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八讲完全竞争经济的均衡教材章节§9.1一般均衡瓦尔拉斯均衡

第八讲完全竞争经济的均衡教材章节§9.1一般均衡瓦尔拉斯均衡

第八讲完全竞争经济的均衡

2017秋

第九章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第1节一般均衡第2节经济效率

第6节完全竞争和帕累托最优状态

1

教材章节

与分析经济中孤立的单个市场的局部均衡不同,一般均衡分析经济中所有相互关联的市场的整体均衡。我们将经济中所有市场同时达到的均衡状态称为一般均衡。

一般均衡的存在性问题可归结为是否存在一组均衡价格使得所有商品市场同时达到供需平衡,其中任何单个市场的供需均依赖于所有商品的价格。瓦尔拉斯首先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瓦尔拉斯证明在一个完全竞争的纯交换经济中,一般均衡是存在的。

阿罗、德布鲁等较为严格地证明了在消费者偏好和厂商生产技术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完全竞争经济的一般均衡总是存在的。

§9.1一般均衡

假设经济中共有n 个相互关联的商品市场,这些市场的供需平衡可表示为包括n 个未知价格变量的n 个供需平衡方程。

根据瓦尔拉斯法则,整个经济的超额需求的价值恒为零,或者说总的需求支付必定等于总的供给收入。因此,当n ?1个市场达到均衡时,余下的一个市场也必然会自动处于均衡状态。

我们可以将其中任何一个价格单位化为1,那么方程组就变为包括n ?1个未知价格变量的n ?1个方程。

如果这些方程是线性的且相互独立,则必然存在均衡价格解。但是当供需函数是非线性的,或者存在其他市场约束的时候,一般均衡的存在性并不必然得到保证。

瓦尔拉斯均衡

考察只有两个关联市场的简单交换经济,假设两个市场的商品价格分别为P 1,P 2,它们的需求函数为

D 1(P 1,P 2),

D 2(P 1,P 2)

供给函数为

S 1(P 1,P 2),

S 2(P 1,P 2)

一般均衡要求两个市场的需求等于各自的供给:

D 1(P 1,P 2)=S 1(P 1,P 2)D 2(P 1,P 2)=S 2(P 1,P 2)

令两个市场的超额需求函数为

Z 1(P 1,P 2)=D 1(P 1,P 2)?S 1(P 1,P 2)Z 2(P 1,P 2)=D 2(P 1,P 2)?S 2(P 1,P 2)

4

例子

根据瓦尔拉斯法则,

P 1Z 1(P 1,P 2)+P 2Z 2(P 1,P 2)=0

因此,当Z 1(P 1,P 2)=0时,我们必然有Z 2(P 1,P 2)=0,反之亦然。

当市场1处于均衡状态时,根据瓦尔拉斯法则,市场2会同时处于均衡状态,我们因此可以将市场2的商品价格单位化。令P 2=1,一般均衡需要满足如下方程:

D 1(P 1,1)=S 1(P 1,1)

当D 1,S 1均为线性函数的时候,上述方程有解,或者说一般均衡必然存在。

5

特别地,我们可以令

D 1(P 1,P 2)=a

+bP 1+cP 2S 1(P 1,P 2)=d +eP 1+fP 2

其中b <0,e >0,c,f 的取值则取决于两种商品之间的关系。那么,

P ?1

=a +c ?d ?f

e ?b

因此,该经济的均衡价格为(P ?1,1),或者(P ?1,P ?2

),其相对价格比满足P ?1P ?2=a +c ?d ?f e ?b

考察由甲和乙两人组成的社会,社会的资源配置状态有A,B两种,甲对于资源配置的偏好可能为

A 1B,A~1B,

B 1A

其中 1,~1分别表示甲的严格偏好关系和无差异关系。

乙对于资源配置的偏好可能为

A 2B,A~2B,

B 2A

其中 2,~2分别表示乙的严格偏好关系和无差异关系。

因此,社会成员对于资源配置的偏好共有9种组合。

9

§9.2经济效率

A 1B,A 2

B A 1B,A~2B A 1B,B 2A

A~1B,A 2B A~1B,A~2B A~1B,B 2A

B 1A,A 2B B 1A,A~2B B 1A,B 2A 社会成员对资源配置的偏好组合有如下三种类型:

?甲乙两人的偏好相反

?甲乙两人的偏好一致

?甲乙两人的偏好基本一致对于这三种偏好组合类型,

?在甲乙两人偏好相反的情况下,除非我们施加额外的规则,否则社会不存在任何客观的偏好标准。

?在甲乙两人偏好一致的情况下,两人没有任何偏好冲突,共同偏好也就代表了社会的偏好。

?在甲乙两人偏好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其中一人严格偏好某资源配置,比如说A,另一人对两种资源配置无差异,因此社会没有理由选择B,或者说此时社会的偏好应该是A。

上述社会偏好标准可综合表述如下:

?如果甲乙两人中至少有一人认为A优于B,且没有人认为A劣于B,那么社会认为A优于B。

?如果甲乙两人对A,B无差异,那么社会认为A,B无差异。

根据上述例子,我们可以引出帕累托效率的概念。帕累托效率通常有这样一些描述方法:

?无法使所有社会成员的境况变好。

?无法使某些社会成员的境况变好,而又不使其余成员的境况变差。?资源重新配置已经不能再令所有社会成员的境况变好。?社会成员不会再进行互利的资源重新配置。

一般地,如果资源的重新配置使至少一位社会成员的境况变好,但又不使

其他社会成员的境况变差,我们称这种资源的重新配置为帕累托改进。当某种资源配置不存在任何帕累托改进的时候,我们称该资源配置是帕累托有效的。对帕累托有效的资源配置来说,要使某些社会成员的境况变好,就必然要以其余社会成员的境况变差为代价。

12

帕累托效率

我们可以将简单经济下帕累托有效的均衡条件直接推广到一般的完全竞争经济的情形。令i,j 表示任意两种产品或生产要素,A,B 表示任意两个消费者或生产者,那么经济的帕累托有效状态需满足:?交换的帕累托有效的条件

