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析金融创新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浅析金融创新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浅析金融创新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浅析金融创新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浅析金融创新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内容提要:通过对金融创新的概念及演变过程的分析,研究金融创新给金融市场带来的影响,包括稳定和冲击,并初步探讨金融创新与金融稳定的关系。

关键词:金融创新、金融稳定、金融风险

金融创新源于创新理论,创新理论认为,创新就是把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现有的生产体系当中。其概念引入金融领域后,产生了金融创新的概念,泛指金融领域内出现的,有别于既往的新业务、新技术、新工具、新市场与新制度安排的总称。从经济学意义上说,金融创新是通过引进新的金融要素或将已有的金融要素进行重新组合,在最大化原则基础上构造新的金融生产函数的过程,可以分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金融机构创新和金融制度和市场创新

在金融危机爆发后,金融创新所带来的风险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由于学术界普遍认为金融危机是由于次贷危机引起,而次贷危机的产生则与美国金融市场的各种金融创新产品如无本金贷款、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等所带来的风险有相当大的联系,因此是否应该进行金融创新,进行金融创新的同时应该如何规避风险成为了广泛讨论的话题。

然而,金融创新对于整个金融市场的影响并不会仅仅像次贷危机中一样充满了风险性,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以及新的金融机构和市场秩序可以满足当今经济全球化乃至金融资本全球化过程中对金融市场的要求,为金融市场创造了更大的弹性,可以应对层出不穷的新问题。因此,与其说金融创新是风险的来源,不如说它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消除风险也可以制造风险。

一、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

次贷危机是金融创新带来金融风险的鲜活案例。金融创新大多是金融家为了追求收益最大化而进行的,所以金融创新中所产生的产品大多具有高杠杆率,并因此具有高风险。又因为新产品的不确定性和不完整性,风险被大大扩大了,再加上没有足够的监管,就将会对整个金融体系造成危害。例如2000年后美国投行用一系列金融创新产品搭上了房地产市场的顺风车,但由于没有考虑到房地产市场的不确定性,相关部门又疏于监管,导致了次贷危机的爆发。

除高杠杆率和不确定性外,有些金融创新也会给货币市场带来麻烦。金融创新会提供更多的投资机会和投机机会,这使得货币的需求和供给变得不稳定,也会削弱政府为了实现市场监管而采取的货币政策的效果。首先,金融创新会改变人们对持有货币的动机和预期,使得货币供需市场出现动荡;其次,金融创新还会增加货币需求和供给的决定因素,使得货币需求函数与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再次,对于一个开放的市场,国外的游资也许会在金融创新产生时受高收益的吸引大量涌入,这时,由于新产品或机构刚刚形成,还没有形成完善的金融过程,游资便会给本国金融市场造成极大的冲击。尤其是对于我国这种金

融体系尚不完善的发展中国家市场,造成的影响更大。

虽然有些金融产品是为了规避风险而产生,但由于金融创新的效应可以发生转移,因此当金融环境恶化时,这些为了规避风险的金融创新也有可能会给金融市场带来风险。而且,一些旨在规避系统风险的金融创新还会给其监管制造困难,比如规避利率风险的金融衍生品很难用利率政策加以调控。另外,在一个自由的市场中,人们各自作出的理性决策,如进行规避风险的金融创新,在整体看来未必是理性的,也有可能是有风险的或是浪费资源的,例如在纳什均衡下产生的囚徒困境。

金融创新给金融市场带来的风险是多方面的,但是我们也不难看到,虽然金融市场每每危机缠身,但金融创新却从未停止,而在此过程中,金融市场虽然常常因金融创新所带来的风险停滞或倒退,但整体上还是一直在发展。因此,金融创新的层出不穷不但带来了风险,还与金融市场的整体稳定有着相当大的联系。

二、金融创新与金融稳定

金融市场演化理论认为,金融创新是金融家为了“追求货币收入最大化”和“适应于实体经济变化”而进行的,而这种行为会干扰金融系统的稳定,并产生一定的风险,扰乱金融市场中原有的秩序。这时,为了使金融市场恢复稳定,政府或部分机构及金融家会作为干预力量出现,促使稳定市场的金融创新的出现,最终使金融市场恢复稳定。但由于金融资本家追求收入最大化的目标不变,因此一段时间的稳定后,又会出现金融创新并使金融市场出现动荡。因此,金融体系一直处于一个由动荡到稳定再到动荡的循环中,在这个过程中,金融市场实现了发展。

在上文提到的三种金融创新中,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一般最先产生,随后产生金融机构创新,当新的金融产品和机构具有一定规模并相对稳定后,才会产生相应的金融制度和市场创新。和金融市场演化理论结合来看,就会发现金融市场处于这样一个循环中:新的服务或产品产生,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和风险,这时为了获得更大的收益并规避风险,金融家们或机构会进行金融机构创新,使新的服务和产品的生产、销售和收益过程更加系统化。在金融机构创新下,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获得了更大的市场,或更大的市场份额,对于整个金融市场的影响也日益扩大,而它们所带来的风险也引起了整个金融市场的不稳定。这时,干预力量,如政府等,出现并进行金融市场及制度创新,使新的金融产品和机构的活动更加规范化,并降低它们所带来的风险,使金融体系的运行趋于平稳。一段时间后,新的金融产品又顺应金融家的盈利需求而产生。

