优秀专家学者编写了一流的教材,整合了本学科的优秀主讲教师走上本科教学第一线进行教学,努力为培养“通才”服务,充分彰显了我校的办学特色。 本大纲共十一章,大致分为三大部分:一是法学基本理论,包括法的本质特征,法的起源发展,法的作用,法的运行,法律关系,法与民主人权的关系以及依法治国的理论;二是以宪法为核心的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各部门法,宪法包括宪法基本理论及我国的基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等;刑法包括我国刑法的概念,基本原则,效力范围,犯罪,刑罚以及刑法分则的基本内容;民商法包括我国民法的概念,基本原则,民事权利以及包括物权法、合同法、知识产权法、人身权法、婚姻家庭法、继承法、公司法、证券法、票据法、保险法、破产法、海商法等重要单行法规;诉讼法包括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制度、管辖、证据、诉讼参加人、程序等;经济法包括经济法的基

法学概论课程简介

《法学概论》课程简介 适用专业:公共事业管理学 总学时:54 理论学时:54 实验学时:0 考试性质:考试课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教学目标 1、课程的性质、地位 《法学概论》是公共事业管理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是一门系统讲授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原理,概要论述法学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的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的法学课程,内容包括法学基础理论,宪法、民商法、刑法、行政法、诉讼法等主要部门法律及国际法的基础知识,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掌握重要的基础性的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并具有一定的法律思维能力,为学生学习其他与法律相关的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 《法学概论》的教学目的是普及法学知识,加强法制教育;为学习本专业的有关课程或其他法律课程奠定必要法学的知识的基础。 为此,要求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概要地掌握法学的一般原理,了解我国宪法及其他基本法律的主要规定,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并能够运用所学法律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般法律问题。 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为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比较注重教学手段的多样化。目前,全体教师都能使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能自己动手制作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了课堂小组讨论,以法律案例为载体进行启发式教学,通过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法律法规的实际应用能力,从法学的基本原理入手,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和探讨,进而了解并掌握我国法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内容,加强学生法制观念。丰富的教学手段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考核办法 本课程为考试课,考核方法为期末考试、平时考核相结合。其中,期末考试采取闭卷笔试的方式,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成绩占50% 。考试题型主要为名

初中学生安全教育教学计划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8830 (计划范本系列) 初中学生安全教育教学计 划详细版 When The Goal Is Established, It Analyzes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nditions Of Organiza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Organizational Goals To Be Achieved And The Ways To Achieve Them.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初中学生安全教育教学计划详细版 提示语:本计划文件适合使用于目标确立时,根据对组织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分析,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组织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案途径。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安全问题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我们要增强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认真组织安全课、安全检查工作。使安全隐患降到最低系数。尽量使生命、财产不因安全问题受到损害。现将本学期安全课内容安排,计划如下: 1. 开学初安全教育:交通安全、财物保管安全、饮食卫生安全、劳动安全、防传染病等。加强“行规”学习为安全工作打好基础。 2. 时刻注意存在的问题、善于发现安全隐患,做到及时处理,尽量把安全隐患消除于萌芽阶段。 3. 组织学生安全监督小组:检查劳动课、体育课(包括早锻炼)、住校生饮食、财物保管安全等问

题。 4. 组织学生学习安全基础知识、急救常识和基本技能。 5. 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组织学生学习预防传染病的基本措施和方法。 6. “国庆”外出旅游安全教育,登山、春游、野炊等做到先申报,并首先进行安全教育。 7. 学习游泳基本常识和溺水自救措施。 8. 交通安全知识学习,时刻提醒学生注意交通安全,不乘“三无”车辆。骑车遵守交通法则,不骑快车。 9. 学习防火知识和灭火常识,练习灭火器的使用。 10. 鼓励学生参加人身平安保险。 总之,要把安全问题放在心里,使人人不忘安

《教育政策法规》教学大纲

《教育政策法规》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0102212 课程名称:教育政策法规(四年制本科)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36 课时 周学时:2 课时 学分:2 学分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教育学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小学教师培养 预修课程:教育学、公共政策理论、法学原理 二、课程性质 《教育政策法规》是师范类普通本科生的必修课。本课程是为适应依法治教和更新知识的需要而设置的。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获得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制定及其实施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增强依法治教、依法执教的意识与能力。 三、教学目标 本课程遵循着教育政策法规“原理论”——“价值论”——“过程论”—

