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_字本位_和语言研究

_字本位_和语言研究

_字本位_和语言研究
_字本位_和语言研究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6期

“字本位”和语言研究3

徐通锵

提要 本文是为编辑、出版《汉语字本位研究丛书》而撰写的,讨论字与汉语研究的关系。由《马氏文通》所开创的中国现代语言学否定了字在汉语研究中的地位,由此也就中断了悠久的汉语研究传统。以中断自己的传统为代价去接受另一种理论,只能说明我们的思路有偏误。本文以赵元任、吕叔湘、王力三位先生的相关论述为前导,对字在汉语结构中的地位,与语言共性研究的关系,与语言学的中西、古今两个“结合”的关系进行了必要的论述,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思路,希望能以此为创新性的语言理论研究提供一些初步的设想。

关键词 字;字本位;研究传统;特性与共性;结合;接轨

一 缘起

人们将以字为汉语基本结构单位的语言研究思路称为“字本位”。这一说法不一定很准确,但简单明了,因而日渐流行,我们这些倡导这种研究思路的人自然也乐于接受。

“字本位”这个概念最早见于郭绍虞写于1938年的《中国语词的弹性作用》一文,以“字本位的书面语”与“词本位的口头语”相对。此后人们对此鲜有讨论。近二十年来,由于人们越来越感到现行的语言理论难以有效地分析汉语的结构,于是探究原因,重新提出“字本位”的问题,不过它不限于书面语,而是指称以字为汉语基本结构单位的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山东教育出版社认为“字本位”是一种有发展前景的语言理论,值得倡导和鼓励,因而决定出版一套《汉语字本位研究丛书》,由徐通锵、潘文国任正、副主编。2005年4月1-2日,山东教育出版社在济南东方大厦召开了《汉语字本位研究丛书》编写会,应邀与会的有戴汝潜、鲁川、吕必松、孟华、潘文国、汪平、杨自俭和我八人,一起讨论《丛书》的编写事宜。这几位先生都是“字本位”理论的鼓吹者和实践者,在语言基础理论研究、对外汉语教学、中文信息处理、汉语方言研究、对比语言学、符号学和中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等领域都已进行过有相当深度的研究,确信“字本位”是适合汉语研究的一种理论和方法。会上,大家对“字本位”的研究思路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讨论,决定《丛书》先选定八个论题,分两批出版八本论著。它们是:杨自俭编著《字本位理论与应用研究》,徐通锵《汉语字本位语法导论》,鲁川《汉字信息语言学》,孟华《字本位与文字学》,戴汝潜《字本位语文课程教学》,潘文国《字本位和普通语言学》,吕必松《字本位与对外汉语教学新路子》,汪平《方言学与字本位》。

3本文是为《汉语字本位研究丛书》写的总序,初稿写成后,曾分别征询本《丛书》各作者的意见。这里已根据他们的意见作了一些修改和补充。

这是第一批的8本论著,分两期出完,前期出头5本,第二期出后3本。以后如发现合适的作者,再适当扩大选题的范围,进一步深入探索“字本位”的相关论题。

《丛书》,它自然有一个统一的主题和理论取向。本《丛书》的主题,顾名思义,自然是“字本位”,就是把字看成为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并以此为基础探索汉语的结构规律、演变规律、习得机制、学习规律和运用规律。本《丛书》就是对这些规律的探索。杨自俭先生长期从事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的教学与研究,主持并参与《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已出版3集)和《英汉语比较与翻译》(已出版6集)两个系列的文集的编选,在实践中他深切地感到,如不理解汉语的“字”的性质、特点以及它与英语的“词”的重要区别,就难以准确把握英汉语言文化的对比研究。去年,杨自俭先生以中国海洋大学文学院的名义邀集了一些“字本位”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在青岛举办了全国首届研讨会,就“字本位”的理论与应用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并以此为基础编著了这本《字本位理论与应用研究》。这本著作实际上是本《丛书》的导论,读者可以从中了解“字本位”研究思路的方方面面以及它的立论基础与方法论原则。吕必松先生曾任北京语言学院(现北京语言大学)院长和“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多年,长期领导和指导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教学和研究的实践使他清楚地认识到,不以字为基础,对外汉语教学就无法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他的《字本位与对外汉语教学新路子》就是想在总结对外汉语教学的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字本位”的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和方法。鲁川先生长期从事计算机和语言信息的处理和研究,它的《汉字信息语言学》以“字”为观察视角,联系计算语言学、对比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的基本原理讨论汉字信息语言学的建立及其应用前景。……(限于篇幅,下面略去其他作者和著作的介绍)至于我本人,倡导“字本位”理论已有十余年,这次撰写的《汉语字本位语法导论》将重点讨论“字本位”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论述汉语语法的基本结构规律,并修正以往研究中的一些疏误。所以,这套《丛书》将从不同的侧面阐述“字本位”的基本理论和它的应用前景。

以“字”为汉语基本结构单位的“字本位”理论与现在通行的以“词”为汉语基本结构单位的语言理论是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因而必然会产生尖锐的冲突。“词”是印欧系语言的一种基本结构单位,汉语的“词”是从西方语言学中输入的一种语言结构单位,其内涵与“字”有重要的区别。基本结构单位是统率语言结构的“纲”,纲举目张,所以“词”与“字”虽然仅仅是一字之差,但却与两个不同的“纲”相联系,体现语言理论研究的不同走向。我们为什么要弃“词”而选“字”,倡导“字本位”呢?就是由于“词”是一种舶来品,在汉语中没有“根”,而形、音、义三位一体的字是汉语的载体,而且也是汉文化的“根”,因而需要以“字”这个“纲”为基础探索汉语的结构规律、演变规律、习得机制、学习规律和运用规律,不然就难以有效地实现语言研究的预期目标,找到普遍有效的规律。百年来汉语研究的实践已为此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这方面的问题我们已在过去不同的论著中讨论过多次,这里没有必要重复。鉴于“字”与“词”是和两种不同理论体系相联系的基本结构单位,我们自然需要在这里对“字本位”理论思路的来龙去脉进行一些必要的梳理,申明立论的缘由,为探索汉语研究的新途径做一点鸣锣开道的工作。

二 西学东渐和汉语研究传统的中断

语言研究有三大发源地,形成三大语文研究传统,即一般所说的希腊—罗马、印度和中国。鸦片战争后,西学东渐,敲开了中国学术研究的封闭的大门,语言学也以《马氏文通》为标志走

上了与西方语言学的研究传统相结合的道路。希腊—罗马和印度两大传统诞生于印欧系语言的研究。这类语言富有形态变化,以“词”和“句”为基本结构单位,两大传统的研究侧重点虽然有别,但核心与方向一致,都是围绕着词与句的关系展开它们的语法研究,探索名、动、形的词类划分和它们与语句结构成分之间的有规律的对应关系,建立语法理论。语法,这是两大传统的核心,或者说,是印欧语研究传统的核心。汉语没有形态变化,没有印欧语类型的那种“词”和“句”,因而也就没有印欧语类型的语法;它以“字”为基本结构单位,从文字、音韵、训诂三个方面研究字的构造规则,突出语义,形成汉语特有的研究传统。西学东渐,发生了印欧语传统与汉语传统的接触和碰撞,从而促使中国语言学家去探索这两大传统的相互结合的途径和方法。当时的社会思潮是“一边倒”学习西方,汉语的研究自然不会游离于这一思潮之外,因而也是师法印欧语的研究路子,建立中国的现代语言学,试图实现与印欧语研究传统的结合。

不同传统的结合是推进语言学发展的强大力量,印度传统和希腊—罗马传统的结合催生历史比较语言学,使语言研究摆脱哲学、历史学等学科的附庸地位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但是,汉语研究传统与印欧语研究传统的结合碰到了以往不曾碰到的困难,这主要是:一是基本结构单位不同,汉语是字,印欧语是词和句;二是研究的核心内容有别,汉语重语义的研究,主观的因素参与语义的解释,而印欧语重语法的研究,讲求对形态变化规则的把握,排斥主观因素的参与;三是汉语重视觉的“形”的研究,汉字在汉语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印欧语重听觉的“音”的研究,遵循索绪尔的“语音中心主义”原则,排斥文字在语言研究中的地位。面对这些矛盾,汉语研究的应对策略比较简单,就是接受印欧语的理论和方法,用它来解释汉语的结构;说得具体一点,就是以“词”和“句”为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否定“字”的语言学性质,用印欧语的理论、方法建立汉语的语法体系。这里的核心是语言基本结构单位的认定和把握,用“词”代替“字”做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实际上也就放弃了汉语结构的“纲”,将汉语纳入印欧语研究的理论框架中去分析。所以,汉语研究采用这样的应对策略去迎接西学东渐的思潮,实现中西语言学的结合,只能是利弊并行。这就是:一方面诞生了中国现代语言学,从传统走向现代,但另一方面是使中国语言学自觉地中断了汉语悠久的研究传统,以《马氏文通》为界,“现代”和“传统”脱节。这种利弊相生的现象说明我们对中西语言学的结合的应对策略出现了偏误,因为以中断自己的悠久传统为代价去接受另外一种传统,这不是不同传统的结合,而是“张冠李戴”式的替代。结合应该是学术思想的相互渗透,从不同传统中吸取自己所欠缺的理论和方法,融会贯通,从中找出驾驭不同传统的语言共性结构原理,建立新的理论,既能解释不同传统的异同的成因,又能开创新的研究前景,推进语言学的发展,犹如希腊—罗马传统与印度传统的结合催生历史比较语言学那样。所以,结合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理论创新,汉语研究没有因西学东渐而实现这样一种理论创新,说明中国现代语言学还没有找到汉语研究传统和印欧语研究传统相结合的正确途径。

面对不同传统的接触、碰撞和结合,汉语研究的应对策略为什么会产生这类偏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放弃和否定了“字”的汉语基本结构单位的性质,而把印欧语的“词”和“句”作为自己的基本结构单位。语言理论和研究方法都是在基本结构单位的研究基础上提炼、总结出来的,否定了“字”的语言结构单位的性质,自然也就会中断和否定了以字的研究为基础的汉语研究传统,使不同传统的结合走上了歧路。传统,它凝聚着历代学者对语言特点的认识,只能继承、改进和发扬,绝不能中断,更不能否定;中断和否定了自己的传统,也就只能接受别人

