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学术腐败

学术腐败

学术腐败主要是指利用学术权力谋取不正当的利益。这里面有三种情况特别值得我们去关注。一是用权力谋取学术利益,比如现在一些高级官员到名牌大学作挂名的院长和挂名的博士生导师,还有一些高级官员到各大学拿博士学位。一个国家的高级官员,他要处理政务,出访,视察,开会,怎么会有时间来传道授业解惑,怎么有时间去做博士论文。二是钱学交易,大学为了创收办各种硕士班,博士班,还要老板交钱,学校送学位,老板们以送钱为代价,谋取导师或者教授的资格。三是学色交易,主要是指一些学者利用自己的学术地位从异性那里谋取不恰当的利益,这主要是男性学者。

“学术腐败”,是在一种相当宽泛的意义上就学术文化界和高等教育界存在的学风问题与学术弊端而言的。狭义地讲,至少包括学术腐败、学术不端、学术失范等形式,其中学术腐败是指利用学术资源谋取非正当利益或者利用不正当资源谋取学术利益,如权学交易、钱学交易、学色交易等;学术不端主要是指学术从业人员有意识地进行的学术违法违规行为,如抄袭剽窃、实验作假、伪注等;学术失范主要是指学术研究及成果发表中存在的违背学术规范与学术伦理的学术偏差,如一稿多投、低水平重复、粗制滥造等。

导致学术腐败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就狭义学术腐败的界定而言,主要还是非学术因素对学术以及学术共同体的侵蚀与干扰,在现代社会,本来应该是分层化、专业化的。就学术而言,除了涉及国家安全等特殊情形外,尽管宣传有纪律,但学术研究无禁区。无论是大学还是学术共同体,就其正常和理想的状态而言,都应该是独立、自治、自由的,但现在的情形并非如此。比如权力的越界、金钱的引诱,从左右两个方面在强劲地撕扯着学术与学术共同体。举个例子,大学应该是探索真理、传承文明、培养人才之所,但现在的大学,越来越像个“公司”,越来越像个“衙门”,唯独不大像大学本身。于是,出现了权学交易,不少高级干部热衷于到名牌大学担任所谓的院长、教授、博导,还有不少高级官员到名牌大学拿博士学位;于是出现了钱学交易,总裁、老板等纷纷到名牌大学“讲学”,他们越来越像“学者”,招摇过市,一手交钱,一手获取学术荣誉,甚至名誉教授、高级学位;于是出现了学色交易,如北京交大欧阳林教授事件。就是说,学术腐败首先是学术问题,但又不仅仅是学术问题,也同样是一个体制问题和社会问题。

从现有的国情民意体制来说,还很难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毕其功于一役”,大概是不现实的。

如何有效遏制和预防高校学术腐败成了当前社会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有学者曾经说过:“治理腐败不能仅仅是挑出一个个烂苹果,而更应该检查放置苹果的筐子。”

因此,笔者认为,首先要筑起学术腐败的防火墙,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使学术腐败治理有法可依,这是防止高校学术腐败的关键所在;其二应借鉴国外学术腐败防治经验,形成“投诉畅通,申诉有门”的一整套学术反腐程序,鼓励多渠道举报投诉相关学术腐败行为,例如美国的“科研诚信办公室”,对学术造假行为调查、取证,一经查实,便将其公诸于世,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起到遏制学术造假的作用;其三要改革现有高校毕业论文和职称评定等制度,提倡学术成果的非功利性;最后要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强化道德教育,营造大学校园勤政廉洁的党风、奋发向上的学风和从严治学的教风。

治理高校学术腐败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各方通力协作,才能最大限度地遏制学术腐败现象,还高校一片纯净的天空。

和官场腐败要付出巨大代价不同的是,在中国,学术腐败者一般不会被追究太多责任,绝大多数甚至能蒙混过关。比如,2006年3月26日,四川大学副校长魏于全被别人举报“学术造假”,最后以四川大学作出“纯属学术观点不同”而结束;炒得沸沸扬扬的清华大学海归教授刘辉大面积造假,骗取校方职务和待遇,最终也只是刘辉被解聘,并未被追

究其他责任;去年6月,东北某院校的一位校级领导就领衔主演了一出“被迫抄袭”的闹剧,结果是除了以“失察之责”道歉,几乎毫发无损……

笔者认为,这种对学术腐败的“零作为”主要在于目前中国对学术腐败行为的惩处还仅限于道德层面。剥夺因学术腐败带来的荣誉和待遇,这是惩处学术腐败的最基本的要求,而这种惩处对那些早些将道德置之脑后的学术腐败者显然已经没有作用了,更何况很多学术腐败行为根本不会被揭发。因此,到目前为止,由于造假而被撤职的学术人士所闻颇多,但因此而锒铛入狱的,还没有一个人。大不了就是一无所有,由零开始!这种对学术腐败的“零作为”让许多造假学者形成了有恃无恐的普遍心态。

2008年,时任教育部长周济曾严厉地指出:“对学术不端行为要像体育界反兴奋剂一样,要像对待假冒伪劣产品一样‘零容忍’,做到不护短,不手软、不姑息。”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对学术腐败的“零容忍”,让其成为反对学术腐败的利器呢?

首先要完善惩治学术腐败的法律体系。从惩处的公正性来说,对于学术腐败者,在追回其造假所得的前提下,还应当根据其行为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对其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情节严重的甚至要移送司法部门,这就必须要出台相关的法律。

其次,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独立的、完整的评判的体系。笔者以为,当前很多学术腐败行为之所以最后不了了之,除了社会太过“宽容”之外,没有一套完整的评判“学术是否腐败”的体系是很重要的原因。这可以学习国外的做法,一旦发生了关于学术造假的争论后,立即成立一个临时性的学术评价小组,评价小组的专家从社会的专家库中抽取,评价小组最后作出的结论一定要向全社会公开,可以接受任何专家包括国外专家的质询。这就保证了学术腐败行为无所遁形,想包庇也包庇不得。

最后,更要对学术腐败行为一查到底,绝不姑息。其实,学术腐败行为很多时候并不是单个的行为,特别是造成严重后果的学术腐败行为其背后必然是一大帮人在策划。因此,惩处学术腐败时,相关部门一定要下得了决心,一查到底,对相应的责任人给予相应的处分。

邹承鲁先生是我国杰出的生物化学家,曾经为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做出了重大贡献。2006年11月3日,他发表了他一生中最后一篇文章——《必须严肃处理学术腐败事件》。他说:“对学术不端行为,一定要严查严办。希望各有关单位,各级领导真正予以重视,认真干几件实事,才能克制当前的腐败之风,还我国科学界一片净土。”是的,面对愈演愈烈的学术腐败,我们需要的是“零容忍”而非“零作为”,我们真切盼望在2010年能够对中国学术腐败“穷追猛打”,还学术以清新面目,以告慰这位铮铮风骨的逝者。

徐冠华:科技评价奖励体制改革是根本之策

在全国政协第十一届三次会议记者会上,全国政协常委、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冠华对学术腐败现象直言不讳。“科技界还存在学术浮躁和急功近利的现象。我国科技界积累本来就少,部分人缺少十年磨一剑的精神,不是踏踏实实地做工作,而是过分追求论文和专利数量,对科技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对于这一问题,徐冠华认为只有破除利益格局障碍,实施科技评价和奖励体制改革,解决好科技活动的指挥棒问题,才能克服学术界的浮躁现象,营造有利于创新的宽松环境,取得原创性的突破。

刘玠:只会写论文的“人才”是“纸老虎”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玠在谈到这一问题时,眉头紧锁。他坦言,目前很多高校在培养硕士生和博士生时,只关注发表的论文数量,而忽略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根本上误导了学生对为什么要学习这一问题的错误理解。刘玠表示,学校之所以

重视论文,是因为发表的论文数与学校排名有关;学生之所以重视论文,是因为发表的论文数与自己的文凭挂钩。“但是要搞清楚,只会写论文不会用于实践的知识不是真正的知识,人才也是‘纸老虎’,要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才是培养高水平人才,解答钱学森只问的根本。”

葛剑雄:对学术腐败要“零容忍”

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历史地理研究所博士生导师葛剑雄直言,对认定学术腐败要有严格的界线,只能指利用权力、金钱或实际利益非法获得学术成果、地位、声誉或利益的行为,不能扩大化。但对查有实据的学术腐败人物或事件必须像对待其他腐败行为一样,彻底清查,严肃处理。

潘复生:科学界要打破论文至上和SCI崇拜

您认为规范学术道德的治本之策到底在哪里?

