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材料化学考试重点整理

材料化学考试重点整理

材料化学考试重点整理
材料化学考试重点整理

第一章

1、材料的基本概念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材料的发展和进步伴随着人类文明发展和进步的全过程。材料是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与先导。

材料,尤其是新材料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反映着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与工业水平。

材料特别是新材料与社会现代化及现代文明的关系十分密切,新材料对提高人民生活,增加国家安全,提高工业生产率与经济增长提供了物质基础,因此新材料的发展十分重要。

材料是一切科学技术的物质基础,而各种材料的起点主要来源于材料的化学制备和化学改性。

2、什么是材料科学工程

具有物理学、化学、冶金学、金属学、瓷学、计算数学等多学科交叉与结合的特点,并且具有鲜明的工程性。

3、什么是材料化学

材料化学在研究开发新材料中的作用,就是用化学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功能分子以及由功能分子构筑的材料的结构与功能关系,使人们能够设计新型材料,提供的各种化学合成反应和方法使人们可以获得具有所设计结构的材料。

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方法,合成新物质和新材料,通过化学反应实现各组分在原子或分子水平上的相互转换过程。涉及材料的制备、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科学。

材料化学既是材料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材料科学的核心容。同时又是化学学科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明显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性质。是材料学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知识课程。

4、材料的分类

(1)按照材料的使用性能:可分为结构材料与功能材料两类

结构材料的使用性能主要是力学性能;

功能材料的使用性能主要是光、电、磁、热、声等功能性能。

(2)以材料所含的化学物质的不同将材料分为四类: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及由此三类材料相互组合而成的复合材料。

第二章

1、原子结合---键合

两种主要类型的原子键:一次键和二次键。

(1)一次键的三个主要类型: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一次键都涉及电子的转移,或者是电子的共用。)一次键通常比二次键强一个数量级以上。

①金属键:自由电子和正离子组成的晶体格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金属键。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的。

②离子键:包含正电性和负电性两种元素的化合物最通常的键类型为离子键。阴阳离子的电子云通常都是球形对称的,故离子键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③共价键:由两个原子共有最外层电子的键合,使每个原子都达到稳定的饱和电子层。共价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2)二次键:德华键(二次键既不涉及电子的转移,也不涉及电子的共用。)

以弱静电吸引的方式使分子或原子团连接在一起的,比前3种键合力要弱得多。包含色散效应、分子极化、氢键。

①色散效应:对称的分子和惰性气体原子,由于电子运动的结果,有时分子或原子的部会发生电子的偏离而引

起瞬时的极化,形成诱导瞬间电偶极子,就会产生很弱的吸引力,这样的吸引力在其它力不存在时能使分子间产生结合。

②分子极化:原子、离子及分子的电荷并不是固定在一定部位上,它们在相互靠近时,电荷会发生偏移,形成永久弱电偶极子。

③氢键:由于分于极化形成的键。

(3)配价键:一种特殊的共价键,两个原子的共用电子对是由其中的一个原子单独供给的。

混合键:化合物中元素间电负性差大时有利于离子键,而电负性差值小时有利于共价键,混合键合可是单个键的中间特性,也可是具有一次和二次两种键型材料中的“混合”键。

确定原子成键类型的重要因素:电负性原子间电负性的差值

泡利不相容原理:在每一轨道上只允许存在两个电子,且它们的自旋方向相反。

2、什么叫配位数

表征原子在固体中的排列,是每个原子周围的最邻近的原子数目。配位数是原子堆积在一起的紧密度和有效性的指标。

3、晶体

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在空间按一定的规律呈周期性重复排列组成的固体。

稳定晶体特征:①电荷达到平衡;②按照原子尺寸每个原子键的数目和键的方向最紧密地堆积;③静电排斥力为最小。

4、原子排列等级

(1)短程有序:在一个中心原子周围最近邻原子的局部排列。(材料中原子的特殊排列只延伸至原子的最邻近的区域。)

(2)长程有序:材料在比键长大得多的距离呈现有序。(特殊原子排列遍及整个材料部)

(3)无序:原子随机充满在封闭的空间中。(氩气等气体中原子是无序的。)

5、原子间距

原子的平衡距离,它是斥力和引力之间平衡的结果。(固体金属中为原子半径;离子化合物中是两种不同离子半径的和)

6、晶胞:能保持整个点阵全部特征的点阵单元。显示了系统所有特征的最小体积。

7、点阵:原子形成有规则的、重复性的3维格子状模型。点阵每一个阵点的周围是相同的,每个阵点都与一个或多个原子联系在一起。

8、点阵或晶胞的特征参数

(1)点阵参数:描述晶胞尺寸和形状的参数,它包括晶胞的各边的长度和各边之间的夹角。

(2)晶胞的原子数

(3)配位数:简单立方为6,体心立方为8,面心立方为12。

(3)堆积因子:假设原子是刚性球,堆积因子就是原子占据空间的分数。

()()()

晶胞体积

每个原子的体积

晶胞

原子数

堆积因子

/

=

APF?

?

?

?

?

?

?

?

?

?

?

?

?

=3

3

4

r

APFπ

体密度

(4)密度:

()()()()阿佛加德罗常数晶胞体积每个原子的原子量晶胞原子数密度/=

ρ

①线密度是沿一个方向单位长度上相同阵点的数目。 ②面密度是在所关心的面的单位面积上的原子数。 ③体密度是单位体积中的原子数。

其中简单立方a=2r ,体心立方a=4r/√3,面心立方a=4r/√2,密排立方a=2r 。

9、密排六方:晶胞的总原子数=[(12×1/6)+(2×1/2)+(3×1)]=6个。

10、铸件的整体通常是由具有相同结构但取向不同的晶体组成,难形成一个晶体。 大多数金属形成多晶体组织 。 瓷材料同样是多晶固体。

材料是否为晶态或非晶态(无定形态),这取决于它经历的热过程。 少数材料是单晶。单晶材料没有晶界,性能独特。

11、多晶转变:材料的一种晶体结构变成另一种晶体结构。 多晶转变类型

①位移型转变:键角发生变化的结构畸变,但不包含键的破坏,是一种可逆转变,转变速率较快。

②重建型转变:键被破坏,重新形成新的结构。这种转变比第一种转变所需的能量要更大,其转变速率也较慢。

12、(1)金刚石型立方结构(DC 晶胞)如硅、锗、锡和碳。每个原子的配位数是4;其点阵是特殊的面心立方结构。每个晶胞应当是8个原子 。 (2)离子半径比和配位数的关系:

13、密勒指数

(1)确定方向密勒指数的步骤如下:

(a) 使用右旋坐标系,定出该方向上两个点的坐标——h1、k1、l1和h2、k2、l2。 (b) 从“末”点坐标减去“始”点坐标。 (c) 去掉分数。

(d) 用方括弧[ h k l ]将数字括起来。若有负号则在数字上面加一横线。

(2)晶面密勒指数标志的步骤如下:

(a) 按照点阵参数的数目定出晶面与x ,y ,z 坐标轴相交各点。如果面平行一个轴,截距为无限大。若晶面通过原点,则必须移动坐标系的原点。 (b) 取这些相交点的倒数。

(c) 消除分数,但不化为最小整数。

(d ) 将最终数放入圆括号(h k l),负数的表示方法还是在数字上面加一横线。

14、面间距

布拉格定律:2dsin θ= n λ 其中d 为面间距。

面间距d :即具有相同密勒指数的两个相邻平行晶面之间的距离(d h k l ),晶体的面间距可由已知晶体几何定出。(h k l )面间距为:

()

2

/122

2

)(l

k h

a d hkl ++=

式中a 0是点阵参数,h ,k ,l 代表相邻晶面的密勒指数。

15、同素异构体或多晶型材料:凡具有不止一种晶体结构的材料。很多材料在特定温度下其晶体结构会发生从一种晶胞到另一种晶胞的转变。

元素出现这种行为称同素异构,而化合物出现这种行为称多形性。

16、材料性能与被测性能的晶体方向有关,则此材料属各向异性; 材料性能在各个方向上是相同的,则晶体是各向同性的。

17、非晶态或无定形结构:只有短程有序无长程有序周期性的结构。由液态到固态没有突变现象。 抑止物质的晶化固态反应过程,则能发生非晶态固化反应,获得非晶态材料 。 非晶态材料:

(1)玻璃:熔融物质在快速冷却时原子还没有来得及自行排列成周期性结构而形成的。 玻璃共性:①原子短程有序、长程无序;

