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藏族舞蹈说课稿

藏族舞蹈说课稿

藏族舞蹈说课稿
藏族舞蹈说课稿

藏族舞蹈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民族民间舞是幼师专业学生的重点学习内容。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文化古国,各民族民间舞是我国传统舞蹈艺术的源泉,而藏族民间舞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具有纯朴,健壮,粗犷,豪放的特点,种类丰富,形式多样。本节学习的动作及动作组合,难度比学习过的锅庄要大,是为今后创作舞蹈作品和技能考核打基础的。

2、教学目标

我们幼师班学生,没底子,基础较弱。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通过藏族舞基本动作及组合的教学,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藏族舞蹈的风格、舞步、造型、动作韵律特点,积累舞蹈语汇素材。

(2)培养、增进学生热爱少数民族文化的情感。

3、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学习内容为踢踏步组合,计划课时2课时,在学生学习了颤膝组合、踏步组合和踢踏步组合(一)的基础上,本节课的重点掌握踢踏步组合风格特点,难点在于把握在每个动作中都要有颤膝的动作在里面。

二、说教法与学法

1、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结合学生能力水平及舞蹈专业的特点,采用面对面示范,直接面授与学生练习相结合。采用“示范——讲解——模仿练习”相结合的动作训练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动作的要领,解决动作规范问题。教学中教师注意让学生多提问、多观察、多动脑、多练习,教师多鼓励、多引导、多帮助的互动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信心,克服传统的一味“传授式”“训练式”的教法。根据教学内容、目的、方式、时段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教法。如示范、讲解、比喻、对比、启发、讨论、提问、练习等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特别强调对不同能力的学生,要求应有所不同。对学习领悟慢的学生要及时的给以帮助和肯定。

2、在教学中学生以“动”为主,充分感知肢体的感觉,在练习中通过观察、模仿、对比、思考、提问、帮助等方法领悟知识技能要点。特别是难点,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做动作,正确评价学生的问题,尤其让差生多锻炼,多给机会,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让每组的组长以点带面的帮助组员练习好每个动作。

三、说教学程序

1、复习引入

(1)首先让学生集体练习颤膝、踏步、踢踏组合

(2)让学生们谈谈:经过前面的学习,你对藏族舞蹈有了哪些了解?(这一环节主要检查学生在课后对第一部分内容的掌握情况)

(3)对学生舞蹈蹈反馈中出现的易错动作进行强调分析,并让学生进行完整的练习

2、新课教授

在本教学环节中:

(1)采用示范——讲解——模仿——练习的程序,

首先教师示范,让学生注意藏族舞蹈的特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这个环节教师把舞蹈用肢体动作表现出来,让学生们仔细观察,记住这些动作的空间位置,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随后教师把这些动作进行分解,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使动作深入人心(这一环节教师要用慢动作讲解的方法来突出教学的重难点)

再来就让学生自己去模仿,领悟,由组长带队进行分组讨论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设置这个环节主要是为了增强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让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够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在这过程中,不时的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对比,“谁的动作做得好看?”“为什么好看”“对在哪里,错在哪里?”;教师的动作与学生的动作进行对比,“老师做动作时,身体的各个部位是怎样的?”;自己与自己对比:镜子是最好的老师,通过镜子,把一些动作上的细节给弄清楚,“一样的动作,我这样做与那样做哪个更漂亮?那个更体现藏族舞的特点?”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找准藏族舞的特点。)

最后进行分组展示、巩固提高

(2)为了让动作更加规范化,教师一边示范动作,一边讲解要领,随后把每一个基本动作逐个逐个的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组合。(让学生先做慢,在准确的基础上再做快)(3)舞蹈不仅是动作的艺术,还要有灵气、情感和优美的姿态。尤其是我们幼师班学生,因为基础不好,不懂得怎样在舞蹈中运用感情。当他们已能基本完成舞蹈时,我就去引导他们怎样去运用舞蹈中的眼神,处理舞蹈中的感情。从深处去挖掘学生表达情感的本能。(重点在于眼神、面部表情和动作的配合)

3、布置了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对今天学习的内容进行到位的练习,要识记住每个动作,并融入情感表现,就好像自己是在舞蹈上表演。

4、最后,教师总结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情况,(总体要以鼓励为主,这是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藏族舞蹈说课稿