面对记者的提问,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潘复生说:“杜绝学术腐败不是靠讲良心、守道德就能制约的,要建立完善的制度,需要一个比较科学的考核体制,一个正确的目标导向,这很关键。”

潘复生认为,出现学术腐败现象与科研单位现行的考核体系有关系。“现在科研单位的考核体系是重论文,论文发表数量和SCI(科学引文索引)引用情况是最被看重的指标。我认为要杜绝学术造假行为,首先要改变考核的目标导向,科研单位尤其是从事应用型研究的,要坚决打破论文至上和SCI崇拜,考核中首先要看这个单位、这个人有多少成果转化成了生产力。”后记:近年来,学术界不断爆出丑闻,喊打之声日盛。从事学术研究的人本应是社会精英,是一个时代最有学问的人,也应该是最讲道德良心的人,但频频发生并不断升级的学术造假、腐败、抄袭之事件让公众无法再把这些“丑事”当作个别现象。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自主创新需要全社会付出艰苦劳动,更需要一大批醉心于科研工作的先行者。要知道,顶着“天之骄子”、“专家学者”

甚至“院士”的头衔却干着东抄西窃的勾当,毁掉的不仅是自己的声誉,还有志愿身科研的后来者的信心。

1.学术界提出的对策

整治对策的提出是建立在对学术腐败产生原因的分析的基础之上的,这符合对症下药的原则。如前文第三部分所述,大多数人认为学术腐败产生的原因主要分为内、外两个方面,所以不少学者有针对性地提出标、本兼治的对策。《劳动报》2001年10月16日发表的报道《整治学术腐败刻不容缓》较早提出标本兼治的对策:

要整治学术界的不良风气,绝不能毕其功于一役,而必须标本兼治。就治本而言,那就要对许多问题从根本上重新考虑。例如,怎样来确定一个人、一个单位的学术水平?国内的权威刊物和核心刊物的标准应怎样重新划分?在目前情况下,重新划分的时机是否已经成熟?作为晋升正、副教授依据的论文必须发表在哪些刊物上的规定,又是否具有科学性?这些问题都必须假以时日,进行认真细致的讨论,真正做到集思广益,然后加以改革。

至于惩治腐败,防止其蔓延,是必须立即就做的。这就是治标。在这方面,光靠教育是不够的,应赶快制定一系列严格、可行的条例,严肃追究当事人的责任,严肃追究有关单位领导所应负的责任。

上文所述的“治本”指“对许多问题从根本上重新考虑”,即从源头上遏制学术腐败;“治标”指对已发生的学术腐败进行查处。

还有不少学者表达了与上述相似的看法。《新华日报》2002年3月7日发表的《整治学术腐败重塑学界圣洁》(耿联)的报道中,引述了全国政协委员张亦忠的建议:

现在要大胆进行体制改革,尽快建立完整、严格、科学的学术评价体系,废除当今只重形式和数量的学术评价模式,转变为重质量和内涵的评价体系。同时,充分发挥学术机构在科学道德建设、学风建设和学术监督中的作用。各级学会要大力倡导科学道德,要积极开展学术争鸣、批评和对学术不正之风的批判,使学术败腐者受到应有的谴责,让学术腐败为人们所不齿,学术败腐者在业内无颜见人。

上引中“体制改革”即指治本,“科学道德建设”等则指“治标”。葛剑雄《学术腐败看似道德问题,实际是体制问题》(载《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6月25日)一文中提出:“现在应该进行综合治理。”葛剑雄所说的“综合治理”,既指道德方面,又指体制方面;但更重视体制方面的治理。

学界绝大部分论者都持与葛剑雄相同或相近的意见。赵建文《遏制学术腐败的关键是什么》(《中国青年报》2000年10月1日)认为:“遏制学术腐败同遏制其他腐败一样,首先是要遏制某些有权者滥用权力,否则反对学术腐败只能是一句空洞的口号。”“遏制某些有权者滥用权力”即是讲的体制问题。《人民日报》前后相隔4年多发表的两文,从标题上即可见出其观点,一篇是《从制度上遏制“学术腐败”——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李主其》(记者廖文根、任建民,载《人民日报》2002年2月20日),另一篇是《用制度堵住学术不端行为——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沈文庆院士》(记者赵亚辉,载《人民日报》2006年5月27日)。《人民日报》2007年12月26日发表报道《复旦大学通报三起学术违规事件引发热议?学术造假拷问大学精神》,该报道的第三个小标题为“杜绝造假重在制度建设”,可以见出与前两文的观点完全一致。

整治学术腐败,体制改革、制度建设固然是最重要的,但道德建设也不可忽视,所以同时有不少论者提出了学界道德建设的问题。邱兆祥

《学者应有的学术品格》(载《光明日报》2005年3月16日)一文认为:“近年来,我国学术界的浮躁之风日盛,这决非偶然。它既是受当前社会上存在的腐败现象的影响,也与学者个人的学术素养、学术品格不无关系。”因此,邱文提出:“学者作为精神劳动者理应比其他从业者有更强的精神需求。作为学者,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修养,而且还应当有崇高的价值追求。那么,学者的基本价值追求或者价值取向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每一个负责任的学者,都必须把报效社会主义祖国,服务人民大众,探求科学真理,作为自己的基本价值取向。”曹建文《加强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如标题所示提出了很有价值的建议。熊飞骏《寻找知识分子的良知》(载《天津青年时报》2006年6月12日)指出:“良知”就是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和捍卫道德、真理的勇气以及不为眼前的“急功近利”所引诱、被阴暗势力“收买”。张存浩《我看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载《人民日报》2007年7月12日)一文根据我国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的具体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建议:一要完善科学不端行为监察制度;二要发挥社会各界和社会舆论的作用;三要加强科学道德规范制度建设;四要建立维护科学道德的有效机制;五要重视对青年科技工作者的科学道德教育。此外,还有论者撰写了《知识分子道德危机的深层根源》(王晓华,载《社会科学报》2006年5月18日)等等,都表现了对学术界道德建设的重视。

还有不少论者从可操作性的具体措施的角度提出了整治学术腐败

的对策。《光明日报》2001年12月25日“学界话题”《维护学术尊严反对学术腐败》(主持人:薄洁萍),围绕如何遏制学术腐败,表达了三个方面的意见(即三个小标题):“具有正确的价值观是学者能够自律的基础。坚守学术伦理,是一个学者之所以能成其为学者的道义基础”;“学术评审制度应按程序正义来进行设计。严格遵守学术评审的程序是保持公正性的最重要的条件”;“广泛而公开的学术批评是一个大环境问题,学者们在今天不仅要严守学者的职业道德,而且要坚决与学术腐败的各种现象作斗争”。与此同时,《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12月11日发表的《反对学术腐败树立精品意识重要的是加强制度建设》(谭好哲)就具体制度建设,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建立必要的学术评价机制,改变学术水平鉴定中重论著数量而轻学术质量的做法。二是所

有的学术刊物和出版机构实行匿名审稿制度,并且对论文和著作中的注释、引文、引述等作出明确的规定,这是杜绝学术垃圾和学术抄袭的一个重要环节。三是建立全国性的学术管理机构,对整个国家的学术研究事业形成有序的科学管理。四是在全国性的学术管理机构内部或外部组建一个由各学科人品正直、处事公正的权威学者组成的学术鉴定委员会,这个委员会主要发挥学术质量的鉴定和学术纠纷的仲裁作用。五是各有关单位和机构建立明确的奖惩制度。

杨玉圣在《进一步加大学风建设的力度有效遏制学术界的不正之风》(载《求是内参》2003年第17期)第三部分“关于遏制学术界不正之风的几点建议”中,一共提出七个方面的建议,其要点如下:第一,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等国家主管部门,应进一步发挥宏观调控、政策导向的作用,高度重视学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迫切性和必要性。第二,国家重点投资建设的各类大学,应在学风建设、高素质人才培养方面真正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把“提倡精品,拒绝赝品”落到实处。第三,学术界应达成共识,切实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第四,建立实事求是的学术评价机制。第五,应切实尊重知识产权和学术伦理,严禁抄袭剽窃。第六,要特别重视学术惩处机制的建设,同时强调学者自律。第七,郑重建议达不到专业水平要求的国家公务员(特别是中高级领导同志)不再在大学担任名誉性职务、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还值得注意的是,由部分学者签署的《岳阳宣言——遵守学术规范、推动学术发展》(载《云梦学刊》2004年第4期、《社会科学报》2004年6月3日等)、《关于恪守学术规范的十点倡议》(载《云梦学刊》2004年第6期、《中华读书报》2004年10月27日)等,也是针对学术腐败而各提出了若干对策。

2.管理界提出的对策

对越来越严重的学术腐败,管理界也并非熟视无睹,也在积极应对,出台了不少对策。2004年初,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见《人民日报》2004年3月21日),《意见》中有这样两段话:“要深化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体制改革,整合研究力量,优化哲学社会科学资源配置……要深化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体制改革,按照公正、透明、竞争的原则,改革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评审制度……要建立和完善哲学社会科学评价和激励机制。”“要加强哲学社会

科学队伍的思想道德和学风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严谨治学、实事求是、民主求实的学风。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加强学术道德修养,提倡做人、做事、做学问相一致,坚决抵制各种不正之风,自觉维护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良好形象。”不难看出,上述《意见》是针对学术腐败而发。

教育部有一系列举动。2004年6月,刚刚成立的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通过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光明日报》2004年6月27日发表的报道《高校哲学社科研究出台首部学术规范》(记者丰捷)中写道:“针对近年学界日渐盛行的造假、浮夸甚至剽窃、抄袭之风,这部学术活动的自律守则作出了明确而具体的制度约定。”2006

年5月25日,新华社发布消息:教育部25日举行新闻发布会透露,为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遏制学术腐败,教育部已于日前成立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2006年5月26日《中国教育报》等有专题报道。

中国科学院在2007年亦有大的行动。《人民日报》2007年2月27日发表专题报道《强调社会责任?加强学术环境建设?中科院立下6条科研“戒律”》(记者唐文根),报道开头写道:2月26日,中国科学院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向社会发布《关于科学理念的宣言》和《中国科学院关于加强科研行为规范建设的意见》,明确了中国科学院科研行为的6条基本准则,并明确了科学不端行为的内涵、认定标准和处理程序。6条基本准则是:遵守道德准则;遵守诚实原则;遵守公开原则;遵守公正原则;尊重知识产权规定;遵守声明与回避原则。《光明日报》2007年2月27日除以《营造和谐的学术生态》(记者齐芳)为题发表专题报导外,还节选刊登了《关于科学理念的宣言》。

