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木聚糖

木聚糖

木聚糖
木聚糖

2.木聚糖

木聚糖(xylan)存在于各种陆生植物的几乎所有部位,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占植物碳水化合物总量的三分之一,在自然界中含量仅次于纤维素。木聚糖是一种杂合多聚分子,主链由多个吡喃木糖基通过β-1,4-糖苷键相连,侧链上连着多种不同的取代基:O-乙酞基、4-O-甲基-D-葡萄糖醛酸残基、L-阿拉伯糖残基等。这些侧链与植物细胞中其他几种结构性多糖(如木质素、纤维素、果胶、葡聚糖等)以共价或非共价键连接,组成细胞重要的结构----细胞壁。木聚糖主要存在于次生细胞壁中,处于木质素及其他多聚糖之间,起着连接作用。也正是由于这些侧链的不同,使得木聚糖的结构变化范围很大。

自然界中的木聚糖多为异聚多糖,主链和侧链糖基上有多种取代基团,主要是乙酰基、葡萄糖醛酰基和阿拉伯糖酰基,可进一步与香豆酸、阿魏酸等酚酸相连,使得木聚糖以共价键与木质素相连。木聚糖同其他碳水化合物的结合除通过化学键连接之外,还可能通过其他相互作用如氢键等相互连接。同型木聚多糖分布很少,仅见于茅草、烟草和某些种子的外壳中。

一般将木聚糖分为硬木(针叶)木聚糖和软木(阔叶)木聚糖两种。

硬木木聚糖由O-乙酰-4-O-甲基葡萄糖醛县木糖聚合而成,含70个以上的吡喃型木糖残基,以β-1,4-葡萄糖苷键相连,聚合度(degree of polymerization,DP;多聚物中所含单体数)为150-200.每隔10个木糖残基就有1个4-O-甲基葡萄糖酰酸基团位于C2位。硬木木聚糖高度乙酰化,每2mol木糖残基就含有1mol的乙酰基,乙酰基团的存在与木聚糖的部分溶解性有关。通常情况下,乙酰化主要发生在木糖残基的C3位上,在C2位取代的情况很少,也有两个位置均被乙酰化的,三者之间的比例为4:2:1:2:2:1或3:3:1。在提取木聚糖的过程中,乙酰基团能够在C2位和C3位之间转移,在碱性抽提条件下很容易被除去。

软木木聚糖有阿拉伯-4-O-甲基葡萄糖醛酰木聚糖残基聚合而成,聚合度为70-130,平均长度短于硬木木聚糖,分枝也少于硬木残基的C2位。软木木聚糖是非乙酰化的,约13%的木糖残基为α-L-呋喃型阿拉伯糖残基取代,通过α-1,3-糖苷键与木糖残基为C3位相连。β-D-吡喃型木糖、4-O-甲基葡萄糖醛酸和L-呋喃型阿拉伯糖三者之间的比例为100:20:13.

很多研究者的阿拉伯木聚糖的结构进行了研究,其中小麦阿拉伯木聚糖结构已被鉴定。阿拉伯木聚糖主要由阿拉伯糖和木糖两种戊糖构成,分子主链由β-1,4-D-吡喃木糖残基构成,一些取代基通过O2和O3原子与主分子链连接。主要的取代基是α-D-阿拉伯呋喃糖基,也有少数的已糖和已糖酰酸,此外还有不同类型的石炭酸如阿魏酸和乙酰酯。阿拉伯木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变化很大,一般在20000-200000,最高可达2000000。谷物中阿拉伯木聚糖并非简单的物理性嵌合在细胞壁中,而是通过酯状交联固定在细胞壁中,故大多数不容易水。但非细胞壁成分的阿拉伯木聚糖形成高粘性的水溶物,可吸收10倍于自身重量的水。各种植物体中的阿拉伯木聚糖摩尔比(A/X)变化很大,主要受植物种类、品种和生态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由于A/X的变化,各种阿拉伯木聚糖在动物胃肠道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抗营养性。

3.β-葡聚糖

β-葡聚糖属于植物细胞壁中的结构性非淀粉多糖,是自然合成的多聚糖含量最多的糖类,由葡萄糖单元通过β-(1→3)、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D型葡萄糖聚合物,在大麦、燕麦、高粱、大米和小麦等禾本科高等植物(谷物类)胚乳细胞壁中的含量尤为丰富。大多数谷物中均含有β-1,4和β-1,3两种键的混合交联β葡聚糖。

在不同的谷类饲料中β-葡聚糖的含量差异较大,这可能受禾谷类的来源及其生长地的气候条件等情况的影响。大麦和燕麦中含量较高,大麦中β葡聚糖约

含70%的β-1,4键和30%的β-1,3键。每隔2-3个β-1,4键就存在一个β-1,3键,在一些不常见的β-葡聚糖结构中,存在着高达5个连续的β-1,3键尽管β-葡聚糖和纤维素均由β-葡萄糖单位组成,但其物理性质大不相同,β-1,3键的存在,改变了β-1,4键的主链的结构,阻止了主链之间的相互接近,从而提高了溶解性。

β-葡聚糖一般分为水溶性(占大多数)和非水溶性两种。这主要受其结构中β-1,3-糖苷键的含量和聚合度的影响。水溶性β-葡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00000-300000,聚合度为1200-1850,其中β-1,3-糖苷键与β-1,4-糖苷键含量之比为(1:2.5)~(1:2.6),而非水溶性β葡聚糖中相应糖苷键含量之比为1:4.2.水溶性β-葡聚糖中约90%由β-1,3-糖苷键随机连接起来的纤维三糖和纤维四糖构成,剩余的10%则包含更多葡萄糖单元通过β-1,4-糖苷键组成的较大片段

真菌 D葡聚糖检测反应机理

真菌(1-3)-?-D葡聚糖检测反应机理 目前临床上随着广谱抗生素、各类免疫抑制剂、移植插管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其真菌感染尤其是深部真菌感染出现明显上升趋势,而作为临床诊断的细菌培养其阳性率很低,且检测周期长,不能适应临床治疗诊断的要求,因此迫切需要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因此对血液中的早期(1-3)-?-D 葡聚糖快速定量检测,将对临床对症治疗具有很深的现实意义。人体血浆中(1-3)-?-D葡聚糖快速检测对早期诊断深部真菌感染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该试验的基本原理是试剂中含凝固酶原及凝固蛋白原的冷冻干燥品. 在适宜条件下, 微量(1-3)-?-D葡聚糖能激活试剂中的凝固酶原产生凝集反应,通过测定凝集反应过程中的浊度变化从而定量检测血浆中(1-3)-?-D葡聚糖含量. 内毒素定量检测的反应机理 细菌内毒素作为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外层中的脂多糖成份(LPS), 具有多种的生物活性, 微量的内毒素进入机体将会出现发热、血压降低、寒战、引起DIC、内毒素败血症等一系列临床反应, 因此对血液中的早期内毒素快速定量检测,将对临床对症治疗具有很深的现实意义。人体血浆中内毒素检测对分别诊断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反应试剂中含凝固酶原及凝固蛋白原的冷冻干燥品. 在适宜条件下, 微量革蓝氏阴性菌内毒素能激活试剂中的凝固酶原产生凝集反应形成凝胶,通过测定在形成凝胶过程中的浊度变化从而定量检测血浆中革蓝氏阴性菌内毒素. 一、检测体液内毒素的临床意义

