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预防医学总结

预防医学总结

预防医学总结
预防医学总结

第一章 流行病学

一、疾病分布的测量指标

1998年某地新诊断200名糖尿病患者,该地年初人口为9500,年末人口为10500.该地年初有800名糖尿病患者,这一年中有40人死于糖尿病。

1.发病率:指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1年),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暴露人口指有可能发生该病的人群,多采用期间平均人口数)用作描述疾病的分布,能反映该病发生的频率。

发病率=同时期暴露人口数

某病新病例数

某期间(年)某人群中=10000200 3.患病率:也称现患率,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现患某病者(包括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患病率的高低与发病率和病程有关,患病率=发病率×病程。用来描述病程较长的慢性病的发生或流行情况,如冠心病、糖尿病、肺结核。

时点患病率==该

时点人口数

患某病的新旧病例数

某一时点一定人群中现9500

800

期间患病率==

同期的平均人口数

中现患某病的新旧病例某观察期间内一定人群10000

1000

4.续发率:也称二代发病率,指某传染病易感接触者中,在最短潜伏期与最长潜伏期之间发病的人数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用于比较传染病传染力的强弱。计算时需将原发病例从分子分母中去除。

续发率=触原发病例的人数)

易感接触者总人数(接数

易感接触者中发病的人 6.死亡率:指在一定期间内(通常1年),某人群中死于某病的频率。是测量人群死亡危险最常用的指标。

死亡率=10000

40

=

同期平均人口数总数某时期内某人群中死亡 7.病死率: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

者所占的比例。。用于病程短且易引起死亡的疾病,多用于急性传染病。

病死率=1000

40=同期患该病人数

某时

期因某病死亡人数

8.存活率:又称生存率,指随访期终止时仍存活的病例数与随访期满的全部病例数之比。用于评价某些慢性的、病死率较高的疾病如癌症等。

N 年存活率=年病例数

随访满年仍存活的病例数

随访n n 二、疾病分布的形式

1.疾病的地方性:包括自然疫源性(在动物中繁殖,一定条件下传染给人)、自然地方性(与某地的自然环境有关)、统计地方性(由于某地的生活习惯、卫生条件、宗教等,与环境无关)

判断疾病地方性的依据:①该病在当地居住的各人群组中发病率均高②在其他地区居住的相似的人群组中发病率均低,甚至不发病③外来的健康人到达当地一定时间后发病④迁出该地的居民发病率下降⑤当地动物也可能发生类似的疾病。

2.时间分布:①短期波动②季节性③周期性④长期变异

三、疾病流行强度

1.散发:某病发病率维持历年的一般水平,各病例间无明显的时空联系和相互传播关系。表现为散在发生,数量不多。

2.流行:某病在某地区的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的发病率水平。

3.暴发: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大量相同病人的现象。如学校食物中毒。 四、现况研究 1.普查:在特定时间对特定范围内人群中的每一成员进行的调查。当目的是早发现早诊断病人,使其得到及时治疗时采用普查。优点:获得的信息没有抽样误差。缺点:工作量大,耗费人力物力,获得信息粗糙。 2.抽样调查:按一定的比例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人进行调查,以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优点:工作量小,节省人力物力。缺点:仅适用于患病率较高,变异程度不太大的疾病。①单纯随机抽样②系统抽样(每隔若干单位抽取一个单位)③分层抽样(按某种特征分成若干层)④整群抽样(将总体分成若干群组)⑤多级抽样 五、病例对照研究 1.概念:选择患有和未患有某特定疾病的人群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调查各组人群过去暴露于某种危险因素的比例或水平,通过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判断暴露因素是否与研究疾病有关联及其关联程度大小的方法。

暴露:指研究对象曾经接触过某些因素或具备某些特征 2.特点:①属于观察性研究 ②是回顾性的,由果至因的 ③不能验证病因,用来分析疾病与病因间的联系。

3.种类:①非匹配~:对照组人数>=病例组人数 ②匹配~:两组人数保持一致,不超过1/4。

4.病例的选择:①诊断可靠,使用金标准 ②选择确诊的新病例 ③较少选择现患病例,尽量不选死亡病例 ④所选病例必须具有暴露于危险因素的可能。

5.对照的选择:①与病例相同的诊断标准 ②对照应是产生病例的人群中未患有该病的随机样本 ③对照与病例应具有可比性

6.成组比较法资料的分析:

(2)假设检验: X 2

=

)

)()()(()(2

d b c a d c b a n

bc ad ++++-

X 2

>3.84时,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计算OR 值:OR=bc

ad OR=1时,暴露于疾病无关。OR>1时,暴露是疾病的危险因素。OR<1时,暴露是疾病的保护因素。

(4)OR 的95%可信限:OR L ,OR U =OR

)

2/96.11(x ±

可信区间包含1时,因素和疾病之间可能无关联。不包含1时,因素与疾病有关联。 7.配对资料的分析

(2)假设检验 b+c>=40时:X 2

=c

b c b +-2

)

(

b+c<40时:X 2=

c

b c b +--2

)

1|(|

X 2

>3.84时,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计算OR 值:OR=b

c

OR=1时,暴露于疾病无关。OR>1时,暴露是疾病的危险因素。OR<1时,暴露是疾病的保护因素。 (4)OR 的95%可信限:OR L ,OR U =OR

)

2/

96.11(x ±

可信区间包含1时,因素和疾病之间可能无关联。不包含1时,因素与疾病有关联。 8.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

优点:①可在医院手机病例,更适用于罕见病的研究 ②所需研究对象少,节省人力物力,容易组织 ③研究周期短 ④一次调查可同时研究一种疾病与多个因素的关系,对研究对象多无损害。

缺点:①不适于研究暴露比例很低的因素 ②暴露与疾病的时间先后常难以判断 ③选择研究对象时易发生选择偏倚 ④获取既往信息时易发生回忆偏倚 ⑤易发生混杂偏倚 ⑥不能计算发病率、死亡率,因而不能直接分析相对危险度。 六、队列研究 1.概念:将一个范围明确的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以因素或暴露程度分为不同的亚组,追踪各组的结局并比较其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素与结局之间有无关联及关联程度大小的方法。

2.特点:①属于观察法②设立对照③由因至果,符合时间顺序④确证暴露

3.种类:前瞻性~、历史性~、双向性~

4.暴露组的选择:①生活或工作上暴露于某种特殊因素的人群 ②经常接触暴露因素的一般人群 ③选择有组织的团体,利用他们收集随访资料。

5.对照组的选择:应是暴露组来源的人群中非暴露者的全部或其随机样本。

6.观察终点:研究对象出现了预期的结局就达到了观察终点,之后将不再对其继续随访。观察终止时间:是研究的

随访工作截止的时间,应以潜伏期为依据尽量缩短。 7.统计推断

(1)资料的整理

(2)累计发病率=观察开始时的人数

观察期间发病例数。发病密度=观察人时数

观察期间发病例数(观察人时数=观察人数×观察时间)。 (3)标化死亡比SMR=理论死亡数

实际死亡数。

(4)相对危险度RR=

/1/n c n a 。归因危险度

AR=(a/n1)-(c/n0)。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100*1

/n a AR

AR%=%100*1RR

RR -

8.队列研究的优缺点 优点:①研究结局可靠 ②是由因至果的观察 ③能直接估计暴露因素与发病的关联强度 ④一次调查可观察多种结局。 缺点:①不适用于研究发病率很低的疾病 ②观察时间长,易发生失访偏倚 ③耗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 ④设计要求高,实施复杂 ⑤分析复杂。

七、实验流行病学的基本特征:①要施加干预措施 ②是前瞻性观察 ③必须有平行对照 ④随机分组。

八、筛检:也称筛查,是运用快速、简便的检验、检查或其他措施,在健康的人群中,发现那些表面健康,但可疑有病或有缺陷的人。

九、1.选择性偏倚:由于研究对象的确定、诊断、选择等方法不正确,使被选入的研究对象与目标人群的重要特征具有系统的差异。如入院率偏倚等。

·控制方法:①首先考虑选择社区人群 ②最好选择新发病例 ③提高应答率,降低失访率 ④控制时间效应偏倚。 2.信息偏倚:又称观察偏倚、测量偏倚,指研究过程中进行信息收集时产生的系统误差。如回忆偏倚等。