科技部门户网站2007年3月2日发布了《“关于整治学术腐败和不端行为、构建健康学术氛围的提案”答复》(国科办提字[2006]139号),《对政协十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1344号(教育事业类134号)提案的答复》,该“答复”包括三个方面:一、加强学术道德建设;二、规范科学技术评价活动;三、加强监督管理。

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北京大学等著名大学也先后出台了有关遏制学

术腐败的规范、规定和措施。

3.其他对策

前文提到的《中国学术界的问题及其出路》(亦明,“教育与学术”网2005年2月11日)一文在第六部分“中国学术界的出路何在”中,针对学术腐败提出了三个治疗方案,分别为下策、中策、上策:下策针对学术腐败,它的目的就是要割除这个癌肿,使中国的学术界不至于腐烂到灭亡;中策针对学术水平低下,它的目的就是要中国的学术界能够自食其力,甚至为社会做出一些贡献;上策针对学者素质低下,它的目的就是要使中国的学术界达到与中华民族的世界地位相应的水平。关于具体的对策,该文提出了三条:“(一)斩草除根,擒贼擒王:铲除腐败之源——院士制度”;“(二)归真返璞、顺天应理、量力而行:让学术界对社会有用”;“(三)以人为本,放眼未来:用新文化培养下一代”。上述建议虽然尖锐,但促人反省、深思。

五、附言

1.为了撰写本文,笔者2008年春节期间一直在阅读有关整治学术腐败的资料(资料准备工作已做了几年的积累,此次是集中阅读、梳理),我内心的感受只能借用杨玉圣的两句话可以表达,那就是“触目惊心、痛心疾首”(见《杞人忧天忧怀天下——关于学界不正之风与学术腐败的对话》,载《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2.本文的标题中用了“整治”一词,但笔者注意到所引述的资料中很多的措词是用的“遏制”。笔者以为(或者说希望):近期目标是“遏制”学术腐败,长远目标则是“整治”(治理好)学术腐败。

3.学者邢东田于2005年发表了《“学术腐败史”值得研究》(载《云梦学刊》2005年第4期),我极表赞同。因为:大而言之,研究学术腐败史是研究当代社会史的一个侧面;小而言之,研究学术腐败史是研究当代学术史的一个组成部分。当然,研究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整治”。

建立保证学术独立的机制,如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教授委员会、学术规范(或学风建设)委员会等都应在事先制订并经民主通过的条例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作用,而不能听命于领导或行政部门。只有彻底地消除高校体制内的行政腐败,才能真正清除学术腐败。>>>

全国人大代表王全杰表示,目前,中国对学术腐败行为的惩处还仅限于道德层面,而这种惩处对那些早些将道德置之脑后的科技工作者显然已经没有作用了。到目前为止,由于造假而被撤职的学术人士所闻颇多,但因此而锒铛入狱的,还没有一个人。大不了就是一无所有,由零开始!这成了许多造假学者有恃无恐的普遍心态。

王全杰说,剥夺因学术腐败带来的荣誉和待遇,这是惩处学术腐败的最基本的要求,然而,目前这在我国却已是对学术腐败惩处的最高标准。“这对学术造假显然不能起到威慑的作用,最终必然会助长侥幸心理。更何况很多学术腐败行为根本不会被揭发。”

人大代表们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应采取三方面的措施对学术不端行为进行“严打”:

首先,要完善惩治学术腐败的法律体系。从惩处的公正性来说,对于学术腐败者,在追回其造假所得的前提下,还应当根据其行为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对其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情节严重的甚至要移送司法部门,这就必须要出台相关的法律。

二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独立的、完整的评判的体系。王全杰说,很多学术腐败行为最后不了了之,除了社会太过“宽容”之外,没有一套完整的评判“学术是否腐败”的体系是很重要的原因。

可以学习国外的做法,一旦发生了关于学术造假的争论后,立即成立一个临时性的学术评价小组,评价小组的专家从社会的专家库中抽取,评价小组最后作出的结论一定要向全社会公开,可以接受任何专家包括国外专家的质询。“这就保证了学术腐败行为无所遁形,想包庇也包庇不得。”

三要对学术腐败行为要一查到底,绝不姑息。代表们表示,学术腐败行为很多时候并不是单个的行为,特别是造成严重后果的学术腐败行为其背后必然是一大帮人在策划。因此,惩处学术腐败时,相关部门一定要下得了决心,一查到底,对相应的责任人给予相应的处分。

美国怎么对付学术腐败

学术腐败,在美国的提法是“不正当科学行为”。根据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等权威部门的定义,不正当科学行为指的是“在提议、开展和评议科研项目,或报道科研成果的过程中,出现的捏造、篡改或剽窃”。

美国公共卫生服务部专门有一个“研究诚实办公室”(Office of Research Integrity),成立于1992年,专门调查和处置那些由美国政府资助的研究项目中的不诚实行为,并随时公布违规者的姓名、单位、违规情节和处置决定。

研究诚实办公室的揭露、调查等工作,主要由了解内情的科学界承担,对于在调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法律问题,包括如何获取物证、传唤人证等,也准备了一整套非常细致的对策。

近年一直坚持在一家网站上揭露学术腐败的方舟子认为,美国政府对科学不正当行为的处理相当规范,有三点经验值得借鉴:

一、设立一个全国性的科学道德监督机构,专门接受举报并进行调查、处置。由于人事关系以及为了维护本单位的名声,由单位自己做的调查未必可靠,处置未必合理,因此全国性机构的介入很有必要。

二、详细公布调查结果。媒体偶尔提到某个学术腐败的例子,往往遮遮掩掩,语焉不详,连事主的名字都不敢提。既然违规者有胆剽窃、造假,又何必给他们留面子?公布其姓名和情节,不仅是一种惩戒,更重要的是让其他研究人员知道此人的情况,对他以前以后的成果都多留个心眼。

三、加以适当的处罚。美国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绝大部分都由美国政府资助,如果研究者被处置,若干年内不得参与美国政府资助的研

究项目,此人的学术生命基本上就结束了。不能让事主不受任何正式惩罚,继续拿着国家的资金搞研究、当博导。

如何更好地保护学术腐败行为的揭露者和当事人的权益,是更棘手的问题。揭露学术腐败最合适的人选,往往是具体研究项目小组的成员,他们最了解内情,但要“挺身而出”,需要很大的勇气。美国研究诚实办公室提供了以下数字:25%的学术腐败揭露者称,他们事后在升职、加薪等方面都遭受过不同程度的损失。

马克斯?韦伯指出,一个学者要想赢得社会的认同感,无论就其表面和本质而言,个人只有通过最彻底的专业化,才有可能具备信心在知识领域取得一些完美的成就

过去,反对学术腐败,大多是以道德谴责为主,并想当然地以为,制止学术腐败也应从道德入手。事实上,效果并不理想。学术腐败不是一种孤立的社会现象,学术腐败的产生与我国传统体制内学术成果评估上的重量不重质、用人制度上的急功近利以及学术规范的缺失有很大的关系。

治理学术腐败要从机制、体制上进行改革。我们的主管机构要做的不仅是亡羊补牢,而更要做前瞻性的学术管理规范化工作,要对中国学术界的学术精神、学术道德、学术研究的价值指向有宏观的引导。需要指出的是,依现时的国情,要克服教育领域的学术领域的不正之风,关键是要建立公正的社会学术价值评定机构,健全学术人才评价体系,应引入市场评价及业内、同行的评价,建立一个全面、科学的人才评价机

制,而不能囿于科研评价自身的变革,还需辅以整个社会的改革,特别是政治体制的革新,才能最终还学界以清净。

三、树学术、惩腐败,措施何在

学风腐败在各朝各代的惩治力度也由弱到强。《礼记·王制》中记载,西周时,在大学学业将结束的时候,派专门的官员检查学生中不听教导的人,报告于王,王再命三公、九卿、大夫等人,为他们习礼说教感化之,对屡教不改者,流放远方,永不使用。可见当时的措施还是以感化为主。南宋时“诸道类试,专委宪臣,奸弊滋生,才否贸乱,士论嚣然”,于是朝廷派临时监考官赴各省监试,后专门确定为类省试赦差官制。唐统治者对科场舞弊的官员严厉制裁,或罚奉料,或流放、斩决,都是针对考官而言。明清对科举舞弊大案的惩戒,除了取消应试者的报考资格,还要对相关涉案人员流放、斩首、抄家灭门,可谓是态度极严。就连太平天国这样一个历史短暂的小国,也在《钦定士阶条例》中写道“有顾犯一切场规滋事者,由巡查禀明议罪”。可见,我国古代统治阶级也是重知识、重学问的。本文由中国论文联盟https://www.wendangku.net/doc/5011141834.html,收集整理。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领域针对学术腐败也各有所言。从批评、警告、处分到除名、撤职,力度不等。虽然学术腐败不像“政治腐败”、“经济腐败”那样关系到人们的切实利益、生命财产,但是学术以其在社会文化领域的特殊性,同样不可小视。从目前着眼,能否培养出具有真才实学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要靠教育,靠真学问,靠真学术;从长远来看,一个思想体系的形成,一个科技成果的再转化都是关系到社会发展、人类进程的大事。只有对学术严谨,对知识尊重,才能形成真正纯洁、向上的社会风气。

在我国法制逐渐健全的时代,惩治政治腐败、经济腐败、造假、售假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寻。同样,针对“学术腐败”这种日益强盛的歪风,也需要一部健全的立法,不能仅看到这是某个人的品德败坏,还应见到它所造成的后果也是需要承担责任的。而这种责任,不能仅凭一个学校、一个机构主观制定,各家有各家的说法,各户有各户的“家法”,而应该把它上升到一个法律的高度,体现它的公平、严谨性。

四、德育为主、法制并行

在面对学术腐败的问题上,有不少学者、教育家也在出谋划策,有人提出学术也要打假;有人主张把权力和头衔分开,要权力就不能要职称;清华大学更是在新出台的《清华大学教师科研道德守则》里率先推出了教师“十戒”。对问题的解决,不仅要治标,更要治本。

儒家认为,道德是人的价值所在,而法律仅仅是维护道德的工具。我们可以看到,在儒、法、道同时出现的几百年里,确实是人们专心学术、心系国家的一段时期。虽然我们不倡效古,但是我们在高举“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大旗时,应该注重德育教育建设,只有让受教育做学问的人真正尊重知识,向往真知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术腐败的问题。

春秋韩非、战国秦王都主张“以法为教”,结果始终不能长治久安。江泽民总书记在2001年1月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以德治国”、“依法治国”,就是看到德与法相辅相成的重要关系。我们在教育界、学术中同样可以运用,只有刚柔相济、内外兼容,才能还学术一个庄严的本色!

