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虞涛-医院老建筑改造中文化传承与功能需求的平衡

虞涛-医院老建筑改造中文化传承与功能需求的平衡

医院老建筑改造中

文化传承与功能需求的平衡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濟醫院

虞涛

2018-3

讲者介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副院长中国医师协会后勤专委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医院建筑研究分会常委

仁济简介

?创建于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上海开埠后第一所西医医院

?英国人William Lockhart开办?西医教会医院

仁济简介——历史传承

上海地图

仁济北院

生殖中心,2012年开业

仁济东院

仁济总院,1999年开业仁济西院

仁济起源地

仁济南院

2012年开业

上海肿瘤研究所

仁济简介——基本情况

仁济医院建设历程

仁济简介——医疗及基建发展历史

?1844年,上海城内大东门租借民宅办诊所,同年10月迁到南门外比较宽大的一所能容纳20个病人的四合院,定名“中国医院”。

?1846年7月,新医院落成,定名为“仁济医院”,取仁爱济世之义,亦称山东路医院。

?1894年,仁济开出40张床位的女病房

?1904年,医院占地面积扩大到8.74亩、重建女病房、让医院的硬件设施大为改善,使仁济的内科得到长足发展,如结核病、伤寒、痢疾等疾病的诊治水平领先业界。

?1922年仁济医院已经拥有了中国第一架X光机,为当时许多疾病的及时诊断奠定基础。

?1932年,医院扩建为一所设备较好、6层建筑的现代医院,并正式命名为"仁济医院"。医院以"慈善"

为名,施诊给药普济贫病的百姓,求医者愈来愈多。

?1937年叶衍庆自英国利物浦大学留学回国开设了骨科病房,这是上海最早设立的骨科病房。?1946年,仁济医院所有行政工作均归中国人自己管理。由此,结束了外国人管理医院的历史。

1932

1997

1990

创办了仁济医院的前身“

中国医院”

扩建为一所设备较好、6

层建筑的现代医院,正式命名为"

仁济医院"

老综合楼启用

老门诊大楼启用

2011

西院老病房大楼修缮工程正式启动

1846

1844

迁入麦家圈(即山东路),新院改

名为“山东路医院”

综合楼

老病房楼

门诊楼

裙楼特需门诊诊区

原仁济医院西大门 (山东路教堂)

仁济西院老楼于1932年由德和洋行设计并历

时3年建造完成

西院老病房楼(E 字型)将各部门集中在一个建筑里是早期集中式医院的典型布局,这种功能分布方式基本沿用至今

仁济医院建设历程——仁济西院的局限性由于场地狭小,严重阻碍了一些学科的发展

影响了许多知识分子才能的发挥

对医疗保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仁济老院狭小的地方和陈旧的设施已远远不

能满足日益发展的客观要求

1844 东院

南院

北院

2015

1999 2012

2013

?黄浦区山东中路145号 ?占地面积为7811㎡ ?总建筑面积为31959㎡ ?仁济医院起源地

仁济医院建设历程

修旧如旧

仁济西院

2012.4 2014.3

2013.7

西院老病房楼加固开工

西院老病房楼修缮

开工

2014.12

2012.4

2011.6

西院老病房楼加固

竣工

西院老病房楼修缮

竣工

2015.3

2015.12

西院门诊大楼装饰装修

工程竣工

西院综合楼及辅助

用房竣工

西院门诊大楼装饰装修

工程开工

西院综合楼及辅助用房

装饰开工修旧如旧

仁济医院建设历程——仁济西院 修旧如旧

仁济医院建设历程——仁济西院 修旧如旧

年度项目总投资(万元)总面积(m2)2011 西院病房楼改造976316368 2014 西院门诊大楼装饰装修工程528512027 2015 西院综合楼装饰装修工程753111500

医院老建筑改造中

文化传承与功能需求的平衡

仁济医馆与上海社会政治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其创设初期便带有强烈的社会和世俗特质。而近代医院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和人道主义精神也在仁济医馆得到充分体现。正是这些因素决定了仁济医馆在19世纪的上海创建了一个只属于仁济医馆的模式,即医院-社会-病人的医患关系。

1872年5月25日,《申报》报道一刘姓老妇被英国人的马车撞伤,由巡捕房陈公将其送“仁济医馆救治,可保残生”,陈公考虑到刘老太之子为帮佣工,“无力延请名医,令其前往医馆侍奉,俟伤者能否痊愈,再行定谳”。

无论事件大小,凡涉及伤者,一律送仁济医馆。像日常无处不在的民事小纠纷,在马路上吵架、在家里打架、马车撞人、盗偷、诈骗、诬陷、妓女纠纷、火灾、疯子投水、想不通吞食鸦片自杀等,涉及伤案或死案,巡捕房无法判断,便送至仁济医馆验伤。

1874年8月21日,江南制造局一铜匠不小心将

手臂卷入机器,"送至仁济医馆,据称断一小骨,将来尚可作生活……",同日,另一水泥匠拆墙

压倒,"流血不止,送至仁济医馆医治,尚不致陨命"。庸医治病伤人,引起纷争,病人也会被送至仁济医馆。

《点石斋画报》1892年8月18日之"畸阴畸阳"文,报道仁济医馆黄春甫为巡捕房验视犯人性别。

有些伤病唯有送仁济医馆方能获救或治疗。

西院老病房楼

1874年雷士德负责设计建造了仁济医院新院舍。这幢楼一直持续到1927年,因为要建造后来医院赭红色外墙的老病房楼而被拆除。1913年医院完成了在男病房上加筑一层楼的工作,以适应日渐增加的医疗需求。

