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FM355 PID 模块使用入门

FM355 PID 模块使用入门

FM355 PID 模块使用入门
FM355 PID 模块使用入门

S ID控制从入门到精通

如何使用S7-200CPU的PID控制 第一部分、PID控制 S7-200能够进行PID控制。S7-200 CPU最多可以支持8个PID控制回路(8个PID指令功能块)。 PID是闭环控制系统的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算法。 PID控制器根据设定值(给定)与被控对象的实际值(反馈)的差值,按照PID算法计算出控制器的输出量,控制执行机构去影响被控对象的变化。 PID控制是负反馈闭环控制,能够抑制系统闭环内的各种因素所引起的扰动,使反馈跟随给定变化。 根据具体项目的控制要求,在实际应用中有可能用到其中的一部分,比如常用的是PI (比例-积分)控制,这时没有微分控制部分。 PID算法在S7-200中的实现 PID控制最初在模拟量控制系统中实现,随着离散控制理论的发展,PID也在计算机化控制系统中实现。 为便于实现,S7-200中的PID控制采用了迭代算法。详细的计算方法请参考《S7-200系统手册》中PID指令部分的相关内容。 计算机化的PID控制算法有几个关键的参数K c (Gain,增益),T i (积分时间常 数),T d (微分时间常数),T s (采样时间)。 在S7-200中PID功能是通过PID指令功能块实现。通过定时(按照采样时间)执行PID功能块,按照PID运算规律,根据当时的给定、反馈、比例-积分-微分数据,计算出控制量。 PID功能块通过一个PID回路表交换数据,这个表是在V数据存储区中的开辟,长度为36字节。因此每个PID功能块在调用时需要指定两个要素:PID控制回路号,以及控制回路表的起始地址(以VB表示)。 由于PID可以控制温度、压力等等许多对象,它们各自都是由工程量表示,因此有一种通用的数据表示方法才能被PID功能块识别。S7-200中的PID功能使用占调节范围的百分比的方法抽象地表示被控对象的数值大小。在实际工程中,这个调节范围往往被认为与被控对象(反馈)的测量范围(量程)一致。

PID控制的基本原理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PID 控制的基本原理 1.PID 控制概述 当今的自动控制技术绝大部分是基于反馈概念的。反馈理论包括三个基本要素:测量、比较和执行。测量关心的是变量,并与期望值相比较,以此误差来纠正和控制系统的响应。反馈理论及其在自动控制中应用的关键是:做出正确测量与比较后,如何用于系统的纠正与调节。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PID 控制,也就是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在工业控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控制理论和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在工业过程控制中95%以上的控制回路都具有PID 结构,而且许多高级控制都是以PID 控制为基础的。 PID 控制器由比例单元(P)、积分单元(I)和微分单元(D)组成,它的基本原理比较简单,基本的PID 控制规律可描述为: G(S ) = K P + K1 + K D S (1-1) PID 控制用途广泛,使用灵活,已有系列化控制器产品,使用中只需设定三个参数(K P ,K I和K D )即可。在很多情况下,并不一定需要三个单元,可以取其中的一到两个单元,不过比例控制单元是必不可少的。 PID 控制具有以下优点: (1)原理简单,使用方便,PID 参数K P、K I和K D 可以根据过程动态特性变化,PID 参数就可以重新进行调整与设定。 (2)适应性强,按PID 控制规律进行工作的控制器早已商品化,即使目前最新式的过程控制计算机,其基本控制功能也仍然是PID 控制。PID 应用范围广,虽然很多工业过程是非线性或时变的,但通过适当简化,也可以将其变成基本线性和动态特性不随时间变化的系统,就可以进行PID 控制了。 (3)鲁棒性强,即其控制品质对被控对象特性的变化不太敏感。但不可否认PID 也有其固有的缺点。PID 在控制非线性、时变、偶合及参数和结构不缺点的复杂过程时,效果不是太好; 最主要的是:如果PID 控制器不能控制复杂过程,无论怎么调参数作用都不大。 在科学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虽然涌现出了许多新的控制方法,但PID 仍因其自身的优点而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PID 控制规律仍是最普遍的控制规律。PID 控制器是最简单且许多时候最好的控制器。 在过程控制中,PID 控制也是应用最广泛的,一个大型现代化控制系统的控制回路可能达二三百个甚至更多,其中绝大部分都采用PID 控制。由此可见,在过程控制中,PID 控制的重要性是显然的,下面将结合实例讲述PID 控制。 1.1.1 比例(P)控制 比例控制是一种最简单的控制方式,其控制器的输出与输入误差信号成比例关系。当仅有比例控制时系统输出存在稳定误差。比例控制器的传递函数为: G C (S ) = K P (1- 2) 式中,K P 称为比例系数或增益(视情况可设置为正或负),一些传统的控制器又常用比例带(Proportional Band,PB),来取代比例系数K P ,比例带是比例系数的倒数,比例带也称为比例度。 对于单位反馈系统,0 型系统响应实际阶跃信号R0 1(t)的稳态误差与其开环增益K 近视成反比,即: t→∞

