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的自然和人文环境

中国的自然和人文环境

中国的自然和人文环境
中国的自然和人文环境

(二)、中国的自然和人文环境P4

主备人:李小飞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的面积、地理位置、疆域,濒临的海域和岛屿;

2、知道我国行政区的划分;

3、知道我国地形、地势特点及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进一步了解世界各地由于地形和气候差异,因而造成自然景观的差异。感受自然环境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

4、知道我国黄河、长江的基本特征,理解气候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了解人类利用自然的得失。

5、培养学生读图、识图和运用等各方面能力。

6、了解中国的秦岭——淮河分界线,分析中国南北地区的气候。中国南北的气候差异对南北方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

7、区分我国东西部的范围了解西部大开发的意义。了解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教材内容:

考点5、知道中国的地理位置(a)

第二单元综合探究二从地球仪上看世界

第三单元第一课第一目辽阔的疆域

考点6、知道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单位名称及其(浙江省)位置(a)

第三单元第一课第二目行政区划

考点7、比较长江和黄河的概况(b)

第三单元第二课第三目母亲河

考点8、比较我国南北方、东西部之间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方面的差异(b)

第三单元第三课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综合探究三游历华夏

第四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

考点9、分析中国地形、气候特点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c)

第三单元第二课第一目多样的地形

第二课第二目季风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我国的地理位置行政单位及人口民族的分布;

2、我国地形地势、气候特点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黄河、长江的主要问题

4、季风气候与旱、涝灾害的关系

5、秦岭——淮河地理分界线南北气温和降水的特点。

6、认识我国东西部的差异了解西部大开发。

7、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运用知识分析解决文体的能力。

教时安排:4课时

复习过程:

考点5、知道中国的地理位置(a)(1课时)

目标:知道我国的面积、地理位置、疆域,濒临的海域和岛屿;

1、辽阔的疆域

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位居第三位。中国的半球位置特征:(从东西两半球看,中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两半球看,中国位于北半球。)

(幅员辽阔的国土,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也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1)、找出四个端点:

最南到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北纬4°附近。

最北到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北纬53°多。

最东到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交汇处,东经135°多。

最西到新疆帕米尔高原,东经73°附近。

(2)、从经纬度看:(感受我国国土的辽阔。)

中国的经纬度位置特征:

纬度位置:

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49度(约5500千米),绝大部分领土在北温带,南部有一小部分在热带。

最南端在北纬4°附近的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最北端在北纬53°附近的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

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冬季南北温差大

北回归线穿过我国的南部。(南北跨纬度广,中国大部分地区位于中纬度,在北温带,少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经度位置:

我国领土东西跨经度62度(约5200千米),最东端和最西端的时间大约相差5个小时。

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东经135°多),

最西端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东经73°附近)。

东西时差大

2、中国就有广大的陆地,又有辽阔的海域。

提问:我国东部濒临哪些海域?有哪些岛屿?(东临四海一洋,岛屿多)

3、从我国的海陆位置来看:

中国的海陆位置特征:(中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陆上疆界漫长有邻国15个;海上相望国家6个;周围海域等)

比一比:从海陆疆域方面看,中国同英国、蒙古、美国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4、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结合书本和材料,加以分析)

(气候湿润,有利于农业生产;沿海有许多优良的港湾,利于发展海洋事业。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为发展提供广阔空间,为进步奠定雄厚物质基础。)课堂练习PPT

我国最大的陆上临国是()。

A.朝鲜B.蒙古C.俄罗斯D.阿富汗

课后反思:

考点6、知道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划单位名称及(浙江省)位置(a)(1课时)

1、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上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镇)三

级。在必要时,国家可以设立特别行政区。

2、目前,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划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

3、找出浙江省的位置,位于长江下游,东临东海。其相邻的省市有:上海市、江苏省、安徽省、江西省和福建省。

课堂练习PPT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2008年5月1日,包含了250 多项科技创新成果,创造了多 项世界第一的杭州湾跨海大桥 正式通车。

杭州湾跨海大桥地理位置示意图

(1)A 图中与浙江省相邻省①为____________省。其省级行政中心是 市。 (2)B 图区域内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

(3)A 图与B 图的方向定向法应该使用 。

2008年4月18日,京沪高速铁路全线 开工。这是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最长、 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也是新中国成立 以来一次投资规模最大的建设项目。阅 读京沪高速铁路示意图,回答问题。 假设京沪高速铁路在图上展示的距离 约13.18厘米,根据图中信息,可计

算出该图的比例尺约为_______________。 京沪高速铁路贯穿的省级行政区划单位有 北京、_______、河北、山东、安徽、_________、

上海七省市。途经的省级行政中心共有______个。

下列省级行政区中都临海的是 ( ) A.辽、粤、湘 B.辽、皖、吉 C.苏、浙、冀 D.赣、闽、桂 读图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轮廓图,回答8—9题。

8.小李同学的家乡,每年有两次阳光直射现象,他家乡所在的省份可能是( ) A .甲或乙 B .乙或丁 C .甲或丙 D .丙或丁

9.小陈同学在超市购买了一瓶矿泉水,商标上注有“黑卫食证字[2007]第××06”字样,于是他判断此矿泉水注册的省份是 ( ) A .甲省 B .乙省 C .丙省 D .丁省

课后反思:

图2

考点7、比较长江和黄河的概况(b)(2课时)

1、黄河:阅读《黄河流域图》

(1)、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全长5400多千米,是中国的第二大河。

(2)、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处——河口、孟津,其主要支流——渭河、汾河。

(3)、黄河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但一般降水不足。……

(4)、由于水土流失严重,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一条河流。

(5)、主要景观:黄河第一坝、黄河入海口、开封附近的“悬河”、壶口瀑布、塞上江南——宁夏平原等。

归纳: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对黄河泥沙的治理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从1973年开始,黄河出现了断流,这不仅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还关系到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保护黄河,时不可待!我们必须从自己做起,节约用水,不浪费,不污染水源,各地区应该统一用水,在通过合理地跨流域调水来拯救我们的“母亲河”。

2、长江:阅读《长江流域图》

(1)、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峰,全长6300多千米,是中国的第一大河。

(2)、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处——宜昌、湖口,长江主要支流——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赣江等。

