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ERWIN中逻辑模型到物理模型的映射

ERWIN中逻辑模型到物理模型的映射

ERWIN中逻辑模型到物理模型的映射

逻辑模型到物理模型的映射*使用的工具是ERWIN*

打开ERWIN点击选择点击ok,开始创建逻辑模型接着点击TOOL下的NAME下的MODEL NAME OPTIONS点击进去后选择

在填写

%Lookup(table.txt,%EntityName) 其中table.txt是变量

在填写

%Decl(test,_)%=(test,%Lookup(attribute.txt,%AttName))%If(%==(%Substr(%:test,1,1),_)){%Su bstr(%:test,2)}%else{%:test} 其中attribute.txt是变量

之后保存就好

注意要将table.txt和attribute.txt和模型要放在同一个文件夹中

高中物理-动量守恒常见模型练习

高中物理-动量守恒常见模型练习 一、弹性碰撞 1.如图,一条滑道由一段半径R =0.8 m 的14 圆弧轨道和一段长为L =3.2 m 水平轨道MN 组成,在M 点处放置一质量为m 的滑块B ,另一个质量也为m 的滑块A 从左侧最高点无初速度释放,A 、B 均可视为质点.已知圆弧轨道光滑,且A 与B 之间的碰撞无机械能损失(取g =10 m/s 2). (1)求A 滑块与B 滑块碰撞后的速度v A ′和v B ′; (2)若A 滑块与B 滑块碰撞后,B 滑块恰能达到N 点,则MN 段与B 滑块间的动摩擦因数 μ的大小为多少? 二、非弹性碰撞 2.如图所示,质量m =1.0 kg 的小球B 静止在光滑平台上,平台高h =0.80 m .一个质量为M =2.0 kg 的小球A 沿平台自左向右运动,与小球B 发生正碰,碰后小球B 的速度v B =6.0 m/s,小球A 落在水平地面的C 点,DC 间距离s =1.2 m .求: (1)碰撞结束时小球A 的速度v A ; (2)小球A 与小球B 碰撞前的速度v 0的大小. 三、完全非弹性碰撞 3.如图所示,圆管构成的半圆形轨道竖直固定在水平地面上,轨道半径为R,MN 为直径且与水 平面垂直,直径略小于圆管内径的小球A 以某一速度冲进轨道,到达半圆轨道最高点M 时与静止于该处的质量与A 相同的小球B 发生碰撞,碰后两球粘在一起飞出轨道,落地点距N 为2R.重力加速度为g,忽略圆管内径,空气阻力及各处摩擦均不计,求: (1)粘合后的两球从飞出轨道到落地的时间t ; (2)小球A 冲进轨道时速度v 的大小. 2、爆炸 1、碰撞

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问题中的几个常见模型专题辅导

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问题中的几个常见模型 在有关牛顿运动定律的问题中,我们会经常遇到一些相似情景的问题,如果我们能够将这些常见的模型加以归纳、总结,就可以举一反三,达到做题少、见效快的目的了。 本文就一些常见模型进行归纳,希望能够给大家一点启发。 (1)几种自由滑行的加速度大小 注:①对图二、图三:若斜面光滑,则有a =gsin θ ②对图三:若a=0,即物块恰能沿斜面匀速下滑,有θμtan = ③若物块在同一斜面上既上滑又下滑,则有θ2gsin a a =+下上 ④对于阻力不变的上抛和下落,类似有g 2a a =+下上(相当于 90=θ) 例:如下图所示,粗糙的斜坡倾角α=30°,有一物体从点A 以某一初速度开始向上运动,经过2s 到达B 点速度恰好为零,然后从点B 返回点A 。已知点A 、B 间距离为16m ,求从点B 返回点A 所需的时间。(g=10m/s 2) 解:将第一过程逆向考虑,运动变成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上a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由2t a 21s 上上=,即2t a 2 116上上= 解得:2s /m 8a =上 由下上和ma gcos m -mgsin ma cos mg sin mg ==+θμθθμθ(这两个表达式必须要交待) 知2s /m 105.0102sin g 2a a =??==+θ下上 从而解得2s /m 2a =下 由2t a 21s 下下=,即2t a 2 116下下= 解得:s 4t =下

※本题在解题过程中,好多资料往往都是先解出摩擦因数μ,然后再去解下a ,这样一方面更为麻烦,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出错的机会。显然,如果知道了上滑和下滑时加速度间的关系,问题就大为简便了。但由于这个结论不是课本上的,不可直接拿出来用,就如在圆周运动中常常要用到gr v =,如果直接用经结论就要被扣分一样, 这一点是我们今后在解题时必须要时刻加以注意的(下同)。 (2)图中水平桌面光滑,两种情况下加速度的区别在图四中,很容易知道M 的加速度为M mg a a M == 而在图五中,却容易错误地认为加速度大小与图四相同,实际上两者相差很大。 仔细分析后就会发现图五中的m 向下加速时,m 处于失重状态,其对绳子的拉力一定小于自身重力,加速度就不可能与图四相同了。只要设绳子上的拉力大小为T ,分别对M 、m 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即可解出加速度大小为 m M mg a a a M m +=== (3)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下的两种加速度物体只受如图六F 、mg 两个力的作用,则 若加速度沿①方向,则a 1=gtan α 若加速度沿②方向,则a 2=gsin α 这种模型在作变速运动的车厢内悬挂小球(含圆锥摆类问题)、物块沿光滑斜面滑行、放在斜面上在推力作用下与斜面保持相对静止一起加速运动、火车转弯问题的讨论、单摆回复力等问题中经常碰到,我们应该能够做到非常熟练。 (4)光滑水平面上,一物体由静止开始在恒力F 1作用下运动时间t ,后将F 1反向,大小变为F 2,经相同时间回到原出发点,则有F 2=3F 1(证明略)。 该结论非常有用,如将力改为加速度则变为运动学问题,也可将其放到机械能的做功问题中去,还可放到电场的电容器求两次电量之比问题中去等。 (5)一小球由静止开始从斜面上滑下,到达斜面底部不计能量损失地进入同种材料的水平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后停止运动,若始末两点的连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如图所示),则有:θμtan =