PID控制原理讲解

经常有人问有关PID的用法,看一些有关单片及应用的书上都有关于PID的应用原理,但是面对具体的问题就不知道如何应用了,主要的问题是里面所用到的参数以及计算结果需要进行什么处理,通过什么样的换算才能具体的应用于实际,另外在计算方法上也存在着数值计算的算法问题,今天我在这里例举温度控中的PID部分,希望能够把PID的具体应用说明白。 一般书上提供的计算公式中的几个名词: 1. 直接计算法和增量算法,这里的所谓增量算法就是相对于标准算法的相邻两次运算之差,得到的 结果是增量,也就是说,在上一次的控制量的基础上需要增加(负值意味着减少)控制量,例如对于可控硅电机调速系统,就是可控硅的触发相位还需要提前(或迟后)的量,对于温度控制就是需要增加(或减少)加热比例,根据具体的应用适当选择采用哪一种算法,但基本的控制方法、原理是完全一样的,直接计算得到的是当前需要的控制量,相邻两次控制量的差就是增量; 2. 基本偏差e(t),表示当前测量值与设定目标间的差,设定目标是被减数,结果可以是正或负,正 数表示还没有达到,负数表示已经超过了设定值。这是面向比例项用的变动数据。 3. 累计偏差Σ(e)= e(t)+e(t-1)+e(t-2)+…e(1),这是我们每一次测量到的偏差值的总和,这是代 数和,考虑到他的正负符号的运算的,这是面向积分项用的一个变动数据。 4. 基本偏差的相对偏差e(t)-e(t-1),用本次的基本偏差减去上一次的基本偏差,用于考察当前控 制的对象的趋势,作为快速反应的重要依据,这是面向微分项的一个变动数据。 5. 三个基本参数:Kp,Ki,Kd.这是做好一个控制器的关键常数,分别称为比例常数、积分常数和 微分常数,不同的控制对象他们需要选择不同的数值,还需要经过现场调试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6. 标准的直接计算法公式: Pout(t)=Kp*e(t)+Ki*Σe(t)+Kd*(e(t)-e(t-1)); 上一次的计算值: Pout(t-1)=Kp*e(t-1)+Ki*Σe(t-1)+Kd*(e(t-1)-e(t-2)); 两式相减得到增量法计算公式: Pdlt=Kp*(e(t)-e(t-1)+Ki*Σe(t)+Kd*(e(t)-2*e(t-1)+e(t-2)); *这里我们对Σ项的表示应该是对e(i)从1到t全部总和,但为了打字的简便就记作Σe(t). 三个基本参数Kp,Ki,Kd.在实际控制中的作用: 比例调节作用:是按比例反应系统的偏差,系统一旦出现了偏差,比例调节立即产生调节作用用以减少偏差。比例作用大,可以加快调节,减少误差,但是过大的比例,使系统的稳定性下降,甚至造成系统的不稳定。 积分调节作用:是使系统消除稳态误差,提高无差度。因为有误差,积分调节就进行,甚至无差,积分调节停止,积分调节输出一常值。积分作用的强弱取决于积分时间常数Ti,Ti越小,积分作用就越强。反之Ti大则积分作用弱,加入积分调节可使系统稳定性下降,动态响应变慢。积分作用常与另两种调节规律结合,组成PI调节器或PID调节器。 微分调节作用:微分作用反映系统偏差信号的变化率,具有预见性,能遇见偏差变化的趋势,因此能产生超前的控制作用,在偏差还没有形成之前,已被微分调节作用消除。因此,可以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在微分时间选择合适情况下。可以减少超调,减少调节时间。微分作用对噪声干扰有放大作用,因此过强的加微分调节,对系统抗干扰不利。此外,微分反应是变化率,而当输入没有变化时,微分作用输出为零。微分作用不能单独使用,需要与另外两种调节规律相结合,组成PD或PID控制器。 具体应用中的数值量化处理: 上面只是控制算法的数学方法,似乎有点抽象,在具体的控制项目中怎样对应呢?也就是具体的量化问题。下面举一个在温度控制中的处理方法。

