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医心脑血管试题

中医心脑血管试题

中医心脑血管试题
中医心脑血管试题

心脑病症自测题

心脑病症自测题

一、单选题

1.患者心悸气短,头晕目眩,面色不华,神疲乏力,食少腹胀,舌淡,脉细弱。此证属:

A阴虚火旺B心阳不足

C心血不足D心虚胆怯

E水饮凌心

2.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少寐多梦,食少纳呆,恶闻声响,苔薄白,脉细弦。其护治原则为:

A补血养心,益气安神B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C滋阴清火,养心安神D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E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3.患者胸闷如窒而痛,痛引肩背,气短喘息,形体较胖,肢体困重,痰多,苔浊腻,脉滑。此证属:

A阴寒凝滞

B心血瘀阻

C痰浊壅塞D阳气虚衰

E气阴两虚

4.患者心胸疼痛剧烈,如刺如绞,痛有定处,伴有胸闷,日久不愈,可因暴怒而加重,舌质紫暗,脉弦涩。其治疗方药为:

A血府逐瘀汤B瓜蒌薤白半夏汤

C瓜蒌薤白白酒汤

D黄连阿胶汤

E苓桂术甘汤

5.眩晕,失眠,健忘,心悸,面唇紫暗,耳鸣耳聋,舌有瘀点,脉弦涩。此证属:

A痰浊中阻

B肝阳上亢

C肾精不足

D瘀血阻络

E气血亏虚

6.眩晕,动则加剧,伴气短乏力,面色萎黄,唇甲色淡,纳差,便溏,舌淡,脉细弱。其治疗方药为:

A左归丸B右归丸

C归脾汤

D泽泻汤

E天麻钩藤饮

7.中风先兆常可见:

A头晕头痛,肢麻语涩B神昏肢冷,醒后如常

C神昏吐沫,醒后如常

D口眼歪斜,半身不遂

E神昏肢冷,两手握固

8.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强语蹇,偏身麻木,头晕目眩,舌质暗淡,舌苔白腻,脉弦滑。证属:

A元神败脱,神明散乱

B痰热腑实,风痰上扰

C风痰瘀血,痹阻脉络

D肝阳暴亢,风火上扰

E脾肾两亏,气血不足

9.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强语蹇,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红绛,苔薄黄,脉弦。此证护治原则为:

A滋养肝肾,潜阳熄风B平肝泻火,熄风通络

C益气活血,扶正祛邪

D活血化瘀,祛痰通络

E祛风化痰通络

10.患者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多喜少动,当诊为:

A痴呆B狂证

C癫证

D郁证

E脏躁

11.患者神思恍惚,魂梦颠倒,心悸易惊,善悲欲哭,肢体困乏,饮食锐减,舌淡苔腻,脉沉细无力。证属:

A气阴两虚型癫证B心脾两虚型癫证

C火盛伤阴型癫证

D心肝两虚型癫证

E脾肾两虚型癫证

12.下列除哪项外,均为狂证的特征:

A表情淡漠

B精神亢奋

C狂躁不安

D动而多怒

E骂詈毁物

13.患者情绪躁扰不安,少寐易惊,疑虑丛生,妄见妄闻,言语支离,面色晦暗,舌青紫有瘀斑,苔薄滑,脉细弦。此证属:

A痰火扰心型狂证

B阴虚火旺型狂证

C痰气郁结型狂证D气血凝滞型狂证

E肝郁气滞型狂证

14.痫证小发作时不发生:

A动作中断B持物落地

C头向前倾

D两目上吊

E突然仆地

15.下列除哪项外,均为痫证要注意的生活调摄:

A避免劳欲过度B保持心情舒畅

C谨防感冒D不宜从事高空、水上作业

E远离火源

16.痫证发作日久,心悸,头晕目眩,腰膝酸软,神疲懒言,苔薄腻,脉细弱。证属:A心肾亏虚B心脾两虚

C脾肾两虚

D肝肾阴虚

E肺肾两虚

二、填空题

1.心悸的病位在,但其发病与、、、四脏功能失调有关。[答案]

2.水饮凌心的护治原则是、。[答案]

3.痹的病因有、、、。[答案]

4.胸痹的诱发因素多见于、、、。[答案]

5.胸痹的主要病机是;病位以为主,然发病多与、、三脏功能失调有关。[答案]

6.胸痹护理之重要内容是病情观察,应密切观察、、、等。[答案]

7.中风的基本病机为。[答案]

8.中风在临床上分为与;两者的区别在于。[答案]

9.中风的病位在,与、、、密切相关。[答案]

10.痫证的病因主要有、和等方面。[答案]

11.痫证发生的主要病机是。[答案]

三、简答题

1.惊悸与怔忡的区别。

2.如何对中风进行紧急处理。

3.如何做好中风的预防与调养。

4.痫证发作时如何紧急护理。

四、病案分析

1.病例:患者,女,48岁,平素多痰,就诊前日突发头晕,视物旋转,不能起床,不能睁眼视物,伴有头重昏蒙,胸闷身重,已呕吐数次,吐出皆为痰涎,舌淡苔白腻,脉弦滑。要求:诊断,护治原则,方药,护理。

参考答案:

简答题

1. 惊悸与怔忡的区别。

答:心悸包括惊悸与怔忡,两者的区别在于,惊悸发病,多与情绪有关,如骤遇惊恐,忧思恼怒,悲哀或紧张过极等而诱发,多为阵发性,病来虽速,病情较轻,实证居多,病势轻浅,可自行缓解。怔忡多由久病体虚,心脏受损所致,无精神因素亦可发病,常持续心悸,心中惕惕,不能自控,活动后加重,病情较重,多属实证,或虚中夹实,病来势缓。惊悸日久不愈,亦可形成怔忡。

