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西方社会学概论 (2)

西方社会学概论 (2)

西方社会学概论 (2)
西方社会学概论 (2)

促进西方社会学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的知识力:

希腊思想家的社会观

1.“黄金时代”说是人们对奴隶制度的评价,是对社会变迁的理性思考,是古代社会第一个模糊的社会变迁理论。

柏拉图的理想国家,特别强调社会的有机统一性,他明确规定过级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应从属于它的整体。

亚里士多德,他认为社会是一个有分化的结构,各个独立的要素在结合成整体的同时,仍保持着对整体的独立性。

2社会契约论:社会契约论是作为同神律观念和宗教主权观念相对立的世界观发展起来的一种在契约义务和社会关系的结构中探究社会起源的近代社会理论。代表人物:英国的霍布斯、洛克、法国的卢梭

社会契约论是社会进步理论的一种形式,它认为人有“天赋权利”,社会发展是由“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过渡的不断进步的过程。人们订立契约,(人们让出自己的一部分权利订立契约,保证社会良性运行)建立国家是为了更有效的维护自己的“天赋权利”。

社会契约论强调社会“是自私力量的自然状态的个人对现代国家和政治义务形成的自愿默认产物”而不是具有一定的世俗制度和过程的客观结构,强调人性是人类社会的基础,社会是指超自然的历史过程。

3、18世纪的法国启蒙思想

共同的目标:反对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维护资产阶级所有制和资产阶级的利益。

孟德斯鸠讨论了气候、土壤和地理位置等自然条件对名族性格、感情、道德、宗教、风俗、法律和国家政体的影响,他还讨论了历史演进理论和三权分立的学说。伏尔泰的“自然法权论”寻找符合人类自然权利的社会立法原则。他的“平等”、“自由”.卢梭关于社会发展阶段的

辩证法思想。爱尔维修的肉体感受性理论、信仰自由、言论自由和教育万能论。狄德罗的小康社会思想。霍尔巴赫:思想自由,信仰自由,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的思想。

4苏格兰的启蒙思想苏格兰启蒙运动对日后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他们反对把社会等同于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契约关系,认为社会是具有自身固有历史的独特的结构。

休谟认为权威是以其实际效用获得公认的暴力与同意相结合的产物。斯密、佛格森和米勒都把群体作为基本的分析单位。亚当·斯密研究了商业社会的发展所产生的社会结构,他划分了明显的三大社会阶级:地主、资本家和劳动者,他还指出有一个“看不见的手”在调节着市民社会的各种关系。总之,苏格兰启蒙运动对社会学的重大贡献就在于:它认识到社会是一个客观过程,是一定经济、社会和历史力量的产物,它可以通过经验科学的方法加以认识和分析。

启蒙思想分别从三个方面影响了19世纪和20世纪的社会学:1、维科和佛格森等人的人本主义历史决定论2、孟德斯鸠、米勒以及佛格森的机械论思想3、伏尔泰、狄德罗和卢梭的批判理性主义。

5.实证主义与圣西门的“工业社会观”

实证主义是启蒙运动的组成部分,认为科学是一切知识的基础,统计分析要应用到社会研究之中,并对社会现象作出因果解释。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和宗教迷信。

工业社会是圣西门创造的,他关注以消费为中心(自己消费,自给自足)的封建社会向以生产为中心的工业社会转变的问题。他一方面强调所有制与分工在阶级形成过程中的结构意义。另一方面又科学与知识精英的社会作用。

社会发展的实证阶段特征:1、科学处于中心地位2、社会各个组成部

分处于功能和谐状态3、市民社会组织是社会结构的基础,4、社会成员间是伙伴合作的关系5、社会是生产货物为中心的大工场,治人的权利变成治物的权利。

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的历史传统

英国功利主义的传统:(天赋权利的绝对化发展;谋求私利,损害他人利益是完全符合道义的)功利主义是一种个人主义的理论,认为人类的一切行动都是精打细算,都是尽量扩大个人的幸福或利益,尽量减少个人的痛苦或代价,所以人类的所有行动都是一种理性的合理的选择。

法国大革命后的实证主义传统:实证主义一词是指:人们对知识应该作经验性的探求。人们应该从他们的感觉体验或经验资料中最终获得他们的知识。这种方法要求人们不应把神的启示或传统的规定当作知识的来源。实证主义反对迷信,提倡科学。它的目的是发现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自然法则。它把自然法则看成是对经验现象之间的某种统一关系的陈述。

德国的历史主义传统:特别强调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差异。自然法则只决定自然界中的事件,不能决定人类世界的事情。理解和解释人类的行为不能只描述它的外在表现,还要深入研究行为背后所隐含的意义,即行为者的主观意图。历史主义的传统不主张去寻求社会发展的普遍法则,而是提倡研究某个社会的特定文化和它所经历的各个历史阶段,以实现对该社会的特有精神的理解。

美国的实用主义传统:最大特点是讲求实用,他们很不喜欢高度抽象和思辨的概念。美国人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实用概念。第二个特征是鼓吹个人主义,情调个人的价值。交换理论和符号互动理论的出现价值体现了特别关注社会问题和社会改革。美国社会学的

这一特征。美国社会学家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的三个主要动向:宏观—微观的整合能动性—结构的整合理论的整合

涂尔干的社会学理论

1.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事实(凡事能从外部给予个人约束的或者普遍存在与该社会各处并具有其固有存在的,不管在个人身上表现如何,都叫社会事实)

2.特征:a.社会事实对于个人来说是外在的,具有客观性b.社会事实对个人具有约束力 c.社会事实具有普遍性

3.两种类型:a.属于行为方式的生理学事实b.属于集体的存在方式的形态学事实(涂尔干的分类标准是社会结构的简单或复杂程度) 4.社会学研究方法论原则:a.观察社会事实的原则,把社会作为“物”来考察 b.区分正常现象和病态现象的准则(犯罪就是一种正常现象,因为它的任何社会都是普遍存在的)c.划分社会类型的准则(判断一种社会现象是正常的还是病态的,必须将它放入一定的社会类型里进行考察)d.解释社会事实的原则(其中第一原则是某一事实的存在必须根据别的社会事实来解释,第二,对社会事实的完整解释必须包括因果考察和功能分析)

5.如何寻找社会事实的原因和分析它的功能:a.对某一社会事实的原因和功能的探求应该从其他的社会事实中去寻找b.通过对社会内部环境的分析来解释社会事实的原因和功能 c.运用共变法验证因果关系的存在

6.法律是社会团结的“表征”,社会团结的转变反映在法律中的主要变化

7.《社会学方法的准则》是实证主义社会学的方法论纲领,《自杀

论》是实证研究的典范

8.机械团结:出现在不发达和古代社会中的团结。(a建立在个人相似性和社会同质性基础上,b社会各部分的相互依赖程度低 c.机械团结的社会的法律特征是压制性制裁)

9.现代发达社会每个人按照社会分工执行某种专门的职能,涂尔干将这种新的团结形式称之为有机团结(有机社会的法律是恢复性的)

10.社会分工是有机团结的物质基础,集体意识则是机械团结的精神基础

11.涂尔干对社会分工进行功能分析,区分了常态分工和变态分工

12.涂尔干认为现代社会秩序之所以可能的原因是常态的社会分工13.道德意识和社会规范是社会团结的基础,它规定社会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14.分工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人口的增加。人口的增加导致社会密度和社会容量的扩大,提高了社会生活的集约化程度

15.自杀:任何一桩直接或间接导源于受害者自身主动的或被动的行为,且受害者知道这一行为的后果的死亡事件

16.自杀率:每个社会都有特定的自杀倾向,这种倾向的烈度是由自愿死亡的总数与各个年龄段及不同性别的人口之比来衡量,这种数据称为所研究社会的典型的自杀率

17.社会学家主要研究作为社会现象的自杀,即社会自杀率的变化18.自杀倾向取决于社会因素

19.四个类型(涂尔干):利己型自杀,利他型自杀,动乱型自杀,宿命型自杀

20.社会原因:a.利己:低度的社会整合及由此而来的个人主义膨胀b.利他型:社会组织高度聚合和社会整合力量过强的状态下产生的,

它是个人对集体的牺牲 c.动乱型:由社会失范导致的自杀 d.宿命型:集体力量对个人的超强控制以及个人无法承受“过多的限制”所导致的

21.自杀的一般社会原因,自杀同自然环境和个人生理心理联系较少,它主要为社会整合,道德秩序等社会事实所决定,与社会的集体性倾向相呼应

22.利己型和失范型自杀率与社会整合程度成反比关系,利他型和宿命型自杀率与社会整合成正比关系

23.涂尔干认为,对自然和神灵的崇拜只是宗教的表现形式,宗教的根本特征和真实本质在于它将世界区分为神圣事物和世俗事物24.宗教区分神圣世界和世俗世界实际上是规定社会和个人的关系,宗教的神圣性就是其本质而言就是社会力量的体现。神圣性被涂尔干视为宗教的根本属性