藏族舞蹈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民族民间舞是幼师专业学生的重点学习内容。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文化古国,各民族民间舞是我国传统舞蹈艺术的源泉,而藏族民间舞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具有纯朴,健壮,粗犷,豪放的特点,种类丰富,形式多样。本节学习的动作及动作组合,难度比学习过的锅庄要大,是为今后创作舞蹈作品和技能考核打基础的。 2、教学目标 我们幼师班学生,没底子,基础较弱。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通过藏族舞基本动作及组合的教学,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藏族舞蹈的风格、舞步、造型、动作韵律特点,积累舞蹈语汇素材。 (2)培养、增进学生热爱少数民族文化的情感。 3、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学习内容为踢踏步组合,计划课时2课时,在学生学习了颤膝组合、踏步组合和踢踏步组合(一)的基础上,本节课的重点掌握踢踏步组合风格特点,难点在于把握在每个动作中都要有颤膝的动作在里面。 二、说教法与学法 1、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结合学生能力水平及舞蹈专业的特点,采用面对面示范,直接面授与学生练习相结合。采用“示范——讲解——模仿练习”相结合的动作训练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动作的要领,解决动作规范问题。教学中教师注意让学生多提问、多观察、多动脑、多练习,教师多鼓励、多引导、多帮助的互动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信心,克服传统的一味“传授式”“训练式”的教法。根据教学内容、目的、方式、时段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教法。如示范、讲解、比喻、对比、启发、讨论、提问、练习等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特别强调对不同能力的学生,要求应有所不同。对学习领悟慢的学生要及时的给以帮助和肯定。 2、在教学中学生以“动”为主,充分感知肢体的感觉,在练习中通过观察、模仿、对比、思考、提问、帮助等方法领悟知识技能要点。特别是难点,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做动作,正确评价学生的问题,尤其让差生多锻炼,多给机会,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让每组的组长以点带面的帮助组员练习好每个动作。 三、说教学程序 1、复习引入

藏族舞蹈的特点

藏族舞蹈的特点 舞蹈艺术就是伴随人类社会生活与生产劳动同步产生,并成为人类历史发展中不可缺少一门最早形成的艺术形式之一。几千年来,生活在雪域高原上的勤劳聪慧的藏族先民们,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在征服大自然的斗争与阶级斗争的风云变换中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古老歌舞艺术与具有浓厚神秘色彩的宗教舞蹈。这些争芳吐艳、千姿百态的民族民间歌舞艺术,犹如夜空闪烁的繁星,遍布在幅员辽阔的万里高原上,它就是藏民族历史的见证与活化石,它向世人展示出雪域高原人独特的风采。 谈到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我们首先要搞清楚历史上就是如何瞧待舞蹈,以及如何定位舞蹈艺术在藏族文化中的地位。在藏族传统文化典籍“大小五明学”中把舞蹈归于“工巧明”(即工艺学),这就表明舞蹈艺术在理论上被定位于大文化范围之内,并形成具有成熟理论的艺术形式之一。在西藏历史上,“羌姆”等舞蹈大多不仅配有文字记录的“舞谱”,还用“线”记录着“舞曲”;“卡尔”舞蹈的音乐“藏文古谱”流传至今。在古代藏族民间歌谣中传唱着众多的有关“说舞蹈”方面的歌谣。在众多的舞蹈论述中,关于什么就是舞蹈、形体运用以及“舞蹈艺技九”等舞蹈理论就是古代论述藏族舞蹈的精髓之作,也就是最具有代表性就是舞蹈理论部分。藏文古籍中关于“舞蹈的各种动作姿态就是人体塑造的精彩工艺”。正就是这一活生生的“工艺”,表现着当时当地人的思想感情。由于每个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政治历史、宗教信仰、民俗民风的不同,又形成了具有民族与地方特色的风格,不同地区舞蹈,动作力度、软度、开度、幅度与舞律存在差异,有的民族舞蹈动作的重点在下肢,而上身动作较小;有的民族舞蹈上身动作较为丰富,而下身动作较少;正就是诸多舞蹈风格中蕴藏着民族的审美情趣与审美特征。“审美意识就是客观存在的诸审美对象在人们头脑中能动的反映,一般通称之为‘美感’”。其中包含了如审美趣味、审美能力、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审美感受等等。 藏族舞蹈有其共性的审美特征,但由于人们居住的地理气候差异、方言差异、服饰差异、宗教影响而形成了独特的审美情趣。藏族舞蹈有广泛流传于民间的众多民族民间舞蹈;有专供上层社会享用的卡尔舞蹈;也有专为宗教仪式服务的羌姆舞,以及众多门派的藏戏舞蹈。以上舞种虽然表现形式与手法各不相同,但舞蹈的基本身韵、动作、姿态与技巧却很相近,音乐的基本曲式结构与节奏曲风比较相仿;在服饰方面除宽、肥、瘦及色彩的区别外,样式也基本相同;以圆圈舞为主的跳法也很相似。因此,相似或相近的身韵就是形成藏族舞蹈美学特征的“根”,就是相对稳定的审美感受的共同反映。在藏族歌谣中唱到要跳舞“就要跳天空无边无际舞”,“高山不可动摇的舞”跳起来的“卓舞的节奏快如夜空的闪电”。前藏人的舞蹈,活泼有力、热情典雅、柔与敏捷,具有浓厚的纯农区与城镇市民特色;后藏人的舞蹈,奔放潇洒,步伐灵巧多变,充分体现着西部高寒人的性格特征;阿里地区的舞蹈,有着典雅稳健的舞步,优美自如,充分体现着古象雄文化的韵味;而藏东康巴人的舞蹈,威武粗犷、豪放潇洒,充分展现着康巴人的气质特征。 关于藏族舞蹈的形态美,可以在《中国歌谣集——西藏卷“打开歌门”》的章节中发现一些有关的阐述。比如:林芝地区果偕“祝歌舞者门面三层高”中唱到: 胸部就是锅庄的仓库,今日要打开仓库门;胳膊就是卓舞的翅膀,今日我要炫耀翼力; 腰部就是歌舞摇摆处,今日我要放松放松;膝盖就是锅庄的风轮,今日我要转动转动; 双脚就是锅庄的滚球,今日我要滚一滚它。 藏文古籍对舞蹈者的形态要求有: 上身动作像雄师,腰间动作要妖娆。四肢关节要灵巧,肌腱活动要松弛。