MRS A ij =MRS B ij

=MRS ij ?生产的帕累托有效的条件

MRT S A ij =MRT S B ij

=MRT S ij ?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有效的条件

MRS ij =MRT ij

13

§9.6完全竞争和帕累托最优状态

福利经济第一定理.完全竞争经济的一般均衡是帕累托有效的。

这一定理的思想近似于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原理,即社会成员在追求私利

的同时,似乎在“看不见的手”的指导下去实现增进公共福利的社会目的。在我们所考察的完全竞争经济中,福利经济第一定理表明单个生产者和消费者各自效用最大化或利润最大化的行为会导致帕累托有效的均衡结果。福利经济第一定理说明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具有实现帕累托有效的资源配置的必要特性,完全竞争使得信息得以在不同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顺利地传递,并极大地降低了消费者和生产者所需要掌握的信息量。

福利经济第一定理

令经济中产品i 的均衡价格为P i ,生产要素i 的均衡价格为w i ,当完全竞

争经济处于一般均衡时,单个消费者和生产者均为价格接受者,并根据边际替代率和边际技术替代率与价格之间的关系进行消费或生产决策。任何消费者A,B 在消费任意两种产品i,j 时的效用最大化决策需满足

MRS A ij

=P i

P j

,MRS B ij

=P i

P j

因此,

MRS A ij =MRS B ij

=MRS ij 这是交换的帕累托有效的条件。

任何生产者A,B在使用任意两种生产要素i,j进行生产时的利润最大化决策需满足

MRT S A ij=w i

w j

,MRT S B ij=

w i

w j

因此,

MRT S A ij=MRT S B ij=MRT S ij 这是生产的帕累托有效的条件。

社会在生产任意两种产品i,j时的产出最大化决策需满足

MRT ij=d X j

d X i

=

P i

P j

也就是说产品i对j的边际转换率等于两种产品的相对价格比,或者说生产一单位i的机会成本等于市场中等价的P i/P j单位的j。

16由于任何消费者在消费i,j时的效用最大化决策满足

MRS ij=

P i

P j

因此,

MRS ij=MRT ij

这是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有效的条件。

综合上述推论,完全竞争经济的一般均衡状态是帕累托有效的。

17

福利经济第二定理.如果完全竞争经济中所有消费者的偏好和生产者的生产技术都具有良好的性状,那么任何帕累托有效的资源配置都可以从适当的初始禀赋出发通过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来实现。

福利经济第二定理说明任何帕累托有效的资源配置都可以通过初始禀赋的调整和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来实现。

价格在市场机制中有这样两种基础的作用:

?配置作用,即表明产品的相对稀缺性。

?分配作用,即确定不同的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产品数量。

福利经济第二定理认为分离价格的两种作用可以达到任何帕累托有效的资源配置状态,即首先调整资源的分配,然后确定产品的稀缺程度。

福利经济第二定理

第九章 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

第9章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两个人(A和B)、两种商品(X和Y)的经济中,交换帕累托最优条件为( ) A.A与B的MRT XY =MRS XY B.A与B的MRS XY=Px/Py C.(MRS XY)A=(MRS XY)B D.上述所有条件 2.如果对于消费者甲来说,以商品X替代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3;对于消费者乙来说,以商品X替代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2,那么有可能发生( )。 A.乙用X向甲交换Y B.乙用Y向甲交换X C.甲和乙不会交换商品 D.以上均不正确 3.在两种商品(X和Y)、两种生产要素(L和K)的经济中,达到生产的全面均衡的条件为( ) A.MRTS LK=P L/P K B.MRTS LK=MRS XY C.MRT XY=MRS XY; D.(MRTS LK)X=(MRTS LK)Y 4.在两个人(A和B)、两种商品(X和Y)的经济中,满足生产和交换帕累托最优条件的是( ) A.MRT xy=Px/Py B.A与B的MRS xy=Px/Py C.(MRS XY)A =(MRS XY)B D.MRTT xy=(MRS XY)A =(MRS XY) 5.一个社会要达到最高的经济效率,得到最大的经济福利,进入帕累托最优状态,必须( ) A.满足交换的边际条件:(MRS XY)A =(MRS XY)B B.满足生产的边际条件:((MRTS LK)X=(MRTS LK)Y

C.满足替代的边际条件:MRT XY=MRS XY; D.同时满足上述三个条件。 6. 生产契约曲线上的点表示生产者( ) A.获得了最大利润 B.支出了最小成本 C.通过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提高了总产量 D.以上均正确 7.导出下列哪一条曲线必须作出道德的或价值的判断?( ) A.产品转换曲线 B.消费契约曲线 C.社会福利曲线 D.效用可能性边界 8.两种商品在两个人之间分配,满足帕累托最优条件的为( ) A.不使其他个人受损失就不能使另一个人受益 B.个人都处在其消费契约曲线上 C.个人都处在他们的效用可能性曲线上 D.包括以上所有条件。 9.产品转换曲线是从下列哪条曲线导出的?( ) A.消费契约曲线 B.效用可能性曲线 C.社会福利曲线 D.生产契约曲线 10.如果竞争模型是经济的准确描述,那么( ) A.经济运行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 B. 经济运行在效用可能性曲线上 C.资源的配置是帕累托产效的 D.以上均正确 11.不属于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模型的基本假定的有() A.所有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均为完全竞争市场; B.整个经济有n个消费者,每个消费者都是商品的需求者和要素的供给者;

评西方经济学的效用价值论

评西方经济学的效用价值论 2010年9月 第27卷第3期(总第73期) 吕梁教育学院 JournalofLvliangEducationInstitute Spet.2010 V o1.27No.3(Sum.No.73) 【理论研究】 评西方经济学的效用价值论 林建珍 (吕梁市会计学校,山西吕梁033000) 摘要:效用是西方经济学关于消费者行为分析中使用很广的一个概念.它指消费者从消费 某种商品或劳务中得到的主观上的享受或有用性.西方经济学关于效用的另一个概念为边际效 用.边际效用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里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得到的新增的效用量或满 足程度.西方经济学认为,商品价值取决于该物品的边际效用,某一物品的边际效用是衡量该物品 的价值量的尺度.进而认为,商品价格由边际效用决定.商品数量越少,

边际效用越大,其价格就 越高.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效用价值;边际效用 中图分类号:F01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086(20l0)03—0046—02 效用是西方经济学关于消费者行为分析中使用 很广的一个概念.它指消费者从消费某种商品或劳 务中得到的主观上的享受或有用性.效用不同于商 品的客观用途,但它又是建立在商品客观用途之上 的,是消费者对商品满足自身欲望程度的一种主观 评价.按照西方经济学理论,某种商品满足消费者 的欲望程度越大,它为消费者带来的效用就越大. 因此,同一消费者在不同时间里消费同一商品,或同 一 商品在同一时间里对不同消费者而言,其效用大 小不同.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一个人饿得越厉害, 食物给他带来的效用就越大;而一个人在饱食之后, 相同食物给他的效用可能是零,甚至为负数. 西方经济学关于效用的另一个概念为边际效 用.边际效用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里增加一单位某 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得到的新增的效用量或满足程 度.因为效用是消费者对消费商品给自己带来欲望

