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练习及答案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练习及答案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练习及答案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

限时:60 分钟总分:63 分

一、(2019 四川成都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题目。(9 分)送杨山人归嵩阳高适不到嵩阳动十年, 旧时心事已徒然。一二故人不复见, 三十六峰犹眼前。夷门二月柳条色, 流莺数声泪沾臆。

凿井耕田不我招, 知君以此忘帝力。[注]

山人好去嵩阳路, 惟余眷眷长相忆。

[注]传说尧时有老人击壤于道, 歌曰: “吾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 耕田而食, 帝力何有于我哉! ”老人所唱的歌, 后人称《击壤歌》。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诗人近十年未到嵩阳, 人事变迁, 老友难相见, 诗人的心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B. 第五、六句点明了送别的时间、地点, 景象凄凉残败, 使诗人不由得泪下沾衣。

C. 诗歌中说的“不我招” , 体现出诗人对杨山人自在超然的田园隐居生活的欣羡。

D. 本诗写诗人与友人分别时, 祝友人前路顺利, 并深切地表达了别后相忆之情。

2. 直抒胸臆是高适诗歌的主要特点, 除此之外, 本诗还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6 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答案B “景象凄凉残败”错, 从全诗来看, 此处描写的是初春之景, 并无“凄凉残败”之感。

2. 答案①对比: 第三、四句故人“不复见”与三十六峰“犹眼前”形成对比。诗人慨叹青山依旧, 故人难见, 传达出物是人非之感。②以乐景抒哀情(反衬): 第五、六句描写二月新柳、飞莺报春的迷人景色, 却触动诗人的离情, 更显悲哀。③用典: 第七、八句化用《击壤歌》, 表现朋友杨山人“凿井耕田”的恬淡, 赞叹其超然世外的隐居生活。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运用的表现手法的赏析能力。对于手法题, 第一步, 指出运用了哪些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些手法。第三步, 简析这些手法在形象塑造和表情达意方

面的作用。

二、(2019安徽合肥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9 分)

常州张卿养素堂欧阳修江左衣冠世有名, 几人今复振

家声? 朝廷独立清冰节, 闾里归来白首卿。志在言谈犹慷慨, 身

闲耳目益聪明。长松野水谁为伴, 顾我堪羞恋宠荣。

3.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首联运用“家声”二字,意在指出家风传承的重要性, 语气上颇为沉重。

B. “朝廷”与“闾里”对举, 表达了诗人对张卿壮志难酬、白首归隐的同情。

C. 从言谈慷慨、耳目聪明等细节描写中, 可以看出张卿老当益壮的风采。

D. 对于张卿安于“长松野水”的恬淡心境, 诗人表达了自己的钦慕之意。

4. 这是一首酬赠诗,但从中也可以看出诗人所追求的理想人格。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答案B “朝廷”代指“为官” ,“ 闾里”本义是平民、邻居,这里是“退休”。“朝廷”“闾里”分别指张卿退休前后的两种状态, 不存在“壮志难酬”的情况,诗人也并未对

其表达同情。

4. 答案①磊落刚正, 心怀天下。在朝堂之上忠直敢谏,归隐田园后仍然关心国事。②清廉自律,淡泊名利。在荣宠面前保持戒慎警醒之心, 与长松野水为伴陶冶情操。③勇于自省,重视传承。敢于以人为鉴来剖析自我, 并指出继承和发扬优良家风的重要性。

解析解答本题要从酬赠入手, 结合整首诗的意思, 体会诗人所追求的理想人格。首联“几人今复振家声”指出了应继承和发扬家风。颔联运用“朝廷”和“闾里”的对比, 表达对张卿以清终始的敬佩。颈联“犹慷慨”与“益聪明”描绘出一位老当益壮的致仕官员形象。尾联描述了两人不同的处境,一个与“长松野水”为伴,但仍关心国事;一个仍在官场,但以张卿为鉴, 告诫自己莫恋荣宠,保持警醒。根据以上分析来总结诗人所追求的理想人格即可。三、(2019江西八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完成题目。(9 分)

鹧鸪天

陆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 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①行穿竹, 卷罢黄庭②卧看山。贪啸傲,任衰残, 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 注] ①玉瀣: 一种美酒的名称。②黄庭: 《黄庭经》, 道经。

5.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上片第一句表现了居住地的环境优美而又纯净, 暗示纷繁的人世无法与之相比。

B. 下片前三句表明词人就是要理直气壮地享受这种自在的生活, 即使身体“衰残”也不放弃。

C. 最后两句表明词人抱怨统治者无心恢复中原, 以致英雄无用武之地。

D. 全词写闲居生活的感受,但基调苍凉悲壮, 直陈不能为国效力的惆怅失意的心情。

6. 请赏析“家住苍烟落照间”一句的精妙之处。(6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答案D “直陈不能为国效力的惆怅失意的心情”有误, 应是较为婉转地表达。

6. 答案①“家住苍烟落照间”写出了词人居住环境的优美纯净。②“苍烟”字面已包含

着色彩, “落照”中虽没有出现表示颜色的词, 但其中暗含色彩, 引起人的多种联想。③词人以“苍烟落照”四字写自己居处的环境, 与龌龊的仕途形成鲜明的对比。

四、(2019河北石家庄质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9 分)

菩萨蛮纳兰性德黄云紫塞三千里, 女墙西畔啼乌起。落日万山寒, 萧萧猎马还。笳声听不得, 入夜空城黑。秋梦不归家, 残灯落碎花。

7.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起笔两句以如椽之笔描绘边塞景物, “黄云”“紫塞”“女墙”“乌啼” , 苍凉之感油然而生。

B. “落日”两句, 有远有近, 有动有静, 场面宏阔, 呈现出一片苍茫萧索之景。

C. 这首词意境雄浑,黄云浩渺,紫塞绵延,万山横亘,猎马驰骋,表达了词人戍边的豪情。

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词作上片遒劲豪迈,下片韵致绵长,从浩荡塞歌转为低回离歌,格调豪迈而幽婉。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词人在下片是如何抒发自己深沉的思乡之情的?请具体分析。(6 分)答: ________________

7. 答案C “表达了词人戍边的豪情”理解有误, 本词虽然词风豪放, 意境开阔, 但黄云、

紫塞、落日写景色调苍茫,乌啼、马嘶声悲凉, 况且词人明确说“笳声听不得”“秋梦不归家” ,由此可知词人想要表达的应是戍边之苦和思家之愁, 而非“戍边的豪情”。

8. 答案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空城、黑夜、笳声呜咽,使词人更感孤独萧索, 引发其思乡之情。②直抒胸臆。“秋梦不归家”一句直接点出深沉悲怆的思家之念。③以景结情。“残灯落碎花”写残烛燃尽,灯花落下,词人归梦不成,辗转难眠,思家之愁在这漫漫

长夜愈来愈浓。

解析解答本题,需结合词句,体会感情,分析所用抒情手法。“笳声听不得,入夜空城黑”

两句借景抒情。当胡笳吹起时, 那呜咽的声音充溢着的是悲凉的情调, 词人的心情也随之沉

重起来。而“空城黑”三字, 又为词境增加了些许凄凉之意。这两句在肃杀中寓以悲凉, 传

达出词人已经蓄满的感情。“秋梦不归家”直接抒情, 道出了悲怆孤独的思乡之情。“残灯

落碎花”写眼前实景,词人欲“归家”而不得,希望于梦中实现心愿,但又无法入睡,只能在“残灯”前独坐, 落下的灯花又何尝不是词人心碎的隐喻, 一个“落”字使得境界全出,这

是以景结情。

五、(2019 福建厦门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题目。(9 分)

石柜阁(节选)[注]

杜甫

石柜曾波上, 临虚荡高壁。

清晖回群鸥, 暝色带远客。

羁栖负幽意, 感叹向绝迹。

信甘孱懦婴, 不独冻馁迫。

优游谢康乐, 放浪陶彭泽。

吾衰未自安, 谢尔性所适。

[ 注] 本诗为杜甫携一家老幼入蜀, 途经石柜阁所作。

9.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第一、二句描绘的画面:石柜阁高耸在起伏的波浪之上, 高壁的倒影好像在空中回荡。

B. 第三、四句中, 霞光、鸥鸟与远客在暮色中组成一幅和谐的画面,色彩丰富, 又富有动感。

C. 诗人痛恨自己生性孱懦,加之为饥寒所迫, 以致辜负了奇绝的山水景致。

D. 本诗前四句描写景物, 后八句抒写情怀,描写和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10. 诗篇最后四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 分)答: _______

9. 答案C “痛恨自己生性孱懦”错。诗人说自己生性孱懦,又为饥寒所迫,回答了他面对蜀地奇绝的山水, 无法轻松享受优游之乐的原因, 隐含了一种无奈与悲凉之感, 不是痛恨自己的这种性格。

10. 答案①面对蜀地山水,诗人羡慕陶、谢的随性自适,希望像他们一样,享受优游之乐; ②个人境况的不如意, 使他无法彻底放松, 体现了他对自我和家人的担忧; ③时局的艰难和平生的志向也使他不可能像陶、谢那样超脱世俗, 体现了他心怀天下的伟大胸襟。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根据题干要求“最后四句” , 锁定答题区间。其次翻译最后四句, 了解其大意。答题时可结合杜甫的生平经历和主要情感(忧国忧民)

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回答问题。(9 分)