25.宗教是一种与神圣事物有关的信仰和仪轨所组成的统一体系,这些信仰和仪轨将所有信奉他们的人结合在一个被称之为“教会”的道德共同体之内

26.宗教的主要成分不是教义部分,而是它的集体仪式活动。(宗教仪式:a.消极膜拜b.积极膜拜)

27.宗教仪式的社会功能:惩罚越轨行为,强制人们遵守社会规范,促使社会统一,加强社会整合,保存和传播社会文化,建立幸福的愉快感

28.知识社会学:不仅宗教,知识也依赖并反映它的社会基础。知识中的概念,分类,甚至科学理论也是以社会生活为基础而形成和发

展的,就思维的基本概念而言,它们来源于人类的集体生活,并且反映社会的结构

29.涂尔干社会学理论特点(“社会学主义”):a.研究方法上的实证主义立场 b.研究重点上的社会结构分析,将其分析重点定位在社会结构层次上 c.研究倾向上的社会秩序情结(马克思重视社会内部结构的矛盾与冲突,孔德关注知识的进化,韦伯潜心于对“合理性的思考”涂尔干则关心社会秩序的维持和社会团结的加强)

30.缺陷:a .他的实证主义方法论原则,一来在分析集体意识时很难严格的实行,二来由于其忽视了研究对象(社会事实)的生成性和主观性,研究的效果将会受到质疑 b.涂尔干在其理论中强调热的社会性固然不错,但完全忽视社会微观层次即个人心理层次及由此而形成的社会心理特殊性征,也是不全面的 c.由于其功能分析过于偏重社会秩序,社会整和以及道德,规范和价值观的作用,因此往往忽略由经济因素所以引起的社会分化,社会分层及由此而来的阶级冲突和斗争。

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

1.孔德“实证”的含义:实证意味着真实,有用,肯定,精确,相对

2.我们的每一种主要观念,主要概念,以及每一个只是部门,都先后经过三个不同的理论阶段:神学阶段(虚构阶段),形而上学阶段(抽象阶段),科学阶段(实证阶段)

3.实证方法首先在数学领域得到体现。社会学同其他学科一样也是研究运动规律的学科。

4.社会秩序论——(社会静力学):孔德将社会学基本内容划分为社会静力学与社会动力学。内容:人性结构、社会性质结构。a .社会静力学是研究各种社会的基本秩序及某个特定整体的各个机构之间的

相互关系。社会静力学旨在揭示人类社会的基本秩序。b.“秩序”

是孔德“社会静力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核心的范畴。c.孔德认为,宗教缔造社会秩序,他永远具有使人类集体或个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特点。它具有人类人性的全部禀性:情感,精神和活动。(精神即教理,情感即崇敬中所表现出来的仁爱,实际生活方面的东西即制度)d.在孔德的静力社会学中,把宗教看成人类最高教义,人类社会关系的主要准则,是人类社会“共存和继续”,“秩序和进步”的保证。语言,所有制和社会组织(社会劳动分工)在维护社会秩序方面特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人类社会历史能持续发展的推动力。5.社会变迁论(社会动力学):社会动力学综观的是人类理性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先后必要阶段

6.将人类社会变迁与进步的历史进程分为三个阶段:军事阶段,过渡阶段,工业阶段

7.军事阶段:智力的神学阶段,远古至中世纪早期过渡阶段:智力的形而上学阶段工业阶段:智力发展的实证阶段,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的顶峰

8.静力学和动力学揭示了“进步就是秩序的发展”

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

1.斯宾塞的社会学思想主要包括社会有机体论和社会进化论

2.整个世界是由几部分或领域构成的:无机领域(物理学,化学),有机领域(生物学,心理学),超机领域(社会学方面)

3.斯宾塞认为:a.社会与有机体一样具有结构性,功能性和相互依赖性 b.复杂社会结构上比简单社会更脆弱,同时整体总要受到其组成部分的功能运作过程的影响与制约 c.生物体中包含营养,循环(分配)和调节(神经)三个系统,社会有机体也存在三个系统:

营养(生产),分配循环(商业,交通,银行,)调节(管理机构,统治机构和政府)。社会中的人就必然分化为三个不同的阶级,担负营养的劳动阶级(个人和农民),担负分配机能的商人阶级,调节生产分配以至整个社会的工业资产阶级。这种理论是为了论证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阶级压迫服务的

4.社会进化论:斯宾塞实证社会学思想的基本出发点是“进化”。“进化”是生物体的一种集成,这种集成又随运动而分散,在这个集成与分散的过程中,物体由不确定的,分散的同质状态进行到确定的,凝聚的异质状态。进化也是由同质向异质转化。人类社会的进步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不受人类有意识活动所支配,决定的。他认为“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法则与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5.斯宾塞从社会结构——功能变化的角度解释了社会的进化,指出社会的进化首先来自社会结构的变化,即社会内部的组织由简单变为复杂。

西美尔的社会学理论。

1.他强调,社会学并不是社会科学之王,而只是一种类似于归纳法的研究方法和视角。

2.西美尔看来“社会是如何成为可能的”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解释人们的互动过程是如何产生统一和谐的秩序的。他认为社会学应该集中考察社会互动的形式。社会并非一个实体,而是一个过程,一种具有意识的个体之间互动的过程,正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构成了社会。社会学的任务,就是阐释社会互动与交往的形式

3.社会学的问题领域:一般社会学或者说普通社会学(研究经由社会而形成的全部人类历史生活);纯粹社会学或者形式社会学(社会互动和交往的纯粹形式);哲学社会学(对社会认识论的研究和形而上

学研究)

4.形式社会学:a.他认为,社会是一种过程。社会的本质存在于人与

人之间的交往(互动过程中),社会学研究的不是具体的个人互动,而是互动的抽象形式。b.交往的形式是有限的。将互动或交往的形式与内容分离开来,是西美尔社会学分析的一个起点。

5.社会交往形式:是个人之间的交往方式,正是通过或者说正是在这种方式中,交往构成为社会现实。(不同层次:社会互动形式,合作,竞争,联合,秘密;体制化结构形式,国家,教会,家庭,军事组织;游戏形式,社交,体育活动,游戏;社会本身的一般形式,艺术,政治,科学,宗教)

6.社会类型(西美尔所研究的一种社会形式)。西美尔对穷人采取了一种相对主义的看法。他并不把陌生人看做某一类特殊的人,而是将其视为一种特殊的互动形式。

7.社会几何学:A.群体构成的数量。a.二人群体关系密切,具有强烈的排他性 b.争斗乃是人们的天性,即使是毫无利益冲突的情形中,人们仍然会创造出斗争的目标,体育比赛即是这种情形的很好反映。

c.在三人群体中,会产生独立于个人,在二人群体中不存在的社会结构,而这种结构很有可能会危及到个性的发展。d,一方面,群体或者社会规模的扩大,有助于扩展个人的自由,另一方面,群体人数和群体规模的扩大,有助于扩展个人的自由。B.社会互动的距离。一个事物如果与人的距离太近或者太远,都将变得毫无价值。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那些通过努力并且只有通过努力,才会得到并且能够得到的东西。

8.文化社会学:最主要的议题是揭示和剖析了资本主义文化的内在矛盾和文化危机,西美尔称之“文化悲剧”。a .文化悲剧的实质在于我

们的个人能力无法跟上客观文化扩展的步伐,我们注定越来越不理解我们所创造的世界,而且会越来越被我们创造的世界所控制。b .