2.如何对中风进行紧急处理。

答:中风的紧急处理:对急性期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勿随意变动体位,有昏迷,抽搐等症状者,床边加床档,以防跌仆。中脏腑患者,将头部可稍垫高,翻身时尽量少动头部,头偏向一侧,以利排痰,避免痰涎阻塞气道而窒息。呼吸急促者,给予吸氧。牙关紧闭者,可用冰片,南星,乌梅等擦牙,或用开口器,防止舌被咬破,也便于吸痰,喂食,喂药,及清洁口腔。发热在39℃以上者,可用冰袋物理降温,特别要警惕抽搐,呃逆,呕血等变证发生,凡此重证均应建立特护记录,准确观察和记录病情变化,并作好抢救的准备。

3. 如何做好中风的预防与调养。

答:(一)加强预防工作,防止复中或加重,特别要加强中风先兆症状的观察。古代医家对此已有一定的经验,如朱丹溪云“眩晕者,中风之渐也。”张三锡则认为“中风症,必有先兆,中年人但觉大拇指作麻木或手足少力,或肌肉微掣,三年内必有暴病。”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记载有三十四种中风先兆症状,有偶尔一阵头晕者;有耳内无故一阵风响者;有胳膊无故发麻者;有肌肉无故跳动者;有腿无故抽筋者等,还强调“因不痛痒,无寒无热,无碍饮食起居,人最易于疏忽。”所以他强调预防为先。李用粹指出:“平人手指麻木,不时眩晕,乃中风先兆,须预防之。宜慎起居,节饮食,远房帏,调情志。”由此表明,注意观察中风先兆,及早护治,对预防中风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另外,也应结合现代医学检测方法预测。

(二)对中风防治措施

1.对先兆症状的早期治疗:若见眩晕,目花,抽搐等症,为肝阳上亢,肝风内动,应予以平肝熄风之法护治。若见痰浊壅滞,眩晕头重,肢体麻木等症时,宜化痰通络之法护治。若头晕目花,腰膝无力等肾虚症折,护治以补肾通络。

2.有先兆症状出现时,可应用针灸,按摩,气功等方法治疗。

(三)预防中风和复中应注意慎起居,调情志,节饮食:

1.慎起居,生活要有规律,劳逸适度,要加强体育锻炼,如散步,做操,游泳,打太极拳等。2.调情志,保持心情愉快,情绪稳定,避免恼怒忧郁烦劳等不良情绪,达到心平气和,气血调畅。

3.节饮食,饮食宜清淡,勿暴饮暴食,忌食肥甘厚味,辛辣刺激等助火生痰之品,戒烟酒。

4.痫证发作时如何紧急护理。

答:痫证发作时应做好以下紧急处理,发作时应就地处理,必须快速针刺人中、十宣、涌泉等穴,或指掐人中,用强刺激手法,使之迅速苏醒;并解开其衣领,衣扣,腰带,头转向一侧,以利呼吸及排出痰涎。发作时防止咬伤舌及颊部,乘病人张口时,可用压舌板或牙垫或手帕,或纱布作成卷状,置于口腔内一侧上下臼齿之间,并将其义齿取掉。抽搐时不可按压肢体,以免骨折。痰较多时应吸痰。

病案分析。

答:眩晕,痰浊中阻;

燥湿祛痰,健脾和胃;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护理:1. 应卧床休息,避免头部的突然或剧烈的动作,作好安全保护措施,防止摔倒。2.注意观察病情,加强巡视,定时测量血压。

3.伴有呕吐而药物难进时,可少量频服,可针刺或指压内关穴止吐。

4.饮食宜清淡,以健脾化痰食品为宜,如山药,苡米,扁豆,莲子等。

5.可针刺内关,中脘,丰隆,风池等穴,中强刺激手法,有祛痰和胃的作用。

收藏分享

2心脑血管疾病知识讲座内容

心脑血管疾病知识讲座内容 基本信息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仍可有50%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死亡病因最高的头号杀手,也是人们健康的“无声凶煞”! 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即“四高一多”的特点,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经超过2.7亿人!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近300万人,占我国每年总死亡病因的51%。而幸存下来的患者75%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40%重残!我国脑中风病人出院后第一年的复发率是30%,第五年的复发率高达59%,而二级预防做得较好的美国仅为10%。由于我国医疗保险覆盖人群小,脑中风病人的复发率与国际平均水平相比要高出1倍! 发病病因 1.高血压。长期高血压可使脑动脉血管壁增厚或变硬,管腔变细。当血压骤升时,脑血管容易破裂发生脑出血;或已硬化的脑部小动脉形成一种栗粒大小的微动脉瘤,当血液波动时微动脉流破裂而造成脑出血;或高血压加快动脉硬化过程,动脉内皮细胞液受到损伤,血小板易在伤处聚集,又容易形成脑血压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2.血液粘稠。现代生活节奏紧张,家庭、事业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的情绪也愈来愈不稳定;同时,过量饮酒、摄入太多食物脂肪、缺少必要的运动,加之生活环境的污染,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急剧下降,摄入体内的负离子也就不足,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人体新陈代谢速度减慢,血液流速会减慢,血粘度迅速升高,造成心脑供血不足,如果不及时预防、调理,将会引发冠心病、高血压、脑血栓、脂肪肝等心脑血管疾病。 3.吸烟。吸烟者比不吸烟者发病率高得多,蛛网膜下腔出血多3-5.7倍,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中,吸烟占第一位。烟碱可促使血浆中的肾上腺素含量增高,促使血小板聚集和内皮细胞收缩,引起血液粘滞因素的升高。 4.血管壁平滑肌细胞非正常代谢。众所周知,血管组织和人体的其他组织一样在一定周期内完成新陈代 谢的过程,但是由于新的细胞组织不能正常的形成,使血管壁本身存在“缺陷”这样就容易产生炎症血管收缩不畅,就像是一条破烂不堪的旧管道,随时都有阻塞或破裂的可能。血管