1932年德和洋行设计并建造的仁济医院老楼,呈E字型一层二层东端凸出部分及中央部分为门诊

1932年,筹资100多万两银子,重建6层医院大楼,当时上海最著名的建筑设计事务所德和洋行设计。病床增至250张。正式命名仁济医院。

论医院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论医院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摘要: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医学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的同时,还伴生了内涵深厚、灿烂夺目的医学、医德文化。医院文化是医院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对医学文化和医德文化提炼、概括、丰富和完善形成的共同的理想信念、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在经济体制不断转型、医疗体制深化改革的冲击下,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忠诚医院、奉献社会”落实医院文化传承、通过“立足实践、推陈出新、博采众长”开展医院文化创新, 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传承与创新并行,赋予医院文化时代意义,才能使医院文化永葆活力,经久不衰,可持续发展。 每个医院都有独具特色的医院文化,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传承、丰富、发展、创新。医院文化作为医院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如同一面旗帜,发挥着凝聚、规范、激励和导向的作用,表明医院对社会、对员工、对患者所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和价值判断。 然而,随着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经济体制不断转型、医疗体制深化改革,在新的思潮、多元文化、现代科技的冲击下,对医院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医院文化本身发展要快速适应环境、继续保持核心竞争力和生命力,就必须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传承与创新并行,让医院传统文化焕发时代光芒。 一、“以人为本、忠诚医院、奉献社会”落实医院文化传承 医院文化的传承不等于文化继承,不是单纯的“拿过来”,医院文化传承是指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文化传承包括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两个方面。医院文化传承的最高境界是让文化理念融汇在思想里、沉淀到岗位上、落实

在行动中。要达到这一境界,“以人为本、忠诚医院、奉献社会”是医院文化传承的必经途径。 “以人为本”是文化传承的基础,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尊重人、关心人、依靠人和为了人。一是以员工为本,员工是医院进步的基石,人才是医院发展的动力,是为医院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为医院传承文化,提升服务品牌的基础。员工即承担着继承医院历史与传统文化的使命,还发挥着言传身教的作用,通过“帮、传、带”,将医院传统文化一代代宣传、传递下去。医院需注重人的发展,通过树立和传播成功的管理经验、有感召力的员工事迹典型等方式方法,保障职工从内心接受医院的价值观念和精神,从而增强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达到员工与医院共同发展。二是以患者为本,以患者为中心,始于患者需求、终于患者满意;努力营造健康、和谐、有序的医院文化发展环境,增强患者对医院的忠诚度和依赖感。良好的医风医德,不仅激励员工,也通过患者让医院文化传承“走出去”,形成传统文化的社会辐射。 “忠诚医院”是文化传承的核心,是员工热爱医院、关心医院,忠实维护医院形象,切实传承医院文化。医院为员工发展提供机遇和舞台,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赢得员工对医院的忠诚。医院文化传承的核心在于“落地生根”,而“落地”的前提条件就是员工对医院的忠诚和对医院文化的认可,只有员工以身尽责,才能响应文化的传承;无法“落地”的医院文化只是水中月、雾里花,即使建构起健全的文化传承体系,也只能悬在空中。因此,无论医院