·控制方法:①准确界定各种暴露因素 ②对疾病要有统一明确的诊断标准 ③对各种仪器、试剂要有统一明确的诊断标准 3.混杂偏倚:一个或多个既与疾病有关联又与研究因素有联系的其他因素歪曲了与疾病的真实联系。

·控制方法:①对研究对象的选择条件加以限制 ②采用个体配比或频数配比的方法 ③随机化分组 ④对混杂因素进行分层,然后随机抽样。

第二章 营养与食品安全

一、营养素:指食物中可给人体提供能量、构成机体和组织修复以及具有生理调节功能的化学成分。人体所需的营养素与可分为六大类: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水。生理功能:提供能量、构成细胞组织、

调节机体生理活动。

(一)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

1.平均需要量EAR:可满足群体中50%个体对该营养素的需要。

2.推荐摄入量RNI:可满足群体中97%~98%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是以EAR为基础制定的。

3.适宜摄入量AI: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准确性远不如RNI。

4.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不产生健康危害的每日摄入量最高水平。

(二)蛋白质

1.生理功能:组织构成成分、构成各种重要生理物质、供能

2.必需氨基酸EAA:借一两本淡蓝色书

3.蛋白质含量测定:食物粗蛋白含量=食物含氮量*6.25 消化吸收率=(吸收氮/食物氮)*100%

(三)脂类:脂肪(甘油三酯)、类脂(磷脂,固醇)

1.生理功能①供能和储能②维持正常体温③保护作用

④内分泌作用⑤构成机体成分⑥改善感官,增加饱腹感⑦供给必需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

2.必需脂肪酸EFA:亚油酸、α-亚麻酸

(四)碳水化合物:

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

双糖(蔗糖、乳糖、麦芽糖、海藻糖)

寡糖(低聚糖)

多糖(糖原、淀粉、膳食纤维)

1.生理功能:体内CHO功能:①供能和储能②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③节约蛋白质④抗生酮作用。食物CHO 功能:①改变食物色香味形②提供膳食纤维③主要热能营养素。膳食纤维功能:①增强肠胃功能,利于粪便排出②控制体重和减肥③减慢餐后血糖的迅速升高④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

(五)能量:人体的能量主要由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的消耗包括:①基础代谢②体力活动③食物的热效应。

(六)矿物质:常量元素(K、Na、Ca、P、Mg、Cl、S)微量元素(碘锌硒铜铁等)

生理功能:①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②调节细胞膜的通透性,维持细胞内外液的正常渗透压和酸碱平衡及神经肌肉的兴奋性③构成酶、激素、维生素、蛋白质和核酸,参与酶的激活。

1.钙缺乏:骨骼病变(儿童佝偻病、成人骨质软化症、老年人骨质疏松)。过量增加肾结石的危险。

2.铁缺乏:缺铁性贫血,儿童异食癖。

3.锌缺乏:生长迟缓、性成熟受抑制、味觉嗅觉异常、食欲减退、伤口愈合迟缓、皮肤干燥痤疮等。

(七)维生素

1.VA缺乏:夜盲症、干眼病。

2.VD缺乏:佝偻病、骨质软化骨质疏松。

3.VC缺乏:坏血病

4.VB1缺乏:脚气病(硫胺素缺乏症)

5.VB2缺乏:口角炎、眼睑缘炎、皮炎

6.叶酸缺乏: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舌炎、胃肠道紊乱。

二、平衡膳食(合理膳食):指膳食所提供的能量及营养素在数量上能满足不同生理条件、不同劳动条件下用膳者的要求,并且膳食中各种营养素之间比例适宜的膳食。·膳食指南10条:①食物多样,谷类为主②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③每天吃奶类豆类及其制品④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⑤食量与体力活动保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⑥吃清淡少盐的膳食⑦限量饮酒⑧吃清洁卫生,不吃变质食物⑨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适当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

三、食品安全:

·黄曲霉毒素:花生、玉米、食用油,以肝脏损害为主。·炭疽杆菌、鼻疽杆菌、口蹄疫病毒、猪水疱病毒、禽流感病毒。

·食物中毒的特点:①季节性,食物关系明显②潜伏期短,暴发性③临床表现相似性④非传染性

1.沙门菌属:动物性食品,不耐热

2.副溶血弧菌:海产品,嗜盐、不耐热

3.葡萄球菌:乳制品,耐热

4.赤霉病麦中毒:镰刀菌,“醉谷病”

5.霉变甘蔗中毒:节菱孢霉,损害神经系统。洗胃灌肠。

6.河豚中毒:河豚毒素,神经毒素,对卵巢和肝脏毒性大。

7.毒覃中毒:临表:潜伏期、肠胃炎期、假愈期、内脏损害期、精神症状期、恢复期。

8.亚硝酸盐中毒:腌制品。解毒剂:美兰、吸氧。

第三章环境卫生

1.原生环境:天然形成的,未被人为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条件,其中许多因素对集体健康是有利的,如清洁并含有正常化学组成的空气。水、土壤、适宜的阳光照射和微小气候等。

2.次生环境:由于人类生产生活以及社会交往等活动使天然形成的环境条件发生了改变的自然环境。

3.二次污染物:指排入到环境中的一次污染物在环境物理、化学、生物因素作用下本身发生变化,或在环境中与其他化学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理化性质与一次污染物不同的新污染物。(酸雨、有机汞等)

4.剂量-效应关系:即化学物质的摄入量与摄入该化学物质的生物机体呈现某种生物学效应程度之间的关系。

5.剂量-反应关系:指一定剂量的化学物质与在接触其有害作用的群体中呈现某一生物学效应并达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在群体中所占比例的关系。

6.温室效应:温室气体包括CO2、甲烷、O3、氟氯烃等。

7.酸雨:指PH值小于5.6的酸性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所有降水。

8.环境污染的分类: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9.介水传染病的特点:水源一次大量污染后可出现暴发流行、病例的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一旦对污染源采取治理措施则疾病的流行能得到迅速控制。

10.光化学烟雾的成分:NO化物和泾类污染物

第四章劳动卫生学

一、高温作业对机体健康的影响:(1)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高温作业时,人体可以出现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心血管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方面的适应性变化。(2)热适应:是指人在热环境工作一段时间后对热负荷生产适应或耐受的现象。(3)中暑。

·中暑:指高温或强辐射环境下,由于体温调节失衡和水盐代谢紊乱产生的以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综合征。

·中暑按发病机制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热射病(体温调节中枢紊乱)、热痉挛(水盐代谢紊乱)、和热衰竭(脑供血不足)。

二、噪声所致健康危害:1、暂时性听阈位移:指人或动物接触噪声后听阈提高10-30dB,脱离噪声环境后经过一段时间听力可以恢复到原来水平,属于生理性改变。包括听觉适应和听觉疲劳。2、永久性听阈位移:是指噪声引起的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的听阈升高。根据损伤的程度,分为听力损失或听力损伤以及噪声性耳聋。

三、振动性白指:又称职业性雷诺现象,指长期从事手传振动作业而引起的,以手部末梢循环或手臂神经功能障碍为主的疾病,并能引起手臂骨关节-肌肉的损伤。临床表现为手指的间歇性发白或发绀。具有一过性和时相性特点。

四、人体对粉尘的防御和清除:鼻腔、喉、气管支气管树的阻留作用;呼吸道上皮粘液纤毛系统的排除作用;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防尘八字方针:革、水、密、风;护、管、教、合。·尘肺: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粉尘而发生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矽肺:由于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游离的二氧化硅含量较高的粉尘达到一定量后引起的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的全身性疾病。

病理改变:①矽结节形成②弥漫性间质纤维化③矽性蛋白沉淀④大块纤维化

五、窒息性气体的分类:①单纯窒息性气体(N2,CH4,CO2)②血液窒息性气体(CO,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③细胞窒息性气体(氢化物,H2S)

·治疗原则:尽快脱离中毒现场、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有效使用解毒剂、及时纠正脑缺氧、积极治疗脑水肿。美兰。·CO中毒后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轻度中毒10%、中度30%、重度50%

六、刺激性气体

1.毒理作用:①以局部损害为主②病变程度主要取决于吸入毒性的浓度、吸收速率和作用时间③病变部位与毒物的水溶性有关,水溶性越小毒性越大。

2.毒作用表现:

①急性刺激作用(眼和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喉痉挛和水肿)

②中毒性肺水肿:指吸入高浓度刺激性气体后引起的,以肺间质及肺泡腔液体过多集聚为特征的疾病,最终可导致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毒作用机制:肺泡血管通透性↑、肺泡壁通透性↑、缺氧、淋巴回流受阻

