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心理学练习题(新)

心理学练习题(新)

心理学练习题(新)
心理学练习题(新)

《心理学》课程练习题

系别:

专业:

班级:

姓名:

二○○九年八月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

1.人的心理现象极为复杂,它可概括为()、()和()几部分。

2.心理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它包括()、()和()等动态过程。

3.一般而言,人的自觉的、清晰反映客观现实的心理活动,是以人的()状态为基础并由此相伴随。

4.个性心理表征着个体心理的差异性与独特性,主要包括了()和()两方面。

5.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心理特点,主要包括了人的()、()和( )三方面。

6.行为是有机体对所处环境的反应,这种反应有三种基本形式,即()、()和()。

7.心理学研究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原则、()原则、()原则和()原则。

8.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方法是()和()两种。

9. 心理实验法包括()和()两种基本形式。

10.()年,德国莱比锡大学的()创立的第一所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二、选择题

1.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于1879年创立于()。

A.俄国B.中国C.美国D.德国

2.心理现象又被称为()。

A.心理过程 B.心理活动 C.心理规律 D.个性心理

3.心理现象与其他物质现象一样,始终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因此,在研究中必须遵循()。

A.客观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4.()在心理学中的应用,标志着心理学真正走上了科学化的道路,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A.观察法 B.实验法 C.经验总结法 D.调查法

5.在实验中由实验者控制的刺激条件是()。

A.控制变量

B.因变量

C.反应变量

D.自变量

6.强调研究个体意识的功能的心理学流派是()。

A.构造主义心理学

B.机能主义心理学

C.行为主义心理学

D.人本主义心理学

7.教师想了解学生对作文的态度,让学生填写了问卷,与部分学生座谈,与个别学生谈话,找到了问题的原因。他用的是()。

A.观察法

B.调查法

C.测验法

D.实验法

三、判断题

1.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探讨和窥测别人心理究竟在想什么。()

2.心理现象既具有主观性,又具有客观性,所以,在研究它的时候必须坚持主客观相结合的原则。()

3.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二者有机地构成了人的完整的心理面貌,实现着心理活动。()

4.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写成了最早的心理学专著《灵魂轮》,它同样可以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5.心理学的研究有其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但主要的不是研究心理活动的形式及其规律,而是心理活动的具体内容。()

四、论述题

学习心理学对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有何意义?

第二章心理的实质及个体心理的发展

一、名词解释

心理发展、心理年龄特征

二、填空:

1.()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

2.()是心理的源泉,心理是客观现实()的、()的反映。

3.“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明了心理的()。

4.心理现象就其产生方式而言,都是脑的()活动。

5.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有心理发展的()、()、()和()。

6.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和个体自身的()。

7.人的心理活动是由()引起的,具有客观性,但由于人的知识经验、生活经历以及个性特点等的差异,使人的心理活动带上了鲜明的(),因此,人的心理活动又具有()性。

三、选择题

1.()是关于心理实质的唯一正确的观点。

A.唯心主义心理观 B.唯物主义心理观

C.辩证唯物主义心理观 D.灵魂论

2.()是人的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A.自然环境 B.客观现实 C.人际关系 D.社会生活条件

3.对于动物中的“母亲印刻”以及印度狼孩回归人类社会后难以学会人类基本行为方式和生活技能等两种现象,可以用来解释的观点是()。

A.个体心理发展存在关键期

B.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相互作用论

C.环境决定论

D.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论

4.()是检验人的心理的唯一标准。

A.客观现实

B.实践活动

C.心理规律

D.社会生活条件

四、判断题

1.所有唯物主义心理观都可以正确解释心理的实质。()

2.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因此,只要有了正常人的脑,便可以产生人的心理。()

3.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因而,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不同,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境下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也不相同。()

4.人的心理是在社会环境中发生、发展的,社会环境是检验人的心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5.人的心理的主观性表明: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可以凭人的主观臆测去反映客观现实。()

6.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客观的,不应带有具体人的个别特点。()

7.人脑好比是一个加工厂,没有客观现实作为原材料是无法生产出产品的。因而,只有在人脑与客观现实的相互作用下才能产生心理。()

五、简答题

1.“狼孩”的事例,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2.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有哪些?

3.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六、实例分析

孟子自幼丧父,由孟母教养。传说孟母为了教育孟子,曾三迁其舍,从“其舍近墓”到“近居市旁”,最后“徙舍学宫之旁”,终使孟子成为儒家大师。这个故事说明什么道理?

七、论述题

为什么说人的心理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

第三章心理状态

一、名词解释:

心理状态、注意、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转移

二、填空题:

1.注意具有三种功能,即()、()和()。

2.根据注意是否有预定目的和是否需要意志努力,注意可分为()、()和()三种。

3.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是()和()。

4.()是与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品质。

5.正上着课,突然一个人推门走了进来,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地扭头去看他,此时产生的注意属()注意。

三、选择题:

1.人在高度注意时,其注意指向的范围()。

A.缩小 B.增大 C.没有变化 D.变化不显著2.鹤立鸡群就是与周围环境形成鲜明对比,这一注意现象是()。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以上三种注意都不是3.这个东西我鼓起眼睛看了半天也没看出个名堂来,他一拿到手却豪不费力就看懂了它。就他的注意来说,属()。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三者综合4.有的学生在上课时边听课边做小动作,这是注意的()。

A.分配 B.分散 C.转移 D.广度

5.学生在听课的同时还可以作笔记,这属于注意的()。

A.广度 B.转移 C.分散 D.分配

6.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是维持()的重要因素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7.良好的教学活动应充分利用学生的()。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相互转化8.“一目十行”“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反映了注意在()方面的一个品质。

A.广度 B.转移 C.分散 D.分配

9.小学儿童玩游戏机的水平不亚于成人,这是因为他们的注意()能力有了较好的发展。

A.广度 B.转移 C.分散 D.分配

四、判断题

1.无意注意就是基本上没有注意。()

2.通过观察人注意的外部表现,完全可以准确客观地判断其内部的注意状态。()

3.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分散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4.注意的转移要受注意原来紧张度的影响。()

5.注意的稳定性与注意对象的特征有关。()

6.教师的教学方法与维持学生的注意无关。()

7.注意的分配不受所从事的活动的熟练程度的影响。()

8.注意的稳定性就是指注意始终不变地指向和集中于注意对象的个别方面。()

9.与注意稳定性相反的品质是注意的转移。()

10.由于无意注意缺少目的性,必然会导致学习上的分心,所以要努力避免它。()11.相对强度的刺激比绝对强度的刺激在引起无意注意的过程中具有更普遍、更重要的意义。()

12.大家正专心地看书,突然一个人尖叫了一声,大家一下都把目光投向了他,结果造成了注意的转移。()。

五、简答题:

1.课堂上如何引起和维持学生的有意注意?

2.课堂上造成学生注意分散的原因有哪些?

