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三化学专题复习

高三化学专题复习

高三化学专题复习
高三化学专题复习

高三化学专题复习

――化学实验的方案设计

一、本周教学进度及主要内容:

第三册 第六章 化学实验的方案设计

本讲主要内容

1.掌握实验设计的一般原则、要领、步骤.

2.运用综合性实验多方位培养设计能力.

二、学习指导

(一)实验设计的一般要领、

1.目的:根据一定的条件和要求,运用有关的化学原理和实验技能,对实验的仪器、装置、步骤和方法进行规划和设想,提出可行方案.

2.原则:科学性、可行性、简约性、安全性.

3.步骤:①说明相关的理论根据和实验原理,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选择实验所必需的仪器和药品.

③注明装置的连接顺序和试剂加入的先后顺序及其它操作要领. ④描述有关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

(二)实验设计中的仪器选择

根据设计好的方案,选择合适的仪器,必须考虑以下几方面: 1.反应物的状态和性质: 例如:实验室制取O 2.

原料 装置 主要仪器 ① KClO 3、MnO 2

固+固 气 大试管、单孔塞管、酒精灯 ② KMnO 4

③ H 2O 2、MnO 2

液+固 气 烧瓶、分液漏斗、双孔塞导气管 ④ H 2O 、Na 2O 2

2.反应条件

例如:实验室制Cl 2

① MnO 2 + 4HCl(浓) MnCl 2 + H 2O + Cl 2↑ 需用酒精灯

② 2KMnO 4 + 16HCl = 2KCl + 2MnCl 2 + 5Cl 2↑+ 8H 2O 不用酒精灯

又如:加热需分清是直接还是间接加热或是水浴加热,这就决定了是否要用石棉网、烧杯.

另外,加热时温度是否有一定的限制,若有,则还需用到温度计,同时考虑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放在何处,才是恰当的位置.

3.根据制取物质的需要量

制取少量气体,可用试管来代替烧瓶,启普发生器等大容量的气体发生装置.

量筒、容量瓶、烧杯等都有不同的规格,尽量要选择符合要求的最小规格的仪器.否则既浪费药品又带来误差.

4.是否要控制反应速率等

大多实验中分液漏斗和长颈漏斗选用时无严格区别,只需将长颈漏斗末端液封住,即可起到相同的作用.但是有时只能选择其一.

如用电石制乙炔时,因水与电石反应太激烈,为了控制液体滴加的速度,平缓反应,必须选用分液漏斗.

又如下列两种制H 2装置,谁能起到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作用呢?显然只能选择A.

乙烷,蒸馏出的溴乙烷蒸气应通入到冰水浴中冷却.且导气管尽量长一些.

6.根据生成物的纯度要求

一般制取的物质常混有某些杂质,为提高其纯度则应加净化除杂装置.常用的有洗气瓶、干燥管、U型管,若要分离,则可能要用到过滤器、分液漏斗、蒸馏烧瓶等.

7.环境污染和保护

如有毒性、有刺激性的尾气应考虑吸收或其它处理方法.处理方法不同,所用到的仪器、装置也可能不同.

(三)实验设计中的试剂及反应原理的选择

为了实现实验目标,应根据提供的仪器及原料等考虑最佳方案.

例如制备氧气有多种方法,为何一般不用CO2和Na2O2反应来作为实验室制法呢?原因是用一种气体来制备另一种气体,一般会导致所制气体纯度不高,且CO2也要制取.同样,在测定Na2O和Na2O2混合物中Na2O2的质量分数时,采用加入足量水,测出Na2O2与水反应放出的O2体积的方法来测定.想一想:若用通入CO2的方法来测定Na2O和Na2O2中Na2O2的质量分数,有何不妥?

另外,对试剂的种类、浓稀等问题均要根据具体的反应特点来考虑.

例如:HCl、H2SO4、HNO3在不同的实验中有不同的要求.

①制NO2:用Cu和浓HNO3.

制NO:用Cu和稀HNO3.

用Cu和浓H2SO4(△)

②制SO2

或用Na2SO3和稀H2SO4

用CaCO3和稀HCl(或HNO3)

③制CO2

或用Na2CO3和稀H2SO4(或HNO3)

用MnO2和浓HCl(稀到一定程度不反应)④制Cl2

也可用KMnO4和HCl

⑤制H2、H2S、糖类及酯的水解均要用稀H2SO4(否则,可发生其它反应,得不到相应产物或产率、纯度不高).

⑥用乙醇制乙烯、酯化反应、蒸糖脱水、乙醇的卤代、苯的硝化、磺化、纤维素的硝化均要用浓H2SO4.

(四)实验设计中有关顺序的选择

1.装置的排列顺序:按气流方向确定仪器的连接顺序.

一般遵循:气体的发生→除杂→干燥→主体实验→尾气处理. 2.接口连接顺序:导管的进出口方向及长短是连接的关键.

洗气装置 吸收气体装置

“长进短出” 水排气装置

一般的向上、向下排气集气装置

气排水装置 “短进长出”

反常的向上、向下排气集气装置

“大进小出”——通过干燥管的气流方向.

请注意气一固反应装置放置的方向不同,则气流方向有所不同. 除杂顺序:应遵循有序、互不干扰的原则.

3.操作顺序:

(1)气体发生:装置连接→气密性检查→装固体药品→加液体药品→其它操作. (2)加热操作:

①在烧瓶或其它玻璃容器中,加入固体后不能先加热后加液体.原因:热的干的玻璃容器,遇到冷的液体,容器可能爆裂.

②凡用可燃性气体(如H 2、PH 3、C 2H 2、CH 4等)与固体反应(需加热)时,应在加热前先通原料气驱赶尽装置中的空气,才能加热.若原料气本身有毒性或对环境有害的气体,应点燃尾气或改用其它无毒性气体驱赶,赶尽空气的目的是防止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受热爆炸.

例如:用H 2、CO 还原CuO ,先通气体后试纯再加热,尾部用燃烧法除去多余H 2、CO. 思考:制PH 3(一种剧毒性气体易自燃)可用类似制NH 3的方法反应为:

PH 4I +NaOH PH 3↑+NaI +H 2O 实验开始时,先往气体发生装置中加入适量乙醚(沸点:34.5℃)

并微热,其目的是什么?

提示:加热,乙醚易挥发,利用乙醚蒸气密度大,排尽装置中的空气,以防止PH 3自燃或爆炸,影响实验结果及安全.

用反应气赶走空气的另一目的是保证产品的纯度.如用N 2与Mg 制Mg 3N 2.若有O 2,则更易形成MgO.

④熄灭酒精灯时,一般遵循“先点后灭”的原则.目的是: (ⅰ)防止产物再被空气氧化,使其在还原性气体中冷却. (ⅱ)防止可能引起倒吸.

三、综合性实验的典型例析

例1.利用下图装置可测定m g 纯碱样品(含少量NaCl )中Na 2CO 3的质量分数.

(A ) (B ) (C )

(1)实验中使用的药品可能有:a.浓H 2SO 4、b.稀硫酸、c.稀盐酸、d.纯碱样品、e.碱

△ ① → ② ③

⑤ ④ ⑥ ⑦ 干燥管Ⅰ 干燥管Ⅱ

石灰、f.NaOH 溶液、g.空气.请将这些药品的盛装部分对号入座(必要时可重复 使用),请填写对应的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

(2)实验中使用了空气,其作用是 ;若通入空气的速度过 快或通入空气的量不足,则所测定Na 2CO 3的含量 (填“偏高”、“偏低” 或“准确”).

