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VIP专享]神秘的《伏羲女娲交尾图》

[VIP专享]神秘的《伏羲女娲交尾图》

[VIP专享]神秘的《伏羲女娲交尾图》
[VIP专享]神秘的《伏羲女娲交尾图》

神秘的《伏羲女娲交尾图》

为什么伏羲女娲交尾图是“人首蛇身”?我们都知道埃及有“狮身人面像”,底下是狮身,上面也是人首。“人首”实际上代表着人的理性层面,因为人是有理智的,有思维的,有头

脑的。思维、理性是人性的一种表现。而蛇身代表本能的层面,代表人还没有脱离动物性的一面。这张图非常生动有趣地表现了人的双面性,人既有人性的一面,也有动物性的一面。

我们再来看一下这张图中伏羲和女娲分别拿了什么。左边是伏羲,他手中拿的是“矩”,规矩的“矩”。右边女娲手中拿的是“规”。这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两件绘图工具,叫“没有规

矩不成方圆”(一个用来画方形,一个用来画圆形)。男人为什么要拿矩?因为男人要行“方正之道”,男人只要行方正之道,就会不生病。女人要拿规,行“圆融之道”。女人一定要圆融,越圆融越可以自我保护。

顺带看一下中国古代的钱币,从钱币的形状上就告诉了我们什么叫“钱道”。用钱之道在外要圆融,内要方正。人的内心要方正,不可以歪着、斜着,这就是钱道。古代人在制

作钱币这么一个小问题上,都要守“外圆内方”之道,可见中国文化在每一个小细节上都注意人性的规范。

1953年,现代科学家发现了生物的一种基本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的分子,这一化生万物的基本遗传物质的结构是一种双螺旋线的结构形式,而这种双螺旋的结构形式竟然与人类始祖形象——“伏羲女娲交尾图”非常相似。这是个世界之谜。

下面主要分帛画和画像砖两大类来解析伏羲女娲交尾图在中国的具体应用:

一、帛画伏羲女娲

伏羲女娲像页,唐,绢本,设色,纵左199.6cm,右175cm,横上82cm,下

53.7cm。吐鲁番遗画。

1959年故宫博物院成立历代艺术馆,此件《伏羲女娲像》作为历代艺术珍品在基本陈列中展出。《故宫博物院历代艺术馆陈列图目》收录.

此图上彩画人首蛇身男女二人,均着大袖裙襦汉装,二人腰相连,共穿一条白裙,白裙角饰云头纹。男子居左,微髭,高髻,张左手执矩,右手执剪刀状物搭于女子肩部。女

子居右,束高髻,张右手执规,左手执剪刀状物搭于男子肩部。男女上身相拥,下尾盘曲

相交两节成螺旋状。两人头上有圆轮一,轮中已残损,漫漶不清,周画圆圈,以线相连象

征日。两人尾下有月牙一,内画玉兔,周画圆圈以线相连象征月。画面四周遍布大小相等

的圆圈,以线相连象征星辰。

阿斯塔娜古墓里的伏羲女娲像

新疆吐鲁番市博物馆陈列着一幅古老而又奇特的人物画像:伏羲与女娲交尾像。画的上半部是两人的上半身。左边是女娲,高绾的发髻,细长的眉毛,端庄的脸上点缀着胭脂,眼中的神情显露出娴静;她左手搭住伏羲的左肩,右手执规高举头上,广袖裸至肘部,显

出臂和手的丰润。右边是伏羲,头上绾着方巾,外面插着一支形似满弓、尾如麦穗的簪子,面与女娲相对,两道长眉中间点着一记朱砂,圆圆的脸庞上漾着祥和的韵味,平添了一种

神的超然;他右手揽住女娲的右肩,左手执矩举在头上,用食指与女娲对指着。两人的脖

子犹如蚕身,颀长的身躯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都穿着对襟镶边的花上衣,至腰际两体相连,合穿一件酷似现代流行的超短裙。裙裾之下,也就是画的下半部,是两道粗硕丰满、

相互盘绕、互缠三匝的蛇身。

夏曾佑先生在《中国古代史》中论道,“中国自黄帝以上,伏羲、女娲、神农诸帝,

其人之形貌、事业、年寿皆在半人半神之间,皆神话也。”那些古老的神话中,伏羲氏姓风,人头蛇身,在位110多年;女娲氏也姓风,同样蛇身人首,继承伏羲的制度当了女皇。画

像形象地再现了伏羲和女娲人首蛇身的神话,却让这两位相隔了一个多世纪的名人双臂相

拥、双身相交、双尾相绕,这是多么奇崛而又绮丽的想象呵。神奇的神交合图,让后人窥见了先人们对性的崇拜和爱的遐想。

画面上没有人们常见的题跋和钤印,无从知道这般大气的作品出自于哪位方家的手笔。看它的线条,是常见的国画的工笔描法。看它的结构,写意与写实结合,实中有意,意中有实。伏羲与女娲的体交是那么自然和神圣,表情是那么庄严和空灵,他们所处的空间又是那么的博大和永恒,两人双肩上载着太阳,双尾下含着月亮;身后左右,宇宙茫茫,星汉闪闪,太阳和月亮各有一圈卫星相拱,浩瀚的星河分由各组七星线相连,太阳像一只大火球,娇小的月亮却漫画似的有着眼睛和口鼻,正在天真无邪地眨着眼睛……这一切,与其说是对神界的描摹,不如说是先人们生命崇拜和文化蕴涵的写照。

再看那画布,终于接触到了远古的信息。这是一幅画在麻布上的墓画。麻布的颜色

虽已变成土灰色,但经纬依然分明,一边展示着当时的纺织技术,一边叙说着墓主的经济状况。没有穿丝绢睡棺材,只能穿麻布衣服陪葬。麻布图画说明他生前并不富裕。然而,福兮祸所倚,贫贱不能“移”而留存至今天,恰恰是贫穷造就了不朽。倘若进入棺椁,早就

腐朽了,正是平躺在墓坑里,以空穴为棺,在吐鲁番干燥的沙土和干热的气候中迅速脱水,遗体和随葬品才能安度几千年,跨越时空来向我们诉说当时的故事。

追随华夏始祖神

展览卡片扼要简洁,注明该画出土于高昌古城郊的阿斯塔娜古墓地。阿斯塔娜,维

吾尔语是首都的意思。高昌古城是历史上中央政权的州郡治所和地方割据的政权中心。当高昌古城毁于14世纪成吉思汗西征的战火后,长期居住在那里的车师、匈奴、高车、突

厥和九个大姓的汉族人不愿游走他乡,移居到高昌城北,聚成一个新村落,取名阿斯塔娜,生活于斯,归葬于斯。卡片注出的年代,是中原的两晋时代,内地的文化习俗沿着丝绸之路传播到高昌,画风与葬俗也传到了阿斯塔娜。家人逝世后,头枕一种状如鸽子的鸡鸣枕,面部掩冥巾,眼盖瞑目布,身着棉麻或丝绢,安卧于沙土为冢的墓穴里。逝者面对的戈壁土墓顶部,大都用木钉钉着一幅绢丝或麻布的伏羲与女娲的交合图像,祈望逝者追随华夏子孙的始祖神,融入宇宙苍穹,经历阴阳交合,走向希望的新生。