③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七、铅中毒的临表:(1)常见症状:口内金属味、食欲不振、恶心、腹胀、腹隐痛、腹泻与便秘交替。(2)特殊体征:①铅线:硫化铅颗粒沉积②铅绞痛:常伴有铅麻痹等神经系统征象,中或重度急慢性中毒时发生。(3)类神经症:头昏、头痛、乏力、失眠、功能性减退等。属功能性症状。(4)周围神经炎:①感觉型:肢端麻木、四肢末端呈手套、袜套样感觉障碍。②运动型:握力减退、伸肌无力等。腕下垂、足下垂。③混合型。(5)铅中毒性脑病:头痛、恶心、呕吐、高热、烦躁、嗜睡、精神障碍、昏迷等。

·驱铅治疗:首选依地酸二钠钙,次选二疏基丁二酸钠。铅绞痛:静脉注射葡萄糖钙或皮下注射阿托品,适当休息,合理营养,补充维生素。

2.汞中毒临表:(1)易兴奋症:①大脑皮层抑制减弱②睡眠障碍③烦躁易怒、情绪不稳④精神不振、嗜睡、记忆减退。(2)震颤:①神经性肌肉震颤②细微震颤:眼睑、舌头、手指,集中精力明显,安静消失。③动作迟缓、全身性震颤,步态不稳,后期出现幻觉和痴呆。(3)口腔—牙龈炎:①流涎,牙龈酸痛、红肿、易出血、舌肿胀及溃疡②口腔不卫生者,沿牙龈可出现暗蓝色色素沉着。(4)汞毒性皮炎:①发病1—3d,红色斑丘疹,四肢及头面部较多②肾功能损害:尿汞增高,尿中出现蛋白、红细胞。·特效治疗:首选二疏基丙磺酸钠,次选二疏基丙醇。误服汞盐者:尽速灌服高蛋白物质或用活性炭吸附,不能洗胃。

七、职业病的特点:1、病因明确2、病因大多是可以检测和识别的,存在接触水平—反应关系。3、群体发病,在接触同种职业性有害因素的人群中常有一定的发病率,很少只出现个别病人。4、如能早期发现并及时合理处理预后较好,恢复也较容易。5、大多数职业病目前无特效治疗办法,发现越晚疗效越差。

·职业病诊断原则:1.职业史:是职业病诊断的重要前提。应详细询问患者现职工种、工龄、接触有害因素的种类等和既往工作经历,以便判断接触毒物的机会和程度。

2.职业病危害接触史

3.体格检查:手机临床症状和体征

4.实验室检查:常规、生化检查及其他辅助检查、活体组织检查等

5.生产环境调查:了解患者所在岗位的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同一工作场所其他职业工人是否有类似表现等。

冠心病的三级预防

1.第一级预防:旨在减少人群总体的行为危险因素,并积极治疗高危个体防止其发展为疾病。因此应通过健康教育、环境干预或立法减少不利于健康的行为,促进危险因素的转变。(1)降低血压(2)合理膳食:限制总能量、脂肪、胆固醇、食盐的摄入,供给充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碳水化合物适量多选粗粮蔬菜水果(3)禁烟限酒(4)

适度运动

2.第二级预防:积极全面的控制危险因素可改善患者的生存率、降低复发事件危险和减少介入治疗的需要,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1)戒烟,远离烟草环境(2)控制血压:小于140/90mmHg(3)控制血脂:LDL-C<100mg/dl (4)体力活动每天30分钟(5)控制体重BMI:18.5~24.9kg/m2(6)糖尿病控制:糖化血红蛋白<7%(7)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疗(8)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阻滞剂应用(9)β受体阻滞剂应用(10)流感疫苗接种。

3.第三级预防: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

脑卒中的三级预防

1.第一级预防:饮食行为方面:①合理饮食,低盐低脂肪低热量②限制饮酒,严格戒烟③控制体重,增加运动④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劳逸结合⑤保持良好的思想情绪。积极治疗相关疾病:①有规律的长期坚持有效的控制盒治疗高血压②定期做身体检查,监测空腹血糖浓度③定期测量血脂控制高血脂症。

2.第二级预防:一旦有脑卒中的前期征兆,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强调及时就医的重要性。早期防止脑卒中病情的加重,对于改善病人的预后,防止并发症都是有意义的。治疗理念:进行超早期干预。

3.第三级预防:为了减少脑卒中的后遗症,应尽早进行神经功能锻炼,加快和促进脑卒中患者各方面的康复,防止复发。用尽可能好的办法来管理好所患的其他疾病,预防脑功能的进一步丧失。进行康复训练,注意心理功能恢复。

恶性肿瘤的三级预防

1.第一级预防:①控制吸烟②合理膳食③控制感染④消除职业危害。

2.第二级预防:癌症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降低死亡率和提高生存率的重要策略之一。筛检是早发现的重要途径。注意肿瘤的十大症状以便及早发现。

3.第三级预防:对癌症病人提供规范化整治方案和康复指导,进行生理、心理、营养和锻炼指导。对慢性患者进行姑息镇痛疗法。注意临终关怀,提高晚期癌症病人的生存质量。

高血压的三级预防

1.第一级预防:高血压的发生既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又与个人生活方式有关,要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2.第二级预防:①限制钠盐摄入量②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补充钾、镁离子③限制饮酒及戒烟④减轻体重⑤适度的体力活动和体育运动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3.第三级预防: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坚持服用降压药物。

[就业平台人员工作总结]就业平台人员工作总结

[就业平台人员工作总结]就业平台人员工作 总结 今年以来,我区就业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社局的具体指导下,以及全区目标单位的共同努力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就业工作会议精神和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和三项要点开展就业工作。一是统一思想,坚决落实就业工作实名制;二是主动作为,确保创业担保贷款发放;三是落实政策,完成就业精准扶贫任务。各项主要目标任务均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目标,现将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全年目标实现"过半"。 截止6月底,新增就业16109人次,占年度目标的80.55%;帮扶困难群体再就业2308人次,占年度目标的69.93%;扶持创业带动就业3825人次,占年度目标的85%;城镇登记失业率3.0%。组织开展创业意识和创业培训527人,占年度目标的52.7%。形成"15分钟就业圈"方案,拟报市人社局审核后实施。 二、主要工作和措施。 (一)以"春风行动"为主题,开展系列服务活动促就业。年初,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区人力资源局审时度势,联合大街网举办了为期一天的"千企万人"互联网+""综合招聘会。本次招聘会线上线下邀请到了联邦快递(中国)、卓尔、华中数控等数千家优质企业,提供管理、技术、销售、文员等各类工种的就业岗位达7000余个。本次招聘会突出"互联网+"的特点,分为线上线下两个渠道。此次招聘会目的是

为供需双方搭建有利平台,形成品牌效应。做好企业与社区的对接,优化人力资源结构配置,助推企业转型升级,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创业。 (二)以"第五届武汉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项目大赛"活动为契机,完善创业环境,打造"硚口"名片。本次大赛由市人民政府主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硚口区人民政府承办,中国武汉人才市场、相关高校、企业和社会机构协办的公益性赛事,是鼓励大学生参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服务平台。举办此次大赛是区委区政府针对硚口区"老工业区、底子薄、困难多、任务重"的实际情况,审时度势开展的一次大赛,较好地打造了"生态硚口""创业基地"的城市名片,为吸引各大企业和高新人才奠定了基础,也是响应国家"创业带动就业"的有力举措。 (三)主动作为,确保创业担保贷款发放落实。与区财政局、民政局积极沟通协调,传达市局通知精神,大力争取相关部门支持,扩大贷款范围和数额。结合我区财政相对困难的实际,我们做了大量工作,争取兄弟部门的理解。针对去年小额贷款审批时限长、放款慢等问题,今年更换了担保公司和金融机构,并获得了区政府的批准和财政部门的支持。为今年的创业担保贷款任务顺利完成奠定了基础。 (四)落实政策,重点援助,完成就业精准扶贫任务。认真学习领会并执行《关于武汉市社会保险补贴相关问题的处理意见》(武人社函〔xx〕28号)文件精神,落实好促进就业的各项政策。对市内就业困难人员从事个体经营或灵活就业的,继续享受不超过3年的社会保

