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整理)工业微生物育种复习资料.

(整理)工业微生物育种复习资料.

(整理)工业微生物育种复习资料.
(整理)工业微生物育种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微生物遗传育种

对野生型菌株或低产菌株进行遗传操作和分离筛选,从大量突变体中筛选出性状优良的菌株,并对其发酵条件加以优化,得到适合发酵工业生产的优良菌种(产量、质量、新产物)。

二、微生物遗传育种的具体目标:

1、提高产量生产效率和生产效益总是排在一切商业发酵首位的目标

2、提高产物的纯度,减少副如色素;提高有效产物组分

3、改变菌种形状,改善发酵过程,如改变和扩大菌种的原料结构;改善菌种生长速率;提高斜面孢子化程度;降低需氧量和能耗;耐不良环境;耐目的产物;改变细胞透性,提高产物分泌

4、遗传性状特别是生产性状稳定

5、改变生物合成途径,获得新产物

三、优良发酵菌株应具备哪些特性

1、遗传稳定

2、易于培养:营养谱广、培养条件易达到

3、易于保存(如孢子丰富或产生休眠体)

4、种子生长旺盛

5、发酵周期短,产量高,产物单一

6、产物易于分离纯化

第二章微生物遗传学基础

一、名词解释:

基因: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一般指位于染色体上编码一个特定功能产物(如蛋白质或RNA分子等)的一段核苷酸序列。

转化:受体细胞直接吸收了来自供外源DNA片断,并把它整合到自己的基因组中,细胞部分遗传性状发生变化的现象叫转化。

转导:外源遗传物质通过噬菌体的携带进入受体细胞,并与受体染色体发生基因重

接合:供体菌通过性菌毛传递不同长度的单链DNA给受体菌,在后者细胞中发生交换、整合,从而使后者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现象。

菌种衰退:菌种在培养或保藏过程中,由于自发突变的存在,出现某些原有优良生产性状的劣化、遗传标记的丢失等现象,称为菌种的衰退。

二、突变型的种类:形态突变型、生化突变型、条件致死突变型、致死突变型、抗性突变型。

三、试质粒的性质及其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性质:自我复制、拷贝数高、不相容性、转移性。

第四章工业微生物诱变育种

一、物理诱变剂基本作用过程

物理过程:能量吸收和传递物理化学作用:分子激发

化学过程:DNA断裂、碱基异构、碱基化学共价交联、碱基脱氨基等

生物学过程:经过DNA修复、复制、细胞分裂、代谢,产生死亡、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染色体倍性变化等,使细胞死亡或形成各种突变体

二、紫外线的诱变机制

1、造成NDA断裂、与蛋白质交联、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

2、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是UV 引起突变的主要原因。形成于单链相邻TT间、或双链间

3、单链上出现TT二聚体,复制可能在此停止,或超越这一点继续复制,使子代DNA形成缺口,碱基错误插入该缺口,造成突变

4、双链间出现TT二聚体造成复制无法进行

三、DNA中TT二聚体的修复方法

1、光复活:90%,可见光,在黑暗下TT与一种光激活酶结合成较稳定的复合物,但在可见光下这种酶吸收光能而解离,二聚体重新分解!!!紫外诱变时照射和分离均应在黑暗或红光下进行

1、切补修复:4种酶参与,识别、内切、外切、延伸、连接。紫外诱变照射后在冰

浴中处理1~2 h,以钝化修复酶

四、诱变剂低剂量处理与高剂量处理的选用原则

1、用照射时间或致死率来表示相对剂量

2、一般认为,对于初次进行诱变处理的菌株,采用致死率为90%~99.9%的高剂量处理,而对于已经受过诱变处理的菌株,采用致死率为70%~80%的较低剂量处理为好,或者交替进行

3、一般采用30W或15W紫外灯,30cm 照射一定时间

4、不同细胞敏感性不同,需要确定照射时间与致死率的关系

五、紫外线诱变的基本步骤

1 、出发菌株的准备2、前培养(预培养)3、菌悬液制备4、照射 5、冰浴处理6、后培养 7、稀释涂布分离

六、主要新型物理诱变剂

离子注入、激光、微波

七、化学诱变剂特点

1、化学诱变剂是一类对DNA起作用并引起遗传变异的化学物质,如碱基类似物、烷化剂、移码突变剂等。

2、化学突变剂往往具有专一性,对基因的某部位起作用;突变多为基因突变,主要为碱基的改变,且以转换为多。见p42表4.2

3、绝大对数具有毒性,90%以上是致癌物质或极毒药品,使用时要格外小心,不能直接口吸,避免与皮肤接触;所有物品需要做无公害处理,防止环境污染;未生育者不宜操作

八、碱基类似物诱变的原理P42

九、5-BU的诱变机制,图示和文字说明P43

原理:酮式5-BU相当于T,与A配对,而烯醇式5-BU相当与C,与G配对。

十、烷化剂及其作用机制P45

十一、常见烷化剂 NTG、NMU、EMS、DES 、DMS等等

十二、移码突变剂及其诱变机制,图示和文字说明

移码突变剂:分子扁平,可嵌入碱基之间;主要为丫啶类荧光染料,主要有丫啶橙、

丫啶黄、原黄素、溴化乙啶(EB)等

机制:嵌入双链碱基间使链拉长,两碱基间距离加宽,在DNA复制时造碱基插入或缺失,使突变碱基后的三连体密码后移或前移,形成突变-移码突变。

十三、名词解释:

微生物诱变育种:以人工手段诱发微生物基因突变,改变遗传结构和功能,通过筛选,从多种多样的变异体中筛选出产量高、性状优良的突变株,并且找出发挥这个突变株最佳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使其在最适的环境条件下合成有效产物。

基本培养基:仅能满足微生物野生型菌株生长需要的培养基,称为基本培养基。

完全培养基:凡可满足一切营养缺陷型菌株营养需要的天然或者半天然培养基,称为完全培养基。

补充培养基:凡是只能满足相应的营养缺陷型生长需要的组合培养基,称为补充培养基。

营养缺陷型菌株:野生型菌株经过人工诱变或自然变异失去合成某种必需营养(氨基酸、维生素、核苷酸等)的能力,只有在基本培养中补充所缺乏的营养因子才能生长繁殖,成为营养缺陷型

温度敏感突变株:仅在某个温度范围内明显有与野生型不同表型的突变型。

十四、微生物诱变育种主要阶段

菌种的基因改变;菌种筛选,确认并分离出具有目的基因型或表型的变异株;产量评估。

十五、诱变前的主要准备工作

对出发菌株菌落形态的了解;了解影响菌种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

十六、诱变育种的主要步骤

出发菌株的选择和纯化;单细胞悬液的制备;诱变剂和诱变剂量的选择;诱变处理;分离纯化;筛选;培养基及培养条件优化

十七、最适剂量的选择原则

1、诱变的最适剂量是使所希望得到的突变株在存活群体中占有最大的比例

2、根据经验,在高产菌株选育中,正突变的最适剂量采用最高形态突变剂量的1/3

3、剂量的大小常以致死率和变异率来表示

4、经长期诱变后的高产菌株,以采用低剂量处理为妥

5、对诱变史短的菌株,多采用高剂量处理,然后逐渐使用较温和的突变剂和较低的处理剂量

十八、突变株筛选方法和原则

方法:随机筛选;平板菌落筛选。

原则:让诱变后的微生物群体相继通过一系列的筛选,每级只选取一定百分数的变异株,使被筛选的菌株逐步浓缩。

十九、自身产物耐受筛选法

在培养基中加入超过现有生产力水平的自身产物(抗生素)

二十、琼脂块法筛选方法的原理和步骤

1、分离培养

2、琼脂块制备

3、琼脂块培养

4、琼脂块活性测定:抗生素用敏感指示菌检测平板;酶活性可用其相应的底物和琼脂制作平板

5、挑菌用于下一轮筛选

二十一、淘汰野生型菌株, 保留营养缺陷型菌株的方法和原理

抗生素法、菌丝过滤法、高温杀菌法

二十二、营养缺陷型的鉴定方法

1、把纯化好的缺陷型菌株与基本培养基倒混合平板或涂布平板,再在平板上点接各种营养物质(最好稀释成一定浓度,用滤纸片法接入),适温培养,观察生长圈。此法可以在一个平板上对一株菌进行多种营养因子进行测定

