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重庆“五个功能区”

重庆“五个功能区”

9月13日至14日,中共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召开。本次会议研究部署了重庆市功能区域划分和行政体制改革工作。市委书记孙政才在报告中指出,综合考虑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将全市划分为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等五个功能区域。至此,重庆区域发展战略迈入4.0时代。

回顾重庆区域经济发展,从直辖至今,重庆区域发展战略经历了“三大经济区”1.0时代、“三大经济区、四大板块”2.0时代、“一圈两翼”3.0时代、五个功能区域4.0时代四个不断优化的时代。

1.0时代:“三大经济区”区域发展战略

——都市经济圈、渝西经济走廊和三峡库区

从1997年直辖至“十五”初期,是重庆对“单列市的体制、直辖市的牌子、中等省的架构”形势的适应期和过渡期,也是深刻了解市情、发现问题、寻找问题突破口的积蓄期。经过几年的探索,重庆按照全市各地区的自然及经济地理特征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遵循劳动地域分工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提出划分都市经济圈、渝西经济走廊和三峡库区三大经济区,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促进发展,这是破解重庆大城市与大农村并存、区域发展极不平衡以及移民问题、民族问题和生态环境脆弱等突出问题的现实体现。同时,中央设立重庆直辖市,期望通过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建设,带动和辐射周边和西部地区的战略意图,客观要求重庆构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核心区和承载主体。

2.0时代:“三大经济区、四大板块”区域发展战略

——渝东北、渝东南、渝西经济走廊、都市发达经济圈

经过“十五”时期的实践,重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空间布局结构都出现了新的变化,针对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内渝东北、渝东南工作重点的差异性,“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按三大经济区构建区域经济体系,按四大工作板块实行分类指导”的区域发展战略,将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划分为渝东北、渝东南,加上渝西经济走廊和都市发达经济圈共四大板块。把适度倾斜与协调发展相结合,力促加快发展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构建渝东南特色经济走廊和武陵山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高地。在渝东北地区,结合三峡工程移民迁建,全面推进城镇和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生态环境保护,重构产业体系。同时,针对我市城市经济不强的实际,提出了重点推进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战略。

3.0时代:“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战略

——一小时城市经济圈、渝东北翼、渝东南翼

重庆直辖十年走过了“打基础、建平台、增后劲”的重要阶段,进入了“求突破、强实力、上台阶”的新阶段。2006年11月,重庆提出了“一圈两翼”发展战略,即以主城为核心、以大约1小时通勤距离为半径范围的城市经济区(“一圈”),建设以以万州为中心的三峡库区城镇群(渝东北翼)和以黔江为中心的渝东南城镇群(渝东南翼)。

“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战略是新形势下重庆完成中央“314”战略使命的现实要求。既适应了全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大局,又结合了重庆市情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按照“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战略,打造“1小时经济圈”,扩大了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的承载主体并加速其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带动以万州为中心的库区和以黔江为中心的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两翼”共同协调发展。该战略的提出,有利于重庆由“小马带大车”向“大马带大车”的转变。

“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战略是对“三大经济区、四大板块”区域发展战略的创新和发展。“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战略就其区域发展的指导理论而言,与“三大经济区”、“三大经济区、四大板块”区域发展战略是一脉相承的,但“一圈两翼”将原来“三大经济区、四大板块”的都市经济圈、渝西经济走廊和三峡库区三大经济区的涪陵、长寿纳入“1小时经济圈”,渝东北、渝东南分别纳入以万州、黔江为区域中心的“两翼”,空间结构划分的改变,也必然带来发展内涵的深刻变化。

4.0时代:五大功能区发展战略

——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

2013年9月在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上,明确了重庆市功能区域划分,综合考虑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将全市划分为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等五个功能区域。

五个功能区域是在“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战略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区县功能定位,确定差异化发展战略,其中将“一圈”细化、深化为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是为了拓展空间格局,在更大的空间格局和区域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以更好地推动重庆大都市区的发展和建设;划分生态涵养发展区和生态保护发展区,是为了正确处理加快发展与保护生态的关系;明确各区域功能定位、发展重点和发展方向,目的是强化五大区域联动,更好地突出整体性、互补性和联动性,实现全市一盘棋发展,引导形成主体功能明确、板块之间联动、资源配置优化、整体效能提升的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在五个功能区域划分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考核机制,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引导和激励作用。

(以上文章在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易小光的《直辖以来重庆区域发展战略演进》一文基础上进行修改整理)

最近重庆市委对全市进行了功能定位,分为五大功能区。

一、都市功能核心区: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区域,展现历史文化名城、美丽山水城市、智慧城市和现代大都市。