中医术语翻译的国际标准与文化传承

中医术语翻译的国际标准与文化传承 近期,千华翻译公司翻译了一批中医文献,现将我们搜集的部分有用的资料共享如下: 2007年1O月,世界卫生组织(WH0)西太区颁布了《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WHO International StandardTerminologies 011 Traditional Medicine in the Western PacificRegion)。这一标准的颁布,使得中医术语翻译的规范化进程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同时,这一标准也将有助于包括中医学在内的传统医学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和应用,因此被业内人士称为“传统医学发展的里程碑”。然而,从学科自身发展角度而言,这一新的国际术语标准并非一成不变,WHO有关官员表示在今后实践中将对此标准不断修改与完善,使术语的翻译能更准确地将中医文化体现出来。现从经络部分就中医术语的翻译和文化传承进行粗浅探索。 1 WH0西太区颁布的《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经络部分的翻译和文化传承 1.1 十二经脉的翻译与文化传承:十二经脉是结合脏腑、手足、阴阳三方面内容而命名的。WH0西太区颁布的《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中,将十二经脉的翻译如下:手太阴肺经:lung meridian(LU);手阳明大肠经:large intestinemeridian(LI);足阳明胃经:stomachmeridian(ST);足太阴脾经:spleenmeridian(SP);手少阴心经:heartmeridian(HT);手太阳小肠经:small intestine meridian(SI);足太阳膀胱经:bladdermeridian(BL);足少阴。肾经:kidlleymeridian(KI);手厥阴心包经:pericardium meridian(PC);手少阳三焦经:triple energizer meridian(TE);足少阳胆经:gallbladder meridian(GB);足厥阴肝经:liver meridian(LR)。从上述翻译中可以看到,WH0西太区在翻译这些术语时,主要是由“脏腑名称”+“经脉名”构成。这种方法简便、方便交流,但这样翻译明显有遗漏。如“lung meridian(LU)”的翻译中,看不到“手太阴”的翻译。《灵枢·经脉》中对十二经脉的命名采用“脏/腑+手/足+阴/阳+脉”的形式命名。该命名形式,主要是在继承和保留“手/足+阴/阳+脉”格式的基础上,将脏腑名置于手足阴阳之前,增加了脏腑的元素,体现了经脉理论和脏腑理论的融合。所以,我们看到每一经脉的名称均依据分布于手足内外、所属脏器的名称和阴阳属性命名。为了准确、毫无遗漏的传递这些术语信息,笔者建议应以“脏或腑+经脉名称+of+手或者足+阴阳”的格式翻译,具体如下:手太阴肺经:lung meridian ofhand.taiyin(LU);手阳明大肠经:large intestine meridian ofhand.yangming(LI):足阳明胃经:stomach meridian offoot.yangming(ST);足太阴脾经:spleen meridian of foot.taiyin(SP);手少阴心经:heartmeridian ofhand.shaoyin(HT):手太阳小肠经:small intestinemeridian ofhand.taiyang(SI);足太阳膀胱经:bladder meridianof foot.taiyang(BL):足少阴肾经:kidney meridian offoot.shaoyin(KI);手厥阴心包经:pericardium meridian ofhand-jueyin(PC);手少阳三焦经:sanjiao meridian ofhand.shaoyang(SJ);足少阳胆经:gallbladder meridian offood—shaoyang(GB):足厥阴肝经:livermeridian offood-jueyin(LR)。采用这样的格式英译十二经脉名,能够完整体现中医对十二经脉命名的全部信息。 另外,三焦的英译也与中医理论和传统文化不合。WHO西太区在《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将“手少阳三焦经”译为“triple energizer meridian(TE)’这里涉及一个很具有中医文化特色的术语“三焦”的翻译。三焦是一个特殊的“腑”,既是对人体胸腹部位及其所藏脏腑器官目的划分,又是对人体某些功能系统的概括。三焦分上、中、下三焦,主要

文化传承与创新复习高三政治知识点

文化传承与创新复习高三政治知识点 文化传承与创新复习高三政治知识点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1)文化多样性,主要指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民族文化多样性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具体表现。 ②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世界遗产的分类: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如何理解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的差异,即文化的民族性。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即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2)世界文化是由各民族、各国家文化共同构成的。又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即文化的世界性。所以,文化又是世界的。 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2)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必要性)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根基。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则:尊重文化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共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反对盲目自大、贬低、排斥异文化,或者妄自菲薄、盲目崇拜异质文化的错误倾向。 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才能做到世界各国人民相互尊重、共同发展;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个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二、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1、文化传播及其主要途径 (1)文化传播的含义: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2)文化传播的途径 ①商业活动。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涵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 ②人口迁徙。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都会对当时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 2、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一、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民族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为基础的哲学文化,借用了现代科学上的发现,把宇宙的本质、宇宙的形成、发展变化、成熟、衰老与死亡,宇宙的归宿;人的本质,人的过去与未来,人从那里来,到那里去,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应当怎么做人;我是什么?我是谁?我在宇宙中的位置,我在宇宙运动中扮演的角色;人类社会的本质,人类社会的归宿等等都明白的告诉给人类。把以上内容告诉给人类,是让人们明白我们做人的权力、责任和义务,让人们都知道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 二、文化传承 (一)文化传承重在文化氛围的营造 文化传承问题不是一件机械性、工具性、程序性的事务,拍脑袋设立个什么智能机制,文化传承应该是一个“薰”的过程,什么叫“薰”呢?大白菜在泡菜坛的环境中变成泡菜,这个过程就是“薰”。传统文化不是药丸子,青少年也不是机器人,所以青少年的传统文化继承应该是一个“薰”的过程。 文化传承不是建几个传统文化教育基地、背几篇古经可以传承的,不是“每一分钟,都有民间文化在消亡”可以警醒的,不是“全球问题需要中国传统文化拯救”可以忽悠的,也不是“我们走得再远,也走不出妈妈的心”之类可以煽情的——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需要成人世界的言传身教。文化蕴含于日常情态中,成人创造了怎样的传统文化学习环境,青少年就能接受到怎样的文化教育。 (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对那些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优秀价值原则,可以转化为时代精神来继承。例如《周易大传》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刚健有为精神,《论语》中所提倡的舍生取义、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医院文化建设方案和计划

医院文化建设方案和计划 医院文化是一种以医院价值体系为中心以人的思想观念为主体以医院管理哲学和管理行为为出发点的现代管理理论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先进的医院文化凝聚医院力量树立医院形象推动医院又好又快发展我院决定加强和推进医院文化建设现制定实施规划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医院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发展卫生事业、保障人民健康的中心任务大力弘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和白求恩精神充分发挥医院文化的引导、凝聚、激励作用培育和倡导“大医精诚生命至上”的卫生行业价值观念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树立医院良好形象努力建设医院文化体系推动我院发展 (二)医院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民健康至上、社会效益第一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使广大职工创造有机会、2 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优质、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