由革兰氏阴性菌所引起的内毒素血症及脓毒血症是目前临床上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在各类抗生素杀灭革兰氏阴性菌的同时,也会使后者释放出一定数量的内毒素,从而加重内毒素血症。早期诊断的细菌学培养需时长,而且由于抗生素的应用,其培养阳性率低。早期的数小时内作为临床上抢救感染性休克的关键,临床医师仅能根据临床特征与体征推断病源学而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因此,早期体液中内毒素的正确、快速定量检测及相应的对症治疗就显得格外重要。过去的内毒素检测能定性而不能定量,而且个体差异和实验室间的误差较大,无法成为有价值的临床检验项目,北京金山川公司研制的MB-80微生物快速动态检测系统能定量检测体液内毒素的含量,经国内多家单位使用现已在其他省市开始作为临床检验项目进行收费。该仪器检测内毒素具有结果稳定、检测快(1小时)、重复性好、准确率高、不同的检测人员操作引起的误差小等优点。 内毒素定量检测在重症病人、感染病人(如脑膜炎)以及其他有严重创伤等疾病的病人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这使得内毒素研究一直是热点,但过去由于方法的限制,内毒素检测也是临床的难点。 二、深部真菌检测的临床意义 动态定量检测体液中真菌含量是应用MB-80微生物快速动态检测系统进行的。该方法可以快速诊断用常规方法难以确诊的深部真菌感染,应用MB-80检测真菌,其检出率远远高于传统的血培养方法,使病原体的监测更加准确,更快速,MB-80系统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优异的数据分析功能,检测低限5pg/ml的真菌1-3--β-D葡聚糖量。

木聚糖酶及其应用

木聚糖酶及其应用 姓名:程婷婷学号:20083768 班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08级本科2班摘要:木聚糖是一种多聚五碳糖,是植物半纤维素的主要成分,是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丰富的可再生资源。木聚糖木聚糖结构复杂,完全降解需要多种酶的参与,其中β-1,4-内切木聚糖酶能够以内切方式作用于木聚糖主链产生不同长度的木寡糖和少量的木糖,是木聚糖降解酶系中最关键的酶。木聚糖酶是可将木聚糖降解成低聚木糖和木糖的水解酶,在食品、制浆造纸、饲料等行业上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从木聚糖酶的分类、特性及其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木聚糖酶;分类;特性;应用 木聚糖是以木吡喃糖为单位的由β-1, 4键连接的半纤维素,富含于阔叶树和大多数一年生植物体内,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资源,仅次于纤维素。它多为异聚多糖,结构变化范围很大,从β-1,4糖苷键相连接的多聚木糖线性分子到高度分枝的异质多糖。目前,木聚糖酶主要由微生物生产,已报道能生产木聚糖酶的微生物有丝状真菌、细菌和链霉菌等。微生物产生的木聚糖酶具有多样性,即常常产生不止一种类型的木聚糖酶,而且这些木聚糖酶的特性也存在差异。木聚糖酶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制浆造纸、饲料等行业。 1木聚糖酶的分类 1.1木聚糖酶 木聚糖酶是指能够降解半纤维素木聚糖的一组酶的总称,主要包括三类:内切-β-1,4一木聚糖酶,作用于木聚糖和长链木寡糖,从β-1,4一木聚糖主链的内部切割木糖苷链,从而使木聚糖降解为木寡糖,其水解产物主要为木二糖与木二糖以上的寡聚木糖,也有少量的木糖和阿拉伯糖;外切-β-1,4一木聚糖酶,作用于木聚糖和木寡糖的非还原端,产物为木糖; β-木糖苷酶,该酶通过切割木寡糖末端而释放木糖残基[1]。 1.2根据所水解的木聚糖苷键类型 木聚糖酶可分为β-1,4糖苷键木聚糖酶和β-1,3糖苷键木聚糖酶两类。陆上植物的木聚糖酶均属β-1,4糖苷键木聚糖酶,而β-1,3糖苷键木聚糖酶大都

木聚糖

2.木聚糖 木聚糖(xylan)存在于各种陆生植物的几乎所有部位,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占植物碳水化合物总量的三分之一,在自然界中含量仅次于纤维素。木聚糖是一种杂合多聚分子,主链由多个吡喃木糖基通过β-1,4-糖苷键相连,侧链上连着多种不同的取代基:O-乙酞基、4-O-甲基-D-葡萄糖醛酸残基、L-阿拉伯糖残基等。这些侧链与植物细胞中其他几种结构性多糖(如木质素、纤维素、果胶、葡聚糖等)以共价或非共价键连接,组成细胞重要的结构----细胞壁。木聚糖主要存在于次生细胞壁中,处于木质素及其他多聚糖之间,起着连接作用。也正是由于这些侧链的不同,使得木聚糖的结构变化范围很大。 自然界中的木聚糖多为异聚多糖,主链和侧链糖基上有多种取代基团,主要是乙酰基、葡萄糖醛酰基和阿拉伯糖酰基,可进一步与香豆酸、阿魏酸等酚酸相连,使得木聚糖以共价键与木质素相连。木聚糖同其他碳水化合物的结合除通过化学键连接之外,还可能通过其他相互作用如氢键等相互连接。同型木聚多糖分布很少,仅见于茅草、烟草和某些种子的外壳中。 一般将木聚糖分为硬木(针叶)木聚糖和软木(阔叶)木聚糖两种。 硬木木聚糖由O-乙酰-4-O-甲基葡萄糖醛县木糖聚合而成,含70个以上的吡喃型木糖残基,以β-1,4-葡萄糖苷键相连,聚合度(degree of polymerization,DP;多聚物中所含单体数)为150-200.每隔10个木糖残基就有1个4-O-甲基葡萄糖酰酸基团位于C2位。硬木木聚糖高度乙酰化,每2mol木糖残基就含有1mol的乙酰基,乙酰基团的存在与木聚糖的部分溶解性有关。通常情况下,乙酰化主要发生在木糖残基的C3位上,在C2位取代的情况很少,也有两个位置均被乙酰化的,三者之间的比例为4:2:1:2:2:1或3:3:1。在提取木聚糖的过程中,乙酰基团能够在C2位和C3位之间转移,在碱性抽提条件下很容易被除去。