心脑血管疾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心脑血管疾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心脑血管疾病的中医辨证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8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征得患者同意的基础上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40例,对观察组患者使用中医辨证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的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方法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有十分明显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心脑血管疾病;中医辨证治疗;治疗效果 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致使大部分居民在生活方式上都发生了一些改变,而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发率却在不断提升,已经逐渐成为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对于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都有严重的危害[1]。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的疾病总称,同时也被称为是富贵病或者是三高症[2]。心脑血管疾病一般具有发病率极高和死亡率极高的特点,很多患者出现复发率高和致残率高的情况,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心脑血管疾病一般包括冠心病和脑出血等,且发病十分迅速而病症有十分复杂,因此患者一旦病发需尽快就医治疗,以免影响最佳治疗时机。根据相关统计结果显示,很多糖尿病患者都伴有高血压和高血脂等老年疾病[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8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征得患者同意的基础上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40例,观察组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为40~82岁,平均年龄为(7 2.7±9.3)岁,对照组中男性为20例,女性20例,年龄为40~80岁,平均年龄为(72.7±7.3)岁。两组患者经诊断后均患有心脑血管疾病。两组患者在年龄和性别等基本资料上都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对观察组患者使用中医辨证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的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2方法对照组患者使用西药治疗的方法,具体的治疗方案为每天上午服用5~10 mL的非洛地平,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使用中医辨证治疗方法,具体方案是针对冠心病的患者使用含有太子参和丹参等的药方,进行水煎服用,服用1剂/d。医务人员要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来酌情加减用药,假如患者偏向气虚,则需要多加入黄芪以及太子参,另外还可以加入白术和补骨脂。假如患者的体质偏向阴虚症状,则需要增加玉竹、麦冬以及黄精和生地等,如果患者体质偏向阳虚寒凝,则需要增加桂心、细辛以及干姜等。如果患者体质偏向气滞症状,则需要酌情增加木香、青陈皮以及香附等。另外,对于一些慢性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其治疗组方一般为茯苓、车前子、丹参、红花以及黄芪等,同样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发展情况酌情进行

中医预防心脑血管病的方法

中医预防心脑血管病的方法 如果有不良生活习惯与饮食习惯的人,往往一不小心就中了心脑血管疾病的招。中医预防心脑血管病的方法可能在于饮茶、食补、药补这三样之多。 ●食补 对有畏寒怕冷、气短乏力等症状的属于气虚阳虚的心脑血管病患者,可选择一些有甘温补益之功的羊肉、鸡肉、兔肉、桂圆以及大豆制品;而有性情急躁、手足心热、食少、便干、水肿等症状的属于阴虚内热的心脑血管病患者,可适当选择一些有补虚、除热、和脏腑之功的鸭肉、鹅肉以及百合、山药、糯米及绿豆制品。 桂圆含人体所必需的蛋白质和葡萄糖,易于人体吸收利用,糯米可健脾养胃,从而达到补气养血的目的。在寒冷时节喝一碗用桂圆与糯米熬制的桂圆粥是很有益的。生姜、洋葱等更是不可多得的冬令进补之品。常吃生姜历来被视为养生保健尤其是强壮心血管系统的要诀之一。生姜富含姜辣素,对心脏和血管有一定刺激作用,可使血管扩张,从而使络脉通畅、供给正常。 ●药补 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请生进行对症处方。有益气、温补、活血之功的中药,如人参、黄芪、丹参、当归等对体虚、食欲不振、精神疲乏等体征的心脑血管病人来说较为适宜。有明显气血不足的心血管病患者,冬季可进补阿胶;有怕冷、腰酸等阳虚征候的,可配入黑芝麻、核桃仁;平时脾胃虚弱者,可加入陈皮、山药煎液(陈皮10克、山药15克煎),以防伤胃。以上诸品,或可炖鸡、炖鸭,或可熬汤。但也有一些老年人,内有蕴热,表现为心烦急躁、舌红、舌苔黄腻,则不适合药补。 ●饮茶 预防心脑血管喝哪些茶好?饮茶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具有悠久的历史。喝茶的好处有很多,饮茶可降低血压,防止动脉硬化。茶叶中含有的儿茶素和黄酮甙,具有增加微血管弹性、降低血脂以及溶解脂肪的作用等等。 1、绿茶 绿茶中的茶多酚有很强的降脂功能,且能使血管壁松弛、弹性增强;甚至在血管受到破坏时,茶多酚也可使血管的功能得到恢复,起到预防心脑血管的作用。绿茶中的茶色素可以维持细胞结构和机能代谢活动正常;还可以降低血脂和血清总胆固醇;抗凝血、改善微循环,有效防止血栓形成。 2、普尔茶 饮用普洱茶可以降低血脂、加速脂肪代谢。主要表现在:一是普洱茶中的咖啡碱对食物营养成分的代谢起作用,尤其对脂肪有很强的分解能力。二是普洱茶中的儿茶素类化合物可以促进人体原有脂肪的分解,防止血液和肝脏的中性脂肪积累。