2、在基本培养基中加入某种营养物质,倒混合平板,再点接菌株,观察生长圈。此法可同时对多个菌株进行测定

二十三、营养缺陷型的鉴定步骤

营养因子类别测定→营养因子种类测定→复证试验

第五章工业微生物代谢控制育种

一、名词解释:

代谢控制育种: 在了解代谢产物生物合成途径、遗传控制和代谢调节机制的基础上,设计对特定突变型的筛选(定向选育),选育出解除正常代谢调节、或绕过微生物正常代谢途径的突变株,从而人为地使有用代谢产物选择性地大量合成和积累

葡萄糖效应: 当葡萄糖和乳糖同时存在时,微生物优先利用葡萄糖,并于葡萄糖耗尽后,才开始利用乳糖,出现“二次生长”。葡萄糖的存在阻遏了分解乳糖酶系的合成

二、酶合成的调节的主要方式:诱导与阻遏

三、阻遏调节主要方式及其原理

方式:末端产物阻遏、分解代谢物阻遏。

原理:当代谢途径中某物质过量时,通过阻碍代谢途径中包括关键酶在内的一系列酶的合成,从而彻底地控制代谢和减少该物质的合成。

四、反馈抑制及其机制

反馈抑制(feedback inhibition):末端产物过量时,这个产物可以反过来直接抑制该反应途径中第一个酶的活性,使整个反应过程减慢或停止,从而避免末端产物的过量积累。

机制:反馈抑制主要的作用方式在于末端产物对反应途径中调节酶的抑制。受反馈抑制的酶为变构酶(allosteric enzyme),具有与底物结合的催化中心(活性中心),和与调节因子(效应物)结合的调节中心(变构中心)。当与效应物结合后,酶发生构象变化,引起酶活性中心对底物亲和力变化,阻碍或促进酶与底物的结合,从而抑制或促进酶活力。反馈抑制中,终产物作为抑制剂抑制酶活力。

五、图示并说明反馈抑制中的同工酶调节

六、反馈阻遏与反馈抑制的比较,表解说明

七、次级代谢产物的诱导调节两种方式

1 诱导物→刺激影响初级代谢造成代谢流改变→大量生成此生代谢物;

2 诱导物→次生代谢物合成酶的合成→大量生成次生代谢物

八、次级代谢产物碳源/氮源分解调节原理和特点

九、次级代谢自身产物的反馈抑制的特点

一般产生菌产量越高,对自身抗生素的耐受力越强,反之越敏感自身抗生素不一定对生长有影响

十、营养缺陷型在代谢调节育种中的应用

1. 营养缺陷型常由结构基因突变引起合成代谢中一个酶失活直接使某个生化反应发生遗传性障碍,使菌株丧失合成某种物质的能力,导致该菌株在培养基中不特点及类型特点:抗反馈调节突变株产物不当积累,不会因其浓度超量而终止产生. 抗反添加这种物质,就无法生长.

2. 营养缺陷型常常使发生障碍的前一步的中间代谢产物得到积累

3. 营养缺陷型由于合成不能完成,解除了终产物的反馈抑制,外加限量的营养物质,克服生长的障碍,从而使某一中间产物或另一途径的终产物得以积累

十一、抗反馈调节突变株馈突变型:

结构基因突变,使相应的酶不能与终产物结合,便失去了终产物的反馈抑制作用抗阻遏突变型:由于调节基因突变引起调节蛋白不能与终产物结合而失去阻遏作用类型:抗终产物结构类似物突变株;耐自身产物突变株;回复突变引起的抗反馈调节突变株;耐前体或前提结构类似物突变株。

第六章工业微生物杂交育种

一、名词解释:

有限培养基:专供异核体生长的培养基.通常在基本培养基或蒸馏水中加入少量(20%~20%)的完全培养基,仅供直接亲本稍许生长,以供相互接触,融合需要.

细菌结合因子:F因子(fertility factor)是一种质粒,它存在于细胞质中,一般为游离状态(F+菌株),有时又和染色体整合在一起,与染色体一起复制一起遗传(Hfr菌株),这种整合是可逆的。

微生物原生质体融合育种:通过酶解破除细胞壁后制备原生质体,然后诱导原生质体融合杂交.双亲本不受亲和力限制, 甚至可以打破种属间的遗传障碍,获得远源杂交重组体。

原生质体再生:原生质体重新合成细胞壁,恢复完整细胞结构,并进一步生长繁殖

二、杂交育种特点

1. 进行遗传物质的交换和重组,改变亲株的遗传物质基础,扩大变异范围,使不同菌株的优良性状集中于重组体(recombinant).

2.重组体体不仅可以克服因长期诱变造成的生活力下降,代谢缓慢等缺陷,也可以提高对诱变剂的敏感性

三、微生物杂交类型

真菌、细菌和放线菌

四、微生物杂交育种基本程序

选择原始亲本→诱变筛选直接亲本→亲本之间亲和力的鉴定→杂交→分离到基本培养基或选择培养基→筛选重组体→重组体分析鉴定. 五、杂交亲本选择依据

1 原始亲本的选择: 原始亲本是杂交育种中具有不同遗传背景的优质出发菌株,除具有一般的优良性状外,还应该具有遗传标记,如孢子颜色/可溶性色素/抗性标记等

2 直接亲本的选择: 具有优良性状,遗传标记和亲和力,直接用于杂交配对菌株. 它们是原始亲本经过诱变选育出来的具有营养缺陷标记或其它遗传标记,又通过亲和力测定的直接用于杂交的菌株. 最好选择各自优良性状突出,遗传差异明显的近亲菌株为直接亲本

六、微生物杂交育种的主要方法

常规杂交育种(接合、转化、转导、溶源转换、转染)、原生质体融合育种。

七、细菌杂交原理

微生物杂交的本质是不同菌株间遗传物质的转移、交换和重组,主要方法有结合、转化和转导,供体菌(donor)把部分遗传物质传递到受体菌(receptor),经过染色体交换和重组,受体子代细胞中出现了新的遗传物质和新的遗传性状。

八、大肠杆菌杂交与菌株类型类型:F- 菌株、Hfr菌株、F+菌株、F′菌株

九、Hfr菌株的特点

1、这类菌株含有F因子,并且F因子整合到染色体上,一起复制一起遗传。当与F-菌株结合时,与F因子连锁的染色体DNA会进入F-细胞,易于形成重组体。所以Hfr菌株称为高频重组(high frequency recombination)菌株。

2.、杂交过程为:结合,Hfr菌株染色体单链打开,远离F因子一端的染色体DNA先进入F-细胞(F因子最后才能进入),部分结合子形成, 经过交换,Hfr菌株的一段DNA 整合到F-菌株染色体中,形成具有新的遗传性状的重组体。

3、Hfr菌株与F-菌株结合,供体细胞进入受体的染色体常常发生断裂,使进入受体的机会总是位于前端的基因比后端的大,而F因子位于最末端,也就没有机会或极少有机会进入F-菌株。

十、微生物原生质体育种优点/方法

优点 1、保持原有细胞结构、活性与功能;可以再生成正常正常细胞

2、对渗透压特别敏感;对诱变剂更敏感;失去对噬菌体的敏感性;转化更容易与其它原生质体融合更容易

3、有原生质体再生育种,原生质体诱变育种,原生质体转化育种,原生质体融合育种

4、用对数期细胞制备原生质体

方法:微生物原生质体再生育种、微生物原生质体转化育种、微生物原生质体诱变育种

十一、微生物原生质体再生育种及其原理

含义:原生质体制备后直接再生,从再生菌落中分离筛选变异菌株

可能原理:

1 原生质体本身敏感,制备和再生过程中各种理化因子有一定诱变效应;

2 再生的细胞壁可能在组成和结构上变化,甚至产生可遗传的利于细胞代谢和产物外泌的变异

十二、原生质体融合育种的优势

1、大幅度提高亲本间的重组频率:链霉菌达1%,如果先用紫外线处理再融合,重组率达20%~30%

2、扩大重组亲本范围:可以远源融合

3、整套染色体参与重组,遗传物质转移和重组类型多,集中双亲优良性状的机会大

4、多亲融合

十三、原生质体融合育种步骤

1 、直接亲本选择及其遗传标记选择

2 、原生质体制备

3 、原生质体诱导融合

4 、融合重组体分离

5 、遗传分析与测定

十四、原生质体融合直接亲本及其遗传标记的选择原则和方法

原则:一般选择具有较大遗传差异的近亲菌株;遗传标记主要是常用的营养缺陷型/抗性/孢子颜色等

灭活法: 再没有合适遗传标记时, 可以把双亲中任何一方原生质体用热灭活(如50℃,2h或60 ℃,5min), 或用紫外线/药物灭活, 然后和具有正常活性的一方融合荧光标记:双亲用不同荧光染料标记,融合后选择同时具有两种荧光色素的融合体