第四章感知觉

一、名词解释:

感觉、知觉、感觉适应、感觉对比、观察

二、填空题:

1.感觉是人脑对()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的反映。

2.知觉是人脑对()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的反映。

3.根据信息的来源,可以把感觉分成()和()。

4.同一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和()等现象。

5.“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是()现象。

6.“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是感觉的()现象。

7.吃了糖后再吃水果,总是觉得很酸,这是感觉的()造成的。

8.红、橙、黄等类似太阳和烈火的颜色,能给人以温暖之感,这种现象属于()。

9.在心理学上,人的感受性是用()来衡量的。

10.知觉具有()、()、()和()四种基本特性。

11.良好的观察应具备()、()、()、()、()和()等品质。

二、选择:

1.看到一个苹果,听到一首歌曲,属于()。

A.感觉 B.知觉 C.观察 D.思维

2.容易从背景中分离出来成为知觉选择的对象的刺激物是()。

A.在运动的背景上继续运动的物体 B.强度大,对比不明显的刺激物

C.在空间上距离远,不连续的刺激物 D.形状相似的一组刺激物

3.人体所产生的饥饿、便意、呕吐等感觉属于()。

A.肤觉 B.平衡觉 C.运动觉 D.机体觉

4.同样一个灰色图形,放在白色的背景上显得暗些,放在黑色的背景上则显得亮些,这种现象属于()。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联觉 D.知觉恒常性

5.教师用带颜色的粉笔标出黑板上的重点,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是利用知觉的()。

A.理解性 B.整体性 C.选择性 D.恒常性

6.单一的持续的强烈刺激使感受性()。

A.降低 B.增强 C.不变 D.变化不明显

7.由于弱光的持续作用,致使视觉感受性不断提高的过程叫作()。

A.感觉适应 B.感觉能力 C.明适应 D.暗适应

8.感知觉反映的是()。

A.经历过的事物 B.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当前出现的事物 D.今后一定会出现的事物

9.感受性是指()。

A.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B.引起某种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C.引起差别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D.感觉阈限跟随原来刺激量的变化而变化

10.“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是指()错觉。

A.时间 B.运动 C.大小 D.方位

11.嗅觉不灵,表明()。

A.绝对感受性高

B.差别阈限小

C.差别感受性低

D.绝对阈限小

12.人们对社会上某一事物产生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这一现象称为()。

A.近因效应

B.晕轮效应

C.社会刻板效应

D.首因效应

13.知觉恒常性通常包括三类,下面不属于知觉恒常性的是()。

A.大小恒常性

B.重量恒常性

C.形状恒常性

D.颜色恒常性

14.人在知觉事物时,从复杂的刺激环境中将一些有关内容抽取出来组织成知觉对象,而其它部分成为背景,反映了知觉的哪种特性()。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四、判断

1.知觉也可以说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许多个别属性的反映。()

2.知觉是多种感觉协同活动的结果。()

3.第一印象并不一定是正确的,所以,没有必要认真对待它。()

4.知觉中的对象与背景并不是绝对的,它们可以相互转换。()

5.强度大,对比不明显的刺激物容易成为知觉对象。()

6.即使刺激不完备,我们仍能保持对知觉对象的完整认识,这是因为知觉具有理解性。()

7.在知觉中,由于知识经验的参与,知觉会因知觉的距离、光亮等物理条件的变化而改变。()

8.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成正比关系。()

9.绝对感觉阈限与差别感觉阈限之间成反比关系。()

10.对象与背景的差别越大,对象越不容易被感知。()

11.在人类的感觉系统中,听觉具有主导地位。()

12.只要人体的眼睛、鼻子、耳朵等感受器是完好的,就能产生视觉、嗅觉和听觉等感觉。()

13.人的各种感受性的提高,具有极大的潜力,通过实践训练可以得到很大发展。()。

14.弱刺激降低分析器的感受性,强刺激提高分析器的感受性。()

15.从阳光下进入暗室,会突然觉得什么都看不见,但过一会就好多了。这是使感受性提高的暗适应。()

16.感觉适应是由于刺激物对感觉器官的持续作用而引起感觉器官发生变化的现象。()17.知觉的恒常性是指任何对象的知觉映象永远不变。()

五、简答题

1.感觉和知觉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2.怎样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第四章记忆

一、名词解释:

记忆、再认、重现、遗忘、前摄抑制、倒摄抑制

二、填空题:

1.记忆是()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包括()、()、()三个基本环节。

2.记忆的内容主要是以()和()的表现形式储存在头脑中的。

3.记忆可按内容的不同分为()、()、()和()四大类。

4.三级记忆说根据记忆在人脑中存留时间的长短把整个记忆系统分为()、()和()三个阶段。

5.学习后过两天测得的记忆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刻测得的保持量更高、更全面的现象,叫记忆的()。

6.提取信息的两种基本方式是()和()。

7.遗忘的心理原因目前主要有三种解释,它们分别是()、()和()。

8.在心理学史上最早用实验方法来研究遗忘进程的是德国心理学家(),他揭示出了遗忘的遗忘规律是()。

9.衡量一个人记忆力好坏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标准,它包括记忆的()、()、()和()。

10.老师一时叫不出某个学生的名字,却能迅速从名册中找到,就其提取方式来说,属于记忆过程中的()。

三、选择:

1.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叫()。

A.感知 B.思维 C.记忆 D.想象

2.识记内容主要是以()的表现形式储存在头脑中的。

A.话和图 B.情感和事例 C.表象和语词 D.具体事物和抽象概念

3.瞬时记忆最明显的例证是()。

A.感知觉 B.幻觉 C.错觉 D.后像

4.根据储存时间的长短划分的保持量最小的记忆是()。

A.长时记忆 B.运动记忆 C.情绪记忆 D.短时记忆

5.上课做笔记主要是靠()来完成的。

A.长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感觉记忆 D.形象记忆

6.若要增加短时记忆的容量,一般是通过()来完成的。

A.延长记忆的时间 B.扩大每个组块的信息量

C.增加记忆的内容 D.改变记忆的速度

7.从记忆的角度讲,教师和家长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属()。

A.情感记忆 B.意义识记 C.无意识记 D.有意识记

8.学习后过两天测得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刻测得保持量更高、更全面,这种现象属于记忆的()。

A.再认 B.重现 C.恢复 D.保持

9.填图题主要是通过()来完成的。

A.识记 B.重现 C.保持 D.再认

10.学习后立刻睡觉,其保持效果往往比学习后继续活动的保持效果更好,这是由于()的缘故。

A.超额学习 B.记忆恢复 C.无倒摄抑制影响 D.无前摄抑制影响

11.记忆保持曲线最早由()提出。

A.亚里斯多德 B.冯特 C.艾宾浩斯 D.弗洛伊德

12.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的遗忘进程是()。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遗忘平缓 D.基本不遗忘

13.超额学习的量与记忆保持量之间的关系是()。

A.成正比 B.成正相关 C.成反比 D.成负相关

14.拉法格曾称马克思的头脑就像军港里一艘升火待发的军舰,准备一接到通知就驶向任何思想的海洋。从记忆的品质看,这是记忆的()好的表现。

A.敏捷性 B.准备性 C.持久性 D.准确性

15.“张冠李戴”主要是记忆的()太差造成的。

A.敏捷性 B.准确性 C.持久性 D.准备性

16、一般说打字员对文稿中文字的记忆是()记忆

A.长时记忆 B.感觉记忆 C.情绪记忆 D.短时记忆

三、判断

1.记忆所反映的过去经验必须是个人经历过的事物。()

2.记忆的表象既然是感知留下的映象,所以,它与直接感知到的同一事物的形象一样鲜明、完整。()

3.个体保存经验最简便、最经济的形式是语言逻辑记忆。()

4.感觉记忆的迅速消失是因为刺激物迅速消失的缘故。()

5.短时记忆由感觉记忆发展起来的,所以,短时记忆比感觉记忆的保持量大。()

6.对短时记忆容量的决定因素,往往不是信息的绝对项目数,而是其组块数。()

7.对短时记忆内容的加工处理并不是长时记忆内容的唯一来源,但却是最主要的来源。()

8.再认和重现的关系,犹如识记和保持的关系一样,是属于记忆过程中两个完全不同的基本过程或基本环节。()

9.无意识记的本质是没有记忆。()

10.由于无意识记表现出极大的偶然性和片段性,所以,在教学中要尽量防止无意识记的参与。()

11.在识记的保持过程中所发生的质和量的变化,从根本上说,都是起消极作用。()12.能再认的不一定能重现,能重现的一般都能再认。()

13.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与艾宾浩斯保持曲线实际上指的是同一曲线。()

14.不同性质的材料具有不同的遗忘曲线,艾宾浩斯曲线只是众多曲线中的一条。()15.在材料难度、数量、结构形式相近的情况下,集中复习的效果优于分散复习的效果。()16.学习刚好成诵以后,再花时间去重复,对保持来说,已无明显意义了。()

17.既然超额学习的量与保持量成正相关,所以,最佳记忆效益与超额学习的量成正比。()18.衡量一个人记忆力的好坏,必须综合考察一个人的各项记忆品质。()

19、天生的盲人也可以有视觉表象。()

五、案例分析

1.在生活中,常听一些上了年纪的人讲,我们当学生的时候,曾学过这样,学过那样,毕业后就再也没有时间和机会接触了,过去学的全部还给了老师。这种遗忘现象,可用什么理论来解释?如何解释?

