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政府公共资本投资的长期经济增长效应

政府公共资本投资的长期经济增长效应

政府公共资本投资的长期经济增长效应
政府公共资本投资的长期经济增长效应

政府公共资本投资的长期经济增长效应

*

郭庆旺 贾俊雪 内容提要:本文首先建立一个包含政府公共资本投资的两部门内生增长模型,并把公

共资本投资分为政府物质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从而对公共资本投资的长期经济增

长效应进行理论分析。结论是,两种形式的公共资本投资对长期经济增长都可能具有正

效应也可能具有负效应,取决于民间经济主体消费跨时替代弹性大小。其次,我们利用向

量自回归分析框架,对我国1978)2004年间公共资本投资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作实证

分析。结论是,我国两种形式的公共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其中

政府公共物质资本投资对长期经济增长的正影响更为显著,而政府公共人力资本投资对

长期经济增长的正影响较小,且在短期内不利于经济增长。这一结论对我国今后科学制

定财政政策和选择公共投资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政府物质资本投资 政府人力资本投资 长期经济增长

* 郭庆旺、贾俊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邮政编码:100872,电子信箱:qwguo@https://www.wendangku.net/doc/519895408.html, 。本项研究得到/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奖0资助且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积极财政政策效果评估及淡出策略研究0(04AJY006)和/985工程0中国财政金融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项目/财政制度、财政政策与经济发展:中国模式研究0的阶段性成果。作者感谢匿名评审专家提出的宝贵意见,并据此进行了较大修改,文责自负。

一、引 言

政府公共资本投资对长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一直是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阿罗和库兹(Arro w and Kurz,1970)最早将公共资本存量划分为生产型和效用型两类,从而在一个新古典模型框架内研究了公共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认为由于引入生产性公共资本投资,即使没有外生技术进步,经济也可能实现长期增长。与阿罗和库兹做法不同,特诺夫斯基和费舍尔(Turnovsky and Fisher,1995)考虑的是公共资本投资流量,并利用一个中央计划者模型考察了公共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认为公共资本投资对经济存在着两种相反的效应,最终的影响取决于这两种效应的大小关系。巴罗(Barro,1990)同样考虑的是公共投资流量,并利用一个单部门AK 内生增长模型分析公共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认为公共资本服务有助于提高经济的生产可能性。无论阿罗和库兹所说的公共资本存量,还是特诺夫斯基和费舍尔及巴罗所指的公共投资流量,都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并非仅指公共物质资本,还包括公共人力资本。但他们采用的是单部门增长模型,并不能很好地揭示出公共资本投资对长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

就实证分析而言,利用不同方法得到的结论也不尽一致。阿绍尔(Aschauer,1989,1990)利用生产函数法考察了公共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得到的基本结论是,公共资本存量增加明显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巴罗(Barro,1991)依据一个单部门内生增长模型,利用横截面回归研究了公共资本投资对民间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得到的结论是公共资本投资与民间投资和经济增长正相关。德沃拉俭、斯沃鲁普和邹(Devarajan,Swaroop and Zou,1993)依据一个单部门新古典增长模型,利用

29

1970)1990年间69个发展中国家的数据进行经验分析,得到的结论是,资本、交通和通讯、保健和教育等支出,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或是负的,或不显著;与促进经济增长有关的公共支出,如果按广

义分类的话,却是经常性支出。

1近年来,国内学者开始更多关注我国公共资本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但大都集中考察某一类公

共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鲜有将公共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投资纳入一个分析框架的研究。

o为此,本文分别在两部门内生增长模型和向量自回归分析框架下对两类公共资本投资的长期经济增长效应作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与以往研究相比,本文的理论分析具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以卢卡斯(Lucas,1988)两部门内生增长模型为基础,构建一个包含政府公共资本投资的两部门内生增长模型,从而将公共资本投资长期经济增长效应分析拓展到两部门内生增长模型框架中;?二是将政府公共资本投资分为政府物质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从而更好地揭示出两种形式的公共资本投资对长期经济增长影响的作用机制。本文的经验分析是以1978)2004年间我国年度数据为基础,首先利用误差修正模型估算我国公共资本投资和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以对本文理论模型进行检验,并具体识别出我国公共资本投资的长期经济增长效应,然后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就我国公共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作进一步分析。

二、理论分析

本节通过构建一个包含政府公共资本投资的两部门内生增长模型,对公共资本投资的长期经

济增长效应作理论分析。

?(一)基本假设

我们考虑一个包含竞争性市场的封闭鲁宾逊经济,即生产者也是消费者,假设经济中存在着N 个同质、理性和具有无限生命的经济主体。他们拥有技能水平即人力资本为h (t )(0[h <]),为了简化,我们不考虑人口增长。假设具有人力资本h 的经济主体有N (h )个,则有N =Q ]

0N (h )dh 。一个人力资本为h 的经济主体,将自己的非闲暇时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时间u (t )(0[u [1)用于当前商品生产,余下时间1-u (t )用于接受教育或参加工作培训以积累自身人力资本。每个人的人力资本不仅有益于自身生产而且有益于他人生产即具有外部效应。我们用人均人力资本h a (t )=Q ]0hN (h )dh P Q ]

0N (h )dh 来度量外部效应。?由于经济主体都是同质的,所以h a

等于h ,但为了强调外部效应和内部效应的不同,我们仍用h a 表示人均人力资本。我们将人均政府公共资本投资划分为人均物质资本投资g k 如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投资等、人均人力资本投资g h 如公共教育和工作培训支出等。假设政府通过线性所得税为公共资本投资融资,且奉行平衡预算制度;又假设税率S 是恒定的,则有g k +g h =D S y ,其中,y 为人均产出,D 为人均政府公共资本投资占人均政府总收入的比率。30

1

o

?

??本文人均概念中的/人0事实上是指劳动力,比如,人均产出是指每个劳动力的平均产出。

由于本文主要考察政府公共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没有涉及到税收政策的影响,因此遵循Turnovsky and Fi sher (1995)的做法,采取的是一个中央计划者模型,而没有采用分散经济模型。

卢卡斯(Lucas,1988)利用一个两部门内生增长模型详细分析了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出人力资本积累及其外部效应,是经济能够长期持续增长的动力机制。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2004)考察了公共物质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廖楚辉(2006)考察了政府公共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近20年来,许多经济学家尝试利用生产函数法、行为方法、向量自回归法、横截面回归法和结构模型法等五类实证方法来考察公共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关于各种方法和相关文献综述,请参阅郭庆旺、赵志耘、贾俊雪(2005)。

进一步假设经济中存在着两个生产部门,即物质生产部门和人力资本生产部门即教育部门。假设物质生产部门利用人均民间物质资本k (t )、部分人均人力资本uh 和人均政府物质资本投资g k 生产出的产出包括三部分:人均消费c (t )、人均物质资本积累和税收。我们采用人均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且假设规模收益不变,则有:

c +?k =(1-S )AK A (uh )B g 1-A -B k h X a ,0[A [1,0[B [1,0[A +B [1,X >0

(1)其中,X 度量了人均人力资本的外部效应。A 、B 和(1-A -B )分别度量了人均民间物质资本、人均人力资本和人均政府物质资本投资的边际生产率。A 为技术参数,为了简化假设为常数。

假设教育部门利用部分人均民间人力资本(1-u )h 和人均政府人力资本投资g h 来生产人力资本。这里我们没有考虑民间物质资本对人力资本积累的作用,即假设教育部门主要是由政府兴

办的。1同样,我们采取人均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且假设规模收益不变,则有:

?

h =B [(1-u )h ]G g 1-G h ,0[G [1(2)其中,G 和1-G 分别度量人均人力资本和人均政府人力资本投资在人力资本生产中的边际生产率。B 同样为技术参数,且假设为常数。

(二)模型框架

有了上述假设,我们考虑经济主体的优化问题。典型经济主体在(1)式和(2)式约束下,选择c 和u 以最大化效用的贴现流。我们采用固定跨时替代弹性系数效用函数,则有:

max U =Q ]0e -Q t [c (t )1-R -1]1-R

dt (3)其中,Q >0为贴现率,R >0为边际效用弹性,它的倒数R -1为消费跨时替代弹性。由于人力资本存

在着外部效应,这导致经济的最优增长路径与竞争均衡增长路径不同。为此,我们分别讨论经济的最优增长路径、竞争均衡增长路径和平衡增长路径。

1.最优增长路径

就最优增长路径而言,需要求解约束(1)式、(2)式和约束h a (t )=h (t )(P t )下的优化问题

(3)。我们利用哈密尔顿系统求解此优化问题,可得一阶最优条件为:

c -R =H 1

(4)H 1(1-S )B Ak A (uh )B -1h X +1g 1-A -B k =H 2B G [(1-u )h ]G -1hg 1-G h (5)

其中,H 1和H 2为哈密尔顿乘子,即物质资本k 和人力资本h 的影子价格,它们反映了k 和h 增加所增加的边际效用。(4)式意味着在最优状态下,消费的边际效用等于物质资本积累的边际效用;

(5)式意味着在最优状态下,用于当前生产的时间价值等于用于人力资本积累的时间价值。

欧拉方程为:

?H 1=Q H 1-H 1(1-S )A

Ak A -1(uh )B g 1-A -B k h X (6)?H 2=Q H 2-H 1(1-S )(B + X )Ak A (uh )B g 1-A -B k h X -1-H 2G

B [(1-u )h ]G -1(1-u )g 1-G h (7)

横截面条件和初值条件为:

lim t y ]H 1k (t )e -Q t =0,lim t y ]H 2h (t )e -Q t =0;k (0)=h (0)=0(8)