概念模型、逻辑模型、物理模型区别(HZQ)讲课教案

概念模型、逻辑模型、物理模型区别 (H Z Q)

数据库设计 概念模型、逻辑模型、物理模型区别 侯在钱 目录 1.模型种类 (3) 1.1.概念模型 (3) 1.2.逻辑模型 (4) 1.3.物理模型 (4) 1.4.模型区别 (4) 1.4.1.对象转换 (5) 1.4.2.其它对比 (5) 2.常用工具 (5) 2.1.ERWIN (5) 2.1.1.逻辑模型 (5) 2.1.2.物理模型 (6) 2.1.3.常用操作 (7) 2.2.PowerDesigner (9) 2.2.1.概念模型 (9) 2.2.2.逻辑模型 (10) 2.2.3.物理模型 (10) 2.2.4.常用操作 (10)

1.模型种类 一般在建立数据库模型时,会涉及到几种模型种类:概念模型、逻辑模型、物理模型。数据库设计中概念模型和逻辑模型区别比较模糊,所以在数据库设计工具ERWIN中只提供了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而在PowerDesigner早期版本中也只提供了概念模型和物理模型两种模型,只是在PowerDesigner15版本中提供了三种模型:概念模型、逻辑模型、物理模型。 1.1.概念模型 概念模型是对真实世界中问题域内的事物的描述,不是对软件设计的描述。 表示概念模型最常用的是"实体-关系"图。 E-R图主要是由实体、属性和关系三个要素构成的。在E-R图中,使用了下面几种基本的图形符号。 实体,矩形 E/R图三要素属性,椭圆形 关系,菱形

关系:一对一关系,一对多关系,多对多关系。 E/R图中的子类(实体): 子类is a 超类 1.2.逻辑模型 逻辑数据模型反映的是系统分析设计人员对数据存储的观点,是对概念数据模型进一步的分解和细化。 1.3.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是对真实数据库的描述。数据库中的一些对象如下:表,视图,字段,数据类型、长度、主键、外键、索引、是否可为空,默认值。 概念模型到物理模型的转换即是把概念模型中的对象转换成物理模型的对象。 1.4.模型区别

物理学习中的常见运动模型

物理学习中的常见运动模型 高中物理知识就是在初中物理知识基础上进行延伸与发展的,其主要就是从表面的物理现象转向更加深入的物理研究。我们在对其进行学习的时候,可以清楚感受到物理运动知识的逐渐深入。本文就结合实际的例题,对高中物理中常见的一些运动模型进行分析。 物理这门学科中的知识点就是建设在现实客观事物上的,所以我们在对其进行学习的时候需要学习观察与思考,在实际中逐渐地总结经验,对一些物理的定义以及定律进行深入了解与掌握。这样才能够对运动相关的问题进行有效解答,并以此提升自己的解题效率与物理学习水平。 圆周运动模型 圆周运动就是曲线运动中十分关键的一个部分,我们在对其进行学习的时候已经先对曲线运动的相关规律进行了理解,在学习与解答圆周运动时就比较简单。而匀速圆周运动就是圆周运动知识点中比较常见的部分,在对其进行学习的时候我们要掌握线速度、角速度以及周期等相关的概念与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够将定律使用到实际的例题中。在这里主要就是将匀速圆周运动作为例子进行讲解。 例题1:在地球的表面上有纬度不同的两个点,其分别就是a与b。若就是将地球当做一个球体,则ab两个点随着地球进行自转,同时进行匀速性的圆周运动,那么?@两个点在下面

哪个方面的大小就是一样的? A、线速度 B、角速度 C、加速度 D、轨道半径 解析:这道题目就是一道十分典型的运动问题,我们在对这种题型进行解答的时候,要首先对这种运动的相关规律进行理解。我们在学习匀速圆周运动的时候就知道:线速度V、角速度,周期T以及频率f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物理教材中也有详细的描写:v=2πr/T,ω=2π/T=2πf,v=rω等等相关的式子。因此在解答这道题目的时候我们就能够根据V=rω来断定AC都不正确,因此正确的答案只有B选项。 直线运动模型 高中物理中的直线运动分成了匀速直线运动与匀变速 直线运动。我们在对其进行学习的时候首先就需要对相关的基础性定义进行理解。例如其中将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称之为匀速直线运动,其特点就是物体在任何时间中经过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就是一定的,其中瞬时速度的大小与方向都不变,速度也不会发生变化,其中合外力就是零,公式就是:s=vt。但就是在实际生活化中就是不存在绝对匀速直线运动的,其只就是将一个实际运动进行相似的处理,这就是一种被理想化的运动模型。在这里主要就是将匀速直线运动进行阐述。 例题2:在一个匀速行驶的大巴中,一位同学正在往各个方向使用一样的力进行立定跳远,根据这个现象在以下选项中找出正确的说法。

