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伊斯兰建筑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之一

伊斯兰建筑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之一

伊斯兰建筑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之一
伊斯兰建筑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之一

伊斯兰建筑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之一,开始于公元七世纪的阿拉伯,以后传入印度、东南亚、北非和西班牙。12世纪传入印度后,取代了印度原有宗教建筑,莫卧儿王朝时,是其极盛时代。其代表作是建于1630-1653年的泰姬玛哈尔陵。

伊斯兰建筑最大的造型特点是广泛使用尖拱和尖顶穹窿,建筑群的主体取集中式平面,建筑群常伴随着伊斯兰式花园。建筑上装饰高度发达的几何纹样图案,并采用彩色琉璃石砖,装饰性极强。

泰姬陵在这些特点方面都有所体现,不同之处在于全用白色大理石建造,局部镶嵌有各色宝石,造型完整匀称,色彩单纯而不单调,妩媚明丽,有着神话般的魅力。整个环境极为单纯、宁静而优美,碧水绿树蓝天,衬托着白玉无瑕的大理石殿堂,圣洁肃穆,从而成为伊斯兰世界最美丽的建筑,也是全世界为数不多的建筑艺术极品这一。

伊斯兰建筑艺术在中亚、北非、东南亚包括我国西北地区都有广泛的影响,出现过许多优秀作如:摩洛哥大清真寺,可容万人祈祷,成为摩洛哥国家标志性建筑。中国新疆香妃墓等。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尖塔高耸、尖形拱门、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在设计中利用尖肋拱顶、飞扶壁、修长的束柱,营造出轻盈修长的飞天感。以及新的框架结构以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使整个建筑以直升线条、雄伟的外观和教堂内空阔空间,再结合镶着彩色玻璃的长窗,使教堂内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教堂的平面仍基本为拉丁十字形,但其西端门的两侧增加一对高塔。

尖肋拱顶

从罗曼式建筑的圆筒拱顶普遍改为尖肋拱顶(Pointed Arch,或者干脆称为Gothic Arch),推力作用于四个拱底石上,这样拱顶的高度和跨度不再受限制,可以建得又大又高。并且尖肋拱顶也具有“向上”的视觉暗示。

飞扶壁(Flying Buttress)

扶壁(Buttress),也称扶拱垛,是一种用来分担主墙压力的辅助设施,在罗曼式建筑中即已得到大量运用。

但哥特式建筑把原本实心的、被屋顶遮盖起来的扶壁,都露在外面,称为飞扶壁。由于对教堂的高度有了进一步的要求,扶壁的作用和外观也被大大增强了。亚眠大教堂的扶拱垛有两道拱壁,以支撑来自推力点上方和下方的推力。沙特尔大教堂用横向小连拱廊增加其抗力,博韦大教堂则双进拱桥增加扶拱垛的承受力。有的在扶拱垛上又加装了尖塔改善平衡。扶拱垛上往往有繁复的装饰雕刻,轻盈美观,高耸峭拔。

花窗玻璃

哥特式建筑逐渐取消了台廊、楼廊,增加侧廊窗户的面积,直至整个教堂采用大面积排窗。这些窗户既高且大,几乎承担了墙体的功能。

并应用了从阿拉伯国家学得的彩色玻璃工艺,拼组成一幅幅五颜六色的宗教故事,起到了向不识字的民众宣传教义的作用,也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花窗玻璃以红、蓝二色为主,蓝色象征天国,红色象征基督的鲜血。

窗棂的构造工艺十分精巧繁复。细长的窗户被称为“柳叶窗”,圆形的则被称为“玫瑰窗”。

花窗玻璃造就了教堂内部神秘灿烂的景象,从而改变了罗曼式建筑因采光不足而沉闷压抑的感觉,并表达了人们向往天国的内心理想。

法国亚眠大教堂双层飞扶壁十字平面

这也是继承自罗曼式建筑,但扩大了祭坛的面积。

层层往内推进,并有大量浮雕,对于即将走入大门的人,仿佛有着很强烈的吸引力。

束柱(beam-column)

柱子不再是简单的圆形,多根柱子合在一起,强调了垂直的线条,更加衬托了空间的高耸峻峭。哥特式教堂的内部空间高旷、单纯、统一。装饰细部如华盖、壁龛等也都用尖券作主题,建筑风格与结构手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整个建筑看上去线条简洁、外观宏伟,而内部又十分开阔明亮。

哥特式建筑技术高超精致,又带有艺术性,在建筑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教堂的建筑风格主要有罗马式、拜占庭式和哥特式三种。罗马式教堂是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以后,一些大教堂普遍采用的建筑式样。它是仿照古罗马长方形会堂式样及早期基督教“巴西利卡”教堂形式的建筑。巴西利卡是长方形的大厅,内有两排柱子分隔的长廊,中廊较宽称中厅,两侧窄称侧廊。大厅东西向,西端有一半圆形拱顶,下有半圆形圣坛,前为祭坛,是传教士主持仪式地方。后来,拱顶建在东端,教堂门开在西端。高耸的圣坛代表耶稣被钉十字架的骷髅地的山丘,放在东边以免每次祷念耶稣受难时要重新改换方向。随着宗教仪式日趋复杂,在祭坛前扩大南北的横向空间,其高度与宽度都与正厅对应,因此,就形成一个十字形平面,横向短,竖向长,交点靠近东端。这叫做拉丁十字架,以象征耶稣钉死的十字架,更加强了宗教的意义。

拜占庭式建筑的主要成就与特征是穹顶在方形的平面上,建立覆盖穹顶,并把重量落在四个独立的支柱上,这对欧洲建筑发展是一大贡献。圣索菲亚大教堂是典型拜占庭式建筑。其堂基与罗马式的一样,呈长方形,但是,中央部分房顶由一巨大圆形穹窿和前后各一个半圆形穹窿组合而成。东正教教堂的特征是堂基由长方形改为正方形,但在建筑艺术上仍保留拜占庭式风格。东欧的教堂是突出穹顶,提高鼓座,使穹顶更加饱满。现在苏联红场上的华西里·伯拉仁内教堂就是著名