西美尔看来,这种文化的悲剧产生的主要根源,是因为分工的增加。

9.主观文化与客观文化:A.主观文化(个体文化),指行为者生产,吸收和控制各种客观文化因素的能力与倾向,是已经内化了的各种文化因素在行为者那里的综合体现。B.客观文化,指人们在历史进程中制造和生产的各种文化因素。C在理想情形中,个体文化影响和塑造着客体文化,并同时接受着客体文化的影响,问题是,客体文化一旦产生便有了他的内在生命力,就不再受其创造者的控制,而是凭借其自身的胜利发挥作用并继续发展。西美尔看来,在客观文化与主管文化之间,存在着深深的疏远与对立。

10.他对主观文化,客观文化和社会分化问题的分析,尤其是对货币的社会学分析,充分体现了其文化社会学理论对现代社会内在矛盾的解释力。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1.社会学是一门致力于解释性地社会行动并通过理解对社会行动的过程和影响作出因果说明的科学。韦伯将人类的社会行动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行动的本质是其蕴含的精神内涵和文化意义。社会学的两大任务是:解释性理解和因果性说明。

2.何为理解?A.从确定性角度看,理解的确定性基础有:一是理性的方法,即对各种行动因素在其有意向的意义中获得完全清晰的和理智的把握,二是重新体验的方法B.从操作类型看,理解分为两类,一是对主观意义的直接观察理解,即通过社会行动的直接观察就能理解其意义,二是解释性理解,即根据动机来把握行动者赋予行动的意义。

3.因果多元论:他的思想脉络是,社会是由行动者组成的系统,行动

者的行动是有意义的,其意义是可以理解的,但仅有理解是不够的,对社会行动的理解必须有经验上的验证才是有价值的,这种经验上的是要寻找某一社会现象背后的具体因果关系,而不是探求具有普遍因果效力的规律。韦伯将上述主观解释和具体的验证概括为“主观恰当性”和“因果恰当性”。

4.主观恰当性是对具体社会行动的过程和动机的理解,是表示对行动者对主观精神状态及其特定目的的认识程度。

5.因果恰当性是一种事件的先后顺序,其程度是按照经验的规则存在着一种机会,它总是以同样的方式在实际进行着。

6.因果恰当性是指从主观观点出发所作的理解结果与客观观点出发所作的观察结果之间存在统计规律上的相符。社会学的研究对象蕴含着文化价值,具有特殊性和独立性,因此社会科学中没有规律可言,只有具体的因果关系。

7.社会科学的研究目的就是对个别社会现象蕴含的文化意义作出解释性理解和因果说明。

8.为了保证社会学研究的客观有效性,韦伯提出“价值中立”和“理想类型”的方法论原则

9.价值中立(对立面价值判断):A价值判断是从伦理,文化和哲学观点中推演出来的实际价值判断即实践判断,B.科学中价值中立或价值自由就是在研究过程中要摆脱价值判断,或者不做价值判断,暂停价值判断,C.价值判断是科学领域之外的问题,不能依靠科学来解决。

10.“理想类型”:研究者借助这种概念(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具有独特性和主观意向性,那社会学还有客观性吗?)体系作为衡量现

实的标准,审核现实与概念之间的差距,并对这种差距作出因果解释,韦伯称之为“理想类型”(理想是指现实社会中不存在的,不是最好的或者人们最希望的)

11.第一,理想类型是一个主观思维构建,它不是基于对所有事实进行经验上的概括,也不是作为社会的理想提出来的。因而是价值中立的,正是理想类型的这种价值中立性才保证了社会学研究的客观有效性。第二,理想类型虽是一种主观的思维构建,但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虚构,也不是一种概念游戏。

12.社会行动与理性化过程:A社会行动。a.社会行动本质上是以他人的举止为取向的个人行动。社会行动具有针对他人的主观意义,只有具有主观意义的社会行动才是可理解的,才属于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判定一个行动是不是社会行动,就要看这个行动是不是“针对他人”,有没有“主观意义”)b.分类(理性行动和非理性行动):目的合理性行动,价值合理性行动(对终极价值的信仰就是行动者的目的),情感行动,传统行动。c .社会行动意指具有主观意义的且涉及他人的行动,亦即社会行动是一种包括社会关系的行动。d .韦伯在论述社会行动的基础上,构建了两种类型的社会结构,即“共同体化”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化”的社会结构。e .在研究经济行动时,韦伯又从形式和内容的角度,把经济行动分为形式合理性行动和实质合理性行动。

13.合法统治的理想类型:韦伯将实际存在的具有合法性的统治形式划分为三种类型:传统型统治,魅力型统治,法理型统治。A.传统型统治,建立在人们对传统的神圣性信奉的基础之上,这种统治类型主要存在与前现代社会B.魅力型统治,建立在对具有超凡品质和特殊魅力的领袖人物的崇拜和信赖的基础之上C.法理型统治(特殊

形式,科层制),建立在遵守正式制定的法律基础上的统治

14.科层制:A组织的运转依靠的是没有人情味的职责,规定和准则,

具有非人格化的特征,官员的任命与所依据主要是业绩。B.科层制意味着根据知识进行统治,这是它所固有的特别合理性基本本质。科层制具有集权的特征,并不妨碍民主精神在其中的孕育。C.科层制所实现的效率是以忽视人们的精神与情感为代价的,对规则绝对服从不仅容易导致人们的创造力和责任心缺失,而且容易滋长官员的独断专行和妄自尊大。

15.近代资本主义与宗教伦理:A分析近代资本主义必须把握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形态,二是观念形态。B.理性资本主义发展过程的重要因素,一是企业和家庭,公有财产和私有财产在法律上的分离,第二是合乎理性的薄记方式。

16.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韦伯论述资本主义和前资本主义的区别来把握资本主义精神A.这种区别体现在劳动者身上,前资本主义劳动者缺乏劳动的自觉性,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劳动者有高度的自觉性和责任性。B.前资本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还表现在企业家身上。他们为了事业才生存,不是为了生存才经营事业。

【北大社会学考研】西方社会学理论名解简答表

育明教育 专注于北京大学考研专业课辅导 始于2006,八年辅导经验 北京大学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目录【社会学系】

育明教育推荐参考书目(解析) 社会学专业·考研参考书 ◆一. 社会学理论 1、王思斌:《社会学教程》○,北大出版社,2005年。 2、杨善华:《西方社会学理论(上、下)》○,北大出版社,2006年。 3、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人大出版社,2008年。 4、吉登斯:《社会学》?,北大出版社。2009年,870页。 5、费孝通:《乡土中国》?、《江村经济》?、《生育制度》?。 6、谢立中:《西方社会学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 ◆二. 社会学方法 1、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北大出版社,1997年。 2、郭志刚:《社会调查研究的量化方法》○,人大出版社,1989年,456页。 3、袁方:《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453页。 4、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华夏出版社,2005年。 5、卢淑华:《社会统计学》?,北大出版社,2005年,504页。 6、郭志刚:《社会统计分析方法——SPSS软件应用》,人大出版社,1999年。 ◆三. 社会学分支理论与方法 1、刘艾玉:《劳动社会学教程》○,北大出版社,2004年。 2、佟新:《人口社会学》○,北大出版社,2004年。 3、杨善华:《家庭社会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189页。 4、方文:《群体过程》○,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242页。

5、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人大出版社,2009年。 ◆一、社会学理论、社会学分支理论与方法 ?(理论+教程) 1、王思斌《社会学教程》○重点精读○?只看2~13章。 ※概论性质的教材,反复阅读,背诵基本概念及重点知识。 ㊣题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至少占40分。 2、杨善华《西方社会学理论》○精读○(笔记与书结合) ※北大多位老师按照人物思想编著的教材,难度稍大,应认真阅读。重点掌握经典社会学家的社会学思想线索,以及核心理论概念和理论命题。自己总结出理论点。 ?上卷:太散,不适合考试,不妨用杨善华《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大纲》。?下卷:对于后现代名家思想的把握,只需要精读该书即可。——重点掌握舒茨、加芬克尔、科尔曼、新功能、福柯、吉登斯、哈贝马斯、布 迪厄的思想。 ㊣题型:论述为主,至少占40分。 3、杨善华《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大纲 ..》○精读○ ※古典和现代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如2007年考“帕森斯的模式变量理论”,20分;2009年“霍曼斯的社会交换论”。 ㊣题型:至少占20分。 4、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精读 ※比较通俗易懂,复习考研很有针对性。尤其注意每章后面的评价部分。?费孝通《乡土中国》、《江村经济》、《生育制度》,掌握重要概念,有可能出简答。 ?谢立中《西方社会学名著提要》,复述名著的主要内容即可。(参考资料:提纲)?谢立中《社会理论——反思与重构》,论文专著。后现代考题可能由谢老师出题,如2007年关于“吉登斯的现代性思想”考察,2008年关于“福柯权力思想”的考察。 ?(人口+劳动+心理+家庭+城市) 1、佟新《人口社会学》○精读○; ※系统掌握人口社会学基本理论以及基本相关问题。㊣题型:考试占10分。 2、刘艾玉《劳动社会学教程》○精读○; ※掌握重点章节核心内容。精简内容,以便记忆。㊣题型:考试占10分。