食品生物化学 木聚糖酶及其应用

附件一: 新疆农业大学 专业文献综述 题目: 木聚糖酶及其应用 姓名: 全莉 学院: 食品科学与药学学院 专业: 食品科学与工程 班级: 食科112班 学号: 114031226 指导教师: 蓬焕明职称: 副教授 20012 年12 月20 日 新疆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木聚糖酶及其应用 姓名:全莉指导老师:蓬焕明 摘要:木聚糖是一种多聚五碳糖,是植物半纤维素的主要成分,是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β-1,4-内切木聚糖酶能够以内切方式作用于木聚糖主链产生不同长度的木寡糖和少量的木糖,是木聚糖降解酶系中最关键的酶。木聚糖酶是可将木聚糖降解成低聚木糖和木糖的水解酶,在食品、制浆造纸、饲料等行业上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从木聚糖酶的分类、特性及其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木聚糖酶;分类;特性;应用 引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木聚糖木聚糖结构复杂,完全降解需要多种酶的参与,其中木聚糖是以木吡喃糖为单位的由β-1, 4键连接的半纤维素,富含于阔叶树和大多数一年生植物体内,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资源,仅次于纤维素。它多为异聚多糖,结构变化范围很大,从β-1,4糖苷键相连接的多聚木糖线性分子到高度分枝的异质多糖。目前,木聚糖酶主要由微生物生产,已报道能生产木聚糖酶的微生物有丝状真菌、细菌和链霉菌等。微生物产生的木聚糖酶具有多样性,即常常产生不止一种类型的木聚糖酶,而且这些木聚糖酶的特性也存在差异。木聚糖酶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制浆造纸、饲料等行业。 正文: 1 木聚糖酶的分类 1.1木聚糖酶 木聚糖酶是指能够降解半纤维素木聚糖的一组酶的总称,主要包括三类:内切-β-1,4一木聚糖酶,作用于木聚糖和长链木寡糖,从β-1,4一木聚糖主链的内部切割木糖苷链,从而使木聚糖降解为木寡糖,其水解产物主要为木二糖与木二糖以上的寡聚木糖,也有少量的木糖和阿拉伯糖;外切-β-1,4一木聚糖酶,作用于木聚糖和木寡糖的非还原端,产物为木糖; β-木糖苷酶,该酶通过切割木寡糖末端而释放木糖残基[1]。 1.2 根据所水解的木聚糖苷键类型 木聚糖酶可分为β-1,4糖苷键木聚糖酶和β-1,3糖苷键木聚糖酶两类。陆上植物的木聚糖酶均属β-1,4糖苷键木聚糖酶,而β-1,3糖苷键木聚糖酶大都存在于海藻及海洋生物中。按木聚糖酶的序列同源性和疏水族,木聚糖酶分别属于糖苷水解酶的两个家族,即F家族(10家族)和G家族(11家族),属于同一家族的木聚糖酶催化区域具有同源性,可以根据已知家族的酶来推测未知酶的催化特性[2]。F家族的木聚糖酶分子量高,结构复杂,通常生成较小的低聚糖,该家族的木聚糖酶可以作用于对硝基苯和对硝基苯纤维二糖,与底物结合需要较少数量的点;G家族的木聚糖酶则对木聚糖有很高的特异性。 1.3 依据木聚糖酶对底物的特异性 木聚糖酶可分为特异性木聚糖酶和非特异性木聚糖酶。特异性木聚糖酶特异作用于木聚糖底物,非特异性酶除作用于木聚糖外,还能作用于纤维素及人工底物,称双功能酶。

木聚糖酶作用机理

木聚糖酶作用机理及区分木聚糖内外切酶测定方法探讨2007-08-01 13:01:27 作者:汤海鸥来源:挑战部文字大小:【大】【中】【小】 近年来,木聚糖酶以其特有降解阿拉伯木聚糖,消除阿拉伯木聚糖对动物的抗营养作用,已成为一种在养殖业中广泛应用的酶制剂。特别是基因工程菌株性木聚糖酶以其稳定性好,降解效率高等特点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木聚糖酶是降解半纤维素木聚糖的一组酶的总称,要想很好的应用木聚糖酶制剂产品,必须对木聚糖酶的作用机理有较深的了解。同时,在实际生产应用中木聚糖内切酶和外切酶的协同作用对木聚糖降解至关重要,但对于如何应用检测方法去区分木聚糖内外切酶的性质却很少关注。由此,本文首先从分子角度对木聚糖酶的作用机理进行了论述,然后对区分木聚糖酶系中内切酶和外切酶的检测方法进行了探讨,意欲对木聚糖酶制剂产品在生产上更好的应用提供帮助。 1. 木聚糖酶作用机理 木聚糖是由β-1,4或β-1,3糖苷键连接的一种杂合多聚分子。主链由多个吡喃木糖基通过木糖苷键相连,侧链上连着多种不同大小的短的取代基,主要有乙酰基、4-甲基-D-葡糖醛酸残基、L-阿拉伯糖残基等。这些侧链与植物细胞中其它几种结构性多糖(如木质素、纤维素、果胶、葡聚糖等)以共价或非共价键连接,组成植物细胞重要的结构——细胞壁。木聚糖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的次生壁中,处于木质素及其它多聚糖之间,起着连接作用。也正由于这些侧链的不同,使得木聚糖的结构变化范围很大,从仅由β-1,4-糖苷键连接的多聚木糖线性分子到高度分枝的异质多糖。因此,要使木聚糖完全降解则需要多种水解酶的协同作用,这其中包括主链水解酶β-D -1,4内切木聚糖酶、β-D-1,4外切木糖苷酶和侧链水解酶a-L-阿拉伯呋喃糖苷酶、a-葡萄糖醛酸酶和乙酰木聚糖酯酶等。 木聚糖降解时,起主要作用的酶是β-D-1,4内切木聚糖酶和β-D-1,4外切木糖苷酶。β-D-1,4内切木聚糖酶以内切方式作用于木聚糖主链内部的β- 1,4木糖苷键,其主要水解产物为低聚木糖、木寡糖、木二糖等;β-D-1,4外切木糖苷酶通过水解低聚木糖、木寡糖等的非还原性末端来催化释放木糖残基。另外, 参与彻底降解木聚糖的还有a-L-阿拉伯呋喃糖苷酶、α-葡萄糖醛酸苷酶、乙酰木聚糖酯酶及能降解木聚糖上阿拉伯糖侧链残基与酚酸(如阿魏酸或香豆酸)形成的酯键酚酸酯酶等侧链水解酶,它们作用于木糖与侧链取代基之间的糖苷键,协同主链水解酶的作用最终将木聚糖转化为它的组成单糖。

葡聚糖检测方法

葡聚糖检测方法(试剂盒方法翻译) 一.提供试剂 瓶1:exo-1,3-β-Glucanase (100 U/mL) plus β-Glucosidase(20 U/mL) suspension, 2.0 mL 瓶2:Amyloglucosidase (1630 U/mL) plus invertase(500 U/mL) solution in 50 % v/v glycerol, 20 mL 瓶3:GOPOD Reagent Buffer. Buffer (48 mL,pH 7.4), p-hydroxybenzoic acid and sodium azide(0.4 % w/v). 瓶4:GOPOD Reagent Enzymes. Glucose oxidaseplus peroxidase and 4-aminoantipyrine. Freeze-dried powder. 瓶5:D-Glucose standard solution (5 mL, 1.00 mg/mL) in0.2 % w/v benzoic acid 瓶6:Contr ol yeast β-glucan preparation ( 2 g, β-glucan content stated on the bottle label). 二.提供试剂的处理 1.向瓶1中加入8ml醋酸钠缓冲液,分装-20℃存放。 2.直接使用瓶2中的试剂,稳定在4°C ~ 2年或者-20°C > 4 年。 3.将瓶3的GOPOD试剂用纯化稀释水定容到1L,稳定在4°C > 2年。 4.将瓶4的GOPOD试剂用纯化稀释水定容到1L,黑暗环境存放, 稳定在4 °C 2 - 3个月,在-20°C或> 12个月。