的拜占庭式教堂建筑。其特点是中央一个大墩,周围八个小墩排成方形,上面各有一个大小不一的穹顶。该建筑是世界宗教建筑中的珍品。

世界五大最著名建筑风格流派

一:巴洛克建筑 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奇异古怪,古典主义者用它来称呼这种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建筑风格。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对城市广场、园林艺术以至文学艺术部门都发生影响,一度在欧洲广泛流行。 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著名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维尼奥拉设计的罗马耶稣会教堂是由手法主义向巴洛克风格过渡的代表作,也有人称之为第一座巴洛克建筑。 二:法国古典主义建筑 法国在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初的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专制王权极盛时期,开始竭力崇尚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建造了很多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古典主义建筑造型严谨,普遍应用古典柱式,内部装饰丰富多彩。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是规模巨大、造型雄伟的宫廷建筑和纪念性的广场建筑群。这一时期法国王室和权臣建造的离宫别馆和园林,为欧洲其他国家所仿效。三:哥特式建筑 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哥特式教堂的结构体系由石头的骨架券和飞扶壁组成。其基本单元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做双圆心骨架尖券,四边和对角线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顶。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在不同跨度上作出矢高相同的券,拱顶重量轻,交线分明,减少了券脚的推力,简化了施工。 飞扶壁由侧厅外面的柱墩发券,平衡中厅拱脚的侧推力。为了增加稳定性,常在柱墩上砌尖塔。由于采用了尖券、尖拱和飞扶壁,哥特式教堂的内部空间高旷、单纯、统一。装饰细部如华盖、壁龛等也都用尖券作主题,建筑风格与结构手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欧洲各国的经典哥特式建筑 四:古典复兴建筑 古典复兴建筑是十八世纪60年代到十九世纪流行于欧美一些国家的,采用严谨的古希腊、古罗马形式的建筑,又称新古典主义建筑。 当时,人们受启蒙运动的思想影响,崇尚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在建筑方面,古罗马的广场、凯旋门和记功柱等纪念性建筑成为效法的榜样。当时的考古学取得了很多的成绩,古希腊、罗马建筑艺术珍品大量出土,为这种思想的实现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五:古罗马建筑 古罗马建筑是古罗马人沿习亚平宁半岛上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技术,继承古希腊建筑成就,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的一种建筑风格。古罗马建筑在公元一~三世纪为极盛时期,达到西方古代建筑的高峰。 古罗马建筑的类型很多。有罗马万神庙、维纳斯和罗马庙,以及巴尔贝克太阳神庙等宗教建筑,也有皇宫、剧场角斗场、浴场以及广场和巴西利卡(长方形会堂)等公共建筑。居住建筑有内庭式住宅、内庭式与围柱式院相结合的住宅,还有四、五层公寓式住宅

世界十大著名教堂

世界十大著名教堂 教堂是基督教等教的教徒举行宗教仪式的建筑物,原意是为上帝的居所,以此来赞美上帝,祈求赐福给天下众生。人们在这儿进行弥撒礼仪和祈祷。以求天下太平,众生平安。 早期的基督教会曾利用犹太教会堂或家庭式进门宗教聚会.4世纪初基督教成为国教化,从此,教堂开始大规模建设。可以说,罗马帝国分裂后,欧洲的建筑就是一部教堂建筑。它集中体现了欧州的先进技术和建筑理念,所耗费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是空前的,教堂是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练功场。在欧美,在世界有数不清的各式教堂,而且是最美的建筑,是人类奉献给上帝享受的人间天堂。

一、圣索菲亚大教堂 座落在今天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圣索菲亚大教堂 教堂是由物理学家米利都的伊西多尔及数学家特拉勒斯的安提莫斯设计 罗马帝国于公元395年结束强盛时代,当年分裂成东、西两个帝国,东罗马帝国后来称为拜占庭帝国。由于拜占庭帝国处于优越的地理位置,聚敛财富,形成一个强盛国家。拜占庭从西罗马帝国学来了很先进的混凝土技木,又从东方的波斯帝国等地学来穹顶技木,创造了一科全新的穹顶形式建筑,还从印度等地学来镂刻和彩色大理石加工技术进行精细装饰,经过不断锤炼,拜占庭建立了圣索菲大教堂。这是当时世界建筑的精品。可惜的是这世界珍品右第一世纪末的一次地震被破坏,现的仿制品,比原创略小,但其技术含量和精美装饰也是与其前身相媲美的。

二圣路易大教堂 经受灾难的圣路易大教堂更美更谐调 位于美国新奥尔良法区的杰克逊广场。它的建造经历多受磨难:1718年建造,1723年遭飓风破坏,重建后又于1788年被烧毁,以后又重建,19世纪40年代进行加固,其间中厅又突然倒塌,直至1851年才竣工.100多年的反复修造,使该教堂经受考验。该堂为混凝土结构,塔楼座落在教堂主建筑之上,配楼呈两边。精加工的大理石圆柱和地面材料,以及各种雕塑、壁画等艺术品组成的成穹顶形的建筑,显得富丽堂皇,是美国最美、最谐调的建筑之一。

全球著名十大建筑设计师及作品介绍

全球著名十大建筑设计师及作品介绍一:创新建筑师代表: Santiago Calatrava (卡拉特拉瓦) Santiago Calatrava 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创新建筑师之一,也是备受争议的建筑师。Santiago Calatrava以桥梁结构设计与艺术建筑闻名于世,他设计了威尼斯、都柏林、曼彻斯特以及巴塞罗那的桥梁,也设计了里昂、里斯本、苏黎世的火车站。最近的作品就是著名的2004年雅典奥运会主场馆。 由于Calatrava 拥有建筑师和工程师的双重身份,

他对结构和建筑美学之间的互动有着准绳的掌握。他认为美态能够由力学的工程设计表达出来,而大自然之中,林木虫鸟的形态美观,同时亦有着惊人的力学效率。所以,他常常以大自然作为他设计时启发灵感的泉源。他设计的桥梁以纯粹结构形成的优雅动态而举世闻名,展现出技术理性所能呈现的逻辑的美,而又仿佛超越了地心引力和结构法则的束缚。 有的时候,他的设计难免会让人想起外星来客,极其突兀的技术美似乎全然出乎地球人的常规预料。这当然是得益于他在结构工程专业上的特长。早自20世纪初以来,桥梁的设计一直被托付给了路桥结构工程师,建筑师退避三舍好像已成习惯。由于有了卡拉特拉瓦,全世界的建筑师们才忽然发现了新的课题,在90年代前后爆发了对桥梁进行建筑设计的热潮,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开始塑造城市中的这类元素,进而影响到城市的面貌。2001年,卡拉特拉瓦在美国的第一个作品建成,是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的美术博物馆扩建工程。此地原有一个旧馆,是在1957年由当地的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这一次卡拉特拉瓦加建的Quadracci展厅,名号不大,其实却造成了绝对喧宾夺主的局面。

