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复习题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复习题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复习题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复习题

第十章《细菌学概论》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G-菌细胞壁组成中不包括( B )。

A、外膜

B、磷壁酸

C、脂多糖

D、肽聚糖

2.具有抗吞噬作用的细菌特殊结构是( A )。

A、荚膜

B、芽胞

C、鞭毛

D、菌毛3.普通菌毛是细菌的一种( C )。

A、细长波状的丝状物

B、运动器官

C、黏附结构

D、可传递遗传物质的器官4.具有的细菌抵抗力强。( D )

A、外膜

B、菌毛

C、鞭毛

D、芽胞5.“核质以外遗传物质”是指细菌的( C )。

A、mRNA

B、核蛋白体

C、质粒

D、异染颗粒

6.具有黏附作用的细菌结构是(A )。

A、菌毛

B、荚膜

C、芽胞

D、中介体7.与细菌侵袭力有关的结构是(D )。

A、质粒

B、异染颗粒

C、芽胞

D、荚膜8.青霉素的抗菌作用其作用是( B )。

A、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B、抑制细胞壁肽聚糖的合成

C、破坏细菌的细胞膜

D、抑制细菌的酶活性

9.细菌鞭毛的主要作用与有关。(A )

A、运动

B、致病力

C、抵抗力

D、接合10.下列与细菌侵袭力无关的物质是(D )。

A、荚膜

B、菌毛

C、黏附素

D、芽胞11.革兰阴性细菌的性菌毛( C )。

A、与细菌的运动有关

B、化学成分为多糖

C、参与两个细菌间遗传物质的交换

D、是转导时必要的结构

12.革兰阴性菌化学组成中不包含( B )。

A、核蛋白体

B、磷壁酸

C、胞质颗粒

D、肽聚糖13.关于革兰阳性细菌,下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B )

A、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B、肽聚糖层外有脂蛋白,外膜及脂多糖

C、对青霉素敏感

D、有些革兰阳性细菌能产生外毒素

14.革兰阴性细菌的脂多糖存在于(B )。

A、细胞膜

B、细胞壁

C、细胞质

D、肽聚糖层15.关于芽胞的叙述,下列哪项错误?( C )

A、芽胞形态、大小、位置有助于细菌的鉴

B、一般在机体外才能形成芽胞

C、芽胞是所有细菌生活周期中的一种生命形式

D、芽胞不是细菌的繁殖方式

16.关于菌毛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D )

A、多见于革兰阴性细菌

B、有普通菌毛与性菌毛两种

C、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

D、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17.革兰染色所用染液的顺序列(C )。

A、稀释复红→碘液→95%酒精→结晶紫

B、结晶紫→95%酒精→碘液→稀释复红

C、结晶紫→碘液→95%酒精→稀释复红

D、稀释复红→95%酒精→结晶紫→碘液

18.细菌的芽胞是( D )。

A、细菌的一种繁殖体

B、细菌的一种基本结构

C、细菌储存能源的一种形式

D、细菌处于休眠的一种结构

19.细菌细胞能承受高渗透压的主要原因是( B )。

A、外层荚膜的保护作用

B、细胞壁的保护作用

C、细胞内有耐高渗透压的酶类

D、细胞膜的通透作用

20.细菌脂多糖的毒性作用( A )。

A、与类脂A有关

B、与核心多糖有关

C、与外膜成分有关

D、与脂蛋白有关21.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 D )

A、中介体与细菌DNA的复制及细胞分裂有关

B、细菌的核质为一条高度折叠盘绕的双链、环状DNA分子

C、细菌在其质粒丢失后仍可正常生长繁殖

D、细菌的核糖体由30S和60S两个亚基组成22.关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D )

A、肽聚糖含量较少

B、缺乏甘氨酸五肽桥

C、致病性与所含的脂多糖有关

D、对溶菌酶较敏感23.细菌鞭毛的主要作用是( C )。.

A、与细菌的抵抗力有关

B、与细菌的分裂繁殖有关

C、与细菌的运动有关

D、与细菌的染色结果有关24.测量细菌大小的单位是( B )。

A、毫米

B、微米

C、纳米

D、以上都不是25.关于细胞壁的功能,下列叙述哪项错误?(D )

A、保护细菌抵抗细胞外高渗透压

B、维持细菌的基本形态

C、与对某些抗菌药的敏感性有关

D、参与细菌的呼吸作用

26.关于细菌的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 )。

A、细胞壁有肽聚糖

B、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包裹在核膜内

C、中介体有拟线粒体之称

D、有70S的核蛋白体

27.下列不属于细菌细胞膜功能的是( C )。

A、参与细菌的产能代谢

B、物质交换作用

C、维持细菌的外形

D、为鞭毛运动提供能量

28.在细菌结构中,最耐热的是( B )。

A、鞭毛

B、芽胞

C、荚膜

D、菌毛29.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特点是( A )。

A、肽聚糖含量较多

B、无磷壁酸

C、有脂多糖

D、有脂蛋白30.关于革兰阳性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

A、细胞壁的基本成分是肽聚糖

B、有大量的磷壁酸

C、有外膜

D、对青霉素敏感

31.关于细菌细胞浆内含物,下列错误的是( C )。

A、核蛋白体

B、中介体

C、线粒体

D、质粒32.下列不属于细菌特殊结构的是( C )。

A、鞭毛

B、荚膜

C、质粒

D、菌毛33.普通菌毛是细菌的( A )。

A、黏附结构

B、致密结构

C、运动器官

D、休眠结构

34.革兰阴性菌肽聚糖四肽侧链中第三位氨基酸是

( D )。

A、L-赖氨酸

B、2-酮基-3-脱氧辛酸(KDO)

C、D-丙氨酸

D、消旋二氨基庚二酸(m-DAP)35.关于L型细菌,下列叙述哪项错误?(D )

A、高度多形性

B、革兰染色为阴性

C、某些L型细菌仍有一定的致病力

D、在低渗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36.细菌的芽胞与高度耐热性有关的特有的化学组分是

( D )

A、核酸

B、肽聚糖

C、磷壁酸

D、吡啶二羧酸

37.下列哪项不是性菌毛的特点?(D )

A、由F质粒编码

B、数目少,有1~4根

C、比普通菌毛长而粗

D、与细菌的致病性关系密切

38.能以CO2作为主要或唯一碳源,以无机物作为供氢体并利用光能生长的细菌,属于( A )。

A、光能无机自养型

B、光能有机异养型

C、化能无机自养型

D、化能有机异养型

39.不能以CO2作为主要或唯一碳源,而以有机物作为碳源及供氢体并利用光能生长的细菌,属于( B )。

A、光能无机自养型

B、光能有机异养型

C、化能无机自养型

D、化能有机异养型

40.能够以CO2或碳酸盐作为主要或唯一的碳源,而生长所需的能量来自于无机物氧化过程中放出的化学能的细菌,属于( C )。

A、光能无机自养型

B、光能有机异养型

C、化能无机自养型

D、化能有机异养型

41.以有机物氧化时所产生的化学能为能源,并以有机物作为主要碳源的细菌,属于( D )。

A、光能无机自养型

B、光能有机异养型

C、化能无机自养型

D、化能有机异养型

42.细菌吸收营养的方式中,需要消耗能量的是

( D )

A、简单扩散与促进扩散

B、简单扩散与主动运输

C、促进扩散与主动运输

D、主动运输与基团转移

43.细菌吸收营养的方式中,不需要消耗能的是

( A )。

A、简单扩散与促进扩散

B、简单扩散与主动运输

C、促进扩散与主动运输

D、主动运输与基团转移

44.细菌吸收营养的方式中,需要载体蛋白参与、并逆浓度梯度转运营养物的是( C )。

A、简单扩散

B、促进扩散

C、主动扩散

D、基团转移

45.细菌吸收营养的方式中,不需要载体蛋白参与的是( A )。

A、简单扩散

B、促进扩散

C、主动扩散

D、以上都不是

46.细菌的繁殖方式是( A )。

A、二分裂

B、复制

C、有丝分裂

D、孢子生殖

47.大多数细菌繁殖一代所需时间为( B )