概念模型、物理模型与数学模型

热考培优(七)|概念模型、物理模型与数学模型 [热考解读] 模型方法是以研究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是逻辑方法的一种特有形式,模型一般可分为概念模型、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三大类。 1.概念模型 含义:指以图示、文字、符号等组成的流程图形式对事物的规律和机理进行描述、阐明。例如光合作用示意图、中心法则图解、免疫过程图解、过敏反应机理图解、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模型、血糖平衡调节的模型等。概念模型的特点是图示比较直观化、模式化,由箭头等符号连接起来的文字、关键词比较简明、清楚,它们既能揭示事物的主要特征、本质,又直观形象、通俗易懂。 2.物理模型 含义:根据相似原理,把真实事物按比例放大或缩小制成的模型,其状态变化和原事物基本相同,可以模拟客观事物的某些功能和性质。如生物体结构的模式标本、细胞结构模式图、减数分裂图解、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食物链和食物网等。物理模型的特点是:实物或图画的形态结构与真实事物的特征、本质非常相像,大小一般是按比例放大或缩小的。 3.数学模型 含义:用来定性或定量表述生命活动规律的计算公式、函数式、曲线图以及由实验数据绘制成的柱形图、饼状图等。如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饼状图,酶的活性受温度、酸碱度影响的曲线,光合作用中随光照强度、温度、CO2等条件变化时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以及DNA数量的变化规律,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图表模型,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探究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同一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曲线,“J”型种群增长曲线的数学模型和公式N t=N0λt,能量金字塔等。 [命题设计] 1.模型可以简化生物学问题,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下列关于模型建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计算机软件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实物模型 B.用公式N t=N0λt表示单个种群的“S”型增长趋势 C.光合作用过程图解是描述光合作用主要反应过程的数学模型 D.“建立血糖调节模型”活动是用物理模型再构建出概念模型 解析:选D。用计算机软件制作出的真核细胞的三维模型不是实物模型,A错误。公式N t=N0λt表示的是单个种群的“J”型增长趋势,B错误。光合作用过程图解是概念模型,C错误。“建立血糖调节模型”活动是把学生所做的模拟活动看作是构建动态的物理模型,再根据模拟活动的体验构建图解式概念模型,D正确。

EMC_DMX存储的物理架构与逻辑架构

EMC DMX存储的物理架构与逻辑架构 一.DMX存储概述 DMX存储硬件的物理与逻辑架构能够实现最大限度的将一个lun 的io 最大限度分摊给硬盘,DAE盘阵的环路; 一个lun 的io 同时也平均分摊给后端的存储cpu . 从后面文档设备连接的介绍可以知晓. DMX的架构做到了最大限度的打散数据以达到性能最大化;性能最大化的硬件配置是一个控制柜加两个与控制柜存储cpu端口直连的磁盘柜; 存储卷vol 以及4个vol meta(绑定) 条带化以后就避免了热点(hot block) 读写的问题. 将任何一个lun的读写io 操作做到由最多的硬件资源来支撑. 硬件资源主要是硬盘,DAE盘阵环路,存储cpu,存储缓存. DMX存储安装配置是通过加载预先配置好的bin file 来部署的; bin file 定义了物理架构与逻辑架构的配置定义整个存储当前硬件配置如何被使用规划好,以后修改配置就得重新装载bin file 也就是重新配置整个存储. Bin file的加载以及整个存储的管理通过console服务器上的软件symmwin来操作,console服务器通过电话线moden 与EMC 支持中心连通. EMC技术人员通过电话线的拨号拨入方式可以做到完全掌控存储设备. 本文档关注存储设备架构方面,管理方面的gk盘,ecc等不做赘述. 二.E MC DMX 存储的物理架构 1.存储外观及各个模块介绍 (1)外观 DMX由一个控制柜加磁盘柜组成, 通常带2个或者5个磁盘柜 我们公司为了性能最大化,配置满配的前端后端卡,只挂2个磁盘柜.再扩展磁盘 机柜只增加空间,性能不增长.

, BAY BAY (2)物理构成模块图示: (打开机柜门前视图)