其中,两个横截面条件意味着当时间充分长时,若物质资本或人力资本的边际效用H 1或H 2大于零,则经济主体会将全部的物质资本或人力资本消耗掉以增加其效用;若物质资本或人力资本不为

311

这在现实经济中可以找到类似的例子,如我国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教育都是由政府包办的。虽然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民间资本参与办学,但所占比例仍然很小。

零,则它们的边际效用H 1或H 2一定为零,即物质资本或人力资本的消耗并不能给经济主体带来效用增加。

2.竞争均衡增长路径

就竞争均衡增长路径而言,仍需在约束(1)式和(2)式下求解优化问题(3)。但与最优增长路径的区别在于:对于最优增长路径,h a =h 始终成立;而对于竞争均衡增长路径,仅当经济均衡时才有h a =h 。所以,最优增长路径所要求的条件(1)、(2)、(4)、(5)、(6)和(8)式对于竞争均衡增长路径仍需成立,所不同的是,此时条件(7)式并不成立,变为:

?H 2=Q H 2-H 1(1-S )B Ak A (uh )B g 1-A -B k h X -1-H 2G B [(1-u )h ]G -1(1-u )g 1-G h (9)

比较(7)式和(9)式可以看出,当X =0即人力资本不存在外部效应时,(7)式和(9)式完全相同。换言之,正是由于人力资本存在着外部效应,才使得(7)式所代表的人力资本的社会赋值和(9)式所代表的人力资本的民间赋值出现了偏差。

3.平衡增长路径

为了同时刻画经济的最优增长路径和竞争均衡增长路径,我们需要讨论经济的平衡增长路径。所谓经济的平衡增长是指消费、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都以一个恒定的比率增长,工作时间分配u 也是恒定的。设C =?c P c 为人均消费平衡增长率,由(4)式可得,?H 1P H 1=-R C ,将其代入(6)式可得:

Q +RC =(1-S )A Ak

A -1(uh )

B g 1-A -B k h X (10)(1)式两边同除以k ,并将(10)式代入,则有:

(c +?k )P k =(1-S )Ak A -1(uh )B g 1-A -B k h X =(Q +RC )P A

(11)(11)式的右边是一个常数,且?k P k 也为常数,所以c P k 必然是常数。同时(11)式还意味着,(1-S )y P k 为常数,而税率S 是常数,所以y P k 也是常数。我们分别就c P k 和y P k 对时间t 求导,则有:

?y P y =?k P k =?c P c =C (12)

(12)式表明,在不考虑人口增长的情况下,人均产出、人均物质资本和人均消费的平衡增长率是相同的,都为C 。给出C ,也就给出了经济的平衡增长路径。

(三)政府公共资本投资对平衡增长路径的影响

设N =?h P h 为人均人力资本平衡增长率,K k =?g k P g k 为人均政府物质资本投资增长率,K h =?g h P g h 为人均政府人力资本投资增长率。(10)式两边对时间t 同时求导,并代入(12)式可得平衡增长率C :

C =B +X 1-A N +1-A -B 1-A K k (13)

(13)式表明,经济平衡增长率取决于人均人力资本平衡增长率N 和人均政府物质资本投资增长率K k 。人力资本积累对经济平衡增长率具有正影响,影响力度为(X +B )P (1-A ),即由人力资本的外部效应X 和边际生产率B 以及民间物质资本边际生产率A 共同决定:在A 不变的情况下,人力资本的外部效应和边际生产率越大,它对经济平衡增长率的正影响越大。政府物质资本投资对经济平衡增长率也具有正影响,影响力度为(1-A -B )P (1-A ),即由其边际生产率(1-A -B )以及民间物质资本的边际生产率A 共同决定:在A 不变的情况下,政府物质资本投资边际生产率越高,它对经济平衡增长的影响越大。

我们进一步考察人均人力资本平衡增长率N 的决定因素。(5)式两边对时间t 求导,并将(5)式和?H 1P H 1=-R C 代入,则有:

?H 2P H 2=(A -R )C +(X +B -G )N +(1-A -B )K k +(G -1)K h

(14)

由(2)、(5)、(7)、(13)和(14)式可得人力资本的最优增长率N *为:32

N*=18{Q(1-u*)(1-A)-[(1-u*)(1-A-B)(1-R)]K k

+[(1-u*)(1-G)(1-A)]K h}(15)

其中,8=(B+X)[(1-L*)(1-R)+G u*(1-A)P B],u*为经济主体在最优增长路径上的工作时间分配。(15)式表明,政府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投资对人力资本最优增长具有正效应还是负效应,取决于边际效用弹性R的大小:第一,当R<1时,则有8>0,政府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投资对人力资本最优增长分别具有负效应(系数-[(1-u*)(1-A-B)(1-R)]P8<0)和正效应(系数[(1 -u*)(1-G)(1-A)]P8>0),而当R=1时,上述两系数都等于零,表明政府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投资对人力资本最优增长没有任何影响;第二,当1 0,政府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投资对人力资本最优增长都具有正效应;第三,当R>1+G u*(1-A)P (1-u*)B时,则有8<0,政府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投资对人力资本最优增长都具有负效应。

由(2)、(5)、(9)、(13)和(14)式可得人力资本的竞争均衡增长率为:

N=1({Q(1-u)(1-A)-[(1-u)(1-A-B)(1-R)]K k+[(1-u)(1-G)(1-A)]K h}

(16)

其中,(=(1-A)L G+(X+B)(1-L)(1-R),u为经济主体在竞争均衡路径上的工作时间分配。

(16)式表明,政府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投资对人力资本竞争均衡增长具有正效应还是负效应,同样取决于边际效用弹性R的大小:第一,当R<1时,则有(>0,政府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投资对人力资本竞争均衡增长分别具有负效应(系数-[(1-u)(1-A-B)(1-R)]P(<0)和正效应(系数[(1-u)(1-G)(1-A)]P(>0),而当R=1时,上述两系数都等于零,表明政府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投资对人力资本竞争均衡增长没有任何影响;第二,当10,政府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投资对人力资本竞争均衡增长都具有正效应;第三,当R>1 +G u(1-A)P(1-u)(B+X)时,则有(<0,政府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投资对民间人力资本竞争均衡增长都具有负效应。

为了更清楚地给出政府公共资本投资对经济平衡增长率的影响,我们将(15)式和(16)式分别代入(13)式,消去人均人力资本增长率,得到经济平衡增长率(人力资本最优增长):

C=Q(1-u *)(B+X)

8+

(1-u*)(B+X)(1-G)

8K h+

G u*(1-A-B)(1+X B)

8K k

(17)

或经济平衡增长率(人力资本均衡增长):

C=Q(1-u)(B+X)

(+(1-u)(B+X)(1-G)

(K h+

G u(1-A-B)

(K k(18)

(17)式和(18)式表明,政府公共资本投资对经济平衡增长具有正效应还是负效应,取决于边际效用弹性的大小:(1)当R<1+G u*(1-A)P(1-u*)B或R<1+G u(1-A)P(1-u)(B+X)时,政府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投资对经济平衡增长都具有正效应;(2)当R>1+G u*(1-A)P(1-u*)B或R >1+G u(1-A)P(1-u)(B+X)时,政府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投资对经济平衡增长都具有负效应。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1)政府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平衡增长的影响源于其对民间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且对经济平衡增长可能具有正效应也可能具有负效应,取决于民间经济主体消费跨时替代弹性大小:若消费跨时替代弹性较大,政府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平衡增长具有正效应;若消费跨时替代弹性较小,政府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平衡增长具有负效应。(2)政府物质资本投资对经济平衡增长具有直接正效应和间接效应,其中间接效应源于政府物质资本投资对民间人力资本积

33

累的影响,是正还是负取决于经济主体的消费跨时替代弹性的大小。当消费跨时替代弹性较大时,政府物质资本对经济平衡增长最终具有正效应;当消费跨时替代弹性较小时,政府物质资本投资对经济平衡增长最终具有负效应。

(四)消费跨时替代弹性大小分析

卢卡斯(Lucas,1988)给出民间储蓄率s 和消费跨时替代弹性之间关系:s =A (J +K )P (Q +R J )。其中,J +K 为产出平衡增长率,K 为劳动力增长率,Q 为贴现率,A 为物质资本边际生产率。卢卡斯利用美国1909)1957年间上述参数的经验数据,给出美国民间经济主体R 的取值范围为(0,4182)。对于我国,1978)2004年间劳动力平均增长率为2147%,所以我们取K =010247;郭庆旺和贾俊雪(2004)给出我国1978)2002年间潜在产出增长率为9156%,物质资本边际生产率为0169,所以我们取J +K =010956,即J =010512,A =0169;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的平均储蓄率为37%,90年代以来上升到42%(王建,2001),所以我们取s =014。据此,我们可以求得我国民间经济主体R 的取值范围为(0,3122)。当然,如果我们取陈昆亭、龚六堂、邹恒甫(2004)给出的物质资本边际生产率015,则R 的取值范围将更小为(0,2136)。

由此可见,我国民间经济主体的边际效用弹性R 的取值范围明显小于美国民间经济主体R 的取值范围,但由于我们无法准确给出我国民间主体R 的具体数值1,我们并不能由上面的理论模型对我国公共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投资的长期经济增长效应做出理论判断。为此,我们将进一步对我国公共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投资的长期经济增长效应作经验分析。

三、经验分析

本节以我国1978)2004年间数据为基础,在向量自回归分析框架下,首先利用误差修正模型估算我国公共资本投资和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以对本文的理论分析进行检验,并具体识别出我国公共资本投资的长期经济增长效应,然后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就我国公共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作进一步分析。数据来源于5中国统计年鉴6(2005)和5中国财政统