②结构是各向同性的,所以性能在各个方向是均匀的;

③一般能透过可见光,但可调节配方使玻璃能吸收或透过各种波长的光; ④一般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和隔热性;

⑤在熔融之前可软化,所以可制成各种复杂的形状;

⑥玻璃的组成在一定围连续可调,可根据需要制成不同性能的系列材料。 (2)凝胶:通过化学反应而不是熔融的方法生成的非晶态固体。 (3)气相沉积涂层:由蒸气在冷的基板上快速冷凝而形成。

18、扩散:原子或分子移动的机制称为扩散,涉及一种原子移动到另一种原子中去的物质输运过程。 扩散存在于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但气体中更主要是对流。 扩散机制:(1)自扩散

异类扩散(钢的渗碳:在CO/CO2气氛中加热至高温,碳原子沉积在铁表面,并迁入渗碳体,碳与铁结合形成铁碳化合物,近表面形成富碳层,具有很优异的抗磨性。)

(2)①空位扩散 ②间隙扩散 ③置换、互换和环状扩散(一般情况下,对扩散起决定作用的机制是空位和间隙扩散。)

19、扩散速率(菲克第一定律)

通量:在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的原子数目。

x c

D

J ??-= 式中J 为通量(原子数/m2.s );D 为扩散能力,即扩散系数(m 2/s ),而Δc/Δx 则为浓度梯度

(原子数/m 3·

m )。式中负号说明物质流是“逆”浓度梯度的,即由高浓度区域流向低浓度区域。 (仅限应用于浓度梯度不随时间而变的问题。)

扩散系数的表达式为:

?

??

??-=RT E D D a exp 0 式中Ea 是扩散激活能(J/mol ),T 是绝对温度(K )。

20、成分分布(菲克第二定律)

菲克第二定律:描述原子的动态或非稳态扩散,即扩散原子的浓度是随时间而变化的。

若扩散系数与位置无关,也就是等效地说扩散系数与成分无关,则菲克第二定律的微分方程的形式为:

x d c

d D dt dc 22=

(1)此微分方程在连续补充扩散原子的条件下,有一个解是:

????

??=--Dt x erf c c c c s x s 20式中cs 是材料表面处扩散原子的恒定浓度,c 。是材料部扩散原子的初始均匀浓度,而

cx 则是经过时间t 之后,表面下x 处扩散原子的浓度。

(2)如提供的扩散原子耗尽,即不能连续补充,那么菲克第二定律的具体解的形式为:

????

??-???? ??=Dt x Dt C x 4exp 22πβ

菲克第二定律的一个推论为:只要 D t 项为常数,在不同条件下也可获得相同的浓度分布。这能确定在完成

特定热处理时温度对所需时间的影响。

有效渗入距离为扩散物质含量具有原始含量与表面含量平均值的地方。 有效渗入距离的表达式 :Dt

x erf =

Dt

x erf γ= 对于板的γ为1,对于圆柱的γ则是2。

21、柯肯德尔效应:由于扩散速率不同而引起的扩散对界面的移动。

22、扩散类型:(1)体积扩散(2)晶界扩散(3)表面扩散

23、晶粒尺寸与障碍物数目、尺寸之间的关系如下:R=4r / f 式中R 是晶粒的半径,r 是障碍物的半径,f 是障碍物的体积分数。

24、烧结:一种高温下使材料微粒连接在一起并且逐渐减小它们之间孔隙体积的过程。

粉末材料压制成形→粉末微粒彼此接触但有着大量的孔隙→原子向边界扩散使孔隙缩小→ 空位通过晶界从界面扩散出去→消除孔隙,材料变得致密。

25、直径为0.001至0.3mm 的金属粉末生产方法:(1)雾化法(2)粉末法(3)化学还原法

26、非晶态材料:一般指非晶态半导体和非晶态金属为主的一些普通低分子非晶态材料,广义上非晶态材料还应包括传统的氧化物玻璃、非氧化物玻璃和非晶态聚合物等。

(一)非晶态材料特征:

(1)长程无序:

①位置(几何)无序:具体指原子在空间位置上排列的无序,又称拓扑无序。

②成分(化学)无序:具体指多元系中不同组元的分布为无规则随机分布。

(2)短程无序:

①在每个原子的近邻原子的排列仍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呈现一定的几何特征。具有确定配位数和一定结构单元。

②大量的这种具有某种程度变形的短程有序的结构单元的无序堆积,组成了非晶态材料整体。

③非晶态材料结构的主要特征是长程无序而短程有序。短程有序的围通常为1.5~2.0nm。

④晶态处于最低能态,而非晶态处于较高能态,非晶态固体有向晶态转化的趋势。

(二)非晶态材料稳定性问题

一般非晶态材料由于其形成过程中能量未充分释放,其热力学能不是最小。

非晶态材料要向能量较低的亚稳态(仍属非晶态)或稳态(即晶态)转变,其中前者转变过程称为结构弛豫,而向能量最小的稳态即晶态转变过程称为结晶或结化。

非晶态材料的结构驰豫发生在整个材料制备、退火及使用过程中。常温常压下,或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下保温退火,随着结构驰豫过程的进行,从一种亚稳态到达另一种亚稳态。驰豫过程中,非晶态材料并不发生结晶,即不发生亚稳态向稳定态的相变,只是在微观上发生了结构的松弛,能量得到一定程度降低。结构驰豫过程一般发生在温度不太高的情况下,当温度较高时,原子扩散能力增加,可以克服势垒而重新排列,材料就可从非晶态转变为晶态。

晶化温度——非晶态材料稳定性的一个指标:非晶态材料加热至开始出现晶化的温度。提高晶化温度,可增加稳定性。

第三章

1、相关基本概念

相图:研究相平衡体系的状态随浓度、温度、压力等变量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并用图形来表示体系状态的变化,这种图就叫相图或状态图。通常以组分、温度和压力为变量来绘制的,具直观性。

相:体系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均匀的一部分。

相的数量用符号 表示。相数是体系中物理、化学性质不同,并能机械地可分离部分的数目。

气体只有一个气相。固体一般有多少种固体便有多少个相(固溶体为一相),同种固体若是晶型不同,就有不同相。液体可以是一相,两相或多相,由互溶程度定。

一个体系包含着不同的元素及化合物,这些元素和化合物称为物种。

平衡体系中足以用来确定所有各相组成所需要的、最少数目的物种称为独立组分,它是在体系的不同物相中能够独立变易的成分数,简称组分。其数目称为独立组分数,用符号K表示。

体系中的独立组分数不同于物种数S。如果体系中各物质互不作用,而各相的组成又不同,则组分数就等于各相物质的数目(K=S);如果体系中n个物种间发生了作用,并建立了化学平衡,则只有(n-1)个物种是独立的。例如:

NH Cl(气)+ HCl (气)

43两相体系若各物种间没有化学反应,则K=S=3;若体系温度较高,会

发生反应,则K=,因为取任何两种物质作为独立组分,第三种物质都可以借化学反映平衡关系式产生出来。倘若体系中NH3和HCl的浓度之间还有一定的限制条件,例如二者的比例为1:1,则在气相两种气体可看作是NH4Cl,因此组分数为1。

在确定体系组分时,体系的组分数等于物种数减去各物种间存在的独立的化学平衡关系式数(R)和浓度限制条件数(R’)。组分数K的数学定义式如下:K=S-R-R’

体系的自由度:指平衡体系中的独立可变因素(如温度,压力,浓度等)的数目,用f 表示。这些因素的数目在一定围任意的改变而不会引起新相的生成,因此又称之为独立变量。

自由度应是体系变量总数和非独立变量数目之差。 f=[?(K-1)+2]-K(?-1)=K-?+2 (吉布斯相律的数学表达式)

对于凝聚体系,外压影响不大,只有温度是影响平衡的外界条件。相律可表示为: f*=K-?+1,f*称为条件自由度。

相律只适用于平衡状态。

2、(1)固溶体主要有三种形式:置换式、间隙式和缺位式。

(2)两种组分互溶情况:

①两种组分可以任何比例互溶,生成连续固溶体。

②两种组分有限度的互溶,只能生成有限固溶体。有限固溶体在结构上和相应的纯组分的晶格相同,只是晶格参数略有不同;在组成上,直接和纯组分毗邻。有时称为初级固溶体。

三种连续固溶体基本相图

无论有没有最高(低)点,固相总比液相含有较多的加入后使熔点升高的组分。

有限固溶体的状态图

①任一纯组分加入其他组分都使液相线降低为低共熔型状态图。

aeb是三相线,在此线上发生相转变:L(e)?α(a)+β(b),冷却时,是从熔液中同时析出α和β两固相,称之为共晶反应。

②加入一个组分使液相线降低而加入另一组分使之升高的转熔型有限固溶体状态图。

当温度升高到某一值时,一种固体将变为一种液相和另一种固相,新相β总是包围着原固溶体α的,故这种转变叫做包晶反映或转熔反应:α?L+β

3、二元相图绘制方法:热分析法、溶解度法、淬冷法、高温X射线仪、高速离心机、高温显微镜等直接观察

材料物理与化学历年复试笔试题(重要)

华工材物化复试笔试题 2010年 1、一个人海中溺水,救生员离海有一距离,救生员在水中、陆地上的速度不一样,找一最快路线。 2 、列举生活常见的发光显示器,并说明主要特征。 有机发光显示器(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是一种利用有机半导体材料制成的、用直流电压驱动的薄膜发光器件,OLED显示技术与传统的LCD 显示方式不同,无需背光灯,采用非常薄的有机材料涂层和玻璃基板,当有电流通过时,这些有机材料就会发光。而且OLED显示屏幕可以做得更轻更薄,可视角度更大,并且能够显著节省电能。OLED的工作原理十分简单,有机材料ITO 透明电极和金属电极分别作为器件的阳极和阴极,在一定电压的驱动下,电子和空穴分别从阴极和阳极注入到电子和空穴传输层,电子和空穴相遇形成激子,使发光分子激发而发出可见光。根据使用的有机材料不同,OLED又分为高分子OLED和小分子OLED,二者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器件制备工艺上:小分子器件主要采用真空热蒸发工艺;高分子器件则采用旋转涂覆或喷涂印刷工艺。 特点: 1.薄膜化的全固态器件,无真空腔,无液态成份; 2. 高亮度,可达300 cd/m2以上; 3.宽视角,上下、左右的视角宽度超高170度; 4.快响应特性,响应速度为微秒级,是液晶显示器响应速度的1000倍; 5.易于实现全彩色; 6.直流驱动,10V以下,用电池即可驱动; 7.低功耗; 8.工艺比较简单,低成本; 9.分辨率;10.温度特性,在-40℃~70℃范围内都可正常工作。 3 、发光二极管原理,光电二极管的原理 (1)发光二极管(LED)由镓(Ga)与砷(AS)、磷(P)的化合物制成的二极管,当电子与空穴复合时能辐射出可见光,因而可以用来制成发光二极管。在电路及仪器中作为指示灯,或者组成文字或数字显示。磷砷化镓二极管发红光,磷化镓二极管发绿光,碳化硅二极管发黄光。 它的基本结构是一块电致发光的半导体材料,置于一个有引线的架子上,然后四周用环氧树脂密封,起到保护内部芯线的作用,所以LED的抗震性能好。发光二极管的核心部分是由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组成的晶片,在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之间有一个过渡层,称为PN结。在某些半导体材料的PN结中,注入的少数载流子与多数载流子复合时会把多余的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从而把电能直接转换为光能。PN结加反向电压,少数载流子难以注入,故不发光。这种利用注入式电致发光原理制作的二极管叫发光二极管,通称LED。当它处于正向工作状态时(即两端加上正向电压),电流从LED阳极流向阴极时,半导体晶体就发出从紫外到红外不同颜色的光线,光的强弱与电流有关 (2)光电二极管(Photo-Diode,PD)是将光信号变成电信号的半导体器件,由

中药化学重点总结归纳

强极性溶剂:水 亲水性有机溶剂:与水任意混溶(甲、乙醇,丙酮) 亲脂性有机溶剂:不与水任意混溶,可分层(乙醚、氯仿、苯、石油醚) 常用溶剂的极性顺序: 石油醚—四氯化碳—苯—氯仿—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乙醇—甲醇—水 苯丙素 二、提取分离 1.苯丙烯、苯丙醛、苯丙酸的酯类衍生物具有挥发性,是挥发油芳香族化合物的主要成分,可 用水蒸气蒸馏。 2.苯丙酸衍生物可用有机酸的方法提取。 香豆素 二、理化性质 (一)物理性质游离香豆素----多有完好的结晶,大多具香味。 小分子的有挥发性和升华性。苷则无。 在紫外光照射下,香豆素类成分多显蓝色或紫色荧光。 (二)溶解性游离香豆素----难溶于冷水,可溶于沸水,易溶于苯、乙醚、氯仿、乙醇。 香豆素苷----能溶于水、甲醇、乙醇,难溶于乙醚、苯等极性小的有机溶剂。 香豆素遇碱水解与稀碱水作用可水解开环,形成水溶性的顺式邻羟基桂皮酸的盐。 酸化,又可立即环合形成脂溶性香豆素而析出。 如果与碱液长时间加热,将转为反式邻羟基桂皮酸的盐,酸化后不能环合。 与浓碱共沸,往往得到的是裂解产物——酚类或酚酸。 (三)成色反映 1.异羟肟酸铁反应 内酯在碱性条件下开环,与盐酸羟胺缩合,在酸性条件下,与三价铁离子络和成红色。 ?内酯[异羟肟酸铁反应、盐酸羟胺(碱性)、红色] 2.酚羟基反应 ?FeCl3溶液与具酚羟基物质反应产生绿色至墨绿色沉淀 ?若酚羟基的邻、对位无取代,可与重氮化试剂反应而显红色至紫红色。 ?含酚羟基的化合物[三氯化铁反应、FeCl3、绿色] 3. Gibb’s反应 Gibb’s试剂2,6-二氯(溴)苯醌氯亚胺,在弱碱性条件下,与酚羟基对位活泼氢缩合成蓝色化合物。6位无取代的香豆素显阳性。 ?Ph-OH对位无取代[Gibb’s反应,Gibb’s试剂,蓝色] 4Emerson反应 Emerson试剂2%的4-氨基安替比林和8%的铁氰化钾。其余同Gibb’s。 ?Ph-OH对位无取代[Emerson反应,Emerson试剂试剂,红色] 三.香豆素的提取与分离 (一)提取利用香豆素的溶解性、挥发性及具有内酯结构的性质进行提取分离。 游离香豆素一般可以用乙醚、氯仿、丙酮等提取(香豆素苷可用甲醇、乙醇或水提取)。 碱溶酸沉法提取。 1. 溶剂提取法常用甲醇、乙醇、丙酮、乙醚等提取。 乙醚是多数香豆素的良好溶剂。 苷则在正丁醇、甲醇中被提出。 2.碱溶酸沉法0.5%氢氧化钠水溶液稍加热提取,冷后用乙醚除杂质,加酸调PH到中性,适当 浓缩,再酸化,则香豆素或苷即可析出,也可用乙醚萃取。