看来,这类伏羲女娲交合的图像,并非出自某个大家之手,而是各族居民中寻常画

匠的通常之作,既是谋生的手段,也是葬礼的必需。《左传》说伏羲制定了“嫁娶之礼”,

于是画中的伏羲和女娲就手拿规和矩,向国人展示着对偶婚之礼。墓室里设置这类装饰画,是源于楚国的中原地区的葬礼习俗。上古二皇风流事,绘藏西域百姓冢,汉晋时期各民族文化经济交流的广度和深度,由此可见一斑。伏羲与女娲交尾的画像,能够在东土和西域的民间广为流传,可见秦时的焚书坑儒,焚不掉民间的文史传说;汉时的独尊儒术,罢不掉百工的奇技异术,黜不掉百姓的生命图腾;人类的文明建设和成果,终究会随着人们的生活产生、传承和发展,任何统治和禁锢都是阻挡不住的。

显现东方文化魅力

伏羲女娲像不但在吐鲁番博物馆里震撼着观众的心灵,而且在大洋彼岸的博物馆里

显示着东方文化的魅力。波士顿艺术博物馆收藏了一幅伏羲女娲像,是1949年前从中国

盗走的,1983年忽然轰动起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以《化生万物》为题,刊为试刊号的首页图,原因不仅是两个中国古皇交合的图画是一种旷世奇观,更是因为科学家发现的生物基本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的双螺旋形分子结构,

竟然与伏羲女娲交合的螺旋式体态非常相似。报刊议论连篇,人们叹为观止,一时成为东方与西方、古代与当代某种秘不可测的玄怪话题。直到现在,仍让我浮想联翩。

如果说,东方古代恋人梁山伯、祝英台殉情化蝶后的联体之态,东方古代小说梁山泊英雄中的“双头蛇”、“两头蝎”的起名之由,能在伏羲女娲交尾的图像中看到延绵的文脉,是因为中华地域人文的灵秀所致,那么,数千年后当代科学发现的DNA的分子结构图形,何以也进入了双螺旋形的几何家族呢?这是科学与艺术的相通,还是现实与历史的相似;是东西方生命哲学中存在着某种同一性的公理呢,抑或生命本体中存在着未为人知的某种联系……哦,中古时代平凡的民间画匠给今人留下了多么深奥的课题,风情万种的大千世界孕含着多少斯芬司克的怪谜和哥德巴赫的奇想啊。

唐伏羲女娲图-吐鲁番

二、汉画像石中的女娲

汉画像石中,神话题材占了很大比重,其中,女娲的图像又是一个得到普遍表现的题材,全国所有汉画像石分布点都可以发现女娲的图像。我国神话传说中,女娲是一个大神,有着极高的地位,在我国早期的史籍中,几乎每部都有关于她的文字记载,在各地的民间传说中,女娲也有着极为丰富的资料。不过,与先秦的史籍相比,女娲在汉画像石中

的表现有了一些变化,她很少以独立神的形象出现,而更多的是与伏羲以对偶神的形象出现,而且在与伏羲、西王母的构图中,她在神系中的地位降低了。这些变化,是汉画像石中女娲的特点。

1.汉画像石中女娲的发展情况

在我国神话系统中。女娲是个全能的大神,她既是人类繁衍的始祖神,又在补天、

置神禖和制笙簧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作为始祖神,女娲造人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即化生人类、抟土作人和孕育人类。化生人类的神话产生得比较早,《楚辞?天问》中屈原问道:“女娲有体,熟制匠之?”《山海经?大荒西经》记:“有神十人,名日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抟土作人的神话是我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人类起源神话,文字记载较早的是汉末应劭的《风俗通义》。《太平御览》卷78引《风俗通义》记:“俗说

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縆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贤知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引縆人也。”孕育人类的神话是女娲造人三种主要方式中产生时间较晚的一种,有明确文字记载的古籍直到唐代才出现。汉画像石反映的主要是女娲孕育人类的神话内容。

最早的汉画像石中女娲图像很少见。南阳唐河针织厂画像石墓,北主室北壁刻有伏

羲女娲图像,女娲与伏羲作人面蛇身形。同一地区发掘的新莽时期的南阳唐河电厂画像石墓,南壁西侧柱刻有伏羲女娲图像,与上一墓不同的是,这对人面蛇身神呈交尾状,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表明汉人已经明确地将伏羲引入了女娲造人的情节。汉画像石中,人面蛇身和人面蛇身交尾都是女娲常见的图形。

东汉早期,女娲图像出现的次数增加,分布的范围也扩大至山东、江苏、陕西等地。比如,江苏徐州铜山县东沿村出土的“永乐四年”(61)画像石祠.伏羲女娲交尾的图形清晰可辨。这时,女娲与西王母共同构图的图形也开始出现,山东长清孝堂山画像石祠,西壁山墙的上部刻有女娲与西王母等仙人结合的图像。至此,女娲图像的基本图形都已经出现。

山东伏羲女娲画像石

徐州汉画像石-伏羲女娲伏羲女娲龙身像(汉代画像石)

东汉中晚期。女娲图像普遍出现于各地画像石墓中,而且图像的表现也程式化了,即以人面蛇身的身形,或独自而立,或与伏羲相对,或与伏羲交尾,或进入西王母的长生世界。

相比较而言,山东的女娲图像最为丰富,所有画像石大墓或今人发掘比较完整的画像石墓,都有女娲的图像出现。四川画像石棺上的女娲很有地方特征,因为石棺的葬具特点,女娲多与伏羲相对完成构图,而很少有中原地区普遍存在的与西王母的共同构图。

女娲图像普遍存在于汉画像石墓中,但她出现的位置却不尽相同,不过有规律性,常常是与构图的要素有关。女娲如果是单独构图或只是与伏羲构图,那一般是出现于门柱上,河南、陕西的画像石墓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这种情况在山东,女娲常常是出现在石阙上.石阙实际上也有门柱的功能。女娲如果是与西王母共同构图,出现的地方多是室壁。从墓室的分布看,室壁是一室最重要的位置。当然,这样的位置表现的意义也就不一样了。