从这一循环中,我们不难看出,金融创新是一个由各个部分组成的整体,它的完成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虽然在此期间可能会由于金融创新的不完善给金融市场带来危机,但从长远来看,金融创新是促进金融市场发展重要力量。

由于金融创新的目的之一是规避风险,因此金融创新有时可以起到化解金融风险,稳定金融市场的作用。例如银行可以使用利率互换来在利率不稳定时规避利率风险,提高银行系统的稳定性。而且金融期货和期权也可以通过套期保值来防范利率、汇率以及资本市场的系

统性风险。同时,金融创新也可以优化金融结构,提高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同时提高金融体系的效率。例如金融混业经营可以使经济金融资源, 包括信息资源和客户资源实现共享, 产生规模经济,使金融体系更加稳定。

另外,金融创新所产生的一系列产品、机构和制度更加适应当时经济的发展情况,也会和当时的经济形势、政治形势等更好的结合,使金融市场符合社会的整体发展。例如在经济全球化下,货币互换不但可以规避汇率风险,还可以帮助金融机构改善自己的资产、负债的币种结构,使现金流更好的配比,并减少成本。

而且,由于金融创新是包括金融产品及服务创新、金融机构创新以及金融市场和制度创新在内的一个整体,因此一般情况下,出现市场和制度创新后,新的金融产品及机构便会走入正轨,而那些没来得及产生市场和制度创新的金融创新过程中,有的会因为金融危机而使新产品及服务消失,如此次次贷危机中所出现的状况;也有可能会由于干预力量的及时介入而是金融市场重新稳定下来,继续完成金融创新的市场和制度创新。而当金融创新完全完成后,则会极大的推动金融市场的发展,使其具有更大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参考文献:《金融创新和金融稳定的关联性分析》,王仁祥、安子铮著,原载《金融发展研究》2008年第2期

《论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刘忠禄著,原载《经济研究》2010年10月刊

《金融风险与金融创新》,邓燕著,原载《百科论坛》

《货币金融学》,戴国强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浅谈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金融创新(一)

浅谈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金融创新(一) 具体而言,资产规模大于兆元新台币的台湾本地银行为12家,5000亿新台币至兆元新台币的本地银行5家,1000亿新台币至5000亿新台币银行17家,小于1000亿新台币的银行3家。相比而言,大陆国有商业银行资产总额40.1兆元,四大银行资产均已超8兆人民币;大陆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大于台湾最大银行者也不在少数。 与营运规模相联系的一个特征是:台湾银行业市场集中较低。以前五大银行的市场占有率来衡量,台湾2009年的市场占有率为34.6%(以资产总额计),39.7%(以净资产计),21.4%(以分行数量计),32.9%(以存放款余额计)。更有占银行总数量1/4左右的台湾本地小型银行,每家市占率不到1%。从国际横向比较来看,我国台湾地区前五大银行的市场占有率是较低的。 (2)本地银行的市场占有率非常高。在2009年,以资产总量占银行业总量的比重来看,台湾本地银行的占比达到了74.96%;其净资产占整个银行业比重为82.91%;本地银行当年的存款余额为214463亿元新台币,占总量的75.51%;贷款余额为168038亿元新台币,占比高达91.68%。以这四个指标来衡量,外国银行在台分行的市场占有率都不超过6%。台湾银行业的市场竞争主体是台湾本地银行。造成如此状况的原因:一是因为对外国银行的进入有严格的审查,对外银在台能够从事的业务也有一系列规定;二是外银在台更多地选择了存贷款之外的其他业务。 (3)银行整体规模增长平稳。以总资产、净资产、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四个指标来衡量,台湾本地银行和外国银行在台分行2001年至2009年的复合增长率在5%左右。两者总资产从23兆元新台币增长至32兆元新台币,净资产从1.6兆增长至1.9兆元新台币,存款余额从15兆增加到22兆元新台币,贷款余额从13兆增加到17兆元新台币。 (4)资产质量较好,基本渡过“双卡风暴”。对银行资产质量的指标之一是逾期贷款比例。逾期贷款的定义是:到期未偿还,已达相当时日的贷款。而逾期贷款比例是以逾期贷款金额除以贷款总金额。 2005年以来台湾由于信用卡和现金卡的发放数量过多,造成了呆账转销率的上升,甚至部分银行的亏损,这种情况在2008年后得到较大改善,不良资产对银行业的影响减小。 2.其他指标。 (1)信用风险。以不动产为担保抵押品的比重持续上升。由于经济增长前景仍然不明确,与不动产相关贷款的信用风险可能上升。 2008年台湾银行业贷款总量约7.5兆元新台币,其中最大部分为对制造业的贷款,占总量的47%;而这其中又以对电子电机机械相关产业贷款为最多,约为1.65兆元,占贷款总量约20%。台湾在2008年的出口下降约40%,中小企业偿债及再融资的能力都有所下降。银行的信用风险也因此可能上升。 (2)流动性风险。相比外国银行在台分行,台湾本地银行的存款保持了平稳增长,资金供给充裕。对于要求的7%的法定流动比率,台湾本地银行与外国银行都大大超过这个标准。 从资金来源和运用的分析中同样可以看到,本地银行以较稳定的客户存款为主要资金来源(占资金来源总量的80%);在资金运用方面,除了贷款占总量的53.9%(外银为23.3%),台湾本地银行更多的将资金置于中央银行及同业存款(占总量的23%,外银为14.8%),表明本地银行资金运用相当谨慎。 (3)资本充足率。2008年底台湾本地银行的自有资本占风险性资产比率为11%,这比世界其他地区稍低。 二、对我国台湾本地银行的盈利性分析 1.盈利性较差的台湾本地银行。2009年台湾本地银行的税前盈余为755亿元新台币,ROE(净资产收益率)在2001-2009的九年间基本上低于10%,在2002年甚至低至-6.9%。国际上公认银行业ROE的正常水平在15%~20%,台湾银行业明显低于这个水平。 2.本地银行盈利性较差的原因。