中药化学考试重点

1、中药化学:是一门结合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主要运用化学的理 论和方法及其他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等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 有效成分:具有生物活性或能起防病治病的作用的单体化合物,能用结构式表示,并具有一定的物理常数。 无效成分:不具有生物活性,也不能起防病治病作用的化学成分。 有效部位:具有生物活性的有效成分。 苷类:是糖和糖的衍生物与非糖物质通过糖的端基碳原子连接而成的一类化合物鞣质:是由没食子酸或其聚合物的葡萄糖及其它多元醇、酯、黄烷醇及其衍生物的聚合物以及两者混合共同组成的植物多元酚。 挥发油:是存在于植物体内一类具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馏出来的与水不相容的油状液体的总称。 香豆素:一类具有苯饼a—吡喃酮母核的天然产物的总称,在结构上可以看成顺式连羟基桂皮酸的脱水形成的内酯类化合物。 生物碱:指来源于生物界的一类含氮的有机化合物,生物碱大部分具有碱性且能和酸结合生成盐,具有特殊显著的生理活性,生物界除生物体必须的含 氮有机化合物(如:氨基酸、氨基糖、肽类、蛋白质、核酸、核苷酸及 含氮有机物)外,其他含氮有机物均可视为生物碱。 二次代谢产物: 是在特定的条件下,一些重要的一次代谢产物,如乙酰辅酶A等作为前体或原料,进一步经历不同的代谢过程。生成:生物碱、黄铜、萜类、皂苷等 。 强心苷:存在于植物中具有强心作用的甾体苷类化合物。 醌类化合物:是中药中一类具有醌式结构的化学成分,主要分为苯醌、萘醌、菲醌和蒽醌四种。 苯丙素类化合物:是指基本母核具有一个或几个C6—C3单元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类群。 黄酮类化合物:是泛指两个苯环通过三个碳原子相互联结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萜类化合物:为一类有甲戊二羟酸衍生而成,基本碳架多具有2个或2个以上异戊二羟酸结构特征的化合物。 甾体化合物:是一类结构中具有环戊烷瓶多氢菲结构的化学成分。 2、生物碱的碱性:原因:分子中氮原子上的孤对电子能给出电子或接受质子而使生物碱显碱性。碱性强弱:用Pka表示,Pka越大,碱性越强。(pKa值大小胍基> 季铵碱> N-杂环> 脂肪胺≈N-芳杂环> 酰胺≈吡咯(pKa<2为极弱碱;pKa 2~7为弱碱;pKa7~11为中强碱;pKa 11以上为强碱。) )影响因素有:A氮原子的杂化公式(随着杂化程度的升高而增强)B 诱导效应(供电基,使碱性增强;吸电基,使碱性减弱)C诱导—场效应(减弱)D共轭效应(共平面的p-π共轭使碱性减弱)E空间效应(减弱)F氢键效应(减弱)。 3、溶剂提取法:根据被提取成分的溶解性能,选用适合的容积和方法来提取。极性: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丙酮《正丁醇《乙醇《甲醇《水。方法:煎煮法、锓泽法、渗漉法、回流提取法、连续回流提取法。

自考《工作分析》考试重点与答案

第一章工作分析概述 1 办公室主任是( A ) 、 A.职位 B.职责 C.职务 D.职业 2、在四种工作分析的结果中,(D )涉及围最广、最全面 A.工作描述 B.工作说明书 C.资格说明书 D.职务说明书 3 、工作活动中不能在继续分解的最小单位是(A ) A.要素 B.任务 C.职责 D.职位 4 、不同职系之间,职责的繁简难易、轻重大小及任职条件要求相似的所有职位的集合称为( C ) A.职系

B.职门 C.职级 D.职等

5、(D )是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科学化的基础 A. 岗位设计 B. 薪酬设计 C. 培训考核 D. 工作分析 6 、在工作分析中,工作隶属关系的描述应属于( C )中 A. 工作名称 B. 工作概要 C. 工作识别 D. 工作环境 7 、工作分析作为一种活动,主体是工作分析者,对象是工作,对象不包括(D ) A. 组织体系 B. 工作责任 C. 工作技能 D. 工作心理 8 、如果是从产品或服务的生产环节调查入手进行的工作分析活动,属于 ( B )的工作分析类型。 A. 岗位导向型 B. 过程导向型 C. 单一目的型

D. 多重目的型 9 、工作分析中的计划环节,不包括( A ): A. 做好时间安排与制定分析标准 B. 确定工作的目的与结果使用的围

C. 界定所要分析的信息的容与方式,预算时间费用 D. 组建工作小组,分配任务 10 、工作分析中的设计环节,不包括( B ): A. 选择分析方法和人员 B. 明确分析客体,选择分析样本 C. 选择相关背景信息 D. 选择代表性工作进行分析 11 、在整个工作分析过程中计划、设计、信息分析、结果表述与运用指导的五个环节中,信息分析之前必须进行工作信息审查,审查的重点为( C ) A. 组织架构和业务设置 B. 综合归纳与分类 C. 工作的性质与工作的功能 D. 工作环境与工作条件 12 、( A )主要是对工作环境、工作要素及其结构关系等相关资料的全面 记录与说明。 A. 工作描述 B. 工作说明书 C. 资格说明书 D. 职务说明书

材料化学考试试题重点

1、什么是材料化学?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材料化学是与材料相关的化学学科的一个分支,是与材料的结构、性质、制备及应用相关的化学。材料化学的主要特点是跨学科性和实践性 2、一些物理量在元素周期表中规律, 答:电离势同一周期的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增大,稀有气体最大;同一周期的副族元素从左到右略有增加。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减小;同一副族从上到下呈无规则变化。电子亲和势同周期从左到右大体上增加,同族元素变化不大。电负性同周期从左到右变大,同主族从上到下减小。 材料中的结合键有哪几种?各自的特点如何?对材料的特性有何影响? 3、原子间结合键有哪些,怎么分类? 答:依据键的强弱可分为主价键和次价键。主价键是指两个或多个原子之间通过电子转移或电子共享而形成的键合,即化学键;主要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次价键如范德华键是一种弱的键合力,是物理键,氢键也是次价键。 4、谈谈化学锈蚀和电化学锈蚀的各自特点和机理。 答:化学锈蚀是指金属与非电解质接触时,介质中的分子被金属表面所吸附并分解成原子,然后与金属原子化合,生成锈蚀产物。可以利用致密氧化膜的保护特性。电化学锈蚀原理与金属原电池的原理相同。即当两种金属在电解质溶液中构成原电池时,作为原电池负极的金属就会被锈蚀。在金属材料上外加较活泼的金属作为阳极,而金属材料作为阴极,电化学腐蚀时阳极被腐蚀金属材料主体得以保护。 5、如何防止或减轻高分子材料的老化? 答:在制造成品时通常都要加入适当的抗氧化剂和光稳定剂(光屏蔽剂、紫外线吸收剂、猝灭剂)可提高其抗氧化能力。 6、试解释为何铝材不易生锈,而铁则较易生锈?

答:铝在空气中可以生成致密得氧化物膜,阻止与空气得进一步接触,所以不易生锈;铁在空气中生成疏松得氧化物膜,不能隔绝空气,特别是铁在潮湿得空气中能够发生电化学反应,因此加大了锈蚀,所以铁较易生锈。 7、谈谈热膨胀系数相关知识。 答:热膨胀系数分线膨胀系数和体膨胀系数。不同材料的膨胀系数不同。金属和无机非金属的膨胀系数较小,聚合物材料的膨胀系数较大。因素分析:原子间结合键越强,热胖胀系数越小,结合键越弱则热膨胀系数较大;材料的结构组织对其热膨胀系数也有影响,结构致密的固体,膨胀系数大。 8、用什么方式是半导体变为导体? 答:升高温度,电子激发到空带的机会越大,因而电导率越高,这类半导体称为本征半导体。另一类半导体通过掺杂使电子结构发生变化而制备的称为非本征半导体。 9、用能带理论说明什么是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 答:导体:价带未满,或价带全满但禁带宽度为零,此时,电子能够很容易的实现价带与导带之间的跃迁。半导体:价带全满,禁带宽度在之间,此时,电子可以通过吸收能量而实现跃迁。绝缘体:价带全满,禁带宽度大于5eV,此时,电子很难通过吸收能量而实现跃迁。 10、光颜色的影响因素? 答:金属颜色取决于反射光的波长,无机非金属材料的颜色通常与吸收特性有关。引进在导带和价带之间产生能级的结构缺陷,可以影响离子材料和共价材料的颜色。 11、通过埃灵罕姆图解释为何碳在高温下可以用作金属氧化物还原剂? 答:2C(s)+O2=2CO(s) 对于该反应式从图中可以看出,其温度越高,?G0的负值越大,其稳定性也就越高,即该反应中碳的还原性越强。 12、埃灵罕姆图上大多数斜线的斜率为正,但反应C+O2=CO2的斜率为0,反应2C+O2=2CO的斜率为负,请解释原因。 答:△G0=△H0-T△S0,?G0与温度T关系式的斜率为-△S0 对于反应C+O2=CO2,氧化过程气体数目不变,则?S0=0, (-?S0)=0,斜率为零。 对于反应2C+O2=2CO,氧化过程气体数目增加,则?S0>0, (- ?S0)<0,斜率为负。 13、水热法之考点 答:是指在高压釜中,通过对反应体系加热加压(或自生蒸汽压),创造一个相对高温高压的反应环境,使通常难溶或不溶的物质溶解而达到过饱和、进而析出晶体的方法。利用水热法在较低的温度下实现单晶的生长,避免了晶体相变引起的物理缺。 14、化学气相沉积法之考点 答:优点:沉积速度高,可获得厚涂层;沉积的涂层对对底材有良好的附着性;真空密封性良好;在低温下可镀上高熔点材料镀层;晶粒大小和微结构可控制;设备简单、经济。缺点:不适合与低耐热性工件镀膜;反应需要挥发物不适用一般可电镀金属;需要可形成稳定固体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反应释放剧毒物质,需要封闭系统;反应物使用率低且某些反应物价格昂贵。 15、输运法作用 答:可用于材料的提纯、单晶的气相生长和薄膜的气相沉积等,也可用于新化合物的合成。 16、溶胶—凝胶法的原理以及优缺点是什么? 答:溶胶-凝胶法就是用含高化学活性组分的化合物作前驱体,在液相下将这些原料均匀混合,并进行水解、缩合化学反应,在溶液中形成稳定的透明溶胶体系,溶胶经陈化胶粒间缓慢聚合,形成三维空间网络结构的凝胶,凝胶网络间充满了失去流动性的溶剂,形成凝胶 优点:(1)由于溶胶-凝胶法中所用的原料首先被分散到溶剂中而形成低粘度的溶液,因此,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分子水平的均匀性,在形成凝胶时,反应物之间很可能是在分子水平上被均匀地混合。(2)由于经过溶液反应步骤,那么就很容易均匀定量地掺入一些微量元素,实