自考西方社会学理论讲义47

福建自考心理学“西方社会学理论”讲义(47) 这是科塞重点分析的第二种冲突类型。科塞注意到:“关系越紧密,感情越投入,就越倾向于压抑敌对的情感。而不是把这种敌对的情感表达出来。 在次级关系中,比如企业合伙人的关系,敌对情感往往能相对自由地表达出来;相反,在初级关系中,参与者全部投入使得这种情感的发泄对他们的关系形成威胁。在这种情况下,敌对情感趋于积累起来,并得到进一步强化。这就是说,在初级关系中,冲突不易爆发,但是不等于没有矛盾。如果不注意敌对情感的释放,让敌对情绪积累起来,一旦冲突爆发,就可能非常激烈。例如丈夫和妻子之间的冲突就是这样。 同时,科塞也注意到紧密关系中,当不牵涉到参与者的整个个性,也就是说,参与者之间的紧密关系是一种片面的关系时,冲突并不一定带有敌意和攻击性。例如老同学关系、老同志关系、朋友关系便是如此。 (三)内群体冲突与外群体冲突 这是科塞重点分析的第三类社会冲突类型。它是依据冲突发生在群体内部还是外部而划分的。内群体冲突是那些发生在群体内部的冲突;外群体冲突是那些发生在群体之间酌冲突。科塞分析了内群体冲突与外群体冲突酌一些重要特征。 在分析内群体冲突时科塞指出,R群体冲突的激烈程度与其成员的人格投人程度相关。“在只是涉及其成员人格表面部分的群体中,或用帕森斯的术语来说,在其关系是专门性的和非情感性的群体中。其冲突的程度要比在其关系是扩展性的、情感性的,其成员用整个人格从事其活动的群体中的冲突程度低,也较少是最烈的。” 因为,前者成员之间关系的强度远低于后者。前者的成员以部分人格投入群体,那么情感性因素进入现实性冲突的可能性也就较小,所以冲突的程度便相对的低些。 此外,在内群体中,那些积极热情参与群体生活的成员,对群体中的“叛徒”会采取更多的暴烈式反应。因为那些积极的成员是与群体的生存联系在一起的,而叛徒即便不是在实际上也是在象征的意义上威胁到群体的生存。再加上叛徒离开群体后往往对原来群体的精神进行一系列的清算,这就更使得原来的群体把其视为危险的象征而激烈地反对。 再有,群体对于内部异端分子的反应有时要比对变革者更充满敌意。因为叛徒离开这个群体只是到敌人那里去。而异端分子虽然拥护群体的核心价值和目标,但是主张达到同一目标的不同手段。从而使群体分裂成不同的派别,严重威胁了群体内现存领导人的政治地位。

北京城市学院社会工作硕士考研参考书是什么

北京城市学院社会工作硕士考研参考书是 什么? 北京城市学院社会工作硕士考研参考书很多人都不清楚,这里凯程老师给大家整理出来了:《社会学教程》王思斌,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社会工作概论》王思斌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西方社会学理论》(上/下卷) 杨善华、谢立中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外国社会学史》贾春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社会研究方法教程》袁方、王汉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社会统计学》卢淑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个案工作》许莉娅,高等教育出版社。 《小组工作》刘梦,高等教育出版社。 《小区工作》徐永祥,高等教育出版社。 《社会行政》王思斌,高等教育出版社。 《社会政策》关信平,高等教育出版社。 《社会工作实务(中级)》(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统一教材) 以上参考书比较多,实际复习的时候,请按照凯程老师指导的重点进行复习,有些内容是不考的,帮助你减轻复习压力,提高复习效率。 北京城市学院社会工作硕士考研难度分析 本文系统介绍北京城市学院社会工作硕士考研难度,北京城市学院社会工作硕士就业方向,北京城市学院社会工作硕士学费介绍,北京城市学院社会工作硕士考研参考书,北京城市学院社会工作硕士考研初试经验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北京城市学院社会工作硕士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社会工作硕士考研机构! 一、北京城市学院社会工作硕士考研难度大不大,跨专业的人考上的多不多? 2015年北京城市学院社会工作硕士专业招生人数60人,总体来说,北京城市学院的社会工作硕士考研难度不大,考试题目难度不高。据统计,录取的人基本都是跨专业的学生,其专业课认真复习后,及格很容易。 据凯程从北京城市学院内部统计数据得知,每年社会工作硕士考研的考生中95%是跨专业考生,在录取的学生中,基本都是跨专业考的。在考研复试的时候,老师更看重跨专业学生自身的能力,而不是本科背景。其次,社会工作硕士考研考试科目里,社会工作原理、社会工作实务本身知识点难度并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完全能够学得懂。在凯程辅导班里很多这样三跨考生,都考的不错,而且每年还有很多二本,三本院校的成功录取的学员,主要是看你努力与否。所以记住重要的不是你之前学得如何,而是从决定考研起就要抓紧时间完成自己的计划,下定决心,就全身心投入,要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

西方社会学理论各章复习指导与复习题

复习西方社会学理论指导及各章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复习要点: 西方社会学理论产生的知识背景,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的历史传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的特点。 复习要求: 了解西方社会学理论产生的知识背景,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的历史传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的特点。 思考题: 1.试论西方社会学产生的知识背景。 2.试论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历史传统 第二章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创始人 复习要点: 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和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 复习要求: 理解孔德、斯宾塞社会学理论的主要观点。 思考题: 1.试评价孔德的社会学理论的主要观点。 2.评价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论。 第三章迪尔凯姆的社会学理论

复习要点: 社会学研究的方法,社会团结和社会分工论,自杀论、宗教和知识社会学。 复习要求: 掌握迪尔凯姆社会学理论的主要观点。 思考题: 1.阅读迪尔凯姆的一本主要著作,并进行评介。 第四章齐美尔的社会学理论 复习要点: 社会与社会学的本质形式社会学,文化社会学和货币哲学。复习要求: 掌握齐美尔社会学理论的主要观点。 思考题: 1.试评价齐美尔的货币哲学理论。 第五章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复习要点: 社会学方法论,社会行动、理性化过程、统治类型、科层制和宗教社会学。 复习要求: 掌握韦伯社会学理论的主要观点。 思考题: 1.试评价韦伯的社会学方法论。

2.试分析韦伯对理性化的论述。 3.结合东亚的发展评价韦伯的宗教社会学理论。 第六章功能主义理论 复习要点: 功能主义理论的来源、帕森斯的抽象功能主义、默顿的经验功能主义。 复习要求: 了解功能主义理论的来源,掌握帕森斯和默顿的功能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 思考题: 1.试分析功能主义理论的来源。 2试评述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 3.分析默顿中层理论观的意义。 第七章社会交换理论 复习要点: 社会交换理论的来源、霍曼斯的行为主义交换论、布劳的社会交换论。 复习要求: 了解社会交换理论的来源,掌握霍曼斯的行为主义交换论、布劳的社会交换论。 思考题: 1.试分析社会交换理论的渊源。

《西方社会学理论》样题及答案(1)

华东师范大学期末试卷(样题1) 课程名称:《西方社会学理论》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专业:社会学年级/班级: 课程性质:公共必修、公共选修、专业必修、专业选修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阅卷人签名----------------------------------------------------------------------------------------------------------- (本试卷为开卷/闭卷考试)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1、社会事实: 2、工具合理性行动 3、齐美尔(G.Simmel) 二、概念辨析(每题10分,共30分) 1、社会动力学和社会静力学 2、现实性冲突与非现实性冲突。 3、价值中立与价值介入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西方社会学理论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与思想背景。 2、简述默顿功能主义思想的主要贡献及其特征。 3、与霍曼斯的交换理论相比,布劳的交换理论有什么特征? 4、简述符号互动理论的方法论特征。 四、论述题 (15分) 试比较科塞和达伦多夫在社会冲突理论的异同。

