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64个县级城市的人口与房价

164个县级城市的人口与房价

164个县级城市的人口与房价
164个县级城市的人口与房价

164个县级城市的人口与房价

2011-04-21 来源:世联《地产评论》

全国367个县级市中,公开数据已公布至2009年的有164个。这其中,人口在50~100万之间的数量最多,占45%,人口在100万以上的有40个,50万以下的51个;有53%的县级市房价在2300~4600元/平方米之间,房价超过4600元/平方米的有41个,2300元/平方米以下的有36个。我们以人口和房价两个维度,将这164个小城市分为9个类群。

发生着什么

甘肃省一系列回乡创业政策,激发了农民工回乡创业的热情。到2010年年底,全省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累计超过25万人。

2010年,周口被河南省授予“河南省制鞋产业出口基地”,做好准备承接制鞋业的产业转移,计划在全市11个产业集聚区中预留鞋业发展空间,与美国纬伦集团、台湾区制鞋工业同业

公会达成合作协议,已促成西华凯鸿、扶沟宝昌、商水强鸿、鹿邑祥龙、开发区集立等12家制鞋企业陆续落户。阿迪达斯、耐克、盖世威、李宁等名牌鞋业都已在周口生产,初步形成了以西华、商水鞋业工业园为核心的“两园”,同时辐射带动全市其他9个产业集聚区。2010年鞋类产品出口351万双,出口额3013万美元,同比增长96.3%。

2010年宿迁市开始涌现外出务工人员“回流就业潮”,全年举办的130余场招聘会共录用4.7万人,其中65%是2009年在外务工人员,远高于2009年同期40%的“回流就业率”。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巢湖、滁州、宣城9市全境和六安市的舒城县、金安区,共59个县市区。2010年,皖江示范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24亿元,同比增长16.3%,占全省比重超过67%,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6.8%。如今,皖江城市带示范区已形成冶金、汽车及零部件、建材、家电、化工等产业集群。

2010年,湖北利用省外资金1700多亿元,基本均为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结果,承接的产业主要包括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新能源、农产品等的深加工,以及白色家电、石化产业。

2011年2月,四川南充市蓬安县城一楼盘尚未正式动工,认购率就高达100%,连开发商都大感意外。数据显示,四川德阳、绵阳等地的中高端楼盘价已直逼省会成都,即使是宣汉这样的国家级贫困县房价已高达3200元/平方米。

“人中价低”代表城市

广东?台山

户籍人口:98.6万人

商品房均价:2200元/平方米

台山侨胞众多,大量侨汇支撑了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了当地人对楼价的可承受能力。台山楼市具有明显的新旧交替特点,一方面,台山主流住宅形式由单体楼向小区演进;另一方面,本地人开发的多为传统风格洋房,规模较小,而近几年密集进驻的外地人开发的以别墅等高档住宅为主,风格更为现代化。随着台山到珠三角其他城市的时间缩短,投资客逐渐增多,而商业地产也成为台山房地产市场新的增长点,虽晚于住宅市场,却非常兴旺。

“人多价低”代表城市

河南?禹州

户籍人口:121.7万人

商品房均价:2000元/平方米

禹州的商品房市场有两个集中,一是购房人群集中于相对富裕户,如市政府职员、商人和部分乡镇矿窑主;二是新建楼盘多集中在城东新区,城西一年来少有新建楼盘。此外,禹州市房地产市场对物业管理尚无全面理解,一方面,开发公司重开发轻物业,不重视物业管理,甚至直接抱着圈钱就走的心态,导致物业管理水平极为低下;另一方面,业主对物业管理认知度也低,还停留在代收缴费阶段。

“人中价高”代表城市

福建?福鼎

户籍人口:57.6万人

商品房均价:4700元/平方米

2010年,福鼎有13家纳税超千万元的功勋企业,其中有6家是房地产企业。去年福鼎房地产市场供需两旺,主要指标呈“三升一降”态势。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18116万元,同比增长53.7%;新开工面积359491平方米,增长136.3%;商品房销售价格从年初开始一直上涨,全年商品房平均价格6405元/平方米,同比上升36.9%;惟一降低的是空置房面积,同比下降88.2%。目前,福鼎部分高档楼盘价格已迫近万元大关。

“人少价高”代表城市

内蒙古?东胜

户籍人口:44.4万人

商品房均价:4800元/平方米

作为能源型城市强势发展的鄂尔多斯东胜区,七成以上当地居民便拥有两套以上住房。据相关统计数据,东胜人口才50万,民间房贷规模却已达到300多亿元。相较于投资金融衍生产品,东胜人传统观念更倾向于投资房地产,他们觉得占有物业之后产生的成本微乎其微,对租金收益也毫不在意,大多选择空置等待升值。东胜市场的房屋租售比远高于国内其他城市,房屋租金水平几可比肩北京等一线城市,租赁市场供不应求。

“人少价中”代表城市

江西?瑞昌

户籍人口:44.5万人

商品房均价:3100元/平方米

为保障城镇化改造中农民的权益,2010年瑞昌市开始尝试将被征地农民纳入养老保险范畴,男55周岁以下、女45周岁以下已参保缴费的被征地农民,凭自愿原则还可以按灵活就业人员、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的规定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之前缴纳的个人养老保险费(含利息)可作为预交款。缴费满15周年可纳入省级养老保险统筹,退休后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同等待遇。

“人少价低”代表城市

湖南?吉首

户籍人口:29.2万人

商品房均价:1700元/平方米

早在2008年10月,政府处置非法集资可谓对吉首房地产市场的巨大打击,“处非”后形成的三角债、四角债、N角债长期困扰市民,其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矿业也一蹶不振,致使吉首地产市场资本越来越弱。但作为湘西州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吉首市仍是八县市购房者的首选,在湘西城市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2009年房地产市场销售形势转好,开发投资渐有起色,正推动房地产市场良性发展。

