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北魏太原士族群的集体复兴_范兆飞

论北魏太原士族群的集体复兴_范兆飞

论北魏太原士族群的集体复兴_范兆飞
论北魏太原士族群的集体复兴_范兆飞

筑梦中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心得体会

筑梦中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心得体会 筑梦中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心得体会 筑梦中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心得体会 2015-07-09 政治学习 筑梦中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心得体会 早十点在西门票务中心凭身份证排队领取免费参观券后,便进入了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东长安街南人民大会堂相对称布局,是一座系统中华民族文化历史的综合博物馆,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之一。国博藏品数量为100余万件,集收藏、研究、展览于一身。2011年3月1日国家博物馆新馆竣工。中国国家博物馆丰富的收藏和陈列,展现了中华民族祖先开创至今的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明史诗,是一座以历史与艺术为主、系统展示中华民族悠久文化历史的综合性博物馆。该馆文物收藏极为丰富,陈列展出十分精彩,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课堂。展览主要包括五个部分,分别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探求救亡图存的道路、中国共产党肩负起人民解放历史重任、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展览回顾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各阶层人民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种种探索,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争取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光辉历程,充分展示了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深刻地揭露了历史和人民为什么必须始终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摇。观看复兴之路的历程,使我回顾了中华民族100多年来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翔实的史料、恢弘的气势、深沉的语言、珍贵的历史图片,为世人展示了一幅民族复兴之

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论文

历史是一面镜子,也是一部教科书。从1911年秋天武昌城头震惊世界的一声枪响,到今天中国大地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图景,辛亥革命以来的百年巨变,蕴含丰富历史启示,具有深刻现实意义,标明了走向未来的前进方向。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站在振兴中华、民族复兴的高度,回顾百年波澜壮阔历程,深切缅怀孙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先驱的历史功勋和崇高精神,高度评价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深刻阐述辛亥革命在民族复兴进程中的重大意义,深情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必将极大地激励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百年回眸,我们更加真切地认识到,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永远是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以辛亥革命为起点,作为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继续奋斗,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开展了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推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事业。 从危亡到复兴,从古老到现代,从封闭到开放……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没有忘记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学习和弘扬其“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奋斗精神,继承和推进其现代化国家理想,完成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现代化建设成就,谱写了中国发展的辉煌篇章。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深切夙愿,辛亥革

中考历史总复习热点专题突破篇专题五中华民族的复兴历程练习

专题五中华民族的复兴历程(三年3次) 热点解读 热点: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在经济、政治领域都将面临重要任务。经济方面,将研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而政治方面,则有望对令计划、杨卫泽、仇和、范长秘等一批党政军各系统的老虎做出组织处理。 解读: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从她成立以来就一心为民。历次重要会议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指明了方向。十八届五中全会更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以十八大的目标为核心,作出一系列决定。本专题从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对中华民族的复兴历程进行了梳理,帮助考生进行备考复习。 知识梳理 线索一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1.经济探索→洋务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口号:“自强”“求富” 代表人物: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内容: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筹建海军、创办新式学堂 2.政治探索戊戌变法 (1898年)目的: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 经过:“公车上书”“百日维新” 作用:传播西方政治文明,进行了思想启蒙 辛亥革命 (1911年)目的: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代表人物:孙中山 概况: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 作用:推翻了清政府统治,结束了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线索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民大 革命时期北伐战争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形成和国民革命的兴起。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 军阀的统治。 土地革命时期 南昌起义1927年8月,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 治的第一枪 创建井冈山 革命根据地1927年9月秋收起义后,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发展历程课程的考试(60分)

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发展历程课程的考试(60分)各题型提交答案说明: 1.单选题及判断题点击圆形按钮进行单项选择,多选题点击勾选框进行多项选择。 2.选择题和判断题:直接点击选项,系统将自动提交答案。 3.未完成考试误操作推出系统后,在考试时间段内可重新进入系统考试。 4.完成考试后点击提交答案按钮,考试结束,不可再次进入系统考试。 5.答题完成后,点击考试页面左侧“未答题”按钮,确认无未答题后再提交答案。 6.未提交答案的试卷在考试时间结束后将强制提交答案。 一、单选( 共2 小题,总分: 40 分) 1.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A.新时代 B.决胜期 C.交汇期 D.攻坚期 2. 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了(),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 A.社会主义革命 B.新民主主义革命