藏族舞蹈的特点

藏族舞蹈的特点 舞蹈艺术是伴随人类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同步产生,并成为人类历史发展中不可缺少一门最早形成的艺术形式之一。几千年来,生活在雪域高原上的勤劳聪慧的藏族先民们,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在征服大自然的斗争和阶级斗争的风云变换中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古老歌舞艺术和具有浓厚神秘色彩的宗教舞蹈。这些争芳吐艳、千姿百态的民族民间歌舞艺术,犹如夜空闪烁的繁星,遍布在幅员辽阔的万里高原上,它是藏民族历史的见证和活化石,它向世人展示出雪域高原人独特的风采。 谈到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我们首先要搞清楚历史上是如何看待舞蹈,以及如何定位舞蹈艺术在藏族文化中的地位。在藏族传统文化典籍“大小五明学”中把舞蹈归于“工巧明”(即工艺学),这就表明舞蹈艺术在理论上被定位于大文化范围之内,并形成具有成熟理论的艺术形式之一。在西藏历史上,“羌姆”等舞蹈大多不仅配有文字记录的“舞谱”,还用“线”记录着“舞曲”;“卡尔”舞蹈的音乐“藏文古谱”流传至今。在古代藏族民间歌谣中传唱着众多的有关“说舞蹈”方面的歌谣。在众多的舞蹈论述中,关于什么是舞蹈、形体运用以及“舞蹈艺技九”等舞蹈理论是古代论述藏族舞蹈的精髓之作,也是最具有代表性是舞蹈理论部分。藏文古籍中关于“舞蹈的各种动作姿态是人体塑造的精彩工艺”。正是这一活生生的“工艺”,表现着当时当地人的思想感情。由于每个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政治历史、宗教信仰、民俗民风的不同,又形成了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风格,不同地区舞蹈,动作力度、软度、开度、幅度和舞律存在差异,有的民族舞蹈动作的重点在下肢,而上身动作较小;有的民族舞蹈上身动作较为丰富,而下身动作较少;正是诸多舞蹈风格中蕴藏着民族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特征。 “审美意识是客观存在的诸审美对象在人们头脑中能动的反映,一般通称之为‘美感’”。其中包含了如审美趣味、审美能力、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审美感受等等。 藏族舞蹈有其共性的审美特征,但由于人们居住的地理气候差异、方言差异、服饰差异、宗教影响而形成了独特的审美情趣。藏族舞蹈有广泛流传于民间的众多民族民间舞蹈;有专供上层社会享用的卡尔舞蹈;也有专为宗教仪式服务的羌姆舞,以及众多门派的藏戏舞蹈。以上舞种虽然表现形式和手法各不相同,但舞蹈的基本身韵、动作、姿态和技巧却很相近,音乐的基本曲式结构和节奏曲风比较相仿;在服饰方面除宽、肥、瘦及色彩的区别外,样式也基本相同;以圆圈舞为主的跳法也很相似。因此,相似或相近的身韵是形成藏族舞蹈美学特征的“根”,是相对稳定的审美感受的共同反映。在藏族歌谣中唱到要跳舞“就要跳天空无边无际舞”,“高山不可动摇的舞”跳起来的“卓舞的节奏快如夜空的闪电”。前藏人的舞蹈,活泼有力、热情典雅、柔和敏捷,具有浓厚的纯农区和城镇市民特色;后藏人的舞蹈,奔放潇洒,步伐灵巧多变,充分体现着西部高寒人的性格特征;阿里地区的舞蹈,有着典雅稳健的舞步,优美自如,充分体现着古象雄文化的韵味;而藏东康巴人的舞蹈,威武粗犷、豪放潇洒,充分展现着康巴人的气质特征。 关于藏族舞蹈的形态美,可以在《中国歌谣集——西藏卷“打开歌门”》的章节中发现一些有关的阐述。比如:林芝地区果偕“祝歌舞者门面三层高”中唱到: 胸部是锅庄的仓库,今日要打开仓库门;胳膊是卓舞的翅膀,今日我要炫耀翼力; 腰部是歌舞摇摆处,今日我要放松放松;膝盖是锅庄的风轮,今日我要转动转动; 双脚是锅庄的滚球,今日我要滚一滚它。 藏文古籍对舞蹈者的形态要求有:

藏族舞蹈教案

藏族舞蹈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藏族舞蹈 ——《踢踏步组合》教案 旅游综合部何玲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藏族舞基本动作及组合的教学,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藏族舞蹈的风格、舞步、造型、动作韵律特点, 能力目标:为舞蹈创编积累舞蹈语汇素材。 情感目标:培养、增进学生热爱少数民族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踢踏步组合风格特点; 难点:把握在每个动作中都要有颤膝的动作在里面。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热身活动:腿部、腰部拉伸练习。 二、复习导入 (一)颤膝练习(4×8拍) (二)踢踏舞基本舞步:(各2×8拍练习) 1、刚达 6、嘀嗒步 2、退踏步 7、七下退踏步 3、抬踏步 8、悠踢步 4、第一基本步 9、连三步 5、第二基本步 (三)对学生舞蹈蹈反馈中出现的易错动作进行强调分析,并让学生进行完整的练习。 (四)让学生们谈谈:经过前面的学习,你对藏族舞蹈有了哪些了解?

三、新课教学 (一)教师随音乐做踢踏舞组合动作示范,并讲解动作连接。 动作顺序: 1、原地跺右脚1×4拍 2、退踏步1×8拍 3、七下退踏步2×8拍 4、基本步2×8拍 5、抬踏步1×8拍 6、退踏步2×8拍 (二)通过刚刚的舞蹈组合,请同学们说一说藏族踢踏舞的基本特点。 1、舞蹈身体前倾,重心偏前; 2、动作轻便灵活,朴实自如; 3、舞蹈时膝部松弛,步伐灵活。 (三)慢动作讲解、示范,学生根据老师讲解、示范动作进行模仿、领悟,进行重点突破。 (四)分组合作,巡回指导 学生分组练习,小组长负责,教师巡回指导。 (五)生生对比,师生对比学习 1、生生对比,组内学生之间对比看谁做的更好,对比动作,自己纠正。 2、师生对比,看看老师做动作时身体的各个部位是怎样配合完成的? 3、自我对比,面对镜子自己练习,纠正细节动作,把握藏族舞蹈风格特点。(六)班内表演展示 1、全班在老师带动下随音乐完成踢踏舞组合; 2、随音乐小组内编排; 3、分组班内展示,鼓励学生运用舞蹈中的眼神,处理舞蹈中的感情。 三、课后巩固 课后按要求完成课堂所学内容的练习,熟记动作的连接,要求能有感情的表演舞蹈。 四、课堂小结 要想准确的把握藏族舞蹈的风格特点和动作要领,还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不断的练习与思考。本节课的只是希望学生通过藏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及组合的学习初步把握藏族舞蹈的风格特点,为后期学习奠定基础,为舞蹈创编积累语汇素材。