(3)干燥管Ⅱ的作用是 ,若缺乏干燥管Ⅱ,其后 果是 .

(4)若分液漏斗中④的滴液速度过快,将导致实验结果 (填“偏高”、“偏低” 和“准确”).

(5)若干燥管Ⅰ内药品的质量实验前为m 1 g ,实验后为m 2 g ,则样品中Na 2CO 3的质量 分数的数学表达式为 . 解:

(1) g ;f ;d ;b ;a ;e ;e .

(2) 使反应产生的CO 2气体充分排出,偏低.

(3) 防止空气中的CO 2和H 2O 被吸入干燥管Ⅰ中,使测出的样品中Na 2CO 3的质量分 数偏大. (4) 偏低. (5) m

22)

m m (5312 ×100%.

例2某小型化工厂生产皓矾(ZnSO 4·7H 2O ),结晶前的酸性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的

Cu 2+、Fe 3+和Fe 2+

等杂质离子.为了除去杂质,获得纯净的皓矾晶体,该工厂设 计如下工艺流程: 滤液C 皓矾 滤液A 溶液B 沉淀C

酸性饱和溶液 滤液D 沉淀A 沉淀D

已知:开始生成氢氧化物沉淀到沉淀完全的pH 值范围分别为:

Fe(OH)3:2.7~3.7; Fe(OH)2:7.6~9.6; Zn(OH)2:5.7~8.0 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加入的试剂①应是 ,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加入的试剂②,供选择使用的有:氯水、NaClO 溶液、20%的H 2O 2、浓H 2SO 4、 浓HNO 3等,应选用 ,其理由是 . (3)加入试剂③的目的是 .

解:根据题意,可列出下列流程:

结晶

加过量① 过滤

加② 加③

过滤 分离 加④ 过滤

合并 Fe 3+ Zn 2+ Cu 2+

Fe 2+ Zn 2+

Fe 2+ H 2O 2 Zn 2+ Fe 3+ ZnO

ZnSO 4 Fe(OH)3

皓矾 ZnSO 4 FeSO 4 Cu H 2SO

4 Cu Zn

(Fe)

Zn

(1)加入过量的锌,Zn+2Fe3+=Zn2+ +2Fe2+ Zn+Cu2+=Zn2+ + Cu

(2) 20%的H2O2, H2O2具有强的氧化性,又不带入新的杂质

(3)加入ZnO促使Fe3+水解完全生成Fe(OH)3,增加Zn2+也不引入新杂质

(1)实验前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烧瓶中应加入HgO和另外两种试剂,若将三者分别直接加入,请按加入的先后顺序写出包括氧化汞在内的各试剂名称.

(3)为了得到平稳的气流,液体x通常用.

(4)B中盛放的试剂是,其作用是,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5)为什么要等溴水褪色后才能给烧瓶加热?.

(6)为了使烧瓶受热均匀且控制较准的温度,还需用到,加热的方式为

(7)F装置的作用是.

(8)检验E中含有乙醛的方法是.

解析 (1)该装置较复杂,不能用手捂烧瓶的简单方法.检查该套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在A、B、D瓶中分别加入少量水,使水面刚浸没漏斗(或长玻导管)下端管口,打开a、b,对烧瓶稍加热,若A、B中导管内水面上升,且D中导管口有气泡逸出,表示装置不漏气.同理夹紧B、C间橡皮管,撤D,按E、F,可检查E、F是否漏气.

(2)HgO、H2O、浓H2SO4.注意:①一般应先加固体后加液体(防止固体粉末沾在潮湿的器壁上);②浓H2SO4稀释的操作顺序:在水中逐滴加入浓H2SO4.

(3)饱和食盐水

(4)NaOH溶液,吸收H2S.

H2S+2OH-=S2-+2H2O

(5)为把烧瓶中空气完全排出,避免乙炔与空气混合遇热发生爆炸.

(6)温度计,(因温度较明确),水浴.

(7)吸收尾气(多余的乙炔和未能冷却的乙醛蒸气),红色变浅,逐渐褪色.(因C2H2、CH3CHO均能与KMnO4溶液反应).

(8)取E中溶液少许,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若产生砖红色沉淀,则可证明含有乙醛.

例4实验室里临时需要用NaOH溶液和CO2来制取纯Na2CO3溶液,已知CO2气体在通入NaOH溶液过程中极易过量生成NaHCO3,且无明显现象.

实验室有下列试剂:①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②37%的盐酸③37%的硫酸④14%的盐酸⑤大理石⑥ K2CO3固体⑦ Cu2(OH)2CO3.

实验室有下列仪器:铁架台、启普发生器、量筒、烧杯、橡皮管、玻璃导管、分液漏斗.

已知下表中各物质在常温时的溶解度(g/100g H 2O)

Na 2CO 3 NaHCO 3 NaCl Na 2SO 4 NaHSO 4 NaOH 15.9 8.4 35 35.5 20 40 (1)本实验应选用的仪器:

除启普发生器、橡皮管、玻璃导管外,还需要 . (2)为保证制得的Na 2CO 3溶液尽量纯,应选用的药品(填编号): 除①外,还需要:

(3)简要叙述实验步骤,直到制得纯Na 2CO 3溶液(仪器安装可省略).

(4)根据给出的溶解度表,求出当NaOH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多少时,在配制过程中会有晶体析出?(写出计算步骤和必要的文字说明).

解析 这是一个设计性较强的实验题.从反应原理、试剂到仪器、步骤均要根据题意和已学知识一一分析,作出合理安排.

首先,考虑根据什么反应原理,制得纯净的Na 2CO 3溶液? 若在NaOH 溶液中直接通入适量..的CO 2,使其只发生反应:CO 2+NaOH =Na 2CO 3. 显然,“适量”两字是难以实际控制的,题干也明确指出此种方法的不足.

若在NaOH 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 2,使其生成NaHCO 3溶液.再将其加热蒸干灼烧,使其分解为Na 2CO 3

固体,最后溶于水.此方法步骤较多,操作复杂,且蒸干灼烧时也难以做到固体NaHCO 3恰好完全分解,何况题中未给酒精灯.

合理的思路是:依据如下反应 CO 2 + NaOH = NaHCO 3

NaHCO 3 + NaOH = Na 2CO 3 + H 2O 两反应中消耗的NaOH 量相等...这是关键,因而必须取两等份...的NaOH 同种溶液,使其中一份完全转化为NaHCO 3,然而再加入另一份NaOH 溶液,又使NaHCO 3刚好转化为Na 2CO 3. 其次,考虑怎样选择的合适的试剂和仪器? 欲制CO 2,选用哪一种碳酸盐和哪一种酸?

因要用启普发生器,K 2CO 3固体可溶于水,不能选用.Cu 2(OH)2CO 3、大理石均为不溶于水的固体.但CaCO 3、Cu 2(OH)2CO 3分别与HCl 的反应产生等量的CO 2,后者将消耗更多的HCl.故应选用CaCO 3.

由于CaCO 3和H 2SO 4反应生成CaSO 4微溶物,覆盖在CaCO 3固体表面,使反应速率降低.故应选择盐酸.但现有两种不同的盐酸,该选择浓的还是稀的?由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使CO 2中混有HCl ,从而与NaOH 反应将有NaCl 生成,最终无法制得纯净的Na 2CO 3溶液.故应用稀HCl.