一般均衡与经济效率

第16章一般均衡与经济效率 教学注解 这一章将课本前面许多章的分析进行了扩展。16.1节涉及了一般均衡分析,并将供求分析扩展到多于一个市场且市场间存在反馈效应的情况。16.2与16.4节运用埃德沃斯盒式图探究了消费与生产的效率,并从这一角度扩展了第4章与第7章的分析。16.3节介绍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如果时间有限可以略去。16.5节讨论了交易的所得(时间有限的话也可以略去)。16.6节是对16.2节、16.4节以及竞争性市场较好的概括。16.7节介绍了市场失灵的类型。 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的区别很容易被学生接受,但他们可能觉得图16.1的图形分析很难懂。尽管这不是对一般均衡的完整的讨论,学生们可以学着去理解局部均衡的局限,以及考虑市场间相互作用的需要。强调运用一般均衡分析经济政策的重要性,如提高最低工资。 为给交易经济的讨论提供一个背景,你可以通过两个小孩午餐时交换饼干与薯条开始。更正式的例子,参见瑞德福得,“The Economic Organization of a POW Camp”,Economia(1945.11)。学生们发现帕累托最优的定义(如果一种配置在不使另一些人境况变糟的情况下就不能使某些人的境况变好,这种配置就是帕累托有效的)由于其双重否定的表达(在一句中,既有cannot又有without)而难以理解。尝试用其他的方式表达相同的意思,例如,如果商品可以交易使某人境况更好而其他任何人和原来一样好,那么,这一配置就不是帕累托有效的.帕累托效率对即将涉及的外部性而言特别重要。解释为什么朝向契约曲线的移动是帕累托改进的,而沿着契约曲线的移动不能使帕累托改进。指出所有竞争性均衡都是帕累托效率的,但并非所有的帕累托效率点都处于均衡状态。强调竞争性均衡取决于起初的配置,这将阐述公平与分配中的最终配置的区别。 你可以运用埃德沃斯盒式图展示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区别,如,基于公平的考虑,契约曲线上临近角落的点与曲线外靠近盒子中央的点相比,受到的偏好更少。这一矛盾引出了定义公平以及将公平纳入经济分析的问题。表格16.2列举了公平的四个定义。讨论完后,要求学生选出最接近他们关于公平概念的定义。然后要求学生们对其选择辩护,这将引出一场有意思的争论。 16.4节接着16.2节进行分析,向学生们介绍了埃德沃斯盒式图中的生产状况。这一分析引出了投入效率的定义和生产契约曲线。将帕累托最优的定义运用于生产,在讨论图16.11之前,确保学生们知道产出效率的要求。除非你已经介绍了15章中的投资可能性边界以及伴随分析(accompanying analysis),这个几何图就是新知识。图16.10的替代方法是在生产可能性边界内画埃德沃斯盒式图(一个顶点在C)(An alternative approach to Figure 16.10 in to draw the Edgeworth box for exchange inside the PPF with one of the vertices at point C)。展示两个个体边际替代率相等且等于边际转换率的点。16.5节介绍了比较优势,并将一般均衡分析运用于(两国)国际贸易以分析所得。16.7节作为连接16章与后两章的桥梁。 复习题 1.为什么反馈效应能使一般均衡分析与局部均衡分析发生很大的差别? 局部均衡分析着眼于一个市场供求的相互作用。它忽视了一个市场上供求的移动对其替代品和互补品市场的影响。一般均衡分析试图分析对相关市场的影响(这些市场可能反过来影响主要着眼的市场)。忽视这些反馈效应能导致对供求变化产生的全部影响的不准确估计。尽管分析应当涵盖所有的反馈效应,经济学

7《微观经济学》第七讲 一般均衡和效率

第七讲 一般均衡和效率 第一节 一般均衡 一、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一)局部均衡 局部均衡是在假定其他市场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孤立地考察单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或均衡状态,而不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代表人物是马歇尔。 (二)一般均衡 前提:所有市场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一般均衡是指整个市场体系的一切市场同时实现均衡。 代表人物是瓦尔拉斯【法】。 二、一般均衡的存在性 瓦尔拉斯认识到 了一般均衡的重要性,并第一个提出了一般均衡的数学模型并试图解决一般均衡存在性问题,但其证明是错误的。 后来,西方经济学家利用集合论、拓朴学等数学方法,在相当严格的假定条件下证明,一般均衡体系存在均衡解,且均衡可以处于稳定状态。 三、实现一般均衡的“试探过程” 由于调整过程可能需要的时间太长,在尚未完成调整时便可能发生错误的交易。实际交易可能发生在“错误的”价格水平上。瓦尔拉斯一般均衡体系便很难成立。 瓦尔拉斯假定“拍卖人”报价,家庭和企业则申报自己的供给或需求,如果供求一致,则成交;如果不一致,则家庭和企业抽加申报,拍卖人修正报价,直到家庭和企业申报的供求相等为止。这就是瓦尔拉斯体系达到均衡的“试探过程”。 第二节 经济效率 一、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 从“实证”的角度来看,经济学对经济现象的研究至少包括三个方面: 是什么? 为什么?是如何?