预防医学期末考试重点

环境卫生(绪论、第一—二章、第六章)考点 1、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 环境因素、行为与生活方式、医疗卫生服务、生物遗传因素 2、三级预防措施是什么(懂得区分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三级预防)(认真看课本举的例子)第一次公共卫生革命:以控制传染病为主的公共卫生措施 第二次公共卫生革命:以干预个人不良生活行为方式来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健康促进第三次公共卫生革命:以生态学模型为指导的综合干预措施,来延长人群健康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第一级预防:防止疾病发生,降低发病率,促进健康第二级预防:防止疾病发展,降低病死率,保护健康第三级预防:防止病残及康复,提高生存率,恢复健康3、环境因素的种类 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和社会因素。 4、环境污染源的种类? 生产性污染、生活性污染、交通运输性污染、其他污染 5、环境污染物的种类? 化学性污染物、物理性污染物、生物性污染物 6、环境污染对健康危害的种类? 急性危害作用、慢性危害作用:非特异性危害作用、慢性疾患、持续性积蓄危害 7、环境污染的特殊危害? 致癌作用、致畸作用、致突发作用、免疫毒性作用 8、环境污染对健康危害的特征? 广泛性、复杂性、多样性、长期性 9、环境污染对健康危害的影响因素(污染物因素、污染物的作用剂量、机体因素)?污染物的理化性质: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对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稳定性、进入机体的机会以及在体内的生物运转和生物转化过程均具影响,它决定其对健康危害的程度、性质与部位。污染物的化学结构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污染物的作用剂量: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污染物进入人体体内的量或人体暴露的浓度或强度。作用剂量与健康危害程度的关系有以下两种评价方法:1)剂量—效应法;)2)剂量—反应关系;3)污染物的作用时间 机体因素:常见影响污染物健康危害的机体因素有:健康状况、生理状况、遗传因素、营养条件。 10、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直接危害、间接危害)?直接危害: 1)急性中毒 2)慢性炎症 3)变态反应 4)非特异性疾病多发间接危害: 1)温室效应 2)形成酸雨 3)破环平流层的臭氧层 11、介水传染病的流行特点? 特点:A、水源一次大量污染后可出现暴发流行,绝大多数病例的发病日期集中在该病最短和最长潜伏期之间;b、病例的分布于供水范围一直,绝大多数患者都有饮用同一水源水的历史;c、对污染源采取治理措施,加强饮用水的净化和消毒后,疾病的流行能迅速得到控制。 12、室内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引起中毒性疾病、诱发癌症、引起变态反应性疾病、感染疾病、导致变态建筑综合征(注意八大症状)、导致空调综合征。 13、居住环境噪声对健康的影响?

预防医学笔记整理

绪论 一、预防医学 1、预防医学:是以人群为研究对象,以“环境—人群—健康”作为工作模式,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探索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及其规律,制定其预防策略和措施,消除和控制危险因素,达到防制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和延年益寿目标的学科。 2、预防医学的特点:研究对象是人群,包括个体和群体,以群体为主,主要着眼于健康和无症状患者;突出预防为主观念,实施三级预防策略和措施;研究重点是健康影响因素以人群健康的关系;重视与临床医学结合,将预防整合于临床实践中,强调疾病的积极预防作用,具有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研究方法上重视宏观和微观相结合。 3、医学模式:解释和处理健康与疾病问题的整体思维和方法及行为方式。(医学模式的转化经历了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社会医学模式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临床预防的影响:从治疗服务扩大到临床预防服务,从技术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从院内服务扩大到院外服务,从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 4、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健康决定因素:人类生物学、生活方式<最主要>、环境及卫生服务) 5、三级预防策略与措施的主要内容(重点)答案见书第七页表格 6、我国卫生工作面临的挑战 重大传染病和慢性病流行比较严重; 妇幼保健工作比较薄弱; 农村卫生发展依然滞后; 医药卫生体制机制有待健全和完善。 第一章环境与健康 1、环境:指在特定时刻由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各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素可能对生命机体和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产生现时或远期作用。环境分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原生环境:指天然形成,且基本未受人为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如原始森林地区、人迹罕至的荒漠等。原生环境存在着许多对人体健康有利的因素,例如清洁的水、空气等都对健康起促进作用,但原生环境对人群健康也会带来不良影响,例如有的地区的水或土壤出现某些因素含量过多或过少,从而引起生物地球化学性地方病。 次生环境:指人类社会生产活动下,原生环境中的物质交换、迁徙和转化、能量与信息的传递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的自然环境,如耕地、种植园等。 2、生物地球化学性地方病:由于地理地质原因,使地壳表面的元素分布不均衡,致使有的地区土壤、植物、煤和水中某些元素含量过高或过少,导致该地区人群中发生某特异性疾病。 3、生态平衡: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物质,能量的输出和输入,生物性种群和数量,以及各种群之间的比例,始终保

执业医师考试预防医学章节重点及汇总

目录 预防医学 (1) 绪论 (1) 医学统计学方法 (4) 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 (14) 临床预防服务 (30) 社区公共卫生 (45) 卫生服务体系与卫生管理 (61) 预防医学 绪论 考试大纲 (1)预防医学的概述:定义、内容、特点、意义 (2)健康及其影响因素:当代健康观、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健康决定因素生态学模型 (3)三级预防策略:疾病自然史与预防机会;三级预防策略:第一级预防、第二级预防、第三级预防 (一)预防医学概念 1.预防医学的定义 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它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对象,目的是保护、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失能和早逝。其工作模式是“环境-人群-健康”。这是一个“健康生态模型”,它强调环境与人群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和协调发展,并以人群健康为目的. 2.预防医学的内容包括医学统计学、流行病学、环境医学、社会医学、行为科学与健康促进、卫生管理学(包括卫生系统功能、卫生决策和资源配置、筹集资金和健康措施评价等),以及在临床医学中运用三级预防措施。要求所有医生应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学会如何了解健康和疾病问题在人群的分布情况,分析物质与社会环境和人的行为及生物遗传因素对人群健康和疾病作用的规律,找出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的主要致病因素,以制定防制对策;并通过临床预防服务和社区预防服务,达到促进个体和群体健康、预防疾病、防制伤残和早逝的目的。 3.特点 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区别在于: ①预防医学的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及确定的群体,主要着眼于健康和无症状患者; ②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但更侧重于影响:健康的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③采取的对策更具积极的预防作用,具有较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二)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预防医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预防医学模拟卷 一、名词解释 1.环境:以人为主体的所有外部环境,包括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整体。广义的环境除自然因素外还应包括社会因素 2.职业病:指与工作有关并直接与职业性有害因素有因果关系的疾病。即当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机体所能代偿的限度时,其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 3.均数抽样误差:因各样本包含的个体不同,所得的各个样本均数也不一定相等,这种由抽样而造成的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之差异或各样本均数之差异为均数抽样误差。 4.总体与样本: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而确定的同质的个体之全部,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作为样本,用样本信息来推断总体特征 5.数值变量: 6.病例对照研究:指选择患有或未患有某特定疾病的人群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调查各组人群过去暴露于某种或某些可疑危险因素的比例或水平,通过比较各组之间暴露比例或水平的差异,判断暴露因素是否与研究的疾病有关联及其关联程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7.传播途径: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新的易感宿主前,在环境中所经历的全部过程。 8.普查:在特定时间或时期,特定范围内的全部人群均为研究对象的调查。 9.氮平衡:指氮的摄入量与排出量之间的平衡状态。 二、填空 1.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 2.长期接触强噪声,听阈不能恢复到原来正常水平,听力下降呈永久性改变,又称(听阈)位移。 3.对于正态分布资料,可用(x +-1.96S )估计95%的正常值范围。 4.写出率的计算公式:率= (某种现象实际发生的数/可能发生某种想象得数*100% ) 5.在同一正态总体中以固定n 随机抽样,理论上有95%的样本均数在(同3题)范围内。 6.究方法可分为观察法、实验法和数理法。 7.报告传染病有三类,共 35 种。 8.钙丰富的食品有:乳制品,豆类,芝麻,核桃,海带。 9.引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食品主要有:海产品和海渍产品:鱼虾蟹贝咸肉咸菜凉拌菜等。 三、问答题 1.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的特点是: 答:1.大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①空气污染物在短时间内大量进入人体,会导致急性危害。②慢性危害:长期生活在低浓度污染的空气环境中,机体可受到慢性潜在性危害,使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增高。如吸烟引发肺癌、石棉引起石棉肺等。③致癌作用:空气污染物的致癌作用是慢性危害的又一表现,是现代肺癌发病率增高、死亡率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最突出的是多环芳烃化合物。2.水体污染对健康的危害:如果外界许多物质被混入天然水源,降低了水质。当排入水中的物质量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物理与化学性质发生改变,水质变坏,降低了水的使用价值,称之为水体污染。3.土壤污染对健康的危害:①引起中毒②诱发癌症③传播疾病。4.噪声对健康的影响:①工业噪声②交通噪声③生活噪声声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可体现在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几方面,但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最直接。长期接触噪声对人体神经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2.职业病的特点是什么? 答:1.病因明确。在控制了相应病因或作用条件后,发病可以减少或消除。2..所接触的病因大多数可以检测和识别,一般需接触到一定程度才发病,因此存在接触水平(剂量)-反映关系。3.在接触同样有害因素人群中,长有一定发病率,很少会出现个别病人。4.如能早期发现并能及时合理处理,愈后较好,恢复也较容易。5.大多数职业病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发现越晚,疗效也越差。所以防治职业病关键在于全面执行三级预防。 3.试述现况调查的概念及目的。