本题答案:

(1)烧杯、量筒(用于量取等体积的两份NaOH 溶液). (2)④、⑤

(3)①量取一定量的NaOH 溶液,分成两等份...

. ②用稀HCl 和CaCO 3反应制取CO 2(启普发生器进行),向①其中一份NaOH 溶液通入过量..的CO 2气体.

③将两份溶液混合、摇匀.

④从表中可知,NaHCO 3常温下的溶解度为8.4g.

设常温下100g 水中溶解的NaOH 质量为x g 时,NaHCO 3达饱和 NaOH + CO 2 = NaHCO 3 40 84 x 8.4 x =4(g)

104

4

×100%=3.85%. 故溶液中NaOH 的质量分数若大于3.85%,则在步骤②中会有NaHCO 3晶体析出.

四、巩固练习

1 ..用以下三种途径来制取相等质量的硝酸铜: (1)铜跟浓硝酸反应 (2)铜跟稀硝酸反应

(3)铜先跟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再跟硝酸反应

(2) (3)

.通过如图装置后,洗瓶内有白

用化学方程表示)

用文字叙述) 3.现有右图所示装置,为实现下列实验目的,其中y 端适合于作入口的是

(A )瓶内盛液体干燥剂,用以干燥气体

(B )瓶内盛液体洗涤剂,用以除去某气体中的杂质 (C )瓶内盛水,用以测量某难溶于水的气体的体积 (D )瓶内贮存气体,加水时气体可被排出 (E )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F )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4.某无色混合气体,可能含有CO 、CO 2、NH 3、H 2、HCl 和H 2O(g)中的一种或几种,当混 合气体依次通过石灰水、Ba(OH)2溶液、浓H 2SO 4、灼热的CuO 粉末和无水CuSO 4时, 现象依次为澄清石灰水未见浑浊,Ba(OH)2溶液变浑浊,灼热的CuO 变红,无水CuSO 4

变蓝.由此可知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1.TiCl 4是工业上制取聚乙烯的催化剂,它是一种无色液体,沸点136.4℃,在潮湿的 空气中极易水解.工业上制取TiCl 4在炭粉存在条件下,将TiO 2进行高温氯化.现 利用下图中所给仪器(本题未画出CO 2的发生装置)在实验室里制取TiCl 4,主要 步骤有:

①连接好装置,在通Cl 2前先通入CO 2,并持续一段时间.

②锥形瓶中的TiCl 4的量不再增加时停止加热,改通CO 2,直到瓷管冷却. ③将TiO 2、炭粉末混合均匀后,装入管式炉的瓷管中.

④将电炉升温到800℃,改通Cl 2,同时在冷凝管中通入冷凝水.

上端的干燥管的作用是 .(6)上述制取TiCl 4的化学方程式 .

5.过碳酸钠(Na 2CO 4)和HCl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 2CO 4+4HCl =4NaCl +2CO 2↑+O 2↑+2H 2O

E F

G H J K L M

5% (1)为了使实验尽可能简单,应选用的装置是 (填编号). (2)所选用的装置的连接顺序是 (填字母,胶管已略去).

(3)为了能通过实验和计算,求得样品的纯度.所需测定的物质名称和物理量 是 ,若所测定的物质的物理量以质量表示,且为m 克,则样品的纯度为 测出其体积(假设水的体积为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 f

A

B C

CuO g

A B C D

h i k j l

水 浓 H 2SO 4

E F G

(1)用上述装置连接成整套实验装置(填写各接口代号与字母): a 接( )( )接( )( )接( )( )接( )( ) ( )( )接( )

(2)整套装置安装完毕后,检验气密性的方法是 .

(3)仪器连接好后进行实验时,先点燃 处酒精灯,实验结束时应撤去熄灭 处酒精灯,且应 再熄灭 处的酒精灯,其理由是 . (4)装置(B)的作用是 . 装置(C)的作用是 . 装置(E)的作用是 .

7.某种碱式碳酸铜是孔雀绿色固体粉末,其组成可表示为:Cu 2(OH)2CO 3·xH 2O 在加热 条件下,它在失去结晶水的同时发生分解,反应方程式为:

Cu 2(OH)2CO 3·xH 2O 2CuO +CO 2↑+(x +1)H 2O

现取一定量的固体样品,不准确称量其质量,用两套仪器装置,先后进行两个实验: F

△ 碱

(3)实验开始时,碱式碳酸铜放在仪器(填仪器对应字母) 中,乙醇放在仪 (填仪器对应字母) 中.

(4)这两套装置中,在实验时需要加热的仪器是(填对应字母) . (5)实验结束后可见试管D 内壁有银白色金属析出.实验中试管A 内发生的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是: 从试管A 通入试管D 的导管中气体的成份是(写 名称、其中水蒸气不必填) .

(6)这两套装置中,在实验前后均要连同所盛试剂一起准确称量的仪器是(填对应字 母) ,若用托盘天平称量,其中某次称量记录的数据是51.12g ,这样记录 是否合理 (填“合理”或“不合理”).

8.氨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氮气、铜和化合物X ,据此,在27℃和1.01×105

Pa 时, 将一定质量的氨与氧化铜充分反应,测定反应后生成的氮气的体积及X 的质量可 推算出氨分子的组成.试从①浓氨水、②氧化铜、③熟石灰、④硝酸铵晶体、⑤ 生石灰、⑥浓硫酸、⑦碱石灰、⑧五氧化磷、⑨水等九种试剂及下图所示的A -H 八种仪器中选出适当试剂和仪器(可重复使用)完成氮分子组成的测定实验.

a b d e

c

A B C D E

h i f

F G H 请回答以下有关问题:

(1)实验过程中至少要用到 等试剂(填序号,下同).

(2)应用仪器 组成氨气发生装置;用仪器 作为氨气氧化装置;用仪器 组成测定生成的氮气体积的装置.

(3)氨气发生装置后应连接仪器 ,其任务是 .氨气氧化装置后应连接 仪器 ,其任务是 .

(4)在实际测定过程中,除乳胶管外,不可缺少的仪器还有 ;在实验仪 器装配程序中,仪器G 中的导管口i 应与导管口 相连接.

(5)实验测得气体积为V L ;测得化合物X 的装置实验前后的质量分别为W 1 g 和W 2 g , 则氨分子的组成,即氨分子中氮和氢原子个数比为 .

参 考 答 案

1.A 、

D

j k

2.(A )(B )(D )(E )

3.(1)一定有HCl,因为CH 3Cl 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不可能产生AgCl 沉淀 (2)一定无NH 3,因为HCl 与NH 3不共存 4.(1) ③①④②. (2) 浓盐酸、MnO 2.

(3) 用CO 2排尽装置中空气,防止TiCl 4水解. (4) 2、4、5、1、3.

(5) 防止水蒸气进入装置①,避免TiCl 4水解.

(6) TiO 2+C +2Cl 2 TiCl 4+CO 2

5.(1) ①②⑧③⑥.

(2) A -B -C -K -J -D. (3) 氧气的体积,

2

.7m

61×100%. (4) 100mL.

6.(1) bcfgdehijkl (其是f 与g 、d 与e 可交换).