福利经济学就是一种规范经济学。福利经济学是在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下,研究整个经济的资源配置与个人福利的关系以及相关政策问题。简言之,研究资源的最优配置。 二、判断经济效率的标准 1.帕累托标准 如果至少有一人认为资源配置状态A优于B,而没有人认为A劣于B,则认为从社会的观点看亦有A优于B。这就是所谓的帕累托最优状态标准,简称为帕累托标准。 2.帕累托改进 如果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的改变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没有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认为这种资源配置状态的变化是“好”的;否则则认为是“坏”的。这种以帕累托标准来衡量为“好”的状态改变称为帕累托改进。 3、帕累托最优(经济效率) 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所有的帕累托改进均不存在,即在该状态上,任意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称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 帕累托最优状态又称做经济效率。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就是具有经济效率的;反之,不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就是缺乏经济效率的。 三、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1、非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如a点变为b点或c点,则有一人效用水平会提高,另一人不变;如变为d点,则两人效用水平都会提高。 在交换的埃奇渥斯盒状图中,任意一点,如果它处在消费者A和B的两条无差异曲线的交点上,则它就不是帕累托最优状态,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总存在帕累托改进的余地,即总

第16章_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

第十六章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 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CGE)是经济模型的一种,目前在国内外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政府机构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应用和发展。与投入产出模型一样,CGE模型同样是以一般均衡理论为基础,以数学方程的形式来反映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投入产出技术通过同质性和比例性假定将一般均衡方程体系进行了简化,CGE 模型通过联立方程组的方式来刻画经济系统中各部门、各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着重考察一个经济系统中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如何通过价格这个“看不见的手”来调节以达到均衡状态。 CGE模型的发展与经济政策分析的需求、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宏观经济模型的发展以及经济理论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认为,1960年挪威经济学家Leif Johansen 博士建立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CGE模型——挪威多部门增长模型(Multi-sectoral Growth, MSG)。这是第一个实用的CGE模型,也是CGE模型的雏形,之后随着大规模计量经济模型的流行以及计算机技术的限制,CGE模型的发展停滞不前。直到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和能源危机使得依靠数据说话的计量经济模型失去其解释功能,也使得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对商品和要素价格变化影响的分析更加重视,CGE模型又重新得到了高度重视。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CGE模型在其理论深度、模型结构、建模技术和应用范围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由于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大力推行,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建立了自己的CGE模型,并广泛应用于贸易、能源与环境、收入分配等研究领域。 第一节C GE模型的数据基础 CGE模型的实现需要两方面的支持:一致性的数据基础和建模方法。一致性的数据基础主要是社会核算矩阵(Social Accounting Matrix, SAM)。SAM以投入产出表为基础,并对其进行了扩充,考虑了投入产出表未能反映的经济行为主体之间的收入和支出流动,比如国民收入再分配的相关情况。因此,SAM为政策分析提供了更为全面的数据基础。 一、社会核算矩阵的构建 下面从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出发,解释SAM的构建过程。为方便说明,假设只有农业和非农业两个部门,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简化的中国2007年投入产出表如表16.1所示:

平新乔课后习题详解(第16讲--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定理)

平新乔《微观经济学十八讲》第16讲 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定理 1.考虑一种两个消费者、两种物品的交易经济,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与禀赋如下 ()()2 11212,u x x x x = ()118,4e = ()()()21212,ln 2ln u x x x x =+ ()23,6e = (1)描绘出帕累托有效集的特征(写出该集的特征函数式); (2)发现瓦尔拉斯均衡。 解:(1)由消费者1的效用函数()()2 11212,u x x x x =,可得121122MU x x =,1 22122MU x x =,故消费者1的边际替代率为12 1 1112212 121 2121 22MU x x x MRS MU x x x ===。 同理可得消费者2的边际替代率为222 12 21 2x MRS x =。 在帕累托有效集上的任一点,每个消费者消费两种物品的边际替代率都相同,即: 12 1212MRS MRS = 从而有: 12 2 21211 2x x x x = ① 又因为212210x x =-,21 1121x x =-,把这两个式子代入①式中,就得到了帕累托有效集的 特征函数: 1122 1111 10422x x x x -=- ② (2)由于瓦尔拉斯均衡点必然位于契约曲线上,所以在均衡点②式一定成立。此外在均衡点处,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相切(如图16-1所示),这就意味着边际替代率等于预算线的斜率,即: 1112 12121 121 1418x p x MRS p x x -===- ③ 联立②、③两式,解得:1 158/4x =,1258/11x =。 进而有21112126/4x x =-=,2 1221052/11x x =-=。

边际效用价值论

边际效用价值论 边边效用价边边边塞边和边巴边克—— 边边效用理边的最初形式是由以杰文斯、边格边和瓦边拉斯边代表的持有边边效用思想的一批学 者提出的~他边分边立地效用的角度直接究了边物的价边边边~得出了各自非常接近于边来独从研 边效用定价边的边点~而边最边形成的边边效用价边边打下了必要的理边基边。后边塞边在其《边边价决从来 边的起源和主要边律》一文中率先使用了边边效用一边~后边巴边克在其著作《边本边边边》和边塞边在随 《自然价边》一边中系边地边述了有边边边效用的边边~才使得边边理边更加边于完善泛流边。所以在分并广析边边效理边边~边塞边和边巴边克是比边有边威性的代表~我边就以他边边人的著作分析边边效用价边边来的容。内 边上边~边边效用理边不但边肯定了效用的意边~而且边度和目的更加明边~把效用从体来决确 看成是定价边的惟一因素~边而想通边量度效用直接衡量价边。边就像杰文斯所边的那边,决来 “反边的思考究~使我得到一边边有分新奇的意边。,价边完全定于效用。”与研几即边此边塞边1在《自然价边》一边中作了更边边的边明,“边新理边是下列命边出边的~边物的价边自边物个从旧即来 的效用~或者~边一边法~自边物所保边的需要的边足。可是~人边要边边价边定律~就一定要个来

先得需要定律。如今~在边边究中~我边边边边边一件事边,使在同一人身上~使在一定懂研即个即 的边边下~边同边边西的需要却有十分不同的强度~边通边边物的使用而需要已边得到边足的程状况 度而。但是~由于边物的使用定于一人所边有的边物量~边物量便边需要的价有异决个数数估决 定性的影~而边价边本身的源有定性的影。”响从来决响2 边塞边提到的需要定律是由戈森边边出的~后被边戈森需要边和定律。戈森在其著作《人边来称 交边边律人边行边准边的边展》中边边,“如果我边边边不地边足同一边享受~那边边同一边享受的量就与断 会断减达不边~直至最边边到边和。”在享受边程中边有边边的特征,“如果我边重边以前已边足边的3 享受~享受量也边生边似的边~在重边边足享受的边程中~不边边生边似的边~而且初始感会减会减 到的享受量也边得更小~重边享受边感到其边享受的边边更短~边和感边边出边得更早。享受重边边行会 得越快~初始感到的享受量边越小~感到是享受的持边边边也就越短。”边一特征通常也被边称4效用边边律或戈森第一定律~边于一人在一段相边短的边边边~情边如此。正像边塞边在减个内来况确 《自然价边》一边中解边的那边,“人人边得边食物的欲望着需要的逐边边足而低~直到最后随减达到我边之边‘边和点’的边候~在一定边边欲望就完全消失~而且边可能边边的反面~成边称内它构 食或作边。”5

