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探究孕育南京古都景观之地理格局_姚亦锋 (1)

探究孕育南京古都景观之地理格局_姚亦锋 (1)

探究孕育南京古都景观之地理格局_姚亦锋 (1)
探究孕育南京古都景观之地理格局_姚亦锋 (1)

探究孕育南京古都景观之地理格局

姚亦锋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南京210023)

摘要:城市最初起源于地理景观的选择,地理格局对于城市景观起源和发展变化始终有着重要而深刻的意义。古都保护规划需要研究地理格局之中的城市景观时空变化和演替轨迹:春秋战国时期南京就有依山势修筑的军事堡垒,三国时期,东吴孙权依靠长江天堑在南京创建都城,依靠山川地形构建军事防御城墙,随后陆续有10个王朝建都南京,山脉水系始终是影响南京城市空间的重要因素;早先帝王依据自然唯物思想选址构筑城市,后来逐渐以唯心说法“王气”“风水”“紫光”等笼罩地理山川。探究地理视角的“南京古都风貌保护规划”新思路,依顺自然地理山水脉络探察城市起源遗址以及发展变迁古迹,分析现代建设破坏的主要地理地段,保护古都赖以生存的自然山脉河流脉络系统,

为城市永续发展奠定基础。关

词:六朝都城;山脉水系;南京地理格局;虎踞龙蟠

中图分类号:K9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2363(2014)01-0134-08

收稿日期:2013-07-13;修回日期:2014-01-01

作者简介:姚亦锋(1963-),男,重庆市人,教授,博士,主要从

事城镇景观规划、遗产保护、风景园林、自然环境变迁研究,(E-mail )york2020@vip.163.com 。

古都作为历史文化留存,是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长久相互作用的结果,地理形势是城市起源最基本最重要的元素。历史年代建设的城墙、宫殿、庙宇和民居等会遭受损坏,而地理景观具有较强的整体性和稳定性,是保护古城的最根本要素,古都特色景观是以一定的地理环境为最深印刻本底发展的。探寻古都空间在历史地理中变迁的轨迹,能够深刻辨析城市传统景观价值,进而科学地制定古都风貌保护规划。南京城市历史地理有“虎踞龙蟠”的千古称颂,历史上连续有10个王朝建都

[1]

,城市景观环山、抱湖、临江,留下了珍贵的城市历

史遗产。

1地理景观是城市建设的首要问题

地理景观是城市构建的第一要素,现在研究古都仅

仅从建筑空间保护是不够的。古都起源的最初时期,策划者首先面临地理选址问题,对于地理景观形态判断和格局分析,以“地理景观意向”为城市规划根本点,确定城市最初景观形态。现代城市研究应该以历史地理格局作为时空变迁的基本参照,探寻地理环境系统中的历史城市遗址和建筑空间变化规律。

南京市位居长江下游,南京城市起源初期是在秦淮河流域一小块冲积平原建成的,钟山、覆舟山、石头城等连绵山岗地形成半圆形态环绕这个河谷平原,即魏晋南

北朝时期称此地景为“虎踞龙蟠”[1]

。城外有玄武湖、莫

愁湖、

燕雀湖,城内有秦淮河、金川河、清溪、运渎等河流纵横,这个自然地理格局造就了南京最初的城市景观,六朝繁华就在此地演替。

现代南京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各项社会功能迅速扩张,现代城市用地需求极大地超出原先承托六朝城市的自然盆地平原范围,史称凝聚“金陵王气”的连绵环抱山岗被现代建设分解得支离破碎。现代城市建设填埋河流,割裂整体水系;而南京古代河流纵横交错,是道路网络和城市空间布局的依据,也是诗情画意的文化景观。

在南京城市2500年的历史时期,虽然各个阶段的政治、

文化和经济等人文因素以不同的力度、不同的角度作用着城市的形态布局,而地理景观始终是持续深刻影响着城市格局的重要因素。南京经历过许多次战乱浩劫的严重破坏,史籍记载的六朝园林、南唐楼阁、明朝宫殿等等名胜建筑都早已荡然无存。但是地理山脉依存,有些河流亦在,依顺地理脉络的城基和城廓依然依稀可辨,仍可以查明因山川地貌的历代都城空间演替。

2

自然地理对古代南京城市的影响

2.1

长江对于南京古城的影响

中国历史上,长江是一条宽阔巨大河流,形成了南

北区域隔离的重要地理障碍,

也形成了中国南北人文气质差异。位居长江南北区域的都城景观特色也迥异,甚至也影响着历史王朝的文化气韵。长江北方曾经出现有5个古都,多为统一强盛王朝;长江南方出现2个,多为分庭割据王朝。

朱契《金陵古迹图考》[2]

评价:“长安、洛阳、金陵、北

京此四都之中,文学之昌盛,人物之俊彦,山川之灵秀,气象之宏伟,以及与民族患难与共、休戚相关之密切,尤以金陵为最。

”在悠长的历史岁月中,长江是南京城市形成过程中重要的地理要素。南京城市最初的起源首先是来自长江的重要影响。长江自南京西部和北部流过,古代是南京与北方文化交流屏障,也是防御北方入侵的天堑,更

第33卷第1期2014年2月地域研究与开发

ARE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Vol.33No.1Feb.2014

是城市空间发展的西部和北部界限。而在现代是重要的横贯城市的景观边界,是南京城市景观与旅游的重要场地,是地理与历史文化符号。

史前时期,长江辽阔浩荡,南京区域密布森林,荆棘丛生,

河流湖泊纵横。近30多年的考古发现在长江沿岸支流秦淮河、金川河、玄武湖畔的台地上,有新石器时期原始村落200多处。以秦淮河中游的湖熟镇比较密

集,

考古学界命名以“湖熟文化”[3]

。长江时常洪水泛滥,沿岸不适宜原始居民聚落。

最早的记载是《史记·吴太伯世家》[4]

1122BC ,“太伯、仲雍还荆蛮,国民君而事之,自号为句吴。”西周时期周武王封周章于吴地,国号亦称吴,宁镇地区为中心,以长江为界。

春秋时期,571BC ,楚国在长江北岸建“棠邑”,位置在今南京六合县西北12.5km 的程桥镇。543BC ,吴国在长江南部筑“濑渚邑”,位置在今南京高淳县城东约15km 的固城镇。其实这南北2个军事堡垒是楚国和吴国作为前沿敌对据点而建设形成的。

战国时期,在现南京市区范围内,依山岗与河流重要战略要点形势,

陆续建立冶城(495BC 吴国),越城(472BC 越国),金陵邑(333BC 楚国)3个军事堡垒[5]

221BC ,秦始皇途经察看古南京自然形势,听方士描述此地山峦有“紫光”泛出,恐怕以后有人割据南方,遂挖掘“秦淮河”通长江泄流“王气”,起地名“秣陵”有意贬低南京,

意思是放马的地方[6]

。秦始皇废诸侯各国

分封制,统一为郡县制,在南京区域设秣陵县,县治位于

现在南京市江宁区东南远郊。

六朝定都南京皆是因为长江作为防御天堑的地理因素,

东吴有“赤壁之战”,东晋有“淝水之战”,皆是依靠长江而作战胜利,从而守住广大江南区域。游牧民族或者北方来的军队以骑兵强悍征战,但不擅长划船水面作战,

面对浩荡长江束手无策,只能望洋兴叹,承认南北隔江对峙局势。而中原残余王孙苟且幸存于江南,从而保持汉文明以传承延续(图1)

图120世纪30年代初南京城市东部“钟山龙蟠”景观[7]

Fig.1A overlook on “Dragon Sleep

Zhongshan Mountain ”in east of Nanjing City in the 1930s

秦汉至于六朝,长江辽阔两岸距约有15km [8]

。幕

府山连续山脉至清凉山石头城,且北面成峭壁直抵长江沿岸,山顶设有系列军事堡垒和烽火台,其崖壁岩石至今依然可以看到江水自然冲刷的痕迹。隋唐以后,长江河道自西南向东北自然迁移,

南京江中出现多处沙洲,江面逐渐缩狭,唐朝诗人李白言及南京山川之灵秀和长江沙洲:“三山伴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而后下游出现大片边滩和冲积平原,

长江南岸淤积或者部分沙洲合并,秦淮河下游延伸,石头城下逐渐沉积形成今天的河西平原。

2.2自然地形对于南京古城的影响

现在南京城市范围内丘陵占全市总面积的

64.52%,水面占11.4%,平原、洼地占24.08%。

中生代的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奠定了长江下游的宁镇山脉地质构造和丘陵地貌轮廓

[8]

。宁镇山脉地貌

西段在南京地域范围内形成3个背斜分支:北支沿长江南岸向西延续的宁镇山脉,

走向挺直,山崖陡峭,包括栖霞山、乌龙山、幕府山、狮子山,海拔130 286m ;中支由钟山向西连绵延伸入南京市区,

包括富贵山、九华山、北极阁、鼓楼岗、五台山、清凉山,海拔32 486m ;南支绕城东南和南部,包括青龙山、方山、牛首山、三山、云台山,海拔95 382m 。长江及其支流秦淮河的侵蚀营造形成小盆地平原,六朝时期南京古城就起源在这小块地势平坦的地域。

春秋战国时期南京地区属于“吴头楚尾”,是两国临界交错区域,

君王选择这一带的山脉河流交汇处建设军事堡垒。东吴时期开始选址建都,依托环抱山势建立城墙,在城市外山脉要地建立序列军事据点,开始对山岳地貌和河湖水系大规模的治理。在以后南朝、南唐、明朝等王朝更迭的历史时期,周围连绵山峦逐步被包入城市内,形成城市内的制高点。