“人多价中”代表城市

山东?即墨

户籍人口:112.6万人

商品房均价:3300元/平方米

即墨海洋经济和陆域经济联动互补,大力引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既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拓展了就业空间,一方面吸引了外来务工者,另一方面乡镇进城务工人数陡增。像是润泰集团投资12亿元开发大润发商贸城,就为即墨增加了两千多个就业岗位;而青岛海泉湾度假城项目,投资25亿元,吸纳了2800多名当地农民工就业,还带动了建材、餐饮、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人中价中”代表城市

云南?楚雄

户籍人口:51.0万人

商品房均价:2500元/平方米

楚雄的城市化率不高,大量统购统建房消化了当地绝对数量的刚性需求,平抑了房价,却也成为阻碍市场良性竞争的消极因素。2010年楚雄公务员小区建设规模占到商品房交易的一半左右,一些中小楼盘因为客户主要是包括公务员在内的楚雄中等收入家庭,因此大受影响,而外来购买者则受阻于房贷新政。即便房价处于低洼位置,但是随着旧城改造的深入,以及作为昆明通往滇西的门户,楚雄房地产市场仍有机会升温。

“人多价高”代表城市

浙江?诸暨

户籍人口:106.7万人

商品房均价:5900元/平方米

2010年,诸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快速增长,市场交易活跃,乡镇购买力的异军突起成为房地产市场的最大看点。数据显示,乡镇购房群体的比例接近5成。与前几年相比,近年来乡镇进城买房的人数大增,一些在售楼盘中有40%左右的客户来自应店街、直埠等乡镇。一个位于城区与大唐镇快速通道间的楼盘,销售业绩十分突出,项目负责人说:“前两期销售客源基本上来自大唐、草塔等周边镇,乡镇客户将是今后城区房地产的一个很大客源。”

中国历史各时期的人口总数,以及占世界人口和GDP的比例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在西汉02年,中国人口达6000万,占世界人口30%,GDP占世界总GDP的40%。 在唐755年,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比率达35%,GDP占世界总GDP的比例高达50%。 北宋1100年,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比率一度达40%,是中国占世界人口比例的最高峰值,GDP占世界总GDP的80%左右,为中国历史上经济发展水平在世界比例中的最高峰值。 明1600年,虽然经过元的浩劫,但明朝仍然把中国人口从15%提到到35%,GDP占世界总GDP的40%。 清1850年是19世已中国人口的高峰,占世界人口的百分比达35%左右,GDP占世界的30%。 秦始皇时代的人口总数在2000-3000万之间 西汉初的人口估计在1500-1800万之间,在武帝初的元光元年(前134 年)增加到约3600万。武帝中期开始,人口出现了多年的停滞和负增长,到末年(前87年)下降至3200万。此后增长恢复,到西汉末年(公元2 年)达到约6000万的高峰。 隋朝人口最多时为5600万,隋末唐初,黄河流域还没有恢复战争的创伤,全国人口不足3000万。隋唐之际的人口谷底估计在武德五年(624 年),约为2300万。此后以年平均8 -12‰的增长率增加(包括因自境外迁入而增加的部分),至安史之乱前的755年达到8000-9000万的高峰。 在北宋境内,由初期的约3000万人口增加到了后期(11世已初)的1亿左右 西夏和金被蒙古灭后,境内的人口锐减至1000余万,仅及原来的五分之一弱,是中国人口史上罕见的浩劫。灭南宋14年后的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元朝境内的人口总数仅6000余万,只有13世已初的一半,元朝的人口峰值估计约8000万 明朝的人口不断增长。经过明朝初年的经济恢复和大规模的移民,14世已末的人口已经回升到7000万以上。与户口统计数上的停滞和倒退相反,实际人口始终在持续增长,到17世已初突破2亿大关,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的新记录。 明清之际持续多年的战争,加上天灾人祸,使中国人口第二次遭受巨大的损失。实际上,在康熙二十九年,全国人口仅1.2亿,远未恢复到明朝后期的水平。在完成统一的1759年刚突破2亿,在道光三十年(1850年)达到了4.3 亿,随后在清末下降到3.6亿。

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习题

考点13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 对应学生用书P029 (共22题,每题2分,共44分) [夯基础—确保大本营] 甲、乙、丙是三个不同地区。读图,回答1~2题。 1.[考向人口的迁移]有关甲、乙、丙三地区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国际人口迁移 B.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城市到农村 C.人口主要由乙、丙迁往甲地 D.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 答案 D 解析根据经纬度数值可以推测出:甲、乙、丙三地分别位于我国的四川盆地、长江三角洲地区和广东沿海地区,图中人口主要是从四川盆地流向长江三角洲地区和广东沿海地区。 2.[考向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引起上述人口迁移发生的最主要因素是() A.收入差距B.家庭婚姻 C.工程建设D.文化教育 答案 A 解析人口从四川盆地迁往长江三角洲地区和广东沿海地区主要是由沿海和内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即收入差距引起的。

[2018·南昌调研]读我国某地区人口密度分布情况图,完成3~4题。 3.[考向人口分布]造成B地区主要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是() A.人口密度超过地区承载力 B.土质疏松 C.夏季暴雨集中 D.本区合理承载力较大 答案 A 解析从图中可看出B地区为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是其主要环境问题。从图中可明显看出,该处的人口密度为47人/平方千米,已远超出30人/平方千米的合理人口密度,故导致生态破坏严重,进而出现严重的环境问题。 4.[考向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本区北部合理承载力低的原因是() ①土地资源质量差,以沙地、草原为主②降水较少,水资源较少③科技水平低④对外开放程度低⑤人口受教育水平低 A.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D.①②④⑤ 答案 B 解析图中北部地区自然条件恶劣,气候干旱,经济、科技水平较低,对外开放程度较低,故合理承载力低。 [2018·广州模拟]下图为2010年上海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5~7题。

