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学科学教学经验谈

小学科学教学经验谈

小学科学教学经验谈
小学科学教学经验谈

小学科学教学经验谈

新课程、新标准、新理念的出现,给作为新老师的我一种无形的压力,也让我感受到了它所带来的勃勃生机。在这样一种契机下,在不断地摸索探求之中,使我无论是在教学行为上还是在教学意识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努力学习"新课标"的新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认真、仔细地教学。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教学,我觉得在科学教学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兴趣是学好一门学科的最好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所谓兴趣,就是指人们对某种事物表现出喜欢的情绪。小学生,特别是低中年级的学生,思维正处于一种形象思维发展的时期,对任何事情都依赖于实物模型,在自己心中留下一个实物的具体形象,从而帮助其理解一些相对较为复杂的事物。

因此,学生的兴趣对于学生学习的好坏起着决定性作用。科学课,是以学习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一门新型课程。它不是空洞说教,而是让学生在学学做做、玩玩乐乐中,思想上受到熏陶和感染。

我深深地感受到,要想让学生喜欢自己,喜欢自己所教的那门课,给他们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因此,我在开始教学时,给学生们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现象。通过一些小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去思考、去探索、去寻找答案,领略当中的乐趣。(剩余1808字)

四、常用的教学方法

(一)探究发现法:探究发现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像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学习,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和内部联系,找出变化规律的方法,在经历探究和发现的过程中,学到科学知识和学习科学的方法。在科学课中,运用探究发现法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探究发现的过程学会发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探究发现过程的活动一般包括以下过程:(1)提出问题引出课题,让学生明确探究的目标、意义、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做好探究的准备;(2)学生自行提出问题的假设和猜想;(3)指导学生分组观察、实验,独立进行实验操作,获得发现知识的实验基础;(4)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得出探究的结论;(5)归纳总结,将发现的规律应用于实践,并进行反思,生成新的探究主题。

在科学课中,教师运用探究发现法应注意如下的问题:(1)积极创设问题情境,精心设计发现过程,要周密考虑问题的每一个步骤和提出的方法,要注意激活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他们探索真理的勇气,促使他们形成以小科学家、小发明家的身份,向未知世界挑战的心理状态。(2)把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作为应用探究发现法的基本目标。其培养过程应包括引起兴趣,形成探究动机;洞察、分析、比较,提出假说;从事操作,验证假说。(3)探究发现法不是万能的。实践证明,探究发现法是发展学生多种能力,发挥学生聪明才智的好方法,但绝不是唯一的方法,不可以一味使用。布鲁纳说过:"一个学生不能只凭发现法学习,就如一个发明家不是一天到晚都在搞发明一样。"同时学生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知识有多有少,思维有快有慢,能力有大有小,也不同程度地制约了探究发现法的使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探究发现法和其他教学方法配合使用,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二)实验探索法:实验探索法是指教师提出命题或创设若干条件,学生围绕着教师的命题进行假设和实验证明;或者利用教师创设的条件,进行开放性实验,从中发现新问题,找到新规律。实验探索法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假设论证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实验探索法的特点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在实验探索的活

动过程中,教师只是提出命题或创设条件,通过什么样的实验,怎样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探索发现什么,都由学生自己来确定。实验探索法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学习实验的方法和过程,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发现的能力。也就是说,把实验作为探索和发现的方法,学生按照提出的命题提出假设,并通过实验寻找答案。在这里,实验过程就成了培养学生探索能力的重要途径。

实验探索法的活动目标一般包括: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对某些事物、现象的起因提出假设,在假设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实验,开展实验论证,使学生获得科学研究的经验,增进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实验探索法一般先由教师引导学生提出命题,或者创设实验条件,包括若干实验提示,然后由学生分组开始实验探索。

实验探索法的活动结果一般是由学生填写实验报告。教师应在事前向学生讲清怎样填写实验报告,并在具体填写时进行必要的指导。在小学阶段,实验报告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实验报告名称、实验假设、实验材料、实验过程的观察记录和实验结论。衡量实验报告的标准主要是科学性和准确性。

在实验探索法的操作中,教师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创设情境,激发和引导学生大胆地提出设想,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开展发散性思维,激活他们的创新意识;二是引导学生仔细验证,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能力。实验不仅是单纯的操作,实验过程中的每一步、每一个环节都包含着科学性与准确性,不能有半点的马虎和疏漏。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教师在选择命题或创设实验条件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实验所涉及的知识与经验必须是学生已经具有的,或者在他们的最近的发现区内,是学生跳一跳就可以解决的问题。(2)命题或创设的实验条件是可以得出结果的,而且有些可能是多结论的,这样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搜索与发散。(3)命题或实验具有科学意义和价值,可以促进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鼓励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在教师提出命题以后的活动过程中,要以学生的自由发挥为主,由他们自己提出假设,自己进行实验设计,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实验探索和实验汇报。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还要特别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鼓励他们大胆地提出各种假设。学生的假设有时可能是不准确的,甚至是幼稚可笑的,但这却是他们在探索的道路上跨出的第一步。教师要积极鼓励他们的设想,激发他们的创新的积极性。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实验可能会失败,这是科学研究中的正常现象,教师要及时帮助他们分析失败的原因,找出问题,重新实验,取得最终的结果,从中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品德。

(三)小组讨论法:小组讨论法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有关专题,在小组的群体中交流个人看法,相互学习,从中获得对该问题深入认识或进一步了解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基础,所以比较适合在小学中、高年级使用。

小组讨论法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整个活动过程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的,是以学生自己的活动为中心的,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特征的。合作学习小组一般是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组建,这种分组原则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并为学生主体能动性的激发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2)重视合作学习。由于把教学班分成了若干个合作学习小组,参加活动的每一个学生都有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同时也都要听取他人的意见,讨论和相关活动就成了他们的互助合作活动。学生在小组的群体中以平等的地位交流个人看法,相互合作,取长补短,他们在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动地位,不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培养了他们与人合作的精神。(3)以讨论为主要活动方式。在讨论时,学生的发言既要围绕教师提出的有关科学的专题,又可以即兴发挥,有

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创造精神;在讨论时,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可以扩大信息量,学生还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观点,取长补短。

小组讨论法的活动过程可以分为以下步骤:(1)教师设立专题背景,并提出专题。(2)指导学生开展讨论。(3)指导学生总结归纳结论。

教师在进行小组讨论法的活动设计时,必须要注意儿童年龄特点,明确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教学目标。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小组讨论法主要是培养学生发表自己看法的能力;对于中、高年级学生来说,不但要培养学生正确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还要培养对观点的辨析、判断能力。

教师在设计活动方案时,要十分重视讨论题目的选择。在选择题目时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情况:活动的重点、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和生活背景。所选择的题目既要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议论可发,又要有一定的深度,能够揭示专题的本质和规律。

教师在小组讨论时的有效控制是应用小组讨论法成功的关键。教师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在小组讨论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能力和个性,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加讨论。(2)教师在整个讨论中要密切关注讨论的进展,控制无意义的话题,及时把讨论引入正轨。(3)教师要把讨论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否则漫无边际的讨论无法使讨论达到应有的深度,得出应有的结论。(4)合作学习要与个别辅导相结合,要特别关注并鼓励表达能力不强的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必要时可以进行提示和指导,使他们能够清楚、扼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5)在总结和归纳结论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科学、准确的语言来表述自己的观点,避免概念模糊不清。