(完整版)一个故事读懂PID控制绝对经典

一、PID的故事 小明接到这样一个任务:有一个水缸点漏水(而且漏水的速度还不一定固定不变),要求水面高度维持在某个位置,一旦发现水面高度低于要求位置,就要往水缸里加水。 小明接到任务后就一直守在水缸旁边,时间长就觉得无聊,就跑到房里看小说了,每30分钟来检查一次水面高度。水漏得太快,每次小明来检查时,水都快漏完了,离要求的高度相差很远,小明改为每3分钟来检查一次,结果每次来水都没怎么漏,不需要加水,来得太频繁做的是无用功。几次试验后,确定每10分钟来检查一次。这个检查时间就称为采样周期 开始小明用瓢加水,水龙头离水缸有十几米的距离,经常要跑好几趟才加够水,于是小明又改为用桶加,一加就是一桶,跑的次数少了,加水的速度也快了,但好几次将缸给加溢出了,不小心弄湿了几次鞋,小明又动脑筋,我不用瓢也不用桶,老子用盆,几次下来,发现刚刚好,不用跑太多次,也不会让水溢出。这个加水工具的大小就称为比例系数 小明又发现水虽然不会加过量溢出了,有时会高过要求位置比较多,还是有打湿鞋的危险。他又想了个办法,在水缸上装一个漏斗,每次加水不直接倒进水缸,而是倒进漏斗让它慢慢加。这样溢出的问题解决了,但加水的速度又慢了,有时还赶不上漏水的速度。于是他试着变换不同大小口径的漏斗来控制加水的速度,最后终于找到了满意的漏斗。漏斗的时间就称为积分时间 小明终于喘了一口,但任务的要求突然严了,水位控制的及时性要求大大提高,一旦水位过低,必须立即将水加到要求位置,而且不能高出太多,否则不给工钱。小明又为难了!于是他又开努脑筋,终于让它想到一个办法,常放一盆备用水在旁边,一发现水位低了,不经过漏斗就是一盆水下去,这样及时性是保证了,但水位有时会高多了。他又在要求水面位置上面一点将水凿一孔,再接一根管子到下面的备用桶里这样多出的水会从上面的孔里漏出来。这个水漏出的快慢就称为微分时间 看到几个问采样周期的帖子,临时想了这么个故事。微分的比喻一点牵强,不过能帮助理解就行了,呵呵,入门级的,如能帮助新手理解下PID,于愿足矣。故事中小明的试验是一步步独立做,但实际加水工具、漏斗口径、溢水孔的大小同时都会影响加水的速度,水位超调量的大小,做了后面的实验后,往往还要修改改前面实验的结果。 二、控制模型:人以PID控制的方式用水壶往水杯里倒印有刻度的半杯水后停下; 设定值:水杯的半杯刻度; 实际值:水杯的实际水量; 输出值:水壶的倒处数量和水杯舀出水量; 测量传感器:人的眼睛 执行对象:人