心脑血管疾病知识讲座内容

心脑血管疾病知识讲座内容 主讲人:陈志文 基本信息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仍可有50%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死亡病因最高的头号杀手,也是人们健康的“无声凶煞”! 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即“四高一多”的特点,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经超过2.7亿人!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近300万人,占我国每年总死亡病因的51%。而幸存下来的患者75%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40%重残!我国脑中风病人出院后第一年的复发率是30%,第五年的复发率高达59%,而二级预防做得较好的美国仅为10%。由于我国医疗保险覆盖人群小,脑中风病人的复发率与国际平均水平相比要高出1倍! 发病病因 1.高血压。长期高血压可使脑动脉血管壁增厚或变硬,管腔变细。当血压骤升时,脑血管容易破裂发生脑出血;或已硬化的脑部小动脉形成一种栗粒大小的微动脉瘤,当血液波动时微动脉流破裂而造成脑出血;或高血压加快动脉硬化过程,动脉内皮细胞液受到损伤,血小板易在伤处聚集,又容易形成脑血压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2.血液粘稠。现代生活节奏紧张,家庭、事业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的情绪也愈来愈不稳定;同时,过量饮酒、摄入太多食物脂肪、缺少必要的运动,加之生活环境的污染,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急剧下降,摄入体内的负离子也就不足,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人体新陈代谢速度减慢,血液流速会减慢,血粘度迅速升高,造成心脑供血不足,如果不及时预防、调理,将会引发冠心病、高血压、脑血栓、脂肪肝等心脑血管疾病。 3.吸烟。吸烟者比不吸烟者发病率高得多,蛛网膜下腔出血多3-5.7倍,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中,吸烟占第一位。烟碱可促使血浆中的肾上腺素含量增高,促使血小板聚集和内皮细胞收缩,引起血液粘滞因素的升高。 4.血管壁平滑肌细胞非正常代谢。众所周知,血管组织和人体的其他组织一样在一定周期内完成新陈代

中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中医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概况.认为:大多数活血化淤中药在血液流变学、血液黏度、血小板功能、抗凝、保护血管内皮细胞、调节血脂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应用广泛。在减少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方面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和优势.积极发现和提取其有效单一化舍物、探寻新配伍、研究新剂型,将成为深入研究活血化瘀中药并开发其新药的趋势. 目前,国内对活血化淤中药的药理、临床研究成为热点.实验证明一些常用活血化淤中药(君山第四代降脂宁颗粒、银杏叶片。决明子血脂安等),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血流量,降低血粘度,抑制血小板活性、抗血栓形成,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改善心、脑缺血,对心脑组织的保护作用等药理活性.随着对活血化淤中药单体其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的深入研究,以及对活血化瘀中药剂型的改革、成药的开发尤其是注射剂型的开发应用,该类药物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已取得了新的进展.尤其能有效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症状,在减少其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方面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和优势.活血化淤中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与其它类药物相比,不良反应小,相对较为安全,在预防、治疗、康复方面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已引起包括美、俄、日等国在内的国际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可以预见,活血化瘀中药将在更广阔的医学领域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研究表明冠心病、脑血栓的发病与高血压、高血脂、血液粘度增高、血小板功能增强、血液流变性的改变、体内自由基含量增高等因素密切相关.活血化瘀类中药能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大多数活血化淤中药在改变血液流变学、血流动力学、血小板功能、抗凝血、保护血管内皮细胞、调节血脂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由此可见,活血化瘀药物及其疗法对治疗心脑血管等疾病十分有效.

中医如何治疗心脑血管疾病.doc

中医如何治疗心脑血管病 心脑血管病,是西医的名词,但是如果是血瘀,可以活血化瘀,但是问题是,所有心脏区域和头部的不适症状都是血瘀造成的吗,实践告诉我们,很多都不是。原因是什么,病根在哪里?这些只有中医可以解答。 头部不适症状包括:头晕、头痛、头困重等。心脏区域症状包括:胸闷、胸疼、心烦、自觉心跳、心中恐慌、心跳过缓和过快。以上症状,人五脏六腑病,皆可导致。这就需要整体论证,治疗。且心脑血管病,多属于身体虚弱,在补养调理身体方面,中医有极大的优势。 中医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有很多优势 中医治疗心脑血管病往往同一时间使用到很多种中药材料,而这些中药材料都有活血化瘀; 抗血栓形成、溶解血栓作用,并能降脂抗凝、降低血小板聚集和黏附,防治心脑动脉硬化;通络解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解除心脑血管痉挛,增加心脑血供的功效。 心脑血管疾病、动脉硬化发生的根源就是血管硬化狭窄或梗阻,血液粘稠度高,血流不畅,心、脑、肾等脏器及组织供血不足,导致发生头痛、头晕、心慌、气短、乏力、失眠的一系列轻微临床症状,患者往往不予重视,忽视早期治疗的重要性,致病情进行性进展,严重者出现脑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危及生命的情况发生,是一组危害性极强的高发病种,其主要原因是人们对此类疾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其结果导致临床上许多疾病的失治误治。因此专家呼吁科学规范正确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动脉硬化疾病已到刻不容缓。 中医治疗此类疾病的核心是根据疾病个体差异,在辨治疾病过程中,一辨疾病的基本脉症,二辨疾病的病变属性,三辨疾病的或然疾病,重视患者体质的差异性,辩证施治,修复血管内皮细胞,增强血管内皮抗血栓形成能力,改善血液粘稠度,恢复全身气血循环,打破了传统“血压高了降血压、血糖高了降血糖、血脂高了清血脂、血管堵了做支架、支架不行就搭桥”的疗法,助心脑血管病、动脉硬化症患者健康长寿。 中医药学防治疾病的突出特点是整体观念,它具有一种药物从多方面治疗疾病的优势。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胶囊运用中医络病理论探讨心脑血管病的病机到今天的年青宝,成功的将中医药用于心脑血管病的治疗,溶解血液酸脂垃圾、软化血管,不仅能改善血液黏稠凝聚,还能维护血管内皮功能。 动脉硬化早就医、早治疗 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是当今中老年最常见的血管疾病,是全身动脉硬化在局部的表现,在我国中老年发病率极高,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心悸、胸闷、气短、胸痛,甚至濒死感,病变侵及肢体动脉表现为患肢无力疼痛、间歇性跛行、小腿麻木、寒冷、沉着感、指、趾甲变厚、干枯变黑,严重时动脉血管