华东师范大学期末试卷(样题1)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课程名称:《西方社会学理论》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专业:社会学年级/班级: 课程性质:公共必修、公共选修、专业必修、专业选修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阅卷人签名----------------------------------------------------------------------------------------------------------- (本试卷为开卷/闭卷考试)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1、社会事实:是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提出的一个概论。涂尔干认为,一切行为方式,不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人以约束的,或者换句话说,普遍存在于该社会各处并具有其固有存在的,不管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如何,都是社会事实。(3分) 其显著性特征是:客观性、强制性和普遍性。(2分) 2、工具合理性行动:是韦伯在分析社会行动的类型中提出的一个概念。又称目的合理性行动。(2分)是指通过对外界事物的情况和其他人的举止的期待,并利用这种期待作为“条件”或者作为“手段”,以期实现自己合乎理性所争取和考虑的作为成果的目的的行动。(3分) 3、齐美尔(G.Simmel):齐美尔是德国古典时期的社会学家,开创了形式社会学的研究。其代表作是《货币哲学》、《社会学的基本问题》等。(2分)他认为社会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社会交往的形式,而社会交往形式是“个人之间交往的方式,通过或者说在这种方式中,交往成为社会现实”。此外,他在文化社会学方面也非常具有影响。(3分)

精选-《西方社会学理论》试题及答案汇总

西方社会学理论 一、单选题: 1.自1838年(D)提出社会学概念至今,仅仅170多年的历史,社会学获得了迅速发展。 A.韦伯 B.斯宾塞 C.迪尔凯姆 D.孔德 2.1838年孔德提出(D)概念至今,仅仅170多年的历史,社会学获得了迅速发展。 A.社会形式 B.工具理性 C.有机团结 D.社会学 3.孔德将(B)作为社会学的两大研究主题。 A.公平与正义 B.秩序与进步 C.效率与公平 D.个人与社会 4.从客观的个人主义出发,斯宾塞在对社会问题的研究与回答上表现出明确的(B)。 A.社会主义 B.自然主义 C.主观主义 D.唯物主义 5.从客观的(B)出发,斯宾塞在对社会问题的研究与回答上表现出明确的自然主义。 A.社会主义 B.个人主义 C.集体主义 D.唯物主义 6.斯宾塞认为,根据社会管理调控方式进行划分,社会进化类型是:(D)→工业社会。 A.游牧社会 B.农业社会 C.封建社会 D.军事社会 7.迪尔凯姆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D)。 A.社会现象 B.社会规律 C.社会组织 D.社会事实 8.齐美尔提出要建立关于社会形式的社会(B)。 A.物理学 B.几何学 C.心理学 D.动力学 9.齐美尔曾提出要建立正确研究社会的社会(C)。 A.物理学 B.生物学 C.几何学 D.动力学 10.韦伯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D)。 A.社会事实 B.社会形式 C.社会规律 D.社会行动 二、填空 1、帕累托将人类行为分为逻辑行为和非逻辑行为。 2、孔德人道宗教基本教义是爱是原则,秩序是基础,进步是目的。 3、涂尔干社会团结的类型是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 4、斯宾塞社会学理论两大支柱是社会进化论和社会有机体论。 5、斯宾塞将社会分为尚武社会和工业社会两种类型。 6、韦伯关于社会学的定义社会学是一门致力于解释性地理解社会行动的过程和影响做出因果说明的科学。 7、个人与社会关系上存在两种对立观点社会唯识论和社会唯名论。 8、托克维尔的主要代表作是《论美国的民主》和《旧制度与大革命》。 9、米德将人类心智分为和两种类型。 10、西方社会学理论三大流派马克思主义学派、韦伯学派、孔德学派。 11、戈夫曼分析框架的两种类型喜剧分析和印象管理。 12、齐美尔纯粹社会学基本认为是纯粹社会学研究的是社会互动和交往的纯粹形式,社会形式是由活生生的纯粹总和构建起来的,形式社会学研究的目的就是将这种纯粹形式进行归纳,并在心理学上与非社会学的内容和目的区分开来。 三、不定项选择 1、孔德认为人类智力发展的阶段是什么? 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实证阶段 2、帕累托对政治精英的分类是什么? 狐狸,狮子 3、古典社会学理论有哪三大传统?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重点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重点 第一章现象学社会学 (现象学社会学的创始人:舒茨,奥地利维也纳) 1.舒茨指出,人的行为具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可以看做是持续的意识过程(称为行动),具有时间性;而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做是已经完成的所作所为(称为行事),具有空间性。 2.手头库存知识(名词解释)(stock of knowledge at hand):意义构造的不断积累就形成了人们的手头库存知识。 3.主体间性的理解(名词解释) 只有发生行动的意义时才是真正的理解,要做到真正的理解,不仅要理解行动的表面意义,还要理解表面意义之外的附加意义,舒茨认为我们对他人行动意义的把握总是介于纯粹的客观意义和绝对的主观意义之间。 4.社会世界的构造(填空) (1)直接经验世界:面对面的互动的世界 (2)间接经验世界: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无论时间、空间上都是间接地,存在着一种“他们”关系。 5.生活世界(名词解释)是人的直接性的世界,是感觉、需求、幻想、希望、怀疑、断言、回忆过去和预料未来的现象世界。 6.生活世界的交往基础是主体间性理解(填空) 7.生活世界的本质是同感现实(填空) 8.处于生活世界的人的基本特点是自然态度(填空) 自然态度是将生活世界视为独立的客观的存在,以缺乏反省的习以为常的方式对待的一种态度 9.库存知识在生活世界发挥作用的两种形式:(填空) 有两种:一为类型化,另一为关联性 ①类型化:普通人总是将生活中不断变化的场景标准化,变成例行的情况,然后使用类型化的库存知识来处理 ②关联性:指在一个情境中,什么问题会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考虑的主题,我们会对什么问题感兴趣。 三种关联:主题关联,解释关联,动机关联(填空) 10.科学知识的构造必须遵循四项基本假定:(填空,简答) 科学知识的构造是二阶构造 ◆、关联性假定(the postulate of relevance)科学家构造的知识要受到其价值观、人生观、兴趣、爱好等因素的影响。(这一点实际上是韦伯所谓“价值关联性”思想的一个新表述) ◆、适当性假定(the postulate of adequacy)在研究人的科学行为模式时,必须以普通人的行为为基准。(社会科学的规律是具有概率性的,而自然科学的规律是客观的、普遍性的) ◆、逻辑一贯性假定(the postulate of logical consistency)要具有最高程度的清晰性,必须符合形式逻辑的原理,可以保证科学构造的客观有效性 ◆、相容性假定(the postulate of compatibility)必须与整个科学知识体系相容③、上面四项假定中,前两项假定阐述了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得常识基础之间的关联,

西方社会学理论[名词解释简答题及论述题)