C.旧民主主义革命 D.社会主义改造 二、多选( 共1 小题,总分: 20 分) 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新时代()这个重大时代课题,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社会主义道路 D.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三、判断( 共2 小题,总分: 40 分) 1. 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创造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世界上伟大的民族。 正确 错误 2. 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 正确 错误

中华民族复兴路上的

中华民族复兴路上的 方圆九州,泱泱大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浩如烟海。中华儿女,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缔造了强汉盛唐,领世界风骚几千年,何等风光? 直到鸦片战争爆发,洋枪火炮轰开了国门,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各帝国列强肆虐神州大地,掠财夺宝,恣意妄为,国家蒙难,前路茫茫,中华民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在此危急关头,是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举起了明灯,照亮了中国的出路,指引中华儿女,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压在人民头上的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天安门城楼上的一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响彻寰宇,世界再次听到中华民族的声音。 然而,经历百年洗劫的中国触目疮痍,百业俱废。国家须重建,民族要复兴!中国共产党又带领全国人民,开始了建设家园的历史征程。在建设路上,在党内左倾错误路线的影响下,我们也曾经历波折,也曾走过弯路,也曾停滞不前。中国的社会生产力得不到发展,建设事业前景暗淡。但中国共产党毕竟是一个以世界上最科学的理论为指导,以实践不断检验自己,不断发展、不断自我完善的政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再次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举起了明灯,及时地拨乱反正,重新确立了党的基本路线,领导全国人民推进改革开放,进行现代化建设,提出“到八十年代末,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到二十世纪末,国内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国内人均收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三步走”战略步骤。自此,国家的建设重新走上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大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从1979年到1989年,我国实现国内经济总值翻一番,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到了二十世纪末,国内生产总值又翻了两番,达到了95933亿元,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六位。特别是自1989年以来的这十多年,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得到实惠最多、我国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人和,国际影响显著扩大,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怀抱,百年耻辱一扫而空,中华民族得以吐气扬眉。这一切来之不易,既离不开党的高度团结统一,离不开全党和全体中华儿女的顽强奋斗,更离不开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正确指引,这是有目共瞩、无可置疑的铁的事实。 在这二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从改革开放之初设立经济特区,到沿海各省的改革深化,从开始打破计划经济实行商品经济和计划经济相结合,到实行市场经济方针的确立,从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到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们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1989年到2001年,年平均增长9.3%,将近世界平均发展速度的三倍,其发展之快,后劲之强,让世界为之惊叹!经济发展区域从广东沿海向内陆逐步全面漫开,人民逐步摆脱贫困,并在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已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 如果说这些都太抽象,那么,就请看看我们澄海吧!仅以区地方公路为例,1979年,澄海的地方公路全部是路况很差的砂土路,一到下雨天,路上坑坑洼洼,根本无法通车,很多村甚至连公路都没有,公路养护纯粹依靠人力的手工操作。到1989年,地方公路里程达到了129公里,水泥路和沥青路达到了11公里,公路养护作业从原来纯手工到半机械化。到2000年,地方公路里程达到324公里,其中水泥路187公里,二级、超二级公路从原来零公里达到83公里,公路养护作业已基本实现机械化。其中的变化,显而易见,从1989到2000年十年间,不但公路里程增加了近两倍,而且质量更是大幅度提高,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这从何而来?是党的基本理论、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艰难历程的思考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艰难历程的思考09级药院三班郭祺2009302290096 什么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三个代表为基本思路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是简单地回复到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古代的辉煌,而是一方面要“回复”到那时曾经有过的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的辉煌地位,另一方面要“回复”出崭新的时代内容,即“回复”出一个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重大历史事件对中国社会性质变化的影响 一.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使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中国的社会矛盾由农民阶级对地主阶级变成了中华民族对外国侵略者,从而使革命目标改变由只对封建制度变成了反帝反封建,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二.洋务运动 第一洋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第二,传统的“重本抑末”“重义轻利”等观念都受到冲击,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工商业者地位上升。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三.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也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一次政治改革运动,它不是洋务运动的简单继续,而是有质的飞跃。洋务运动是为了维护和加强封建制度,而戊戌变法则是要逐步变封建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四.辛亥革命 1.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 推翻清朝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3. 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五.新文化运动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2)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