A、10 min

B、20 min

C、40 min

D、1小时

48.破坏细菌热原质的温度和时间是( A )。

A、250℃×30分钟

B、180℃×2小时

C、℃×15 ~ 20分钟

D、100℃×30分钟

49.大多数细菌生长繁殖的最适pH为( D )。

A、~

B、~

C、~℃

D、~℃

50.人体病菌生长繁殖最适温度为( C )。

A、10~20℃

B、25~45℃

C、37℃

D、25~32

51.关于厌氧菌不能在有氧条件下生长的原因,下列叙述哪项错误?( C )

A、缺乏细胞色素和细胞色素氧化酶

B、缺乏触酶

C、缺乏呼吸酶

D、缺乏过氧化物酶

52.关于细菌热原质的叙述,下列哪项错误?( C )

A、注入机体后,引起发热反应

B、多数革兰阴性菌可产生

C、输液用的玻璃容器常用高压蒸汽灭菌破坏热原质

D、革兰阴性菌的热原质就是脂多糖

53.下列哪种细菌代谢产物对人体无害?( D )

A、热原质

B、内毒素

C、侵袭性酶

D、维生素

54.IMViC实验常用于鉴别( D )。

A、葡萄球菌

B、肺炎链球菌

C、厌氧性细菌

D、肠道杆菌

55.研究细菌生物学性状应选用哪一生长期的细菌?( C )

A、稳定期

B、迟缓期

C、对数期

D、衰亡期

56.观察细菌动力最常用的培养基是( C )。

A、液体培养基

B、普通琼脂平板培养基

C、半固体培养基

D、血液琼脂平板培养基

57.不属于细菌代谢产物的是( D )

A、色素

B、维生素

C、抗生素

D、抗毒素

58.下列哪项不是细菌生化反应?(D )

A、VP试验

B、甲基红试验

C、硫化氢试验

D、协同凝集试验

59.下列哪项不是细菌合成代谢产物?( C )

A、毒素

B、抗生素

C、靛基质

D、细菌素

60.关于细菌培养基,下列叙述哪项错误?( D )

A、由多种营养物质配制成供细菌生长的基质

B、配制后需灭菌方可使用

C、固体培养基可用于细菌的分离

D、液体多用于动力试验

61.关于细菌群体生长周期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

( D )。

A、细菌的形态及染色性在对数期较典型

B、细菌的芽胞、外毒素多在稳定期产生

C、细菌形态改变、菌体自溶发生在衰亡期

D、研究细菌的生物学性状一般采用稳定期细菌

62.关于细菌色素,下列叙述哪项错误?( A )

A、所有细菌均能产生色素

B、根据性质不同,色素可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两种

C、只使菌落着色,而培养基不着色的是脂溶性色素

D、不同细菌可产生不同颜色的色素,据此有鉴别不同细菌的意义

63.吲哚试验阳性的细菌能分解( D )。

A、胱氨酸

B、葡萄糖

C、靛基质

D、色氨酸

64.硫化氢试验阳性的细菌能分解( C )。

A、硫化氢

B、硫代硫酸钠

C、含硫氨基酸

D、蛋白质

65.关于糖发酵试验,下列叙述哪项错误( C )。

A、不同的细菌对同一种糖的分解能力可不同,因而分解的产物不同

B、根据细菌对糖的分解能力不同,糖发酵试验有⊕、+、—结果。

C、可在同一糖发酵管内进行两种单糖的糖发酵试验

D、产酸的糖发酵管,可见培养基由紫色变为黄色

66.VP试验阳性的细菌,分解葡萄产生的丙酮酸,丙酮酸可进一步生成( B )。

A、甲酸、乙酸

B、乙酰甲基甲醇

C、枸橼酸盐

D、靛基质

67.细菌代谢产物中与致病性无关的是( B )。

A、毒素

B、细菌素

C、侵袭性酶

D、热原质

68.下列关于菌落的描述,错误的是( B )。

A、一个菌落由一个细菌繁殖形成

B、在液体培养基中形成

C、一个菌落包含成千上万个细菌

D、肉眼可见

69.液体培养基主要用于( B )。

A、分离单个菌落

B、增菌

C、检测细菌毒素

D、观察细菌的运动能力

70.斜面固体培养基主要用于( D )。

A、观察细菌的运动能力

B、观察细菌的粘附能力

C、观察细菌的菌落形态

D、增菌

71.下列哪项不是细菌完成从葡萄糖到丙酮酸分解的代谢途径?( D )

A、EMP

B、HMP

C、ED途径

D、TCA 72.关于放线菌,下列叙述哪项错误?( D )

A、革兰染色阳性

B、由为菌丝和孢子两部分组成

C、其菌丝分为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

D、最典型的放线菌是诺卡菌属

73.关于放线菌的菌丝,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 )。

A、基内菌丝具有吸收营养功能

B、气生菌丝较基内菌丝细

C、气生菌丝又称二级菌丝

D、孢子丝可分化产生孢子

74.关于放线菌的孢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 )。

A、由孢子丝分化产生

B、孢子的大小形态多样,作为放线菌分类、鉴定的

重要依据

C、孢子的形成为横割分裂

D、孢子的颜色和表面特征具有种属特异性

75.关于放线菌的生长繁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C )

A、最适温度为28 ~30℃

B、最适~

C、18至24小时长成菌落

D、菌落有气生菌丝型和基内菌丝型两种

76.最典型的放线菌是( A )

A、链霉菌属

B、小单胞菌属

C、放线菌属

D、诺卡菌属

77.小单孢菌属的典型特征是( A )。

A、无气生菌丝

B、无基内菌丝

C、无孢子丝

D、以孢子囊孢子

进行繁殖

78.关于诺卡菌属,下列叙述哪项错误?( C )

A、主要形成基内菌丝

B、菌丝可断裂成长度接近杆状或球状菌体

C、本属放线菌一般不产生抗生素

D、少数可引起人体疾病。

79.游动放线菌属典型的特征是(C )。

A、生长缓慢,2~3周才形成菌落

B、可产生创新霉素等抗生素

C、以孢子囊孢子进行繁殖,孢子有鞭毛可运动

D、多数为腐生菌

80.存在于正常人口腔齿龈、扁桃体和咽部,可成为条件致病菌的放线菌为( B )。

A、马杜拉放线菌属

B、放线菌属

C、小单胞菌属

D、链霉菌属

81.构成细菌毒力的是( C )。

A、细菌的基本结构

B、细菌的特殊结构

C、侵袭力和毒素

D、细菌的代谢产物

82.与细菌致病性无关的结构是( D )。

A、荚膜

B、菌毛

C、脂多糖

D、异染颗粒

83.与细菌致病性无关的代谢产物是(B )。

A、毒素

B、细菌素

C、热原质

D、血浆凝固酶

84.下列与细菌致病性无关的结构是(A)。

A、异染颗粒

B、荚膜

C、菌毛

D、鞭毛

85.下列哪项不是细菌产生的侵袭性酶?( A )

A、溶菌酶

B、透明质酸酶

C、血浆凝固酶

D、链激酶

86.细菌代谢产物中,与致病性无关的是( C )。

A、毒素

B、热原质

C、细菌素

D、透明质酸酶

87.与细菌侵袭力无关的物质是( D )。

A、荚膜

B、菌毛

C、血浆凝固酶

D、外毒素

88.细菌侵袭力不包括下列哪一种能力( D )。

A、黏附能力

B、抗吞噬能力

C、扩散能力

D、产生毒素能力

89.细菌的致病性强弱主要取决于细菌的( C )。

A、形态

B、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

C、侵袭力和毒素

D、分解代谢产物

90.有助于细菌在体内扩散的物质是( D )。

A、芽胞

B、普通菌毛

C、脂磷壁酸

D、透明质酸

91.细菌内毒素即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 D )。

A、芽胞

B、肽聚糖

C、O抗原

D、脂多糖

92.内毒素不具有的毒性作用是( C )

A、发热

B、DIC

C、食物中毒

D、白细胞反应

93.关于内毒素,下列叙述哪项错误?(D )

A、来源于革兰阴性菌

B、当菌体死裂解后释放

C、其化学本质为脂多糖

D、经甲醛脱毒制成类毒素

94.关于外毒素,下列叙述哪项错误?( B )