(3)、水利工程——都江堰。

(4)、长江给予我们航运、发电、灌溉等诸多的便利。

(5)、长江流域降水丰沛,干流水量大,容易造成洪涝灾害,防洪工作十分重要。

(6)、主要景观:各拉丹冬雪峰、都江堰、虎跳峡、长江入海口等。

归纳:森林是地球表面的绿色“地毯”,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防御自然灾害的作用。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课堂练习PPT

1、黄河发源,在山东注海。

2、黄河由于长期的泥沙堆积在下游段形成了________河。

3.黄河的源头是()

A、西藏的喜马拉雅山

B、青海的巴颜喀拉山

C、青海唐古拉山

D、西藏的冈底斯山

4.黄河上中游的分界处是()

A、孟津

B、湖口

C、河口

D、宜昌

5、目前黄河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中游的问题和下游的、

问题。

6、长江、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她们共同流经的省级行政区是()。

A.青海、四川 B.西藏、青海

C.西藏、四川 D.四川、湖北

7、图中①②③④四点附近河段中,

水能丰富的是()。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②和③

D.③和④

8、其水能丰富的原因是()。

A.支流较多,含沙量大

B.降水丰富,且多暴雨

C.河道宽阔,河水流速大

D.多峡谷,地势落差大

9、黄河之害,在于下游决口改道。究其根源,是大量泥沙入河,并在下游河道沉积。所

以,治理黄河的关键是()。

A.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B.修建蓄洪、分洪工程

C.在上中游修建水库D.在下游加固堤坝

10、“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主要原因()

A.支流多

B.无湖泊调节河水

C.流域广

D.河段特别弯曲

11、下列有关长江的概述正确的是

①长江曲折东流,注入渤海②长江的水能资源丰富

③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处是宜昌和湖口④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2、读《黄河大合唱》歌词,回答问题。

歌曲《黄河颂》中有一段歌词是“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配乐诗朗诵《黄河之水天上来》中有一段诗是“啊,黄河!河中之王!它是一匹疯狂的猛兽,……它要作浪兴波,冲破人间的堤防;于是黄河两岸,遭到可怕的灾殃……”

(1)《黄河颂》中将黄河称为“浊流”,请分析成为“浊流”的河段及原因。

(2)《黄河之水天上来》中称黄河“要作浪兴波,冲破人间的堤防”,请分析这一现象主要发生在黄河什么地区及原因。

(3)请你指出《黄河颂》歌词中有两处与现在黄河的事实不相符

课后反思:

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的四大地理分区。

2、结合书本1月、7月的等温线图和等降水量图,理解我国南北方自然环

境的差异。

3、结合书本农业生产分布图,PPT图片,理解南北方人文环境的差异。

4、理解我国南北方人文环境的差异,受南北方自然环境差异影响,尤其是

气候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材内容:社会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P61-68)

学习重点:南北方自然环境的差异

学习难点:自然环境影响人文环境

复习过程:

展示查看:《中国季风区分布图》和《秦岭——淮河分界线》

1、中国大多数人口生活在平原广阔、土地肥沃、降水较为丰富的东部季风区。我国疆域辽阔,自然条件差异显著,形成了我国各地人民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形成了各地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

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南北方在人文(社会)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衣食(饮食习惯)住(民居)行(交通工具)等方面。

造成南北方人文差异的原因:

最主要的是:南北方气候差异大。

(气候的差异可以通过等温线图和降水量分布图来了解。)(分析降水量分布图可知:降水分布规律是东南向西北递减。800mm年等降水量线较接近秦岭-淮河一线)(分析一月七月等温线图可知:冬季气温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温差很大,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0°等温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课堂练习:PPT练习

有关秦岭—淮河一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1月0°C等温线通过的地方②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

③热带和亚热带的界线④地势二、三级阶梯的界线

⑤温带和亚热带的界线⑥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

A、①②⑤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④⑤⑥

我国农业生产呈“东耕西牧,南稻北麦”的分布格局,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条件 B.热量条件 C.水分条件 D.光照条件

课后反思:

学习目标:1、结合书本东西部区域图,了解我国东西部的划分。

2、理解我国东西部自然环境的差异。

3、理解我国东西部人文环境的差异。

4、比较我国东西部差异,他们各自具有的优势和劣势。

教材内容:社会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P61-68) 学习重点:我国东西部差异,他们各自具有的优势和劣势 学习难点:我国东西部差异,他们各自具有的优势和劣势 复习过程:3、中国东西部差异对比:

东、西部地区差异主要是:

(自然环境差异:从地形、气候、水文、土壤、资源方面及总体环境状况比较)

(人文环境的差异:从农业与工业经济;人口和城市分布;人才、技术;交通和通迅;资金和市场等)

4、交流与互补。

加强区域交流和合作的重要性:

通过交流,合理进行资源调配,互通有无,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因此加强区域交流和合作对于促进各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主要战略措施:如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建议等。 课后练习PPT

我国东西部在自然条件方面也存在明显差异。与东部相比,西部自然条件的优势是( )。 A .水资源丰富 B .平原面积广大 C .气候温暖湿润 D .矿产和能源资源丰富 【重走丝绸之路】:读古丝绸之路图和中国在世界的位置图,完成下列问题: (1)第一站,古丝绸之路出发地 ,它在今天的 省。

(2)第二站,渡过 河,穿过河西走廊,到达敦煌,它的方位在出发地的 方,这里再也感受不到 季风了,因为这里地处非季风区。

(3)第三站,继续前行,穿过茫茫沙漠,一路感受 类型的气候,葱岭到了,这里就是中国的最西端——新疆的帕米尔高原,而一路南下则能到达世界四大洋之 洋。 与①、④两大地理区域分界线,大致吻合的是 A .干旱地区和湿润地区分界线 ( ) B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C .外流区与内流区分界线 D .亚热带与温带分界线

考点9、分析中国地形、气候特点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c)(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地形、地势特点及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进一步了解世界各地由于地形和气候差异,因而造成自然景观的差异。感受自然环境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

2、培养学生读图、识图和运用等各方面能力。

教材内容:

考点9、分析中国地形、气候特点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c)

