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20版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单元名篇名句默写同步测试卷3名句名篇默写和古代诗歌鉴赏(含解析)

2020版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单元名篇名句默写同步测试卷3名句名篇默写和古代诗歌鉴赏(含解析)

名句名篇默写和古代诗歌鉴赏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模块一名句名篇默写

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五步一楼,十步一阁;______________,檐牙高啄;各抱地势,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2)______________________,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____________,在河之洲。____________,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答案讲评】(1)廊腰缦回钩心斗角

(2)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关关雎鸠窈窕淑女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高》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道出了自身之苦和国恨之悲,表达了忧国伤时的情怀。

(2)白居易《观刈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面对丰收年却出现悲惨景象的自疚自愧之情,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3)苏轼《赤壁赋》一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自然与人类没有穷尽、永恒不变的哲理。

※【答案讲评】(1)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3)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马说》中写道:即使有名马,但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险恶生存环境中,不能展示日行千里的才华,无法成为千里马。

(2)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通过写鸟和鱼来表现洞庭湖盎然生机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了战争悲壮、残酷的气氛。

※【答案讲评】(1)祗(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3)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桃花源记》中通过写老人和小孩来表现村民安居乐业、幸福快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诸葛亮在《出师表》里除从客观上分析了不利条件外,还从蜀国将士侍臣舍生忘死、不懈努力等主观因素上分析了有利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景物变化暗示新事物必然会代替旧事物这一规律,表现作者乐观向上、不惧挫折的人生态度。

※【答案讲评】(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醉翁亭记》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生动写出了“山间之四时”中秋天和冬天的情景。

(2)韩愈在《师说》中写到当时士大夫阶层中普遍存在的对于从师的错误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认识受到了魏晋六朝门阀制度观念的影响。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忧愤之作,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抒发了对沦陷区的百姓安于异族统治的感慨,最为沉痛。

※【答案讲评】(1)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3)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通过写景来交代行踪,暗示诗人内心激愤、抑郁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讲到人的主观因素对成才的作用时,写人心理状态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人面部表情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逍遥游》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3)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不爱其人,那么,“__________________”,就可以抗拒秦国;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不爱六国之人,那么,“__________________”,就可以传递三世甚至万世而为君。

(2)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从思想、生活、行为几个方面经受艰苦磨炼,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些描写与李白在《蜀道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案讲评】(1)使六国各爱其人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2)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张中行先生为一幅国画题联,上联是“何处少墨同多墨”,下联则选用了白居易的《琵琶行》,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句化用典故,表达了自己愿驰骋疆场、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3)站在岳阳楼上,可以清清楚楚看到湖中帆船来往,听到渔歌互答,可以扬声与舟中人说话;同时又可远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范仲淹《岳阳楼记》)的湖水,远近咸宜,皆可悦目。

※【答案讲评】(1)此时无声胜有声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3)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模块二古代诗歌鉴赏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①

韩愈

荆山②已去华山来,日出潼关四扇开。

刺史莫辞迎候远③,相公④新破蔡州⑤回。

【注】①次:驻军。潼关:在陕西潼关县北,东汉末设,为秦、晋、豫交通要塞,关门东西各两扇。张十二阁老使君:即张贾,时任华州刺史,故称使君;他曾在门下省做过给事中,当时通行将中书、门下二省的官员称为“阁老”。②荆山:又名覆釜山,在潼关之东,距潼关西面的华山二百余里。③莫辞迎候远:因华州距潼关尚有一百二十里,故云莫辞远。④相公:指平淮大军统帅、宰相裴度。⑤蔡州:淮西藩将吴元济的大本营。公元816年(元和十二年)十月,唐军破蔡州,生擒吴元济。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以得胜归来者的心情写成此诗,由快马递交华州刺史张贾,所以诗题“先寄”。

B.头两句写诗人亲率大军由荆山开往华州,已经抵达潼关,凯旋之师,进军很快。

C.后两句用第二人称语气通知张贾准备犒军,表达得意自豪的情态和主人翁的襟怀。

D.综观全诗,可说是用劲笔,抒豪情,但刚直中有开合,有顿宕,直而不平,饶有韵味。

※【答案讲评】B (“诗人亲率大军”错,本次军事行动的指挥者是“相公”——平淮大军统帅、宰相裴度。)

(2)此诗曾被称为韩愈“平生第一快诗”,请分析哪些地方体现了“快”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①“荆山已去华山来”,运用拟人,抒写了凯旋者心中的快意。雄伟的“荆山”“华山”,仿佛也为他们的丰功伟绩所折服,争相奔来表示庆贺。