2、坚持服务大局紧紧围绕卫生改革与发展大局确定不同时期医院文化建设的工作重点凝聚人心形成同心同德谋发展的强大合力保证医院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3、坚持继承创新挖掘医院发展中积淀的优秀文化成果积极探索新时期医院文化建设的新方法新途径不断总结医院文化建设的新特点新经验使医院文化建设既保持传承性又体现时代性和创新性推动医院文化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 4、坚持突出特色医院文化建设既要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共性更要突出医院特性思想上要突出和建立医院价值观理念制度上要建立和完善符合医院运行规律的行为规范品牌上要塑造和创建个性鲜明的医院形象 5、坚持务求实效以医院文化建设促进人的素质提高形成推动发展的内在动力;以文化建设促进环境形象改善创造良好的医疗卫生服务环境;以医院文化建设促进科学管理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增强文化建设对医院发展的推动力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 二、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医院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力争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建立起符合先进文化发展方向、遵循医院发展规律、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需求、反映我院特3 色的医院文化体系通过加强医院文化建设营造蓬勃向上、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锤炼奋发有为、争创一流的职工队伍;塑造救死扶伤、勇于奉献的医院形象;增强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竞争能力全面提升

中医药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复习课程

中医药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中医药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 访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带头人王旭东教授 王旭东,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献研究所所长,信息技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带头人,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医学会中医文化分会副主任委员,医史文献分会副主任委员,国家中医申遗专家。主编出版《中医美学》、《医史与文明》、《中医文化导读》、《中医养生康复学》等著作与教材。在中医养生康复、中医文献、中医文化等领域有较深的学术造诣。是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培养对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张宗明:近些年来,随着“文化遗产热”的兴起,中医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并且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究竟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药为何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问题不仅大众对此 不明,就是中医界对此也是褒贬不一。您是中医申遗专家,

能否请您谈谈这个问题? 王旭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为:“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达、表现形式、知识、技能及其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再创造,为这些社区和群体提供持续的认同感,从而增进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从这一定义中不难看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等。在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现代化进程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保护文化多样性,留住更多随时代变迁而容易湮没的文化记忆,成为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共识。 我国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2004年加入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1年、2003年,我国的昆曲和古琴相继入选“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保护目录。人们逐渐认识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正如陈至立在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上所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保持人类文化多样性和确

文化传承与建筑创新

文化传承与建筑创新 一、基于“两观三性” 理论的建筑创作实践(一) (一)建筑的整体性 建筑整体性首先体现在构成建筑的各个要素之间的整合,从城市整体的角度,从群体协调的角度,从建筑内外空间和细部延伸的角度,分清主次,对各要素进行分析、归纳、优化和整合,总体把握,贯彻始终。 (二)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观 人类在大规模建设自己家园的同时,带来了对自然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并从这些教训中逐渐懂得了可持续发展的道理,逐渐意识到建筑不但要满足现代人的使用要求,而且要有利于子孙后代的发展,归根结底要创造条件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科技与人文的共同发展。 (三)建筑的地域性 建筑是一个地区的产物,世界上是没有抽象的建筑的,只有具体的地区的建筑,它总是扎根于具体的环境之中,受到所在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的影响,受具体的地形条件,自然条件,以及地形地貌和城市已有的建筑地段环境所制约的,这是造就一个建筑形式和风格的一个基本点。 (四)建筑的文化性 建筑具有双重性:它既是物质财富,有是精神产品;它既是技术的产物又是艺术的创作。建筑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它反映建筑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所体现的人类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 一座有文化品味的优秀建筑,其精神内涵所散发的光辉常常超越功能本身,其文化意义和艺术感染力常常成为一个时期的文化标志,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二、基于“两观三性” 理论的建筑创作实践(二) (一)建筑的时代性 建筑是一个时代的反映。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新工艺的广泛应用,新思想、新理念正在改变人们的空间观念和工作模式,使建筑创作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现代建筑和创作要适应当今时代的特点和要求,要用自己的建筑语言来表现当今时代的设计观念,思维方式和科学技术特征,归根结底,是时代精神决定了建筑的主流风格。 创造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关键是要处理好时代精神与弘扬传统建筑文化的关系,建筑师应自觉吸收地域文化优秀传承,融汇世界人类建筑文化精华,寻求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结合点,创作有文化品味的现代建筑。 (二)“建筑三性”的和谐统一 建筑的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地域是建筑赖以生存的根基,文化是建筑的内涵和品味,时代性体现建筑的精神和发展。 建筑“三性”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地域性本身就包括地区人文文化和地域时代特征,文化性是地区传统文化和时代特征的综合表现。时代性正是地域特性,传统文脉与现代科技和文化的综合发展。 建筑“三性”是设计创新的一个普遍性原则,建筑师在构思过程中,应按项目的性质、用途、