高中物理常见的物理模型及分析

高三物理总复习 专题高中物理常见的物理模型 方法概述 高考命题以《考试大纲》为依据,考查学生对高中物理知识的掌握情况,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并重”的高中物理学习思想.每年各地的高考题为了避免雷同而千变万化、多姿多彩,但又总有一些共性,这些共性可粗略地总结如下: (1)选择题中一般都包含3~4道关于振动与波、原子物理、光学、热学的试题. (2)实验题以考查电路、电学测量为主,两道实验小题中出一道较新颖的设计性实验题的可能性较大. (3)试卷中下列常见的物理模型出现的概率较大:斜面问题、叠加体模型(包含子弹射入)、带电粒子的加速与偏转、天体问题(圆周运动)、轻绳(轻杆)连接体模型、传送带问题、含弹簧的连接体模型. 高考中常出现的物理模型中,有些问题在高考中变化较大,或者在前面专题中已有较全面的论述,在这里就不再论述和例举.斜面问题、叠加体模型、含弹簧的连接体模型等在高考中的地位特别重要,本专题就这几类模型进行归纳总结和强化训练;传送带问题在高考中出现的概率也较大,而且解题思路独特,本专题也略加论述. 热点、重点、难点 一、斜面问题 在每年各地的高考卷中几乎都有关于斜面模型的试题.如2009年高考全国理综卷Ⅰ第25题、北京理综卷第18题、天津理综卷第1题、上海物理卷第22题等,2008年高考全国理综卷Ⅰ第14题、全国理综卷Ⅱ第16题、北京理综卷第20题、江苏物理卷第7题和第15题等.在前面的复习中,我们对这一模型的例举和训练也比较多,遇到这类问题时,以下结论可以帮助大家更好、更快地理清解题思路和选择解题方法. 1.自由释放的滑块能在斜面上(如图9-1 甲所示)匀速下滑时,m与M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g tan θ. 图9-1甲 2.自由释放的滑块在斜面上(如图9-1 甲所示): (1)静止或匀速下滑时,斜面M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为零; (2)加速下滑时,斜面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水平向右; (3)减速下滑时,斜面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水平向左. 3.自由释放的滑块在斜面上(如图9-1乙所示)匀速下滑时,M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为零,这一过程中再在m上加上任何方向的作用力,(在m停止前)M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依然为零(见一轮书中的方法概述). 图9-1乙 4.悬挂有物体的小车在斜面上滑行(如图9-2所示): 图9-2 (1)向下的加速度a=g sin θ时,悬绳稳定时将垂直于斜面; (2)向下的加速度a>g sin θ时,悬绳稳定时将偏离垂直方向向上; (3)向下的加速度a<g sin θ时,悬绳将偏离垂直方向向下. 5.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以速度v0平抛一小球(如图9-3所示): 图9-3 (1)落到斜面上的时间t= 2v0tan θ g ; (2)落到斜面上时,速度的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恒定,且tan α=2tan θ,与初速度无关; (3)经过t c= v0tan θ g 小球距斜面最远,最大距离d= (v0sin θ)2 2g cos θ . 6.如图9-4所示,当整体有向右的加速度a=g tan θ时,m能在斜面上保持相对静止. 图9-4 7.在如图9-5所示的物理模型中,当回路的总电阻恒定、导轨光滑时,ab棒所能达到的稳定速度v m= mgR sin θ B2L2 .

高中常用物理模型及解题思路

高中常用物理模型及解题思路 ◆1.连接体模型:是指运动中几个物体或叠放在一起、或并排挤放在一起、或用细绳、细杆联系在一起的物体组。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整体法和隔离法。 整体法是指连接体内的物体间无相对运动时,可以把物体组作为整体,对整体用牛二定律列方程 隔离法是指在需要求连接体内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如求相互间的压力或相互间的摩擦力等)时,把某物体从连接体中隔离出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连接体的圆周运动:两球有相同的角速度;两球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单个球机械能不守恒) 与运动方向和有无摩擦(μ相同)无关,及与两物体放置的方式都无关。 平面、斜面、竖直都一样。只要两物体保持相对静止 记住:N= 211212 m F m F m m ++ (N 为两物体间相互作用力), 一起加速运动的物体的分子m 1F 2和m 2F 1两项的规律并能应用?F 2 12m m m N += 讨论:①F 1≠0;F 2=0 122F=(m +m )a N=m a N= 2 12 m F m m + ② F 1≠0;F 2≠0 N= 211212 m F m m m F ++ (20F =就是上面的情 况) F=211221m m g)(m m g)(m m ++ F=122112 m (m )m (m gsin )m m g θ++ F=A B B 12 m (m )m F m m g ++ F 1>F 2 m 1>m 2 N 1

概念模型、逻辑模型、物理模型区别(专业教育)

数据库设计 概念模型、逻辑模型、物理模型区别 侯在钱 目录 1.模型种类 (2) 1.1.概念模型 (2) 1.2.逻辑模型 (3) 1.3.物理模型 (3) 1.4.模型区别 (4) 1.4.1.对象转换 (4) 1.4.2.其它对比 (4) 2.常用工具 (5) 2.1.ERWIN (5) 2.1.1.逻辑模型 (5) 2.1.2.物理模型 (6) 2.1.3.常用操作 (6) 2.2.PowerDesigner (8) 2.2.1.概念模型 (8) 2.2.2.逻辑模型 (9) 2.2.3.物理模型 (9) 2.2.4.常用操作 (10)

1.模型种类 一般在建立数据库模型时,会涉及到几种模型种类:概念模型、逻辑模型、物理模型。数据库设计中概念模型和逻辑模型区别比较模糊,所以在数据库设计工具ERWIN中只提供了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而在PowerDesigner早期版本中也只提供了概念模型和物理模型两种模型,只是在PowerDesigner15版本中提供了三种模型:概念模型、逻辑模型、物理模型。 1.1.概念模型 概念模型是对真实世界中问题域内的事物的描述,不是对软件设计的描述。 表示概念模型最常用的是"实体-关系"图。 E-R图主要是由实体、属性和关系三个要素构成的。在E-R图中,使用了下面几种基本的图形符号。 实体,矩形 E/R图三要素属性,椭圆形 关系,菱形