计年鉴6(2005)。

o(一)模型设定

为了全面地捕捉到公共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和民间经济活动的影响,我们的计量模型包括人均政府物质资本投资(G I )、人均政府人力资本投资(G H )、人均实际产出(Y )、人均民间物质资本投资(P I )和民间人力资本投资(P H )。我们采用传统意义上的人均财政投资来度量人均政府物质资本投资(P I ),并利用固定资产价格指数折算为实际值;?由于数据限制,我们利用人均政府公共教育支出来度量人均政府人力资本投资(HI ),并利用全国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折算为实际值;我们用人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减去人均政府物质资本投资来度量人均民间物质资本投资(PI ),并利用固定资产价格指数折算为实际值;民间人力资本投资(P H )的度量方法很多,这里我们遵循德拉富恩特(De La Fuente,2003)的做法,利用中等学校和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总数与劳动力的比值加以34

1

o?传统意义上的财政投资是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由财政预算内提供资金来源的部分,关于固定资产价格指数的估算,请参阅郭庆旺、贾俊雪(2004)。在利用横截面回归分析中,很多文献都用生产性财政支出来度量公共物质资本投资,而在向量自回归分析框架内则更多地是利用政府投资来度量公共物质资本投资,且为了更好地度量民间物质资本投资,因此本文这里利用财政投资来度量公共物质资本投资。

正如前文所指出的,公共资本投资经济增长效应的实证分析主要有五类方法,目前使用较多的有横截面回归法和向量自回归分析框架。横截面回归法主要以Barro(1990)的分析框架为主,但这类方法由于存在着伪回归和逆因果性等问题而受到一些经济学家的质疑(Levi ne and Renelt,1992;Levine and Zervos,1993;Crihfield and Panggabean,1995)。为了避免这些问题,且考虑到误差修正模型可以很好地捕捉到公共资本投资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因此我们采取向量自回归分析框架。

卢卡斯(Lucas,1988)指出,参数Q 和R 共同反映了消费者偏好,现实经济中是无法单独识别的。

度量。图1表明,我国人均政府物质资本投资波动较为明显,1978)1997年间呈逐年下降趋势, 1997年以来呈现出快速增加的趋势。人均政府人力资本投资一直呈现出上升趋势,其中1997年以来上升得较快。

图1人均政府物质资本投资(GI)和人均政府人力资本投资(G H)

表1各变量的ADF单位根检验

变量检验ADF临界值(99%)临界值(95%)

Ln Y原序列平稳性检验-0178-4138-316

原序列一阶差分项平稳性检验-3107-3175-310 Ln G H原序列平稳性检验-01847-4138-316

原序列一阶差分项平稳性检验-3112-3175-310 Ln GI原序列平稳性检验-1134-4138-316

原序列一阶差分项平稳性检验-3116-3175-310 Ln PH原序列平稳性检验-2112-4138-316

原序列一阶差分项平稳性检验-2103-2166-1195 Ln PI原序列平稳性检验-2175-4138-316

原序列一阶差分项平稳性检验-3111-3175-310

表2Ln Y、Ln G H、Ln GI、Ln P H、Ln PI之间的协整检验

原假设特征值滞后阶数最大K统计量迹统计量最大K统计量临界值迹统计量临界值R(0)=00194268195119163314668152

注:表2给出的是JJ协整检验(J ohanson and J uselius,1990)的结果。

由表1的ADF单位根检验和表2的协整检验可知,1978)2004年间我国人均产出、人均民间物质资本投资、民间人力资本投资、人均政府物质资本投资和人均政府人力资本投资的自然对数均为I(1)序列,且它们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因此为了避免伪回归,我们建立如下形式的误差修正模型(VEC M):

7i$y t-i+E t(19)

$y t=50+5Z t-1+E p

i=1

35

其中,y t=(Ln Y t,Ln G H t,Ln GI t,Ln PI t,Ln P H t)c,$为一阶差分算子,50为非约束因变量,5为误差修正向量,它表示的是当变量偏离长期均衡状态时对失衡的调节速度。Z t-1=Ay t-1捕捉了变量间的协整关系,7i为短期参数,它表示的是各变量之间的短期影响,p为滞后阶数。

(二)长期均衡分析

正如本文理论分析所指出的,政府公共资本投资对经济平衡增长具有影响。因此我们首先利用误差修正模型估算出我国公共资本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以检验本文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并识别公共资本投资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依据AIC等信息指数且考虑到样本量的限制,我们确定误差修正模型(VEC M)的最优滞后阶数,并给出具体估算结果(见表3)。

表3VEC M模型的估算结果

长期均衡关系:Ln Y=-0.038+0.43Ln PI+0.53Ln P H+0.09Ln G H+0.18Ln G I

(0.21,0.04)(0.48,0.08)(0.23,0.7)(0.1,0.09)

误差修正:$Ln Y$Ln PI$Ln P H$Ln GH$Ln G I

协整方程-0.031(0.03,0.4)0.24(0.1,0.02)-0.12(0.02,0.00)0.05(0.07,0.5)-0.24(0.22,0.3) L$.Ln Y-0.28(0.28,0.32)-0.66(0.83,0.42)-0.51(0.21,0.01)-0.11(0.55,0.84)-2.79(1.71,0.1) L$.Ln P I0.262(0.08,0.00)0.67(0.25,0.00)0.098(0.06,0.11)0.15(0.16,0.38)0.6(0.51,0.23)

L$.Ln PH0.02(0.2,0.9)0.66(0.65,0.31)0.14(0.16,0.38)0.06(0.44,0.89)0.85(1.34,0.53)

L$.Ln GH-0.063(0.16,0.69)-0.58(0.45,0.2)0.29(0.11,0.00)-0.04(0.3,0.89)0.99(0.9,0.29) L$.Ln G I0.076(0.04,0.04)0.13(0.11,0.24)0.13(0.03,0.00)0.16(0.07,0.03)0.26(0.22,0.25)常数项0.063(0.02,0.00)0.097(0.05,0.05)0.02(0.01,0.13)0.05(0.03,0.11)0.09(0.1,0.4) R20.860.750.880.390.65

对数似然值222.68

注:表中小括号中的数字分别为标准差和显著性检验的p值。

由误差修正模型估算结果可以看出,政府公共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这较好地验证了本文理论分析结论。从估算的长期均衡关系来看,我国政府人均公共人力资本投资和人均公共物质资本投资对长期人均产出增长都具有正影响。其中政府人均公共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力度较小(影响系数为0109),且不具有统计显著性,而人均公共物质资本投资的影响力度较大(影响系数为0118)且在10%的显著水平上具有统计显著性。这表明,就我国经济发展的具体实践而言,政府公共物质资本投资对长期经济增长要更为重要。此外,可以看出民间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投资对长期经济增长也都具有显著的正影响,且影响力度明显高于政府公共资本投资。这意味着,1978年以来的市场化经济改革是我国经济长期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今后仍需坚定不移地贯彻这一发展战略。民间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力度最大(影响系数为0153),这也从一个侧面验证了卢卡斯(Lucas,1988)强调人力资本积累是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动力机制这一重要论断的正确性。

(三)动态影响分析

我们在误差修正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政府公共资本投资对人均产出、人均民间物质资本投资和民间人力资本投资增长的动态影响。图2给出了人均产出、人均民间物质资本投资和民间人力资本投资增长对政府人均公共人力资本投资和人均公共物质资本投资增长的脉冲响应图。

36

由图2可以看出,人均政府人力资本投资增长在短期内对人均产出增长产生了明显的反向冲击,并在第2年达到最大。此后,反向冲击力度开始减弱,在第4年后变为正向冲击并于第7年达到一个相对高点,此后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Ln Y变化基本上保持在01003个百分点水平上。人均政府人力资本投资冲击同样在短期内不利于人均民间物质资本投资增长,但第2年后便转为正向冲击,并在第7年达到一个相对高点,此后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都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Ln PI变化基本上保持在01036个百分点水平上。与前两种情况不同,人均政府人力资本投资冲击对民间人力资本投资始终具有正向影响,且在第1年达到最大,此时,1个百分点的Ln G H冲击导致Ln P H增加01006个百分点,此后冲击力度呈现出缓慢减弱的态势。人均政府物质资本投资增长冲击对人均产出、人均民间物质资本投资和民间人力资本投资增长始终都具有正向影响,其中对人均产出和人均民间物质资本投资增长的正向冲击分别在第6年和第5年达到峰值,此时,1个百分点的LnGI冲击分别导致Ln Y和Ln PI增加010285和0106个百分点,此后冲击力度逐步减弱。对民间人力资本投资增长的正向冲击在第8年左右达到相对高点(1个百分点的Ln G I冲击导致Ln P H增加0107个百分点),此后仍呈现出缓慢增加的态势。

图2政府公共人力和物质资本投资增长对产出、民间物质和人力资本投资增长的动态影响

上述分析表明,两种形式的政府公共资本投资对人均产出、人均民间物质资本投资和民间人力资本投资增长的动态冲击模式存在明显差异:政府物质资本投资的正向影响更迅速、力度也更大,而政府人力资本投资在短期内并不利于产出和民间物质资本投资增长。

