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法

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法(主席令第四十二号)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https://www.wendangku.net/doc/5010267082.html, 2016-02-27 来源:新华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四十二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于2016年2月26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5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

2016年2月26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法(2016年2月26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勘探、开发

第三章环境保护

第四章科学技术研究与资源调查

第五章监督检查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活动,推进深海科学技术研究、资源调查,保护海洋环境,促进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可持续利用,维护人类共同利益,制定本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从事深海海底区域资源

勘探、开发和相关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资源调查活动,适用本法。

本法所称深海海底区域,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其他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床、洋底及其底土。

第三条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活动应当坚持和平利用、合作共享、保护环境、维护人类共同利益的原则。

国家保护从事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和资源调查活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正当权益。

第四条国家制定有关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规划,并采取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鼓励深海科学技术研究和资源调查,提升资源勘探、开发和海洋环境保护的能力。

第五条国务院海洋主管部门负责对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和资源调查活动的监督管理。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的职责负责相关管理工作。

第六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在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和相关环境保护、资源调查、科学技术研究和教育培训等方面,开展国际合作。

第二章勘探、开发

第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向国际海底管理局申请从事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活动前,应当向国务院海洋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者基本情况;

(二)拟勘探、开发区域位置、面积、矿产种类等说明;

(三)财务状况、投资能力证明和技术能力说明;

(四)勘探、开发工作计划,包括勘探、开发活动可能对海洋环境造成影响的相关资料,海洋环境严重损害等的应急预案;

(五)国务院海洋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八条国务院海洋主管部门应当对申请者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对于符合国家利益并具备资金、技术、装备等能力条件的,应当在六十个工作日内予以许可,并出具相关文件。

获得许可的申请者在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签订勘探、开发合同成为承包者后,方可从事勘探、开发活动。

承包者应当自勘探、开发合同签订之日起三十日内,将合同副本报国务院海洋主管部门备案。

国务院海洋主管部门应当将承包者及其勘探、开发的区域位置、面积等信息通报有关机关。

第九条承包者对勘探、开发合同区域内特定资源享有相应的专属勘探、开发权。

承包者应当履行勘探、开发合同义务,保障从事勘探、开发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保护海洋环境。

承包者从事勘探、开发作业应当保护作业区域内的文物、铺设物等。

承包者从事勘探、开发作业还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方面的法律、行政法规。

第十条承包者在转让勘探、开发合同的权利、义务前,或者在对勘探、开发合同作出重大变更前,应当报经国务院海洋主管部门同意。

承包者应当自勘探、开发合同转让、变更或者终止之日起三十日内,报国务院海洋主管部门备案。

国务院海洋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将勘探、开发合同转让、变更或者终止的信息通报有关机关。

第十一条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严重损害海洋环境等事故,承包者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采取下列措施:

(一)立即发出警报;

(二)立即报告国务院海洋主管部门,国务院海洋主管部门应当及时通报有关机关;

(三)采取一切实际可行与合理的措施,防止、减少、控制对人身、财产、海洋环境的损害。

第三章环境保护

第十二条承包者应当在合理、可行的范围内,利用可获得的先进技术,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减少、控制勘探、开发区域内的活动对海洋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其他危害。

第十三条承包者应当按照勘探、开发合同的约定和要求、国务院海洋主管部门规定,调查研究勘探、开发区域的海洋状况,确定环境基线,评估勘探、开发活动可能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制定和执行环境监测方案,监测勘探、开发活动对勘探、开发区域海洋环境的影响,并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保存原始监测记录。

第十四条承包者从事勘探、开发活动应当采取必要措施,保护和保全稀有或者脆弱的生态系统,以及衰竭、受威胁或者有灭绝危险的物种和其他海洋生物

的生存环境,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维护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四章科学技术研究与资源调查

第十五条国家支持深海科学技术研究和专业人才培养,将深海科学技术列入科学技术发展的优先领域,鼓励与相关产业的合作研究。

国家支持企业进行深海科学技术研究与技术装备研发。

第十六条国家支持深海公共平台的建设和运行,建立深海公共平台共享合作机制,为深海科学技术研究、资源调查活动提供专业服务,促进深海科学技术交流、合作及成果共享。

第十七条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通过开放科学考察船舶、实验室、陈列室和其他场地、设施,举办讲座或者提供咨询等多种方式,开展深海科学普及活动。

第十八条从事深海海底区域资源调查活动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将有关资料副本、实物样本或者目录汇交国务院海洋主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负责接受汇交的部门应当对汇交的资料和实物样本进行登记、保管,并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提供利用。

承包者从事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活动取得的有关资料、实物样本等的汇交,适用前款规定。

第五章监督检查

第十九条国务院海洋主管部门应当对承包者勘探、开发活动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条承包者应当定期向国务院海洋主管部门报告下列履行勘探、开发合同的事项:

(一)勘探、开发活动情况;

(二)环境监测情况;

(三)年度投资情况;

(四)国务院海洋主管部门要求的其他事项。

第二十一条国务院海洋主管部门可以检查承包者用于勘探、开发活动的船舶、设施、设备以及航海日志、记录、数据等。

第二十二条承包者应当对国务院海洋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予以协助、配合。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三条违反本法第七条、第九条第二款、第十条第一款规定,有下列

行为之一的,国务院海洋主管部门可以撤销许可并撤回相关文件:

(一)提交虚假材料取得许可的;

(二)不履行勘探、开发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

(三)未经同意,转让勘探、开发合同的权利、义务或者对勘探、开发合同作出重大变更的。

承包者有前款第二项行为的,还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第二十四条违反本法第八条第三款、第十条第二款、第十八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二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国务院海洋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按规定将勘探、开发合同副本报备案的;

(二)转让、变更或者终止勘探、开发合同,未按规定报备案的;

(三)未按规定汇交有关资料副本、实物样本或者目录的;

(四)未按规定报告履行勘探、开发合同事项的;

(五)不协助、配合监督检查的。

第二十五条违反本法第八条第二款规定,未经许可或者未签订勘探、开发合同从事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活动的,由国务院海洋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