第三单元第二课第一目多样的地形

第二课第二目季风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我国地形地势、气候特点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季风气候与旱、涝灾害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运用知识分析解决文体的能力。

复习过程

1、仔细观察:《中国地形图》《中国各类地形面积示意图》《中国地势阶梯分布示意图》。有各种不同的地形,地形多样是中国自然环境的显著特点。

(1)、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提问:这种地形特点对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

归纳:复杂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发展农、林、牧、副等多种经济提供了条件,但不利于大型机械作业。

(2)、山区面积广大2/3 主要集中于中部和西部

提问:山区面积广大对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

利:为发展林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提供了条件。

弊:山区交通不便,同时由于面积较小,我国的耕地资源相对不足。

(2)、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壮分布。

第一阶梯是青藏高原,第二阶梯是高原和盆地,第三阶梯是平原和丘陵。

三级阶梯的界线:

第一二阶梯以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一线为界;)

(第二三阶梯以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脉一线为界。)

提问:这种地势特点对我国自然环境的其他要素有没有影响?

归纳:A:有利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

B:河流自西向东流

C:河流沟通了东西交通

D:在阶梯的过渡带蕴藏着巨大的水能

课堂练习PPT

例题:读我国“沿北纬32°的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各字母代表的地形区名称:A B C 。 (2)据图看出,我国的地势特点是: 。

(3)图中A 地位于第 阶梯;C 地位于第 阶梯。 (4)结合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可知:图中A 地的气候类型是 ;BC 两地位于 区内(季风区或非季风区),气候受 影响大,具有 气候特点。

我国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之一的青藏铁路经过的地形区是 ( ) A.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 B.柴达木盆地、青藏高原 C.四川盆地、青藏高原 D.云贵高原、青藏高原

我国的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尤其是纵横交错的山脉,构成了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镶嵌其间。下面图中表示黄土高原的是 ( )

A B C D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课后反思:

东经 西

→东 横断山 B

C

A

2、分析中国气候特点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1)、气候特点: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

(2)、中国东部广大地区位于季风区内。

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发生明显变化的风,被称为季风。季风的形成,主要是海陆热力差异的结果。冬季,大陆因气温低而形成势力强大的高气压,同纬度的海洋气压低于大陆,因此,风由大陆吹向海洋,形成冬季风;夏季,大陆因气温高而形成低气压,而海洋的气压高于大陆,因此,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形成夏季风。

提问:这里属于什么气候?冬、夏季风吹什么方向?并描述一下对冬、夏季风的感受?

亚热带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从太平洋和印度洋吹来的偏南风,冬季盛行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吹来的偏北风;夏季风温暖湿润,冬季风寒冷干燥。

●我国各地气候差异显著:(分析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

a我国东部地区以季风气候为主(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b青藏高原地区以高原高山气候为主;

c内蒙古和西北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d在各种气候类型中,季风气候对我国影响最大,大多数地区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雨热同期。

e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大致界线:

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风底斯山一线为界。

(3)、季风对我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南部和东部地区。哪么,季风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没有影响?请同学们根据你对当地农业生产的了解,说说季风气候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提问: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

有利于带来丰富的降水,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易形成旱、涝灾害

课堂小结与练习:

1、下列词语中,描述天气的是()A.风和日丽B.长夏无冬C.四季如春D.常年湿润

2、读“中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

回答问题。(每空1分,共8分)

(1)图中A、B代表的区域,表

示季风区的是________,表示非

季风区的是________。

(2)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主要来自

______(海洋或陆地),影响我国

的冬季风来自

__________(海洋或陆地),

(3)夏季风难以到达B区域的原

因是:距离海洋较________,且

受到_________

(地形)的阻挡。

(4)A、B所代表的区域,降水较

多的是______,当地降水主要集中于______季。

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从地理的角度你认为这里“春风”应指()

A.冬季风

B.夏季风

C.海陆风

D.西北风练习:p10-12

4、下列四幅“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能够反映北京地区的是D ()

5、亚洲幅员辽阔,气候复杂多样,下列四幅图中,与我们杭嘉湖平原最为接近的是()

A B C D

6、读我国某地景观图,完成下面两题。

甲乙丙

以上三幅图反映的地区是()

A.北京B.乌鲁木齐C.西双版纳D.拉萨

7、图甲中的建筑形式反映当地的气候特征是()A.气候干旱B.高温潮湿C.温暖湿润D.寒冷干燥

课后反思:

中国自然和人文环境

中国自然和人文环境 一、选择题 读《新疆地形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地的地形区名称与气候特点表述正确的是()。 A.塔里木盆地终年炎热干燥 B.准噶尔盆地气候干旱少雨 C.准噶尔盆地终年炎热干燥 D.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少雨 2.关于新疆的地理位置描述正确的是()。 A.小部分位于高纬度 B.全部位于中纬度地区 C.一小部分位于热带 D.大部分地区位于温带 3.下列四条河流中,下游有“地上河”之称的是()。 A B C D 经过40多年与W国的谈判,继香港、澳门回归后,我国又一片领土,黑瞎子岛(一半)在2008年已回归。回答4—5题 4.W国是我国最大的陆上临国。据此推断W国是()。 A.朝鲜B.蒙古C.俄罗斯D.阿富汗 5.对于W国气候特征的描述,说法正确的是()。 A.夏季经常下雨,冬季比较干燥B.全年降水较多,比较潮湿 C.全年都很寒冷,积雪不会融化D.冬天很冷,夏天较热,全年降水较少6.黄河之害,在于下游决口改道。究其根源,是大量泥沙入河,并在下游河道沉积。所以,治理黄河的关键是()。 A.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B.修建蓄洪、分洪工程 C.在上中游修建水库D.在下游加固堤坝 7.长江、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她们共同流经的省级行政区是()。 A.青海、四川 B.西藏、青海 C.西藏、四川 D.四川、湖北 8.与我国内蒙古牧区相比,澳大利亚牧场的显著特点是()。 A.牧场规模小 B.机械化程度低 C.采取定居方式 D.采取游牧方式9.2008年5月1日.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通车。大桥所跨越的海域属于()。 A.黄海 B.南海 C.渤海 D.东海 读右下图,回答10—12题。 10.图中①②③④四点附近河段中, 水能丰富的是()。