2.“曼谷”是泰国首都的简称。它的全称是“共台甫马哈那坤奔塔哇劳狄希阿由它哈底陆浦

改劝辣塔尼布尼里鸟隆冬帕拉查尼卫马哈拉洒坦”。这对许多人来讲,都难以记住,而对一个懂得梵文的人来说,却很容易记住,为什么?

六、简答题

1.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由哪些?

2.影响再认速度与准确性的因素有哪些?

3.及时复习的心理学依据是什么?

七、论述题

联系实际,试述在学习活动中如何防止和避免遗忘的产生。

第四章思维与想象

一、名词解释:

想象、思维、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创造思维

二、填空题:

1.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进行加工、改造,建立()的过程。

2.根据想象时有无预定的目的,可以把想象分为()和()。

3.无意想象最极端、最明显的例子是()。

4.有意想象按内容的新颖程度、独立程度和创造程度的不同,可分为()和()。

5.创造性想象的特殊形式是(),它可分为()和()。

6.工程师设计建筑物是()想象中的()想象。

7.听音乐时产生的想象是()想象中的()想象。

8.根据探索问题答案方向的不同,可以把思维分为()和()。

9.根据解决问题时的主动性与创造性的不同,可以把思维分为()和()。

10.()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它贯穿在整个思维过程之中。

11.衡量发散思维品质的三个维度是思维的()、()和()。

12.判断一个人思维品质的好坏的指标是思维的()、()、()和()。

13.创造性思维遵循思维活动解决问题的一般性规律,但它同时又具有独特的思维活动程序。英国心理学家G.Wallas认为,任何创造性思维活动都必须经过()、()、()和()四个阶段。

三、选择题:

1.想象所反映的内容是()。

A.现实生活中已有的事物B.现实生活中没有的事物

C.现实生活中目前没有但将来会有的事物D.包括以上所有的事物

2.无意想象最极端、最典型的例子是()。

A.上课走神B.做梦C.发烧说胡话D.灵感

3.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是()。

A.再造想象B.有意想象C.幻想D.做梦

4.在创作小说时,作家们常常从众多人物事例中提炼出人物的形象,这一过程属()。

A.再造想象B.创造想象C.幻想D.理想

5.吴承恩构思“猪八戒”形象的过程属()。

A.表象B.幻想C.再造想象D.创造想象

6.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都是有意想象,它们的主要差异是()。

A.表象储备B.实践要求C.知识经验D.独创新颖

7.开着的汽车突然停了火,司机要找出原因,首先还是靠()。

A.直观形象思维B.抽象逻辑思维C.直观动作思维D.创造思维

8.思维的基本过程是()。

A.抽象和概括B.比较和分类C.分析和综合D.系统化和具体化

9.动机对解决问题有密切关系。动机过分强烈时,解决问题的效果是使()。

A.问题迎刃而解B.问题不能解决

C.解决问题的效果呈上升趋势D.解决问题的效果下降10.“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指()。

A.有分析无综合B.有综合无分析

C.有具体无概括D.有形象无抽象

11.教师讲课时,从教学原理出发,采用“一题多解”的方法向学生讲授,教师的这种思维方式是()。

A.创造思维B.直觉思维C.发散思维D.辐合思维12.“灯是照明的工具”这种认识反映了思维的()。

A.概括性B.灵活性C.直觉性D.间接性13.幻想与一般创造性想象的区别是()。

A.幻想体现个人愿望B.幻想比较朦胧粗糙

C.幻想是消极无益的D.幻想没有创造性

四、判断:

1.想象产生的新形象是对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的结果。()

2.由于想象的内容往往出现在现实以前,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它不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3.我没到过大草原,但当我读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时,头脑中却出现了大草原的情景,这自然是我创造想象的结果。()

4.梦是一种消极的无意想象。()

5.贯穿思维过程最基本的环节是概念。()

6.“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说的是思维的概括性。()

7.“鲸不是鱼”这是思维“推理”的表现。()

8.想象与感知觉最大的不同,在于想象的形象不来源于客观现实。()

9.创造想象与再造想象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有无创造性。()

10.再造想象是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接受文化知识不可缺乏的重要心理因素。()

11.形成正确的再造想象必须具备两个重要条件:一是正确理解语言文字和图形符号标志的意义;二是要有丰富的、高质量的表象储备。()

12.“固执己见”是思维独立品质的表现。()

13.在创造思维的成分中,最主要的是分析思维,另外发散思维也起着一定的作用。()五、简答题

1.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有何区别与联系?

2.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六、论述题:

联系实际,试述在教育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第五章情绪与情感过程

一、名词解释:

情感、心境、挫折

二、填空题:

1.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2.情绪和情感在人类的心理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是因为人的情绪和情感具有()、()和()几方面的功能。

3.人的表情是指情绪和情感在有机体身上的外在表现,它包括()、()和()三种。

4.在众多纷繁的感情中,按情绪状态可分为()、()、()三种;按情感的社会内容可分为()、()和()三种。

5.个体遭受挫折后的行为反应主要有()、()和()三种表现方式。

6.个体遭受挫折后积极的行为表现有()、()和()几种。

7.个体遭受挫折后消极的行为反应有()、()、()、()和()几种。

三、选择题:

1.人在反映客观事物的过程中获得怎样的体验是以该事物是否符合或满足自己的()为中介的。

A.动机B.态度C.需要D.感觉

2.具有弥散作用的、比较持久而微弱地影响人的整个精神生活的情绪状态叫做()。

A.激情B.应激C.心境D.情趣

3.猛烈爆发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如狂欢、愤怒、绝望等,属于()。

A.心境B.热情C.激情D.应激

4.在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下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叫做()。

A.心境B.应激C.激情D.激动

5.鲜艳的花朵,有韵律的音乐,优美的舞蹈,秀丽的风景,可以引起人们的()。

A.道德感B.美感C.理智感D.共产主义情感

6.由人的道德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产生的体验叫做()。

A.美感B.道德感C.爱国主义情感D.理智感

四、判断:

1.认识过程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过程。它反映客观事物本身的特性或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规律性。情感不是反映活动,是人对反映内容的特殊态度。()

2.人的情感不仅产生于认识过程,反过来又给认识过程以影响。正如托尔斯泰说的“不是

因为美你才爱他,而是因为你爱他才美。”()

3.“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激情状态的表现。()

4.“知之深,则爱之切”这说明情感依赖于认识过程。()

5.情感与需要密不可分的。人们对客观事物产生什么样的态度,决定于该事物是否满足于人的需要。因此,凡是人们需要的事物,都能引起人们的情感。()

五、简答题

1.情绪与情感的关系怎样?

2.造成挫折的原因有哪些?怎样才能减轻挫折的消极影响?