连绵山脉最初作为军事防御屏障,而后成为士大夫文人歌咏的美好景观。六朝时期钟山雄健挺秀的简洁轮廓是景观审美的象征,石头城沧桑的历史痕迹是城市起源历史象征。

周应合

《景定建康志》(南宋)[9]评论:“石头在其西,三山(在今板桥附近)在其西南,两山可望而挹大江之水横其前,秦淮自东而来,出两山之端而注于江。北盖建邺之门户也。覆舟山之南,聚宝山之北中为宽平宏衍之区,包藏王气,从容众大,以宅壮丽。此建邺之堂奥也。自临沂山以至三山围绕于其左,

直渎山以至石头,溯江而上,屏蔽于右。此建邺之城廓也。玄武湖往其北,秦淮水绕其南,青溪蒙其东,大江环其西。此建邺天然之池也。形势若此,帝王之宅宜哉。

”在地理区域上,南京居长江下游要地,可控制江浙

广大的富裕经济区域。东面是宁镇山脉连绵丘陵,南面是太湖流域水网地区,

西面为皖南丘陵,北有隔江而望的江淮大平原。区域地理格局造就了南京成为中国长

·

531·第1期姚亦锋:探究孕育南京古都景观之地理格局

江南方的重要枢纽,持续作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有重要影响的城市,多次成为中国历史上位于南方的古都。

朱契《金陵古今图考》其中第一章金陵之形势[2]:居长江流域之沃野,控沿海七省之腰膌,所谓“龙蟠虎踞”、“负山带江”是也;论者每谓金陵形势,偏于东南,都其地者,往往为南北对峙之局,不足以控制全国,统一宇内;故三山驻师,终鼎足割据之势;五马渡江,该南朝偏安之局。

3东吴选址建都与六朝景观

三国东吴初期,孙策在江东起家,临终将印绶交付三弟孙权并且嘱托:“中国方乱,以吴越之众,三江之固,足以观成败。”“举贤任能,各居其心,以保江东。”[10]赤壁之战,孙权凭借长江天堑以及依靠水军优势,终于击败曹操,守住了江东广大区域,建立割据政权。更加明确割据建国的基本思想策略就是依赖长江地理形势。

东吴当年虽然地域范围从浙江延伸至湖北,但立足资源和民众基础主要在长江下游地域。长江中游仅能掌控湖北的江夏郡以及荆州南郡江北部分,而且这里敌我更迭交错,战事频繁,所辖区甚小。孙权曾经考虑在武汉建都,可直接指挥前线,但远离江东根据地,立国根基不稳。在下游的江浙地区,虽然孙氏起家于吴地,但是感觉有地方世代豪门传统牵制,而且江浙地位过于东偏,非战守之地,因此必须另择地建都以统领江东。

秣陵位于现在南京市郊东南方向的江宁区,至今还有地名秣陵镇,但其北距离长江还有30km以上。秦汉时期设置有秣陵县,县治位于淮水(即秦淮河)中游之滨。东吴之前500年,春秋战国时期曾经沿长江和淮水之山脉先后建立有“冶城”、“越城”、“金陵邑”等几个军事城堡。

《建康实录》评价秣陵战略意义[11]:“舟车便利,无艰阻之虞;田野沃饶,有转输之籍……进可以战,退足以守。”以东吴占据地域来看,秣陵地处长江下游沿线区域之中心,是沿江地理区域选择建都最理想地点。沿江向西快船两日可抵达荆州,其东南方是平坦广袤的太湖平原和钱塘江流域,是江东历来最富庶的鱼米之乡。

赤壁之战前,孙权统军居于京口(现在镇江),有谋臣张纮评论:“秣陵,楚武王所置,名为金陵,地势冈阜连石头,访问故老,云昔秦始皇,东巡会稽经此县,望气者云金陵地形有王者都邑之气,故掘断连冈,改名秣陵。今处所具存,地有其气,天之所命,宜为都邑”[10]。赤壁之战后,魏蜀吴三国鼎立形成。孙权要正式建都立国于东南天下,重新选择地址建都城是个重要问题。诸葛亮策马游看秣陵北部沿江地理,得出名言:“虎踞龙蟠,真乃帝王之宅!”。刘备宿于秣陵,观察山川形势后,亦建议孙权于此建都。

孙权首次选择南京地理环境,以现实的地理唯物主义分析形势定都。建安十六年(AD211)孙权由京口迁都秣陵,但是选定城址在淮水以北的现在南京市区所在地,而不是秦汉已经营400年规模的秣陵县志旧城。新择地域可以因山脉环绕为城池,临长江为天险。

紧贴长江南岸有自然山脉连绵延伸,为宁镇山脉余脉,从东向西是幕府山、卢龙山、摄山、四望山、狮子山、马鞍山、石头山、三山等系列山岭,山体临江面是绝壁,而山南面是缓坡,军队人马可以顺坡登山,沿山脊线建立“白石垒”“幕府”等系列军事要塞堡垒,绝对易守难攻。形成一道紧贴长江南岸的自然山体城墙,是抵御北方入侵的防御天堑。

而宁镇山脉的另一分支余脉由钟山向西延伸,形成第二道连绵的自然山体城墙。钟山位于城市东部,山体曲折起伏景观被称“龙蟠”,主峰耸立面临玄武湖,继而向西连绵延伸至富贵山、覆舟山,以及现在城区中心的鸡笼山、鼓楼岗、五台山、小仓山、清凉山,至西端的石头山截止。孙权选择这第二条山脉围合地作为城市建设用地,设篱栅增强防护。山峦连绵成半圆形围合,具有凝聚气韵之势,以后被成为“金陵王气”。南部沿秦淮河南岸建丹阳郡城作辅卫。还在城市外郭沿驰道两侧,建置营房,屯驻重兵。

城市西部石头山,为这二条山脉汇集点,而且其位置控制着淮水入长江口,为秣陵地带战略军事要地。临江为绝壁山势,随后山体起伏,此地理景观被比喻为“虎踞”,形势极为险要。东吴时期在石头山筑防御要塞名称“石头城”,后来也被称为“石城虎踞”。

城市南部有淮水(现名秦淮河),源出于句容宝华山和溧水东庐山,蜿蜒百余里,是江浙以及太湖流域丰富物资运输到都城的重要航道。在六朝时期淮水属于城市南门外的风水河流,称“朱雀”。城市东部有青溪,发源于钟山西南坡,形成城墙东边界护壕。玄武湖浩荡辽阔衍接至长江,位于城北覆舟山之北,是训练水师的重要场地,还是城北边界城濠。

在城郊长江中,还有系列沉积沙洲,长命洲、张公洲、白鹭洲、蔡洲、如子洲、烈洲等自东向西陆续分布,这些沙洲与南岸靠近,形成河岸夹江,东吴时期称为小江。对于东吴水军这个地理水系非常重要,夹江可以安置战船,平时水军训练,遇事随即入江备战。

定都后建城名“建邺”,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建邺城池依据的地理形势优越险固,很适合于当时战争频繁的军事形势(图2a)。

而作为帝王建都必须还要有唯心主义的理论笼罩才能使得民心归顺。建邺所具有的自然山川形胜被描绘为天赋帝王建都所需的象天法地景观。城东部钟山为“苍龙”,西部石头山为“白虎”,南部秦淮河为“朱雀”,北部覆舟山为“玄武”,后来山北湖改名“玄武湖”,形成了苍龙、白虎、朱雀和玄武四神拱卫都城的格局,这就是所谓“象天设都”法术(图2b)。

在古文献有记录历史时期方士以术数观测出南京

·

631

·地域研究与开发第33卷

地理形势具有“金陵王气”,有人经常看见钟山岩壁有紫光闪烁,而且钟山也时常有紫云环绕现象,这就是南京这块土地上泛出“帝王之气”。《宋书·符瑞志》[13]:“汉世术士言,黄旗紫盖见于斗、牛之间,江东有天子气”。以占星术观测,在天上二十八宿的斗宿和牛宿之间出现了一种云气,类似皇家所持的黄旗紫盖式样“王气”,另外按古天文星际布局,斗宿、牛宿对应地面的江东地区。此时孙权在江东起家称帝正符合“天运”承载。还有说:“吴亡后,蒋山上常有紫云,数术者亦云,江东犹有帝王气。”这为陆续承接的六朝在江南立国造舆论,获取广大民心(图2c)。

图2c六朝都城与地理格局三维示意图(公元229—589年)Fig.2c A overlook on ancient Nanjing cityscape

and geographical condition in Six Dynasties(AD229-589)

图2b中国传统风水格局图[12]

Fig.2b Chinese traditional“Fengshui(Wind and Water)”

图2a南京古文献地理图

Fig.2a An ancient map of Nanjing in Six Dynasties

东吴定都建邺从此开始了南京城市历史,同时也奠定了南京作为长江南岸中国历史古都的地位,以后南京城市各个朝代布局都是以此为基点发展和变化。孙权定都“建邺”是公元229—280年,初始以篱笆筑墙,草创都城。随后东晋南渡,定都更名“建康”是公元317—420年,继而使都城“规模始备”[11]。紧接着是南朝的宋朝公元420—479年、齐朝公元479—502年、梁朝公元502—557年、陈朝公元557—589年,时间跨度共370多年。多次改建宫殿,扩大庙宇,但城池格局规模基本仍沿旧制。皆依托钟山西延的北极阁覆舟山脉络,在原先山环水绕的地理小盆地之中,建立呈矩形的城池和宫城,轴线为南偏西14度。六朝时期都城内空间按照《周礼》营国制度布局交通网络和群体建筑,而选址到规划布局受管子顺应天时地利的建城理论的影响,玄武湖南岸建有优雅的园林,西北部“石头城”为临江驻防军事要塞,城南牛首山两个犄角作为天阙(图3)。