(四)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就是运用小品、短剧、或实况模拟等形式进行模拟活动的一种方法。在角色扮演中,首先要创设一种情境,由一部分学生担任各种角色并进行表演,另一部分学生观看表演,认真注意与活动目标有关的具体行为。表演结束后,讨论在表演中的体验和表现出的行为。这种活动形式把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活动过程艺术化、生活化,使学生在角色扮演和角色交往中,获得对过程的体验。

角色扮演法常用的模式有两种:(1)换位模式。在角色扮演时,表演者暂时放弃自我行为,扮演他人角色,例如扮演某个科学家、某个医生、某个同学、某个残疾人或某个虚构的人物等,让学生从被扮演的角色的角度去讲话、思考、行动和处理问题,从中体验感情、发现问题。(2)易境模式。在角色扮演时,表演者以自我出现,但虚构一种自己所处的环境,例如到某自然保护区、到某自然水域考察、到某种生态环境进行调查、到某种专业实验室等。在这种条件下,角色扮演者可以创设特定的环境,演示特定的现象,引导其他学生同时进入情境,学习或练习专门知识与技能,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角色扮演的活动方式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舞台,使学生在一个模拟的、人为的,但又近似真实的环境中去体验感情,而这种体验又不会导致实际生活中失败的风险。

总之,科学探究学习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科学探究学习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科学探究过程目标是不断变化的。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要指导学生以亲身经历为主的学习活动,我们应该注意在"观察、思考、实验、讨论、应用"等环节的学习和指导,以使学生在像科学家那样探究科学知识的过程中,真正体验到学习科学带给的乐趣,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研究小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A].教育部,2001

[2]吾永花.对科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思考[J].青年文学家,2009,(09):23

[3]严国峰.小学科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时代教育(教育科学版),2008,(09):1

浅析小学科学教学方法

张静芬

摘自:《罗沙小学》

[摘要]:当前,世界各国正在兴起一场新的教育改革浪潮,科学教学的改革是其中心内容之一。各国对科学教育的改革都给与高度重视,并取得了重大的进展。的确,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所以如何提高科学课堂质量以及探究科学教学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本文尝试从科学课堂的性质和当前小学科学课堂存在的一些问题入手,提出确定科学教学方法的一些原则以及对一些常用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科学;方法

每一个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因此,从小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近十几年来,世界各国都加大了科学课程改革的力度,注重小学生对周围世界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和需要,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提倡科学课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因为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所以小学科学课堂必须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而探究科学课堂的教学方法是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一、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以及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二)基本理念

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同时,它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

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但也需要明确,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在科学学习中,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

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应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的、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和有利于为他们的人生建造知识大厦永久基础最必需的内容。这些内容需加强科学各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强调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

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这种开放性表现为课程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作业与练习、评价等方面应该给教师、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的空间,使得课程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经验背景的学生学习科学的需要。这种开放性还表现为,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并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

二、小学科学教学现状分析

(一)现状之一:科学教材难把握

翻开科学教材我们不难看出,图片占据了教材绝大多数的版面,叙述性的文字少得可怜。苏教版科学教材《常见材料》一课就是一整幅的房间图画,就"材料"这一话题如何组织学生进行研究,该研究些什么?怎样研究?我们老师茫然了。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用"教材教"的教学理念,教师针对这样的教材更是一筹莫展了。

(二)现状之二:科学课难上

我们看到这样的教学现象:科学教师在课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设计教案、准备材料、制作教具,结果在课堂上要么学生提不出问题冷了场,要么是瞎提问题乱了场;课前准备的材料经常是蜻蜓点水走过场;讨论、交流时,学生出不了场;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结果又收不了场。我们老师头疼了。

(三)现状之三:科学课难评价

我们看到这样的教学现象:课堂上热热闹闹,掌声笑声都能听得到,气氛热烈又踊跃,有时一次探究活动下来,学生什么结果都没有得到。这是不是一节好课呢?该如何看待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呢?我们老师又迷茫了。

三、确定教学方法的原则

方法是在任何一个领域中的行为方式,是用来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的总和,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式和手段。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方法是指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针对以上出现在小学科学课堂的种种现象,以及在新课程标准颁布以后,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我们归纳总结出在新课程标准视野下,科学课实施的一些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视野下的小学科学教学方法是根据以下原则确定的:

----科学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必须是科学的,必须符合科学教育的规律,符合学生的任知规律。

----主体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必须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活动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必须有利于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必须有利于学生各种探究活动的开展。

----过程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必须有利于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获得过程的体验;

----创新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应当在吸收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立足创新,重视创造出一些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视野下的小学科学教学方法具有以下特征:

----具有明确的活动目标,教学方法是实现活动目标的手段;

----体现师生共同参与,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体现多种方法的综合施教,一个活动主题,往往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使用,有利于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体现开放性,很多方法的实施,都不是单独在课堂上可以完成的,校园、社会、大自然才是学生们活动的更广阔的天地。

为了落实新课程标准,我们把小学科学课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整合、总结、归纳如下:

----探究发现法----实验探索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现状调查法;----作品制作法;----信息搜集法;----模拟创造法。

四、常用的教学方法

(一)探究发现法:探究发现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像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学习,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和内部联系,找出变化规律的方法,在经历探究和发现的过程中,学到科学知识和学习科学的方法。在科学课中,运用探究发现法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探究发现的过程学会发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探究发现过程的活动一般包括以下过程:(1)提出问题引出课题,让学生明确探究的目标、意义、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做好探究的准备;(2)学生自行提出问题的假设和猜想;(3)指导学生分组观察、实验,独立进行实验操作,获得发现知识的实验基础;(4)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得出探究的结论;(5)归纳总结,将发现的规律应用于实践,并进行反思,生成新的探究主题。

在科学课中,教师运用探究发现法应注意如下的问题:(1)积极创设问题情境,精心设计发现过程,要周密考虑问题的每一个步骤和提出的方法,要注意激活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他们探索真理的勇气,促使他们形成以小科学家、小发明家的身份,向未知世界挑战的心理状态。(2)把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作为应用探究发现法的基本目标。其培养过程应包括引起兴趣,形成探究动机;洞察、分析、比较,提出假说;从事操作,验证假说。(3)探究发现法不是万能的。实践证明,探究发现法是发展学生多种能力,发挥学生聪明才智的好方法,但绝不是唯一的方法,不可以一味使用。布鲁纳说过:"一个学生不能只凭发现法学习,就如一个发明家不是一天到晚都在搞发明一样。"同时学生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知识有多有少,思维有快有慢,能力有大有小,也不同程度地制约了探究发现法的使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探究发现法和其他教学方法配合使用,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二)实验探索法:实验探索法是指教师提出命题或创设若干条件,学生围绕着教师的命题进行假设和实验证明;或者利用教师创设的条件,进行开放性实验,从中发现新问题,找到新规律。实验探索法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假设论证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实验探索法的特点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在实验探索的活动过程中,教师只是提出命题或创设条件,通过什么样的实验,怎样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探索发现什么,都由学生自己来确定。实验探索法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学习实验的方法和过程,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发现的能力。也就是说,把实验作为探索和发现的方法,学生按照提出的命题提出假设,并通过实验寻找答案。在这里,实验过程就成了培养学生探索能力的重要途径。

实验探索法的活动目标一般包括: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对某些事物、现象的起因提出假设,在假设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实验,开展实验论证,使学生获得科学研究的经验,增进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实验探索法一般先由教师引导学生提出命题,或者创设实验条件,包括若干实验提示,然后由学生分组开始实验探索。