2.汉画像石中女娲的构图情况

女娲在汉画像石中的基本图形是人面蛇身,这应当是汉人对女娲形象的基本认识。汉赋名篇《鲁灵光殿赋》,是东汉赋家王延寿在看了西汉鲁恭王的灵光殿之后作的,他笔下

的伏羲女娲是“伏羲鳞身,女娲蛇躯”,这表明西汉景帝时,人们已将女娲作人面蛇身看,汉画像石沿用这个看法。在汉画像石中,人面蛇身的女娲一般以三类构图形式出现,一是单独出现,一是和伏羲共同出现,一是与伏羲相伴在西王母身边的形式出现。

伏羲女娲安徽宿县褚兰镇墓山孜出土

第一类是女娲单独出现的构图。这种构图,原始意义可能更多一些。安徽濉溪县古城出土的女娲像,兽面蛇身,头上还带有胜饰,是一种比较古朴的造型。江苏沛县栖山出土的神庙图,图中有一排人,自左向右的第一人是人面蛇身,后面是马首人身、鸡首人身、鸟首人身和一个身高只有前面一半的佩带弓箭的人。这样看,汉画像石中有动物痕迹的人物造型并不单一,人面蛇身似乎表明当时人们已经有将其区别的意识。单一出现的伏羲也比较多。山东临沂市白庄出土的斗棋上,画面上部为单独构图的伏羲,其尾部上刻有一个日轮图,内有三足鸟和九尾狐,旁边有羽人和玉兔捣药,画面下部是山形斗棋,奇妙的是其中有两个人面蛇身的神人交尾于柱下,而这正是伏羲女娲的常见造型。一般说,单独构图的女娲或伏羲,他们的蛇尾表现出来的是人们对生育的认识,这是原始先民生殖崇拜的延续。这种构图,有时会有一些相关的图案点缀其中,女娲点缀图案的图像比较少,伏羲相对多一些。汉代已经是男权社会,女性的地位不及男性,这个背景应当对伏羲女娲单独构图有影响,所以伏羲的引申义要多一些。

第二类是女娲与伏羲共同构图的造型。伏羲女娲下肢皆为蛇身,或相对而立,或蛇身缠绵相交。江苏徐州睢宁县双沟征集到的伏羲女娲画像石,两神人面蛇身,蛇尾大于人身而交缠在一起。此图的下方还刻有两个小人,也是人面蛇身。这样的造型,动物的痕迹很重,祈求多子多孙的愿望十分明显。安徽宿县褚兰镇墓山孜出土的画像石,伏羲女娲围绕一朵莲花做舞蹈状。莲花在民间有多子的寓意,伏羲女娲围绕着它而舞蹈,生育的特征非常明显。原始先民认为,生育是阴阳相合的结果。四川合江张家沟二号墓出土的四号石棺后挡,伏羲女娲以对偶神的构图形式出现,女娲手中托着月,伏羲手中托着日,两神身体为基本完整的人形,两腿之外有蛇身,其尾相交,相交的蛇尾提示着日月合璧的含义,表示繁衍子孙的信仰。当人们了解了一些生育知识后,就会及时地用艺术形式反映。重庆璧山县广普乡蛮洞坡崖出土的一号石棺。伏羲女娲也是以对偶神的形式出现,比较特别的是在其生殖器处各自接上一条蛇,两蛇相交.繁衍子孙愿望的表现直白而强烈。中原地区也有表现非常直白的图像,河南南阳市区出土的一块画像石,伏羲女娲被赤身裸体的高禖神抱在一起。高禖神是古代传说中主司婚姻的神灵,他抱起伏羲女娲的意义再明白不过。因为伏羲女娲是生育神,是人类的始祖,所以他们还有一种手执规矩的图像,比如山东费县垛庄镇出土的画像石,伏羲执规女娲执矩。这种构图的寓意是伏羲执规画圆以象征天,女娲执矩以象征地,应当是生育神的一种延伸。

日照图的判读及地方时区时

第三课时日照图的判读及地方时区时 由于观察的角度和位置不同,日照图种类众多,大致可分为侧视图、俯视图、平面图、和各种变式图。 一、日照图的解题步骤: 定类型――定自转――定晨昏线――定点(赤道与晨昏线的交点及直射点)――定经度――定考查内容 二、在日照图上通常涉及下列问题: 1.判断半球及地球自转的方向: (1)东西半球:明确20°W 和160°E 两条经线把地球分为东西两半球。 (2)南北半球:北极上空看地球逆时针方向自转,南极上空看地球顺时针方向自转。 2.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经线的关系: 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相互垂直,地球的球心和直射点的连线即为直射的太阳光。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即为太阳直射的纬度。 3.确定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1)直射纬线的确定:A.利用某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计算。B.直立物体影长为零的地区所在的纬线。 C.利用极昼出现的纬度来推断。 (2)太阳直射经线的确定:太阳直射点位于地方时12点所在的经线上。 A.地方时12时的经线。 B.平分昼半球的经线。 C.根据已知某经线的时间来计算。 D.直立物体影长为零的地区所在的经线。 4.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1)太阳直射点上的太阳高度为90°,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等于0,昼半球的太阳高度大于0,夜半球的太阳高度小于0。 (2)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3)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5.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以北半球为例,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春分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同时还要分清回答昼夜状况还是昼夜变化趋势,这就要注意以下规律: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南、北半球),哪个半球昼长于夜;太阳直射点向哪方(南方、北方)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6.计算区时、地方时 明确太阳直射点的地方时为12时,晨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18时,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再结合图中给出的经度信息,可计算区时。 7.计算昼长、日出、日落时间 计算某地的昼夜长短,首先应明确过该点的纬线圈在昼夜半球上各跨了多少经度,按每隔15°为1小时可计算出昼夜长短。