的学术教条,丧失自己独立的开创性研究的能力。《马氏文通》以来,中国语言学的许多学者都在进行汉语语法的研究,用印欧语的语法理论来解释汉语的结构,著述尽管很多,但进展不大,原因就是“汉语语法研究不应该模仿印欧语,古汉语也一样。中国本来没有语法,对外来的东西可以学习、吸收、借鉴,这并不错。问题是你老跟别人走,看不到自己的特点,就不对”,“我们的汉语有我们自己的规律”,但由于“受印欧语的影响,不知不觉的影响。这个东西使得我们不能往前走,问题早就提出来,但摆脱不了,这是因为先入为主。各个学科都有这个问题。科学最可怕的是一种教条,或者是框框……总觉得这是大家这样说的,不应该有问题呀!其实,问题就出在这儿。过去荒谬的东西,现在都变成了真理。我们语言学也不例外”(朱德熙1982)。印欧语的理论、方法所以会成为束缚我们前进的学术教条,最基本的原因就是我们否定了汉语自己的基本结构单位“字”,由此也就不能不遵从这种教条来研究汉语,中断自己的研究传统。本《丛书》想改变这种结合的思路,重新确立“字”的基本结构单位的性质,并以此为基础,吸取西方语言学的理论研究的思路,也就是不拘泥于它的现成结论,而是参照它如何在具体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升华、提炼相应的理论的精神,展开相关的研究,探索汉语研究的途径,使“现代”与“传统”相衔接,实现中西语言学的结合。这种想法不自我们今日始,前辈学者早就提出过相关的问题,我们只是想在他们的基础上前进一步。

三 汉语特点的直觉感悟和独立研究意识的觉醒

《马氏文通》以后的中国现代语言学基本上都是根据印欧语的理论框架,以“词”为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探索“词”与“句”的关系,寻求名、动、形的词类划分和它们与句子结构成分的对应性关系。但是,由于这种思路远离汉语的“字”这一基本结构单位,因而成效不大,虽经若干次周期性的大论争,也没有找到一条摆脱困境的出路。实践的挫折使一些有经验的语言学家把目光转向“字”的地位和作用。赵元任、吕叔湘、王力三位先生是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开创者,他们在研究实践中已清楚意识到“字”与“词”的矛盾,因而都以不同的方式强调“字”的重要性。这里不嫌罗嗦,将三位先生的几段相关论述引述于下。

汉语中没有表示“word”的词。最贴近的是“字”,翻译过来是“word”,但实际意义是“音节”或“音节成分”。———赵元任(1940)①

“如果我们观察用某一种语言说出的大量话语,例如英语,考虑一下这些话语中小片段的情况,并拿它们跟汉语中同样的小片段作个比较,我想,‘字’这个名称(这样说是因为我希望先避免把word这个词用于汉语)将和word这个词在英语中的角色相当,在说英语的人谈到word的大多数场合,说汉语的人说到的是‘字’。这样说绝不意味着‘字’的结构特性与英语的word相同,甚至连近于相同也谈不上。‘字’和word的关系就好比通常用‘橘子’对译英语的orange,其实橘子在构造上属红橘(tangerine),与orange(甜橙)是不同的植物。”,“汉语中没有词但有不同类型的词概念”,“按西方语言学家的眼光来分析汉语并确定像结构词这样的单位可能有用……但这不是汉人想问题的方式,汉语是不计词的,至少直到最近还是如此。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字’是中心主题,‘词’则在许多不同的意义上都是辅助性的副题,节奏给汉语裁定了这一样式。”———赵元任(1975)

汉语词汇的基本单位还是一个一个的单字。应该把现代汉语中最有活力的两千来个字(估计不超过此数)给学生讲清楚。不能把汉字只看成符号,像对待外国语的字母那样。———吕叔湘(1962)

“词”在欧洲语言里是现成的,语言学家的任务是从词分析语素。他们遇到的是reduce (缩减),deduce(推断),p r oduce(生产)这些词里有两个语素还是只有一个语素的问题。汉语恰恰相反,现成的是“字”,语言学家的课题是研究哪些字群是词,哪些是词组。汉语里的“词”之所以不容易归纳出一个令人满意的定义,就是因为本来没有这样一种现成的东西。其实啊,讲汉语语法也不一定非有“词”不可。那末为什么还一定要设法把它规定下来呢?原来“词”有两面,它既是语法结构的单位,又是组成语汇的单位,这两方面不是永远一致,而是有时候要闹矛盾的。讲汉语语法,也许“词”不是绝对必要,可是从语汇的角度看,现代汉语的语汇显然不能再以字单位。用汉字写汉语,这个问题还不十分显露;如果改用拼音文字,这个问题就非常突出了。所以汉语里的“词”的问题还是得解决,可是只有把它当作主要是语汇的问题来处理,而不专门在语法特征上打主意,这才有比较容易解决的希望。———吕叔湘(1963)汉语基本上是以字为单位的,不是以词为单位的。要了解一个合成词的意义,单就这个词的整体去理解它还不够,还必须把这个词的构成部分(一般是两个字)拆开来分别解释,然后合起来解释其整体,才算是真正彻底理解这个词的意义了。———王力(1982)这三位先生都是运用印欧语的理论、方法建立中国现代语言学的著名学者,他们的基本理论取向显然与印欧语一致,以“词”和“句”为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建立他们的汉语语法体系,但他们凭借其深厚的国学根基,都直觉地感到“字”在汉语结构中的重要地位,与印欧语的理论、方法有矛盾。吕先生的前后两段话的意思还有点儿不一致,这主要是与当时的社会条件有联系,因为汉字改革的拼音化方向是国家的三大语文政策之一,吕先生不可能违背当时的国策谈字与语汇的关系。现在人们已经清楚,汉字根本不可能拼音化,因而吕先生从语汇的角度谈词的必要性的条件也就不存在了。三位先生的几段话的核心意思都指向字,是对汉语特点的直觉感悟。

直觉是比较接近真理的。三位先生将字看成汉语基本结构单位的直觉感悟已经涉及汉语结构的特点和印欧语理论体系的矛盾的焦点。语言研究的实践证明,语言事实与流行语言理论的矛盾是启示人们进行理论创新的重要线索,敢于不敢于、或善于不善于根据语言事实提供的线索修正、改造流行的语言理论,这实在是中、西语言学家在思维方式上表现出来的一种差异。西方语言学家碰到语言事实与语言理论的矛盾,一般都认为是理论有局限性,应该加以修正,创建新理论。中国多数语言学家如碰到语言事实与理论有矛盾,一般都不怀疑理论本身的局限性,而仍旧用流行的理论解释矛盾的事实,不敢突破旧的理论藩篱。汉语词类的划分以及它们与句子结构成分的关系,百年来,虽经若干次大辩论,弄清楚了汉语事实与印欧语理论的矛盾,但人们仍旧只能在流行理论的框架中转圈子,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汉语研究的这种局限性是与社会条件、经济发展的水平相联系的,个人难以逾越这种局限。鸦片战争后,西学东渐,国力衰微,只能“一边倒”地学习西方的科学和技术,因而谁也无法摆脱这种思潮的影响和支配,汉语研究自然也不可能突破印欧语理论框架的束缚,从汉语事实出发,建立相应的理论体系。三位先生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敢于提出“字”是中国人观念中的“中心主题”,是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与流行的占统治地位的观点唱反调,实在需要有非凡的勇气,值得人们尊敬,而且也为后辈的研究指出了前进的方向。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的急剧发展要求科学技术进行独立自主的创新性研究。在这一新的思潮的影响下,世纪之交,本《丛书》的一些作者在前辈语言学家的直觉感悟的基础上开始对汉语的结构原理进行独立的探索,提出“字本位”的理论思路,想以“字”的研究为基础探索语言研究的中西和古今的两个“结合”

的前进道路。王力先生(1943:23)曾经说过,为了“表彰中国语法的特征,汉语和西洋语法相同之点固不强求其异,相异之点更不强求其同。甚至违反西洋语法书中之学说也在所不计”,“从语言事实出发才是研究语法的正确的道路”,本《丛书》的思路恐怕也还只是王先生的这一思想的实践。我们生当其时,国家和民族的崛起唤醒了人们的自主创新性研究的意识,本《丛书》的编写和出版希望能为这一觉醒的学术思潮贡献一点绵薄的力量。

四 通过汉语特点的研究探索语言的共性

“字”与“词”尽管仅仅是一字之差,但涉及现行语言理论体系的调整和改造,因而将“字”看成为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自然会引起一些人的激烈反对。反对的理由主要是两条:第一,“字”是文字的单位,是“看”的,在语言研究中没有它的地位;第二,语言研究的任务是揭示语言的共性规律,应该将汉语纳入世界语言的共性中去研究。这两种看法都是中国现代语言学的立论基础,但百年来的语言研究实践告诉我们,这些看法对语言结构原理的理解有片面性,需要根据科学思潮的发展进行改进和修正。