实验探索法的活动结果一般是由学生填写实验报告。教师应在事前向学生讲清怎样填写实验报告,并在具体填写时进行必要的指导。在小学阶段,实验报告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实验报告名称、实验假设、实验材料、实验过程的观察记录和实验结论。衡量实验报告的标准主要是科学性和准确性。

在实验探索法的操作中,教师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创设情境,激发和引导学生大胆地提出设想,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开展发散性思维,激活他们的创新意识;二是引导学生仔细验证,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能力。实验不仅是单纯的操作,实验过程中的每一步、每一个环节都包含着科学性与准确性,不能有半点的马虎和疏漏。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教师在选择命题或创设实验条件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实验所涉及的知识与经验必须是学生已经具有的,或者在他们的最近的发现区内,是学生跳一跳就可以解决的问题。(2)命题或创设的实验条件是可以得出结果的,而且有些可能是多结论的,这样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搜索与发散。(3)命题或实验具有科学意义和价值,可以促进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鼓励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在教师提出命题以后的活动过程中,要以学生的自由发挥为主,由他们自己提出假设,自己进行实验设计,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实验探索和实验汇报。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还要特别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鼓励他们大胆地提出各种假设。学生的假设有时可能是不准确的,甚至是幼稚可笑的,但这却是他们在探索的道路上跨出的第一步。教师要积极鼓励他们的设想,激发他们的创新的积极性。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实验可能会失败,这是科学研究中的正常现象,教师要及时帮助他们分析失败的原因,找出问题,重新实验,取得最终的结果,从中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品德。

(三)小组讨论法:小组讨论法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有关专题,在小组的群体中交流个人看法,相互学习,从中获得对该问题深入认识或进一步了解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基础,所以比较适合在小学中、高年级使用。

小组讨论法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整个活动过程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的,是以学生自己的活动为中心的,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特征的。合作学习小组一般是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组建,这种分组原则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并为学生主体能动性的激发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2)重视合作学习。由于把教学班分成了若干个合作学习小组,参加活动的每一个学生都有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同时也都要听取他人的意见,讨论和相关活动就成了他们的互助合作活动。学生在小组的群体中以平等的地位交流个人看法,相互合作,取长补短,他们在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动地位,不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培养了他们与人合作的精神。(3)以讨论为主要活动方式。在讨论时,学生的发言既要围绕教师提出的有关科学的专题,又可以即兴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创造精神;在讨论时,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可以扩大信息量,学生还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观点,取长补短。

小组讨论法的活动过程可以分为以下步骤:(1)教师设立专题背景,并提出专题。(2)指导学生开展讨论。(3)指导学生总结归纳结论。

教师在进行小组讨论法的活动设计时,必须要注意儿童年龄特点,明确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教学目标。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小组讨论法主要是培养学生发表自己看法的能力;对于中、高年级学生来说,不但要培养学生正确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还要培养对观点的辨析、判断能力。

教师在设计活动方案时,要十分重视讨论题目的选择。在选择题目时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情况:活动的重点、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和生活背景。所选择的题目既要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议论可发,又要有一定的深度,能够揭示专题的本质和规律。

教师在小组讨论时的有效控制是应用小组讨论法成功的关键。教师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在小组讨论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能力和个性,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加讨论。(2)教师在整个讨论中要密切关注讨论的进展,控制无意义的话题,及时把讨论引入正轨。(3)教师要把讨论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否则漫无边际的讨论无法使讨论达到应有的深度,得出应有的结论。(4)合作学习要与个别辅导相结合,要特别关注并鼓励表达能力不强的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必要时可以进行提示和指导,使他们能够清楚、扼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5)在总结和归纳结论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科学、准确的语言来表述自己的观点,避免概念模糊不清。

(四)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就是运用小品、短剧、或实况模拟等形式进行模拟活动的一种方法。在角色扮演中,首先要创设一种情境,由一部分学生担任各种角色并进行表演,另一部分学生观看表演,认真注意与活动目标有关的具体行为。表演结束后,讨论在表演中的体验和表现出的行为。这种活动形式把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活动过程艺术化、生活化,使学生在角色扮演和角色交往中,获得对过程的体验。

角色扮演法常用的模式有两种:(1)换位模式。在角色扮演时,表演者暂时放弃自我行为,扮演他人角色,例如扮演某个科学家、某个医生、某个同学、某个残疾人或某个虚构的人物等,让学生从被扮演的角色的角度去讲话、思考、行动和处理问题,从中体验感情、发现问题。(2)易境模式。在角色扮演时,表演者以自我出现,但虚构一种自己所处的环境,例如到某自然保护区、到某自然水域考察、到某种生态环境进行调查、到某种专业实验室等。在这种条件下,角色扮演者可以创设特定的环境,演示特定的现象,引导其他学生同时进入情境,学习或练习专门知识与技能,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角色扮演的活动方式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舞台,使学生在一个模拟的、人为的,但又近似真实的环境中去体验感情,而这种体验又不会导致实际生活中失败的风险。

总之,科学探究学习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科学探究学习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科学探究过程目标是不断变化的。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要指导学生以亲身经历为主的学习活动,我们应该注意在"观察、思考、实验、讨论、应用"等环节的学习和指导,以使学生在像科学家那样探究科学知识的过程中,真正体验到学习科学带给的乐趣,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研究小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A].教育部,2001

[2]吾永花.对科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思考[J].青年文学家,2009,(09):23

[3]严国峰.小学科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时代教育(教育科学版),2008,(09):12

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我觉得应更新教育观念,采取更适合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模式。虽然《科学》这门课对于学生来说,有的内容学生易懂也爱学,可有的内容离他们的生活很远,他们不懂就不爱学。这就要求我们要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敢想敢问,使学生感到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处,一起探索,研究。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差甚远或问题提不到要害处,我们应该先给予积极鼓励,赞扬他敢于提问的勇气,而后再给予点拨和启发,让他们带着成就感体面地坐下。这样才能上好科学课。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常规完整版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常规要求(试行) ——备课常规—— 备课是一切教学常规活动的起始阶段,更是教师自我提高的有效方式。为了进一步规范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行为,做到备课为教学服务,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服务,为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服务,促使学校从“粗放型”管理走向“精细化”管理,基于以上思考,特制定本细则。? 一、学期教学计划 学期初,要认真领会《数学课程标准》理念,通览全册教材及有关教学资源,并依据学校工作计划,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教学计划主要内容包括: 1.学生情况分析。主要分析本班各层次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能力、学习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 2.教材内容分析。把握本册教材与前、后教材的联系,理清本册知识脉络;在明确各单元内容在全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重难点。 3.教学具体措施。教师要依据学科教学、学生的学习现状、存在的实际问题,写清具体、明确、易行的措施,体现一定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4.教学进度表。以表格的形式呈现,教师要写出单元和课时的教学时数及各部分教学内容的课时分配和时间安排。 二、设计教学方案 备课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和学法。要做到提前一周备课。体现个人教学特色。采用电子备课教案的要在每一个环节写出备课意见及建议且有二次备课的痕迹。反思杜绝泛泛的描述,要针对教学中生成的问题写,做到具体有实效。根据新课程理念,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关于教材内容的处理 注重梳理教材的体系,通读教材,正确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认真钻研挖掘教材,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明确知识的生长点、重点、难点、关键点和延伸点。并注意挖掘内隐的数学思想方法,适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可以对教材进