西方社会学理论[名词解释、简答题及论述题) 名词解释: 实证主义(孔德):基本信念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无根本区别,应当像研究自然科学那样研究社会科学。基本原则:(1)本体论的自然主义假设;(2)方法论的自然主义假设;(3)知识论都经验主义原则;(4)“价值中立”的要求;(5)社会科学是社会工程的工具与基础,科学使预测成为可能,而预测则有助于控制社会都过程与结束它的自发性与破坏性。因此社会知识本质上是实践取向的。 社会静力学(孔德):关于人类社会自发秩序的理论,在于考察社会行动和社会系统各个不同部分的反应规律,研究构成社会机体的哥哥部分之间的平衡与和谐。在孔德看来,社会结构各部分间的平衡与和谐的关系,是社会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一旦这种关系遭到破坏,社会系统的运转就会发生障碍,造成社会病态。 社会动力学(孔德):关于人类自然进步的一般理论,主要是运用关于人类智力发展三阶段的理论解释社会历史的进步。智力发展三阶段的理论是孔德社会动力的基本内容。 人类智力发展三阶段理论(孔德):孔德认为,他通过研究人类的智力在各个方面和各个时代的发展,发现了一条人类智力必须遵循都根本规律,它是建立在我们的机体发展和历史经验事实所提供的充分根据的稳固基础之上的。这个规律是:我们的每一个主要观念,我们的每一个知识部门,都相继经历三个不同的理论阶段:神学阶段,或虚构阶段;形而上学阶段,或抽象阶段;科学阶段,或实证阶段。由于孔德认为智力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基础,因此社会发展的阶段与人类智力发展的过程完全相适应,也同样经历了三个阶段或历史时期:远古时代的神学阶段,中世纪以来的形而上学阶段,18、19世纪之交开始逐步进入的科学阶段。 社会有机体论(斯宾塞):19世纪实证主义社会学的一种重要理论观点,即一个社会或社会结构被视为一个“活的有机体”。从这个角度来说,社会特征的关系,例如法律、家庭、犯罪等等,当它们与其他的社会特征相互作用时,通常会受到检验以满足社会需要。一个社会或社会有机体的所有元素,它们具有维护有机体的稳定和团结的功能。代表人物是英国社会学家赫伯特·斯宾塞、俄国社会学家P·von 利林费尔德、德国社会学家A·舍弗勒等。 形式社会学(齐美尔):齐美尔认为,人们在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相互作用、联系和行为,其中存在基本上类似的相互作用模式,即“社会交往的形式”,而这些形式就是社会学研究的内容,这就是齐美尔率先提出的形式社会学。 2. 镜中我(库利) 库利认为,一个人的自我观念是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是其他人关于自己看法的反映。人们总是在想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之中形成了自我的观念。“一个人对于自我有了某种明确的想象——即他有了某种想法——涌现在自己心中,一个人所具有的这种自我感觉是由取决于别人思想的、别人对于自己的态度所决定的。这种类型的社会我可以称作‘反射的自我’或曰‘镜中我’。” 库利的镜中我概念有三个阶段或三重含义构成。 ?我们所想象的我们在别人面前的形象,这是感觉阶段,是我们设想的、他人的感觉。 ?我们所想象的、别人对我们这种形象的评价,这是解释或定义的阶段,即我们想象的他人的判断。 ?由上述想象中产生的某种自我感觉。这是自我反映的阶段。 库利提出“镜中我”的概念,用以强调个人与社会之间有机的和稳定的联系。他认为问题不在与承认个人或社会哪一个处在优势,而是要考虑个人如何存在于群体之中,以及群体如何存在于个人之中。与他的群体论相一致,他假定:“一个单独的个体是未曾经验过的抽象;同样,一个社会,当被视为与个体分离的事物时也是如此。真实的是,人的生活可

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 1.社会静力学:旨在揭示人类社会的基本秩序。它从社会的横断面,静态的考察人 类社会的结构和制度,寻找确立和维护人类社会的共存和秩序的原则。 2.社会动力学:纵观人类理性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先后必要阶段,所叙述的是这一基 本秩序在达到实证主义这一最终阶段之前所经过的曲折历程。 3.社会事实:一切行为方式,不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人 以约束的,或者说是普遍存在于该社会各处并具有其固有存在的,不管其在个人身 上的表现如何,都叫社会事实。 4.集体意识:社会成员平均 共有的信仰和情感的总和。 5.社会互动形式:个人之间交往的方式,正是在这种交往方式中,交 往构成为社会现实。 6.主观文化(个体文化):行为者产生、吸收和控制各 种客观文化因素的能力与倾向,使已经内化了的各种文化因素在行为者那里的综合 体现。 7.客观文化:指人们在历史进程中制造和生产的各种文 化因素。 8.社会行动:韦伯认为是指具有主观意义的且涉及他人 的行动,即是一种包含社会关系的行动。 9. 社会化:指在一种社会关 系中,社会行动的侨界建立在以理性为动机的利益的平衡或者同样动机上的利益的 结合之上。 二.功能主义P164 功能主义理论把社会跟 有机体作类比,认为社会是相互依存的各部分构成的整体系统,各部分都在系统中 承担一定的作用或功能 (一)理论来源 1.古典社会学家的功能论思 想 (4)涂尔干对功能主义理论发展影响最为突出,他强 调了功能分析方法,把它同因果联系作了区别。他认为,解释社会事实时,必须区分 社会事实产生的原因和社会事实所发挥的功能。 2.社会人类学与功能分析传 统 (1)拉德克利夫-布朗把社会过程、社会结构和功能 三个概念看作解释人类社会系统中社会行为的基本范畴,提出应该用“存在的必要条件”取代“需要”概念。 (2)马林诺夫斯基他对现 代功能主义的影响包括:一是系统层次思想,二是不同层次的系统,具有不同的多 样性的系统需要的思想。马林诺夫斯基特别强调文化的制度因素。 (二)模式变项P173 1.模式变项是用来说明行动者的行为取向特征,又称一 定情景下人们的角色选择的类型,用对立的“二分法”表示:感情中立性—情感性, 自我取向—集体取向,普遍主义—特殊主义,成就性—先赋性,专一性—分散性。 2.模式变项首先说明不同的社会关系或角色特征,还可以说明各种社会制度、群体 与组织之间的相似和差异,可以用来说明一个社会的发展阶段。 3.模式变项的不同组合级反映不同的社会关系,也反映不同的社会结构。 (三)AGIL 功能分析模型 1. AGIL 强调系统的“必要条件”。 行动系统的四个子系统P176 :行为有机体系统——适应功能(Adaptation) 人格系统——目标获取功能(Goal Attainment)社会系统——整合功能 (Integration )文化系统——模式维持功能(Latency) (四)社会学中层理论观P182 1.中层理论特点:①它主要 用于指导经验研究;②中层理论只涉及有限的社会现象,但比单纯的经验概括更 高一层,如群体理论、社会流动理论、角色冲突理论都 属中层理论;③中层理论可 以融入到所谓的社会学理论系统中,通过有限的中层理论可以发展出普遍性的理论 体系;④中层理论区分了微观社会学问题和宏观社会学问题;⑤中层理论是经典理 论研究工作的直接延续;⑥中层理论可以指明未知的方面,或需进一步研究的方面。 3.根据默顿的中层理论观点,社会学理论第一步就是先要建立具体化的理论,接 下来才可以建立综合性的概念体系。 (五)功能分析范式P184 1.范式:指一套严格的分析的研究程序。范式的作用主要是明确清楚的假设、概念 以及命题,提供简练、准确的规范化语言。 2.默顿指出以往功能主义的三个错误假定:第一是社会的“功能一体性”假定,第二是“普遍功能主义”假定,第三是“不可或缺性”假定。 3.默顿功能范式:指出功能分析的步骤:①首先要明确所研究的社会或文化事项,②然后分析这些事项存在于其中的结构关系,③最后说明事项所履行的功能。由此默顿总结强调了两点:一是要求明确区分显在功能和潜在功能,二是功能与结构密切相关。“结构影响功能,功能影响结构”。 4.十一个澄清的问题1.功能归属事项2.主观意向概念3.客观结果概念4.功能指向单位的概念 5.功能需要的概念 6.功能实现的机制概念 7.功能选择的概念 8.结构脉络的概念 9.动态与变迁的概念10.功能分析的效度问题11.功能分析的意识形态蕴涵问题。 (六)结构分析范式P186 1.他在结构分析的基本出发点,是强调社会结构或制度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2. 默顿结构分析范式,即结构分析的14条规定:1.社会结构 三.社会冲突论 (一)以权威关系为基础的阶级冲突理论P201 1.社会冲突的根源。其根源是特定的社会结构,这种特定的社会结构就是阶级结构,这种阶级结构是根据统治与服从之间的权威关系来划分的。现代社会围绕“权力”和“权威”而形成了两个阶级:一方是占有很多权力和权威的阶级,一方是被迫服从权力和权威的阶级。(权力:不顾反对而把某人意志强加于他人的能力。权威:期待他人屈从的合法化权力。) 2.社会冲突的形成。 “准群体”是没有阶级意识的集合体,而不是组织起来的团体。显群体是组织起来的,具有明确利益要求和奋斗目标的群体,如党派,工会等。 3.“准群体”转化为“显群体”的条件:(1)具备基本的技术保证,包括领导者、物质设置、纲领和意识形态;(2)政治上必须有一定的政治自由,法律上必须允许结社联盟;(3准群体内部之间有沟通的可能程序与正式程序)。 3.达伦多夫认为一旦社会冲突形成了,只能通过制度化来调解冲突。 4,社会冲突的程度: (1)影响社会冲突强度因素:①社团的重叠程度②权威关系与其他报酬分配的相关度;③社会流动性程度。 (2)影响社会冲突烈度因素:①社会经济剥夺情况;② 冲突的调节:即冲突的控制方式。 5.达伦多夫认为,社会冲突的结果引起社会结构的变迁,特别是权威结构的变迁。 三种变迁类型:革命变迁:所有统治人员的更换;改革变迁:部分统治人员的更换;最低层次的变迁:把被统治阶级的利益结合到统治阶级的政策中 6.度量社会变迁的尺度: 根本性:社会变迁的程度,关联阶级斗争的强度 突发性:社会变迁的速度,关联阶级斗争的烈度 (三)社会冲突的类型分析P210 1.现实性冲突与非现实性冲突: 现实性冲突:为达到某种目的而作为手段的冲突,冲突不是目的,而是达到目的的手段。 非现实性冲突:至少冲突中一方为“释放紧张状态的需要”而发起的冲突,冲突本身就是目的,没有任何结果可言。 注:两种冲突的区别不是纯粹的,两种性质的冲突往往是交叉着、混合着。 2.紧密关系中的冲突:在初级关系中,冲突不易爆发,但是并不等于没有矛盾,如果不注意地对感情的释放,让敌对情绪积累起来,一旦冲突爆发,就可能非常激烈,当参与者之间的紧密关系是一种片面的关系时,冲突并不一定带有攻击性和敌对性。 3.内群冲突与外群冲突:内群冲突:发生在群体内部的冲突;外群冲突:发生在群体之间的冲突 4.意识形态下的冲突:实际上是指作为集体的代表参与的、以集体的目标为动机的那些冲突,科塞认为,以集体的目标为动机的冲突要比以个人目标为动机的冲突“更激进、更冷酷无情”。 (四)社会冲突的功能P213 1.群体内冲突的功能:冲突不涉及(涉及)群体基本的、核心的价值观念是积极(消极)功能。