【K12学习】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全)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全)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节自然环境 地形和河流 知识目标 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大洲,并能说明依据; 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 能力目标 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解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亚洲的位置特点; 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准备 资料图片,幻灯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教学提示与建议 导入:点出上学期从全球角度,按照地理要素来研究问题。这个学期以大洲为研究对象,去研究某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状况。 通过一系列提问,让学生回答,引出亚洲。 复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师:要认识一个大洲,首先要明确它的位置。观察一下亚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哪个半球? 小结: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这是它的纬度位置。 完成P3活动一 引导:了解一个地区的位置还要了解其海陆位置。观察亚洲周围的大洋,各位于亚洲的方位。亚洲周围的大洲,各位于亚洲的方位。 学生看图回答。 小结:这样我们就明确了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完成P3活动二 引导:亚洲和其他大洲之间,有些是以海洋作为天然洲界,有些大陆相连的地方则是人为划定的洲界线。如亚洲与非洲,亚洲与欧洲之间。 提问:参照地图能描述出亚洲与周围其他大洲的界线

吗?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分界;西南临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洲界;东北隔着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与大洋州隔海相望。 过渡:让学生大致读出亚洲所跨的纬度位置,与其他大洲比较一下,看有什么不同。 顺承:亚洲不但所跨纬度最广,而且还有许多世界之最。 从此图可以看出亚洲面积最大。 比较亚洲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得出亚洲东西距离最大。 小结:根据以上的观察和分析,让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亚洲的位置、面积、范围。 亚洲是世界大洲。 引导:由于亚洲面积广大,国家众多,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们根据地理方位的不同,又结合人文和自然环境特征的差异,把亚洲分成几个分区,共有几个分区?中国位于哪个分区?再观察,同在东亚分区的还有哪些国家?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继续引导:其他的分区是不是都与中国接壤?分别位于中国的哪个方位?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世界的气候与自然景观

第二节 世界的气候与自然景观 巩固夯实基础 一、世界的气候 1.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的日变化:一天当中,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 前后。 (2) 气温的年变化:一年中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 7月, 最低气温出现在 1月;南半 球正好相反。 (3) 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极地逐渐降低;同纬度的海陆气温不同; 在同一纬度地带内,高山、高原气温较低,平原、盆地气温较高。 2?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 )降水产生的条件:空气饱和时气温继续降低,有凝结核,水滴增大到能降落到地面。 (2)降水地区分布 受控气压带与风带 大气运动状况 降水多少与类型 赤道多雨带 赤道低气压带 上升气流为主 多,对流雨为主 副热带少雨带 副热带咼气压带 下沉气流为主 少,大陆东岸多(受夏季 风、台风影响) 温带多雨带 西风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 多锋面气旋活动 多,锋面雨与气旋雨 极地少雨带 极地咼气压带 下沉气流为主 少 ② 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 ③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3 )降水季节分配:①全年多雨区、②全年少雨区、③夏季多雨区、④冬季多雨区、⑤常 年湿润区。 二、世界气候和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 1. 影响因素 纬度、气压带和风带、海陆、地势、洋流等。 2. 气候的地区差异 70 60 犬 两 対 2(1 1() 理解要点诠释 考点一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和特点 考点二世界气候和自然景观 气候、动植物和陆地自然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植物的生长条件邙日光、空气、水分和土壤)与气候的关系非常密切,同时气候也影响 着动物的生存。 不同气候条件下生存的植物不同, 生活在那里的动物也不一样, 其影响为:气候一植物 —动物。 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 北沐洋 …我血性吒诫 塑怛雪帯丸陆件命 鷄帯◎原吒蟆 50.K 平 15

(七年级地理教案)世界气候和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

世界气候和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 七年级地理教案 教学目标 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能够利用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的逐月分布图,来说明气候特征;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能够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培养读图能力及通过读图获得相应地理知识的能力。 教学建议 关于“气候的地区差异和影响因素”的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前两节讲述气候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的基础上,分析世界各地气候产生的差异的原因,既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虽然重点还是就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但在程度上加以深化,把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的分布和特征系统化。 气候的地区差异一段,内容言简意赅,既说明由于气温和降水不同导致气候不同,又说明气候的不同,是由于影响因素不同造成的,引出第二部分内容。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部分是本章的难点,考虑初一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教材改为选学。为差异性教学提供素材。在分析各个影响因素时,按照从已知到未知、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过程编写,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利于步步深入地理解。同时教材提供各种示意图,帮助理解。 关于“气候的地区差异和影响因素”的教法建议 对于“气候的地区差异”,使学生认识到气候的两个主要因素是气温和降水,由于各地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同,所以各地气候一定不同。 对于“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部分,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突破难点。为便于学生理解,采取先易后难、由已知到未知、由整体到局部的办法,学生可以从已知分析影响气温和降水的最重要的因素---纬度位置、影响降水的重要因素---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而对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以教师讲解为主,不要将其深化,只需了解什么气压带风带多雨、少雨即可。对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已学过地形高低对温度的影响,而地形雨的形成是新内容,所以制作成动画更直观地讲解;对洋流的影响,可将教材中的4.14图做成分步显示的flash复合片,使学生了解寒暖流对温度降水的不同影响。 关于“气候类型和自然景观的差异”的教法建议

(完整)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全)

七年级地理下册复习资料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州——亚洲 第一节:自然环境 1.亚洲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大州,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2.亚洲位于北半球、位于东半球。 3.亚洲与周围大州的界限:东北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东南以海与大洋洲相望; 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 4.亚洲地面起伏很大,中部地势高耸,四周地势较为低下。 5.世界上最高的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上著名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6.河流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7.P5亚洲地理集锦 8.亚洲的气候特点: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亚洲的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第二节:人文环境 1.亚洲有40亿人口(2007),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人口稠密的地区。 2.人口过亿的国家:中国、印度、俄罗斯、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日本。3.亚洲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第七章:我们临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日本 1.日本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组成;面积37.7 万平方千米,人口1.27亿。 2.岛国海岸线曲折,多优良钢湾,对日本的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 十分有利。 3.日本著名的活火山:富士山。 4.日本位于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所以多火山和地震。 5.日本民族构成单一,大和民族占绝对优势。 6.P18的图 7.2 日本的地形。7. 日本的经济以加工贸易为主。 8.日本的文化既有浓厚的大和民族的传统色彩,又有强烈的现代文化气息是东西方文 化兼容的典型。