中药化学考试题-1及答案

中药化学(一) 一、选择题 1、能与水互溶的溶剂是(B ) A、醋酸乙酯 B、正丁醇 C、丙酮 D、石油醚 2、一般情况下,认为是无效成分或杂质的是(B ) A、生物碱 B、叶绿素 C、黄酮 D、皂苷 3、二萜结构母核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 A ) A、20个 B、25个 C、28个 D、23个 4、凝胶过滤的洗脱顺序是(D ) A、极性小的先出柱 B、极性大的先出柱 C、分子量小的先出柱 D、分子量大的先出柱 5、生物碱沉淀反应呈桔红色的是(B ) A、碘化汞钾试剂 B、碘化铋钾试剂 C、饱和苦味酸试剂 D. 硅钨酸试剂 6、从水溶液中萃取游离的亲脂性生物碱的最常用溶剂是(A ) A、氯仿 B、甲醇 C、乙酸乙酯 D、石油醚 7、在青蒿素的结构中,具有抗疟作用的基团是(B ) A、羰基 B、过氧基 C、醚键 D. 内酯环 8、下列哪项不是甾体皂苷的性质(D ) A、溶血性 B、表面活性 C、挥发性 D、与胆甾烷发生沉淀 9、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天然产物是(C ) A、水飞蓟素 B、 C、长春碱 D、石杉碱甲 10、最容易酸水解的苷类是(D ) A、α-羟基糖苷 B、α-氨基糖苷 C、6-去氧糖苷 D、2,6-二去氧糖苷 二、名词解释 1. 挥发油 又称精油,是一类难溶于水、可随水蒸气蒸馏、具有芳香气味的油状液体混合物。 2.水蒸气蒸馏法

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与水一起蒸馏或通入水蒸气蒸馏,收集挥发性成分和水的混合馏出液体的方法。 3. 苷类 又称配糖体,是糖和糖的衍生物与另一非糖物质通过糖的端基碳原子连接而成的化合物。 4.香豆素 为顺式邻羟基桂皮酸的内酯,具有苯骈α-吡喃酮基本结构的化合物。 三、简答题 1. 萜类化合物的分类依据是什么?挥发油中主要含有哪些萜类化合物? 萜类化合物根据分子中异戊二烯单位数进行分类。挥发油中主要含有单萜和倍半萜类化合物。 2.在植物提取液处理过程中,“水提醇沉法”和“醇提水沉法”各除去什么杂质?保留哪些成分? 答:水提醇沉法:去除的是在乙醇中难溶的成分,如淀粉、树胶、粘液质、蛋白质等杂质,保留的是醇溶性成分。醇提水沉法:去除的是水中难溶的成分,如油脂、蜡质、亲脂性色素等,保留的是水溶性成分。 3.列举三种苷键催化水解方法并说明其特点。 ①酸水解:水解范围广,操做简便,不稳定成分溶液发生脱水等结构改变。 ②碱水解:适用于酯苷、酚苷、烯醇苷的水解。 ③酶水解:专属性高,水性温和。 4.列举三种主要的五环三萜的结构类型(无需结构式)。 ①齐墩果烷行(oleaname) ②乌苏烷(ursane) ③羽扇豆烷(luoane) ④木栓烷(friedelane) 四、用适当的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各组化合物(标明反应所需化学试剂以及所产生的现象) 1、

工作分析期末复习要点

工作分析复习要点 一、名词解释 任职资格:是指为了保证工作目标的实现,任职者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与要求。 业绩标准:是指与职位的工作职责相对应的对职责完成的质量与效果进行评价的客观标准。组织结构设计:是指以企业组织结构为核心的组织系统的整体设计工作。它是企业总体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管理的基本前提。 职能部门化:是根据企业活动的相似性来设立管理部门。 产品部门化:是根据产品来设立管理部门、划分管理单位,把同一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工作几种在相同的部门进行。 区域部门化:是根据地理因素来设立管理部门,把不同地区的经营业务和职责划分给不同的部门经理。 问卷法:采用问卷来获取工作分析中的信息,以实现工作分析的目的。 面谈法:又称访谈法,是一种应用最为广泛的工作分析方法,工作分析者就某一个职务或职位面对面地询问任职者、主管、专家等人对工作意见和看法。 关键事件法:是一种由工作分析专家、管理者或者工作人员在大量收集与工作相关信息的基础上详细记录其中关键事件以及具体分析其岗位特征、要求的方法。 工作评价:是指通过一些方法来确定企业内部工作与工作之间的相对价值。 工作设计:是组织形成和发展所必须进行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工作分析结果运用的重要内容。包括:工作岗位的设置,工作再设计。 工作轮换:工作轮换是让员工从执行一项任务转向执行另一项任务,从而克服工作的单调感,并提升员工的综合工作技能。 工作丰富化:指在工作内容和责任层次上作具体改变,使得员工对计划、组织、控制及个体评价承担更多的责任。 工作扩大化:工作扩大化是指工作范围的扩大或工作多样性,从而给员工增加了工作种类和工作强度。工作扩大化使员工有更多的工作可做。 二、简答 1.工作分析主体及其各自作用 工作分析小组:工作分析小组,或称专家组,为整个工作分析提供指导、规划,设计工作分析的程序、步骤,安排工作分析的时间,提供工作分析所需要的各种表格、范例等。工作分析小组扮演的是一个指导者和培训师的角色。 工作分析对象的直接领导:工作分析对象的直接领导,即工作任职者的直接主管。工作任职者的直接主管是工作分析能够正常、顺利进行的一个关键环节,工作任职者的直接主管对工作分析的支持与否将直接影响工作分析的进程的结果。 工作任职者: 工作任职者是工作分析的一个最关键的主体,因为工作任职者对其所从事的岗位是最了解的,也是最有发言权的。员工只有认真对待工作分析这项工作,在工作分析小组的指导下完成工作分析各个环节的工作,才能最后形成具有真正指导作用的工作分析文件。 2.工作分析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的作用

金属材料学考试题库

第一章钢中的合金元素 1、合金元素对纯铁γ相区的影响可分为哪几种 答:开启γ相区的元素:镍、锰、钴属于此类合金元素 扩展γ相区元素:碳、氮、铜属于此类合金元素 封闭γ相区的元素:钒、鈦、钨、钼、铝、磷、铬、硅属于此类合金元素 缩小γ相区的元素:硼、锆、铌、钽、硫属于此类合金元素 2、合金元素对钢γ相区和共析点会产生很大影响,请举例说明这种影响的作用 答:合金元素对α-Fe、γ-Fe、和δ-Fe的相对稳定性以及同素异晶转变温度A3和A4均有很大影响 A、奥氏体(γ)稳定化元素 这些合金元素使A3温度下降,A4温度上升,即扩大了γ相区,它包括了以下两种情况:(1)开启γ相区的元素:镍、锰、钴属于此类合金元素 (2)扩展γ相区元素:碳、氮、铜属于此类合金元素 B、铁素体(α)稳定化元素 (1)封闭γ相区的元素:钒、鈦、钨、钼、铝、磷、铬、硅 (2)缩小γ相区的元素:硼、锆、铌、钽、硫属于此类合金元素 3、请举例说明合金元素对Fe-C相图中共析温度和共析点有哪些影响 答: 1、改变了奥氏体相区的位置和共析温度 扩大γ相区元素:降低了A3,降低了A1 缩小γ相区元素:升高了A3,升高了A1 2、改变了共析体的含量 所有的元素都降低共析体含量 第二章合金的相组成 1、什么元素可与γ-Fe形成固溶体,为什么