送董判官

高适

逢君说行迈, 倚剑别交亲。

幕府为才子, 将军作主人。

近关多雨雪, 出塞有风尘。

长策须当用, 男儿莫顾身。

1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 诗的首联点出友人即将远行。“倚剑”二字是关键字眼, 它不仅使“行迈”“别交亲”显得悲壮, 而且暗示了友人是从戎远行。

B. 诗的颔联写诗人对友人赴边后即受重用的祝贺, 表达了对董判官的赞誉和慰勉。与此同时, 还流露出羡慕之情。

C. 诗人多次出塞, 因此诗中对边塞“多雨雪”“有风尘”的描写并非夸张之笔。

D. 诗的最后一句以高昂的情调使开头“行迈”的颓丧之气为之一振, 使作品显得有气势, 格调雄健, 毫无一般送别诗的儿女离别之态。

12. 本诗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答案B “即受重用”夸大或无中生有。

12. 答案勉励友人莫畏艰辛, 要经得住雨雪风尘之苦, 为保卫边关贡献良策, 为祖国奋不

顾身; 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自己立功边塞的愿望和为国事献身的精神。

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回答问题。(9 分)

雨后赠斯远

赵蕃[注]

已是霜凝更雨湿, 春其渐起但无痕。

莫嗟草色有垂死, 定有梅花当返魂。

小驻要须穷日日, 细寻无惜遍村村。

揩摩病目从兹始, 并待君诗洗睡昏。

[注]赵蕃(1143 —1229), 字昌父, 号章泉, 原籍郑州。南宋著名诗人。靖康之变后, 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宋理宗绍定二年, 以直秘阁致仕, 不久卒。谥文节。

13.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首联交代赠诗的时节和天气, 渲染了萧瑟的氛围, 为全诗奠定了凄楚的基调。

B. “莫嗟草色有垂死, 定有梅花当返魂” , 虚实结合, 说虽然草木依旧枯萎, 但梅花一定会

悄然开放。

C. “穷日日”“遍村村” ,从时空角度强调发现新春之难, 表现了诗人探春寻春心情之急与

信念之坚定。

D. 本诗巧妙地将写景叙事与议论抒情融为一体, 表达了诗人对新春的渴望和希望有所作为的思想感情。

14. 古人评价首联中“春其渐起但无痕”一句为“一篇之警策” , 说它“熔诗情和哲理于一炉”,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其中的“警策”与“哲理”。(6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答案A “为全诗奠定了凄楚的基调”错,诗人写诗赠友,借自己等待春天的执着坚定,表达对时政和人生的深刻认识, 以及对生活的殷切期待和无限希望。全诗的基调应是明朗向上的。

14. 答案(示例)①警策: “春其渐起但无痕”是说,春天逐渐临近,只是还没有全部显露

出来,表现了乐观豁达、积极进取的精神,感情细腻,寓意深远,为全诗定下明朗向上的基调②哲理: 希望往往孕育在艰难困苦之时;对未来应充满信心; 对新生事物应多加呵护。

专题五古代诗歌阅读(B)

限时:60 分钟总分:63 分

一、(2019吉林长春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9 分)郡斋①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节选)韦应物兵卫森画戟, 燕寝凝清香。海上风雨至, 逍遥池阁凉。烦疴近消散, 嘉宾复满堂。自惭居处崇, 未睹斯民康。理会②是非遣, 性达形迹忘。

[ 注] ①郡斋: 苏州刺史官署中的斋舍, 当时韦应物任苏州刺史。②理会: 通达事物的道理。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前两句描写郡斋兵卫森严, 宴厅凝香,突出刺史的尊贵和威严,但这并非骄矜自夸,而是下文“自惭”的缘由。

B. “海上”以下四句写宴会环境以及宴前心绪,宴集逢雨, 池阁清凉,风景如画, 又因久病初愈, 诗人欣喜轻松。

C.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想要学会通达事理、乐天知命, 从是非纷纭中超脱出来, 从而达到忘我的境界的追求。

D. 本诗叙事、抒情、议论相间, 既体现了诗人宠辱皆忘的态度,也通过对聚会场景的详细描述, 写出闲适的情趣。

2. 前人曾称赞“自惭居处崇, 未睹斯民康”两句“最为警策”。白居易《观刈麦》中也有类似的警句“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请指出二者情感内涵的异同之处。(6 分)答: ____

1. 答案D “宠辱皆忘的态度”说法有误, “对聚会场景的详细描述”分析错误。由原诗“自惭居处崇, 未睹斯民康”可知, 诗人对自己为官期间, 百姓不能幸福安康感到十分愧疚, 所以“宠辱皆忘的态度”说法有误, 另外诗歌没有详细描述聚会的场景。

2. 答案相同之处:都体现了对百姓疾苦的关注,都表达了自惭愧疚之情。不同之处: 韦诗

正面描写与嘉宾的宴饮之乐, 反衬自己未见百姓安居的愧疚心理,偏重于对自身责任的警醒

白诗直接刻画百姓困苦的生活, 抒发对底层民众的怜悯, 含蓄表达出对统治阶层的指责。

解析本题考查对比阅读和赏析诗歌情感的能力。诗歌的对比阅读有两种情形, 一种是一道题目中出现两首诗歌, 选用一首课外诗歌和课本中的一首诗歌进行对比, 一般课本中的诗歌都是要求背诵的名篇。命题方式一般为比较异同, 有时给出所要比较的内容, 有时不给。如果给出就按要求进行比较; 如果不给, 可以从诗歌的意象的选取、诗歌的意境特征、情感差别、手法的运用、写景的角度、诗歌的格调等方面进行分析。此题为比较异同, 并且给出了比较的内容,结合诗歌内容作答即可。根据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从白诗的“自愧”、韦诗的“自惭”可以看出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疾苦的关心。不同之处, 韦诗是借助宴会的欢悦反衬未见百姓疾苦的愧疚, 而白诗则是直接抒发对百姓的怜悯。

二、(2019福建福州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9 分)

送东莱王学士无竞①

陈子昂

宝剑千金买, 平生未许人。

怀②君万里别, 持赠结交亲。

孤松宜晚岁, 众木爱芳春。

已矣将何道,无令白首③新。

[ 注] ①无竞: 王无竞, 性情刚烈耿直, 仕途坎坷。此诗作于陈子昂为王无竞送行之时。

②怀:想到,想念。③白首:亦作“白发”。

3.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宝剑是建功立业的象征, 诗人将其送给远行的友人, 表现了对朋友的鼓励与期望。

B. 诗歌借宝剑侧面赞扬了王无竞的才志和品格, 送剑则表明诗人与他是志趣相投的知己。

C. 诗歌结尾写诗人劝告友人遭遇的不公待遇已成事实, 但是不可虚度年华,让头上徒添白

发。

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诗属于赠别诗,赠物与赠言相辅相成,在对友人的勉励中, 也直接表现出诗人的愤慨。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歌颈联为后世称道,请简要赏析其精妙之处。(6 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答案D “直接表现出诗人的愤慨”理解有误, 诗人对友人遭遇不公的愤慨之情是从诗意

中隐隐流露出来的。

4. 答案①“晚岁”双关,既指一年将尽,也暗含大器晚成的意思,用此鼓励对方,不要因眼前挫折而丧失信心, 应像孤松一样经得起风霜。②运用象征(比喻)手法。“孤松”傲岸不屈,铮铮铁骨, 象征具有高尚节操的人, 以此赞扬王无竞; “众木”象征失掉本心、趋炎附势

的人。③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孤松”和“众木”的对比, 表现了对失掉本心、趋炎附势的

人的鄙视和对友人的褒扬。

解析 颈联涉及景物 , 又涉及“宜”“爱”两个表示情感态度的词语 ,显然是诗人在借景 物表达某种思想情感 , 运用了双关、象征等手法 , 再联系写作背景作答即可。

、 (2019 河北石家庄二模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完成题目。 (9 分)

青玉案·有怀轩车山旧隐

王之道

半年不踏轩车路。仿佛过、长桥去。贴水行云风送度。两行高

柳 处。

黄鹂休叹青春暮。出谷迁乔旧家句。天意从人还许诉。凝寒和

气 雨。 [ 注 ] 王之道 : 宋宣和六年进士 , 因触怒秦桧而沦废二十年 , 后累官至湖南转运判官

5.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 ,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 上片写作者故地重游 , 对眼前景物感到格外亲切 , 觉得自己又回到了过去。

B. 长桥、流水、高柳、修竹等一系列典型意象 , 营造出了一种清新幽静的意境。

C. 本词“黄鹂休叹青春暮”中的“青春”与杜甫“青春作伴好还乡”中的“青春”含义相 同。

D. “出谷迁乔”用典 , 本指鸟儿从幽深的山谷飞上高大的乔木 ,后比喻地位上升。

6. 有些诗词不仅饱含深情 ,还暗含哲理。 请简要分析“凝寒和气 , 沈阴霁色 , 大旱滂沱雨”所 蕴含的哲理。 (6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答案 A 由题目中的“有怀”和上片中的“仿佛”可知 ,上片是虚写 ,并非真的故地重 游。

6. 答案 ①严寒会退去 ,温暖会来临 ;阴云会散,天会晴;久旱之后必有大雨。 ②这几句词生 动形象地告诉我们 , 困难坎坷终会过去 , 光明必会到来。

解析 题干要求分析词句中的哲理 ,所以要仔细体会词句意思 , 揣摩景物的象征意义。 同时, 联系注释 , 可知作者曾有一段苦难经历 ,可从中领悟到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和乐观旷达的情 怀。

