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亲手写下这首诗

亲手写下这首诗

亲手写下这首诗
亲手写下这首诗

亲手写下这首诗

秋天在哪里,想起却又忘记。我不想九月吹着冷风见面,差点哭,但我不能哭,漫长的岁月是坚强的过程,还是心酸的过程,都已经变得不再重要,人说一年一念,一念成佛,有时候却总是提不起念想,深埋在心底的那种过渡,一直留在岁月最隐蔽的地方。

所有的东西都可能风化,掩埋,葬生的岁月中,只是一起走过的路知道,那脚印在心底荡起的涟漪,永远都不会消逝。有些事,不想就渐渐的远了,有些人,不念就静静的走了,有些走过,却像缠绕的古藤,写满了沧桑的感觉。可是就是这样,却不能出口,就只能咽在心里,就像这九月的风压弯了摇曳的枝头,吹散了一地的落叶。所以只能伤心着伤心,拼命的按住撕心裂肺的伤口,告诉自己,不能哭。

此生彷徨,却没有时间为你谱写一首动人的诗篇。即使浪迹天涯,从此天属两命,却再也不能忘记。曾许半生梦,曾誓一生愿,却吹在风中,散在雨中。这一次,我没有真的笑,前些年的笑声突然闪现在记忆的弦上,如今的笑中略带激动,却有点紧张,我想,这已经太久了。

九月的小雨一下子踢走了秋天的温度,去了哪呢?

亲手写下这首诗

从九月走到九月,

相识却不相知,

叶落诉秋哭,

忘下一次飘雪。

从初遇走到离别,

想说却不曾说,

一曲离殇过,

忆每一次欢乐。

是怎样怎样的诺守,

可我如今要亲手写下这首诗,也好记住青春的你,

斑驳却永不忘却。

写下你的容颜,

只在涟漪荡起的荷叶间,

写下你的性格,

如似缝隙秋过的小草,

我想还要写下你我的故事,如同这个季节的风铃,

好似崖间的两颗小树,

庇护不到你,

想是月盈不到缺,

岁到年未约。

未完待续

阅读下面这首诗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故地重游 金?元好问 杨柳青青沟水流,莺儿调舌弄娇柔。 桃花记得题诗客[注],斜倚春风笑不休。 [注]本指唐代的崔护,崔氏有《题都城南庄》诗云:“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此处借指诗人自己。 (1)本诗在写景时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何妙处? 2)诗眼多是诗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情感,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且能带起全篇或全句的词语,本诗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纱① 纳兰性德(清)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②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③,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①本词为纳兰怀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作。②被酒:醉酒。 ③赌书泼茶:用李清照、赵明诚典,形容伉俪情深,志趣相投。(1)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刻画的?请简要分析。 (2)你认为“当时只道是寻常”一句有何深意?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游黄山白岳不果 [明]汤显祖 序:吴序怜予乏绝①,劝为黄山、白岳之游,不果。 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②游。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注:①乏绝:潦倒,困穷。②黄白:即徽州境内的黄山、白岳山。明代中期,徽州商业兴盛,商贾富甲天下。 (1)《尚书?尧典》说“诗言志”。“志”,就是思想、抱负、志向。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试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2)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试举一种手法作简要赏析。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清平乐 周晋 图书一室。香暖垂帘密。花满翠壶熏研席。睡觉满窗晴日。手寒不了残棋。篝香细勘唐碑。无酒无诗情绪,欲梅欲雪天时。 (1)这是一首描写宋代读书人闲雅生活的小词。词的上片描摹的书斋是何景象?请简要描绘。 (2)结合词作简要分析宋代文人“闲雅”的具体表现。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雪晴晚望 贾岛 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 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 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 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 【注】该诗写于贾岛长安应举落第,与从弟释无可寄居长安西南圭峰草堂寺之时。 (1)后人认为这首诗歌体现了贾岛诗歌“清冷”的特点,请从景物和情感两个角度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妙在写景,请分析诗歌的写景手法之妙。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山中闻杜鹃 [宋]洪炎 山中二月闻杜鹃,百草争芳已消歇。 绿阴初不待熏风,啼鸟区区自流血。 北窗移灯欲三更,南山高林时一声。 言归汝亦无归处,何用多言伤我情。 [注]洪炎为北宋末年诗人,此诗作于金兵侵宋,洪炎逃难之时。(1)这首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1.春光李商隐 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 几时心绪浑无事,得及游丝百尺长? (1)“春光斗日光”应怎样理解?一“斗”字用得好在哪里? (2)三、四句运用了哪些手法?传达了作者怎样的心绪? 2.雨后池上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松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释:刺头:指松树苗长满松针,又直有硬。 ⑴开头两句描写了小松怎样的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从整体构思看,本诗采用了___________的艺术手法,请说说你对本诗主题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寻陆鸿渐不遇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月斜。 注释:带郭,意思是靠近外城。 ⑴请简要分析“欲去问西家”一句中诗人“欲去”的原因是什么。“欲去”还“问”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这首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该诗从哪两个方面来刻画这一形象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于易水送人一绝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2.诗人在易水边送别友人,想起了哪一个历史人物?3.作者的情感态度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 3.“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这两句诗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简析。