答:镍可与γ-Fe形成无限固溶体 决定组元在置换固溶体中的溶解条件是: 1、溶质与溶剂的点阵相同 2、原子尺寸因素(形成无限固溶体时,两者之差不大于8%) 3、组元的电子结构(即组元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 2、间隙固溶体的溶解度取决于什么举例说明 答:组元在间隙固溶体中的溶解度取决于: 1、溶剂金属的晶体结构 2、间隙元素的尺寸结构 例如:碳、氮在钢中的溶解度,由于氮原子小,所以在α-Fe中溶解度大。 3、请举例说明几种强、中等强、弱碳化物形成元素 答:铪、锆、鈦、铌、钒是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形成最稳定的MC型碳化物钨、钼、铬是中等强碳化物形成元素 锰、铁、铬是弱碳化物形成元素 第四章合金元素和强韧化 1、请简述钢的强化途径和措施 答:固溶强化 细化晶粒强化 位错密度和缺陷密度引起的强化 析出碳化物弥散强化 2、请简述钢的韧化途径和措施 答:细化晶粒 降低有害元素含量 调整合金元素含量

最新中药化学复习题(含答案)11

函授《中药化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强心苷:存在植物中具有强心作用的甾体化合物。 2萜类及挥发油:萜类是指具有(C5H8)n通式以及其含氧和不同饱和程度的衍生物。挥发油也称精油,是存在于植物中的一类具有挥发性、可随水蒸气蒸馏出来的油状液体的总称。 3苯丙素化合物:苯丙素类是指基本母核具有一个或几个C6-C3单元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类群。4碱性皂和酸性皂苷:①甾族皂苷,其皂苷配基是螺甾烷的衍生物,多由27个碳原子所组成(如著蓣皂苷)。这类皂苷多存在于百合科和薯蓣科植物中。②三萜皂苷。其皂苷配基是三萜(见萜)的衍生物,大多由30个碳原子组成。三萜皂苷分为四环三萜和五环三萜。这类皂苷多存在于五加科和伞形科等植物中。三萜皂苷又叫酸性皂苷。 5PH梯度萃取:PH梯度萃取法是分离酸性、碱性、两性成分常用的手段。其原理是由于溶剂系统PH变化改变了它们的存在状态(游离型或解离型),从而改变了它们在溶剂系统中的分配系数。 6生物碱:生物碱是存在于自然界(主要为植物,但有的也在存于动物)中的一类含氮的碱性有机化合物,有似碱的性质。 7多糖:多糖是由糖苷键结合的糖链,至少要超过10个的单糖组成的聚合糖高分子碳水化合物,可用通式(C6H10O5)n表示。 8鞣质:又称单宁,是存在于植物体内的一类结构比较复杂的多元酚类化合物。 9香豆素:学名-苯并吡喃酮,可以看做是顺式邻羟基肉桂酸的内酯,它是大一类存在于植物界中的香豆素化合物的母核。 10中药化学:中药化学是一门结合中药中医基本理论,运用化学原理和方法来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它包括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鉴定、结构测定和必要的结构改造,有效成分的生源途径等。 11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存在于自然界的、具有2-苯基色原酮(flavone)结构的化合物。它们分子中有一个酮式羰基,第一位上的氧原子具碱性,能与强酸成盐,其羟基衍生物多具黄色,故又称黄碱素或黄酮。 二、根据下列化合物的结构特点,结合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结构特点,说明每类成分的名称(可多选) A.生物碱、 B.黄酮、 C.香豆素、 D.木脂素、 E.苷类、 F.强心苷、 G.二萜、 H.三萜、 I.甾体皂苷、J.蒽醌、K.糖、L:倍半萜。 O ( )( )( )

工作岗位研究原理与应用复习要点

工作岗位研究原理与应用复习要点 第一章导论 任务:指为达到某一特定目的而进行的一项活动。职务。指对职工民应承担任务的规定。 责任:指份内应做的事,亦即职工在职务规定的范围内应尽责尽职、保质保量地进行劳作,完成任务。 定编:就是按照一定的程序,采用科学的方法,从企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出发,合理确定企业组织机构的结构、形式和规模,以及人员配置数额。 定员:是在定编基础上,严格按编制员额和岗位的质量要求,为企业每个岗位配备合格的人员。 系统:就是由若干既有区别又相互依存的要素所组成的,处于一定环境条件中,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 单/多 1、岗位确定的对象是企业中需要由人来承担的劳动岗位。 2、工作研究。方法研究和时间研究的总称。工作研究起源于19世纪末,由美国的工程师泰勒,以及吉尔布雷斯夫妇首创。 3、方法研究是时间研究的前提、而时间研究又是衡量、评价方法研究成果是否经济合理的依据。 4、美国的工程师泰勒是企业科学管理的主要倡导人、举世公认的“科学管理之父” 5、岗位研究是劳动人事管理的基础 6、美国著名行政学教授怀特认为,当今人事管理建立在两大柱石上,一是选贤任能,二是职位分类。 一、岗位确定的基本原则: 1、系统原则

一个系统具有以下特征:整体性、目的性、相关性、环境适应性 2、能级原则 一个岗位能级的大小,是由它在组织中的工作性质、繁简难易、责任大小、任务轻重等因素决定的(多选) 3、标准化原则 岗位研究的标准化表现为岗位分析、评价的内容、方法、程序、因素、指标的标准化、岗位研究各项成果——岗位规范、工作说明书等人事文件的标准化。 4、优化原则 而岗位设置的决策应体现优化原则,即以最低数量岗位设置,谋求总体的高效率化,确保系统目标的实现。 二、岗位研究中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调查研究的方法 2、数量分析的方法 3、心理学的方法(又分为:测验法、观察法、评定量表法) 三、工作研究与工作分析、评价、分级之间联系与区别: 工作研究主要是研究工作的具体程序和操作方法,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作业操作方法和工程程序,最后确定出标准时间和劳动定额; 工作分析着重研究的是工作任务的内容、项目和影响因素,以及人员承担本工作的资格、条件和要求。 工作研究是一种工作定向、定量的分析。工作分析是一种对工作全面、详尽、规范人的描述。 第二章工作岗位调查 单/多 1、岗位调查是以工作岗位为对象,采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收集各种与岗位有关的信 息的过程。

材料化学试题库

一填空题 01)材料是具有使其能够用于机械、结构、设备和产品性质的物质。这种物质具有一定的 性能或功能。 02)材料按照化学组成、结构一般可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聚合物材料和复合 材料。 03)材料按照使用性能可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结构材料更关注于材料的力学性能; 而另一种则考虑其光、电、磁等性能。 04)材料化学是关于材料的结构、性能、制备和应用的化学。 05)一般材料的结构可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微观结构、介观结构和宏观结构。 06)对于离子来说,通常正离子半径小于相应的中性原子,负离子的半径则变大。 (7)晶体可以看成有无数个晶胞有规则的堆砌而成。其大小和形状由晶轴(a,b,c)三条边和轴间夹角(α,β,γ)来确定,这6个量合称晶格参数。 08)硅酸盐基本结构单元为硅氧四面体,四面体连接方式为共顶连接。 09)晶体的缺陷按照维度划分可以分为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和体缺陷,其延伸范围为 零维、一维、二维和三维。 010)位错分为韧型位错、螺型位错以及由前两者组成的混合位错三种类型。 (11)固溶体分为置换型固溶体和填隙型固溶体,前者溶质质点替代溶剂质点进入晶体结点 位置;后者溶质质点进入晶体间隙位置。 (12)材料热性能主要包括热容、热膨胀和热传导。 (13)材料的电性能是指材料被施加电场时的响应行为,包括有导电性、介电性、铁电性和压电性等。 014)衡量材料介电性能的指标为介电常数、介电强度和介电损耗。 015)磁性的种类包括:反磁性、顺磁性、铁磁性、反铁磁性和铁氧体磁性等。 016)铁磁材料可分为软磁材料、硬磁材料和矩磁材料。 017)材料的制备一般包括两个方面即合成与控制材料的物理形态。 (18)晶体生长技术主要有熔体生长法和溶液生长法,前者主要包括有提拉法、坩埚下降法、区融法和焰融法等。 (19)溶液达到过饱和途径为:一,利用晶体的溶解度随改变温度的特性,升高或降低温度而达到过饱和;二,采用蒸发等办法移去溶剂,使溶液浓度增高。 (20)气相沉积法包括物理气相沉积法PVD和化学气相沉积法CVD。