建筑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关系

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忘了以前是在哪本书上读到过这样一句话:美在于自然景观与艺术表现的结合。在上了马老师的日本建筑环境技术概论课后,我才觉得自己是真正的理解了这句话。 我们人类是希望生活在一个自然舒适美好的环境之中的,在这个环境之中,需要的不仅是美丽的自然景观,更是需要有与自然环境完美结合的“艺术表现”—建筑。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呢? 一栋建筑在设计建造的时候,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外观上的引人注目,更应该考虑如何将建筑与周边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相融合。 我们人类最原始的建筑天然的洞穴,之后是用石器稍加修饰过的人工洞穴,在树林中借用自然树木建筑的“巢穴”。在这个时期,建筑还并没有成为一种艺术,而仅仅只是为原始人类提供一个藏身之所。随着我们人类社会的进步,生产力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建筑逐渐发展成为集生产、运行、庇护等为一体的多功能“巢穴”。而今天,我们的建筑不仅仅拥有了过往岁月中功能,建筑的形式也越来越多,但是,现今的建筑更是有了更多的资源消耗,排泄废物等的不利于环境保护的行为。这时,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便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建筑应该利用环境,成为环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记得在中学时代的美术书里有一张关于流水别墅的图片,至今我仍然印象深刻。在流水别墅中,建筑便是利用环境,将建筑处理成为环境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使得建筑融入环境,甚至成为环境的一个特殊的部分,像照片中近景远景的处理技术一样,衬托出环境的美,也显示出自身的美与和谐。而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不论是董仲舒的新儒学,还是道家的“道法自然”,甚至近代武侠中,都体现出一种“天人合一”的思想,而我们在设计建筑的时候,追求的就是在不破坏自然的前提下,达到最完美的“天人合一”的境界,这样,建筑也成为了自然的一个部分,而此时,自然也会成就建筑,使得建筑成为不朽的艺术。 在近几年中,我们不断地看见一些“保护性拆除”等类似的新闻,我们不仅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在设计建筑的时候,不仅是要使建筑与自然和谐相处,

七年级期中必考地理题型

七年级期中必考地理题型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小编为大家准备了这篇七年级期中必考地理题型。 1.有关大洲大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亚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B.亚、非两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C.白令海峡沟通北冰洋和太平洋 D.印度洋是面积最小的大洋 读东西半球海陆分布示意图,完成2—3题。 2.图中序号①表示的是(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大洲A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B.图中C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洲 C.图中E、F两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 D.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D、E、F三个大洲 4.在世界大洲中,跨经度最广的是 () A.大洋洲 B.欧洲 C.南极洲 D.亚洲

5.某海峡位于两大洲之间,又位于两大洋之间,则该海峡是() A.马六甲海峡 B.白令海峡 C.霍尔木兹海峡. D直布罗陀海峡 6.读四个大洲轮廓示意图,错误的是() A.①大洲有“热带大陆”之称 B.②大洲面积最大 C.③大洲位于南半球 D.④大洲有极昼极夜现象 7.下图为不同时期的大陆分部示意图,下列叙述能为其提供证据的是( ) ①南极大陆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②荷兰国土的20%是人工填海造出来的 ③南美洲大陆凸出的部分与非洲大陆凹进的部分几乎是吻合的 ④大陆的形状大多是三角形的. A.①③ B. ②④ C.①② D.③④ 读图,完成8-9题。 8.图中A板块的名称是 A.亚欧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太平洋板块 D.非洲板块 9.按照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中国的自然和人文环境

(二)、中国的自然和人文环境P4 主备人:李小飞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的面积、地理位置、疆域,濒临的海域和岛屿; 2、知道我国行政区的划分; 3、知道我国地形、地势特点及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进一步了解世界各地由于地形和气候差异,因而造成自然景观的差异。感受自然环境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 4、知道我国黄河、长江的基本特征,理解气候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了解人类利用自然的得失。 5、培养学生读图、识图和运用等各方面能力。 6、了解中国的秦岭——淮河分界线,分析中国南北地区的气候。中国南北的气候差异对南北方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 7、区分我国东西部的范围了解西部大开发的意义。了解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教材内容: 考点5、知道中国的地理位置(a) 第二单元综合探究二从地球仪上看世界 第三单元第一课第一目辽阔的疆域 考点6、知道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单位名称及其(浙江省)位置(a) 第三单元第一课第二目行政区划 考点7、比较长江和黄河的概况(b) 第三单元第二课第三目母亲河 考点8、比较我国南北方、东西部之间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方面的差异(b) 第三单元第三课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综合探究三游历华夏 第四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 考点9、分析中国地形、气候特点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c) 第三单元第二课第一目多样的地形 第二课第二目季风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我国的地理位置行政单位及人口民族的分布; 2、我国地形地势、气候特点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黄河、长江的主要问题 4、季风气候与旱、涝灾害的关系 5、秦岭——淮河地理分界线南北气温和降水的特点。 6、认识我国东西部的差异了解西部大开发。 7、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运用知识分析解决文体的能力。 教时安排:4课时

地理教案-世界气候和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

地理教案-世界气候和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 地理教案-世界气候和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 教学目标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能够利用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的逐月分布图,来说明气候特征;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能够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培养读图能力及通过读图获得相应地理知识的能力。 教学建议 关于“气候的地区差异和影响因素”的教材分析本节是在前两节讲述气候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的基础上,分析世界各地气候产生的差异的原因,既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虽然重点还是就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但在程度上加以深化,把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的分布和特征系统化。气候的地区差异一段,内容言简意赅,既说明由于气温和降水不同导致气候不同,又说明气候的不同,是由于影响因素不同造成的,引出第二部分内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部分是本章的难点,考虑初一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教材改为选学。为差异性教学提供素材。在分析各个影响因素时,按照从已知到未知、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过程编写,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利于步步深入地理解。同时教材提供各种示意图,帮助理解。 关于“气候的地区差异和影响因素”的教法建议对于“气候的地区差异”,使学生认识到气候的两个主要因素是气温和降水,由于各地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同,所以各地气候一定不同。对于“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部分,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突破难点。为便于学生理解,采取先易后难、由已知到未知、由整体到局部的办法,学生可以从已知分析影响气温和降水的最重要的因素---纬度位置、影响降水的重要因素---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而对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影