藏族舞蹈的三大动律特征

藏族舞蹈的三大动律特征 其一是柔(柔韧)。体现在肢体运动中的头、肩、臂、腰之间的自然摆动,优美流畅。舞者用身体的韵律表达思想感情,体现神韵之美。 其二是屈(屈伸)。连绵柔韧的屈伸,呈现的速度、力度和幅度不同。下肢的屈与伸是把握节奏的关键,在全脚着地的基础上,随着身体的懈和摆,依靠膝部和腕部的力量,和着音乐的节奏上下起伏,胯部随之轻轻地左右摆动。如藏族舞蹈的“三步一撩”动作,节奏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下肢“屈”与“伸”的动作。第三是颤(颤动)。在肢体动律训练中,着重要求在膝部上有连续不断的或是小而快、有弹性的颤动。在藏族舞蹈中,没有了内在的“颤”,就无从找到其中的韵味所在。柔、屈、颤是藏族舞蹈内在的风韵,形成了藏族民间舞蹈“无屈不成动,欲动必先屈”的动作规律。同时肢体动作与节奏配合也十分重要,重拍是脚步轻快的向上提起,而不是用力的向下跺脚,在提起的同时加上身体自然的摇摆,膝部随之微微的颤动。舞者要体味气息在身体中流动,肢体动作和气息在节奏中恰到好处的融合。 藏族舞蹈的步伐十分丰富,从脚部动作上可概括分为“蹭”、“拖”、“踏”、“蹉”、“点”、“掖”、“踹”、“刨”、“踢”、“吸”、“跨”、“扭”等12种基本步伐。藏族舞蹈的手势,可归纳成“拉”、“悠”、“甩”、“绕”、“推”、“升”、“扬”七种变化。藏族舞蹈非常强调脚、膝、腰、胸、手、肩、头、眼的配合及统一运用,这种精髓和规律构成了整个藏族舞蹈的神韵所在。 其舞蹈技巧:辗转、刨腿转、踢腿转、果谐转、跨腿转、跳跨转、推磨转、蹲转、跪转、掖转、正反转、扭腰正反转、拧身反跨转、点步翻身、踏步翻身、点转、平转、小蹦子、死人蹦子、躺身大蹦子、平转虎跳以及跨腿跳、吸腿跳、盖腿跳、撩腿跳、蹭步跨腿跳、兔子跳、猫跳等等。 藏族舞蹈中除上述共有的主要特点外,在动律上还普遍存在着最基本的“三步一变”、“后撤前踏”、“倒脚辗转”、“四步回转”的共同规律。在这种共同规律的基础上,产生出种种不同的变化,再加上手势的运作、腰身的韵律、音乐的区别而构成不同的舞蹈风格。 二、从肢体动态特征上把握舞蹈的风格特征。

藏族舞蹈的特点

西藏地域辽阔,人口居住分散。境内,北部高原广阔,其间盆地、湖泊众多,水草丰茂,牧业兴旺;南部河谷平坦开阔,土地肥沃,宜耕宜牧,工农业发达;东部高山纵横,山顶牧场优良,山腰森林茂密,峡谷四季常青。由于各地区地理环境、生产方式、劳动对象不同,尤其是地理条件的差异和宗教文化的影响,城镇和农村、农村和牧区、牧区和森林地带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舞蹈形态、形体动作和舞蹈服装。 就目前发掘和发现的古代舞蹈以及前藏、后藏、昌都、阿里西部地区藏族民间舞和古典舞分布的现状来看,真是多彩多姿,五光十色:有顿足为节,连臂踏歌,热烈欢腾的农村“果谐”(圆圈歌舞);有踏步为节,重脚下节奏点子变化,热情欢快的“堆谐”(俗称踢踏舞);有以歌为主,歌舞结合,悠扬雅曲的“囊玛”(内庭歌舞);有踏地为节,“喳”、“顿”、“踏”相结合,顿挫有力的“达谐”(林区圈舞);有注重情绪表现,舞姿优美豪放的农牧区“果卓”(旧称锅庄舞);有圆润舒展,长袖翩翩,铃声震荡,粗犷激扬,重技巧动作,表现狂热情绪的“热巴”铃鼓舞;有羽锤翻飞,气吞山河的“色玛卓”(后藏的大鼓舞)和“卓谐”(前藏腰鼓舞);有配合剧情表演、自成一体的藏戏性格舞蹈;有伴合劳动,激发劳动热情的“勒谐”哑剧性系列舞“羌姆”(俗称“跳神”);以及稀世罕见,古香古色,具有西域风味的宫廷乐舞“噶尔”(供云乐舞)等等。从动律上看,既有“舞靴”,又有“舞袖”;从韵律上讲,既有“圆滑风”,又有“顿挫风”,既有“点”的强烈音响,又有“线”的圆曲流动,呈现出同一民族不同形态的多风格特征。因此,西藏被称为“歌舞的海洋”并非溢美之词,而是藏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真实写照。 尽管藏舞千姿百态,品种繁多,但若从它的纵轴和横面关系上综合考察,仍大体上可归结为:“四系”、“四类”和“多品种”、“多风格”。“四系”,即民间、宗教、戏曲、宫廷。“四类”,即民间舞果谐、堆谐、果卓、康谐等;宗教舞羌姆、祭祀舞、贡嘎尔鼓舞等;戏曲舞拉姆、格萨尔、希荣仲孜等;宫廷舞供云乐舞(嘎尔)等。 然而,在多品种舞蹈中,即使是同一种民间舞蹈形式,各地也有不同的跳法和表演程序,呈现出同形式舞蹈的多风格特征。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我们又可以从个性中看到共性,找出传统藏舞中每个类型的内在联系及其共同的形态特征,归纳起来综合分析,得以一个比较系统而概括的认识。 在琳琅满目、繁花似锦的不同类型和不同风格的藏族舞蹈中,虽然它们都具有各自独特的个性和固有的审美要求,但它们又都包含共同的精髓元素,以及共同的动作规律。这种精髓元素和规律构成了整个藏族舞蹈的审美概念。 “颤”、“开”、“顺”、“左”、“绕”是各种类不同藏舞的共同特点,或称为藏族舞蹈的五大元素,从而构成了它区别于其他兄弟民族舞蹈的美学概念。 这五大元素的形成,是同藏族人民的历史条件、社会制度、风俗信仰、地理环境、生产方式、文化传统等有着密切联系的,是长期在人民群众中凝成的审美标准。