第二十六条违反本法第九条第三款、第十一条、第十二条规定,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损害或者作业区域内文物、铺设物等损害的,由国务院海洋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五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七条本法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勘探,是指在深海海底区域探寻资源,分析资源,使用和测试资源采集系统和设备、加工设施及运输系统,以及对开发时应当考虑的环境、技术、经济、商业和其他有关因素的研究。

(二)开发,是指在深海海底区域为商业目的收回并选取资源,包括建造和操作为生产和销售资源服务的采集、加工和运输系统。

(三)资源调查,是指在深海海底区域搜寻资源,包括估计资源成分、多少和分布情况及经济价值。

第二十八条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开发活动涉税事项,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九条本法自2016年5月1日起施行。

国际海洋法公约

在联合国的历史上,至今为止,一共举行过3次海洋法会议。第1次是1958年2月24日至4月27日在日内瓦召开的;第2次是1960年3月17日至4月26日在日内瓦召开的;第3次从1973年12月3日开始,先后开了11次共15次会议,直至1982年4月30日通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简称:UNCLOS)。 第1、2次海洋法会议,由于当时历史条件所限,参加会议的国家中,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只占其中半数。会议通过的4项日内瓦海洋法公约,即:《领海和毗连区公约》《公害公约》、《公海渔业与生物资源养护公约》和《大陆架公约》,不利于广大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广大沿海国家维护主权和海洋权益。而第3次海洋法会议是一次所有主权国家参加的全权外交代表会议,此外还有联合国专门机构的成员参加,一共有168个国家或组织参加了会议。也是迄今为止联合国召开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国际立法会议。会议通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团结斗争的结晶。 该“公约”共分17部分,连同9个附件共有446条。主要内容包括:领海、毗邻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群岛国、岛屿制度、闭海或半闭海、内陆国出入海洋的权益和过境自由、国际海底以及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环境保护与安全、海洋技术的发展和转让等等。 其中,有些内容是对旧的法律制度作了进一步的修改、完善。例如,对领海宽度的确定,对大陆架边缘的界定等;有些则是新建立起来的制度,如群岛水域、专属经济区、国际海底等等。“公约”是国际间多种势力相妥协的产物,难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甚至严重缺陷,但就总体而言,仍不失为迄今为止最全面、最综合的管理海洋的国际公约。自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以后,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一道,同霸权主义做了不懈的斗争,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产生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该“公约”于1982年12月在牙买加开放签字,我国是第1家签字的国家之一。按照该“公约”规定,公约应在60份批准书或加入书交存之后一年生效。从太平洋岛国斐济第一个批准该“公约”,到1993年11月16日圭亚那交付批准书止,已有60个国家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这就意味着该“公约”到1994年11月16日正式生效。我国于1996年5月15日批准该“公约”,是世界上第93个批准该“公约”的国家。 【源流】 海洋法会议与公约的出现,是由于西方强权扩张后,传统“公海自由航行〔Freedom of the Seas〕”原则不敷使用。“公海自由航行”来自荷兰海军舰炮的射程,从陆地起算三海里之外算是“公海”。但二十世纪中期以后,各大国为保护海上矿藏、渔场并控制污染、划分责任归属,传统公海概念已不敷使用。国际联盟曾在1930年召开会议对此讨论,却没有结果。而海上强权美国首先由杜鲁门在1945年宣布,美国领海的管辖延伸至其大陆架,打破了传统公海的认定原则。紧接着,众多国家延伸了领海到12海里或200海里不等。到了1967年,只剩下22国沿用3海里的早期规定。有66国宣告了12海里领海,而有8国宣告200海里管辖。到2006年,仅剩新加坡与约旦继续使用3海里的规定。 一个特殊案例可以说明早年海上管辖的混乱与吊诡:早年当英国奉行3海里政策时,有人在1967年占据了其外海以往海军废弃的一座堡垒,自称成立国家,

中国海洋管理法规体系

中国海洋管理法规体系 海洋管理的定义是,为了保障国家对其管辖海域的海域空间、资源和环境的控制、保护和利用,建立和维护正常的海洋秩序,规范在这些海域内活动的所有组织和个人的行为,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所进行的全部调查、研究、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活动。从这一概念可以看出,海洋管理的含义或者说涉及的范畴是比较广的。 海洋管理是随着人类开发利用海洋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可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上世纪70年代以前,主要是渔业、航运、盐业的部门和行业管理应用时期。西方国家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逐步推动海岸带管理,此后,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是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海洋领域的标志性事件是1994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从此,在海洋管理中树立起两个重要的理念就是海洋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海洋管理理念。如今,基于海洋生态系统方式的海洋管理,成为世界上未来或者今后一段时期海洋管理的主流。 中国的海岸管理和海洋开发历程是紧密相关的,也与海洋的管理体制机制和机构的发展密切相关。上世纪80年代初,很多管理是基于行业、部门和产业的。到90年代中期,中国的海洋管理已经逐步认识到,要对这种原有的部门和行业进行调整,在此过程中,国家海洋局被明确赋予了调查、科研、管理和公益服务职能。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改革开放的进程,行政体制的改革不断加

快,政企的分开政策使得一些行业部门如盐业、油气等变成了国有企业,实行自主经营。到1996年,中国政府加入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并根据联合国环发大会制定了海洋的21世纪议程,明确提出海洋综合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从此开创了海洋综合协调管理与分部门管理相衔接的新体制。 关于海洋管理的法律法规,从古罗马法就提到了海洋问题,但实际上,古代的海权是没有严格概念的,海洋像空气和水一样是大家的共有之物。随着航海大时代和近代资本主义对领海扩张的主张,国家已把海洋管辖的主权问题提到议事日程。近代公海自由和国家对领海的主张,把全球海洋划分为不同法律地位的区域,扩大了沿海国的海洋权益,明确了公海对所有国家开放和国际海底区域是全人类共同继承遗产的理念。目前,在全球区域层面,相关国际和区域组织制定了450多个涉海条约和协定,内容涉及国际海事规则、保护海洋环境、海洋渔业资源养护、水下文化遗产、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等。 中国的海洋法律体系,从适用的地理范围来看,主要适用于中国管辖海域(内水、领海及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及海岛,从涉及的权利与义务来看,主要包括主权权利、管辖权和相关义务。从规范和调整的活动来看,包括海洋权益维护、海域使用及海岛管理、海洋资源开发管理、海洋环境保护、海上交通安全和海洋科学研究等。 海洋法律制度和陆地相比,不同的空间有不同的制度。