文献综述木聚糖酶的研究及应用前景

木聚糖酶的研究及应用前景 (张海珍1吴萍2) (张海珍江苏省灌云县伊山高级中学 222200 吴萍安徽科技学院生命科学院 233100) 摘要:对木聚糖酶的特性及其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作了介绍,详细阐述了木聚糖酶在造纸、食品、饲料、酿酒、烘烤等工业及其在生产单细胞蛋白、生物制药、液体或气体燃料、糖浆、饮料等方面的巨大潜力及十分诱人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木聚糖酶特性研究进展应用前景 木聚糖酶(endo—1,4—β—D—xylan xylanohydrolase, EC. 3. 2. .1. 8)是一类以内切方式降解木聚糖分子中的β—1 ,4--木糖苷键的水解酶类。该酶在造纸工业上可用于预漂纸张,提高木素溶出率,改善纸张性能且减少环境污染。在食品工业中利用木聚糖酶降解半纤维素的主要成分,木聚糖生产低聚木糖具高附加的产品。在饲料工业中可提高饲料的能量值和禽。畜对饲料的利用率,并且在饮料和制药,溶剂,糖浆,气体或液体燃料等行业中也具有巨大潜力,其前景十分诱人。因此,木聚糖酶的开发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价值意义。 1.木聚糖酶的特性 木聚糖酶(endo—1,4—β—D—xylan xylanohydrolase,EC·3·2·1·8)是一类以内切方式讲解木聚糖分子中的β—1,4—木糖苷键的水解酶类。包括内切β—木聚糖酶、外切β—木聚糖酶和β—木二糖苷酶。其主要水解产物为木二糖和木二糖以上的低聚木糖,还有少量木糖和阿拉伯糖。[1] 木聚糖酶按其序列同源性和疏水族分析属于糖苷水解酶的两个家族,即F家族(10家族)和G家族(11家族),属于同一家族的木聚糖酶催化区域具有同源性,可根据已知家族的酶来推测未知酶的催化特性。F家族的木聚糖酶分子量高,复杂,通常产生较小的聚糖;F家族则具有较高的特异性[4,10]。 木聚糖酶体(xylanosome)是在微生物表面分离到的多酶复合体。[2]这些复合体在半纤维素的降解中起重要作用。现在已知能够产木聚糖酶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黑曲霉、木霉等。不同来源的木聚糖酶催化特性是有差异的,它们各自有其不同的PH值和最适温度。已证实放线菌和细菌的最适生长和产酶PH 接近于中性;耐碱性杆菌PH值在9—10;而真菌却较适合酸性条件[15],且能分泌胞外木聚糖酶的水平高于酵母菌[10,11,12]和细菌[2,13],从而格外引起研究人员的关注。

真菌βD葡聚糖检测与真菌感染诊断

真菌β-D-葡聚糖检测与真菌感染诊断 一、概述 经研究表明,(1-3)-β-D-葡聚糖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真菌细胞壁的抗原成分, 占其干燥重量的80%~90%,其它微生物、动物及人的细胞成分和细胞外液均不含有。深部真菌感染患者中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增高,两者存在相关性。? 当真菌进入人体血液或深部组织后,经吞噬细胞的吞噬、消化代谢后,(1-3)-β-D葡聚糖可从胞壁中释放出来,从而使血液或其它体液中(1-3)-β-D葡聚糖含量增高。当真菌在体内含量减少时,机体免疫可迅速对其清除。而在浅部真菌感染中,(1-3)-β-D葡聚糖未被释放出来,故其在体液中的量不增高,它在血液及无菌体液中的存在可以很大程度上视为IFI(深部真菌感染)的标志。 二、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治 近年来,由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实体器官移植的广泛开展、高强度免疫抑制剂和大剂量化疗药物的应用以及各种导管的体内介入、留置等,临床上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IFI)的患病率明显上升。IFI也日益成为导致骨髓及器官移植受者、接受化疗的恶性血液病和恶性肿瘤患者、AIDS以及其他危重病患者的严重并发症及重要死亡原因之一。由于缺少有效的早期诊断手段,深部真菌感染病死率居高不下。对深部真菌感染治疗成败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及早用药治疗。 常规病原学诊断“微生物培养”可为临床提供直接的诊断依据,但其培养方法耗时长(4-7天),不适宜用作早期诊断。并且,随着光谱抗生素、抗菌药物的大量应用,使得培养的阳性率极低。常用的免疫学方法,也由于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差,往往对某一疑似真菌感染患者要作多种真菌抗原或抗体检测,既费时又不经济,而且当所用药盒的抗原谱或抗体谱不全时也极易造成漏诊。对一些以往接触过相应真菌抗原的个体,作抗体检测时还会出现阳性反应,因而对抗体的检测往往要求作动态观察才能作出诊断,期末属性较差。 有研究报道血清葡聚糖在念珠菌血症时明显升高,将其用于念珠菌血症的早期诊断明显优于传统的培养法和血清学诊断试验。虽然检测(1-3)-β-D葡聚糖只能提示有无真菌侵袭性感染,不能确定为何种真菌,但也可能转化为一种优势。因近年来,一些罕见的条件致病真菌也可引起深部感染,这就要求一种能迅速确定有无深部真菌感染的方法。因系统抗真菌药物种类较少,抗菌谱较广,且不因真菌种类而异,当检测到标本中的(1-3)-β-D葡聚糖含量较高时,可给予以系统治疗,不必耗时等待鉴定出种属,否则会贻误最佳治疗时机。 因此,血清(1-3)-β-D葡聚糖含量检测不失为一种实用的真菌感染早期诊断方法。并且,相关研究表明,(1-3)-β-D葡聚糖水平在确诊IFI患者的血清中出现持续升高,而随着药物的使用,对药物敏感者可很快出现(1-3)-β-D葡聚糖水平下降及转阴,而药物治疗无效人群(1-3)-β-D葡聚糖值无明显改变。因此,(1-3)-β-D葡聚糖可以用来判断药物的疗效,以协助临床医师及时进行药物种类及剂量的调整。 通过对人体体液进行(1-3)-β-D葡聚糖含量检测,可帮助判断人体是否已被真菌感染。对高危患者的样本进行连续分析,可为临床检测提供入侵真菌的量值或阴性预示值,为临床诊断和