PID控制的基本原理

PID 控制的基本原理 1.PID 控制概述 当今的自动控制技术绝大部分是基于反馈概念的。反馈理论包括三个基本要素:测量、比较和执行。测量关 心的是变量,并与期望值相比较,以此误差来纠正和控制系统的响应。反馈理论及其在自动控制中应用的关键是: 做出正确测量与比较后,如何用于系统的纠正与调节。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PID 控制,也就是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在工业控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控制理论和技术 飞速发展的今天,在工业过程控制中95%以上的控制回路都具有PID 结构,而且许多高级控制都是以PID 控制为 基础的。 PID 控制器由比例单元(P)、积分单元(I)和微分单元(D)组成,它的基本原理比较简单,基本的PID 控 制规律可描述为: G(S ) = K P + K1 + K D S (1-1) PID 控制用途广泛,使用灵活,已有系列化控制器产品,使用中只需设定三个参数(K P ,K I和K D )即可。在很多情况下,并不一定需要三个单元,可以取其中的一到两个单元,不过比例控制单元是必不可少的。 PID 控制具有以下优点: (1)原理简单,使用方便,PID 参数K P、K I和K D 可以根据过程动态特性变化,PID 参数就可以重新进行调整与设定。 (2)适应性强,按PID 控制规律进行工作的控制器早已商品化,即使目前最新式的过程控制计算机,其 基本控制效用也仍然是PID 控制。PID 应用范围广,虽然很多工业过程是非线性或时变的,但通过适当简化,也 可以将其变成基本线性和动态特性不随时间变化的系统,就可以进行PID 控制了。 (3)鲁棒性强,即其控制品质对被控对象特性的变化不太敏感。但不可否认PID 也有其固有的缺点。PID 在控制非线性、时变、偶合及参数和结构不缺点的复杂过程时,效果不是太好; 最主要的是:如果PID 控制器不能控制复杂过程,无论怎么调参数作用都不大。 在科学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虽然涌现出了许多新的控制方法,但PID 仍因其自身的优 点而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PID 控制规律仍是最普遍的控制规律。PID 控制器是最简单且许多时候最好的控制器。 在过程控制中,PID 控制也是应用最广泛的,一个大型现代化控制系统的控制回路可能达二三百个甚至更多, 其中绝大部分都采用PID 控制。由此可见,在过程控制中,PID 控制的重要性是显然的,下面将结合实例讲述PID 控制。 1.1.1 比例(P)控制 比例控制是一种最简单的控制方式,其控制器的输出与输入误差信号成比例关系。当仅有比例控制时系统输 出存在稳定误差。比例控制器的传递函数为: G C (S ) = K P (1- 2) 式中, K P 称为比例系数或增益(视情况可设置为正或负),一些传统的控制器又常用比例带(Proportional Band, PB),来取代比例系数K P ,比例带是比例系数的倒数,比例带也称为比例度。 对于单位反馈系统,0 型系统响应实际阶跃信号R0 1(t)的稳态误差与其开环增益K 近视成反比,即: t→∞ 对于单位反馈系统,I 型系统响应匀速信号 (1- 3) R1 (t)的稳态误差与其开环增益K v近视成反比, 即: lim e(t) = R1 1 / 15

详解PID控制各环节完整版

详解P I D控制各环节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详解PID控制各环节 一、PID控制简介 PID( Proportional Integral Derivative)控制是最早发展起来的控制策略之一,由于其简单、鲁棒性好和可靠性高,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过程控制,尤其适用于可建立精确数学模型的确定性控制系统。 在工程实际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调节器控制规律为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简称PID控制,又称PID调节,它实际上是一种算法。PID问世至今已有近70年历史,它以其结构简单、稳定性好、工作可靠、调整方便而成为的主要技术之一。当被控对象的结构和参数不能完全掌握,或得不到精确的数学模型时,控制理论的其它技术难以采用时,系统控制器的结构和参数必须依靠经验和现场调试来确定,这时应用PID控制技术最为方便。即当我们不完全了解一个系统和被控对象,或不能通过有效的手段来获得系统参数时,最适合用PID控制技术。PID控制,实际中也有PI和PD控制。PID控制器就是根据系统的误差,利用比例、积分、微分计算出控制量进行控制的。 从信号变换的角度而言,超前校正、滞后校正、滞后-超前校正可以总结为比例、积分、微分三种运算及其组合。 PID调节器的适用范围:PID调节控制是一个传统控制方法,它适用于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等几乎所有现场,不同的现场,仅仅是PID参数应设置不同,只要参数设置得当均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均可以达到%,甚至更高的控制要求。 PID控制的不足 1. 在实际工业生产过程往往具有、时变不确定,难以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常规的PID控制器不能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 2. 在实际生产现场中,由于受到参数整定方法烦杂的困扰,常规PID控制器参数往往整定不良、效果欠佳,对运行工况的适应能力很差。 二、PID控制器各校正环节 任何闭环控制系统的首要任务是要稳(稳定)、快(快速)、准(准确)的响应命令。PID调整的主要工作就是如何实现这一任务。 增大比例系数P将加快系统的响应,它的作用于输出值较快,但不能很好稳定在一个理想的数值,不良的结果是虽较能有效的克服扰动的影响,但有余差出现,过大的比例系数会使系统有比较大的超调,并产生振荡,使稳定性变坏。积分能在比例的基础上消除余差,它能对稳定后有累积误差的系统进行误差修整,减小稳态误差。微分具有超前作用,对于具有容量滞后的控制通道,引入微分参与控制,在微分项设置得当的情况下,对于提高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有着显着效果,它可以使系统超调量减小,稳定性增加,动态误差减小。 综上所述,P—比例控制系统的响应快速性,快速作用于输出,好比"现在"(现在就起作用,快),I—积分控制系统的准确性,消除过去的累积误差,好比"过去"(清除过去积怨,回到准确轨道),D—微分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具有超前控制作用,好比"未来"(放眼未来,未雨绸缪,稳定才能发展)。当然这个结论也不可一概而论,只是想让初学者更加快速的理解PID的作用。 在调整的时候,你所要做的任务就是在系统结构允许的情况下,在这三个参数之间权衡调整,达到最佳控制效果,实现稳快准的控制特点。