太阳光照图的判读与解题技巧

太阳光照图的判读与解题技巧 1、定南北级 (1)侧视图:通常是“上北下南” (2)俯视图:看自转“北逆南顺”,如图1是以北极为中心的俯视图。 (3)看经度大小的排列:自转方向与东经度由小到大的排列方向相同(与西经度从大到小的排列相同) 2、定晨昏线 判定晨线与昏线时应注意太阳光线的来向,并利用好地球的自转方向。 判断方法: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昏线,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为晨线。如图1中AO为昏线,BO为晨线。图2中AB为晨线。 3、定地方时 ①同一经线上的各点,地方时相同; ②自西向东经度每增加1度地方时增加4分钟。 根据上述两点,并结合以下几条特殊的经线的地方时来进行推算: (1)赤道上的点总是昼夜平分,日出6时,日落18时。故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如图1中B点所在的经线为6时,A点所在的经线为18时。图2中D点所在经线为6时。 (2)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和正午经线相对的另一经线的地方时为24时或0时。如图1中O点所在的经线为0时。 (3)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所在的经线为0时或12时,如图2中A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B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 4、定直射点 (1)直射点的纬度:从极昼、极夜的范围来判断 ①二分日,直射点的纬度为0° ②夏至日,直射点的纬度为23°26'N ③冬至日,直射点的纬度为23°26'S ④若北纬φ度以北出现极昼,则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北纬(90°-φ);若北纬φ度以北出现极夜,则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南纬(90°-φ)。南半球类推。如图3,太阳直射在10°S。(2)直射点的经度:通过当时的太阳光照图来判断 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所在的经线就是光照图上平分昼半球的那条经线。在侧视图上,一般是昼半球最外侧的那条经线;在俯视图上,是昼半球与太阳光线平行或重合的那条经线。5、定昼夜长短 一般要在光照图中作过该点的纬线进行判断。 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与夜弧,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所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根据1个昼夜长为24小时及所占的比例来推算。如图: 6、定日出、日落时间:根据昼长来推算。日出时间=12-昼长÷2 日落时间=12 + 昼长÷2

地球运动及日照图的判读专题练习

地球、地图及日照图目标测试 2011年10月21日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关于天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天体是人的肉眼可以看见的各种星体 B.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 C.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不属于天体 D.地球是个普通天体,它与太阳系中的其它行星没什么不同 读右侧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并已知a

日照图判读教案

课题日照图的判读技巧及应用 课型复习课第( 1 )课时授课时间2006年11月13日周一 教学目标: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计算机多媒体课件辅助,采用讲授、讨论与练习相结合的方法,使同学们掌握昼夜分布示意图的类型、判读及相关应用的技巧。培养同学们读图分析能力、知识迁移运用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从而激发同学们热爱地球、了解地球的热情。 教学重点:1、掌握日照图的判读技巧 2、判读技巧的应用 教学难点:掌握关于日照图判读技巧的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用具:计算机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此时全球都是白昼吗?此时全球都是昼短夜长吗?它们 是如何分布的?如何在光照图上获得信息,解决问题呢? 【点题并板书】 专题复习:日照图的判读技巧及应用 【电脑展示】 日照图按投影面的不同可分为三类,侧视图、俯视图和变式图。 【板书】日照图的判读技巧 【讲授】以图一为例总结判读技巧 【引导同学完成判读技巧的总结同时电脑展示结论】 ①判断南北半球 ②判断晨昏线 ③根据两极地区的日照情况判断日期或直射点的纬度: 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南极圈出现极夜,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北极圈内出现极夜,南极圈出现极昼,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全球各地昼夜平分(晨昏线与经线重合),3月21日或9月23日,太阳直射赤道。 ④确定地方时首先从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入手。晨线与赤道相 交的点及这个点所在经线为地方时6时,昏线与赤道相交的点及这个点所在经线为18时。分析图中 信息归纳 总结技巧 总结技巧 掌握理解 此知识点 巩固已有 的知识,培 养读图能 力。

高中地理_《光照图的判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光照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在复习有关地球运动知识的基础上,来掌握光照图的综合判读。虽然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分析地图的方法,但是对图文结合,加工、转换地理信息的掌握还不够,部分学生对“地球的运动”知识已经淡忘,这给学生复习本节课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效果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光照图的基本类型有明确的了解,知道了晨昏线的概念,掌握晨昏线的特点和判读方法,学会获取相关地球运动规律的信息 通过对判读方法的分析,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求真务实的精神 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要达到这一要求,必须学会从光照图中获取信息。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光照图的形式变化较多,该类试题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的分析能力,在历年高考试题中出现的频率很大,光照图的判读属于高考复习中必须熟练掌握的主干知识,归纳和总结这类试题的题型和解题技巧显得尤其重要。 评测练习

比较下面四幅图(注:甲图中阴影与非阴影区日期不同,乙、丙、丁三图中,阴影区为黑夜),完成下列问题 1、读图2,虚线表示回归线和极圈,图幅左半为东半球,阴影部分为黑夜,然后完成下列各题: ⑴、读图判断下列两条经线的经度为:OA :______,OC______。 ⑵、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______。 ⑶、E 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__,F 点此时的太阳高度为______。 ⑷、此时北京时间为_______,北京的昼夜长短状况为_______。: 2.当北印度洋洋流逆时针运动时,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AB 为晨昏线的一部分,则AB 为_______ (晨、昏)线,画出晨昏线的另一部分,并将其转画在图2上,在两幅图上分别用阴影表示夜。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_______,北京时间是 _______ 时。 (3)图中C 点位于B 点的_______方向, B 点与D 点之间最短距离约为 _______(千米)。 【参考答案】 1、⑴115°E 155°W ⑵纬度0°,65°W ⑶66°34′ 0° ⑷0:20 昼夜平分 2、(1)晨 (2)23.5°S,15°W 21(1分)(3)东南 2万 · 图1 图2 A B · 15°W 30°E · C · D · 图1 图2 A B · 15°W 30°E · C · D

第一部分 第一章 第6讲 日照图的综合判读与绘制

第6讲日照图的综合判读与绘制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2012·福建文综,10~12)下图中N为北极点,A、 M、B位于地球表面,NP为经线,NM的球面最短 距离为2 553千米。读图,回答1~3题。 1.若AM为昏线,则此时节() A.巴黎香榭丽舍大道落叶遍地 B.日本富士山樱花烂漫 C.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牧草枯黄 D.北京颐和园雪飞冰封 2.若观测到M地日影最短的时刻是北京时间12时40分,则M地大致位于() A.66°N,110°E B.67°N,110°E C.66°N,130°E D.67°N,130°E 3.若在M地垂直立竿,则下图中MM′所示日照竿影朝向正确的是()

A.甲B.乙C.丙D.丁 解析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读懂图,并且能够把局部图恢复成完整图,再就是根据NM的球面最短距离为2 553千米可计算得出,NM两点之间的纬度距离为23°(纬度相差1°,距离相差111千米),完整图如下所示: 第1题,若AM为昏线,则MN之内为极夜,北半球为冬半年,据此可以判断D选项正确。第2题,M地日影最短时刻是正午时刻,而此时北京时间(120°E)是12时40分,可以判断该地位于北京以西并且相差10°,即位于东经110°,再由M地与北极点相距23°可知,M地的纬度为北纬67°。第3题,在M地垂直立竿,夏至日0时,太阳位于正北方,日影应位于正南方;5月1日日出东北,日影应位于西南;10月1日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日影应位于正北方; 秋分日正午12时,太阳位于正南方,日影位于正北方。 答案 1.D 2.B 3.D 下图中①②③是甲、乙、丙、丁四地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据此回答4~5题。 4.图示甲、乙、丙、丁四地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A.甲乙丙丁B.乙丁甲丙 C.丙甲丁乙D.丁丙乙甲