(四)因果关系分析

对于两个变量z t和x t,如果对于P s>0,基于(x t,x t-1,,)的预测x t-s的均方误差,与利用(x t, x t-1,,)和(z t,z t-1,,)所得到的预测的均方误差相同,也即z t的信息对于x t-s的预测没有任何帮助,就可以认为z t的变化不能引起x t的格兰杰变化。反之,如果可以验证x t的变化不能引起z t的格兰杰变化,就可以认为x t和z t之间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这样的定义可以很容易地推广到二元或多元向量情形。格兰杰因果检验本质上是回归系数的线性约束检验,线性约束的检验方法很多,我们这里使用Wald检验。具体检验中,滞后阶数分别取1)4,具体结果如下:

37

原假设滞后阶数Chi2P Ln GI的变化不能引起Ln Y的格兰杰变化2 6.980.03

Ln Y的变化不能引起Ln GI的格兰杰变化29.170.01

Ln GI的变化不能引起Ln P I的格兰杰变化37.280.06

Ln PI的变化不能引起Ln G I的格兰杰变化314.440.00

Ln GI的变化不能引起Ln P H的格兰杰变化1 2.740.09

Ln P H的变化不能引起Ln GI的格兰杰变化1 3.080.08

Ln G H的变化不能引起Ln Y的格兰杰变化320.90.00

Ln Y的变化不能引起Ln GH的格兰杰变化1 6.840.00

Ln G H的变化不能引起Ln PI的格兰杰变化1 3.580.06

Ln PI的变化不能引起Ln G H的格兰杰变化2 6.790.04

Ln G H的变化不能引起Ln PH的格兰杰变化211.290.00

Ln GI的变化不能引起Ln G H的格兰杰变化1 3.040.08

Ln G H的变化不能引起Ln GI的格兰杰变化213.050.00

注:如果p>011,则接受原假设,否则拒绝原假设。为了简化,其中一些阶数的检验结果没有列出。

根据上述检验结果,我们就可以分析人均政府物质资本投资、人均政府人力资本投资增长和人均产出、人均民间物质资本投资和民间人力资本投资增长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

1.在10%的置信水平上,滞后2期时,人均政府物质资本投资增长变化可以引起人均产出增长的格兰杰变化,人均产出增长变化同样可以引起人均政府物质资本投资增长的格兰杰变化,表明此时二者是一种双向影响关系。人均政府物质资本投资增长和人均民间物质资本投资增长二者以及人均政府物质资本投资增长与民间人力资本投资增长二者在滞后3期和滞后1期时也都分别是一种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

2.在10%的置信水平上,滞后1期时,人均产出增长变化可以引起人均政府人力资本投资增长的格兰杰变化,而人均政府人力资本投资增长变化并不能引起人均产出增长的格兰杰变化,表明此时二者是一种单向影响关系。直到滞后3期,人均政府人力资本投资增长变化才能引起人均产出增长的格兰杰变化,但二者仍为单向影响关系。滞后1期时,人均政府人力资本投资增长变化可以引起人均民间物质投资增长的格兰杰变化,但二者是一种单向影响关系,在滞后2期时,二者之间是一种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滞后2期时,人均政府人力资本投资增长变化可以引起民间人力资本投资增长的格兰杰变化,但二者始终都是单向影响关系。

3.在10%的置信水平上,滞后1期时,人均政府物质资本投资增长变化可以引起人均政府人力资本投资增长的格兰杰变化,而人均政府人力资本投资增长的变化不能引起人均政府物质资本投资增长的格兰杰变化。滞后2期时,人均政府人力资本投资增长变化可以引起人均政府物质资本投资增长的格兰杰变化,且二者是一种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

上述分析表明,人均政府物质资本投资增长与人均产出增长存在着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且人均政府物质资本投资增长可以较快地引起人均产出增长变化,而人均政府人力资本投资增长与人均产出增长之间只存在着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且人均政府人力资本投资增长的影响相对滞后。此外,人均政府物质资本投资增长变化可以很快地引起人均政府人力资本投资增长变化,而人均政府人力资本投资增长变化对人均政府物质资本投资增长的影响相对滞后。

38

四、结语

本文首先建立一个包含政府公共资本投资的两部门内生增长模型,并将政府公共资本投资分为政府物质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从而对公共资本投资的长期经济增长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然后,我们以我国1978)2004年间数据为基础,利用向量自回归分析框架就我国公共资本投资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作实证分析。我们的分析得到如下几点结论。

1.本文的理论分析表明,两种形式的政府公共资本投资对经济平衡增长可能具有正效应也可能具有负效应,取决于民间经济主体的消费跨时替代弹性大小:若消费跨时替代弹性较大,政府公共资本投资对经济平衡增长具有正效应;若消费跨时替代弹性较小,政府公共资本投资对经济平衡增长具有负效应。其中,政府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平衡增长的影响源于它对民间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政府物质资本投资对经济平衡增长具有直接正效应,该效应源于对民间人力资本积累影响的间接效应,最终影响取决于消费跨时替代弹性的大小。

2.本文的实证分析表明,两种形式的政府公共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这较好地验证了本文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其中政府公共物质资本投资对长期经济增长的正影响更为显著,且二者之间存在着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政府公共人力资本投资对长期经济增长的正影响较小,且在短期内不利于经济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只存在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

3.上述实证分析结论,对我国财政政策的制定和公共投资领域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1)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在工业化进程加速的过程中,政府公共资本投资是实现经济快速持续增长的一个重要推动力。特别是在经济衰退期间,政府通过加大公共资本投资包括物质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力度,一方面可以改善宏观经济运行环境、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可以直接促进经济长期增长,这也正是我国1998年开始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做法。(2)从公共资本投资领域上看,政府一方面应继续加大公共教育、工作培训等人力资本投资,以提高我国劳动力生产效率,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效率型经济增长;另一方面由于像基础设施等物质资本投资对我国经济快速持续增长的作用更直接、更显著,故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政府还不能忽视公共物质资本的投资。

参考文献

陈昆亭、龚六堂、邹恒甫,2004:5什么造成了经济增长的波动,供给还是需求:中国经济的RBC分析6,5世界经济6第4期。

郭庆旺,2001:5内生增长理论与财政政策6,载于刘溶沧和赵志耘主编5中国财政理论前沿ò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郭庆旺、鲁昕、赵志耘,1999:5公共经济学大辞典6,经济科学出版社。

郭庆旺、贾俊雪,2004:5中国潜在产出与产出缺口的估算6,5经济研究6第5期。

郭庆旺、赵志耘、贾俊雪,2005:5财政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6,5公共经济学评论6第1卷第1期,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廖楚辉,2006:5中国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结构及政府教育投入6,5中国社会科学6第1期。

王建,2001:5中国能源的长期供求形势6,5中国宏观信息网6。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2004:5财政政策的供给效应与经济发展6,5经济研究6第9期。

Arrow,K.J.and M.Kurz,1970,Public Investment,the Rate of Return,and Opti mal Fiscal Policy,Johan Hopking Press.

Aschauer,D.A.,1989,/Is Public Expenditure Productive0?Journal o f Monetary Economics23.

Aschauer,D.A.,1990,/Why Is Infras tructure Important0?In A.H.Munnell(ed.),Is There A Shortfall in Public Capi tal Inces tment?, Conference Series,Bos ton:Federal Reserve Bank of Bos ton34.

Barro,R.J.,1990,/Government Spending in a Simple Model of Endogenous Gro wth0,Journal o f Political Economy98.

Barro,R.J.,1991,/Economic Growth in a Cross Section of Countries0,Quarte rly Journal o f Economics106.

Crihfield,J.B.and M.P.H.Panggabean,1995,/Is Public Infras truc ture Productive?A Metropoli tan Perspective Using Ne w Capital Stock Es ti mates0,Re gional Science and U rban Economic s25.

39

De La Fuente,A.,2003,/Convergence Equati ons and Income Dynamics:The Source of OECD Convergence,1970)19950,Economica70.

Devaraj an,S.,V.Swaroop and H-F.Zou,1993,/What Do Governments Buy?The Composi tion of Public Spending and Economic Performace0,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WPS1082,World Bank.

Johans en,S.and K.Juselius,1990,/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 on and Inference on Coi ntegration-With Applications to the Demand for Money0,O xford Bulletin o f Ec onomic s and Statistics52.

Levine,R.and D.Renel t,1992,/A Sensi ti vity Anal ysi s of Cross-Country Growth Regressi on0,Ame rican Economic Re view,82.

Levine,R.and S.-J.Zervos,1993,/Looki ng At the Facts:What We Know About Policy and Growth fro m Cross-Country Analysis0,World Bank Working Paper1115.

Lucas,R.E.,1988,/On the M ec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0,Journal o f Political Economy22.

The Effects of Government Public Capital Investment

on Long-Run Economic Growth

Guo Qingwang Jia Junxue

(China Financial Policy Research Center;Ren min University of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echanics of govern ment public capital inves tmen t on lon g-run economic growth by setting up a two-sector endogenous growth model con taining govern ment public capital investment and dividi ng public capital i nvestment to governmen t physical capi tal investmen t and human capital i nvestment.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suggests both forms of government public capital investment may have positi ve or negative effects on long-run economic growth depending on the size of private agen ts p intertemporal substitu tion elasticity of consumption.On the other hand,We use VAR approach to analyze the effects of government public capital investment on long-run economic growth based on annual data for the period from1978to2004in China.The posi tive analysis suggests that there are long-run equilibrium relations among both forms of government public capi tal investment and economic growth,while government physical capital investment have significan t positive effects on long-run economic growth, governmen t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have relative s maller posi tive effects on long-run economic growth and have negative effects on economic growth in short term,which has si gni ficant i mplications for macroeconomic policy and public capital investmen t fields selecting i n China.