最新小学科学教学常见的几种方法

小学科学教学常见的几种方法 宝塔区中石油小学龚增杰方法是在任何一个领域中的行为方式,是用来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的总和,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式和手段。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方法是指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针对小学科学课堂的种种现象,以及在新课程标准颁布以后,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我归纳总结出在新课程标准视野下,科学课实施的一些教学方法。 一、小学科学教学方法依据的原则 ----科学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必须是科学的,必须符合科学教育的规律,符合学生的任知规律。 ----主体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必须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活动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必须有利于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必须有利于学生各种探究活动的开展。 ----过程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必须有利于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获得过程的体验。 ----创新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应当在吸收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立足创新,重视创造出一些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的教学方法。 二、小学科学教学方法依据的特征 ----具有明确的活动目标,教学方法是实现活动目标的手段;

----体现师生共同参与,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体现多种方法的综合施教,一个活动主题,往往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使用,有利于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体现开放性,很多方法的实施,都不是单独在课堂上可以完成的,校园、社会、大自然才是学生们活动的更广阔的天地。 三、常用的几种教学方法 为了落实新课程标准,小学科学课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整合、总结、归纳如下: ----探究发现法----实验探索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现状调查法;----作品制作法;----信息搜集法;----模拟创造法。 (一)探究发现法:探究发现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像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学习,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和内部联系,找出变化规律的方法,在经历探究和发现的过程中,学到科学知识和学习科学的方法。在科学课中,运用探究发现法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探究发现的过程学会发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探究发现过程的活动一般包括以下过程:(1)提出问题引出课题,让学生明确探究的目标、意义、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做好探究的准备;(2)学生自行提出问题的假设和猜想;(3)指导学生分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常规“三字经”

教育学,求实效;倡合作,讲民主。让全体,都参与;既动手,又动脑。重探究,讲方法;为中心,不唯一。师语言,要清晰;既简洁,又准确。巧组织,善引领;重观察,能质疑。有调控,有指导;是首席,是伙伴。问题起,后预测;先设计,再实验。有整理,有分析;研讨后,出结论。提问题,有讲究;问怎样,为什么。有指向,有目标;讲情境,重理由。有难度,有欲望;跳一跳,摘得到。猜测时,重依据;敢质疑,能坚持。设计时,重讨论;找变量,要严谨。能控制,可操作;制订好,方可做。实验中,要做到;既分工,又合作。分角色,要轮换;重观察,会动手。亮材料,可明示;可暗示,有梯度。做实验,要规范;最重要,是安全。做记录,要及时;求是实,讲准确。整理时,有分析;辨真伪,作解释。有发现,多交流;有疑问,多研讨。求共同,存已异;会倾听,讲民主。评价时,多激励;重过程,重发展。科学课,有特色;重证据,贯始终。教有法,无定法;善反思,能高效。

教育学,求实效;倡合作,讲民主。让全体,都参与;既动手,又动脑。重探究,讲方法;为中心,不唯一。师语言,要清晰;既简洁,又准确。巧组织,善引领;重观察,能质疑。有调控,有指导;是首席,是伙伴。问题起,后预测;先设计,再实验。有整理,有分析;研讨后,出结论。提问题,有讲究;问怎样,为什么。有指向,有目标;讲情境,重理由。有难度,有欲望;跳一跳,摘得到。猜测时,重依据;敢质疑,能坚持。设计时,重讨论;找变量,要严谨。能控制,可操作;制订好,方可做。实验中,要做到;既分工,又合作。分角色,要轮换;重观察,会动手。亮材料,可明示;可暗示,有梯度。做实验,要规范;最重要,是安全。做记录,要及时;求是实,讲准确。整理时,有分析;辨真伪,作解释。有发现,多交流;有疑问,多研讨。求共同,存已异;会倾听,讲民主。评价时,多激励;重过程,重发展。科学课,有特色;重证据,贯始终。教有法,无定法;善反思,能高效。

小学科学对比实验教学之我见1

小学科学对比实验教学之我见对比实验是探究科学问题的一种常用方法。利用对比实验,能让我们清楚地观察到某种事物或某个量怎样随某个特定条件的改变而改变,可以帮助我们定性或定量地找出某种事物或某个量在某个特定条件发生改变时的变化规律。 那么,什么是对比实验呢?通常,一个实验总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也称控制组,对实验假设而言,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至于哪个作为实验组,哪个作为对照组,一般是随机决定的,这样,从理论上说,由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无关变量的影响是相等的,即是公平的,故实验组与对照组两者之差异,则可认定为是来自实验变量的效果,这样的实验结果是可信的。 小学科学教材中大多数探究活动都是采用对比实验完成的,我们要通过这些实验,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熟悉科学探究的过程。 实验教学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不是把实验任务、实验仪器和器材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搞就万事大吉,老师只当甩手掌柜,而是每一节实验课都需要花费老师大量的精力,这包括: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中做好必要的引导,课后做好反思与小结。 1、课前准备 (1)、备好实验课。这包括:三维目标是什么、如何落实好三维目标、重难点在哪里、选择哪些仪器和器材更合适(要求:实验中现象明显或量的变化大,即对比度强;可操作性强;取材方便,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实验中哪些地方容易出问题需要事先预防、怎样合理安排实验流程(即一方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另一方面又要符合科学探究的实际)、在仪器或器材的使用上哪些地方应该提醒学生注意、实验中哪些地方要注意安全、如何利用情景激发兴趣、如何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求知欲等。 (2)、合理配置实验仪器和器材。实验仪器和器材的配置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学生探究实验的成功与否,进而影响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和探究欲望,我对这一点是极其重视的。例如:《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这一课的教学,教材安排的程序中有一步是“测钩码在清水、浓盐水、浓糖水、酒精四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这是一个对比实验,是在排开液体体积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改变液体的密度来改变浮力,从而得出同一物体浸没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不同的结论,进而引出同体积的物体和液体重的关系对物体沉浮影响的问题。这个实

小学科学课堂常规(顺口溜)

小学科学课堂常规(顺 口溜)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小学科学课课堂常规 科学学习,很重要;实验过程,第一要!小组成员,分配巧;各个环节,配合好!你动手来,我动脑;你记录来,我思考!认真实验,不能吵;影响别人,可不好!小组合作,不能少;多少资料,齐心找!小组合作,少不了;多少问题,齐心讨!小组合作,固重要;全班智慧,更可靠!注意倾听,又一要;他人经验,很需要!重要数据,认真找;分析数据,找奥妙!小小数据,看似小;汇集起来,不得了!大小问题,都能找;所有答案,都明了!科学实验,真奇妙;长了知识,心灵巧!科学知识,装满脑;走到哪里,都骄傲! 科学探究六要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定计划或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或收集数据 分析与论证 交流与合作