口腔预防重点总结教学文案

口腔预防重点总结

口腔预防医学 08口腔 jojo 第一章 预防口腔医学绪论 口腔预防医学(preventive dentistry )的概念可整合为“通过有组织的社会努力,预防口腔疾病,维护口腔健康及提高生命质量的科学与艺术”。 1、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 )又称病因预防。针对疾病发生的生物、物理、化学、心理及社会因素采取预防措施,消除致病因素,防止各种致病因素对人体的危害是一级预防的主要任务,也是预防医学的最终奋斗目标。 2、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 )又称临床前期预防,即在疾病发生的前期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3、三级预防(tertiary prevention )又称临床预防,对患者及时有效地采取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后遗症,尽量恢复或保留口腔功能。 第二章 口腔流行病学 ①描述性研究(横断面研究、纵向研究、常规资料分析) ②分析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群组研究) ③实验性研究(临床实验、现场实验、社区干预实验、“类实验”) ①恒牙龋失补指数(DMF 、DMFT 、DMFS ) “龋”即已龋坏尚未填充的牙;“失”指因 龋丧失的牙;“补”为因龋做填充的牙。 ②乳牙龋失补指数(dmf 、dmft 、dmfs ) WHO 的标准 - 9岁以下儿童丧失了不该脱落的 乳牙,即为龋失牙。 ③龋均和龋面均 : 反映了受检人群龋病的严重程度 a.龋均:受检人群中每人口腔中平均龋、失、补牙数。=受检人数 龋、失、补牙之和 b.龋面均=受检人数 龋、失、补牙面之和 ④患龋率:在调查期间某人群中患龋病的频率,常以百分数表示。 =受检人数患龋病人数×100% ⑤龋齿发病率:至少在一年时间内,某人群新发生龋病的频率。与患龋率不同的是仅 指在这个特定时期内新龋发生的频率。=受检人数 发生新龋的人数×100% ⑥龋面充填构成比:一组人群中的龋、失、补牙面之和中已充填的龋面(继发龋面不 算)所占的比重,常以百分数表示。 ⑦无龋率:全口牙列均无龋的人数占全部受检人数的百分率。

健康生活预防癌症 期末答案

一、单选题 (共50.00分) 1. 癌症是世界上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下列关于癌症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从癌细胞发展到癌症需要很长的时间 B. 癌症就是绝症 C. 癌细胞可不受机体的控制迅速生长,形成肿块 D. 癌症就是恶性肿瘤 满分:2.00 分 得分:2.00分 你的答案: B 正确答案: B 教师评语: 暂无 2. 肿瘤发生率最高的是 A. 增生最活跃的组织 B. 增生不活跃的组织 C. 不增生的组织 D. 牙齿 E. 头发 满分:2.00 分 得分:2.00分 你的答案: A 正确答案: A 教师评语: 暂无 3. 同样的生活环境下,有人患癌症最可能的原因 A. 受到二次突变打击

因为体质弱 C. 不吃早点 D. 肥胖 E. 经常饮酒 满分:2.00分 得分:2.00分 你的答案: A 正确答案: A 教师评语: 暂无 4. 原位癌的概念是 A. 尚未发生转移的癌 B. 光镜下才能见到的微小癌 C. 无症状和体征的癌 D. 局限于上皮内的癌,未突破基底膜E. 早期浸润癌 满分:2.00分 得分:2.00分 你的答案: D 正确答案: D 教师评语: 暂无 5. 下列哪种不属于癌前病变或疾病A. 口腔或外阴粘膜白斑 B. 结肠、直肠腺瘤性息肉病 C. 慢性乙型肝炎

葡萄胎 E. 乳腺增生性纤维囊性变 满分:2.00 分 得分:2.00分 你的答案: D 正确答案: D 教师评语: 暂无 6. 某女,40岁,因阴道不规则流血就诊,病理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即CINⅢ级),以下解释正确是 A. 指非典型增生细胞累及子宫颈上皮层下1/3 B. 指非典型增生细胞累及子宫颈上皮层下1/3至2/3 C. 指非典型增生细胞超过子宫颈上皮层下2/3,或已累及上皮全层(即原位癌) D. 指癌细胞突破基底膜 E. 指宫颈癌已发生转移 满分:2.00 分 得分:2.00分 你的答案: C 正确答案: C 教师评语: 暂无 7. 某女,45岁,体检时做B超发现右侧卵巢有一个直径8厘米的包块,抽血检测肿瘤标志物,以下哪项明显升高,提示包块可能是卵巢癌 A. CA125 B. CA199 C. CEA D. PSA

预防医学知识点总结

一生产性毒物和职业中毒 2 3 4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1)呼吸道(主要)(2)皮肤不经肝脏转化和解毒;中毒的危险大 (3)消化道经肝脏转化和解毒;中毒的危险小 5影响毒物作用的因素:(1)化学结构(2)物理特性 (3)毒物剂量:绝对致死剂量LC100(LD100)半数致死剂量LC50(LD50) (毒性参数)最低致死剂量MLC(MLD) 最大耐受剂量LC0(LD0) (4)毒物的联合作用:相加作用相乘作用拮抗作用(5)个体差异 二1慢性铅中毒: 1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外周神经炎,严重者可出现中毒性脑病2消化系统:(1)消化系统功能紊乱(2)腹绞痛(3)铅线口中金属味,食欲不振、恶心,腹胀、腹部隐痛,腹泻或便秘,严重者腹绞痛 3血液和造血系统:(1)贫血(2)异常红细胞增多 4肾脏损害 2急性铅中毒:多为消化道吸收引起,比慢性中毒病情进展快,而且严重 (1)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绞痛 (2)少数出现中毒性脑病 3诊断原则(职业性)职业史:诊断前提 生产环境的劳动调查 因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血、尿、头发) 驱铅诊断:对象,有密切铅接触史,有临床表现,但尿铅不高的人。 诊断原则(非职业性)接触史:至关重要 症状和体征:儿童重要的一个表现:神经行为的亚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血铅,是最有效的检查指标 4治疗原则:(1)趋铅治疗金属络合剂:依地酸二钠钙(首选)、*基解毒剂 (2)对症治疗(3)一般治疗 三汞中毒的临床表现 急性汞中毒:(1)类似于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2)口腔炎;(3)胃肠道症状;(4)化学性肺炎;(5)肾损伤;(6)汞毒性皮炎 慢性汞中毒:(较常见) (1)以兴奋为主的神经精神系统症状①神经衰弱综合症②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③神经症状----易兴奋症 (2)汞毒性震颤开始时是全身肌无力、肌肉疼痛、痉挛,随之出现细小、无规律、不对称的三颤-------手指、舌尖及眼睑。进一步发展至腕部、上下肢,最后可出现全身震颤,表现为粗大、有意向性。震颤、步态失调、动作迟缓等症候群,类似帕金森病 (3)汞毒性口腔炎①汞线:位于齿龈周围,由蓝黑色小点构成。仅出现在一些空腔卫生不良的工人中;汞线 只能说明是共吸收,并非是汞中毒。 ②口腔炎:流涎、口腔腥味臭、牙齿红肿,松动 ③其他,少数患者可有肾脏损害 四慢性苯中毒的临床表现(1)神经系统:神经衰弱综合症 (2)造血系统①最早,最常见为持续性白细胞计数下降。(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减少,但中性粒细胞内中毒颗粒增多) ②随后血小板计数下降。皮下及粘膜不平行的出血倾向。 ③中度中毒者红细胞计数下降。 ④晚期全面细胞减少(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网织红细胞等),致再生障碍性贫血贫血、白血病。 苯所致白血病以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为多见 五窒息性气体