(2) 点燃酒精灯A 微热,若E 中有气泡逸出,F 中K 导管水面上升,证明不漏气. (3) A 、D ,冷却至室温,A ,防止E 中液体倒吸入C 中.

(4) 吸收NH 4HCO 3反应生成的CO 2和H 2O ,以得到纯净的NH 3;吸收CuO 反应后的水 蒸气;吸收CuO 反应后剩余的NH 3. 7.(1) Ⅱ.

(2) FGEH ;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CO 2. (3) F 、C.

(4) A 、B 、C 、F .

(5) C 2H 5OH + CuO CH 3CHO + H 2O + CuO 乙醛、乙醇 (6) E 、G ;不合理.

8.(1) ①②⑤⑨或①②⑦⑨. (2) C 、E ;A ;D 、F 、G .

(3) B ;干燥氨气;B ;吸收生成的水. (4) 托盘天平、铁架台(带铁夹);f.

(5) 160V 13:9W W 1

2 .

800℃

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学案(全套)

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学案(全套) 【考纲展示】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定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3、了解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了解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创造分子。 4、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5、理解混合物与纯净物、单质与化合物、金属与非金属的概念。 6、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7、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8、了解浊液、溶液和胶体都是常见的分散系。(1)溶液的含义,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2)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相关计算。(3)了解胶体的性质(如丁达尔效应、聚沉及电泳等),并能利用胶体的性质解释一些与胶体有关的简单计算。(不要求识记胶体粒子的带电情况)。 【知识回扣】 知识网络要点扫描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概念理解的易错点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有些电解质只能在水溶液里导电,如共价型电解质HCl、H2SO4等,因为液态HCl、H2SO4不导电;离子型电解质,如NaHCO 3、CaCO 3、BaCO3等,因为这些物质不存在熔融态。 3、判断一种化合物是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要看起导电作用的离子是否是由该物质自身电离出来的。如SO 2、NH3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导电离子分别是H+、HSO3,不是由SO 2、NH3本身电离出来,所以SO 2、NH3均为非电解质。 4、电解质的导电性与电解质是强电解质还是弱电解质无关。溶液导电性的强弱取决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浓度的大小。 5、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化学反应不涉及原子核,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核聚变、核裂变都不属于化学变化。同素异形体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二、胶体及其性质的知识点 1、胶体的本质特征: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在1~100nm之间,而不是丁达尔效应。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十九化学平衡及其计算(含解析)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十九化学平衡及其计算(含解析) 1、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 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X(g)+Y(g)Z(g) B.反应开始到10s,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79mol/L C.反应开始到10s时,Y的转化率为79.0% D.反应开始到10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mol/(L·s) 2、(NH4)2S03氧化是氨法脱硫的重要过程。某小组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分别研究了一段时间 内温度和(NH4)2S03,初始浓度对空气氧化(NH4)2S03速率的影响,结果如下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60℃之前,氧化速率增大与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有关 B. 60℃之后,氧化速率降低可能与02的溶解度下降及(NH4)2SO3受热易分解有关 SO 水解程度增大有关 C. (NH4)2SO3初始浓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氧化速率变化不大,与2 3 D. (NH4)2SO3初始浓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氧化速率变化不大,可能与02的溶解速率有关 3、将1mol M和2mol N置于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M(s)+2N(g)P(g)+Q(g) △H 。反应过程中测得P的体积分数在不同温度下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若X、Y两点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K2 B.温度为T1时,N的平衡转化率为80%,平衡常数K =40 C.无论温度为T1还是T2,当容器中气体密度和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平衡状态 D.降低温度、增大压强、及时分离出产物均有利于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4、温度为一定温度下,向2.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 PCl 5,反应PCl5(g)PCl3(g)+ Cl2(g)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t/s 0 50 150 250 350 n(PCl3)/mol 0 0.16 0.19 0.20 0.20 A.反应在前50s的平均速率v(PCl3) = 0.0032mol·L-1·s-1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PCl3) = 0.11mol·L-1,则反应的ΔH<0 C.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0mol PCl5、0.20mol PCl3和0.20mol Cl2,反应达到平衡前v(正)> v(逆) D.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0mol PCl3和2.0mol Cl2,达到平衡时,PCl3的转化率小于80% 5、T℃时,发生可逆反应A(g)+2B(g)2C(g)+D(g) ΔH<0。现将1mol A和2mol B加入甲容器中,将4mol C和2mol D加入乙容器中。起始时,两容器中的压强相等,t1时两容器内均达到平衡状态(如图所示,隔板K固定不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高三化学专题直击(一)

高三化学专题直击(一) 1 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5.6LCO2与足量Na2O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5N A B. 室温下,1LpH=13的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的OH-离子数目为0.1N A C. 氢氧燃料电池正极消耗22.4L(标准状况)气体时,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目为2N A D. 5NH4NO3==2HNO3+4N2↑+9H2O反应中,生成56gN2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3.75N A 2.工业上电解法处理含镍酸性废水并得到单质Ni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已知: ①Ni2+在弱酸性溶液中发生水解② 氧化性:Ni2+ (高浓度) > H+ > Ni2+(低浓度) A . 碳棒上发生氧化 B.为了提高Ni的产率,电解过程中需保证电解质为合适的PH C. 电解过程中,B中需要不断补充NaCl D.若将图中阳离子膜去掉,将A、B两室合并,总方程式随之改变 3.已知:2FeSO4Fe2O3+SO2↑+SO3↑,用下图所示装置检验硫酸亚铁的分解产物(甲乙丙丁中的试剂是 足量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实验时,先点燃酒精灯,加热;再打开K1和K2,缓缓通入N2 B. 乙、丙、丁中依次盛装BaCl2溶液、品红溶液、NaOH溶液 C. 若乙中盛装BaCl2溶液,可检验产物SO2 D. 取实验后甲中残留固体,加稀盐酸溶解,再滴加KSCN,溶液变红色证明产物为Fe2O3 4.一种香豆素的衍生物结构如图所示,关于该有机物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9H8O3 B.该有机物可以发生加成反应和消去反应 C.1mol该有机物与足量浓溴水反应时最多消耗3mol D.1mol该有机物与NaOH溶液反应时最多消耗2mol 5.在25℃时,将 1.0 L wmoI/L CH3COOH 溶液与 0.1 mol NaOH固体混合,充分反应。然后向混合液中 加入CH3COOH或CH3COONa固体(忽略体积和温度变化),引起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 的是 A.a、b、c对应的混合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a>b B.b点混合液中 c(Na+) >c(CH3COO-) C.加入CH3COOH过程中,增大 D.25℃时,CH3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K a=mol/L 6.化学探究小组拟用铜片制取Cu(NO3)2并探究其化学性质. (一)同学把铜粉放在空气中灼烧,在与稀反应制取硝酸铜. (1)如果直接用铜屑与HNO3反应来制取硝酸铜,可能导致的两个不利因素是 (2)欲从反应后的溶液中得到硝酸铜晶体,实验操作步骤按顺序分别 过滤 (二)为了探究Cu(NO3)2热稳定性,探究小组用下图中的装置进行实验.(图中铁架台、铁夹和加热设备均 略去) 往左试管中放入研细的无水Cu(NO3)2晶体并加热,观察到左试管中有红棕色气体生成,;用U型管除去红 棕色气体,在右试管中收集到无色气体. (1)红棕色气体是 (2)当导管口不再有气泡冒出时,停止反应,这时在操作上应注意 (3)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018年高考化学第二轮复习计划