边际效用:理性人决策的重要参考

边际效用:理性人决策的重要参考 中国有个民间笑话,有一个人在外面干了一天的活回家,肚子很饿,他的老婆已经为他做好了馒头。他抓起一个就吃,吃了没饱,再吃一个。随着他一个一个吃下去,直到吃了7个馒头,方才饱了。这时他懊悔地说:“早知如此,我一开始就吃这第7个馒头就好了。”在他看来,前面6个馒头都是白吃了。 或许听了这个笑话的人一定会忍俊不禁,被故事中的话逗得哈哈大笑,因为我们清楚地知道,如果没有前面6个馒头垫底,光吃最后一个馒头是不可能吃饱的。这个故事在我们看来只是个笑话,在经济学家看来却蕴含着深刻的经济学哲理——边际效用原理。 “边际”原本是一个数学概念,其含义是导数,即一个变量的变化对另一个变量变化的影响程度,也就是两个变量改变量的比。“边际量”是指某个经济变量在特定因素的影响下发生的变动量。在上文的故事中,馒头的效用依赖于馒头的数量。当馒头的数量发生变化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它带给人的总效用在逐步增加,但每个馒头所带来的效用的变动量——边际效用却有所不同。虽然这几个馒头的大小、质量都是相同的,但事实上,这个人吃的7个馒头中,第1个馒头的效用对他来说是最大的,因为他那个时候最饿,也最需要馒头,吃了它就可以免于被饿坏甚至是饿死。而第2个馒头的作用已经略微减小了,后面吃下去的馒头一个比一个的作用小,最后一个的边际效用已经为零。如果再吃下去,撑坏了肚子撑出病来,就会引起总效用下降,那个馒头的边际效用就是负值了。 经济学家认为,经济事物是在各种影响因素下不断发生变动的变量,因此,边际量就是理性人在作正确决策时的重要参考,这就是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我们知道一块土地上的庄稼收成的产量,除了客观因素以外,主要是受到农民往这块地施加肥料的影响,也就是,产量随着施肥量而变化。农民刚开始开垦土地时,由于地广肥稀,或许第一次向土地施肥所能增加的产量不大,以后第二次、第三次的施肥会较大地增加产量。但是到了一定的拐点以后,再继续施肥,总产量仍然会递增,但增加的速度却变慢了,即它的边际产量开始转为递减。如果再施下去,土地的边际产量会越来越小,直到一定的界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9版)章节题库-第16章 一般均衡与经济效率【圣才出品】

第16章 一般均衡与经济效率 一、选择题 1.一般均衡理论试图说明的问题是( )。 A.单个产品或单个要素市场的均衡 B.劳动市场的均衡 C.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 D.所有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均衡 【答案】D 【解析】一般均衡是将所有相互联系的市场看成一个整体来加以研究,每个商品的需求和供给不仅取决于该商品本身的价格,还与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有关。只有当整个经济中所有商品的供给和需求相等时,市场才达到一般均衡。 2.要使整个经济体系处于一般均衡状态,就必须使( )。 A.所有的商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 B.所有的要素市场同时达到均衡 C.所有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同时达到均衡 D.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相互独立 【答案】C 【解析】一般均衡是指在一个经济体系中,所有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的状态,即所有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同时达到均衡。

3.在研究某一市场的均衡时,所使用的分析方法通常是( )。 A.静态均衡分析 B.一般均衡分析 C.动态均衡分析 D.静态均衡分析和比较静态均衡分析 【答案】D 【解析】研究单一市场均衡的方法主要是静态均衡分析和比较静态均衡分析,静态分析是考察在既定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比较静态分析是考察当原有的条件或外生变量发生变化时,原有的均衡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并比较分析新旧均衡状态。 4.一般均衡理论认为,每一种产品的市场供给是( )。 A.该商品价格的函数 B.由该商品成本所决定的 C.整个价格体系的函数 D.由其他商品价格决定的 【答案】C 【解析】一般均衡是将所有相互联系的市场看成一个整体来加以研究,每个商品的需求和供给不仅取决于该商品本身的价格,还与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有关。即每个商品的供给和需求都取决于整个商品价格体系。 5.下面哪种情况是帕累托最优?( )

14种宏微观经济分析模型

回归模型 回归分析是研究一个变量(被解释变量)关于另一个(些)变量(解释变量)的具体依赖关系的计算方法和理论。从一组样本数据出发,确定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式对这些关系式的可信程度进行各种统计检验,并从影响某一特定变量的诸多变量中找出哪些变量的影响显著,哪些不显著。利用所求的关系式,根据一个或几个变量的取值来预测或控制另一个特定变量的取值,并给出这种预测或控制的精确程度。 其用意:在于通过后者的已知或设定值,去估计和(或)预测前者的(总体)均值。 时间序列模型 对某一个或一组变量x(t)进行观察测量,将在一系列时刻t1, t2, …, tn (t为自变量)按照时间次序排列,并用于解释变量和相互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一般均衡模型

一般均衡模型 第六章我们只讨论了一种或几种商品的市场局部均衡。在局部均衡分析中,某种商品的供给和需求只取决于该商品的价格,该商品的供求曲线决定了它们的均衡价格,假定其它商品的价格保持不变,而且不受其它市场的影响。本章中,我们放弃这一假定,认为所有市场都是相互联系、彼此依存,所有商品的价格都是变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讨论市场均衡问题,即一般均衡。 第一节 一般均衡理论概述 一、一般均衡的基本假定 (1)假定整个经济中有r 种产品和r n -种生产要素,构成完全竞争条件下n 种商品市场(r 种产品市场和r n -种生产要素市场)。 (2)假定整个经济中有H 个家庭。每个家庭既是产品的需求者,又是要素的供给者。家庭的全部收入来自于要素供给,并全部用于消费(购买产品),在收入约束下购买各种产品使效用最大化。 (3)假定整个经济中有K 个厂商,每个厂商即是要素需求者,又是产品的供给者。厂商在生产函数的约束条件下生产各种产品使利润最大化。 (4)只考虑最终产品的交换和生产,没有中间产品。 二、家庭行为:产品的需求和要素的供给 首先,考虑单个家庭对产品的需求和要素供给。 用 ih Q (i =1,2,…,r )表示家庭h 对第i 种产品的需求量;用(1, ,)jk Q j r n =+表 示家庭h 对第j 种要素的供给量。家庭h 的效用取决于它消费的所有产品数量(h Q 1,…, rh Q )和提供的各种要素数量()h (r Q 1+,…,nh Q ),家庭h 的效用函数可写作 ),11nh )h,(r rh h h h ,Q ;Q ,Q ,(Q U U += (7.1.1) 用i P (i =1,2,…,r )表示r 种产品的价格,j P ( 1, ,j r n =+)表示r n -种要素的价 格。根据假定,家庭的全部收入来自于要素供给,并全部用于购买r 种产品,因此家庭