防止学术腐败行为的策略

防止学术腐败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也是学术界意义深远的任务,为此,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学术界要努力营造一个健康、良好和宽松的学术氛围,学者学术清白。

(2)加大全社会对学术腐败的监管力度,使学术腐败行为成为众矢之敌而无藏身之地。

(3)制定相关政策,注重保护学者的长期从事学术研究的积极性,保证学者从事学术研究的合理利益,避免使其急功近利。近日教育部社科委主任吴树青说,“学术不端行为与当前科研评价体系重数量、轻质量,重短期效应、轻长期积累的取向有关”。现行学术评价体制的弊端使得学者追逐短期效益,多出成果快出成果,违背了科学研究的规律。

(4)打击学术造假,更需经济处罚。前些年的“克隆之父”、韩国黄禹锡造假事件后,在首尔大学撤销了其教授职务后,韩国检察机关也对黄禹锡及其科研小组进行调查,认定他欺诈并挪用“政府科研资金”,并对其提起诉讼。在我国,论文造假者受到的最严厉的处罚莫过于解聘和开除公职,而造假者和其利益集团由此获得的巨大利益却无人追究,造假者付出的是低成本,获得的是巨大的名和利。政府有关部门应制订自治学术腐败的经济处罚政策。

因此,防止学术腐败,不仅需要发好的科研管理公有制、科学的学术评价体系、学术界倡导高尚的学术精神,学者洁身自好外,对学术腐败的当事者进行必要的经济处罚,提高学术腐败的成本,不仅使其在学术界身败名裂,也使其在经济上付出沉重代价,只有多管齐下才能真正防止学术腐败现象的发生。

更重要的是,目前,在我国还缺乏比较合理的、有效的、科学的打击和惩处学术腐败机制。对当事者的处罚,多停留在道德层面,顶多对已有荣誉的剥夺和课题研究的中止,很少触及实质层面的东西,比如降职、解聘或者撤销技术职称等。也就是说,学术腐败的既得利益和预期收益,

比遭受查处带来的损失要大得多。按照经济学原理,超过30%的利润,投资者就敢铤而走险,遑论学术腐败的高额利润了。

此外,我国目前还没有保护揭发者的措施,即使有人能够正直勇敢地站出来揭露其同行或上级的不端行为,也肯定会面临报复,而且是群体性的围攻。而机构和团体,这时大多选择沉默,因为他们也是学术腐败的既得利益者。

打击学术腐败,业内专家提出,要穿越“三重门”。第一重“门”,是指应建立起更合理的科研评价机制。彻底清理滋生造假的土壤,改变目前以论文数量为主的考核导向,建立以论文质量为导向的考核体系,从源头上扭转急功近利的学术风气。对此,著名华裔数学家丘成桐指出,导致大陆教育、科研质量不高的原因,就是有些高校和主管部门喜欢“亩产万斤”,不考虑教育、科研的使命。

放眼当前高校,考核教师基本是重论文、论文发表数量和SCI(即美国《科学引文索引》),论文与票子、房子、位子等自身利益挂钩,在无形的压力下,浮躁心态逐渐蔓延,有的教师不是认真搞研究,而是热衷“搞关系”,拉项目,充当“学术包工头”。有的教师一年发表十多篇“核心刊物”论文,至于这些论文水平如何,有没有原创性,则根本没人关心。年底得表彰者,也往往是这些学者。这种机制如果不改变,所谓的学术腐败治理终究还是一句空话。

第二重“门”,是指应建立起健康的学术批评环境。就当前来看,批评者的缺席和沉默造成了学术腐败的流行。因此,遏制学术腐败,就要善待学术批评。学术批评的健康开展与发展,客观上,需要一个民主的学术环境、宽松的舆论氛围;主观上来说,尤其需要学术至上、求真求实、与人为善的科学态度。

打击学术腐败,应走出“自己人监督自己人、自己人查处自己人”的模式。我国至今没有建立全国性的学术打假机构,对政府资助项目的质量和真伪也缺乏有效检验。对造假事件多是学校单独处理,有的院校、科研机构态度暧昧模糊,甚至姑息迁就。对此,我们有必要仿效国外发达国家的做法,例如美国政府针对学术不端行为特别成立了“研究诚信办公室”,该机构专门调查和处置那些由美国政府资助的研究项目中的

不诚信行为,并随时公布违规者的姓名、单位、违规情节和处置决定,在对待学术造假问题上绝不手软。

第三重“门”,是指应采取法律手段严惩学术腐败行为。在我国,学术造假最严厉的处罚莫过于解聘和解除公职,与造假成功获得的巨大名利相比,风险很小。而近邻韩国,在“克隆之父”黄禹锡造假事件后,不但首尔大学撤销了其教授职务,韩国检察机关也对黄禹锡及其科研小组进行调查,认定他欺诈挪用“政府科研资金”,对其提起诉讼。相比之下,我国法律在打击学术造假方面明显滞后,无法追究学术造假者的刑事责任。

当然,法律并非万能的,在法律予以惩戒的同时,应注重建立起健康的学术信用制度,加强研究者的道德自律,从伦理上进行矫治,即通过强化学术研究者的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引导和教化其发扬本心、扩充善性,以规范和调整其在从事学术研究时的内心秩序。总而言之,唯有依靠共同努力,建立全民崇尚诚信的社会环境,从根本上铲除学术腐败的土壤,才能还学术研究以清新之风,为建设和谐社会和创新型国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净化学术环境,促进学术进步和科技发展,就必须彻底杜绝和遏止高校学术腐败,但仅仅靠严惩学术腐败显然难以做到,根本措施还在于改革当前的高校学术评价制度和职称晋升制度,必须在阳光下运作学术评价和职称晋升。我建议:一是改革当前高校职称晋升标准制度。不再

中国高校学术腐败大曝光

中国高校学术腐败大曝光 大学者,就应该有一些学术上颇具造诣,道德上堪为楷模的大学问,以及懂得和创造这些大学问的学问家。与纷繁复杂的社会相比,有人说,大学应是一片净土,那些在净土中、象牙塔里做着高雅学术的大学教授们正因为探究着世界的普遍真理,教育着曾被冠以“天之骄子”的中国大学生们而成为这个世界上最纯净也最受尊敬的人。 然而如果你真的这样认为,那就错了。当你真的步入中国的大学校园,你会发现这里面除了知真向善爱美的学人以外,也有造假邪恶乃至极其丑陋的东西,而那些最应该受到人们尊敬的人,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格也是如此卑下,集中的体现则是学术腐败。 中国高校的学术腐败可谓别有洞天,他们给我的感受是四个字:触目惊心。 现象之一:七拼八凑编教材数十年来不换“芯” 据报道,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出版的各种版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已经达到500多种,仅北京图书馆收藏的书名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高校教材就有100种之多。其他如:中国革命史、中国近代史、政治经济学、法学概论、文学原理、大学语文等学科也有相同的情况,一些理科的基础教材也大多如此。 那么,这些教材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记者采访了一位同门师兄,这位师兄硕士毕业五年,已经参与编辑或者主编过5部教材,他向记者透露,一开始还是极其认真,找了大概不下100多本的参考资料,在翻看参考资料的过程中,他发现许多书的章节、甚至内容都是雷同的,于是他也找到了窍门,后来编教材简直成了套路。他告诉记者,编教材既不要搞研究也不用做调查,更不用钻故纸堆查资料,甚至相关领域的著作和论文也不要多看,只要找来三四本已有的教科书,框架体系上略微变动,章节顺序上稍作调整,材料内容上综合综合,文字叙述上处理处理,一本新的教材便诞生了!不过有时候他也不愿意做这种事,便找来几个学生,给他们定一个大体的框架,让他们具体操作便是了。 我国大学的许多文科教材和理科基础教材,普遍都存在着“严重老化”的问题,目前使用的教材不仅有七八十年代编写的,还有五六十年代编写的。一项对上海大学生的调查表明,有将近63%的大学生对现有文科教材的陈旧和老化表示抱怨和不满。据目前在校的新闻系学生反映,他们使用的《新闻采访学》是1983年兰鸿文教授编写的,《文学理论》的蓝本还是60年代以群等编写的修订本,至于中国文学史的蓝本还是60年代游国恩等教授编写的。 不仅基础课教材如此,专业课也几乎大同小异。南方某著名大学一位学经济的学生告诉记者,有一天他们上一门专业选修课,一位70多岁的老师走上讲台,摊开一本发黄的讲义,对同学们诚恳地说,这是我1985年写的讲义,这个学科发展很快,我们大家一起边学习边探讨吧。这位学生说第一次听课大概有30多人,第二次也就来了10个人,第三次上课5个人都不到了。 如前所述,近年来各种版本的教材层出不穷。但为什么教授们还在使用旧教材呢?