2018年高考化学第二轮复习计划 1.专题复习,构建知识网络 二轮复习的主要任务就是搞好专题复习,构建知识网络。化学知识具有“繁、杂、散”的特点,考生对此存在“易懂、难记、用不好”等问题,因此在复习中应特别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和规律性,注重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存在的规律,形成知识网络。如在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时,可以通过抓点、连线、建网,加强复习的系统性。 抓点是从具体代表物入手,掌握其结构、性质、制法和用途。其中物质的性质是核心,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物理性质可按色、态、味、水溶性、密度、熔沸点及特性来划分;化学性质可按与非金属、金属、水、酸(或酸性氧化物)、碱(或碱性氧化物)、盐等反应来划分。在注意共性的同时还应特别关注特性。例如硝酸具有酸的通性,但在与金属的反应中还表现出特性--强氧化性,即与活泼金属反应不产生氢气、与铁发生钝化、与不活泼金属也可发生反应等;需存放在棕色试剂瓶中并置于阴暗处保存,则又反映出了硝酸具有不稳定性的特点。 连线是将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代表物连成一条线,即以元素价态变化为主线,这样在主线中该元素的各种价态及对应代表物的关系就会十分清晰。 建网是通过对知识的横向、纵向的梳理将头脑中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条理化、网络化,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如有机化学复习中,要重点把握几组关系: ①有机物间的衍变关系;

②取代关系; ③氧化还原关系; ④消去加成关系;⑤结合重组关系等。通过这一过程进一步加深对物质间联系的认识与理解,为综合应用奠定基础。 二轮复习的方法是以构建学科主干知识网络为中心的复习方法,是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基本方法。从知识层面上讲,学科知识是有内在的、紧密联系的,将这种联系形成网络,便于知识在头脑中的激活和提取;从能力层面上讲,知识的整理、归纳是提高分析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2.重视实验,提高探究性能力 每年高考题中实验题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是考查考生能力的重要题型。实验试题有利于对考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获取知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创新能力、记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多种能力进行考查,从更深层次看,实验试题还能对考生的科学精神、科学素养进行有效的测试。在二轮复习中,一定要给实验复习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不能让实验复习匆匆走过场,必要时可以以实验为主线来带动其他知识块的复习。 ①紧扣课本,深挖实验材料内涵 高考化学实验题大多源于教材,实验方案的“根”都植于教材中。教材是根本,是每一位师生都有??轨,开放性和学科内综合是化学学科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特点。 第Ⅰ卷选择题以考查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知识为主,涉及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常数、电解原理、物质的量、离子反应、电离平衡、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溶液中离子

高三化学平衡专题复习习题

化学平衡: 1、反应:4NH3+5O2===4NO+6H2O,在5L得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NO得物质得量增加 了0、3mol,则此反应得平均速率表示正确得就是( ) A、v(O2)=0、01mol?L-1?s-1 B、v(NO)=0、008mol?L-1?s-1 C、v(H2O)=0、003mol?L-1?s-1 D、v(NH3)=0、004mol?L-1?s-1 2、当增大压强时,下列化学反应速率不会变大得就是( ) A.碘蒸气与氢气化合生成碘化氢 B.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C.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D.氨得催化氧化反应 3.下列表格中得各种情况,可以用下面对应选项中得曲线表示得就是( ) 选项反应纵坐标甲乙 A 外形、大小相近得金属与水反应 反应 速率 K Na B 4 mL 0、01 mol/L得KMnO4溶液, 分别与不同浓度得H2C2O4(草酸) 溶液各2 mL反应 0、1 mol/L得 H2C2O4溶液 0、2 mol/L得H2C2O4 溶液C 5 mL 0、1 mol/L Na2S2O3溶液与5 mL 0、1 mol/L H2SO4溶液反应 热水冷水D 5 mL 4%得过氧化氢溶液分解放出 O2 无MnO2粉末加MnO2粉末 A. B. C. D、 4.(09全国卷Ⅰ13)下图表示反应() X g4()() Y g Z g +,0 H ?<,在某温度时X 得浓度随时间变化得曲线: 下列有关该反应得描述正确得就是( ) A、第6min后,反应就终止了 B、X得平衡转化率为85% C、若升高温度,X得平衡转化率将大于85% D、若降低温度,v正与v逆将以同样倍数减少

浙江新高考29题化学计算题试题练习

浙江新高考29题——化学计算 1. 将露置于空气中的某氢氧化钠固体样品溶于水,向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生成的CO2体积(标准状况)与加入的盐酸体积有如图关系(不考虑CO 2在水中的溶解)。 试计算:(无需书写计算步骤) (1)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 (2)该样品中NaOH与Na2CO3物质的量之比为。 2. 取1.19gK2CO3和KHCO3的混合物溶于水配成25mL溶液,往溶液中加入25mLBa(OH)2溶液恰好使生成的 白色沉淀的量最多。反应后溶液的c(OH-)=0.3mol/L(混合溶液体积为50mL)。试计算: (1)反应后溶液中n(OH-)= mol。 (2)原混合物中n(K2CO3):n(KHCO3)= 。 3. 取2.74g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溶于水配成25mL溶液,往溶液中加入25mLHCl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672mL气体。反应后溶液的c(Cl-)=0.8mol/L(混合溶液体积为50mL)。试计算: (1)反应后溶液中n(Cl-)= mol。 (2)原混合物中n(Na2CO3):n(NaHCO3)= 。 5. 取14.3g Na2CO3·xH2O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然后逐滴滴入稀盐酸直至没有气体放出为止,用去盐酸20.0mL,并收集到1.12LCO2(标准状况)。试计算: (1) 稀盐酸物质的量的浓度为mol/L。 (2) x值是。 6. 取NaHCO3和Na2CO3的混合物8.22g,加热到质量不再发生变化,冷却后测得其质量为6.36g。 (1)取等质量的原混合物溶于水,配成80mL溶液,则c(Na+)= mol/L (2)向(1)所配的溶液中逐滴加入1mol/L的稀盐酸至过量, 生成CO2的体积(标准状况)与加入盐酸的体积有如右图所示 的关系(不考虑CO2的溶解),则a点消耗盐酸的体积为 mL。 7. 标准状况下,将7.84L HCl气体溶于水配得350mL 盐酸,然后与含17.9g Na2CO3和NaHCO3的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生成0.200mol CO2气体。 (1)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mol/L