世界六大最著名建筑奖项精编版

世界六大最著名建筑奖项 1:普利兹克建筑奖Pritzker建筑奖是Hyatt(凯悦)基金会于1979年所设立的, 因其独一无二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有建筑诺贝尔奖之称。每年一次的颁奖都由美国总统颁发并致颁奖词,1983年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就是从当年的美国总统里根手里接受的大奖。该奖项一向是当代建筑风潮的指针性奖项,历届得奖的建筑师都是重量级的代表人物。从第一届的Philip Johnson(约翰逊),第五届的Ieoh Ming Pei(贝聿铭),之后有安藤忠雄(Tadao Ando),Frank. O.Gehry(盖里),以及Norman Foster(福斯特)等等无一不是当代的大师级人物。2000年的得主是来自荷兰的建筑师Rem Koolhaas(库尔哈斯)。Pritzker奖的由来Pritzker建筑奖由凯悦基金会在1979年设立,用以每年授予一位在世的建筑师,表彰其在建筑设计中所表现出的才智、想象力和责任感的优秀品质,以及通过建筑艺术对建筑环境和人性做出持久而杰出的贡献。该奖以Pritzker家族的姓氏命名。该家族的国际业务总部设在芝加哥,向以支持教育、宗教、社会福利、科学、医学和文化活动而闻名。Jay A. Pritzker和他的妻子(已于1999年1月23日逝世)发起设立了这个奖。他们的长子Thomas J. Pritzker现在是凯悦基金会的主席。他介绍说:“我们之所以对建筑感兴趣,是因为我们在世界上建了许多饭店,与规划、设计以及建筑营造有密切的联系,而且我们认识到人们对于建筑艺术的关切实在太少了。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芝加哥人,生活在摩天大楼诞生的地方,一座满是象Louis Sullivan(沙里文), Frank Lloyd Wright(赖特), Mies van de Rohe(密斯)这样的建筑伟人设计的建筑的城市,我们对建筑的热爱不足为怪。1967年我们买下了一幢尚未竣工的大楼作为我们的亚特兰大凯悦大酒店。它那高挑的中庭成为我们全球酒店集团的一个标志。很明显,这个设计对我们的客人以及员工的情绪有着显著的影响。如果说芝加哥的建筑让我们懂得了建筑艺术,那么从事酒店设计和建设则让我们认识到建筑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力。因此,在1978年我们想到来表彰一些当代的建筑师。爸爸妈妈相信,设立一个有意义的奖,不仅能够鼓励和刺激公众对建筑的关注,同时能够在建筑界激发更大的创造力。我为能代表母亲和家里其他人为此继续努力而自豪。”普利兹克建筑奖像一架选拔建筑大师的机器,目光犀利,下手精准,绝大多数获奖者的确名副其实。它似乎自成体系,从第一届得主菲利普·约翰逊(1979年)开始,到凯文·罗奇(1982年)、丹下健三(1987年)、雷姆·库哈斯(2000年),勾勒出一条影响深远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建筑思潮脉络;它能打破地域偏见,三位日本人和两位拉丁美洲建筑师的入选,显示了评选范围的全球性特征;出生于巴格达的女建筑师扎哈·哈迪德(2004年)的登场,多少弥补了它在性别取向上的一些遗憾;而对弗兰克·盖里(1989年)的关注,足以表明它的前瞻和远见:当时盖里只在美国西海岸做过一些美学冒险性建筑,其一生中最伟大的作品——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尚未出现,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弗兰克·盖里确实能够为世界创造惊人的建筑。一个奖项成为伟大,是因为获奖者足够伟大,而这首先要求评委们足够睿智,评选程序足够公正。在短短的27年时间里,普利兹克建筑奖迅速崛起,29位得奖者如群星闪耀,风光无限。其声势压过了百年老店“英国皇家建筑师金奖”(RIBA)、奖金更丰厚的“日本国家 艺术大赏”和丹麦“嘉士伯”奖、重视单个作品的美国建筑师协会(AIA)“国家荣誉奖”等权威大奖,成为建筑界公认的至高无上的奖项。奖赏Pritzker建筑奖在许多程序上以及奖金方面参照了诺贝尔奖。Pritzker建筑奖的获奖者可以得到10万美元的奖金,一个正式的获奖证书,1987年以后还增加了一块铜质奖章。(在这之前为每位获奖者颁发的是一座限量制版的亨利.摩尔的雕塑。)奖章正面图案的设计是以有“摩天楼之父”美称的芝加哥著名建筑师Louis Sullivan(沙里文)的设计为基础,刻有“The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Pritzker 建筑奖)字样,获奖者的姓名刻在奖章正中,奖章背面刻着亨利.沃顿1624年在其《建筑的要素》一书中提出的建筑的三个基本条件:“坚固、实用、愉悦”。评奖任何国家

世界著名宗教建筑——巴塞罗那大教堂

世界著名宗教建筑——巴塞罗那大教堂 巴塞罗那大教堂,又称作“神圣家族教堂”、简称为“圣家堂”,堪称上帝的建筑,它是西班牙建筑大师安东尼奥·高迪的毕生代表作。它位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的巴塞罗那市区中心,始建于1884年,目前仍在在修建中。尽管是一座未完工的建筑物,但丝毫无损于它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景点之一。教堂主体以哥特式风格为主,细长的线条是主要特色,圆顶和内部结构则显示出新哥特风格。 巴塞罗那大教堂 巴塞罗那大教堂(又称神圣家族大教堂,简称圣家堂)是西班牙巴塞罗那的一个巨型哥特式的教堂,实际上是由康诺恩荷斯之家、德卡之家和依亚拉迪亚卡之家这三个中世纪教堂组成。巴塞罗那大教堂始建于巴塞罗那最鼎盛时期的13—15世纪。从开始修建到完工共耗费了150年的时间,而且在随后的漫长岁月里又经过了无数次的加工,后在1884年是由建筑师安东尼奥·高迪所设计修建,这是他设计生涯晚期的作品,具有十九世纪的新哥特风格,但至今还未完工,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至今还在兴建中的天主教大教堂。以其繁复的回廊、尖顶和拱形屋顶、讲道坛以及唱诗班而著称于世,它巍峨壮观的形态更是使它成为巴塞罗那的标志性建筑。巴塞罗

那圣保罗广场上有阶梯可通往著名的巴塞罗那大教堂。[1] 巴塞罗那大教堂是一座宏伟的天主教教堂,整体设计以大自然诸如洞穴、山脉、花草动物为灵感。高迪曾经说:“直线属于人类,而曲线归于上帝。”圣家族大教堂的设计完全没有直线和平面,而是以螺旋、锥形、双曲线、抛物线各种变化组合成充满韵律动感的神圣建筑。巴塞罗那大教堂分为生门和死门两个出入口。死门所展示透露出的腐朽溶解的过程姿态,栩栩如生,和当时堕落的社会交相回音,并且其不正常的力学结构原理也让日本人赞不绝口.教堂共计18座高塔,以中央170米高那座代表耶稣基督,其周围将环绕4座130米,代表4位福音传道者的大塔楼,北面的一座后塔将有140米高,代表著圣母玛利亚,包括“荣耀立面”在内,目前没有一 座是盖好的。其余分别置于各立面共12座塔代表耶稣的十 二门徒,各有100米高。 巴塞罗那大教堂 高迪在教堂四周保留相应的空地,形成四星状的广场,以获得最好的视觉艺术效果又尽量少占城市用地。从1883年至1893年高迪主要在原有平面上修改,不敢做太大变动。从1891年至上世纪初,由于米拉公寓、古埃尔公园建成的成功,高迪开始大胆修改教堂设计。高迪将教堂的三个立面分别以隐喻的手法象征耶稣一生的三个阶段:诞生、受难与复