三菱PID控制实例

三菱PLC和FX2N-4AD-TC实现温度PID闭环控制系统的学习参考。。。。。。

风机鼓入的新风经加热交换器、制冷交换器、进入房间。原理说明:进风不断被受热体加温,欲使进风维持一定的温度,这就需要同时有一加热器以不同加热量给进风加热,这样才能保证进风温度保持恒定。 plc接线图如下,按图接好线。配线时,应使用带屏蔽的补偿导线和模拟输入电缆配合,屏蔽一切可能产生的干扰。fx2n-4ad-tc的特殊功能模块编号为0。

输入和输出点分配表 这里介绍pid控制改变加热器(热盘管)的加热时间从而实现对温度的闭环控制。

在温度控制系统中,电加热器加热,温度用热电耦检测,与热电耦型温度传感器匹配的模拟量输入模块 fx2n-4ad-tc将温度转换为数字输出,cpu将检测的温度与温度设定值比较,通过plc的pid控制改变加热器的加热时间从而实现对温度的闭环控制。pid控制时和自动调谐时电加热器的动作情况如上图所示。其参数设定内容如下表所示。 三菱plc和fx2n-4ad-tc实现温度pid闭环控制系统程序设计:

用选择开关置x10作为自动调谐控制后的pid控制,用选择开关置x11作为无自动调谐的pid控制。 当选择开关置x10时,控制用参数的设定值在pid运算前必须预先通过指令写入,见图程序0步开始,m8002为初始化脉冲,用mov指令将目标值、输入滤波常数、微分增益、输出值上限、输出值下限的设定值分别传送给数据寄存器d500、d512、d515、d532、d533。 程序第26步,使m0得电,使用自动调谐功能是为了得到最佳pid控制,自动调谐不能自动设定的参数必须通过指令设定,在第29步~47步之间用mov指令将自动调谐用的参数(自动调谐采用时间、动作方向自动调谐开始、自动调谐用输出值)分别传送给数据寄存器d510、d511、d502。 程序第53步开始,对fx2n-4ad-tc进行确认、模式设定,且在plc运行中读取来自fx2n-4ad-tc的数据送到plc的d501中,103步开始对pid动作进行初始化。 第116步开始,x10闭合,在自动调谐后实行pid控制,当自动调谐开始时的测定值达到目标值的变化量变化1/3以上,则自动调谐结束,程序第128步~140步,自动调谐