中华民族文化伟大复兴之路

中华民族文化伟大复兴之路 中国是历经几千年的泱泱大国,而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是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标准。华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在如今飞速发展的中国是起进一步促进作用还是有阻碍作用?现在我们的传统优秀文化为什么被别国发展而自己不能加以利用或制作不如别国呢?我们中华文化的复兴已经刻不容缓,必须引起我们的大力重视! 百余年来,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与耻辱“陪绑”,饱受质疑、非难、批判与否定。百余年后,我们应当对此进行深刻反省,以理性、缜密、宏阔的视角检视中华文化并确立鲜明的主体意识,在把握中华文化主体精神的基础上实现真实的文化自觉。防止神物异化、以心性哲学为核心的人文精神,多元并存、和而不同的包容同化力,生生不已、日新又日新的强大生命力,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特质和根本精神,是其能够绵延5000余年而不绝的理由,是创建未来新的文化的基础。 “文化中华”与民族复兴雨和值此新世纪揭幕,中国文化建设迎来了新时期。在中国,现代化是“外启”式的,但同时又是“民族”式的、“国家”式的、与尊重“传统”式的。以文化自觉来说,文化自觉是民族认同的深层基础,是民族凝聚的重要保证,是民族创造力与生命活力的内在驱动。因此文化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政治文明的资源支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我们实现文化复兴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中国的和平崛起,而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深刻实质内涵是中华文明的复兴。 就和平崛起和文化发展的关系,实现文化复兴的方法要贯彻“四个结合”:一是继承传统与改革创新相结合,二是吸收世界优秀文明同立足本国实际相结合,三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四是对外和平与对内和谐相结合。我认为,这四个结合,至关紧要。这四个结合做得好不好,关系到我们全部事业的兴衰成败。我们之所以说中国和平发展道路最深刻的实质内涵,是中华文明在21世纪上半叶的复兴,根本原因就在这里。 从文化发展方向来看,如今中国坚持三个代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反映先进生产力发展规律及其成果的文化,是源于人民大众实践又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文化,是继承人类优秀精神成果的文化,具有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实现文化复兴要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推进文化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实现文化复兴,还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人们树立起崇高理想和信念,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激发主人翁的创造热情和社会责任感,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不断满足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需要文化,文化更需要人民,文化创作的最深厚的源泉,存在于亿万人民的生活实践之中。只有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 从传统民族文化来看,弘扬与培育中华民族精神首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即发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作用。

7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百年历程2.

7中华民族复兴百年历程回顾及思考 (内部资料,请勿外传 汪朝光 中华民族的复兴的理想一直深植在中华儿女的心中,这与我们国家的历史相关,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而且漫长的五千年的历史未曾中断。我们也曾有过辉煌闪耀的历史,中国古代发展有秦汉、隋唐和明清三座高峰。我们有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印记,但是近代以来的落后确是亿万中国人所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因此想要恢复往日辉煌的期冀也就一直伴随近代以来中国人的所思所想所为。 我们本讲的内容主要是对二十世纪以来中国百年历史的回望和思考,我们一起来看看中华民族在这百年之中走过了怎样的历程?它有什么样的意义? 第一部分:黯淡的开端(二十世纪前十年 1900年伴随义和团的失败、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进入到二十世纪时一片惨淡。辛丑条约被认为近代以来最丧权辱国的条约,但是这主要不是体现在巨额的赔款上,而是体现在以下三点上,第一,外国列强可以在北京等十三个重要城市驻兵;第二,若干省份停止科考若干年;第三,派出大臣去西方赔礼道歉。这一切给中国带来了屈辱的感觉,总之1900年前后的中国非常低落,中国正是在这样一个非常低落的起点上进入一个新的世纪的。 面对外国列强所遭受的挫败和屈辱使所有人都意识到必须进行改革了,不管是社会上普通人,还是革命者,还是清政府的顽固势力都这样认为,就连被当成顽固守旧的最大代表的慈禧太后也在逃跑的路上发表了改革诏谕,以示改革之念。由此开始了晚清的十年新政,这些新政的施行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对于推进法律制度的近代化,教育制度的近代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我们认为总体上新政是失败的,它并没有挽救清政府于危难,反而将自身推向最后的被推翻。那么我们会问,晚清新政为什么会失败呢?这可能主要是以下两点原因:其一,时间节点或者机遇的问题。近代以来清政府自身进行了几次大的改革,这些改革大多没有坚持下去,可能坚持下去最后就