A、多数由革兰阳性菌产生

B、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B、耐热,高压蒸汽灭不能将其破坏

D、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

95.外毒素的特点之一是( B )。

A、都是革兰阳性菌产生

B、受甲醛作用可制成类毒素

C、多为细菌裂解后释放

D、稳定性好,耐热

96.细菌外毒素中,毒性最强的是(CA )。

A、致热外毒素

B、金葡萄球菌肠毒素

C、肉毒毒素

D、破伤风痉挛毒素

97.带菌者是指( D )。

A、体内带有正常菌群者

B、病原菌潜伏在体内,不向体外排菌者

C、体内带有条件致病菌者

D、感染后临床症状消失,但体内病原菌未被彻底清除,又不断向体外排菌者

98.细菌不侵入血流,只有其产生的外毒素侵入血流并引起全身症状为( B )。

A、败血症

B、毒血症

C、菌血症D、脓毒血症

99.细菌侵入血流并在血流中大量繁殖,产生毒性代谢产物,引起机体严重的中毒症状为( A )。

A、败血症

B、毒血症

C、菌血症D、脓毒血症100.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大量繁殖,又播散到其他组织器官引起转移性化脓性病灶为( D )。

A、败血症

B、毒血症

C、菌血症D、脓毒血症

101.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不包括( C )。

A、生物拮抗作用

B、营养作用

C、天然屏障作用

D、免疫作用

102.不同细菌产生的内毒素引起毒性效应大致相同,其原因是内毒素毒性成分( A )。

A、化学成分基本相似

B、受体基本相似

C、抗原性基本相似

D、都含有磷壁酸

103.类毒素的特点是( A )。

A、有免疫原性,无毒性

B、无免疫原性,有毒性

C、无免疫原性,无毒性

D、有免疫原性,有毒性

104.类毒素是( C )。

A、抗毒素经甲醛处理后的物质

B、细菌素经甲醛处理后的物质

C、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而保持免疫原性的物质

D、内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而保持免疫原性的物质

105.内毒素的毒性成分是( C )。

A、特异性多糖

B、脂多糖

C、类脂A

D、核心多糖

106.关于内毒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

A、来源于革兰阴性菌

B、其化学成分是脂多糖

C、性质稳定,耐热

D、用甲醛处理可制成类毒素

107.抗毒素的免疫球蛋白类型主要是(A )。

A、IgG

B、IgM

C、IgA

D、IgD

108.关于微生物逃避机体免疫细胞识别的机制,下列哪项错误?( D )

A、细胞内寄生

B、抗原变异

C、伪装

D、突变

(二)填空题

1.细菌的测量单位是微米/ m。

2.细菌的三种基本形态为球菌、杆菌、螺形菌。

3.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细胞、核质/拟核。

4.细菌的特殊结构有荚膜、鞭毛、芽胞、和菌毛。

5.G+菌细胞壁的肽聚糖是由、

和组成。

6.是G+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凡能破坏其结构或抑制其合成的物质都有杀菌和抑菌作用,如

和。

7.细菌的结构中与革兰染色性和致病性有关的

是。

8.革兰阴性菌肽聚糖的四肽侧链由交联。

9.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由和

组成。

10.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由和

组成。

11.革兰阴性菌的外膜由、

和组成。

12.LPS由、和

三部分组成,其中,为内毒素的毒性部分,无种属特异性;有属特异性;

表现为种特异性。

13.革兰阴性菌中,外膜与细胞膜之间的狭窄空间称

14.青霉素可专一性地抑制酶的活性,使肽聚糖合成中断。

15.溶菌酶水解肽聚糖和

之间的键,破坏聚糖骨架,引起细菌裂解。

16.细菌荚膜的功能有、

和。

17.芽胞的主要特点是。

18.鞭毛是细菌的器官,霍乱弧菌的鞭毛还与有关。

19.菌毛可分为和两类,前者具有作用,后者具有

作用。

20.经革兰染色后,被染成紫色的是菌,被染成红色的是菌。

21.细菌吸收营养的方式有、

、和。

22.细菌的营养类型分为和

23.光能无机自养型细菌以作为主要或唯一的碳源,以作为供氢体。

24.光能有机异养型细菌以作为碳源及供氢体,并利用光能生长。

25.化能无机自养型细菌以或

作为主要或唯一的碳源。

26.化能有机异养型细菌以作为主要碳源,以为能源。

27.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有、、

、。

28.根据细菌对氧的需求不同将其分为

、、、

和。

29.细菌生长繁殖需要的气体种类主要有

和。

30.细菌的繁殖方式为。

31.细菌的产能方式有、

和。

32.具有致病作用的细菌代谢产物有、

和。

33.细菌的生长曲线分为、、

、四期。

34.放线菌主要由和两部分结构组成。

35.放线菌的菌丝可分为、

和。

36.放线菌生长最适温度为;最适pH为,一般需经(时间)形成菌落。

37.放线菌的菌落可分为和

两类类型。

38.最为典型的放线菌为属;小单胞菌属典型特征是;细胞壁含马杜拉糖的放线菌是属;以孢囊孢子进繁殖的放线菌是;存在于正常人口腔齿龈等部位,并可成为条件致病蓖的放线菌是属。

39.细菌的毒力是由和决定的。

40.内毒素是菌细胞壁中的成分。

41.内毒素是由、和

三部分组成,其毒性部分为

,菌体抗原是。

42.外毒素的化学成分是,可用甲醛处理制备成。

43.根据对宿主细胞的亲和性及作用方式,外毒素可分成

、和三大类。

44.微生物逃避免疫细胞识别的机制有、

和。

45.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有、

、、

46.正常菌群转变为条件致病菌的条件有:

、和

47.革兰染色法染色的顺序和时间是

→→

→。

(二)填空题

1.微米/?m

2.球菌杆菌螺形菌

3.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浆核质/拟核

4.荚膜鞭毛芽胞菌毛

5.多糖骨架四肽侧链肽交联桥

6.肽聚糖青霉素溶菌酶

7.细胞壁

8.肽键交联桥

9.肽聚糖磷壁酸

10.肽聚糖外膜

11.脂蛋白脂质双层脂多糖

12.类脂A 核心多糖特异性多糖类脂A 核心多糖特异性多糖

13.周质间隙/壁膜间隙

14.转肽酶

15.N乙酰葡萄糖胺N乙酰胞壁酸?-1,4糖苷键

16.保护菌体贮藏营养附着作用

17.抵抗力强

18.运动致病力/毒力

19.普通菌毛性菌毛黏附作用传递遗传物质

20.革兰阳性革兰阴性

21.简单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基团转移

22.光能营养型细菌化能营养型细菌

23.CO2无机物

24.有机物

25.CO2碳酸盐

26.有机物有机物氧化时产生的化学能

27.充足的营养物质合适的酸碱度适宜的温度必要的气体环境

28.专性需氧菌微需氧菌耐氧菌专性厌氧菌兼性厌氧菌

29.CO2O2

30.二分裂

31.呼吸发酵无机物氧化

32.毒素侵袭性酶热原质

33.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

34.菌丝孢子

35.基内菌丝/初级菌丝气生菌丝/二级菌丝孢子丝/繁殖菌丝

36.28~30℃~3~7天

37.气生菌丝型基内菌丝型

38.链霉菌无气生菌丝马杜拉放线菌

游动放线菌属放线菌

39.侵袭力毒素

40.革兰阴性菌脂多糖

41.类脂A 核心多糖特异性多糖类脂A 特异性多糖

42.蛋白质类毒素

43.神经毒素细胞毒素肠毒素

44.细胞内寄生抗原变异伪装

45.生物拮抗作用营养作用免疫作用抗肿瘤作用抗衰老作用

46.机体抵抗力下降异位寄生菌群失调

47.结晶紫,1分钟碘液,1分钟95%酒精,30秒稀释复红,30秒

(三)名词解释

质粒L型细菌基团转移菌落生长曲线热原质侵袭力毒力黏附素败血症毒血症

脓毒血症菌血症

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菌群失调

1.质粒:独立于染色体外,能进行自主复制的细胞质遗传因子,主要存在于各种微生物细胞中。

2.L型细菌:有些细菌在受至溶菌酶或青霉素等因素作用,其细胞壁肽聚糖被破坏或合成受到抑制,造成了细胞壁的缺陷,这类细菌称为L型细菌(细菌L型)。

3.基团转移: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主动运输,其特点是被运输的营养物质在由细胞膜外向膜内运输中发生了化学修饰。