世界主要建筑风格分类

世界主要建筑风格分类 1、意大利建筑风格 意大利建筑在建筑技术、规模和类型及建筑艺术手法上都有很大的发展,无论在建筑空间、建筑构件还是建筑外形装饰上,都体现一种秩序、一种规律、一种统一的空间概念。 流行于19世纪下半叶的意大利式风格,一般为方形或近似方形的平面,红瓦缓坡顶,出檐较深,檐下有很大的托架(也称牛腿)。檐口处精雕细凿,气势宏大,既美观有避免雨水淋湿檐口及外墙而变色,使外观看上去始终保持鲜艳亮丽没有污浊。普通的意大利风格的建筑,朝向花园的一面有半圆形封闭式门廊,落地长窗将室内与室外花园连成一体,门廊上面是二楼的半圆形露台。 意大利建筑在细节的处理上特别细腻精巧,又贴近自然的脉动,使其拥有永恒的生命力。其中铁艺是意大利建筑的一个亮点,阳台、窗间都有铁铸花饰,既保持了罗马建筑特色,又升华了建筑作为住宅的韵味感。尖顶、石柱、浮雕……彰显着意大利建筑风格古老、雄伟的历史感。 2、地中海建筑风格 闲适、浪漫却不乏宁静是地中海风格建筑所蕴含生活方式的精髓所在。 地中海风格建筑,原来是特指沿欧洲地中海北岸沿线的建筑,特别是西班牙、葡萄牙、法国、意大利、希腊这些国家南部沿海地区的住宅。这些地中海沿岸的建筑和当地乡村风格的建筑相结合,产生了诸如法国普罗旺斯、意大利拖斯卡纳等地区的经典建筑风格。后来这种建筑风格融入欧洲其他地区的建筑特点后,逐渐演变成一种豪宅的符号。闲适、浪漫却不乏宁静是地中海风格建筑所蕴含的生活方式的精髓所在。 长长的廊道,延伸至尽头后垂直拐弯;半圆形高大的拱门,或数个连接或垂直交接;墙面通过穿凿或半穿凿形成镂空的景致。这是地中海建筑中最常见的三个元素。 地中海风格的建筑舍弃浮华的石材,用红瓦白墙营造出与自然合一的朴实质感。 地中海风格从建筑的形态上看,经常出现很多不对称的设计,尤其是西班牙风格的建筑,采用了很多圆弧形结构。外立面颜色温润而醇和、材料粗朴而富有质感、建筑中包含众多的回廊、构架和观景平台。

不同国家的建筑风格

不同国家的建筑风格,满足不同的环境需求 一份优秀的策划方案应把握以下三要素: 一、行业、经济、政策、需求、市场变化等,各类宏观影响因素的发展趋势,研究清楚了,才能确立项目的大方向,此为“应天时”; 二、竞争环境、自身项目环境、企业内部环境、自家营销团队执行能力环境等,各类环境制约因素,看透了,才能制定合理的思想出路,此为“合地利”; 三、目标客户、自身企业、销售团队、合作部门、外协单位、上级领导、下属员工等,各个参与策划案执行的个体喜好及利益分配因素,把握准了,才能确保策划案的顺利推进和高速执行,此为“得人和”; 一个好的策划人,在制定策划案时,如能将上述各因素都考虑过了,才可能做出一份合理可行的有效方案; 若能将上述因素都考虑周到,并且准确把握住、协调好,才能制定出真正优秀、高价值的策划方案,达到策划高手的境界。 策划的原理是——分析需求、满足需求,更高层次是挖掘需求、引导需求 而策划人的思维原则是:一定以客户为导向,以换位思考为基本原则 很简单的道理: 策划的目的是为了产品卖出去,那么,客户凭什么买你的产品? 你给产品的策划,说服不了自己,怎么说服客户?说服不了他,他怎么会买你的产品。 所以,一定是将自己摆在客户的角度,模拟客户的思想,了解客户的需求和购买诱因, 然后,设好套,拉根线,拖他进套,然后收绳子, 最后让他觉得绑住他的绳子,是世界上最适合他的时装。 说穿了,策划就是个逻辑圈套, 以达成产品销售为导向的策划,是策划的根本目的。 而策划的技巧原则,则在于差异化。 差异化的来源是什么? 还是要从客户需求上去分析,去实现。 在同质化产品的竞争中,策划的差异化实现原则是: 针对客户需求最强烈的部分,进行产品设计和产品性能宣传,

世界十大最高建筑排行

世界十大最高建筑排行(组图) 第十名:中银大厦 香港中国银行大厦,由贝聿铭建筑师事务所设计,1990年完工。总建筑面积12.9万平方米,地上70层,总高369米。结构采用4角12层高的巨形钢柱支撑,室内无一根柱子。

第九名:中环广场大厦 1993年香港中环广场大厦建成,高374米,78层,是香港目前最高的摩天大楼。也同样跻身于世界最高建筑物前10名之列。 大厦看起来是三角形造型,其实并不是真三角形因为它的尖角均被切去。原因有二:首先是为了能有更多便于使用的室内面积;而更重要的是避免以其税利尖角冲向邻居而得罪他们。 大厦顶部以金字塔形状的坡顶以及立于其上的桅杆作收束,晚间日光照耀下闪闪发光。立面以三种不同颜色的隔热玻璃围护。金色、银色涂层的玻璃构成垂直和水平图案而形别涂饰的花玻璃穿插其间,形成典雅而又闪烁发光的形象。

第八名:帝国大厦 矗立在美国纽约市中心高1250英尺、共102层的帝国大厦度过了50个春秋。30年代,美国经济处于大萧条时期,人民生活更加困苦,而华尔街的老板们却热衷于修建摩天大楼的竞赛。百万富翁拉斯科布为了显示自己的富有,决意修建一座世界最高的楼房。能盖多高?拉姆沉思片刻后回答说:“1050英尺。”拉斯科布对这个高度很不满意,因为这仅仅比当时纽约新建成的克莱斯勒大厦高4英尺。于是,建筑师设法增加了一节200英尺高的圆塔,使帝国大厦的高度为1250英尺。这座摩天大楼只用了410天就建成,也可算是建筑史上的奇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帝国大厦一直是世界最高的楼房。

第七名:信兴广场大厦 信兴广场地王大厦由68层的商业大楼、32层的商务公寓、5层的购物中心及2层地下停车场组成,楼高384米,占地1873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总投资40亿港币 第六名:中信广场大厦