在自然河流水系方面,长江始终作为天险,是城市北部边缘,而南部以秦淮河为城市边缘,东部以清溪为城市边缘,这二条河直接影响着城市内部结构或交通路线。明朝以后金川河才成为交通运输重要通道。

六朝依靠长江割据南方,国势纤弱,政局清隐,史称“六朝金粉”。历朝历代诗人和画家以艺术的文采讴歌南京城市景观。齐朝谢眺《入朝曲》:“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逶逸带绿水,迢递起朱楼;飞瓮夹驰道,垂扬荫御沟。”唐朝杜牧有诗:“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诗中称颂六朝沿江连绵不断的绿化风景、依山峦与河流而建的村镇城郭、众多的寺庙在江南烟雨中繁荣的景象。

李白有诗言及六朝文物:“吴宫花草埋幽静,晋代衣冠成古丘。”刘禹锡诗词言及六朝盛衰兴亡,流连地理景观,凭吊历史城市:“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4地理景观的持续重要影响

东吴定都南京之后数千年,随着中国历史形势变化,陆续有10个王朝在此地建立都城,城市历经多次毁灭又兴盛。这10个王朝城市建设受到政治、文化和经济的多方位重要影响,但是山川形胜始终持续深刻影响着城市格局空间。

南京建城布局主要为4个阶段:①六朝时期,公元229—589年;②南唐时期,公元933—976年;③明朝,公元1368—1402年;④中华民国,公元1927—1949年。反映出各自有4个城市轴线。

隋唐以后,南京地区旧有城池拆毁,仅留石头城堡垒,建置下降并省。南唐都城另择新址“稍迁近南”筑金陵城,并且“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秦淮河沿岸民居抱入城市内。

关于南京古代自然地理形势,长期留传笼罩有“王气”“风水”“紫光”等唯心说法[10]。中国古代天文学家观察天象星座,分为三垣、二十八宿,并附之以诸星座。东吴孙权以及六朝定都选址南京,都是依照这种天文思

·

731

·

第1期姚亦锋:探究孕育南京古都景观之地理格局

图3六朝时期建康城市与自然地形示意图(公元229—589年)

Fig.3Geographical landscape and the city in Six Dynasties Periods(AD229—589)

想以及天宇中各星宿的位置及名称为依据建造的。明朝谋臣刘基等人为了体现朱元璋“皇权神授”的正统地位,在规划南京城墙时,仿效宇宙天象的星宿布列投射,依然使宫殿、城市以及周围山峦与天上星座相对应,都城环绕的自然河流与天上银河相呼应。明朝南京城墙走势在整体上有“七星北斗”聚合形,利用天象星宿术语在建造京城时的校偏心理,从而隐喻南京的都城是“寰宇”中的“国之中土”[14]。城市核心的皇宫则坐落于“北斗斗勺”内,强化皇权天授这种使人敬畏的帝王思想。按“宇宙中心”设计四重城垣,其中宫城、皇城和都城各自含有天象“三垣”、“南斗与北斗聚合”的寓意,从而突出了皇权的神圣、正统和神秘感。公元1390年补建的外郭,基本呈方形,含有“天圆地方”的“地”寓意,为的是将南京早先砌筑的其他三重城垣以及孝陵、皇册库等重要建筑全部涵括“地”之中。

但是,早期堡垒择地以及后来的城市建立,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依据是唯物的,最核心的理论依然还是唯物的“师法自然”,是依据自然山川地形因势构筑、以军事斗争考量才选择的地理景观。

明朝南京城为四重环套配置形制,核心部分为宫城,再依次是皇城、都城和外廓,层层屏障王朝的统治中心。皇城和宫城矩形,位置在都城偏东,其统治中轴线南偏西5度。都城墙体长有34km,蜿蜒于山脉河流之间,外侧以河湖为城濠,轮廓线型不再是规则矩形,而是随意顺延地理形势,沿线皆据岗垄之脊,凭险制高。外廓为夯土墙有120km长,更把接近都城的四周山岗制高点紫金山、幕府山、雨花台等山丘包入,形成西北据山带江,东南阻山控野。城市南面方山至韩府山之间地域开阔,秦淮河蜿蜒其间。

太平天国定都称名“天京”,在钟山脊顶建“天堡城”、“地堡城”形成城外防御犄角,再依靠明朝巨型城墙和山川地貌长期对抗,清军围困2年而不能够破城。

民国再定都,城市用地基本局限在明朝城墙旧制内,新辟Z字型中山路贯穿城市。钟山、石头城、玄武湖等自然地理景观被规划列入现代风景园林区。

城市景观的形成是长期过程,每一历史时期城市主人都按照其文化理念利用其地理环境,并建成各自所需的城市景观[15]。由于南京10个朝代更迭,其城市景观是多个王朝叠加形成的。城市景观空间上的差异显示出各王朝营造的各自文化特点,时间上的变化则反映该城市的变迁和发展,由于南京的地理环境形态是最根本且固定不变的基底,在历史连续时间的空间里城市景观

·

831

·地域研究与开发第33卷

“相继占用”,各个朝代文化叠加,继而相互吸收、融合、涵化,城市发展逐渐整合为一种传统景观(表1,图4)。

表1南京历代城市景观概况

Tab.1Chronicle about Nanjing cityscape

朝代起讫时间城市及轴线城市地理景观概况

东吴229—280年城市呈矩形,建有2道城墙。中轴线南

偏西14度

以钟山余脉覆舟山为依托建都城,以石头城建军事堡垒;整理

自然河道成环绕护城壕;玄武湖南岸建“太初宫”

东晋317—420年城池略扩大,轴线、形态与东吴一致沿长江山脉建立序列军事堡垒,秦淮河南岸建3个军事城堡,玄武湖南岸建有“华林园”

南朝宋420—479年同东晋玄武湖内建“三仙岛”和长堤

齐479—502年同东晋玄武湖北岸红山建游猎“上林苑”

梁502—557年同东晋鸡笼山南面建“同泰寺”

陈557—589年同东晋玄武湖南岸建“临春”、“结绮”、“望仙”三阁

南唐933—976年城市南移扩大,城廓矩形,中华路为城市

中轴线,方向偏西南8度

宫城以内桥河为南界;城市南扩包括石头城、秦淮河居民区,

秦淮河水面变窄

南宋1129—1138年同南唐填埋玄武湖,退湖还田

明1368—1402年城墙轮廓似葫芦形,蜿蜒于地理形势之

间,外廓、都城、皇城、宫城共4层。御道

街为轴线,南偏西5度

长江为城北天堑,将聚宝山、钟山、幕府山等山岗均包纳外廓

城内,都城将石头城、狮子山、北极阁、覆舟山等包纳在内,填

埋燕雀湖

南明1644—1645年同明初莫愁湖,白鹭洲成为重要娱乐园林

太平天国1853—1864年拆毁明朝故宫,在长江路建天王府宫殿钟山顶部建天堡城,山脚建地堡城,犄角状拱卫城东北中华民国1927—1949年中山路为Z型轴线贯穿城市,树荫夹道鼓楼、五台山、太平门等处连绵山脉被城市建设破坏

图4南京古都演变以及城市中轴线示意图

Fig.4The evolution of

ancient Nanjing capital and the axis changes of the city

5地理视角下南京古都景观保护规划

第一,研究地理核心空间的传承。古城发展初期,城市空间衍化和稳定需要有一个“内核”来保持;这个内核应该是该城市的基本地理格局支撑形成的,具有特别历史意念。南京历史上著名的自然地貌称“虎踞龙盘”,是历史城市起源和发展的“地理关键内核”,对于南京城市景观具有最本质的深刻影响。保持这个内核基本不变,该城市的特色就会一直保持下去。

第二,研究古都空间延伸的地理脉络。依顺自然山水脉络系统实地调查古城市起源和发展遗迹,分析体现古都景观特征的重要河流和山岭,考察分析目前古都风貌保护与现代城市建设主要冲突地段,调查现存文物建筑和历史街区周围的自然环境保护情况,确定并且保存历史城市与自然融合的景观空间格局,这是形成古都特色的基础。

第三,研究保持古都历史时期人地关系发展谐调的轨迹,继承古都文脉。自然景观系统与城市景观系统在历史时期相互作用,形成古都特色的格局、过程和尺度。保持山体轮廓的连续性,河流水系的完整性,以连绵山脉、河流和城濠为骨干,形成景观基本网络,进而以此景观脉络贯通分散各地的历史遗迹;结合历史时期人工建设的城垣、历史街区及文物建筑,构成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系统叠加的南京古都保护格局。把风景审美的概念扩大到“土地”“环境”更广阔领域,使城市区域内的古迹保护、景观规划、土地利用与自然资源保护结合为一体,最终达到整体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研究地理概念的古街巷格局保存。南京城市历史上4个轴线为各自中心形成的棋盘式街巷,局部地段受地形及水系影响有曲折变化。现代城市改建道路时应该充分发挥山脉、河流、城墙、绿化等景观空间有机交融的特色,保留其历朝城市轴线和道路系统线形。从整体上按照地理格局、城市历史区域和文物古迹3个层次,构成完整的保护系统(表2)。