十五、酶法分离原生质体

取健壮细胞悬浮于高渗溶液中,加入细胞壁水解酶, 在一定条件下酶解一定时间,再经过滤除去菌丝,离心收集原生质体,再悬浮于同一高渗溶液中备用

十六、主要融合剂 PEG、电场、激光

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生物工程系生物制药专业

料2014年5月

植物育种学复习资料总结知识点

1、品种:经人类培育选择和创造的、经济性状及农业生物学特性符合生产和消费要求的遗传上相似而稳定的植物群体。 2、园艺植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与繁殖园艺植物优良品种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3、种质;决定生物性状遗传,能把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后代的遗传物质。 4、种质资源(遗传资源);具有种质并能繁殖的生物体的统称 5、无性繁殖:生物不是通过有性生殖,而是利用营养器官或体细胞等繁殖后代的繁殖方式。 6、有性繁殖;生物通过有性过程产生的雌雄胚子结合,形成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繁殖后代,有完整的个体发育周期 7、无融合生殖:指一种近似有性繁殖由无融合生殖胚发育成植株的无性繁殖方式。 8、自花授粉;在自然条件下,雄蕊的花粉一般不借助外力即可直接授到本花雌蕊的柱头上,一般自然异交率在5%以内。 9、异花授粉;在天然授粉情况下,雌蕊主要依靠异株或同株异花的花粉完成授粉、受精。天 然异交率50%以上。 10、品质性状;需要改良的性状称为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与品质有关的性状为品质性状。 11、目标性状;各类作物品种都具有一系列性状,其中特别需要改良的性状称为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这些性状又各有其组成因素及生理生化基础。 12、育种目标:对所要育成品种的要求,所要育成的新品种在一定自然、生产及经济条件下 的地区栽培时,应具备的一系列优良性状的指标。 13、选择差;当对某一数量性状进行选择时,入选群体与原始群体平均值将有一定差距为选 择差 14、饰变;由环境条件(土壤、气候、栽培措施)变化引起的变异 15、芽变:指发生在芽内分生组织细胞中的突变,属于体细胞突变的一种。 16、选择育种;利用手段从植物群体中选取符合育种目标的类型,经过比较鉴定从而培育出新品种的方法 17、芽变选种;利用发生变异的枝、芽进行无性繁殖。使之性状固定,通过比较鉴定,选出 优系,培育成新品种的选择。 18、实生选种;针对实生繁殖的群体为改进其经济性状,提高品质而进行的选种育种 19、引种驯化;将一种植物从现有的分布区域或栽培区域人为的迁到其它地区种植的过程,也就是从外地引进本地尚未栽培的新的植物种类、类型与品种。 21、分子标记;基于DNA水平多态性的遗传标记,它通过检测基因组的一批识别位点来估测基因组的变异性或多样性。 22、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借助于目标基因紧密连锁的遗传标记基因分析鉴定分离群体中含有 目标基因的个体,以提高选择的效率,即采用标记辅助选择手段,减少育种 过程中的盲目性,从而加速育种的进程。 23、自交不亲和性;两性花植物雌雄性器官正常,在不同基因型的株间授粉能正常结籽,但花期自交不能结籽或结籽率极低的特性。 24、自交不亲和系;通过连续多代的自交选择,可育成自交不亲和性特点且能稳定遗传的自交系 25、杂交不亲和性;远缘杂交表现不能结籽或结籽不正常的现象 26、自交系;由一个单株经过连续数代自交和严格选择而产生的性状整齐一致,基因型纯合,遗传性稳定的自交后代系统 27、自交衰退;异化授粉植物在进行连续多代自交后会出现生理机能的衰退,表现为长势弱,抗性差,产量低。 28、体细胞杂交(原生质体融合);不同植物的原生质体相互融合形成杂种细胞,在经过人

作物育种学总论期末试卷及答案

华南农业大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201*-201*学年第二学期考试科目:植物育种学 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20 分钟 学号姓名年级专业10级农生、农信、农贸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30空,每空分,共15分) 1、自然异交率≤4%是典型的自花授粉作物,自然异交率在50%~100%之间的是典型的 作物,自然异交率介于两者之间的是作物。 2、现代化农业对作物品种的要求是、、、适应机械化。 3、下列作物的品种间杂交第一代是否分离?(在空白处注明是或否)小麦; 甘薯;玉米。 4、根据瓦维洛夫的学说,作物起源中心有两个主要特征,即基因的多样性和显性基因 的频率较高,所以又可名为基因中心和中心。 5、杂交育种中,单交组合代分离最大,复交组合代分离最大。 6、〔(甲×乙)×甲〕×甲的杂交式中,甲为亲本,乙为亲本。 7、诱变育种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育成大量和提供大 量。 8、诱变育种的M1代应采取方法控制分蘖,只收获上的种子。 9、远缘杂交主要有两方面的障碍:和。 10、同源多倍体无论植株、器官还是细胞的最大特征是。 11、遗传的雄性不育分为:和两种类型。 12、环境胁迫可分为:、和三大类。 13、作(植)物抗病性机制有:、、

和等。 14、根据雄性不育的花粉败育特征,可以将花粉败育分为:无花粉型、、圆败和染败等四种类型。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作物育种的基本目的是培育符合()的新品种。 A.自然条件B.生产条件C.经济条件D.人类需要 2、种质资源就是指作物的()。 A.所有品种B.地方品种C.新品种D.一切基因资源 3、水稻品种南种北引时,以()易于成功。 A.早熟品种B.晚熟品种C.高产品种D.所有品种 4、自花授粉作物纯系会产生遗传的变异的原因有()。 A.自交分离B.基因杂合性C.基因型纯合化D.天然杂交和基因突变5、杂交育种后代的选育方法中,集团混合选择法是在()。 A.早代不选,F4-F8代才开始选株建系 B.分离世代每株只留一粒种子混合播种,F4-F8代才选取株建系 C.在第一分离世代开始按成熟期,株高等相近类型归类,混收混播,至F4-F8代才选株建系 D.分离世代选优株混收混播,F4-F8代才选取株建系 6、在花粉培养中,所培养的外植体的染色体数目是()。 A.单倍体B.双倍体C.一倍体D.二倍体 7、生产上有意义的计算杂种优势大小的指标是()。

《微生物遗传与育种》复习资料

《微生物遗传与育种》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在DNA链上的碱基序列中一个碱基被另一个碱基代替的现象称为。这其中 嘌呤与嘌呤之间或嘧啶与嘧啶之间发生互换称为。一个嘌呤替换一个嘧啶或一个嘧啶替换一个嘌呤称为。 2.基因突变可以分为、和。 3.指的是通过病毒将一个宿主的DNA转移到另一个宿主的细胞中而引 起的基因重组现象。指将质粒或其他外源DNA导入处于感受态的宿主细胞,并使其获得新的表型的过程。在原核生物中有些DNA片段能够转移到其他位置从而导致微生物的基因突变,这种片段称。 4.育种过程中,为了抑制DNA基因突变的修复,所以菌体中加入和可以 抑制修复。 5.通常用、、、等抗生素来标记质粒载体。 6.微生物菌种保藏是要为菌体创造、、和条件。 7.用作微生物化学诱变剂的5-溴尿嘧啶为_____的结构类似物;具有超级化学诱变剂之 称的是。 8.根据突变的表型效应,突变型的种类有、、和等。 9.富集培养是创造有利于目标菌种的生长,一般采用的方法有、和等。 10.在微生物基因工程中,目前应用最多的载体是_______和________。 11.营养缺陷型菌株诱变育种中,为了便于营养缺陷型菌株的检出,尽量淘汰野生型细胞, 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和_____。 12.杂交育种过程中常用的遗传标记包括、、等。 13.原生质体融合育种中,用来除去细菌和放线菌细胞壁常用的酶是;除去真菌类 细胞壁的酶是;原生质体融合最常用到的化学融合剂是。 14.原生质体再生育种过程中培养皿中的冷凝水需要去除,其原因是。 二、选择题 1.在培养基中加入可以抑制细胞壁的生物合成,获得原生质体。 A. 溶菌酶 B. 青霉素 C.蜗牛消化酶 D. 纤维素酶 2.由牛肉膏、蛋白胨和氯化钠组成的培养基,属于。 A. 有限培养基 B.补充培养基 C.完全培养基 D. 基本培养基 3. 紫外线对微生物有很好的诱发突变作用,其中最有效波长为。 A. 200nm B.254nm C.274nm D. 300nm 4.分支途径中末端产物单独存在时仍有微弱的抑制作用,当几个末端产物共同存在时,其抑制作用作用大于几个单独存在时的和,这种反馈抑制属。