关系:一对一关系,一对多关系,多对多关系。 E/R图中的子类(实体): 子类is a 超类 1.2.逻辑模型 逻辑数据模型反映的是系统分析设计人员对数据存储的观点,是对概念数据模型进一步的分解和细化。 1.3.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是对真实数据库的描述。数据库中的一些对象如下:表,视图,字段,数据类型、长度、主键、外键、索引、是否可为空,默认值。 概念模型到物理模型的转换即是把概念模型中的对象转换成物理模型的对象。

高考常用24个物理模型

F m 高考常用24个物理模型 物理复习和做题时需要注意思考、善于归纳整理,对于例题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把老师的知识和解题能力变成自己的知识和解题能力,下面是物理解题中常见的24个解题 模型,从力学、运动、电磁学、振动和波、光学到原子物理,基本涵盖高中物理知识的各个 方面。主要模型归纳整理如下: 模型一:超重和失重 系统的重心在竖直方向上有向上或向下的加速度(或此方向的分量a y) 向上超重(加速向上或减速向下)F=m(g+a); 向下失重(加速向下或减速上升) F=m(g-a) 难点:一个物体的运动导致系统重心的运动 绳剪断后台称示数铁木球的运动 系统重心向下加速用同体积的水去补充 斜面对地面的压力? 地面对斜面摩擦力? 导致系统重心如何运动? 模型二:斜面 搞清物体对斜面压力为零的临界条件 斜面固定:物体在斜面上情况由倾角和摩擦因素决定 μ=tgθ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或静止μ> tgθ物体静止于斜面 μ< tgθ物体沿斜面加速下滑a=g(sinθ一μcosθ) a θ

模型三:连接体 是指运动中几个物体或叠放在一起、或并排挤放在一起、或用细绳、细杆联系在一起的物体组。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整体法和隔离法。 整体法:指连接体内的物体间无相对运动时,可以把物体组作为整体,对整体用牛二定律列方程。 隔离法:指在需要求连接体内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如求相互间的压力或相互间的摩擦力等)时,把某物体从连接体中隔离出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连接体的圆周运动:两球有相同的角速度;两球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单个球机械能不守恒) 与运动方向和有无摩擦(μ相同)无关,及与两物体放置的方式都无关。 平面、斜面、竖直都一样。只要两物体保持相对静止 记住:N= 211212 m F m F m m ++ (N 为两物体间相互作用力), 一起加速运动的物体的分子m 1F 2和m 2F 1两项的规律并能应用?F 2 12m m m N += 讨论:①F 1≠0;F 2=0 122F=(m +m )a N=m a N=212 m F m m + ② F 1≠0;F 2≠0 N= 211212 m F m m m F ++ (2 0F =是上面的情 况) F=2 11221m m g)(m m g)(m m ++ F=122112 m (m )m (m gsin )m m g θ++ F=A B B 12 m (m )m F m m g ++ F 1>F 2 m 1>m 2 N 1

物理学中常用的的模型20110405

物理学中常用的的模型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模型 二、竖直上抛模型(具有往返的匀减速) 三、平抛运动及类平抛运动模型 四、圆周运动模型 五、天体运动模型 六、简谐运动模型 七、弹簧模型 八、碰撞模型 九、滑块模型 十、皮带传送模型 十一、管道模型 十二、点电荷模型 十三、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典型运动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模型 对匀变速直线的规律要非常熟悉,对常用的8个公式一定要清楚每一个公式的适用条件,公式中每一字母的含义 以初速度方向为正:以下公式请一定结合示意图来记忆和理解 匀加速时,加速度a 取正值。 匀减速时,加速度a 取负值。 at v v t +=0 ① 202 1 at t v s + = ② as v v t 22 02=- ③ 22 t v v v v t t =+= ④ 2 2 02v v v t s += ⑤ 2 at s =? ⑥ )12......(5:3:1.....:::321-=n S S S S n ⑦ )23(:)12(:1::321--=t t t ⑧ 对匀减速的处理还可以看成反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二、竖直上抛及类竖直上抛模型(具有往返的匀减速) 对于类竖直上抛运动,根据运动学的特点,可以采用分段法处理,将其分解为上升段和下降段,分别运用匀减速和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但这样有时太过繁杂,不利于整体把握物体运动的规律,在整个上抛运动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没有发生变化,其实就可以当作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处理。 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也即以向上的为正,采用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处理,只是要注意位移和速度的方向。 如:物体从A 点抛,落到B 点的过程 gt v v -=-0 2 021gt t v s -=- t v v s 2)(0-+=- 11初速度为零的匀加 速直线运动 S V V A B