阿拉伯木聚糖Microsoft Word 文档

阿拉伯木聚糖(AX)总论 1.AX的结构 AX是由β-D-吡喃木糖残基经β-(1-4)-糖苷键接连而成的木聚糖主链和α-L-呋喃阿拉伯糖为侧链连接而成。β-D-木糖残基可在C-2和C-3位被α-L-呋喃阿拉伯糖单独取代, 也可在C-2和C-3位同时被α-L呋喃阿拉伯糖双取代。α-L-呋喃阿拉伯糖侧链是以2个或者2个以上的α-L-呋喃阿拉伯糖单糖分子通过1-2,1-3,1-5键连接起来的,同时还含有一定量的阿魏酸基团,通过酯化的形式与AX共价连接?。α-D-葡萄糖醛酸或4-甲基醚衍生物取代基通常在C-2位置上,有时C-2和C-3位也会被乙酰基团所取代。另外,木质素也可以通过酯键或醚键与AX的侧链相连。在过氧化物酶催化作用下,多聚糖之间以及木质素、阿魏酸基团与多聚糖之间彼此连接形成交联的网状结构。这种复杂的细胞壁结构特点使其免遭酶的攻击作用。 2 .AX 的分类 根据AX在水中的溶解性质可以将其分为水溶性阿拉伯木聚糖(Watere-xtractable arabinoxylan,WEAX,占总AX的25%~30%)和水不溶性阿拉伯木聚糖(Waterunextractable arabinoxylan,WUAX,占总AX的70%~75%)两大类。因为几乎所有的水不溶性阿拉伯木聚糖都可以溶于碱液(KOH,NaOH和Ba(OH)2),所以水不溶性阿拉伯木聚糖又可称为碱可提取阿拉伯木聚糖[1_21。这2类阿拉伯木聚糖的组成、结构基本相似,结构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取代程度(Ara/Xyl比值)、聚合度、阿魏酸含量及取代方式等方面。研究者对这2类阿拉伯木聚糖的取代程度(Ara/Xyl比值)进行了大量研究。 3.AX 的理化性质 3.1 相对分子质量 AX的分子量不仅与谷物品种有关,还与谷物的生长环境、分子链长、分子量的测定方法等有关。不同测定方法所得AX分子量分布如表1所示。凝胶过滤色谱法测得的Ax结果往往偏高,这是由AX分子结构的不对称性造成的。面粉中水溶性AX的重均分子量较水不溶性AX小,这是由于水不溶性AX分子链较长,分支化程度高。Dervilly等研究表明,Ax大分子结构不能简单地由重均相对分子质量描述。 3.2 粘度特性 粘性由溶液中多糖分子之间的物理作用引起,存在于溶液中的多糖以无规则卷曲的形式存在,在布朗运动影响下,这些分子的形状随机波动。低浓度时,这些分子彼 此分离,独立运动;浓度上升时,分子间逐渐相互接触,以至相互重叠而缠结起来。因而在低浓度情况下,多糖直接与水分子作用增加粘度;当浓度增加时,多糖本身会通过分子间作用力相互缠结成一个网络,这个过程会导致粘度的大幅度上升。当多糖分子间作用非常大的时候会形成凝胶。由于AX溶液的粘度较大,在实际面团体系中,尤其是当能产生自由基的氧化剂存在时(氧化交联作用),AX的这种作用更明显,面团的内聚力随之增强,弹性增加,延伸性下降。对于粉质较差的面粉,添加适量的水溶性AX能达到较好的品质改良效果。 3.3 溶解性和持水性 AX的溶解度是由其分子结构和相对分子质量决定的。天然的阿拉伯木聚糖在65℃

真菌(1-3)-D葡聚糖检测反应机理

真菌(1-3)- -D葡聚糖检测反应机理 目前临床上随着广谱抗生素、各类免疫抑制剂、移植插管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其真菌感染尤其是深部真菌感染出现明显上升趋势,而作为临床诊断的细菌培养其阳性率很低,且检测周期长,不能适应临床治疗诊断的要求,因此迫切需要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因此对血液中的早期(1-3)- -D葡聚糖快速定量检测,将对临床对症治疗具有很深的现实意义。人体血浆中(1-3)- -D葡聚糖快速检测对早期诊断深部真菌感染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该试验的基本原理是试剂中含凝固酶原及凝固蛋白原的冷冻干燥品.在适宜条件下,微量(1-3)- -D葡聚糖能激活试剂中的凝固酶原产生凝集反应,通过测定凝集反应过程中的浊度变化从而定量检测血浆中(1-3)- '-D葡聚糖 含量? 内毒素定量检测的反应机理 细菌内毒素作为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外层中的脂多糖成份(LPS),具有多种的生物活性,微量的内毒素进入机体将会出现发热、血压降低、寒战、引起DIC、内毒素败血症等一系列临床反应,因此对血液中的早期内毒素快速定量检测,将对临床对症治疗具有很深的现实意义。人体血浆中内毒素检测对分别诊断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反应试剂中含凝固酶原及凝固蛋白原的冷冻干燥品.在适宜条件下,微量革蓝氏阴性菌内毒素能激活试剂中的凝固酶原产生凝集反应形成凝胶,通过测定在形成凝胶过程中的浊度变化从而定量检测血浆中革蓝氏阴性菌内毒素.

一、检测体液内毒素的临床意义 由革兰氏阴性菌所引起的内毒素血症及脓毒血症是目前临床上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在各类抗生素杀灭革兰氏阴性菌的同时,也会使后者释放出一定数量的内毒素,从而加重内毒素血症。早期诊断的细菌学培养需时长,而且由于抗生素的应用,其培养阳性率低。早期的数小时内作为临床上抢救感染性休克的关键,临床医师仅能根据临床特征与体征推断病源学而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因此,早期体液中内毒素的正确、快速定量检测及相应的对症治疗就显得格外重要。过去的内毒素检测能定性而不能定量,而且个体差异和实验室间的误差较大,无法成为有价值的临床检验项目,北京金山川公司研制的MB-80 微生物快速动态检测系统能定量检测体液内毒素的含量,经国内多家单位使用现已在其他省市开始作为临床检验项目进行收费。该仪器检测内毒素具有结果稳定、检测快( 1 小时)、重复性好、准确率高、不同的检测人员操作引起的误差小等优点。 内毒素定量检测在重症病人、感染病人(如脑膜炎)以及其他有严重创伤等疾病的病人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这使得内毒素研究一直是热点,但过去由于方法的限制,内毒素检测也是临床的难点。 二、深部真菌检测的临床意义 动态定量检测体液中真菌含量是应用MB-80 微生物快速动态检 测系统进行的。该方法可以快速诊断用常规方法难以确诊的深部真菌