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化学平衡及其他知识总结

化学平衡及其他知识总结 化学平衡(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 ——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不可逆反应不存在程度问题 ——化学平衡主要是研究可逆反应的规律,如反应进行的程度以及各种条件对反应进行情况的影响等 化学平衡状态 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不变的状态 ——当一个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处于化学平衡状态时,我们就说这个反应达到了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与反应途径无关,从正反应或逆反应开始都可以建立(等效平衡) 化学平衡的特征:(三大特征)亦可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动”:V 正=V 逆≠0,动态平衡(简称“等”) “定”:外界条件一定,各组分百分含量一定(浓度不再改变)(简称“定”) “变”:外界条件改变,平衡被破坏,发生移动而建立新平衡(化学平衡移动) 化学平衡移动:原因——反应条件改变引起V 正≠V 逆 结果——速率、各组分百分含量与原平衡比较均发生变化 方向:V 正>V 逆 向右移动;V 正<V 逆,向左;V 正=V 逆,原平衡不移动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 浓度:增大反应物(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反之亦然。 压强:增大(或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或扩大)的方向移动 温度:升高(或降低)温度,平衡向吸热(或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状态无影响 分析化学平衡移动的一般思路(所有的平衡问题都是由速率问题解释的) 勒沙特列原理(平衡移动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温度),化学平衡就会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不能改变这种改变) ——勒沙特列原理(亦称平衡移动原理)适合于一切平衡体系。 化学平衡:2NO 2 N 2O 4 电离平衡:NH 3·H 2O NH 4+ +OH — 水解平衡:AlO 2- +2H 2O Al(OH)3+OH — 溶解平衡:NaCl Na ++Cl — 其 它: 平衡理论知识网络图 改变条件)( ) (:固定值因固体和纯液体浓度为改变固全或纯液体的量因浓度不变气体如容积不变时充入惰性速率不变速率改变逆 正程度相同=V V 浓度改变压强 应对气体体积无变化的反使用催化剂逆正程度不同V V 温度压强 浓度平衡不移动平衡移动溶解 结晶

高中化学09化学平衡图像专题

一、几大影响因素对应的基本v-t图像 1.浓度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改变浓度对反应速率及平衡的影响曲线: 2.温度。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着吸热的方向进行;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着放热的方向进行。 化学平衡图像专题知识梳理

由曲线可知:当升高温度时,υ正和υ逆均增大,但吸热方向的速率增大的倍数要大于放热方向的速率增大的倍数,即υ吸>υ放,故化学平衡向着吸热的方向移动;当降低温度时,υ正和υ逆 <υ放,故化学平降低,但吸热方向的速率降低的倍数要大于放热方向的速率降低的倍数,即υ 吸 衡向着放热的方向移动。 3.压强 对于有气体参加且方程式左右两边气体物质的量不等的反应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平衡向着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着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方向移动。 改变压强对反应速率及平衡的影响曲线[举例反应:mA(g)+n(B)p(C),m+n>p] 由曲线可知,当增大压强后,υ正和υ逆均增大,但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方向的速率增大的 倍数大于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方向的速率增大的倍数(对于上述举例反应来说,即'υ正增大的倍 数大于'υ逆增大的倍数),故化学平衡向着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方向移动;当减小压强后,υ正和υ 均减小,但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方向的速率减小的倍数大于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方向的速率逆 减小的倍数(对于上述举例反应来说,即'υ正减小的倍数大于'υ逆减小的倍数),故化学平衡向着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方向移动。 【注意】对于左右两边气体物质的量不等的气体反应来说: *若容器恒温恒容,则向容器中充入与反应无关的气体(如稀有气体等),虽然容器中的总压强增大了,但实际上反应物的浓度没有改变(或者说:与反应有关的气体总压强没有改变),故无论是反应速率还是化学平衡均不改变。 *若容器恒温恒压,则向容器中充入与反应无关的气体(如稀有气体等),为了保持压强一定,容器的体积一定增大,从而降低了反应物的浓度(或者说:相当于减小了与反应有关的气体压强),故靴和她均减小,且化学平衡是向着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方向移动。

2017届高三化学有机化学专题复习

2017届高三化学有机化学专题复习 考点1:通过计算推出分子式或结构式 例题1:A的蒸气密度为相同状况下氢气密度的77倍,有机物A中氧的质量分数约为41.6%,则A的分子式为_________。 例题2:某烃A的相对分子质量在90到100之间,1molA完全燃烧可以产生4molH2O,则A的分子式为。例题3:某羧酸酯的分子式为C18H26O5,1mol该酯完全水解可得到1mol羧酸和2mol乙醇,该羧酸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 方法小结:1.看清组成元素2、先确定原子量较大的原子数目 3.分子式中:C:H>=n:2n+2 强化训练1: 1、已知有机物B中含有C,H,O元素,其与H2的相对密度为23,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 3 有机物B的分子式为。 2、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04,1 mol A与足量NaHCO3反应生成2 mol气体,其结构式为________。 3、1mol丁二酸和1mol丙二醇反应生成环酯类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 考点2:分子式和耗氧量、核磁共振氢谱、官能团名称和性质判断 例题1:化合物I()的分子式为,1mol该物质完全燃烧最少需要消耗molO2。 例题2: 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含有的官能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1mol该有机物

可以消耗______molBr2,________mol NaOH。 例题3:化合物I()的分子式为,其核磁共 振氢谱有组峰,分子中官能团的名称为。 强化训练: 1、化合物A结构如下图所示,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______,1mol该有机物燃烧需要 消耗______molO2, 最多可以消耗______mol H2和_________mol Br2。 2、香兰素()除了醚键之外,还含有的官能团名称 .. 是,1mol香兰素最多可与molH2发生加成反应。 3、化合物含有的官能团名称为__________,1mol该有机物最多消耗_____molNaOH, _____mol Ag(NH3)2OH, ______mol H2.

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学案(全套)

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考纲展示】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定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3.了解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了解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创造分子。 4.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5.理解混合物与纯净物、单质与化合物、金属与非金属的概念。 6.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7.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8.了解浊液、溶液和胶体都是常见的分散系。 (1)溶液的含义,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2)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3)了解胶体的性质(如丁达尔效应、聚沉及电泳等),并能利用胶体的性质解释一些与胶体有关的简单计算。(不要求识记胶体粒子的带电情况)。 【知识回扣】 知识网络

金属 非金属(包括稀有气体)单质 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 根据酸根分为含氧酸、无氧酸 根据电离出H +数目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多元酸根据电离程度分为强酸、弱酸 根据溶解性可分为可溶性碱、微溶性碱和难溶性碱根据电离程度可分为强碱、弱碱 根据电离出OH — 数目可分为一元碱、二元碱等酸 碱 根据阳离子可分为钠盐、钾盐等根据酸根分为硫酸盐、硝酸盐等 根据组成可分为正盐、酸式盐、复盐等 根据成盐的酸碱性可分为强酸弱碱盐、弱酸强碱盐等盐 化合物 无机物 有机物 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醇、酚醛、酮羧酸、酯卤代烃 烃 烃的衍生 物 物质 纯净物 混合物 要点扫描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概念理解的易错点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有些电解质只能在水溶液里导电,如共价型电解质HCl 、H 2SO 4等,因为液态HCl 、H 2SO 4不导电;离子型电解质,如NaHCO 3、CaCO 3、BaCO 3等,因为这些物质不存在熔融态。 3.判断一种化合物是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要看起导电作用的离子是否是由该物质自身电离出来的。如SO 2、NH 3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导电离子分别是H +、HSO 3—、NH 4+、OH —,不是由SO 2、NH 3本身电离出来,所以SO 2、NH 3均为非电解质。 4.电解质的导电性与电解质是强电解质还是弱电解质无关。溶液导电性的强弱取决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浓度的大小。

高三二轮专题复习:化学平衡常数(教学设计)