6结论

(1)古都起源以及后来变化皆有其基本内在的地理

·

931

·

第1期姚亦锋:探究孕育南京古都景观之地理格局

表2南京自然山脉景观现状调查

Tab.2An investigation on mountain ranges system in Nanjing

名称位置等级景观资源现状分析景区规划研究

钟山系列山系以及玄武湖城市东部

国家级风

景名胜区

钟山东南坡有著名的中山陵、明孝陵名

胜、紫霞湖等湖泊,钟山西北坡与玄武湖

山水相映,景区内古城墙保存较好;木本

植物113科600多种,动物以禽鸟类较

为丰富

自然景观山体基本保

存、主峰轮廓鲜明,玄

武湖与城市交通冲突

较大

建立钟山、玄武湖、覆舟山、

鸡笼山、白马公园和红山为

统一体的风景区

鸡笼山、北极阁、鼓楼山系由东部延伸

进入城市中

钟山西延连绵山脉、平缓优雅,六朝时期

寺庙、园林聚集地,历史文化深厚

城市中心区域的自然

山岗、单位杂乱占据,

景观断续

保持景观视觉走廊贯通,六

朝遗址风光带,城市最重要

景观区域

石头城,古林

公园,狮子山山系城市西部

市级风景

名胜区

古城墙顺延秦淮河伸展,著名历史地貌

“虎踞”,山、水、城、林景观交融

景点之间被破碎分割,

与城市发展冲突大

顺延古城墙与秦淮河建立

连续绿化带,联系沿途清凉

山、莫愁湖公园、鬼脸城、国

防园、乌龙潭、古林公园

雨花台、菊花台丘陵山系城市南部

市级风景

名胜区

缓坡自然地貌,烈士陵园,著名的雨花石

自然地貌形态多被人

工改造

建立近现代历史教育基地

以及文化风景林区

燕子矶、幕府山山系城北部,沿

长江延伸

市级风景

名胜区

沿江峭壁,有“三台洞”“夹骡峰”“白石

垒”等六朝古迹

山体破坏严重

顺延江岸建立连续绿化带,

联系沿途燕子矶以及其他

各名胜景点

栖霞山山系城市北郊市级风景

名胜区

沿江山峦,秋季枫林红叶景观,有很多历

史传说和诗词题刻

临江山体完整、植被较

好,部分古迹破坏

自然秋林融合古迹名胜

江浦老山山系远郊,长江

北部

国家级森

林公园

山峰秀丽,林木幽静,温泉奇石,寺庙名

山林植被良好、山体完

温泉疗养,自然山林安静观

江宁汤山城市东部远

市级城郊

疗养区

明朝巨大石碑,石器时代猿人遗址,温泉

疗养

景点之间被城郊道路

分割

建立绿化景观保护带环绕

温泉、碑材、猿人洞

牛首山系城市南部远

市级风景

名胜区

连绵自然山脉,山花野草,有古塔、古庙、

陵寝等名胜,有著名的雨花石

山峦被采矿严重破坏

保持山体完整,自然山林融

合古迹名胜

格局影响。地理空间是古都景观形成的“硬件”条件,而政治、文化和经济等人文因素作用是“软件”。虽然人文因素操控驱动着各个历史阶段城市景观的发展延续和积淀,地理格局依然深刻影响着城市景观。作为现代城市景观规划,应该探寻现存山脉河流之中的历史景观格局的时空演替和变化规律。

(2)东吴孙权初次选择南京作为都城,是以唯物的“地理景观意向”作为指导思想。以长江为南京城市北部天堑,宁镇山脉二支脉环抱秦淮河冲积小平原,构建了古代南京城市地理景观。继而以唯心主义“王气”“紫光”笼罩都城景观。

(3)古都是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长期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历史文化留存,但地理环境是古都景观形成和发展的最根本场所空间,是城市景观肌理最稳定的骨架支撑。探查历史城市起源和发展的地理内核景观对于特色传承有深刻意义。

(4)人地关系理念经过数千年积淀形成特定地域的传统模式,这种“模式”具有较强的整体性和稳定性,成为城市景观传统的文化基因。现代城市建设以完全实用功能为目标布局空间,破坏城市地理景观传统。古都风貌规划必须保护自然山水系统脉络,保存体现古都风貌特征的重要河流和山岭,以传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参考文献:

[1]蒋赞初.南京史话[M].南京:南京出版社,1984:15-28.[2]朱偰.金陵古迹图考[M].北京:中华书局,2006:12-15.

[3]吴建民.长江三角洲史前遗址的分布与环境变迁[J].东南文化,1988(6):62-68.

[4]司马迁.史记[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

[5]罗宗真.六朝考古[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6]张敦颐.六朝事迹编类[M].上海:上海古迹出版社,1995.

[7]朱偰.金陵古迹名胜影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6:171.

[8]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地理》编辑委员会.中国历史自然地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32-50.

[9]周应合.景定建康志[Z].北京:中华书局,1975.[10]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75.[11]许蒿.建康实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6.

[12]莫祥芝.同治上江两县志(卷二十七)[Z].南京:南京出版社,2013:68.

[13]沈约.宋·符瑞志[M].北京:中华书局,2006.[14]杨国庆,王志高.南京城墙志[Z].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

[15]史念海.中国古都与文化[M].北京:中华书局,1998.

·

041

·地域研究与开发第33卷

A Study on the Geographical Composition which

Carried within Itself the Origin of Nanjing Capital in Six Dynasties

Yao Yifeng

(Geography College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23,China )

Abstract :The origi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istorical city was resulted from the geographical landscape.

The land pattern is great and deep to impact on the space structures of the city.For a preservation plan of an ancient city ,we need to explore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nge and the traces of succession of geography.The Yangtze River for the origin and change of Nanjing city landscape has important and profound meaning.Spring and Autumn periods ,a series of castles were established beside the river or on the top of mountain in the area.Three Kingdoms period ,Wu Dynasty rely on the insurmountable geographical composition ,create capital in Nanjing and separation from North ,then each stage of history with natural geographical pattern of Nanjing City ,has influenced Nanjing city space layout.Earlier ,Nanjing city building appears most important basis was the natural materialism ,and later gradually enveloped in “King atomshere ”“Fengshui ”“violet idealism ”.A new “ancient capital land-scape preservation planning ”must be completed natural landscape system ,is the foundation of modern city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 in which to lay a future for the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 :Six Dynasties Capital ;mountains and river system ;Nanjing geographical pattern ;Tiger Couch 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

and Dragon Sleep

(上接第116页)

[9]孙红霞.河南省低碳农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30(5):97-102.[10]孙新章.新中国60年来农业多功能性演变的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1):71-75.[11]胡廷积.河南农业发展史[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

社,2005:165-177.[12]温铁军,董筱丹,石嫣.中国农业发展方向的转变和

政策导向:基于国际比较研究的视角[J ]

.农业经济问题,

2010(10):88-94.[13]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M ].吕瑞兰,李长生,

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8-9.[14]河南省旅游局.汪洋副总理调研河南乡村旅游[EB /

OL ].(2013-05-22)[2013-12-10].http ://www.

henan.gov.cn /zwgk /system /2013/05/22/010394646.shtml.

Evolution of Henan Agri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ultifunctional Agriculture (1949—2012)

Cai Shengxun

(School of Economics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4,China )

Abstract :Multifunctional agriculture has been growing concern in recent years ,which represents the dire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Henan Province is a major agricultural province in China ,which has great sig-nificance for country ’s food security.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of the evolution of Henan agriculture has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correct formulation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nd polic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ulti-functional agriculture.Since the founding of China ,Henan agriculture has made brilliant achievements ,but there are profound lessons.Henan ’s grain output continued to increase from economic function ,which mad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national food security ,but the function of agricultural income has been greatly weakened ;From so-cial function ,the function of employment and social security for Henan agriculture still has special meaning ;Form ecological function of agriculture ,since beginning of the reform ,its negative effects far outweigh the positive effect ,the serious consequences has emerging.Func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has declined in market economy ,but the leis-ure and tourism functions have sprung up everywhere.

Key words :multifunctional agriculture ;evolution ;Henan agriculture

·

141·第1期姚亦锋:探究孕育南京古都景观之地理格局

自然地理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南京大学研究生院(优.选)

自然地理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70501) 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等相互作用的及其形成演化过程、区域分异、环境资源功能的科学,具有基础科学和应用基础科学的特点。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地球表层系统科学研究能力、高尚的道德品质、朴实的作风与较深的文化素养的研究、教育、规划和管理专家。 1.硕士学位:掌握自然地理学及有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野外工作及实验技术,了解本领域的研究动态,基本上能独立开展与本学科有关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2.博士学位:博士学位获得者应系统掌握自然地理学有关的基本理论,具有宽广和坚实的基础、野外工作能力和基本实验操作技术,熟悉本学科的历史、现状和最新动态,能独立承担与本学科有关的研究课题及教学工作。学位论文应是研究生本人的原始研究成果,要求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较高的创新性。 二、研究方向 根据当代科学发展的趋势、本校的优势、师资队伍与技术设备条件,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主要研究方向和博士培养方向包括三个方面。 1 自然地理环境过程和演变:研究地貌演化和形成规律、气候长期变化的规律和机制,生态环境变化的特征和机制、土壤和土地利用变化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自然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关系,以及海岸环境演化、沉积动力等 2 自然资源与环境利用:研究内容主要有中国自然区域及其开发整治、自然资源利用规划与管理、水资源与水环境、自然灾害研究与防治、可持续发展研究和海岸海洋资源开发与管理等科学问题。 三、招生对象 自然地理学研究生源来自地球科学及相邻学科的大学毕业生及硕士毕业生,如地理学、地质学、大气科学、土壤学、水文与水利科学、海洋科学、生物科学、