简析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光辉历程

简析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光辉历程 内容摘要:实现民族复兴是中国人民的百年梦想,中国共产党勇敢地担当起领导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取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实现民族复兴创造了前提;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始了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征程;实行改革开放,赋予民族复兴新的强大生机;胜利实现现代化建设前两步战略目标,民族复兴展现出灿烂前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继续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代青年要自觉投身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真正肩负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神圣使命。 关键词:民族复兴小康历程 “我们迎着初升的太阳,走在崭新的道路上……前进,前进,向前进!走向复兴,创造辉煌!” 一曲雄壮的合唱《走向复兴》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推进到最高潮。《复兴之路》这部壮美史诗,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光辉历程,展现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灿烂前景,表达了亿万中华儿女在党的领导下实现民族复兴的坚强决心。 ——题记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曾长期走在世界文明前列,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在汹涌澎湃的世界近代文明浪潮中,由于日趋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的统治和西方列强的入侵,古老的中国逐渐落伍,并一步步地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深渊。危难中的中国人民开始苦苦探索救亡图存之路,并在艰辛的抗争和探索中逐渐认识到,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通过革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民族复兴的百年梦想。应运而生的中国共产党勇敢地担当起领导各族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并为之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奋斗。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中国共产党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领导各族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从根本上改变了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命运,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前提。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不失时机地领导人民进行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文化大革命”爆发前的十年,党领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探索中曲折前进。其间虽然遭受过严重挫折,但仍然取得了重大成就。而“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社会主义建设走了相当曲折的弯路,我国拉大了同发达国家已有的差距。