(完整版)作物育种学总论复习题及答案

作物育种学总论复习题及答案 1、作物育种学、品种的概念 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及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一定群体;这种群体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特性,在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性状上的相对一致性,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群体在特征、特性上有所区别;这种群体在相应地区和耕作条件下种植,在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都能符合生产发展的需要。 2、简述作物育种学的特点和任务 作物育种学的特点:作物育种学是作物人工进化的科学,是一门以遗传学、进化论为主要基础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它涉及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生物统计与实验设计、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学等领域的知识与研究方法。作物育种学与作物栽培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作物育种学的任务:(1)研究作物遗传性状的基本规律;(2)搜索、创造和研究育种资源,培育优良新品种;(3)繁育良种,生产优良品种的种子。 3、简述作物品种的概念和作用 4、基本概念:自然进化、人工进化 自然进化:由自然变异和自然选择演变发展的进化过程。 人工进化:是指由于人类发展生产的需要,人工创造变异并进行人工选择的进化,其中也包括有意识的利用自然变异和自然选择的作用。 5、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三大要素:变异、遗传和选择 相互关系:遗传变异是进化的内因和基础,选择决定进化的基本方向。 第一章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 1、说明作物繁殖方式的种类和各类作物群体遗传特点及代表作物 作物遗传方式的种类:一类是有性繁殖,凡是由雌配子(卵子)和雄配子(精子)相互结合,经过受精过程,最后形成种子繁衍后代的,称为有性繁殖。第二种是无性繁殖,凡不经过两性细胞受精过程的方式繁殖后代的统称为无性繁殖。 有性繁殖主植物主要有自花授粉作物、异花授粉作物、常异花授粉作物: (1)自花授粉是指同一朵花的花粉传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代表作物有水稻、大麦、小麦、大豆、豌豆、花生、烟草、绿豆、亚麻等。自花授粉作物的天然异交率一般低于1%,不超过4%。 (2)异花授粉是指雌蕊柱头接受异株或异花花粉,代表作物有玉米、黑麦、向日葵、白菜型油菜、甘蔗、甜菜、大麻、三叶草等。异花授粉的天然异交率至少在50%以上。 (3)常异花授粉是指一种作物同时依靠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两种方式繁殖后代的,代表作物是棉花、甘蓝型油菜、芥菜型油菜、高粱、蚕豆等,常异花授粉的天然异交率在5%-50%之间。 2、论述作物品种的类型和各类作物的育种特点 作物品种的类型: (1)自交系品种:又称纯系品种,是对突变或杂合基因型经过连续多代的自交加选择而得到的同质结合群体。

作物育种学试题5_作物育种学

专业《作物育种学》课程试题5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品种的主要类型包括自交系品种、、群体品种和。 2.选择育种的基本原理是作物品种的变异现象和学说。 3.作物授粉方式的分类是根据自然异交率高低而定的,一般自然异交率在4%以下的是典型的授粉作物;自然异交率在50%-100%的是典型的授粉作物;常异花授粉作物的自然异交率介于二者之间,一般为4%-50%。 4.引种的基本原理是指相似性原理,生态条件和相似性原理。 5.杂交育种按其指导思想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育种,另一种是育种。 6.在回交育种中用于多次回交的亲本称亲本,因为他是有利性状(目标性状)的接受者,又称为受体亲本;只有一次杂交时应用的亲本称为亲本,他是目标性状的提供者,故称供体亲本。 7.远缘杂种夭亡和不育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其遗传系统的破坏,包括核质互作不平衡; 不平衡; 不平衡和组织不协调。 8.按照雄性不育花粉败育发生的过程,雄性不育可分为 不育和不育两种类型 9.作物群体改良是通过鉴定选择、人工控制下的自由交配等一系列育种手段,改变基因、基因型频率,增加优良基因的重组,从而达到提高 和的频率。 10.普通小麦是倍体,有42条染色体;玉米是倍体,有20条染色体。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作物育种学的涵义是() A)研究遗传和变异的科学B) 一门人工进化的科学 C)研究选育和繁育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D)一门综合性强的应用科学 2.选择育种中选择的基本方法有() A) 系谱法和混合法 B) 单株选择和混合选择 C) 一粒传和混合选择 D) 定向选择和分裂选择 3.稳定不分离的株系称为( ) A) 品种 B) 株行

微生物育种复习题(答案)

微生物育种学复习题 题型包括填空、选择、名词解释、简答题、问答题 名词解释 转换:嘌呤与嘌呤之间,嘧啶与嘧啶之间发生互换称为转换 置换:在DNA链上的碱基序列中一个碱基被另一个碱基代替的现象称为置换 颠换:一个嘌呤替换另一个嘧啶或一个嘧啶替换另一个嘌呤的现象称为颠换 移码突变:碱基序列中有一个或几个碱基增加或减少而产生的变异。 转导:由噬菌体将一个细胞的基因传递给另一细胞的过程。它是细菌之间传递遗传物质的方式之一。其具体含义是指一个细胞的DNA或RNA通过病毒载体的感染转移到另一个细胞中。 转染:指真核细胞由于外源DNA掺入而获得新的遗传标志的过程。常规转染技术可分为瞬时转染和稳定转染(永久转染)两大类。 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一个区域,该区域含有DNA重复序列,当体细胞衰老时,重复序列的数量将逐渐减少。 异核体:两株基因型不同的菌株菌丝体在培养过程中紧密接触,接触部分细胞壁溶解、联结、融合、细胞质交流,在共同的细胞质里存在着两个细胞核。 准性生殖:两个体细胞的核融合,及同源染色体的交换,直至基因重组,完成了和有性繁殖相似的繁殖过程。 原生质体: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合成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 富集:某些物质通过水、大气和生物作用而在土壤或生物体内显著积累的作用。 基本培养基:仅能满足微生物野生型菌株生长需要的培养基,含有一般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基本营养物质的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及各种类培养基概念):根据微生物的特殊营养需求或其对某些物理、化学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用来将某种或某类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具有使混合菌样中劣势菌变为优势菌的功能,广泛用于菌种筛选等领域。 完全培养基:凡可满足一切营养缺陷型菌株营养需要的天然或半组合培养基。 补充培养基:凡只能满足相应的营养缺陷型生长需要的组合培养基。 富集培养:是在目的微生物含量较少时,根据微生物的生理特性设计一种选择性培养基,创造有利的生长条件,使目的微生物在最适环境下迅速生长繁殖,数量增加,由自然条件下的劣势种变成人工环境下的优势种以利分离到所需要的菌株。 营养缺陷型:野生型菌株经过人工诱变或自然突变失去合成某种营养(氨基酸、维生素、核酸等)的能力,只有在基本培养基中补充所缺乏的营养因子才能生长。 光修复(又称光复活作用):细菌经波长220~300nm的紫外线照射后,接着经波长310~460nm的可见光照射,与不经可见光照射的对照相比,其存活率大幅度提高,突变率相应下降,这种现象称光