四、 (2019 江西南昌二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题目。 (9 分)

,一坡修竹, 是我尝游 , 沈阴霁色 , 大旱滂沱

哭李商隐(其二)

崔珏

虚负凌云万丈才, 一生襟抱未曾开。

鸟啼花落人何在, 竹死桐枯凤不来。

良马足因无主踠[注], 旧交心为绝弦哀。

九泉莫叹三光隔, 又送文星入夜台。

[注]踠: 屈曲, 弯曲。

7.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虚负”“凌云万丈才”“未曾开”高度概括了李商隐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一生。

B. 颔联一问一答。“鸟啼花落”让人联想起李商隐的身世, “竹死桐枯”暗喻李商隐去世。

C. “三光”指日、月、星; “文星”即“文曲星” ,常指有文才的人, 此处指李商隐。

D. 全诗按惜才、誉才和哭才的顺序来写, 先惜后誉, 由惜而哭, 以哭寓愤, 情感浓烈。

8. 诗的颈联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含意?请简要分析。(6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答案D “誉”即赞赏。首句中“凌云万丈才”是赞赏李商隐的才华。全诗按誉才、惜才、哭才的顺序来写, 由誉而惜, 由惜而哭, 以哭寓愤。

8. 答案上句运用比喻,写良马不遇其主,致使腿脚屈曲,步履维艰,暗示造成李商隐悲剧

的、埋没人才的黑暗社会; 下句用典,借伯牙痛失知音而绝弦罢弹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亡友真挚的情谊和沉痛的哀思。

解析上句“良马足”“踠”比喻李商隐怀才不遇, “无主”是原因。下句“绝弦”用了伯牙为钟子期罢弹的典故, 表达诗人对亡友的哀悼之情。

五、(2019 湖南长沙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9 分)

[注]

陇头水

于渀

行人何彷徨, 陇头水呜咽。

寒沙战鬼愁, 白骨风霜切。

薄日朦胧秋, 怨气阴云结。

杀成边将名, 名著生灵灭。

[ 注] 也有说此诗作者是李咸用。

9.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首联中诗人用行人的彷徨、陇头水的呜咽来渲染大战结束之后整个战场的气氛。

B. 诗歌善于运用意象来表情达意, 如颔联用“寒沙”“白骨”“风霜”等意象来表现战场的惨况。

C. 颈联实写天气情况:秋日朦胧晦暗,由死去战士的怨气聚结而成的阴云密布天空。

D. 本诗是一首五言边塞诗,描绘的场景寒冷阴森, 透露出悲惨愁苦的感情色彩。

10. 本诗尾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答案C “颈联实写天气情况”错, “由死去战士的怨气聚结而成的阴云”应是诗人的主

观感觉, 是虚写。

10. 答案诗歌前面三联描写战后惨况,最后一联转为议论, 指出边塞将领们不惜以千万人的生命为代价获取名利和地位。既表达了对士卒的同情, 也谴责了那些庸腐贪婪的边塞将领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感情。

解析前三联写的是战场上惨烈的场景, 最后一联揭示了战争的目的,即边塞将领的功名利

禄是用无数条生命换来的, 体现出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 及对求取功名的不正当途径的谴责,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9 分)临江仙徐昌图饮散离亭西去, 浮生长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 寒日暮天红。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 轻浪五更风。

1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开头两句直写别离, “散”“离”“去”已带怨意,而一个“恨”字又点明本词的主题, 写

出了词人内心的凄凉, 羁旅之恨。

B. 第三句描绘的是词人一步三回头, 不忍离去的情态, “烟柳渐重重” ,既写出了离愁的层层加深, 也写出了离愁的“有形”情态,衬托出了行人心头的迷惘。

C. 第四、五两句描绘的是作者眼中的惨淡画面。“淡云”暗示行人心头的落寞, “孤雁”则

是行人的化身, “寒日”显其心头之冷, 充满了伤感。这两句极写浪迹飘零之苦,是移情于景。

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阕写的是离别前的情景, 是实写。下阕写的是词人想象中离别后的情景,是虚写。全词虚实结合, 写尽羁旅之情, 含蓄隽永, 耐人寻味。

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首词的下片与《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有相同之处, 请结合两首词进行简要分析。(6 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答案D 上阕写的是离别时和离别后的情景, 而不是离别前的情景。

12. 答案①两首词都写了离人不堪离别之苦,借酒消愁,表达深深的离愁别绪。②两首词都通过想象来虚写,都设想酒醒后的情景, 突出离别后的孤独无依、凄苦难耐之感。③两首词

都采用意象“月”来渲染羁旅之愁, 从而产生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④两首词都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 通过景物描写来渲染羁旅之情。

七、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9 分)

送张舍人之江东

李白

张翰江东去, 正值秋风时。

天清一雁远, 海阔孤帆迟。

白日行欲暮, 沧波杳难期。

吴洲如见月, 千里幸相思。

送严士元①

刘长卿

春风倚棹阖闾城②, 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 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 草绿湖南万里晴。

君去若逢相识问, 青袍③今已误儒生。

[注]①严士元:吴(今江苏苏州)人,曾官员外郎。②阖闾城:苏州城。③青袍:贞观四

年规定, 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

13.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送张舍人之江东》表面写日暮,实际写心寒;表面写江水,实际写相思。两者皆为双关意义。

B. 从《送严士元》首句中的“倚”字, 不仅表明了春天来临,而且可以让我们想象二人在岸

上携手谈笑之景。

C. 《送严士元》中诗人调动了多种感官, 使得景物富有层次感。既从视觉,又从听觉方面描

写景物。

D. 两首诗都善于借景抒情, “江水”“沧波”“明月”“细雨”“闲花”“斜日”“绿草”

等构成送别友人时所见的自然景色, 其间融入诗人的深情厚谊。

1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首诗都是送别诗,但表达的情感各有不同,试以两诗的尾联为例简要分析。(6 分)答: ____

13. 答案A 此项属于过度解读。本诗虽写“日暮” ,但根据全诗的情感来看,没有到心寒的地步, 只是伤感; 说“表面写江水,实际写相思”也实为牵强。

14. 答案①《送张舍人之江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离去虽有留恋不舍, 但更多的是一种

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尾联写诗人想象友人到了吴洲, 两人虽然相隔千里,但能共对一轮明

月互诉思念之情。②《送严士元》既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相遇又别离的难舍情思, 又写出了怀

才不遇、仕途不顺的不满之情。诗中“青袍”指代低微官职, “儒生”代表读书

人, “已”“误”二字表达了诗人满腹才华, 却为官场所误、仕途不畅的愤懑之情。(意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高考语文总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理解专题训练七

高考语文总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理解专题训练七 (用时:40分钟分值: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20分) 冬祭 刘建超 ①我和杨晓敏是朋友,杨晓敏写小小说。体格魁梧、剑眉锐眼的杨晓敏在西北雪域高原 戍边十五年。他的小说散文几乎都与喜马拉雅有着不解的情缘。 ②杨晓敏讲过这样一个经历:在西藏有个最偏远的地方叫“雪域孤岛”,驻扎着海拔最高的哨卡,哨卡周围被皑皑林立的雪峰困住,毫无生气。连续几天落雪,一只在哨卡周围时隐 时现的红狐狸,终于耐不住饥寒,钻出来觅食。哨兵一声呐喊,大伙出动逮住了这只红狐狸。它的眼睛是幽怨的,蠕动的姿态是娇嗔的,红艳艳的毛皮光亮柔软,仿佛一团火焰正在燃 烧…… ③杨晓敏说,你知道吗,传说雪域高原的狐狸油可以治疗冻疮,用狐狸皮做的围脖可以 抵住风雪的严寒。几个新兵脸上早冻得裂开了花,嘴唇的血渍使他们不敢大声说话。杀掉狐 狸,做条围巾什么的,让站岗的哨兵轮流戴它,或许对漫长而凛冽的冬季是一种有效的抗御。 ④哨长摸出一把刀,狐狸本能地痉挛起来,恐惧中闭上那美丽绝伦的双眼,悠长地哀鸣 一声。士兵们几乎同一时刻,全扑上来,七八双粗糙的大手伸出来:别……脸上裂开花的新兵呜咽着说,还是放走它吧,有它来这儿和我们做伴,哨卡不是少些寂寞、单调、枯燥,多 些色彩吗?我情愿每晚多站一班岗,也不要狐狸围脖……狐狸蜷曲雪地,试探着抖抖身子, 腾跃着向雪野掠去…… ⑤杨晓敏说到这里时,刚硬的汉子眼里布满了柔情,吐出一口烟,仿佛那团跳动的火焰 还在眼前闪动。 ⑥我被这个故事感染了,羡慕地说,我有机会一定也要去雪域高原看看,去找找红狐狸。 ⑦杨晓敏说,红狐狸是雪域高原的精灵,哪能你想见就见得着。 ⑧这个故事缠绕了我十几年。去年,我和几个朋友自驾游,首选的路线就是西北雪域高 原,我还给朋友们讲了红狐狸的故事,挑逗得几个哥们儿心里痒痒的,开着两辆越野车,向 着喜马拉雅出发。出发前,我给晓敏发了短信:我去拜访你的....雪域高原了。 ⑨自驾游的乐趣就是随心所欲,几个哥们儿如挣脱了缰绳的野马,自由狂野地消失在冰 天雪地之中。晶莹剔透湛蓝如镜的羊湖,冰挂如柱天地相接的珠峰口,穿越荒凉美丽的无人 区,把哥几个大老爷们激动得泪流满面。昆仑山口遇见的奔腾野驴,公路边旷地上悠然自乐 的野兔,峭壁上优雅挺立的藏羚羊统统收入相机中。还就是没有见到红狐狸。 ⑩夜晚我们来到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寺庙绒布寺,问寺中僧人,附近可否能见到红狐狸?僧人指着雪山说,以前有,经常可以看到,白雪间,一团火在跳动。现在已经见不到了。我