D第五章海底矿产资源开发技术

D第五章海底矿产资源开 发技术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第五章海底矿产资源开发技术 海洋不仅覆盖地球面积的71%,而且淹没着及其丰富的海底矿产资源。其种类之多、储量之大、品味之高,是陆地同类矿产无法比拟的。在地球上已发现的百余种元素中,有80余种在海洋中存在,其中可提取的有60余种。可以说,海水是巨大的“液体矿床”。此外,已经探明,海底还富集着大量固体矿床,包括多金属结核、铁锰结壳、热液,估计贮量约有3万m3。目前已经开采的石油,有30%来自海洋。[1] 海洋石油的产值在海洋经济总产值中名列首位,而海滨与浅海矿砂是目前投入开发的第二大矿种。海洋矿砂品种繁多,已开采的有锡石、锆英石、钛铁矿、磁铁矿、金江石、金、独居石、磷、红柱石等。海底矿产资源中,更大量的是潜在资源,如大洋锰结核、海底热液矿、富钴结壳等。 海底矿产资源概述 海洋矿产资源主要是指海底油气、多金属结核、海底热液和海滨、浅海中的砂矿资源。 5.1.1 海底矿产的分类 (1)按性质可分为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燃料矿产。 (2)按矿产的结构形态可分为沉积物矿(非固结矿)和基岩矿(固结矿)。 沉积矿包括海滩矿砂、大陆架沉积矿和深海沉积物矿;基岩矿主要是指海底松软沉积物以下硬岩中的矿藏,包括非固态的石油、天然气和固态的硫磺、岩盐、钾盐、煤、铁、铜、镍、锡和重晶石等。[2]

(3)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及人们的认识和勘探开发程度海洋矿产资源可划分为已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尚待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具有潜在开发价值的矿产资源。[3] 5.1.2 海洋矿产开采的特点 由于海洋是一个独立的自然地理单元,决定了海洋矿产开发具有与陆地资源开发所不同的特点。 (1)由于深海的极端环境。深海矿产资源都赋存于水深千米的深海底,多金属结核赋予水深5000~6000m的海底表面、富钴结壳生长在水深2000~4000水深的海山上,热液硫化物多赋存与2000~2500m水深的海床。极端环境的表现如下:海水腐蚀;海底无自然光;海洋环境的风、浪、六等构成复杂流场;深海大部分地方处于1℃的低温,而热液口的温度高达近400℃。这样一个复杂超长的极端环境,给深海作业及装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更换维修周期等提出许多极高的要求,工作设备要承受高达20~60MPa的巨大水压,海水中电磁波传播衰减严重,其技术开发难度毫不逊色于太空技术。 (2)由于海底矿产资源的特殊赋存状态。目前陆地上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金属矿产资源,不论是露天开采还是地下开采,基本上都是采用钻孔爆破,有轨、无轨车辆或提升机、皮带输送等方法进行开采。然而,深海底的多金属结核以及直径仅数厘米的结核状赋存于极稀软的海底沉积物表面、富钴结壳以厚度仅数厘米的壳层黏附在地幸福在的海山基岩上、热液硫化物虽然已大块矿床形式存在,但矿床规模都相对较小,沿用陆地上的现有开采技术不具备经济开采价值。因此,深海矿场资源的开采原理、工艺和装备都不能直接移植陆地上已发展成熟的采矿技术。海洋采矿是涉及诸多行业和学科的高技术密集型的系

第二节海底矿产资源及其开发

第二节海底矿产资源及其 开发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第二单元开发海洋资源 第二节海底矿产资源及其开发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知道海底石油、天然气的分布和开发特点 (2)了解多金属结核和海底热液矿在海底的分布、开发利用的前景2、过程和方法 (1)、运用图表资料,说出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特点(2)、运用图表,分析海底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正确的海洋观念和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教学难点: 海洋油气资源、深海锰结核分布及开发利用前景 第二单元开发海洋资源 第一节海底矿产资源及其开发 一、导航引领: 1.滨海砂矿特点; 石英砂矿作用 金红石作用 主要类型独居石作用 锆英石作用 主要分布地区 2石油和天然气 世界石油和天然气的运输路线 3多金属结核和海底热液矿床多金属结核:矿物组成 分布 自身特点 海底热液矿床:种类 所含有的矿物 埋藏特点 二、精讲释疑:

(一)要点1 海底矿产资源类型及分布 知识点1 海底矿产资源分布过程——自习课本、观察图片 海底地形海底矿产资源 海岸带滨海地区 大陆架 大陆隆 大洋盆地 大洋中脊 知识点2 滨海砂矿过程——自习课本 滨海砂矿分类分布应用 石英砂矿 金红石 独居石 锆英石 金刚石 知识点3 石油天然气分布过程——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1 中东波斯湾沿岸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出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阅读“世界海洋油气田分布和海上石油运输路线”图回答: (1)、石油输出方式: (2)、主要输往国家和地区: (3)、主要输出路线:、、 引申:已探明的海上油气田集中在: 未探明的油气区主要集中在北极地区、南极洲、非洲、南美洲和澳大利亚周围海域。

国际法中海洋法知识点归纳(自己整理 绝对全面)