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脉络

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脉络 一、社会学的发展历程 1、社会学的起源与三大学术传统的确立 孔德最先正式倡导建立社会学,主张以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其科学方法主要指的就是自然科学的方法,其基本精神就是强调研究对象的可观察性与研究结果的可证实性或重复性。孔德认为社会就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的知识具有统一性(孔德就是从人类智力发展阶段入手来分析人类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因为她认为智力就是人类发展的动力与基础。);神学、形而上学、实证科学就是人类一切知识领域都必然经过的三个发展阶段,关于社会的知识也不例外,社会学就就是发展到实证科学阶段的社会“科学”或“社会物理学”(社会学,在孔德瞧来,在各门科学中最为复杂、最需依赖其她科学的发展而得以产生发展,属于最高层次的科学。社会学具有完善地应用实证方法的特点,它把先前的一切科学作为源泉,所有其她学科都为它作了准备。)。孔德用社会与自然的统一性以及人类知识的统一性来论证一门有关社会的科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论证自然科学方法推广运用于社会研究中的有效性,不够充分。 斯宾塞在其《社会学原理》等著作中对社会与自然的统一性的思想做了进一步的论证。斯宾塞以生物有机体来类比社会,认为社会就是一个有机体。因此,她把人类社会的发展瞧成就是类似于生物有机体进化的社会有机体的进化。斯宾塞认为,进化就是从相对模糊的、松散的与同质的状态向明确的、紧凑的与异质状态转变的普遍的过程。斯宾塞认为,宇宙的各个部分,不管就是有机的或无机的,社会的或非社会的,都受进化定律的支配,这就是一条公理。她认为,“优胜劣汰,物竞天择”就是自然与社会进化的动力原则,社会进化如同生物进化,被生存竞争的原则所支配。她明确指出社会与自然生物有机体之间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如生长过程、结构分化、功能分化、相互依赖等,因此完全可以用与生物有机体相同的那些概念、原理与方法来分析人类社会。斯宾塞提出的许多概念,如结构、功能、分化、等仍就是宏观社会学中普遍使用的分析工具。但与孔德类似,她仍然就是以社会与自然(生物有机体)之间的统一性、相似性作为社会学这门关于社会的科学赖以成立的理论根据,仍然就是以自然科学中的原理与方法搬用于社会过程的方式来建构社会学的概念与命题。

2017年-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考研参考书目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考研参考书目 本课程适用于报考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专业的所有考生,该专业考研的基本情况是: 本专业考试科目为:政治,英语一,社会研究方法,社会理论 本专业考研报考录取情况为:300:20 本专业考研情况介绍:注重基础知识,认真复习,提高专业能力成绩自然会提高。人大社会学系是非常好的,很多人会望而却步,其实只要努力,都是有可能的。 本专业考研考试特点:内容很基础,出题不偏不怪,只要认真复习就能取得不错的分数。 【1】后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 【2】外国社会学史 【3】人类学概论 【4】人口学概论 【5】社会研究方法

2017年新祥旭考研全程复习计划 一、英语全程规划 基础阶段(3月-6月) 1.学习目标:完成至少1轮的单词背诵,巩固语法基础 2.阶段重点:英语单词、语法 3.复习建议: (1)英语每天抽空背背单词,建议时长0.5-1h;不管是用单词软件还是传统词书,不管是用词根词缀还是死记硬背,最重要的是每天都背。积累到某一天时,你会发现好多文章都看得懂了。 (2)英语基础不牢的童鞋,应该花点时间复习语法。语法知识能帮助你在读文章和翻译时更加流畅、对文章意思把握得更准确。 (3)多看看新闻,关注时事热点。近年来的英语作文和阅读都是涉及到热点话题的。 (4)不建议大家在这个阶段做习题集。 强化阶段(7月-10月) 1.学习目标:熟读并详细分析近10年真题 2.阶段重点:真题真题真题,重点是阅读 3.复习建议: (1)单词记忆每天进行,不间断。

(2)定时做真题阅读,做完后详细分析。 ①利用早上整段的时间做真题(作文可以不写),不要查单词,完全自己做,然后对答案,之后看一下答案分析。 ②每天分析2-3篇,分析包括:第一遍分析正确选项,第二遍分析错误选项的设置,第三遍在原位中找对应的句子,是每个选项对应的句子哟,分析为什么这样出题,第四遍,了解文章的背景,作者的情感。 ③此阶段不建议专门建立单词笔记本,重要的单词在分析时顺便查一下就好。 ④时间比较充足的童鞋可以全文翻译阅读原文。 (3)完成阅读后,用同样的方法完型、翻译和新题型。完型和新题型这两类题型不用全文翻译。 冲刺阶段(11月-12月) 1.学习目标:对重点和高频考点知识进行强化记忆,查漏补缺 2.阶段重点:大作文and小作文 3.复习建议: (1)每周写3篇作文,遇到好的词语、句子就整理在一块,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从12月开始,建立专属于自己的写作模板。 (2)此阶段还需要继续练习真题阅读。你以为做过一遍就不会再错啦?试试吧!大部分人会在同样的地方摔跟头。 (3)单词不能停哟! 考前一周 1.学习目标:放轻松,相信自己在之前的积累 2.阶段重点:运用自己专属的写作模板复习 3.复习建议: (1)背单词:真题中还不熟悉的单词。 (2)熟悉各种类型的作文,牢记自己的模板。

杨善华 西方社会学理论

杨善华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大纲 第一章导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理论的主要特点、构建方式和基本类型,梳理西方社会理论发展的脉络,分析社会理论与现代性问题的关联,以及现代性和后现代性之间的关联。 第一节理论的特点、构建与类型 一、理论的二元性:抽象与具体;逻辑一致与悖论;说明与解释。 二、理论的三种基本类型:形式的;实质的;实证的。 三、理论是如何提出来的: 1.对通行理论的批判 2.综合 3.吸纳具体研究的结论 4.追求基本的形式特征 5.理解重大事件 第二节社会理论的基本路径 西方社会学理论中充斥着个体与集体、主观与客观的二分法。任何社会学理论必须回答两个基本问题: 一、社会实在的性质是什么? 二、怎样认识社会实在? 三、四种理论组合:功利主义;建构主义(主观主义);实质主义;功能主义。 第三节社会学的三代理论史 一、第一代(经典)理论:三大传统 二、第二代社会学理论:帕森斯主义与反帕森斯主义 三、第三代理论:后帕森斯时代的新综合 四、当代综合的特点: 1.多种综合并存。 2.综合多采用对传统理论的重构。 3.广泛借鉴其他学科的思想。学科的分化与综合。 第四节社会理论与现代性问题 一、现代性问题 二、区分三个词:现代性;现代化;现代主义。 三、社会理论与现代性问题 复习思考题 社会理论有哪几种基本类型? 社会理论与现代性问题有何关联? 拓展阅读书目 沃特斯:《现代社会学理论》,华夏出版社,2000,第一章 第二章现象社会学与常人方法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理解行动社会理论的主要特点,了解现象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思路,重点掌握常人方法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第一节行动理论