西方经济学完全竞争市场课后习题答案

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 1.假定某完全竞争市场的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分别为D=22-4P,S=4+2P。 求:(1)该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2)单个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函数。 解答:(1)完全竞争市场的均衡条件为D(P)=S(P),故有:22-4P=4+2P 解得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 e=3,Q e=10 (2)单个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是由给定的市场价格出发的一条水平线,于是,在P=3是单个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函数,需求曲线如图d。 2.请区分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单个厂商的需求曲线、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以及市场的需求曲线。 解答:单个厂商的需求曲线是用来表示单个厂商所面临的对他产品的需求情况的。单个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是由市场均衡价格出发的一条水平线,如图D F直线,而市场的均衡价格取决于市场的需求D M与供给S,单个完全竞争厂商只是该价格的接受者。 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产生于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行为。利用单个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行为的消费者的价格—消费曲线可以推导出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D C,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一般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把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水平加总,便可以得到市场的需求曲线,市场需求曲线一般也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单个厂商的需求曲线和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两者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 3. π>0,也可以收支平衡即π=0,当π>0和π=0π<0时,则需要进一步分析 况下,如果TR>TVC(即AR>A VC),则厂商就应该继续生产。这样,总收益在弥补全部总可变成本以后,还可以弥补一部分固定成本。也就是说,生产比不生产强。如果TR=TVC(即AR=A VC),则对厂商来说生产与不生产都是一样的结果,即全部固定成本得不到任何弥补。如果TR0,厂商继续生产。第二种情况为π=0,厂商也继续生产。第三种情况为π<0,但

0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2006年9月28日下午,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举办“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与贸易政策分析”研讨会,澳大利亚Monash大学Peter Dixon教授作了题为“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主题演讲。Dixon教授毕业于哈佛大学,师从Wassily Leontief,从1975年开始长期致力于CGE(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模型的研究,他和他的同事共同开发的ORANI模型以及MONASH动态模型,在澳大利亚政府部门经济政策分析和制定中得到广泛应用,同时也成为世界其他国家CGE模型研发的参照模本。本期简报介绍Dixon教授讲演内容。 可计算一般均衡的定义 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包括三个显著特征。首先它是“一般的(General)”,即对经济主体行为作了外在设定。在这个模型中,代表性家户的特征是追求效用最大化,厂商遵循成本最小化的决策原则,还包括政府、贸易组织、进出口商等经济主体,这些主体对价格变动做出反应。因此价格在CGE模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其次它是“均衡的(Equilibrium)”,意指它包括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模型中的许多价格都是由供求双方所决定的,价格变动最终使市场实现均衡。最后它是“可计算的(Computable)”,我更倾向于使用“可应用的”这个词(英文为Applied),起初使用“可应用”这个概念是因为该模型反映实际数据和实际经济问题,更接近现实,涉及产业政策、收入分配、环境政策、就业等等。但可计算的概念也是可取的,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说明分析的可量化性。 简短的历史回顾 第一个CGE模型属于Johansen(1960)。在他的模型中涵盖了20个成本最小化的产业和一个效用最大化的家户部门,因此是“一般的”。价格在其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决定消费和生产决策,是一个均衡的模型。最后这个模型还是可计算的,他利用挪威的投入产出数据对挪威的经济增长作了量化的和多部门的描述,并且在Frisch(1959)可累加效用方法下估计了家户的价格和收入弹性。 有人认为Leontief的投入产出模型(Input-Output Model)也属于CGE模型,我不认为是这样,尽管我同意他的投入产出模型贡献很大,他分析和利用了投入产出表,但他并不是CGE模型。投入产出模型并没有反映真实的经济运行关系,也没有体现经济主体的行为。因此尽管Leontief在经济学上作出了巨大贡献,但CGE模型不属于他。 在Johansen的贡献之后,CGE模型陷入沉寂,直到1970s才有了重大的发展。在这一段时间内,大规模计量经济模型大行其道,它特别关注数据以及回归方程对过去数据拟合的能力,数据完全决定回归方程的系数,包括Wharton,DRI,MPS模型等。与CGE模型相比,计量经济模型更关注时间序列分析,而忽视经济理论,但它仍具有广泛的应用性,也可以在动态框架下分析结构滞后的问题,即分析今天的一些外生变量变动如何影响下一年内生变量的变动。 60年代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一般均衡理论的发展,包括深入探讨一般均衡解的存在性、唯一性、最优化和稳定性等等问题,如Arrow和Debreu的工作。这些都是对经济理论的重大贡献。他告诉我们经济体是否有均衡,均衡是否唯一等。Scarf使得纯理论工作与CGE模型有了最直接的联系,借助模型在数理上解的存在性定理,他给计算特定的均衡模型设计了一个算法,这个算法有明确的收敛特征,比如说可以通过有限的步骤算出一组方程的解。就其算法本身来讲,Scarf算法并没有Johansen算法或Newton-Raphson算法及Euler算法简单。但Scarf的工作很有启发性,他认为投入产出表数据给出了一个初解,从这个初解出发一定可以求解方程,进而分析诸如税收、关税等政策变动的影响,从而把模型应用到实际层面。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西方经济效用价值论的差异性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西方经济效用价值论的差异性 摘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西方经济效用价值论以主观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形而上学方法作指导。本文从价值的衡量标准、价值来源认识、价格和价值的关系三个方面分析,认为我国必须在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借鉴效用价值论,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价值;劳动价值论;效用价值论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二重性。商品的二因素由劳动的二重性决定,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即人类无差别的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价值的实质是抽象劳动的凝结。马克思认为,使用价值(同义于西方经济学的“效用”)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载体。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不可能成为商品。在此,马克思并未否定使用价值(效用)在交换中的重要作用。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价值规律要求,商品的价值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马克思还认为,以商品价值量为基础的市场价格会受到市场供求相互作用的影响而上下波动。显然,马克思没有否定供给与需求对价格的影响作用。 马克思认为,商品价值不仅有质的规定性,而且有量的规定性。商品的价值实体是处于凝结状态的抽象劳动。商品交换表面上是物与物的交换,但背后体现了物的外壳掩盖下的利益关系的交换,而交换必然要求量和质的等同。劳动的天然尺度是劳动时间,而决定商品劳动价值量的劳动时间又必须是社会范围内一定阶段的平均劳动时间,而不是个别劳动时间。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及整个马克思经济学的基础。马克思正是从劳动价值论这一基础出发,区分了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从而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而这是一切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所不愿承认和企图回避、否认的。因为一旦承认了劳动价值论,就必须承认马克思经济学的整个体系。 二、西方经济效用价值论基本观点 边际效用价值论是在19世纪70年代吸收早期效用价值论和边际思想的基础上,由英国的杰文斯、奥地利的万格尔和法国的瓦尔拉提出的,后由奥地利的庞巴维克和维塞尔加以发展的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价值理论之一。他们以商品的稀缺性以及人的欲望及其满足为出发点,以效用为中心,认为商品的价值决定其边际效用。