第六章意志过程

一、名词解释

意志、心理冲突

二、填空

1.意志是人自觉地确立(),并根据()调节和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2.意志的三个特征是有()、与()相联系和以()为基础。

3.意志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可以分为()和()两个阶段。

4.意志品质主要有()、()、()和()。

5.“优柔寡断”、“冒失”与意志的()品质相反。

6.轻易相信别人,没有主见,易受干扰是缺乏意志()品质的表现。

三、选择题

1.缺乏()品质的人好冲动,总是凭最初的动机来仓猝作出决定,而不大考虑行动的后果。

A.自觉性B.坚持性C.果断性D.自制力

2.()是表现意志果断性的词语。

A.坚忍不拔B.当机立断C.优柔寡断D.独断专横

3.有的人尽管已证明自己的行动不符合客观规律,但仍然自以为是,一成不变。这属于意志的()。

A.冒失性B.顽固性C.盲目性D.独断性

4.意志的特点有自觉目的性,调节行动性和克服困难性,这是意志()的表现。

A.能动性B.存在性C.被动性D.转化性

5.从两所爱或两趋向中仅选择其中之一的矛盾心理状态叫()。

A.双趋斗争B.双避斗争C.趋避斗争D.回避斗争

三、问答

简述意志与认知、情感的关系。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第11章练习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平时练习题 笫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 一、选样题: 1、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应以下列何种对象为主? 【 B 】P179 A.弱智学生 B.正常学生 C.心理疾病学生 D.聋哑学生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主要途径是【 C 】 A.心理危机干预 B.个别心理咨询 C.心理辅导课程D.挫折教育 3、一个学生不敢同老师讲话,学习上遇到困难也不敢向老师请教,当他一旦敢主动向老师请教时,老师立即给予表扬,属于行为改变中的【 D 】P184 A.示范法 B.代币奖励法 C.行为塑造法 D.强化法 4、当学生做出我们所期待的良好行为时,我们发给他小红星、小红花等作为强化物,这种影响儿童行为改变的方法叫【 B 】P184 A.强化法 B.代币奖励法 C.自我控制法 D.行为塑造法 5、小学生自己运用学习原理,进行自我分析、自我强化、自我惩罚,以改变行为,此方法称作【 B 】P185 A.强化法 B.自我控制法 C.行为塑造法 11.代币奖励法 6、有些儿童活动过多、杂乱、注意力不集中、有冲动行为,属于【 A 】 A.儿童多动综合症 B.儿童厌学症 C.儿童过度焦虑反应 D.儿童强迫行为 7、有些儿童对学习成绩、陌生环境反映敏感,担心害怕甚至惶恐笑闹,显得很不安宁,属于心理障碍中的【 A 】 A.儿童过度焦虑反应 B.儿童多动综合症 C.学习困难综合症 D.儿童厌学症 8、在使用心理测验时,必须由经过专门训练的下列哪种人严格按测验要求实施、计分解释【 D 】P180 A.教师 B.政工干部 C.医生 D.专业人员 9、正确的健康概念应指。【 C 】P172 A.没有疾病 B.身体状实 C.不但躯体健康而且心理健康 D.心理素质高10、下列选项中,对心理健康理解不正确的是。【 D 】 A.心理健康是比较而言的,从健康到不健康只是程度的不同,而无本质的区别 B.心理健康反映的是某一段时间内的特定状态,而不应认为是固定的和永远如此的C.心理健康标准是一个发展的文化的概念,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 D.心理健康等于没有疾病或疾病仅限于躯体疾病 11、学校心理辅导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下列对学校心理辅导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B 】 A.学校心理辅导以少数有心理问题的个别学生为服务对象 B.心理辅导把工作的重点放在预防心理问题的出现和促进学生潜能的发展上 C.学校心理辅导侧重于学生的心理与行为障碍矫治的心理治疗 D.心理辅导等同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完整版)普通心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普通心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成分有()。 (A)能力 (B)需要 (C)动机 (D)信念 2、人的听觉主要受()的控制。 (A)额叶 (B)顶叶 (C)枕叶 (D)颞叶 3、巴甫洛夫认为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A)兴奋 (B)抑制 (C)兴奋与抑制 (D)反射 4、“谈虎色变”是一种条件反射的表现,它属于()。(A)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 (B)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 (C)两种信号系统相结合 (D)以上答案都不对

5、感受性是()。 (A)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B)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C)感觉阈限的大小 (D)最小可觉差的大小 6、听觉的适宜刺激是()。 (A)空气振动 (B)物体振动 (C)空气 (D)声源 7、下列关于听觉特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声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种性质 (B)声波的频率越低,音调就越高 (C)声波的振幅越大,声音就越响 (D)日常生活的声音大多是声波混合的结果 8、下列关于平衡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平衡觉也叫做静觉 (B)平衡觉的感受器是前庭器官 (C)人平躺的时候,平衡觉较弱 (D)平衡觉是人对自己身体位置与地心引力关系的反映9、两可图形反映出人对事物知觉的()。 (A)整体性 (B)选择性

(C)恒常性 (D)理解性 10、一位亲眼目睹美国9.11事件的妇女到现在头脑中还经常浮现出那悲惨的一幕。这属于()。 (A)形象记忆 (B)情景记忆 (C)情绪记忆 (D)动作记忆 11、下面可以体现思维的概括性的有()。 (A)把事物的各部分和属性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B)把事物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C)从一类事物中抽取出共同属性,形成抽象地认识 (D)在头脑中把两个事物联系起来,求同存异 12、根据()可以把思维分成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三类。 (A)思维的形态 (B)思维的结构 (C)思维的方向 (D)思维的创造水平 13、下面哪一种对梦的态度是正确的()。 (A)梦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 (B)梦是焦虑和紧张状态的产物 (C)我们不能对梦做科学的研究 (D)做梦时人感觉不到外界刺激

心理学试卷及答案

心理学试卷(本科A) 一、选择题(以下每小题都提供了四个选择支,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选出其标号,填在答题纸上。每小题1分,共40分)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心理过程 B心理概念 C心理现象 D个性 2、气质主要属于 A心理过程 B认识过程 C个性心理倾向 D个性心理特征 3、产生心理活动的器官是 A心脏 B脑 C脊髓 D整个身体 4、反映的最高级形式是 A感应性 B心理 C思维 D意识 5、“眨眼反射”属于 A无条件反射 B第一信号系统 C第二信号系统 D以上一个都不是 6、狼孩的现象说明遗传在人的心理发展中 A起决定作用 B起主导作用 C不起决定作用 D不起作用 7、、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社会交往的需要属于 A安全需要 B 尊重的需要 C爱和归属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8、个性积极性的源泉与人的活动的根本动力是 A需要 B动机 C兴趣 D理想和信念 9、根据韦纳的三维归因理论,个体把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归为努力程度,是 A稳定的内部归因 B不稳定的内部归因 C稳定的外部归因 D不稳定的外部归因 10、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是 A、指向性与选择性 B、指向性与集中性 C、紧张性与集中性 D、紧张性与选择性 11、突然敲门声,打断了人的思路而分散了注意力,属于下列哪种选项干扰?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C、注意动摇 12、“一心二用”是指注意的 A范围 B稳定 C转移 D分配 13、直接兴趣是产生()的重要原因 A、随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不随意注意 14、教师讲课时声音抑扬顿挫易于引起学生的注意,这是利用了 A 强烈的刺激 B 对比的刺激 C 持续的刺激 D新异的刺激 15、对客观现象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的知觉是 A空间知觉 B时间知觉 C社会知觉 D 运动知觉 16、在空中飞机上看地面的人是很小的,但我们不会认为到了小人国,这是知觉的 A形状恒常性 B大小恒常性 C亮度恒常性 D颜色恒常性 17、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之间的关系是 A正比 B反比 C对数 D定比 18、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人的某种感觉的感受性会发生变化,这是 A感觉的适应 B感觉的对比 C感觉的相互作用 D感觉的后象 19、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人的一种固定的看法,被称为 A 首因效应 B 晕轮效应 C 刻板印象 D 近因效应 20、以语词为中介,以抽象思维成果为内容的记忆主要是 A形象记忆 B逻辑记忆 C情绪记忆 D运动记忆 21、考试卷上名词解释是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情况。 A 评价 B复述 C 再认 D 重视 22、短时记忆的容量一般为 A3±2 B5±2 C7±2 D9±2 23、某学生考试不及格时便会悔恨当初学习没用功,这是 A、因果联想 B 接近联想 C 相似联想 D 对比联想 24、艾宾浩斯经过研究将遗忘的规律描绘成了一条 A直线 B正加速曲线 C负加速曲线 D “U”型曲线 25、我国古代的童蒙教材《三字经》、《百家姓》等很便于记忆,这是因为采用了 A、谐音记忆法 B、连锁记忆法 C、歌诀记忆法 D、归类记忆法 26、医生通过观察、号脉、听诊能诊断患者的病情,这反映的思维特性是 A形象性 B逻辑性 C间接性 D概括性 27、儿童看见桌布上的玩具,会拉桌布取到玩具,这种思维形式是 A动作思维 B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求同思维 28、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问题的关键、找出主要矛盾,这是 A发现问题 B明确问题 C提出假设 D检验假设 29、认知或解决问题之前的心理准备状态或倾向性,称为 A原型启发 B变式 C同化 D定势 30、“足智多谋、随机应变”所反映的良好思维品质是 A广阔性 B独立性 C灵活性 D逻辑性 31、作者关于小说中人物的构思主要是一种 A无意想象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幻想 32、情绪与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人的()而产生的