浅析世界三大宗教的哲学思想_以世界各大宗教建筑为分析比较载体_刘悦

浅析世界三大宗教的哲学思想 ——以世界各大宗教建筑为分析比较载体 刘悦 中国传媒大学 摘要:随着当今世界的发展,宗教信徒人数不减而增,宗教建筑分布于世界各地,从圣奥古斯丁教堂到喇嘛庙,从伦敦塔到泰姬陵,宗教建筑的美丽被世人见证,同时,从宇宙论论证到人格同一性,宗教哲学总能够在宗教建筑中发现端倪并感召世人,此篇文章主要从世界三大宗教出发,以宗教建筑为载体,浅析宗教哲学的伟大发展。 关键词: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宗教哲学建筑风格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分布于世界各地,基督教、伊斯兰教与佛教是现今世界三大宗教,虽然个体教义有所差别,但从人类生命本真、伦理与道德定律的基本理念来说,都是寻求生命本身具有的智慧,遵循人类能够通过各种形式的“苦”而获得最终幸福的路径发展原则。宗教哲学是在宗教理论与哲学形成的基础上对二十世纪初宗教理念的归纳总结或宗教现象的分析学科。 当今世界有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三大宗教分布地区各不相同,从而他们的代表性建筑就分布在世界不同地区,宗教建筑是宗教情怀的重要展现,宗教建筑的分布、宗教建筑的设计在不同方面展现着各大宗教的哲学思想,这些经典的建筑成为人类历史上探究宗教哲学的重要途径。 一、基督教的宗教哲学 奥古斯丁在其著作《论真宗教》中首先提出“基督教是真正哲学”①,即认定基督教的宗教哲学符合他所认为的“至善”之根本。他认为拥有智慧的人才有爱他人的能力,从而也是最能感受到帮助他人而获得幸福的快乐之人,虽然从发展趋势看,宗教哲学与基督教的神学思想在逐渐分离,但总的来说,哲学依附于基督教的信仰趋势贯穿于历史的印记中,近代西方哲学偏向于理性思考宗教现象,如追溯宗教信仰的源头,为信仰找寻理性的方向,虽然就此宗教哲学对基督教的依附降低,但宗教哲学仍旧依附于宗教活动、宗教建筑、宗教理念中。基督教的宗教哲学提倡“美”“至善”与“全能”,这同宗教哲学中的宇宙论论证和本体轮论证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在宗教建筑中更表现出博大精深的宗教理念。 基督教的建筑风格主要有哥特式、拜占庭式和罗马式,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尖塔高耸、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在历史发展中,近代启蒙主义的思想动摇了基督教为唯一信仰的理由,宗教现象的多样性得以发展,如何能够验证上帝存在于世人心中与现实中,成为信徒怀疑的集中地区。当高耸的建筑呈现在教徒眼前,巨大的花窗上印着受难的耶稣,理性思想中关于“恶”的起源就已经被一幅幅受难画面所洗刷,哥特式的彩色花窗似乎对伊壁鸠鲁的“恶”的存在做出了现实社会最好的解释,人类生而自由,“恶”已然不是恶了,它成为接近完满的重要阶梯。而拜占庭式与罗马式的建筑也分别展现了其不同的宗教哲学艺术,探究基督教的宗教哲学可以透过这些建筑窥探一二。 二、伊斯兰教的宗教哲学 伊斯兰教有极强的包容性,在世界人口总数中,约有15.7亿信徒,他们占世界全部人口的近30%。其教义要求“穆斯林四海皆兄弟”,要求信徒团结一致,互相帮助,促进世界的融洽相处与和平,从而能够达到至善、接近真主。正如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所言:“求职是每一位穆斯林男女的天职”,他们在真主的教导下打破了狭隘的民族界限,不仅仅发展了伊斯兰教的教义,更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事实上,伊斯兰教对智慧的颂扬远远超过其他教义,在对智慧的歌颂中真正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在伊斯兰迅猛发展的时期,人类文学与艺术事业得到长足而迅猛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全世界的和平与团结做出了贡献。 伊斯兰教简洁明了的信条表达了它对和平与希望的向往,而伊斯兰教的建筑多以纹饰繁多、穹隆多元展现世人,与基督教的哥特式等相比较,它们充满雅致。这符合哲学家布劳德等所认同的“宗教经验论”,在神龛周围那些复杂的花纹里,信徒似乎可以感受到真主的存在与伟大,每一次对真主的敬仰与建筑的膜拜都为感受宗教的特别增加了分量,充实了宗教经验主义中的心灵感受。而伊斯兰教建筑中对用白色表达,纯洁的信条与颜色表达了宗教中对于“恶”的反驳,也是对宗教哲学中论证真主存在的一个有力支持。团结一切兄弟、感召世人在信条中提升了信徒的内心纯洁,反应在现实生活中又促进了恶的减少,善的增加,对于过分的“恶”对宗教的怀疑和诋毁做出了一定的博弈。 三、佛教的宗教哲学 佛教诞生于三千多年前的古印度,其教义强调因果轮回、法眼慧心。要求信徒多行善、积累好的德行。佛教强调每个人的命运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要求信徒不可杀生,更不可自杀,认为人生来就是修成的硕果,是极为难得的存在,报答父母或爱护自己都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首要事件。事实上佛教在所有宗教中是最注重此生修德的宗教。正如六祖慧能大师说的一样:“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即如果你离开人世间的存在而去寻找佛法,就像去大自然中找兔子的角一样,是十分好笑又无果的。 佛教主要分布于亚洲,其著名的建筑有柬埔寨的吴哥寺窟、缅甸的仰光大金塔建筑等,建筑多讲究宏伟对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亚洲塔式、庭院结构的发展。佛家讲究探求事物本质,遵循宇宙规律,是在条件性论证的基础上,对宗教中轮回转世理论做出的补充,在对称的建筑中,构建了人格同一性中驳斥记忆同一的理论,认为世间万物的发展是本身的发展而不是固态的变更。灵魂与人身的合一与分裂就如同错落有秩的佛教建筑一样,是彼此的搭配,但并非固态的存在。对詹姆斯莫迪的灵魂描述做出归纳与总结,是宗教哲学中对人神分析的另一种理解。 事实上,无论是基督教、伊斯兰教还是佛教,在追求人类生存发展的过程中,三大宗教都追求善、诚、美,讲究存在就要对个体尊重,在一定程度上并非为反科学的论证,而是促进人类进步的意识形态,如何正确处理宗教与世界科技发展的关系问题,是我们必须在日后深入探讨的重要问题。 注释: ①奥古斯丁,《论真宗教》[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2 参考文献: [1]奥古斯丁,《论真宗教》[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社,2006,2 [2][美]路易斯?P?波伊曼,《宗教哲学》[M]译者:黄瑞成,北 京:中国人民大出版社,2006,5。 [3]Geoffrey Thomas,《政治哲学导论》[M]译者:顾肃,北京:中国人民大出版社,2006,1。 思政探讨176