南京大学2001 2013年自然地理考研真题

★2001年南大自然地理学试题 1、简述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如土温、土壤盐度、土壤水分、土壤质地、土壤酸碱度和土壤 肥力等)对生物的生态作用,并指出有关的生态适应类型(10) 2、简要阐述荒漠和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结构和稳定性,并结合西部大开发谈谈应采 取哪些可行措施保护西部生态环境(10) 3、举例说明我国自然生态系统垂直地带性更替规律及其影响因素(10) 4、试分别举例说明母质、气候、生物、地形与时间因素对中国土壤的影响(10) 5、图示地下水的赋存类型(10) 6、活动大陆边缘的类型及其构造地貌特征(15) 7、试述中国中纬度地区东部与西部水热条件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10) 8、试述城市的气候效应(10) 9、名词解释(15) 地球内部的软流层裂谷太阳常数焚风和焚风效应输沙量 ★2002年南大自然地理学试题 1、试述我国东西部地区的气候环境差异及对西部气候环境改造的建议(15) 2、简述厄尔尼诺现象的形成和对中国的影响或简述城市小气候特征及对人类的影响( 3、中国西北大部分地区的水汽来源,水文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分析(15) 4、试述中国东部弱淋溶土(或黄棕壤、或铁铝土,三者择一)的分布及其土壤发育的自然地理条件(10) 5、中国东南沿海(或台湾的东西两侧)海岸地貌基本特征,及其与地壳运动和海平面变化的关系(15) 6、中国西南山区坡地自然灾害事件主要类型及其发生原因的初步分析(15) 7、控制群落演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研究群落演替在当前开展生态建设的现实中有何意义?10 8、比较热带雨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特征与稳定性,并说明在开发中更应该注意其中的哪一个类型10 ★2003年南大自然地理学试题 1、就“地球表层是个复杂的开放系统”做简要说明15 2、气象部门报的某地气温与该地下垫面特征的关系,请举例说明15 3、中国北方中纬地带自东向西降水减少的原因分析15 4、水域对局部地方小气候调节作用的原因机制及其幅度值估计15 5、举例说明不同岩性分布区或不同年降水量分布区河网密度的差别15 6、转述天津附近或上海附近海平面变化动态的有关报道及评述15 7、关于“湖泊换水周期与补给系数”术语及其数值高低的意义和价值15 8、介绍土壤发育与气候的关系15 9、简述生态系统平衡调节的主要途径15 10、举例说明湿地生态的基本特点15 ★2004年南大自然地理学试题 1论述秦岭对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气候,水文,生态特征的影响 2论述东南季风与西南季风对长江,黄河大洪水的影响。或论述热带气旋对淮河, 水的影响。 10)辽河大洪

王建版《现代自然地理学》试卷及答案(共5套)

《现代自然地理学》考试试卷一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计20分) 1、回归线 2、分水岭 3、石环 4、山谷风 5、副热带 6、食物网 7、气旋、反气旋 8、土壤腐殖质层 9、冻融作用10、气压梯度力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计40分) 1、试述自然地理学与地质学、生物学、水文学、大气科学等学科之间的关系。 2、简述世界地震带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3、试述行星风带的成因机制。 4、试述地球表面干湿度的空间变化规律,并说明其成因。 5、画图并简述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循环路径。 6、简要说明碳在地球表层环境中的循环。 7、简述土壤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8、简述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及其对土壤发育的影响 三、分析题(每题8分,共计24分) 1、试分析地球的大小、形状、运动及日地距离对地球表层环境的影响 2、假如太平洋消失,亚洲的环境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3、假如没有青藏高原,中国的环境格局将会是个什么样子? 四、计算题(每题8分,共计16分) 1、全球的海洋年蒸发量为420立方千米,年降水量为380立方千米;全球大陆年蒸发量为70立方千米,年降水量为110立方千米。如果不考虑土壤湿度的变化,试计算全球年入海径流量,并写出陆地水量平衡、海洋水量平衡和全球水量平衡方程式。 2、在某一灌丛草原生态系统中,只有兔子和狼两种动物,构成了灌丛草地——兔子——狼这样一个生物链。假设这一灌丛草原的净初级生产量为每年210000千克,每只狼每年至少要吃350千克肉,并且狼只以兔子为食。按照林德曼百分之十定律,这一灌丛草原系统最多能养活多少只狼? 卷1套答案要点 名词解释 1回归线:一年中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的南北界线。 2分水岭:两个流域之间由地面最高点连接组成的山岭高地。 3、石环:由于融冻作用形成的由石块或者砾石组成的环状地貌。 4、山谷风:由于山坡与谷地受热与冷却的速度不同,而产生的白天吹向山坡,夜晚吹向谷地的风。 5、副热带:位于热带两测由下沉气流控制的气候干燥的地带。 6、食物网:由生物组成的生物之间食与被食的关系网 7、气旋、反气旋:围绕着低压或者高压中心所形成的旋转着的气流系统叫做气旋或反气旋。 8、土壤腐殖质层:位于土壤剖面的枯枝落叶层之下,由枯枝落叶腐烂转化而成的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层次。 9、冻融作用:在冰缘或者冻土地区,由于温度波动于零度上下,地表物质中的水不断发生液态与固态的转换,由此引发其体积的膨胀与收缩,从而引起地表物质的变形与变位的过程。

地理示意图的判读技巧

地理示意图的判读技巧 地理示意图是用简明而形象的图形来表示某种地理事物的概念和结构,或说明内容较复杂的地理事物的成因、原理、运动过程、分布规律和发展演变规律。一方面从整体的角度来建构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反映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前瞻性特征。示意图具有将文字内容图形化、抽象内容具体化、复杂内容简单化、静态内容动态化等功能,同时还具有重点突出、高度概括、清晰易懂的特点。 地理示意图形形色色,是地理教材和试题中最常见的图形之一。地理示意图一般包括地理原理示意图、地理过程示意图、地理关联示意图、地理模式图等,另外各种地理景观图和地理漫画也可看成是示意图。当然各类示意图并没有明确的界线,如“生物循环示意图”既可看成是过程示意图,也可看成是原理示意图或模式图;再如“大气环流示意图”可看成是原理示意图,也可看成是模式图。 复习地理示意图要能够用地图语言 ....揭示地理原理和规律,并通过读图来提高获取新知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读地理示意图的一般步骤是: (1)了解图意,图文转换。读图名、图例、内容、功能等,从图中获取解题所需的信息。 (2)知识回顾,寻找依据。在读图基础上,结合题意,回顾与之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要求。 (3)紧扣题意,准确答题。问题具体,答案简明,紧扣题意,专业作答。一.地理原理示意图 地理原理示意图是指反映地理事物的成因、原理和规律的图形。常见的如地球公转示意图、大气环流示意图、气旋与反气旋形成示意图、季风成因示意图、台风示意图、地震构造示意图、背斜和向斜示意图、城市工业布局示意图等。常

解读地理原理示意图的方法:①识别所表示的是何种因素的地理事物联系过程;②注意根据图中箭头方向、线段的纵横关系等提取信息;③弄清事物的形成或变化过程,判断各因素之间的因果联系。 【经典题例】(信息迁移题:06山东威海)2005年8月,一热带天气系统影响我国某地,如图1-23所示,回答以下两题: (1)正确表示某天气系统的图是 A .① B .②③ C .③ D .④ (2)该天气系统中心在图1-24中ABC 三地时,受其影响,城市E 的风向分别是 A .偏北风、东北风、东南风 B .偏南风、偏东风、偏北风 C .偏东风、偏南风、偏北风 D .偏北风、偏南风、偏东风 【思路点拨】本题组主要考查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原理及分布规律。第(1)题只要掌握低压中心气流向内辐合,高压中心气流向外辐散的原理,并抓住是我国范围(北半球),根据图中各选项中箭头的方向便可做出判断,夏季影响我国东部沿海的热带天气系统多为热带气旋,其中心气压值较低,气流向中心辐合,但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辐合过程中会向右偏,如①图所示。第(2)题在第一题的基础上,采用中心平移法(A →B →C )依次对E 点的三次风向作判断即可。 【答案提示】(1)A (2)A 。 二.地理过程示意图 地理过程示意图是指反映地理事物的时间、空间变化过程及规律的图形。常见的如我国东部雨带推移示意图、 锋面移动示意图、水循环示意图、河流径流变化示意图、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城市化过程示意图、商业活动的主要环节示意图、世界人口增长图、世界城市化发展图等。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显示了岩浆、各类岩石等物质的循环运动过程,揭示了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的关系。 图1-24 图1-23

地理过程,原理图与地理景观图习题集详解

S实践·高效提能 A组(地理过程、原理图与地理景观图) [2014·安徽高考]右图为我国科考队在北极点放置中国结时拍摄的照片。读图完成1~2题。 1. 该照片拍摄日期、拍摄者或中国结影子的方位是() A.3月21日、中国结影子指向正南 B.6月22日、拍摄者位于中国结东南 C.8月20日、拍摄者位于中国结正南 D.8月6日、中国结影子指向东北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上极点的方位以及物体的影子与所在季节的关系。北极点的四周都是南方,北极点有阳光照射的时间是在北半球夏半年。图中中国结位置在北极点上,拍摄者和中国结的影子都应该在中国结的正南面;3月21日,晨昏线应经过北极点。选项C 正确。 答案:C 2. 与图示地区相比,南极点及周边相应范围内() ①1月份冰层厚度大②3月份累计昼长长③7月份近地面气压高④9月份平均气温高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南、北极点的自然地理特点以及地球处在公转轨道上不同位置时南、北极点的季节差异。南极大陆冰层较厚;3月份多数时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南极点附近地区累计昼长长;南极大陆海拔高,近地面气压低;9月份太阳直射点在赤道附近,且多数时间在北半球,南极附近气温相对较低。 答案:A [2014·江苏高考]在地球公转过程中,若以地球为参照系,可看到太阳在黄道上运行。图一是天赤道与黄道的示意图,图二是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行轨迹图。读图回答3~4题。

3.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是() A.甲B.乙 C.丙D.丁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公转运动特点。图中的天赤道与地球赤道位于同一个平面。黄道与地球公转轨道位于同一个平面。在地球公转过程中,若以地球为参照系,视觉上感觉是太阳在黄道上运行,当太阳运动到夏至点时,实际上是地球处于夏至日。6月初,地球公转至接近夏至点位置,故D项正确。 答案:D 4.太阳处于甲、乙位置时() A.地球公转速度相同 B.同一地点昼长变化趋势相同 C.日地距离相同 D.同一地点日出方位相同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公转运动特点。太阳处于甲、乙位置时,实际上是地球处于冬至点两侧的对应点,公转速度可能是先变快后变慢,同一地点昼长变化的趋势不同,日地距离也在变化。甲乙两点位置上,太阳直射地表的纬度相同,所以日出方位相同。故A、B、C 均错误,答案选D。 答案:D 地轴北极在自转和公转中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下图为甲地观测