语言与文字的关系是语言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印欧语的研究传统,自亚里斯多德以来,一直认为语言是现实的符号,而文字则是语言的符号,也就是把文字看成为符号的符号。这种看法到19、20世纪之交,随着索绪尔语言理论的诞生,进一步理论化,形成“语音中心主义”或“逻各斯中心主义”思潮,排斥文字在语言研究中的地位,认为“语言和文字是两种不同的符号系统,后者唯一的存在理由是在于表现前者。语言学的对象不是书写的词和口说的词的结合,而是由后者单独构成的”,不过索绪尔对他的理论的适用范围作了具体的限制,认为它“只限于表音体系,特别是只限于今天使用的以希腊字母为原始型的体系”,而对汉人来说,表意体系的汉字,“文字就是第二语言。在谈话中,如果有两个口说的词发音相同,他们有时就求助于书写的词来说明他们的思想”。我们在接受索绪尔语言理论的时候抛开了它的适用条件,这就不能不使“语音中心主义”理论进一步绝对化,给汉语的研究带来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具体的标志就是中国的现代语言学中断了汉语研究的悠久传统。不错,语言是“听”的,而文字是“看”的,但书面语是“听”与“看”相结合,因而语言研究需要辩证地处理“看”与“听”的关系,不能完全排斥“看”的文字在语言研究中的地位;特别是对汉语这种表意体系的文字来说,这一点就显得非常重要,因为它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符号,或者如索绪尔所说,是“第二语言”,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跟拼音文字的“符号的符号”的性质不一样,也就是如吕叔湘先生说的那样,“不能把汉字只看成符号,像对待外国语的字母那样”。汉语的研究传统为什么通过字的“形”的研究就能弄清楚汉语书面语的语义结构规律,了解典籍的真谛,就是与汉字的这种符号性或“第二语言”的作用相联系的。姑且不说汉语的传统研究,即使就现代科学而论,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和中文信息处理的探索,都得以文字为媒介去处理语言的“听”和文字的“看”的关系。科学思潮的发展迫使人们去重新认识语言与文字的关系,认为“从科学的观点看,我们对书面语的认识比对口语的认识要少得多,这主要是因为20世纪语言学研究偏向于话语分析的结果———这种偏向如今刚开始得到纠正”(克里斯特尔1987:282)。至于以法国哲学家德里达(1967)为代表的“解构主义”理论对这种“偏向”的批评就更尖锐了,甚至提出必须改变索绪尔以来的“语言的转向”,实现“文字的转向”。这方面的详细论述可参看本《丛书》中孟华先生的《字本位和文字学》。所以,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字”在汉语结构中的地位,不要一听见“字”就以“语音中心主义”的“偏见”去否定。我们在这条“偏见”的道路上已经走得

够远了,“字本位”理论只是想还“字”的本来面目,使“听”与“看”相结合,以它为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去探索汉语的结构原理。

至于语言特点与语言共性研究之间的关系,这一直是语言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特性和共性是辩证的统一,也就是事物在它的特性中隐含着共性,而共性则都需要通过不同的特性去表达。语言的研究如能透过特点的分析揭示隐蔽于它背后的共性结构原理,就能凸显它的理论深度。我们的小学传统是对汉语特点的研究,为我们积累了丰厚的遗产,但大多是就事论事,或只有一个论断(如“因声求义”之类),而没有推理推导和演绎论证,因而无法形成系统性的理论,确实需要将汉语研究与语言的共性结构原理联系起来,作出理论的解释。问题是:什么是语言的共性?文艺复兴后形成一股“欧洲中心论”的思潮,它在语言研究中的反映就是自觉不自觉地将印欧语的结构原理看成为语言共性的标志,都以“词”和“句”为语言的基本结构单位,研究名、动、形的词类划分和它们与句子结构成分主、谓、宾之间的有规律的对应关系。这种理论思路支配着非印欧系语言的研究,如发现某一语言的结构不符合这样的规律,就将它视之为这一语言的特点。从对比研究中挖掘这种特点,这本来无可非议,问题是人们仍旧将它纳入印欧语的理论框架中进行牵强的解释,避开了语言事实与语言理论的矛盾,更不敢根据语言事实提供的线索去揭示流行理论的局限性,提出新的理论思路。汉语研究就存在着这种弱点。汉语结构与印欧语理论的最大矛盾是名、动、形的词类划分和它们与句子结构成分的关系问题。印欧语的语法是“双轨制”,名、动、形的词类划分与主、谓、宾之类的句子结构成分存在着有规律的对应关系。我们把这种结构视之为语言的共性,因而就用这种理论来研究汉语,结果发现语言事实与理论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名词可以做主宾语、定语和谓语,动词可以做主宾语和谓语,形容词可以做主宾语、谓语、定语和状语。这种矛盾说明,印欧语“双轨制”的语法结构不是语言共性的标志,应该根据汉语事实与流行理论体系的矛盾去探索新的理论思路,不要继续将汉语语法纳入印欧语理论框架去研究。遗憾的是,我们在这里停步不前,仍旧抱着印欧语“双轨制”语法理论,说印欧语的特点是词类与句子结构成分的对应是“一对一”,而汉语是“一对多”。“一对一”的对应是规律,而“一对多”这一事实本身就已清楚地告诉我们,这里不存在规律。我们一定要在没有规律的地方找规律,自然只能使语言研究陷入矛盾的困境。《马氏文通》以来已历经百年,并经过几次大的论争,始终解决不了名、动、形的词类划分和它们与句子结构成分的关系问题,就是这方面的一个最好证明。这种研究实践清楚地反映我们对特点和共性的关系的认识有偏误。

特点和共性是矛盾的对立统一,只要是真正的语言特点的研究,从中提炼出来的理论肯定富有语言共性的内涵,适用于不同语言的研究,印地安语言的调查研究和美国描写语言学的诞生就是一个突出的例证。19、20世纪之交,美国人类语言学家鲍厄斯和他的同事们在调查和研究印地安语的时候,发现印欧语的理论、方法难以用来研究印地安语的结构,于是鲍厄斯在1911年出版的《美洲印地安语手册》(Handbook of Am erican Indian L anguages)的序言中提出:每一种语言都有它自己的语音、语义和语法的特点,印欧语的语法范畴不是普遍的,因而描写一种语言只能根据它自己的结构,不能也不应该用其他的语言结构来套这种语言;对语言学家来说,研究每种语言的特殊的结构才是他最重要的任务(请参看赵世开1989)。由这篇“序言”开始,美国语言学进入描写语言学的新时期,以印地安语的调查研究为基础创建了以替换(substituti on)原则为中心的分布分析法,从而在语言特点的研究中发现了一种重要的语言结构的共性原理,适用于不同语言的研究,像英语、汉语的语法研究就得益于这一理论的运用。

这一事实告诉我们,语言特点的研究是通向语言共性结构原理的桥梁。反衬印欧语的“双轨制”的语法理论,它既难以解释汉语的结构,也不适用于像爪哇语这一类语言的研究。生成语义学派的创始人乔治?雷科夫在回答叶蜚声的相关提问时说:“现有的理论大多来自西方语言”,“爪哇语里最重要的是敬语系统。这是语法的主要部分,当地语言学家研究的,主要就是这个。可是从西方的观点看来,爪哇语没有语法”(叶蜚声1982)。说汉语没有语法也导源于这种理论思路。这些事实都清楚地说明,印欧语的语法理论无法成为语言共性的标志,因为它不适合于如汉语、爪哇语等多种语言的研究。

印地安语的研究启示我们:语言特点的研究是通向语言共性的桥梁,只要挖掘出语言结构的真正特点,并对它的成因进行演绎论证,就有可能发现语言的某种共性结构原理。汉语不同于印欧语,其结构特点显著,但由于人们往往以印欧语的结构为参照点来看汉语的结构,结果反而是模糊了汉语的特点。语言的特点都是通过它的基本结构单位表现出来的,所以印欧语的特点凝聚于“词”和“句”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而汉语的特点凝聚于“字”,应该以字为基础去挖掘汉语的特点。“字”的特点是音节的音义关联,一个字一个音节,表达一个概念性的意义,也就是音节与概念性的意义有强制性的关联,因而由此生成汉语的最小表义单位,人们俗称“单音节语”。以“音义关联”为基础的最小表义单位应该是特点通向共性的桥梁,宜从此着手去提炼语言共性的结构原理。字与印欧语基本结构单位的词“连近于相同也谈不上”(赵元任1975),与句(sentence)更是风马牛不相及,它们之间有无共性?从表层的结构来看,人们只能说“无”,但如以结构单位的音义关联为观察视角,着眼于语言的最小表义单位,那么我们就找到了它们的共性基础,因为印欧语的音义关联集聚于“句”,特定的语调和一致关系所维持的主谓结构相结合,生成“句”这一最小的表义单位。说汉语的人由于受“字”的影响,认为印欧语最小的表义单位是“词”,其实“词”只有在入句后才能与某一概念性的意义相联系,不能独立地成为最小的表义单位。这一点在理论上讲得最清楚的是语汇—语法学派,“由Maurice Gr oss创立的词汇—语法方法论是基于这样一条公理:意义的最小单位不是孤立的词,而是一个核心句”(南芝顺2004);“意义单位是核心句而不是词。所谓核心句,至少对欧洲语言来说,是指其结构为主语———动词述语———必用补足语的句子”(Laporte2004),“核心句由一个主动词和它的论元(主语和一定数量的补足语)组成”(Kyriacopoul ou2004),语汇—语法就是研究这种最小表义单位的语法理论,定位于面向信息处理的形式句法学。所以,什么是语法?实质就是语言最小表义单位的构造规则的研究。这是语言的共性,印欧语的“语法是组词造句的规则”的定义和汉语的字的构造规则都只是这一共性结构原理的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我们决不能以某一种语法形态(如印欧语)为标准去衡量其他语言的语法的有无和短长。这些现象清楚地告诉我们,共性隐含于特性之中,只有以语言特性的分析为基础,运用演绎和推理的分析方法,才有可能把隐蔽于特性中的共性找出来。以某一种语言形态为参照点,依靠统计学的方法是统计不出语言的共性特点的。徐通锵的《汉语字本位语法导论》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才重新定义语法,目的是想透过特点的分析去探索语言的共性结构原理。

通过比较的分析发现语言的特点,从特点的研究中揭示隐蔽于它背后的共性结构原理,这应该是一种值得倡导的研究思路;特别是现在已进入摆脱“语音中心主义”的“偏见”的时代,因而汉字与汉语的关系的特点肯定能为语言共性的研究提供新的、重要的线索。