《兰溪棹歌》阅读练习及答案

《兰溪棹歌》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5篇 阅读训练场 一)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4%(2+2+10) 1观日出 看日出须早起。四点钟还不到,我就起身,沿着海边的 大路,向着东山走去。我走得很快,不久,便爬上了山顶。 残(cán)云已经散尽了。几颗晨星在那晴朗的天空中,闪 烁(shuò)着渐渐淡下去的光辉(huī)。东方的天空泛起了粉红色 的霞(xiá)光。 天边的朝霞变浓变淡,粉红的颜色渐渐变为桔红,以后又变 成鲜红了。而大海和天空也像起了火似的,通红一片。就在这时, 在那水天融为一体的苍茫远方,一轮红日冉(rán)冉升起。开始时,它升得很慢,只露出一个弧(hú)形的金边儿。但是,这金边 儿很快地扩大着,扩大着,涌了上来。到后来,就不是冉冉升起 了,而是猛地一蹦就出了海面。于是那辽(liáo)阔的天空和大海, 一下子就布满了耀(yào)眼的金光。 1.全文有个自然段,?天空泛起了粉红色的霞光?是 在第个自然段讲到的内容。 2.请在文中找出下面各词的反义词,写在括号里。 浓——()慢——() 3.阅读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完成下面题目。

(1)联系上下文,给加点的字选择合适的解释(选上的在上 面打√) 露(露水看见显现)蹦(出跳照) (2)本自然段共有话。第二句的意思是 讲。第七句的意思是 讲。 (3)本自然段第三到第六句话合起来是在 写,这几句话是按照顺序来写。 2时光老人和流浪汉 一个流浪汉呜呜地哭着。时光老人问你是谁为什么哭我少 年时代玩玻璃球青年时代玩电子游戏中年时代打麻将家产都败 光啦如今我一无所有我真后悔呀流浪汉说 时光老人看他哭得可怜,试探地问:?假如你能返老还童……? ?返老还童??流浪汉抬头将老人打量一番,?扑通?一声跪下,苦苦哀求,?假如再给我一个青春,我一定从头学起,做一个勤奋好学的人!??好吧!?时光老人说完便消失了。 惊呆了的流浪汉低头一看,自己已变成一个十来岁的少年,肩上 还背着书包呢。 他想起自己刚才说的话,便向熟悉的一所小学走去。路上,看到 几个孩子正在玩玻璃球,他就觉得手痒了,也挤进去玩了起来。他仍然按老样子生活,玩电子游戏,打麻将……到了老年,他又懊悔地哭了起来。正巧又碰到时光老人。他?扑通?一声跪下,乞(qǐ )

2018届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古诗阅读(含答案)

2018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六:古诗鉴赏及默写 一、天津卷 1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9分)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东晋]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既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注】。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注】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 [译文]先师孔子留遗训:“君子忧道不优贫”。仰慕高论难企及,转思立志长耕耘。 农忙时节心欢喜,笑颜劝勉农耕人。远风习习来平野,秀苗茁壮日日新。 一年收成未估量,劳作已使我开心。耕种之余有歇息,没有行人来问津。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 ...的一项是(3分)(1)A A.诗人尽管尊崇孔子,但他意识到“忧道不忧贫”难以践行,因此立志躬耕,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 B.诗人亲自参与田间劳作,不仅快乐地拿起农具耕种,还面带笑容鼓励农人们积极从事劳动。 C.“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意思是说不必斤斤计较收成如何,愉悦就在耕耘的过程中。 D.这首诗融说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意境清淡悠远,语言平白如话,富有表现力。(2)“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 (2)平旷的田野上,从远处吹来的微风,轻轻拂过禾苗。长势良好的禾苗,焕发出勃勃生机。 (3)“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表达了哪些情感?(4分) (3)诗人躬耕田园、避世隐逸的宁静淡泊之情。济世与归隐相矛盾的复杂情感 [注释这首诗写一年之始的春耕,展现了田野景象的清新宜人,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通过田园躬耕,诗人初步体验到了古代“植杖翁’:隐而不仕的乐趣,并表示像颜回那样既贫穷而又不事耕稼的行为则不可效法。先师:对孔子的尊称。遗训:留下的教诲。忧道不忧贫:这两句是说孔子有遗训:君子只忧愁治国之道不得行,不忧愁自己生活的贫困。瞻望:仰望。邈:遥远。逮:及。勤:劳。长勤:长期劳作。秉:手持。耒(lěi磊):犁柄,这里泛指农具。时务:及时应做的事,指农务。解颜:面呈笑容。劝:勉。这两句是说手拿农具高兴地去干活,笑语勉励农民从事耕作。畴:田亩。平畴:平旷的田野。交:通。苗:指麦苗,是“始春”的景象。怀新:指麦苗生意盎然。岁功:一年的农业收获。即事:指眼前的劳动和景物。