【实验心理学】复习题(二)

二、选择题 1. 心理物理法的创始人是: (A)冯特(B)费希纳(C)高尔顿(D)艾宾浩斯 2. 在“超常与常态儿童的兴趣、动机与创造性思维的比较研究”一文中,因变量显然是指: (A) 超常儿童(B) 常态儿童 (C) 超常与常态儿童(D) 兴趣、动机与创造性思维 3. “时距信息的加工机制及其通道效应的实验研究”一文标题显示,作为自变量的是: (A)时距信息(B)加工机制(C)通道(D)实验 4. 涉及人类被试的实验心理学研究必循遵循以下伦理道德,除了。 (A) 保障被试的知情同意权(B) 保障被试的退出自由(C) 保密原则(D) 给被试一定的被试费用 5. 冯特(W.Wundt)对心理学的最深远贡献是: (A) 对感觉元素的描述(B) 建立了作为实验科学的心理学 (C) 对神经传导速度的测量(D) 发展了最小可觉差的方法 6. 下列各领域中,被看作心理学的应用领域的是: (A) 实验心理学(B) 组织心理学(C) 比较心理学(D) 认知心理学 7. 下列问题中,临床心理学家最可能研究的是: (A) 调适问题(B) 老鼠走迷津(C) 儿童数学问题解决(D) 种属行为 8. 根据格式塔的观点,人们知觉的是____而不是个别的网点 (A) 图形(B) 封闭性(C) 刺激间的关系(D) 以上都对 9. 下列用于被试间设计的方法是, (A) 匹配 (B) 随机化 (C) 拉丁方设计 (D) ABBA设计 10. 下列用于被试内设计的方法是, (A) ABA设计(B)拉丁方设计(C) 匹配(D)ABBA设计 11. 内部效度的影响因素有, (A) 统计回归(B)主试—被试的相互作用(C) 零结果(D)测量工具的局限性 12. 外部效度的影响因素有, (A)实验环境的人为性(B)没有预备实验(C) 测量工具的局限性(D)样本缺乏代表性 13. 实验信度的验证,包括: (A) 直接验证(B) 系统验证 (C) 概念验证(D) 内容验证 14. 序列反应时任务试图将反应时实验的逻辑应用于____心理过程的研究. (A) 有意识(B) 无意识(C) 前意识(D) 潜意识 15. 内隐联想测验是以____为指标来进行的. (A) 概率密度(B) 反应时 (C) 正确率(D) 信心评价 16. 关于感觉的差别阈限,费希纳(Fechner)定律对韦伯(Weber )定律的发展是基于____的假设 (A) 韦伯分数是一个常数(B) 每个最小可觉差主观相等 (C) 仅在中等刺激强度范围有效(D) 不同感觉系统韦伯分数差异很大 17. 对暗适应产生的原因是: (A) 视杆细胞的视紫红质被分解(B) 视杆细胞的视紫红质合成增多 (C) 视锥细胞的视紫红质被分解(D) 视锥细胞的视紫红质合成增多 18. 使用直线内插法计算阈限的方法是, (A) 极限法(B) 恒定刺激法(C) 阶梯法(D) 平均差误法 19. 感觉的直接测量方法有,

教育心理学练习题附答案

教育心理学分章练习题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A )。 A、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一书的出版 B、1883年霍尔《儿童心理学的容》一文的发表 C、1905年,比纳—西蒙两人《比纳-西蒙智力量表》的创建 D、特创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2、教育心理学和其他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C )。 A、系统性原则 B、教育性原则 C、客观性原则 D、分析和综合的原则 3、被誉为美国教育心理学之父的人物是(D)。 A、霍尔(Hall,G.S.1844—1924) B、鲍德温(Baldwin J.M.1861—1934) C、詹姆士(James W.1842—1910) D、桑代克(Thorndike E.L.1874—1949) 4、下述研究方法中,对条件控制最严格的是(D )。 A、观察法 B、自然实验 C、问卷调查及相关法 D、实验室实验 5、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B )。 A、小学教育中教与学的心理活动 B、小学教育中教与学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 C、小学教育中人的本性及其改变的规律 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6、实验法的主要特点是(B )。 A、简便易行 B、严格控制 C、定量研究 D、探讨相关关系 7、观察法的实施背景应该是(B )。 A.控制条件B.自然条件C.以探讨因果关系为目的D.均衡被试 8、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是(B )。 A.自然实验法 B.观察法 C.实验室实验法 D.问卷调查法 9、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C )。 A.观察法 B.自然实验 C.实验法 D.问卷调查法 10、学校环境中的最重要因素是(B )。 A.学生 B.教师 C.教 D.学 11、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C )。 A.卡普杰烈夫 B.霍姆林斯基 C.乌申斯基 D.布隆斯基 12、一切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A )。 A.客观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教育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13、联心理学家阿格法诺夫做的“拾柴火”实验是(B)。 A.观察法实验 B.自然实验 C.实验室实验 D.自然实验与实验室相结合实验 14、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C)。 A.特 B.比奈 C.桑代克 D.班杜拉 15、在学校教育中,使能力、品格、个性得以成长,学生也是学习中有能动性的主体,指的是(B)。 A.教 B.学 C.环境 D.氛围 16、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有何区别及其作用?属于教育心理学任务是(C)。 A.应用任务 B.学习任务 C.理论任务 D.教学任务

“学习心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学习心理”练习题 一、单选题: 1.“试误——联结”学习理论是由( B )提出的。 A.华生 B.桑代克 C.斯金纳 D.奥苏伯尔 2. 发现学习的倡导者是( B )。 A. 布鲁纳 B. 奥苏伯尔 C.斯金纳 D. 加涅 3.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 C )。 A. 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形成 B. 学习习惯的养成 C. 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非人为的与实质性的联系 D. 知觉的重新组织 4.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主要方式是( B )。 A.接受学习 B.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C.有意义的发现学习 D. 机械学习 5.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心理学家是( A )。 A. 安德森 B. 奥苏伯尔 C.布鲁纳

D. 桑代克 6.先学习包摄性最广、概括水平最高的知识,然后逐渐学习概括水平较低、较具体的知识,这属于教学中的( A )。 A. 逐级分化策略 B. 整合协调策略 C.先行组织者策略 D.多表征策略 7.对信息加工过程进行调控的策略是( B )。 A. 认知策略 B. 元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 记忆策略 二、多选题 1.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是( A、B、C、E )。 A. 学习是人与动物共有的普遍现象 B. 学习是低等动物和高等动物共有的普遍现象 C. 个体由于成熟等因素发生的行为变化不属于学习 D. 物种越低级,学习在其生命进程中发挥的作用越大 E. 学习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2. 学习理论属于认知派的心理学家是(A、B、C )。 A. 布鲁纳 B. 托尔曼 C. 奥苏伯尔 D. 桑代克 E. 斯金纳 3.根据麦克卡的分类,学习策略包括( B、D、E )。