十大典型违法广告案例

十大典型违法广告案例 违法广告案例1:“苗毅韧牌胰衡片”食品广告(广告主:云南恩红药业有限公司),该广告使用“大约有%的糖尿病人病情得到控制,89%的糖尿病人胰岛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持续用药6个月后,糖尿病惊现36%恢复正常”等易与药品相混淆的用语,属非药品宣传对疾病治疗作用,误导消费者,违反了《药品广告审查办法》第二十条的规定。 违法广告案例2:“久治不愈的糖尿病和并发症,哪里能治愈”医疗广告(广告代理公司:昆明平凡广告有限公司),该广告宣传保证治愈,使用患者的名义作证明,违反了《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第十二条的规定。 违法广告案例3:“双灵固本散”药品广告(广告主:青阳县医药有限责任公司),该广告以印刷品形式发布,广告宣传治愈率,并利用患者的形象作证明,违反了《广告法》第十四条的规定。 违法广告案例4、“唐乐舒胶囊”保健食品广告(广告主:曲靖开发区唐乐舒经营部),该广告以印刷品形式发布,广告内容中利用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名义进行宣传,夸大保健食品广告的功能,误导消费者,违反了《印刷品广告管理办法》第三条的规定。 违法广告案例5:“康华夜话?性情空间”医疗广告(广告主:昆明康华医院),该广告中宣称的“拥有最新从德国引进的BAT光离子动态检测系统”的内容,无相关证明材料证实,误导消费者,违反了《广告法》第四条的规定。 违法广告案例6:“攻克失眠抑郁顽症难关、展现高科技医学(中医治疗失眠、抑郁症、植物神经紊乱)”医疗广告(广告主:云南中医学院附设中医医院),该广告中宣称的“科学研究表明,不睡觉只能活5天,不喝水只能活7天”的内容,无相关证明材料证实,误导消费者,违反了《广告法》第四条的规定。 违法广告案例7:“治好肝病阳转阴后付款”医疗广告(广告主:云南明华中西医结合医院有限公司),该广告中出现隐含保证治愈的内容,违反了《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第七条第(三)项的规定。 违法广告案例8:“治愈肝病阳转阴只收380元”医疗广告(广告主:黄土坡健民门诊部),该广告中出现隐含保证治愈的内容,违反了《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第七条第(三)项的规定。 违法广告案例9:“新电解导融技术成功治疗前列腺疾病”医疗广告(广告主:航空门诊部),该广告中宣称的“在全国三百余家大中型医院临床应用,已让数万例患者得到康复”、“数小时达到治疗目的”的内容,无相关证明材料证明,误导消费者,违反了《广告法》第四条的规定。

浅析学术腐败

浅析高校学术腐败现象 学院:信息光电子科技学院专业:光学工程 姓名:田洪春 学号:2013021461

摘要 学术腐败是学术活动中的不道德行为和欺骗行为。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高校并不是在真空中,学术界也并非一片净土。在当今学术界,学术腐败是一个普遍问题,学术造假,学术欺瞒,学术贿选等问题正慢慢腐蚀我国的学术界,对我国的学术界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制止学术腐败已经成为了学术界的共识。但是学术腐败存在于学术界这么多年,沉疴难除,如今,这已经成为我国学术界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产生了极大的危害,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坚决治理 关键词:学术腐败普遍问题危害治理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高校的教育有了迅猛发展,各大高校的科研研究与学术建设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如今,各大高校的学术研究不断发展,研究队伍也不断扩大,研究水平也有了长远的提高。然而,伴随着科研经费的不断上涨,越来越多的学者收到社会风气与个人名利思想的影响,开始为了钱财抛弃自己的学术道德,进而做出一些学术腐败的事情。这些事情严重了学术界的研究风气和道德风气。例如,在学术奖励中的各种违规行为,某些导师,学术带头人搞学术统治问题,学术批评庸俗化以及学术评审行政化。这种不良之风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学术研究环境,阻碍了学术发展,科学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抑制这股不良之风,还中国学术界一片清明。现阶段对我国高校学术腐败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极具迫切性,它关系到学术的声誉和健康发展,关系到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落实。 谈起学术腐败,它有很多表现形式,最主要的是以下五种。第一,学术抄袭或剽窃。它是指在参考他人文章或者学术成果时存在抄袭剽窃,不经他人同意,不注明出处而大量饮用甚至照搬的行为。第二,学术造假。为了所谓的研究成果,弄虚作假,欺骗大众,这是严重的破坏学术道德的行为,同时也会严重影响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同时会给行业内部的研究造成很大的损失。如果一些研究学者利用学术造假的东西继续研究,可能会发生重大事故。第三,泡沫成果。为了追求学术成果,为了个人或者集体的利益,忽视学术质量,仅仅追求速度、数量等,学术研究粗制滥造,缺少科学性与价值性。有些学校研究成员为了从国家部委或者科技部申请到科研基金,虚报研究成果或者夸大研究前景,涉嫌严重欺诈与欺骗。第四,权利渗透,沽名钓誉。这是指一些个人或组织利用手中的政治经济权利,以利益为中介,进入学术界中,堂而皇之的冠上教授或者专家的称号。一些政府机关人员为了提高自己的名誉,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利,从高校没有经过任何考核从而获得硕士或者博士的学历,以权谋私,为自己升官发财不择手段。第五,学术评审、鉴定等过程中的腐败。这是指学术项目审批、评定,学位授予,职称评定等过程中存在不遵守规则,靠权力、钱财、关系而获得学术机会权力的行为。例如去年传的沸沸扬扬的复旦大学医学院某教授贿选一事,其学生实名举报导师学术造假,举报其导师有多篇论文涉嫌抄袭,造假。 学术腐败,无疑给了治学道德、大学精神重重一击。学术腐败不仅仅是让公众对学术、对专家的不信任与失望,更是对国家未来人才的坑害。在中国,一些知名教授,知名大学校长造假行为更是给中国的大学教育的伤口上撒了一把盐。在去年一年内,就有西安交大六教授实名举报该校一名长江学者造假、江西井冈山大学教授钟华和刘涛国际学术期刊造假、武汉理工大学副校长博士论文抄袭等诸多事件被披露。更为嚣张的是,有些教授或者学者竟然公然挑衅学术界威严,对于自己的造假行为毫不避讳,行为特别明显。例如,武汉某一学院的教授,2003年共发表了65篇SCI论文,平均每篇不到一周;浙江某大学一位博导平均不到2周就发表一篇SCI论文。对此现象,有的外国科学家拒绝为来自中国的论文审稿,对中国的论文真实性和期刊的自信度表示强烈的质疑。 大学精神的核心是探索精神与责任意识。大学培养的人才应该具备这种精神与意识,探索是对科学真理、追求真理的无限探索,体现的是一种职业精神。人才只有具备了责任意识,才能真正投身实践、投身事业,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例如,某大学的校训是“弘毅、博学、求真、至善”,可以看出,把“求真”二字放入校训之中就是希望大学培养出来的人才诚实守信,不弄虚作假,勇于投入对真理的寻找之中。

学术不端行为的概念和表现形式

学术不端行为的概念和表现形式 一、学术不端行为 1992年,由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工程和国家医学研究院组成的22位科学家小组给出的学术不端行为的定义:在申请课题、实施研究报告结果的过程中出现的捏造、篡改或抄袭行为。即学术不端行为主要被限定在“伪造、篡改、抄袭”(FFP,即fabrication、falsification、plagiarism)三者之中。 我国学术不端行为的7种表现形式:抄袭剽窃他人成果;伪造篡改实验数据;随意侵占他人科研成果;重复发表论文;学术论文质量降低和育人的不负责任;学术评审和项目申报中突出个人利益;过分追求名利和助长浮躁之风。 我国著名生命科学家邹承鲁认为,在我国学术不端行为还包括:伪造学历和工作经历;贬低前人成果;自我夸张宣传;一稿多投;在自己并无贡献的论文上署名;为商业广告作不符合实际的宣传等。 二、学术不端行为的表现 1、抄袭剽窃他人成果 《辞海》关于抄袭的解释:窃取别人的文章以为己作。关于剽窃的解释:抄袭,窃取他人的文字以为己作。 通常,抄袭和剽窃为同义语。认为抄袭就是使用他人作品的内容而“不注明来源”,即不承认该内容来源于他人的作品,而把他人作品的内容据为己有。可以看出,抄袭是一种复制行为,然而复制不都构成抄袭。如合法的转载不能认为是抄袭。 对于期刊论文,认为有超过30%的内容相同,即构成抄袭。 自我抄袭:在自己的文章中大量复制自己其他文章中的内容。 2、一稿多投 表现形式:同一作者将同一篇论文投给两家或两家以上学术刊物同时发表或先后发表。 危害:一稿多投浪费有限的出版资源、编辑与审稿专家的宝贵时间,违反学术传统,侵害期刊社的专有出版权;损害期刊的声誉和读者的利益。 特点:内容大部分相同,只有局部不同,如行文次序调整;或文章名称略有不同,在不同媒体上重复发表。 3、一个学术成果多篇发表 表现形式:一篇论文拆成几篇发表、一次性成果多次反复使用、同一成果被拆分成多篇文章发表、同一实验被分成多种角度阐发。 特点:作者相同;多篇文章主题完全相同;内容大部分重复(作者过度追求发表数量)。 4、不当署名 表现形式:署名者未参加有关研究工作,却为了某种目的故意在别人作品上署名,无端侵害他人成果,使应该署名者不能署名或署名靠后,或提高署名者的成果数量;无功者在作