-中医治疗脑血管疾病的药方

中医治疗脑血管疾病的药方 中医治疗各种脑血管疾病如脑供血不足、脑血管痉挛引起的头晕头痛、脑血管意外、高血压病等疗效显著,下面从常用方的中药性味、功效及药理方面作一介绍。 但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具有很强的个性化治疗,原则上是一人方,一定要辨证施治: 黄芪:味甘、微温,归脾、肺经,具有益卫固表,补气升阳,托毒生肌,利水消肿之效。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自汗盗汗,血虚萎黄,阴疽漫肿,气虚水肿,内热消渴。主要药理作用有:增强免疫功能、抗衰老、抗病原微生物、镇静、促进机体代谢、抗肿瘤、改善心功能、保肝等作用。上海岳阳医院神经内科张秋娟 当归:味甘、辛、温,归肝、心、脾经,具有活血止痛,补血调经,润肠通便之效。用于用于血虚眩晕,月经不调,闭经,痛经,面色痿黄,虚寒腹痛,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痈疽疮疡,肠燥便秘。主要药理作用有:增强免疫功能、抗炎、抗肿瘤、改善肺功能、抗菌、清除自由基、改善心功能、改善血液功能、兴奋子宫作用(孕期女性易导致流产)、镇静、利尿、抗辐射功能。 赤芍:味苦、微寒,归肝经,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止痛之效。用于血热妄行、吐衄发斑、瘀血经闭、跌打损伤、热毒疮疡、肝火目赤。主要药理作用有:增强免疫功能、抗病原微生物、抗肿瘤、改善肺功能、改善心功能、镇静、抑制血小板聚集、保肝作用。 白芍:味苦、酸、微寒。归肝、脾经。具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之效。用于肝血亏虚及血虚月经不调,肝脾不和之胸胁脘腹疼痛或四肢挛急疼痛,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主要药理作用有抗炎、提高免疫功能、镇痛、解痉等作用。 余甘子:甘、微涩,凉。清热利咽,润肺止咳。具有清热凉血,消食健胃,降血压,降血脂,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有很好的效果。主治血热血瘀,消化不良,腹胀,咳嗽,喉痛,口干及维生素C 缺乏症抗氧化,抗衰老,保肝等作用,是年青宝茶的重要成分之一,主要药理作用:软化血管、恢复血管弹性,调节血脂,血压等。 川芎:味甘、辛、温,归肝、心、脾经,具有活血止痛,补血调经,润肠通便之效。用于血虚眩晕,月经不调,闭经,痛经,面色痿黄,虚寒腹痛,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痈疽疮疡,肠燥便秘。主要药理作用有:增强免疫功能、抗炎、抗肿瘤、改善肺功能、抗菌、清除自由基、改善心血管功能、改善血液功能、兴奋子宫(孕期女性易导致流产)、镇静、利尿、抗辐射等作用。 红花:味辛、性温,归心、肝经。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的功效。主治痛经,经闭,产后血晕,瘀滞腹痛,胸痹心痛,血积,跌打瘀肿,关节疼痛,中风

2017年心血管疾病健康教育知识宣传9期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第九期 2018年9月

健康教育活动记录表 填表人(签字):陈关举负责人(签字):陈关举 填表时间:2018年9月20日

通知 马井村村民: 卫生室定于在2018年9月20日上午09时,在卫生所举行心脑血管健康知识宣传,届时请广大群众积极参加。 特此通知 马井村卫生所 2018年9月20日