人口变化对房价与经济的影响

人口变化对房价与经济的影响 2015年之后,迎来中国人口红利的大拐点,也迎来了楼市拐点。一直以来“楼市拐点”就像是“狼来了”,只有短暂性的下挫,但反弹从未失约,然而这一次楼市的根本土壤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因为这一次的难题不是“政策”和“资金”,而是楼市的柴薪“人口”。基于人口红利与房价的纠结关系,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人口数据,现提炼报告主要观点,如下: ①中国人口总量在2018-2023年间达到峰值,生育率难以提升,育龄妇女人数在快速减少,全球人口占比持续下降。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楼市赖以生存的土壤“人口红利”也正在消失。 ②只有将生育率稳定在略高于2.1的水平,才能逐渐保持人口数量的稳定和结构的稳定(美国、印度将长期是稳定的柱状人口结构),才能让国家恢复可持续发展能力。

③中国近期的经济问题的核心是总抚养比太低(儿童抚养比太低),内需不足;远期经济问题的核心是总抚养比太高(老年抚养比太高),劳动力不足和老年化。即使是执行了单独二孩政策和解决了养老保险金的问题,也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人口红利正在消失的趋势。 ④中国20-64岁劳动力2015年后开始负增长,下降速度将超过日本。日本在1951年后、台湾在1975年后、韩国在1977年后,20-64岁劳动力还增长了48 年、42年、42年,在20年内增加了51%、58%、64%;而中国大陆的劳动力在2008年后只增长了7年就将开始减少了。不少的城市也的却出现了“用工荒”,劳动力工资上涨成为了常态。 ⑤2010年是1个老人对应7.5个劳动力,养老已经开始出现问题了;而未来一个老人只对应一两个劳动力,养老压力可想而知,养老金短缺将是今后各届政府面临的难题。可以断定的是,在2015年后几十年,中国经济不断减速应该是“新常态”。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围绕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展开。人口问题作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它关系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因此要综合地全方位地解决的人口问题。教材首先通过一则新闻报道,引入计划生育政策这一主题。随后从我国的国情出发,阐述了计划生育政策的理由及其意义,最后列举了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所带来的成就,进一步论证了计划生育政策的正确性。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运用典型事例和相关数据,说明2-2 列举人口问题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理解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了解世界和中国的老龄化趋势,知道我们应有的态度和行为。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收集材料、分析材料及图表的能力,引导学生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探究社会问题,提高参与社会实践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了解社会问题,关注社会问题,树立人口忧患意识。三、教学重点计划生育政策的理由及其意义 四.教学难点计划生育政策的理由及其意义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为主,穿插学生探究。 六、教学时数 1课时七、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八.教学过程: 课前布置 调查自己的家庭生活情况 新课导入 (资料分析) 1995年中国内地第12亿个小公民在北京市妇产医院出生。直到10年后2005年1月6日,中国内地的第13亿个小公民才出生,他整整比预计的迟来了4年。” (提问)13亿人口的来临为什么会比预计的整整推迟了4年? 新课教学 一、我国为什么要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1)人口过多,会给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使我国原本已经非常脆弱的生态环境受到更加严重的破坏 (2)遭到破坏的资源和环境,反过来又会威胁人的生存与发展 2地位:

实验一-人口迁移问题

实验报告一 人口迁移问题 一、 实验内容 假设一个城市的总人口数是固定不变的,但人口的分布情况变化如下:每年都有5%的市区居民搬到郊区;而有15%的郊区居民搬到市区。若开始有700000人口居住在市区,300000人口居住在郊区。请分析: (1)10年后市区和郊区的人口各是多少? (2) 30年后、50年后市区和郊区的人口各是多少? (3)分析(2)中数据相似的原因。 二 、实验目的 1.巩固线性代数的知识,培养学生用矩阵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建立n 年后的人口预测模型,如题目中所要求建立的矩阵为A=??????85.005.015.095.0和B=?? ????300000700000 则第n 年后的人口模型为C=(A ^ n )*B,其中C 的a11元素为n 年后市区居民人口,a21元素为n 年后郊区居民人口 三、 实验结果 (1)(2)题实验运行结果如下图所示

三、实验拓宽 对于(3)问中提出的“实验结果趋近于相似数据”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证明: 如果选择R^2的基u1和u2,令u1为??? ???13,u2为?? ????-11,则B 可以由该两基表示为 B=?? ????300000700000=250000??????13+50000??????-11=250000* u1+50000* u2 且A*u1=??????85.005.015.095.0??????13=?? ????13=u1 A*u2=??????85.005.015.095.0??????-11=0.8?? ????-11=0.8u2 由此得到(A^ n) B=250000 u1 + 50000 (0.8)^ n u2 所以,当n 增大的时候,右式第二部分趋近于0 则数据会趋近于250000 u1=?? ????250000750000. 四、实验总结 本题通过建立有关矩阵乘法及其幂运算的数学模型,采用Matlab 数学软件,将原本复杂的人口迁移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问题,从而成功将问题进行简化。 通过多次幂运算的结果,得出了数据趋近某一极限值的结果,并通过对相应线性空间合理选取其基础解系的方法,成功解释并证明了“人口将逐步趋近于稳定这一结论”。 这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如类似的人口迁移计算问题,有着极大的帮助。 实验人:金铭 学号:2110101162 班级:机自17 2011.12.15

中国的房价历史与规律剖析:房价涨了35年

中国的房价历史与规律剖析:房价涨了35年 目前许多人非常担心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火爆的楼市、疯狂的房价、恐慌性的抢房现象,如果一直这样的“火”、“疯”下去,会不会直接导致一线率先楼市崩盘、房价泡沫破灭,会不会中国楼市重蹈日本覆辙。2004年-2016年中国房地产“崩盘论”、房价泡沫“破灭论”的言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但是却没有发生。最让人放心的,中国的市长到国家住建部,都出口驳斥的讲,中日国情与城镇化率及杠杆、市场不同,结果证明这是对的。但是对没买房的人来讲,最可怕、最悲剧的不是楼市崩盘了、房价泡沫破灭了,比这个更加悲剧、可怕的是房价一直总体上涨了35年[1987-2015年],暴涨了多轮,最后你还是没有买房。事实证明,中国房价从来不会听专家、经济学家、学者、唱虚派的预测,完全是按照中国特殊的供需与经济运行规律,尽管是计划经济市场转入半市场经济,房价依然上涨。 第一是中国的房价历史与规律。1998年之前的房价,从官方统计的数据来看,到了1987年才有全国性的房价统计。1998年7月之前,虽然已有商品房,但鉴于绝大部分住宅仍是福利分配,其价格很难反映真实的市场供需,也就不是真正的