舞蹈特征

藏族生活在西藏、青海、四川等地区,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善于以歌述怀,借舞抒情,歌舞在他们生活中成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藏族民间歌舞艺术的特点是歌与舞的联系十分密切,多是歌中有舞、舞中有歌,歌舞一体构成了一种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 体态动律特点 膝关节分别有连续不断、小而快有弹性的颤动或连绵柔韧的屈伸,而颤动或屈伸的步法形成重心移动,带动了松弛的上肢运动,使手臂动作多系附随而动,不能有丝毫的主动。如:踢踏舞中的第一基本步和踢踏步、弦子舞中的平步、靠步和拖步。体态动律练习可结合基本舞步进行练习。 基本舞步 1、踢踏舞:身体动律重拍向下,双膝始终要保持松驰状态,随步法每拍自然颤动二次。 (1)第一基本步(2)退踏步(3)抬踢步(4)嘀嗒步(5)连三步(6)七下退踏步 2、弦子舞基本舞:身体动律是重拍向上,膝关节的屈伸应有韧性。 (1)平步(2)靠步(3)单撩步(4)拖步 臂基本动作 撩袖2、摆袖3、掏甩袖组合训练踢踏组合2、弦子组合 达标要求 通过藏族舞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藏族舞的风格动作特点、基本舞步、舞蹈造型、动律特点等。这将扩大学生的舞蹈眼界,丰富舞蹈知识,提高舞蹈表现能力和鉴赏能力。 基本动作 藏族舞蹈是藏族民族舞蹈的总括名称。藏族舞蹈文化源远流长并与汉族舞蹈文化相互交流,也与周边民族和国家的舞蹈文化相互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西藏高原地区的藏族文化。较常见的藏族舞蹈有弦子、锅庄、踢踏等。 藏族舞蹈[1]的特点:“颤”、“开”、“顺”、“左”、“绕”是各种类不同藏舞的共同特点,或称为藏族舞蹈的五大元素,从而构成了它区别于其他兄弟民族舞蹈的美学概念。藏族舞蹈的步伐十分丰富,从脚部动作上可概括为“蹭”、“拖”、“踏”、“蹉”、“点”、“掖”、“踹”、“刨”、“踢”、“吸”、“跨”、“扭”等12种基本步伐。藏族舞蹈的手势,可归纳成“拉”、“悠”、“甩”、“绕”、“推”、“升”、“扬”七种变化。弦子:是属于藏族里面的慢板。节奏是像上的,身体慢起慢下。 ① 基本步伐②手形③脚位

浅谈藏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f10446962.html, 浅谈藏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作者:吴颖梅 来源:《大观》2017年第11期 摘要:藏族民间舞是民族文化艺术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动态形象直接反映了藏族民间舞蹈的文化。在历史文化的影响和漫长的历史流传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风格独特的各种藏族舞蹈的类型。藏族舞蹈随着我国文化艺术的发展与进步,现代艺术、大众艺术也呈现多元化的态势,在继承和把握传统民族舞基本风格和特点同时,把时代形象融入民族舞艺术中,使其更具有民族特色和现代特征。 关键词:藏族舞蹈;风格特点;传承;发展 中国民族民间舞,是我国的传统舞蹈艺术的源泉。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犹如绚丽晶莹的珠宝,在祖国文化艺术宝库中放射着璀璨的光芒,风情醇厚、多姿多彩的民间舞蹈生动而鲜明地表达我国各族、各地区人民的审美心理、审美意识和情趣。 中国民族民间舞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这是由于各民族、各地区人民的生活、历史、风俗习惯以及自然条件的不同而使在形成过程中表达出风格和特色的明显差异,这种差异明显地表现在舞蹈动作,既体态、手位、步法以及节奏、动律和力度等表现手法上。只有把这些舞蹈动作完整地表现出来,才能更好的展现出民间舞蹈的魅力。 一、藏族舞蹈的基本概况 (一)藏族舞蹈的概况 在中国的56个民族之中,藏族属于人口众多,分布地域广阔的古老民族,发源于西藏境内雅鲁藏布江流域的中游地区,集中分布在我国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甘肃、四川和云南四省 内各地区,具有悠久的民族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藏族历史悠久,丰富的人文宝藏和历时两千年的宗教文化,不但造就了藏族的历史、文化、信仰和习俗,同时也造就了整个藏民族。在藏族人民的生活中,舞蹈是不可或缺的内容。藏族的舞蹈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各类舞蹈分别有着不同的形式、跳法和功能。它既能使人们在尽情歌舞的欢乐中抒发情感,又能通过它与神灵沟通而得到佑护。藏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主要以农牧文化与宗教文化相融合而形成的舞蹈形式。它身处世界屋脊高山与草原上的游牧和农耕民族,有着强悍的体魄与坚忍不拔的民族性格。[1] (二)藏族舞蹈分类及特征 琳琅满目,繁花似锦的藏族舞蹈中,虽然具有各自独特的个性固有的审美要求,但它们又都包含共同的精髓元素,以及共同的动作规律。这种动作元素和规律构成了整个藏族舞蹈的审美观念。