地理学考研答案

地理学考研答案 【篇一: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 s=txt>1、溶沟与石芽溶沟一般长数米至数十米,其断面呈“v”型或“u”型。石芽顶部多呈平滑的 径流系数同一流域面积、同一时段内径流深度(r)与降水量(p) 的比值称为径流系数,形态。溶沟、石芽构成的棋盘格状地面比较 常见,多发育在石灰岩分布区的平缓山麓地带。 2、 以小数或百分数计,表示降水量中形成径流的比例,其余部分水量 则损耗于植物截留、填洼、入渗和蒸发。 3、沙尘暴沙尘暴是由于强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吹起,使空气浑浊水 平能见度低于1000m的天气现象。西北地区的人们常根据沙尘暴出 现时天色昏暗的程度形象地称之为“黑风”。 4、泥漠泥漠是由粘土物质组成的荒漠。它形成于干旱区的低洼地 带或封闭盆地的中心,这里是洪流从山区搬来的细粒粘上物质淤积 的地方。变干时发生多边形网状裂隙,形成龟裂地。 5、地域分异景观作为一种系统除具有整体性,另一个重要的特点 是具有地域性即地域分异的规律性。它是指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 整个景观在地表按一定的层次发生分化并按确定的方向发生有规律 分布的现象。 二、影响丹霞地貌的形成条件有哪些?(25分) 丹霞地貌是指发育在中生代至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斜的厚层而坚硬 的红色粗、中粒碎屑岩系之上,在构造运动及间歇抬升的作用下, 受流水侵蚀及崩塌后退等外力作用,形成顶平、坡陡、麓缓的地貌 形态。丹霞地貌的形成条件主要包括: (1)红色砂岩是形成丹霞地貌的物质基础,又是最重要的形态特征。(2)构造运动特别是新构造运动是形成丹霞地貌的构造条件。(3)气候对丹霞地貌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1)冰雪寒冻垫状植被带。(2)高寒草甸、灌丛草甸、森林灌丛 草甸带。 (3)山地草原、荒漠草原带。主要是祁连山浅山区的山间盆地、石 质低山,剥蚀丘陵地带和山前地带。 (4)山前温带砾质荒漠、半荒漠地带。主要分布在海拔1600~ 2000m的低山山地、山前丘陵和冲洪积扇上部的砾质倾斜平原地带。 沿河人们引水灌溉开垦,形成山前冷凉灌溉农业区。

高考地理示意图和景观图分析型试题解题方法

高考地理示意图和景观图分析型试题解题方法 一、地理示意图 地理示意图是用简明而形象的图形来表示某种地理事物的概念和结构,或说明内容较复杂的地理事物的成因、原理、运动过程、分布规律和发展演变规律。一方面从整体的角度来建构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反映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前瞻性特征。示意图具有将文字内容图形化、抽象内容具体化、复杂内容简单化、静态内容动态化等功能,同时还具有重点突出、高度概括、清晰易懂的特点。 1.常见的地理示意图类别 (1)地理原理示意图 指反映地理事物的成因、原理和规律的图形。常见的有地球公转示意图、太阳光照示意图、大气环流示意图、气旋与反气旋形成示意图、季风成因示意图、台风示意图、地震构造示意图、背斜和向斜示意图、城市中工业布局示意图等。 常见地理原理示意图及地理事物的运动变化规律,如下表所示: 解读地理原理示意图的方法: ①识别所表示的是何种因素的地理事物联系过程; ②注意根据图中箭头方向、线段的纵横关系等提取信息; ③弄清事物的形成或变化过程,判断各因素之间的因果联系。 (2)地理过程示意图

指反映地理事物的时间、空间变化过程及规律的图形。常见的有我国东部雨带推移示图、水循环示意图、河流径流变化示意图、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城市化过程示意图、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等。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显示了岩浆、各类岩石等物质的循环运动过程,揭示了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的关系。解读此类图主要是通过读图来阐释、分析、判断、评价地理事物的发展演化过程及规律,并运用其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 解读该类示意图的一般步骤是: ①了解图意,进行图文转换,读图包括读图名、读图例、读内容、读功能等环节,从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②根据图中箭头指向、数据变化或曲线变化规律,提取和推断其变化趋势。 ③联系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掌握图示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规律。 (3)地理关联示意图 地理关联示意图是指一种运用文字框图和箭头、线条等连接有关的地理事物,表示各地理事物间相互联系或结构特征及演变规律的组合图形。关联示意图通常借助带箭头的线段将有关地理事物的形成、内部结构、外部特征、发展趋势等要素联系起来。它一方面从整体的角度来构建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反映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区域性特征。常见的有天体系统图、国家或区域经济部门结构图等。在地理关联示意图中,地理事物间的逻辑关系较为复杂,许多同学遇到此类读图题不知从何入手。实践证明,关键环节法和代入尝试法是突破此类试题的有效方法。 关键环节法: ①分析题目所给的条件和框图,把握关联图示意的地理事物主体是什么; ②在头脑中回想这类地理事物的形成或演变过程;注意找出突破口; ③观察图中的箭头指向和已知框中提供的有效信息,理清逻辑关系; ④将首先确定的地理事物填入框中,以增添更多的有效信息,加速问题的解决; ⑤将已初步完成的关联图按箭头连接关系,重新理顺一遍,以弥补可能出现的漏洞,确保答案的正确性。 代入尝试法 有些表示地理事物相互关系的选择题,可以使用直接代入法尝试求解。 (4)地理模式示意图 指利用某种模式反映某种地理事物与空间位置之间的必然联系(空间分布规律)、地理事物发展变化(演变规律)和地理事物之间本质的必然联系(空间联系规律)等。运用这些模式示意图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某一地理事物和地理原理的分布规律。常见的有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气压带和风带分布模式图、世界洋流分布模式图、理清大陆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等。读图时,掌握模式图内地理要素的地位作用以及元素之间相互联系与制约的关系。 2.解读地理示意图的一般步骤

地学考研中心 南京大学 自然地理学2019年考研全程通关班(资料+视频讲解+学长学姐答疑)

地学考研中心独家版权2019专用淘宝:http://https://www.wendangku.net/doc/5b10639952.html,本资料有效期限为2019年1月南京大学地海院考研专业课辅导班 2018全程通关班资料(813自然地理学) 地学考研中心编著版权所有 地学考研中心(https://www.wendangku.net/doc/5b10639952.html,)是提供地学专业课辅导最权威、最全面的研究生团队。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我们就是帮大家实现愿望的“摆渡人”。

地学考研中心独家版权2019专用淘宝:http://https://www.wendangku.net/doc/5b10639952.html,本资料有效期限是2019年1月地学考研中心全程通关辅导班的相关说明 一、全程通关辅导班的内容 I 如发现资料非“地学考研中心”提供,可向QQ:2320305356;TEL:180********举报,一经证实, 给予本中心会员才有的解答、咨询、复试辅导等服务,并享有额外购买优惠。保护版权,打击盗版。

如资料非上述淘宝店所购,说明您拿到的是盗版且已被淘汰的资料,不是最新版且无法享受页脚所述服务。 II 地学考研中心辅导班包含资料/课程,分三阶段发放,每阶段完成后务必联系我们获取后面内容。售后为全年服务,并有考上人员全年答疑,故购买后请登记信息并加售后群。资料年年更新,购买时注意适用年份。