云平台推进工作总结

前湖小学云平台推进工作总结 自云平台教师账号发布以来,我校积极贯彻上级相关会议和文件要求,本着边建边用的原则,借助云平台开展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云平台账号开通情况 教师账号除年龄大的外,其他全体教干教师账号全部开通,并正常运行。 二、云平台数据情况 一个多月,我校全体教干教师共发表文章;发表视频;群组论坛帖子;文章浏览量;视频观看量位居全镇前列。 三、设备情况 我校为新建校,电化教学设备配备标准高,数量多,宽带光纤直接到各科室,现在启用的各室网络均已接通。 四、管理要求及具体建设情况 我们成立了云平台工作领导小组,专人负责云平台的管理和指导,制度约束和鼓励,活动推进等方式推进云平台使用。 1、加强机构平台建设,方便教师网络交流 我们利用机构平台,为教师进一步搭建了各类管理平台、应用平台、资源建设平台等,如教务管理平台、后勤管理平台、政教管理平台、安全管理平台等管理平台,方便部门负责人上传发布相关信息,开展活动,同时也方便教师了解学校各部门信息,参与网络活动,提高了学校教育管理的透明度,提升了管理效益。还开展了网络教研平台,方便教师参与网络教研活动,提高了教研效益,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2、加强制度建设,促进云平台建设效益 出台《玉山镇朱仓小学云平台管理要求》,要求教干教师按要求建设自己的云空间,完成上传任务,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网络教研活动,通过制度约束教干教师,让云平台的各功能充分发挥功效,引导教师积极反思,促进其专业成长。 3、开展网络教研活动,促进云平台功能发挥 为了让云平台充分发挥其功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们开展了尝试着开展了一些网络教研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是利用云平台开展了网络理论学习活动,通过云平台提供的评论、投票、分享等功能,老师们参与网络教研活动不受时空限制,我们要求教师利用教余时间认真学习领会,把自己的所思所获以博文的形式发表在云平台中,同时将自己的观点在网络教研平台上以评论的形式发表,老师们的观点得以碰撞,思想得到进一步的交流提升,所学得以内化。其次利用例会时间,面对面进行研讨交流,统一认识,随机确定主讲人,阐述自己的见解,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充分发挥了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理论学习效果提升明显。最后学校教务处对此次活动进行总结提升。 除了网络理论学习活动,我们还用云平台提供的魔方课堂功能,开展了网络集体备课活动,目前这项活动正在进行中。 4、奖惩规定 为了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到云平台建设中来,我们正在研究奖惩规定,目前这项工作正在讨论,这个规定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是云平台数据量化列入综合量化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包括全部章节)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包括全书六个章节) 第一部分基本理论 一、填空题 1.整体健康具有多维性、连续性、健康描述的功能性的特征。2.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是环境因素、生物因素、行为和生活方式、卫生服务。 3.生物医学模式的三要素是病因、宿主、环境。 4.健康教育传播的基本要素有传播者、信息、传播途径、受传播者、传播效果。 5.预防工作可分为个人、家庭、社区、国家、国际五个层次。三、判断题 (√)1.新时期的卫生方针特别提出“动员全社会参与”。 (×)2.健康教育包含健康促进。 (×)3.疾病是一种生物学尺度,病患是一种行动尺度。 (√)4.健康效应谱第二个谱级属于生理效应。 (√)5.医学模式是医学观的一种高度的哲学概括。 (×)6.一级预防亦称临床前期预防。 (√)7.预防医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 (√)8.生物医学模式过分强调了人类的自然属性和生物学属性。(×)9.无病就是健康。 (×)10.社区预防及第四层次预防。 (×)11.健康教育的传播过程中有四个基本要素。 (√)12.对病程不可逆转的一些疾病要加强一级预防。 (×)13.整体健康观强调人的多维属性。 四、选择题 1.预防医学的对象:D.确定的群体 2.预防医学是:C.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 3.生态健康模式是(E) E.环境-生物-健康 4.预防医学经历了(C ) C.个体—群体—社区医学阶段 5.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的重点在(A ) A.第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 6.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A )A.具有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7.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A ) A.传染病 8.个体的免疫接种(A ) A.仅起到保护个体的作用 9.以下各项中不适合采取第一级预防的是( C ) C.病因不明,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 10.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是(C ) C.强化社区行动 11.以下哪些属于公共卫生措施(ABCD ) A.预防性卫生服务 B.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C.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 D.社区建设 12.生物医学模式的特点(ABCE) A.承认人的生物属性 B.承认其社会属性 C.重视机体的生理活动 E.致力于寻找疾病的生理病理变化 13.现代医学模式的特点是(ACE) A.强调了人类疾病与生物因素的关系 C.提示医生诊疗模式的需调整 E.预防为主方针能得到更好的贯彻 14.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为(BCDE) B.社会经济、教育、文化等 C.各种有害健康的行为 D.卫生服务 E.生物遗传 15.我国新时期工作方针是(ABCDE) A.预防为主 B.中西医并重 C.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 D.大力发展城市医院 E.加强农村工作 16.公共卫生的使命包括(ABCE ) A.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B.正确处理疑难病症 C.促进和鼓励健康行为 D.保证卫生服务的有效性和可及性 E.对灾难做出应急反应,并帮助社会从灾难中恢复 二、名词解释 1.医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阶段,人们对于生命过程、健康和疾病的特点和本质的认识及概括,使人们观察、分析和处理医学问题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 2.预防医学:预防医学是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疾病的分布规律,以及制定防治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的对策和措施的一门学科。 3.secondary prevention:二级预防,是临床前期预防,即在 疾病的临床前期及时采取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措施。 4.整体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5.健康促进:是指通过各种社会保健措施,增强人们控制影响健康的因素,改善自身健康的能力的过程。 五、简答题 1.试述三级预防的应用原则。 答:一般对疾病采用一级预防有效果的就用一级预防;一级预防效果不明显的,可采用二级预防或三级预防。如对预防某些传染病,预防接种是一级预防的主要策略和措施。对确定其他疾病在三级预防中应以哪一级为重点,一般可依据两点: 病因:病因明确且是人为所致的,只要主动地采取一级或二级预防措施,就可以较容易地控制这一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对某些病因不清楚的恶性肿瘤防治,则采用二级和三级预防,特别是以二级预防为重点;也有一些疾病无发病预兆,则只有采用三级预防方法。 疾病的可逆性:对病程可逆的疾病,如大多数常见疾病,以一级和二级预防为主;对病程不可逆转的一些疾病,如矽肺,更要加强一级预防。 2.健康教育的基本要素。 答:传播者:传播者的声誉在传播过程中构成特殊的心理定势。传播者要对所传播的信息进行选择、取舍、加工制作,将科学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的信息,以提高传播效果。 信息:健康教育在传播疾病预防信息时,从传播心理分析,受传播者一般对危害性信息比对保健知识更感兴趣。但是,一般在宣传中对正反论证要合理安排。 传播途径:传播的途径可分为个体传播、团体传播和大众传播三大类。 受传播者:择或接受某一信息是受心理因素支配的,针对受传播者中共同的心理因素,选择传播内容更易为受传播者接受。 传播效果:传播效果可分为以下四个层次:健康信息知晓;健康信念认同;健康态度转变;健康行为采纳。 3.我国新时期的卫生方针。 答:以农村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并重;依靠科技与进步;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4.试述预防医学的特点及与临床医学的区别。 答:(1)工作贯穿于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但侧重于疾病的预防和健康促进。(2)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病人和健康人,但侧重于健康人群。 (3)研究重点为人群健康与环境的关系,注意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4)卫生部门起骨干作用,更需要全社会参与和多个部门协调工作。 第二部分环境与健康 一、填空题 1.大气的自净作用有扩散作用、沉降作用、氧化作用、中和作用、植物的吸收作用。 2.天然水资源可以分为降水、地面水、地下水三大类。 3.影响氯化消毒效果的因素有加氯量和接触时间、水的ph值、水温、水的混浊度、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4.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有生活污染、工业和交通污染、农业污染。 5.目前人们十分关心注的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有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 6.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基本特征有广泛性、多样性、复杂性、长期性。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21分) 1.除(C)外,是人类生活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A.空气 B.水 C.森林 D.土壤 E.食物 2.化学污染物在人体内的蓄积是产生那种类型毒作用的前提(A)A.慢性中毒 3.环境因素的联合作用最常见的是(A )A.相加作用 4.光化学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物是(D)D.臭氧和氧酰基硝酸酯5.飘尘的直径在(C )C. 5微米以下 6.大气污染物的自净作用的方式不包括(C )C.转移 7.SO2的主要作用部位(B)B.上呼吸道