七年级地理下册 自然环境 教学反思

第二节自然环境 青海一中李清 教学反思: 本课是区域地理学习,以区域为主线进行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学习。也是本学期的一学习主题。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入相关的教学资源,设置恰当的活动,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基本上实现了预期的设计意图。谈谈我对本节课的感受。 本节课我重视学生读图记图能力的培养,从图中得到有关亚洲的位置、范围、面积。而且能够从地形图上掌握亚洲的重要地形区,由我的导学提纲引导、分析出亚洲的地势特点以及对河流分布的影响,逐步培养学生观察和综合分析的能力,理解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重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差异,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如有关亚洲的世界之最,学生完全可以通过阅读材料和自己掌握的知识说出来。采用竞赛方式,看谁知道的多,说的多,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后拓展)。培养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学会表述和倾听,在合作中求得共同发展。 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和系列活动,不失时机的给学生表现机会并给以肯定和鼓励,使学生获得自信与成功的体验。但也有不足之处: 一、在分组解答问题环节中,应引导本组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而不能只顾本组一两名主动性强的同学参加,使课堂上的学习真正地面向所有的同学,真正实现每一位学生都有收获、有兴趣、有动力。 二、在组织学生自主分析问题时,感觉到有点易放难收。给了学生一个探究性的问题,学生的发散思维极强,气氛也很热烈,不能很适时地做出总结、点拨。 三、在学生自主回答时,有的同学不能很好的思考回答问题,发散思维“过强”影响课题进度。这是我还需要努力改进学生素质。 【素材积累】 1、不求与人相比,但求超越自己,要哭旧哭出激动的泪水,要笑旧笑出

第三章 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概况

第三章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概况 3.1 自然环境概况 3.1.1 地理位置 沙渠镇隶属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沙渠镇地处大邑县东南,西与董场镇、蔡场镇、韩场镇相邻,东、北与崇州市交界,东、南与新津县接壤。距大邑县城25公里,距双流机场28公里,是大邑县距离成都市区最近的乡镇,全镇幅员面积18.94平方公里。 项目所在的沙渠建材产业园位于沙渠镇城镇的南面,规划面积为6平方公里。 项目地理位置图见附图1。 3.1.2 地形、地质、地貌 大邑县在我国的大地构造上属扬子板块的西部地区。位于成都平原与龙门山的交接处,属龙门山北东向构造带东缘的一部份,彭灌大断裂呈东北~西南走向沿天车坡—西岭镇—唐王坝一线贯穿县境中部。此线以西山区为前龙门山推覆体前缘部份,以东为白垩纪第及其以上地层沉积的前陆盆地。前者为后者沿彭灌大断裂向西俯冲所形成。 境内西部山区褶皱、断层发育。主要褶皱有:宝兴背斜,齐棚山倒转背斜,黑水河复向斜,石梯沟冲断复向斜以及唐王坝向斜,雾中山背斜,灌口向斜,晋原镇背斜,凤凰山向斜,饮马坝背斜等多级褶皱;主要断层有:磨子沟、黄铜尖子和双河逆冲断层以及川溪口、王坝岗和金陵寺断层等多级断裂;主要岩石类有:花岗岩、辉橄岩、橄榄岩、紫红色砂岩、页岩、耐酸盐岩、砾岩等多种岩类。全县整体处于构造活动带上,其地质构造极其复杂。 大邑县地处成都平原向川西北高原过渡的前沿地带,其西部为成都平原与龙门山脉隆起的缝合带。在上述地质构造格局的控制下,受地壳不等幅升降和流水切割侵蚀的综合作用影响,境内地貌形态多样,平原、丘陵、低山、中高山、高山、极高山并存,自东向西依序分别形成阶梯状。其中,平原占22.8%,丘陵占

世界的气候与自然景观

第二节世界的气候与自然景观 巩固夯实基础 一、世界的气候 1.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的日变化:一天当中,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2)气温的年变化:一年中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南半球正好相反。(3)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极地逐渐降低;同纬度的海陆气温不同;在同一纬度地带内,高山、高原气温较低,平原、盆地气温较高。 2.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降水产生的条件:空气饱和时气温继续降低,有凝结核,水滴增大到能降落到地面。 ②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 ③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3)降水季节分配:①全年多雨区、②全年少雨区、③夏季多雨区、④冬季多雨区、⑤常年湿润区。 二、世界气候和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 1.影响因素 纬度、气压带和风带、海陆、地势、洋流等。 2.气候的地区差异 理解要点诠释 考点一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和特点 考点二世界气候和自然景观 气候、动植物和陆地自然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植物的生长条件(阳光、空气、水分和土壤)与气候的关系非常密切,同时气候也影响着动物的生存。 不同气候条件下生存的植物不同,生活在那里的动物也不一样,其影响为:气候—植物—动物。 世界气候有冷热、干湿等地区差异,陆地上反映各地气候特征的自然景观也有明显的地区差异,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多呈带状分布,故称自然带。 植物是自然带最明显的标志,有人喻为“植物是自然界的一面镜子”。 难点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1.纬度位置的影响——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地区(不能理解为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原因是不同纬度