4.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上,由一个细菌生长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

5.生长曲线:细菌在有限体系中的生长称为群体生长,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描述细菌群体在整个培养期间的菌数变化规律的曲线称为生长曲线。

6.热原质:是许多G—菌和少数G+菌产生的一种物质,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G—菌的热原质就是细胞壁中的脂多糖。

7.侵袭力:指病原微生物突破机体的防御机能,侵入机体在体内生长、繁殖、扩散的能力。

8.毒力:即致病力,指病原微生物致病能力的强弱程度。构成细菌毒力的物质基础是侵袭力和毒素。毒力通常用对实验动物的半数感染量(ID50)或半数致死量(LD50)来表示。

9.黏附素:黏附是指病原菌附着于宿主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生殖道黏膜细胞的功能。具有黏附作用的细菌结构和物质称为黏附素。

10.败血症:细菌侵入血液并大量生长繁殖,同时产生毒素,引起严重的中毒症状。

11.毒血症:病原菌在局部生长繁殖,未入血液,而其产生的毒素进入血液,引起全身症状。

12.菌血症:病原菌由局部侵入血液,经血液到达某部位,但未在血中繁殖,无明显中毒症状。

13.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引起败血症,并通过血流播散,在全身多个器官引起多发性脓肿。

14.正常菌群:指寄居正常人体表和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对免疫功能正常的宿主无害,有些甚至有利的微生物。

15.菌群失调:是宿主某部位正常菌群中各菌种间的比例发生较大幅度的变化而超出正常范围的状态。菌群失调最常见的诱因是滥用肠道广谱抗生素。严重的菌群失调可引起疾病,称为菌群失调症或菌群交替症。

16.条件致病菌:在正常菌群与宿主间的生态平衡被打破的条件下,正常菌群中的微生物可引起宿主的疾病,即成为条件致病菌。

(四)简答题

1.简述革兰染色法的步骤及结果。

结晶紫碘液95%酒精

稀释复红镜检。

2.简述细菌的侵袭力及组成。

细菌侵袭力主要包括细菌的荚膜、黏附素和侵袭性物质。

(1)荚膜:具有抗吞噬作用及抵抗体液中杀菌物质如补体和抗体的作用。

1分,水洗1分,水洗

30秒,水洗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1章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第01章在线测试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第01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42:46 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免疫的概念是 A、机体抗微生物感染的能力 B、机体修复损伤的能力 C、机体排除非自身物质的能力 D、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物质的功能 2、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后,首先激起机体的免疫应答是 A、固有性免疫应答 B、适应性免疫应答 C、细胞免疫应答 D、体液免疫应答 3、人类的中枢免疫器官是 A、骨髓和脾脏 B、骨髓和胸腺 C、脾脏和淋巴结 D、胸腺和淋巴结 4、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定居的部位 A、中枢免疫器官 B、外周免疫器官 C、骨髓 D、胸腺 5、免疫应答对机体造成的结果是 A、有利的 B、有害的 C、有时有利,有时有害 D、适当时有利,过强或过弱时有害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执行固有免疫应答功能的细胞有 A、单核吞噬细胞 B、树突状细胞 C、NK细胞 D、T细胞

E、B细胞 2、免疫细胞包括 A、淋巴细胞 B、造血干细胞 C、粒细胞 D、靶细胞 E、抗原提呈细胞 3、关于中枢免疫器官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成熟的场所 B、人类中枢免疫器官包括胸腺、骨髓 C、骨髓是诱导B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D、胸腺是诱导T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E、是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4、关于适应性免疫应答,下列叙述哪些是正确的 A、能识别异己 B、有记忆性 C、有特异性 D、有MHC限制性 E、多种细胞协同完成 5、免疫系统包括: A、免疫原 B、免疫细胞 C、免疫分子 D、免疫组织

(完整版)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习题汇总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习题汇总 1.微生物、三大类型微生物、列举6种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2.免疫的概念 3.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 4.抗原的概念 5.抗原的两个重要特性 6.抗原免疫原性的本质 7.抗原特异性:概念、结构基础、抗原表位的概念、类型 8.影响机体对抗原免疫应答的类型和强度的因素 9.抗原的分类 10.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 11.抗体与Ig的概念 12.Ig的基本结构 13.Ig的水解片段 14.Ig的血清型 15.Ig的生物学功能 16.人工制备的抗体的特点 17.补体系统的概念及其组成 18.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的异同 19.补体激活的调节机制 20.补体系统的生物学作用 21.C3的生物学功能 22.细胞因子的概念、共同特点、分类 23.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 24.细胞因子的受体、细胞因子的临床应用 25.MHC、HLA复合体与HLA分子以及MHC限制性的概念 26.HLA复合体的定位﹑结构及其编码的产物 27.HLA-I﹑II类抗原的分子结构﹑分布和主要功能 28.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组织的概念、分类、功能

29.B淋巴细胞在免疫系统中的角色 30.BCR的胚系基因以基因片段形式存在,如何经基因重排才能编码表达功能性BCR 31.BCR多样性的机制:B细胞的发育阶段,期间的主要事件 32.B细胞表面的主要标志有 33.B细胞的分类 34.B细胞的功能有 35.抗原提呈细胞的定义及种类 36.树突状细胞的表面标志及生物学功能 37.以郎格汉斯细胞为例说明APC在迁移成熟过程中生物学特性的变化 38.外源性抗原及内源性抗原的抗原提呈过程 39.T细胞识别抗原的方式和活化 40.CD4+T细胞介导细胞免疫应答的效应机制 41.CD8+CTL细胞杀死靶细胞机制 42.抗体应答的概念,B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和抗原递呈B细胞的激活机制;免疫应答的规 律;抗体介导的免疫效应 43.B细胞活化的两个信号;黏附分子的作用;免疫力维持的机制 44.BCR介导的信号传导通路 45.TD-Ag 和TI-Ag引起的免疫应答 46.B细胞的记忆的产生和维持及在医学上的意义 47.免疫应答 48.免疫耐受 49.免疫应答的三个阶段 50.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51.体液免疫应答的一般规律 52.免疫调节包括那几个方面 53.超敏反应的概念、分型 54.Ⅰ﹑Ⅱ﹑Ⅲ、IV型超敏反应的特点、发生机制及其常见疾病 55.凝集反应、沉淀反应的定义及其基本类型 56.间接免疫荧光法和ELISA的双抗夹心法及间接法的基本操作步骤 57.检测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常用试验方法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知识重点

免疫就是机体识别与清除抗原性异物得一种生理功能。包括对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得识别与清除。 免疫应答:机体对抗原性异物得识别与清除得过程。由体内得免疫系统与神经-内分泌系统共同协调完成。 非特异性免疫得特征:①在种系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②可以遗传。③对一切异物(包括抗原性与非抗原性)均有免疫作用。③各个体间得免疫能力仅有强弱之别。 屏障作用: 皮肤黏膜得屏障作用,血—脑屏障, 胎盘屏障 非特异性免疫中得免疫分子:补体系统 ,防御素,溶菌酶,细胞因子 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中得免疫细胞包括: 吞噬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与单核—巨噬细胞,NK细胞: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依赖于骨髓微环境发育成熟。 1、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得过程:①募集与迁移②吞噬与杀菌③降解与消化 2、NK细胞得主要免疫生物学效应:①抗肿瘤②抗病毒与胞内寄生菌得感染③参与免疫病理损伤 特异性免疫得特征:①就是机体在生活过程中接触抗原后形成②仅对相应得抗原有免疫效应③有明显得个体差异④不能遗传 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免疫细胞得来源与发育成熟得场所。 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脾脏、淋巴结、黏膜免疫系统成熟得T、B细胞与其她免疫细胞存在得场所。 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等。 抗原提呈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 免疫系统免疫细胞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 单核细胞: 其她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肥大细胞。 细胞分子可溶性分子: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 膜免疫分子 一、中枢免疫器官 (一)骨髓 骨髓得功能: 1、骨髓就是主要免疫细胞发生得场所: 多能造血干细胞包括:髓性多能干细胞(分化成粒细胞、单核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与淋巴性多能干细胞(分化成淋巴细胞,NK细胞) 2、骨髓就是B细胞分化成熟得场所 3、骨髓就是抗体产生得主要场所 (二)胸腺 1、胸腺得组织结构:髓质(内层):含大量得上皮细胞与少量得胸腺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及呈环状得胸腺小体(胸腺正常发育得标志),发育成熟得T细胞存在于髓质中;皮质(外层):主要就是未成熟T细胞(即胸腺细胞),含少量上皮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 2、胸腺得细胞组成:胸腺细胞(95%以上得胸腺细胞就是αβ+胸腺细胞);胸腺基质细胞TSC(以胸腺上皮细胞(TEC)为主) 3、胸腺微环境①分泌胸腺激素与细胞因子②胸腺上皮细胞与胸腺细胞得密切接触③细胞外基质 4、胸腺得功能:最主要得功能就是T细胞发育得主要场所。 胸腺小体由上皮细胞、巨噬细胞与细胞碎片形成,就是胸腺正常发育得标志。 胸腺微环境由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胸腺激素与细胞因子等组成,胸腺上皮细胞就是胸腺微环境得最重要组分。