新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小说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及答案

新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小说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旦角(注) 江岸 年轻的时候,他是闻名遐迩的人士。每到农闲时节,四乡八里的人约在一起,组个草台班子,挨村唱梆子戏,都免不了跑到黄泥湾,邀他加盟。他那媚媚的扮相,妖妖的身段,在台上一走,就是一串碰头彩;一个水汪汪的飞眼,能淹死一堆小媳妇;一挑葱白似的兰花指,能醉倒一群小姑娘;再唱上那么几嗓子,连半老徐娘们都从里往外酥透了。 不管演哪一出戏,都数他的戏份足。《大祭桩》中的黄桂英,《铡美案》中的秦香莲,《打金枝》中的公主,《西厢记》中的红娘,都非他莫属。 他还真从戏迷中拐了个姑娘,做了他的媳妇儿。一切有关他的杂务都被那姑娘包下来了。他和媳妇儿相亲相爱地过了大半辈子,媳妇儿没舍得吵他一句骂他一声,横草不让他拈,竖草不让他拿,就是时不时让他在家简单地扮上,摆弄一下身段,哼那么几句。嫁给他多少年了,媳妇儿看了听了他的戏,仍然眼睛放光。后来,大队演样板戏,他演李铁梅、阿庆嫂,演了几次,不让他演了。他演的李铁梅、阿庆嫂怎么看怎么不像英雄人物。他不演戏,急得吃不好睡不香。媳妇儿便让他在家里偷偷演,演给她一个人看。当然,他演的是红娘,是秦香莲。有时候,媳妇儿还能接几句张生、黑老包呢。 这么好的媳妇儿,打着灯笼也难找,谁知说走就走了,事前半点儿征兆都没有。他哭天抢地,眼睛哭肿了,嗓子哭哑了,好长时间,整天都像是没了魂儿的人。媳妇儿都埋了半年多了,他还时不时到坟头去哭,细听了,不是哭,却是唱—— 婆母娘且息怒站在路口, 听儿把内情事细说根由。 想当初李黄两家结亲后, 也算是门当户对第一流…… 媳妇儿走了,儿子在外面念书,家里只剩下他一个人,没抓没挠的。他一辈子习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没料理日子的本领,一烦,连出去进来都离不了的戏也免了。过了两年,儿子高中毕业回了家,不久又娶了亲,家里总算又有了一个女人,他才可以伸开肠子过一过日月,好好唱一唱他的戏了。 亲家母年轻时也是他的戏迷。亲家母来家了,和他有说不完的话。说得兴起,偶尔他也比划比划,但是一举手一投足一开口,和过去有天壤之别,让亲家母直感叹,到底是老了,老了。听了亲家母的话,他不知是忧伤还是高兴。但他每回都拼命挽留亲家母多住几天。只要过一段时间亲家母没来,他还会催儿媳回娘家去接呢。 儿媳不愿意了,和儿子吵,你爹咋回事儿,我爹还没死呢。 儿子笑了笑。 儿媳又说,你爹都这么大岁数了,别整天没事了哼哼唧唧的好不好,一个大老头子,男不男女不女的,算什么呀! 儿子不笑了,叹了一口气。 儿子还是和他谈了。从此以后,他进进出出都黑着脸,既不哼唱了,也不言语了,终于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练习附答案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练习附答案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练习附答案》的内容,具体内容:小说是高考语文试卷中最受命题者青睐的文学体裁,但是也不少学生却反映面对小说阅读不知道如何答题。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供各位考生阅读练习。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练习原文1:1982... 小说是高考语文试卷中最受命题者青睐的文学体裁,但是也不少学生却反映面对小说阅读不知道如何答题。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供各位考生阅读练习。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练习原文1: 1982年我读大四。那年的春节,我领着徐美红一起回乡下过年。徐美红的爸爸当时是我们省财政厅厅长。一个厅长的千金,能看上我这乡下娃,那是因为我有三篇论文上过学报的缘故。徐美红的到来,简直像在我们那个村子里刮了一场十二级的台风。女人们、孩子们都挤到我家的院子里来看稀奇,一时间,院子里热闹成了一锅粥。男人们到底矜持一些,远远地站在那里看,议论。父亲拿着香烟,满面春风地上前挨个儿给大家敬。大家也不客气,会吸的,当场点着吸了起来;不会吸的,就夹在耳朵上。 这是刚刚到家那天的事。此后的几天里,家里也是人来人往像赶集一样,没个冷清的时候。母亲高兴地说:"咱老王家几十年都没有这样热闹过了。"父亲点点头,说:"那是哩,那是哩。" 直到年三十下午了,家里才算清静下来。母亲麻利地剁好饺子馅,妹妹和好面,和父亲三个人包起饺子来。我和徐美红表示要帮忙,被母亲坚决

地拒绝了。于是,我躺在厨房一角父亲平时睡觉的地铺上看书。徐美红也找了一本闲书,懒懒地靠在我的身上看。这中间,徐美红上了一趟厕所。黄昏时候,饺子包完了。妹妹说:"呀,憋死我了。"就往厕所里跑。一会儿妹妹就回来大惊小怪地喊:"猪跑哪里去啦?咱家的猪跑哪里去啦?"父亲母亲都慌了,忙着往厕所里看,厕所里空空如也,哪里还有猪的影子。我们这里,厕所和猪圈是在一起的。 突然,妹妹像是想起什么似的,大声说:"俺嫂中间上厕所了,肯定是出来的时候忘记拴栅栏门了。"这是极有可能的事。一到乡下,徐美红就暗中朝我抱怨:"啥都好,就是解手太恐怖了,身边那么个大东西朝你虎视眈眈的,吓死人了。"因此她匆忙离开时忘记拴栅栏门,以至于让猪逃了出去,这是极有可能的事。母亲忙给徐美红打圆场,批评妹妹说:"你胡说个啥,你嫂出来咋会忘记拴栅栏门!"徐美红也是个实心人,也不知道推卸责任,说:"我也忘记拴没拴栅栏门了。"父亲宽厚地笑笑,说:"我出去找找看,二百多斤个大肥猪,还能丢了?"说罢,父亲就出去找猪去了。跟着妹妹也说:"反正没事,我也出去找找。" 天黑透了,四周传来劈劈啪啪的鞭炮声。别人家都在过大年了,我们家却连灯都没有点,五口人有两口还不知在什么地方奔波呢。 终于,父亲回来了。停了一会儿,妹妹也回来了。父亲把手一挥,朝母亲说:"烧火吧,不能因为丢了一头猪,就连年也不过了,该咋过还咋过。"父亲还特意朝我和徐美红笑笑,说:"丢不了,一头二百多斤的大肥猪,往远处跑,它又跑不动,肯定就在这附近。我明天再找,保准找得到。"话是这样说,但一家人谁也无法轻松下来。特别是徐美红,因为整个事

高考语文 小说阅读专题教案

高考小说阅读专题教案 第一课时情节结构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的特点。 2、鉴赏小说故事情节 3、学习并掌握小说阅读的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 教学重点: 1、把握故事情节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考纲》要求: 小说阅读与散文阅读在《考纲》要求上是一样的。 散文与小说的区别: 1、散文重在抒情,小说主要是叙事; 2、散文一般比较真实,小说多数是虚构; 3、散文以第一人称为多,小说多种人称均有; 4、小说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重在刻画人物形象,而散文没有这么突出。 二、小说的基本知识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被称为小说三要素。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小说的人物形象多为虚构,往往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小说的人物具有典型性,因为从生活中许多同类原型中撷取典型因素创造出来的角色,必然比生活中的人更鲜明突出。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多种多样,外貌、心理、行动、语言描写是作者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

小说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作者往往根据人物性格的发展,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冲突,来选择或虚构事件,组成作品完整的故事情节。故事情节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几个部分,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小说中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重点是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用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的感情等。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一定的人物总是和一定的环境联系着,离开了环境,人物就没有活动的天地,人物的思想性格就失去了社会根源。 因此,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三、故事情节 小说的主题思想需要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有的小说甚至有多条线索多种矛盾相互交错,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必须理清作品的线索和情节。分析情节,要善于把握故事发生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四个环节,并能概括各部分的要义,为提炼主题思想做准备。同时,我们还须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 鉴于小说的情节在表现主题和刻画人物方面的重要性,命题者往往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 (一)情节概括问答模式 1、【常见题型】 (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请概括回答。 (4)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2、【常见回答】 (1)一句话概括情节式