市场价格。鉴于1998年在房地产市场上的特殊性,且官方从1987年才有全国性的房价数据可查。1987年商品房销售面积2697万平方米,总量上似乎也不少,可相对于庞大的国民总数,实在太少,只能满足几十万人的居住需求。当年的全国平均房价是多少,才408元/平方米。看起来不高,但相对于当时的居民收入,也属于不可承受之重。一直到1992年,房价维持在单价千元以下,但每年的涨幅可观。1998年,在新中国短暂的房地产历史上是一个分水岭。在连续两年的北戴河会议酝酿之后,当年7月3日,国务院颁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核心内容就是从当年下半年开始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实行货币化。从1999年开始,中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制度。也就是在1998年,房价的单价跃上2000元。现在回过头来看,房地产市场化之后,房价应该大涨啊。但实际上没有,1998~2000年,房价维持不动甚至略有下跌。想来有很多人会懊悔为啥没有在那几年紧跟政策的脚步呢?当然,房价的3年原地踏步应该和当时遭遇东南亚金融危机也有关系。从今天回头看,房价在2001~2003年还是给足了很多人机会,小幅上涨。不过也就是在当时,市场上出现了房价泡沫的声音,现在想想,大有在股市2000点时就喊泡沫的意味。而从2004年开始,房价开始如脱缰之野马,再也不给希望下跌者以机会了。全国平均房价的单价一路跃过

中国人口迁移与城市化问题研究(一)

80年代以来,从不同学科研究中国人口迁移和城市化①的成果迅速涌现。作为经济和社会双重转型条件下的重大现实问题,中国近年来的快速城市化以及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市的迁移和流动,对经济发展和社会整合等多方面正在并将继续产生深远影响,由此也决定了当代中国人口迁移和城市化问题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人口和发展研究方面最具活力的领域之一。中国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研究在最近20年中取得了引人注目的进展,但在理论建构和研究方法等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带有不成熟的色彩。在经过早期以数量型为主的迅速发展后,现在是对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研究本身进行回顾与总结的时候了。本文将对1978至1998年中国(大陆)中文学术期刊上发表的专题研究当代中国人口迁移和城市化问题的资料进行回顾和总结,资料来源主要依据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人口学》专题②,根据标题中的关键词进行检索,另外也补充了一些《人口学》专题中没有收录的论文,由于迁移研究、特别是城市化研究散布于众多学科,以及检索手段的不完备,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欢迎指正。一、关于人口迁移研究的简要回顾从7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人口科学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由宏观背景和政策需要等因素所决定,早期人口研究的重点集中在人口再生产方面,有关人口迁移和流动的研究很少见,只有一些介绍国外人口迁移状况和政策的资料零星散布于各类期刊。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人口迁移特别是非农产业部门的劳动力迁移调配纳入了国家计划之中,从根本上否定了人口自由流动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重要作用,有关人口迁移和劳动力流动的研究几乎是空白。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农村以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改革的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显化及其转移问题开始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并逐步向相关问题和学科扩展,形成跨经济学、地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研究的格局。城市流动人口的剧增强化了政府部门和科研机构对人口流动问题的关注,从80年代中期起,我国东中部若干特大城市都相继开展了流动人口调查。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首次全面调查了中国人口迁移的状况,为迁移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料支持。进入90年代以来,政策研究部门和学术研究机构继续对80年代后期开始对社会形成强烈冲击的“民工潮”展开了较为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其研究方法和主要成果带有浓厚的经济学和社会学特色。仇为之(1981)发表的“对建国以来人口迁移的初步研究”,是可检索到首篇对当代中国人口迁移问题进行专题研究的论文。从1981到1983年,检索到的迁移和流动研究论文仅有5项。从1984年开始,迁移和流动研究开始迅速发展:1984年检索到11篇论文,1985年为22篇,1988年成为迁移和流动研究的一个高潮,有41篇论文。1995年形成一个新高潮,论文达到65篇。由此大致形成三个阶段:1981至1987年为起步阶段,这一阶段迁移和流动方面的资料极其缺乏,研究理论和方法也很薄弱,因此,论文主要是一般性分析或小规模的调查,但这一阶段为后期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专著方面,田方等(1986)主编的《中国人口迁移》较系统地总结了建国后至80年代中期的主要迁移活动,包括边疆地区的开发型移民、水库移民、自流人口问题等。胡焕庸等(1984)编著的《中国人口地理》和孙敬之(1987)主编的《中国人口》丛书,都有专门章节讨论人口迁移,为之后的人口迁移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分析框架和资料基础。李德滨(1987)的《黑龙江移民概要》总结和分析了解放后至80年代初自发或组织迁入黑龙江的移民,也具有重要价值。1988到1995年为人口迁移研究大发展阶段,研究成果迅速涌现,初步确定人口迁移和流动研究的框架地位。这一阶段的大发展,除了学科发展的自身要求外,还有几方面的有利因素:一方面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人口的流动性大大加强,要求学术界对此问题开展专门研究;另一方面资料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主要如《中国人口》丛书,户籍迁移统计资料的整理和发布,中国社科院人口所主持的“74城镇迁移调查”,若干特大城市“流动人口调查”,以及1987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和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都为迁移研究打下良好基础(庄亚儿1995)。综合利用相关资料进行的研究如李梦白等(1991)对大城市流动人口状况进行了较全面的总结和分析;杨云彦(1994)主要利用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抽样数据对人口迁移状况作了较详实的分析;彭勋等(1992)从理论上探讨了人口迁移的学科体系。1996年以来是人口迁移研