Key Words:Government Physical Capital Investment;Government Hu man Capi tal Investment;Long-Run Economic Growth JEL Classification:E600,O110,P200

(责任编辑:唐寿宁)(校对:晓鸥) 40

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摘要: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辆马车—投资、消费和出口,由此可见,投资是国民经济增民经济总需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一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投资与经济增长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一方面投资对经济增长有着不可替代的贡献,是经济增长动力之一,一方面经济增长又是扩大投资赖以存在的基础,对投资起决定作用。 关键词:投资经济增长 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含义。投资就是资本的使用和配置,它是一个变量运动和增值的过程。投资时经济主体为获取经济利益而垫付货币和其他资源于某项事业的经济活动。为了强调投资与资本的联系,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在《经济学》一书中对投资进行了定义:“对于经济学家而言,投资总是指实际资本的形成——增加存货的生产,或新工厂、房屋和工具的生产。”经济增长的含义。经济增长是也是一种综合的社会现象,经济学家对此也有着不同的解释,萨缪尔森在《经济学》一书中关于“经济增长是指一国潜在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或国民产出(GNP)的增加”的论述比较有代表性。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给经济增长做了一个经典性的定义,即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是指提供给居民种类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能力的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的技术和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之相应调整的基础上。 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投资的两个方面来实现的,即投资需求效应和投资供给效应来实现的。在投资过程中和投资项目建设过程中,不断运用资金,购买生产资料如电力、水泥、钢材、电力等,从而导致对投资品和消费品的大量需求,引起国民经济中需求总量的增加,推动相应行业扩大生产规模,促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投资的供给效应表现为投资项目建成后投入使用,会扩大社会的生产能力,从而给社会生产处更多的产品,导致国民经济供给总量的增加,进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由此可以看出,投资对经济增长既有供给效应,又有需求效应,既会促进经济增长,又会诱发经济波动,具有“双刃剑”的作用。投资应服从和服务于消费,消费产生需求,投资产生供给,投资像细线能拉不能推。我们在处理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时,既要重视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又不能盲目扩大投资:既要重视投资的需求效应,也要重视投资的供给效应。投资的项目或形式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存货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其中起着主要作用的是固定资产投资。投资对宏观经济的作用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一是短期的需求效应,即投资是总需求的一个组成部分,投资增长能够直接拉动总需求的增长,从而带动总产出水平的增长。二是长期的供给效应,也就是从供给方面来说,投资可以形成新的后续生产能力,并且为长期的经济增长提供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由此不难得出结论,投资不但创造了当年国民经济总需求而且增加了下一年国民收入的总供给。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均表明,要想持续扩大社会再生产,必须增加固定资产、改善劳动手段和提高技术水平。我国的投资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可以通过近年来的投资率可以通过一些数据来表明:我国投资率80年代前期34.1%,后期增加到36.8%,90年代的平均水平为38.6%,2001年投资贡献率为46%左右,2002年提高到70%,由此可以看出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我国经济增长已离不开投资的贡献。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但另一方面只有经济增长才能给扩大投资提供坚实的基础,没有经济增长,投资就成了无源之水。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为了使投资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在现实中必然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盲目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以及采取合理途径从而发挥投资的积极作用。首先,现阶段我国的众多小型企业以及个人为了盈利投资的方式呈现出不科学性和盲目性导致经济的不正常发展,所以解决投资的盲目性从而保持适度投资规模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现阶段保持投资的稳定增长,避免经济的剧烈波

投资经济学习题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 1.投资活动是投资主体的一种( B )。 A.政治行为 B.经济行为 C.投机行为 D.随机行为 2.难以用价值或根本无法用价值反映但又客观存在的效益称为(B )。 A.国民经济效益 B.社会效益 C.财务效益 D.国防效益 3.下列哪项不能作为投资的载体?()。C A.土地 B.商标 C.企业文化 D.专利 4.下列哪项不属于更新改造?()。C A.建筑物修整 B.劳动安全保护措施 C.扩建分厂 D.治理“三废”的措施 5.下列哪项不属于间接投资?( B )。 A.购买股票 B.房地产开发 C.信托投资 D.购买债券 6.下列哪项不属于直接投资?( C )。 A.扩建分厂 B.房地产开发 C.信托投资 D.设备更新 7.下列哪项不属于固定资产投资?()。B A.扩建分厂 B.房地产开发 C.设备更新 D.储备原材料 8.下列哪项不属于生产性投资?()。D A.新建公路 B.新建医院 C.码头建设 D.油田开发 9.下列哪项属于国外商品信贷方式?()。C A.“三资企业” B.外国政府贷款 C.合作开发 D.补偿贸易 10.下列哪项属于直接利用外资?()。C A.BOT B.吸收外国存款 C.“三资企业” D.来料加工 11.下列哪项属于间接利用外资?(C )。 A.出口信贷 B.租赁 C.国外发行债券 D.“三资企业” 12.下列哪项不属于公益性项目投资?(D )。 A.城市美化工程 B.公立学校 C.废水处理 D.新建厂房 13.下列哪项属于无形资产?(A )。 A.商标 B.债券 C.土地 D.商业票据 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 1.投资需求效应的特点不包括(B )。 A.即时性 B.滞后性 C.无条件性 D.乘数性 2.熊彼特对经济周期的解释理论是(A )。

政府项目投融资多种模式分析

政府项目投融资多种模式 ——优劣和适用性分析 城市投融资建设的当前形势 城市建设投融资问题是一个困扰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问题,尤其是我国GDP已经连续几年高速增长,当前正面临经济过热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的压力,导致国家实施了紧缩性的宏观调控政策,银根和地根的相对收紧,使资金供给的矛盾更加突出。而城市建设对地方经济增长可以产生向前诱发效应、伴随效应、后续波及效应、等多方面贡献。但是,建设速度的加快,投资强度的加大,也使各级政府在财政资金的投入方面捉襟见肘,承受了巨大的资金压力。面对巨大的投资需求,单靠政府财政投入已无法满足建设的需要。长期以来,政府以投资者、管理者和经营者的多重身份全面介入政府投资项目的投资建设管理中,职能交叉,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形成了一种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公共产品生产模式,政府部门并没有完全从城市基础设施及市政公用事业的赢利性领域退出来着重发挥自身的战略制定、决策、指导、监督和公共服务的作用。如何加快政府投资项目融资方式的改革,提高投资效率,广泛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解决大规模集中建设时期的资金供需矛盾,成为了我国政府投资项目建设中的重要问题。

而在我国,政府投资项目又被称为政府工程项目,是指为了适应和推动国民经济或区域经济的发展,满足社会的文化、生活需要,以及处于政治、国防等因素的考虑,由政府通过财政投资,发行国债或地方财政债券,利用外国政府赠款以及国家财政担保的金融组织贷款兴建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通常可以将政府投资项目划分为经营性项目(如项目在运营后有盈利保障的轨道交通、公路、港口、机场、电力、供水、环境卫生设施、垃圾处理系统等基础设施项目)和非经营性项目(如政府办公楼、学校、医院等公共工程和公益事业)。 对于基本没有盈利的公益性公共工程(非经营性项目)建设,一般由政府担任投资主体,资金来源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应大力推行代建制,依靠社会专业力量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水平。而对于经营性项目,由于项目的资金需求量大,投资建设期长,但能获得一定程度的回报,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吸引多元化投资主体,引入私人资金参与投资建设,拓宽政府投资项目的融资渠道。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结构: 一、银行信贷资金。却可能造成政府过度负债,难以为继或因政府财力信用不足,银行怠于放款。 二、土地出让金。但土地资源有限,难以成为长期持续的建设资金来源。 三、吸引社会资金。即市场化融资。

“四万亿”投资计划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

“四万亿”投资计划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 摘要: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极大冲击。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面临危机,为了抑制国内经济下滑的态势,国务院于2008年末出台了四万亿投资的经济刺激计划,以保证经济稳定与增长。本文从短期与长期两个方面分析了该投资计划对中国经济各方面的影响,做出了评价并提出了对今后经济运行的调整建议。 关键词:四万亿投资;短期影响;长期影响;调整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在短时间内引起全球经济震荡,对各国经济造成了或大或小的负面冲击。在经济全球化、资本流动国际化的今天,我国经济也难逃厄运,对于经济增长严重依赖出口的国内经济来说,由金融危机所引发的全球经济下滑特别是美国经济的低迷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在这种背景之下,中央政府出台了“四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旨在全力保持国内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减少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冲击。 一、短期影响分析 1.资金来源方面 此次“四万亿”投资计划包括新增中央投资11800亿元,其他地方财政预算、中央财政代发地方政府债券、政策性贷款等28200亿元,体现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分担投资计划,发挥积极作用,实现社会资源的集中和有效利用,以应对这场经济大风暴,给予了世界及我国人民很大信心来战胜金融危机。 2.资金流向方面 此次“四万亿”计划投资了包括保障性住房、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发展等七个方面,其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投入比例较大。在坚持老百姓“老有所养、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的一贯原则下,一批批保障性安居工程建成,一座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和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完成改造,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一步步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工作按部就班地实施,我们看到了“四万亿”投资带来的受益群体,印证了“重保障、解民忧,强化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的中国政府作风。 在中国的具体背景和全球经济的宏观紧张下,中国政府通过实施适度宽松的财政政策以适应这个特殊时期经济的发展,通过“四万亿”的财政投资,加快公共设施和基础产业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环境,同时强化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文教科卫等投入,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了对消费的促进和需求的拉动,成就了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二、长期影响分析 1.对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结构的影响 毫无疑问,由于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扩大政府生产性开支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经济长期的稳定发展,但它的副作用较大,在资源配置效率方面历来存在不少问题。