2019高考语文阅读理解训练题:植物的花香

2019高考语文阅读理解训练题:植物的花香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12—17题。 (1)植物的花香有着很多作用。 (2)植物的花有香味是为了传宗接代。植物花朵为了引诱昆虫前来 授粉,不但表现各种艳丽夺目的色彩,还会散发各种迷人的花香。于 是引来蜂蝶竞相采蜜,正所谓“蜂争粉蕊蝶分香”。结果,花粉黏附 在昆虫的身上,随着昆虫的飞行迁移而四处落户安家了。 (3)香花内部有一个专门制造香味的“工厂”——油细胞,这个 “工厂”里的产品就是令人心醉的芳香油。这种芳香油除了散发香味,吸引昆虫传粉外,它的蒸气还能够减少花瓣中水分的蒸发,形成一层“保护衣”,使植物免受白天的强烈日晒和夜晚的寒气侵袭。 (4)植物的花的香味除了有益于自身的生长繁衍,绝大部分还有益 于人类。香气能刺激人的呼吸中枢,从而促动人体吸进氧气,排出二 氧化碳。因为大脑供氧充足,所以能使人保持较长时间旺盛的精力。 此外,香味信息能够深刻地留在人的记忆中,刺激嗅觉,使人的记忆 增强。 (5)利用花香来保健和防病,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医圣华佗,曾用丁香等制成小巧玲珑的香囊,悬挂在室内,用以防治肺结核、吐泻等疾病。古代民间把金银花放入枕内,用来去头痛,降血压,同 时还有消炎止咳的作用。 (6)不同的花香,能引起人们的不同感受。如桂花的香味使人疲 劳顿消;菊花的香味使人思维清晰。不过,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有 些花香也会给人带来副作用。如百合、兰花的浓香,会引起眩晕和瞬 时的迟钝。 12.给加点字注音。 繁衍瞬时

13.本文的说明内容是。 14.第(4)段说花香“有益于人类”是从哪两个方面说的?(每方面六个字以内) 答:① ② 15.第(4)段画线的句子在文中起的作用是。 16.植物的花香“绝大部分还有益于人类”中的“绝大部分”为什么不能删掉? 答: 17.第(5)段中列举了两个例子,目的是为了说明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题.doc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题 一、化妆 秦俑 上大学那会儿,女生都爱扎堆儿,你三个一群,我五个一伙,一块儿上食堂吃饭,一块儿到图书馆晚自习,甚至闹起别扭来,也是拉帮结派的。 315是新组合的宿舍,一共六位姐妹。新学期刚开始,就明显地分成了两派:一派五个人,吴莎莎、谭芳、曾丽、刘思琦,还有我;另一派,就只有陆小璐一个人了。 其实陆小璐长得很漂亮,她站到人堆里头,一眼看去,很容易就能找出来。用时新的说法,陆小璐有着一张“明星脸”。这也就算了,偏偏她还特别臭美,每天都化妆,一大早就起来试穿衣服,弄得自己跟赶演出似的,衬得宿舍里其他姐妹都像“灰姑娘”一样。加上陆小璐很少主动与人说话,一到周末总有人开车来接,慢慢地,与大家便有了距离。 可是有一段,陆小璐突然变得无精打采起来,虽然天天还是一大早就起来化妆,试穿漂亮衣服,但她的精神明显没有过去好。睡在下铺的吴莎莎告诉我们,她经常半夜还听到陆小璐在上铺翻来覆去的。 我们都想,可能有什么事情要发生了吧。果然,从周一开始,陆小璐就没有回宿舍。刚开始几天,谭芳和曾丽还说些不着边际的风凉话,可时间一长,我们都开始担心起来。刘思琦是寝室长,想给陆小璐打手机,一问,才发现我们五个人都没有记她号码。第二天,有人开车过来拿陆小璐的铺盖衣物,大家都担心地问怎么回事。来人说,小璐特意叮嘱我转告大家,她要请假半年。 请假半年?我们都挺疑惑的,但这种事也不好细问。还是曾丽机灵,周一的时候,她去问辅导员。辅导员说,你们不知道吗?陆小璐请假做手术啊。 知道这个消息后,我们都很难过。虽然大家都不喜欢陆小璐,可她也不是什么坏人啊。刘思琦几个便四处打探她的消息,原来事情比大家想象的还要糟糕:陆小璐有先天性的心脏病,一直不敢做手术,最近检查,发现不能再拖了。按照医生的建议,她将要接受四次手术治疗,手术成功就可以恢复正常生活,但每一次都有很大的风险。 知道事情的真相后,宿舍里顿时安静了下来,连续几个晚上,都没有一个人说话。最后,还是刘思琦拿的主意,大家一块儿去医院看望陆小璐。 不知道为什么,那天我们的心都慌慌的。在白色的病房里,我们见到了陆小璐,她正认真地对着一面镜子描眼线,打腮红,涂唇彩。从她的脸上,看不到一丝临危病人的迹象。忙完了,她返过头来,一眼就看到了我们几个,脸上闪过一丝惊喜。接着她连忙将头背过去,说,你们来了,怎么也不通知我一声。过了一会儿,又缓缓地回过头来,说,其实很久就知道是这样的结局了,没什么啦,瞒大家那么紧,是不想让更多的人为我担心。 姐妹几个都不知说什么好。陆小璐仿佛又恢复了往日的神采,有说有笑地告诉我们,下午是第一次手术,进去可能就出不来了,所以一上午都在给自己化妆,我参加过别人的追悼会,殡仪馆的人化妆很差劲的,我可不想死那么难看…… 等了好几个小时,我们的脑袋里都是一片空白,甚至连互相对视的勇气都没有了。终于,陆小璐被人从手术室推了出来。手术很顺利,她安详地躺在病床上,仿佛睡熟了一般。一圈人将她送回病房,315的几位姐妹一块儿回家,一路上我们都沉默不语。 后来,我们陆陆续续地去过医院几回,也陆陆续续地听到她手术成功的好消息。大家都为她感到开心,这个陆小璐啊,真不是一般人,每次上手术台前,她都要给自己化妆,每次都是那么的一丝不苟,就好像她要去的地方不是手术室,而是准备去赴一场晚宴。

2019年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理解训练讲课讲稿

2019年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理解训练

散文阅读理解训练 题点对点练7 联系文意,紧扣语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不忍的句号 迟子建 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春光注定是参差不齐的。三月,我离开故乡时,它还是一世界的白雪,可是到了广东,花间已是落英缤纷了。一个似晴非晴的日子,我来到了南海丹灶镇的苏村,拜谒康有为故居。 一入苏村,看到的是一幅安恬的乡村生活图景:青砖的民居旁蜷着打盹的狗,荷花在水塘里静悄悄地开。挎着菜篮的妇女缓缓地通过石桥,耕牛在树下休憩,这一切,似乎都与我心目中康有为出生地的情景大相径庭,它是那么的和风细雨、欣欣向荣,没有丝毫的荒凉之气、沧桑之气。青少年时代生活在这里的康有为,其心中日益积聚的政治“风暴”,缘何而来? 我对康有为的了解,基本上限于历史教科书上的“定义”,至于他个人的内心经历,不甚了了。看过康有为故居,我很想走近他,了解他。 康有为发蒙读书时,萦绕耳际的除了诵读“四书五经”的声音,还有异乡战事中兵戈相击的声音。这一“士”风与另一“仕”风的交汇,影响了康有为的人生,他日后心中积累的政治风暴,与这两股风的吹拂有关。 当时的中国,内忧外困,他痛恨朝野的“不作为”和软弱,痛恨洋人蚕食祖国的疆土。这不安和愤懑压迫着他,难以解脱。康有为似乎迷途了,他一度遁入风景秀丽的西樵山。康有为在西樵山静坐,其实是想把自己幻化为一支可以烛照人生的蜡烛,这样他面对沉重的黑暗时,内心会有勇气。康有为走出西樵山时,开始了更广博的读书,他的阅读不仅仅局限于历史、文学方面,而是扩展到自然科学上。同时,他还对西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西学的科学民主与人道精神的渗透,与中国传统的儒学思想的滋养,使康有为视野开阔起来,他恍然觉得“道”已在心中。 一八八八年,康有为离开故乡,向着京师北行,开始了他维新变法的旅程。然而,康有为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康有为活了七十岁,但他的生命,在戊戌年他四十一岁时,已然终结。尽管其后他在印度撰写了《大同书》,但他身上的勇气和锐气,在戊戌年后,已不复存在。康有为曾请人在一枚印章上刻下了这样的文字:“维新百日,出亡十六年,三周大地,游遍四洲,经三十一国,行六十万里。”可惜这些“眼界”并没有让他变得开阔和深刻,他在归来后反对的是孙中山领导的国民革命,支持和参与的是张勋复辟。直到他去世的那一年,他还赴天津,为溥仪祝寿。但康有为还是了不起的,“公车上书”和“百日维新”,使他成为中国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鼻祖,成为个性解放的先驱。 读过关于他的一些文字,我在四月份来到青岛。广东的春天过去了,但青岛的春天正在高潮,桃花点点红,樱花簇簇白。我去了康有为在福山路最后的寓所,门厅里摆放着一幅徐悲鸿先生画的康有为的肖像,他白发苍苍,目光温和,但这温和中却掩饰不住茫然。他嘴角微蹙,似在咀嚼着荣辱和苍凉。他坐在那里,坐在四月的微风中,看着来来往往的人。我想,以他不羁的性情,他并不喜欢坐在画框中。在他心中,那也是一种“牢”吧。 康有为的墓地,在浮山脚下,朝向大海。拜谒他墓地的那天,是个晴好的日子。本该是万木葱茏的时节,可墓地却衰草凄凄。他的墓是圆形的,青白色。远远看去,像是一个句号。康有为就躺在这个句号中。康有为