五 以字为衔接点,探索汉语研究的中西、古今两个“结合”的途径

汉语研究既需要与传统接轨,又需要与西方语言学的理论、方法相结合,如何实现这种“接轨”或“结合”,是摆在中国语言学家面前的一个尖锐课题。

现在有一种强烈的呼吁,认为汉语的研究水平太低,应该努力学习西方语言学,与国际接轨。这一呼吁不错,问题是如何接轨,是“急起直追”,还是“迎头赶上”?《马氏文通》以来的汉语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本上就是以西方语言学为楷模“急起直追”,人家有什么,我们就学什么;人家用什么概念,我们也跟着用什么概念,“……所有理论都是外来的。外国的理论在哪儿翻新,咱们也就跟着转”(吕叔湘1986),但“追”的结果只能是“跟着转”,还没有等我们完全弄懂人家说的是什么,人家的理论已经发生了变化,于是又得急起直追,继续“跟着转”。这样的循环往复,我们是永远也实现不了与国际接轨的目的的。怎么办?只能变“急起直追”为“迎头赶上”。什么是“头”?就是语言的特点。印欧语的理论是根据印欧语的特点总结出来的,我们要“迎头赶上”就得根据汉语的特点,借鉴西方语言理论的立论精神和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从材料的分析中提炼出相应的理论。这样,汉语的研究才有可能对普通语言学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汉语的特点凝聚于字,要“迎头赶上”,实现与国际接轨,就得以字的研究为基础。肇始于《马氏文通》的中国现代语言学,由于放弃了字的研究,离开了汉语特点的基础,结果是既中断了汉语悠久的研究传统,也没有有效地实现与印欧语理论、方法的结合。“结合”不是外国的理论加汉语的例子,而是一种理论创新,从不同语言的特点的比较研究中去探索语言共性的结构原理,使不同表现形态的特点都能得到统一的理论解释。字本位理论就是根据这种“迎头赶上”的想法提出来的,至于“赶”得上“赶”不上,那取决于自己的水平,而不是“迎头赶上”的思路有误。可能有人会就此提出反问:先生,汉语传统的研究就是以字的研究为基础的,怎么没有赶上语言学的世界水平,与国际接轨?这一反问自然不能说是无的放矢,但需要具体分析,弄清楚汉语研究传统在方法论上的利弊得失。首先,传统基本上是一种“关门”的研究,只研究本语言的结构规律。这一点,不管是希腊—罗马传统、印度传统还是汉语的小学传统,都是一样的,各自研究自己的语言规律,没有不同语言的比较研究。每一个传统的语言研究都达到了当时所可能达到的最高水平,很难说这个传统的研究水平高、那个传统的研究水平低,而且由于没有发生不同传统的结合,自然也就不会有与国际接轨的问题。其次,如果撇开这一点,用今天的语言研究方法论来审视传统的研究的利弊得失,就会发现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论证方法是有它的局限性的,这就是就事论事,缺乏演绎论证和推理推导,因而难以形成系统的理论。不同领域的研究都存在着这种“利”与“弊”。都江堰的成就没有给后世留下数学理论,地动仪的发明没有形成地震理论……语言研究传统缺乏系统理论的研究只是这种文化传统的一个侧面。今天,我们要以字的研究为基础,“迎头赶上”现代语言学的发展水平,就需要在“就事论事”的研究基础上进行演绎论证,升华相应的理论和方法,以此去实现不同研究传统的结合,与国际接轨。

“结合”或“接轨”是建立在语言共性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以字为基础的汉语研究传统偏重于语义,印欧语的研究传统着眼于词与句的关系的研究,偏重于语法。两种传统的研究内容缺乏交集,如何“结合”或“接轨”?这,一需要有一个立足点和衔接点,二需要有语言共性的活动舞台,三需要有不同思维方式的渗透和交融,不然就难以实现预期的目标。立足点和衔接

点,汉语的研究自然是字,它既通向传统,也凝聚着与西方语言学接轨的内在基础。字的特点是语义核心、音节的音义关联和汉语的最小表义单位,这是语言基本结构单位所具有的特点,也是通向语言共性的基础,因而可以它为立足点和衔接点,寻求其他语言与此相对应的结构单位,进行比较研究,从中找出共性的结构原理。前述以音义关联和语言最小表义单位为指引探索汉语和印欧语的共性结构原理,就是想透过语言表层结构的差异去挖掘深层语义结构的共性联系,因为语言是现实的编码体系,都是现实的规律的这样或那样的投射,语义的结构是最富有语言共性的结构层面。

语言的结构规律,特别是语法的结构规律,与语言社团的思维方式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甚至可以说,语法规律就是语言社团思维方式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因此,要有效地实现不同传统的结合,与国际接轨,还需要在语言共性舞台上实现不同思维方式的相互交融,长短互补。为什么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就是由于思维方式与语言研究的理论取向有密切的联系。语义生成的思维方式是比喻例证式的联想,相当于现在一般所说的隐喻和换喻,突出主观因素的参与,属辩证的两点论的思维方式,善长就事论事的实证分析;印欧语语法生成的思维方式是三段论式的演绎论证,善长建立理论体系。这两种思维方式各有千秋,都可以从各自的对立面中吸取自己所欠缺的东西。这是两种不同研究传统的结合或接轨的思维基础,只要能找到共同的活动舞台、即语言的共性,就定能为它们的结合或接轨找到实现的门径。前面以语言的最小表义单位为指引,提出汉语研究传统与印欧语传统的结合或接轨的语言共性基础是语义,我们可以此为活动舞台探索汉语研究传统和印欧语研究传统相结合的途径,以语义的研究为基础实现两种思维方式的交融,探索新的理论思路。汉语研究传统擅长语义研究,但需要从印欧语的研究传统中学习演绎论证的思维方式,对语义的生成规律进行演绎论证、推理推导,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升华相应的理论和方法。20世纪我们在向西方学习印欧语语法理论的时候已学会了这种演绎论证的方法,现在需要将它用于语义的分析,建立相应的理论。印欧语研究传统的薄弱环节是语义,20世纪下半叶,研究的重心已开始逐渐向语义倾斜,提出了如“格语法”、“配价语法”、“生成语义学”等种种句法语义的理论,但由于没有摆脱传统语法格局的思维方式,因而成效不大。现在蓬勃发展起来的认知语言学已找到了新的思维模式,这就是隐喻式的两点论的思维方式,对“射体”与“陆标”(https://www.wendangku.net/doc/5111216345.html,ngacker)或“凸体”与“衬体”(L.Tal m y)这两个“点”之间的关系进行演绎论证,建立起新的语言理论。这是因语义研究的需要而“逼”出来的思维模式和语言理论,但我们已可以从这里看到两种传统相结合的前景。语义是汉语研究传统的核心,两点论的思维方式是汉语社团的主体思维方式,这两方面都是我们的强项,只是由于汉字的“万里长城”,西方人不了解我们的传统,这就需要我们对传统的研究进行整理、总结,对汉语这种语义型语言的结构原理进行演绎论证,建立相应的理论和方法,实现与国际接轨。20世纪是我们学习西方的语法理论;21世纪,如果我们能继承悠久的汉语语义研究的传统,发挥两点论辩证思维方式的活力,吸取西方语言学的立论精神,建立汉语的语义理论,就有可能为实现两个传统的结合、为补正普通语言学的理论、方法作出我们的贡献。如何实现这样的目标?我们的策略是以字的研究为基础,以它为枢纽性的衔接点,继承传统,从汉语特点的研究中揭示它与语言共性的关系,并尽我们的水平努力实现两种思维方式的交融,为汉语研究的中西、古今的两个“结合”和与传统、与国际的两个“接轨”探索前进的道路。

任何学科都需要有自己的理论,不然就只能成为“洋理论”的附庸;语言学也需要有自己的理论,不然就难以摆脱“外国的理论在哪儿翻新,咱们也就跟着转”(吕叔湘1986)的状态。

我们不自量力,想在语言理论建设方面进行一些独立的探索,前面的讨论就是我们这些“字本位”论者对自己所遵循的研究思路的独白。大家的具体观点不一定完全相同,但这一基本理论取向是完全一致的,就是想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索“字本位”理论的原理、方法和应用前景。

附注

①见赵元任(1940)《汉语中词的概念》,请参看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沃尔夫文集《论语言、思维和现实》中的“译序”和“前言”的转述。

参考文献

德里达(J.Derrida)1967 《论文字学》,汪家堂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克里斯特尔(D.Crystal)1987 《剑桥语言百科全书》,方晶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吕叔湘1962 谈语言的学习和教学,载《吕叔湘全集》第11卷,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

吕叔湘1963 《语文常谈》,载《吕叔湘全集》第6卷,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

吕叔湘1986 中国语法学史稿?序,载龚千炎著《中国语法学史稿》,语文出版社1987。

南芝顺2004 如何确定复合句中的核心句,《语言文字应用》增刊。

王 力1943 《中国现代语法》,载《王力文集》第2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

王 力1982 实用释义组词词典?序,载周士琦主编《实用释义组词词典》,北京华文出版社2000(此书原名为《实用解字组词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

叶蜚声1982 雷科夫、菲尔墨教授谈美国语言学问题,《国外语言学》第2期。

赵世开1969 《美国语言学简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赵元任1975 汉语词的概念及其结构和节奏,载《赵元任语言学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2。

朱德熙1982 在香山语法会议上的发言,载《语言文字应用》1998年第1期。

Kyriacopoul ou,Tita2004 核心句结构,《语言文字应用》增刊。

Laporte,Eric2004 句法知识的可接受性,《语言文字应用》增刊。

Zi a s the Ba si c Structura l Un it and L i n gu isti c Stud i es Abstract This paper is on the relati onshi p bet w een Z i(the monosyllabic Chinese word)and Chinese studies,and meant t o a p reface t o the upcom ing book Z i-based Chinese linguistic Study Series.Modern Chinese linguistics since Ma ShiW en Tong has characteristically denied the i m por2 tance of Z i as the basic structural unit of the language,and thus has been far off the early estab2 lished traditi on of Chinese classical acade m ic studies.This modernis m,featuring an accep tance of a ne w theory at the ex pense of our traditi on,is clearly inapp r op riate.I n the light of Y.R.Chao,LüShuxiang and W ang L i’s re marks,the paper addresses such issues as the i m portance of Z i in Chinese language structure and its relati on with studies on linguistic universals and with the t w o"combina2 ti ons",https://www.wendangku.net/doc/5111216345.html,binati ons of Chinese and western,traditi onal and modern linguistics,and offers s ome tentative ideas on creative theoretical linguistic studies.