西方社会学理论试题及答案汇总

西方社会学理论试题及 答案汇总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西方社会学理论 一、单选题: 1.自1838年(D)提出社会学概念至今,仅仅170多年的历史,社会学获得了迅速发展。 A.韦伯 B.斯宾塞 C.迪尔凯姆 D.孔德 2.1838年孔德提出(D)概念至今,仅仅170多年的历史,社会学获得了迅速发展。 A.社 会形式 B.工具理性 C.有机团结 D.社会学 3.孔德将(B)作为社会学的两大研究主题。 A.公平与正义 B.秩序与进步 C.效率与公平 D.个人与社会 4.从客观的个人主义出发,斯宾塞在对社会问题的研究与回答上表现出明确的(B)。 A. 社会主义 B.自然主义 C.主观主义 D.唯物主义 5.从客观的(B)出发,斯宾塞在对社会问题的研究与回答上表现出明确的自然主义。 A. 社会主义 B.个人主义 C.集体主义 D.唯物主义 6.斯宾塞认为,根据社会管理调控方式进行划分,社会进化类型是:(D)→工业社会。 A.游牧社会 B.农业社会 C.封建社会 D.军事社会 7.迪尔凯姆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D)。 A.社会现象 B.社会规律 C.社会组织 D.社会事实 8.齐美尔提出要建立关于社会形式的社会(B)。 A.物理学 B.几何学 C.心理学 D.动力学 9.齐美尔曾提出要建立正确研究社会的社会(C)。 A.物理学 B.生物学 C.几何学 D.动力学 10.韦伯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D)。 A.社会事实 B.社会形式 C.社会规律 D.社会行动 二、填空 1、帕累托将人类行为分为逻辑行为和非逻辑行为。 2、孔德人道宗教基本教义是爱是原则,秩序是基础,进步是目的。 3、涂尔干社会团结的类型是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 4、斯宾塞社会学理论两大支柱是社会进化论和社会有机体论。 5、斯宾塞将社会分为尚武社会和工业社会两种类型。 6、韦伯关于社会学的定义社会学是一门致力于解释性地理解社会行动的过程和影响做出因果说明的科学。 7、个人与社会关系上存在两种对立观点社会唯识论和社会唯名论。 8、托克维尔的主要代表作是《论美国的民主》和《旧制度与大革命》。 9、米德将人类心智分为和两种类型。 10、西方社会学理论三大流派马克思主义学派、韦伯学派、孔德学派。 11、戈夫曼分析框架的两种类型喜剧分析和印象管理。 12、齐美尔纯粹社会学基本认为是纯粹社会学研究的是社会互动和交往的纯粹形式,社 会形式是由活生生的纯粹总和构建起来的,形式社会学研究的目的就是将这种纯粹形式 进行归纳,并在心理学上与非社会学的内容和目的区分开来。 三、不定项选择 1、孔德认为人类智力发展的阶段是什么 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实证阶段 2、帕累托对政治精英的分类是什么 狐狸,狮子

人大社会学考研资料目录及说明

人大社会学考研资料目录及说明 1、历年初试真题(1996—2016) 历年初试真题一共分为理论和方法两个部分,理论一共54页,方法一共47页。其中1996-2009年的十四年真题有答案且均为网上搜集,因为人大社会学2010年之后考试改革,所以2010年之前的答案未作整理修改,仅供参考。2010-2016年的七年真题无答案,但答案均在后面的各科专业课笔记中有标准(限书本上能找到答案的题目,其余开放性题目答案暂未整理)。 2、专业课笔记 ①方法:琢磨透《社会研究方法教程》袁方这本书基本可以保证方法取得高分。 《社会研究方法教程》袁方(60页) 说明:蓝色字体表示1996-2009年出现的真题及其答案,红色字体表示2010-2016年出现的真题及其答案。 重点:从笔记上真题出现频率即可发现本书重点章节分布在第一、二编,第三编考得较少且内容苦涩难懂,如果精力有限,建议看该章出现的历年真题考点即可,如果看不懂亦可酌情放弃,吃透前两编问题便不大。 补充:人大方法还有一本参考书《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但是这本书和袁方老师的大部分都重叠,所以该笔记是袁老师和风老师两本书的结合,以袁老师的为主;从人大2010-2015年的方法试卷中可以发现题目中会有不少涉及《人类学概论》(理论也有这本书的知识),但2016年却是几乎没有,但这本书于理论也很重要。 ②理论:掌握《后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人口社会学》、《人类学概论》、《老年学概论》即可获得较高分数。 《后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刘少杰)(除第十一章外)(占理论总分的40%左右) 说明:由于后期时间不足,所以剩下第十一章的鲍德里亚的拟像秩序论暂时未来得及整理,目前正在整理中。本书很枯燥乏味,但绝对是理论考卷中的重中之重。 建议:第一遍了解书本结构框架,前三章建议先不看,待看完后面九章再看会顺畅很多。第二遍对照笔记认真逐个分析每个章节(即每个社会学大师的理论),不懂的专业名词(比如其中出现的很多哲学类的专有名词,不考但阻碍理解课本内容)可以通过度娘社会学大师的背景知识不考,但了解后可以更好地理解该大师的思想。第三遍可以适当背诵重点考点。第四遍结合考前时政及当时老师的论文充分把握考点。 《人口社会学》佟新(44页)(占理论总分的15%左右) 说明:蓝色字体表示课本课后习题及其答案,红色字体表示历年出现的真题及答案。 重点:本书重点分布比较均匀,第二、三编重点相对较多,同样亦可从笔记上真题出现频率来把握。本书不像刘少杰老师的理论那样苦涩难懂,书本过一两遍后背背笔记完全可以应对理论试卷中出现的人口学题目,当然,得适当关注人口学相关的时政及老师论文。 《人类学概论》庄孔韶(50页)(占理论总分的20%左右) 说明:蓝色字体表示课本课后习题及其答案,红色字体表示历年出现的真题及答案。 重点:本书重点分布比较明显,第1、2、3、6、7、12、16章重点相对较多,其余章节几乎没出现过真题,书本过一两遍后背背笔记完全可以应对理论或方法试卷中出现的人类学题目,同样,得适当关注人类学相关的时政及老师论文。 《老年学概论》邬沧萍(17页)(占理论总分的10%左右) 说明:蓝色字体表示课本课后习题及其答案,红色字体表示历年出现的真题及答案。 重点:本书重点较少,可从笔记上真题出现频率来把握。书本过一遍后背背笔记完全可以应对理论或方法试卷中出现的老年学题目,但是,近些年老年学题目(尤其是简答和论述题)多在书上找不到答案,得靠平时积累和关注时政及老师的论文。 《外国社会学史》(贾春增)(前九章)(占理论总分的5%-10%左右) 暂时整理了前九章的笔记,后面因为时间有限还未来得及整理。但是,纵观人大历年理论试卷可以发现,该书出现的考题基本分布在前七章,比如2016年出现的“剩余物”(第七章帕累托)等。 《当代国外社会学理论》(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刘少杰)(占理论总分的5%-10%左右) 这两本书笔记暂未整理,一来是因为时间来不及,二来是因为这两本书与刘少杰老师《后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中内容重叠,就算不重叠的部分考点也很少。 综上所述,想要应对人大社会学考试,方法吃透《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完全可以,理论吃透《后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人口社会学》、《人类学概论》即可,其余的像《老年学概论》、《外国社会学史》、其他网上参考书目、时政论文如果适当掌握那就锦上添花。提示:人大近年题目越来越灵活,切忌不可死记硬背,想考高分得学会应用。 3、2016年模拟题及答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