世界地理之自然环境 与人文环境

世界地理之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 自然环境 一、世界第一大洲 1、地球位置: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2、濒临海洋:亚洲北部为北冰洋,东部为太平洋,南部是印度洋。 3、相临大洲及分界线: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亚洲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南面隔海与大洋州相望;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4、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也是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 5、亚洲分区:按地理方位将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 6、中国位于东亚,东亚还包括朝鲜、韩国、日本、蒙古。 7、中国北邻北亚,西邻西亚和中亚,西南邻南亚,南邻东南亚。 二、地形和河流 1、亚洲地形特点:地面起伏大,中间高,四周低;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 2、主要河流及注入海洋: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注入北冰洋;黄河、长江、媚公河流入太平洋,恒河注入印度洋。 3、河流分布特点: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原因是亚洲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4、湖泊:里海~~世界最大的湖泊,咸水湖;贝加尔湖~~世界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死海~~世界陆地的最低点。 三、复杂的气候 1、气候特点: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2、气候影响因素:纬度因素~~亚洲跨热带、温带、寒带,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海陆因素~~亚洲东、南、北三面濒临海洋,降水东部、南部多,中部、西部少;地形因素~~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因为海拔高,形成了高原山地气候。 3、主要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亚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高原山地气候,寒带气候。 4、温带大陆性气候:它是亚洲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它覆盖了亚洲的中、西部,其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而短暂,全年降水稀少。 5、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南部,其特点是一年中风向随季节发生大规模变化,降水季节变化大。不足之处是易发生旱涝灾害。 6、非洲气候分布特点:以赤道为中心,气候类型南北对称分布;以热带气候为主,热带雨林、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很广。

自然人文环境描述

“红四门”及城墙位于南江县城中心城区,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南江河绕城流过,城区周围植被以落叶阔叶林、灌杂林为主。 “红四门”及城墙所在大堂坝居民委员会为南江县城中心位置,属南江县中心商业区,光雾山大道从红四门左侧穿过。红四门东80米为王公祠。 长赤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及石刻标语地处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年时有旱涝,自然灾害频繁。建筑座落于长赤镇朱陵宫街尾,前面与左面的公路、民居正在纳入城市规划改造。 当地居民以商业、种养业和劳务输出为主。耕地主产水稻、小麦、玉米、蔬菜、薯类等作物为主。北20米兽防站,西1米为长赤幼儿园,南6米为成华超市。 杨柏林红军标语石刻地处南江南部中山区,四周较为平坦,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周为落叶、阔叶、针叶混交林,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土质为黄粘土。 四周多有住户和农田,主产玉米、水稻、小麦等作物,常住人口1千1百多人,人均收入2千多元,主要来源于农业及外出务工。 柏王碥红军标语石刻群位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川北中山区林间,周围湿度较高。标语石刻群西背长店子山梁,可上曾家湾;东隔河眺土寨子梁。 柏王碥红军标语石刻群位于林中米仓故道旁,自北而南连接南江镇和沙河镇。道东斜下坡50-65米为省道S101沙南段(路东临南江河);标语石刻群南3500米有皇柏林管理所。 熊氏祠堂红军石刻标语地处亚热带季风温湿气候区,雨水充沛,昼夜温差较小,周边植被茂密多有针叶林、落叶林。地处南杨公路与杨坝河之间的虎儿坝地召地上。 周边多有住户,农产品以水稻、玉米、小麦及薯类为主,农收入来源为务农及外出务工。右侧为赵金聪家宅,原熊氏祠堂。 新房子红军石刻标语地处南江南部中山区,四周较为平坦,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周为落叶、阔叶、针叶混交林,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土质为黄粘土。南300米为小竹岭,北180米为圆包梁。 四周多有住户和农田,主产玉米、水稻、小麦等作物,常住人口1千1百多人,人均收入2千多元,主要来源于农业及外出务工。西侧120米住户王少碧,东侧80米住户岳家宋。 西厢沟红军石刻表语标语所刻处为四川盆地东北山区沟壑东岸的巨石,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雨水充沛,空气湿润,四季分明。四周植被茂密,为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 标语前的小径是傅家乡原通往赤溪乡至巴中的人行老路。距离村民居住地较远。距离村小近2公里。 观音岩红军石刻标语标语所在的观音岩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雨量充沛,植被茂密。錾刻标语的石壁西20米为溪水南流的西厢沟上游,北距袁家村磨子梁1000米。 距离村民住户较远;西部沿西厢沟上游有一大片农田;从磨子梁南下西厢沟至赤溪西厢村的人行大路紧靠石刻西侧而过。 君子街红军石刻标语位于中山区河谷阶地,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植被茂密。西300米为铁佛寺,东500米为丁家坡。

高二地理 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复习指导

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复习指导 高二地理 一、主干知识梳理 二、学习方法指导 1.运用“四步法”,把握区域地理学习主线。 学习亚洲地理,第一步应知道亚洲“在哪里”,即了解亚洲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政治经济地理位置。亚洲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0°~80°N、60°E~ 180°之间,就是分别从海陆位置与经纬度位置来描述的。第二步应了解“有什么”,即能够描述亚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具体见“主干知识梳理”)。第三步应理解“为什么”,即学会分析亚洲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产生的原因。亚洲跨越的经纬度范围广以及地形结构复杂,决定了亚洲气候类型的多样性;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之间热力性质差异大,从而形成了世界上最为典型的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决定其河流由中部向四周呈放射状分流。第四步应分析“怎么办”,即针对亚洲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能够提出具体的解决途径、整治措施。如亚洲季风气候导致降水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多发旱涝灾害,一般可通过植树造林、兴修水利工程等措施减轻损失;针对亚洲人口众多及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一般可通过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加以控制。通过这条主线,不但串联起了零碎的区域地理知识,而且构建了区域地理知识线索,打通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三大学习“板块”之间的联系,能够有效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建立亚洲心理地图。 首先,在“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图上,读出亚洲的经纬度位置和相对位置,亚洲与欧洲、北美洲、非洲和大洋州的界线以及亚洲的地形区等内容。其次,在“亚洲地图”上,找出乌拉尔山、苏伊士运河、白令海峡等地理界线,太平洋,重要的经纬线。再次,在空白“亚洲地图”上填注相关地理事物,如乌拉尔山、苏伊士运河、白令海峡,北回归线、30°N、北极圈等纬线,60°E、90°E、110°E、120°E等经线,主要山脉、高原、河流等。最后,在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或亚洲局部地图上,落实各地区的经纬度、地形、气候、河流、资源、农业、工业、城市、交通等内容。这些带有经纬网及特殊地理事物的局部图才是高考命题的切入点。这样一来,在学生头脑中既有区域地图整体感,又有区域地图局部感,可以较好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能力。 3.运用高中地理理论分析区域地理现象,发展分析问题能力。 复习初中内容时,一定要杜绝出现初高中地理“两张皮”现象,应十分注重初高中知识的有机整合,运用高中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对初中内容进行深化。例如,亚洲气候具有复杂多样性且大陆性显著的特征,就需要结合高中知识来理解。一地气候的形成,一般需要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洋流因素和大气环流等方面进行分析。亚洲位于0°~80°N,从五带划分来看,跨越热、温、寒三带,海陆跨度大,因而气候类型多种多样。亚洲东侧面向太平洋,西侧背靠欧洲,再加上轮廓完整,面积庞大(4400万平方千米),使得沿海与内陆之间的地面状况、海陆位置的差异极其明显。冬季时,亚洲大陆散热快、气温低,陆地内部形成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太平洋上散热慢、气温高,形成阿留申低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寒冷干燥的气候特征;夏季时,陆地升温较