Key words Z i;basic structural unit;scholarly traditi on;particularity&universality;combina2 ti on;align ment

(徐通锵 100871 北京大学中文系)

(责任编辑 张世方)

大学生关于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调查报告

大学生关于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调查报告 范文一 原因 现在,错别字真是那叫一个多。这错别字真叫个损人不利己,不仅看着不是那么顺眼,而且还容易让人误解意思。就连平时连一点错字都没有的老妈,现在都已经有了不少错别字。所以我准备来一个全面的错字调查报告。 调查经过 要查就要先查自己。我满怀信心的打开了我的作业,一页一页的慢慢检查。连翻了五六页,我都没看见一个错别字,顿时,我信心大增。看来我的作业本上错字很少,正确率很高啊!哪知我又翻了一页,一道鲜红刺眼的红叉映入了我的眼帘,我仔细一看,原来是我把翻山越岭的越字写少了一点,导致这个词写错了。之后,我就没再发现什么错字。 算了,我还是调查一下老妈老爸写的东西吧,因为老妈老爸经常写东西,所以写错的字硬挨不是很少,所以,我在家里仔细的搜寻老妈老爸写的东西。终于,我在书柜上,发现了一小本老爸对供水车间的总结。我迫不及待的打开小本子,看了起来。只见老爸的字写的工工整整,非常漂亮。可是我刚看到第七行,我就发现老爸把机器的器写成了哭泣的哭,哈哈,看来老爸也会犯这种低级错误。平常我一考试,犯了这种低级错误,老爸就会把

我好好数落一顿,但是,想不到老爸也会犯这种错误,哪天也好好教训一下老爸。 调查分析 经过了我的调查,我发现错别字就在我们身边,可是为什么那么多呢?于是,我做出了以下分析:有时候因为粗心,比如说我,把越字给少写了一点,导致这个词都写错了。还有时候是因为粗心,看见后面有动词,我就给写成了白勺的,其实应该用提土地。另外还有不认真犯了低级错误,比如说老爸,硬是把机器的器写成了哭泣的哭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调查建议 调查完毕,应该,提出点什么建议吧。不能知道错别字损人不利己,但是却还是一如既往的错吧。于是,我想向政府提议,在小区或人多的场合,多拉出几张关于该错字的横幅,让大家,知道错别字的危害,并改正。 自评:这次调查报告是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写一篇关于错字的调查报告。身边的错字真是不少,所以我就写下了这篇文章,望大家认识到错别字的危害,并改正。 范文二 在当今热闹繁华的社会中,有许多商家为了提高营利,不断地将祖国的语言文字错用、滥用、误用;而在平常的日常生活中的误读字和语病更是屡见不鲜。为了对这种社会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我们成立了专门的调查小组。

语言文字调查报告文档12篇

语言文字调查报告文档12篇Language survey report document 编订:JinTai College

语言文字调查报告文档12篇 小泰温馨提示:调查报告是反映对某个问题、某个事件或某方面情况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的文章。调查报告是宣传唯物论和辩证法、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有力武器,历来被无产阶级革命家所重视。本文档根据调查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语言文字调查报告文档 2、篇章2:语言文字调查报告文档 3、篇章3:语言文字调查报告文档 4、篇章4:语言文字调查报告文档 5、篇章5:祖国语言文正确使用的调查报告文档 6、篇章6:语言文字调查报告文档 7、篇章7:祖国语言文如何正确使用调查报告文档 8、篇章8:语言文字调查报告文档 9、篇章9: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调查报告文档 10、篇章10:语言文字调查报告文档

11、篇章11:语言文字调查报告文档 12、篇章12:语言文字调查报告文档 篇章1:语言文字调查报告文档 篇章2:语言文字调查报告文档【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现在,错别真是那叫一个多。这错别真叫个损人不利己,不仅看着不是那么顺眼,而且还容易让人误解意思。就连平时连一点错都没有的老妈,现在都已经有了不少错别。所以我准备来一个全面的错调查报告。 要查就要先查自己。我满怀信心的打开了我的作业,一页一页的慢慢检查。连翻了五六页,我都没看见一个错别,顿时,我信心大增。看来我的作业本上错很少,正确率很高啊!哪知我又翻了一页,一道鲜红刺眼的红叉映入了我的眼帘,我仔细一看,原来是我把翻山越岭的“越“写少了一点,导致这个词写错了。之后,我就没再发现什么错。 算了,我还是调查一下老妈老爸写的东西吧,因为老妈老爸经常写东西,所以写错的硬挨不是很少,所以,我在家里仔细的搜寻老妈老爸写的东西。终于,我在书柜上,发现了一小本老爸对供水车间的总结。我迫不及待的打开小本子,看了起来。只见老爸的写的工工整整,非常漂亮。可是我刚看到第

文学语言理论研究

文学语言理论研究 文学语言是长期以来困惑文艺理论界的一个难题。问题的症结在于在人们的思想中,文学所要创造的是形象,而作为塑造文学形象的语言却是一种概念的系统,这样,两者之间就形成了难以解决的矛盾。在我看来,这主要是由于传统语言学理论在人们头脑中所造成的思想侄桔在作祟。 众所周知,传统的语言学理论是依附于西方知识论哲学发展起来的。它主要把语言看作是一种思想的工具,把语言与思维和逻辑结合在一起,甚至完全依附于思维和逻辑来进行研究,从而形成了白古希腊直到近代语言学研究中的事物—思想(观念)—语言的思维模式,即认为思想观念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而语言则是表达这种思想观念的符号和工具。这就是德里达所批评的“逻各斯中心主义”。语言原本是为了人们交往活动的需要而产生的,如同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的“语言是一种实践的,既为别人存在也为我自己存在的现实的意识。”〔’而现在“由于形而上学把事物的真实存在理解成直接被‘思想’所接受的本质,存在经验的语言性质就被隐蔽了。”[2也就是说,它与人的实践、实际生活、交往活动分离开来,这样自然就不能解决在语言使用中的许多具体的问题,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语言使用的问题。因为作家创作所思考的不是事物的抽象本质而是他所面对的活生生的生活世界。我们从生活中直接观察到的东西与科学家通过抽象思维所把

握到的东西是不同的。尽管哥白尼证明了地球自转而分昼夜,但我们平时还是说太阳下山了而不说地球在转动。所以,若是按照传统的语言观来研究文学语言,就很难解决它在创作中所面临的问题。 因此,要使我们对文学语言的研究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我认为首先要破除的就是这种“逻各斯中心主义”,这种形而上学的语言观。 其实,这种形而上学的语言观在19世纪随着哲学上的反科学主义思潮的兴起早已产生动摇。 这首先反映在被伽达默尔称之为“现代语言学的创始人”威廉?洪堡特的著作中。他在19世纪30年代所写的《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等文中,受了当时欧洲以及德国启蒙主义学者所创导的人文科学研究成果的启示,提出要从民族学和人类学的角度,联系人的精神生活和交往活动去研究语言,特别强调“我们不应把语言视为一种僵死的制成品,而必须在更大得多的程度_L将它看成是一种创造;我们不必去考虑语言作为事物的名称和理解的媒介起作用,相反,应该更细致地追溯语言与内在精神活动的紧密相联的起源,以及语言与这一活动的相互影响。”正是因为“语言绝不是产品,而是一种创造活动,因此,语言的真正定义只能是发生学的定义〕”[3一这些思想无疑是对传统语言学理论发起的一大冲击,是在强大的科学主义思潮统治下为恢复语言与生活世界的紧密联系和语

新编祖国语言文字正确使用的调查报告通用范本

内部编号:AN-QP-HT166 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Let All Personnel Enhance The Executive Power, Avoid Self- Development And Collective Work Planning Violation, According To The Fixed Mode To Form Daily Report To Hand In, Finally Realize The Effect Of Timely Update Progress, Quickly Grasp The Required Situation.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新编祖国语言文字正确使用的调查报 告通用范本

新编祖国语言文字正确使用的调查报告 通用范本 使用指引:本报告文件可用于为规范管理,让所有人员增强自身的执行力,避免自身发展与集体的工作规划相违背,按固定模式形成日常报告进行上交最终实现及时更新进度,快速掌握所需了解情况的效果。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调查人:*** 调查时间:星期六下午 调查地点:市场等 调查目的:找出错别字,分析结论。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 我国的语言文字有很多种,但是,经常有些商家不断地将祖国的语言文字错用、滥用、误用;而在平常的日常生活中的误读字和语病更是屡见不鲜。为了加强对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自觉性。我展开了深入的调查。

汉语言文学开题报告范文

汉语言文学开题报告范文 开题报告也叫课题研究方案,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下面是整理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欢迎参考。 论文(设计)题目:近十年来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学分析 学生姓名: 专业:汉语言文学 指导教师: 一、选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六朝文学因为它华丽的藻饰,并且注重过度用典的特点,所以在近千年之中都没有受到文学家及文学研究者的足够重视,但是刘师培却另辟蹊径,对六朝文学推崇备至。本文就是要试图以刘师培在北大授课时所撰《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以下简称《讲义》)为研究文本,从中探寻他对六朝文学推崇的原因,并且得出结论是因为六朝的文学更具有文学性和审美性,也就是说六朝的文学才是“美文”,更加接近于“纯文学”。然后本文就着重探寻刘师培的“美文”观。 之所以要以《讲义》为研究对象,首先是因为我们可以将刘师培的“美文”思想在这部作品中一览无遗。其次,《讲义》在文学史研究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开创了六朝文学研究的热潮,在其后,产生了鲁迅,周作人等一批六朝文学研究的大家。基于这两点,所以以《讲义》为课题研究对象。