2010年经典物理模型--常见弹簧类问题分析

常见弹簧类问题分析 高考要求 轻弹簧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以轻质弹簧为载体,设置复杂的物理情景,考查力的概念,物体的平衡,牛顿定律的应用及能的转化与守恒,是高考命题的重点,此类命题几乎每年高考卷面均有所见.应引起足够重视. 弹簧类命题突破要点 1.弹簧的弹力是一种由形变而决定大小和方向的力.当题目中出现弹簧时,要注意弹力的大小与方向时刻要与当时的形变相对应.在题目中一般应从弹簧的形变分析入手,先确定弹簧原长位置,现长位置,找出形变量x 与物体空间位置变化的几何关系,分析形变所对应的弹力大小、方向,以此来分析计算物体运动状态的可能变化. 2.因弹簧(尤其是软质弹簧)其形变发生改变过程需要一段时间,在瞬间内形变量可以认为不变.因此,在分析瞬时变化时,可以认为弹力大小不变,即弹簧的弹力不突变. 3.在求弹簧的弹力做功时,因该变力为线性变化,可以先求平均力,再用功的定义进行计算,也可据动能定理和功能关系: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求解.同时要注意弹力做功的特点:W k =-(21kx 22-21kx 12),弹力的功等于弹性势能增量的负值.弹性势能的公式E p =2 1kx 2,高考不作定量要求,可作定性讨论.因此,在求弹力的功或弹性势能的改变时,一般以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的角度来求解. 下面就按平衡、动力学、能量、振动、应用类等中常见的弹簧问题进行分析。 一、与物体平衡相关的弹簧问题 1.(1999年,全国)如图示,两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 1和m 2,两轻质 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 1和k 2,上面木块压在上面的弹簧上(但不拴 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缓慢向上提上面的木块,直到它刚离 开上面弹簧.在这过程中下面木块移动的距离为( ) A.m 1g/k 1 B.m 2g/k 2 C.m 1g/k 2 D.m 2g/k 2 此题是共点力的平衡条件与胡克定律的综合题.题中空间距离的变化,要通过弹簧形变量的计算求出.注意缓慢上提,说明整个系统处于一动态平衡过程,直至m 1离开上面的弹簧.开始时,下面的弹簧被压缩,比原长短(m 1 + m 2)g /k 2,而m l 刚离开上面的弹簧,下面的弹簧仍被压缩,比原长短m 2g /k 2,因而m 2移动△x =(m 1 + m 2)·g /k 2 - m 2g /k 2=m l g

高中物理解题常用经典模型

1、"皮带"模型:摩擦力.牛顿运动定律.功能及摩擦生热等问题. 2、"斜面"模型:运动规律.三大定律.数理问题. 3、"运动关联"模型:一物体运动的同时性.独立性.等效性.多物体参与的独立性和时空联系. 4、"人船"模型: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数理问题. 5、"子弹打木块"模型:三大定律.摩擦生热.临界问题.数理问题. 6、"爆炸"模型: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7、"单摆"模型:简谐运动.圆周运动中的力和能问题.对称法.图象法. 8.电磁场中的"双电源"模型:顺接与反接.力学中的三大定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电磁感应定律. 9.交流电有效值相关模型:图像法.焦耳定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能量问题. 10、"平抛"模型: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类平抛运动). 11、"行星"模型:向心力(各种力).相关物理量.功能问题.数理问题(圆心.半径.临界问题). 12、"全过程"模型:匀变速运动的整体性.保守力与耗散力.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全过程整体法. 13、"质心"模型:质心(多种体育运动).集中典型运动规律.力能角度. 14、"绳件.弹簧.杆件"三件模型:三件的异同点,直线与圆周运动中的动力学问题和功能问题. 15、"挂件"模型:平衡问题.死结与活结问题,采用正交分解法,图解法,三角形法则和极值法. 16、"追碰"模型:运动规律.碰撞规律.临界问题.数学法(函数极值法.图像法等)和物理方法(参照物变换法.守 恒法)等. 17."能级"模型:能级图.跃迁规律.光电效应等光的本质综合问题. 18.远距离输电升压降压的变压器模型. 19、"限流与分压器"模型:电路设计.串并联电路规律及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电能.电功率.实际应用.

高中物理中常用的三角函数数学模型强烈推荐!!!

高中物理中常用的三角 函数数学模型强烈推 荐!!!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高中物理中常用的三角函数数学模型 数学作为工具学科,其思想、方法和知识始终渗透贯穿于整个物理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为物理概念、定律的表述提供简洁、精确的数学语言,为学生进行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提供有效方法.为物理学的数量分析和计算提供有力工具。 高考物理试题的解答离不开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借助物理知识渗透考查数学能力是高考命题的永恒主题。可以说任何物理试题的求解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将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经过求解再次还原为物理结论的过程。高考物理考试大纲对学生应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作出了明确要求。 一、三角函数的基本应用 在进行力的分解时,我们经常用到三角函数的运算.虽然三角函数学生初中已经学过,但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经常在这里出问题,还有一部分学生一直到高三都没把这部分搞清楚.为此,本人将自己的一些体会写出来,仅供大家参考. (一)三角函数的定义式 (二)探寻规律 1.涉及斜边与直角边的关系为“弦”类,涉及两直角边的关系为“切”类; 2.涉及“对边”为“正”类,涉及“邻边”为“余”类; 3.运算符:由直角边求斜边用“除以”,由斜边求直角边用“乘以”,为更具规律性,两直角边之间互求我们都用“乘以”. (三)速写 第一步:判断运算符是用“乘以”还是“除以”; 第二步:判断用“正”还是用“余”; 第三步:判断用“弦”还是用“切”. 即(边)=(边)(运算符)(正/余)(弦/切) 1、由直角边求斜边 2、由斜边求直角边 3、两直角边互求 (四)典例分析 经典例题1如图1所示,质量为m 的小球静止于斜面与竖直挡板之间,斜面倾角为θ,求小球对挡板和对斜面的压力大小分别是多少 2所示。 θtan 1?=mg F 经典例题2如图3所示,质量为m ,挡 挡板和使球压紧斜面,重力的分解如图4所示。 二、三角函数求物理极值 因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都有最大值(为1 的基本形式,那么我们可以通过三角函数公式整理出正弦(或余弦)函数的基本形式,然 后在确定极值。现将两种三角函数求极值的常用模型归纳如下: 1.利用二倍角公式求极值 正弦函数二倍角公式θθθcos sin 22sin = 图3 图4