小说阅读训练及答案

小说阅读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⑴----⑷题。(18分) 血的故事 南腔北调的夏夜乘凉会,一直聊到月上中天,还没有散去的意思。大家被彭先生的故事迷住了。彭先生是张医师的朋友。张医师最近常常鼓励大家去验血型,大家都没有动过大手术,对于血的一切不够亲切。 今晚又谈到了血型。这位彭先生说,作为一个现代文明国家的国民,血型不可不验,而且它或许还有意想不到的妙用也说不定呢! 这时钱太太开腔了: “干脆说罢,我就怕验出是AB型的!” 钱太太所以这么说,实在也该怪张医师,他曾说AB型是不祥之兆! “我丈母娘就是AB型的。” 这时彭先生忽然冒出来这么一句话。钱太太听了竟“咯”的一声笑了,:“还管他丈母娘的血型呢!” 张医师紧接着说:“提到彭先生的丈母娘,你们别笑,还有段恋爱悲喜剧呢!倒是可以请彭先生讲给你们听。” “谈起来,是五年前的事了,”彭先生躺在藤椅上,仰着头,喷着烟,从烟雾朦胧中看看天幕微笑着,他倒真是在做甜蜜的回忆呢!“那时秀鸾在秘书室做打字员,天天夹着一包公事从我办公桌的窗前经过。” “你就拿眼盯着看!”有人插嘴。 “不错,这位太太说得一点儿也不错,我盯着她那会说话的眼睛,淘气的鼻子,甜蜜的小嘴儿……” “结果认识了没有?”有人发愚问。 “当然我们有机会认识啦!日子一久我们就坠入情网了,互订终身,热带的小姐,实在另有她们可爱之处。” “台湾小姐?”到这时大家才知道是位台湾小姐。 “我知道,一定是聘金的问题。” 彭先生悠然地吸着烟摇摇头,“是我那位老丈人的问题!” “我那老丈人真是铁打的心肠,任凭秀鸾怎么哀求,他就是不许他的女儿嫁给我。” “他认准了‘外省郎’没好的,秀鸾跟她爸爸说,如果不答应,她宁可去死。老头子也说,你要嫁给那小子,我只当你死了。结果秀鸾还是投进了我的怀抱。“ “但是关于你丈母娘的AB型呢?”这时钱太太又想起了这件事。 大家笑起来了,彭先生接着讲: “我是很乐观的,我总以为我们结婚以后,一定会把我们翁婿之间的关系慢慢调整过来。可是一年下来,我的希望就始终没实现,有时看秀鸾挺着大肚子进去,就让我风里雨里地站在门口!我真想冲进去,可是我心疼秀鸾,到底还是忍住了。” “真惨!”林太太不胜唏嘘。 “倒是我那丈母娘会偷偷出来塞给我两块点心什么的。” “有一天我独个儿上了老丈人家的门儿喽!” “好大胆子!”有位先生插嘴。 “你以为我上门找打架哪,我是报告秀鸾入院待产的消息去了。大胖儿子生下了,算是又见了一代,可是我们的情形并未见好转,老丈人在他女儿面前连半个字都没问过我。” “迭格老泰山凶得来!” “硬是要不得!” “有一天,”这段回忆大概很有趣,彭先生自己也未语先笑了,“秀鸾匆匆忙忙回来了,慌慌张张地说:‘爸爸病了!’ ‘什么病呀?’ ‘肠子!肠子要剪断!快走。’唉!我那铁石心肠的老丈人呀!也有一天柔肠寸断了!” 大家听到这里哄然大笑。林太太说:“彭先生,你解恨了,是不是?” “不敢!”彭先生虽然这么说,可是仍然可以看出他的轻松。“秀鸾爸爸需要输血,但秀鸾是A 型,小舅子是B型,丈母娘是AB型……” 他们都不能给病人输血,买血要500块钱100ML,共需300ML一千五,秀鸾母女在着急。我对秀鸾说:‘这样说来,你爸爸是O血型的喽?’秀鸾点点头。我说:‘你何必着急呢!现成的大血人在这儿哪!我也是O型的呀!’“第二天,我那干巴巴的老丈人,一把拉住我的手,‘你金家伙!你金家伙,’……” “你金家伙?是日本话,还是骂人的话?” “‘你金家伙’,台湾话‘你真正好’也!我们爷儿俩的手紧紧地握着,两股热流交会,一切嫌隙都被血般的事实给溶化了!”彭先生说到这里,向张医师挤了一下眼,微笑着,“所以,我要奉劝诸位,血型不可不验,它实在有意想不到的妙用!” 故事讲完了,大家觉得非常有趣,林先生首先说:“血型不可不验,明天就去验。张医师,先给我挂个号。” “对!对!血型不可不验。”大家同声地说。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张医师紧接过彭先生的话,让彭先生讲述自己的恋爱悲喜剧,因为他事先知道彭先生的爱情故事很是生动曲折。 B、台湾姑娘秀鸾与彭先生相爱,却遭到了她父亲的反对,为了捍卫爱情,她不惜牺牲亲情,以至于以死抗争。 C、“铁石心肠”的老丈人有一天“柔肠寸断”,这是他改变对女婿的起因,而这一情节设计是作者的匠心所在。 D、这篇小说借助人物之间的对话,讲述了一个与血型有些关系的婚恋故事,巧妙地传达了作品的内在意蕴。 E、这篇小说的内容是关于南腔北调的外省人在台湾的爱情故事,小说带有浓郁的台湾风情,文笔诙谐而又细腻。 (2)小说一开始就写乘凉会上“南腔北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3)“外省郞”彭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4)小说的题目是“血的故事”,但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而展开的,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6分) 二、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4)题。(18分)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训练(附答案)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训练(附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疯狂的苇荡张西祥 刘木犁怎么就疯了呢?我问邻居,问村长。这个走路斜着一只膀子,在人流中一插一插像犁地的人,居然掂起猎枪去追他亲孙子,疯得分不清前头跑的是兔子还是孙子。村长说:“这事恐怕还要从苇荡说起。”苇荡我知道,就是村北那片大水洼子,方圆上千亩。村长嘱咐说:“苇荡那地方你可别去了,木犁一直都掂着土铳躲在苇棵里,说不定从哪里冒出来给你一枪,集镇上几个打渔打鸟的,都被他撵得像孙子,胆小的跑到家还大病一场。”我似信非信说:“这家伙年轻时以打猎为生我知道,怎么如今疯得连人和野物一起打了?”村长说:“怪就怪在如今他不打野物,只打人,不管是谁走近苇荡,他冷不丁就给你一枪。”“那他藏在苇棵里吃什么,喝什么?成仙了?”村长说:“他儿子每隔三五天背去半蛇皮袋冷馒头,像喂狗,朝滩涂上一撂,调头就跑。”从村长的嘴里我知道,木犁疯的原因很简单,木犁是想做一回真正的爷爷。这辈子拖着一躯残身子,木犁自觉得丈夫没做好,父亲也没做好,女人丢下他和儿子回黄土垄了,孙子要上学了却没钱。乡长那回在镇头上的大鸿宴应酬,说要给苇荡找个专门守护员保护野生动物。没想到这话爬进木犁的耳朵。木犁志在必得,揣上干粮赶到乡政府准备背水一战加上软磨硬磨。乡长说:“此人可以考虑。一,形象不好的人知耻而后勇,优点在于敬业,好使;二,便宜,要是雇个像样的,好赖也得七八百,这样的人给他个二百文就打发了,先试着用两个月再说。” 木犁守苇荡头一个月,果然拿到二百元,孙子也果然有了新书包、文具盒和走进校门的新衣服。那是木犁浑身脱了一层皮换来的——就在做看守的第四个晚上,木犁拼死命抓住几个张网偷水鸟的贼,几个贼也轻而易举抓住了木犁。直到木犁被乱拳轰击得鼻青脸肿,木犁的两只手依然像铁钩,紧紧钩住人家要去见乡长,人家随即提起腿把他的头杵进湖里喂水。村长说木犁就是这样受刺激的,也不知搭错了哪根神经,一头扎进深不可测的苇荡再也不露面。可是你见不到木犁,木犁却能看见你,只要有人走近苇荡,木犁不分良莠“咚”地就是一土铳,霰弹在苇叶上留下“唰”的暴风疾雨声,来人即便侥幸逃得了性命,也自觉被打穿了几根神经。好生生有鱼有野味的苇荡,却藏着火药桶,时不时要人的命,四方那些靠着苇荡找钱,靠野味打牙祭的贼胚子最先嚷嚷起来,众多电话接连打到乡长的办公桌上。乡长拖着不管,集镇派出所的压力就大了,于是端着真家伙的三个警员威武雄壮地呵斥,举着家伙凌厉尽致比划,就是听不见枪响;疯子不仅先声夺人开了第一枪,还抱起土铳没头没脑冲上来,结果可想而知。没想到这一番折腾还带来了负面效应,疯子的骁勇被四方乡邻渲染出传奇色彩,苇荡也就此安宁下来。在苇荡安宁的大半年里,有人看见消失多年的琵鹭和天鹅又来筑巢生养。我再次回乡时,贸然听说木犁死了。村长在说到木犁死时,是吞吞吐吐的,总不肯说原因。我连灌了他几杯,村长就硬着舌头说:“木犁死的事只有俺和木犁的儿子知道,木犁的儿子那天又去撂冷馒头,猛发现前几天撂在滩涂上的馒头原封没动。儿子似有预感,找到用芦苇搭的窝棚子,爹是直挺挺躺在一把干草上,早凉了。儿子觉得事情重大,哭两声猛地转身就跑。”儿子是在村外的田头上遇见村长的,村长说:“如今你爹好赖也算半个吃官饭的人了,走,这事俺得给乡长汇报。” 乡长一听,说:“这下可咋办?以后苇荡谁看守?”木犁儿子说:“这也是俺要向