1.3中国自然和人文环境1

第三课中国自然和人文环境(一) 【复习内容】考点5:知道中国的地理位置(a)《7社P42—43》 考点6:了解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名称和分布(a)《7社P47—49》 【复习目标】知道中国疆域的面积、四端点;能描述中国的地理位置;知道我国主要岛屿、 半岛、海洋的名称和位置;知道我国的邻国的名称及位置;知道我国主要少数 民族的名称、分布区域、分布特点。 ※知识梳理 一、中国的地理位置 1、中国的疆域(7社P42图3-1) (1)面积:中国的陆地面积平方千米,几乎与整个(大洲)的 面积相等,仅次于、(国家),居第三位。中国既有广大的陆地, 也有辽阔的海域,中国的海域面积平方千米。 (1)陆上邻国(14个):按逆时针方向依次为A B C蒙古 D

E F 塔吉克斯坦 G 阿富汗 H 巴基斯坦 I J 尼泊尔 K 不丹 L 缅甸 M 老挝 N 越南 (2)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为O P Q R 马来西亚 S 文莱 T 印度尼西亚 4、中国的海洋、海峡、岛屿(群岛)、半岛 读下图填写:(1)海洋:A B C D E 台湾岛濒临的太平洋洋面 (2)海峡:① ② ③ (3)岛屿(群岛):第一大岛M 第二大岛N 最大的群岛H (4)半岛: 二、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名称和分布 1、我国的民族组成 我国是一个由 个民族组成的社会主义国 家。除汉族外,还有 个少数民族。汉族的 人口数量最多,占全国总人口的92%,其余少数民 族总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 。 2、我国的民族分布(7社P48图3-7) 汉族 少数民族 分布 遍及全国各地,主要集中在 地区;在边疆地区,汉族多与少数民族 在一起。 主要集中在 的 边疆地区。 分布特点 (1)名称:人口在4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有(9个): (2)分布: ※ 知识拓展 1、一些国家的海陆疆域特点 中国、美国:海陆兼备; 英国、日本:岛国; 蒙古:内陆国 2、关注中国与一些邻国的争议:中、菲黄岩岛之争(南海);中、日钓鱼岛之争(东海) 3、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云南省;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回族; 蒙古族 回族 维吾尔族 藏族 壮族 主要省区

七大洲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比较

七大洲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比较 一、七大洲自然环境 1.七大洲的主要地形特征: 欧洲:平原面积广大占总面积2/3;地势低平,为世界地势最低一洲(300m),地势南北高,中部低;冰川地形广布。 亚洲:地形复杂多样,起伏很大,高原、山地面积广;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平原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大陆东缘有岛弧带,外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地面地伏不大;东部纵贯着巨大的东非裂谷带;山脉少,分布在西北和东南角高原边缘。 北美洲:地势东西高,中部低;南北纵列三大地形区,西部是山地,东部是山地、高原,中部是平原;冰川地形在大陆北半部广布。 南美洲:西部为南北纵贯的安第斯山脉;东部为平原、高原相间排列。 大洋洲:地势低平,地表起伏和缓;地形为南北三个纵列带,东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西部为高地。 南极洲: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一洲(2350m);大陆冰川广布,冰层平均厚度达2000米,冰层以下地形多样。 2.七大洲的气候特征: 欧洲气候的主要特征:绝大部分地区气候具有温和湿润的特征。大陆南北跨纬度35°,包括附属岛屿也只有47°,除北部沿海及北冰洋中的岛屿属寒带、南欧沿海地区属亚热带外,几乎全部都在温带。是世界上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面积最广的一洲。 亚洲气候的主要特征: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典型和大陆性气候显著。东亚、东南部是湿润的温带和亚热带季风区,东南亚和南亚是湿润的热带季风区,中亚、西亚和东亚内陆为干旱地区。 北美洲气候的主要特征:地跨热带、温带、寒带,气候复杂多样。北部在北极圈内,为冰雪世界。南部加勒比海受赤道暖流之益,但有热带飓风侵袭。大陆中部广大地区位于北温带。由于所有的山脉都是南北或近似南北走向,故从太平洋来的湿润空气仅达西部沿海地区;从北冰洋来的冷空气可以经过中部平原长驱南下;从热带大西洋吹来的湿润空气也可以经过中部平原深入到北部,故北美洲的气候很不稳定,冬季时而寒冷,时而解冻,墨西哥湾沿岸的亚热带地区,冬季也会发生严寒和下雪的现象。 大洋洲气候的主要特征:大洋洲大部分地区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绝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和亚热带,除澳大利亚的内陆地区属大陆性气候外,其余地区均属海洋性气候。 南美洲气候的主要特征:大部分地区属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气候特点是温暖湿润,以热带为主,大陆性不显著。 非洲气候的主要特征:有“热带大陆”之称,其气候特点是高温、少雨、干燥,气候带分布呈南北对称状。赤道横贯中央,气候一般从赤道随纬度增加而降低。全洲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的地带约占全洲面积95%,其中一半以上的地区终年炎热,有将近一半的地区有着炎热的暖季和温暖的凉季。 南极洲气候的主要特征:酷寒、风大和干燥。 3.七大洲的水系特征: 欧洲:河流比较短小。有伏尔加河、莱茵河、多瑙河等。 亚洲:发源于中部山地和高原,呈放射状水系。有恒河、印度河、湄公河、幼发拉底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