世界三大园林体系的风格特征

世界三大园林体系的风格特征 世界古典园林三大体系 18世纪以前,世界各国几乎都有自己的园林,各种不同风格的园林,形成了中国、西亚和古希腊三大体系。 西亚的造园活动是从古波斯(今伊朗)开始的,影响到叙利亚、伊拉克、埃及、西班牙以及阿拉伯等所有伊斯兰教地区。西亚与北非气候干燥,干旱和沙漠的环境使人们只能在自己的庭园里经营一小块绿洲。在他们的心目中,水和绿荫显得特别珍贵,认为“天国乐园”(伊甸园)就是一个大花园,里面有潺潺流水,绿树鲜花,美妙的乐声在庙堂里回荡。因此阿拉伯人习惯用篱或墙围成方直平面的庭园,便于把自然和人为的界限划清。园内布置成“田”字形,用纵横轴线分作四区,并将轴线建为十字林荫路,交叉处设中心水池,以象征天堂。后来水的作用又得到不断的发挥,由单一的中心水池,演变为各种明渠暗沟与喷泉,并相互联系。这种水法的运用,后来又深刻地影响了欧洲各国的园林。 古希腊于公元前5世纪逐渐学仿波斯的造园艺术,在原有的果树蔬菜园里引种栽培了许多波斯的名花异卉,终于发展成为四周为住宅围绕,中央为绿地,布局规则方整的柱廊园。随后希腊的园林艺术被罗马所继承,他们将希腊的柱廊园发展成大规模的山庄园林,不仅继承了以建筑为主体的规则式轴线布局方式,而且出现了整形修剪的树木与绿篱,几何形的花坛,以及由整形绿篱形成的迷宫。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园林出现新的飞跃。以往的蔬菜园及城堡里的小块绿地变成了大规模的别墅庄园。园内一切都突出表现人工安排,布局方整端正,与园外疏落自如的天然环境判若两个世界,充分显示人类征服自然的成就。重台叠馆的建筑和中轴线是全园的主体和轴心,结合山势,从山上引水下山,用于纳凉。而且还建有雕像装饰的喷泉池沼,随阶降泻的叠瀑等。 巴黎凡尔赛宫苑是举世公认的欧洲古典园林杰作 。 园林总面积广达1500公顷.相当于当时巴黎市区面积的四分之一。园的中轴线长达3千米,与地处高坡长达400米的宫殿主楼垂直相交。中轴的前半段为十字形水渠,两侧是星罗棋布的花坛、喷泉、池沼、雕像。园周不设围墙,使园内绿化与园外的田野连成一片,而园内一系列对景安排都与中轴线严格对称。凡尔赛宫苑是路易十四称霸全欧后于1661年始建的,历时百年之久,消耗全国赋税的十分之六。壮丽的凡尔赛宫苑无处不体现主权的至高无上,但也充分展示了法兰西园林简洁豪放的独特风格。 以中国山水园林为代表的东方园林与西方园林截然不同。中国山水园林表现的是自然美,布局形式以自由、变化、曲折为特点,要求景物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使人工美和自然美融为一体,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因而形成了自然式山水风景园林的独特风格。 世界历史上较主要的园林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中国古典园林,一类是西欧的古典主义园林。它们的形式不同,风格迥异,然而它们各自都有自己的“诗情画意”,各自寓有自己的“意境”。 西欧的古典主义园林,是以十六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发展起来的造园艺术思潮为基础,于十七世纪下半叶在法国形成的。这种园林在形式上有强烈的中轴线,对称的布局,规则的建筑图案,修剪整齐的树草花圃,人造的水池喷泉,笔直的道路,宽阔的广场和娇柔的石雕像……以比拟神圣的君主集权和森严的等级制度。这些艺术形式的出现,除了有长期的、民族的、传统的历史渊源外,也是当时的社会形态、政治经济和思想意识在造园艺术上的反映。这种古典主义的园林,曾得到当时社会的推崇,其中更多的是诗人、画家们的赞许和歌颂,也就赋有了在当时社会上风行的“诗情画意”和特有的“意境”。 因此,“诗情画意”“意境”,应该是每一种形象艺术所共有的内容,只有揭示“诗情画意”和“意境”所特有的内容,才能真正地揭示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园林的特点。 那么,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是什么呢?一般说,我国的古典园林是一种“创作自然,借景寓情”的艺术。它们决不是机械地模仿自然,被动地顺应自然,而是记录了自然的美好的“形”,表现出自然的气势的“神”,寄寓着园主的“情”,浑然一体,宛如天开。 对于大自然的爱好,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的共同之点。所不同的,在于人类能够改造自然,创作自然,欣赏并享受自然的美。这也是我国古代造园艺术所经历的漫长不息的道路。 “创作自然,借景寓情”也概括了创作这种园林形式时所遵循的章法。笔者曾经将它归纳为“五要”和“五避”。即: 在地域有限的空间里,要能再现自然山水之美,寓意曲折含蓄,引人探求和回味;避免全盘托出,一览无余。 人工斧凿的山石水池,要做到“宛自天开”“巧夺天工”;避免牵强附会,矫揉造作。 各类建筑物的设置,要同周围景色环境有机地结合;避免夸奇斗胜,或画蛇添足。 画面的安排,要有构图层次,突出重点;避免独花无叶, 或喧宾夺主。 景色的组织,要有统一的连续性;避免杂乱无章,断径绝路。 这个“五要”“五避”,即是创作园林必须遵循的章法,也是我们平时欣赏、评价园林时参照的依据。 这个“五要”“五避”,贯彻在创作园林的各个具体环节。这些环节主要是座基选地,总体布局、院落组合、单体建筑、山水、花木、道路和造景的一些技巧等等。 座基选地,通俗一点讲,就是造园的建造位置选在什么地方,划分多大的范围。一般的说,只有:“相地合宜”,才能“构园得体”。因此,我国古典园林的造园家们都希望将园址选在天然的山水形胜之处,或者至少在有山连脉,有水通源的地方,这样比较容易取得融汇于“天然”的效果。当然,