这个课题中有一个关键词就是“美文”,我们重提“美文”在现代社会中也有着重要意义。 现代社会一方面各种媒体发展迅速,娱乐性成为了媒体的主要属性,文学也愈发偏重于娱乐一面而愈发抛弃文学作品本该具有的文学性和审美性。另一方面,市场经济得到了较快地发展,文学创作也是越来越倾向于商业化,这样就导致了文学创作也成为了一种商品“生产”,从而导致了文学作品被大量地“生产”了出来,并且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能够使得文学作品更加畅销,于是经常在作品中加入某些低俗的,消极的东西,这样就难免导致文学作品粗制滥造,很难产生文学精品,更不用说能够流传于后世的经典之作。 在这样的一个社会环境下,我们重提“美文”,就是为了能够引起人们对文学作品质量的重视,期冀可以在这样一个对文学发展不利的社会情形下产生文学精品和能够流传于后世的经典作品。 二、文献综述 (一)资料部分 1、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社,20XX年4月. 本书为刘师培先生1917至1919年在北京大学讲授《中古文学史》时所撰写的讲义。该书研究了汉魏六朝文学的变迁,它根据“述而不作”的原则,引用了大量的相关史料,然而自己的论述却极少,所以给我们大家的阅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书共分五课,第一课“概论”旨在阐明研究意义,第三、四、五课分论中古各时期文学的变迁

语言文字调查报告4篇

语言文字调查报告4篇 本文是关于语言文字调查报告4篇,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范文一 原因 现在,错别真是那叫一个多。这错别真叫个损人不利己,不仅看着不是那么顺眼,而且还容易让人误解意思。就连平时连一点错都没有的老妈,现在都已经有了不少错别。所以我准备来一个全面的错调查报告。 调查经过 要查就要先查自己。我满怀信心的打开了我的作业,一页一页的慢慢检查。连翻了五六页,我都没看见一个错别,顿时,我信心大增。看来我的作业本上错很少,正确率很高啊!哪知我又翻了一页,一道鲜红刺眼的红叉映入了我的眼帘,我仔细一看,原来是我把翻山越岭的“越“写少了一点,导致这个词写错了。之后,我就没再发现什么错。 算了,我还是调查一下老妈老爸写的东西吧,因为老妈老爸经常写东西,所以写错的硬挨不是很少,所以,我在家里仔细的搜寻老妈老爸写的东西。终于,我在书柜上,发现了一小本老爸对供水车间的总结。我迫不及待的打开小本子,看了起来。只见老爸的写的工工整整,非常漂亮。可是我刚看到第七行,我就发现老爸把机器的“器“写成了哭泣的“哭”,哈哈,看来老爸也会犯这种低级错误。平常我一考试,犯了这种低级错误,老爸就会把我好好数落一顿,但是,想不到老爸也会犯这种错误,哪天也好好教训一下老爸。 调查分析 经过了我的调查,我发现错别就在我们身边,可是为什么那么多呢?于是,我做出了以下分析:有时候因为粗心,比如说我,把“越”给少写了一点,导致这个词都写错了。还有时候是因为粗心,看见后面有动词,我就给写成了白勺的,其实应该用提土地。另外还有不认真犯了低级错误,比如说老爸,硬是把机器的“器”写成了哭泣的“哭”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汉语言文学论文方向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题目目录 一、现代汉语部分 二、写作部分 三、文学理论部分 四、美学部分 五、现代文学部分 六、古代文学部分 七、中国当代文学部分 八、语言学概论部分 九、外国文学部分 十、民间文学部分 十一、"古代汉语部分 十二、"中学语文教育学部分 一、现代汉语部分 1.著名作家作品语言运作特色的研究 2.讽刺语言中的文化底蕴 3.语法中的语义因素 4.“是”字用法研究 5.语用与语法的关系 6.新兴词缀研究

7.祈非主谓句的修辞作用 8.论动词重叠式的使用条件 9.论句群纳入中学语文教学的实用意义 1 0."新兴辞格研究 1 1."语言环境对句式选择的制约作用 1 2."××方言(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部分)1 3."××方言现象专题报告 1 4."代词的语用研究 1 5."语言副词的语用研究 1 6."助动词的语用研究 1 7."时下新词描写 1 8."句型的语用研究

1 9."语气词的语用研究 2 0."言语行为在句子里的表现 二、写作部分 1.论小说的叙述视角 2.论小说的误乐性 3.心态小说的艺术魅力 4.论现代小说性情节结构类型 5.论小说的新典型观 6.论小说语言的创新 7.论小说的写作技巧 8.论广告辞的审美特性 9.从报告文学的轰动效应探视读者的审美要求1 0."试论新时期女性散文的艺术特色 1 1."试论毕淑敏小说的创作特色 1 2."试论诗歌中意象的类型与特征 1

3."论鲁迅小说对人物灵魂的深刻穿透力1 4."试论当今散文的发展走向 1 5."论小说中的意识流手法 1 6."试论新时期散文创作的艺术特色 1 7."论新闻文体的审美特质 1 8."试论新闻写作的真实性 1 9."论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功用 2 0."试谈散文笔法的多元化趋势 2 1."论新时期散文的艺术嬗变 2 2."任选当今一个散文作家的作品进行评论2 3."任选当今一个小说作家的作品进行论述

20xx年汕头市语言文字工作状况调查报告完整版

编号:TQC/K882 20xx年汕头市语言文字工作状况调查报告完整版 Daily description of the work content, achievements, and shortcomings,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or new direction of efforts, so that the overall process does not deviate from the direction, continue to move towards the established goal. 【适用信息传递/研究经验/相互监督/自我提升等场景】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xx年汕头市语言文字工作状况调 查报告完整版 下载说明:本报告资料适合用于日常描述工作内容,取得的成绩,以及不足,最后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或者新的努力方向,使整体流程的进度信息实现快速共享,并使整体过程不偏离方向,继续朝既定的目标前行。可直接应用日常文档制作,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修改。 一、汕头市简介 汕头市是广东省的一个地级市,是全国五大经济特区之一,最近又被国务院批准为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汕头位于粤东海滨,包括六区一县,人口540多万,主要使用闽南方言中的潮汕话。 改革开放之前,汕头以潮汕话为核心的本土文化根深蒂固,绝大多数人在日常生活中,没有使用普通话的习惯,老百姓把普通话称为“电影话”,只有部分人听得

文学语言学研究论文集

1.“三言二拍”改编价值初探 2.刍议典籍英译中汉语音乐美的缺失 3.华兹华斯《咏水仙》的格律分析 4.易中天教授的词语锤炼艺术 5.网络流行篇章互文现象分析 6.浅析错别字的危害及产生的根源 7.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探析有关“雷”的网络词的翻译 8.英汉语序对比分析与翻译 9.莎士比亚的双关语探讨 “三言二拍”改编价值初探 摘要:“三言二拍”合共198篇拟话本,这样鸿篇巨制的出现,不但标志着话本小说从民间创作走向文人案头,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学样式,而且从明末开始一直流传至今,为我们确立了拟话本的典范。“三言二拍”以高超的艺术手法、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吸引了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对“三言二拍”的改编价值进行探索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三言二拍”改编价值 从明末到清光绪年间,约两个半世纪,“三言二拍”的选本达到十四种之多,从明崇祯五年到清光绪甲午年,原刊本、石印本层出不穷。“三言二拍”中只有极少数篇目是作者独创,其余作品均是在原作蓝本的基础上加以改编,但正是由于改编这一环节的介入,使得原有故事的传播深度和广度得以极大加强。其价值大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得到印证。 一、传播价值的体现 从传播方式上看,我国古代文学中很多经典故事大多是先在民间通过长辈讲给晚辈、评话或是戏曲等形式口耳相传,后经文人进行加工整理,遂变成文人案头的文字读本。在“三言二拍”中有很多卷,其蓝本就来源自宋元话本。 有了文字读本,受众可以随意选择阅读的时间、空间,不只是文人才子可以将其随身携带,羁旅、书房均可阅读,更重要的是平日里不可走出闺阁半步的千金小姐们由于对外界的渴望,以及闺房的寂寞,文字读本便成为她们最好的休闲娱乐内容。 随着科技进步我国古代出现了新的传播方式——印刷术,这在科学技术上为载体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据史志资料记载,仅嘉靖、隆庆、万历年间的印刷、出版物的总量,就超过了前朝历代的印刷、出版物的数量的总和。在此期间的印刷技术,不仅是活字排版的黑白印,而且出现了石印、水印、彩色印。在各大城镇、尤其东南沿海各大城镇,印刷厂家、手工作坊大量涌现,仅金陵、苏杭、福州,便有千余家之多。[1]印刷术的高度发展为图书的快速印刷提供了可能,也为文学的有效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 明朝末年小说受到了市民阶层的普遍接受和认可,得到了迅速传播,拟话本成为了百姓生活中重要的娱乐形式,与儒释道的单纯说教相比,百姓更乐于接受在拟话本中对人的劝诫。 顾炎武在这一现象《日知录》卷十三“厚重”条注说:“钱氏曰: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由此可见,“三言二拍”的传播效果更胜儒释道一筹。 从传播深度看,“三言二拍”的大部分作品主人公形象,由蓝本中的瘦弱单薄转向了丰

汉语言文学的语言意境研究

汉语言文学的语言意境研究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一、汉语言文学语言意境概述 (一)语言意境的特点 就大学阶段语文课程的学习而言,汉语言的语言意境一般来自于学生的情感,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大学生可以在生活化场景中感受文本中、人物角色中所表达的丰富的感情。大学汉语言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指引学生们把文本中人物的神态、情感、动作及语言分辨清楚,让学生体会文本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学生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来学习文本,才可以真正地、有效地领会汉语言中所蕴含的深意[1]。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特点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中国大学史上最早开设的专业之一,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80年代以后,汉语言文学专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其特点主要有,专业性强,从源头来阐述文字的形态和形成。例如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专业,分析字形,字音,发音的由来以及甲骨文的原意,让学生对文字有更加透彻深入的了

解。将文学作为一种体系来研究,文学有什么特点,文学有什么规律,而且基本的表达方式有哪些还有发展规律,系统的理清历史脉络,逐一讲述历朝历代的文人诗作和背景环境,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语言专业培养具备汉语及语言学、中国文学等方面的系统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相关部门从事汉语言文字的教学科研、对外汉语教学、语言文字管理及语言应用方面实际工作的语言学高级专门人才。该专业侧重于在汉语和对外汉语方面的教学和研究,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文字运用能力,以及广博的文、史、哲的知识基础。 二、汉语言文学语言意境的研究意义 (一)提升语言素养 学习汉语言文学的重要基础就是对语言的了解,汉语言文学是由需要组成的。它的组合是自由的,正是它的这些由作者的自由组合还形成了各种意境,想要深刻体会文学作品的意境,必须熟练掌握语言技巧。提高语言素养,对汉语言文学的研究和应用具有很重要意义。 (二)提升鉴赏能力 我国的文学典籍中,往往都蕴含着一些深远的意境,文学作者通常是将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