海洋法 第一节:概论 首先,海洋的上空可以用于飞行。 第二,海洋的表面可以用于船舶的航行 第三,海洋水体本身是大量的生物资源,潜艇也在水体航行,水体还要接受向海洋倾废。第四,海底可以铺设电缆和管道 第五,底层土有是有和天然气 海洋法是关于海域的法律地位以及知道国家利用不同海域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和。 海洋划分为不同的海域: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公海和国际海底。 世纪初,荷兰学者宾刻舒克提出了“大炮射程论”,以确定领海的宽度。 年月日至月日,联合国主持的第一次海洋法会议在日内瓦召开,最后制定了四个公约:《领海与毗连区公约》、《公海公约》、《捕鱼与养护生物资源公约》、《大陆架公约》。 年月,日内瓦第二次海洋法会议,专门讨论领海宽度问题,未果。 年月日,《海洋法公约》终于生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十一部分的决议和协议》也在公约生效之日起开始临时适用 第二节:基线 一、正常基线与直线基线 基线(起算线)向陆地一面的海域是内水、向海的一面是领海。 基线是测算领海宽度、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的起算线。 正常基线(低潮线,即退潮时海水推到离岸最远的那条线)多适用于那些海岸比较平直的情况。 直线基线(沿岸向外突出的地方和沿海岛屿上选定一系列的点,将这些点之间连接起来划出的一条线)适用于海岸线曲折的地方。 为适应沿海国不同的情况,《公约》海规定沿海国可交替使用以上各条规定的任何方法的确定基线。

二、群岛基线 岛屿是四面环水并在高潮时高于睡眠的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岛屿的海域应按照《公约》适用于其他陆地领土的规定加以确定。 所有的岛屿不论其面积大小都可以有自己的领海,而且岛屿拥有其领海的前提条件并不是它必须被人占领。 群岛国可以划定连接群岛最外缘各岛和各干礁最外缘各点的直线群岛基线。群岛国的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宽度从群岛基线量起。 群岛基线划定规则: 、应当包括一个主要岛屿和一个区域,陆地水域比为:到:之间; 、基线长度不应超过海里,最长不超过海里; 、不应在任何位置偏离该岛的一般轮廓。 群岛水域的法律地位 群岛基线划定的范围为群岛水域(群岛水域不是内水)。 群岛国可按照规定划定自己的内水。 群岛水域通过分为“无害通过制度”和“群岛海道通过制度”,所有国家的船舶都享有通过除群岛内水外的无害通过权。 群岛国可在其水域内指定适当的海道和其上空的空中航道,即“群岛海道”,所有船舶和飞机都有权通过这些海道和上空,这就是“群岛海道通过权”。 群岛国制度是一种不同于内水和领海的特殊制度。 三、海湾 海湾的概念 国际海洋法山的海湾与地理上的海湾有不同的概念,并不是所有的水曲都是海湾。 水曲曲口宽度为直径划一个半圆,如果这个半圆的面积等于或少于水曲面积,该水曲即构成海湾。反之则不构成海湾。 湾口不超过海里的,为领湾,是内水。超过海里,直线基线应当划在海湾内;如果超过海里,但是被直线基线包围的,该海湾仍是内水。 历史性海湾的概念 历史性海湾,是指那些湾口超过海里,但历史上一向被认为是沿海国内水的海湾。 没有强制性规定,但普遍以有关国家长期在此行使主权,并且周边国家默认这一事实为根据。我国的渤海湾也是历史性海湾

2019高中地理第二单元开发海洋资源第二节海底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学案无答案鲁教版选修2.doc

2019高中地理第二单元开发海洋资源第二节海底矿产资源及其开发 学案无答案鲁教版选修2 【直击考点】 [学习过程 ] 一、滨海矿砂 1.分布于_______及__________中的矿藏。是河流和风把陆地上的___________带入海中,再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外力作用的搬运与分选,便在_______适宜地段富集成矿,属__________矿。 2.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开采方便和易于选矿等特点,开发投资相对较少。 3.应用: 类型 分布 应用 石英砂矿 金红石 独居石 锆英石 金刚石 锡砂矿 二、石油和天然气 1.分布:海底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我国近海。 2.储量:世界海底石油蕴藏量约________亿吨,目前探明储量约_______________;海底天然气储量约________亿立方米,目前探明储量约________________。 3.开发:目前,海底油气的产量已占全球油气总产量的____以上。随着新的油气田的不断发海洋开发 海底矿产资源 了解海洋油气资源、锰结核开发利用的特点 和现状

现,海底油气资源开发将从__________,向水深在千米以下的_______、_______延伸。 三、多金属结核和海底热液矿 1.多金属结核又称“_______”或“_________”。含有锰、铁、镍、钴、铜等几十种元素,主要分布在水深____________米的样底,一般为______,呈_______,直径几微米到几十厘米不等,重量最大的几十千克。 2.多金属结核总储量____亿吨。太平洋底约____亿吨。______________海区最为富集、最具开采价值。北太平洋东部50N—150N的区域是全球锰结核最具开发前景的区域之一。多金属结核属深海______矿产资源。一般以___________的速率自行增生。 3.海底热液矿多分布于___________中,有____和______两种,其中软泥状的被称为______。富含锌、金、铜、铁、铝、锰、银等,其金属含量比普通海水高出5万倍。 4.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央裂谷带有数十处,环太平洋成矿构造带被成为“_______”或“_______”。 【典例解析】 读“海底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海底地形名称: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 ,⑤__________。(2)海洋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________(填代号);目前海底丰富的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______ (填代号) ,随着新的油气田不断发现,海底油气资源开发将从浅海________向水深在千米以下的__________ .____________延伸。 (3)海底丰富的矿产资源锰结核广泛分布在_______ (代号),世界上以太平洋中的 海区最为富集,最具开采价值;在①处分布着_______________矿,这种矿床具有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巩固练习] 1.下列矿产分布在滨海地区的是 ( ) A.石英砂矿 B.多金属结核 C.海底热液矿床 D.天然气水合物 2.海底油气勘探和开采的工作基地 ( ) A.海岸 B.海洋人工岛 C.海上钻井平台 D.海洋船舶 3.开发利用海底“可燃冰”将产生的环境效益是 ( ) A.无二氧化碳排放,减轻温室效应 B.可取代水电站,改善大气环境 C.部分取代煤和石油,减轻对大气的污染 D.它是一种洁净无污染的能源 4.有关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海洋资源不仅数量大,而且资源密集程度高 B.海洋资源的开发活动主要受海洋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制约 C.海洋开发成本高是因为海洋开发风险大