高考语文模拟系列训练:古诗词阅读(附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模拟系列训练:古诗词阅读 (附答案解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寒食寄郑起侍郎【注】 杨徽之 清明时节出郊原,水隔淡烟修竹寺,天寒酒薄难成醉,回首故山千里外,寂寂山城柳映门。路经疏雨落花村。地迥楼高易断魂。别离心绪向谁言? 注】此诗作于杨徽之贬为外官之时。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 寂寂” ,用叠词渲染周围的环境气氛。柳则是带季节气候特征的植物,而“柳映门”是寒食特有之景。 B.颔联二句:一远一近,一朦胧一清晰,如画家构图,色调和谐,笔触错落有致,透露出作者闲适之意。 C.颈联即景抒情。“ 天寒”,点出寒食节乍暖还寒的气候特点。“ 酒薄”,暗示山城的荒僻。 D.尾联之妙,在于以问句作结。这里以“ 向谁言”问之,“别离心绪” 喷涌而出,与全诗的基调和谐一致。 15 .请简要概括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6 分)答: 【答案】 14 . B 15.①对山城凄清之景的感伤;②被贬的苦闷;③对家乡的思念;④ 对友人的怀念。(或与友人离别的愁苦。) 【解析】 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B 项“ 透露出作者闲适之意” 表述错误,应该通过对山城凄清之景的感伤,透露的是作者的别离愁绪。故选 B 。 15.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

宁夏吴忠市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素质测试试卷(一)D卷

宁夏吴忠市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素质测试试卷(一)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学到不少知识,今天就让我们大显身手吧! 一、基础知识。 (共15题;共100分) 1. (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A . 汉语拼音的声母共有23个,韵母24个。 B . ye、üe、er、yue、ri、zi、ui、chi、ie都是整体认读音节。 C . “知识是无价之宝”一句中,整体认读音节有4个。 D . “发生”和“花生”,“相逢”和“分红”,“牛栏”和“浏览”,每组词语中划线字的声母完全相同。 2. (2分) (2020六上·海安期中) 下面每道题都有一个字的读音是错误的,将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A . 蒙(měnɡ)古 B . 硕大(shuò) C . 渲(xuān)染 D . 羞涩(sè) 3. (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活泼乌黑荷花聚拢 B . 湖面酒落纤细电线 C . 清香赶紧圆盘花辩 D . 莲蓬形成资势停止 4. (2分)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①上课铃响了,同学们走进教室。

②大雨下了五天,空气很潮湿。 ③他不说话,做他自己该做的事。 A . 继续持续连续 B . 陆续连续继续 C . 继续连续陆续 D . 持续维持继续 5. (2分)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 . 神机妙算各显神通 B . 滕云驾雾欢声笑语 C . 三头六臂上天入地 D . 愤愤不平刀枪不入 6. (6分)写出近义词。 恶劣—________ 美丽—________ 7. (6分)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②她比我还敏感。 8. (4分)填空。 (1)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中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戴叔伦的《兰溪棹歌》中描写静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描写动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整首诗________、________结合,使人感受到了________。 (3)每年的5月1日是________,每年的5月12日是________,我国的“青年节”是每年的________月 ________日。 (4)《七子之歌》的作者是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思想感情。