中华民族复兴观念的历史演变过程

中华民族复兴观念的历史演变过程 ○杨兆贵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中国作为未来世界多极化格局中的一极,已崭露头角,中国的和平崛起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必须明白,当今的中国与世界上许多国家或地区相比,仍还落后,彻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仍是国人肩负的历史重任。 笔者以为,要完成这一历史重任,就必须使国人树立起民族复兴的观念,让这一观念始终萦绕着盼望复兴的中国人的心绪,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不懈。因此,从这个角度讲,研究中华民族复兴观念的历史演变过程,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然而,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中华民族复兴观念的历史演变过程少有研究,笔者不揣冒昧,试就此问题予以探讨。 一、民族复兴观念的酝酿 由于外国列强的侵略和中国封建主义的破坏,造成中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从清末民初,以救亡图存为主题的民族复兴观念就已开始酝酿并不断发展,这为民族复兴思潮的兴起做了充分的准备。 据黄兴涛和王峰考证,孙中山先生等在清末时喊出的‘振兴中华’的口号,至少是中华民族复兴观念的开始。【10】但随后情况如何,并未详细说明。据笔者考证,随后,这一观念开始酝酿并不断发展。1900年,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一文中,民族复兴的观念已经呼之欲出了。梁氏提出,“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朽之冤业也;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11】(P538)老大中国”相当与中国的中衰,“少年中国”相当于民族的复兴。这里梁氏把民族复兴的重任寄托在中国少年的身上。1906年,孙中山先生致俄国民粹派《民意》报主编的函中说,“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国家(中国)的复兴,将是全人类的福音。”【3】(P477)1917年2月,李大钊在《甲寅》日刊上发表的《新中华主义》提出,“吾族少年光华之理想、崇严之精神者,不再保持老大中华之苟延残喘,而在促进少年中华之投胎复活”,呼吁中华少年要为“中华民族更生再造”而奋斗。【12】(P107)同年四月,李大钊又在《甲寅》上发表了《大亚细亚主义》,文中批判了日本帝国主义为侵略中国和亚洲其它国家所宣扬的大亚细亚主义,提出真正的大亚细亚主义“当以中华国家之再造,中华民族之复活为绝大之关键”。【12】(P187)在这里,李大钊把民族复兴称之为中华民族“复活”。 可见,这一时期,民族复兴还没有形成一股社会思潮,而且不同的思想家对民族复兴的称谓也不相同。但至少说明,中华民族复兴的观念已经开始酝酿发展。这为以后民族复兴思潮的兴起做了充分准备。 当然,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的民族复兴观念在不同阶段,其内涵是不同的。中华民国建立之前,中华民族复兴是指汉民族的复兴,如1905年,梁启超在《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一文中,7次以上使用了“中华民族”一词,并明确地指出其含义,“今之中华民族,即普遍俗称所谓汉族者”,它是“我中国主族,即所谓炎黄遗族”。【13】(P1)民国建立以后,主张“五族共和”,中华民族复兴则指中华大家庭里所有民族的复兴。 一、民族复兴思潮兴起的历史根据 民族复兴思潮的兴起与古代中国长期领先于世界,并作为一个大国强国的地位息息相关,这是民族复兴思潮兴起的历史根据。古代中国一直是世界上的大国和强国,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曾遥遥领先于世界。但是,近代以来,西方世界冲破了中世纪的束缚,纷纷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通过产业革命,西方一举成为国际政治经济的中心。为推销产品,掠夺原料和输出资本,它们向全球扩张,古老的中国成为他们蚕食鲸吞的对象。从此,中国

中华民族复兴之路

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 文献中学九年(11)班陈萍 指导老师:历史老师 民族复兴,在西方社会某些人的眼里无异于洪水猛兽。萨达姆的民族复兴党,希特勒的“纳粹”党,都是靠高举民族复兴大旗而发家的。一提到中华民族的复兴,西方社会的眼光同样是警惕和批判的。 清华大学朱育和教授说,世界上还没有哪一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这样,具有绵绵不绝的强大的生命力、创新力、延续力。 近代以来,中国遭受列强欺侮,沦为半殖民地国家。毛泽东同志领导党和人民为从这样一个起点和基础上实现民族复兴创造了根本的前提条件——取得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帝国主义列强曾把一个个不平等条约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前,一些国家在中国境内还享有驻军、领土租借、内河航行和领事裁判等各种特权,甚至连中国海关的行政管理权和关税收支权都掌握在外国人的手里。为此,中华民族在近代以来所要完成的一个严峻的历史任务,就是争得国家的完全独立和民族的彻底解放。中国共产党从成立那天起,就把反对帝国主义的压迫写进了自己的纲领。这是一百多年来旧中国的政府所没有做到的。做到了这些以后,中国人民在帝国主义面前站立起来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从此有了前所未有的、不可或缺的政治前提,它本身也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一个重要标志。 民族复兴,不仅是地位、物质生活上的空前提高,还包括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飞跃。 毛泽东同志喜欢用“站立起来了”这个比喻,其含义在相当程度上是指精神世界的极大改变。近代以来,面对帝国主义的入侵和压迫,中国人民的反抗与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但是,反动统治集团惧外、崇外,甚至在政治、经济上投靠和依附帝国主义,极大地压抑了人民群众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毛泽东同志领导党和人民创建的新中国,一扫过去的精神积弊,使中国人民真正感受到国家真正成了自己的国家,自己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毛泽东同志曾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以诗一般的语言描述到:“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新中国成立不久,朝鲜战争爆发。毛泽东同志在新中国百废待兴的时刻,以非凡的胆识和罕见的气魄毅然决策出兵抗美援朝,向世界表明:新中国的政府已绝不再是任凭强敌欺凌、割地求和的政府,新中国的人民已绝不再是任凭强敌欺凌、忍辱受屈的人民,那种以为在中国的边境上架几门大炮就能吓住一个民族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一个民族挺直的脊梁,它是深深溶