《建筑与文化》期刊官网投稿

学术期刊按主管单位的不同,可以分为省级、国家级、科技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北大中文核心)、CSSCI、CSCD、双核心期刊等。 省级:主管单位是省一级机构主管的期刊; 国家级:主管单位是国家机构、或一级协会和学会主管的期刊; 科技核心:进入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科技核心目录的期刊; 中文核心:进入北京大学图书馆出版的北大中文核心目录的期刊 投稿方式QQ1422682932 《建筑与文化》杂志,中国第一份建筑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本刊对话政府高官、建筑大师、企业精英等权威人士,剖析国内外重要建筑文化现象与事件,展示全球最具代表性的建筑规划设计作品,传递业界最前沿的学术思想,探讨城市与建筑的文化内涵,推介中外建筑文化的最新资讯等。 主管单位:中国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编辑出版:《建筑与文化》编辑部 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 国际统一刊号:1672-4909 邮发代号:28-377 ■栏目介绍 材料技术城市居民建设道路桥梁给水排水工程管理建筑规划与设计节能环保设备维护施工技术研究与探讨装饰装潢综合论坛建筑工程类论文。 ■投稿须知 ①稿件应具科学性、实用性,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数据准确、逻辑严谨、文字通顺。 ②论文以3000字符数为一版,来稿请使用word排版,并请注明作者姓名、单位、通讯地址、邮编、电子信箱、联系电话等,本刊欢迎网上投稿。 ③论文基本要素齐全,文章标题、题目摘要、作者单位、作者姓名、关键词、摘要、结语、参考文献等 ④所投稿件请保证文章版权的独立性,无抄袭、署名排序无争议、文责自负,请勿一稿多投!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2013级文艺学 陈盈 在今年的文艺座谈会上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尚长荣讲话的主要内容是: 关于中国优秀传 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的体会。在此尚长荣提出要尊重传统、研究传统、 继承传统,并且要激 活传统,用活传统。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 是因为我们现今并未完全处理好传承并创新这个 工作,并未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戏剧是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种类,可以说是传统文化中最具有包容性一种艺 术。中国戏曲艺术是当今世界艺术林海中最为耀眼的一朵奇葩, 从汉代的歌舞,到南北朝时 期的歌舞戏;从唐代以滑稽表演为特点的“参军戏” ,并进入宫廷,成为上层社会的艺术享 受,到宋代的瓦舍、勾栏、南戏、北戏等而形成的宋杂剧,到元代的元曲,形成真正意义上 的戏曲艺术,再到明代的四大声腔, 清代地方戏曲的发展与繁荣。 两千多年的发展,其文学 内容、音乐表现、舞台表演、唱腔设定等独特的魅力,构筑了中国艺术最美且又最有价值的 风景。中华民族的戏曲,是结合了剧本、服饰、唱腔等传统文化的元素,并且是以故事、人 物、情节为核心,重新组织运用了歌曲、道白和动作等。戏曲是一种融合了多种形式的,多 样化的艺术。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戏曲的不断繁荣和发展,丰富了民族文化的艺术宝库。但是 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进入新时期以来,随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外来文化艺 术的冲击,我国的戏曲艺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许多剧种正在逐步消失。 一些地方剧种, 尤其是小剧种、稀有剧种濒临消亡或已经消亡的现象,则更是引起广泛关注。当今时代,怎 样才能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使戏曲这颗璀璨的艺术明珠再次熠熠生 辉? 看戏是娱乐活动相对较少,精神文化生活相对匮乏的年代的人们的最主要的活动。上 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都喜爱看戏。 中国的戏剧中是蕴涵这深厚的文化内涵的, 由于当 时的人们的文化水平有限, 书籍的传播范围也有限, 通俗易懂的戏曲便成了丰富他们的精神 世界的主要工具。可以说,从看戏这一简单的娱乐活动中可以学习到非常丰富的知识。 当代 作家白先勇的创作就深受传统戏剧的影响, 现在他也致力于向外传播 “雅”戏剧的代表剧种 ――昆剧。 戏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如此之大,可是,现在了解戏剧的人却越来越少,喜爱、 并从事这一工作的人则更是少之又少。 这又回到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的问题上了。 现今 的当务之急便是传承这一问题还未做好。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 是一个民族身份的凭证, 牢固根基。现今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关系到民族精神的继承。 社会和百姓 之间的关系上升到一种民族精神和文化的高度, 无二的艺术。而如今,多种娱乐形式的存在, 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越来越多的人喜欢 那种“快餐文化”,通俗甚至低俗的娱乐活动越来越受到欢迎。而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的戏 剧则越来越处于边缘化的位置。 《霸王别姬》、《桃园三结义》等剧目,人们甚至熟悉到可以 吼几嗓子的程度,而如今我们已对这些剧目完全陌生了。 能够被抑扬顿挫的唱腔所吸引的人 越来越少了。 戏曲艺术影响了中华民族多少代人,熔铸了千百年来无数中华百姓人生观、是非观, 是培养中华儿女爱国、爱民情怀的重要文化食粮。因而,在戏曲的传承和创新这个问题上, 我们首先做的就应该是传承,在传承中重视民族文化的传统。 所谓传承,一言以蔽之, 就是 承接好传下去。我们的祖先能够发明创造出灿烂的戏曲艺术, 决不能在我们这一代人,或几 代人手中传丢了。传承需要我们对传统的优秀的戏曲剧目进行大力的宣传, 尽可能多的进行 戏剧的演出巡演,让普通人们易于接触到,才能培养对戏剧的兴趣。 也是一个民族满怀自信走向未来的 我 们只有将戏曲艺术和中国历史、 才能传承好这种属于中国的独一