大学生关于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调查报告标准范本

编号:QC/RE-KA4638 大学生关于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调查报告标准范本 The new situation in operation, especially the emergency, makes the information open and transparent by reporting the details, and then forms a closer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 (工作汇报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作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学生关于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调 查报告标准范本 使用指南:本报告文件适合在为规范管理,让所有人员增强自身的执行力,避免自身发展与集体的工作规划相违背,按固定模式形成日常报告进行上交最终实现及时更新进度,快速掌握所需了解情况的效果。文件可用word任意修改,可根据自己的情况编辑。 范文一 原因 现在,错别字真是那叫一个多。这错别字真叫个损人不利己,不仅看着不是那么顺眼,而且还容易让人误解意思。就连平时连一点错字都没有的老妈,现在都已经有了不少错别字。所以我准备来一个全面的错字调查报告。 调查经过 要查就要先查自己。我满怀信心的打开了我的作业,一页一页的慢慢检查。连

翻了五六页,我都没看见一个错别字,顿时,我信心大增。看来我的作业本上错字很少,正确率很高啊!哪知我又翻了一页,一道鲜红刺眼的红叉映入了我的眼帘,我仔细一看,原来是我把翻山越岭的“越“字写少了一点,导致这个词写错了。之后,我就没再发现什么错字。 算了,我还是调查一下老妈老爸写的东西吧,因为老妈老爸经常写东西,所以写错的字硬挨不是很少,所以,我在家里仔细的搜寻老妈老爸写的东西。终于,我在书柜上,发现了一小本老爸对供水车间的总结。我迫不及待的打开小本子,看了起来。只见老爸的字写的工工整整,非常漂亮。可是我刚看到第七行,我就发现老

文学语言的发展研究趋势

文学语言的发展研究趋势 一、文学语言基本特性研究 就这一方面来说,仍然是一种原地踏步的状态,是对1989年以前认识的重复,1989年以前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文学概论教材中,具体来讲:文学的语言除必须以全民语言为基础,赋予它以普遍使人理解的特质(普遍性)之外,还须赋予它“使人感受”、“使人共鸣”的力量。这种有“使人感受”、“使人共鸣”的力量表现方法之一,即是语言之形象性、具体性与感应性。[2]文学作品语言的第一个特点是形象化。……文学作品语言的第二个特点是凝炼含蓄。 ……文学作品语言的第三个特点是新鲜多样。……文学作品语言的第四个特点是富有音乐性,即音调和谐,节奏鲜明,读得流畅,听得明白,具有听觉上的美感。[3]文学语言是艺术的语言,它的首要特征是形象性。……其次,是精确性。……第三,文学语言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第四,是音乐性。[4]文学语言的心理特征:一、情境性;二、贴切性;三、暗示性;四、口语性;五、音乐性;六、独创性。[5]“节奏感”和“音乐性”成了形容80年代文学作品语言特色的常用语。……文学语言区别于其他科学的语言,它的语言特性首先表现为形象性,其次表现为情意性。就语言的模糊性来说,80年代的文学与过去的文学并无不同。所不同的是它的语言的模糊程度加大了。[6]随着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

理论的引入和运用,学界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一段时间对文学语言特征的认识开始深化,表现为较重视语言的内在性和陌生化,特别是陌生化概念使学界对文学语言特性的认识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获得了较大飞跃。而在这之后,理论界的研究则陷入停滞状态,研究的同语反复现象较为严重,主要集中在形象性、陌生性、音乐性、丰富性、独创性、模糊性、含蓄性、美感性、精确性、变异性、口语性、内指性、本色化等十几个范畴。这种对文学语言特性研究的突出问题是仍限于一种静态化研究,反复标举语言作为文学形式要素的音乐性、陌生化、模糊性等,停留在传统思维形式与内容的二分法上,很少注意语言形式本身的内容性。事实上,中国语言特别是文学语言的能指和所指是很难机械分割的,能指本身便是所指的一部分,不仅是达到所指的途径,更重要的是对所指有一种延伸作用,就以声调的变化为例,不同声调的变化是与人的情绪密不可分的,仄声适合表达激昂的情绪,而平声则是利于表达平缓的情绪。“平声者哀而安,上声者厉而举,去声者清而远,入声者直而促”[7]。 “阳声字多则沉顿,阴声字多则激昂,重阳间一阴,则柔而不靡,重阴间一阳,则高而不危。东、真韵宽平,支、先韵细腻,鱼、歌韵缠绵,萧、尤韵感慨,各具声响。”[8]可见声调本身就具有表达情感、表达内容的潜能,所以古代文人多注意平仄的和谐搭配。这在古代的诗句中表现尤为明显,以贺铸的《青玉案》为例:“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它的平仄情况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语言文字调查报告通用范本

内部编号:AN-QP-HT864 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Let All Personnel Enhance The Executive Power, Avoid Self- Development And Collective Work Planning Violation, According To The Fixed Mode To Form Daily Report To Hand In, Finally Realize The Effect Of Timely Update Progress, Quickly Grasp The Required Situation.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文字调查报告通用范本

语言文字调查报告通用范本 使用指引:本报告文件可用于为规范管理,让所有人员增强自身的执行力,避免自身发展与集体的工作规划相违背,按固定模式形成日常报告进行上交最终实现及时更新进度,快速掌握所需了解情况的效果。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范文一 原因 现在,错别真是那叫一个多。这错别真叫个损人不利己,不仅看着不是那么顺眼,而且还容易让人误解意思。就连平时连一点错都没有的老妈,现在都已经有了不少错别。所以我准备来一个全面的错调查报告。 调查经过 要查就要先查自己。我满怀信心的打开了我的作业,一页一页的慢慢检查。连翻了五六页,我都没看见一个错别,顿时,我信心大增。看来我的作业本上错很少,正确率很高啊!

语言文字工作自评报告

语言文字工作自评报告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语言文字工作自评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按照《**县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开展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县级自查的通知》(*语委发〔2009〕1号文件)以及**县商委《关于2009年度语言文字工作计划》(**商委发〔2009〕27号文件)的要求和统一部署,结合单位工作实际,我单位扎实有效地开展了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现将自评情况汇报如下: 一、建立机构制定措施明确目标落实责任 为积极响应上级有关部门和主管部门的号召,加强语言文字工作的管理,保证语言文字工作能扎实有效的开展,促进本单位用语用字规范化,我院于2008年3月即成立了以门店领导为组长、小组负责人为成员的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语言文字工作的日常评估及迎检工作,形成了上下联动、层层有人抓、各部门相互协调配合的工作格局,切实加强了对全单位语言文字规范化应用的监督管理。 为推动和保证语言文字工作有序的开展,做好迎接市语委对我单位语言文字工作评估的各项准备工作,我们结合单位实际,制定了语言文字工作制度,于2008年8月23日下发了《**关于普及普通话、使用规范用语用字的通知》,对普及普通话、用字规范化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了要在全单位实现初步普及普通话和用字基本规范化的目标,使普通话成为我们的工作用语和服务用语,用字规范化水平得到提高。 二、广泛宣传形成氛围全员参与逐步推进

按照上级部门的有关要求和统一部署,我单位召开了“语言文字工作动员大会”,在会上组织全院中层干部学习了《**县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开展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县级自查的通知》,并要求将会议精神传达到每个员工,提高全体员工对语言文字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讲普通话,用规范字”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确保顺利达标。 三、大力提倡“说普通话,写规范字” 为进一步提升单位品牌形象,提高服务水平,普通话已成为我单位岗前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使员工从理论上更深层次地掌握普通话的有关知识和说好普通话的有关技巧;并分两批组织了部分员工参加重庆市语言艺术学校的普通话达标测试,达标率为100%。另外,**在2008年开展了“微笑服务、普通话服务”为活动,调动了全体单位员工说普通话的积极性。目前我单位全体员工均能够以普通话作为工作用语,在会议、培训授课、科室交接班等场合,大家也都能自觉说普通话。全单位的推普工作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在规范用字方面,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将重点放在商品POP的书写。POP是直面顾客的促销信息提示,单位特别强调门店美工必须写规范字。 四、严格自查落实整改不断提高 我单位于去年8月~9月,在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下,进行了两次专项自查,用语用字已基本规范。在用字方面,对单位卖场及公共场所书用字进行了重点检查,其中标识牌、宣传栏等方面用字均比较规范;而在POP书写方面,个别人员有写繁体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汇总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汇总毕业论文题目(一) 1.现代汉语语音研究 2.汉语新词语研究 3.汉语外来词语研究 4.汉语字母词研究 5.汉语媒体语言特点研究 6.汉语修辞研究 7.汉语多音字研究 8.汉语复活词研究 9.当代汉语科技词语研究 10.现代汉语成语变化研究 11.当代汉语词语语音形式的发展变化 12.汉语惯用语研究 13.当代汉语新谚语研究 14.当代汉语青年流行语研究 15.现代汉语同音误用研究 16.谈谈副词“终于”的用法 17.论正极意义和负极意义 18.语用正误与语频统计 19.因果关系与转折关系的上位义比较 20.给病句一个理由

21.作为文化符号的语言符号 22.文化符号“道”和“道”族词汇的研究(说明:本题中的“道”也可换成“气”、“心”、“性”、“理”、“天”、“命”、“神”等字,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 23.当前我国社会称谓的使用问题 24.“女士、先生、小姐、太太”使用情况调查 25.“同志”的尴尬 26.文学语言研究 27.汉语语气词研究 28.书名和社会文化心理 29.店名和中国文化(说明:本题中的“店名”也可换成“人名”、“姓氏”、“地名”、“菜名”、“品牌名称”等等词语,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 30.鬼神名称和宗教文化 31.命名和艺术世界——谈小说《西游记》的人物、地点命名在艺术建构中的作用 32.成语和中国文化(说明:本题中的“成语”也可换成“歇后语”、“惯用语”、“俗语”等词,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 33.汉语动物名称研究 34.汉语植物名称研究 35.新时期小说语言粗鄙化现象研究 36.“X吧”类新生店名研究 37.说“秀”(英show) 38.汉语象声词研究 39.泛义动词“整”与“搞”的比较研究