日照图判读的技巧分析

日照图判读的技巧分析 安徽马鞍山卢大亮 日照图主要的构成要素包括:一是点:太阳直射点、晨昏线与纬线相切的某点、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等;二是线:经纬线、晨昏线、太阳光线、零点线、国际日期变更线等;三是面:夜半球和昼半球。日照图有两种主要状态:一是静态图:反映地球某一特定时间世界各地的时间状况;二是动态图:包括由于地球自转而导致的地方时和日期的更替以及由于地球公转而导致的季节更替。 一、日照图上的信息 1. 日照图上的时间信息:①地方时和区时: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12时,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为24时(或0时);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18时。②日期:包括根据国际日期变更线(定线)、0点线或24点线(动线)判断“新的一天”与“旧的一天”,以及夏至、冬至、春分、秋分等特殊日期的判定。③季节:可以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太阳高度角、昼夜长短情况、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等判断该半球的季节。 2. 日照图上的空间信息:某些地理现象既有明显的时间性,又有明显的空间性,所以地理现象是地理时空问题的结合点。地理时间计算与地理现象的联系,鲜明地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征,因此也成为高考时空题中经常涉及的问题。在高考地理复习中,应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把握各种地理现象,才能熟练地进行“时空转换”,真正提高复习效率。如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空间分布与季节变化、昼夜长短的空间分布与季节变化等。 例1. 下图所示范围为昼半球,其中A点(78°N,12°E)位于我国新建的北极科考站黄河站附近,B 点与A点处于同一经线圈上,此时正值北极科考的好季节,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时刻北京时间为() A. 7时12分 B. 7时 C. 19时12分 D. 19时 (2)下列关于此时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太阳直射点将向北移 B. 为长江流域早稻播种季节 C. 地球公转速度变快 D. 直布罗陀表层海水向西流 解析:(1)本题的情境很简单,是通过日照图来考查具体的地理知识的,但本题没有空间立体图,给出的是平面图,所以我们首先要将立体的图分析出来(如下图)。读该立体图可知,我们看到的是昼半球,题目中给出的A点(78°N,12°E)也很清晰了,极点的位置也能够马上确定下来了,弧线CAD为晨昏线,与78°N相切,马上可以得出A点时间为0时(位于晨昏线的中间位置,由对称可知),北京时间为120°E的时间,就容易得出。

日照图的画法和判读

专题四日照图的画法和判读 2012-04-08 06:23:36| (特别说明:由于博客上帖图相当麻烦,所以此专题仅做为你的复习提纲) 一、日照图的类型(老师带学生画图,画图可以悟出很多道理) 1、侧视图 ⑴夏至日光照图(换角度画,至少画四种,见课堂教学) ⑵冬至日光照图(换角度画,至少画四种,见课堂教学) ⑶春、球分日光照图(换角度画,至少画两种,见课堂教学) 2、极地俯视图 ⑴北极上空俯视图(二分二至日各画一幅,共3种) ⑵南极上空俯视图(二分二至日各画一幅,共3种) ▲总结要领后找学生画 3、平面图(本质上也是变式图) ⑴夏至日光照图(换直射点位置画,至少画两种,见课堂教学) ⑵冬至日光照图(换直射点位置画,至少画两种,见课堂教学) ⑶春、球分日光照图(换直射点位置画,至少画两种,见课堂教学) ▲总结要领后部分图找学生画 4、立体图 5、局部图(见课堂教学) 例1、1/2图 例2、1/4图 例3、南极洲地区光照图 例4、一条经线加一条纬线光照图(具体图见课堂教学) 例5、160 ?—170 ?之间光照图(具体图见课堂教学)

例6、就一条晨线(具体图见课堂教学) 6、变式图 例1、(图见课堂教学) 例2、(图见课堂教学) 7、光照图与日期分布图不能混淆 举例说明(见课堂教学) 二、光照图的判读 1、确定南北极(略) 2、确定晨线和昏线(略) 3、确定日期和节气 ⑴北极圈出现极昼或南极圈出现极夜为夏至日 ⑵北极圈出现极夜或南极圈出现极昼为冬至日 ⑶晨昏线经过南北极点,或者说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为二分日(具体为春分还是秋分需视其它条件而定) 4、确定直射点的经纬度 ⑴直射点的纬度=90?-极昼或极夜最大范围的纬度 ⑵直射点的经度:12:00所在的经线 5、确定地方时 ⑴晨线与赤道交点为6:00,昏线与赤道交点为18:00, ⑵晨昏线与南北极地区某两条纬线的切点为0:00或12:00,或者说晨昏线的最北点和最南点为0:00或12:00。具体是0:00还是12:00,需“看图说话”。如果过切点(或者说经过最南或最北点)的经线是昼弧正中间的经线,则为12:00,如果过切点(或者说经过最南或最北点)的经线是夜弧正中间的经线,则为0:00 6、确定任意一点日出、日落时刻 ⑴经过所求点的纬线与晨线交点的时刻即日出时刻,经过所求点的纬线与昏线交点的时刻即日落时刻(▲同一纬线上的点日出、日落时刻相同) ⑵昼长或夜长推算 例:白天为11个小时,则日出时刻为6:30,日落时刻为5:30(▲上、下午昼等长)

专题四——太阳光照图的判读

专题四:太阳光照图的判读 【知识点】 日照图也叫光照图,即太阳光线照射在地球表面所形成的白昼和黑夜的分布图形。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日照图的形式变化较多,该类试题能很好地考察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在历年高考试题中出现的频率很大,对日照图的判读属于高考复习中不能回避和必须熟练掌握的主干知识,归纳和总结这类试题的题型和解题技巧显得尤其重要。在日照图上通常涉及下列问题: 1.判断半球及地球自转的方向: (1)东西半球:明确20°W和160°E两条经线把地球分为东西两半球。(2)南北半球:北极上空看地球逆时针方向自转,南极上空看地球顺时针方向自转。 2.画晨昏线或太阳光线: 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相互垂直。 3.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要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就要判断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和经度。(1)纬度位置:一般有三种情况,即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和赤道上,判断的依据是观察极圈内的昼夜状况。(2)经度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地方时12点所在的经线上。 4.日期、节气(季节): 由日照图确定日期和节气(季节),日期主要有四种: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日期为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时,日期为9月23日或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对应的节气依次是夏至、秋分或春分、冬至;季节是夏季、秋季或春季、冬季,此处应注意节气和季节的区别。判断推理的过程是:由极圈内的昼夜状况到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再到日期节气(季节)。 5.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1)太阳直射点上的太阳高度为90°,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等于0,昼半球的太阳高度大于0,夜半球的太阳高度小于0。(2)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一是纬度分布规律: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二是季节分布规律:夏至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3)正