医院文化建设方案48769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医院文化建设方案 医院文化是一种以医院价值体系为中心,以人的思想观念为主体,以医院管理哲学和管理行为为出发点的现代管理理论。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先进的医院文化,凝聚医院力量,树立医院形象,推动医院又好又快发展,我院决定加强和推进医院文化建设,现制定实施规划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医院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发展卫生事业、保障人民健康的中心任务,大力弘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和白求恩精神,充分发挥医院文件的指导、凝聚、激励作用,培养和倡导“大医精诚,生命至上”的卫生行业价值观念,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树立医院良好形象,努力建设医院文化体系,推动我院发展。 (二)医院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民健康至上、社会效益第一,不

断提高服务质量,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使广大职工创造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挥在那有空间,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优质、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 2、坚持服务大局。紧紧围绕卫生改革与发展大局,确定不同时期医院文化建设的工作重点,凝聚人心,形成同心同德谋发展的强大合力,保证医院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3、坚持继承创新。挖掘医院发展中积淀的优秀文化成果,积极探索新时期医院文化建设的新方法新途径,不断总结医院文化建设的新特点新经验,使医院文化建设既保持传承性,又体现时代性和创新性,推动医院文化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 4、坚持突出特点。医院文化建设既要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共性,更要突出医院特性。思想上要突出和建立医院价值观理念,制度上要建立和完善符合医院运行规律的行为规范,品牌上要塑造和创建个性鲜明的医院形象。 5、坚持务求实效。以医院文化建设促进人的素质提高,形成推动发展的内在动力;以文化建设促进环境形象改善,创造良好的医疗卫生服务环境;以医院文化建设促进科学管理,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增强文化建设对医院发展的推动力,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 二、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医院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传播中医文化传承中医国粹(精)

传播中医文化传承中医国粹——市中医院庆祝建院五十八周年 有奖知识征答 1、本溪市中医院服务品牌是: A 千年一脉 B 杏林春暖 C 继承创新 D 绿色医疗 E 以上都不对 2、中医学的基本特征是: A 整体观念 B 辨证论治 C 急则治标 D 缓则治本 E 以上都包括 3、我国最早的中医学专著是: A 《黄帝内经》 B 《本草纲目》 C 《伤寒杂病论》

D 《金匮要略》 E 《千金要方》 4、中医药具有的特色优势是: A 简单 B 方便 C 价廉 D 有效 E 以上全是 5、下列不属于中医五脏的是: A 心 B 肺 C 肝 D 胃 E 肾 6、下列哪项是旧时对医生的称呼: A 杏林 B 梅林 C 梨园 D 桃李

E 以上都不对 7、阴虚证患者的典型面色应是: A 满面通红 B 两颧潮红 C 面红若妆 D 面青颊赤 E 面部发青 8、世界上第一个国家颁布的药典出现在: A 东罗马帝国时期 B 印度孔雀王朝 C 中国唐朝 D 日本德川时代 E 以上都不对 9、《伤寒杂病论》是谁的著作? A 张仲景 B 扁鹊 C 华佗 D 孙思邈 E 李时珍

10、肾与膀胱病变可反映在舌的什么部位上: A 舌尖 B 舌根 C 舌中 D 舌侧 E 以上都不对 11、因情志刺激,突然出现下焦胀满,甚至小便失禁。中医上认为这是: A 恐则气下 B 悲则气消 C 惊则气乱 D 喜则气缓 E 怒则气上 12、下列与语言、声音、呼吸的强弱有关的是: A 营气 B 卫气 C 宗气 D 元气 E 精气

13、属于阴中之阳的时间是: A 上午 B 下午 C 后半夜 D 中午 E 傍晚 14、阳虚与气虚的主要区别: A 有无少气懒言 B 有无神疲乏力 C 是否出现寒象 D 小便是否清长 E 以上都不对 15、胃气上逆可导致的临床表现有: A 呕吐 B 嗳气 C 呃逆 D 恶心 E 以上都是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传承与创新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传承与创新 【摘要】中医药传统文化是我国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当下仍有举足轻重的医学地位,其临床较高的实用性建立在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基础上。本文将围绕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概念进行探讨。首先,分析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传承方式,主要包括明确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公共产品界定、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在现代服务中的优势以及将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与现代发展相互结合。其次,拓展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创新模式,内容包括建立中医药健康社区、保证公民主体性、提升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以及提高非政府部门的主动参与性四方面内容。 【关键词】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传承创新 伴随社会的进步,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在医学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中医药文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与其他民族特色传统文化相互融合,通过不断的临床实践形成了我国医疗界独具一格的意识形态与生命观。保证当下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发扬,就要求我们孜孜不懈、与时俱进,根据时代发展特点对传统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传承方式进行创新,这才是中医药发展的木本水源。 1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 我国的中医药文化起源于农耕文明,经历数千年的岁月