最新2018世界人口排名

最新2017世界人口排名 最新2017世界人口排名出炉,中国依旧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017年中国人口数量为14.05亿,占全世界人口的18.82%。印度紧随其后,2017年印度人口数量为13.04亿,已经大幅逼近中国,相信不久之后印度就将超越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排名第三的是美国,2017年美国人口数量为3.22亿。下面排行榜123就为大家带来2017世界人口排名。 排名国家人口数量占世界比例 1中国1,405,372,83418.82% 2印度1,304,200,00017.86% 3美国322,760,0004.42% 4印尼257,740,0003.53% 5巴西205,290,0002.81% 6巴基斯坦192,400,0002.64% 7尼日利亚182,310,0002.50% 8孟加拉国164,620,0002.25%

9俄罗斯146,350,0002% 10日本126,820,0001.73% 11墨西哥126,270,0001.73% 12埃塞俄比亚104,030,0001.42% 13菲律宾102,410,0001.40% 14越南92,658,0001.27% 15埃及90,155,0001.23% 16德国79,758,0001.09% 17伊朗78,920,0001.08% 18土耳其77,720,0001.06% 19刚果(金)72,853,0001% 20泰国68,311,0000.94% 21法国67,019,0000.92% 22英国65,040,0000.89% 23意大利60,547,0000.83% 24南非55,281,0000.76% 25缅甸55,125,0000.76% 26坦桑尼亚51,728,0000.71% 27韩国50,464,0000.69% 28哥伦比亚48,479,0000.66% 29西班牙47,847,0000.66% 30肯尼亚47,590,0000.65%

世界各大城市人口数量

and flag Area (km2)(1 July 2002 est.) Population density (per km2) Capital ?land (within Finland) Albania Andorra Armenia Austria Azerbaijan l[?] Belarus Belgium Bosnia and Herzegovina Bulgaria Croatia Cyprus e[?] Czech Republic Denmark Estonia Faroe Islands (Denmark) Finland France h[?] Georgia m[?] Germany Gibraltar (UK) Greece Greenland (Denmark) Guernsey d[?] Hungary Iceland Ireland

Isle of Man d[?] Italy Jersey d[?] Latvia Liechtenstein Lithuania Luxembourg Republic of Macedonia Malta Moldova b[?] Monaco Montenegro Netherlands i[?] Norway Poland Portugal f[?] Romania Russia c[?] San Marino Serbia g[?] Slovakia Slovenia Spain Svalbard and Jan Sweden Switzerland Turkey n[?] Ukraine United Kingdom Vatican City

人口迁移:中国人口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

计划生育教育--人口迁移:中国人口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 [日期:2007-04-24] 来源:作者:[字体:大中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流动性不断加强,迁移的流向和机制亦发生了很大变化:人口迁移的宏观流向发生逆转,延续数百年的向北方迁移转换为向东南沿海迁移;城镇化进程加速,向稀疏地区进行开发性迁移转变为向人口稠密区的集聚性迁移,中国正在经历着和平时期最频繁的人口流动。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特别是在加入WTO的压力情况下,中国可能发生大规模劳动力资源重新配置,大量农村劳动力将脱离传统农业,其中相当部分将以不同形式进入大城市,而城市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以及户籍制度、社会管理体系等方面的变化,必将促使中国人口迁移日益频繁,这样,人口的流动性也会随之不断提高。总之,当代中国的人口迁移和劳动力流动问题是中国人口转变、城市化迅速与经济转型的历史性重要阶段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人口和发展研究方面最有活力的领域之一。 人口在空间上的移动和劳动力在产业间的流动,都是社会活跃度的重要衡量指标,其中,以定居为目的的人口迁移作为社会转型的一个重要的社会经济过程,其研究价值尤为突出。 我国人口迁移与流动性的急剧变化,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有关部门也进行了多项调查。但是迄今为止,有关的研究仍然被统计数据和统计口径等问题所困扰。尽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迁移与流动不断加强,现有的户籍迁移统计数据却不能反映这一趋势,各次人口普查所取得的迁移数据,则是反映一个时间截面上的存量指标,它是所有年份迁移累计的结果。迁移年度数据是计算迁移强度、测算整个社会人口流动性活跃程度的一个基础性问题,长期以来,学者们对此进行了多种探索。 人口迁移是有一定时间和空间界定的人口移动现象,它和临时性的人口流动,特别是旅游、商务、通勤等类型的人口流动有明显差别。国际上一般将人口迁移定义为改变常住地超过半年或一年的人口移动。但目前在公安部门发布的迁移统计中,人口迁移被局限于迁移手续的那部分人口,即"户籍迁移"人口。而其他没有完成户口迁移手续的"事实迁移人口",则和其他类型的流动人口一起全部被称之为"流动人口"或"暂住人口"。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将越来越多的没有办理户口迁移的自发性人口迁移排斥在外,从而不能准确反映中国人口迁移的实际情况。为了克服这个问题,在1990年和2000年两次人口普查和1987、1995年的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中,均按常住地标准统计人口,按其统计口径,迁移不仅包括办理了户籍迁移手续的人口,也包括那些没有办理户口迁移、但是离开原住地超过一定时限的人口。我们认为,各次普查/调查所采取的迁移统计口径更能反映人口迁移的真实含义,因此采取这一口径。资料是另一个问题。目前全国性的迁移资料,一是由公安部门发

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

课题29 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 一、教学内容与说明 1.教学内容 衡量人口分布的主要指标、世界人口分布(四大人口稠密区与稀疏区)及成因;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式及产生的影响。 2.地位与作用 本课题通过阐述人类对环境的适应和人口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加深学生对人口合理分布的认识,强化人类社会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目标 1.能运用信息数据计算人口密度,并从中分析各地区人口分布状况。 2.能运用“世界人口分布图”,说明世界人口四大稠密区和稀疏区,并探究人口稠密的自然和人文原因。 3.了解人口迁移的原因,通过交流探讨活动,认识各主要迁移方式的利弊影响,培养辩证和全面评价的思维习惯。 【设计思想】教学立足于人地关系,目标设计关注“人口发展”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三、教学重点、难点 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探究人口迁移的影响;全面分析人口迁移所产生的问题。 四、教学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展示上海各区县人口密度表(2005年),播放有关人口问题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衡量人口分布的主要指标——人口密度。 上海各区、县土地面积、户籍人口及人口密度(2005年)