【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阅读下面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1)词中的“八百里”“斫”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2)两首词的结尾在写法上各有不同,请任选一首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答案】(1)八百里:酒食;斫:砍。 (2)甲词“可怜白发生”,直抒胸臆(直接抒情),写出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作者还没帮助君王完成大业,就老了),直接表达作者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乙词结尾运用了想象、用典、象征(或比喻,托物言志)的手法,委婉表达了作者要扫清朝廷一切投降势力,把光明带给人民的报国理想和坚定信念。 【解析】【分析】(1)“八百里分麾下炙”意思是“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八百里:酒食。“斫去桂婆娑”意思是“还要砍去月中摇曳的桂树枝柯”。斫:砍。 (2)甲诗,结句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壮和悲,理想和现实,形成强烈的反差。从这反差中,直抒胸臆,想到当时南宋朝廷的腐败无能,想到人民的水深火热,想到所有爱国志士报国无门的苦闷。乙诗,结句展现了作者奇特的想象:要飞奔月宫,砍去婆娑的桂树,让清光洒满人间。“直下看山河”“斫去桂树”等词句,表现了坚定的报国理想:扫清朝廷的妥协投降力量,驱除入侵中原的外敌势力,把光明带到人间。 故答案为:⑴八百里:酒食;斫:砍; ⑵甲词“可怜白发生”,直抒胸臆(直接抒情),写出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作者还没帮助君王完成大业,就老了),直接表达作者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乙词结尾运用了想象、用典、象征(或比喻,托物言志)的手法,委婉表达了作者要扫清朝廷一切投降势力,把光明带给人民的报国理想和坚定信念。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词语的含义,要结合词语原义和语境分析; ⑵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具体的手法,然后诗歌的内容解释,然后分析艺术效果。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北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袭,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 限时:60分钟总分:63分 一、(2019四川成都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9分) 送杨山人归嵩阳 高适 不到嵩阳动十年,旧时心事已徒然。 一二故人不复见,三十六峰犹眼前。 夷门二月柳条色,流莺数声泪沾臆。 凿井耕田不我招,知君以此忘帝力。[注] 山人好去嵩阳路,惟余眷眷长相忆。 [注] 传说尧时有老人击壤于道,歌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何有于我哉!”老人所唱的歌,后人称《击壤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人近十年未到嵩阳,人事变迁,老友难相见,诗人的心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B.第五、六句点明了送别的时间、地点,景象凄凉残败,使诗人不由得泪下沾衣。 C.诗歌中说的“不我招”,体现出诗人对杨山人自在超然的田园隐居生活的欣羡。 D.本诗写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祝友人前路顺利,并深切地表达了别后相忆之情。 2.直抒胸臆是高适诗歌的主要特点,除此之外,本诗还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答案 B “景象凄凉残败”错,从全诗来看,此处描写的是初春之景,并无“凄凉残败”之感。 2.答案①对比:第三、四句故人“不复见”与三十六峰“犹眼前”形成对比。诗人慨叹青山依旧,故人难见,传达出物是人非之感。②以乐景抒哀情(反衬):第五、六句描写二月新柳、飞莺报春的迷人景色,却触动诗人的离情,更显悲哀。③用典:第七、八句化用《击壤歌》,表现朋友杨山人“凿井耕田”的恬淡,赞叹其超然世外的隐居生活。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9分) 早寒有怀①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②夕漫漫。 【注释】①作者写作此诗时,正奔走于长江下游各地,既为隐士,而又想求官;既羡慕田园生活,而又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②平海:指水面平阔。古时也称江为海。 (1)诗中都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5分) (2)诗的首联和尾联都描写了景物,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8、答:对家乡的思念,(2分)对前途的迷茫(3分)。 9、答:①首联写景渲染了萧瑟凄寒的氛围,(1分)奠定了全诗感伤的基调,(1分)与标题中的“早寒”相呼应(1分)。(答“为后面抒写思乡和迷茫作铺垫”也给1分) ②尾联以景作结,寓情于景,(2分)通过写空阔苍茫的江面烘托内心的迷茫(1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9分) 早寒有怀①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②夕漫漫。 【注释】①作者写作此诗时,正奔走于长江下游各地,既为隐士,而又想求官;既羡慕田园生活,而又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②平海:指水面平阔。古时也称江为海。 (1)诗中都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5分) (2)诗的首联和尾联都描写了景物,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8、答:对家乡的思念,(2分)对前途的迷茫(3分)。 9、答:①首联写景渲染了萧瑟凄寒的氛围,(1分)奠定了全诗感伤的基调,(1分)与标题中的“早寒”相呼应(1分)。(答“为后面抒写思乡和迷茫作铺垫”也给1分) ②尾联以景作结,寓情于景,(2分)通过写空阔苍茫的江面烘托内心的迷茫(1分)。