大学生违规违纪违法经典案例汇编

大学生违规违纪违法经典案例汇编消防篇 案例一 2004年11月26日下午15时左右,某高校经济学院学生陈某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热得快,停电后未将插头拔下,并顺手将热得快放于抽屉中,来电后引燃抽屉中的物品,造成火险,幸被及时扑灭,未造成重大财产损失。 案例二 2006年3月27日晚19时左右,某高校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学生杨某在洗漱间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热得快,离开寝室时忘记拔掉插头,导致暖水瓶爆炸,引发火险,幸被及时扑灭,未造成财产损失。 生命,只有一次;火灾却与生命息息相关。关注消防,热爱生命,抵御和防范火灾,是当今人类进步与发展的一大主题。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我们只有了解和掌握消防科学知识,提高防范能力,才能更大限度地减少火灾对生命的侵袭。大学生在学校消防安全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和独特作用。据统计,高校内70,,80,的火灾发生在学生公寓。学生是学生公寓的主人,因此预防学生公寓火灾,学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消防常识缺乏,扑救初起火灾和逃生自救互救能力低下,一旦发生火情,势必酿成灾害,后果不堪设想。因此, 希望同学们引以为戒,禁止使用大功率电器,增强消防安全意识,杜绝此类事故再次发生。 治安篇 案例三

2006年2月20日下午14时左右,某高校经济学院学生刘某趁寝室无人之机,找来锁匠撬开同寝室同学张某的衣柜,并拿走其放在衣柜中的招商银行卡,通过此卡,刘某取走了张某卡内存款3100元,取完钱后刘某又将招商银行卡放回张某的衣柜里。 案例四 2006年3月7日下午14时30分左右,某高校外语学院黄某回到学生公寓8栋108寝室,发现同寝室同学张某存放笔记本电脑的柜子未锁,遂打开柜子,取出电脑,并将电脑藏入所住公寓顶楼无人居住的房间,事后伪装发案现场,并向该校保卫处报案。 案例五 2004年12月9日中午,某高校经济学院学生刘某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学生杨某、李某等人喝酒聊天,当聊到与管理学院学生廖某的过节时越想越气,遂冲到学生公寓14栋242室,把廖某叫到楼道里进行殴打,杨某、李某在拉劝中趁机对廖某某进行踢打。当天下午,廖某的同寝室同学韦某回到宿舍后,得知寝室门被刘某踢坏、廖某又被刘某殴打后,便与管理学院学生戴某一起找刘某“评理”。 案例六 2005年1月10日晚,某高校经济学院学生宋某邀集同院学生张某、葛某一起到学生公寓10栋6楼找用红外线发射器照射自己的人。当他们看见生命科学学院学生周某手中有红外线发射器,就认定是周某所为并对周某进行了殴打。随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学院学生刘某、娄某、官某、叶某知道了这一情况,并与周某一起找宋某“评理”。双方在学生公寓14栋4楼的楼道间发生激烈争执,继而动手群殴。 案例七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结课论文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 结课论文 题目: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学习心得 学院: 专业: 年级: 姓名: 学号: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学习心得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里,各种各样的信息扑面而来。各个学科里面的知识也以我们难以想象的速度增长着。当我们身处其中,作为其中的一员,我们应当有基本的科学道德以及学术诚信。与思想道德比较,科学道德是我们在知识领域的一个原则,一个底线。在研究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就开设本课程,是非常有意义的。关于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问题,在上完了本课程之后,我对于这个问题有了比较清晰地理解。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主要就是两部分内容。科学道德部分,主要是指科技工作者在科研活动中应遵守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应具备的道德素质。而学术诚信则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对待科学要讲求“诚”,其二是对待其他研究者及其劳动成果要讲求“信”。 一、科学道德 首先,提到科学道德,我们可以说,科学道德是学术诚信的前提条件,因为要做到学术诚信,首先要有科学道德。从课堂内容中,我们可以知道科学道德是科学共同体内部和科学工作者个人在从事科 学研究和处理科研成果时的内在自我约束标准。在科学目的上,以追求真理性的认识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体利益为最高原则。在科学态度上,求真务实、不弄虚作假。不因追求个人名利而违背科学工作者应有的理性良知和社会道德责任感。 所谓科学道德,即是在科学上的道德观。关于道德,我们知道它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道德经》一书。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其中“道”指自然运行与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 科学道德是社会道德在科学技术活动中的表现,主要是指科研活动中科技工作者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应具备的道德素质,既表现为科技工作者在从事科学技术活动时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人格,也具体反映在指导科技工作者正确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或规范之中。

浅析研究生在学术研究的过程中的学术不端行为

第1章引言 自古以来,儒家学派中智、义、礼、仁、信、智的做人之道被中国人奉为生 命之道。“诚信”历来便是我们中华儿女为人处世的“根本”,在我国被誉为是做人处事的宗旨。研究生群体目前在我国属于学术水平比较高的一个群体,他们将来必将发展成为我国科研团队当中的主力军,所以对于研究生群体们的学术道 德水平考察不容忽视。 与全日制本科阶段教育相比,研究生教育更加体现自主化、个性化、多元化、开放化的教育培养特点。但是这可能会导致学院以及导师对研究生的教育监督力 度出现相对弱化的现象。高等院校的研究生群体们,唯有树立一个诚信的人生态度,在诚信的指引之下,去正确的看待问题,通过自己的实际努力来提升自己的 学术水平,而不是通过投机取巧的方式来达到目的,否则只能是南辕北辙。 第2章学术腐败行为 2.1 概念界定 狭义的学术腐败,主要是指利用学术权力谋取不正当的利益,是指研究者在从事学术活动中缺乏对学术讨论、科学研究等领域既定的法律法规、制度规则与道德约束最起码的尊重与遵循。 2.2 分类 学术腐败从广义上来讲,分为三类:学术腐败,学术不端和学术失范。 2.2.1 学术腐败 学术腐败是在一种相当竞泛的意义上就学术文化界和高等教育界存在的学 风问题与学术舞弊而言的。具体体现在利用学术资源谋取非正当利益或者利用不 .

正当资源谋取学术利益。对于研究生而言,单纯的学术腐败并不常见,相反,学 术腐败多见于老师或者老师与学生共同进行的行为中。 2.2.2学术不端 学术不端主要是指学术从业人员有意识地进行的学术违法违规行为,如抄袭剽窃、实验作假、伪注等,是以违背诚实守信为前提,为了达到学术目的所产生 的一系列不正当、不合法、不合情、不合理、不守信用的动机。 1.2.3学术失范 学术失范主要是指学术研究及成果发表中存在的违背学术规范与学术伦理的学术偏差,如一稿多投、低水平重复、粗制滥造等。主要有以下几个现象:(1)学术研究成果不严谨、不规范、没有多大价值;(2)许多低水平的学术重复现象频繁出现;(3)学术成果拼凑现象经常被发现,影响也非常的恶劣;(4)冒名盗用他人研究成果;(5)聘用“枪手”代写论文,自己坐享其成。 第3章产生学术腐败行为的原因 3.1 研究生自身缺乏学术道德修养 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方式不同,部分研究生在刚入学时比较迷茫,对本专业的学习和未来的职业发展缺乏长远的规划,对专业领域的学习和研究不深 入。需要撰写论文时才发现平时积累不够,加上缺乏自律意识,此时很容易出现学术不端和学术失范行为,学生从入校开始,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机不纯。为了增加发表论文的数量以期在评优中占据优势,在就业中增加筹码,一些研究生意志力薄弱,学习动机由获取知识转变为获取利益,在科研过程中投机取巧,出现程度不同的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 研究生自身缺乏学术道德修养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缺乏求真务实的品质。第二,创新意识不足。第三,责任意识不足。 .

学术腐败的根源、危害及对策浅析

学术腐败的根源、危害及对策浅析 高中兰 10689606 药学院化学生物学系无机 摘要:针对学术腐败问题,本文就其根源,危害和对策进行了讨论。学术腐败滋生的原因除了个别科研人员的道德品质问题,还有很深刻的制度问题,而且就学术腐败到来的危害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最后给出了几条学术腐败的对策。 关键词:学术腐败、根源、危害 近些年来,国内针对学术腐败的讨论十分激烈,在百度内搜索学术腐败,可以得到436,000条新闻网页[1]。学术腐败基本上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国家政府和许多的学术泰斗[2]都不断的发出号召要求严谨学风,禁止学术腐败,可是大宗的学术腐败还是频频浮出水面。其实学术作假问题不单单令中国科研人员头疼,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大问题,且不说韩国黄禹锡教授的问题,就是在科研制度先进的美国和欧洲也有不少学术腐败问题传出。 一、什么是学术腐败 学术腐败是一个很广义的概念,包括很多个方面,是各种不道德、不诚实学术行为的总称。与一般的腐败不同,学术腐败与权利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是各种不道德、不诚实的学术性味的统称[3]。对于我们广大博士研究生来说,编造数据、一文多发、篡改数据、剽窃他人劳动成果等等是最应该避免也最易发生的学术腐败问题。 二、学术腐败的根源 学术腐败问题屡禁不止,是有着很深刻的根源的。 首先,我认为现行一切唯SCI是问的制度是造成学术腐败的一个根本原因。评讲师、副教授、教授乃至评院士,首要条件都是SCI,不光老师们被SCI压得喘不过气来,就连博士生硕士生也都背负着SCI的包袱。就拿北大硕士一般都要求有SCI,博士的要求更高了,一般都是2.0,据我所知,某些院系要求博士生毕业时,必须要有4.0以上的SCI论文!这种现象在全国各大科研机构和院校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当然,对于某些学科,SCI并不非常难发,而问题在于,一旦SCI成为一把标尺以后,就会出现很多问题!某些急功近利的科研人员,好一点的就是低水平重复,换个试剂就是一篇小文章,虽不能算作是学术腐败,但也是学术道德不端正;更有甚者,一文多发,剽窃他人的已发表或者未发表文章。尤其某些靠着版面费过活的小杂志,更是学术腐败滋生的温床,这些小杂志与那些急切需要文章不踏实做学问的科研人员一拍即合,成为学术界的一个死角,造成很不好的影响。 另外,个别科研人员的道德问题也是学术腐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当SCI 和IF成了标尺后,想要升迁或者申请基金SCI数量以及较高的IF都是必不可少的,高IF可不是那么容易顺手得来,所以就拿数量开涮。通过各种手段,不惜损害国家和学校以及学生的利益。当然也有一些研究生和博士生为