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以内蒙古1985年—2005年的统计数据为例 摘要: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单位根检验、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然后对内蒙古1985—2005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来反映两者之间的长期和短期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经济增长和固定资产投资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同时得出滞后一期的误差修正项对长期稳定趋势的偏离起到了比较明显的收敛作用。 关键字:固定资产投资;国内生产总值;协整;误差修正模型 一、问题的提出与分析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来看,在工业化进程中随着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逐步提升,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加大,从而引起投资率上升、消费率下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快发展的经济发展阶段,积累和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投资拉动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需要保持投资较快增长。改革开放以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2%,超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14.5%的增速,在保证GDP年均增长9.4%的同时,也使得投资率保持较高水平。当前,我国经济增长对投资拉动的依赖较强,投资率高于国外相同发展阶段水平,这种情况如果持续下去,不仅会造成消费对投资的制约,影响国民经济良性循环,而且可能诱发通货膨胀,导致宏观经济大起大落。因此,现阶段就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对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提出政策建、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等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方法的选择 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国外许多著名经济学家提出了不少理论及模型,最具代表性的有: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哈罗德—多马模型、凯恩斯的乘数理论、加速数理论及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他们都把投资视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以上这些理论从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投资理论的进步和发展,然而它都缺乏严格统计意义上的逻辑论证。本文通过研究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增长在数量上的依存关系,发现从长期来看,二者都有趋同的上升趋势,体现出长期均衡发展的特点。(如图一:GDP与FAI关系图)因此,本文采用符合这一特点的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对固定资产投资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进一步反映二者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选取内蒙古1985年至2005年间的数据进行分析。 (三)理论综述 在对经济现象进行时间序列分析时,一般都要求所用的时序资料是平稳的,否则将会产生“伪回归”问题。但是现实经济时序资料通常都是非平稳的,为了避免产生这种现象,传统的处理方法总是先对变量进行差分,然后对差分序列进行回归,这样做可能会导致所研究变量间长期关系信息的损失,而这些信息对分析问题又是必要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美国经济学家、纽约大学金融学教授罗伯特?恩格尔和英国经济学家、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荣誉教授克莱夫?格兰杰于1987年正式提出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该理论的问世可以极大地避免“伪回归”问题。

公共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19895408.html, 公共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作者:耿凯 来源:《中国经贸》2016年第13期 【摘要】公共投资的主要职能主体是政府,本文主要通过我国公共投资的投入结合当前 国家经济发展趋势进行联系,简要分析由国家政府进行公共投资所带来的主要变化和发展方向,简述公共投资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政府职能;经济发展;公共投资 一、绪论 政府作为投入主体进行的公共资本投入,是促进国内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式,也是国内外研究经济增长的一个方向。作为公共投资一直被我国认为是维持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它不但可以满足国家社会的公共需求,同时也是作为主体的政府在其行驶经济职能的行为。政府通过有效的公共投资,来保证国家经济科学的发展,利用公共产品以及准公共产品来满足社会大众的生活生产需求。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公共投资主要是指广义投资的概念,我们将公共投资根据用途分为三个部分,其一,是政府在用于形成基础设施等公共物资资本投入流量。其二,政府用于人力方面培训提高的支出。其三,政府用于发展科技方面的支出。 二、公共投资的实际定义 政府用于公共投资主要是指国家发展阶段,需要政府财政支持的公共基础建设。这里面涵盖了很多的内容和方面。公共投资的经济作用是非常广泛的,需要通过公共投资的概念去定义。通常需要通过分析经济运行过程中公共投资与私人投资、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城乡经济结构等问题。面对诸多方面的综合协调关系进行有效的分析,国家需要进行宏观以及微观经济机制的建立来确定公共投资的总体发现。并且通过多层面的经济关系研究,来公共投资的规定,这样有效的帮助公共投资更加合理化,也更加具有实效性。 三、公共投资的作用 对于政府公共投资政策,其主要的作用是对于社会总供需有着很强的调节能力。在面对政府基础设施的投资、国民教育方面的支出等方面,需要不断研究其发展投资在促进经济资源变化的问题,而公共投资在提高国民经济潜在的发展力具有着重要的作用。通常公共投资需要对于推动总供需进行分析,对于总需求和总供给形成的发展曲线进行分析,根据乘数效应实现时间跨度并最终对产出做出合理的评估。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环境下发展,政府对于公共投资的政策需要谨慎,这可能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未来的走向。我国政府公共投资的主要作用分为以下三点:

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

现代商业MODERN BUSINESS 142区域经济District economy 一、理论基础从概念上讲,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潜在的国内生产总值(GDP) 或国民收入的增加。投资作为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投资分为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产投资,而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的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所谓的固定资产投资是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经济活动,即固定资产再生产活动。固定资产再生产过程包括固定资产更新(局部和全部更新)、改建、扩建、新建等活动。在理论上, 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辨证关系:一方面, 经济增长水平决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水平; 另一方面, 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对经济总量增长具有强有力的推动作 用。二、模型建立及数据分析(一)模型建立在经济活动中许多经济变量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关联性,其中一个变量的变化 会引起与其相关变量的变动。在宏观经,济学中从增长理论的研究可知固定资产投资与生产总值之间也同样存在着关联作 用,为研究他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拟建立一元回归方程: Yt=B1+B2Xt+ut,t=1,2,3…n(1) 其中Yt为地区生产总值(GDP),Xt为固定资产投资(I);B1, B2为待测参数,ut为随机干扰项。所以以上(1)式也可以写成:GDPt=B1+B2It+ut ,t=1,2,3…n(2)(二)数据分析1、相关性分析:相关分析是对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的分析,其主要目标是考察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内在依存关系,并做出符合实际的判断。通过绘制散点图判断因变量和自变量 之间有无明显线性关系,通过选取2002到2008年数据作图,如下:从上海市GDP总量和固定资产投资相关性的散点图可见,多数年份的散点都分布在一条直线附近,可以基本判定GDP总量和固定资产投资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线性相关。2、数据回归分析选取上海的数据,对LnGDP和LnI之间的线性关系进行回归分析 运用最小二乘法估计,结果如下:LnGDP=2.527401+0.768019LnIS= 0.188076 0.029487T= 13.43819 26.04617R-squared=0.963089结果表明LnGDP和LnI有协整关系,也就是说上海固定资产投资和国内生产总值序列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 回归系数0.768019表明固定资产投资增加1%,GDP总值增加约0.768019%,从回归系数看固定资产投资对GDP增长的影响很显著。三、结论及政策建议1、通过运用回归分析,得知上海市固定资产投资与区域生产总值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固定资产每增加一个百分点,GDP就相应增加0.768个百分点。所建一元线性回归模型能较好地反映了实际情况。2、上海市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在拉动经济增长的消费、投资和进出口“三驾马车”中,固定资产投资是上海市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拉动因素。固定资产投资的不断加大,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反之,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不足,将制约经济的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具有多级传导和扩散的功能,通过对相关产业的影响,拉动经济的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不仅可直接促进工业,房地产等行业生产的增长,对生产资料市场和消费品市场的繁荣也起到了间接的推动作用。为了实现上海经济的可持续和健康发展,必须在调整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和优化投资结构上进行重点突破。固定资产投资 与经济增长关系 【文章摘要】以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理论为依据, 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 对上海 市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 固定资产投资是刺激经济的主要手段,拉动经济增长作用越来越强。【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国民生产总值;经济增长;计量经济学模型王悦然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 200241 【参考文献】1、王勇 固定资本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经济师》2004 年第11 期2、杨萍.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现状与发展分析《建筑经济》2007年第6 期3、上海经济社会统计年鉴 2002

投资经济学答案(最新)

1投资体制是指与特定经济环境相适应的社会投资的运行机制及其相应的保障系统总和。从某种意义上讲,投资体制是投资活动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的总称。在我国,投资体制一般是指固定资产投资活动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的总称。 2融资租赁是指具有融资性质和所有权转移特点的设备租赁业务,即出租人以收取租金为条件,根据承租人所要求的规格、型号、性能等条件购入设备租赁给承租人,合同期内设备所有权归出租人,承租人只拥有使用权,合同期满后,承租人付清租金后,有权按残值购入设备,出租人丧失所有权,承租人拥有所有权。 3固定资产投资是指用于建设和形成固定资产的投资。所谓固定资产是指在社会在生产过程中,可供长时间反复使用,并在其使用过程中基本不改变其原有实物形态的劳动资料和其他物质资料,如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工具、牲畜、役畜等。 4收购与兼并投资项目指通过收购或兼并获得某种产品或事业的经营条件,包括经营设施、市场、信誉、专利等。其特点是投资运作难度大、潜在的风险大、问题多,但一旦收购或兼并成功,可以较快地投入经营且潜在效益大。 5内部化优势是指企业为避免不完全市场带来的影响而把企业的优势保持在企业内部。市场不完全性包括两个方面:(1)结构性的不完全性。(2)认识的不完全性。 6国际金融组织贷款是国际金融组织按照章程及自身运作要求向其成员国家提供的各种贷款。其中: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稳定国际汇兑,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在货币问题上促进国际合作,对会员国提供短期资金,解决成员国国际收支暂时不平衡时的外汇资金需要。 (2)世界银行为促进各国经济的恢复与重建,并协助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和资源开发,而对会员国提供长期资金的开发贷款。 (3)国际金融公司为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私人企业的国际贷款。 (4)国际开发协会为加速不发达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向更贫穷的发展中国家提供更优惠的贷款。 (5)亚洲、非洲、泛美开发银行等地区性金融机构为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合作,向发展中成员国提供贷款和经济援助。 7项目融资是指贷款人向特定工程项目提供贷款协议融资,对于该项目所产生的现金流量享有偿清请求权,并以该项目资产作为附属担保的融资类型,是一种以项目未来收益和资产作为偿还贷款资金来源和安全保障的融资方式。 8外源融资是企业通过一定方式向企业之外的其他经济主体筹集资金,包括发行股票、企业债券和向银行贷款等。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租赁等也属于外源融资范畴。 9年度投资规模是指一年内一个国家或一个部门、一个地区、一个单位投入到固定资产再生产方面的资金总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年内实际完成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反映了一年内投入到固定资产再生产上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数量。年度投资规模应与当年的国力相适应。 10企业投资战略企业运用战略一词,是用来描述一个企业如何实现它的目标和使命。战略包括拟定和评价能够实现企业目标和使命的各种方案,并最终选定将要实现的方案。企业战略可分为三个层次:即企业总体战略、事业层战略和职能战略。 11企业投资战略是在总体战略指导下,对企业投资的方向、目标和计划做出长远的、系统的、全局的谋划。企业投资战略是企业总体战略在投资管理方面的分战略,它决定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并具体体现为企业资金投入的方向、重点及投入资金的数量。 12所谓资产证券化,是指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发行有金融资产(如银行的信贷资产、企业的贸易或服务应收账款等)支撑的债权或商业票据,将缺乏流动性的金融资产变现,达到