—“效果论”的逻辑结构,依次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问题:第一,介绍教育政策法规的系列基本范畴、定义、命题等,旨在解决教育政策法规是什么的问题。 第二,介绍教育政策、教育法规的价值基础、伦理取向,主要解决什么样的教育政策、法规是好的教育政策、法规的问题。 第三,介绍教育政策法规的几个主要的过程、环节,旨在解决教育政策法规是怎样制定出来的的问题。 第四,设计若干个专题,对目前我国教育领域中的最主要的政策、法规进行解读、分析,主要解决现有政策法规的怎么样的问题。 第五,安排实践教学环节,以增进与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的能力。 通过上述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安排,主要实现如下目标: 第一,让师范生掌握基础的教育政策法规的基本知识,建构起全面、合理的知识体系与框架。 第二,培养师范生教育政策与法规的意识,唤起未来依法、依规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动机与情感。 第三,培养师范生理解国家教育政策法规的能力;运用所学的教育政策法规的知识与理论解释与分析小学教育政策法规现象的能力;能够基本掌握教育政策法规的制定、执行、监督与评估的理论与方法,培养师范生积极参与政策法规过程的能力。 第四,强化课程建设中的实践环节,安排小学教师进行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等方面的优质课观摩。在此基础上,实现小学教师与师范生之间以“如何上好一

初中2020年安全教育教学计划范本

初中2020年安全教育教学计划范本 初中20xx年安全教育教学计划范本(一)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建设“平安慈溪”,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认真贯彻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知识教育工作机制,切实把学校食品安全知识教育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好,提高广大师生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但倡导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严防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教育目的 通过教育引导青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掌握一定的食品安全知识和营养知识,提高食品消费的自我保护能力,从而为打造一个健康、科学、文明的民族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教育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切实加强对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食品卫生领导小组,明确职责,责任细化,层层抓落实。 组长:洪银国 组员:沈利峰王鲁克各班主任 (二)、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利用学校宣传媒体营造宣传的氛围,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学习食品安全知识: 利用周一升旗仪式进行两次及以上的食品安全国旗下讲话;

邀请有关专业人员开展一次及以上的食品安全讲座; 每班出一期食品安全知识的板报,开展一次以此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或班队活动; 大队部出一期食品安全的宣传报,发放一份以此为主题的倡议书; 各班主任根据计划上好每学期5次的食品安全专题课,低段1——3年级组织观看食品安全卡通片,小学中高段4——6年级按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食品安全教育读本》,同时也可围绕慈溪市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和慈溪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放的《食品安全知识100问》、《安全用药60题》进行教育。 (三)、突出重点、狠抓落实 1、加强学校食堂安全监管 学校食堂监管从源头抓起,严把进货渠道关,加强食品卫生日常管理;并有专人负责,积极配合卫生监督部门落实卫生防病和食品卫生管理措施,规范食品烹饪方法选择的科学性,禁止向学生出售变质的食品和“三无”产品,依法强化学校食品卫生后勤管理,让学生吃上放心的饭菜,坚决控制学生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2、加强校外摊点治理 与有关执法部门联系,紧密工作,借助他们的力量整治和管理校外无证摊点。同时学校大队部通过检查,约束和教育学生不得到无证摊点购买零食。 (四)加强业务培训工作、提高监管水平 认真参加好上级部门组织的师资培训班,同时,学校对教师进行一次及以上的培训,让教师首先自己学会食品安全的有关知识和有关法律常识,以此更好地教育学生。

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教学大纲教学提纲

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 教学大纲

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专科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选修课。它是研究学前教育政策和法规的理论和应用的基础课程。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基础知识,熟悉我国现行的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主要内容,树立依法治教的意识,培养分析、解决学前教育活动中出现的法律问题的能力,提高依法治教的水平和能力。 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衔接 学前教育法规与政策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制定和实施,要遵循学前教育学和幼儿园管理的基本原理,因此学习本课程的前修课程主要是学前教育学、幼儿园管理等。 三、本课程学习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达到三个基本目的: 1.初步掌握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基础知识,增强法制观念,树立和提高严格执法、依法办园的意识; 2.比较系统地了解、掌握党和国家制定的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主要内容,能够比较准确地分析和理解我国现行的学前教育政策、法规,培养和增强执行政策、法规的能力; 3.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用理论分析学前教育中遇到的有关问题,能够运用法律手段指导和管理学前教育机构的实际工作,维护学前教育机构和师生的合法权益,保障学前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提高学前教育的保教质量。 四、本课程学习方法 为系统掌握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基础知识,增强教育法制观念,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学生自主学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抓重点,牢固掌握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