2017年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7年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填空题 1.词语是概念的物质外壳,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成反比关系。 2.操作技能的特点表现为:动作对象的物质性、动作进行的外显性、动作结构的展开性。 3.斯坦福—比奈量表通常以智力年龄(心理年龄)和智力商数来表示儿童的智力水平。 4.激情具有爆发性、短暂性和指向性的特点。 5.青少年性别意识的发展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对性知识和异性的探求与了解;对异性的疏离与排斥;对异性的关注与接近;对异性的追求与爱恋。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人类有五种基本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也称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2)这些需要呈现一个由低到高的排列层次。(3)只有低级需要基本满足后,才会出现更高一级的需要。 2.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有哪些?(1)理解支持原则;(2)保密性原则;(3)耐心倾听和细致询问原则;(4)疏导抚慰和启发教育原则;(5)促进成长的非指导性原则;(6)咨询、治疗与预防相结合的原则 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主要有哪些?(1)问题情境与问题表达方式;(2)联想与原型启发;(3)定势与功能固着;(4)个体的经验水平;(5)情绪与动机对问题解决的动力和阻力作用;(6)个性因素(能力、性格等)的作用。 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 1.论述促进社会态度改变的途径。(1)增加所提供的信息的影响力。①选择高威信与高吸引力的传达者来提供有关信息,提供信息时适度激发人们的情绪。但应注意,高威信造成的态度变化总的趋势是随时间推移而减

少。③将沟通信息与人的原有态度的差异调整到适当的水平。③利用生动的演讲方式来提供信息。 (2)弱化个体对态度改变的自我防御。①信息传达者尽可能使自己的立场向信息接受者靠拢,避免命令式的给定结论。例如某些广告是向公众介绍产品,甚至站在公众的立场上指出产品的某些不足,从而增加人们对产品的信任感。②适当通过分散人们注意而减弱其自我防御倾向。③用各种特定惠待激发人们的认同。 (3)避免过度理由效应的出现。 心理学部分 选择题 1.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标志是(B) A.笛卡尔提出“反射”概念 B.冯特1879年创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C.巴甫洛夫提出“两种信号系统”学说 D.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2.下列属条件反射的是( D) A.眨眼反射 B.吸吮反射C.膝跳反射 D.信号反射 3.野战部队身穿迷彩服以达到与周围背景相混淆的效果,这主要是利用知觉的(B) A.整体性 B.选择性C.理解性 D.恒常性 4.根据动机的成败归因理论,一个学生将考试失败的原因归于个人能力时(B) A.是一种正确的归因倾向 B.教师应予以引导和纠正C.会产生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 D.会产生侥幸心理 5.受过去经验与习惯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是(B)

《实验心理学》练习题答案

实验心理学 一、填空 1.额外变量是使实验结果发生混淆的主要根源。对额外变量的控制,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排除法、恒定法、匹配法、随机化法、抵消平衡法、统计控制法 2.被试内设计是每个被试须接受自变量的所有水平的处理。 3.斯珀灵(Sperling)针对传统的感觉记忆方法的某些缺点,设计了部分报告法,它弥补了以前那些用全部报告方式研究感觉记忆的缺陷,结果他首次发现了被试感觉记忆量为平均9.1个项目 4.多自变量实验是指在一个实验中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自变量的实验。它具有三个明显的优点:效率高、实验控制较好和可以获得交互作用 5.在刺激变量中,对反应时间影响比较大的因素有:刺激强度、复杂程度等。 6.阿特金森和希夫林提出了记忆的多存贮模型。该模型把记忆看作是一个系统,按照信息在系统内储存的时间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子系统:感觉记忆(或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7、变量是指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变的事物的属性。在实验中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称为自变量;由操纵而引起的被试者的某种特定反应称为因变量。 8.科学的探索,大致可分为两阶段或两个类型。第一阶段是探明规定某个行为的条件,第二个阶段是探明哪些条件与行为之间的函数关系。与这两个阶段相对应,可以把实验分为两种类型:_因素型实验、函数型实验 9.当一个自变量产生的效果在第二个自变量的每一水平上不一样时,就发生了交互作用。 10. 反应时(reaction time,简称RT),它是一个专门的术语,不是指反应_的时间,而是指刺激_施于有机体之后到明显反应开始所需要的时间。 11.基于感觉阈限的操作定义费希纳设计了三种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和平均差误法。这些方法后来被统称为传统心理物理法 12.由于信号检测论在感觉敏感性与反应偏向之间作出区分,因此,它能够分析不同被试、不同操作条件下的反应敏感性;同时,还能够分析操作的恶化是因为敏感性下降,还是因为反应偏向的变化,并根据这些分析的资料对操作进行改进 13.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简称ROC曲线,在心理学上又称为感受性曲线,这就是说,曲线上各点反映着相同的感受性,它们都是对同一信号刺激的反应,不过是在几种不同的判定标准下所得的结果就是了。 14.从量表有无相等单位和有无绝对零点来分,心理量表可分为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 15.匹配法是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试属性相等的一种方法。 16.心理实验的基本程序:课题确定、被试选择、实验控制、数据整合、研究报告撰写。 17.排除法是把_额外变量从实验中排除出去。 18.一个完整的实验报告,必须包括以下几项内容:摘要、题目、引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参考文献及附录。 19.实验的外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能够普遍推论到样本的总体和其它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即实验结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 20.对偶比较法是把所有要比较的刺激配成对,然后一对一地呈现,让被试者对于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作出判断:这种特性的两个刺激中哪一个更为明显。 21.实验,是指通过人为地、系统地操作环境,导致某些行为发生变化,并对之进行观察、记录、解释的科学方法。 22.实验设计乃是进行科学实验前做的具体计划。它主要是控制实验条件和安排实验程序的计划。 23.实验心理学的主要先驱之一费希纳,在1860年发表了巨著《心理物理学纲要》,他在这部著作中探讨了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24.差别阈限法(或差异阈限法)是制作等距量表的一种间接方法,通过在不同强度的基础上测量_差别阈限(或最小可觉差)来实现。 25.心理学实验涉及的自变量种类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作业变量、环境变量和被试变量。

教育心理学练习题

《教育心理学》作业 一、名词解释 1、实证研究指研究者亲自收集观察资料,为提出理论假设或检验理论假设而展开的研究。 实证研究具有鲜明的直接经验特征。 2、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并有比较系统的论述是比较晚 的,一般认为它产生于20世纪初期。现在仅就美国、苏联以及我国的教育心理学发展概况. 3、教育设计研究:是关于教育项目、过程和产品的设计、开发和评价的系统的研究它对如何优 化教育干涉及更好的理解教与学的洞察是一个极有用的过程。 4、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并有比较系统的论述是比较晚的,一般认 为它产生于20世纪初期。现在仅就美国、苏联以及我国的教育心理学发展概况. 5、学习: 是透过教授或体验而获得知识、技术、态度或价值的过程,从而导致可量度的稳定的行为变化,更准确一点来说是建立新的精神结构或审视过去的精神结构。 6、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加涅将人类学习分成五类,分别是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这五类学习代表了个体所获得的所有学习结果。教学的设计和安排上的差异是由于学习结果的类型及其学习条件不同。 7、奥苏伯尔的两位学习分类: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根据学习的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8、学习理论是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描述或说明人类和动物学习的类型、过程和影响学习的各种因素的学说。 9、经验主义通常指相信现代科学方法,认为理论应建立于对于事物的观察,而不是直觉或迷信。 10、系列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11、强化是指在刺激-反应联结中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的手段。 12、桑代克三大学习定律指桑代克在实验基础上提出的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13、情境认知论继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学习理论与认知心理学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后,与建构主义大约同时出现的又一个重 14、学习社团由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愿组成,有着持续增长的学习力,按照规范、章程自主开展活动,并通过不断的学习活动使成员不断充实、发展、超越 15、认知学徒制是试图通过起初实践中类似职业学徒制中的活动和社会性互动 16、情境支持的教学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教学方式 17、知识:是客观事物的特征和联系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它是来自反映的对象本身的认知经验。 18、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19、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它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20、知识的表征是指知识或信息在人脑中记载和贮存的方式。 21、命题表示的是概念之间的关系,反映的是不同对象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内在规律。 22、脚本是使用一种特定的描述性语言 23、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 24、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