政府投资项目风险分析和风险防范

政府投资项目风险分析和风险防范 政府投资项目工期长、投资大、社会影响广,建设过程中存在诸多风险,为提高政府投资经济效益和社会和效益,应重视分析和防范政府投资项目风险。 一、国外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和风险防范 美国政府投资工程项目决策和设计、预算经过严格审定,控制决策风险,工程采购采用公开招标方式,严格按合同规定实施,业主直接对设计和施工工作进行管理,控制建设过程中风险,总会计事务所对投资计划进行评估和审计,无论是业主、工程师、承包商都与银行、保险公司有密切联系,在办理保险和银行贷款过程中,保险公司和银行慎重审查企业的承包能力、履约记录和资信状况,据以决定是否给与承包商担保。 德国政府投资工程集中在基础设施关键领域,采用国家持股和投资补贴两种方式,按比例分享收益和承担风险。政府投资项目预算管理具有权威性、强制性和科学性,实行三级决策监督,确保决策公正和正确性,减少决策风险。项目完成后实行严格的后评价,工程运行

受到检查审计,工程项目必须符合规划和土地使用要求,对公务员、政府聘用自由职业者、企业行贿政府官员,法律处罚严厉。重视预防、规避和转移政府投资项目财政风险、利率风险、信贷风险、企业领导才智风险和自然灾害等风险,保险公司参与项目建设全过程,参与技术风险防范方案制定、指导保险合同拟定,进行预期效益保险,确保项目建设进度和经济性。 二、我国政府投资工程风险分析 我国政府投资风险主要体现为资源浪费严重、缺乏后评价体系。 1、缺乏专业管理知识。政府投资工程多是重点工程、大型建设项目,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而建设管理班子无专业管理经验、技术力量不足,对基本建设程序不熟悉,难以科学控制工期,造成技术管理风险。 2、投资膨胀严重,缺乏有效的投资约束机制。由于投资计划的随意性、基础资料不准确、设计深度不够、建设单位管理水平不到位、项目监理工作不落实等原因导致“三超”现象严重,存在达不到项目预期目标的风险。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新一轮的世界产业结构的大调整,作为联系和影响国与国之间产业结构变动的最基本的纽带之一,外商直接投资在80年代中期以来,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在迅速壮大,并对投资国和东道国还有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仅就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做一探讨。 标签:外商直接投资;经济发展 20世纪最后20年,世界经济出现了许多发人深思的新现象,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经济全球化在80年代末的加速前进及史无前例的大发展,作为联系和影响国与国之间产业结构变动的最基本的纽带之一,外商直接投资在80年代中期以来,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壮大。 1 外商直接投资的概况及其特征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项目和资金规模基本上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特别是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基本上保持了持续增长的态势。从外商对华实际投资规模来看,自外商对我国开展直接投资以来,其规模不断扩大。1992年,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实际金额突破100亿美元,为110.08亿美元,此后,一直保持较高水平上的稳步增长之势。2002年,我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高达527.43亿美元,是1983年的65倍。 从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资金来源来看,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对华直接投资的主要力量。来自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处于次要地位,其投资规模在20世纪90年代明显加大。随着我国利用外资政策的进一步调整,对外开放领域的不断扩大和投资环境的日趋改善,来华直接投资的国家和地区不断增多,截至2002年底,全球已有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来华从事直接投资活动。从外商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特点来看,外商直接投资高度集中于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而我国中西部地区利用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金额一直呈现出不断增长的势头,但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我国中西部地区每年引进的外资金额仍然较少,所占比重也不大。从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特点来看,第一产业中外商直接投資的比重很小,投向第二产业的投资占主导地位,投向第三产业的投资呈迅速上升的趋势,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于第二产业的劳动密集型行业。 2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流向和结构的迅速变化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产业结构调整、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乃至一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外商直接投资加速了国内资本的形成,促进了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随着时间

浅谈财政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探析

浅谈财政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探析 财政投资就是通过一些手段将资金筹集到一起,再将其投放到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些公共支出活动中。这种经济发展手段是社会经济发展中重要的形式之一,同时也是促进经济市场发展的有效措施。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方式逐渐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财政投资也逐渐地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并在我国经济增长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财政投资对经济增长的直观影响 一个国家财政的支出能够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收入产生直接的影响,同时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增长与否的重要标准。国家财政支出的增加,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人民的收入,相对来说,国家财政支出减少,人民的收入也将会受到极大的影响。财政投资作为一种调节经济发展的手段,对于市场中的资源分配和市场发展方向有着极大的调节作用,特别是表现为能够有效得抑制经济的波动,促进市场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一)财政投资对国民生产总值的影响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市场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新政策的推动之下,我国国民生产总值明显增加,人民消费水平也明显提高。通过各界专家的分析普遍认为,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我国政府加大了财政投资的力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社会投资是支撑经济发展重要动力,而财政投资则是多种

投资方式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得以快速稳定的发展,同时能够使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更大的推动力。我国人口众多,就业压力巨大,这导致社会大众不得不面临就业难以及事业的问题,而未来就业人口的增多,也对我国的经济增长产生了一定的制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政府可以通过加大财政投入来有效地缓解这种状况,从而使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实现整体提升,并促进我国经济的增长。 (二)财政投资对社会资源配置、市场调节的影响 我国采取的是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式,一方面,经济的发展依赖于市场自身的调节作用,另一方面则是需要政府对于市场中的资源配置进行合理的干预。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市场的发展具有着明显的动态性,这到了市场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然而,在一定的范围内,市场会根据供需之间的关系进行自动地调节,从而使市场经济的发展回归到正常的轨道上来。但是,当经济的发展遇到较大的危机时,市场对于经济发展的调控力度就不足以平息负面因素所造成的影响。这时,就需要政府发挥其调控职能。尤其是对于一些关系到民生却利益较小的产品。私人企业往往不愿意投资这一类的产品,而社会的发展又必须以这些产品为支撑。那么,国家就要将财政投资向这些方向偏移,将社会市场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以此来促进经济的平衡发展。 (三)财政投资对经济宏观调控的影响

2011.4投资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2011年4月河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投资经济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嵌资经济学在投资学科体系中居于基础科学地位,它是一门() A。理论经济学 B。应用经济学 C。证券投资学 D。投资项目管理学 2.非生产经营性投资的特点是() A。回收性 B。非回收性 C。盈利性 D。非财政性 3.调控投资的金融政策和手段,主要是指在以下哪种体制下的货币政策体系() A。中央银行B。财政预算C。商业银行D。政府主导 4.用决策树法进行投资项目决策时,决策点用以下符号表示() A。□ B 。О C。△ D。▽ 5.投资决策主体依照惯例而进行的决策是() A。确定型投资决策B。风险型投资决策 C。非常规投资决策D。常规投资决策 6.项目建成后,对社会的收人分配、劳动就业、科技进步、生态平衡等方面所做的贡献是()A。投资的经济效益 B。投资的财务效益 C。投资的社会效益 D。投资的实物效益 7.当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社会折现率时,较优的方案为() A。投资大的方案 B。投资小的方案 C。折现期长的方案 D。折现期短的方案 8.研究和分析当影响项目投资效益的各个主要因素发生变化时,拟建项目的投资效益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以便为正确的投资决策提供服务的工作是() A。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 B。投资项目敏感性分析 C。投资项目风险分析 D。投资项目概率分析 9.制约投资供给总量供给的最主要因素是() A。国民收入积累率 B。投资率 C。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 D。经济增长 10.资投区域结构优化的目标是() A。利润最大化 B。规模最大化 C。结构合理化 D。缩小地区经济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11.实以际产量表示的盈亏平衡点BEPQ越值小,说明该项目承受生产规模变动风险的能力() A。越小 B。越大 C。中等 D。不受影响 12.按表现形式的不同,投资效益可分为() A。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 B。投资实物和投资价值经济效益 C。投资消耗和投资占用经济效益 D。投资静态和动态经济效益 13.实现我国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国民经济现代化的迫切要求是() A。大力发展第一产业 B。大力发展第二产业 C。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D。三大产业同步发展 14.资投区域结构优化的措施主要是() A。缩小地区经济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B。调整落后地区投资结构 C。提高落后地区投资比重 D。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外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外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提高,跨国公司对中国市场逐渐重视,改革开放以来,外商投资也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客观的分析外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对我国经济持续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介绍外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外资、经济发展、建议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经济的逐步全方位开放以及市场经济的逐步成熟,我国成为理想的投资地之一。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成为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2002年我国吸收外资甚至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外资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重要,它的影响不容忽视。从实际出发,正确分析外资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正确制定和实施对外商投资的战略措施,才得以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总体上来看,具有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一)、积极影响 1、促进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有助于资本的形成 我国的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相对短缺,外商直接投资满足了我国经济建设对资金的大量需求。例如,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经济效益继续提高,节能减排积极推进,对外贸易平稳增长,改革迈出新步伐,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经济效益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企业利税增加和财政收入增长上。外商直接投资不仅增加了我国的资本存量,而且间接推动了我国企业扩大投资规模,从而明显增大整个社会的资本规模。同时,也促进我国财政收入的增加。 2、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