藏族舞

藏族舞 教学目标: 1、能掌握藏族舞蹈的基本体态和动律,并主动探索藏族舞蹈与生活的关系。 2、能学会藏族踢踏舞六个基本动作,并在学习基本动作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基本体态和动律的肢体体验。 4、了解藏族舞蹈的风格特点和基本动律以及藏族舞蹈的主要分类。 教学重点: 1、初步掌握藏族舞的基本体态、基本动律。 2、学会藏族踢踏舞的基本动作。 教学难点: 1、体态、动律的准确掌握,并能将其贯穿始终。 2、把握踢踏舞基本动作节奏、风格。 教学设想: 在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中,风格及动律的把握非常重要,本课是以通过探究生活与舞蹈的关系,来进行基本动律及体态的学习,也就是说,不是为了学动作而学动作,而是通过对生活的了解,联系到舞蹈动作的学习,从而使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以便于他们更加迅速、更加准确的把握舞蹈风格。由于藏族踢踏舞是用脚踏音乐的节奏来舞蹈,其步法的变化,一般是与音乐节奏的变化相协调。因此本课以节奏为线条,贯穿舞蹈动作教学的始终。在动作的学习中,采取自己探索步法、给舞步取名等多种方式,不断巩固体态和基本动律,加深学生对舞步的记忆。活跃课堂气氛,并为后面的自主编排队型打下基础。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舞蹈道具(长袖)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设计情景导入: 1、了解学生的经验准备情况: 师:同学们,听说过“踢踏舞”吗?生:答(播放课件) 师介绍:大家刚才看到的是爱尔兰踢踏舞,在国外,踢踏舞主要分为爱尔兰踢踏舞与美式踢踏舞,爱尔兰踢踏舞是爱尔兰的一种民间舞蹈。 2、情景设计,教师示范导入课题师:我们中国的民间舞蹈中也有踢踏舞。前不久,老师到一个少数民族地区采风,跟当地人民学了一小段踢踏舞,现在我跳给大家看一看,请你们来判断一下,老师跳的是哪个少数民族的舞蹈?在体态、动律上有哪些特点?(教师示范)生:藏族。师:对了,刚才老师所跳的,就是藏族的“堆谐”。“堆”是指雅鲁藏布江上游地区的定日,拉孜,萨伽等地势较高的地区。而“谐”在藏语中就是舞蹈的意思。所以,堆谐的意思就是——雅鲁藏布江上游地区人民所跳的农区自娱性圈舞。由于它的舞蹈中有许多踢和踏的动作,因此也被称为藏族踢踏舞。(出示课件:课题名称) 二、藏族踢踏舞的学习 (一)基本体态及动律的学习。 1、找出藏族舞基本体态及基本动律,并练习。师:看了老师跳的这段藏族踢踏舞后,请你们说一说藏族舞在体态和动律上有什么特点?老师的上身是怎样的?是直立的?还是前倾的?是紧张的?还是松弛的?生:上身松弛,略微前倾师:膝部动作有什么特点?生:膝部有连续不断的颤。 2、探索藏族舞基本体态形成原因。 (1)提出问题:师:那么藏族舞为什么会呈现出这样的特点呢?生:……