医学微生物学与医学免疫学教学大纲

医学微生物学与医学免疫学教学大纲 医学微生物学主要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性状、感染与免疫的机理,微生物学检查与特异防治。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免疫应答规律、免疫应答产物、疾病的免疫学发病机理及免疫诊断和防治的一门学科。二者是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其他基础课和医学专业课,特别是传染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打下基础。本大纲临床医学专业实施的教学总时数为72学时,其中理论课58学时,实验课14学时;高等护理、口腔医学、药学专业实施的教学总学时数为54学时,其中理论课44学时,实验课10学时,具体学时数分配如下: 理论课学时分配表

实验课学时分配表 第一篇医学微生物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微生物、病原微生物及医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的概念,真核细胞型、原核细胞型及非细胞型的生物学形状。 2.熟悉微生物学的概念及其任务,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及其与人类的关系。人体寄生虫学概念。 3.了解医学免疫微生物学发展简史、现状及发展前景。 第二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目的要求: 1.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2.掌握细菌的基本结构与特殊结构。 3.掌握细菌形态检查法。 4.熟悉细菌的结构与致病的关系。 5.了解细菌L型的特点、 第三章细菌的生理 目的要求: 1.掌握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与生长繁殖的规律。 2.熟悉细菌在人工培养基上的生长现象。 3.熟悉细菌的代谢产物在医学上的意义。 4.了解细菌的新陈代谢特点。 第四章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 目的要求: 1.掌握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与菌群失调的概念。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复习资料-超全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复习 资料-超全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1、微生物、三大类型微生物、列举6种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免疫、免疫功能。 答:微生物:一大群微小生物的总称。 三大类型微生物:非细胞型、原核细胞型、真核细胞型 6种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细菌、放线菌、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 免疫: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抗原.并通过免疫应答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的功能。(正常时对机体有利.异常时对机体有害。)免疫功能:(1)免疫防御 (2)免疫自稳 (3)免疫监视 2、你对微生物与免疫学的研究内容以及应用意义、研究现状有何认识? 答: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既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也与感染性疾病有关.还与药物生产及药物保存和微生物污染有关。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有利于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保障人类健康;反之则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甚至危机生命.如近年来所出现的药品与食品安全的问题.其中多数都与微生物污染和超敏反应有关。另外.还有众多的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以及免疫应答的产物等都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研究如何将微生物和免疫应答产物作为药物资源来开发.将为解决与感染有关疾病的防治问题作出大贡献。 第一章思考题 1、抗原 答:抗原是指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并与免疫应答产物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2、抗原的基本特性 答:1、免疫原性 2、抗原性 3、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 答:(一)异物性 (二)理化性状 (三)完整性(进入途径) (四)宿主的应答能力与免疫方法 4、表位 答: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基本结构或化学基团。(是TCR/BCR及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 5、异嗜性抗原 答:存在于不同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6、佐剂 答:佐剂是一类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与抗原同时或预先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重点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考试重点一:名词解释 1. 免疫:是指对抗体识别与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持机体生理平衡的一种功能,正常情况下, 对抗体有力利:免疫功能失调时,会产生对机体有害的反应。 2. 抗原:是一类能刺激抗体的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的产物在体 内外产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3. 抗原决定簇:是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集团,又称表位,它 的种类,数目,空间构型决定了抗原的特异性。 4. 异嗜性抗原:是指在无种属关系生物间存在的共同抗原。 5. 抗体:是机体的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B细胞转化为浆细胞,由浆 细胞产生的能与相 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 6. 免疫球蛋白: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上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7. 单克隆抗体:是指对一个抗原决定簇,由一个B细胞分化增值的子 代细胞集团,即单一 纯系细胞合成的抗体。 8. 补体系统:是存在于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中及组织具有酶活性的一组与免疫有关的球蛋白 所组成的酶反应系统,它包括多种因子。 9. LAK细胞: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NK细胞或部分Tc在体外培养时,在高剂量IL2 诱导下,成为对多种肿瘤细胞有杀伤作用的细胞,称LAK细胞。 10. 免疫细胞:指所有参加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及前体细胞。 11. 细胞因子:是指由活化的免疫细胞或非免疫细胞合成与分泌的,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的 小分子多肽。 12. APC即抗原提呈细胞,能表达被特异性T细胞识别的抗原肽:MHC 复合物的所有细 胞,主要包括单核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 B细胞 13. 免疫应答:是指免疫细胞识别抗原,自身的活化,增殖分化,产生效应物质,将抗原破

【免费下载】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习题 一、选择题(60分) 10、不属于细菌合成代谢产物的是( ) A 内毒素 B 抗毒素 C 抗生素 D 维生素 11、欲杀灭芽胞,需选择( ) A 煮沸法 B 流通蒸汽灭菌法 C 巴氏消毒法 D 高压蒸气灭菌法 12、不能与红汞同时使用的是( ) A 漂白粉 B 70%乙醇 C 新洁尔灭(苯扎溴铵) D 碘液13、关于乙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浓度在70%-75%时,消毒效果好 B 经常用于皮肤消毒 C 易挥发,需加盖保存,定期调整浓度 D 用于粘膜及创伤的消毒14、细菌通过性菌毛将遗传物质从供体菌转移到受体菌的过程,称为( ) A 转导 B 转化 C 接合 D 溶原性转换15、关于正常菌群错误叙述的是 ( ) A 正常菌群、宿主与外界环境间应维持动态平衡 B —般情况下正常菌群对人体有益无害 C 肠道中的正常菌群主要为厌氧菌 D 即使是健康胎儿,也携带正常菌群16、医院内感染不包括 ( ) A 术后感染 B 输血后肝炎 C 住院期间发生的骨折 D 陪护人员感染17、目前已知的细菌毒素中,毒性最强的是( )A 霍乱弧菌肠毒素 B 破伤风痉挛毒素 C 葡萄球菌肠毒素 D 肉毒毒素 18、不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是( ) A 金黄色葡萄球菌 B 破伤风梭菌 C 肉毒梭菌 D 产气荚膜梭菌 19、关于抗感染免疫叙述错误的是 ( ) A 完整的皮肤与黏膜屏障是抗感染的第一道防线 B 吞噬细胞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是抗感染的第二道防线 C 抗体与细菌结合可直接杀死病原菌 D 细胞免疫主要针对胞内寄生菌的感染20、在标本的采集与送检中不正确的做法是 ( ) A 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杂菌污染 B 采取局部病变标本时应先严格消毒 C 尽可能采集病变明显处标本,采集标本后立即送检 D 标本容器上贴好标签21、能用于人工主动免疫的生物制品是 ( ) A 卡介苗 B 破伤风抗毒素 C 丙种球蛋白 D 抗病毒血清、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一、选择题(答题时选一个最准确的答案。(20小题*3=60) 1.免疫是指( ) A抗感染的作用 B清除衰老死亡细胞的作用 C抗肿瘤作用 D清除一切抗原异物的作用 E移植物被排斥的作用 2半抗原是 ( ) A异种抗原 B具有反应原性的物质 C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 D化学结构简单的物质 E分子量大的物质 3类毒素具有的特征为( ) A. 有毒性和免疫原性 B有免疫原性 C. 无毒性 D无免疫原性、无毒性 E有免疫原性、无毒性 4.人或动物体内代表个体特异性的能引起强烈而迅速排斥反应的抗原称为( ) A组织相容性抗原 B移植抗原 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D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E.半抗原 5免疫球蛋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部位是( ) A.Fc段 B.Fab段 C.CH1段 D.CH2段 E.CL区 6能直接产生抗体的细胞是( ) A、B细胞 B.T细胞 C.浆细胞 D.巨噬细胞 E.NK细胞 7.在血清中含量最高的免疫球蛋白是( ) A. lgM B.IgA C.IgD D.IgE E.lgG 8.在人类胎儿最早合成的免疫球蛋白是( ) A. IgE B.IgM C.IgG D.IgA E.IgD 9.免疫应答的全过程包括( ) A.感应阶段和效应阶段 B.感应阶段和反应阶段 C.反应阶段和效应阶段