心脑血管疾病健康知识宣传教材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仍可有50%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死亡病因最高的头号杀手,也是人们健康的“无声凶煞”! 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即“四高一多”的特点,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经超过2.7亿人!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近300万人,占我国每年总死亡病因的51%。而幸存下来的患者75%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40%重残!我国脑中风病人出院后第一年的复发率是30%,第五年的复发率高达59%,而二级预防做得较好的美国仅为10%。由于我国医疗保险覆盖人群小,脑中风病人的复发率与国际平均水平相比要高出1倍! 发病病因 1.高血压。长期高血压可使脑动脉血管壁增厚或变硬,管腔变细。当血压骤升时,脑血管容易破裂发生脑出血;或已硬化的脑部小动脉形成一种栗粒大小的微动脉瘤,当血液波动时微动脉流破裂而造成脑出血;或高血压加快动脉硬化过程,动脉内皮细胞液受到损伤,血小板易在伤处聚集,又容易形成脑血压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2.血液粘稠。现代生活节奏紧张,家庭、事业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的情绪也愈来愈不稳定;同时,过量饮酒、摄入太多食物脂肪、缺少必要的运动,加之生活环境的污染,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急剧下降,摄入体内的负离子也就不足,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人体新陈代谢速度减慢,血液流速会减慢,血粘度迅速升高,造成心脑供血不足,如果不及时预防、调理,将会引发冠心病、高血压、脑血栓、脂肪肝等心脑血管疾病。 3.吸烟。吸烟者比不吸烟者发病率高得多,蛛网膜下腔出血多3-5.7倍,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中,吸烟占第一位。烟碱可促使血浆中的肾上腺素含量增高,促使血小板聚集和内皮细胞收缩,引起血液粘滞因素的升高。 4.血管壁平滑肌细胞非正常代谢。众所周知,血管组织和人体的其他组织一样在一定周期内完成新陈代 谢的过程,但是由于新的细胞组织不能正常的形成,使血管壁本身存在“缺陷”这样就容易产生炎症血管收缩不畅,就像是一条破烂不堪的旧管道,随时都有阻塞或破裂的可能。血管是血液流通的重要通道,同时他也受神经系统的支配,因此神经系统不正常也能够导致供血的紊乱。所以心脑血管疾病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千万不要单纯的考虑血液的变化对血管的影

脑血管疾病的中医治疗

脑血栓形成 系指因脑动脉血管壁本身病变→使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引起该血管相应供血区的脑组织软化和坏死。占中风的75% 。 【常见病因】 1 脑动脉粥样硬化 2 各种动脉炎 3 血液成份或血流异常 【中医病因病机】 中年以上,元气先以亏虚,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虚无力推动血液,则血液凝滞,留而为瘀; 元气之亏非止一日,瘀血之积亦非一日,故当患者 休息、安静、疲劳或睡眠之时因气血运行缓慢而发病。 也有肝肾阴亏,肝阳上亢,化痰生风,肝风引动宿瘀; 平素体胖痰多,肝风内动,引动痰浊或痰瘀互结,阻于血管,导致气血不流通而发病。 【临床特点】 定性1、多见60岁以上,有脑动脉硬化或TIA发作史。 2、多在安静中起病,逐渐进展。 1~2天症状、体征达高峰。 3 、意识多清醒,一般无二便失禁及头痛、呕 吐现象。 4、脑膜刺激征(一)。 5、CSF多正常。 6 、头颅CT >48小时出现低密度灶。 定位:似TIA,症状持续>24小时。 【临床类型】 1、完全型<6小时病情达高峰,常为完全性偏瘫。 本型一般较严重,甚至昏迷。 2、进展型局限性缺血症状,逐渐进展,呈阶梯式加 重,可持续6小时~ 数天。 3、缓慢进展型>2周症状仍进展。与脑灌注减少, 侧支循环代偿不良,血栓向近心端逐 渐扩展有关。 4、可逆性脑缺血发作(R I N D)出现的神经症状 一般在24~72小时恢复,最长可持续3 周, 不留后遗症。 【不同动脉闭塞临床表现】 1、颈内动脉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常见症状—— 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 主侧半球病变时可有失语;

若影响眼动脉可有特征性病变—— 同侧一过性视力障碍、 及霍纳(Horner)综合征。 2、大脑中动脉 (1)主干闭塞: 三偏征即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 主侧半球主干闭塞可有失语、失写、失读; 严重者可引起颅内压增高、昏迷,甚至死亡。 (2)深穿支闭塞: 仅对侧偏瘫,可有失语。 (3)皮质支闭塞: 以面部及上肢为重,可有失语。 3、大脑前动脉 对侧下肢运动及感觉障碍 (∵额叶内侧缺血) 排尿不易控制 (∵旁中央小叶受累) 对侧中枢性面瘫及上肢轻瘫 (∵深穿支闭塞) 淡漠、欣快及双侧脑性瘫痪 (∵双大脑前动脉) 4、大脑后动脉 供应大脑半球后部、丘脑、上脑干。 对侧同向偏盲及一过性视力障碍:如黑朦等。 丘脑综合征:为对侧偏身感觉障碍(感觉异常、 感觉过度、自发性疼痛)。 锥体外系症状:手足徐动、震颤、舞蹈等。 动眼神经麻痹 小脑性共济失调 5、椎-基底动脉 常见眩晕、眼震、复视、构音障碍、吞咽困难、 共济失调、交叉瘫等。 四肢瘫痪、球麻痹、意识障碍、迅速死亡。 (∵基底动脉主干闭塞)闭锁综合征——神志清楚,但四肢瘫痪、双侧面 瘫、不能言语、不能进食、不能做 各种动作,缄默无声,只能以眼球 上下运动来表达自己的意愿。 6、小脑下后动脉 又称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或Wallenberg综合征)。 突然眩晕、呕吐、眼震、吞咽困难、病灶侧软腭 及声带麻痹(∵吞咽、迷走神经) 共济失调(∵前庭小脑纤维受损)