中国海底矿产资源开发情况

中国海底矿产资源开发情况 海底矿产资源是指蕴藏在海底的石油和天然气煤铁等固体矿产、海滨砂矿、多金属结核、富钴锰结核、热液矿藏和可燃冰等。中华大地,地大物博,当然,海洋资源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当今世界海洋不管是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军事,资源发展都有着重大关系。海洋中几乎有陆地上有的各种资源,而且还有陆地上没有的一些资源。 我国近海矿物资源主要是两类,一是石油和天然气,二是滨海砂矿。在渤海,黄海,还有被称为“第二个中东”的东海,备受争议的南海都富含着大量的石油、天然气、可燃冰等矿产资源。根据我国勘探成果预测,在渤海、黄海、东海及南海北部大陆架海域,石油资源量就达到275.3亿吨,天然气资源量达到10.6万亿立方米。我国石油资源的平均探明率为38.9%,海洋仅为12.3%,远远低于世界平均73%的探明率;我国天然气平均探明率为23%,海洋为10.9%,而世界平均探明率在60.5%左右。我国海洋油气资源在勘探上整体处于早中期阶段。近年来近海大陆架上的渤海、北部湾、珠江口、莺琼、南黄海、东海等六大沉积盆地,都发现了丰富的油气资源。国外有人估计,中国近海石油储量约40亿吨,其中渤、黄海各为 7.47亿吨,东海为17亿吨,南海(包括台湾海峡)为11 亿吨。这一预测可能偏低。有的外国人则认为,仅渤海湾海底石油储量即达50~100亿吨,钓鱼岛周围东海大陆架一个地区约150亿吨。就按国外的估计数,中国近海的石油储量大约与中国陆上的石油储量相当,约40~150亿吨。

我国海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滨海砂矿的开发起步早,但规模有限;海洋油气开发已成重点,但主要局限在浅水区自60年代开始,我国已在近海发现了7个大型含油气盆地,估计石油资源总量约260亿吨,天然气资源量约14万亿立方米。海洋油气的开发价值主要由开发成本和油价等因素决定。海上油田的建设成本约为陆上的3—5倍,但由于海上油田储量一般比较大,单位成本并不算高;天然气水合物的开发正处于初期研究阶段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是柄“双刃剑”。有学者认为,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方面,甲烷所起的作用比二氧化碳要大10—20倍。如果在开采中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造成的温室效应将比二氧化碳更加严重。而天然气水合物矿藏哪怕受到最小的破坏,甚至是自然的破坏,都足以导致甲烷气的大量散失,从而增加温室效应,使地球升温更快;由于迄今尚没有非常稳妥而成熟的勘探和开发的技术方法,一旦出了井喷事故,就会造成海水汽化,导致海啸船翻。天然气水合物也可能是引起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天然气水合物经常作为沉积物的胶结物存在,它对沉积物的强度起着关键的作用。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和分解能够影响沉积物的强度,进而诱发海底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海底矿产资源的开发不仅仅有自然上的问题还有技术上的限制,当然还有政治等一系列因素。我国应以强硬的态度坚决保护我国的海洋合法权利,确保我国的资源不被掠夺,为今后海洋资源的开发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子孙后代造福。

国际海洋法的重点

国际海洋法 海洋法是现代国际法中一个重要分支,是本课程学习的重点部分海洋法调整和平时期的海洋法律关系,包括航行、捕鱼、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海洋科学研究,以及所有海洋活动所发生的法律关系海洋法的内容主要是:各海域的性质、法律地位和法律制度,以及在海洋上从事各种活动所应遵循的国际法原则、规则和制度。 21世纪是开发海洋的世纪,海洋法将显得特别重要, 海洋法的编纂,在国际法上是比较晚的。海洋上适用的规则,大部分是习惯国际法规则。1958年在联合国第一次海洋法会议制定的四个《日内瓦公约》对这些规则作了初步的编纂并加以发展。 1982年在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签订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以下简称为《公约》)是一部最完全的海洋法法典。此公约已为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加入,《公约》所定的规则已为大多数国家接受并已在广泛适用了。本章内容是根据《公约》规定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编写的学习时应该注意:(1)联系历史上形成的习惯规则进行对比研究从中认识海洋法的发展和现状; (2)注意《公约》规定的规则在实践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认识《公约》在各国海洋实践中的作用; (3)根据我国的有关立法,把我国的立法的海洋法结合起来研究,把海洋法的规则运用到我国的海洋实践中去。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有漫长的海岸线,沿岸面对黄海、东海和南海三个半闭海,有连绵不断的沿岸岛屿和远洋群岛,有丰富的生物和非生物资源,由于与相向或相邻国家的海上边界尚未完全划定,学习本章时应尽量联系我国的实际情况,加强本学科的实践性。 本章主要内容: 介绍海洋法的概念,历史发展和编纂情况,对海洋法的产生、演变和现状作了系统的说明,其中着重介绍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的召开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签订情况,对《公约》生效后的情况作了简要的说明。这是学习海洋法所不可缺少的知识。介绍各海域的名称和分布,有助于读者对海洋法的内容有初步的了解。介绍各海域的性质、法律地位和法律制度。这是本章的主体部分,文内几乎全部是海洋法的基本知识,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和熟记。因受篇幅所限,文内未能更多地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为了加深了解,读者有必要选读报刊上的有关文章或其他有关参考书,联系实际,加深了解。对国际海底区域的介绍,主要是根据《公约》第十一部分的内容编写的。《关于执行1982年12月10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十一部分的协定》的签订和生效后,这部分的内容有了较大的改变。文内有了简单的说明,读者学习这部分时应特别细心领会。 本章的基本概念: 1.海域;2.内水;3.海峡;4.海湾;5.历史性海湾;6.领海;7.毗连区;8.专属经济区;9.大陆架;10.公海; 11.国际海底区域;12.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13.群岛水域;14。群岛国;15.专属渔区;16.基线;17.正常基线与直线基线;18,领水;19.闭海;20.半闭海;21.陆锁国;22.地理不利国;23.沿岸贸易权;24.无害通过权;25.过境通行权;26.群岛海道通过权; 27.自然延伸原则;28.渔业可捕量;29.捕捞能力;30.剩余可捕量;31.传统捕鱼权;32.单一开发制;33.平行开发制;34.公海自由;35.海洋自由论;36。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原则;37.海洋划界; 38.等距离/中间线原则;39.海洋划界的公平原则;40.考虑一切有关情况原则。 本章的基本理论: 1.海洋自由论;2.领海的法律性质、法律地位和法律制度;3.毗连区的性质和法律地位;4.专属经济区的性质、法律地位;5.大陆架的法律概念和范围;6.沿海国在专属经