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浅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华民族在进入近代以后,经历了一段极为曲折屈辱的历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成为历代仁义之士一直努力探索和奋力追寻的目标。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给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带来了希望,也在其执政过程中勤恳执政,历创佳绩,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一项需要全民参与的艰巨工程,长期以来却并未被民众乃至部分执政人员深入了解和参与。在众多民众和部分执政人员心中,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尚停留在口号阶段,这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造成了巨大障碍。面对新世纪,深刻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涵,清楚认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界意义,广泛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途径和方向,将大大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民参与,实现复兴进程的迅速发展。 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涵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年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探索过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更是全国人民需要共同努力完成的一项重大工程。因此,从历史的角度审视这一庄严使命,有助于深刻认识其科学内涵,增强在党的领导下实现民族复兴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明确未来努力的方向。 (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概念解析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指恢复中华民族古代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使中华民族重新站在世界各民族前列。 首先,“复兴”是相对于历史上的某个时期和阶段而言的,是在低迷期后重新实现曾经的辉煌。纵观世界的文明发展史,我国曾与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和古代巴比伦并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在人类历史上享有重要地位。中华民族秉承其勤劳勇敢的传统,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创造了辉煌业绩,为世界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最为繁荣的时期当推“三个盛世”:西汉的文帝、景帝时期,史称“文景之治”;唐代的太宗、玄宗时期,史称“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清代的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史称“康乾盛世”或“康雍乾盛世”。三大盛世时期的均表现出以下特点:社会生产力增长较快,国家统一、政局稳定,科技文化繁荣昌盛,国际交往领先一时。此后,西方国家依借工业革命,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迅速的增长,与此同时,清王朝采取闭关政策,使中华民族百年盛世逐渐转入低迷。此后的鸦片战争、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等事件更是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从此,寻求民族独立、实现复兴,努力使曾经在古代有过辉煌灿烂历史的中华民族彻底改变近代落后挨打的地位,重新以巨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各民族之林即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性任务。 其次,追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非颂古非今、重新回到古代。民族复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中国昔日的辉煌,是相对于那个时代的生产力水平而言,在现今的情况下,完全以历史繁荣期的具体指标、比例等作为依据是不可能做到,也是不科学的。新时代环境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应以现代生产力做为参照系,认识同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承认差距,奋起直追,缩短差距,再创辉煌。 再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和平条件下的自我崛起,而非传统意义上的霸权强国。中国历来是仁义之邦,中华民族也素有热爱和平、和睦友爱的传统。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追求实现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在坚持和平的前提下,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而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通过侵略扩张来实现大国强盛的目标。这是我国的民族文化决定的,也将是我国实现伟大复兴过程中将持续坚持的重要原则。

民族复兴历程归纳

民族复兴 一、近代中国落伍的原因。27 1.内部原因: ①(经济上):经济发展落后,农业仍是中国经济的主体,男耕女织仍是当时绝大多数中国农民基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②(政治与思想文化上:)专制皇权达到顶峰,人民没有民主与自由,国家严密控制着人们的思想。清代统治者对科举制度的严密控制,对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造成严重阻碍。 ③(外交上:)清政府盲目自大,闭关锁国。 2.外部原因: ①(经济上):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发生工业革命,科技突飞猛进,经济迅速发展。 ②(政治上:)17、18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先后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③(外交上:)为夺取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各国加紧对外侵略扩张。 (总):当西方世界进入工业文明的同时,中国仍然沿着农耕文明的轨迹发展,东西方差距越来越大,近代中国逐渐落伍。 二、近代中国的“屈辱史”。27 ①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从此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1856年英、法对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洗劫圆明园,被迫签订《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了。 ③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重了中国的民族灾难。 ④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纷纷在中国强占租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⑤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⑥1937年—1945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造成了深重的灾难。 其他:近代,日本发动或参与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①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重了中国的民族灾难。 ②1900年,日本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③1937年—1945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造成了深重的灾难。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日本侵略中国的史实:30 ①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不久占领东北三省。 ②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七七事变,标志着日军全面侵华的开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