中国高校学术造假问题调研分析

中国高校学术造假问题调研分析 中国高校学术造假问题调研分析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竞争常常被当作国家竞争战略的核心构成,重视科学研究,资助科研活动便成为各国中央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在科研工作中,尤其是在基础科研领域,大学是一支重要力量。怎样更好地利用大学的研究力量为国家服务,怎样有效地资助大学从事科学研究,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课题。近年来,虽然科研经费增加迅速,我国大学的科研表现却并不令人满意。科研论文数量仅次于美国,但重复研究和学术搀假侵蚀着大学的肌体。20xx年1月9日,国际著名医学期刊、英国《柳叶刀》杂志,发表题为《造假:中国需采取行动》的社论,第一句话就直指最近曝光的中国学术论文造假事件。原本应该视学术创造为生命的学者,原本最讲究体面和尊严的学者,为什么会置这一切于不顾而去参与学术造假?如果不把学术造假的诱因挖出来,进而采取措施将其根除,那么,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之路将异常艰难。 一、几种主要的学术腐败现象 近年来,随着新闻媒体的不断披露,大学学术腐败引发社会对大学学术秩序的广泛关注。然而,要从根本上消除大学学术腐败,仅有关注是不够的。目前,我们迫切需要对学术腐败进行整体的现象梳理,分析其制度诱因,分门别类地采取措施。 ⒈学术造假。学术造假是指剽窃、抄袭、占有他人研究成果,或

者伪造、修改研究数据的行为。仅一年,就有西安交大六教授举报该校一名长江学者造假、江西井冈山大学教师钟华和刘涛国际学术期刊造假、武汉理工大学副校长博士论文抄袭等诸多事件被披露。在这一系列事件面前,人们既感慨于六名老教授的坚持,更震惊于造假还敢申报国家大奖的“勇气”,惊诧于两个年轻学者一年炮制70多篇sci 论文的“荒唐”。12月17日,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沈阳副教授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公布于众,描述了学术造假的整体状况:据估算,论文买卖的销售额高达数亿元。 ⒉无偿占有研究生的劳动。中南大学信息物理工程学院教授陈真诚涉嫌怂恿研究生抄袭他人论文的事件披露后,人们看到了某些导师和研究生之间关系的“冰山一角”。有些导师指派研究生到自己的公司里工作,以“研究”为名,无偿占用学生劳动,挤占了他们的学习和研究时间。以前只在研究生中传播的“故事”,开始在社会中扩散。 ⒊科研经费使用不当。为了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我国政府多年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学科研的整体水平和科研条件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但暴露的问题也很多。项目负责人违规使用经费、横向课题收支缺乏规范,败坏学校声誉,借协作科研之名,将科研经费违规划拨关联机构和自己的公司……这些问题的广泛存在,不仅对大学的社会形象带来严重影响,而且一直困扰着中国大学科研的效率和水平。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所列举的问题都是近年来被社会广泛批评的学术腐败现象。

对高效课堂的几点看法

对高效课堂的几点看法 高效课堂在我校已经实施快一年了,通过对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学习和课堂听课,使我对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环节有了初步的认识,现就本人对高效课堂的看法与各位老师做以交流: 1.高效课堂是一种教学形态,集中表现为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它是一种融学生认知建构与情感激活,教学掌控与情境创设为一体的教学形态,高效课堂是一种教学理想,其意义是为现实教学产生一种动力、牵引、导向作用,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时永恒的主题,是教师永远的追求。 2.教师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教师要最大限度的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更好的体现教学目标的适当性,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积极引导学生思维,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体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 3.抓好教师备课中的备学生问题,如果教师不去研究学生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课堂教学的高效更是无从谈起。 4.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的选择主要依据教学内容,学生认知实际,只有选择最适合学生的认知实际,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经过一段时间的的教学,在进行“高效课堂”教学过中,我认为还应多注意一下几个问题: 第一,提高认识,转变角色 有效教学实验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生为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组织者,为了学生搭建合作学习,共同探究的平台,把黑板还给学生,把话语权还给学生,把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任务转移到学生身上。对于教师就要尽快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第二,学生学习方式转化是关键 现在学生是老师讲,学生听,学习是被动接受,高效课堂“以生为本”先学后导,学生仍不动脑现象居多,要完成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学习的转变,需从问题入手,创设自由和谐的情境,多元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与热情,帮学生找回自信,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

关于学术腐败产生的原因分析

关于学术腐败产生的原因分析 分类:行业新闻发布时间:2013-01-20 10:03:12 阅读次数:452次 (一)社会环境原因 社会转型期的制度缺陷与各种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是学术界各种问题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根源。纪宝成认为,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各种竞争机制、各种良好的约束机制尚不健全,道德价值与现实利益追求的不协调,引发了人们普遍的浮躁、急功近利和唯利是图的心态,使整个社会价值观出现畸形,各种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是各种学术腐败产生的大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根源。蒋寅认为,权力腐败盛行、经济秩序混乱、法律威信下降是滋生学术腐败的土壤和社会大环境。 (二)学术管理体制原因 近年来学风的急剧恶化,包括学术活动中各种弄虚作假行为和学术的日渐泡沫化,很大程度上导源于主管部门过多的行政行为。学术管理体制存在诸多缺陷,是产生学术腐败的制度根源,这是学者的一致看法。 顾海兵、张国功认为我国学术领域存在的诸如腐败、钱学交易、权学交易等严重问题的主要根源是学术管理仍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行政化管理体制,所奉行的是以权力为资源、以利益为目的的“准官场”权力游戏规则,教育行政部门评审重点研究基地与跨世纪人才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管了不该管的事情;教育行政部门权力过于集中,审批过多。 学术腐败的主要根源。由于社会发育不良,我们的学术体制仍然是官本位制,学术机构的行政权力绝对压倒学术权力,掌握行政权力的学者们,利用自己手中掌握的主持和参与职称评定、课题立项、成果鉴定等工作的便利,不正当、不合理地行使职权,从而导致学术腐败。 (三)学术评价方式原因 在整个学术制度存在弊端的背景下,我国学术评价机制尚存在许多不健全、不合理等问题,也是诱 发各种学术腐败问题的主要因素。 周兆军、韩东屏等认为目前我国在学校和科研单位评级、学科建设评点、教师与科研人员考核与职称评定、学术成果认定等普遍盛行的是以指标量化为主的评价方式。这种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的评价方式,不仅极易使学者变得急功近利,浮躁不安,不愿潜心去做那些难度大、周期长的研究项目或科研课题,只愿做短平快式的研究,而且还使一些人在重压之下,

村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

村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 广州市白云区人和镇明星村党支部书记梁某、东华村村委会主任周某受贿。梁某、周某在协助政府经营和管理国有土地的过程中,利用职务便利收受贿赂。白云区纪委对梁某、周某立案调查并移送司法机关。 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执法队队长严某受贿。严某利用职务便利,收受违建业主财物。宝安区纪委对严某立案调查并移送司法机关查处。 南澳县黄花山管委会干部违规购车、用车。黄花山管委会党委书记蔡某主持召开班子会议,决定用公款16.95万元购买广汽传祺2.0越野车一辆,以某职工个人名义入户,逃避了公务用车定编监管。新购车辆日常由管委会党委副书记、主任谢某使用。汕头市纪委对蔡某、谢某违反公务用车管理规定问题进行立案调查。 东莞市黄江镇黄京坑村干部公款“大吃大喝”。黄江镇黄京坑村党支部书记张某、支部委员张某某、陈某等3人在2013年元旦春节期间,陆续邀请黄江镇有关部门和企业人员吃年饭,共邀请20批、约950人次参加,共花费21.38万元。东莞市纪委给予张某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给予张某某、陈某党内警告处分,并责成其退赔有关费用。 廉江市营仔镇北堤村党支部委员兼村委会副主任温某大操大办儿子婚礼。温某夫妇为儿子举办婚礼,发帖邀请320人赴宴,收受礼金1.37多万元。廉江市纪委给予温某党内警告处分。 茂名市茂港区高地街道那贞社区干部公款旅游。那贞社区组织6名干部到台湾旅游,费用共计5.38万元,全部由居委会报销。茂港区纪委对该社区党支部书记卢某进行通报批评,责成出游人员全部退赔出游费用。 肇庆市端州区黄岗街道干部公款旅游。黄岗街道部分干部借外出学习之机,公款到景区旅游。端州区纪委监察局分别给予街道原党工委委员姚某、原党工委委员黄某、原办事处副主任邓某党内严重警告、党内警告和行政记过处分,并全部免职,调离原工作岗位;对负有领导责任的街道原党工委书记林某进行诫勉谈话,并调离现职,责成参游人员作深刻检讨并承担旅游费用。 英德市英红镇田江村委会违规修建办公楼。田江村委会在未办理审批手续和不按程序招投标的情况下,擅自利用转让宅基地款340万元新建办公楼。英德市纪委监察局给予田江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宋某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给予英红镇副镇长刘某行政记过处分。