2.引导学生读“世界各洲人口密度”图,提问: (1)1950年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是哪个大洲?(欧洲) (2)1997年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是哪个大洲?(亚洲) (3)按现在的速度,将来哪个大洲有可能成为人口密度最大的大洲?请说明理由。 预计学生可得出结论:世界不同地区人口分布很不均匀且发展不平衡。

(二)新课教学 1.人口分布 (1)引导读“世界人口分布”图。 哪些大洲的哪些区域人口稠密(人口密度在100人/平方千米以上)?分别有哪些国家?哪些地区人口稀疏? (2)出示世界地形图、世界气候图,引导学生讨论: 为什么这些地方的人口稠密或稀疏? 教师归纳:人口稠密区,往往处于中、低纬度地区,沿海,平原为主的地形区,温暖湿润的气候类型区,自然条件一般比较优越。由此可以得出:自然条件对人口分布有重要影响。随着生产力发展,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也都进一步成为工业、交通发达、城市集中的地区。尤其在西欧和北美,工业、贸易、金融的发展,成为吸引人口的重要条件。由此可以得出: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还有人文环境,经济条件和历史原因。 呈示人口分布的规律: 人口稠密地区:中低纬度、地势低平、沿海、经济条件好或历史发展悠久的地区。 人口稀疏地区:内陆、干旱、寒冷、潮湿、地势高峻的高原、高山地区。 (3)引导学生探究“中国和加拿大人口分布差异及其成因”。 出示中国人口分布图、加拿大人口分布图,阅读并分析:中国、加拿大人口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引导学生获得结论:中国人口分布以“黑河-腾冲”线为界,东南半壁多,西北半壁少;加拿大人口集中在东南部和美国交界处的五大湖区和圣劳伦斯河谷,而北部大部分纬度比较高的地区人口稀少。 两国人口集中分布区主要都是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受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平坦)、沿海(交通便捷)、水源(充足)等影响;同时又都处于经济发达地区。 【设计思想】通过对两国人口分布情况的进一步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人口分布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使学生了解中国人口分布的特征,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实际运用能力,同时为下阶段的人口迁移作铺垫。 (4)出示“民工潮”资料、图片,设问:中国人口东南稠密,为何还会出现人口流向东南沿海这一现象?它会产生哪些影响? 教师说明,俗语“人挪活,树挪死”。简要辩证分析农民进城务工现象的利弊。 如今人口的移动越来越频繁了,对整个世界产生深刻的影响。自然导入“人

世界各国人口排名

世界各国人口排名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2017世界各国人口排名 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是哪些? 作者:PHBang 来源:综合 截止目前世界人口已达75亿。根据联合国最新估计,“世界人口”这个词指的是人类人口(世界上现存的人类总数)。2017世界上人口的各个国家排名。 2017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排名表 排名国家人口数量占世界比例 1 中国 1,405,372,834 % 2 印度 1,304,200,000 % 3 美国 322,760,000 % 4 印尼 257,740,000 % 5 巴西 205,290,000 % 6 巴基斯坦 192,400,000 % 7 尼日利亚 182,310,000 % 8 孟加拉国 164,620,000 % 9 俄罗斯 146,350,000 2% 10 日本 126,820,000 % 11 墨西哥 126,270,000 % 12 埃塞俄比亚 104,030,000 % 13 菲律宾 102,410,000 % 14 越南 92,658,000 % 15 埃及 90,155,000 % 16 德国 79,758,000 % 17 伊朗 78,920,000 % 18 土耳其 77,720,000 % 19 刚果(金) 72,853,000 1% 20 泰国 68,311,000 % 21 法国 67,019,000 % 22 英国 65,040,000 % 23 意大利 60,547,000 % 24 南非 55,281,000 % 25 缅甸 55,125,000 % 26 坦桑尼亚 51,728,000 % 27 韩国 50,464,000 % 28 哥伦比亚 48,479,000 % 29 西班牙 47,847,000 % 30 肯尼亚 47,590,000 % 31 阿根廷 42,783,000 % 32 乌克兰 42,544,000 % 33 乌干达 41,833,000 %

2014年世界各国人口数量最新排名

2014年世界各国人口数量最新排名 排名国家人口(万)占世界人口百分比 01 中国136407 18.84% 02 印度126751 17.51% 03 美国 32262 4.46% 04 印尼25287 3.49% 05 巴西20204 2.79% 06 巴基斯坦18515 2.56% 07 尼日利亚17841 2.46% 08 孟加拉国15845 2.19% 09 俄罗斯14253 1.97% 10 日本12703 1.75% 11 墨西哥12380 1.71% 12 菲律宾10006 1.38% 人口首次突破一亿 13 埃塞俄比亚9648 1.33% 14 越南9254 1.28% 15 埃及8338 1.15% 升一位 16 德国8263 1.14% 降一位 17 伊朗7845 1.08% 18 土耳其7584 1.05% 19 刚果-金6933 0.96%

21 法国6464 0.89% 22 英国6349 0.88% 23 意大利6111 0.84% 24 缅甸5370 0.74% 25 南非5318 0.73% 26 坦桑尼亚5072 0.70% 升一位,人口首次突破5000万 27 韩国4952 0.68% 降一位 28 哥伦比亚4893 0.68% 29 西班牙4713 0.65% 30 肯尼亚4553 0.63% 升一位 31 乌克兰4496 0.62% 降一位 32 阿根廷4180 0.58% 33 阿尔及利亚3992 0.55% 34 乌干达3882 0.54% 升二位 35 苏丹3875 0.54% 36 波兰3822 0.53% 降二位 37 加拿大3553 0.49% 38 伊拉克3473 0.48% 39 摩洛哥3347 0.46% 40 阿富汗3127 0.43% 41 委内瑞拉3085 0.43%