萧红《翠姨之死》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翠姨之死 萧红 三月的原野已经绿了。郊原上的草,转折了好几个弯儿オ钻出地面,草儿头上还顶着那胀破了种粒的壳,发出一寸多高的芽子,欣幸地钻出了土皮。放牛的孩子在掀起了墙脚下面的瓦时,找到了一片草芽了,孩子们回到家里告诉妈妈,说:“今天草芽出土了!”妈妈惊喜地说:“那一定是向阳的地方!”春带着强烈的呼唤从这头走到那头……小城里被杨花给装满了,大街小巷到处飞着,像纷纷落下的雪块……春来了,带着呼唤,带着蛊感…… 翠姨和我的堂哥大概是恋爱了。 翠姨十八九岁,长得窈窕,走起路来沉静而且漂亮,讲起话来清楚地带着一种平静的感情。翠姨很喜欢我。因为我在学堂里念书,而她没有,她想什么事我都比她明白。 到夜里,我住在外祖父家里,她就陪着我也住下。每每睡下就谈,谈过了半夜。 翠姨会弹大正琴,就是前些年所流行在中国的一种日本琴。她还会吹笛子。我的堂哥钢琴弹得很好,吹萧吹得也好。叔叔和哥哥他们都到哈尔滨那些大地方去读书,回到家里,大讲那里男孩子和女孩子之间的故事。翠姨听了很多的故事。 过了不久,翠姨就订婚了。她的未来的丈夫,我见过,人长得又矮又小,穿一身蓝布棉袍子,黑马褂,头上戴一顶赶大车的人所戴的四耳帽子。 她不知道那是她的什么人,她只当是哪里来了这样一位乡下的客人。 有一年的冬天,刚过了年,翠姨来到了我家。伯父的儿子——我的堂哥,正在我家里。他人很漂亮,很直的鼻子,很黑的眼睛,嘴也好看,头发也梳得好看,人很长,走路很爽快。大概在我们所有的家族中,没有这么漂亮的人物。翠姨一直在看堂哥。 翠姨订婚,转眼三年了。正这时,翠姨的婆家,通了消息来,张罗要娶。翠姨一听就得病了。没几天,她的母亲就带着她到哈尔滨办嫁妆去了。偏偏那带着她采办嫁妆的向导,又是堂哥介绍来的他的同学。他们住在哈尔滨的秦家岗上,风景绝佳。那男学生们的宿舍里边,有暖气,洋床。翠姨带着哥哥的介绍信,像一个女同学似的被他们招待着。翠姨受了他们不少的尊敬,请她吃大菜,请她看电影。坐马车的时候,上车让她先上;下车的时候,人家扶她下来。不用说,买嫁妆她是不痛快的,但那几天,她总算一生中最开心的时候。 她觉得到底是读大学的人好,不野蛮,不会对女人不客气。经这到哈尔滨去一买嫁妆,翠姨就不愿意出嫁了。 她说她要念书,开初外祖母不肯,到后来,她说若是不让她读书,她是不出嫁的。 念了书,不多日子,人就开始咳嗽,而且整天地闷闷不乐。 翠姨越来越瘦了,堂哥到外祖母家看了她两次,也不过是吃饭、喝酒,应酬了一番,而且说是去看外祖母的。堂哥回来也并不带回什么欢喜或是什么新奇的忧郁,还是一样和我们打牌下棋。 她的婆婆听说她病重,就急着娶她,因为花了钱,死了不是可惜了吗?翠姨听了,就只盼望赶快死,拼命糟蹋自己的身体。 母亲记起了翠姨,叫堂哥去看翠姨。母亲拿了一些钱让堂哥给翠姨送去,说是送给她让她随便买点什么吃的。男子是不好先去专访一位小姐的,,这城里没有这样的风俗。堂哥进去了,坐在翠姨的枕边,他要去摸一摸翠姨的前额,是否发热,他说: “好了点吗?” 他刚一伸出手去,翠姨就突然地拉住他的手,而且大声地哭起来了,好像一颗心也哭出来了似的。堂哥没有准备,就很害怕,不知道说什么,做什么。堂哥看了看翠姨就退出去了,从此再没有看见她。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岑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①,岂能愁见轮台月②。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注】①祁连城:在今甘肃张掖南。②轮台:在今新疆境内,李副使赴磧西经过此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篇即点明时令,以“火山"“赤亭"起笔,暗含一路珍重的送別之意。 B.诗人劝说李副使脱鞍稍驻,暂入酒家,饮酒话别,悲伤的惜别之情感人至深。 C.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功名只向马上取”语气坚决,这是诗人对李副使的勉励。 D.诗歌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并且有别于其他送别诗,令人耳目一新。 (2)诗歌从哪些方面写李副使“英雄—丈夫"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寒食还陆浑别业① 宋之问 洛阳城里花如雪,陆浑山中今始发。 旦别河桥杨柳风,夕卧伊川桃李月。 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 野老不知尧舜力,酣歌一曲太平人②。 【注】①陆浑别业:宋之问早年在洛阳为官期间,公务之暇,常前往此地消闲度假。②典出《帝王世纪》,帝尧之世,天下太平,百姓无事。有八九十老人,击壤(古代一种木制的玩具)而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花比作雪,形象地写出洛阳满城飞花、缤纷如雪的美景。 B.诗歌第二句与首句形成对比,说明山中景色与洛阳城的不同,花朵才刚刚绽放,可尽情欣赏。 C.颔联紧扣标题中的“还”字,诗人早上告別洛阳城中的美景,晚上就看到了陆浑别业的美景。 D.诗人在寒食节回到陆浑别业,山中不但春景迷人,而且春酒醉人,让诗人不禁生出归隐之情。