第八讲完全竞争经济的均衡教材章节§9.1一般均衡瓦尔拉斯均衡

第八讲完全竞争经济的均衡 2017秋 第九章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第1节一般均衡第2节经济效率 第6节完全竞争和帕累托最优状态 1 教材章节 与分析经济中孤立的单个市场的局部均衡不同,一般均衡分析经济中所有相互关联的市场的整体均衡。我们将经济中所有市场同时达到的均衡状态称为一般均衡。 一般均衡的存在性问题可归结为是否存在一组均衡价格使得所有商品市场同时达到供需平衡,其中任何单个市场的供需均依赖于所有商品的价格。瓦尔拉斯首先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瓦尔拉斯证明在一个完全竞争的纯交换经济中,一般均衡是存在的。 阿罗、德布鲁等较为严格地证明了在消费者偏好和厂商生产技术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完全竞争经济的一般均衡总是存在的。 §9.1一般均衡 假设经济中共有n 个相互关联的商品市场,这些市场的供需平衡可表示为包括n 个未知价格变量的n 个供需平衡方程。 根据瓦尔拉斯法则,整个经济的超额需求的价值恒为零,或者说总的需求支付必定等于总的供给收入。因此,当n ?1个市场达到均衡时,余下的一个市场也必然会自动处于均衡状态。 我们可以将其中任何一个价格单位化为1,那么方程组就变为包括n ?1个未知价格变量的n ?1个方程。 如果这些方程是线性的且相互独立,则必然存在均衡价格解。但是当供需函数是非线性的,或者存在其他市场约束的时候,一般均衡的存在性并不必然得到保证。 瓦尔拉斯均衡

考察只有两个关联市场的简单交换经济,假设两个市场的商品价格分别为P 1,P 2,它们的需求函数为 D 1(P 1,P 2), D 2(P 1,P 2) 供给函数为 S 1(P 1,P 2), S 2(P 1,P 2) 一般均衡要求两个市场的需求等于各自的供给: D 1(P 1,P 2)=S 1(P 1,P 2)D 2(P 1,P 2)=S 2(P 1,P 2) 令两个市场的超额需求函数为 Z 1(P 1,P 2)=D 1(P 1,P 2)?S 1(P 1,P 2)Z 2(P 1,P 2)=D 2(P 1,P 2)?S 2(P 1,P 2) 4 例子 根据瓦尔拉斯法则, P 1Z 1(P 1,P 2)+P 2Z 2(P 1,P 2)=0 因此,当Z 1(P 1,P 2)=0时,我们必然有Z 2(P 1,P 2)=0,反之亦然。 当市场1处于均衡状态时,根据瓦尔拉斯法则,市场2会同时处于均衡状态,我们因此可以将市场2的商品价格单位化。令P 2=1,一般均衡需要满足如下方程: D 1(P 1,1)=S 1(P 1,1) 当D 1,S 1均为线性函数的时候,上述方程有解,或者说一般均衡必然存在。 5 特别地,我们可以令 D 1(P 1,P 2)=a +bP 1+cP 2S 1(P 1,P 2)=d +eP 1+fP 2 其中b <0,e >0,c,f 的取值则取决于两种商品之间的关系。那么, P ?1 =a +c ?d ?f e ?b 因此,该经济的均衡价格为(P ?1,1),或者(P ?1,P ?2 ),其相对价格比满足P ?1P ?2=a +c ?d ?f e ?b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完全竞争市场

2016年考研: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完全竞争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 1.市场:从事物品买卖的场所或接洽点。是物品买卖双方相互作用并得益决定其交易价格和交易数量的一种组织形式或制度安排。(有形市场/无形市场)。分类:完全竞争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 2.行业:同一个商品市场生产和提供商品的所有厂商的总体。行业类与市场相同。 3.完全竞争市场:市场上有大量的卖者和买者,产品同质,并实现了资源完全流动,完全信息的市场。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卖者和买者都是价格的接受者。 4.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描述市场上对某一个厂商的产品的需求状况的曲线。 5.完全竞争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的直线。厂商是价格的接受者,在既定价格下厂商的产量是随意,因为单个厂商的产量对于邮大量卖买者的市场来说是微不足道的。 6.总收益:厂商按一定价格出售一定量商品所获得的全部收入。公式:TR(Q)=P"Q 7.平均收益:平均每一单位产品销售所获得的收益。公式:AR(Q)=P 8.边际收益:厂商增加一单位销售所获得的收益增量。公式:MR(Q)= P+ dP/dQ"Q=P(1-1/ed) 9.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是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公式:MR=MC 10.收支相抵点:当厂商使MR=MC获得利润最大均衡时,若在MR=MC的产量Q*上,使得AC=P,那么,厂商的利润将为0,此点成为收支相抵点。(要附图) 11.停止营业点:当厂商使MR=MC获得利润最大均衡时,若在MR=MC的产量Q*上,使得 A VC=P,那么,厂商的利润将为负,此点成为收支相抵点。此时,厂商的收入全部用来弥补可变成本(要附图) 12.生产者剩余:厂商在提供一定量的某种商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与愿意接受的总支付的差额。(图) 13.成本不变行业:该行业的产量变化所引起的要素需求变化,不对生产要素价格产生影响。 14.成本递增行业:该行业的产量增加所引起的要素需求增加,会导致生产要素价格产上升。