②“刺史莫辞迎候远”,语言明快,语气爽(直)快。从接受欢迎一方的角度,完全抛开客气常套,轻松风趣,正切合喜庆的环境氛围。

③“相公新破蔡州回”,新破蔡州,生擒敌将,大快人心。胜战刚刚结束,自豪的气氛到达高潮,表达了对裴度由衷的赞美,反映了诗人反对割据、维护统一的鲜明态度。

(以上三点,概括得当,能结合诗句分析,大意对即可。)

①“日出潼关四扇开”,借景抒愉快之情。明丽的阳光下的“潼关”要塞,焕发着光彩,四扇大开,由险隘一变而为庄严宏伟的“凯旋门”。

②图景壮观,读来痛快淋漓。诗中未直接写军队凯旋的场景,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浩浩荡荡的胜利之师抵达潼关,地方官远出关门相迎,百姓箪食壶浆,夹道慰劳王师。

10.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题目。

钱塘观潮①

施闰章

海色雨中开,涛飞江上台。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

绝岸愁倾覆,轻舟故溯洄。鸱夷②有遗恨,终古使人哀。

【注】①作此诗前一年,作者于江西分守湖西道时,被裁决归里。②鸱夷:皮袋。相传,吴国大夫伍子胥因谏吴王夫差要防备越国而被赐死,其尸体被装进皮袋投入钱塘江,遂化为潮神,立于潮头。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起笔描写雨中的大海,“开”字写出海景由隐到显的变化过程,写出了壮阔的远景。

B.颈联出句写岸上的观潮者担心江岸会塌裂,对句则写弄潮儿驾船溯潮而上,无所畏惧。

C.尾联由观潮而思及伍子胥的“遗恨”,为伍子胥的冤死而鸣不平,用典中寄寓着对世

事的感慨。

D.诗的前三联写观潮所见所闻,尾联发诗人观潮之慨。全诗景色壮阔,气势磅礴,情怀豪迈。

※【答案讲评】D (在诗的尾联,诗人联想到伍子胥“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人生遭际,表达了作者对伍子胥深深的同情、惋惜与慨叹,感情便由豪迈而陷入悲慨,诗意也变得沉郁深刻。)

(2)诗的颔联描写了怎样的画面?是用哪些手法来写的?试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①潮声巨大,像千匹骏马疾驰而过;气势千钧,像卷裹着万山一起压来。

②前句摹声,后句绘形,诗人用视听结合的手法再现潮来的气势和观潮者的真切感受,可谓排山倒海,动魄惊心。

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清江裂石·西湖①

屠隆

淼淼重湖②背郭斜,永日坐蒹葭。四面山青不断,楼阁外,乱水明霞。有画船锦缆载词客,金翘杂珮③,强半挟吴娃④。水穷处,长林古寺,夏木绿阴遮。

回首望空明,白鸥隐隐飞来,带一片轻沙。把酒问西湖,今来古往,都不管兴亡,旧恨年华。且与君棹扁舟,听取哀弦急筑⑤,散发弄荷花。

【注】①此词作于作者被劾罢归之后。②重湖:白堤把西湖一分为二,故称重湖。③金翘杂珮:妇女的饰物。④吴娃:吴地美女。⑤筑:古乐器。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词从西湖风光写起,浩渺的湖水、逶迤的城郭和丛密的芦荻,都是作者于船上所见。

B.“四面”三句总括眼前山水,寥寥十三字便生动描绘出绚丽多姿之景色。

C.“水穷处”三句所写又是另一番光景,让人体验到一种幽深静穆的感觉。

D.末三句神似李白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直抒胸臆,作者激愤之情,溢于言表。

※【答案讲评】D (“直抒胸臆,作者激愤之情,溢于言表”表述不当,末三句只是化用了李白诗意,但不似李白那样直抒胸臆,而是言辞含蓄,更显韵味深长。)

(2)这首词主要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①作者被罢官之后,欲寄情山水超乎世外而不得的愤懑之情。上阕写西湖之美和所见游人的游乐情景,作者其实是欲借西湖美景来抚慰自己受伤的心灵;下阕用“听取哀弦急筑”“散发弄荷花”这样的故作旷达之语来表达内心愤激。

②对世人只贪图享乐而不关心国家的安危表示不满。下阕表面上是责问西湖为何自顾悠闲自在,而不管人间兴亡和旧恨新愁,实际上是讽刺世人只顾宴安逸乐,从不关心国家治乱安危。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解连环·孤雁