(二)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如比较法、案例分析法等,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三)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理论的实际应用。 五、本课程教学方法 本课程理论性与实践性都较强,宜采用讲述、讨论与案例分析等教学方式。基本概念、理论以教师讲述为主,发展性问题以学生讨论为主,现实问题以案例分析为主。 第二部分媒体使用与教学过程建议 一、学时分配 本课程3学分,总课时为54学时。建议18学时为面授或集中辅导学习,其余为学生利用多种媒体教材进行自主学习以及师生交互学习时间。具体的学习时间的分配由辅导老师针对学习者个人情况、学习需要和可能提供的学习支持服务情况,分别指导学生制定适宜个别情况的学习计划。 二、多种媒体教材说明 本课程的教学媒体有文字教材、IP课件和网络课程。 (一)文字教材 文字教材包括文字主教材和教学辅助教材,采用合一型形式。它除了全面、系统表述本课程的内容外,还包括每章摘要、关键术语、学习目标、小结、拓展阅读、思考题等。 (二)IP课件 IP课件是通过对案例或专题的介绍和分析,对课程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问题进行讲解,以及对学习思路和方法进行提示与指导。

社会科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西藏民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B1111002 课程名称:《社会科学基础》适用专业:哲学专业本科生 思想政治教研室制 2012年10月

《社会科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B1111002 课程名称:《社会科学基础》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哲学专业(本科) 开课学期:二 总学时:34学时 学分:2 先修课程:《口才与演讲训练》、《社会学概论》、《自然科学基础》 平行课程:《社会学概论》 后续课程:《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外哲学与文化比较》 课程简介:《社会科学基础》的课程性质是哲学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该课程主要传授哲学、伦理学、美学、语言学、文学、史学、法学、宗教学和文化学等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综合基础知识和各学科的典型学说。帮助学生开拓科学文化视野,逐步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为学生了解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各学科的发展的最新成果,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质有着重要作用。 推荐教材:《社会科学基础》曲庆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参考书目: 1.《国史大纲》(全2册),钱穆,商务印书馆,1996年。 2.《中国哲学史新编》(1—6册),冯友兰,人民出版社,1980—1989年。 3.《中国通史》,吕思勉,中国华侨出版社,2011年。 4.《存在与时间》,【德】海德格尔,三联书店,2012年。 5.《论语译注》,杨伯峻译,中华书局。 6.《说文解字》,许慎,中华书局,2009年。 7.《楚辞》,林家骊译注,中华书局,2010年。 8.《资治通鉴》,司马光,岳麓书社,2009年。 9.《中国佛教史》,任继愈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 10.《艺术概论》,王宏建,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 11.《美学》(共三卷),【德】黑格尔,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 12.《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13.《伦理学》,【荷兰】斯宾诺莎著,贺麟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 14.《法学概论》,吕鹤云,黄新民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15.《中国史学史》,白寿彝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16.《文艺学导论》,吴中杰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 二、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 人文社会科学的具体内涵、内部结构的历史脉络; 哲学的历史发展概观和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 伦理学的历史发展概观和儒家伦理思想; 美学的历史发展概观 艺术学的基本原理和艺术鉴赏; 汉语语言学的历史发展概观和许慎的《说文解字》; 文学的历史发展概观和屈原的诗歌;

安全教育教学计划

安全法制教育教学计划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校园安全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安危、家庭的幸福、社会的稳定。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头等大事,为切实搞好这一工作,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避免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使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特制订2017——2018学年上学期安全教育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创建文明和谐校园;在加强日常安全教育和培训的同时,确实将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渠道作用,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教师的服务意识,保障学生健康安全的成长。 二、教学目标 通过安全教育课程学习,培养学生的社会安全责任感,使学生逐步形成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常识,具备自救自护能力;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关心他人的品质,保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交通安全 难点:校园安全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时间 以《安徽省中小学生安全教育读本》为基本教材,在初一初二年级中认真开展防地震、防雷电、防溺水、防火、防毒、防污染、防踩踏及用水用电等方面的安全知识教育和自防自救教育,把思想品德课中的生命教育和日常安全教育结合起来。针对学校年内开展基建改造工程带来的安全隐患,认真开展校园安全教育。由学校安全办和思品组牵头制定详细的学校