世界建筑风格及其意义

世界建筑风格及其意义 “建筑是有生命的,它虽然是凝固的,可在它上面蕴含着人文思想。”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如是云。 古代世界的建筑因着文化背景的不同,曾经有过大约七个独立体系,其中有的或早已中断,或流传不广,成就和影响也就相对有限,如古埃及、古代西亚、古代印度和古代美洲建筑等,只有中国建筑、欧洲建筑、伊斯兰建筑被认为是世界三大建筑体系,又以中国建筑和欧洲建筑延续时代最长,流域最广,成就也就更为辉煌。 中国建筑: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劳动人民用自己的血汗和智慧创造了辉煌的中国建筑文明。中国的古建筑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体系最完整的建筑体系,从单体建筑到院落组合、城市规划、园林布置等在世界建筑史中都处于领先地位,中国建筑独一无二地体现了的“天人合一”的建筑思想。故宫是中国建筑的代表作品,它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也是“天人合一”思想的重要体现者。而江南的私家庭院、北方的四合院、岭南的土楼则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和为贵”的思想以及对自然的尊重和热爱。 伊斯兰: 伊斯兰建筑,西方称萨拉森建筑,有着浓郁的宗教色彩。它包括清真寺、伊斯兰学府、哈里发宫殿、陵墓以及各种公共设施、居民住宅等,是世界建筑艺术和伊斯兰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同欧洲建筑、中国建筑并称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伊斯兰建筑以阿拉伯民族传统的建筑形式为基础,借鉴、吸收了两河流域、比利牛斯半岛以及世界各地、各民族的建筑艺术精华,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多样的造型,创造了一大批具有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的建筑物。 欧洲: 欧洲小国林立,民族众多,造就了多彩的文明,其建筑风格的演变也自然更加多元化,有着很强的时间性和地域性。 1、古罗马建筑 古罗马人沿袭亚平宁半岛上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技术,继承古希腊成就,在公元1-3世纪达到西方古代建筑极盛高峰。大型建筑物风格雄浑凝重,构图和谐统一,形式多样。有些建筑物内部空间艺术处理的重要性超过了外部体形。最有意义的是创造出柱式同拱券的组合,如券柱式和连续券,既作结构,又作装饰。

高三美术 外国美术鉴赏第3课心灵的慰藉和寄托——宗教建筑

第三课心灵的慰藉和寄托——宗教建筑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对宗教的性质有一些感性的认识。 2、过程和方法:进一步学习欣赏建筑艺术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并感受宗教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正确对待宗教艺术。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进一步学习欣赏建筑艺术的方法,着重了解建筑是如何体现一定的思想观念,以及三大宗教建筑的主要特征。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对待宗教艺术的态度和价值观。 难点:解决对宗教的认识,以及与宗教建筑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教法选择:举例法、讲解法。 学法选择: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等。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顾中国的宫殿建筑——故宫建筑群和天坛,它的形式是为王权服务的。这一讲,我们来赏析为宗教服务的建筑——宗教建筑。 (板书课题: 心灵的慰藉和寄托——宗教建筑) 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其影响深远。宗教对于一时还找不到正确出路的广大人民群众,是一种重要的精神支柱,它寄托着人们的理想和幻想。在世界三大宗教盛行的年代里,世界各国建造了一大批宗教建筑。 (二)结合课件讲授新课: 1、佛教建筑 概述:佛教的概况。 结合教材中的讲述,介绍印度《桑奇大塔》和《婆罗浮屠》。 引导学生与中国佛塔进行比较,归纳、总结特色:对称、多种造型手法的综合运用等。并了解建筑是如何体现一定的思想观念。 2、基督教建筑 概述:基督教的概况。基督教的教堂集欧洲中世纪美术制大成。它先后创造了拜占庭式、罗马式和哥特式三种建筑风格。其中哥特式教堂建筑式西方建筑史上的一个高峰。 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夏特尔主教堂》、《兰斯主教堂》和《科隆主教堂》。 学生围绕这几个代表作欣赏,分组讨论: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什么?

全球著名十大建筑设计师及作品介绍

全球着名十大建筑设计师及作品介绍 一:创新建筑师代表:?SantiagoCalatrava(卡拉特拉瓦) ?SantiagoCalatrava是世界上最着名的创新建筑师之一,也是备受争议的建筑师。SantiagoCalatrava以桥梁结构设计与艺术建筑闻名于世,他设计了威尼斯、都柏林、曼彻斯特以及巴塞罗那的桥梁,也设计了里昂、里斯本、苏黎世的火车站。最近的作品就是著名的2004年雅典奥运会主场馆。 由于Calatrava拥有建筑师和工程师的双重身份,他对结构和建筑美学之间的互动有着准绳的掌握。他认为美态能够由力学的工程设计表达出来,而大自然之中,林木虫鸟的形态美观,同时亦有着惊人的力学效率。所以,他常常以大自然作为他设计时启发灵感的泉源。他设计的桥梁以纯粹结构形成的优雅动态而举世闻名,展现出技术理性所能呈现的逻辑的美,而又仿佛超越了地心引力和结构法则的束缚。 有的时候,他的设计难免会让人想起外星来客,极其突兀的技术美似乎全然出乎地球人的常规预料。这当然是得益于他在结构工程专业上的特长。早自20世纪初以来,桥梁的设计一直被托付给了路桥结构工程师,建筑师退避三舍好像已成习惯。由于有了卡拉特拉瓦,全世界的建筑师们才忽然发现了新的课题,在90年代前后爆发了对桥梁进行建筑设计的热潮,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开始塑造城市中的这类元素,进而影响到城市的面貌。2001年,卡拉特拉瓦在美国的第一个作品建成,是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的美术博物馆扩建工程。此地原有一个旧馆,是在1957年

由当地的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这一次卡拉特拉瓦加建的Quadracci展厅,名号不大,其实却造成了绝对喧宾夺主的局面。 作品-巴伦西亚科学城 里斯本车站 密尔沃基美术馆 雅典奥运会主场馆 二“非人类的建筑语言”:开创神话园林与宇宙观念建筑的鬼才戴帆 作前卫的艺术家和建筑设计师,戴帆(DAIFAN)以突如其来巨变般全新图景的建筑设计冲击着当代社会的定性观念和价值,其作品内容思想繁复,精确的表现、精心设计的逻辑结构、丰富的创造力及想像力将空间和感觉在建筑语法、建筑形式的各种可能性上作了多样化的呈现,。 戴帆的建筑设计倾向于冒险性,他所追求是一切多元的创造力与解放,以及与对此力量的无限肯定性。这种时间、空间的跳跃颠覆了主流建筑。他的设计和艺术从来不是被标准的知识形式把握的东西,它在概念和表现上的高度实验性和颠覆性造成观众读解的吃力。而是抓住概念的创造性在思想的制高点上飞掠、穿行,看到全新的图景,朝着不断前进的曲线飞向未来,未来是力量实践的场域。 戴帆的“宇宙宣言”(UniverseManifesto)首先作为一种复杂的谜一样的建筑设计与理论、一种能量巨大的建筑语言非常震撼,这种震撼既是建筑语言上的,也是观念方面的。就观念而言,戴帆重新更新了人类的建筑思想以及建筑与人、与世界、与社会、与政治的关系,他的“宇宙宣言”动摇了既定的有关建筑的成见,或者说,他从另外的不同于所有的人角度,