2020年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及应用分析

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及应用分析 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我国商业银行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以下是搜集的一篇关于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应用分析的论文范文,欢迎前来阅读参考。 自改革开放以来,金融业服务创新收到了全球各大商业银行的追捧,并逐渐成为了商业银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商业银行在面临国内外激烈市场竞争的同时,还需要创新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才应对金融全球化的风险。因此,分析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的重要性,并找到金融服务创新的具体措施显得非常重要。 一、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的必要性 其一,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是扩大市场和增加利润的内在需要。就目前的情况分析,商业银行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不仅要应对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同时还必须通过创新银行的金融服务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来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 其二,金融服务创新是我国商业银行适应经营环境的变化的需要。社会投资渠道的变化将直接导致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大大缩小。利率水平的降低使银行的利差空间进一步缩小。如果商业银行只靠利差发展的话,会很难长期、稳定生存与发展。 其三,金融服务创新是顺应客户变化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成熟与发展,客户获取的金融知识越来越多,对金融服务的鉴别能力也越来越强。如果银行缺乏持久的创新服务,将很难满足客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

二、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品种单一 现阶段,商业银行在金融服务创新的过程中金融品种比较单一,还处于初级的发展阶段,在消费信贷、网上银行或者衍生金融工具业务方面还不成熟。另外,我国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相关的业务规模还比较小,在银行的整体业务规模中占有的比重非常低。从整体情况来看,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相关业务整体规模还需要进一步发展。 (二)服务创新能力弱、方式单一 目前,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的创新能力弱,服务方式单一,不能满足客户金融服务的需求。办事效率低,办理业务等待的时间长,造成客户普遍的抱怨。同时,商业银行的服务产品比较单一,不具有多样性与灵活性的特点,不能适应客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另外,科技开展的动力不足也直接制约了优质服务的开展。 (三)业务创新不均衡 资产业务主要是指运用货币资本来不断获取利润业务,主要是由现金资产、证券投资或者放款等部分组成。从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得角度分析,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主要是经济市场竞争激烈,出现了很多负效益的金融创新。与国外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的中间业务主要是汇兑、结算等业务。近年来,中间业务是一个发展比较快的业务,其业务的发展已经超过了大大的传统业务,导致业务创新部均衡的问题一直存在。 三、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的对策

金融创新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设计)题目: 学院、系: 专业 (方向): 年级、班: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年月日

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取得的成果。对本论文(设计)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因本毕业论文(设计)引起的法律结果完全由本人承担。 本毕业论文(设计)成果归兰州财经大学所有。 特此声明 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年月日

金融创新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摘要 作为金融业发展内在动力的金融创新,对经济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就在人们关注它极大提高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效率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金融创新改变了货币需求和供给的构成本身,对货币当局控制货币流量的能力产生影响,从而削弱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鉴于货币政策对于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性,研究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论文首先对本文所要研究的核心概念—金融创新的内涵及生成机理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金融创新如何通过影响货币供需在货币市场上发生作用的过程,得出了在金融创新的条件下如何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建议。 [关键词] 金融创新货币政策有效性建议

ABSTRACT Financial innovation in the financial industry as the inner motive force of the development, the economic impact is huge and profound. When the great improvement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financial market efficiency at the same time, should also pay attention to the financial innovation has changed the money demand and supply form, affect the ability of the monetary authorities to control the money flow. In order to weaken the effectiveness of monetary policy. In view of the monetary policy for national macroeconomic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the importance of great practical importance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financial innovation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monetary policy. The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connotation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core concept of financial innovation, firstly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process of financial innovation, how to influence the money supply and demand in the money market through, that China's monetary policy recommendations of financial innovation. [Key Words] Financiai innovation Monetary policy Effectiveness Suggestions