古代诗歌阅读

古代诗歌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11分) 酒楼秋望 华岳【注】 西风吹客上阑干,万里无云宇宙宽。 秋水碧连天一片,暮霞红映日三竿。 花摇舞帽枝尤软,酒入诗肠句不寒。 古往今来恨多少,一时收拾付杯盘。 【注】华岳: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这首诗作于南宋晚期,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 8.这首诗颔联写景精妙,请简要分析。(6分) 9.与《过零丁洋》尾联相比,本诗尾联抒情方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题华清宫 杜常 东别家山十六程,晓来和月到华清。 朝元阁①上西风急,都入长杨②作雨声! [注释] ①朝元阁:唐代著名楼阁,在华清宫内。②长杨:汉代宫殿。 8.这首诗描写了作者一路行程怎样的情形?请简要分析。(5分) 9.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慨?是如何表达的?请简要分析。(6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春水① 杜甫 三月桃花浪②,江流复旧痕。朝来没沙尾,碧色动柴门。 接缕垂芳饵,连筒③灌小园。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 〔注〕①此诗系杜甫安史之乱客居成都时作。②桃花浪:桃花汛。③连筒:用竹筒汲水的水车。8.此诗写景状物运用了什么突出的手法?请简要赏析。(5分) 9.首句“三月桃花浪”中“浪”能不能用“汛”替换?请简要概括理由。(6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菩萨蛮 【宋】谢逸 暄风迟日春光闹。葡萄水绿摇轻棹。两岸苹烟低。青山啼子规。 归来愁未寝。黛浅眉痕沁。花影转廊腰。红添酒面潮。 8.这首词上阕写景很有特色,是如何描绘的?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5分)

9.这是一首春闺怨词,女主人公的情绪有一个变化过程,请具体分析。(6分) (五)(2014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郎归 无名氏①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②。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③劫:围棋术语。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 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6分) (六)(2015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 [注] 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历县.在今乌鲁木齐。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 (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金陵望汉江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直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一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鱼。 8.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份) 9.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份)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早发 罗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请作简要分析。(5分) 【答案】 1这首借助了典型的意象来体现“早”。 2①第一、二句紧扣诗题,凸显“早发”:宿酒初醒,残灯未灭,长夜未尽,诗人已经携剑登程。第三句写诗人在路上听到雄鸡唱晓,也可见出行之早。②塞外风雪路,本来行人稀少,而“早发”就更无路人,只有诗人独行,故“独与早发”之“早”有关。③飞雪白草,道路本已难辨,早行时更加微茫,故“微”字也在表现“早发”之“早”。 3 这首借助了典型的意象来体现“早”。首联“灯残”表明天尚未明,但诗人已经携剑登程;颔联“鸡唱”表明天刚黎明时分,“独”表明由于时间尚早,学科,网路上还没有行人;颈联“白草”“微

有路”写出晨霜犹在,草呈白色,光线尚暗,道路还看不分明;时间较早,气温低,“浊河”也因天寒而“冻无声”。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诗词鉴赏中的“一字领全诗”的题型,这类题目解答时,要先总述诗中是“如何体现” 的,也就是关键方法,然后结合诗句逐一分析即可。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罗邺luó yè (825—?),字不详,余杭人,有“诗虎”之称。约唐僖宗乾符中前后在世。父为盐铁吏,家赀钜万。子二人俱有文学名,罗邺尤长律诗,才智杰出,笔端超绝,气概非凡。以七言诗见长。在咸通、乾符年间(860—879),时宗人罗隐、罗虬俱以声格著称,遂齐名,号“江东三罗”。其诗写身世之感,颇有理趣,如《仆射陂晚望》中有“身事未知何日了,马蹄惟觉到秋忙”之句,颇受宋人称许。间用俚语入诗,晓畅明白。明代有人将罗邺置于“三罗”之首,辑有《罗邺诗集》一卷,《全唐诗》卷六五四收其诗。罗邺在唐咸通中,屡下第,有《下第》句云:“故乡依旧空归去,帝里如同不到来”。江西观察使崔安潜侍郎廉平时就很仰慕罗邺诗作,问江西,时罗邺适漂泊湘、浦间,欲用之,为幕吏所阻。既而俯就督邮,不得志,踉跄北征,赴职单于牙帐。在光启末年至大顺间(888—891),罗邺以垂老之身,踉啮北行,往帐前任职。生活在万里沙漠中,举目无亲,举事无成,前途无望,郁郁而终。罗邺去家愈远,万里风沙,满目谁亲,郁郁而终。光化中(898—901),以韦庄奏,追赐进士及第,赠官补阙。罗邺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2)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3分) 【答案】