在我国产业优化和升级的过程中,外商直接投资起到了一定作用。据资料显示,外资中近70%投向第二产业,近30%投向第三产业,投向第一产业的比重不足2%。这大体符合我国现阶段调整产业结构的客观要求,从而促进了我国第二、第三产业(特别是制造业和房地产业)的发展。 3、对中国的经济总产值也产生了积极作用 在外资迅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的对外贸易也飞速增长。我国的对外贸易从1978年的206.4亿美元增加到2004年的11545.6亿美元,增长56倍,年均增长率为16.74%。我国对外贸易在世界的排名也由1978年的第34位上升到2004年的第三位,贸易大国的地位已确立。从近几年来看,中国吸收外资有所起伏,但从长远来看,跨国公司仍看好中国,将其列为全球最有吸引力的投资地。 4、促进技术的进步 外商直接投资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我国技术水平的提高。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给我国带来不少较为先进和适用的技术,促进了我国产品技术的升级换代。通过与外商的合资与合作,我国许多产品的技术水平也有明显提升。从间接效应看,外商直接投资企业通过示范作用,促使我国企业或通过技术进步的形式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或通过自主创新来采用较为先进的技术。 5、增加就业总量 在外资对我国就业数量增加方面,数据显示,2011年末,我国就业人员总量达到76420万人,比2008年的73280万人增加3140万人,年均增加348.9万人。其中,全国城镇就业人员总量由2005年的25159万人增加到35914万人,累计增加10755万人,年均增长超过4%;2011年末,全国乡村就业人员总量由2005年的48121万人减少到40506万人,累计减少7615万人,年均减少1.9%。从数据来看我国就业人数每年成增长趋势。外资企业通过前后的产业联系也间接的创造了就业机会。

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比较

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比较 [摘要]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尽相同,明确二者对经济发展拉动作用的大小,对合理安排投资结构,实施宏观调控,促进国民经济持久健康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建立V AR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认为民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远大于民间投资。 [关键词]政府投资;民间投资;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 1引言 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对经济增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内投资包括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二者对经济发展具有不同的作用。政府投资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经济结构合理化,对私人部门无力或不愿进入的行业或者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性行业进行的投资。民间投资是相对于政府投资和外商投资而言的,是微观经济活动中的个体根据市场的需求,利用自己的资金进行的各种投资行为。政府投资具有非营利性的特征,其目的是提供公共产品,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而非投资收益最大化,以其投资力度大、见效快等特点,对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相对与政府投资,民间投资规模较小且产权清晰,具有高度的决策自主权和资产支配权,有利于快速高效达成决策、调动资金,投资效率高,资金来源广泛,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源泉。明确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对于合理安排投资结构,实施宏观调控,促进国民经济持久健康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对于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的研究大多侧重分别研究二者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或者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的相互关系,对二者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进行对比的研究较少。钞小静,任保平(2008)通过对政府投资民间投资与经济增长的一般理论分析,分别对其长期和短期效应进行实证研究,认为短期内政府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较大,而长期来看其效率远低于民间投资。陈真玲(2010)通过建立协整模型,发现政府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小于民间投资,认为政府投资效率低下,公共物品不足与过剩共存,这些负面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对经济增长的拉动。马宁,邹洁(2009)对我国西部12省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在经济发展中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政府投资重在启动与引导投资而民间投资重在吸引与扩大投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梁毅华,陈文静(2011)通过建立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对深证市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表明政府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大于私人投资。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通过方差分解和脉冲响应函数对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了比较分析。 2实证分析过程 2.1变量的选取与处理

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5.10

封面

目录 (一)、背景简介 (6) (二)、文献综述 (6) (三)、分析思路和方法 (7) (一)、我国FDI的发展历程 (8) 1.缓慢增长阶段(1983-1991): (8) 2.快速增长阶段(1992-1995): (8) 3.调整稳步发展阶段(1996-2001年): (9) 4.高速增长阶段(2002-2011): (9) (二)、FDI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9) 1.外商涉及的产业领域越来越广,且趋向独资化 (9) 2.外商投资区域格局变化较小 (10) 3.香港和自由港的资金投入占外商直接投资比重增加 (11) 4.我国房地产业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最为显著 (11) 5. 2012年我国吸入外资额持续下降,吸收外资压力增大 (12) (一)、增加资本供给,弥补建设资金 (13) (二)、增加财政税收,提高外汇储备 (13) (三)、促进经济增长,增强经济活力 (13) (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升级 (14) (一)、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 (15) (二)、级济发展服务业,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 (15) (三)、建立健全外商直接投资的法律法规体系 (15)

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学生姓名:指导老师:

一、直接投资的概念和特点 (一)、背景简介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国际资本流动日益活跃,直接投资(FDI)成为主要的资本流动方式,也成为发展中国家获取外部资本的主要渠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我国经济这种持续快速增长,与改革开放以来所推行的市场化改革,特别市所有制改革密切相关。FDI大量涌入我国,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吸引FDI最多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直接投资吸收国,外资成为了我国经济增长的不可缺少的拉动力。那么,我们有必要清楚地知道,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到底带来了哪些好处,收到了什么样的经济效应,并且应该弄清楚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到底有多大。同时要清楚的认识到,在我国的经济建设进程中,我们同样需要积极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来加快经济建设。 研究外商直接投资(FDI)的经济效应重点在于探讨FDI对经济产生什么影响、影响这些效应的因素是什么和这些效应产生的机制和路径是怎样的。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体现为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中国经济增长。根据以往有关FDI和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从经济理论的发展中挖掘FDI对增长作用的思想渊源;从我国经济增长与FDI的关系进行考察,理清FDI与经济增长联系的脉络。此外,要重点研究我国FDI发展历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FDI对我国经济增长带来的正负面影响,影响到什么程度,以及我国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能避免对本国企业的冲击。通过对我国FDI的现状、我国FDI存在的问题及FDI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双重影响的研究,为我国进一步执行合理的FDI政策和经济发展方针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因此,研究FDI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二)、文献综述 关于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经济增长效应的分析与探讨,主要形成里两大派系。一是以Solow为代表的新古典增长理论,认为外国直接投资知识增加了资本积累,因为只能对短期经济增长产生影响。政策性变量对经济增长只产生短期作用。因此,任何鼓励外国直接投资的政策都是短效的。另一种是以Barro,Sala.I.Martin为代表的内生增长理论,认为通过某种渠道,外国直接投资可以对经济增长产生长期作用。按照内生增长理论,政策变量可以

投资经济学试卷习题与包括答案.doc

2008 年 4 月河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投资经济学试卷( 课程代码508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2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未选均无分。 1、投资者通过购买有价证券以使其增值的投资行为是() A 企事业单位投资B个人投资 C 经济性投资 D 金融性投资 2、债券投资属于() A 金融性投资B经济性投资C积极性投资D消极性投资 3、我国改革前后的实践证明,对如下因素确定不同而导致的不同投资体制,投资效率是大不相同的() A 投资主体B投资渠道C投资方式D投资范围 4、决策所涉及的外部因素具有一定的不可控性,但这种不可控因素所发生的作用程度引发的各种自然状态 出现的概率可以估算,我们称之为() A 确定性投资决策B风险型投资决策C非确定性投资决策D非常规投资决策 5、投资大中型项目的决策程序一般包括提出项目建议书,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评估、项目审批四个 步骤,其投资主体为() A 企业B国家C社团D个人 6、某企业开发出一种新产品,其生方案、产品销路情况及不同情况下的收益如下表: 自 然状态 销路好销路一般销路差 方案 改进生产线180 120 -40 新建生产线240 100 -80 与其他企业协作100 70 16 如果按照最小最大后悔值法,应选择方案() A 改进生产线 B 新建生产线 C 与其他企业协作 D 改进生产方案 7、从整个国民经济的角度,按照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考察项目投资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贡献称为() A 投资的经济效益 B 投资的财务效益 C 投资的社会效益 D 投资的实物效益 8、当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 >社会折现率时,较优的方案是() A 投资大的方案 B 投资小的方案 C 折现期长的方案 D 折现期短的方案 9、以销售价表示的盈亏平衡点BEPP值越小,说明该项目承受风险的能力() A 越小 B 越大 C 中等 D 不受影响 10、投资需求总量适当与否,一般采用的评价指标是() A 国民收入积累率 B 投资供求差率 C 国定资产交付使用率 D 国内生产总值投资率 11、投资结构优化的目标是() A 缩小地区经济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B 规模最大化 C 结构合理化 D 利润最大化 12、一国三次产业结构变动的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A 第一产业的比重B第二产业的比重C第三产业的增长率D投资结构调整的适应性 13、投资项目的规模结构是指何种投资项目的投资额在全部投资额中所占的比重() A 大中小型B三次产业C农轻重D行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