关于金融创新的思考

关于金融创新的思考 一、金融创新的概念 金融创新的含义,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解释。有关金融创新的定义,大多是根据美籍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得的观点衍生而来。他的定义是:创新是指新的生产函数的建立,也就是企业家对企业要素实行新的组合。————熊彼得《经济发展理论》 按照如上观点,创新包括技术创新与组织管理创新。具体而言,创新包括五种情形:(1)新产品的出现;(2)新工艺的应用(3)新资源的开发;(4)新市场的开拓;(5)新的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的确立亦称组织创新。 金融创新大致可归为三类(1)金融制度创新;(2)金融业务创新;(3)金融组织创新 二、金融创新的成因 在金融创新理论中,对金融创新活动原因的分析和解释,构成了金融创新理论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学者分析金融创新主要原因的角度有所不同,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可以称之为“内因说”。“内因说”认为导致金融创新活动出现的主要原因,是金融企业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降低自身风险,满足市场对金融服务的新需求,对“生产技术”(包括新产品和新方法)和“生产组织”(制度)作出的改进。Greenbaum和Haywood(1973)就认为,社会财富的增长会直接导致人们对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金融机构只有通过金融创新活动才能满足市场的新需求,进而才能参与分享社会财富增长带来的好处,实现利润的持续增长。Niehans(1983)则认为在市场竞争水平不断提升的情况下,金融企业利润的持续增长有赖于企业成本的不断降低,而科技进步为金融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创造了便利,利用新技术降低交易成本是金融创新的主要原因。Molyneux和Shamroukh(1996)提出了理性效率假说(Rational Efficiency Hypothesis)和群体压力假说(Bandwagon Hypothesis),从企业盈利预期和市场竞争两个方面揭示了金融创新发展的原因。 第二类可以称之为“外因说”。“外因说”主要从外部环境的变化对金融制度调整和“生产技术”调整的影响,解释金融创新的主要动力。“外因说”大致可以分为三种观点:一种是认为金融创新是适应外部经营环境变化的结果,或者说是金融组织依据外生变量的变化对经营管理内生变量的调整。Allen和Gale(1991)认为,20世纪70年代通货膨胀率、汇率和利率变动频繁,刺激了金融组织致力于有关稳定投资回报率方面的产品创新。第二种观点认为金融创新是对科技进步的积极吸收。Hannon和McDowell等人(1984)就认为,信息技术在银行业的采用是导致金融创新的主要因素。——《股指期货投资策略》中国金融出版社作者:徐凌 三、金融创新与金融衍生工具 (一)金融工具及金融市场创新直接促进了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金融工具的创新,占据了金融创新的主要部分,而金融市场作为金融工具交易的载体,与金融工具的创新是相伴相生的。金融工具及金融市场的创新,从两个层次上促进了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一是原生工具的创新,为新的衍生工具的出现提供了基础。如普通股、优先股、零息债券、可转换债券、浮动利率债券、商业票据等等,就是最初的金融创新的产物。在我国,随着金融创新的进一步深入,资产的证券化水平不断提高,更多的适应收益性、流动性不同需求的原生工具将在金融创新过程中不断涌现。二是衍生金融工具的创新,作为金融工具创新的最高层次,直接丰富了衍生工具的品种。如金融期货及其选择权、互换等,国际金融市场的衍生工具已达1200余种。(二)金融制度创新为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提供了厚重的制度基础。在金融市场及金融工具创新的背后,是金融制度的创新。实际上当我们讨论金融创新时,很难离开制度创新。制度是带有全局性的,制度创新是最根本的,从监管制度、金融机构产权制度、金融管理制度,其对发展金融衍生工具的作用是基础性的。通过金融制度的创新,可以为我们提供这样一个环境,价格、供求关系、竞争、成本、收益这些机制都开始发挥作用,

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

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浅析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中存在的问题银行作为高负债经营的行业,能否盈利关键在于能否扩大负债规模尤其是存款负债。在银行市场竞争激烈的条件下,谁能率先进行金融产品创新,增加存款,扩大经营,谁就能增加盈利,在竞争中居于有利地位。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产品指的是商业银行向市场提供的,能够满足市场上客户的新的需要的,与资金相关联的服务。金融创新产品的研发是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可以实现商业银行自身发展的需要,转移风险、规避管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达到利润最大化、提升商业银行的社会形象、创建银行品牌、增强综合竞争力,在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发展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自主研发能力较差,产品的推出重规模、轻效益。 近年来,我国银行创新产品的品种日益丰富,如目前已推出的理财创新产品有百余种(见下表),但这些创新产品多以吸纳性、移植性为主,即通过模仿国外或同业的创新产品进行产品研发。例如,我国的保理业务、福费廷业务等,都是通过国外引进的。其次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一家银行自主研发出来的产品很快会被别的银行仿效。再则产品推出的动机很明显是为了抢占市场份额,而不是真正从本银行的利益出发,效益观念淡薄。主要的表现有:每年推出的新银行卡中睡眠卡的数量相当大;人民币理财业务的推出目的主要是为了避免储蓄流向他行。

(二)银行产品创新缺乏整体的规划性。 商业银行产品创新缺乏长远的设计和规划,银行内部各个部门仅从本部门局部利益出发,彼此之间缺少信息的交流,使得产品的

银行金融创新对风险管理的影响(一)