预防医学知识点

1.健康促进(health promotion)是指促进人们维护和改善自身健康的全过程,是一种协调人类环境的战略。他规定了个体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应担负的责任。 2.健康教育(health education)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过程,促使人们自觉的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和减少危险因素的影响。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3.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biogeochemical disease)又称化学元素性地方病。是由于地球表面化学元素分布不均,使某些地区的水和或土壤中某些元素过多或过少,而引起的某些特异性疾病 4.公害(public nuisance)由于人为原因造成广泛的环境污染,而引起对居民健康的严重危害和生态破坏称为公害。 5.公害病public nuisance disease:因严重的环境污染而引起的区域性疾病成为公害病。 6..介水传染病(water-borne communicable disease):是指机体通过饮用或接触被病原体污染的水,或者食用被该水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的疾病,也称水性传染病 7.地方性氟病(endmic fluorine poisoning)是生活在高弗区的居民通过食物,饮水及空气等介质,它是长期摄入过量氟而发生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氟斑牙和氟骨症。 8.碘缺乏病(IDD):是指机体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因碘长期摄入不足而导致的一系列病症,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 9.必需氨基酸EAA: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较慢,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的氨基酸。 10.条件氨基酸(CEAA):半胱氨酸和酪氨酸这类可减少人体对某些必需氨基酸需要量的氨基酸 11.非必需氨基酸(NEAA):其余九种氨基酸,人体自身可以合成并满足机体需要的 12蛋白质生物价(BV):反映食物蛋白质消化吸收后,被机体利用程度的指标。用被机体利用的蛋白质量与消化吸收的食物蛋白质量的比值的100倍表示。生物价越高,表明蛋白质被机体利润长度越高。 13蛋白质互补作用(complementary action):两种或两种以上食物蛋白质混合食用,其中所含有的必需氨基酸取长补短,相互补充,达到较好的比例,从而提高蛋白质利用率的作用,称为蛋白质互补作用. 14.必需脂肪酸EFA:是指人体不可缺少而自身又不能合成,必须通过食物供给的脂肪酸。目前认为n-6系列的亚油酸和n-3系列的α亚麻酸是人体必须的两种脂肪酸,前者可在体内转变为花生四烯酸,后者可在体内转变为20碳五稀酸EPA和22碳六烯酸DHA。 15.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是食物中不被人体消化吸收的多糖和木质素的总称,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海藻胶,木质素等。 16.合理营养rational nutrition:是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即每日膳食中应包括人体所必需的足够的热量及各种营养素,并保持各种营养素间的平衡,避免缺乏或过多,以满足机体代谢和维持健康的需要。 17.食源性疾病FBD:指通过摄食进入人体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 18.食物中毒(food poisoning):是指食用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物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做食物使用后出现的非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19.职业性有害因素(occupational hazards):在生产过程和生产环境中产生和存在的,对劳动者的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切要素或条件,统称为职业性有害因素。 20.气溶胶(aerosol):漂浮在空气中的粉尘,烟和雾统称为气溶胶。 21.职业病(occupational disease):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和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造成的损害超出了机体的代偿能力,从而导致一系列的功能性和器质性病理改变,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劳动能力,这类疾病统称为职业病。 22.工作有关疾病(work related disease):又称职业性多发病,指职业性有害因素并非是所患疾病唯一直接的原因,而只是降低了机体的抵抗力,表现为特定职业人群中该病的患病率升高,潜在的疾病显露和以患疾病的病情加重等,这些疾病统称为工作有关疾病。 23.刺激性气体(irritative gas):指对眼,呼吸道粘膜和皮肤具有刺激作用的一类有害气体,多具有腐蚀性。 24.窒息性气体(suffocating gas):是指阻碍机体氧的供给,吸入,运输和利用,从而导致机体处于缺氧状态的一类有害气体。分为单纯窒息性气体和化学窒息性气体。 25.尘肺(pneumoconiosis):是由于在生产环境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26..矽肺(silicosis):是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监管平台建设工作总结

监管平台建设工作总结 一、建设初期、未雨绸缪 1、在招标文件中明确对各投标单位在数据采集、填报、审核所用到的人、设备的要求,同时将信息平台建设作为业主关心的问题之一写入招标文件,让各单位在招投标阶段就对信息平台建设有所了解进而有所重视; 2、积极配合开发单位开展对口化需求分析工作。由于信息平台建设涉及的专业、业务流程较多,因此在需求分析阶段需要将需求分析工作分散到各个职能部室进行,而工程技术部作为牵头部门负责管理整个平台建设; 3、在中标单位确定后适时安排人员培训,使各单位信息平台负责人真正地了解信息平台建设的目的、内容、数据采集、填报及审核的方法等等。 二、建设中期、EDCA循环(E代表开发、D代表使用、C代表检查、A代表实施) 信息平台自投用来以其简洁的界面、较为完善的功能、较为简单的操作赢得了用户的一致好评,这些都为数据的及时、准确和完整提供了保证,但信息平台乃新生事物,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经历EDCA 这样一个过程去不断完善。 1、E

要求开发单位在项目部设置一名对管道施工有一定了解的协调人员,负责收集项目部、各参建单位在使用信息平台过程中所提出的各类问题,而后尽快解答。 2、D 用户使用信息平台上报、审核、汇总进而分析数据,因此信息平台建设完全依据项目划分进行架构,如此相应的用户权限、所需要上报的数据类型、数量等等皆一目了然,同时为了让数据填报、审核人员知道应该填什么数据、审什么数据、什么样的数据是合格的,项目部先后制定下发了《大港石化—济南—枣庄成品油管道工程项目信息管理平台管理办法》共计3版次。 3、C 项目部注重检查在信息平台建设工作中的重要性,检查不仅能检验前一段时间填报数据的及时、准确及完整,同样可以指导下一步数据填报、审核行为,检查亦是对信息平台本身功能上的检验,通过用户反馈及所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去完善信息平台,总之一切工作紧紧围绕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展开。信息平台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必须得到所有参建单位领导的重视,否则工作很难开展,为此,项目部先后组织了四次专项检查,第一次检查过后对各单位进行了打分、排名及下发不符合通知单,一是让各单位领导知道自己在全线同类单位中的位置,二是有利于项目部有的放矢地开展帮助提高工作,前三次检查间隔均为1个月,第四次2个月,通过下发不符合通知单