积淀不断传承并积极吸收融合外来文化与知识,将道家、儒家等各个领域的思想融会贯通,在丰富的临床实践基础上不断升华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最终形成自身独特的自然观、生活观与健康观。我国中药局颁布的《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明确提出: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调和致与中天人合一等方面,其整体观可用仁、和、精、诚四个字概括[1]。创新是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传承的过程中的必要条件。总的来说,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传承就是中医药工作者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并将有价值的实践结果进行传播的 过程。不难看出,实践中的论证、启发与完善赋予了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新的活力。中医药文化贯通古今,其核心价值包括医疗中的辨证论治、整体施治以及人文上的仁心仁术、悬壶济世等,育人以情,授之以渔,培养了古往今来中医师良好的职业道德情操。 2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传承方式 2.1 明确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公共产品界定 随着时代发展,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公共产品界定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始终将提供主体和方式的多元化作为主要内容,并补充了市场的配置。例如,中医院以及中医卫生社区在实际运作过程中都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作为一种公共资源,在公众使用与分享的过程中,需要对其中的公共产品作用界限进行明确规定。传统公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改造要有面向现代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改造要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意识,弘扬中华民族的主体意识,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传统文化中“仁义礼智信”、“以和为贵”、“兼爱”、“尚贤”、“自强不息”等普适性文化元素要大胆地发扬光大,应该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文化中包含的科学精神、民主思想、法制观念等文明成果,要像学习马克思主义一样,吸收、消化、使之中国化,成为中国文化中浑然天成的一部分,使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更加完善。三、大力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保护中国传统文化,重构中国传统文化,最终目的就是要使中国传统文化深入民心,并且走出国门,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最重要的两个途径是:学校教育和媒介传播。(一)学校教育活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个由来已久的话题,也是国家常抓不懈的一项工作。(二)利用现代传播媒介,向大众、向世界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利用现代传播媒介宣传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普适性宣传,将传统文化融入文学艺术、影视戏剧中,渗透在网络、文化交流、旅游观光中,面向社会大众,重新唤起社会大众了解传统历史和文化的热情。通过这些媒介宣传,使中国传统文化民间化、大众化、全球化。在长久的发展过程中,中华人民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提炼出了具有时代意义的文化精神。所谓文化精神,是指民族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基本思想、基本观念。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人文主义。中国文化中的人本主义传统,以民为本,重视道德伦理,履行义务,对维系社会正常运转、人际和谐和提高人生修养等方面都具有积极意义,但也存在着重人伦轻自然、重群体(家族)轻个体的倾向的消极因素。儒道互补。总体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道两家思想为主干,并形成互补之势。儒学对中国传统文化乃至整个社会生活都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尤其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伦理道德、文化教育、风俗习惯、国民精神等方面的影响至为深远。道家、道教对中国传统哲学、文学、艺术、科技、宗教、医药、体育等领域有着相当广泛的影响。传统士大夫的“达兼穷独”的人生价值取向以及民族性格中刚柔相济的品格等等,都是儒道互补在中国文化精神中的具体体现。以和为贵。“持中贵和”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其重要的思想观念,而且也培育了中华民族的群体心态。它的积极作用和影响是主导方面,对保持社会稳定和发展,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维护,有着积极作用。实践理性。所谓“实践理性”,主要体现为一种重现世、重实践、重事实、重功效的思想方法和价值取向。实践理性对中国文化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影响至为深远,在实践中也带来了双重效应,但积极效应占主导地位。目前,世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已经成为一种潮流。斯宾格勒的“文化有机论”与季羡林的“21世纪是东方文化世纪论”,以及不少学者认同的“太平洋世纪论”都认为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将成为世界主流或内核。一个民族的文化、历史、精神、思想、智慧都存在于该民族的经典中,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是以否定、割断自身的历史文化传统作为指导思想的;没有任何一个民族会认为自己的经典是过时的、有害的,尽管他们的经典中也同样有糟粕。但不少中国人却经常有这样的冲动和行为。当前的传统文化热源于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和民族自信心的回归,是对数度全盘西化浪潮的拨乱反正,也是对现实冷思考的结果。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文化越来越成为作为民族自我认同和国际形象的标志。立足 自我,对外来文化资源进行全面、深层次的整合日显紧迫。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的内涵和实质意义日益突现,已成为民族发展、社会进步的内驱力。把文化看作一种国际竞争力,这是新一届中国领导人放眼21世纪全球竞争而作出的一个战略判断。文化建设不仅是历史的传承,更是在竞争压力下,主动的选择和开放的创造。从社会的层面来说,中国传统文化强调道德自觉与理想人格,追

医院文化建设

以“文化强国”战略为引领推进基层医院文化建设 槐玉昌黄亮张志宝 【关键词】文化强国基层医院文化建设创新 【摘要】探讨新形势下医院文化建设的布局和发展,介绍基层医院文化建设取得的一些经验,探寻创新建设方法和机制,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增强医院发展软实力,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 "Cultural Power" Strategy to Lead the Advancing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Grass-roots Hospitals Anhui Tongling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Tongling 244100,Anhui HUAI Yu-Chang , HUANG Liang , ZHANG Zhi-Bao 【Key words】Cultural power;Primary hospital;Culture;Innovation 【Abstract】Explore 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situation, the hospital layout and development to introduce 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primary hospitals gained some experience, to explore innovative construction methods and mechanism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medical services, enhance the soft power of development of the hospital to enhanc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hospital.