安全教育课程,并列入学校教学计划,确保“教材、教师、课时、考核”四落实。每学期安全教育不少于5课时。 五、具体措施 1、学校建立安全常规检查机制,落实安全责任。加强值日督察,指派专人负责交通、消防、食品安全等领域的专项检查,学校与各处室、班主任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班主任同学生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将安全责任层层分解落实,让每位老师、每位学生都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确保学校安全工作不出问题。及时通报安全隐患,严肃查处事故责任人。 2、利用安全教育日,开展主题教育“六个一”活动,即一次国旗下讲话、一次主题班会、一期安全教育黑板报、一场安全教育讲座、一期安全教育展板、一次安全教育知识竞赛。通过活动开展,让“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思想深入到学生心中,形成一种自觉行动,为创建平安、和谐校园而努力。 3、利用家长学校、个别谈心、父母问卷、家访等形式,了解学生在家中的生活学习情况,家庭与学校共同对学生实施安全教育。 4、在教学措施上做到:课前充分了解学生,认真备课、改革课堂的教学形式,注重内容的创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强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平时多带学生到生活中体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安全教育有深刻的认识;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加强青春期的卫生保健常识教育,扫清他们思想上的障碍,使他们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 安全法制教育教学计划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完整版)交通法规课程教学大纲

交通法规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交通法规 适用专业:汽车服务工程(本科) 总学时/学分: 32 理论学时:24实践学时:8 一、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交通法规》是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在汽车保险与金融服务方向的一门限选修课程,该课程具有较强的职业特性。本课程主要介绍了车辆、驾驶人、管理者在道路出行时,需要掌握的法规。本文内容包括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道路通行安全管理、机动车管理、驾驶人管理、道路交通事故处理、道路交通违法法律责任以及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执法监督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并掌握道路交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及以后从事汽车保险与金融服务服务奠定良好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课,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交通安全法规的基本知识,掌握通行安全管理、机动车管理、驾驶人管理、道路交通事故处理、道路交通违法法律责任以及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执法监督等内容,为将来就业于交通管理部门奠定理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考核办法 课程的考核方式是将理论考试的60%成绩和平时考勤的40%成绩记为总成绩。 二、讲授内容 第一章道路交通安全法规概述 (一)教学目标 掌握交通安全管理内容及体系,道路交通法规基本概念,交通安全法规性质、特点及作用,道路交通法规基本原则,效力范围及法律特性。 (二)教学重难点 交通安全法规性质,路交通法规基本原则,效力范围及法律特性 (三)学时分配 4学时 (四)教学主要内容

第一节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及其组织体系 第二节道路交通安全法规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第三节道路交通安全法规的性质、特点和作用 第四节道路交通安全法规的基本原则 第五节道路交通安全法规的效力范围 第六节道路交通安全法律关系 第七节路权 第二章道路通行管理 (一)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道路通行规则,尤其是我国高速公路的通行规则及安全管理规定。 (二)教学重难点 高速公路的通行规则,高速公路安全管理规定 (三)学时分配 3学时 (四)教学主要内容 第一节道路 第二节道路通行条件 第三节道路通行规则 第四节高速公路及其安全管理规定 第三章机动车管理 (一)教学目标 了解机动车统一号牌制度及其改革,掌握机动车的登记管理方法,掌握城市出租汽车管理方法,了解机动车报废制度。 (二)教学重难点 机动车的登记管理方法,城市出租汽车管理方法 (三)学时分配 3学时 (四)教学主要内容 第一节机动车的登记管理 第二节机动车统一号牌制度及其改革 第三节城市出租汽车管理

《法律基础知识》教学大纲(高职).

《法律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名称——法律基础知识英文名称——basic legal knowledge 学分:2分总学时:36学时 开课专业:五年制高职一年级各专业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培养目标 法律基础知识是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重要课程,是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有关法律基础知识的教育。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基本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不仅做到自觉守法、依法办事,而且还能积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依法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增强适应依法治国所必需的法律意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公民。 二、预修课程:无 三、课程内容、要求和建议学时分配 第一章宪法2课时 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明确宪法的特征,了解我国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了解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体系,努力做到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 第一节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 宪法最高法地位的表现。规定国家根本制度与基本国策。规定和保障基本人权。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 第二节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治国方式的重大转变。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 第二章行政法4课时 教学基本要求:本章内容以讲授为主,结合案例讨论,使学生了解行政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及基本内容,真正认识与理解行政法是什么,行政法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掌握有关行政主体、行政行为、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等基本知识,树立依法行政的思想,提高遵守行政法律规范,依法监督行政的自觉性。 第一节行政法的概念与基本原则 行政法的概念。行政法的作用。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实施行政活动的主体 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国家公务员。 第三节行政活动的方式 行政行为。行政立法。行政许可。行政处罚。 第四节对行政活动的监督 行政法制监督。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赔偿。 第三章民法8课时