2019年全科医学概论期末考试试卷.doc

2019 年全科医学概论期末考试 所有答案请作答到“答题卡” ,否则无效! 一、选择题(单选, 1 分 / 题,共计30 分) 1.下列哪项是目前常用的心理咨询方法和技巧( ) A.强调病人自己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B.不用药物治疗 C. 社会支持治疗 D.倾听、解释,支持,心理和药物治疗并用2.以下哪项是综合性医院医学心理咨询应注意转诊或住院治疗的( ) A.学习障碍 B.性心理障碍 C.精神分裂症急性期 D.抑郁性障碍 3.以下哪项不属于医学心理咨询应遵循的原则( ) ... A.耐心倾听 B.严守秘密 C.解决问题 D.先入为主 4.下列哪项不是第一次会谈中要涉及的结构和内容( ) .. A.消除戒心 B.进入正题 C.探索问题 D.评估效果 5.社区预防坚持以人为本,以下列哪项为中心( ) A. 疾病 B.医生 C.病人 D.健康 6.社区干预试验研究对象的基本范围是( ) A. 社区中个体 B.社区中患者 C.社区人群 D.社区老年人 7.一种新疗法可延长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存活期,但不能治愈该病,此时将出现下哪种情况 ( ) A.发病率将上升 B .患病率将上升 C .发病率将下降 D .患病率将下降 8.全科医疗的基本特征不包括下列哪项 ( ) A 、为社区居民提供连续性服务 B 、提供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 C 、提供以社区为基础的服务 D 、提供以家庭病床为主的基层医疗服务9.全科医学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下列哪项 ( ) A 以门诊为主体的照顾 B 为个体提供从生到死的全过程照顾 C 为服务对象协调各种医疗资源 D 提供以急诊室和家庭病床为主的服务10.以下何种属性不是全科医疗与专科医疗的区别 ( ) A 对服务对象责任的持续性与间断性 B 处理疾病的轻重、常见与少见 C 对服务对象的责任心 D 是否使用高新昂贵的医疗技术 11.全科医生的工作方式不包括下列哪项 ( ) A. 以人为中心提供照顾 B. 以家庭为单位提供照顾 C.提供机会性预防服务 D. 主要提供急诊和住院服务 12.高科技引入临床后误诊率没有下降反而升高,原因是( ) A. 外语不过关 B.基本功削弱 C.理化知识少 D.不会仪器操作 13. 为了确证或排除某个诊断而选择诊断试验检查项目时,不必考虑( ) A. 方法是否最新 B.可靠性、真实性 C.安全性 D.成本 14.全科医生的诊疗模式是 ( ) A. 以疾病为中心 B. 以家庭为中心 C. 以社区为中心 D. 以病人为中心15.通常来讲,以下哪类家庭的关系最复杂( ) A.核心家庭 B .单亲家庭 C .主干家庭 D .联合家庭 16.一般而言,哪类家庭对儿童成长最不利( ) A.核心家庭 B .单亲家庭 C .主干家庭 D .联合家庭 17.某家庭历来都由男性掌握家政大权,这个家庭属于下列哪种权力结构A.工具权威型B.感情权威型C.分享权威型D.传统权18. 决定家庭成员的就医、遵医行为和生活方式形成等的是下列哪项( ) A.家庭评估B.家庭照顾C.家庭功能 D .家庭健康观19.下列哪项不是家庭的基本功能( ) A.抚养或赡养功能 B .满足情感需要 C .社会化 D .预防疾病20.家庭对健康与疾病的影响不包括下列哪项( ) A.疾病遗传方面 B .儿童发育方面 C .血液类型方面 D .疾病传21.有调查显示,父亲吸烟的家庭其孩子吸烟的比例高于父亲不吸烟的家庭,这影响 ( ) A.遗传方面 B .疾病传播方面 C .成人发病与死亡方面 D .生活 22.不属于家庭生活周期发展阶段的是 ( ) A. 新婚期 B.学龄期 C.恋爱期 D.退休期 23.以下哪项不是青少年期的特点( ) A.第二性征明显 B .身高、体重快速增加 C.开始追求独立、自我认同 D .因上学与父母分离而产生焦虑 24.家人对家庭成员的关怀及关爱,属于( ) A.经济支持B.维护支持C.医疗支持D.精神的支持25.慢性病或行为受限的病人提供定期持续性的家访是属于下列哪项家访A.评估性家访 B .随机性家访 C .照顾性家访 D .急诊性家访26.实施 COPC的核心是下列哪项( ) A.社区诊断 B .社区参与 C .制订 COPC计划 D .权利增长27.社区资源是指( ) A.组织机构资源B.人力资源C.物质资源D.以上都是28.关于筛检,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 A.早期发现病人 B .及时发现高危人群C.对象是患病人群D.可为研29.以下哪项不是全科医疗服务关注的健康结局指标( ) A. 医疗花费 B.死亡率 C.复发率 D.遵医嘱情况30.以问题为导向的诊疗模式中,下列哪项不是所指的主要问题( ) A. 病人所患的疾病 B.病人的就业问题 C.病人的主诉与症状D 二、名词解释( 5 分/ 题,共计30 分) 1.全科医学 2. 全科医生 3. 全科医学使命 4. 健康问题 5. 四项任务 6. 社区: 三、问答题( 20 分 / 题,共计40 分) 1.简述社区常见健康问题的诊断策略: 2.简述医疗事故的特征和分级:

预防医学考试重点完整最新版

预 防 医 学 医学统计学 第一章医学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1医学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3选1 变异:由众多的、偶然的、次要的因素造成的个体之间的差异称为变异。 总体:总体(population)指特定研究对象中所有观察单位的测量值。可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 体。总体中的所有单位都能够标识者为有限总体,反之为无限总体。 样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部分观察单位,其测量结果的集合称为样本(sample)。样本应具有代 表性。所谓有代表性的样本,是指用随机抽样方法获得的样本。 样本特性代表性随机性可靠性可比性 3选1 小概率事件:我们把概率很接近于0(即在大量中出现的频率非常低)的事件称为小概率事件。 P值:结果的统计学意义是结果真实程度(能够代表总体)的一种估计方法。p值是将观察结果认为有效即具有总体代表性的犯错概率。一般结果≤0.05被认为是有统计学意义。 小概率原理:一个事件如果发生的概率很小的话,那么可认为它在一次实验中是不会发生的,数学上称之小概率原理。统计学中,一般认为等于或小于0.05或0.01的概率为小概率。

资料的类型(3选1) (1)计量资料:对每个观察单位用定量的方法测定某项指标量的大小,所得的资料称为 计量资料(measurement data)。计量资料亦称定量资料、测量资料。.其变量值是定量的,表 现为数值大小,一般有度量衡单位。如某一患者的身高(cm)、体重(kg)、红细胞计数(1012/L)、 脉搏(次/分)、血压(KPa)等。 (2)计数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或类别分组,所得的观察单位数称为计数资料 (count data)。计数资料亦称定性资料或分类资料。其观察值是定性的,表现为互不相容的 类别或属性。如调查某地某时的男、女性人口数;治疗一批患者,其治疗效果为有效、无效 的人数;调查一批少数民族居民的A、B、AB、O 四种血型的人数等。 (3)等级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测量结果的某种属性的不同程度分组,所得各组的观察 单位数,称为等级资料(ordinal data)。等级资料又称有序变量。如患者的治疗结果可分为治 愈、好转、有效、无效或死亡,各种结果既是分类结果,又有顺序和等级差别,但这种差别 却不能准确测量;一批肾病患者尿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分为+、++、+++等。 等级资料与计数资料不同:属性分组有程度差别,各组按大小顺序排列。 等级资料与计量资料不同:每个观察单位未确切定量,故亦称为半计量资料。 3选1 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 )是指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的差别。在总体确定的情 况下,总体参数是固定的常数,统计量是在总体参数附近波动的随机变量。 系统误差:由于测量仪器结构本身的问题、刻度不准确或测量环境改变等原因,在多次测量时所产生的,总是偏大或总是偏小的误差,称为系统误差。它带有规律性,经过校正和处理,通常可以减少或消除。 随机测量误差:在收集原始资料时,仪器由于各种偶然因素造成同一对象多次测定的结果不一致。 统计的步骤(考填空题,四个空) 医学统计工作的内容 1.实验设计:设计内容包括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全过程总的设想和安排。设计是整个研 究中最关键的一环,是今后工作应遵循的依据。 2.收集资料:应采取措施使能取得准确可靠的原始数据。 3.整理资料:简化数据,使其系统化、条理化,便于进一步分析计算。 4.分析资料:计算有关指标,反映事物的综合特征,阐明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分 析资料包括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考填空题,三个空) 随机化原则、对照的原则(对照的类型,对照的设置)、重复的原则。 对照的类型空白对照实验对照标准对照 自身对照相互对照历史对照安慰剂对照 2选1 参数:参数(paramater)是指总体的统计指标,如总体均数、总体率等。总体参数 是固定的常数。多数情况下,总体参数是不易知道的,但可通过随机抽样抽取有代表性的样 本,用算得的样本统计量估计未知的总体参数。 统计量:统计量(statistic)是指样本的统计指标,如样本均数、样本率等。样本 统计量可用来估计总体参数。总体参数是固定的常数,统计量是在总体参数附近波动的随机 变量。 完全随机设计常用的几种实验设计方法:配对设计和完全随机设计(名解2选1) 完全随机设计:完全随机设计仅涉及一个处理因素(但可为多水平),故又称单因素(one-way)设计。它是将受试对象按随机化的方法分配到各个处理组中,观察实验效应,临床试验中的随机对照试验也属于此类设计。 配对设计:是将受试对象按一定条件配成对子,再随机分配每对中的两个受试对象到不同处理组。配对的因素是影响实验效应的主要非处理凶素。 第二章集中趋势的统计描述 频数表的制作步骤以及频数分布表的用途(问答题) 频数分布表的编制步骤: 例:某市1982年50名7岁男童的身高(cm)资料如下,试编制频数表。 114.4117.2122.7124.0114.0110.8118.2116.7118.9118.1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