工作分析 期末考试重点

工作分析试题预测 第一章工作分析概述 1.工作分析的含义:分析者采用科学的手段与技术,直接收集、比较、综合有关工作的信息,就工作岗位的状况、基本职责、资格要求等做出规范性的描述与说明,为组织特定的发展战略、组织规划,为人力资源管理及其他管理行为提供基本依据的一种管理活动。 2.工作分析的类型:⑴按客体分布的范围——广义的工作分析、狭义的工作分析⑵按工作分析的目的——单一目的、多重目的⑶按工作分析切入点——岗位导向性、人员导向性、过程导向性。 3.工作分析的流程:计划、设计、信息分析、结果表述、运用指导。 4.工作分析的常规程序:准备阶段、调查阶段、分析阶段、完成阶段。 5.工作分析的系统模型:信息的来源、职位信息、工作描述、人力资源管理职能。 6.工作分析的七要素(6W1H):①什么职位②谁来做③如何做④为何做⑤何时做 ⑥为谁做⑦在哪里做 7.工作分析的原则:⑴是分析而不是罗列⑵针对的是工作而不是人⑶以当前的工作为依据⑷事实而不是判断 8.工作分析中需要搜集的信息类型有哪些:⑴工作活动⑵工作中的人的活动⑶在工作中所使用的机器、工具、设备以及工作辅助用品。⑷与工作有关的有幸和无形的因素⑸工作绩效⑹工作背景⑺工作对人的要求 9.工作分析的相关术语:职业生涯、职系、职务、职门、职级、职等。 10.工作分析的作用:⑴整个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科学化的基础⑵提高现代社会生产力的需要⑶组织现代化管理的客观需要⑷有助于实行量化管理⑸有助于工作评价、人员测评、定员、定额、人员招聘、职业发展设计与指导、薪酬管理及人员培训的科学化、标准化。⑹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者也是不可缺少的 11.工作分析的结果:⑴工作描述⑵工作说明书⑶资格说明书⑷职务说明书 12.工作描述的内容:①工作名称、职称、工资登记以及直接主管等信息。②工作行为、程序及规范。③工作目的与责任。④工作的人际环境⑤工作的物理环境⑥担任该项工作可以获取的资源。 13.工作描述的作用:⑴作为开发其他工作分析的结果形式的基础⑵作为可直接利用的原始材料⑶作为工作研究的依据 14.工作说明书:工作说明书又称职位描述、岗位说明等,用来描述一个职位的最重要的特征。它仅描述职位本身,而与从事或即将从事此工作的人员无关 15.工作说明书的主要内容:职位标识、职位概要、履行职责、业绩标准、工作关系、使用设备、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任职资格、其他信息。 16.谁来完成工作说明书:被分析岗位的直接主管、岗位分析专员、总经理。 17.资格说明书:资格说明书有称工作规范,是工作分析结果的另一种表达形式,主要说明任职者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资格条件及相关素质,规定了从事该工作员工的一般条件,如文化程度、专业技能、工作经验、个性特征等,它规定的是可以从事该工作以及在该工作的上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员工的最低标准和必要条件。 18.资格说明书的主要表达方法:计分法、文字表法、表格法。 19.职务说明书:工作描述再生形式中最为完整的一种。包括了工作说明书和资格说明书中的所有甚至更多的内容。

材料化学试题库完整

一填空题 (1)材料是具有使其能够用于机械、结构、设备和产品性质的物质。这种物质具有一定的性能或功能。 (2)材料按照化学组成、结构一般可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聚合物材料和复合材料。 (3)材料按照使用性能可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结构材料更关注于材料的力学性能;而另一种则考虑其光、电、磁等性能。 (4)材料化学是关于材料的结构、性能、制备和应用的化学。 (5)一般材料的结构可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微观结构、介观结构和宏观结构。 (6)对于离子来说,通常正离子半径小于相应的中性原子,负离子的半径则变大。 (7)晶体可以看成有无数个晶胞有规则的堆砌而成。其大小和形状由晶轴(a,b,c)三条边和轴间夹角(α,β,γ)来确定,这6个量合称晶格参数。 (8)硅酸盐基本结构单元为硅氧四面体,四面体连接方式为共顶连接。 (9)晶体的缺陷按照维度划分可以分为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和体缺陷,其延伸围为零维、一维、二维和三维。 (10)位错分为韧型位错、螺型位错以及由前两者组成的混合位错三种类型。 (11)固溶体分为置换型固溶体和填隙型固溶体,前者溶质质点替代溶剂质点进入晶体结点位置;后者溶质质点进入晶体间隙位置。 (12)材料热性能主要包括热容、热膨胀和热传导。 (13)材料的电性能是指材料被施加电场时的响应行为,包括有导电性、介电性、铁电性和压电性等。 (14)衡量材料介电性能的指标为介电常数、介电强度和介电损耗。 (15)磁性的种类包括:反磁性、顺磁性、铁磁性、反铁磁性和铁氧体磁性等。 (16)铁磁材料可分为软磁材料、硬磁材料和矩磁材料。 (17)材料的制备一般包括两个方面即合成与控制材料的物理形态。 (18)晶体生长技术主要有熔体生长法和溶液生长法,前者主要包括有提拉法、坩埚下降法、区融法和焰融法等。 (19)溶液达到过饱和途径为:一,利用晶体的溶解度随改变温度的特性,升高或降低温度而达到过饱和;二,采用蒸发等办法移去溶剂,使溶液浓度增高。 (20)气相沉积法包括物理气相沉积法 PVD和化学气相沉积法 CVD。 (21)液相沉淀法包括直接沉淀法、共沉淀法、均匀沉淀法和水解法。 (22)固态反应一般包括相界面上的反应和物质迁移两个过程,反应物浓度对反应的影响很小,均相反应动力学不适用。 (23)自蔓延高温合成按照原料组成可分为元素粉末型、铝热剂型和混合型。 (24)金属通常可分为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黑色金属是指铁、铬、锰金属与它们的合金。(25)合金基本结构为混合物合金、固溶体合金和金属间化合物合金。 (26)铁碳合金的形态包括有奥氏体、马氏体、铁素体、渗碳体与珠光体等。 (27)金属材料热处理包括整体热处理、表面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 (28)超耐热合金包括铁基超耐热合金、镍基超耐热合金和钴基超耐热合金。 (29)提高超耐热合金性能的途径有改变合金的组织结构和采用特种工艺技术,后者主要有定向凝固和粉末冶金。 (30)产生合金超塑性的条件为产生超细化晶粒与适宜的温度和应变速率。 (31)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有以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硼化物、硫系化合物(包括硫化物、硒化物及碲化物)和硅酸盐、钛酸盐、铝酸盐、磷酸盐等含氧酸盐为主要组成的无机材

中药化学笔记汇总

第一章总论 第一章总论(一) 第一节绪论 1.什么是中药化学?(中药化学的概念) 中药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药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 2.中药化学研究什么? 中药化学研究内容包括各类中药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生理活性成分或药效成分)的结构特点、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方法以及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等。此外,还涉及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等内容。 中药化学是专业基础课,中药化学的研究,在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药产业化中发挥着极其关键的作用。 3.中药化学研究的意义 (注:本内容为第四节中药化学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意义) (1)阐明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探索中药防治疾病的原理 (2)阐明中药发放配伍的原理 (3)改进中药制剂剂型、提高临床疗效

(4)控制中药及其制剂的质量 (5)提供中药炮制的现代科学依据 (6)开发新药、扩大药源 (7)结构修饰、合成新药 主要考试内容: 1.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方法,特别是一些较为先进且应用较广的方法。 2.各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与分类。 3.各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常用的提取分离与鉴别方法。 4.常用重要化合物的结构测定方法。 5.常用中药材中所含的化学成分及其提取分离、结构测定方法和重要生物活性。 6.常用中药材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和相关的质量控制成分。 课程主要内容: 内容 总论 绪论 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 各论生物碱** 糖和苷* 醌类** 香豆素和木脂素* 黄酮** 萜类和挥发油*

皂苷** 强心苷* 主要动物药化学成分* 其他成分 各论学习思路: 学习方法: 1.以总论为指导学习各论。 2.注意总结归纳,在掌握基本共同点的情况下,分类记忆特殊点。 3.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并以《药典》作为基本学习指导。 4.发挥想象力进行联想记忆。 第二节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一、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