科学观察的方法与原则 方法: 1.顺序法。自然事物和自然现象都有各自的“序”,在空间上有各自的位置,在时间上有各自的发展过程。因此,在自然教学中,应让学生在观察时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做到心里有个观察的“序”。也就是说先看什么,后看什么,要有一定的次序。只有观察有序,才能达到观察的目的。顺序法可分为方位顺序和时间顺序。(1)方位顺序法。由整体到部分或由部分到整体;先上后下或先下后上;由左至右或由右至左;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由表及里或由里及表;先中间后两边或先四周后中间;定点观察或移点观察(随着观察对象的行踪而改变观察点)。(2)时间顺序法。即按观察对象的先后发展顺序观察。如指导学生观察一天中太阳下的物体变化,观察蝌蚪的发育过程,观察蚕一生的变化,观察月亮在不同日期同一时刻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等。无论是方位顺序观察还是时间顺序观察,它们并不是孤立的,如果只用一种观察方法贯穿于一次观察全过程,就不可能观察得全面、细致。因此,只有用多层次、多角度的观察方法,围绕观察目的进行观察,才能真正把握自然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变化。 2.比较法。比较是人们认识自然事物或现象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自然教学中,运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一:小学科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科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全面贯彻教科处和教导处工作精神,更新教育观念,扎实做好科学实验教学工作,努力培养学科师资力量,充分发挥现任科学老师优势,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努力加强教学流程管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培养习惯、激发兴趣为目标,切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使教研活动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基本情况: 1、科学组有三位专职教师、二位兼职老师,全组教师责任心强,工作认真,乐于钻研教材。组内教师能积极交流讨论。能认真备课,深入学生,课前准备比较充分,积极筹备各种实验器材,教学中能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利用有效资源,对学生兴趣爱好进行培养。每位教师能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工作,经常互相学习,重视对新理念、新课标的学习和钻研。由于实验室不能满足大班额的学生,使科学实验准备和实验教学活动不容易开展,再加上部分人对科学教学的不重视和任课教师任务重等原因,使科学教师完整深入系统地开展科学实验教学活动大大打了折扣。 2、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科学实验是主渠道,但由于学校只有两实验室,没有实践活动场所,四个年级24班使用实验室,这给科学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难度。 三、工作目标: 1、加强学习,推进课改实验成果,继续保持科学教学质量的领先地位。 2、加强进修,提高教学业务水平,树优秀教师形象。 3、纠正学生的偏科思想,转变只重视语、数、外观念,培养学生科学兴趣和科学素养,要学生像科学家一样重视科学学习,要学生有一定的科学创新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积累经验。 5、用实验活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实验教师要针对学生特点,开展各类兴趣小组活动,以点带面,让80%的学生进入科学兴趣小组(名单一式两份交林波)。 6、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加科技小发明小制作活动,与班主任联系成立航模小组,提高学生科学实践能力。 7、组织四、五、六年级学生结合科学课程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指导学生做好观察、实验和记录,撰写好课题报告,开展“科学记录”比赛。 8、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多看科普知识,开展科学知识小竞赛,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 9、组织学生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提升科技示范学校形象。四、工作措施: 1、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组内教师修养。认真学习学校下发 的资料,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水平,爱岗敬业,为人师表。 2、继续学习科学课标,组织教师开展专题性课题研讨,任课教 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意图,全面掌握教学目标。 3、用新课标来评价衡量课堂学质量,转变传统的评价方式,形 成正确的评价观,利用自评、互评等方式,更新评价观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开展经验交流,学理论,学教法,更新教学手段,加强学科 教学常规,继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5、开展撰写札记、反思等教研活动,按时上好远程教育资源课 (材料交远教办陈标),教师要重视科学理论的创新,依托自己的教研实践,认真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

小学科学教学常规

小学科学教学常规 (一)制订教学计划 、制订教学计划前,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明确各项要求,正确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 、通读全册教材,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以及本册教材在学段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结合学生实际确定学期教学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根据各单元内容科学地制订教学计划。 、关注学科信息,了解小学科学教学改革的动态及相关资源,为制订教学计划作参考。 、教学计划内容一般应包括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重点、教学进度、教学措施、科学探究实验以及学期教改研究专题等内容。 .小学科学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科学实验是学生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因此,平时必须切实抓好实验教学。 (二)备课 、备课工作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备课要深入钻研教材,阅读教师用书等相关资料,弄清教材编写意图及思路,明确“观察”、“实验”、“思考”、“制作”等活动要求。 、分析学情,确定每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般应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 、按照教学目标,整合优化教学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深度和广度,明确本节教材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确定教材的重点、难点;充分利用和开发学校、家庭、社区等课程资源,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科学加工。

、设计教案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借鉴《小学科学同步探究》设计的教学活动,精心设计科学学习及科学探究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使活动赋予科学的内涵与价值,使每个学生都能亲身经历科学学习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对教学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要有预见,有相应的对策。 、写好教案。教案要详略得当,过程清楚。教案一般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内容,课时安排、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以及教学反思与后记。。 、根据教学内容,做好课前教学仪器、材料(如:实物、模型、标本、图片、仪器、实验报告表、多媒体课件等)的准备。上课前要熟悉教具、学具及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熟悉实验操作程序等。有些器材可能存在某些问题,上课前一定要事先进行演练,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提倡教师自己开发教具和学具,鼓励学生自己带些与教学有关的实物和材料。 (三)上课 、严守上课时间,上课带齐、带足实验材料和必要的教学资料。 、课堂上教师的着装要得体整洁,精神要饱满。教态要自然、亲切。坚持用普通话进行教学。语言准确、生动,简练、流利,富有感染力。 、上课期间禁止携带通信工具,中途不得随便离开教室或从事与教学无关的活动。 、课堂上要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做到思路清晰,结构合理,重点突出,突破难点。板书及时、规范。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创造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和宽松、和谐、教学开放、鼓励互动的课堂教学环境,积极开展小组学习,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学习、展示自我的时间、空间。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模式(修订) 主讲人:王 强 在小学科学课中探究和研讨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为了更好地体现这两方面,以及方便和指导广大科学课教师教学,现把“探究——研讨”教学法与法国科学课“做中学”教学模式相融合,形成一套清晰的教学环节,为打造我市小学科学课的高效课堂提供依据。本模式具体内容体现如下: 一、模式界定 我市现如今所使用的小学科学教学模式,是以美国兰本达教授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发展学生科学素养为核心的“探究——研讨”教学模式。它的思想是:“通过对自然事物的观察、描述、相互交流感受和解释,在思想上形成解释认识对象的模型,然后在实践中加以检验,从而找出纷繁复杂的现象之间的关系和联系,形成对自然界的有秩序的理解。”其中“探究”既是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又是知、情、意的统一,还是“手脑并用”的过程。这里的“探究”是指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包括问题情景的创设、观察与实验的设计、实验材料的准备与搜集、实验的操作与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搜集证据及实验结果的分析、科学结论的归纳与概括、科学现象的解释与科学知识的应用等实践性学习的活动。“研讨”是给学生提供一个机会,通过这一过程他们可以将大量的事实连接成新的整体。这种通过集体的努力最后形成的整体的作用,远远超过了对各部分的简单总和的作用,它使学生在研讨中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全面提高。本教学模式大致可分为五个环节,即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动手探究——合作交流(集体研讨)——拓展延伸(巩固应用)。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充分的活动、有着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自主表现的

机会,相信学生能行。 二、适用原则 该模式适用于小学三至六年级的所有探究类科学课。为保证模式的科学运行,避免出现模式化的弊端,在使用中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 任何一种成功的教学都是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的,对“探究——研讨”来说,这一特征尤为突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己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解决问题,进行再创造,研究过程的独立性越强,研究价值就越大,教学效果就越明显。 2、综合性原则 在探究某个研究专题时,应采取多种相关的方法,开展多种探究活动。为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甚至生成更多的新的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3、探究性原则 学习过程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自主发现新知的过程,教师要设计并向学生提供探索和发现的真实情境,让学生经历探索过程,将科学发现的过程、学生认识过程与教学过程相融合,体现三过程的统一。 4、创造性原则 一方面表现为学生学的创造性,要鼓励学生进行多向思维,能从多角度更全面地认识同一事物,并善于把它们综合为整体性认识,能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去发现和解决新问题,适应和改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表现为教师教的创造性,课堂教学不再为预先设计的教案所左右,要关注课堂的生成和学生的生命状态,给学生广阔的思考、实践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大胆去想,放手去做。