藏族舞蹈风格特点与课堂教学

探索藏族舞蹈风格特点融入教学中的方法 郑州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尚瑞芝 [摘要] 由于地域的差异,在整个西藏地区的区域范围内,造成各种不同的藏区形成自己的语言。源于此,各藏区人民创造了以他们自己的名义作为舞蹈名称的舞蹈种类。这些舞蹈在原有舞蹈风格的基础上又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舞蹈形式。 关键词:藏族舞颤膝技巧 藏族人民生活在具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雪域高原上,是一个古老神秘而又圣洁的民族,他们能歌善舞,有着虔诚的宗教信仰。藏族舞蹈舞姿优美,种类繁多。而受宗教的影响藏族的舞蹈带有凝重的虔诚气势,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藏族舞蹈的基本概况 由于地域的差异,在整个西藏地区的区域范围内,造成各种不同的藏区形成自己的语言。源于此,各藏区人民创造了以他们自己的名义作为舞蹈名称的舞蹈种类。这些舞蹈在原有舞蹈风格的基础上又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舞蹈形式。主要有:堆谐(踢踏舞)、果谐、谐(弦子)、卓舞(锅庄)等。踢踏舞热情豪放,轻快活泼,富有激情,是一种表演性强的歌舞形式;弦子舞优美伸展,含蓄典雅,舞蹈动律松弛柔美;锅庄,沉稳矫健,粗犷豪放,具有浓厚的劳动气息。 (一)舞蹈动律- 藏族舞蹈中的主要动律“颤”(膝部的颤动),在不同的舞蹈形式里面的表现也不尽相同,在踢踏舞里主要是膝部的“碎颤”,弦子舞里膝部是“软颤”,而在锅庄里膝部的颤动则主要是“硬颤”。 所谓“碎颤”,是指膝盖松弛,有弹性的快速上下运动。由膝盖的碎颤使踝关节灵活地带动脚掌,跟随音乐节拍打击地面,称为“冈达”。踢踏舞在舞蹈动律上运用了膝部的碎颤。在舞蹈教学中以《库玛拉》踢踏组合为例,主要动作有第一基本步,第二基本步,抬踏步,嘀嗒步,退踏步等。教学中,首先第一阶段要进行“颤膝”的训练,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一下当我们背着重物走上坡路时腿上的感觉是怎样的:膝盖弯曲,身体向前送。藏族当地的民间艺人在表演踢踏舞时可以做到“头顶一碗酒,跳而不洒出”。学生通过老师的示范,模仿练习;然后经过老师的分析讲解,膝盖松弛、小而快均匀的连续颤动,再做加深练习。第二阶段在颤膝的基础上,练习前脚掌的抬起“冈达”,在做“冈达”练习时,脚掌一般在弱拍时向上抬起,膝盖向上伸,强拍时脚掌向下打击地面,膝盖前屈半蹲,脚步灵活。

民族舞之藏族舞蹈特点分析

星海音乐学院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题目:民族舞蹈之藏族舞蹈特点分析 课题类型:论文■ 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 专业(全称):舞蹈教育与舞蹈理论 系别:舞蹈系 指导教师:吴芳 2011年2月20日

论文提纲 摘要 藏族自古以来就是喜歌善舞的民族,大自然造就了藏族人民优美的歌喉,矫健的体魄,悠久灿烂的高原农牧文化和劳动生活则是他们即兴歌舞创作的源泉。整个西藏西部的民间歌舞5光10色,风格各异,品种繁多,呈现出明显的多风格特征。本文从介绍藏族的基本概况开始,从中引出藏族舞的历史渊源与藏族舞蹈的分类及发展情况,接着介绍了藏族舞舞蹈特点,包括审美、形态、步伐与信仰的特点分析,然后藏族舞中的舞蹈代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最后总结了藏族舞蹈的总体风格特征与藏族舞的训练价值,说明了藏族舞不但有观赏性,而且对人体的下肢灵巧性的训练具有很好的价值。正文提纲 一、藏族舞的概述 (一)、藏族概况 (二)、藏族舞的渊源 (三)、藏族舞的分类 (四)、藏族舞的发展情况 二、藏族舞的舞蹈特点分析 (一)、藏族舞审美特点分析 (二)、藏族舞形态美的分析 (三)、藏族舞的步伐分析 (四)、藏族舞的技巧分析 (五)、藏族舞信仰特点突出 三、藏族舞中的舞蹈代表特点分析 (一)、藏族激动人心的“谐”与“卓” (二)、“歌舞海洋”中的《果谐》与《果卓》

(三)、充满神奇色彩的藏族《羌姆》 (四)、西藏司马旺堆的《大鼓舞》分析 四、总结 (一)、藏族民族舞蹈的总体风格 (二)、藏族民族舞蹈的训练价值 参考文献 [1] 毕研洁主编,体育视角下的藏族[M] ,兰州大学出版社 ,2008年08月,版, [2] 桂迎,赵丹丹编著,舞蹈欣赏与创作[M],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6年12月, [3] 彭永春,房磊,吴丹等kitty is民族舞健身操-民歌串烧跳不停(VCD) /VCD [4] 马云霞,民族舞蹈技术技巧[D],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9-10-01版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