高三二轮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化学平衡常数 考纲要求: (6)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①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②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③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④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的计算。 ⑤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并能利用相关理论解析其一般规律。 ⑥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高考分析: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是高考的必考容,其主要命题的容有: ①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及其计算; ②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及其影响因素; ③应用平衡移动的原理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图像分析; ⑤转化率、平衡常数的含义及相关计算 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与化工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的题目是最近几年高考命题的热点,特别是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及其计算是新教材增加的容,高考的热点。 学情分析: 从解题得分的统计可以发现:学生不能灵活的利用平衡移动的规律解决有关平衡的问题,特别是复杂点的问题往往感到触手无策;对平衡常数的理解仅停留在概念定义层面,不能充分发挥它解决平衡问题的功能。 复习目标: 1.加深学生对化学平衡常数的理解,并熟练的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的计算,提高解题技能。 2.帮助学生将化学平衡、平衡常数等知识点进行系统化、网络化。 教学过程: 1.展示考纲要求: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①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②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③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④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的计算。 ⑤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并能利用相关理论解析其一般规律。 ⑥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讲解: 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及其计算是新教材增加的容,是高考的热点。2013、2014年新课标全国Ⅰ卷、Ⅱ卷均考查了化学平衡常数这一知识点。

2020年高考化学专题复习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

专题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 【母题来源】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 【母题题文】水煤气变换[CO(g)+H 2O(g)=CO 2(g)+H 2(g)]是重要的化工过程,主要用于合成氨、制氢以及合成气加工等工业领域中。回答下列问题: (1)Shibata 曾做过下列实验:①使纯H 2缓慢地通过处于721 ℃下的过量氧化钴CoO(s),氧 化钴部分被还原为金属钴Co(s),平衡后气体中H 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250。 ②在同一温度下用CO 还原CoO(s),平衡后气体中CO 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192。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判断,还原CoO(s)为Co(s)的倾向是CO_________H 2(填“大于”或“小于”)。 (2)721 ℃时,在密闭容器中将等物质的量的CO(g)和H 2O(g)混合,采用适当的催化剂进行 反应,则平衡时体系中H 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_________(填标号)。 A .<0.25 B .0.25 C .0.25~0.50 D .0.50 E .>0.50 (3)我国学者结合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研究了在金催化剂表面上水煤气变换的反应历 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金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 可知水煤气变换的ΔH ________0(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该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E 正=_________eV ,写出该步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Shoichi 研究了467 ℃、489 ℃时水煤气变换中CO 和H 2分压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图所 示),催化剂为氧化铁,实验初始时体系中的2H O p 和CO p 相等、2CO p 和2H p 相等。

高三化学计算专题练习

高三化学计算专题练习 1、反应热的计算 (1)、键能也可以用于估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ΔH),下表是部分化学键的键能数据: 化学键P—P P—O O===O P===O 键能/(kJ·m ol-1) 172 335 498 X 已知白磷及完全燃烧后的产物结构如下图 经测定 1 mol白磷完全燃烧时,释放 2 378 kJ的能量,则上表中X=________。 (2)、已知1 molCO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 气体放出283 kJ热量;1 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6 kJ热量;1 molCH4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和液态水放出890 kJ热量。 ①写出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3)、二甲醚是一种重要的清洁燃料,可替代氟利昂作制冷剂等。工业上可利 用煤的气化产物(水煤气)合成二甲醚。 (1)利用水煤气合成二甲醚的三步反应如下: ① 2H2(g) + CO(g)CH3OH(g) ΔH=-90.8 kJ·mol-1 ② 2CH3OH(g)CH3OCH3(g) + H2O(g) ΔH=-23.5 kJ·mol-1 ③ CO(g) + H2O(g) C O2(g) + H2(g) ΔH=-41.3 kJ·mol-1 总反应:3H2(g) + 3CO(g)CH3OCH3(g) + C O2 (g) 的ΔH=。 2、溶液浓度与pH的计算 (1)若在0.1mol/L硫酸铜溶液中通入过量H2S气体,使Cu2+完全沉淀为CuS,此时溶液中的H+ 浓度是mol·L-1。 (2)某工厂排放出的废水,经测定含有0.001mol/L的游离氯和0.008mol/L的[H+]。现采用Na2SO3除去其中的游离氯,若要处理5L这种废水, ①需加入0.5mol/L的Na2SO3溶液____mL才能将Cl2除尽; ②处理后的废水的pH约为____。 3、化学平衡与反应速率的计算 (1)乙醇是重要有机化工原料,可由乙烯气相直接水合法或间接水合法生产。 乙烯气相直接水合反应C2H4(g)+H2O(g)= C2H5OH(g). 回答下列问题: 如图为气相直接水合法中乙烯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其中

2018届高考化学课时作业17(化学平衡状态_化学平衡的移动)(高三)AqwMnl

C.若将容器的体积压缩至1 L,则X的体积分数减小,浓度增大 D.若升高温度时,Z的浓度增大,则温度升高时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朝正反应方向移动 解析反应中各物质变化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反应方程式中相应化学计量数之比,Δn(X)∶Δn(Y):Δn(Z)=0.1∶0.15∶0.1=2∶3∶2,即反应可表示为2X +3Y?2Z,将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代入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中可得K=64 000,A项错误;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时,增大压强,平衡移动,但平衡常数不变,B项错误;容器的体积缩小到1 L,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X的体积分数减小,但X的浓度增大,C项正确;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D项错误。 答案 C 综合提升 5.(2016·山东威海模拟)据报道,在300℃、70MPa下由二氧化碳和氢气合成乙醇已成为现实,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g)+6H2(g) ?CH3CH2OH(g)+3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当v(CO2)=2v(CH3CH2OH)时,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 B.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平衡常数一定增大 C.增大压强,可提高CO2和H2的转化率 D.相同条件下,2 mol氢原子所具有的能量等于1 mol氢分子所具有的能量解析A项没说明正逆速率,所以无法判断正逆速率相等,错误;B项,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所以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不一定改变,错误;C项,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可以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正确;D项,2 mol氢原子形成氢分子放出能量,所以二者具有的能量不相等,错误。 答案 C 6.(2016·重庆南开中学二诊)已知C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2,还原沉淀法是处理含铬(含Cr2O2-7和CrO2-4)工业废水的常用方法,过程如下: 已知转化过程中反应为2CrO2-4(aq)+2H+(aq) ?Cr2O2-7(aq)+H2O(l)。转化 后所得溶液中铬元素含量为28.6 g·L-1,CrO2-4有10 11转化为Cr2O 2- 7 。下列说法中不 正确的是() A.溶液颜色保持不变,说明上述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B.若用绿矾(FeSO4·7H2O)(Mr=278)作还原剂,处理1 L废水,至少需要917.4 g C.若常温下转化反应的平衡常数K=1×1014,则转化后所得溶液的pH=6 D.常温下K sp[Cr(OH)3]=1×10-32,要使处理后废水中c(Cr3+)降至1×10-5 mol·L-1,应调溶液的pH=5 解析 1 L溶液中n(Cr)= 28.6 g 52 g·mol-1 =0.55 mol,所以溶液中c(Cr2O2-7)=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突破