高一地理必修一日照图判读的技巧分析教案

日照图判读的技巧分析 日照图主要的构成要素包括:一是点:太阳直射点、晨昏线与纬线相切的某点、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等;二是线:经纬线、晨昏线、太阳光线、零点线、国际日期变更线等;三是面:夜半球和昼半球。日照图有两种主要状态:一是静态图:反映地球某一特定时间世界各地的时间状况;二是动态图:包括由于地球自转而导致的地方时和日期的更替以及由于地球公转而导致的季节更替。 一、日照图上的信息 1. 日照图上的时间信息:①地方时和区时: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12时,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为24时(或0时);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18时。②日期:包括根据国际日期变更线(定线)、0点线或24点线(动线)判断“新的一天”与“旧的一天”,以及夏至、冬至、春分、秋分等特殊日期的判定。③季节:可以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太阳高度角、昼夜长短情况、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等判断该半球的季节。 2. 日照图上的空间信息:某些地理现象既有明显的时间性,又有明显的空间性,所以地理现象是地理时空问题的结合点。地理时间计算与地理现象的联系,鲜明地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征,因此也成为高考时空题中经常涉及的问题。在高考地理复习中,应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把握各种地理现象,才能熟练地进行“时空转换”,真正提高复习效率。如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空间分布与季节变化、昼夜长短的空间分布与季节变化等。 例1. 下图所示范围为昼半球,其中A点(78°N,12°E)位于我国新建的北极科考站黄河站附近,B点与A点处于同一经线圈上,此时正值北极科考的好季节,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时刻北京时间为() A. 7时12分 B. 7时 C. 19时12分 D. 19时 (2)下列关于此时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太阳直射点将向北移 B. 为长江流域早稻播种季节

日照图的形式及判读要点

日照图的形式及判读要点 一、 日照图的基本形式及其变式 日照图也叫光照图,即太阳光线照射在地球表面所形成的白昼和黑夜的分布图形。按投影情况的不同可分为正侧视图、斜侧视图、极地俯视图和矩形投影图。 (一) 正侧视图:变换角度的常见形式见图1(①是地轴右倾66°34′时的正侧视图,②是把地轴画成不倾斜时的正侧视图,③是地轴左倾66°34′时的正侧视图)、昼夜范围情况变化的常见形式见图2(①是春、秋分日夜半球的正侧视图,②是春、秋分日昼夜半球不相等时的正侧视图,③是夏至日时显示昼夜半球不相等时的正侧视图)、选取局部的常见形式见图3(①为南北半球以某一经线为轴东西扭转的侧视复合图,②为沿某一经线圈切开南北翻转的侧视复合图。) 斜侧视图也可以看作是介于正侧视图与极地俯视图之间的过渡形式,常见形式见图4(①是北极附近的斜侧视图,②是南极附近的斜侧视图) (二) 极地俯视图的常见及其局部形式见图5(①为以北极为中心的北半球俯视图,②为以南极为中心的南半球局部地 区俯视图,③为沿赤道切开南北翻转而成的极点俯视复合图,④为沿某一经线圈切开再扭转而成的极点俯视复合图) (四)矩形图的常见及其局部形式见图6( ①为夏至日全球矩形日照图,②为冬至日东半球矩形日照图,③为夏至日地球局部地区日照图 ) 二、 日照图的判读要点 1.判断晨昏线。 晨昏线是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它始终平分赤道,并总是和太阳光线垂直。一方面可以根据地球自转方向来区分晨线和昏线。在该线上找一点,随着地球的自转,若该点从夜半球进入昼半球是晨线,若该点从昼半球进入夜半球是昏线(读者可思考第一部分图中的晨线和昏线)。在正侧视图上如太阳光线在右侧,则图中显示的是晨线,如太阳光线在左侧,则图中显示的是昏线,其他全球性光照示意图上都既有晨线又有昏线。 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地方时判断晨线和昏线。因为赤道全年昼夜等长,所以从地方时看,都是6点日出,18点日落。若晨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6点,则为晨线;若为18点,则为昏线。 图2① ①② ③④ 图5图6

太阳光照图的判读技巧

太阳光照图的判读技巧 【判读方法】 一、判读的基本前提 1.“四看”(1)看投影方位;(2)看经纬度;(3)看昼夜情况;(4)看运动状态。 2.“三定”(1)定出反映的日期或时刻;(2)定出考查对象的空间位置;(3)定出相关要素极其运动变化趋势。 二、阅读的知识铺垫 1. 阅读地理坐标;即重要的点、重要的线(如00和180o经线、赤道、回归线、极圈、晨昏线、太阳直射的纬线和经线、6时、12时、18时、24时所在经线等); 2. 阅读地球自转方向和南北极; 3. 阅读昼夜状况;太阳光线来自何方; 4. 阅读重要的面(如东西半球、南北半球、昼半球、夜半球、极昼和极夜范围等)。 5. 找出直射点的位置,因为直射的经线反映出经度和时间,而直射的纬线则反映出纬度和季节。 【考察目标】 通过光照图考查的内容 1. 确定日界线、时区; 2. 区分东西及南北半球、相对方位; 3. 计算线或点(直射点)的经纬度值;计算日期,地方时及区时; 4. 计算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及其变化; 5. 判断直射点的位置极其移动; 6. 区分昼夜分布、晨昏线、昼半球、夜半球、极昼与极夜范围及其变化; 7. 计算昼夜长短及其变化; 8. 确定日期、节气、季节、五带的分布; 9. 确定物体水平运动偏向;推断公转速度状况; 10.联想并发散相关季节的气压带与风带、洋流、气候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 【内容要点】 日照图也叫光照图,即太阳光线照射在地球表面所形成的白昼和黑夜的分布图形。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日照图的形式变化较多,该类试题能很好地考察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在历年高考试题中出现的频率很大,对日照图的判读属于高考复习中不能回避和必须熟练掌握的主干知识,归纳和总结这类试题的题型和解题技巧显得尤其重要。 一、光照图与太阳的视运动和日影 1. 同一地点(以40°N某地为例)在不同的日期时间内物影的指向状况: (1)春分日或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如图①a所示),在40°N地区,太阳从正东方向升起,以50°仰角经过正南天空,后从正西方向落下(如图①b所示)。