邢台市新河县中考语文二模考试试卷

邢台市新河县中考语文二模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综合题 (共2题;共18分) 1. (10分) (2016八上·孝感月考) 名著阅读。 其实人禽之辨,本不必这样严。在动物界,虽然并不如古人所幻想的那样舒适自由,可是噜苏做作的事总比人间少。它们适性任情,对就对,错就错,不说一句分辩话。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命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就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进步;能说话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能写字作文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然而也就堕落,因为那时也开始了说空话。说空话尚无不可,甚至于连自己也不知道说着违心之论,则对于只能嗥叫的动物,实在免不得“颜厚有忸怩”。假使真有一位一视同仁的造物主,高高在上,那么,对于人类的这些小聪明,也许倒以为多事,正如我们在万生园里,看见猴子翻筋斗,母象请安,虽然往往破颜一笑,但同时也觉得不舒服,甚至于感到悲哀,以为这些多余的聪明,倒不如没有的好罢。然而,既经为人,便也只好“党同伐异”,学着人们的说话,随俗来谈一谈,——辩一辩了。 (1)这段文字选自鲁迅散文集________中的________,它是作者描写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共十篇。 (2)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对________的辛辣的嘲骂,表现了作者强烈的________思想感情。 2. (8分)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下面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 窥谷忘反(通“返”) B . 在昼犹昏(夜晚) C . 负势竞上(向上) D . 从流飘荡(随着)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3)理解填空。 ①本为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 ②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了________的特点;描绘“奇山”时,紧扣________ 的特征。(用自己的话概括) 二、句子默写 (共1题;共3分)

(语文)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语文)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南湖早春① (唐)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注释】①南湖:彭蠡湖,即鄱阳湖。这首诗作于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当时作者被贬谪为江州司马。 (1)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呈现了一幅清新明澈的画卷:暖风吹回,云彩散开,雨止天晴,阳光返照早春的鄱阳湖岸。 B. 颔联描绘了一幅杏花漫野、湖水阔远、水苹茂盛的美丽图景。 C. 颈联描写大雁低飞,略显慵懒、笨拙,黄鹂出展歌喉,舌涩口拙,尚不能婉转高歌之态。 D. 尾联间接抒情,点明诗人心情消沉郁闷的根本原因是衰老多病。 (2)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 颔联中色彩对比鲜明,红绿相映,是早春时节最富特征的景色,也是这幅画中不可缺少的点缀。 B. 前三联都是写景,先动后静,动静相生,使全诗视觉与听觉。动景与静景相映成趣。 C. 诗歌着重选取了山杏、水苹、白雁、黄鹂这些颇具江南风情的意象,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了南湖早春的神韵。 D. 诗歌以乐景衬哀情,用明丽动人、生机勃勃的南湖早春美景反衬了诗人内心的深切悲哀。 【答案】(1)D (2)B 【解析】【分析】(1)D项错误。应为:直接抒情。 (2)B项错误。应改为:前三联都是写景,首联先动后静,动静相生。颔联是静景,颈联是动景。全诗视觉与听觉。动景与静景相映成趣。具体分析为:首联“风回云断雨初晴”描绘了春风吹散阴云的动景,“返照湖边暖复明”描绘了风回云断雨初晴的静景,动静结合描绘南湖雨后阳光翻找的优美景色;颔联诗人运用“红”借代红花,“绿”借代水苹的绿叶,描绘南湖早春万物萌发生机的优美景象。是静景;颈联“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白”、“黄”色彩对比鲜明,渲染生命勃发的气息,是动景。 故答案为:⑴D;⑵ B。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准确把握描写的景物即可,一般用原诗词中的词语回答即可; ⑵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语文)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练习全集

(语文)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练习全集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诗歌采用乐府古题“行路难”,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 B. 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停杯投著”“拔剑四顾”,透露出内心的迷惘痛苦。 C. “闲来”两句连用两个历史典故。表现诗人对乘舟垂钓悠闲生活的渴望。 D. 诗人反复感叹“行路难”,唱出了无穷忧虑、焦灼不安的心声。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C (2)这两句话充满对现实理想的坚定信念;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执着追求的豪迈情怀。【解析】【分析】(1)C项理解不正确,诗人巧用典故“吕尚垂钓”“伊尹乘舟日边”表明自己虽然有着决意和无奈,但并没有就此消沉,想到政治上也曾经坎坷的吕尚和伊尹,他们的经历又增强了诗人的信心和信念。 (2)本题要结合字里行间和诗歌的主题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解答时需要读懂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根据重点语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本诗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执着追求的豪迈情怀。 故答案为:⑴ C; ⑵这两句话充满对现实理想的坚定信念;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执着追求的豪迈情怀。【点评】⑴此题考查了句意理解及作者的情感,作答时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 ⑵本题考查体会诗歌感情的能力。了解全诗内容,抓住关键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来分析诗人的情感即可;要能写出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即可。 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这首诗歌给我们描绘了哪三幅画画?