二、都市功能拓展区:未来几年,重庆主城建成区将达到1188平方公里,集中体现国家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能力和服务能力的区域。2020年,工业产值占全市44%。

三、城市发展区:全市未来工业化城镇化主战场,集聚新增产业和人口的重要区域,全市重要的制造业基地。2020年,城镇化率达63%,常住人口1200万,工业产值占全市45%。

四、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屏障和特色经济走廊,黄金旅游带和特色资源加工基地。规划用十年时间,引导转移人口130万,森林覆盖率50%以上。

五、渝东北生态保护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重要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绿色经济发展高地、生态屏障、生态民俗文化旅游带和扶贫示范区。规划用十年时间,引导转移人口80万,森林覆盖率50%以上。

中新网重庆9月14日电 (记者 蔡双燕)中共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14日闭幕,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决议》等三项重要文件,明确重庆市委市政府未来的工作目标是建设五大功能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在会上做报告。报告指出,科学划分重庆市功能区域、明确区县功能定位,是重庆市委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充分尊重规律,从实际出发,在新的发展阶段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重庆是我国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直辖市,具有中等省的规模,区域间、城乡间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发展现状和发展潜力等差异很大。在“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战略基础上,进一步科学划分功能区域、明确区县功能定位,是一项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的工作,有利于在更高水平上统筹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既可以促进各区域发挥比较优势,又能做到全市一盘棋,实现全市一体化、区域发展差异化、资源利用最优化和整体功能最大化;有利于进一步提升重庆核心竞争力、

加快建

设国家中心城市;有利于加强重庆与周边省市的协调合作,加快成渝城市群及成渝经济区等建设;有利于增强区域发展分类指导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重庆将划分为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等五个功能区域。各功能区域的发展定位各有侧重、各有特色。将“一圈”细化、深化为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是为了拓展空间格局,在更大的空间格局和区域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以更好地推动重庆大都市区的发展和建设;划分生态涵养发展区和生态保护发展区,是为了正确处理加快发展与保护生态的关系;明确各区域功能定位、发展重点和发展方向,目的是强化五大区域联动,更好地突出整体性、互补性和联动性,实现全市一盘棋发展,引导形成主体功能明确、板块之间联动、资源配置优化、整体效能提升的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要扎实做好科学划分功能区域的相关配套工作,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强化规划引导,搞好政策设计,完善考核机制,将各功能区定位充分体现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项规划之中,充分发挥政府的规划引导和政策导向作用,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引导和激励作用。

关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孙政才指出,这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对于重庆来讲,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突破口,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要求,是进一步发挥直辖市体制优势的必然选择,意义重大,势在必行。当前和今后以职能转变为核心,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大力简政放权,优化机构设置,严控人员编制,提高行政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健全完善符合重庆实际的科学规范、统一高效的直辖市行政体制,为加快推进“科学发展、富民兴渝”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全会号召,重庆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落实功能区域建设和行政体制改革的各项任务,乘势而上,奋发有为,为加快推进“科学发展、富民兴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五大功能区划分彰显重庆战略的科学性

2013年10月28日13:05

来源:新民网

0人参与0条评论

五大功能区划分是市委、市政府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前瞻性与系统性部署,是着眼于国家对重庆的战略定位,分享到:

立足重庆市情做出的科学决策。五大功能区划分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始终贯穿于它的指导思想和发展原则,始终渗入其确定的区域发展方向和任务、支撑体系以及保障机制,奠定了顺利推进五大功能区建设的坚实基础。因此,从五大功能区划的形成视角,深刻揭示五大功能区战略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意义重大。

五大功能区划分彰显重庆战略的科学性

五大功能区划分是科学发展观的结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域内资源优化配置,形成合理有序的区域发展格局,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五大功能区划分针对不同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确定主体功能定位,明确开发方向,规范开发秩序,完善开发政策,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深刻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理念,是对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区域发展“协调度”、“发展度”、“持续度”的积极回应,是对“五个统筹”的具体贯彻与落实。

五大功能区划分是区域发展的创新实践。五大功能区划分具有丰富的区域发展理论支撑,也是区域发展理论升华的探索性实践。五大功能区划分基于“五个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及地域分异理论,按照“空间结构有序法则”,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上,运用政府的行政、经济、法律等调控手段,加强发展规划的区域空间管治,谋求国土空间开发均衡有序,实现域内经济、社会、环境综合协调可持续发展。

五大功能区划分充分体现了国家战略定位。重庆是中国目前行政辖区最大、人口最多、管理行政单元最多的特大型城市,在区域经济板块中拥有核心地位。目前,“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区域经济增长极,对我国东部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成渝经济区已列为国家重点开发区,有望成为中国“第四增长极”,重庆都市区将成为重要的区域推进器。在全国生态保护战略大格局中,渝东南和渝东北是重要的生态涵养和保护区,特别是三峡库区作为我国重要的水资源战略储备库,肩负着长江中下游防洪、发电及东西交通大动脉的国家使命,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因此,五大功能区划分是全面落实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和国发3号文件精神,将重庆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行动纲领。