教堂的建筑风格主要有罗马式

宗教建筑演讲稿 教堂的建筑风格主要有罗马式、拜占庭式和哥特式三种。罗马式教堂是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以后,一些大教堂普遍采用的建筑式样。它是仿照古罗马长方形会堂式样及早期基督教“巴西利卡”教堂形式的建筑。巴西利卡是长方形的大厅,内有两排柱子分隔的长廊,中廊较宽称中厅,两侧窄称侧廊。大厅东西向,西端有一半圆形拱顶,下有半圆形圣坛,前为祭坛,是传教士主持仪式地方。后来,拱顶建在东端,教堂门开在西端。高耸的圣坛代表耶稣被钉十字架的骷髅地的山丘,放在东边以免每次祷念耶稣受难时要重新改换方向。随着宗教仪式日趋复杂,在祭坛前扩大南北的横向空间,其高度与宽度都与正厅对应,因此,就形成一个十字形平面,横向短,竖向长,交点靠近东端。这叫做拉丁十字架,以象征耶稣钉死的十字架,更加强了宗教的意义。比萨大教堂(PisaCathedral)是意大利罗马式教堂建筑的典型代表。位于意大利比萨。大教堂始建于1063年,1092年主教堂竣工,1153年增加了洗礼堂,1174年修建了钟楼即后来闻名世界的比萨斜塔。教堂平面呈长方的拉丁十字形,长95米,纵向四排68根科林斯式圆柱。纵深的中堂与宽阔的耳堂相交处为一椭圆形拱顶所覆盖,中堂用轻巧的列柱支撑着木架结构屋顶。 拜占庭式建筑的主要成就与特征是穹顶在方形的平面上,建立覆盖穹顶,并把重量落在四个独立的支柱上,这对欧洲建筑发展是一大贡献。圣索菲亚大教堂是典型拜占庭式建筑。其堂基与罗马式的一样,呈长方形,但是,中央部分房顶由一巨大圆形穹窿和前后各一个半圆形穹窿组合而成。东正教教堂的特征是堂基由长方形改为正方形,但在建筑艺术上仍保留拜占庭式风格。东欧的教堂是突出穹顶,提高鼓座,使穹顶更加饱满。现在苏联红场上的华西里·伯拉仁内教堂就是著名的拜占庭式教堂建筑。其特点是中央一个大墩,周围八个小墩排成方形,上面各有一个大小不一的穹顶。该建筑是世界宗教建筑中的珍品。 圣索菲亚大教堂于325年由君士坦丁大帝在位时建成,但在532年被一场大火焚毁,现在看到的教堂是由查士丁尼大帝于同年重建的。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苏丹穆罕穆德二世征服该地,把教堂改为清真寺。其特点是方形平台上覆盖着圆形穹顶,有两个半圆球形拱门支撑,别具风采。这种典型样式成为后来许多清真寺设计的模板。 哥特式建筑是以法国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在12—15世纪,城市手工业和商业行会相当发达,城市内实行一定程度的民主政体,市民们以极高的热情建造教堂,以此相互争胜来表现自己的城市。另外,当时教堂已不再是纯属宗教性建筑物,它已成为城市公共生活的中心,成为市民大会堂,公共礼堂,甚至可用作市场和剧场。在宗教节日时,教堂往往成为热闹的赛会场地。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尖塔高耸,在设计中利用十字拱、飞券、修长的立柱,以及新的框架结构以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使整个建筑以直升线条、雄伟的外观和教堂内空阔空间,再结合镶着彩色玻璃的长窗,使教堂内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教堂的平面仍基本为拉丁十字形,但其西端门的两侧增加一对高塔。 建筑,是民族和文明的个性体现。建筑艺术是伊斯兰艺术中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因而,伊斯兰建筑风格这一视角有助于我们对伊斯兰文明加深了解。伊斯兰建筑由于地区和年代的不同而形式各异,觅其共性是比较困难的,可是下述各项是较为明显的。 清真寺是伊斯兰教建筑的主要类型,它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居民点中必须建立的建筑。清真寺建筑必须遵守伊斯兰教的通行规则,如礼拜殿的朝向必须面东,使朝拜者可以朝向圣地麦加的方向做礼拜,就是面向西方;礼拜殿内不设偶像,仅以殿后的圣龛为礼拜的对象;清真寺建筑装饰纹样不准用动物纹样,只能是植物或文字的图形。 蓝色清真寺是回教世界最优秀的建筑师锡南(Sinan)的得意弟子Mehmet Aga的作品,也是伊斯坦布尔最重要的建筑之一。建于1609年。清真寺内墙壁全部用蓝、白两色的依兹尼克磁砖装饰。巨大的原顶周围有六根尖塔,蓝色清真寺是世界十大奇景之一。建造

世界著名十大超高层建筑排名综述

世界著名十大超高层建筑及未来的九大 绿色建筑

NO.1 迪拜塔 ●地点:位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 ●高度:有162个楼层,总高度828米 ●设计单位:美国芝加哥公司的美国建筑师阿德里安·史密斯(Adrian Smith)设计, 韩国三星公司负责实施。 ●竣工时间:在2004年9月21日开始动工,在2010年1月4日竣工启用。 设计特点:建筑设计采用了一种具有 挑战性的单式结构,由连为一体的管 状多塔组成,具有太空时代风格的外 形,基座周围采用了富有伊斯兰建筑 风格的几何图形——六瓣的沙漠之花。 总投资:总投资超70亿美元。 世界第一高楼828米---迪拜塔

NO.2 台北101大楼 ●地点:台北市信义区西村里信义路五段7号 ●开工时间:1999年7月 ●竣工时间:2003年10月17日 ●占地面积:30278平方米 ●建筑面积:28.95万平方米 ●建筑高度:508米 ●建筑层数:地上101层,地下3层 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新式的巨型结构 建筑造价:580亿元新台币 投资单位:台北金融大楼控股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李祖原建筑师事务所 建设用途:购物中心,办公,观景, 施工单位:KTRT 地位,高度:508米 设计特点:超越单一量体的设计观,以中国人的吉祥数 字“八”作为设计单元。

NO.3上海中心大厦(在建)●建设地点:陆家嘴金融中心区Z3-2地块。 ●开工时间:2008年11月29日。 ●竣工时间:2014年。 ●占地面积:30368平方米。 ●建筑面积:574058平方米,其中地上总建筑 面积约410139平方米。 ●建筑高度:632米。 ●建筑层数:地下结构5层,地上部分包括124 层塔楼和7层东西裙房。 ●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外框架结构。 ●用钢量:约100000吨。 ●建筑造价:148亿元。 建筑/结构设计单位:M.Arthur Gensler Jr.&Associat -es,Inc.美国旧金山根斯勒建筑设计所总裁阿瑟~根斯勒 设计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