2019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12 小说阅读题 含答案解析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小说阅读题汇编 1.(安徽)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第⑴—⑷题. 秋天,刚刚收获过的土地湿润、疏松,可爱极了.稼禾的秸秆都拉走了,香气却留在田埂上.杂生在玉米和豆棵里的草叶儿显露出来,又绿又嫩.蚂蚱在草棵间蹦跳、起飞,很欢快的样子. 人们都忙着整理自己的土地,准备又一次播种.小格细心地揪掉青青的草叶,整齐地堆放在一块儿.她觉得这么嫩的草叶,扔掉怪可惜的,留着回家喂小兔子吧.那些蚂蚱碰到她手上,她就把它们逮住了;很肥大的,用一根草棒串了,别在衣襟上. 邻地里的达子走过来,搓着手上的草汁和泥巴,站在那儿笑. 小格不看他,只顾拔草.达子还是看着她笑.小格往一边看着她笑.小格往一边看了看,好像有些喘息.……达子的脚上穿了一双又结实又漂亮的胶鞋,鞋帮上好像还印了一只鹰!她瞥了一眼,禁不住又瞥了一眼.这个达子和她在小学一块读过书的,现在正用一辆轻骑贩卖葡萄,听人说去年一年就挣了五千元……一个大灰蚂蚱用生了刺的双腿猛劲儿蹬了她一下,她的手背上立刻渗出了小血珠.她使劲摔了它一下,说:“一变肥,你就浑!” 达子蹲下来,吸着了一支烟说:“歇歇吧,又逮植物又逮动物,这个活儿太累.” 小格干脆仰起脸,看着笑吟吟的达子.她已经不歇气地在地里忙了三天.父亲病了,这么多的活儿全是她一个人做的.她不光有些累,还有些烦呢.她觉得达子在看她的笑话. 达子和她对看着,一瞬间神情严肃起来.他看到她那双从来都很美丽的眉毛,这时候微微皱着——她好像有些恼怒……他眨了眨眼睛,把目光移开,仰脸看天了:“天快下雨了,嗯……快下雨了!”他咕哝着. “下吧!”她的眼睛盯着他,赌气似地说道. 达子站起来,活动了一下穿着“鹰鞋”的脚,说:“我是说,下了雨,你的地也快整好了,我明天雇来一辆小拖拉机,咱们一块儿耕地吧.” ①小格的心里一热.但她还是垂下眼睫,有些执拗地说:“不,不.还是我自己用铁锹翻吧……” 达子笑了笑,走开了. 停了一会儿,天真的下雨了.田野的人们都跑回去拿雨具了,小格踌躇了一会儿,最后也跑回家了. 她回到田里来时,披了一件蓑衣.这件蓑衣很旧了,可是还能遮雨.别人都穿了塑料雨衣,戴了斗笠.那雨衣有蓝的,红的,还有淡黄的,迷茫的雨雾里望去,多么好看啊.邻地的达子穿得更高级一点:军用雨衣. 小格有些不好意思了. 她蹲在田埂上做活,一低头就能看见蓑衣襟上粗粗的草绳儿结.她在心里恨起自己来:怎么就穿了它来!可是她心里明明知道:家里没有雨衣,只有一把塑料雨伞…… 达子向这边望着,好长时间也没动一下. 他看到千万条雨丝洒向她的蓑衣,蓑衣的毛儿拄着,在雨丝中轻轻弹动着.有时小格站起来,那球成一团的蓑衣立刻放展开来,似一件漂亮的草做的披风.蓑衣毛儿又多又规整,都朝一个方向斜着……她在田埂上走着,像个穿着斗篷的将军,挺拔而洒脱.他禁不住喊了一声:“小格——!小格——!” 小格重新蹲下去,像是逮一个蚂蚱,身子向前一伏一伏的.达子好像看到了她那被蓑衣遮住一边的脸庞变得通红通红,就像石榴花的颜色. 天暗下来,雨也变得小多了.田野里的人们开始收工了.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高效训练-小说阅读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高效训练-小说阅读

2013高考语文阅读理解高效训练:小说阅读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 哑了的三角琴 巴金 父亲的书房里有一件奇怪的东西。那是一只俄国的木制三角琴,已经很旧了,上面的三根弦断了两根。它高高地挂在墙角,灰尘盖住它的身体。可是它从来不曾发过一声悲叹或呻吟。我叫它做“哑了的三角琴”。 有一天午后,好奇的我偷偷溜进父亲的书房,爬上椅子。当我的手指刚挨到三角琴,耳边一响,三角琴躺在地上,成了几块烂木板。 父亲回来后小心地把它们用报纸包起来,然后慎重地放到橱里。我很后悔,父亲慢慢地抬起头:“孩子,我并不怪你,我不过在思索、在回忆一件事情。” “说起来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事了,”父亲这样地开始了他的故事,他的声音非常温和。“是我同你母亲结婚后的第二年,我在圣彼得堡大使馆里做参赞。这一年夏天,你母亲一定要我陪她到西伯利亚去采集囚人歌谣。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监狱里向来绝对禁止囚人唱歌,犯了这个禁例,就要受重罚。我们来到西伯利亚一所监狱,把来意告诉狱中当局,一个禁卒插嘴说:‘我知道拉狄焦夫会唱歌’,典狱便叫他把拉狄焦夫领来。 “拉狄焦夫来了,年纪很轻,还不到三十岁,样子一点也不凶恶,如果不是穿着囚衣,戴着脚镣,谁也想不到他是一个杀人犯。他站在我们的面前,胆怯地望着我们。当我们说想听他唱歌时,这个囚人暗黑的眼睛里忽然露出了一线亮光,似乎有一种快乐的欲望鼓舞着他。他望了望典狱,又望着你母亲,略带兴奋地说:‘如果你们可以给我一只三角琴,那么……’典狱叫人找一只三

角琴。 “这时候秋天的阳光从玻璃窗射进屋子里,正落在他的身上。他闭着眼睛,弹起琴弦,开始唱起来。他似乎受到了鼓舞,好像进到了梦里一样,完全忘掉了自己地尽情唱着。唱完歌,他吻着琴,像母亲吻孩子一样。 “‘尼特加,把三角琴给我拿过来!’典狱毫不动心地对禁卒说。 “禁卒走到拉狄焦夫面前,这个囚人的面容突然改变了:两只眼睛里充满着血和火,脸完全成了青色。他坚定地立着,紧紧抱着三角琴,怒吼道:‘谁来,我就要杀谁!’你母亲和我,都吓坏了。 “典狱冷酷地说:‘给他夺下来。’他这时候明白抵抗也没有用了,便慢慢地让三角琴落在地上,忽然倒在椅子上低声哭起来。‘我们不能够再帮忙你什么吗?’你母亲悲声地问。 “‘谢谢你们。我只想请你们到布——村的教堂里点一支蜡烛放在圣母像前,并且做一次弥撒祝安娜。’说到安娜这个名字,他几乎又要哭出来,但他马上忍住了。 “门开了,两个兵把他押了出去;脚镣声愈去愈远。一切回到平静了。 “‘这个拉狄焦夫是怎样的一个人?’我凄然地问。 “‘有一天教堂中正在举行婚礼,新郎是一个有钱的中年商人,新娘是本村中出名漂亮的小家女子。拉狄焦夫忽然闯进来,用斧头把新娘、新郎都砍倒了。新娘后来死了,新郎成了残废。拉狄焦夫并不逃走,他被判了终身惩役罪,也不要求减刑。从此他的口就永远闭上了。’禁卒一面说,一面望着桌上的三角琴,最后加了一句:‘三角琴也弄坏了。’你母亲就花了一点钱向禁卒买来了三角琴。她把它带回圣彼得堡。