阿拉伯木聚糖

阿拉伯木聚糖 阿拉伯木聚糖 阿拉伯木聚糖是一种米糠(半纤维素B)食用纤维中的多糖,这种多糖是用香菇(ShitakeMushroom)酶提取物水解米糠产生的,主要组成成份是阿拉伯木聚糖。它在临床上可有效的增加免疫系统活性。 阿拉伯木聚糖的研究 在增进健康上,MGN-3是一种优秀的健康食品,Drew大学的Ghonenm教授说:我至今进行了30年的免疫药物研究,在所有的试验中MGN-3是最好的增进人体免疫的物质。已有多年文字记载,某些大的聚糖分子就像植物纤维的复合碳水化合物一样能够刺激免疫系统的活性。一般来说纤维能够减少肠内的胆固醇,改进糖的代谢物并减少肠内毒性;而米糠具有抗毒性。然而,某种蘑菇酶解纤维已显示出可提高免疫作用。阿拉伯木聚糖是这一物质的主要混合物。作为一种天然混合物,MGN-3可以归类为食物补充剂(或为功能性食品),这种天然的混合物比起纯一种聚糖不仅有效还更容易被身体吸收,且没有毒性和负作用。 词性及解释 【医】araboxylan 功能 1.有提高产生细胞干扰素和白细胞杀菌素杀菌能力的作用,而正是这两种物质对承担免疫作用的t细胞和b细胞有提高活性的作用,此外对动物不显示抗原性反应; 2.有提高破坏癌细胞活性的作用,从而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附着以及抑制其增殖; 3.对典型鼷鼠的过敏性皮炎有抑制炎症的功效。多种试验与对照试验都显示了明显有效的结果,为此该公司在阿拉伯木聚糖膳食纤维产品用作降低胆固醇、改善肠道内环境功能的健康材料基础上,又增加了提高免疫作用等新功能,作为一种新健康材料供应市场。 产品适用的人群 研究是针对癌症病人,还要做更多的针对病毒性传染疾病,细菌性疾病和糖尿病人)。它可用于这几方面的人群: 1.一般的健康保养:即使是健康的人群,MGN-3也能够巩固其免疫系统并提高白细胞的活性。而且还能够提高人们的免疫性,提高抵抗病毒传染和癌细胞扩散之前的抗病能力。 2.癌细胞:MGN-3可以通过提高NK细胞的活性和促进阻断癌细胞来帮助提高病人的生存机会。也能改进病人的身体质量,特别是可改善化疗和激素治疗后病人的痛苦(即恶心,脱发等),特别是对血癌,例如白血病和多种骨髓癌它显示较好的效果,同时对其他癌症的效果也很好,如淋巴瘤,卵巢癌,前列腺癌和乳腺癌。重要的是注意到MGN-3最好使用在传统的癌症治疗方面,如化疗和手术。这种治疗彻底降低癌细胞对人体的负荷,同时MGN-3能够帮助人体消灭或处理残余物。 3.病毒传染:例如免疫性的疾病,艾滋病毒和乙肝,丙肝,在这种情况下MGN-3有能力改善病人的免疫参数(如5-干扰素、GOT、GPT)。在研究中显示,它可以起到病毒免疫的效果而没有副作用。另外,MGN-3能够使用在常规治疗上。 4.细菌性传染:如感冒,发烧和食物中毒,MGN-3能够通过增强免疫系统来使病人迅速痊愈。(大多数病例表明,MGN-3能够用于细菌性传染的病症,虽然它是促进免疫系统活性的。)5.糖尿病人:MGN-3不能够取代胰岛素物质或是葡萄糖物质,但它能够帮助高血糖病人降低血糖.(这一领域需要进一步证实。)

β-葡聚糖、甘露寡糖的测定方法

A.1原理 根据β-葡聚糖和甘露寡糖在流动相和液相色谱柱的固定相之间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将样品注入液相色谱柱,用H2O做流动相,糖类分子流出后,经示差检测器检测,用外标法定量。 A.2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或符合GB/T6682中规定的一级水或相当纯度的水。试验中所用制品按GB/T 603的规定制备。 A.2.1盐酸:37%。 A.2.2乙腈:色谱纯。 A.2.3氢氧化钠:40%。 A.2.4葡萄糖和甘露糖混合标液(1000mg/L):分别称取葡萄糖和甘露糖各0.100g,用纯水定容100mL后用0.45μm微孔滤膜过滤,备用。 A.3仪器 A.3.1水浴锅。 A.3.2漩涡混合器。 A.3.3电炉。 A.3.4手提式压力蒸汽灭菌锅。 A.3.5高压液相色谱仪;带示差检测器。 A.4分析步骤 A.4.1样品处理 精确称取1.000g(准确至0.0002g)样品放入一个20mL的耐热玻璃制的带螺帽的小试管中,加入7.5mL盐酸(37%),小心的将小瓶盖近后用漩涡混合器混合,得到均一的悬浮液。将小瓶放入30℃水浴中处理45min,每15min用漩涡混合器震荡混合一次。然后将悬浮物定量的转移到200mL杜氏瓶中(同时用约70-80mL的水洗涤后倒入瓶中),将瓶子放入高压灭菌锅121℃处理60min。完成后马上冷却,将溶液调pH到6-7,然后定容至200mL。使用0.45微米孔径的醋酸纤维素膜过滤备用。 A.4.2测定 A.4.2.1 液相色谱参考条件 A.4.2.1.1 色谱柱:Hyper REZ XP Carbohydrate Ca++,长300mm,内径7.7mm,粒径8μm。 A.4.2.1.2 柱温:70℃。 A.4.2.1.3 流动相:H2O,用前过0.22μm滤膜。 A.4.2.1.4 流速:0.6 ml/min。 A.4.2.1.5 进样体积:40μl。 A.4.3标准曲线的绘制

β-葡聚糖测定方法

6.2 交联β-葡聚糖含量测定 AACC 32-23 6.2.1实验目的 在大麦、麦芽、麦芽汁和啤酒产品质量控制中经常需要测定其中的β-葡聚糖含量,Megazyme方法很好的解决了测定中的系列问题,本方法能够在一天内测定50-100个样品。本方法现在也适用于燕麦产品及燕麦纤维产品β-葡聚糖含量测定。 6.2.2实验原理 样品水化后加入真菌多糖酶在pH6.5缓冲液中培养,提取液离心(或过滤)后加入β-葡萄糖苷酶,在葡糖糖氧化-过氧化酶缓冲液保护下产生葡萄糖。 图6.1 葡聚糖测定原理示意图 Megazyme测试包:(可以测定100个样品) ⑴全套测定方法;⑵真菌多糖酶;⑶β-葡萄糖苷酶;⑷葡糖糖标准液;⑸大麦和燕麦纤维标准样品。 6.2.3实验试剂: ⑴真菌淀粉酶(bottle 1)〔(1-3)(1-4)β-D-葡萄糖4-葡聚糖水解酶〕:(活力>1000U/mL) 制备:1.0mL真菌淀粉酶用20mM NaH2PO4缓冲液(pH6.5)稀释至20.0mL。将溶液分装成5.0mL在冰箱中冷冻保存。最终真菌淀粉酶浓度50U/mL。 ⑵β-葡萄糖苷酶(bottle 2):(活力>40U/mL) 制备:将 1.0mLβ-葡萄糖苷酶用50.0mM醋酸钠缓冲液(pH4.0)稀释至20.0mL。将溶液分装成5.0mL在冰箱中冷冻保存。最终β-葡萄糖苷酶浓度2U/mL。