银行金融创新对风险管理的影响(一) 内容摘要: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创新已经成为当代金融业发展的趋势之一。作为金融中介机构吸引顾客提高利润、拓展市场的有效手段,金融创新已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然而伴随而来的是金融机构在交易过程中承担了巨大的风险,因此经营风险的管理也就日益重要。本文拟从金融中介机构的角度,分析金融创新与风险二者的关系,并就金融机构角色的转变,提出了相应的监管与风险防范策略。 关键词:金融创新金融中介风险防范金融创新(FinancialInnovation)理论是在创新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之后,西方经济学界在这一理论框架上进行了补充和延伸。严格意义的金融创新是指金融工具的创新,而广义的金融创新是指金融机构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创造新的金融市场、金融商品、金融制度、金融机构、金融工具、金融手段及金融调节方式等。金融创新与银行角色转变过去银行业务一向偏于静态与稳定,但受到金融创新的影响,新的金融投资和风险管理策略陆续开发,金融机构也跟着调整其运营模式,不仅借由发行或投资新种金融商品创造收入,也利用新种金融商品从事风险管理。在上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以前,金融中介机构主要是银行,而银行所从事的业务种类也非常有限,除了经营存款、贷款、汇兑等传统业务外,很少经营其它金融业务,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一直很少。 60年代末,国际资本流动速度的加快对布雷顿森林体系所规定的固定汇率制提出了挑战,各国政府对外汇市场实行资本控制。这一阶段银行的金融创新目的在于逃避各国的金融控制和资本监管,主要有欧洲货币、欧洲债券、平行贷款等。在欧洲货币市场建立后,金融创新活动层出不穷,其结果是加强了经济体对金融体系的深化,在原有的金融体系专业分工的基础上,加速了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的设置,如保险公司、养老基金、住宅金融机构、财务公司、信用合作社和互助基金等。 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各国开始逐渐放松管制,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一阶段市场创新活动主要有浮动利率票据、中期票据、可转让存单、货币远期交易、浮动利率债券、货币市场存款账户等,其目的在于防范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80年代,能源市场供应过剩、债务危机等使得转移信用风险、改善银行信贷质量、降低筹资成本成为当务之急。这一阶段的主要创新活动有票据发行便利、零息票债券、互换、期权、期货、远期利率、协议等。进入90年代,随着世界经济区域化和一体化趋势,各国金融管制大大放松,金融机构为增强资产之流动性,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融资证券化和资产证券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随着金融衍生商品的不断发展,金融机构的角色从以往单纯的间接金融转变为商品的发行者、代理商、管理发行者、信托者、增强信用或流动性者、至证券化资产的投资者。例如投资银行等各种各样的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在金融创新的过程中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它们从事着资本市场的业务,包括证券的发行、承销与交易代理,提供企业并购与资产重组、基金管理以及为企业投资融资进行咨询、顾问等业务,显然的,为直接融资提供金融服务的正是这些非银行的金融中介。 因此,商业银行不仅继续是货币市场、间接融资的主体,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中的作用也在加强,这也使得银行金融中介和非银行金融中介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商业银行正在不断地改变以往的经营模式,它们一改由原来只经营传统的存、汇、贷、放,变成经营几乎无所不包的金融百货公司。对创新业务风险管理的必要性无论是从金融创新的诱因还是从金融创新的应用来看,最直接的体现是在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即西方所指的表外业务上。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除传统的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以外,不直接承担或形成债权债务,不动用或极少动用自身资产,为社会提供的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手续费的业务。银行在办理这类业务时既不是债务人也不是债权人,而是处于受委托代理的地位,以中间人的身份进行各项业务活动,它既满足了经济社会对商业银行的需求,又能吸引更多顾客,增加商业银行的利润。

(风险管理)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

第三节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理论研究 随着20世纪50年代金融创新的兴起以及20世纪70年代以后金融创新的蓬勃发展,西方经济学家对大量金融创新进行了实证和理论研究,提出了许多观点并形成了不同的理论。由于经济学家们所处的历史阶段及对金融创新的理解不同等原因,他们对金融创新的研究也从不同方面进行,但总体上显得零散,缺乏系统性。其主要成果集中于对金融创新动因的研究。一、约束诱导型金融创新理论 西尔柏(W.L.Sill)主要是从供给角度来探索金融创新的。西尔柏研究金融创新是从寻求利润最大化的金融公司创新最积极这个表象开始的,由此归纳出金融创新是微观金融组织为了寻求最大的利润,减轻金融约束而采取的“自卫”行为。 这里的金融约束主要包括:一是外部约束,主要指政府制定的经济制度和市场地位对企业实现最优化的限制,前者会对金融企业的经营范围和行为方式产生直接影响,而后者则通过金融产品的定价方式和供求数量来影响金融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外部约束的存在会使金融企业的效率降低和机会成本上升,因而要通过创新来弥补这些损失。二是内部约束,主要指金融企业内部制定的利润目标、增长率目标、资产比等指标,金融企业主要通过这些指标来约束自己的行为,避免经营风险,以保证经营的稳定,但是另一方面,金融企业为了实现这些目标,需要克服现实中的种种限制,从而形成了对创新的需求。 西尔柏使用线性规划模型(Linear Programming Model)来解释约束诱导理论。在模型中,金融创新被认为是各种约束因子的函数,金融企业受制于金融约束引起的成本增加而产生了金融创新的需求,因而金融创新是为了降低各种约束所引起的上升成本。西尔柏还认为技术和立法也在金融创新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西尔柏的约束诱导理论是从微观金融组织的行为分析入手,侧重于金融工具和金融业务创新研究,以此来解释金融企业的“逆境创新”,但对于金融市场和金融制度创新涉及较少。但是,金融创新是金融领域内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要使创新规范化和合理化,还需要有制度创新作保障。 二、规避型金融创新理论 凯恩(J·Kane)提出了规避型金融创新理论(Circumventive Innova-tion Theorem)。所谓“规避创新”,就是经济主体为了回避各种金融规章和管制的控制而产生的一种创新行为。凯恩认为,现实中,政府为了保持均衡和稳定的宏观局面,制定了各种经济立法和规章制度,从而对经济主体的行为产生了各种约束。但经济主体总是要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为此,会有意识地寻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论文