五大功能区划分彰显重庆战略的针对性

“四个关键节点”的科学判断是五大功能区划分的重要基础。当前,重庆正处于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行政体制改革“四个关键节点”,揭示了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市委、市政府关于五大功能区的划分正是破解“四个关键节点”。借鉴发达国家经验,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起飞阶段,当前是区域经济增长最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区域发展矛盾最为凸显的时期。重庆区域发展中的空间开发结构失衡、人地矛盾突出、生态安全保障功能形势严峻、资源坏境承载能力弱、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等诸多问题突出。特别是区域、城乡差距明显,都市核心区已基本实现现代化,渝

西不少区县尚处于工业化中前期水平,而渝东南、渝东北“两翼”则凸显产业空虚、社会发展滞后、民族地区贫困、生态涵养和环境保护任务重等发展瓶颈。因此,五大功能区划分具有强烈的重庆发展阶段的针对性。

省级行政构架的特殊市情是五大功能区划分的重要根据。重庆是一个省级行政构架的直辖市,既有直辖市的行政体制,也有省域的经济特征,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为一体,幅员纵深,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突出,集我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矛盾为一体,可谓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缩影。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努力,行政体制改革创新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已基本释放,发展战略创新迫在眉睫。重庆作为全国唯一的省级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肩负党中央、国务院的发展重托,以人为本、统筹协调为魂,在发展空间结构上进行战略创新,实现“科学发展,富民兴渝”目标,探索欠发达阶段的欠发达地区实现区域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径。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五大功能区划分的深刻背景。重庆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实现国家中心城市、西部重要增长极和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等发展目标的关键在都市区,实现区域统筹、城乡统筹直辖市建设任务的重点在“两翼”。但是,目前重庆都市区竞争力不强,不具备强劲的聚合辐射能力,还没有成为拉动全市乃至西部地区发展的强大引擎,渝东北和渝东南地区人均GDP、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工业化与城镇化等指标均明显落后,“两翼”发展乏力制约着重庆在西部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发展进程。因此,五大功能区划分以区域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为依据,细化“一圈”多区并深化其功能,进一步明确“两翼”生态涵养和保护任务,旨在发挥各功能区比较优势,实现特色经济、特色产业发展,提高域内各功能区竞争力,夯实国家战略基础。

五大功能区划分彰显重庆战略的有效性

科学定位在于明晰功能加快重庆发展。五大功能区划分的核心要义是发展,主旨是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涵养和保护并举。实践证明,牺牲生态的发展和没有发展的生态均不足取。根据功能区划定位,都市核心区以集聚高端要素为重点,建立与核心城市集聚和辐射功能相匹配的、以现代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体系,建成具有全国性影响力的大都市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与城市发展新区成为全市工业化、城镇化的主战场,培育强大的产业集群,构筑我市强大的工业经济增长极,到202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4500亿元,占全市的89%,成为加速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渝东北地区作为长江流域的重要生态屏障,深度打造特色经济走廊和三峡黄金旅游带,实现库区生态保护和安稳致富;渝东南地区具有自然风光与少数民族文化相融合的特殊背景,将构建起民族风情浓郁的城镇体系,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因此,科学定位明晰重庆区域各板块功能,是加快重庆发展的创新战略举措。

统筹协调联动互补实现一体发展。五大功能区划分并非简单功能划分,它以发挥整体区域空间的系统功能,实现总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各类主体功能区之间是分工协

作、相辅相成、互促共进的关系。五大功能区划分要求各主体功能区在分类发展过程中,加大区域的开放程度,在区域规划、基础设施、环境保护、市场准入等方面推进一体化发展,消除区域之间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限制,更加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要素合理流动,区域发展分类政策则更加注重在确保空间整体效益最大化的同时,实现和平衡各功能区的利益,形成区域按各自功能定位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促进重庆发展。政府和市场是推进五大功能区建设的重要主体,五大功能区的推进速度和水平与二者有机互动紧密相关,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引导不可或缺。因此,深化重庆行政体制改革是促进五大功能区建设的重要环节,将为五大功能区建设提供制度性保障。在加快五大功能区建设进程中,政府要发挥规划引导、政策激励作用。在尊重市场规律、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促进要素合理流动的同时,政府在人口和产业等关键要素转移进程中要发挥重要主导作用,并以财税金融和收入等政策手段促进五大功能区的加快发展和协调发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