中医文化意义及现状

中医传统文化对当今人们地生活地作用和意义 近一百多年来,面对列强地坚船利炮,国门轰然打开,国人对传统文化包括中医地信心逐步丧失,乃至达到对传统进行不遗余力地批判并欲全盘西化地地步.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胡适、鲁迅、钱玄同等在批判传统文化地同时,亦对中医颇有微词,进行了抨击,并引发了几次中西医论争;年,南京国民政府第一次卫生委员会议通过了“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解放初期,中医也曾受到不公正地对待;乃至今天,近来竟有人在网上发起让中医退出医疗体制地签名活动,可见歧视、废止中医地活动在近现代中国一直未断.这一现象说明相当一部分国人还存在严重地文化自卑心理,中华民族地文化自觉、文化认同还远远没有形成共识.那么,作为仅存几项传统文化之一地中医学在今天其价值如何?究竟有无存在地必要?本文试图对此作一回答,并进而探讨中医学地未来发展前景. 一、中医在传统文化传承与复兴中地作用 作为中华文明瑰宝地中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地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今惟一地仍在发挥重要作用地传统科学技术.中医学在发展地过程中,不断汲取当时地哲学、文学、数学、历史、地理、天文、军事学等多种自然和人文学科地知识,同时又融进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地血脉之中,成为传统文化不可分割地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如果从阴阳地角度来看,传统文化中儒家突出乾阳刚健、自强不息地精神,偏重于“阳”;道家强调阴柔地归藏、包容功能,以贵柔尊、自然无为、致虚守静为“道”,偏于“阴”,

那么中医学则是强调“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是注重“阴阳和合”,阴阳并重,兼蓄儒道两家之精髓.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传统文化地复兴离不开中医学地振兴,而中医学地复兴无疑是推动中华民族文化复兴地一个重要途径,中医学能够重现昔日辉煌也将是中华民族文化复兴地一个重要表现.同时,中医学地复兴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地复兴地一个引擎,能够为中华文化精神地复兴提供源源不断地动力.而中华文化精神是我们国家和民族文化地内核,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地源泉,也是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垂续至今地重要保证. 中医药学地科学体系融会医学、天文、地理、人文、哲学等知识,较完整地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其理论原理和方法在当今社会文化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地作用和价值.今天地中国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已经可以挺直腰杆做自己地主人,有足够地自信来面对自己地历史文化.自然,我们也应有足够地勇气面对中医现实存在地问题,直面中医今天所处地困境,以足够地时间、以宽容地态度来继承和发展中医.中医也将对人类文化地发展产生积极地影响,它通过“不管白猫黑猫,逮住老鼠就是好猫”这一浅显地道理向世人证明了文化多样性地合理性,让世人看到中国传统文化地魅力所在. 二、中医为人类提供另一种科学范式 在中国古代传统科学技术中,最能充分体现传统系统思维特色地就是中医学.中医一开始就将人视为天地人大环境中地一个子系统,将人体本身视为一个有机地整体,看成是与天地自然相感应地小环境、小宇宙,这是

建筑与文化的有机结合

建筑与文化的有机结合 ------北川新县城建筑中的文化现象考察 当走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时,我们总会希望能够看到一些新鲜别致事物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看看这里的山山水水,看看这里的生活习性,看看这里的服饰建筑,看看这里的社会风貌,从其外在所存在点点滴滴来了解这个地方的风土人情。 一个地方,若要能吸引人的目光,就必须要有其特色。能够以其出众不凡之处,来吸引人的眼球。 人的生活,不外乎衣、食、住、行。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平凡物事,最能反映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其中,建筑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表现其地域特色及其风貌气息。因此,有特色的建筑风格,是能够反映一方水土的重要标志。 但是当我们走在大部分的中国城市中时,我们能够明显地感受到当地的风貌特色吗?事实上,很难。在十八世纪以前,包括建筑文化在内的中国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支柱,当时的中国建筑文化可以说是极具代表性。但是,现今代表中国的建筑文化特色已经大大减弱了。中国建筑随波逐流,以为的追求现代性、先进性,没有确立自己的主体性,而是混入了世界建筑浑浊的气流中,城市风貌千篇一律,很少有自己的文化特色。 因此,评价一群建筑,最重要的因素不是看其外壳,而是看其建所筑适合的内容。因此,评价一群建筑是否有其特色,是否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地域特色,就要看这些建筑是否贴近当地

的生活习性,是否符合当地的风土人情。 我们去了北川羌族自治县的新县城游览。 一、北川新县城的建设 北川羌族自治县是重要的羌族聚居地,山川形胜,人杰地灵,更兼民风淳朴,典型丰富的人文景观和优美奇特的自然景观和谐的融为一体,雅趣天成。羌族是一个极有特色的少数民族,其地域特色与山川美景相融,着实是极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然而,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带给北川县毁灭性的打击,很多极具代表性的特色建筑在地震中坍塌损毁,不复存在,造成极其严重的物质损失,财产损失和文化损失。 地震之后,北川县按照“安全、宜居、特色、繁荣、文明、和谐”的十二字标准展开重建工作,要将将北川县建成“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工程的标志、抗震救灾伟大精神的标志和羌族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标志”。 通过援建者与当地民众的共同努力,如今的北川新县城已建成,整洁美观,舒适宜居,更是融入了浓厚的羌族文化和地域特色,令人耳目一新。 二、羌族与羌族文化 羌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北川古羌族以游牧为主,畜牧以羊为主,久而久之,北川羌族逐渐形成了对羊的崇拜,因而以羊为其图腾。同时,羌族自称为白云上的民族,喜欢将白云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