D.记忆阶段和效应阶段 E.感应阶段、反应阶段和效应阶段 10.下述哪项不是细胞免疫现象( ) A.迟发型超敏反应 B.免疫复合物病 C.抗肿瘤免疫 D.移植排斥反应 E.对细胞内致病菌的抗感染作用 11.能特异性杀伤靶细胞的免疫细胞是( ) A.K细胞 B.NK细胞 C.巨噬细胞 D.单核细胞 E.Tc细胞 12.机体抗感染的第—道防线是( ) A.血脑屏障 B.皮肤粘膜屏障 C.胎盘屏障 D.吞噬细胞 E.补体 13.下述哪项不是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 A. 溶菌作用 B.免疫粘附作用 C.中和外毒索作用 D.趋化作用 E.中和病毒作用 14.参与I型超敏反应的细胞是( ) A.中性粒细胞 B.单核细胞 C.肥大细胞 D.K细胞 E.NK细胞 15.具致病作用的细菌的代谢产物是() A、毒素 B、热原质 C、侵袭性酶 D、色素 E、A+B+C 16.免疫应答是指() A、免疫应答是B细胞对Ag分子的识别,自身的活化、分化及产生效应的过程 B、免疫应答是T细胞对Ag分子的识别,自身的活化、分化及产生效应的过程 C、免疫应答是机体准确识别自己和非己、维持自身稳定的过程 D、免疫应答是机体免疫细胞准确识别病原微生物、发挥抗感染的过程 E、免疫应答是机体免疫细胞对Ag分子的识别,自身的活化、增殖分化和产生效应的过程 17.抗原的异物性是指()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复习超全

1、微生物、三大类型微生物、列举6种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免疫、免疫功能。答:微生物:一大群微小生物的总称。 三大类型微生物:非细胞型、原核细胞型、真核细胞型 6种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细菌、放线菌、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 免疫: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抗原,并通过免疫应答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的功能。(正常时对机体有利,异常时对机体有害。)免疫功能:(1)免疫防御 (2)免疫自稳 (3)免疫监视 2、你对微生物与免疫学的研究内容以及应用意义、研究现状有何认识? 答: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既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也与感染性疾病有关,还与药物生产及药物保存和微生物污染有关。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有利于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保障人类健康;反之则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甚至危机生命,如近年来所出现的药品与食品安全的问题,其中多数都与微生物污染和超敏反应有关。另外,还有众多的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以及免疫应答的产物等都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研究如何将微生物和免疫应答产物作为药物资源来开发,将为解决与感染有关疾病的防治问题作出大贡献。 第一章思考题 1、抗原 答:抗原是指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并与免疫应答产物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2、抗原的基本特性 答:1、免疫原性 2、抗原性 3、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 答:(一)异物性 (二)理化性状 (三)完整性(进入途径) (四)宿主的应答能力与免疫方法 4、表位 答: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基本结构或化学基团。(是TCR/BCR及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 5、异嗜性抗原 答:存在于不同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6、佐剂 答:佐剂是一类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与抗原同时或预先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 7、MHC 答: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是指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其功能与控制免疫应答和移植排斥有关。 8、简述HLA复合体的结构和产物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doc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实验指导 (供医疗、护理、口腔、药学等专业用) 主编:彭效祥 班级: 学号: 姓名: 山东万杰医专微免教研室编制 2007年6月12日

目录 实验项目一细菌形态及结构观察 (3) 实验项目二细菌形态学检查法 (4) 实验项目三细菌的分布 (6) 实验项目四细菌的消毒及药敏试验 (7) 实验项目五血型抗原检测 (9) 实验项目六免疫球蛋白的测定 (10) 实验项目七细菌凝集反应 (12) 实验项目八琼脂双扩散试验 (13)

实验一细菌形态及结构观察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方法,学生能独立用油镜观察细菌标本。 2、认识细菌的基本形态及特殊结构----鞭毛、荚膜、芽胞等。 二、实验内容 1、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方法及维护 2、细菌形态及结构观察 三、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1、显微镜 2、标本(鞭毛、荚膜、芽胞、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四、实验原理 细菌较小,肉眼不能直接观察,通过显微镜放大1000倍后观察细菌的形态结构 五、实验步骤 1、显微镜油镜使用由指导教师讲解、演示、学生自己操作 2、细菌的基本形态观察—个人操作 个人使用油镜观察细菌中的球菌、杆菌、弧菌等形态标本片。 3、细菌的特殊结构观察—示教 认真观察示教标本——芽孢、荚膜及鞭毛形态。 六、实验报告要求 绘出观察到的细菌形态及结构图。 七、实验注意事项 1、显微镜的正确使用 2、避免压碎标本片和损坏镜头

八、思考练习 1、如何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油镜观察细菌 2、绘制出细菌常见的形态与结构 实验二细菌形态学检查法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细菌涂片的制作。 2、掌握革兰氏染色法。 二、实验内容 1、细菌涂片制作 2、革兰氏染色法 三、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1、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取菌环、玻璃片、生理盐水、酒精灯 2、搪瓷盆、支架、冲洗瓶、染液(结晶紫或龙胆紫、碘液、 95%酒精、稀释复红) 四、实验原理 1、G+菌细胞壁结构较致密, 含脂类少,乙醇不易透入, 95%乙醇可使细胞壁脱水,细胞间隙缩小,通透性下降,阻碍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渗出;而G-菌的细胞壁结构较疏松, 含脂类量多.易被乙醇溶解, 致使细胞壁通透性增高, 细胞内的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易被溶出而脱色. 2、G+菌含大量核糖核酸镁盐,可与碘、结晶紫牢固结合,使已着色的细菌不易被脱色,G-菌含核糖核酸镁盐少,易被脱色。 3、G+菌等电点(PH2-3)比G-菌等电点(PH4-5)低,在同一PH染色环境中,G+菌比G-菌带的负电荷多,与带正电荷的碱性染料(结晶紫)结合牢固,不易脱色。

微生物与免疫学考试重点

一、概念: 1.微生物:是一群形体微小,结构简单,分布广泛,增殖迅速,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需借助显微镜放大几百倍,乃至数万倍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2.免疫:机体识别和清除非己异物,通过应答,产生生物学效应,以维持内环境稳定的生理功能。 3.抗原:凡能与机体的淋巴细胞抗原受体特异性结合,使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效应T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4.半抗原:仅具备免疫反应性而不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被称为半抗原,又称不完全抗原。 5.抗原表位:(抗原决定族):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基本结构或化学基团。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 :胸腺依赖性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需要Th细胞辅助半抗原(B表位)+载体(T表位)大多数蛋白质,例:病原微生物、血细胞、血清蛋白 :胸腺非依赖性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不需要Th细胞辅助由多个重复B表位组成,例:多糖 8.抗体:由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一类糖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液和组织液中,为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 9.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统称为免疫球蛋白. 10.单克隆抗体:由单一B细胞克隆所产生的,只作用于某一特定抗原表位的均一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 11.补体:存在人和动物血清中的一组与免疫功能有关,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 12.细胞因子:由多种细胞,特别是活化的免疫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类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多肽或糖蛋白。 、BC:T细胞(T淋巴细胞),胸腺发育成熟的,执行特异的细胞免疫和辅助体液免疫功能的淋巴细胞。 B细胞(B淋巴细胞)骨髓发育成熟的,执行特异的体液免疫和抗原提呈功能的淋巴细胞。 14.抗原抗体反应:在体外,抗原与相应的抗体特异性结合,在辅助物质的参与下,出现可见现象的反应。又称血清学反应。应用广泛,敏感性可达