海洋生物资源的保护

海洋生物资源的保护 摘要:近几年来,过度的海洋开发及海洋环境的严重污染,使海洋生物资源减少,有些种类甚至灭绝。所以,对海洋生物资源进行合理的保护与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海洋生物资源又称海洋水产资源或海洋渔业资源。我国是一个海洋资源大国。根据世界海洋法规定,中国拥有的海洋国土面积是299.7万平方公里,包括内水、领海及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 在如此巨大的海洋宝库中,我们有着丰富的资源。同时,随着世界科技文明的发展,海洋资源的利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心、世界的关注。 关键词:海洋资源保护 引言:海洋资源指海洋中蕴藏的经济动物和植物的群体数量,是有生命、能自行增殖和不断更新的海洋资源。它们与海水化学资源、海洋动力资源和大多数海底矿产资源不同,其主要特点是通过生物个体和种下群的繁殖、发育、生长和新老替代,使资源不断更新,种群不断获得补充,并通过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而达到数量上的相对稳定。在有利条件下,种群数量能迅速扩大;在不利条件下,种群数量会急剧

下降,资源趋于衰落。 .海洋生物资源的保护措施和方法具体如下: 1、加强海洋环境的保护,发展持续渔业。环境恶化和污染的加剧都会对海洋生物资源的质量和数量产生巨大的、消极的影响,尤其是一些污染物在海洋生物身体中通过食物链富集,最终会传递到人类身上,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在海洋开发的同时,必须重视保护海洋环境,综合防治海洋污染,要考虑海洋开发的经济、生态和社会的综合效益。 2、加强法律保障力度。我国已经颁布了《海洋环境保护法》和《海域使用管理法》等 多部法律和法规。今后应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强立法步伐,制定海洋立法规划,并且严格打击破坏海洋生物资源的人和事,为海洋生物资源建立一个坚固的法律屏障。海洋立法是沿海国家管理海上活动包括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活动的基本措施,我国加强海洋立法的建设也是与世界接轨共同保护海洋生物资源的重要举措。 3、认真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海洋生物资源虽然具有可再生性和多样性,使得海洋生物资源可以不断地繁衍下去,但是海洋生物资源同样很脆弱,如果遭到不合理、不科学的开采,就会使得其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甚至会使一种生物灭绝并产生连锁反应。因此,我们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保持海洋生物资源的多样性,这样才能有力地保护海洋生物资源。 4、加强科技水平,利用高新技术保护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生物资源

国际海洋法发展史的追溯

国际海洋法发展史的追溯 国际海洋法发展史的追溯2017-01-15 郁志荣郁志荣1235839 郁志荣1235839 微信号功能介绍介绍本人对时事政治学习的心得体会,查阅各媒体刊登的时政文章和信息,以互动的形式进行交流。国际海洋法发展史的追溯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1%,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基本环境之一。规范人类海上行为的国际海洋法是国际法的一个分支,它和国际法的其他组成部分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国际法起源于欧洲,故欧洲有国际海洋法的摇篮之称。若将1493年教皇亚力山大六世裁定西班牙和葡萄牙瓜分世界海洋的告示作为国际海洋法的开端,那么国际海洋法的诞生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纵观500多年来世界海洋法律制度的演变过程,根据其时代特征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1493~1894年这个阶段经历了海洋垄断领有——海洋自由与领有的争论——领海与公海二元结构的传统海洋法律制度的形成、稳定及其动摇开始的过程。根据教皇1493年的裁定,海洋通航垄断权以大西洋上的子午线为界,以西归西班牙,以东为葡萄牙所有。从此,其他国家的船舶未经许可不得通行。直到16世纪后半叶,荷兰和英国凭借实力袭击西班牙的贸易船只并将其无敌舰队歼灭,这才使世界海洋垄断领有的格局被打破。接踵而来的是以荷兰

格劳秀斯为首的海洋自由论和以英国塞尔顿为代表的海洋 闭锁论的论战。论战结果,不是整个海洋领有,而是将海洋分成领海和公海并适用两个完全不同的法律制度。不过当时没有明确领海的范围,英国为了排挤在其近海作业的荷兰渔船,于1609年提出了对周围海域的领有主张。1702年,拜茵盖斯·福克在《海洋主权论》中提倡以大炮射程为领海范围,得到了广泛支持。1782年,咖利阿尼建议将当时大炮极限射程——3海里作为领海宽度。18世纪末,大炮射程距离与3海里同时表示领海界限在国际社会得到公认。19世纪后半叶,制炮技术的进步和渔业引进先进技术,对领海范围的确定影响很大。当时大炮的射程已远远超过3海里,在1864年的美国南北战争中,大炮的射程已达到5海里。这标志着大炮的射程和3海里相提并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19 世纪末渔船由帆船变成汽船,底拖捕鱼的方法对沿岸渔业有破坏性影响,3海里已经不能满足保护沿岸渔业的要求。有鉴于此,人们对领海范围3海里的信念开始动摇。第二阶段为1894~1973年这是传统的二元结构海洋法律制度向多元化海洋法律制度的转换时期。这一阶段由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和众多发展中国家的相继独立,重视海洋利益的国家越来越多,有关海洋法律制度的争论日益激烈,而且海洋国家的各种提案与日俱增,涉及海洋法律制度的领域日趋广泛。他们不仅限于要求扩大领海宽度,还提出了设立毗连区、

海洋矿产资源及分布

海洋矿产资源及分布

————————————————————————————————作者:————————————————————————————————日期:

海洋矿产资源及其分布 解决人口剧增、资源匮乏和环境恶化三大日益严峻挑战的对策之一就是充分合理利用可持续开发且潜力巨大的资源宝库——海洋。世界各临海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都把调查研究和合理开发海洋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环节,采取措施、增加投入、优先发展海洋科学和开展海洋资源开发研究。 1海洋资源 海洋资源主要包括海洋物质资源、海洋能源和海洋空间三大类;海洋资源的分布规律与海洋资源开发关系密切。 1.1海洋资源的分类 海洋资源是相对于陆地资源而言的,包括传统海洋生物、溶解在海水中的化学元素和淡水、海水中所蕴藏的能量、海底的矿产资源以及海洋能资源、海洋空间资源(表1)。 1.2海洋资源的分布 海洋资源的形成和分布受一定的自然规律支配,其分布受海底地貌的影响较大。在不同海底地貌区,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海洋物质资源、海洋能源和海洋空间资源(表2)。 2海洋主要矿产资源 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海底和滨海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海洋矿产资源种类多,

按照海洋矿产资源形成的海洋环境和分布特征,从滨海浅海至深海大洋分布有:滨海砂矿、石油与天然气、磷钙土、多金属软泥、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热液硫化物以及未来的替代新能源——天然气水合物。海洋矿产资源丰富,未来的世界将进入全面开发利用海洋的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陆地上资源和能源因消耗剧增而日趋减少,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必将越来越依赖于海洋。 2.1滨海砂矿资源 海洋砂矿资源分布与沿海大陆架地区,主要矿种有:金属矿物中的钛铁矿、金红石、锆石、磁铁矿(钛磁铁矿);稀有金属矿物中的锡石、铌钽铁矿;稀土矿物中的独居石、磷钇矿;贵金属矿物中的砂金、金刚石、银、铂;非金属矿物中的石英砂、贝壳、琥珀等。 2.2海底煤矿 海底煤矿是指埋藏于海底岩层中的煤矿,一般是陆地煤田向海底延伸的部分。海底煤矿作为一种潜在矿产资源已越来越被世界各国重视,尤其是陆地煤矿资源缺乏而工业技术先进的国家更是不可多得的资源。英国、土耳其、加拿大、智利、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国均有不同规模的海底煤矿开采、开发,并获得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中国亦有海底煤田分布(表5)。

【D】第五章 海底矿产资源开发技术

第五章海底矿产资源开发技术 海洋不仅覆盖地球面积得71%,而且淹没着及其丰富得海底矿产资源。其种类之多、储量之大、品味之高,就就是陆地同类矿产无法比拟得。在地球上已发现得百余种元素中,有80余种在海洋中存在,其中可提取得有60余种。可以说,海水就就是巨大得“液体矿床”。此外,已经探明,海底还富集着大量固体矿床,包括多金属结核、铁锰结壳、热液,估计贮量约有3万m3。目前已经开采得石油,有30%来自海洋。[1] 海洋石油得产值在海洋经济总产值中名列首位,而海滨与浅海矿砂就就是目前投入开发得第二大矿种。海洋矿砂品种繁多,已开采得有锡石、锆英石、钛铁矿、磁铁矿、金江石、金、独居石、磷、红柱石等。海底矿产资源中,更大量得就就是潜在资源,如大洋锰结核、海底热液矿、富钴结壳等。 5、1 海底矿产资源概述 海洋矿产资源主要就就是指海底油气、多金属结核、海底热液与海滨、浅海中得砂矿资源。 5.1.1 海底矿产得分类 (1)按性质可分为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与燃料矿产。 (2)按矿产得结构形态可分为沉积物矿(非固结矿)与基岩矿(固结矿)。 沉积矿包括海滩矿砂、大陆架沉积矿与深海沉积物矿;基岩矿主要就就是指海底松软沉积物以下硬岩中得矿藏,包括非固态得石油、天然气与固态得硫磺、岩盐、钾盐、煤、铁、铜、镍、锡与重晶石等。[2] (3)按照可持续发展得战略思想及人们得认识与勘探开发程度海洋矿产资源可划分为已开发利用得矿产资源、尚待开发利用得矿产资源、具有潜在开发价值得矿产资源。[3] 5.1.2 海洋矿产开采得特点 由于海洋就就是一个独立得自然地理单元,决定了海洋矿产开发具有与陆地资源开发所不同得特点。 (1)由于深海得极端环境。深海矿产资源都赋存于水深千米得深海底,多金属结核赋予水深5000~6000m得海底表面、富钴结壳生长在水深2000~4000水深得海山上,热液硫化物多赋存与2000~2500m水深得海床。极端环境得表现如下:海水腐蚀;海底无自然光;海洋环境得风、浪、六等构成复杂流场;深海大部分地方处于1℃得低温,而热液口得温度高达近400℃。这样一个复杂超长得极端环境,给深海作业及装备得可靠性与维修更换维修周期等提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文章来源:https://www.wendangku.net/doc/5010267082.html,/Content-3970.htm免费发布法律问题咨询请点击https://www.wendangku.net/doc/5010267082.html,/tiwen.htm 律师在线解答云法律网拥有万名专业律师3-5分钟快速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1982年8月23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1999年12月2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修订根据2013年12月28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等七部法律的决定》修正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海洋环境监督管理 第三章海洋生态保护 第四章防治陆源污染物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 第五章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 第六章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 第七章防治倾倒废弃物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 第八章防治船舶及有关作业活动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 第九章法律责任 第十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护和改善海洋环境,保护海洋资源,防治污染损害,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内从事航行、勘探、开发、生产、旅游、科学研究及其他活动,或者在沿海陆域内从事影响海洋环境活动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本法。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以外,造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污染的,也适用本法。 第三条国家建立并实施重点海域排污总量控制制度,确定主要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指标,并对主要污染源分配排放控制数量。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海底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同步练习1-1