最新农村小学科学教学之我见新课改下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之我见

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多年以来,学校一直以“德育为首、五育并举”为办学宗旨。而在农村学校教育的实际当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却有限,如要求的社会实践、参观、观摩科技馆等等活动,在农村,受各方面因素制约,不能一一实现,最为常用也是最主要的途径就是课堂教学。这样一来,如何提高农村思想品德教学的效果便成为一个核心问题。 如何才能在品德课教学中提高德育效果呢?本人在这几年的农村思想品德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探索。 一、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 一方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要求我们农村教师在思品教学过程中,摒弃传统教学中“备课时以教材为中心,上课时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要渗透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师要围着学生转,要主动研究学生在道德认识上出现的问题和困惑,善于把握思品教育过程中学生反映出来的思想火花,帮助学生能够尽可能地得到充分的发展。 如我班有一名学生受家庭等因素的影响非常调皮,有一次他上到课桌上玩,我批评了他,说:“你胆子这么大,桌子也敢上,”就过去了,事后该生却在学生中说,任老师胆子太小,连桌子都不敢上,听后我非常生气,想在思想品德课上好好的收拾他,但在课堂上,我放给学生自己讨论,通过学生互评,使该生自己认识到了错误。 另一方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处理好两个关系:教材与教学内容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我的观点是:1、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相结合,因为德育如果失去了学生的认同感,其本身也就失去了教育的意义。 如我在教学《家乡的物产多有多》时没有过多的讲解课本中的物产:丝绸、白玉等等,而是让学生自己寻找家乡农村的物产,结果学生找了好多,从而完成了教学目标2、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在思品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要懂得教师是学生思想教育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是通过其主体性的发挥,引导学生品德的发展,是学生主体性得到不断提升的保障。 因此,要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的主体性,无论是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还是离开了教师的主体性,或者两者的主体性张扬得不合理,势必会回到传统的灌输或放任自流上去,就会和新课程标准背道而驰。也就不能发挥学生应有的思想认识,和好的教育效果。 二、注重学生品德认识形成的过程 正如有位学者说“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是学生在认识需要的基础上主动内化的结果,而非强行灌输的产物”因而,学生在道德品质形成的过程中,会结合自己原有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通过教

小学科学论文小学科学教学领域共同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_通用版

小学科学论文-小学科学教学领域共同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通用版 我们和小学科学课程改革共同走过的这些年里,深深体会到这次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长远性。它是一次寄予人类科技发展希望的改革,是一次让孩子感觉到科学不那么遥远,可以摸得到,看得见的改革。同时更是一次对小学科学教师自我挑战的改革。 下面我想就以下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点滴不成熟的想法,和大家共同探讨,还望得到大家的指点。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科学课程改革首先是教师教学理念的改革,它是教学方式改革的关键。我们现任的小学科学课教师基本上是由“学科教师”向“科学教师”跨越而来,还有的是兼职教师,大部分没有参加过正规培训。据调查,他们的现状是:多数年龄偏大,整体素质偏低,流动性强。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这种状态直接影响了科学课程改革的发展。科学课程对教师的科学素养提出很高的要求,如果教师缺乏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缺乏一定的方法,那么科学课程标准的落实也会受到影响,科学教师要变单一的科学知识化传授为全面的科学素养教育,变课堂为本的教学为走向自然,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变教师训练为学生自主研究,经历的探索过程。 多年来的课程改革与实践探索中,我们小学科学课教师的自身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也有共同关注的几个问题。 1、小学科学课教师的实验能力有待提高 大部分农村科学课教师没有参加过培训,也可以说没有见过标准的实验操作。能够完成实验的教师也存在操作不规范的问题。 2、教师的科学知识要不断丰富 在实施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科学课教师的知识储量,与课程发展有一定的距离。《标准》要求科学教师不仅要精通教材而且要驾驭教材,通晓科学学科涉及的各个领域的知识,了解科技发展信息,立足科学发展的前沿,及

学习小学科学新课标心得体会

学习小学科学新课标心得体会新课标用高度概括的语言,表述了科学课程的性质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基本理念是小学科学课程改革总的思想和原则。它是现代科学、现代教育的新思想和新观念的反应,是课程标准其他部分的总纲。全面认识和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就能从整体上把握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这对于学习、掌握、实施课程标准其它部分的内容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标准》强调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基本理念。通过学习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从“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 叶圣陶说过,他并不称赞某老师讲课时有怎样的最高艺术,“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一堂课究竟怎么上?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显然,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是不利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比如常见的语文阅读教学,教师过多的讲解、分析和说明常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从教学观念上来看,教师仍然把自己作为教学的中心,担心学生读不懂课文,于是就包办代替,结果适得其反。用现代教育思想来看,不仅要看“教”,而且要看“学”。而且要从学生如何学这个基点上来看教师怎样教 二、从“以教师讲授为中心”转向“以探究为核心”。 小学科学新课标指出: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探究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活动的本质在于探究,科学教育只有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发展其科学素质,才能实现科学本质与教育宗旨的内在统一。因此,小学科学课程应以探究为基础,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科学习惯,是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手段,是以从培养学生科学习惯出发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

小学科学课教学案例

小学科学课教学案例(小组合作与个人表现) 这学期开始进行了科学学科的教学了。当时拿到课本的时候,新颖的教材设计,看的我一头雾水,不知道从何入手。于是静心琢磨教材设计者的设计意图,发现书中许多的内容是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寻求科学的答案,其间更多的是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探究的。 夹着课本走进了天真的孩子们中,引导着孩子们开始科学的徜徉。几节课下来,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的现象:合作学习中有些孩子忙得手忙脚乱,而有的孩子好似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势,在一边独自“偷闲”。下课后,我就喊了一个“悠闲”孩子,问他:“你上课的时候,怎么不和同学一起动手学习呢?”这个孩子满怀委屈地说:“老师,不是我不想和他们一起学习,而是(小组长)太霸道,从来不听我的,也不让我“玩”实验器材。”孩子的一席话,不啻一记闷棍,敲的我又陷入了迷茫:什么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才能使孩子们都乐意动手呢?如何恰当地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呢? 于是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这个问题确实很普遍,这是在小组学习背景下引发出的一种正常现象,这是多种因素所导致的。因素有学生的个体差异,有个性差异,有小组内的环境因素。但教师的对学生小组学习的组织策略,对小组学习的认识水平,学生分组合理性,学生学法渗透,这一切都是我们教师起着决定和主要作用。所以我们在课上发现的这些部分学生显能就不奇怪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教师先要给自己看看病,什么是小组内分工,怎么分法,什么样的问题要小组研究,小组内怎么研究讨论,在讨论时教师怎么参与……,把握这些问题,整理这些认识,学生的小组讨论就有序而就不是这个样子。当然对参与差的学生,我们可以让组长为其开小灶,或是你特意为这些学生提出小要求,当然要求是为这个探究活动做些什么,是直接参与的。这样的参与对其慢慢适应小组活动,参与小组活动有一定的帮助。学生会慢慢自信起来。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寻到解决的方案,于是我就在班上化了一节课的时间,进行了科学课以外的合作教育训练:蚂蚁搬食物的活动:首先我说:“当一只小蚂蚁发现了一个蝗虫的尸首,他会怎么做呢?”孩子们积极汇报自己平时的发现,“对,小蚂蚁迅速找来同伴齐心协力把食物运回…家?。那你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怎么办呢?”于是,我选择一些简短的文章交给孩子们讨论。某些同学发现了问题,在小组里提出,其他同学一起来解决问题。于是各种合作行为,就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开始了:如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对方;不同见解,要等对方说完,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对对方的精彩见解和独立观点,要通过表扬、鼓励形式,达到相互支持;碰到困难和分歧较大之处,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的解决问题。 学习合作的气氛慢慢有些融洽了,发现孩子们都愿意参与到小组的探究中来了。可是又有了新问题:小能人们的积极性不再高涨了,在汇报的时候,手不愿举了。哇,我在无形中又伤害了一些孩子的心灵。怎么办?由于小能人是在每位老师的呵护中成长的,他们也养成了一些骄傲自大的性格,当不在被众星捧月时候,他们感到了失落。面对这种情况,于是我又采取另一种做法:我对小组进行重组,能力强集中在一起,选择能力一般的做组长,让他在激烈的竞争中进步,能力相对弱的组成一组,选派班上的小能人,由他来带动整个小组的活动,充分发挥他的作用,带动其他学生进步,有些组员在小能人的影响下,甚至可以到其他组去当组长了。这样一来,班级中的合作学习更融洽了。 曾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不说没有效果的话,不做没有效果的事。”我想说:不要组织没有效果的小组。 比较美国小学科学课的课堂教学和我国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可发现两国的科学教学存在显著差异,体现出了中美两国在科学教育观念上的差异。本文试以《喷水壶里的水到哪里去了?》为例,对此做初步的分析比较。 有一天,乔治把盛满了水的喷水壶放在教室外面窗台上,过了几天,喷水壶里面几乎什么都没