家畜育种学复习资料

家畜育种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选择反应:通过人工选择,在一定时间内,使性状向着育种目标方向改进的 程度。 2、选择强度:不同性状间由于度量单位和标准差不同,选择差之间不能相互比 较。为统一标准,都除以各自的标准差,使之标准化。这种标准化的选择差称为选择强度(i)。 3、系内选择:在家系中选留表型值高的个体。 4、家系选择:根据家系均值的高低选留选留名次在前的家系的全部个体。 5、育种值:指一个个体作为亲本(种畜)的价值。 6、遗传力:指某一性状受遗传控制的强度。等于性状的遗传方差与表型方差的 比值。 7、配合力:亲本性状相互配合的能力。 8、质量性状:表型呈不连续性分布,各变异类型间存在明显区别,能够直接加 以描述的性状。符合孟德尔经典遗传学理论。有无角、花的颜色、血型 9、数量性状:表型呈连续性分布,各变异类型间无明显区别,不能直接加以描 述,只能用数字来描绘其变异特性的性状。 10、顺序选择法:指对育种目标中待选择的几个性状逐一进行选择。 11、独立淘汰法:指育种目标中包含的每个性状都有一个最低选择标准,各性状 全都满足相应标准的个体留种。 12、综合指数法:按育种目标中各性状的遗传基础和经济重要性,分别给各性状 制定加权系数,得到一个综合指数,根据指数的大小留种。 13、异质选配:选取表型不同的公母畜交配,也称选异交配。 14、同质选配:选用性状、性能表现一致,或育种值相似的公母畜配种,以获得 与亲代品质相似的优秀后代。 15、亲缘选配:根据个体间亲缘关系进行选配,分为近交和远交。 16、弥补选配:选择具有相反缺点的公母畜交配,以获得中间类型。(不可取) 17、二元杂交:简单杂交,即用两个品种或品系进行杂交,所得一代杂种。 18、双杂交(四元杂交):是用四个种群分别两两杂交,然后再在两种二元杂种 间进行杂交,产生四元杂种商品畜。 19、引入杂交:在保留地方品种主要优良特性的同时,针对其某种缺陷或待提高 的生产性能,引入相应的外来优良品种与当地品种杂交一次。 20、级进杂交:改良品种的优秀公畜与被改良品种的母畜交配,所得杂种母畜又 与改良品种的优秀公畜交配,连续几代将杂种母畜与改良品种的优秀公畜回

园艺植物育种学总论 期末复习经典题

第一章绪论(一~三章5分) 1.良种的属性包括:优良、适应、整齐、稳定、和特异、简称优、适、齐稳特。 2.良种的作用:增加产量、增加抗逆性、延长产品的供应和运用时间、适应集约化管理、节约劳动力。 3.育种目标总趋势:高产、优质、高效 第二章园艺植物的繁殖习性、品种类型和育种特点 4.纯育品种:由遗传背景相同和基因型纯和的一群植物组成、包括有性繁殖植物从杂交育种、突变育种中经过系普法育成的品种。 5.杂交种品种:由遗传上纯和的亲本在控制授粉的条件下生产的特异组合的一代杂种群体叫做杂交种品种。 第三章育种对象和目标 6.遗传可塑性:指植物的遗传特性发生适应性变异的潜在可能,取决于遗传变异性的高低 第四章种质资源(四~五章15分) 7.种质资源:培育新品种的原始材料。 8.中国果树起源中心:苹果、梨、桃、李、杏、樱桃、枣、柿、板栗、猕猴桃、柑橘类、琵琶、龙眼、荔枝。 9.种质资源的分类: ①按栽培学分类:种、变种、品种群、品种、品系、群体品种 ②按来源分类:本地种质资源(地方品种、过时品种、主栽品种)、外地种质资源、野生种质资源、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 9.种质资源的保存:就地和迁地保存、种子保存、种植保存、离体试管保存、利用保存、基因文库保存。 10.种质资源的管理基本要求:防止种质资源流失、加强和研究运用部门的联系。及时发挥种质资源的利用。 第五章引种 11.引种: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把植物原来的分布范围引种到新地区的实践活动叫做植物引种。 12.引种的材料选择:德国林学家Mayr教授提出在树木引种时应遵循“气候相似法则。” 13.引种的方法:①种源实验②品种比较实验和区域试验③栽培试验 14.引种方式:依据是否改变对象遗传适应性可分为简单引种、驯化引种,后者是引种和实生选种的结合。依据引种对象的类别和引种计划的长短可分为:个别引种和类别引种。 15.引种成败的的标准:①能在不加保护的条件下生长②引种后的品种对产量、品质不减少 ③繁殖方式和引种前的不变 16.引种的生态限制因子:温度、光照、水分、土壤等。构成生态环境的各种因子、对植物来说同等重要,彼此不可替代。温度通常是影响植物分布的主导因子。 17.米丘林学说:米丘林学说的基本思想认为生物体与其生活条件是统一的,生物体的遗传性是其祖先所同化的全部生活条件的总和。如果生活条件能满足其遗传性的要求时,遗传性保持不变;如果被迫同化非其遗传性所要求的生活条件时,则导致遗传性发生变异,由此获得的性状与其生活条件相适应,并在相应的生活条件中遗传下去。从而主张生活条件的改变所引起的变异具有定向性,获得性状能够遗传。这个学说中关于无性杂交、辅导法和媒介法、杂交亲本组的选择、春化法、改造秋播作物为春播作物、气候驯化法、阶段发育理论等 第六章选择育种(12分) 18.选择育种:利用现有的种类、品种的自然变异群体,通过选择的手段育成新品种的途径叫做选择育种。 19.混合选择法:又称表现选择法,是依据蜘蛛的表现性状,从原始的群体中选择符合选择符合标准要求的单株混合留种,下一代混合播种,相邻进行种植对照品种和原始对照品种的

《微生物遗传育种学》复习题A专升本

《微生物遗传育种学》复习题A(专升本) 一、填空题 1、工业微生物菌种的五大基本特征为:非致病性;;利于应用规模化产品加工工艺;;形成具有商业价值的产品或具有商业应用价值。 2、复制型转座涉及到两种酶:一是,作用在原来转座子的末端;二是 ,它作用在重复的拷贝上。 3、大肠杆菌的RecA蛋白在DNA 复制和损伤修复中共行使三种功能,即、 和。 4、表达载体的四大结构要素:多克隆位点、、 和。 5、反转录病毒RNA基因组是,因此反转录病毒具有二倍体基因组。 6、λ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5分钟内环化,环状DNA分子先进行复制,产生约20个DNA分子,约16分钟后进行复制产生多连体分子。 7、基因组序列的功能分析以及代谢途径的构建改造等都需要克隆目的 DNA,目前,获得大片段 DNA 序列的方法主要有:构建和筛选基因文库、PCR 扩增、、体外大片段 DNA 合成和组装,以及等方法。 二、判断题 1、假基因是一段DNA序列,与正常基因相似,但丧失相应的正常功能。 2、R/M体系:即限制与修饰体系,用于保护外源DNA在细胞内稳定存在。 3、原核生物遗传物质复制时,需要多种酶参与,可形成灵活的多种相关酶的复合体结构。 4、DNA的碱基配对时,氨式的A和酮式的T配对,氨式的A异构化为亚氨式时和氨式的C配对。 5、在微生物工业应用中,微生物菌种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菌种的分离筛选、菌种培育、菌种的保藏和退化菌种的复壮。 6、细菌染色体DNA 为环状形式,而真核生物中没有环状DNA。 7、目前发现的质粒都是cccDNA。

8、DNA结合蛋白常含有HTH结构。 9、Bam HI的酶切位点为G↓GATCC,Bgl II的酶切位点为A↓GATCT,所以可判断两者为同尾酶。 10、反义RNA指的是可以编码出目的蛋白的一段RNA序列。 三、名词解释 1、反向代谢工程 2、Z-DNA 3、严谨反应 4、基因的回复突变 5、操纵子 6、自主转移质粒 7、呼吸现象 四、简答题 1、T4噬菌体末端冗余ab的亲本病毒是怎样产生cd、de、ef等末端冗余的子代的? 2、简述切除修复的流程。 3、简述不依赖于ρ因子的终止子转录终止模型。 4、已知Mgt05196p是一个重要的单糖转运蛋白编码基因,其氨基酸序列内的单位点N376S 突变可提高转运活性,用什么方法可以实现这一定点突变?请写出大体实验流程。 5、转座子的负调控机制有什么生物学意义?并简述复杂转座子Tn3的负调控机制。 五、论述题 1、详细论述单倍体酿酒酵母菌的a/α接合型转换机制。 2、某研究机构从辣椒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了一株多粘类芽孢杆菌,发现其可很好地促进辣椒生长和预防真菌病害,属于植物根际促生细菌,具有适合做微生物肥料菌种的应用价值。为了在实际应用中效果更佳,用哪些方法可以进一步改良此菌种?请列举至少四种方法,并详细介绍其原理。 《微生物遗传育种学》复习题B(专升本) 一、填空题 1、微生物遗传育种学是研究微生物规律,阐述微生物的原理和技术的一门科学,在微生物学和整个生物科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育种学复习题