地学考研中心独家版权2019专用淘宝:http://https://www.wendangku.net/doc/5b10639952.html,本资料有效期限是2019年1月 二、全程通关辅导班的形式 全程通关辅导班,各个阶段的资料包括纸质资料、课程、电子版资料。其中纸质版资料是供大家线下使用,全部打印并装订好,很方便大家携带和复习。而相关课程,或直接发给大家,可随时任意查看;或采用在线授课的方式进行,增强互动性。总之,本辅导班形式比较多样,并且不限制大家复习时间和进度,自己根据情况依次完成即可。 三、全程通关辅导班的使用 地学考研中心以前一直都把精力放在了资料上面,但通过去年辅导班以及模拟考试的实际改卷发现,一是辅导班的效果要更好,另外发现资料的作用更多是为了夯实专业基础,但考研过程中,对试卷的真实练习、基本题型的答题技巧、已考上的学长学姐的总结、售后答疑等都同等重要。 下面就每个阶段如何进行复习、并进行下一阶段的资料获取等问题,做进一步说明:(1)基础阶段 首先,从地学考研中心官方淘宝店获取基础阶段资料(包含内容查看上表),开始专业课基础知识的复习。 然后参加复习规划课(购买时立即发放)和考情详解+重考点串讲课(5月底-7月中),进行全年复习时间规划,了解考情,把握侧重点。本阶段复习一般到7月底结束。基础阶段复习完成,步入强化阶段,则需要向地学考研中心索要强化阶段资料。 (2)强化阶段 首先,根据地学考研中心提供的出题特点、范围和大纲解读(若有),暑假开始进行教材知识的背诵。一般来说,黄金时间在暑假。 其次,开始锻炼答题相关技巧,听“答题技巧”相关课程。暑假后,8月中下旬。 第三,技巧巩固:9月份,可先拿真题、模拟题、期末试题、习题集等练习做题,与地学考研中心所提供的答案进行比较,寻找差距,巩固技巧。 同样,本阶段复习结束后,需向地学考研中心索要冲刺阶段资料。 (3)冲刺阶段 根据前两轮的复习效果,可进行答题技巧的相关测验,并进行知识点的查漏补缺。 首先,学校发布大纲后,根据地学考研中心最新一年的大纲解读(若有),调整复习侧重点和策略。 其次,获取最新年份真题,掌握最新一年真题的出题趋向。 第三,可根据地学考研中心提供的模拟习题集,进行答题锻炼和模拟。 第四,也可参加地学考研中心组织的模拟考试,进行实景模拟,由学长学姐改卷,并帮助大家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以期达到更好的答题训练效果。 第五,查漏补缺:相关热点知识补充。 四、资料更新说明及买家权益 1、资料更新说明 新的年份,考研范围、考试重点和大纲都会有新的变化,针对这种变化,地学考研中心 III 如发现资料非“地学考研中心”提供,可向QQ:2320305356;TEL:180********举报,一经证实, 给予本中心会员才有的解答、咨询、复试辅导等服务,并享有额外购买优惠。保护版权,打击盗版。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理景观图的判读同步训练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景观图的判读同步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为一摄影爱好者在公园拍摄的景观照片,图中常绿灌木外围采用了防寒措施,周围的景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3题。 1.当地自然植被属于 A.针叶林 B.常绿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落叶阔叶林 2.常绿灌木采用此种防寒措施所考虑的因素主要是 A.防寒成本 B.观赏需求 C.采光风向 D.昼夜温差 3.根据图示景观,可推断该摄影爱好者拍摄的时间是 A.春季上午 B.春季下午 C.秋季上午 D.秋季下午 解析:1.根据材料“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说明此地树木落叶,为落叶阔叶林。 2.图中的防寒措施采用了一面封闭一面开敞固定的做法,封闭是为了挡风,开敞是为了采光。 3.根据防寒棚应朝向北,开敞面朝南的特点可以确定出图示方向,根据图示影子朝向西北可知此时太阳在东南方向,应为上午。再根据此时新叶发芽可以判定此时为春季。 答案:1. D 2. C 3. A “海草房”零星分布在胶东半岛的自然村中,屋顶用海草等覆盖,外面紧绷着渔网,屋顶呈50度角的“人”字坡形。海草主要是用大叶海苔等野生藻类晒干后制成,含有大量卤盐和胶质。海草房最大的特点是冬暖夏凉。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建的海草房越来越少,旧的海草房大都弃之不用,一些经改良后仍然保留海草房特点的新式民居陆续出现。下图为海草房景观图。据此完成4~6题。 4.古代海草房的建筑工艺的最主要作用是 A.海草为天然建筑材料,废弃后容易降解 B.呈50度角的人字坡形屋顶,整齐美观

C.海草含有大量卤盐和胶质,可防蚊虫 D.外面紧绷着渔网,可防盗、防风、防鸟 5.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建的海草房越来越少,旧的海草房大都弃之不用,一些经改良后仍然保留海草房特点的新式民居陆续出现。其原因可能是 A.近海水产养殖增多,海草产量大幅减少 B.自然灾害增多,海草房的遮风避雨功能减弱 C.海草房知名度高,需要保护 D.城镇化水平提高,人口迁出增多 6.针对现存海草房,最合理的保护性开发方向是 A.保留海草房现状,留住乡愁 B.发展租赁业,开发民俗旅游 C.全面改造,融入现代化生活需要 D.争取国际合作,建立民居博物馆 解析:4.海草房屋顶用特有的海带草苫成,堆尖如垛,浅褐色中带着灰白色调,含有大量卤盐和胶质,海草房最大的特点是冬暖夏凉,因此古代海草房的建筑工艺的最主要作用是外面紧绷着渔网,可防盗、防风、防鸟。 5.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建的海草房越来越少,旧的海草房大都弃之不用,一些经改良后仍然保留海草房特点的新式民居陆续出现,主要原因是近海水产养殖增多,海草产量大幅减少。 6.海草房是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原生态民居之一,具有冬暖夏凉、居住舒适、百年不腐等特点,保护好特色民居海草房,就是记住乡愁,留住记忆,最合理的保护性开发方向是发展租赁业,开发民俗旅游。 答案:4.D 5.A 6.B 安徽宏村位于黄山余脉南部,被誉为“画里的乡村”。宏村背山面水,村中建筑密集排布,小巷狭仄,且巷中遍布水道,民居白墙黑瓦,房座山墙多采用“马头墙”的形式。读安徽宏村实景图,完成7~9题。 7.“背山”“面水”的区位对宏村的影响是 A.“背山”利于冬季通风 B.“背山”利于冬季降水 C.“面水”利于夏季通风 D.“面水”利于增大温差 8.宏村的民居风格能反映出当地的气候特征是 A.春季多风 B.夏季炎热 C.秋季多雨 D.冬季寒冷 9.宏村民居采用“马头墙”的作用不包括 A.收集雨水 B.增强遮阴 C.防范火灾 D.增加美感 解析:7.根据材料可以看出,该地“背山”有利于阻挡冬季风的侵入,“面水”有利于夏季通风。 8.该村处于安徽,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从“宏村背山面水,村中建筑密集排布,小巷狭

南京师范大学历年自然地理真题

年份:2008年科目:852 一:名词解释(10*5分) 1.径流模数 2.风化作用 3.生态幅 4.垂直带性分异 5.离堆山 6.气候系统 7.太阳常数 8.地壳均衡 9.河流侵蚀基准面 10.生物小循环 二:简答题(6*10分) 1.自然区划发生统一性原则 2.土壤发育的气候因素,分别作简要介绍 3.地层接触关系可以分为哪几类,分别作简要介绍 4.粉砂淤泥质海岸的形成及其结构 5.海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论述题(2*20分) 1.阐述大气获得能量的途径 2.从地球系统圈层相互作用的角度,论述中国三大自然区域在成因上的联系。年份:2009 科目:860 一:名词解释(7*5分) 1.焚风 2.大气逆辐射 3.净初级生产量 4.气溶胶 4.地域分异规律 6.生物多样性 二:简答题(5*15分) 1.板块边界的三种类型 2.地球表层系统的结构

3.海洋对气候系统中能量的影响有哪些方面 4.简述土壤圈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之间存在哪些物质循环与能量 的流动 5.地球部动力因素对地表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三:论述题(2*20分) 1.综合运用自然地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与知识分析大面积砍伐森林对地球系 统会产生哪些影响,为什么? 2.试述中国西北干旱区的主要自然地理特征 年份:2010年科目:844 一:名词解释(6*5分) 1.峡湾 2.离堆山 3.海浪的折射 4.太阳常数 5.限制因子 6.地质大循环 二:简答题(4*15分) 1.泥石流形成的条件 2.气候系统由哪些成分组成,一般把气候系统的特性概括为哪几种 3.径流形成和集流过程可以分为哪几个特征时段,做简要阐述 4.简述19世纪末俄国土壤学家道库恰耶夫的西成图因素说 三:读图分析 20分 (1)如图1所示:监测数据显示,从亚马河流域中注入大西洋的由化学风化产生的离子总量为100%,其中的80%来自于占流域总面积10%的河流上游的安第斯山脉,而占流域总面积90%的流域低地的热带雨林仅占总量的20%,请运用自然地理学知识与理论,对这一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完整版)2020届高三地理自然地理练习试题

2020届高三地理自然地理练习试题 2020届高三地理自然地理练习题 小明于北京时间6月18日8:30从上海出发去纽约出差(航线甲),会议结束后他于当地时间6月23日16:00从纽约返回(航线乙),单程用时约15小时。去程中小明从高空俯视阿拉斯加东南沿海地区,被地面上的巨幅“抽象画”所震慑—黑白相间的线条在大地上旋转、交错、卷曲。下图为小明往返航班路线和阿拉斯加东南沿海景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若小明乘飞机往返为晴朗天气,去程时不想被阳光照射,返程时想欣赏我国北方日落景色。他的座位选择是 A.去程左侧,回程右侧 B.去程、回程均为右侧 C.去程右侧,回程左侧 D.去程、回程均为左侧 2.小明的旅途中 A.去程时飞机先向东南后向东北 B.去程时为白天,全程艳阳高照 C.返程时飞机先向西北后向西南 D.返程时可以欣赏北极极光景色 3.巨幅“抽象画”中黑色线条的主要成因是 A.冰川堆积 B.流水堆积 C.冰川侵蚀 D.流水侵蚀 美国宇航局的好奇号火星探测器是一个汽车大小的火星遥控设备。它是美国第四个火星探测器,也是第一辆采用核动力驱动的火星车,其使命是探寻火星上的生命元素。2011年11月26日10时2分(西五区时间),好奇号火星探测器发射成功,顺利进入飞往火星的轨道。2012年8月6日成功降落在火星表面,展开为期两年的火星探测任务。 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4.关于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1/ 19

A.火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 B.小行星带存在于火星和土星之间 C.八大行星中,火星的自转周期和地球最为接近 D.火星和天王星同属远日行星5.好奇号火星探测器发射时地球上与上海市处在同一天的范围是() A.180°经线向东到127.5°E B.127.5°E向东到180°经线 C.180°经线向东到142.5°E D.112.5°E向东到180°经线 6.好奇号火星探测器成功降落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和移动方向为() A.南半球向南移 B.北半球向北移 C.南半球向北移 D.北半球向南移 马拉开波湖区是南美洲最为湿热的地区,除北部沿岸年降水量不足 500 毫米外,湖区大部分高温多雨,年平均降水量 1500 毫米以上。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7.导致马拉开波湖区高“湿”的主要原因是 A.湖面广,蒸发旺盛,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扩散 B.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气流上升多对流雨 C.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被山地抬升,多地形雨 D.加勒比海沿岸飓风强烈,多暴雨 8.马拉开波湖 A.位于板块交界处,为火山口湖 B.为内流湖,湖水清澈,水质好 C.湖水盐度不均,南部比北部低 D.周边植被茂盛,为常绿阔叶林 9.马拉开波湖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有 ①河流注入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饵料丰富②低纬地区光热充足,利于浮游生物生长 ③湖区面积广大,为鱼类生存提供广阔空间④湖区与外海相通,寒流和暖流在此交汇