名老中医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精选

名老中医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精选 心脑血管疾病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生活方式病,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不健康,现在年龄对它的影响已经不再那么重要,现在20多岁的人患心脑血管疾病已大有人在,好在现在有不少的中医方法可防治。 一、非食用方 1、桃枝柳枝汤 【配方】蓖麻仁10克,桃枝、柳枝、桑枝、槐枝、椿枝、茄根各30克。 【用法】水煎取汁,熏洗患处,每日2次,每次10-20分钟,1-2个月。 【功效】活血通络。主治脑卒中(中风)后手足不遂。 2、桂枝伸筋草汤 【配方】桂枝、伸筋草、附片、干姜、红花各15g。 【用法】煎后去渣,混入温水用按摩足浴盆浸泡双足20分钟,10天一疗程,每日二次。 【功效】活血通络,理筋透骨,主治脑卒中(中风)后手足痉挛(抽搐)。 3、首乌枸杞汤 【配方】何首乌30克、赤芍药、泽泻各15克,黄芪、丹参、山楂各20克,桃仁、虎杖各10克。 【用法】将上药加清水适量,浸泡20分钟,煎数沸,取药液与1500毫升开水同入脚盆中,趁热熏蒸,待温度适宜时泡洗双脚,每天2次,每次20分钟,15天为1个疗程。 【功效】补肾健脾,活血通络。缓解胸痹、胸痛、心痛、脑卒中(中风)后手足不遂、眩晕、胸脘痞闷、肢体沉重等症状。 4、芥末汤 【配方】芥末40-100克。 【用法】将芥末先以少量水调成糊状,直至出现芥子油气味,倒入盆中,冲入温水适量,每日1次,每次10-20分钟。 【功效】活血通络,适用于冠心病、心绞痛。

二、食用方 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对症处方: 1、对有畏寒怕冷、气短乏力等症状的属于气虚阳虚的心脑血管病患者,可选择一些有甘温补益之功的羊肉、鸡肉、兔肉、桂圆以及大豆制品; 2、有性情急躁、手足心热、食少、便干、水肿等症状的属于阴虚内热的心脑血管病患者,可适当选择一些有补虚、除热、和脏腑之功的鸭肉、鹅肉以及百合、山药、糯米及绿豆制品。 3、有益气、温补、活血之功的中药,如人参、黄芪、丹参、当归等对体虚、食欲不振、精神疲乏等体征的心脑血管病人来说较为适宜。 4、有明显气血不足的心血管病患者,冬季可进补阿胶;有怕冷、腰酸等阳虚征候的,可配入黑芝麻、核桃仁;平时脾胃虚弱者,可加入陈皮、山药煎液(陈皮10克、山药15克煎),以防伤胃。 中医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健康要点: 1、泡足的时间不宜过长,水温不宜过高 大多数中药含有鞣酸,对脚趾甲有软化作用,因此泡足的时间以15分钟左右为好,最长不要超过20分钟。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足部感觉迟钝,因此水温以35℃左右为好,以免烫伤。 2、泡脚大多选择活血化瘀通络的中药。 可根据不同情况再适量添加药物,如丹参、红花等。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中药的剂量和配比是关键,患者不要擅自配用,自作主张。 中医治疗心脑血管病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且疗效确切。即使在医学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中医在心脑血管病的防治方面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心血管疾病健康教育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室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阻塞,和(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病因 本病病因不明,多种因素作用于不同环节所致,这些因素称为危险因素。 (一)主要的危险因素 1.年龄、性别本病男性多于女性,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男性和绝经期的女性。 2.高血脂血脂异常时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增高;高密度脂蛋白减低,载脂蛋白A降低,载脂蛋白B增高都认为是危险因素。 3.高血压血压增高与本病密切相关。60%-70%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人有高血压,高血压病人患本病较血压正常者高3~4倍。 4.吸烟吸氧者(被动吸烟)比不吸烟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增高2~6倍。 5.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糖尿病和糖耐量减低患者本病发病率高。 (二)其他因素 肥胖,缺少体力活动,进食过多的动物脂肪、胆固醇、糖和钠盐的食物者,遗传因素和A 型性格等。还有血中同型半胱氨酸增高、胰岛素抵抗增强、血中纤维蛋白原及一些凝血因子增高、病毒、衣原体感染等。 临床分型 根据病理生理的变化,将冠心病分为两大类: (一)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二)慢性冠脉病:包括稳定型心绞痛、冠脉正常的心绞痛、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和缺血性心肌病。 心绞痛 (一)稳定型心绞痛:是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的增加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的临床综合征。 临床表现:以阵发性胸痛为主要表现。特点为: (1)诱因:常发生于过度劳累、焦虑、生气、饱餐、寒冷、上楼、爬坡及吸烟、酗酒等。 (2)性质:压榨样、烧灼感、憋闷感觉,发作时伴有面色苍白、皮肤发冷,或出汗、血压升高等症状。偶有濒死的恐惧感;有些患者仅有心前区不适。发作时患者 被迫停止原来的活动,直至症状缓解。 (3)部位:主要位于胸骨体中段或上段之后,可放射至心前区,有手掌大小范围,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环指和小指或至颈、咽或下颌部。 (4)持续时间:疼痛出现后常逐步加重;持续数分钟(3~5分钟),可数天或数星期发作1次,亦可1日内多次发作。 (5)缓解方式: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缓解。 (二)不稳定型心绞痛:冠心病中除稳定型心绞痛之外,心肌缺血引起的缺血性胸痛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其有各种不同的表现类型,如恶化性心绞痛、卧位性心绞痛、静息性心绞痛、梗死后心绞痛、混合性心绞痛等。 临床表现:胸痛的部位、性质与稳定型心绞痛相似,但疼痛发作的频率增加,程度加重、时间延长、含化硝酸甘油疗效差;较轻微活动即能诱发,休息时也可发作。