物理-逻辑结构

1.1、物理结构:由构成数据库的操作系统文件组成,它是从操作系统的角度来分析数据库的组成,在操作系统中可以看得到的文件,也就是说它是数据库在操作系统中的存储位置。常见的物理结构包括:控制文件、数据文件、重作日志文件、归档日志文件、初始化参数文件、还有其它文件(密码文件、报警日志文件和后台及用户跟踪文件)。 1.2、逻辑结构:描述数据库从逻辑上如何存储数据库中的数据。它是从数据库的角度来分析数据的逻辑存储。常见的逻辑结构包括:表空间、数据段、扩展区间、块构成。需要明白的是: *1、数据库逻辑上是由一个或多个表空间组成的,常见的表空间包括:系统表空间、系统辅助表空间、UNDO表空间、临时表空间、用户表空间 *2、表空间与数据文件是物理上的一对多的关系,既一个表空间对应一个或多个数据文件,但是一个数据文件只能属于一个表空间 *3、表空间将数据库的物理结构与逻辑结构相连接 2、物理结构 2.1、控制文件(Control files):主要记录数据库的物理结构及其他的一些控制信息,如数据库的名称、数据文件、日志文件的名称及位置。通常oracle会保留多个控制文件副本,并分别放在不同的物理位置,一旦其中的某个控制文件损坏,则可以通可其它的副本进行启动。 参数文件init.ora记录了控制文件的位置 控制文件包括如下主要信息 ?数据库的名字,检查点信息,数据库创建的时间戳 ?所有的数据文件,联机日志文件,归档日志文件信息 ?备份信息等 有了这些信息,Oracle就知道那些文件是数据文件,现在的重做日志文件是哪些,这些都是系统启动和运行的基本条件,所以他是Oracle运行的根本。如果没有控制文件系统是不可能启动的。控制文件是非常重要的,一般采用多个镜相复制来保护控制文件,或采用RAID 来保护控制文件。控制文件的丢失,将使数据库的恢复变的很复杂。 控制文件信息可以从v$controlfile中查询获得 SQL> select * from v$controlfile; STATUS NAME ------- -------------------------------------------------------------------------------- C:\ORACLE\ORADATA\ORCL\CONTROL01.CTL C:\ORACLE\ORADATA\ORCL\CONTROL02.CTL C:\ORACLE\ORADATA\ORCL\CONTROL03.CTL 2.2、数据文件(Data files),注意可以与后面讲到的表空间进行对比, 数据文件的详细信息记载在控制文件中。注意:SYSTEM表空间是不允许脱机的。在进行数据库恢复时,很多时候需要先将故障数据文件脱机。 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查看数据文件: SQL> select name,status,enabled from v$datafile; NAME STATUS ENABLED

高中物理常见的物理模型易错题归纳总结

一、斜面问题 1.自由释放的滑块能在斜面上(如图9-1 甲所示)匀速下滑时,m 与M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g tan θ. 图9-1甲 2.自由释放的滑块在斜面上(如图9-1 甲所示): (1)静止或匀速下滑时,斜面M 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为零; (2)加速下滑时,斜面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水平向右; (3)减速下滑时,斜面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水平向左. 3.自由释放的滑块在斜面上(如图9-1乙所示)匀速下滑时,M 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为零,这一过程中再在m 上加上任何方向的作用力,(在m 停止前)M 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依然为零(见一轮书中的方法概述). 图9-1乙 4.悬挂有物体的小车在斜面上滑行(如图9-2所示): 图9-2 (1)向下的加速度a =g sin θ时,悬绳稳定时将垂直于斜面; (2)向下的加速度a >g sin θ时,悬绳稳定时将偏离垂直方向向上; (3)向下的加速度a <g sin θ时,悬绳将偏离垂直方向向下. 5.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以速度v 0平抛一小球(如图9-3所示): 图9-3 (1)落到斜面上的时间t =2v 0tan θ g ; (2)落到斜面上时,速度的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恒定,且tan α=2tan θ,与初速度无关; (3)经过t c =v 0tan θg 小球距斜面最远,最大距离d =(v 0sin θ)2 2g cos θ . 6.如图9-4所示,当整体有向右的加速度a =g tan θ时,m 能在斜面上保持相对静止. 图9-4 7.在如图9-5所示的物理模型中,当回路的总电阻恒定、导轨光滑时,ab 棒所能达到的稳定 速度v m =mgR sin θ B 2L 2 .