中小学安全教育的教学计划

中小学安全教育的教学计划 关于中小学安全教育的教学计划 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是全民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国家、学校、家庭的稳定。因此,学校安全教育课必须科学化、规范化,因而制定本年级本学期安全课教育计划如下: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安全意识差,虽然已有一年的安全教育,但对危险的认识还不行,也不懂得生命的珍贵,对安全和危险,他们是出于本能保护自己。所以我们教育学生安全是有意识的教育学生“珍惜生命,防范危险,注意安全。”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我校采用的是“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希望出版社”出版的《安全》教材。二年级全册共18课,围绕着“生活、卫生、自然灾害”等安全方面阐述的,都与小学生学习、生活有紧密联系,很实用。本学期主要学习“生活安全”单元的`部分内容和“卫生安全”单元的内容,共九课。 三、重难点: 重点要让学生掌握“牢记身份信息、不乱动交通工具、不迷恋游戏,以及用药、饮水、饮食、卫生习惯”等方面安全常识。 难点是怎样让学生增强安全意识,时时注意保护好自己。 四、教学目标要求:

1.以上级教育部门下发的有关安全工作文件和通知及指示为宗旨,结合教材,教给学生安全常识,让学生时时注意保护自己的安全。 2.紧绷安全心弦,小心防范,保证学生安全,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3.注意安全,警钟长鸣,结合季节时令,教育学生处处养成注意安全的好习惯。 五、教学方法措施: 1.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教给学生安全常识,增强学生安全意识,让学生学会保护自己,学会生存。 2.平时重视交通、防火、防水、饮食、体育、用电等人身安全教育,做到安全教育天天讲、时时讲、处处讲,努力营造“平安校园”氛围,做到无意外事故发生。 3.围绕时序节令上好安全课,随时进行安全教育。 4.通过故事会、看影碟、读书等安全教育活动,增强学生安全意识。 六、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课题 第一单元:生活安全 第二周:第一课:身份信息要牢记 第四周:第二课:交通工具不乱动 第六周:第三课:动画游戏不迷恋 第二单元:卫生安全

法制教育教学大纲

法制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为了深入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实施党中央、国务院批转的“六五”普法规划,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推进法制教育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根据《若干意见》依法治校精神,特制定本大纲。 一、教学思路 青少年学生是21世纪的建设者,法律素质是青少年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科教兴国、依法治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坚持法制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坚持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坚持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相结合,不断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普法知识水平和法律素质,增强法制意识,努力把青少年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人才。 二、教学内容 (一)要根据不同学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教育。 (二)中学法制教育要对学生进行法律启蒙教育,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向学生普及有关法律的基本常识,培养他们的爱国意识、交通安全意识、环境保护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以及分辨是非的能力,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品德。 (三)着重进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观念教育,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守法用法意识,进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使学生明辨是非,提高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行为。 三、基本要求 (一)实行法制教育进课堂。法制教育进课堂以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司法部、团中央组织编写的《青少年法制教育读本》为教材,将法制教育纳入教学大纲,纳入教学计划,保证每个学生在小学学习期间都能接受一次系统的法制教育,真正做到教学有计划、学习有教材、任课有教师、课时有保证“四落实”。 (二)在课时安排上,要与有关学科相结合,要组织学生进行测试。同时,要坚持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组织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法制实践活动。 (三)在法制课师资配备上,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班主任教师以外的教师担任法制课教师。有针对性地对法制课教师进行法律知识的培训。重视整个教师队伍的普法教育,使广大教师在学法、守法、用法等方面都能为人师表。 (四)要不断完善和规范法制教育的内容,要把法制教育纳入新课程改革之中,与德育工作相结合,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要注重法制内容向其它学科的渗透教育,增强学习效果。学校要定期组织法制宣传月(宣传周)活动、法制夏令营、法律知识竞赛和征文活动,组织“法律兴趣小组”、“模拟法庭”,以及参观和旁听法院公开审判活动等,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法制教育。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通过内容丰富、形式生动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法制观念和法律知识,增强中小学生依法进行自我保护和抵御不良影响的能力。要继续推广和完善兼职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制度,积极聘请法制副校长、辅导员到学校开展法制教育活动。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要参加研究制定法制教育计划和法制教育活动,每学期开展不少于两次生动形象的法制教育活动,培养青少年学生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法制观,使校园法制教育真正收到实效。要积极开展电化法制教育,不断拓宽法制教育渠道。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