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

第二节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 一、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能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并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的特点 解读:掌握人口迁移的概念、了解历史上人口迁移的特点,分析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地区人口迁移的原因及人口迁移对迁出地、迁入地的影响 二、教材研读 教材首先给出历史上开发新大陆的人口迁移与二战后人口迁移的流向的不同,然后问哪些因素支配着人口迁移和流动。 关于人口迁移的概念是一个重点,我认为应把人口迁移、人口流动、人口移动一起来讲,注意比较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二战以后的人口迁移特点是重点,国际难民、环境移民、外籍劳工作为人口迁移和流动的特殊形式,因与现实结合密切,我认为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先让学生讨论然后比较国际难民、环境移民、外籍劳工的特点及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民工流是我国特色的人口迁移和流动,是伴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而来的,它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是需要掌握的。 关于人口移动的动因和效应这部分内容,可以先带领学生分析P12“闯关东”与“雁南飞”然后总结人口移动的拉力(吸引力)和推力(排斥力)。人口移动的效应可从利、弊两方面去分析,这也应作为重点让学生掌握住。 三、教材整合 (一)、人口迁移、人口流动、人口移动: 人口迁移: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出或迁入,居住地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改变的现象。 人口流动:临时或短期离开原居住地外出活动而不变更户籍的人口移动现象。 人口移动: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是人口移动的两种基本形式。 (二)、历史上和当今人口迁移的特点: 人类社会早期:自然条件是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例如水源、土地、食物等 自然经济为主的古代农业为社会:土地、逃避灾荒、战乱、宗教迫害是造成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人口迁移的主流是由“旧大陆”流向“新大陆”迁出地区是亚、欧、非,迁入地区是南北美洲和东南亚、大洋洲,其中,欧洲殖民者野蛮贩运非洲黑奴,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强制性国际移民 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新特点是永久性移民的比例减少,迁移形式趋于多样化,表现在:政治性的国际人口迁移急剧增加 流向发生很大变化,欧洲和美国变为人口迁入地区,迁出地区为亚洲和拉丁美洲 新兴城市及新兴产业出现引发大量人口迁移 (三)、国际难民和环境移民(属于人口迁移) 国际难民:由于国际国内战争……流亡异国他乡的人口迁移。二战后人数之多,持续时间之长达到空前 来源地: 影响:不利于国家及地区间的和平与稳定 环境移民:因洪涝、地震……。如我国的三峡移民 (四)外籍劳工与民工流(属于人口流动) 外籍劳工:以劳务输出输出形式出现的短期性、临时性或季节性向异国流动的工人; 总趋势:…… 主要迁入地区:美国、加拿大、中东波斯湾地区的产油国 来源地:…… 对经济和社会影响: 优点:弥补了劳动力不足,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并节省了大量教育和技术培训费用。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1.课标要求 课标要求学生“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活动建议是:“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的特点。”本节教材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二是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举例说明”是行为动词,属于应用层次认知水平,对学生要求中等。 “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人口迁移,了解和掌握人口的迁移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说明”是要说出理由,要体现理解的思维过程。“举例”则是对认知过程要求从感性材料再到理性认识,中间自然要有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过程。 2.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的重点内容,在人文地理,甚至整个必修地理教学内容中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一方面它是人口增长知识点的延伸,人口增长影响了人口的时空分布,而人口迁移改变了这种时空分布导致人口在空间分布上的合理性,同时也促使多种文化的交流。另一方面人口迁移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标志,又是产业活动的重要区位条件。所以这节内容在整个地理必修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内容通过联系具体的人口迁移案例让学生了解中国乃至世界的人口迁移和流动情况,从而引导学生分析、探究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帮助学生在科学的认识了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3.学情分析 (1)授课班级学生为B层次,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的成绩和理解能力均有所提高,已具备一定的自主分析能力,能够运用课堂上所学知识简单地解释一些地理事物及现象。通过前两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对于人口相关基本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为本节课的内容奠定了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活动。

2021年都市圈人口迁徙与住宅价格分析报告( word 可编辑版)

2021年都市圈人口迁徙与住宅价格分析报告 2021年5月

目录 一、城市群形成的原因和人口空间变化规律 (4) 1、大都市圈形成的理论 (4) 2、城市产业、人口空间分布规律 (6) (1)产业分布规律 (6) (2)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 (8) 二、日本都市圈经验:人口迁徙方向决定住宅价格表现 (10) 1、都市圈人口分布:小面积汇集大量人口 (10) 2、都市圈的产业分布:单位产出越高的产业分布越靠近中心 (11) 3、人口先集中后扩散,房价变动趋势与人口流向相关 (12) (1)都市圈人口空间变化:先集中,后分散,再回流 (12) (2)地价涨幅和人口迁徙方向呈现较强相关性 (14) 三、中国一线城市人口仍有吸纳能力,增长区域在郊区 (16) 1、中国目前仍处于城镇化率快速提升阶段 (16) 2、特大城市仍有较大的人口容纳潜力 (17) 3、我国大都市核心区域人口密度过高,郊区化是必然趋势 (20) 4、北上广深的轨道交通与欧美日城市有较大差距 (24)