中药化学期末试题.doc

中药化学期末试题

2000—2010学年第2学期期末09级药物制剂专业 《中药化学》试卷(B)考试形式:闭卷 考试注意事项 1、请首先按照要求在试卷指定处填写你的姓名、所在班级号和学号。 2、请仔细阅读题目的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答案。 3、请用蓝色(或黑色)钢笔、圆珠笔答卷,不要在试卷内填写与答题无关的内容。 4、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限100分钟。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 得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中药化学: 2.亲水性有机溶剂: 3.色谱法: 4.生物碱: 5.挥发油: 二、单选题(每空1分,共10分) 1.现代高效的分离方法是() A 萃取法 B 色谱法 C 沉淀法 D 结晶法 2.下列能与水互溶的溶剂是() A 正丁醇 B 石油醚 C 异戊醇 D 丙酮 3.当用亲脂性有机溶剂提取生物碱时,预先湿润药材的溶剂有() A 稀乙醇 B 浓NaOH C 石灰乳 D 丙酮 4.可被醇提水沉法沉淀的是( ) A 淀粉 B 蛋白质 C 多糖 D 树脂 5.挥发油中可用亚硫酸氢钠分离出的成分是( ) A 醇类 B 醛类 C 分类 D 醚类 E 酯类 6.挥发油不具有的通性是( ) A 有受热不消失的油斑 B 有香味 C 有折光性 D 有旋光性 E 有挥发性 7.用碱溶酸沉法提取香豆素类化合物的依据是香豆素( ) A 具有挥发性 B 具有内酯环 C 具有强亲水性 D 具有强亲脂性 E 含有醇羟基 8.属于碳苷的是( ) 2

3 H 2C CH CH 2N N N N NH 2OH O HO O H O OH O glu CH 2OH H 3CO C CH 3 O glu C N S O SOK 3 glu A. B C. D. E. 9.提取芸香苷时所用的漏斗为( ) A 玻璃漏斗 B 塑料漏斗 C 布氏漏斗 D 分液漏斗 10.从水溶液中萃取皂苷常选用的溶剂是( ) A 乙酸乙酯 B 丙酮 C 乙醚 D 正丁醇 E 乙醇 三、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 1.使生物碱碱性减弱的基团是 ( ) A 烷基 B 羰基 C 醚基 D 酯基 E 苯基 2.生物碱盐的溶解度为( ) A 无机酸盐相当于有机酸盐 B 无机酸盐大于有机酸盐 C 有机酸盐大于无机酸盐 D 无规律可循 E 含氧无机酸盐大于不含氧的无机酸盐 3.可被醇沉法沉淀的是 ( ) A 淀粉 B 蛋白质 C 多糖 D 树脂 4.影响聚酰胺吸附力的因素有( ) A 酚羟基的数目 B 酚羟基的位置 C 分子芳香化程度 D 化合物类型 E 洗脱剂种类 5.哪个化合物是季胺碱( ) A 小檗碱 B 黄连碱 C 药根碱 D 汉防己碱 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 )1.黄酮类化合物的母核是C6—C3—36。 ( )2.从水提液中萃取皂苷,应选用乙醇做萃取溶剂。 ( )3.分离黄酮类化合物首选的色谱方法应是聚酰胺色谱法。 ( )4.氧化苦参碱的极性大于苦参碱。 ( )5.在提取挥发油时应该把挥发油测量管中加满水。 ( )6.分馏法是利用被分离成分熔点的不同进行分离的。 ( )7.为了提高乙醇的提取效率,可用电炉加热提取。 ( )8.CMC-Na 在薄层吸附色谱中的制备中为粘合剂。 ( )9.是否采取减压蒸馏取决于被回收溶剂的沸点,一般以80℃为准。 ( )10.四环三萜的酸性一般要强于甾体皂苷。 五、鉴别题(每题5分,共10分) 1. 苷与苷元 2. 黄酮和二氢黄酮 六、比较题(每空1分,共15分) 1. 比较水溶性大小( )>( )>( )>( ) A 二氢黄酮醇苷元 B 黄酮醇苷元 C 黄酮醇芸香糖苷 D 黄酮醇葡萄糖苷 2. 比较碱性大小( )>( )>( )>( )

工作分析的方法与技术复习要点课后习题.doc

第一章工作分析概述 工作分析的概念: —种活动或者过程,是分析者采用科学的手段与技术,直接搜集、比较、综合有关的工作的信息,就工作岗位的状况、基本职责、资格要求等,做出规范性的描述与说明,为组织特定的发展战略、组织规划,为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其他管理行为提供基本依据的一种管理活动。 工作分析的流程 设计计划信息分析结果表述运用指导 工作分析的相关术语(职位和职务) 要素:最小单位 任务:要素的集合 职责:任务的集合, 职位:工作的描述 职务:职责和职位的表述 职业: 职业生涯: 职系: 职组: 职门: 职级: 职等: 工作分析的性质和作用 Is是整个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科学化的基础 2、是提高现代社会生产力得需要 3、是组织现代化管理的客观需要 4、有助于实行量化管理 5、有助于工作评价、人员测评、人员招聘、薪酬管理以及人员培训、定员、定额、职业发展设计与指导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6、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者也是不可缺少的 工作分析结果表述的四种形式: 1)工作描述: 内容:工作识别【内容:名称、工作地隶属关系、职业代码、职位等级、分析人名/单位、分析时间】工作概要、工作手段、工作材料、技术和方法、任务行为、环境、补充信息等。 2)工作说明书 3)资格说明书 4)职位说明书 四种工作分析结果的关系 工作描述是最原始、最直接、最基础的形式,其他三种形式都是在工作描述的基础上再生出来的和开发出来

的。

工作描述:最直接、最基础 工作说明书:事为中心,具体岗位、人员 资格说明书:任职资格条件 职务说明书:最全面、相对复杂 【课后习题】 -)填空 1、从分析的切入点划分,工作分析有(岗位导向型)、(人员导向型)、(过程导向型)三种类型。 2、 工作分析的流程包括(计划)、(设计)、(信息分析)、 3、 工作分析的表现形式有(工作说明书)、(资格说明书)、 5、一般而言,任何复杂的工作系统都是从(产出)、(投入)、(过程) 分析的。 6、 几乎所有的工作描述格式都包括(工作识别)和(工作概要)。 7、 信息分析的内容一般包括五个方面,即(工作名称分析)、(工作内容分析)、(工作环境分析)、 (工作条件分析)、(工作过程分析)。 8、 工作分析的思想与活动最早起源于(社会分工)。 二)单项选择 1、 办公室主任是()。A A 职位 B 职责 C 职务 D 职业 2、 在四种工作分析的结果中,()涉及范围最广、最全面。D A ?工作描述 B ?工作说明书 C ?职责 D ?职位 3、 工作活动中不能再继续分解的最小单位是()。A A ?要素 B 任务 G 职责 D 职位 4、 不同职系之间,职责的繁简难易、轻重大小及任职条件要求相似的所有职位的集合称为()。D A 职系 B ?职门 G 职级 D 职等 5、 ()是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科学化的基础。D A ?岗位设计 B ?薪酬设计 C ?培训考核 D ?工作分析 6、 在工作分析中,关于隶属关系的描述应置于()中。C A ?工作名称 B ?工作概要 C ?工作识别 D ?工作环境 7、 将工程师的效率目标和心理学的研究目标结合起来,应用于工作分析的是()。A A 、泰勒 B 、汤普森 C 、芒斯特伯格 D 、吉尔布雷思夫妇 三)多项选择 1、 下面关于工作分析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 (ABCD ) A 、 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础 B 、 工作分析就是分析工作的过程,并对工作过程提出建议和指导 C 、 工作分析有助于量化管理 D 、 工作分析有助于人员评测、工作评价、定员、定额、人员招聘、职业发展与设计指导、薪酬管理及人 员培训的科学化、规范化与标准化。 2、 下面关于工作描述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CD ) A 、 工作描述就是对工作自身结构概要的描述 B 、 工作描述就是工作说明书 C 、 工作描述是工作分析的直接结果形式 (结果表述)、(运用指导)五个环节。 (职务说明书)等。 4、在四种工作分析的结果中, (工作描述)是最直接、最原始、最基础的形式。 (关联因素)四个层面进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