脑血管疾病康复锻炼健康学习知识宣教

脑血管疾病康复锻炼健康知识宣教 [心理指导] (1)首先应向家属与病人交代清楚,康复不等于病后吃好、穿好、休息好的代名词,为最大限度地发挥病人的残存功能,康复工作贯穿始终。 (2)进行康复训练,特别是行走训练时,病人不可过于自信,在无人陪护或看护的情况下不要自行起立或移动身体,以免发生跌倒等意外。 (3)有语言障碍的病人,为提高病人训练积极性,减少干扰,便于病人集中注意力,训练过程中禁止外人参观,强化训练时应遵循康复医生的要求,督促为主,当病人语言训练达到要求后仍有训练欲望时,可按其要求扩展训练内容。 (4)当病人训练出现情绪烦躁、不肯训练时可能为下述几种原因,应及时征求病人及家属意见: 1.缺少信心和害羞心理。应了解病人的思想动态,说明练习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循序渐进性,对病人的每一点进步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2.来自家庭或社会的压力。可找有关人员谈话,争取他们支持,言明康复训练的积极意义及对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努力取得家人的信任与合作。 (5)康复训练应定期进行评估,以了解病人康复进展情况,及时修改训练计划,告诉病人不要因某些重复检查而烦躁,应尽力配合。根据病人情况,可每周或每月甚至半年安排一次评估。 [床上训练指导] 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大多数意识障碍瘫痪卧床,在抢救病人生命的同时,也应重视肢体功能康复。为了减少长期卧床带来的关节痉挛、肌肉萎缩等神经功能障碍,早期应指导病人与家属作好以下工作: (1)良肢位的摆放: 1.平卧位时:肩关节屈45°,外展60°,无内外旋;肘关节伸展位;腕关节背伸位,手心向上;手指及各关节稍屈曲,可受握软毛巾等,注意保持拇指的对指中间位;髋关节伸直,防止内外旋;关节屈曲20-30°(约一拳高),垫以软毛巾或软枕;踝关节于中间位,摆放时顺手托起足跟,防足下垂,不掖被或床尾双足部堆放物品压下双足,足底垫软枕。 2.健侧卧位时:健手屈曲外展,健肢屈曲,背部垫软枕,患手置于胸前并垫软枕,手心向下肘关节、腕关节伸直位;患肢置于软枕上,伸直或关节屈曲20-30°。 3.患侧卧位时:背部垫软枕,60-80°倾斜为佳,不可过度侧卧,以免引起窒息;患手可置屈曲90°位于枕边,健手可置于胸前或身上;健肢屈曲,患肢呈迈步或屈曲状,双下肢间垫软枕,以免压迫患肢,影响血循环。

中医治疗心脑血管病

中医治疗心脑血管病 心脑血管病,是西医的名词,但是如果是血瘀,可以活血化瘀,但是问题是,所有心脏区域和头部的不适症状都是血瘀造成的吗,实践告诉我们,很多都不是。原因是什么,病根在哪里?这些只有中医可以解答。 头部不适症状包括:头晕、头痛、头困重等。心脏区域症状包括:胸闷、胸疼、心烦、自觉心跳、心中恐慌、心跳过缓和过快。以上症状,人五脏六腑病,皆可导致。这就需要整体论证,治疗。且心脑血管病,多属于身体虚弱,在补养调理身体方面,中医有极大的优势。中医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有很多优势 中医治疗心脑血管病往往同一时间使用到很多种中药材料,而这些中药材料都有活血化瘀; 抗血栓形成、溶解血栓作用,并能降脂抗凝、降低血小板聚集和黏附,防治心脑动脉硬化;通络解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解除心脑血管痉挛,增加心脑血供的功效。 心脑血管疾病、动脉硬化发生的根源就是血管硬化狭窄或梗阻,血液粘稠度高,血流不畅,心、脑、肾等脏器及组织供血不足,导致发生头痛、头晕、心慌、气短、乏力、失眠的一系列轻微临床症状,患者往往不予重视,忽视早期治疗的重要性,致病情进行性进展,严重者出现脑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危及生命的情况发生,是一组危害性极强的高发病种,其主要原因是人们对此类疾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其结果导致临床上许多疾病的失治误治。因此专家呼吁科学规范正确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动脉硬化疾病已到刻不容缓。 中医治疗此类疾病的核心是根据疾病个体差异,在辨治疾病过程中,一辨疾病的基本脉症,二辨疾病的病变属性,三辨疾病的或然疾病,重视患者体质的差异性,辩证施治,修复血管内皮细胞,增强血管内皮抗血栓形成能力,改善血液粘稠度,恢复全身气血循环,打破了传统“血压高了降血压、血糖高了降血糖、血脂高了清血脂、血管堵了做支架、支架不行就搭桥”的疗法,助心脑血管病、动脉硬化症患者健康长寿。 中医药学防治疾病的突出特点是整体观念,它具有一种药物从多方面治疗疾病的优势。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胶囊运用中医络病理论探讨心脑血管病的病机到今天的年青宝,成功的将中医药用于心脑血管病的治疗,溶解血液酸脂垃圾、软化血管,不仅能改善血液黏稠凝聚,还能维护血管内皮功能。动脉硬化早就医、早治疗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是当今中老年最常见的血管疾病,是全身动脉硬化在局部的表现,在我国中老年发病率极高,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心悸、胸闷、气短、胸痛,甚至濒死感,病变侵及肢体动脉表现为患肢无力疼痛、间歇性跛行、小腿麻木、寒冷、沉着感、指、趾甲变厚、干枯变黑,严重时动脉血管变窄、闭塞、肢体溃烂、坏疽。动脉硬化以脑动脉、冠状动脉、下肢动脉为多见,常导致管腔闭塞或管壁破裂出血等严重后果,宜早诊断早治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