张炎①

楚江空晚。怅离群万里,恍然惊散。自顾影、欲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料因循②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

谁怜旅愁荏苒。谩③长门夜悄,锦筝弹怨。想伴侣、犹宿芦花,也曾念春前,去程应转。暮雨相呼,怕蓦地、玉关重见。未羞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

【注】①张炎:南宋末年词人,号玉田,宋亡后曾隐居浙江,后北游燕赵,失意而归。②

因循:迟延。③谩:通“漫”,徒然。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词标题为“孤雁”,字里行间,无一字点明雁,却又处处写雁,并且以雁喻人。

B.“想伴侣……也曾念春前,去程应转”以对写手法,含蓄表达孤雁凝盼思归之情。

C.词中所写孤雁与王勃《滕王阁序》中“雁阵惊寒”之雁,表现的情境意蕴相近。

D.本词借描写离群孤雁抒发羁旅漂泊之愁,状物、叙事、咏怀紧密结合,情意隽永。

※【答案讲评】C (本词借“孤雁”表达孤独愁怨和想念期盼之感;王勃《滕王阁序》中“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一句,是描绘南国深秋景色,富有自然情趣。)

(2)本词以“楚江空晚”开头,意蕴丰富,试分析其意境及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意境:楚天开阔,江水连绵,暮色苍茫,营造了一种空旷、寂寥、暗淡的意境。表达效果:①形象上,衬托孤雁的形象——辽阔江天的背景,反衬离群之雁的孤单;而清冷的江水和苍茫的暮色,则烘托出孤雁无家可归的凄凉。②感情上,以此开头,为全词定下伤感、低沉的基调。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星名诗

权德舆

虚怀何所欲,岁晏聊懒逸。云翼谢翩翻,松心保贞实。

风秋景气爽,叶落井径出。陶然美酒酣,所谓幽人吉。

自当轻尺璧,岂复扫一室。安用簪①进贤,少微②斯可必。

【注】①簪:插定发髻或帽子的长针。古人簪笔以备写用。②少微:指少微星,喻指处士、隐士。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句写诗人本是虚怀若谷,无欲无求;但因年岁太大,又无聊慵懒,倍觉颓唐与悲哀。

B.三、四句写飞鸟搏击长空,青松忠贞不二,诗人以此比喻人应有凌云之志和赤胆忠心。

C.五、六句描写秋风吹拂,天气爽朗,树叶飘洒,落在井边小径上,烘托诗人的自在自得。

D.接下来写自己愉快地品尝着美酒,好不酣畅,这正是隐居之士最值得高兴的事情。

※【答案讲评】A (“岁晏”意为“年末”而非“年岁太大”,诗句也并未体现颓唐与悲哀,更多的还是一种闲适自在。)

(2)诗中“自当轻尺璧,岂复扫一室”两句颇具情怀,这种情怀与常说的“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①“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意思是只有把自己屋子打扫整理好了,才能协助治理天下。强调的是先修身才能治国平天下。

②“自当轻尺璧,岂复扫一室”意思是人自然要以尺璧之玉为轻,不能够只打扫整理自己的居室,强调的是应该以治理天下为己任,更突出要有扫天下的大爱情怀。

14.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题目。

观书有感二首

朱熹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描述了“半亩方塘”像一面镜子那样明净,“天光云影”都被它反映出来,闪耀浮动,情态毕现。

B.“问渠”的“渠”,是指方塘。方塘清澈就因其不是无源之水,而是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给它输送了“活水”。

C.“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是说,因为“昨夜”下了大雨,“江边春水”滚滚滔滔,汇入大江,“艨艟巨舰”就如羽毛般浮了起来。

D.“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这是说突然发现不用枉费力气去推移,巨舰本就能自由自在地漂行在水流中。

※【答案讲评】D (这两句诗意为:往日舟大水浅,众人使劲推船,也是白费力气,而此时春水猛涨,巨舰却自由自在地漂行在水流中。)

(2)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中评价这两首诗“借物以明道”。请结合作品,赏析这一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①其一:借清澈的方塘需要“源头活水”来阐明人需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心智才能更加开豁、更加敏锐。或者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

②其二:借“春水生”让巨舰得以“自在行”来阐明灵感的勃发(或情感一旦触发,或思考一旦茅塞顿开,或基本功夫到家),足以使创作(或写作)文思泉涌,驾轻就熟,流畅自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