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调查报告

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调查报告 在当今热闹繁华的社会中,有许多商家为了提高营利,不断地将祖国的语 言文字错用、滥用、误用;而在平常的日常生活中的误读字和语病更是屡见不鲜。为了对这种社会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我们成立了专门的调查小组。 星期六早上,我们的调查小组出发了。我们遇到的第一个滥用字是“三”。这是一家卖服装的店,店名叫做“衫国演义”。《三国演义》是我国的一部以 战争为题材的历史名着。可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这本书怎么就变成了“衣服国 里的演义”,这真是让人啼笑皆非。 我们继续往前调查,却碰到了一家店名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店。这家 商店是一家专营幼儿摄影机构的店,店名叫做“北京爱你宝贝”。这句话没有 任何的标点符号,读起来自然会让人丈二摸不着头脑。直到要离开时,我才猜 想是不是“北京爱你的宝贝呢”?但茂名和北京没多大联系吧,天南地北的, 真是匪夷所思。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一间早餐店,准备、填饱肚子后继续调查。没想到在 这里,我们就找出了一个错别字——“”。这是我们从小菜单上找到的。这是 什么字呢?我拿出本子写写画画。这时,陈力华大声叫了起来:“这是‘餐’字,早餐的‘餐’”!我时恍然大悟。这个字原来是餐字左上角的那个部分。 可是,大家无法把这个像“夕”的字与复杂的“餐”挂上钩。 我们在街上走了一上午,看到了许多的错用字和误用字。我们将调查后的 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出了这些情况出现的原因:1、店主为了商业效应,将成语滥改滥用。2、店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将字简化而为。 调查结束之后,我感慨万端: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是全世界所公认的,充 满了中国五千年来的智慧结晶。可是,在21世纪的今天,有的人不能好好地发扬我们中华文化,却在践踏我们的文字,实在令人心痛。 做为炎黄子孙,我们有责任传承汉字文化。将我们的汉字学好,写好。我 提议,从我们自己做起,身边和人做起,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 茂名市第六小学六年级邓颖

[英语,语言,艺术]语言艺术在英语文学中的应用研究

语言艺术在英语文学中的应用研究 1、英语文学语言艺术源起 在我们国家的英语学习中,最开始的时候也不过是语言的基本学习,例如音标、单词、短语、句子等等,到后期学习英语文章整体性,构建框架学习语法、句式、篇章结构等等,都只是我们对英语的初步认知和学习,很少有人会去学习文学著作。就好比我们从小到大在学习汉语的时候,从认字记词到识文断句都有一个很长的过程,我们不会在小学就学习文言文,也不会在初中就去理解红楼梦。因为文学不仅仅是理解字面意思,更需要我们去了解文字出现的背景、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和他想去映射的社会现实。英语文学也是如此,它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对英语文学中语言艺术的研究是一个无法在短期完成的大工程,语言艺术种类繁多,不可能一句话就概括它,却并不意味着它杂乱无章,下面将根据特性对英语语言文学做个简单分类。 2、英语文学语言中的特性 2.1 英语语言文学中所表现出来的意识性 文学作品最能打动人的地方就在于,作品不是建立在现实世界中,而是作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自己想表达的意思所构建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可以发生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也会有许多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局。作者将这些事情通过英语语言艺术表达出来,可以讲述事件发生的背景、渲染文学中的人物情绪、塑造各种性格迥异的人物、对人物的思想进行鼓动,用这些手法去实现作者想要表达的目的,并以此满足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或有或无的欲望,承载人们的快乐和悲伤。 文学作品想要挣脱的并不是文字的束缚,更多的是文字所承载起来的各种各样的情感,诸如政治批判、悼念追思、分享情感、实现自我价值等等。所以文学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意识性是英语文学语言技术中最基本的特点。英国诗人雪莱在《西风颂》里面有两句话,至今依旧广为流传 O Wind, 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哦,风啊,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在这首诗中,雪莱通过描绘西风吹过山川、平原、大海来抒发自己对自由的向往,西风不仅仅是自由的化身,也是对已逝残败过往的否定,同时也为自己带来了光明的希望。诗句用激昂澎湃的语言描述画面,使读者能够在朗读过程中感受到作者内情的激情,也让人觉得充满力量。 2.2 英语语言文学中所表现出来的生动性 生动的语言将作者想要表达的场景描绘得活灵活现,读者在阅读的时候能够清晰地感受到文学中想要表述的场景,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对于所刻画的人物犹如在眼前。例如巴尔扎克写的《欧也妮?葛朗台》,他围绕欧也妮的爱情悲剧,将老葛朗台的吝啬和查理的背信弃义表现的淋漓尽致,《欧也妮?葛朗台》在小说集《人间喜剧》中被人称为最出色的画幅之一。

正确使用语言文字调查报告

正确使用语言文字调查报告 在当今热闹繁华的社会中,有许多商家为了提高营利,不断地将祖国的语言文字错用、滥用、误用;而在平常的日常生活中的误读字和语病更是屡见不鲜。为了对这种社会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我们成立了专门的调查小组。 星期六早上,我们的调查小组出发了。我们遇到的第一个滥用字是“三”。这是一家卖服装的店,店名叫做“衫国演义”。《三国演义》是我国的一部以战争为题材的历史名着。可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这本书怎么就变成了“衣服国里的演义”,这真是让人啼笑皆非。 我们继续往前调查,却碰到了一家店名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店。这家商店是一家专营幼儿摄影机构的店,店名叫做“北京一爱一你宝贝”。这句话没有任何的标点符号,读起然会让人丈二摸不着头脑。直到要离开时,我才猜想是不是“北京一爱一你的宝贝呢”?但茂名和北京没多大联系吧,天南地北的,真是匪夷所思。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一间早餐店,准备、填饱肚子后继续调查。没想到在这里,我们就找出了一个错别字――“”。这是我们从小菜单上找到的。这是什么字呢?我拿出本子写写画画。这时,陈力华大声叫了起来:“这是‘餐’字,早餐的‘餐’”!我时恍然大悟。这个字原来是餐字左上角的那个部分。可是,大家无法把这个像“夕”的字与复杂的“餐”挂上钩。 我们在街上走了一上午,看到了许多的错用字和误用字。我们将调查后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出了这些情况出现的原因:

1、店主为了商业效应,将成语滥改滥用。 2、店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将字简化而为。 调查结束之后,我感慨万端:中国文化的博大一精一深是全世界所公认的,充满了中国五千年来的智慧结晶。可是,在21世纪的今天,有的人不能好好地发扬我们中华文化,却在践踏我们的文字,实在令人心痛。 做为炎黄子孙,我们有责任传承汉字文化。将我们的汉字学好,写好。我提议,从我们自己做起,身边和人做起,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 [正确使用语言文字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2019年语言文字调查报告3篇-最新范文

2019年语言文字调查报告3篇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语言博大精通,历史悠久,但是我们有时看书、看电视或看电影以及上网查资料的时候,总会遇到一些语句被误用、错用和滥用,在我们的学习中,错读和语病也屡见不鲜,所以,我们要试着去调查,去分析,去研究,还要试着去杜绝这些现象才行,征求父母同意后,我就开始对我的作业本、街上的标牌以及书报刊进行调查、分析研究。 二、调查、分析与研究 (1)调查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了一上午的调查,我终于找到了五个语病、误读与错别。它们分别是:第一个:我作业本上误读“脍炙(kuai zhi)人口”,在我以前不认识这个词时,我一直将它读为“(hui yan)人口”。第二个:书刊上显示的文中“千金小姐”写成了“千斤小姐”。第三个:街上某公司的横幅上标着“欢迎上层领导来我站莅临指导”,我知道“莅临”本身就有“来”的意思,那为什么横幅还要加一个“来”呢?第四个:我走在街上见马路对面的商店用标牌写着“讲诚信,童嫂无欺”,我只听说过“童叟无欺”,哪里有“童嫂无欺”这一说?第五个:这个最是令我莫名其妙的一个,一条商业街上竟有家店招牌上写着“糖尿病专卖店”!虽然大家都知道是卖糖尿病药的,可是还有些不妥,“糖尿病专卖店”,谁去花钱买病呀!一看就知是个缺词的句子。 (2)分析与研究

调查完后,我就开始对这些现象进行分析与研究。首先要分类,第一个为一类,是误读类的;第二个和第四个为一类 ,是错别类的;第三个和第五个为一类,是语病类的。其次要查典分析,第一个,“脍炙人口”,脍:切细的肉,炙:烤肉。脍和炙味鲜美,让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和事物,人人传诵。第二个:“千金小姐”:一般称有钱人家的女儿为“千金小姐”。“千斤”:指物体很重。第三个:“来”:从别处到这里。“莅临”:到。第四个:“童叟无欺”:做生意讲究诚信,连对小孩和老人也不欺诈。第五个:糖尿病,一种病,得病后身体内不再分解糖份。最后一项为研究为什么会用错这些文。第一个:可能因为当时我还认太少,以为“脍”右边是“会”,便读“hui”,“炙”和“”相像,就读“yan”。第二个:可能因为这本书印刷不太严谨,才导致错这些。第三个:可能因为这些人对的意思、词的意思不太懂吧,才能造成这样词语重复的差错。第四个:可能因为这户商家太粗心了,把“叟”加了个“女”旁,变成了个“嫂”,也可能是故意这样,招揽生意的吧。第五个:可能是他们对句子理解不够,把“药”省去没写,导致句子内容表达不清楚。 三、改进措施 我建议国家能组织一个“维护祖国语言文”分队,看到哪里有误读、错别、语病、使用不规范的语言文,要给相关人员进行提醒,帮助改正这些不正确的语言文,杜绝这种现象,宣传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让我国的语言文源远流长! 篇二】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