《育种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品种更换: 参考答案:用新选育出的优良品种,替换生产上表现不良的另一品种。 2、引种: 参考答案:所谓引种就是从外地或外国引入优良品种或有价值的品种资源,经过试验成功后直接应用于生产,或作为选育新品种的原始材料。 3、诱变育种: 参考答案:是指用物理或化学因素诱发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细胞质突变等改良品种。 4、一般配合力: 参考答案:指一个被测自交系和其他自交系组配的一系列杂交组合的产量 ( 或其他数量性状 ) 的平均表现5、自交不亲和性: 参考答案:同一植株上机能正常的雌、雄两性器官和配子 , 不能进行正常交配的特性 , 称为自交不亲和性。。 6、单倍体育种: 参考答案:用杂种F1或F2花药培育出单倍培体植株,再经染色体加倍而选育作物新品种的方法 7、水平抗病性: 参考答案:寄主品种对各小种的抗病性反应性大体上接近同一水平 8、品种 参考答案:是指在一定的生态和经济条件下,人类根据自己的需要所创造的某种作物的一种群体,该群体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特定的遗传性,相对稳定一致的生物学和经济学性状。在一定的地区和一定栽培条件下,在产量、品质、抗性、生育期和适应性等方面符合人类生活和生产发展的需要,并通过简单的繁殖手段保持具群体的恒定性。 9、垂直抗性 参考答案:又称小种特异性抗病性或专化性抗病性。指同一寄主品种对同一病菌的不同生理小种具有特异反应或专化反应。如果将具有这类抗病性的品种对某一病原菌不同生理小种的抗性反应绘成柱形图时,可以看到各助顶端的高低相差悬殊,所以称为垂直抗病性。 10、种质资源 参考答案:指可用于育种或栽培的栽培作物类型,品种,近缘野生植物及人工创造的各种植物遗传材料的总称。 11、杂种优势 参考答案:一般是指杂种在生长势、生活力、抗逆性、繁殖力、适应性、产量、品质等方面优于其亲本品种(系)的现象。 12、转基因育种 参考答案:根据育种目标,从供体生物中分离目的基因,经DNA重组与遗传转化或直接运载进入受体作物,经过筛选获得稳定表达的遗传工程体,在经过田间试验与大田选择育成转基因新品种或种质资源。 13、杂交育种

作物育种学各论复习题

作物育种学各论复习题 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

1、按作物的繁殖方式,品种群体类型大致可分为、、异交群体和杂种品种群体四种。 2、作物分子育种的研究与应用目前集中在和两方面。 3、60多年来,我国的水稻育种经历了3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品种的整理与评选利用、、。 4、是籼粳杂交育种的最大障碍,克服其最好的途径是利用。 5、水稻花药培养中,通常取小孢子处于的花药进行培养最为适合。 6、玉米小斑病的生理小种目前已确定2个,即小种和小种。 7、依据玉米子粒形状、胚乳淀粉的含量与品质等性状,将栽培玉米亚种分为有稃型、爆裂型、粉质型、甜质型、甜粉型、糯质型、、和半马齿型9种类型。 8、在自交系间杂交种的选育中,世界各国玉米育种工作的重点是选育。 9、在油菜3个栽培种类型中,目前种植面积最大的类型是。 10、油菜的品种间杂交育种中,对自交不亲和性的白菜型油菜,和育种法最为常用。 11、我国3大主棉区是、和西北内陆棉区。 12、棉花单倍体育种中,最有前途的方法是的应用。 1、下列水稻雄性不育类型属于孢子体不育的是。 A 野败型和冈型 B 冈型和红莲型 C 冈型和BT型 D 红莲型和BT型 2、下列野生稻类型中,为普通栽培稻的祖先的是。 A 药用野生稻 B 普通野生稻 C 疣粒野生稻 D 颗粒野生稻 3、水稻花药培养中,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通常采用培养基。 A B5 B White C MS D N6 4、在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类型中,育性败育彻底且稳定的类型是。 A T群 B C群 C C群和T群 D T群和S群 5、在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类型中,其遗传属于配子体不育的是。 A C群 B S群 C T群 D T群和C群 6、玉米抽丝期是指小区至少以上的植株雌穗花丝抽出苞叶的日期。 A 5% B 10% C 50% D 80% 7、在油菜的栽培种中,一般来说,熟期最短的是。

工业微生物育种复习题

工业微生物育种知识点汇总 1.1工业微生物:包括所有工业上应用的微生物,还包括一些工业生产中必须处理的杂菌。包括细菌、放线菌、单细胞藻类、酵母菌和其他真菌,以及通过各种人工手段改建的新细胞和动、植物的细胞培养物。 1.2 工业微生物育种学:运用遗传学原理和技术对某种具有特定生产目的的菌株进行改造,去除不良性质,增加有益新性状,以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1.3 工业微生物育种的目的: 消除不好的品性;加强好的品性;引入全新的特性. 1.4 工业微生物育种方法:自然界中筛选分离;诱变育种;基因重组育种;重组DNA技术。 1.5 Industrial microbial breeding science 工业微生物育种学 2.1 基因型:由遗传信息组成,编码微生物的所有特性。基因型代表潜在的特性,但并不是特性本身。 2.2 表现型:指一些实际的、已表达的特性 2.3 复制:亲代DNA或RNA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生成与亲代相同的子代DNA 或RNA的过程 2.4 转录:以DNA为模板,按照碱基配对原则将其所含的遗传信息传给RNA,形成一条与DNA链互补的RNA的过程。 2.5 翻译:亦叫转译,以mRNA为模板,将mRNA的密码解读成蛋白质的AA顺序的过程。 2.6 逆转录:以RNA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生成DNA的过程。 2.7 野生型:从自然界分离到的任何微生物在其发生突变前的原始菌株。 2.8 突变:指生物体的表型突然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化。而基因突变是在细胞学上看不到遗传物质的变化。 2.9 转化:受体菌在自然或在人工技术作用下直接摄取来自供体菌的游离DNA片段,并把它整合到自己的基因中,而获得部分新的遗传性状的基因转移的过程。 2.10 转导:是以噬菌体为媒介将外源DNA片段携带到受体细胞中,通过交换和整合,使后者获得前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 2.11 接合:在原核细胞中,细菌的接合是指细胞与细胞的相接触,遗传信息从供体细胞中转移到受体细胞中的过程。在真核细胞中,接合是指单倍体的配子融合成双倍体合子的过程。 2.12 DNA的复制过程中,一个亲本双链DNA分子被转换成两个相同的子链DNA 分子。其复制的关键是DNA碱基序列的互补结构。 2.13 转录过程:起始位点的识别;转录起始;链的延伸;转录终止;转录后加工 2.14 蛋白质合成的过程:肽链合成的起始;肽链合成的延伸;肽链合成的终止与释放;合成多肽的输送和加工;蛋白质分子的折叠 2.15 诱变剂;凡能提高基因突变频率的因素.①有化学诱变剂(碱基类似物诱变剂,例如:5-BU 2-AP等;与碱基起化学反应的诱变剂,例如:亚硝酸各种烷化剂等;嵌入诱变剂,例如:原黄素,吖叮黄)②物理诱变剂(辐射和热,例如:紫外线快中子等)③生物诱变剂(转座因子)