古典经济学价值论论述

古典经济学价值论论述 国内外学术界对新古典经济学价值论的评判,有的集中于其边际效用论,认为边际效用存在难以衡量的难题;有的认为其价值论是一种主观主义的产物,因而是非科学的理论体系。本文从新古典经济学价值论与牛顿自然哲学观的关系出发,或者说从新古典经济学价值论是牛顿自然哲学观影响下的一种理论建构的角度,通过具体比较两种理论体系范畴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深入认识新古典经济学价值论的实质。 一、线性因果决定论与新古典经济学价值论 新古典经济学家并不是物理学家,我们不能说新古典经济学价值理论是牛顿自然哲学观的翻板,但鉴于牛顿自然哲学观的巨大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几乎遍及当时所有的学科,因此新古典经济学价值论深受牛顿自然哲学观之影响,认为线性因果决定论是经济学家研究经济现象、建立价值理论的方法论前提就不足为奇。具体而言,这种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新古典经济学家相信经济现象服从严格的因果决定论 重建经济学价值理论,没有方法论的指导是不可想象的。新古典经济学家所处的时代是牛顿自然哲学观取得巨大胜利的时代,仿照牛顿力学体系建立一门精确的经济学基础

理论是当时经济学家的目标和梦想,而牛顿力学体系中因果决定论的巨大解释力给予了经济学家们极大的震撼和深刻的启示。正因为如此,门格尔在其主要作品中开宗明义地宣称:“一切事物都受因果规律的支配。这个大道理是没有例外的;并且,我们若要在经验的范围内,去找寻这个原理的相反例子,也将是徒劳无益的。不断进步着的人类发展,不但没有动摇这个原理的正确性,而且还使人们对于这个原理的使用范围的认识,比从前更为扩大。所以,对这个原理不可动摇的和不断增长的承认,是与人类的进步相结合的。”随后他又指出:“我们人类从这一状态到与此相异的另一状态的过渡,除依从因果规律而外,其他都是不可想象的。”[1]可见,门格尔对于按照因果规律认识经济现象、揭示经济规律是深信不疑的,其他的新古典经济学家也都强调逻辑推理,重视数学在经济学中的作用,认为经济现象服从严格的因果决定论,否则科学的经济学价值论是难以建立起来的。 新古典经济学家把线性因果决定论作为建立理论体系的方法论武器 在定义其价值论的第一个支柱———财货时,门格尔就直接运用了因果关系。他认为:“与人类欲望有因果关系的物,我们叫作有用物,我们认识了这个因果关系,并在事实上获得此物以满足我们欲望的力量时,我们就称此物为财货。”[2]从这里可以看出,门格尔把“人类对此物是否具有因果关系的

边际效用价值论

边际效用价值论——维塞尔和庞巴维克 边际效用理论的最初形式是由以杰文斯、门格尔和瓦尔拉斯为代表的持有边际效用思想的一批学者提出来的,他们分别独立地从效用的角度直接研究了财物的价值问题,得出了各自非常接近于边际效用决定价值的观点,从而为最终形成的边际效用价值论打下了必要的理论基础。后来维塞尔在其《经济价值的起源和主要规律》一文中率先使用了边际效用一词,随后庞巴维克在其著作《资本实证论》和维塞尔在《自然价值》一书中系统地论述了有关边际效用的问题,才使得这种理论更加趋于完善并广泛流传。所以在分析边际效理论时,维塞尔和庞巴维克是比较有权威性的代表,我们就以他们俩人的著作来分析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内容。 从总体上来讲,边际效用理论不但坚决肯定了效用的意义,而且态度和目的更加明确,把效用看成是决定价值的惟一因素,进而想通过量度效用来直接衡量价值。这就像杰文斯所说的那样:“反复的思考与研究,使我得到一种颇有几分新奇的意见。即:价值完全定于效用。”1对此维塞尔在《自然价值》一书中作了更详细的说明:“这个新理论是从下列旧命题出发的,即财物的价值来自财物的效用,或者,换一个说法,来自财物所保证的需要的满足。可是,人们要发现价值定律,就一定要先懂得需要定律。如今,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发现这样一件事实:即使在同一个人身上,即使在一定的经济状况下,对同样东西的需要却有十分不同的强度,视通过财物的使用而需要已经得到满足的程度而异。但是,由于财物的使用决定于一个人所拥有的财物数量,财物数量便对需要的估价有决定性的影响,从而对价值本身的来源有决定性的影响。”2 维塞尔提到的需要定律是由戈森总结出来的,后被称为戈森需要饱和定律。戈森在其著作《人类交换规律与人类行为准则的发展》中认为:“如果我们连续不断地满足同一种享受,那么这同一种享受的量就会不断递减,直至最终达到饱和。”3在享受过程中还有这样的特征:“如果我们重复以前已满足过的享受,享受量也会发生类似的递减;在重复满足享受的过程中,不仅会发生类似的递减,而且初始感到的享受量也会变得更小,重复享受时感到其为享受的时间更短,饱和感觉则出现得更早。享受重复进行得越快,初始感到的享受量则越小,感到是享受的持续时间也就越短。”4这一特征通常也被称为效用递减规律或戈森第一定律,对于一个人在一段相对短的时间内来讲,情况确实如此。正像维塞尔在《自然价值》一书中解释的那样:“人人晓得对食物的欲望随着需要的逐渐满足而减低,直到最后达到我们称之为‘饱和点’的时候,在一定时间内欲望就完全消失,而且还可能变为它的反面,构成伤食或作呕。”5 由此可以看出,对财物的满足程度和其数量关系是有联系的。这种联系也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因为少了会需求不足,多了就会产生不必要的浪费。不过问题在于,我们该怎样定量地分析其中的联系呢?当然,既然效用是惟一的因素,所以边际效用论者都直接从需要即效用的角度开始分析其中的关系。 在《国民经济学原理》一书中,门格尔最先给出了一个表示不同物品的需要等级和需要程度的分类表:6 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Ⅹ 10 9 8 7 6 5 4 3 2 1 9 8 7 6 5 4 3 2 1 8 7 6 5 4 3 2 1 7 6 5 4 3 2 1 6 5 4 3 2 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