浅析商业银行金融创新 摘要:本文首先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阐述了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动力因素以及目前我国金融创新所具备的条件,然后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中面临 从产品、服务、监管机制等方面提出深化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思路和策略。 关键词: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对策 始于2007年的金融危机,由雷曼兄弟、美林等一连串投资银行引爆之后,其严重性目前已然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商业银行步其后尘。迄今为止,美国已有不少家银行倒闭。如今,全球各商业银行如临大敌,抵御金融海啸。在此背景下,金融创新已经成为时代不可逆转的洪流,决定着商业银行在金融危机中的兴衰成败。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更应该对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成因、金融创新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金融创新的途径进行分析。 一、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动因 大卫·里维林(David Lliewellyn)对金融创新的定义包括:工具的创新、市场的创新以及服务的创新。而中国的经济学家厉以宁则是从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金融创新。他认为,金融领域中存在许多潜在的利润,但是现行的体制使金融机构无法得到这些潜在利润,因此必须对金融体制和金融手段这两个方面进行改革,这就叫做金融创新。金融创新是商业银行内部因素和赖以生存的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内部因素 从内部因素看,银行在既定风险水平下追求利润最大化,或是既定利润水平下维持风险最小化是银行进行金融创新的内部动力。 2、外部因素 从外部因素看,经济环境的变化、消费者偏好的改变、金融管制是促使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创新的外部动力。

二、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在金融创新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比如盲目追求市场竞争、产品品种不够丰富等。还有一些因素制约着金融创新的发展,比如人才、市场、技术等。 1、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中存在的不足 (1)盲目追求市场份额。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创新是为了银行增加收入、减少成本、降低风险。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金融创新的真正动机就是对市场份额和资源的争夺占有以及谋得利润。我国一些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动机有所偏差,盲目抢占市场份额或者只为了提高知名度,忽视了赢利能力。在进行新产品宣传时候,往往为了使产品能够尽快打入市场,一些商业银行向客户进行产品介绍时片面夸大其优点,对于产品的一些缺陷避而不谈,使客户很难对创新产品的前景和风险做出准确的判断。一旦出现了风险,不仅损害了客户的利益,也影响了银行的信誉。最近美国的次贷危机就很能证明此道理。 (2)产品品种单一。我国商业银行市场定位雷同,产品品种单一,突出表现在对于同一层次消费群体的争夺,比如说大企业、高消费群体,而对于可以争取的急需提供金融服务的低层次的小群体予以忽略。一旦某家银行推出了一项新的金融产品,别家银行都争相模仿,缺乏自己的产品创新,模糊自己的市场目标,造成了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了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混乱局面,扰乱了市场秩序。 (3)服务意识淡薄。几十年以来,我国的商业银行形成了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服务文化。 (4)监管不到位。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经济学家认为,此次美国金融危机很大部分是因为政府监管失灵。失当的监管结构,致使金融专家行业化(丧失公允)、经济学家公司化(丧失独立性)、政府监管亡羊补牢(丧失预警性),这是形成系统性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控制链”。 2、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中的制约因素 (1)人才因素。不管是增强创新的供给能力还是对外来的创新成果进行模仿

金融创新优缺点分析

金融创新的负效应①金融创新带来了新的金融风险。 Financial innovation negative (1) brings new financial innovation of financial risk. 各种衍生金融品本身就带有一定程度的风险,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 All sorts of derivative financial product itself with a degree of risk, such as market risk, credit risk and operational risk, etc. 金融创新使金融产品多样化,高技术的采用使金融资产具有更大的流动性,再加上金融工具以小博大的特点,交易的规模日趋扩大,风险也日益增大。 Financial innovation has made financial product diversification, high technology adoption make financial assets have greater liquidity, plus financial tool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mall, and the scale and the increasing trade increasing risk. ②金融创新使金融监管和货币下策的执行趋于复杂。 (2) the financial innovation has made the financial regulatory and monetary decision becomes complicated execution. 由于金融创新,各种金融产品越来越多,其区分越来越难,传统的货币测量和监督采用的货币层次的划分逐渐失效,货币总量与信贷规模的监控难度和误差可能性进一步加大,从而使货币政策贯彻执行趋于不畅或复杂。 Because financial innovation, all kinds of financial products more and more become more and more difficult, the distinction, the traditional monetary measured and monitored using monetary levels of division, monetary aggregates and gradually failure monitoring of the size of credit difficulty and error, and further increase the likelihood that monetary policy implemented tend to stagnation or complex. ③金融创新可能导致金融投机的增加和引起金融泡沫。 (3) financial innovation may lead to the increase of financial speculation and cause financial bubble. 在利润的驱动下投机者可能越来越多,都想获得“一夜致富”的机会,于是投机之风可能大兴。 The profit driven by speculators may be more and more, all want to get "overnight riches" opportunity, so speculative wind may daxing. 同时,一些工业资本家或其他富有者也往往把自己的资金转向金融领域以赚取金融利润,社会资源越来越多滞留于金融领域,可能引起金融泡沫的产生。 Meanwhile, some industrial capitalist or other wealthy also often put their funds to the financial sector in order to get financial profit, social resource more and more financial field, may cause stranded financial bubble production.

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

浅析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中存在的问题银行作为高负债经营的行业,能否盈利关键在于能否扩大负债规模尤其是存款负债。在银行市场竞争激烈的条件下,谁能率先进行金融产品创新,增加存款,扩大经营,谁就能增加盈利,在竞争中居于有利地位。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产品指的是商业银行向市场提供的,能够满足市场上客户的新的需要的,与资金相关联的服务。金融创新产品的研发是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可以实现商业银行自身发展的需要,转移风险、规避管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达到利润最大化、提升商业银行的社会形象、创建银行品牌、增强综合竞争力,在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发展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自主研发能力较差,产品的推出重规模、轻效益。 近年来,我国银行创新产品的品种日益丰富,如目前已推出的理财创新产品有百余种(见下表),但这些创新产品多以吸纳性、移植性为主,即通过模仿国外或同业的创新产品进行产品研发。例如,我国的保理业务、福费廷业务等,都是通过国外引进的。其次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一家银行自主研发出来的产品很快会被别的银行仿效。再则产品推出的动机很明显是为了抢占市场份额,而不是真正从本银行的利益出发,效益观念淡薄。主要的表现有:每年推出的新银行卡中睡眠卡的数量相当大;人民币理财业务的推出目的主要是为了避免储蓄流向他行。