《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A》

大理大学成人高等教育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作业 免疫学概论、第 1 章至第15 章、第8 章、第24 章 一 、单项选择题(要求完成以下全部小题) 1. 属于中枢免疫器官的是 A.扁桃体B.淋巴结C.胸腺D.脾脏E.肠淋巴组织 2. 同一种属不同个体之间所存在的抗原是 A.同种异型抗原B.异种抗原C.自身抗原D.独特型抗原E.超抗原 3. 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的共同点是 A. 参与的补体成分相同 B. 所需离子相同 C. C3 转化酶的组成相同 D. 激活物质相同 E. 膜攻击复合物的形成及其溶解细胞效应相同 4. 经典途径中,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免疫球蛋白是 A.IgG B.IgE C.IgA D.IgM E.IgD 5. 细胞因子不包括 A.淋巴毒素B.过敏毒素C.白细胞介素 D.生长因子E.干扰素 6. 介导I 型超敏反应的抗体主要是 A.IgG B.IgD C.IgE D.IgM E.IgA 7. 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 A.肿瘤 B.超敏反应 C.移植排斥反应 D.免疫耐受 E.自身免疫病 8. 抗体与抗原结合的部位是 A.CH 区 B.VH 区 C.CL 区 D.VL 区 E.VH 与VL 区 9. 构成膜攻击复合物(MAC)的补体成分是 A.C5b~9 B.C6b~9 C.C5b~7 D.C5b~8 E.C6b~8 10. 下列淋巴细胞中,不属固有免疫细胞的是 A.γδT 细胞 B.αβT 细胞 C.NK T 细胞 D.NK 细胞 E.B1 细胞 二、名词解释(以下选做4 小题) 1. 抗原 2. 抗原决定簇 3. 抗体 4.

5. ADCC 6. 补体 7. 细胞因子 8. 变态反应 第2 页共16 页第3 页共16 页 三、填空(要求完成以下全部小题) 1. 免疫的三大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决定免疫原性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 医学上重要的抗原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等。 4. Ig 的水解片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IgG 类抗体的生物学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6. IgM类抗体的生物学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7. SIgA 的成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8. 干扰素的概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来源和结构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常见的抗原提呈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0. 细胞因子的作用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

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医学免疫学 简答题 1.简述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 适应性免疫应答,又称特异性免疫应答,指体内抗原特异性T/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自身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 基本过程: ①识别活化阶段: ⅰAPC(抗原提呈细胞)对抗原加工处理及提呈。 ⅱT细胞和B细胞识别抗原。 ②增殖分化阶段:T、B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分化产生效应细胞和浆细胞。 ③效应阶段:Ab和效应T细胞与Ag结合,通过多种机制最后清除Ag。 2.Ⅰ型超敏反应发生的机制。 Ⅰ型超敏反应又称过敏反应,主要是由特异性IgE抗体介导产生,可发生于局部,亦发生于全身。 ①致敏阶段:变应原进入机体后,可选择诱导变应原特异性B细胞产生IgE抗体应答,Ig E类抗体与IgG类抗体不同,它们可在不结合抗原情况下,以其Fc段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结合,而使机体处于对该变原的致敏状态。 ②激发阶段:指相同变应原再次进入机体后,通过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表面IgE抗体特异性结合,使之脱落释放生物活性介质的阶段。 ③效应阶段:指生物活性介质作用于效应组织和器官,引起局部或全身过敏反应的阶段。 3.细菌致病因素。

4.区别内、外毒素的主要性状。 5.细菌的特殊结构有哪些?各有何作用? ①荚膜:抗吞噬;粘附作用;抗有害物质损伤,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是构成细菌毒力的重要因素。 ②鞭毛:细菌运动器官;某些与致病性有关,如霍乱弧菌、空肠弯曲菌;有抗原怕,称H 抗原,可以鉴定细菌。 ③菌毛:具有抗原性,普通菌毛具有粘附易感细胞的能力;与细菌致病性有关,性菌毛。 ④芽胞:具有保护和稳定蛋白质生命物质作用;有助于鉴别细菌;医学消毒、灭菌的重要指标。 6.细菌、病毒感染的类型和特点。 细菌: 隐性感染:机体损伤轻,不出现或仅出现不明显的临床症状,机体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如结核、白喉、伤寒等疾病常有隐性感染。 ⑴根据病情缓急不同可分为: 急性感染:发病急,病程短,一般数日或数周,病愈后病原菌从宿主体内消失,如霍乱、化脓性脑膜炎等。 慢性感染:病程缓慢进行,常持续数月至数年,多见于胞内寄生菌的感染,如结核、麻风等。 ⑵按感染部位不同可分为: ①局部感染:致病菌引起的感染仅局限于一定部位,引起局部病变。如临床上常见的痈、伤口化脓等。 ②全身感染:感染后病原菌或其毒性产物向全身扩散,引起全身症状的一种感染类型,常见的全身表现有:毒血症、内毒素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 带菌状态:有时病原菌在隐性或显性感染后,并未被完全消除,而继续在体内存留一段时间,并不断被排出体外,称为带菌状态。处于带菌状态的人称为带菌者。如白喉、伤寒等传染病,病后常出现带菌状态。由于带菌者经常或间歇排出病原菌,是重要的传染源。 病毒: 隐性感染:病毒侵入机体不引起临床感染称为重金属感染或亚临床感染。其原因可能是病毒毒力弱或机体免疫力强,使病毒不能大量增殖,组织细胞损伤轻微;也可能是病毒最终未到达靶器官,帮不呈现或极少呈现临床症状。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时,大多数人表现为隐性感

复习重点、试题-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期末复习1

一、名词解释 1、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2、病毒体:结构完整、具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特指病毒在细胞内增殖后释放到细胞外的成熟病毒颗粒,可短暂存活并感染新的宿主细胞。如HBV、HIV。 3、菌毛:某些细菌菌体表面比鞭毛更细、多、短而直的蛋白性丝状物。按功能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前者是细菌的黏附结构,构成细菌毒力,如淋球菌依靠菌毛黏附在尿道上皮细胞表面而致病;后者传递细菌遗传物质。 4、质粒: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由双股环状DNA构成,控制细菌非生命必须性状。如控制性菌毛的F质粒,控制耐药性的R质粒,控制毒力的Vi质粒等。 5、抗原:是能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即抗体或效应T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6、毒血症:病原菌在局部组织生长繁殖后,病原菌本身不侵入血流,只有其产生的毒素进入血流,到达易感的组织细胞,因其特殊的中毒症状。如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等。 7、Dane 颗粒:HBV是具有双层衣壳、直径为42NM的球形颗粒。因Dane于1970年在乙肝感染者的血清中首次发现,故又称Dane颗粒。其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外衣壳、内衣壳、核心。Dane颗粒为HBV有感染性的完整颗粒。 8、细胞因子:指由活化的免疫细胞或非免疫细胞合成分泌的、能调节细胞生理功能、介导炎症反应、参与免疫应答和组织修复等多种生物学效应的小分子多肽,是除免疫球蛋白和补体之外的有一类分泌型免疫分子。 9、正常菌群:存在于身体各部的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对人体是有益无害的,故称之为正常菌群,对人体有营养作用、生物拮抗作用、免疫协调作用和抗肿瘤作用。 10、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与“非己”抗原物质,对“自己”物质耐受而排除“非己”抗原物质的生理过程。 11、非胸腺依赖性抗原(TI-Ag):只含B细胞抗原决定簇,不需要T细胞协助,可直接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 12、消毒: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但芽胞可能存活。注射前的皮肤用酒精棉涂抹即为消毒。 13、真菌:一类不分根、茎、叶、不含叶绿素、具有细胞壁的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按细胞结构分为单细胞真菌和多细胞真菌(又称为霉菌)。如引起各类癣症的多细胞真菌;引起深部组织感染的单细胞真菌有白色念珠菌和新型隐球菌。14、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后在血液中大量繁殖,并播散到其它组织中引起新的化脓性病灶。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脓毒血症,可导致多脏器的化脓性感染,如肝脓肿、膈下脓肿等。 15、荚膜:某些细菌表面包裹的粘液性多糖或多肽类物质,可保护细菌抵抗体内吞噬细胞的吞噬和补体、溶菌酶的溶菌作用,是细菌的毒力构成因素之一。 如肺炎球菌、新型隐球菌因荚膜而具有致病性。 16、抗体:机体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B细胞分化成熟为浆细胞后,合成分泌