最新初中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答案

最新初中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黑夜 沈从文 两人在竹子编成的筏上,沿了河流向下游滑去,混过了四个水面哨卡,在离目的地只差将近五里时,竹筏傍在一些水苇泥泽的河边上,滞住了。 罗易,××的部队通信联络人,在黑暗里轻轻的声音带一点儿嘶哑,辱骂着他的年轻伙伴:“怎么回事,平平,你见鬼了!把事情当游戏,想在这儿搁下,让人家从堤上用枪子来打靶,打穿我们的胸膛吗?” 那一个并不作声,先是蹲着,这时站起来了。 “搁浅了,什么东西掯住了。”从声音上听来这人还只是一个小孩子。 照理这一片竹筏是不应当掯在这里的。罗易带点焦躁埋怨他的年轻同伴:“还有五里,真是见鬼!应当明白,这是危险的地方,人家随时把电筒一照,就坏事的!” 那个永远不知恐怖不知忧愁的年轻人,一面默默地听取这种埋怨,一面从腰间取下手枪子弹盒,卷起裤管预备下水去看看。 河水并不深,却有很深的污泥,拔脚时十分费力。 “呀,见鬼,这里就真有个鬼!” “怎么的?” “一个家伙,有意捣我们的乱。被石磨缚着沉到这水里!” 竹筏能转动,却不能流动。时间不许两人从容打算。 “从旱路走,翻过坳,我们才可以在天明以前赶到。” “从旱路走,不小心,我们就又得被魔鬼在我们脖子上悬一副石磨。” 两人从一个泥滩上走了许久,才走进了一片泽地,小径四围都是苇子,放心了一点。进苇林后他们只觉得脚下十分滑泽,十分潮湿,且有一股令人欲呕的气味,越走气味越难闻。 “一定在这路上又躺了一个,小心一点,不要为这家伙绊倒。” “我忘记摸摸我们筏底那一个身上了,或者是我们的伙计!” “不是我们的,你以为是谁的?” “我知道第七十四号文件是缝在领子上的,十三号藏在一支卷烟里。还有那个……” “小心一点,我们还在人家笼子里,不然也会烂在这里的。留心你的脚下。” “等一等,我算定这是我们第七十四号的同志,我要过去摸摸他,只一分钟,半分钟。” 这伙伴不管那头目如何不高兴,仍然躬着腰迎着气味所在的方向,奋勇地向深密的苇林钻去,还不过三分钟,就又转身回来了。 “我说是他就是他。那腐臭也有他的性格在内。这小子活时很勇敢,倒下烂了还是很勇敢的!我们在一个村子里长大的,大我三个月。” “怎么知道是他?” “我把那小子缝了文件的领子拉下来了。我一摸到领子,就知道是他。” “你们都是好小子。”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2019陕西榆林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5分) 父子 德民老汉病了,病得不轻。村里人来看望他,说,叫你明娃回来看看吧!德民老汉轻轻地摇着头,不用了,娃要招呼好多事,忙呐。 村里人从德民老汉屋里出来也连连摇头,这个老倔头,硬说自己的娃在省城做大官呢。都这劲儿了,还嘴硬哩。 “俺明娃在省城做大官呢”这句话不知被德民老汉唠叨过多少回了。街坊邻居遇到个啥作难的事,这句话就会从德民老汉皱巴巴、缺了牙的嘴里轻溜溜地滑出来。谁都知道,德民的娃是在外地,可从没有听说他的娃当啥大官。这个村里,当官的只有一个,就是东街的狗毛在县城啥子公司当科长。村里人都知道狗毛的官大,因为狗毛每次回村都开个铁壳子车,给村里人发长长的带把儿的烟。 德民老汉的话不是没人信过。那年县里化肥脱销,村里人眼瞅着田里的苗施不上肥,急得牙根子上火。德民老汉一句“俺明娃在省城做大官呢”的话,惹恼了村主任,说,老爹,你就别添乱子了,你娃真当的是大官就让他给批点儿化肥来,看看人家狗毛家的地,早上了肥了。德民老汉就背了个包,搭车去了省里,三五天过去还真拉回一车尿素。价钱高了,可田不等人。肥用了,闲话也有了。还说娃在省里当啥官呢,连平价化肥都搞不到。德民老汉解释说,俺娃说,尿素上着比化肥好呢。庄稼人不愿意听,庄稼人图的是实惠。 德民老汉每年地里活闲的时候,就背着杂粮去省城娃家里住些天。回村里也给大家带些各种各样的吃食。 村里人就问,你明娃就不给你带点儿高级烟?德民老汉说,俺娃不吸烟,说吸烟不健康。村里人又问,你娃也不捎点儿好酒?德民老汉说,俺娃也不喝酒。娃媳妇说了,喝酒也不健康。村里人就撇嘴了,那烟酒都不健康,国家卖它们做啥?德民老汉也答不上来。 纳着鞋底子的媳妇们就问,城里住得好好的,急着回来做啥?德民老汉说,城里,咱乡下人住不来。上楼下楼都关在个铁壳子里,忽悠得人头晕。地上铺着实木块,油光光的直想打跟头。进屋还要换鞋。七老八十的人喽,娃媳妇还逼着喝酸奶。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复习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复习 高考阅读 07-21 2126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复习 一、考点解读: 小说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重要体裁。用作考试命题材料的小说,由于受考试时间、试卷长度等的限制,常选用比短篇小说更短、容量更小、人物更少、情节更单纯的“小小说” (即“微型小说”)。这种小说只截取生活的一个横断面,或事件中的一个小片段、小插曲,对人物只勾勒其轮廓,捕捉其主要性格特征的某种光彩或斑点,兼有特写的特点,写法近似速写 二、相关知识链接: 1 、概念: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 2 、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三要素。 3 、人物塑造方面:

辨析人物描写的方法,除了外貌(肖像、神态、服饰)描写,动作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直接描写外,还要注意侧面描写(其它人或景的烘托)。《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外貌描写非常传神;《项链》开头路瓦栽夫人的心理描写十分逼真;《药》中华老栓买药时,黑衣人的动作描写形象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 认识和评价人物的性格、品质、典型性、社会意义、的感情倾向等。《装在套子里的人》的结尾,写到别里科夫死后才一个月,生活又变得沉闷,清楚地表明了别里科夫是个典型人物,只要专制制度还在,别里科夫式的人物便不可能死绝。《阿Q正传》那叫读者笑中有泪的精神胜利法,明显地表达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情倾向。 4 、情节结构方面 辨析五个w,即谁(who)、什么事(what)、什么时候(when)、什么地方(where)、为什么(why)。 懂得情节结构中的对比、悬念、倒叙、插叙、出人意料的结尾等等。如《祝福》,采用了倒叙的结构形式,从祥林嫂临死前的肖像写起,再回顾祥林嫂初来鲁镇的情景.再次到鲁镇的经过等等,设置了悬念。《项链》出乎意料之外的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有力地突出了主题。 理清线索(明线、暗线)。多数短篇小说都只有一条线索,但也有一部分短篇小说设置了两条线索。如鲁迅的《药》,为了表明群众的愚昧,设置了买药、吃药、谈药、药效这条明线;为了表现辛亥革命,又设置了革命者被杀、革命者的血被吃、革命者成为闲人的谈资这条暗线。再以两条线的交织表现了群众的愚昧、革命者的悲哀。 5 、环境描写方面 自然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背景,烘托人物心情。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社会关系特征,人物活动的背景等。《祝福》《阿Q正传》开头的环境描写,把故事发生的背景、时代、社会关系作了明确的交代。 6 、主题内容方面 小说一般是通过人物形象或故事揭示人生哲理、社会问题、价值观念等的。主题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1) 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 (2)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 (3) 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4) 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7 、语言 小说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欣赏的媒介,又是欣赏的对象,出题者有时会让我们欣赏遣词造句的奇妙,有时会让我们领悟语言的言外之意,含蓄之美,有时让我们初步感知作家的语言风格。 三、规律点拨: 小说阅读训练题型 1。人物形象塑造的考查 设题方式通常有: (1)小说的主人公是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分析。 (2)请概括某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3)某某人物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应分五步走: 首先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然后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的议论或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 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 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活动的,因此,分析人物形象,还要联系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这样才能准确把握人物鲜明的个性,又深切理解人物的社会意义。人物都是一定的社会环境的产物,每个人的身上都鲜明地体现着时代的烙印。 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2020高考语文阅读理解训练题(20200408111352)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大小通吃 [印度尼西亚]林万里 上午,诊室的门铃响了两下,我就知道看病的人来了。我 一开诊室的门,就看到诊室里坐着三个人。左边的长板凳上 坐着两位年龄都在四十上下的女人,其中一位愁容满面,散 发不梳,身上披着牛仔夹克,我暂时称她为A;另一位呆头傻脑,眼屎未除,颈项上围一条灰色围巾,我姑且叫她为B。这两位女人,从她们邋遢的样子,一眼就能看出是病魔缠身 的人。她们的对面,右边的铁椅上坐着一位明眸皓齿的红装 女人,衣裙、嘴唇和指甲全是红红的,光彩夺目,看上去三 十岁左右,端庄、秀气、俏丽。我敢断定,这种女人肯定人 见人爱。她不像是有病的人,凭经验我心里猜想,她八成是 陪送A、B来的。人们常说宁可做导演,不要做医生。因为 导演是对着漂亮美丽的明星,而医生是对着愁眉苦脸的病 人。今早我可走好运了,总算对着一位美丽的女人,她比明

星还要明星。我注视着她,心里美滋滋的,十分舒坦。医生 和其他人一样都喜欢欣赏美的东西。 “医生,早安。” 一见到我立在门旁,那一位“全是红红的”便开口说。她不 但人长得妩媚,声音也十分悦耳。说了“早安”以后,她转过 头对着A、B说:“你们两位先看吧,你们一起进去吧。”回头又对我说:“医生,她们是我亲戚。先给她们看吧,她们都 病得不轻。等下轮到我,诊费跟我的一起算,由我来付。” 瞧,这美丽的女人,心地多好!A、B进来了,我心不在焉地给她们检查了一下,发现A是患了流行性感冒,B是吃错东西拉肚子。我给她们各打了一针并配了药方,前后不到 几分钟就解决了A、B的问题。她们似乎发现我给她们看病 时的心猿意马,也发觉我是要尽快地把她们打发走。老实说 这时候我脑海里想的是候诊室中正在候诊的那位“全是红红的”,想让她快点进来,好让我好好欣赏。当我开门把A、B 送走,正要招呼那位“全是红红的”的时候,发现我的候诊室 里空无一人。开始以为她上厕所去了,这时厕所的门敞开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