⑶葡糖糖标准液:100μg?0.1mL,用0.2%叠氮化钠溶液溶解。 ⑷大麦标准样品:含量见标签。 ⑸燕麦纤维标准样品:含量见标签。 ⑹NaH2PO4缓冲液制备(20mM,pH6.5):3.12g NaH2PO4-2H2O溶解于900ml蒸馏水中,用100mM氢氧化钠溶液(4g/L)将pH值调至6.5(大约需50mL),加0.2g叠氮化钠,将溶液定容至1L。4℃保存。 ⑺醋酸钠缓冲液(50mM,pH4.0):饱和醋酸(2.9mL)加入900mL蒸馏水,用1M氢氧化钠调节pH值至4.0,加0.2g叠氮化钠,将溶液定容至1L,4℃保存。 ⑻葡萄糖氧化-过氧化酶缓冲液:建议使用Megazyme测试包里的高纯度葡萄糖氧化溶液和葡糖糖过氧化酶。将测试包的葡萄糖工作液(bottle 3)(50mL)稀释至1L。把测试包中的葡萄糖测定液(bottle 4)用1L葡萄糖工作液溶解(简称GOPOD)。为了保证GOPOD溶液的稳定性,应该在低温条件下在棕色瓶中避光保持。测定过程中从冰箱中取出的凉的GOPOD溶液可以直接加入测定管。 葡萄糖工作液包括:CaHPO4-2H2O(136.0g),NaOH (42.0g),酸(30.0g),叠氮化钠(4.0g)。 6.2.4仪器需求: ⑴聚丙烯具塞试管(35mL); ⑵移液器:量程分别为100μL,200μL,5.0mL(用于Na2HPO4缓冲液和葡萄糖氧化-过氧化酶缓冲液),25mL(用蒸馏水)。 ⑶顶载天平:1/1000g。 ⑷漩涡混合器; ⑸分光光度计:510nm。 ⑹水浴锅:40℃和100℃水浴锅各一个。 ⑺秒表:一只。 ⑻离心机:离心力100g。 ⑼试验粉碎机:细度0.5mm。 6.2.5测定步骤: ⑴将燕麦用试验粉碎机粉碎成细度0.5mm的颗粒。 ⑵仔细称量燕麦粉样品(0.5g左右),放入35mL聚丙烯具塞试管。样品需要已知水分含量,以便最后转为干基。 ⑶向试管中加入1.0mL 50%(v/v)的乙醇溶液,使样品充分润湿。 ⑷加入5.0mL NaH2PO4缓冲液(20mM,pH6.5),在漩涡混合器上充分混合。

葡聚糖检测(G试验)

检验科细菌室新项目:真菌感染定量检测-(1-3)-β- D-葡聚糖检测(G试验)临床各科室: 我科细菌室最新购买的MB-80微生物快速动态检测系统已安装调试完毕,现已应用临床辅助诊断深部真菌的感染。与真菌培养相结合可提高诊断阳性率。 检测项目:G试验 检测标本范围:血液标本 送检时间:每周一至周五 报告时间:当日报告 标本送检要求:采样过程要求无菌操作,常规病人早上用药治疗前空腹采血取样(血透患者透析前采血),标本类型:抗凝静脉血,使用无热原真空采血管(细菌室取采血管),采集血液2-3ml并立即混匀。半小时内送检。 参考值: 1、<10pg/ml阴性 2、10pg/ml—20pg/ml观察 3、>20pg/ml阳性 检测目的:检测血液中的1-3-β-D葡聚糖的含量,此物质为真菌细胞壁的特异成分,通过检测该物质的可溶性抗原,可快速诊断深部真菌的感染。 真菌1-3-β-D葡聚糖检测的临床意义:通过对血液中真菌1-3-β-D葡聚糖的含量测定,可早期、快速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可用于真菌感染早期筛查,适用于念珠菌,曲霉,肺孢子菌,镰刀菌,地霉,组织胞浆菌,毛孢子菌等,不能用于检测隐球菌和接合菌感染。对真菌感染症状进行诊断,阳性结果代表存在侵袭性真菌感染 注意事项:

1对阳性样品,应再次取血检测,以确诊。 2对观察期病人,应每周取1—2次血检测以观察病情发展。 3对确诊病人,应每周做2次检测,以观察用药后的效果。 滨州医学院附属检验科细菌室 电话:6582 检验科细菌室新项目:内毒素定量检测 临床各科室: 我科细菌室最新购买的MB-80微生物快速动态检测系统已安装调试完毕,现已应用临床内毒素定量检测。 检测项目:内毒素定量检测 检测标本范围:血液标本 送检时间:每周一至周五 报告时间:当日报告 标本送检要求:采样过程要求无菌操作,常规病人早上用药治疗前空腹采血取样(血透患者透析前采血),标本类型:抗凝静脉血,使用无热原真空采血管(细菌室取采血管),采集血液2-3ml并立即混匀。半小时内送检。 参考值: 1、<10pg/ml阴性 2、10pg/ml—20pg/ml观察 3、>20pg/ml阳性 检测目的:检测血液中内毒素的含量,快速定量检测用于革兰氏阴性杆菌诊断与鉴别诊断,指导临床方向性用药以及疗效观察

葡聚糖凝胶G-25的使用方法

产品筑.明= 葡聚糖凝胶柱的使用方法: (1) 预处理 称取Sephadex G-25 (50 —100 目)约5g,加入蒸馏水100ml ,置室温下3h进行 溶胀。 ⑵装柱 凝胶层析柱的直径与柱长之比一般为1:15。柱的底部用装有细玻璃管的橡皮塞塞紧,用洗净的玻璃丝(约200目尼龙布)垫底或购买类似规格的商品柱。然后将柱垂直安装好,先加入1/3柱体积蒸馏水,接着将溶胀好的凝胶边搅匀边连续装入,使它们在柱内自然沉降。 同时大开下口慢速流出蒸馏水。装柱后的凝胶必须均匀,不能有气泡或明显条纹。否则,必须到出重装,装好后,用蒸馏水平衡 2 —3h即可加样品分离。 ⑶加样 加样前,首先把柱内凝胶上面多余的蒸馏水放出,直到柱内液面与凝胶表面相齐(或留一 极薄液层)为止。然后,由柱的上端加水解液2ml,注意不要让溶液把凝胶冲松浮起,加 完样品后,打开下口缓慢放出液体至液面与凝胶面相齐,再用少量蒸馏水冲洗原来盛样品的容器2 —3次,待全部进入层析柱后,即可进行洗脱。 (4) 洗脱与收集 洗脱时,用蒸馏水作洗脱剂,并且要连续不断地进行,使凝胶柱上端保持一定的液层,防 止凝胶柱表面的液体流干。本实验洗脱液流出的速度应控制在0.8 — 1.0ml/mi n 。洗脱 液的收集采用分管连续顺序收集,每管收集3ml ,共收集10管。据经验,4或5号管核 苷酸浓度最大,可作为层析鉴定的样品液。但因层析柱长度的差异,管号会有变化,必要时可用紫外检测A260nm ,找出浓度最大的管号。 (5) 凝胶的再生和回收 凝胶柱使用一次后,必须反冲疏松一次,平衡后再使用。若使用数次,就需要再生处理。 用0.1mol/L NaOH-0.5mol/L NaCI 溶液浸泡,然后用蒸馏水洗至中性备用。若实验 完毕,将再生后的凝胶在布氏漏斗上用蒸馏水洗涤抽干,再用95% 乙醇洗两次,在60 C 烘箱中烘干,回收保存。