1. 下图是某同学用500 mL 容量瓶配制0.10 mol·L - 1 NaOH 溶液的过程: 该同学的错误步骤有 ( ) A .1处 B .2处 C .3处 D .4处 2. 若20 g 密度为ρ g·cm - 3的Ca(NO 3)2溶液中含有2 g Ca(NO 3)2,则溶液中NO - 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 A.ρ400 mol·L - 1 B.20ρ mol·L -1 C. 50ρ41 mol·L - 1 D. 25ρ41 mol·L - 1 3. 只给出下列甲和乙中对应的量,不能求出物质的量的是 ( ) 好使反应后的溶液呈中性,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溶液中c (Na + )=2c (SO 2- 4) B.a 2 mol >沉淀的物质的量>0 C .沉淀的物质的量=a 2 mol D .原浓硫酸中H 2SO 4的物质的量>a 2 mol 5. 3 g 镁铝合金与100 mL 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将反应后的溶液加热蒸干,得到无水硫酸盐17.4 g ,则 原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

A.1 mol·L-1B.1.5 mol·L-1 C.2 mol·L-1D.2.5 mol·L-1 6.等质量的CuO和MgO粉末分别溶于相同体积的硝酸中完全溶解,得到的Cu(NO3)2和Mg(NO3)2溶液的浓度分别为a mol·L-1和b mol·L-1,则a与b的关系为() A.a=b B.a=2b C.2a=b D.a=5b 7.300 mL Al2(SO4)3溶液中,含Al3+为1.62 g,在该溶液中加入0.1 mol·L-1 Ba(OH)2溶液300 mL,反应后溶液中SO2-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0.4 mol·L-1B.0.3 mol·L-1 C.0.2 mol·L-1D.0.1 mol·L-1 8.在标准状况下,将a L NH3完全溶于水得到V mL氨水,溶液的密度为ρ g·cm-3,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w= 35a 22.4Vρ×100%②c= 1 000a 22.4V③若上述溶液中再加入V mL水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 0.5w④若上述溶液中再加入0.5V mL同浓度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 c(NH+4)>c(Cl-)>c(OH-)>c(H+)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9.右图是NaCl、MgSO 4 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在t1℃时,NaCl和MgSO4的溶解度才相等 B.t1~t2℃,MgSO4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在t2℃时,Mg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D.把MgSO4饱和溶液的温度从t3℃降至t2℃时,有晶体析 出 10.36.5 g HCl溶解在1 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 g·mL-1),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 g·mL-1,质量分数为W,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1 mol·L-1 B.所得溶液中含有N A个HCl分子 C.36.5 g HCl气体占有的体积为22.4 L D.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W=36.5 c/(1 000ρ) 11.试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24 g A和40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4 mol C和32 g D,则C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 (2)把1 mol Na和1 mol Mg分别投入到等量且过量的盐酸中,分别得到溶液a和b,则溶液a和b的 质量关系为m a________m b。 (3)如图为实验室某浓盐酸试剂瓶的标签上的有关数据,试根据标签上的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盐酸

高考化学平衡移动练习题(含答案)

化学平衡移动专题练习 1.在已经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体系中,如果下列量发生变化,其中一定能表明平衡移动的是() A.反应混和物的浓度B.反应物的转化率 C.正、逆反应速率D.反应混和物的压强 2.在下列平衡体系中,保持温度一定时,改变某物质的浓度,混合气体的颜色会改变;改变压强时,颜色也会改变,但平衡并不移动,这个反应是() A.2NO+O22NO2B.Br2(g)+H22HBr C.N2O42NO2 D.6NO+4NH35N2+3H2O 3.在某温度下,反应ClF(g) + F2(g)ClF3(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不变,缩小体积,Cl F的转化率增大 B.温度不变,增大体积,Cl F3的产率提高 C.升高温度,增大体积,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降低温度,体积不变,F2的转化率降低 4.已建立化学平衡的可逆反应,当改变条件使化学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生成物的百分含量一定增加②生成物的产量一定增加 ③反应物转化率一定增大④反应物浓度一定降低 ⑤正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逆反应速率⑥使用了合适的催化剂 A.①②B.②⑤C.③⑤D.④⑥ 5.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g) 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 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了B.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了C.物质A的转化率减小了D.a>b 6.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NO2,一定温度下建立如下平衡:2NO2(g) N2O4此时平衡混合气体中NO2的体积分数为x%;若再充入1mol N2O4,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达到新平衡时,测得NO2的体积分数为y%,则x和y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x>y B.x=y C.x<y D.不能确定 7.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列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溴水中有下列平衡:Br2+H2O HBr+HBrO当加入AgNO3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 B.对二氧化硫的品红溶液加热可使颜色变深 C.反应CO+NO2CO2+NO(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可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合成氨反应N2+3H22NH3(正反应放热)中使用催化剂8.在密闭容器中进行H2(g)+Br2(g) 2HBr(g)+Q;反应达到平衡后,欲使颜色加深,应采取的措施是() A.升温B.降温C.减小容器体积D.增大容器体积 9.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mA(g)+nB(s)pC (g)达到平衡后,压缩容器的体积,发现A的转化率随之降低。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m+n)必定小于p B.(m+n)必定大于p C.m必定小于p D.n必定大于p 10.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X(g)+Y(g) Z(g)+W(s);△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率增大 B.当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 C.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D.平衡后加入X,上述反应的△H增大 11.一定条件下将2mol SO2和2mol SO3气体混合于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O22SO3平衡时SO3为n mol,在相同温度下,分别按下列配比在上述容器中放入起始物质,平衡时SO3的物质的量可能大于n的是()A.1 mol SO2+1 mol O2+1 mol SO3 B.4 mol SO2+1 mol O2 C.2 mol SO2+1 mol O2+2 mol SO3 D.2 mol SO2+1 mol O2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可逆反应的特征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B.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使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C.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会破坏有气体存在的反应的平衡状态D.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 13.在一定条件下,向5L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A气体和1mol B气体,发生可逆反应: 2A(g)+B(g) 2C(g),达到平衡时容器内B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则A的转化率为() A.67%B.50%C.25%D.5% 14.对于平衡体系:aA(g)+bB(g) cC(s)+dD(g)+Q;有下列判断,其中不正确的是()

高三化学实验专题完整版

高三化学实验专题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实验专题 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甲、乙、丙三位同学在学习Na 2O 2 与CO 2 的反应时,就提出SO 2 与 Na 2O 2 反应的问题。同学们设计实验探究SO 2 与Na 2 O 2 的反应。 (1)甲同学认为Na 2O 2 和SO 2 的反应与Na 2 O 2 和CO 2 的反应类同,设计了下图实验装置,并将 带火星的木条伸到导管口,预期现象与结果相反,如果甲同学的观点是正确的,请你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完毕后,综合大家的观点,认为硬质玻璃管中的固体成分有多种可能: 可能Ⅰ:全部为Na 2SO 3 ;可能Ⅱ:为Na 2 SO 3 和Na 2 O 2 的混合物;可能Ⅲ:________ 可能Ⅳ:为Na 2SO 3 和Na 2 SO 4 的混合物;可能Ⅴ:为Na 2 O 2 和Na 2 SO 4 的混合物; 可能Ⅵ:为Na 2O 2 、Na 2 SO 3 和Na 2 SO 4 的混合物。 (3)乙同学认为,无论哪种观点正确,甲同学设计的装置都有一个明显的缺陷,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丙同学对可能Ⅳ持怀疑的态度。现有下列实验用品:几支试管、带胶塞的导管(单 孔)、滴管、药匙、品红溶液、蒸馏水、Ba(NO 3) 2 溶液、BaCl 2 溶液、稀硫酸、稀盐酸、稀 硝酸、请你帮助丙同学从中选出合适的用品对“可能Ⅳ”进行验证,完成下表(可以不填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