育种学复习资料

《园艺植物育种学》复习资料 1、园艺植物育种学:园艺植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与繁殖园艺植物优良品种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2、育种目标:育种目标就是对所要育成品种的要求,也就是所要育成的新品种在一定自然、生产及经济条件下的地区栽培时,应具备的一系列优良性状的指标。 3、种质资源:把具有种质并能繁殖的生物体同成为种质资源。 4、大白菜育种的总的目标为优质、丰产、抗病和抗逆。 5、目前大白菜育种的主要方法是利用优势育种。 6、四倍体大白菜具有品质优良、抗病性、抗逆性强及耐贮性好的优点,具有很好的利用价值。创造优良的四倍体材料是四倍体育种的关键技术之一。 7、目前,大白菜生长期至少有六大病害,为害程度依次为霜霉病、软腐病、黑斑病、病毒病、白班病和黑腐病。 设计白菜有性杂交技术规程。 8、甘蓝按叶色和叶形可分为白球、红球和皱叶三个类型。 9、萝卜属于多型种,包括二年生大型肉质根和一年生类型及油料萝卜。 10、萝卜普通种包括3个变种:短细长萝卜、黑萝卜、及中国一年生油料萝卜。 11、萝卜属近缘植物有4个种:长角萝卜、陆地萝卜、海萝卜、野萝卜。 12、以鲜食为主的黄瓜育种目标是:色泽青绿、刺瘤少,果实中型,肉质嫩脆,品质佳。心室小,皮薄,瓜把短,生食、煮食均适宜。早熟、丰产,种子多。耐贮运,抗病力强。 13、生物技术在番茄上的运用。P67 某一优良番茄地方品种,但不抗病毒病,如何选育出抗病的新品种?设计育种方案 14、番茄常见的病害有病毒病、青枯病、早疫病、晚疫病、叶霉病、灰霉病等。 15、按植物学划分,一般将茄子划分为三个变种:圆茄、长茄、矮茄。 16、茄子的主要病害有:黄萎病、褐纹病、早疫病、病毒病、青枯病。 17、豇豆主要质量和数量性状遗传如下:荚色遗传、荚长、籽粒颜色、生长习性、熟性、光周期、豇豆龙性不育的遗传、营养成分。

作物育种学

作物育种学总论复习资料 绪论 1、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及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2、作物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一定群体;这种群体具有相对稳定性的遗传特性,在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学性状上的相对一致性,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群体在特征,特性上有所区别;这种群体在相应的地区和耕作条件下种植,在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都有符合生产发展的需要。 3、简述作物育种学的特点和任务:答:(1)特点:作物育种学是作物人工进化的科学,是一门以遗传学、进化论为主要基础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它涉及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生物统计与实验设计、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学等领域的只是与研究方法。作物育种学与作物栽培学有着紧密的联系。(2)任务:A、研究作物遗传性状的基本规律;B、搜集创造和研究育种资源,培育优良新品种; C、繁育良种,生产优良品种的种子。 3、自然进化:由自然变异和自然选择突变发展的进化过程。 4、人工进化:是指由于人类发展生产的需要,人工创造变异并能进行人工选择的进化,之中包括有意的利用自然变异及自然选择的作用。 5、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及相互关系:变异、遗传和选择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内因和基础,选择决定进化的发展方向。 6、品种:是指某种一栽培作物适应于一定的自然生态和生产经济条件具有相对的稳定的遗传性和充分一直的生物学特性与形态学特征,并以此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类似群体相区别的生态类型。 第一章作物的繁育方式及品种类型 1、说明作物繁殖方式的种类和各类作物群体遗传特点及代表作物:(1)作物繁殖的方式有: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2)有性繁殖植物主要有自花授粉作物、异花授粉作物和常异花授粉作物: A、自花授粉是指痛一朵花的花粉传到同一花朵的雌蕊柱头上,代表的作物有水稻、大麦、小麦、大豆、豌豆、花生、烟草、绿豆亚麻等,自花授粉作物的自然异交率一般低于1%,不超过4%。 B、异花授粉是雌蕊柱头接受异株或异花花粉授粉的,代表作物有玉米、黑麦、向日葵、白菜型油菜、甘蔗、甜菜、大麻、三叶草的呢过,异花授粉的自然异交率至少在50%以上。 C、常异花授粉是指一种作物同时依靠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两种

作物育种学总论期末试卷及答案

作物育种学总论期末试 卷及答案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

华南农业大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201*-201*学年第二学期考试科目:植物育种学 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20 分钟 学号姓名年级专业 10级农生、农信、农贸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30空,每空0.5分,共15分) 1、自然异交率≤4%是典型的自花授粉作物,自然异交率在50%~100%之间的是典 型的作物,自然异交率介于两者之间的是作物。 2、现代化农业对作物品种的要求是、、、适应机械化。 3、下列作物的品种间杂交第一代是否分离?(在空白处注明是或否)小 麦;甘薯;玉米。 4、根据瓦维洛夫的学说,作物起源中心有两个主要特征,即基因的多样性和显性 基因的频率较高,所以又可名为基因中心和中心。 5、杂交育种中,单交组合代分离最大,复交组合代分离最大。 6、〔(甲×乙)×甲〕×甲的杂交式中,甲为亲本,乙为亲 本。 7、诱变育种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育成大量和提供大 量。

8、诱变育种的M 代应采取方法控制分蘖,只收获上的种 1 子。 9、远缘杂交主要有两方面的障碍:和。 10、同源多倍体无论植株、器官还是细胞的最大特征是。 11、遗传的雄性不育分为:和两种类型。 12、环境胁迫可分为:、和三大类。 13、作(植)物抗病性机制有:、、 和等。 14、根据雄性不育的花粉败育特征,可以将花粉败育分为:无花粉 型、、圆败和染败等四种类型。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作物育种的基本目的是培育符合()的新品种。 A.自然条件 B.生产条件 C.经济条件 D.人类需要 2、种质资源就是指作物的()。 A.所有品种 B.地方品种 C.新品种 D.一切基因资源 3、水稻品种南种北引时,以()易于成功。

《工业微生物育种》课后思考复习题.doc

《工业微生物育种》课后思考复习题 第一章 1.工业微牛物育种在发酵工业小的作用如何?其H的是什么? 2.工业微牛物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3 ?工业微牛物育种的核心指标有哪些? 第二章 1.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的细胞壁结构有何差异?它们対溶菌酶和青霉素的敏感 有何不同? 2.缺壁细菌有哪些类型和异同?制备缺壁细菌主要有哪些途径? 3.在原牛质体制备时,为什么不同微牛物要选择不同的酶?举例说明。 4.F质粒。 5.准性牛殖。 6.基因组、基因、密码子、简并、同义密码子的概念是什么? 7.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有哪些? 8.什么是可读框?密码子阅读的方向是沿着mRM的什么方向进行? 第三章 1、什么是基因突变、突变体、表型、基因型、野牛型? 2、突变可分为哪两大类?突变的分子机制是什么? 3>基因突变(点突变)有哪些类型?它们有何不同? 4、染色体畸变和组变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5、染色体畸变有哪儿个类型?它们的定义是什么? 6、突变引起遗传性状改变包括那几个类型?它们如何定义? 7、突变型的种类有哪些? 8、微牛物抗性的来源主要有哪三个方而? 9、突变是独立和随机的。 10、什么是选择性突变和非选择性突变? 11、简单描述突变体形成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索。 12、突变体修复有哪几种主要类型?它们如何定义? 13、什么是表型延迟?为什么诱变后要进行后培养(屮间培养)再分离? 第四章 1、诱变剂主要有哪三类? 2、简述紫外线照射诱变育种的原理、方法和基本步骤。 3、化学诱变剂主要有哪四类? 4、烷化剂的作用机制是什么?

5、简述亚硝基弧诱变育种的原理、过程和安全注意事项。 6、牛物诱变剂按照诱变方式主要分为哪三类? 第五章 1、什么是菌株分离和筛选? 2、分离筛选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3、抑制不需要菌类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4、好气微牛物分离的常用方法有哪些?它们的原理如何? 5、平皿生化反应分离有哪些主要方法?原理如何? 6、如何用焦性没食子酸法分离厌气菌? 7、初筛和复筛的要求有什么不同?第六章 1、育种的准备工作有哪些? 2、诱变育种的基本路线是怎样的? 3、试设计诱变选育营养缺陷型菌株、产蛋白酶细菌、产有机酸霉菌的整个方案, 并做出说明。 4、什么是增变菌株? 5、诱变剂的最适剂量如何选择? 6、诱变剂对产量性状的诱变趋势是怎样的? 7、影响突变率有哪几个因素? 8、一般筛选程序是怎样的? 9、简述琼脂块大通量筛选方法的过程和特点。 10、什么是正交表?正交表的代号表示什么?正交表的常用分析方法包折哪 两种? 11、什么是响应面设计法? 12、什么是营养缺陷型?原养型?野生型? 13、什么是完全培养基?基本培养基?补充培养基? 14、试述营养缺陷型选育、分离、筛选、鉴定的过程。 15、营养缺陷型检出有哪几种常用方法?原理如何? 16、营养缺陷型缺陷类型测定和牛长谱测定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17、什么是温敏突变株? 18、噬菌体分离和效价测定有哪四种常用方法? 第七章 1、什么是初级代谢和次级代谢? 2、初级代谢调节最有效的手段是什么? 3、酶合成调节与酶活性调节的区别。 4、反馈阻遏和反馈抑制的区别。 5、什么是诱导和阻遏? 6、什么是末端产物阻遏和分解代谢物阻遏? 7、反馈抑制有哪6种基本类型? 8、什么是代谢调节控制育种?其常用方法有哪些?