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第七单元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A1型题: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1.不属于原核细胞型的微生物是 A.螺旋体B.放线菌c.病毒 D.细菌E.衣原体 2.属于真核细胞型的微生物是 A.螺旋体B.支原体C.真菌 D.细菌E.衣原体 3.无细胞壁结构的微生物是 A.螺旋体B.真菌C.支原体 D.衣原体E.细菌 4.只能在细胞内繁殖的微生物是 A.螺旋体B.真菌C.支原体 D.立克次氏体E.细菌 5.度量细菌的单位是 A.毫米B.厘米C.纳米 D.微米E.米 6.不属于细菌基本结构的是 A.鞭毛B.细胞质C.细胞膜 D.细胞壁E.核体 7.细菌细胞壁的主要功能是 A.生物合成B.维持细胞外形C.产生抗生素

D.呼吸作用E.产生能量 8.G-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 A.肽聚糖B.磷壁酸C.蛋白质D.脂多糖E.磷脂 9.G-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 A.肽聚糖B.磷壁酸C.蛋白质D.脂多糖E.磷脂 10.与细菌的运动有关的结构是 A.鞭毛B.菌毛C.芽孢 D.荚膜E.质粒 11.芽孢与细菌有关的特性是 A.抗吞噬作用B.产生毒素C.耐热性D.黏附于感染部位E.产生抗生素12.荚膜的主要功能是 A.抗吞噬作用B.产生毒素C.耐热性D.黏附于感染部位E.产生抗生素13.与细菌黏附于黏膜能力有关的结构是 A.菌毛B.核体C.中介体 D.芽孢E.质粒 14.细菌的“核体以外的遗传物质”是指 A.芽孢B.核蛋白体C.质粒 D.异染颗粒E.中介体

15.有关质粒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细菌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基因B.为细菌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 C具有自我复制,传给子代的特点D.可从一个细菌转移至另一个细菌体E.可以作为基因载体 16.内毒素的主要成分是 A.肽聚糖B.蛋白质C.核酸 D.脂多糖E.磷脂 17.外毒素的主要成分是 A.肽聚糖B.蛋白质C.核酸 D.脂多糖质E.磷脂 18.下列哪种染色方法能够将细菌区别为革兰氏阳性菌或革兰氏阴性菌A.革兰氏染色法B.瑞氏染色法C.抗酸染色法 D.姬姆萨染色法E.柯兹洛夫斯基染色 19.观察组织病料中细菌常用下列哪种染色法染色 A.革兰氏染色法B.瑞氏染色法C.抗酸染色法 D.硝酸银染色法E.柯兹洛夫斯基染色 20.培养病原细菌的常用温度是 A.37~C B.40~CC.20℃ D.10~C E.50℃ 21.培养基常用的pH是 A.7.2~7.6 B.3.2~3.6 C.5.2~5.6 D.8.2~8.6 E.8.6~9.6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简答题

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识别阶段:T细胞和B细胞分别通过TCR和BCR精确识别抗原,其中T细胞识别的抗原必须由抗原提呈细胞来提呈;2.活化增殖阶段:识别抗原后的淋巴细胞在协同刺激分子的参与下,发生细胞的活化、增殖、分化,产生效应细胞(如杀伤性T细胞)、效应分子(如抗体、细胞因子)和记忆细胞;3.效应阶段:由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清除抗原。 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区别: 1.体液免疫清除的是游离在寄主细胞外的抗原及其产生的有毒物质;细胞免疫则摧毁侵入到寄主细胞内的病毒、胞内寄生菌或外来的组织团块、癌变的细胞等。 2.体液免疫是通过效应B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并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来清除抗原细胞免疫则是通过效应T细胞(杀伤T细胞)分泌穿孔素使靶细胞溶解死亡。 体现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联系:在特异性免疫反应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之间既各自有其独特的作用,又可以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当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侵入人体后,首先诱发体液免疫,因为T细胞不能识别入侵的病毒等抗原,只有当病毒或胞内寄生菌侵入宿主细胞,细胞表面出现了来自病毒等病原体的小分子蛋白质抗原,并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成复合物时,T细胞才能识别,进而引发细胞免疫,使靶细胞裂解,暴露出隐藏其中的病原体,再通过体液免疫将其清除。假若病原体不是胞内寄生物,则只能诱发体液免疫。 人工自动免疫与人工被动免疫 人工自动免疫是将疫苗、菌苗或类毒素接种于人体,使机体产生特异免疫力,主要用于预防接种。这种免疫力出现较慢,一般接种后2-4周才产生,但能维持半年到数年,接种次数一般1-3次。常用的接种有卡介苗、麻疹疫苗、小儿麻痹糖丸等。 人工被动免疫是当机体感染以后,注射含有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等免疫制剂,使机体立即获得特异性免疫,由于这些免疫物质不是病人自身产生的,所有免疫作用虽快,但维持时间只有2-3周,因此,人工被动免疫常用于紧急预防和治疗。常有的:破伤风抗毒素、胎盘球蛋白、丙种球蛋白、干扰素、胸腺素等。 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营养: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 生长因子:是细菌在生长中必需的、自身不能合成的物质。 酸碱度:多数细菌最适生长pH为7.2~7.6 温度:多数致病菌最适生长温度37℃ 气体:CO2、O2 (需氧菌、微需氧菌、厌氧菌、兼性厌氧菌) 结核菌素试验 原理:根据免疫力与迟发型超敏反应同时存在的原理,用结核菌素测定机体能否发生迟发性超敏反应,以判断机体对结核有无免疫力 试剂:旧结核菌素(OT)和纯蛋白衍生物(PPD) 方法:前臂1/3处偏内侧皮内注射PPDC/BCGPPD量0.1ml, 48-72h后观察结果结果:红肿硬结>5mm,阳性(> 15mm,强阳性) 红肿硬结<5mm,阴性

最新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

微生物与寄生虫学实验指导目录 实验一微生物的形态学检测(2学时) 实验二理化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2学时) 实验三肠道致病性细菌的分离与鉴定(4学时) 实验四抗酸染色(2学时) 实验五寄生虫学实验(2学时)

微生物与寄生虫学实验 序言 本实验在于使学生加深和巩固课堂内容,并在掌握系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微生物与寄生虫学的基本操作技能,通过实验加强无菌概念,培养独立工作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今后有关的疾病诊断与中医中药的科学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实验指导共包括五个试验项目,共计教学12学时,按教学计划及大纲要求供我院中医学专业、针灸推拿专业、骨伤学专业、护理学专业、中西医结合等专业学生使用。

实验室规则 本门学科实验的对象大多是病原微生物,如果不慎发生意外,不仅自身可能遭致感染,并有可能将病原微生物传给他人。因此,进入实验室必须遵守以下规则: 1. 非实验必需物品,不准带进实验室。 2.进入实验室必须穿工作服,按规定就座,保持肃静。 3.上实验课要严格遵守课堂纪律,不得高声谈笑及乱动物品,禁止吸烟和进食。 4.实验时听从老师指导,牢固树立无菌观点,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若发生菌液污染,损坏物品等事故,应立即报告老师及时处理。 5.实验中用过的染菌器材如吸管,试管和用过的玻片等应及时放人含有消毒液的容器内,不得放在桌上,也不可在水槽里冲洗。6.爱护公物,节约使用实验材料;注意安全使用水、电、煤气。7.实验完毕,按要求整理器材物品,打扫卫生。脱下工作服,消毒洗手后,离开实验室。 8.作业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报告要求简洁扼要,字迹清楚,画图力求正确、客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