对高效课堂的几点建议

对高效课堂的几点建议 查干湖镇蒙古族中心小学张威 高效课堂应该是高效率、高收益的课堂,就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以最小的投入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智慧等方面得到最大的收获和启迪。那么如何才能在短短的40分钟内不仅完成教学任务,并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培养和提升呢?本人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退”, 充分的课前准备是高效课堂的前提条件.做好课前准备,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目标更为清晰、流程更加了然于心,对课堂教学中必需的教具、学具的运用更加恰当,对教学辅助设施设备的使用更加自如。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在整体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内在联系,多查阅一些资料,广采博纳,选择合适、多样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设计,并制作好必要的多媒体课件和直观教具服务于教学。另外要指导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地做好课前必要的预习。教师和学生双方面做好课前准备,课堂才能更高效。 二、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班级分成若干小组,明确组员和组长的职责,明确小组合作学习过程的操作,建立分组合作学习的纪律制度。健全明确分组合作学习管理队伍体系:组长管组员,班长管组长,教师管课堂,管奖惩。明确学习小组评价的方法,充分发挥教师在合作中协调、点拨的作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合作中能

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加大对先进典型和反面典型的表扬奖励和批评处理力度。如评选分组合作学习标兵,发言积极分子,优秀学习小组等等。教师提出或引导学生提出有效问题,适当指导学生展开思考,积极参与和展示,切实做到小组合作学习具有实效性和高效性。 三、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角色的转变和课堂构建策略是高效课堂得以实施的关键。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由学习的主宰者转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策划者,由知识的传授者转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教书匠”变为终身学习者等等,教师要根据新课程的要求,促进教师把以往一些不适合新课改的角色慢慢的转变过来,探索更加适应新环境、新对象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素质,共同描绘高效课堂新景象。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细心呵护学生的积极性,努力营造轻松、民主、和谐、高效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启迪学生的思维,尊重学生的发现,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谐、高效的课堂。

学术腐败的防范与治理

学术腐败的防范与治理 贺云 (昆明理工大学,企业管理,学号:2011209016) 摘要:学术,是指系统专门的学问,是对存在物及其规律的学科化论证,泛指高等教育和研究。学术绝非是逍遥于世外桃园之事,也绝非是居于“象牙之塔”自我欣赏之事。学术问题,实在是关乎民族国家兴衰的大问题。古今中外,所有学术研究的终极目的,都在于直接或间接地为一个民族或国家提供发展的新理念。当然,不可否认,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中国文化、学术也取得不少成就。但是,远没有取得它们应该取得的成就。例如,学术腐败。本文从我国学术腐败的现状入手,分析我国学术上存在的问题, 同时结合实际对我国学术提出相关的防范与治理措施。 关键词:学术腐败;防范;治理 Abstract:Academic is a system of specialized knowledge, it’s also a scientific proof for the existence and the rules. It refers to higher education and research. Happy in the ideal world is definitely not academic things, it is definitely not living in "ivory tower" a matter of self-appreciation. Academic problems, it is a big problem. which concerning a country rise and fall. From Ancient to modern, the ultimate purpose of all academic research is to provide new idea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nation or state directly or indirectly. Of course, to be sure, China's culture, academic also obtained many achievements along with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However, they should be made far achieved. For example, academic corrup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academic corruption and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China's academic and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e of China's academic, forward some academic-relate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Keyword: academic corruption;Prevention;control 1.问题的提出 “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这是鲁迅笔下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知识分子--孔乙己的一段狡辩。 如果把当年孔乙己的这段话放在今天个别专家、学者身上,那是再贴切不过的了。因为他们不仅大段大段地抄袭他人的文章,“制造”论文,而且还百般抵赖。 我国学术界向来被人们视作不染尘俗的象牙塔,学术道德理应为每位学术研究人员所遵循的准则。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近年来,我国学术界中,有一些人功利思想严重,抄袭、剽窃、论文造假等学术不端和学风失范事件层出不穷,学术丑闻时有发生,把学术界搞得沸沸扬扬,“颜面尽失” [1]。 2007年,中科院女博士论文造假,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事后花了近半年时间才证实其造假。造假事件震动学术界。2009年,浙江大学博士后贺海波学术论文造假事件,一时闹得沸沸扬扬。经调查发现,贺海波剽窃论文情况属实。造假事件,反映了什么问题?他们到底是怎么啦? 2.“论文造假”为何屡禁不止 2.1“论文造假”的原因 就抄袭而言,这不是新闻,这样的新闻很多,数不胜数。真实的生活中,抄袭更是很普遍。但清华教授、浙江大学副教授等这样的名校教授也抄袭论文,这说明我国学术界已经很腐朽,到了该下工夫整顿的时候。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去抄袭呢?那抄袭的目的是什么? 我认为有四个主要原因,一是名誉的追求;二是个人经济利益的追求;三是

违法违纪案例心得体会

违法违纪案例心得体会 篇一: 作为普通员工,看到《中原油田职工违纪违法案例选编》中一例例触目惊心的典型案例,看到少数党员干部放松了对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抵御不住诱-惑,走向了犯罪的深渊,以致身陷囹圄,结果令人痛心,我对此感受颇深,启发很大。 开展反腐倡廉警示教育活动,尤为及时,尤为必要,对于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廉洁从政,严守党纪国法,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学习,以案为鉴,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案例》列举的贪官违法犯罪的轨迹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们的不义之财来自权力的“魔棒”,用他们的权力演绎了一场场淋漓尽致的权钱交易之戏。他们无视党纪国法,目无组织纪律,不顾群众利益,弄虚作假,吹牛浮夸,欺上瞒下,独断专行,横行霸道,腐化堕落,不仅严重败坏了党风政风,而且使人民群众利益遭受了严重损失,把人心搞乱了,把风气搞坏了,把经济搞垮了。通过这次警示教育活动,通过对这一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反面典型教材的学习讨论,使我心灵受到极大震动,思想受到深刻洗涤,更是从中得到一些深层次启示和警醒。 二是坚定信念。始终坚定共-产主义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是共-产-党员的立身之本。党员领导干部丧失了理想信念,就会失去精神支柱,失去灵魂。贪污贿赂类、挪用公-款类、盗窃诈骗类等腐-败分子之所以走上犯罪的道路,究其原因,就是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少数领导干部在金钱、官位、名利的诱-惑下,放弃了对世界观的改造,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出现了“千里做官为求财”等现象,他们贪污并非生活所困,而是有着多多益善的贪财心理。在市场经济的形势下,只有自觉地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坚定自己的信念,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提高自我约束能力,提高自我警省能力,坚决抵制市场经济条件下物欲横流的诱-惑,过好权利关、金钱关、人情关,才能经受住各种考验,抵御住各种诱-惑,立于不败之地。 三是加强自身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深刻反思自己,要防腐拒变,这是每一名员工最基本的行为准绳。党一直教育我们要廉洁奉公、严格自律,因此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经常检查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到自重、自盛自警、自励。 加强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证,监督是关键。近年来,局纪委、监察处认真贯彻“标本兼治、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坚持“教育、制度、监督、惩处”并举、教育先行,充分利用违纪发案例进行警示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案例教育,我深刻认识到反腐倡廉的任务艰巨性,认识到建立教育制度,监督并重和预防腐-败体系的紧迫性。以案为鉴警钟常鸣,勤奋做事廉洁做人,我们在学习案例的同时,更加廉洁从业,我们要坚持“十不准”

探索研究生科研论文学术不端行为产生的危害

探索研究生科研论文学术不端行为产生的危害 学术不端行为在中国当前已严重到被称为学术腐败的地步,不仅表现在违反者众多、发生频繁,各个科研机构都时有发现,而且涉及了从院士、教授、副教授、讲师到研究生、本科生的各个层面。其危害主要有如下。 1.学术不端行为败坏高校声誉,阻碍科学进步 高校在人们心中一直是一片净土,高校的健康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发展的方向,如果高校的声誉由于学术不端行为的频发而受到严重损害,败坏了科学研究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那么必然会阻碍科学的进步,因为科学研究需要全社会的支持,需要有科研资金的提供,需要一个比较好的科研环境。没有了这些因素,科学就很难发展,高校就很难生存。研究生在高校是高层次教育,更应从自身出发,自觉维护高校声誉,尤其在科研论文写作方面,积极抵制学术不端行为。 2.学术不端行为损害公共利益,防碍社会发展 科学研究在很大程度上都在使用国家资金,学术造假就是在浪费。有的学术造假和经济腐败相勾结,是为了推销假药、假产品,是在骗消费者的钱,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医学院校的科学研究更是如此,每一项科学研究都是与人民的身体健康、与公共的利益密切相关的。广大的研究生在导师的带领下从事各种科学研究,应该自始至终具备严谨的学术态度,敢于与学术不端行为作斗争。在信息时代,任何存侥幸心理的人最终是要受到惩罚的。 3.学术不端行为违反学术规范,造成不正当竞争

如果靠剽窃、捏造数据就能制造出学术成果、获得学术声誉、占据比较高的学术地位,那么脚踏实地搞科研的人,无论如何是竞争不过造假者的。而且学术造假还对同行造成一定的误导,相信了虚假学术成果的人在造假基础上的进一步研究必然是浪费了时间、资金和精力,研究生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的结果往往影响到学位的获得。因此,研究生一方面要自觉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另一方面,也要增强自身对于学术不端行为危害的防范,这就要求研究生广泛涉猎文献,多方获取有效信息,具备一定的资料积累,只有这样,才能自觉消除由于不正当学术竞争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创造出高质量的科研论文。 来源:PaperRater论文检测系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