动物育种学复习题汇总资料整理

动物育种学 (四川农大版) 一、名词解释 1、家畜:广义指家养的驯化动物,狭义指属于哺乳纲的驯化动物 2、品种:具有一定经济价值,主要性状遗传性能比较一致,能适应一定的自然环境以及饲养条件,能生产出符合人类需求的产品的家养动物群体 3、驯化:经过人类数千年甚至上万年的饲养、选择和育种,使动物的体型发生巨大变化,完全失去其野性,生活习性发生根本变化,成为对人类有很大依赖的家养动物 4、重复力:指的是家畜个体某一性状多次度量值之间相关程度的度量 5、系水力:指肌肉受外力作用时保持原有水分和添加水分的能力 6、遗传缺陷:是指由于遗传物质的变异导致的畜禽遗传性疾病 7、生产性能测定:对畜群表型进行的系统测定工作称生产性能测定 8、配妊时间:母牛产后第一次输精直至妊娠的最后一次输精所间隔的天数 9、选择差:被选留个体均数与群体均数之差 10、近交系数:一个个体同一基因座上的两个等位基因为同缘相同基因的概率

11、杂种优势:不同种群杂交所产生的杂种往往在生活力、生长势和生产性能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优于两个亲本种群平均 12、配套系杂交:建立一些配套的品系作为杂交中的父本或母本 13、顶交:用近交系的公畜与无亲缘关系的非近交系母畜交配 14、遗传相关:两个性状基因型值(育种值)之间的相关叫遗传相关 15、品系:源于共同祖先经过近交获得在某些性状上具有遗传性能比较一致的后代 16、遗传漂变:由某一代基因库中抽样形成下一代个体的配子时所发生的机误,这种机误引起基因频率的变化 17、选择反应:通过人工选择在一定时间内,使得性状向着育种目标方向改进的程度 18、世代间隔:子代出生时其父母的平均年龄 19、迁移:不同群体间由于个体转移引起的基因流动过程 20、选配:人为确定个体间交配的策略 21、近交衰退:隐性有害纯合子出现的概率增加 22、一般配合力:群体的平均加性基因效应 23、不返情率:指一头公牛的所有与配母牛在第一次输精后的一段时间间隔内不返情的比例 24、近交系:通过连续近交形成的品系 25、杂交改良:利用优良的外来品种与本地品种进行杂交以改进地方品种的缺点或提高本地品种的生产性能 26、保种:保护人们需要的畜禽品种资源,使之免遭混杂或灭绝

作物育种学复习重点

◆品种: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特性的某种群体。 ◆良种:指在一定地区和耕作条件下能符合生产发展要求,并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品种。 ◆作物育种学:研究选育和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 ◆有性繁殖:凡由雌雄配子结合,经过受精过程,最后形成种子繁衍后代的,统称为有性繁殖。 ◆无性繁殖:凡不经过两性细胞受精过程的方式繁殖后代的统称为无性繁殖。 ◆天然异交:区别于人工杂交,是指同作物不同品种间的自然杂交。 ◆自交不亲和性:指具有完全花并可形成正常雌雄配子,但缺乏自花授粉结实能力的一种自交不育性。 ◆雄性不育性:植物的雌蕊正常而花粉败育,不产生有功能的雄配子的特性。 ◆Hardy-Weinberg法则:在一个封闭体系内,即没有选择、突变、遗传漂移等影响的体系中,经过若干代群体内个体间的随机交配,群体内各种基因的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不再发生改变,即保持遗传平衡状态。 ◆杂种优势:指杂种在生长势、生活力、抗逆性、适应性、产量、品质等方面优于其亲本的现象。 ◆种质:亲代遗传给子代的遗传物质,是控制生物本身遗传和变异的内在因子。 ◆种质资源:凡是能够用于作物育种的生物体,包括地方品种、改良品种、新选育的品种、引进品种突变体、野生种、近缘种、人工创造的各种生物类型,无性生殖器官、单个细胞、单个染色体、单个基因等,也称为育种的原始材料、品种资源、基因资源。 ◆原生境保存:在原来的生态环境中,就地进行繁殖保存种质。 ◆非原生境保存:指种质保存于该植物原生态生长地以外的地方。 ◆育种目标:在一定的自然、栽培和经济条件下,所要育成的新品种应具备的优良性状的指标。或者说对育成品种在性状上的具体要求。也可以说对选育品种进行生物好俄经济目标的设计。 ◆引种:泛指从外地或外国引进新植物、新作物、新品种、品系以及供研究用的各种遗传资源材料。从生产角度来讲,引种系指从外地引进作物新品种,通过适应性试验,直接在本地推广种植。 ◆驯化:指人类对植物适应新的地理环境能力的利用和改造。 ◆杂交育种:不同品种间杂交获得杂种,继而在杂种后代进行选择以育成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 ◆回交育种:把供体的目标性状通过回交导入受体的育种方法。【(a*b)*a】 ◆轮回亲本:用于多次回交的亲本:也是有利性状的接受者,又称受体亲本。 ◆非轮回亲本:只有第一次杂交时应用的亲本;也是目标性状的提供者,又称供体亲本。 ◆逐步回交法:在同一回交方案中同时转移几个目标性状基因(独立遗传的)。 ◆聚合回交法:在几个不同的回交方案中分别转移不同的基因,最后将它们组合于同一个体。 ◆诱变育种:利用理化因素诱发变异,再通过选择而培育新品种的育种方法。成就:育成大量植物新品种;提供大量优异的种质资源。 ◆远缘杂交:通常将植物分类学上属于不同种、属或亲缘关系更远的植物类型间所进行的杂交,称为远缘杂交 倍性育种: ◆高光效育种:通过提高作物本身的光合能力和降低呼吸消耗来提高作物产量的育种方法。 ◆杂交种品种:在严格选择亲本和控制授粉的条件下生产的各类杂交的F1植株群体。 ◆孢子体不育:指花粉育性的表现由孢子体(母体植株)的基因型控制,与花粉(配子体)本身的基因无关。特点: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所获得的杂种一代,花粉全部正常,结实亦正常,但杂种二代不育基因分离重组,将有不育株产生。 ◆配子体不育:指不育系的花粉败育发生在雄配子体阶段,花粉的育性受配子体本身基因型控制。特点: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所获得的杂种一代,花粉有不育和可育两类,且各占一半。 ◆主基因不育:指一对或两对核基因与对应的不育胞质基因决定的不育性 ◆多基因不育性:指由两对以上的胞质基因与对应的核基因共同决定的。 ◆生态型:同一物种变种范围内,在生物学特性、形态特征等方面均与当地的主要生态条件相适应,遗传结构也基本相似的作物类型。 ◆选择:对育种材料选优去劣,对人工和自然产生的变异群体,根据育种目标要求和表现型,选择优良的基因型,固定优良性状 ◆配合力:指一个亲本与另外的亲本杂交后杂种一代的生产力或其他形状指标的大小。 ◆一般配合力:指一个纯系亲本与其他若干个品种杂交后,其杂种一代在某个数量性状上的平均表现。(有基因的加性效应决定的)。 ◆特殊配合力:指两个特定亲本系所组配的杂交种的产量水平,又称为某一特定组合F1的实测值与其双亲一般配合力得到的预测值之差。 ◆测交:测验自交系配合力所进行的杂交。 ◆测验种:指测交所用的共同亲本。 ◆测交种:测交所得的后代。 ◆核质杂种:具有来源于不同种或不同系统的核与细胞质所形成的杂种。 ◆雄性不育:雄性器官发育不良,失去生殖功能,导致不育的特性。有质核互作不育和核雄性不育两类型。 ◆质核互作不育(胞质不育):受细胞质不育基因和对应的细胞核不育基因共同控制的不育类型。 ◆剂量强度:指受照射的物质每单位质量所吸收的能量,即物质所吸收的能量/物质的质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