各类光照图判读

光照图和晨昏线 ①、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点看,是逆时针方向;从南极点看是顺时针方向。 ②、根据地球的自转方向,由昼进入夜的晨昏线为晨线,反之为昏线。晨昏线在地球表面是个大圆,在地表的移动方向与地球的自转方向相反,自东向西。 ③、东西经度的分布规律: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东经度数愈来愈大,西经度数愈来愈小,东西经各180°。东西经180°为一条经线。180°经线又称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地球上的最北点为北极点,最南点为南极点,但没有最东点和最西点,因为南北是绝对的,而东西是相对的。 ④、地球表面纬度数相同的两地,自转线速度一般相同。地球表面纬度相同的两地,不仅自转线速度一般相同,而且日出时刻(地方时)、昼夜长短与太阳高度也分别相同。经度相同的两地地方时相同,日出时刻不一定相同。 ⑤、地球自转角速度除南北极点以外,各地都相同,都是15°/小时,昼夜交替周期为24小时,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15°,因而经度差为15°则时差为1小时,经度差1°则时差为4分钟。 ⑥、由于地球的自西向东的自转,导致太阳视运动为东升西落,从而使较东的地方总比较西的地方时刻要早。相邻两时区,较东时区的区时比较西时区的区时早1小时。 ⑦、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及其中间往返运动,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且在极点与晨昏线相切的纬度范围内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相反;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则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⑧、光照图中的线条之间的关系是:与赤道垂直的是地轴;与太阳光线垂直且过地心的是晨昏线,平分昼半球的经线是地方时12时,平分夜半球的经线是24时或零时,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的纬度同直射点的纬度和为90°,这是绘制太阳光照图和进行光照图分析时的重要理论基础。 虽然光照图的图形变化多,但只要抓住光照图中“特殊点、线、面、角和方向”这些关键,就能寻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日照图的判读

2012届高考第一轮复习的提高资料 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 日照图的判读 日照图:光照图是太阳光线照射在地球表面形成的昼夜分布图。 一、日照图的类型: 由于观察的角度和位置不同,日照图种类众多,大致可分为公转位置图、侧视图、俯视图、 平面图、坐标图、直观图和变式图。 1.公转位置图: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和黄赤交角的大小,在一定时 期内可以看作是不变的,同时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一致,由于观察的角 度不同,公转位置图有多种变化。读这类图型的关键是看三点:一是自 转和公转要一致,二是逆时针转为北极上空的俯视图,顺时针转为南极 上空的俯视图,三是近日点时,太阳直射在南半球,远日点时,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如右图中,A点位于近日点附近,太阳直射点应位于南半球,图中画出赤道,便可看出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按节气划分,A点为北半球冬至日(12月22日),B点为北半球的春分(3月21日),C点为北 半球夏至日(6月22日),D点为北半球的秋分日(9月23日)。 再如右图中,自转和公转方向均为顺时针方向,为南半球上空俯视图, A点为近日点附近,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在图中画出赤道,便可看出地球 位于A点时,太阳直射在北半球,按节气划分,A点为北半球冬至日(12 月22日),D点为北半球的春分(3月21日),C点为北半球夏至日(6 月22日),B点为北半球的秋分日(9月23日)。 2. 侧视图: (1)完整图 首先从地球自转运动的方向判断南、北极,如果是逆时针方向转,那么,图的上端为北极,如果是顺时针方向转,则图的上端为南极,有些图需要根据经度来判别地球自转方向,向东度数越来越大为东经,反之为西经。 其次,观察南北极地区的极昼和极夜情况,如整个北极圈内为极昼时(整个南极圈内为极夜),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日期为6月22日。 (2)局部图(以上列中间图为例):

地球日照图的判读方法与技巧总结

地球日照图的判读方法与技巧总结 (内部资料注意保存) 编写:丁新海高一地理组2012/10/17 编号:016—017 段长签字: 一、日照图涉及到的问题 日照图也叫光照图,即太阳光线照射在地球表面所形成的白昼和黑夜的分布图形。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日照图的形式变化较多,该类试题能很好地考察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在历年高考试题中出现的频率很大,对日照图的判读属于高考复习中不能回避和必须熟练掌握的主干知识,归纳和总结这类试题的题型和解题技巧显得尤其重要。在日照图上通常涉及下列问题: 1.判断半球及地球自转的方向: (1)东西半球:明确20°W和160°E两条经线把地球分为东西两半球。 (2)南北半球:北极上空看地球逆时针方向自转,南极上空看地球顺时针方向自转。 2.画晨昏线或太阳光线: 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相互垂直。 3.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要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就要判断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和经度。(1)纬度位置:一般有三种情况,即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和赤道上,判断的依据是观察极圈内的昼夜状况。(2)经度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地方时12点所在的经线上。 4.日期、节气(季节): 由日照图确定日期和节气(季节),日期主要有四种: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日期为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时,日期为9月23日或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对应的节气依次是夏至、秋分或春分、冬至;季节是夏季、秋季或春季、冬季,此处应注意节气和季节的区别。判断推理的过程是:由极圈内的昼夜状况到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再到日期节气(季节)。 5.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1)太阳直射点上的太阳高度为90°,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等于0,昼半球的太阳高度大于0,夜半球的太阳高度小于0。(2)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一是纬度分布规律: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二是季节分布规律:夏至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3)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首先要明确两个纬度: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和所求地的纬度,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某地正午太阳高度=90°—(太阳直射点和该地间的纬度差(或纬度和),可用线段法分析计算)。 6.昼夜长短的分布、变化规律 以北半球为例,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春分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同时还要分清回答昼夜状况还是昼夜变化趋势,这就要注意以下规律: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南、北半球),哪个半球昼长于夜;太阳直射点向哪方(南方、北方)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7.判断晨线(黎明)或昏线(黄昏) 首先明确图中给出的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太阳光线的方向,如果地球自转方向向着太阳光线,此半球的晨昏线部分为晨线;如果地球自转方向背向太阳光线,此半球的晨昏线部分为昏线。 8.日出、日落 (1)晨线上的各地同时日出,昏线上的各地同时日落。 (2)根据某地昼夜长短计算日出日落时刻,先计算出该地昼长的时间,然后以正午12时为起点,减去昼长时间的1/2就是日出时间,加上昼长时间的1/2就是日落时间。 9.判断相对方向 经线指示南北,向着北极是北方,向着南极就是南方;纬线指示东西,即左西右东。 10.地球自转、公转的速度 (1)自转:自转的角速度各地相同,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2)公转:夏至日速度较慢且还在变慢,冬至日速度较快且还在加快,因为地球公转,7月初经过远日点时速度最慢,1月初经过近日点时速度最快。 11.计算区时、地方时 明确太阳直射点的地方时为12时,晨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18时,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再结合图中给出的经度信息,可计算区时。 12.计算昼夜长短 计算某地的昼夜长短,首先应明确过该点的纬线圈在昼夜半球上各跨了多少经度,按每隔15°为1小时可计算出昼夜长短。