温州市小学科学学科教学常规

温州市小学科学学科教学常规(试行) 一、备课常规 小学科学备课常规即教学准备的常规,基本内容包括制订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及课时教学设计。 (一)学期教学计划 1.认真学习《小学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的性质、目标,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了解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 2.分析学生已有的认识水平和探究水平,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学习习惯,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及班级状况等,分析利弊,作出预见,并采取相应的教学对策。 3.阅读教材和教师参考用书,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学计划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对季节性较强的内容按季节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进程,编写教学进度表。 4.学期教学计划要求在每学期开学后一周内完成。 (二)单元教学计划 1.单元教学开始前,要通过抽测、访谈、作业等方法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特别要了解学生的前科学概念水平。 2.认真阅读教学用书,补充掌握相关的学科知识,把握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核心概念,了解本单元教学内容编写意图,理清本单元课时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本着以生为本、高效教学的原则,教师可以个性化处理本单元各课时内容。 3.合理安排课时分配,教学能按计划进行,尽可能不拖延或超赶进度。 4.根据实际统筹准备单元教学材料。 (三)课时教学方案 课时教学计划的内容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材料准备、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 1.制定教学目标。依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准确定位课时目标,课时目标表述应具体明确,具有操作性,体现科学知识(概念)、科学探究(过程与方法)、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科学课程目标。 2.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关键学习活动,落实重点,突破难点。 3.提前准备教学材料。教材上的观察、实验活动,教师在上课前要亲自做一遍,保证课堂教学顺利实施。 4.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明确每个阶段的学生活动,设计相应的关键问题,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 5.及时反思:对目标的达成、活动的设计,及材料的实效等作教学反思,反思的形式可多样。一学期上交一个详尽的教学反思。 (四)其他 1.重视教学材料的准备,兼职教师至少准备整册教材中要求的60%的材料,专职教师要准备全册教材要求的所有材料,并要做好课后材料的整理、保存、共享。对教材中的设计做适当的改进,提倡开展自制教具,提高教学效率。 2.认真写好教学方案,学校根据具体情况,对不同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本学科任教年限三年以下的教师必须写详案,电子教案要根据教学实际进行修进,并保留修进过程的痕迹。 3.积极参与学科教研活动,县教研部门、学区、学校要积极为科学学科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平台,使科学教师每月至少能参加一次科学专题教研活动。建议通过集体备课完成学期教学计划和单元备课工作,实现资源共享。 4.要及时关注“温州小学科学微信公众平台”,充分利用“浙江小学科学网”等教学资源进行备课。 二、上课常规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 甘肃省民勤县东关小学刘晴选 733300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的。在推进课堂素质教育的今天,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注重有效教学方法与技术的运用,对于每一位教师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小学科学;情景;多媒体;实验 正文: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无误地完成教学任务”每位教师努力追求的目标。在科学课堂教学中要怎样才能有效提高教学的效率呢?本文从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有效问题情境创设、多媒体的充分运用、材料的有效选取和组织等几个方面入手探讨了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正确处理教材 综观《科学》新教材,课本图文并茂,这样的教学设计非常适合小学生的学习。只有教师真正钻研教材,不断地创新。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去理解和挖掘教材编写者的设计意图,教学中才能够熟练把握教材、吃透教材内部深层次的含义、熟练运用教材。如果教师把握不了探究的重点,往往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上到哪儿算哪儿,把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安排成两个课时。试想一个学期有几节机动课的时间可以让你把剩下的另一课时补上?教师研究并吃透了教材,才能真正把握教材编写意图,抓住教学重难点,找准活动的切入点,在此基础上,才能确定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 如《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中,教材实际安排了4个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以下调整。删除第一个观察物体(砖块和木块)是沉还是浮的教学内容;教学从第二个观察更多的物体是沉还是浮开始;重点研究“改变物体的大小、轻重,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的第三个教学活动中;第四个思考与讨论可结合在第三个活动中进行,这样将四个教学活动合并成二个教学活动,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去解决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问题;有利于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动手操作、提出问题、思考与讨论问题、直到最后的解决问题。 二、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作为科学教师就应当善于在课堂教学中,把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作为自觉设计教学过程的产物,从而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的始终,以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益。利用科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科学是一门以实

《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教学大纲复习课程

《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教学大纲

《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教学大纲 总学时: 10 学分: 0.5 理论学时: 8 实践学时: 2 适用专业:农村小学全科教师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是农村小学全科教师专业的必修课程,是针对师范生入职小学以后能够胜任小学《科学》课的教学而开设的,它以最新的科学教育理论为引导,以综合性的实践与智慧性的策略知识为承载,以培养小学科学教育实践能力为基础,实现培养专业化的小学科学教师的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全面整体地了解和认识小学《科学》课程,不断加深理解现实中的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现象,获取小学科学课程开发研究与教学实施的基本策略与方法,学会运用小学课程与教学理论分析实际问题,形成初步的科学教育教学的能力和科学教学研究的意识。 二、主要内容、重点及深度 理论教学部分: 第一章科学教育概述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科学的定义与特征 一科学的定义 二科学的本质特征 第二节科学的多维视角 一作为知识系统的科学 二作为探究活动的科学 三作为思维方法的科学 第三节科学主义与伪科学、反科学 一科学与科学主义 二科学与伪科学