(语文)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练习题20篇及解析

(语文)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练习题20篇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南湖早春① (唐)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注释】①南湖:彭蠡湖,即鄱阳湖。这首诗作于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当时作者被贬谪为江州司马。 (1)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呈现了一幅清新明澈的画卷:暖风吹回,云彩散开,雨止天晴,阳光返照早春的鄱阳湖岸。 B. 颔联描绘了一幅杏花漫野、湖水阔远、水苹茂盛的美丽图景。 C. 颈联描写大雁低飞,略显慵懒、笨拙,黄鹂出展歌喉,舌涩口拙,尚不能婉转高歌之态。 D. 尾联间接抒情,点明诗人心情消沉郁闷的根本原因是衰老多病。 (2)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 颔联中色彩对比鲜明,红绿相映,是早春时节最富特征的景色,也是这幅画中不可缺少的点缀。 B. 前三联都是写景,先动后静,动静相生,使全诗视觉与听觉。动景与静景相映成趣。 C. 诗歌着重选取了山杏、水苹、白雁、黄鹂这些颇具江南风情的意象,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了南湖早春的神韵。 D. 诗歌以乐景衬哀情,用明丽动人、生机勃勃的南湖早春美景反衬了诗人内心的深切悲哀。 【答案】(1)D (2)B 【解析】【分析】(1)D项错误。应为:直接抒情。 (2)B项错误。应改为:前三联都是写景,首联先动后静,动静相生。颔联是静景,颈联是动景。全诗视觉与听觉。动景与静景相映成趣。具体分析为:首联“风回云断雨初晴”描绘了春风吹散阴云的动景,“返照湖边暖复明”描绘了风回云断雨初晴的静景,动静结合描绘南湖雨后阳光翻找的优美景色;颔联诗人运用“红”借代红花,“绿”借代水苹的绿叶,描绘南湖早春万物萌发生机的优美景象。是静景;颈联“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白”、“黄”色彩对比鲜明,渲染生命勃发的气息,是动景。 故答案为:⑴D;⑵ B。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准确把握描写的景物即可,一般用原诗词中的词语回答即可; ⑵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兰溪棹歌阅读答案参考

兰溪棹歌阅读答案参考 导语:《兰溪棹歌》是唐代诗人戴叔伦创作的名篇。此诗描写了春夜兰溪江边的山水美景和渔民的欢乐心情。全诗四句。前两句是写月光下的月、树、河湾和倒映在水中的山,诗句写得纤丽、秀气;后两句给人的感觉则全然不同,像是引用了民间流传的物候语,朗朗上口,朴实无华,又令人置信地叙述一个事实:春雨一下,兰溪江的鱼就多起来了。前后诗句文笔虽然不同,却协调地组合了一幅春江月夜图。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注]兰溪:今浙江县名,在金华市东北,因境内有兰溪而得名。棹歌:乐府瑟调曲有《棹歌行》,指渔民的船歌。“凉月”二句:意思是如眉的新月挂在柳梢,越地山色倒映水中。王逸少云:“山阴路上行,如在镜中游。”(《舆地志》)“兰溪”二句:“三日”,农历三月初三,上巳日,和“凉月如眉”扣紧。春日鲤鱼溯水上游产卵,因此在寂静的夜中能听到鱼儿上滩泼剌声。 阅读题 1.诗的第一句从什么角度写,第二句从什么角度写,这两句诗勾勒出一个怎样的境界? 2.整首诗,从头至尾没有写到“人”,也没有写到“情”,而读来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景中有情,问:诗中的人是怎样的形象?情是怎样 ————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

的情? 参考答案 1答:仰视低头勾勒出月色秀朗、溪水清澈的兰溪山色,朦胧飘渺,使人如同坠如仙境。 2答:写出渔民欣快欢畅之情,整个画面使人感到兰溪山水充满着蓬勃生机。 [鉴赏提示] 这是一首模仿民间船歌,描写兰溪山水秀丽和物产富饶的诗。 首句是抬头仰望天空,写出月色的秀朗,又点出春雨过后凉爽宜人的气候。并描绘出一幅月挂梢头,光泻兰溪,细绦弄影,溪月相映增辉的情景图。 第二句是低头观看溪水,把兰溪山水写得极为飘逸迷人。 第三、四句写一连三天的春雨,溪水猛涨,鱼群联翩而来的情景。“桃花雨”不仅明示季节,更见美景快情:春水盎盎,鱼抢新水,调皮地涌上溪头浅滩,拨鳍摆尾,啪啪蹦跳,看到这种情景,怎不使人从心底漾起欢乐之情!这首诗前两句写静景,后两句写动景,不见一个“人”字,不写一个“情”字,读来却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情意盎然。[兰溪棹歌阅读答案参考]相关文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