(二)银行产品创新缺乏整体的规划性。 商业银行产品创新缺乏长远的设计和规划,银行内部各个部门仅从本部门局部利益出发,彼此之间缺少信息的交流,使得产品的开发、管理不系统,产品标准化程度低,规范性差,影响了银行金融创新产品的整体协调性。 (三)市场细分不到位,创新产品缺乏个性化,难以满足多样化的需求。 我国多数银行缺乏明确的市场定位,产品研发前粗线条的市场划分对客户需求的认知仅停留在表面,导致部分客户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根据“二八定律”,银行20%的高端客户创造银行80%的利润,于是,许多银行的创新产品盯住那些垄断行业、大型企业,而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却得不到关注。另一方面来看,也因为缺乏合理有效的市场细分,银行推出的单一产品往往面向的是所有的客户群,缺乏为

金融创新在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金融创新在经济增长的促动作用 一、金融创新的内涵 20世纪60年代,国外很多经济学家和学者都对金融创新实行了深入研究,有西尔伯(Wil-liam.L.Silber,1983)的约束诱导型金融创新理论、凯恩(E.J.Kane,1984)的规避管制型金融创新论、戴维斯 (L.E.Davies,1971)和诺斯(D.North,1971)的制度型金融创新、希克斯(J.R.Hicks,1976)和尼汉斯(J.Niehans,1976)交易成本说、莫利纽克斯(Molyneux,1999)和沙姆洛克(Shamroukh,1999)的金融创新扩散理论等。我国学者对金融创新的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对金融创新内涵实行研究的有陈岱孙、厉以宁(1991)、黄达(1992)、生柳荣(2000)等,对金融监管创新、体制创新实行研究有谢平(2001)、巴曙松(2003)等,对金融创新的经济影响研究的有潘成夫(2002)、孙伯良(2005)等。 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金融创新,但无外乎是宏观、微观、中观3个层面。宏观层面主要考虑金融体制或金融制度等方面的创新;微观层面主要是指微观的金融主体为了追求利润而实行的各种创新;中观层面就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本文着重研究金融创新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我们认为金融创新是金融机构或金融管理当局为实现微观利益和宏观效益相互协调的最优化,利用新的观点、新的技术、新的管理方法和组织形式等,将金融领域内各种要素实行重新组合,对机构设置、业务品种、金融工具以及制度安排实行创造性的变革。如果以金融创新的成果表现形式来划分,其具体内容包括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业务创新、金融市场创新、金融制度创新等。 二、金融创新推动经济增长的机理 金融创新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不但能推动经济增长,还能推动金融发展、促动金融深化。其中,金融发展是最广义的概念,泛指整个金融业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包括金融深化和金融创新,但因为金融深化、金融创新研究的重点不同,以及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所以,把金融

国内外区域金融创新理论研究现状

国内外区域金融创新理论研究现状 摘要:自20世纪中叶以来,全球经济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不断增长。正是在这一宏大背景下,区域金融创新理论的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金融业关注的重点。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内外近年来区域金融创新理论的研究现状,从而促使金融创新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推动全球金融的一体化。 关键词:区域金融创新;金融理论;金融体系 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创新蓬勃发展。由于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汇率、利率变动频繁,国际银行业竞争加剧,再加上科学技术特别是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的金融业务已经不能满足银行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客户融资 的要求,从而推动着金融不断的创新和发展。金融领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人们将金融领域的这一系列变化称之为“金融创新”。当代区域金融创新理论起源于本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至80年代形成高潮,进入90年代如火如荼。 一、国外理论研究现状 为了从理论上阐述区域金融创新,西方经济学家陆续提出不少不同的见解,由此产生了许多不同的理论流派,形成了色彩缤纷的当代区域金融创新理论流派。

在20世纪60年代-90年代,欧美国家有大量的学者研究了区域金融问题,根据Sheila C.DOW、Carlos J.Rodriguez-Fuentes(1997)的研究,西方关于区域金融的研究 主要是从宏观货币经济学展开的,研究的主要内容有: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货币主义模型和凯恩斯主义模型)、公开市场操作的区域影响、区域货币乘数、区域金融市场(区域利率差异、区域信贷市场),此外,一体化金融市场内部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影响(LuigiGuiso、Paola Sapienza和 LuigiZingales(2002)、Jayaratne和Strahan(1996)也是西方区域金融研究的重要方面。 西尔柏(W.L.Silber)从供给角度来探索金融创新。西尔柏研究金融创新是从寻求利润最大化的金融公司创新最积 极这个表象开始的,由此归纳出金融创新是微观金融组织为了寻求最大的利润,减轻外部对其产生的金融压制而采取的“自卫”行为。西尔柏从金融机构的金融业务和工具创新分析框架中推出的金融创新理论对于从供给角度研究金融创 新时具有重大理论意义的。 凯恩(E.J.Kane)提出了“规避”的金融创新理论。所谓“规避”,就是指对各种规章制度的限制性措施实行回避。“规避创新”,则是回避各种金融控制和管理行为。它意味着,当外在市场力量和市场机制与机构内在要求相结合,回避各种金融控制和规章制度时就产生了金融创新行为。