三科学与反科学 第四节科学、技术与社会 一科学与技术 二科学、技术与社会 三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 第五节科学教育与生活世界 一哲学视域里的生活世界 二科学教育与生活世界的疏远 三回归生活世界的科学教育改革 第六节科学教育与科学研究世界 一科学家视野中的科学研究世界 二科学教育与科学研究世界的隔绝 三走进科学研究世界的科学教育 第七节科学教育与科学历史世界 一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科学世界 二科学教育对科学历史世界的遗忘 三面向科学历史世界的科学教育 (二)教学重点 理解科学与技术的本质与区别,明确科学教学的重要性以及新的科学教育观念。(三)教学难点 对新的科学教育观的理解 (四)教学基本要求 能够较为深入的理解科学、技术、科学素养的内涵与本质。结合学生的活动,通过讨论与实例分析,引发学生深层次思考,深刻理解科学教育的价值。 第二章科学教育的发展历程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西方科学教育的发展 一西方科学教育的产生 二西方科学教育的发展 三西方20世纪的科学教育 第二节我国科学教育的发展 一我国古代的科学教育 二我国近代科学教育的兴起 三我国1949年后教育的变革 第三节科学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演变 一西方科学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演变

小学科学教学现状调查报告

小学科学教学现状调查报告 篇一:小学科学课调查报告 究其原因:一是课程教材的变化。教师普遍认为现在的科学教材,色彩艳丽,版式设计活泼美观,教学理念新、教学空间大,关注儿童的生活经验,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自然,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世界,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科学,教材内容呈现方式贴近学生心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查发现学生非常喜欢新课标教材。 二是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化。教师已经开始注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方式由单一性向多样性转移,教师上课注意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听中学,在思考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让学生的多个感官参与学习,特别是突出了以科学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从探究中学习,更加增加了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学习不再枯燥,而是充满了兴趣和好奇,体验着自信和快乐,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4、评价方式有了可喜的改观。 听课过程中看到老师们一改以往的简单的评价方式,基本能体现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注重肯定和赞赏学生的点滴进步,注意通过评价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在他们心中唤起自豪感和自尊感,这也正

是新课程所倡导和实行的学习 评价。通过听课我发现,不少科学教师特别重视教学评价,科学的评价方式已经逐步成为学生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的重要手段。 5、实验教学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由于这两年仪器站组织的实验考试和教研室对科学探究实验的加强督导,促使科学实验教学得到一定程度重视。通过调研,与领导、老师交流,检查实验室和相关资料,看到各学校领导从思想上比较重视实验教学,实验开出率有所提高。任课教师对实验教学的认识也提高了,实验教师有实验资料性记录,有的资料比较完整。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材使用方面:目前使用的小学科学教材与以往的自然相比,内容更丰富,涉及的知识领域更广,在呈现形式上更为开放,而又缺少与教材相配套的资源。教材中有许多"留白",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同时也给教师留下了发挥无限智慧和创造力的空间。教材内容以图为主,图文并茂这也导致教师难以把握设计意图,对于知识点的把握更是无从下手。对教师提出了极高的挑战,要求教师不但要具有很高的教学机智,而且要有宽广的知识面,调研中通过课堂教学明显反应出科学教师知识视野的狭小,知识储备量的欠缺,不能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和教材,无法进行合理的教学设

小学科学课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卷首语 近日里寒风犀利,晨霜凝结,我们仍沉浸在国培学习的浓烈的氛围中,因为这里不仅有我们的良师益友,还是我们收获希望的开心乐园。我们的梦想犹如一片片六角的雪花在空中飞舞染遍漫天的辉煌,冬天的纯净让我们沉醉,满天飞舞的不是雪花,是冬的语言,述说着我们勤奋学习共同研 修的丰采和一朵朵花儿的成长。

重要通知

小学科学课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1、探究发现法:探究发现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像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学习,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和内部联系,找出变化规律的方法,在经历探究和发现的过程中,学到科学知识和学习科学的方法。在科学课中,运用探究发现法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探究发现的过程学会发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2、实验探索法:实验探索法是指教师提出命题或创设若干条件,学生围绕着教师的命题进行假设和实验证明;或者利用教师创设的条件,进行开放性实验,从中发现新问题,找到新规律。实验探索法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假设论证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实验探索法的特点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在实验探索的活动过程中,教师只是提出命题或创设条件,通过什么样的实验,怎样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探索发现什么,都由学生自己来确定。实验探索法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学习实验的方法和过程,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发现的能力。也就是说,把实验作为探索和发现的方法,学生按照提出的命题提出假设,并通过实验寻找答案。在这里,实验过程就成了培养学生探索能力的重要途径。 3、小组讨论法:小组讨论法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学生

_学习《温州市小学科学学科教学常规(试行)》心得

学习《温州市小学科学学科教学常规(试行)》心得 各位老师大家好!刚才学习了语文数学英语老师们关于他们学科教学常规,发现不同学科之间也是有共通之处。 教学常规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规范。首先教学常规能规范我们的个人教学行为,它规定了我们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质量测评等方面的要求,使我们的教学常规逐步转化成教学习惯。早在几年前浙江省就推行了省级的小学科学教学常规,这次温州市在原来的基础上又更加详细深入的进行了阐述和规定。通过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还需要加强学习,提高认识,以教学常规为镜子,时刻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更好的服务学生。下面我谈谈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小学科学教学常规的要求特点:以生为本,与时俱进 1、温州市小学科学学科教学常规(试行)学期教学计划中要求:分析学生已有的认识水平和探究水平,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学习习惯,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及班级状况等,分析利弊,作出预见,并采取相应的教学对策。 2、单元教学计划中也要求:单元教学开始前,要通过抽测、访谈、作业等方法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特别要了解学生的前科学概念水平。 这些要求都提出了以生为本的要求。 3、备课常规中要求:要及时关注“温州小学科学微信公众平台”,充分利用“浙江小学科学网”等教学资源进行备课。“温州小学科学微信公众平台”上可以看到温州的所有的小学教科研的活动和研究成果。 4、上课常规中规定:要积极探索尝试微课教学,翻转课堂,实现信息技术与科学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 5、作业设置中规定:内容要针对学生实际,以实践性作业为主,倡导“家

庭实验项目”的操作理念,形式有种植养殖、实验活动、科学考查和调查活动等。长作业一个学期设置1-2个,可以与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结合,鼓励学生做科学记录,写网络科学观察日志、科学报告。家庭实验项目原先是温州籀园小学首先研究和在学生间实施的一种作业形式,现在正在推广阶段。网络科学观察日志利用网络加强各方面的交流。同时也可以保障观察的真实性。 科学常规中还有很多类似的要求,科学教材是2003年左右编写的,现代科技发展很快,科学课的教学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利用现代教学技术为科学教学服务。在平时教学中我也有所尝试,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安排教学活动。如六年级这个单元里关于星空的教学,教材上只安排了一个活动星盘来帮助学生观星。但是活动星盘小,学生使用不方便,而手机现在已经很普遍,最困难的学生家里应该都有。因此在帮助观星的工具中我增加了手机APP的软件使用的教学内容,如“星空”这个观星软件,如果手机有带GPS功能,那么直接打开后举起,与手机相同方向的空中出现的所有的星星在手机屏幕上就会出现。根据手机方向的改变,星空图也会改变,如果没有GPS也没有关系,手动设置所在位置的经纬度,效果也是一样的。 二、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 通过学习新的教学常规,我对常规有了一个较为全面而深入的理解,从备课、上课、作业、学生的评价等,需要教师科学的设计,才能使教育教学达到最优化。从教以来,我比较严格按照教学常规来要求自己。但是认真思考以后,发现自己也有一些问题,还要进一步学习改进: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