南京师范大学2016年地理科学学院推免生名单

南京师范大学2016年地理科学学院推免生名单 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1自然地理学曹叶婷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1自然地理学曾雅兰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1自然地理学高燕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1自然地理学梁怡佳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1自然地理学刘雨晴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1自然地理学邱雨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1自然地理学张梦媛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1自然地理学张雅娟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1自然地理学周杏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2人文地理学曾雯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2人文地理学丁海龙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2人文地理学郝诗雨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2人文地理学胡信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2人文地理学马欢欢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2人文地理学乔文怡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2人文地理学施雪莹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2人文地理学王晓歌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2人文地理学郑霞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蔡俊逸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曹雨薇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陈佼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单帅帅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黄梦雪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景旻

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李越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梁莹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刘璐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刘逸文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刘袁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孙雪卉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王凯亮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王铭楠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王娜云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王鹏翔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王智慧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吴欣倩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徐瑶瑶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张桓源013地理科学学院077601环境科学余岑涔013地理科学学院081600测绘科学与技术代文013地理科学学院081600测绘科学与技术王志国013地理科学学院120203旅游管理黄子璇013地理科学学院120203旅游管理孔艺丹013地理科学学院120203旅游管理魏玲玲013地理科学学院120405土地资源管理秦玥珩013地理科学学院120405土地资源管理吴菊013地理科学学院120405土地资源管理邢璐平 文章来源:文彦考研旗下南京师范大学考研网

博士自然地理学真题汇总

2007中科院地理所自然地理 一、简答题 1.水分循环 2.生态系统结构 3. 二、 中国科学院2006年10月自然地理学博士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梅雨 2、基流 3、物候谱 4、山海经 5、光合潜力 6、焚风效应 7、超渗透流 8、雅丹地貌 9、土地分异 10、地理大发现 二、问答题 1、土壤侵蚀 2、尺度转换的概念和地理学意义

3、地理学发展方向 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和对我国的影响 南京大学2003自然地理学 1、就“地球表层是个复杂的开放系统”做简要说明 15 2、气象部门报的某地气温与该地下垫面特征的关系,请举例说明 15 3、中国北方中纬地带自东向西降水减少的原因分析 15 4、水域对局部地方小气候调节作用的原因机制及其幅度值估计 15 5、举例说明不同岩性分布区或不同年降水量分布区河网密度的差别 15 6、转述天津附近或上海附近海平面变化动态的有关报道及评述 15 7、关于“湖泊换水周期与补给系数”术语及其数值高低的意义和价值 15 8、介绍土壤发育与气候的关系15 9、简述生态系统平衡调节的主要途径 15 10、举例说明湿地生态的基本特点 15 华东师大自然地理研究生试题(99-03) 1998年试卷(其中划线部分要解释) 1.简述大气的结构,并阐明其各层次的主要特点。(20%) 2.海岸据物质可以分为哪几类?海岸带可以包括哪几部分?(20%) 3.试述河流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20%) 4.以欧亚大陆为例阐述土壤分布的纬度地带性。(20%) 5.指出中国土地资源的状况和特征。(20%)(本题答案参见赵济《中

国地理》) 1999年 一)简述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20分) 二)河流水位与河流流量之间有什么联系?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意义何在?(15分) 三)潜水也承压水之间的主要区别是什么?(15分) 四)海岸带的动力作用是指什么?它们与海岸地貌有什么关系?(15分) 五)生态系统指什么?由几个基本成分组成?各基本成分各有什么功能?(15分) 六)简述陆地自然地带的水平分布图式及该图式的成因简析(20分) 2000年 一简答题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原来简述 (二)水循环及地表水量平衡简述 (三)河口三角洲及其成因简述 (注意:答题时,对下划线概念先行回答) 二问答题

地理专题练习——景观图续(精)

地理专题练习——景观图续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是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米尔迪拉市(约34。S,143。E)的太阳能热力塔式发电站景观图。它由200面大聚能镜和一个大铁塔组成,镜子聚焦将太阳光反射至塔上,塔内产生的热量与天然气、水混合后,形成太阳能热发电。塔底镜子的朝向和角度还可以随时进行调整。据此完成l~2题。 1.6月22口,荇要获得最强太阳辐射能,镜面 与地面的倾角应调至 A.32°34′ B.10°34′ C.57°26′ D.56° 2.该地建太阳能电站的区位优势有 ①位于低纬度地区,太阳辐射强 ②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晴天较多③地处墨累—达令盆地,水源有保证④靠近该围东南部,能源市场需求量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下图是我国某地传统民居的景观图,回答3—4题。 3.当地的地理环境特点是 A.寒冷湿润 B.温暖湿润 C.寒冷干燥 D.高温多雨 4.图中民居多分布在.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云贵高原 D.黄土高原 下图是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略图,完成5-6题。 5.下列景观图中,该区域最不可能、出现的是D 6.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具有明显的

A.纬度地带性 B.经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读我国某地区景观图,完成7--9题 7.图示地区属于我国的 A、黄土高原 B、柴达木盆地

C、天山 D、内蒙古高原 8.为解决该地区能源短缺问题,正确的措施是 A、兴建小水电站 B、利用风力发电 C、营造速生薪炭林 D、修建核电站 9.造成该地区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过度樵采 B、过度放牧 C、过度开垦 D、工矿开发 下列两幅图表现了雨水的两种不同处理方式,读图并完成第10—11题。 10.左图表现的雨水处理方式,所起到的良性作用是①减轻城市涝灾②缓解城市缺水 ③减少雨水和污水的汇流④有利于实现雨水的资源化 ⑤完善城市区域的水循环⑥完善城市的水生态环境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②⑤⑥ 11.左图显示的雨水处理方式,所起到的作用主要是 A.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城市的水循环中的下渗 B.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城市的水循环中的径流 C.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城市的水循环中的蒸发 D.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城市的水循环中的蒸腾 我国计划在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建立中国第三个南极科考站(图5为沿东、西经90度附近南极洲地形剖面图),据此回答12-14题:

南京师范大学人文地理

南京师范大学人文地理 南京师范大学 01-07人文地理学试题 01年人文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制度文化 2人口比较密度 3地理物象 4地区优势 5郊区化 二、简答题 1比较形式文化区与功能文化区的差异。 2简述汤因比的挑战与应战理论。 3实证主义哲学方法论对人文地理学发展的影响。 4影响语言传播的因素。 5国家的领土形状类型及其政治地理意义。 三论述题 1以实例分析行为因素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2工业化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产业结构的主要特点。 3试评论距离衰减规律在实际应用中的局限性。 4当前我国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意义是什么?对如何加快中国城市化进程你有什么建议。 5珠江三角洲与改革开发以来经济快速增长的人文背景。

02年人文地理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文化整合、 2人口容量 3、行为空间 4、土地适宜性 5、城市经济区 6、柯恩的多极世界模型 二、简答 1、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2、比较扩展扩散和迁移扩散之间的差异 3、影响个人产生旅游冬季的主要因素 4、对人口转变模式作评价 5、增长模式 三论述 1人本主义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2 分析城市地域结构形成的动力 3 以一个市(县)域为例,阐述区域规划的主要任务及研究意义 4 试评价政策因素对我国区域发展的影响 (提示:政策侧重于区域产业政策、组织政策、调控政策,区域发展重点以我国大地区的差异为主) 2003年人文地理初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文化景观; 2、文化决定论; 3、迁移农业; 4、城市性质; 5、原料指数; 6、可进入性; 7、门槛人口;8、乘数原理;9、环境认知;10普雷德行为矩阵模型;11、经济全球化;12现代服务业

南京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复习资料-权威版

自然地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第三章 纬线:所有与地轴垂直的面和地表相交形成的圆 纬度:该地铅垂线与赤道面的夹角 经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弧 经度:该地所在的经线与本初子午线的角距,亦即这两个经线平面的夹角 1、简述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答:自然地理学是以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区域特征、区域分异及其发生发展过程与变化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或者说,自然地理学是以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系统的区域特征与空间分布、变化规律为研究对象的。 2、简述地球的形状、大小及其地理意义。 答:形状:地球为一个不规则的旋转椭球体。意义:造成地球上热量的带状分布和所有与地表热状况相关的自然现象(如气候、土壤、植被等)的地带性分布。 大小:地球的总质量为6.588×1027g,总体积为10833×108km3,平均半径约为6371km。意义:地球质量不大也不小,从而引力适中,形成了适宜的大气圈与水圈,为生命的诞生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3、简述地球自传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答:地球自转: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地球自转产生了地方时;地球自转产生了地转偏向力。地球公转:地球的公转导致季节的变化;地球的公转导致昼夜长短的变化;地球运动对地表温度调节、生命孕育的重要意义。 4、试述地球的圈层结构。 答:地球圈层结构的划分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两部分。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地核,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另外,岩石圈是介于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之间的一个圈层,是指地球表层由固体岩石组成的圈层。大气圈是指环绕地球的由气体组成的圈层,水圈是指地球表层由各种形式存在的水组成的圈层,生物圈是指地球表层所有活着的有机体组成的圈层。 第四章 矿物: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地质构造:地壳或岩石圈各个组成部分的形态及其相互结合方式和地貌特征的总和,是承受地壳运动的岩层或岩体在地应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形变异的结果。 褶皱:岩层的弯曲现象。 节理:没有发生或没有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 断层:岩块沿着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的断裂构造。 岩石:在各种地质作用下,按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是构成地壳及地幔的主要物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