日本都市圈的发展经验:城市群的形成动力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自然生长力、市场驱动力、政府调控力,长期来看城市化的终极形态 是都市圈。 日本三大都市圈人口占全国人口50%,且都市圈人口空间变化经 历了先集中,后分散,再回流几个阶段,人口的流动直接决定了住宅价格的走势:1985~2000年间东京都市圈核心区域(23区)的人口在 向外迁移,因此这个时期郊区的房价涨幅快于中心城区,2000年整个东京圈的平均住宅价格是1985年的1.27倍,位于城市圈中心的区部的 房价和1985年时基本持平,说明区部以外的地区房价的涨幅高于27%。 2000年之后,人口开始向中心区回流,因此虽然住宅价格整体都 在向下走,但是中心区域的房价抗跌性好于周边地区。 中国高线城市仍具备人口吸引力,但增长区域主要在郊区:地区 的经济人口比(G DP的占比/人口占比)可以衡量该地区对人口的吸 引力,日本东京都与东京都市圈的经济人口比分别为1.68和1.16,而 我国的4大一线城市及一半以上新一线城市的经济人口比在2以上,说 明高线城市仍然对低线城市具备吸引力。我国一线城市的整体人口密 度低于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大都市,但是中心区域的人口密度却 远高于那些城市,虽然东京都中心3区的就业人口密度达到6万人 /km2,但是居住人口密度仅为1万人/ km2,而北上广深4个城市的核 心区人口密度几乎都达到2万人/ k m2以上,尤其是上海达到3万人 /km2以上。随着轨交体系的完善,一线城市人口也会逐步向郊区扩散。

必修2第一章第三节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讲义)

一、考点突破 1. 理解影响人口变动的两个方面; 2. 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及判断标准; 3. 通过分析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两个概念的关系,明确不同地理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4. 掌握人口迁移的分类。 二、重难点提示 重点: 1. 人口迁移的判断标准; 2.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区别; 3. 人口迁移的分类。 难点: 1.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区别; 2. 人口迁移的分类。 一、人口变动 一个地区人口的变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人口自然增长是人口变动的一个方面;人口的机械增长,即人口的迁移是人口变动的另一个方面。虽然人口迁移对世界范围内的人口增长一般不具有影响,但对于特定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有时却产生显著的影响,比如会导致迁入地区的人口数量、年龄结构、男女性别比等发生显著改变。 二、人口迁移 1. 概念 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2. 人口迁移的判断标准 (1)空间位移—由迁出地到迁入地,且跨越行政区域界线,否则不属于人口迁移。 (2)居住地变更—人们离开自己原来的住所,到比较远的地方去定居。 (3)时间限度—一般认为居住地发生了“永久性”或“长期性”的变化,才属于人口迁移。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的人口移动才能称为人口迁移。如下图,A、B、C是三个不同的地区,人口从A1→B1、C1→A2常被称为是人口迁移;而A1→A2、C1→C2是在区内流动,常被认为是人口流动。 3. 人口流动 人口流动是指人口在短期内离开原居住地后又返回的现象。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钟摆式人口流动:人口每日性流动,如每天往返于工作地与居住地间的通勤人口。 ②人口季节性流动:如农牧民的迁徙以及农闲季节到外地打工,农忙季节回家务农的农民。 ③人口不定期流动:如外出购物、旅游、度假、疗养、出差等。 对比人口迁移的判断标准,可知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有没有“永久性”或“长期性”变更定居地。 4. 人口迁移的分类

中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及影响

上海金融学院 20 13 ——20 14 学年第一学期 《人口社会学》课程代码:53220913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1 班姓名毛奕琳学号 2013137106 成绩_________ 答题纸 中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及影响研究 摘要:中国的人口迁移从古至今分为若干阶段,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的改革,人口迁移活动日趋活跃,而伴随当代中国改革开放以及城市化进程,人口迁移受到计划时代户籍制度和市场化的双重影响。在社会转型时期,人口迁移的流向在相当一定程度上受到经济体制的牵制,反而言之,大量人口的定向流动又反作用于经济上,两者呈相辅相成关系,所以人口迁移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关键词:历史诱因;城市向心力;时代性特征;经济主导 人口迁移是指人口居住地(空间位置)永久性(半年或一年以上)的改变,包括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就中国而言,从古至今的人口迁移时常伴随着政治、经济的动荡,其规模也大小不一。 一、中国古代人口迁移研究 中国古代的人口迁移通常受到地理环境、战乱和政策的影响,可以大致地分为三个关键性的时期,从这三个时期可以大致观察出中国古代人口迁移的特点。 第一阶段,公元前221年前的人口迁移,是一种低水平的生存型迁移。根据历史的推测,秦国建立之前的时期,黄河流域的气候最适宜人类的生存和繁殖,黄河中下游平原的自然资源养育了当时中国的很大一批人口,然而众所周知,由于当时的地理知识有限,缺乏人口迁移的诱因,人口迁移的速度相当缓慢。 第二阶段,公元前221-公元1376年(秦朝至元末)的人口迁移,是一种强制型和自发型相结合的人口迁移。东汉末年分三国,这一时期正是转乱纷飞的高峰时期,密度大、时间长的战争从而导致了人口迁移在当时十分集中。“安史之乱”、“靖康之变”都是中国历史上人口大迁移的关键导火索。以北宋末年为转折点的

世界各国人口最新排名 - 2011

世界各国人口最新排名 2011 世界各国人口数量排名(单位:人) 1、全世界 6,302,309,691 2 、中国 1 317 442 552 (其中大陆1286975468;中国台湾22603001;中国香港7394170;中国澳门469903) 3 、印度 1,049,700,118 4 、美国 290,342,554 5 、印尼 234,893,453 6 、巴西 182,032,604 7 、巴基斯坦 150,694,740 8 、俄罗斯 144,526,278 9 、孟加拉 138,448,210 10 、尼日利亚 133,881,703 11 、日本 127,214,499 12 、墨西哥 104,907,991 共十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口超过一亿 13 、菲律宾 84,619,974 14 、德国 82,398,326 15 、越南 81,624,716 16 、埃及 74,718,797 17 、伊朗 68,278,826 18 、土耳其 68,109,469 19 、埃塞俄比亚 66,557,553 20 、泰国 64,265,276 21 、法国 60,180,529 22 、英国 60,094,648 23 、意大利 57,998,353 24 、刚果(金) 56,625,039 25 、韩国 48,289,037 26、乌克兰 48,055,439 27、南非 42,768,678 28 、缅甸 42,510,537 29 、哥伦比亚 41,662,073 30 、西班牙 40,217,413 31 、阿根廷 38,740,807 32 、波兰 38,622,660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