《海底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有关海洋能源和矿产资源分布的对应,错误的是 ( )。 A.大陆架浅海海底——天然气、石油 B.多数海盆中——煤、硫等矿产资源 C.近岸带的滨海矿砂中——富集砂、贝壳等建筑材料 D.大洋深海盆中——锰结核 解析煤、硫等海洋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大陆架浅海海底。 答案 B 2. 以下海区可能富含油气资源的是( )。 A.马里亚纳海沟以东海域 B.中国东海 C.位于大洋腹地的大洋中脊 D.秘鲁以西海区 解析海洋油气资源主要分布于浅海大陆架海域,选项中只有中国的东海符合此条件。 答案 B 3. 在下列海洋矿产资源中,目前发现只分布于深海海底的是( )。 A.锰结核 B.天然气 C.煤炭 D.石油 解析解此题关键抓住“只分布于深海海底”这一特点,提取课本有关内容,即可解答。本题也可用排除法,海底石油、天然气、煤只分布于大陆架。 答案 A 4. 关于多金属结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多金属结核一般为褐色 B.多金属结核主要分布在海底裂谷中 C.多金属结核呈结核状,直径从十几米到几千米不等 D.多金属结核不可自行增生 解析多金属结核主要分布在水深3 500~6 000米的洋底,一般为褐色,呈结核状,直径几微米到几十厘米不等,属深海自生性矿产资源。 答案 A 二、综合题 5. 读“海底矿产资源分布综合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字母表示的海底地形的名称: A , B , C , D , E 。 (2)a处的海底矿产资源主要为 ( )。 A.石油和天然气 B.煤 C.金刚石 D.锰结核 (3)关于b处的海底矿产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矿产资源多分布在3 500~6 000米的深海中 B.该矿产资源在太平洋底部储量约为1.7万亿吨 C.该矿产资源尤以夏威夷群岛东南海区最为富集,最具开采价值 D.该矿产资源有块状和软泥状两种形式 (4)海底油气资源开发将从浅海大陆架向、延伸。 (5)简述滨海砂矿形成原因及分布特点。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海底矿产资源的分布、海底地形、滨海砂矿成因及特点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好海底地形、海底油气及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 答案(1)大陆架大陆坡大陆隆大洋盆地大洋中脊 (2)D (3)D (4)大陆坡大陆隆 (5)成因:河流和风把陆地上的岩矿碎屑物质带入海中,再经海浪、潮汐、 沿岸流等外力的分选和搬运,在海滨的适宜地段富集成矿。特点:分布广、 矿种多、储量大、开采方便和易于选矿。

(整理)初中化学《海洋化学资源》教案

第六单元第一节海洋化学资源 【学情分析】黄岛的学生尽管在海边生长,但他们对海洋的了解,更多的是看到了大海的壮观、海边景色的优美和餐桌上丰富的海鲜,学生很可能不会从资源的角度去认识海洋,他们知道大庆油田,但很少有人知道从海洋中也可以开发石油,也不知道我们做燃烧实验使用的镁条可以从海水中提取出来,对海水淡化更是知之甚少。所以本节课先要设法让学生认识到海洋是个资源宝库,可开发海水中的物质以造福人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包括化学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动力资源等。 2、了解海水中提取镁的过程。 3、通过对海水淡化的实验方案探究,知道蒸馏法是海水淡化最常用的方法。 4、《 5、通过对海水制镁和海水淡化的探究,让学生进一步学会分离混合物的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6、了解海水及海底所蕴含的主要物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海水淡化的实验方案的探究,学生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用蒸馏法分离物质。 2、通过观察图表,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学会从量的方面认识事物。 3、通过学习海水制镁的过程,形成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如学会权衡利弊选择原料,学会化学上少量物质的富集方法并会利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海洋不仅是壮观和美丽的,它更是一个资源的大宝库。 2、] 3、让学生认识合理开发海洋资源与环境保护的辨证关系,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4、通过海水制镁和海水淡化过程的探究,了解对海底矿产资源开发的力度不够,体会海洋开发的不易, 树立节能意识。 重点: 1、海洋资源的两个开发:镁的开发和淡水开发。 2、帮助学生树立海洋资源合理开发和海洋资源保护的意识。 难点: 1、对海水提取镁的过程的探究。 2、对海水淡化的方法的探究。 * 教学方法:自学、讨论、实验探究 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图表、实验活动 板书设计: 6-1海洋化学资源 一、化学资源 海水制镁 海水淡化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开发海洋资源第二节海底矿产资源及其开发成长训练鲁教版选修2(含参考答案)

鲁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 第二节海底矿产资源及其开发 主动成长 夯基达标 1.海洋中的锰结核主要分布在() A.大陆架上 B.多数海盆中 C.近岸带海区 D.大陆坡海区 解析:本题考查海洋矿产资源的分布。锰结核主要分布在深海的海盆中。 答案:B 2.下列关于自然资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海洋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 B.地面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 C.能源资源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D.地下资源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解析:本题着重考查对概念的理解。自然资源按其性质可划分为非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按其利用类型可划分为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其中矿产资源外都属非可再生资源,海洋资源中的矿产资源属非可再生资源,所以A选项不对。能源资源中生物能、水能、风能、太阳能等属可再生资源,地下能源中地热能属可再生能源,所以C、D不正确。地面资源包括土地资源、地表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它们都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一般埋藏在地表以下,不属于地面资源。 答案:B 3.目前,人们利用海水资源的主要途径有() ①直接作为农业灌溉水源②直接作为工业冷却水源③直接作为水产养殖水源④提取化学工业原料⑤海水淡化处理,解决淡水资源不足⑥扩大海域面积,增加海水调节气候的功能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③⑤⑥ 解析:本题考查目前利用海水资源的主要途径。海水因为盐度等不能直接作为农业灌溉水源。答案:B 4.海洋资源的开发范围广阔,目前初具规模的产量最多包括() ①海洋石油勘探与开发②深海矿产资源的开采③海水综合利用④海洋农牧渔业 ⑤海洋能源的开发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 解析:本题考查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对于深海资源以及海洋能源的开发由于受到自然条件及技术、资金等条件的影响,开发的规模不大。 答案:B 5.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下列地点与海洋资源分布组合正确的有() A.①—渔业资源 B.②—石油 C.③—天然气 D.④—锰结核 (2)若该剖面表示南纬15°的太平洋海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甲处有寒流②乙处洋流流向北方③甲处海水盐度小于乙处④乙处有大渔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