光照图判读方法

地球运动——光照图判读考点及方法 1.确定南北极点 侧视图或立体图,一般北极在上,南极在下;极地俯视图,从自转方向上看,逆时针自转为北极,顺时针自转为南极。 2.确定晨昏线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3.确定直射点的位置 直射点所在经线,为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为12时。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二分日),则太阳直射赤道;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且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夏至),则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且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冬至),则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特殊:若与晨昏线相切纬线是X°(66°34′<X<90°),则直射点纬度为90°-X°(北极为昼为北纬,北极为夜为南纬。) 若太阳直射X°N,则(90-X)°N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90-X)°S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若太阳直射X°S,则(90-X)°N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90-X)°S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5.确定某点地方时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12时(昼半球中央分界经线),与此相对的经线地方时为0时(夜半球中央分界经线);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18时。其它经线时间按照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时间相差4分钟;计算获得。 6.确定昼夜长短: 晨昏线将地球上的纬线分为昼弧和夜弧两部分,昼弧和夜弧的长短,决定昼长和夜长,弧长15°为1小时。夏半年,昼长夜短;冬半年,昼短夜长。春秋二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公式:夜长=2×日出;昼长=2×(12-日出);12-日出(上午)=日落-12(下午)或者按照昼夜弧比例计算昼夜长短。 晨昏线将地球上的纬线分为昼弧和夜弧两部分,昼弧和夜弧的长短决定昼长和夜长。 同一纬线上的各地昼弧(或夜弧)是等长的,即同纬度的各地昼(或夜)长是相等的。 弧长15°为l小时。昼长+夜长=24小时 7.确定日出、日落时刻 优先找到该点所在纬线,该纬线与晨线交点时刻为该纬线日出时刻,该纬线与昏线交点时刻为该纬线日落时刻(注意:同一纬线各地日出日落虽有先后,然日出时刻数值相同) 8.确定太阳升落方向 正常地区(无极昼极夜地区):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3.21——9.23),太阳东北升、西北落;直射南半球时(9.23——次年3.21),太阳东南升、西南落;春秋分日(3.21或9.23),太阳东升西落(刚好出现极昼地区:北半球日出、日落正北;南半球日出、日落正南。) 9.确定正午太阳高度 昼半球太阳高度大于0°,夜半球太阳高度小于0°,晨昏线上太阳高度等于0°。 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的纬线向南北两侧逐渐降低,各地正午太阳高度H=90°-ΔΦ(其中ΔΦ为某地纬度与直射点的纬度差) 10. 确定日期范围 地球上有两条日期分界线:一条是日界线(180°经线),另一条是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180 °经线东为昨日,西为今日。0时经线东为今日,西为昨日。 当太阳直射东经度时,地球上早一天的范围占多于一半;当太阳直射西经度时,地球上晚一天的范围占多于一半。

2018高考地理-光照图的综合判读-专题训练(一)有答案

2018高考地理专题训练(一)光照图的综合判读 F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经线MO 以东为东半球,以西为西半球,箭头表 示地球自转方向。据此完成1~2题。 3 ?此时国际标准时间是( 4?下列地理现象在此时可能发生的是( A ?华北平原的小麦正处于播种期 B .北京时间13时左右,M地烈日当空 C.伦敦居民看见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D ?波斯多阴雨天气 读甲、乙两幅日照图,甲图和乙图为同一时刻的日照情况,回答 5 ?由图推测,此时与太阳直射点关于地心对称的点的地理坐标是( B. (20° S, 120° W) 1 .此时,下列四个城市白昼时间最长的是( A .海口 B .拉萨 2 .此时,北京时间最接近() A . 3时20分 B . 15时20分 C. 2 时 D . 14 时 右图所示区域为东半球、北半球,此时 回答3~4题。 ) C.合肥 M地有极昼现象, D .北京 点为晨昏线与其所在纬线的切点。读图, A . 1时20分 B . 6时40分 C. 9时20分 D . 15时20分 5~6 题。 A. (20° N , 120 ° W) M □黑夜 匚m

C . (20° N , 60° E ) D . (20° S , 60 ° E ) 6 ?关于图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M 地此日的昼长为14小时 B ?此日后,Q 地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增大 C . M 地位于Q 地的东南方向 D . M 地的陆地自然带为热带荒漠带 读“某时刻局部日照图”,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完成 7~8题。 7?图示时刻( ) A .太阳直射75° W 经线 B. 北京时间为15时 C. 伦敦正值日出 2 D .新的一天范围正好占全球的 3 8 ?此季节( ) A .潘帕斯草原草木葱郁 B. 北极上空极光绚丽多彩 C. 密西西比河流域正值雨季 D .加拿大枫叶正红 右图阴影部分表示 7月7日,非阴影部分表示 7月8日,每条经线之间的间隔相等,箭头表示地球自 转方向。据此回答 9~11题。 9 . 此时 A 点 :的区时是( ) A . 7月 8日 12时 B . 7月 7日 24时 C . 7月 8日 6时 D . 7月 8日 16时 10 . 此时北 京 时间是( ) I5Q W 45° W

高三地理培优专题:光照图判读

高三地理培优专题:光照图判读 2012届高三培优专题:光照图的判读 武胜中学地理组屈华 【复习目标】 光照图是太阳光线照射在地球表面形成的昼夜分布图。地球运动光照图所含信息量大,集地理基础知识、地理科学思维和学

科基本技能训练于一图中,高考往往以此为切入点考查有关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以及 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联系紧密的气候、水文、季风、洋流等自然地理特征。 【知识整合】 光照图的类型,由于观察的角度 和位置不同,日照图种类众多,侧视图、大致可分为公转位置图、俯视图、平面图、坐标图、直观图和变式图。公转位置图:1.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和黄赤交角的同时地球自转和,在一定时期内可以看作是不变的大小,公转的方向一致,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公转位置图有多种变化。读这类图型的关键是 一是自转和公转要一致,看三点:二是逆时

针转为北极上空的俯视图,顺时针转为南极上空的俯视 2 图,三是近日点时,太阳直射在南半球,远日点时,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如右图中,A 点位于近日点附近,太阳直射点应位于南半球,图中画出赤道,便可看出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按节气划分,A点为北半球冬至日(12月22日),B点为北半球的春分(3月21日),C点为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D 点为北半球的秋分日(9月23日)。 再如右图中,自转和公转方向均为顺时针方向,为南半球上空俯视图,A点为近日点附近,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在图中画出赤道,便可看出地球位于A点时,太阳直射在北半球,按节气划分,A点为北半球冬至日(12月22日),D点为北半球的春分(3 月21日),C点为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B点为北半球的秋分日(9月23日)。 2. 侧视图: 首先从地球自转运动的方向判断南、北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