浅谈金融产品创新

浅谈金融产品创新 【摘要】当前,要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主要的市场手段就是进行银行金融产品创新,而我国商业银行业的金融产品创新能力却相当薄弱。因此,本文主要分析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现状,找出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建议,以提升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能力。 【关键词】商业银行产品创新存在不足 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商业银行开展金融产品创新是增强盈利能力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有效途径,因此,商业银行必须积极进行金融产品创新,同时这也是商业银行产品竞争的客观要求。 一、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意义 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不仅仅是银行业对产品进行的完全自主的原创性的开发,还包括引入国外已经成熟的产品,对原有产品的功能进行拓展、产品间的组合和重新组合,产品的重新市场定位等。 首先,金融产品创新必然伴随着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的日益丰富,从而使金融部门能运用各种金融产品来消化经营风险;其次,金融产品创新能推动金融市场向前发展,可以实现风险的社会分散化;最后,金融产品创新保证了产品的多样化和服务的特色性,使客户从中得到方便和利益。 二、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存在的问题目

前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落后产生的滞后效应已经显现,而且负作用大,应引起商业银行和相关监管机构的足够重视 (一)金融产品创新缺乏针对性 首先,一些银行在创新过程中只图规模,不注重效益,以提高自身知名度、抢占市场为主要目标,并不是真正围绕客户需求而开发产品。同时,产品开发和改进往往从行内部门的局部利益出发,对客户需求缺乏必要的细分和整合,导致不能有针对性地开发出具有前瞻性和吸引力的金融产品。 (二)金融产品创新层次较低 近年来,商业银行创新的产品多达百余种,范围涉及银行经营的各个层次,但大多是通过“拿来”方式从国外或同业模仿、引进的,吸纳性的创新多,真正由自己首创、具有特色的原始性创新少,独特性不强,商业银行之间的产品同质化现象比较突出,不但无法成为自己的核心产品,反而形成了过度竞争,往往进行的是低水平的价格竞争,而不是高层次的服务竞争和差异化竞争。另外,产品创新的范围虽广,但大多数属于科技含量少的低层次金融产品。各家银行推出的创新产品大多是在传统业务基础上的创新,缺乏复杂的衍生金融产品创新,以及各类金融产品组合创新,这就使得我国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还很不够。 (三)金融体制不完善 金融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的新业务按一级法人管理,逐级授权的原则,予以审批或备案。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开办或增办的业务,原则

浅析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浅析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摘要 金融创新是金融资源重新组合的过程,包括金融工具、金融市场和金融制度的创新。资产证券化、表外业务、金融一体化是金融创新的三大趋势。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中间目标、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以及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产生了重要影响。货币政策是货币当局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以市场为载体,以利率为传导机制,影响中介指标从而影响企业、居民的投资、消费行为,最终实现这个政策目标。金融创新可视为推动全球金融系统向更有经济效率的目标发展的动力,放松管制、技术发展和金融创新正在改变着经济。本文主要分析了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目标及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 关键词:金融创新货币政策影响

目录 第1章绪论 (1) 1.1金融创新与货币政策的概念与内容 (1) 1.2国内研究现状 (1) 第2章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影响的机理分析 (3) 2.1金融创新使货币供求的影响 (3) 2.2金融创新对货币工具的影响 (4) 2.3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 (5) 2.4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 (6) 2.5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影响的总体评价 (6) 第3章基于金融创新的我国货币政策建议 (7) 3.1改进和完善货币政现中介目标 (7) 3.2改善和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7) 3.3调整和改变货币政现工具的使用 (7) 3.4建立货币政策体系自身的创新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 (8) 结语 (9) 参考文献 (10)

第1章绪论 金融创新是金融资源重新组合的过程,包括金融工具、金融市场和金融制度的创新。资产证券化、表外业务、金融一体化是金融创新的三大趋势。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中间目标、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以及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产生了重要影响。货币政策是货币当局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以市场为载体,以利率为传导机制,影响中介指标从而影响企业、居民的投资、消费行为,最终实现这个政策目标。目前金融创新在全球范围内进入了迅猛发展的时期,对货币政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鉴于货币政策对于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性,因此研究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 1.1金融创新与货币政策的概念与内容 金融创新就是指金融领域内各种金融要素实行新的组合,即是指金融机构为生存、发展和迎合客户的需要而创造的金融产品、新的金融交易方式以及新的金融市场和新的金融机构的出现。其包括了四个方面的内容,金融创新的主体是金融机构;金融创新的目的是盈利和效率;金融创新的本质是金融要素的重要组合;即收益性、流动性、安全性的重新组合;金融创新的表现形式是金融机构、金融业务、金融工具、金融制度的创新。狭义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的经济目标(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和平衡国际收支)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合。广义货币政策:指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采取的影响金融变量的一切措施。(包括金融体制改革,也就是规则的改变等)。货币政策是通过政府对国家的货币、信贷及银行体制的管理来实施的。对中央银行来说,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必须通过中间目标的实现来完成,即调整和控制一些中间的或传导性的金融变量来实现经济稳步增长,如基础货币、货币供给量、利率、股票价格等。 1.2国内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早在20世纪80年代,金融创新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便引起发达国家经济学家的注意。国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的研究主要集中讨论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有效性(Lown,1987)的影响上;在货币上供给方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