《心理学》练习题库新及参考答案

《心理学》练习测试题库一、名词解释 1.心理过程 2.个性心理 3.个性倾向性 4.观察法 5.实验法 6.反射 7.第一信号系统 8.第二信号系统 9.个性 10.需要 11.动机 12.兴趣 13.注意 14.有意注意 15.有意后注意 16、无意注意 二、单项选择题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____ A.人的心理现象B.人的行为C.人的想法D.人的思维2.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是________ A.气质B.性格C.能力D.智力 3.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________ A.兴奋B.反射C.抑制D.操作 4.动力定型不具备哪一种特点________ A.定型化B.自动化C.概括化D.简约化 5.________是个体行为积极性的源泉。 A.兴趣B.理想C.需要D.爱好

6.________是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 A.社会性需要B.生理性需要C.精神需要D.自我实现需要 7.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最高级别的需要是________ 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尊重需要D.自我实现需要 8.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_______ A.兴趣B.需要C.爱好D.理想 9.兴趣发展的最高水平是_______ A.志趣B.有趣C.乐趣D.无趣 10.人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统称为___________ A.心理现象B.心理C.心理过程D.个性倾向性 11.______是心理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它对心理活动具有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功能。 A、注意 B、记忆 C、表象 D、想象 12.人在注意看一个物体时,视线集中在该物体上,即所谓“举目凝视”属于注意外部表现的______。 A.无关运动的静止B.呼吸运动的变化C.适应性运动D.调节 13.没有事先预定目的,也无需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______。 A.有意注意B.有意后注意C.无意注意D.无意后注意 14.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是注意的______。 A.稳定性B.分配C.转移D.广度 15.______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 A.记忆B.感觉C.知觉D.思维 16.听觉的适宜刺激是频率为______的音波。 A.16—20000次/秒(赫兹)B.20—20000次/秒(赫兹) C.15—15000次/秒(赫兹)D.16—16000次/秒(赫兹) 17.“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_______。 A.味觉刺激B.听觉适应C.触觉刺激D.嗅觉适应 18.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的知觉是_______。 A.幻觉B.联觉C.错觉D.感觉 19.在_______中材料保持的时间很短,约为0.25—2秒。

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二部分 情感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表明情绪、情感具有( B )特征。 A 感染性 B 情境性 C 两极性 D 移情性 2、对客观事物采取怎样的态度,是以某种事物是否满足或符合自己的( C )为中介的。 A 动机 B 态度 C 需要 D 感觉 3、情绪和情感过程是伴随人的(A)产生的,它们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反映。 A、认识过程 B、意志过程 C、个性的心理特征 D、以上几个都不是 4、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称为( D )。 A、气质 B、性格 C、意志 D、情绪 5、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种情绪状态属于( C )。 A、激情 B、应激 C、心境 D、热情 6、( D)是情绪的基本形式。 A、激情、心境、应激 B、理智感、道德感、美感 C、热情 D、快乐、愤怒、悲哀、恐惧 7、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产生的主观体验是( A )。 A、理智感 B、美感 C、激情 D、道德感 8、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相对持久的情绪状态是( B ) A. 热情 B. 心境 C. 激情 D.应激 9、“只有知之深,才有爱之切”,这是(A)的影响。 A、认知对情感 B、情感对认知 C、需要对情感 D、情感对需要。 10、“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受一个人的(B)影响所致。 A、激情 B、心境 C、应激 D、前三个都不是。 11、一个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的体验叫(C )。 A、需要 B、情绪 C、情绪和情感 D、情感 12、情绪和情感是(D )。 A、对客观事物的特性和规律性的反映 B、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C、对过去经验过的、体验过的事物的反映 D、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 13、维持有机体生存的条件,在种族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需要叫做(B )。 A、情绪和情感 B、社会性需要 C、生理性需要 D、需要 14、在有机体的生理必需要获得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体验是(C )。 A、态度 B、需要 C、情绪 D、情感 15、在人的社会性需要获得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体验是(B )。 A、情绪 B、情感 C、态度 D、需要 16、一个人盼望或追求的目的达到后,继之而来的紧张解除时的情绪体验叫(A ) A 快乐B、愤怒C、恐惧D、悲哀 17、个体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所中产生的情感叫做(B )。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认知 18、失去某种追求的目标或所盼望的东西引起的情绪体验叫做(C )。

实验心理学练习题

O 实验心理学练习题 一、填空 1. 现代心理学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学科体系,包含有许多心理学分支,例如 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__ 、 ________ 等等。 2. 额外变量是使实验结果发生混淆的主要根源。对额外变量的控制,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 法: _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_____ 3. 当机体处于某种情绪状态时,其内部会发生一系列的 ______________ 指标就是生理指标。 4. 被试内设计是 ______________ ■须接受自变量的 __________ 的处理。 5. 当我们走进电影院,最初什么也看不见,需经过一段时间才逐渐适应,并能区分周围物 体的轮廓。这种在 _________ 下的感受性 __________ 的过程,称为 12. 阿特金森和希夫林提出了记忆的多存贮模型。该模型把记忆看作是一个系统,按照信息 在系统内储存的时间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子系统: __________ 、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13. 变量是指在 ____________ 或 ___________ 可变的事物的 _____________ 。在实验中实验者 __________ 、 _________ 的变量称为自变量;由操纵而引起的被试者的 ________________ 称为因变 量。 14. 科学的探索,大致可分为两阶段或两个类型。第一阶段是探明规定某个行为的条件,第 二个阶段是探明哪些条件与行为之间的函数关系。 与这两个阶段相对应, 可以把实验分为两 种类型: 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 。 15. 当一个自变量产生的效果在第二个自变量的 _____________ 不一样时, 就发生了 _______ 。 16. _____ (reaction time,简称RT ),它是一个专门的术语,不是指 ______________ 的时间, 而是指 ______ 施于有机体之后到 ____________ 开始所需要的时间。 17. 基于感觉阈限的操作定义, ____________ 设计了三种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一一 _____________ 恒定刺激法和 ____________ 。这些方法后来被统称为 ____________ 。 18. 由于信号检测论在 ____________ 与 _____________ 之间作出区分,因此,它能够分析不同 被试、不同操作条件下的反应敏感性;同时, 还能够分析操作的恶化是因为敏感性下降,还 是因为反应偏向的变化,并根据这些分析的资料对操作进行改进。 19. 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简称 ROC 曲线,在心理学上又称为 _________________ ,这就是说, 曲线上各点反映着 ____________ ,它们都是对同一信号刺激的反应,不过是在几种不同的判 定标准下所得的结果就是了。 20. 从量表有无相等单位和有无绝对零点来分,心理量表可分为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 ,测量这些 6. _______ 针对传统的感觉记忆方法的某些缺点, 设计了部分报告法, 它弥补了以前那些用 全部报告方式研究感觉记忆的缺陷,结果他首次发现了被试感觉记忆量为 ______ 。 7. 语图仪是能将 _____ 或 ______ 分析为组成成分频率,显示频率-强度-时间型式变化的 仪器,它能形象地图示 _____________ 8. 多自变量实验是指在一个实验中包含 ________ 、 _______ 禾 n _______ 。 9. 人从暗处到亮处,眼睛大约经过 _______ —就能适应,这是 — 的感受性不是 — ________ _ ,而是 _________ —,与 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闪光临界融合频率是人眼对光刺激 的指的自变量的实验。它具有三个明显的优点: _____ 。此种适应时,眼 正好相反。 .进行测定 的。

教育心理学练习题(一)