高中物理常见模型

高中物理常见模型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2010年高三物理第二轮总复习 (大纲版) 第9专题高中物理常见的物理模型 方法概述 高考命题以《考试大纲》为依据,考查学生对高中物理知识的掌握情况,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并重”的高中物理学习思想.每年各地的高考题为了避免雷同而千变万化、多姿多彩,但又总有一些共性,这些共性可粗略地总结如下: (1)选择题中一般都包含3~4道关于振动与波、原子物理、光学、热学的试题. (2)实验题以考查电路、电学测量为主,两道实验小题中出一道较新颖的设计性实验题的可能性较大. (3)试卷中下列常见的物理模型出现的概率较大:斜面问题、叠加体模型(包含子弹射入)、带电粒子的加速与偏转、天体问题(圆周运动)、轻绳(轻杆)连接体模型、传送带问题、含弹簧的连接体模型.高考中常出现的物理模型中,有些问题在高考中变化较大,或者在前面专题中已有较全面的论述,在这里就不再论述和例举.斜面问题、叠加体模型、含弹簧的连接体模型等在高考中的地位特别重要,本专题就这几类模型进行归纳总结和强化训练;传送带问题在高考中出现的概率也较大,而且解题思路独特,本专题也略加论述. 热点、重点、难点 一、斜面问题 在每年各地的高考卷中几乎都有关于斜面模型的试题.如2009年高考全国理综卷Ⅰ第25题、北京理综卷第18题、天津理综卷第1题、上海物理卷第22题等,2008年高考全国理综卷Ⅰ第14题、全国理综卷Ⅱ第16题、北京理综卷第20题、江苏物理卷第7题和第15题等.在前面的复习中,我们对这一模型的例举和训练也比较多,遇到这类问题时,以下结论可以帮助大家更好、更快地理清解题思路和选择解题方法.

关于高级高中物理常见的物理模型-附带经典6道压轴题

高三物理第二轮总复习 (大纲版) 第9专题高中物理常见的物理模型 方法概述 高考命题以《考试大纲》为依据,考查学生对高中物理知识的掌握情况,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并重”的高中物理学习思想.每年各地的高考题为了避免雷同而千变万化、多姿多彩,但又总有一些共性,这些共性可粗略地总结如下: (1)选择题中一般都包含3~4道关于振动与波、原子物理、光学、热学的试题. (2)实验题以考查电路、电学测量为主,两道实验小题中出一道较新颖的设计性实验题的可能性较大. (3)试卷中下列常见的物理模型出现的概率较大:斜面问题、叠加体模型(包含子弹射入)、带电粒子的加速与偏转、天体问题(圆周运动)、轻绳(轻杆)连接体模型、传送带问题、含弹簧的连接体模型. 高考中常出现的物理模型中,有些问题在高考中变化较大,或者在前面专题中已有较全面的论述,在这里就不再论述和例举.斜面问题、叠加体模型、含弹簧的连接体模型等在高考中的地位特别重要,本专题就这几类模型进行归纳总结和强化训练;传送带问题在高考中出现的概率也较大,而且解题思路独特,本专题也略加论述. 热点、重点、难点 一、斜面问题 在每年各地的高考卷中几乎都有关于斜面模型的试题.如2009年高考全国理综卷Ⅰ第25题、北京理综卷第18题、天津理综卷第1题、上海物理卷第22题等,2008年高考全国理综卷Ⅰ第14题、全国理综卷Ⅱ第16题、北京理综卷第20题、江苏物理卷第7题和第15题等.在前面的复习中,我们对这一模型的例举和训练也比较多,遇到这类问题时,以下结论可以帮助大家更好、更快地理清解题思路和选择解题方法. 1.自由释放的滑块能在斜面上(如图9-1 甲所示)匀速下滑时,m与M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g tan θ. 图9-1甲 2.自由释放的滑块在斜面上(如图9-1 甲所示): (1)静止或匀速下滑时,斜面M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为零; (2)加速下滑时,斜面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水平向右;

实验 数据库概念模型和逻辑模型

实验建立数据库概念模型(CDM)和物理模型(PDM)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用PowerDesigner工具建立简单的数据库概念模型CDM的方法和过程; 2.了解用PowerDesigner工具由CDM生成物理数据模型PDM的方法和过程。 二、实验内容 1.用PowerDesigner工具建立“出版公司信息系统”概念数据模型CDM; 2.用PowerDesigner工具将“出版公司信息系统”概念数据模型CDM生成物理数据模 型PDM。 三、实验要求 1.完成“出版公司信息系统”的概念数据模型CDM; 2.将“出版公司信息系统”的CDM转换成物理数据模型PDM; 3.按“Ctrl+Print Screen SysRq”,以屏幕打印的方式将完成实验所得到的图,以实验报告的形式提交。 案例背景 本实验以某“出版公司信息系统”为例。 在某“出版公司信息系统”中,相关的实体包括作品(Title)、作者(Author)、版税(Roysched)、出版社(Publisher)、发票(Invoice)、书店(Store)、折扣(Discount)。主要存在的业务问题包括不同的作者对于同样的作品有不同的版税,每个作品必须选定一个出版社来出版,不同的书店根据销售情况可以享受不同的折扣率。 “出版公司信息系统”的E-R图如图1-1所示,实体与实体之间的联系如表1-1所示(图中省略了属性)。 表1-1 “出版公司信息系统”实体与实体间的联系 表2-2 “出版公司信息系统”实体与实体之间的联系

图2-2 “出版公司信息系统”E-R 图图1-1 出版公司信息系统E-R 图 四、实验步骤 1. 进入CDM 建模界面 (1)启动PD ,进入CDM 界面。 单击工具栏中“文件(File )-新建模型(New Model )”,单击“模型类型(Model Types )”框中的“Conceptual Data Model (概念数据模型)”,并“确定(OK )”,即进入CDM 界面。 (2)定义CDM 模型。 单击“模型(Model)—模型属性(Model Properties )”,出现如图1-2所示的CDM 属性窗口,键入“出版公司信息系统”等属性,“确定(OK )”并保存模型,进入CDM 工作界面,CDM “Palette ”主要模型工具的用途如表1-2所示。 图1-2 概念数据模型CDM 的属性窗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