真菌(1-3)-D葡聚糖检测反应机理

真菌(1-3)-β-D葡聚糖检测反应机理 目前临床上随着广谱抗生素、各类免疫抑制剂、移植插管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其真菌感染尤其是深部真菌感染出现明显上升趋势,而作为临床诊断的细菌培养其阳性率很低,且检测周期长,不能适应临床治疗诊断的要求,因此迫切需要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因此对血液中的早期(1-3)-β-D葡聚糖快速定量检测,将对临床对症治疗具有很深的现实意义。人体血浆中(1-3)-β-D葡聚糖快速检测对早期诊断深部真菌感染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该试验的基本原理是试剂中含凝固酶原及凝固蛋白原的冷冻干燥品. 在适宜条件下, 微量(1-3)-β-D葡聚糖能激活试剂中的凝固酶原产生凝集反应,通过测定凝集反应过程中的浊度变化从而定量检测血浆中(1-3)-β-D葡聚糖含量. 内毒素定量检测的反应机理 细菌内毒素作为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外层中的脂多糖成份(LPS), 具有多种的生物活性, 微量的内毒素进入机体将会出现发热、血压降低、寒战、引起DIC、内毒素败血症等一系列临床反应, 因此对血液中的早期内毒素快速定量检测,将对临床对症治疗具有很深的现实意义。人体血浆中内毒素检测对分别诊断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反应试剂中含凝固酶原及凝固蛋白原的冷冻干燥品. 在适宜条件下, 微量革蓝氏阴性菌内毒素能激活试剂中的凝固酶原产生凝集反应形成凝胶,通过测定在形成凝胶过程中的浊度变化从而定量检测血浆中革蓝氏阴性菌内毒素.

一、检测体液内毒素的临床意义 由革兰氏阴性菌所引起的内毒素血症及脓毒血症是目前临床上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在各类抗生素杀灭革兰氏阴性菌的同时,也会使后者释放出一定数量的内毒素,从而加重内毒素血症。早期诊断的细菌学培养需时长,而且由于抗生素的应用,其培养阳性率低。早期的数小时内作为临床上抢救感染性休克的关键,临床医师仅能根据临床特征与体征推断病源学而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因此,早期体液中内毒素的正确、快速定量检测及相应的对症治疗就显得格外重要。过去的内毒素检测能定性而不能定量,而且个体差异和实验室间的误差较大,无法成为有价值的临床检验项目,北京金山川公司研制的MB-80微生物快速动态检测系统能定量检测体液内毒素的含量,经国内多家单位使用现已在其他省市开始作为临床检验项目进行收费。该仪器检测内毒素具有结果稳定、检测快(1小时)、重复性好、准确率高、不同的检测人员操作引起的误差小等优点。 内毒素定量检测在重症病人、感染病人(如脑膜炎)以及其他有严重创伤等疾病的病人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这使得内毒素研究一直是热点,但过去由于方法的限制,内毒素检测也是临床的难点。 二、深部真菌检测的临床意义 动态定量检测体液中真菌含量是应用MB-80微生物快速动态检测系统进行的。该方法可以快速诊断用常规方法难以确诊的深部真菌

真菌(1-3)-β-d葡聚糖检测操作sop文件

真菌(1-3)-β-D葡聚糖测定规范操作 1.目的 建立真菌(1-3)-β-D葡聚糖检测标准操作规范,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授权操作人 经培训合格的微生物实验室检验人员。 3.实验原理 (1-3)-β-D葡聚糖检测原理:真菌(1-3)-β-D葡聚糖激活酶反应主剂中的G因子后形成凝固蛋白,根据其所引起的浊度变化对真菌(1-3)-β-D葡聚糖浓度进行定量测定。 4.产品性能指标 4.1 灵敏度10pg/ml 4.2 精密度批间CV≤10% 。 4.3 准确性回收率75-125%。 4.4 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绝对值≥0.980 5.实验组成 5.1实验仪器及器具: MB-80微生物快速动态检测系统、洁净工作台、低速离心机、恒温仪,20~200μl 加样器、100~1000μl加样器、旋涡混合器、定时器。 5.2实验耗材: 200μl无热原吸头、1000μl无热原吸头、无热原平底试管、无热原真空采血管。 5.3试剂盒组成: 真菌(1-3)-β-D 葡聚糖检测试剂盒(光度法): 试剂盒包括反应主剂和样品处理液。 6.工作环境 相对湿度:20%~80%; 温度控制:10~30℃; 电源电压:220V±10%,50Hz±2%。 7.标本采集及保存 7. 1检测样本: 血液、脑脊液、胸腹水、肺泡灌洗液等。 7.2采集要求: 采样过程要求无菌操作,用专用的无热原真空采血管(肝素类抗凝)。 常规病人早上用药治疗前采血/取样(血透患者透析前采血)。 7.3样本保存: 样本采集后应在3000转/分进行离心,若不能及时检测,应将血浆转移至无热原转移

管内,在-20℃冰箱中冷冻保存,一周内使用。 8.操作程序 8.1 打开MB-80微生物快速动态检测系统主机、电脑及恒温仪预热30min。 8.2 打开MB-80微生物快速动态检测系统软件,录入病人信息、样本种类及检测项目等 信息后点击采集。 8.3 血液前处理过程,无菌操作,用专用无热原真空采血管(肝素类抗凝)抽取静脉血 4ml轻轻混匀,按转速3000r/min进行离心1分钟,得到富含血小板血浆。 8.4 取上述富含血小板血浆100μl,加入到样品处理液中,轻轻摇匀10秒后插入恒温仪 加热区中进行70℃干热10min。 8.5干热结束后,将前处理液冷却5min,至室温后取出(取出时切忌震荡)。 8.6 取上述前处理液中上清液200μl加入到反应主剂中,轻轻混匀(一般混匀10秒即可), 待完全溶解至透明后,全部移液至平底试管中(不要产生气泡),立即插入MB-80微生物快速动态检测系统中进行检测。 8.7 反应结束后仪器自动计算结果并保存。 待测血浆样品制备、检测示意图 9.操作注意事项 9.1预热采集 在进行试验之前,仪器一定要提前预热30min,达到工作温度后,按要求填写表头信息,完毕后点击采集,使仪器处于采集状态后再进行试验。 9.2 样本预处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