教育心理学练习题(一) (注意:红色部分为重点题目)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A )。 A、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一书的出版 B、1883年霍尔《儿童心理学的内容》一文的发表 C、1905年,比纳—西蒙两人《比纳-西蒙智力量表》的创建 D、冯特创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2、教育心理学和其他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C )。 A、系统性原则 B、教育性原则 C、客观性原则 D、分析和综合的原则 3、被誉为美国教育心理学之父的人物是( D)。 A、霍尔(Hall,G.S.1844—1924) B、鲍德温(Baldwin J.M.1861—1934) C、詹姆士(James W.1842—1910) D、桑代克(Thorndike E.L.1874—1949) 4、下述研究方法中,对条件控制最严格的是( D )。 A、观察法 B、自然实验 C、问卷调查及相关法 D、实验室实验 5、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B )。 A、小学教育中教与学的心理活动 B、小学教育中教与学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 C、小学教育中人的本性及其改变的规律 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6、实验法的主要特点是( B )。 A、简便易行 B、严格控制 C、定量研究 D、探讨相关关系 7、观察法的实施背景应该是( B )。 A.控制条件 B.自然条件 C.以探讨因果关系为目的 D.均衡被试

8、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是( B )。 A.自然实验法 B.观察法 C.实验室实验法 D.问卷调查法 9、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 C )。 A.观察法 B.自然实验 C.实验法 D.问卷调查法 10、学校环境中的最重要因素是( B )。 A.学生 B.教师 C.教 D.学 11、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C )。 A.卡普杰烈夫 B.苏霍姆林斯基 C.乌申斯基 D.布隆斯基 12、一切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 )。 A.客观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教育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13、苏联心理学家阿格法诺夫做的“拾柴火”实验是( B)。 A.观察法实验 B.自然实验 C.实验室实验 D.自然实验与实验室相结合实验 14、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C)。 A.冯特 B.比奈 C.桑代克 D.班杜拉 15、在学校教育中,使能力、品格、个性得以成长,学生也是学习中有能动性的主体,指的是(B)。 A.教 B.学 C.环境 D.氛围 16、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有何区别及其作用?属于教育心理学任务是( C)。 A.应用任务 B.学习任务 C.理论任务 D.教学任务 二、多项选择题 1、学校教育中的核心因素是( ABC)。 A、环境 B、学 C、教 D、教材 2、与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有关的陈述有(ABDE )。

2018心理学试题及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个3分,共30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括号中) 1.某种感觉的韦伯分数越小,说明该感觉越( B )。 A.迟钝 B.敏锐 C.正常D.低常 2.听到悦耳的歌声,这时人们的心理活动主要是( C )。 A.思维 B.感觉 C.知觉。D.想象 3.先前学习的内容对后辑学写内容所产生的干拉作用叫( A )。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超限抑制D.侧抑制 4. 心理旋转实验中被试在大脑中进行图像旋转,体现了表象的( D )特点。 A.直观性 B.稳定性C.概括性 D.可操作性 5. 以下不属于诱导依从策略的是 ( D )。 A.登门槛放应B.留面子效应C.引诱法 D.示范法 6. 冯特创立的心理学派是( A )。 A.构造心理学 B.机能心理学C.格式塔心理学 D.行为主义心理学 7.主张情绪是对机体变化的知觉的情绪理论是( A )。 A.詹姆薪—兰格理论 B.坎农一巴德理论C.沙赫特—辛格理论 D.腾斯伯格理论 8.世界上第一个标准化的智力量表是( B )。 A.斯坦福一比奈智力量表 B.比奈一西蒙智力量表 C.韦克斯勒智力量 D.瑞文推理测验 9.“活泼好动、行动敏捷”是人的( A ) 特征的表现。 A.气质 B.能力C.性格 D.兴趣 10.“印刻”的概念是由奥地利的( A )提出的。 A.劳伦兹 B.皮亚杰C.艾里克森 D.柯尔伯格1.知觉的特性不包括( D )。 A.整体性B.选择性 C.恒常性D.间接性 2.以下不属于睡眠失常的是( B )。 A.日间嗜睡B.白日梦 C.突发性睡眠D.睡眠窒息 3.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依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的原有知识的关系,把学习分为( B ) A.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B.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C.发现学习和机械学习D.意义学习和接受学习 4.老虎钳可以当作锤子用,缝制衣服的棉线可以裁纸,这克服了( B )的限制。 A.对问题的认知方式B.功能固着 C.知识经验D.思维定势 5.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受一个人的( B )的影响所致。 A.激情B.心境

教育心理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教育心理学》资料整理 第一章绪论 1、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什么? 答:学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即研究学生如何学习,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学习的科学。理解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对象,要注意四个要点: 1)学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的学科,它要遵循科学的全部规律,具备科学学科应当具备的要求。 2)学校教育心理学并不研究所有的学与教问题,它主要研究学校情境中的学与教。 3)学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学与教,包括知识、技能的学与教及其伴随这一过程的有关能力的发展。 4)只有弄清了学生如何学习的过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才能知识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它以研究学生学习过程为核心) 2、学校教育心理学的范围有哪些? 答:学校教育心理学的范围主要包括: 1)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 2)学习的基本理论; 3)各种类型的学习; 4)学习的迁移、保持和遗忘; 5)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因素; 6)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和评定等。 3、学校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教育学及其教学论有何关系? 答:1)学校教育心理学不是普通心理学加教育实际的例子,否则便没有存在的理由。学校教育心理学要利用普通心理学所揭示的关于人的心理的一些普通规律,但有自己专门的对象和理论体系。 2)儿童心理学主要研究不同年龄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过程和规律,要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必须从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特征出发。然而,学校教育心理学主要是研究儿童年龄特征这一重要因素对学校中学与教的影响,目的是为了解决学与教的性质、过程和结果这一特殊的中心问题。 3)学校教育心理学也不同于教育学及其教学论,虽然它们都要涉及教师和学生,学与教等方面的问题,但各自的出发点、范围和方法都有不同。教育学及其教学论主

心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导论 一、名词解释 观察法 实验法 条件反射 二、选择 1、心理现象分为()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包括()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 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 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5、()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 A、789 B、1879 C、1798 D、1897 6、()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 A、冯特 B、洛克 C、笛卡儿 D、缪勒 7、人的个性差异主要表现在( ) A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B 能力、气质、性格 C 感知、记忆、思维、想象 D 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8. “ 谈虎色变” 与“ 谈梅生津” 都是( )的表现形式。 A 、无条件反射 B 、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C 、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D 、条件反射 9.下列哪一选项属于条件反射( ) A. 眨眼反射 B. 吮吸反射 C. 防御反射 D. 信号反射 10. 下列哪一选项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

A. 望而生畏 B. 谈梅生津 C. 望梅止渴 D. 尝梅生津 4.最早对条件反射进行研究的是( ) 。 A 、谢切诺夫 B 、巴甫洛夫 C 、斯金纳 D 、冯特 11.()是关于心理实质的唯一正确的观点。 A.唯心主义心理观 B.唯物主义心理观 C.辩证唯物主义心理观 D.灵魂论 12.()是人的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A.自然环境 B.客观现实 C.人际关系 D.社会生活条件 三、填空 1、心理过程又叫心理活动,是心理发生、发展的过程。 2、根据心理过程的形成和作用,可将其分为、和-——三个方面,简称知、情、意。 3、认识过程是人的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等。 4、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经常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和,其中以为核心。 5、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和————。6.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是()和()两种。7.心理实验法包括()和()两种基本形式。 8.从心理产生的物质基础来看,心理是( )脑的机能;从心理反映的内容来看,心理是对( )的反映。 9.反射活动分为( ) 和( ) 。 10 .高级神经活动有两种基本过程:一种是( )过程,另一种是( )过程。 四、判断正误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 2、在心理过程中,认知和情感是基础,意志是将认知和情感转化为行为的动力。 3、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知觉。 4、心理过程是在个性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反过来又影响着个性心理特征的进行与发展。 5、心理学研究通过揭示心理现象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为辨证唯物主义哲学提供依据,使人更自觉的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