PID控制从入门到精通

如何使用S7-200CPU 的PID 控制 第一部分、PID 控制 S7-200能够进行PID 控制。S7-200 CPU 最多可以支持8个PID 控制回路(8个PID 指 令功能块)。 PID 是闭环控制系统的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算法。 PID 控制器根据设定值(给定)与被控对象的实际值(反馈)的差值,按照PID 算法 计算出控制器的输出量,控制执行机构去影响被控对象的变化。 PID 控制是负反馈闭环控制,能够抑制系统闭环内的各种因素所引起的扰动,使反馈 跟随给定变化。 根据具体项目的控制要求,在实际应用中有可能用到其中的一部分,比如常用的是PI (比例-积分)控制,这时没有微分控制部分。 PID 算法在S7-200中的实现 PID 控制最初在模拟量控制系统中实现,随着离散控制理论的发展,PID 也在计算机化 控制系统中实现。 为便于实现,S7-200中的PID 控制采用了迭代算法。详细的计算方法请参考《S7-200 系统手册》中PID 指令部分的相关内容。 计算机化的PID 控制算法有几个关键的参数K c (Gain,增益),T i (积分时间常 数),T d (微分时间常数),T s (采样时间)。 在S7-200中PID 功能是通过PID 指令功能块实现。通过定时(按照采样时间)执行 PID 功能块,按照PID 运算规律,根据当时的给定、反馈、比例-积分-微分数据, 计算出控制量。 PID 功能块通过一个PID 回路表交换数据,这个表是在V 数据存储区中的开辟,长度 为36字节。因此每个PID 功能块在调用时需要指定两个要素:PID 控制回路号,以及控制回路表的起始地址(以VB 表示)。 由于PID 可以控制温度、压力等等许多对象,它们各自都是由工程量表示,因此有一 种通用的数据表示方法才能被PID 功能块识别。S7-200中的PID 功能使用占调节范围 的百分比的方法抽象地表示被控对象的数值大小。在实际工程中,这个调节范围往往 被认为与被控对象(反馈)的测量范围(量程)一致。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a11371070.html, 也就是PID回路标的起始地址 也就是用0.0-1.0的百分数表示工程量

PID控制算法的C语言实现完整版精修订

P I D控制算法的C语言 实现完整版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PID控制算法的C语言实现一 PID算法原理 最近两天在考虑一般控制算法的C语言实现问题,发现网络上尚没有一套完整的比较体系的讲解。于是总结了几天,整理一套思路分享给大家。 在工业应用中PID及其衍生算法是应用最广泛的算法之一,是当之无愧的万能算法,如果能够熟练掌握PID算法的设计与实现过程,对于一般的研发人员来讲,应该是足够应对一般研发问题了,而难能可贵的是,在我所接触的控制算法当中,PID控制算法又是最简单,最能体现反馈思想的控制算法,可谓经典中的经典。经典的未必是复杂的,经典的东西常常是简单的,而且是最简单的,想想牛顿的力学三大定律吧,想想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吧,何等的简单!简单的不是原始的,简单的也不是落后的,简单到了美的程度。先看看PID算法的一般形式: PID的流程简单到了不能再简单的程度,通过误差信号控制被控量,而控制器本身就是比例、积分、微分三个环节的加和。这里我们规定(在t时刻): 1.输入量为rin(t); 2.输出量为rout(t); 3.偏差量为err(t)=rin(t)-rout(t); pid的控制规律为 理解一下这个公式,主要从下面几个问题着手,为了便于理解,把控制环境具体一下:

1.规定这个流程是用来为直流电机调速的; 2.输入量rin(t)为电机转速预定值; 3.输出量rout(t)为电机转速实际值; 4.执行器为直流电机; 5.传感器为光电码盘,假设码盘为10线; 6.直流电机采用PWM调速转速用单位转/min表示; 不难看出以下结论: 1.输入量rin(t)为电机转速预定值(转/min); 2. 输出量rout(t)为电机转速实际值(转/min); 3.偏差量为预定值和实际值之差(转/min); 那么以下几个问题需要弄清楚: 1.通过PID环节之后的U(t)是什么值呢 2.控制执行器(直流电机)转动转速应该为电压值(也就是PWM占空比)。 3.那么U(t)与PWM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呢 (见附录1)这篇文章上给出了一种方法,即,每个电压对应一个转速,电压和转速之间呈现线性关系。但是我考虑这种方法的前提是把直流电机的特性理解为线性了,而实际情况下,直流电机的特性绝对不是线性的,或者说在局部上是趋于线性的,这就是为什么说PID调速有个范围的问题。具体看一下(见附录2)这篇文章就可以了解了。所以在正式进行调速设计之前,需要现有开环系统,测试电机和转速之间的特性曲线(或者查阅电机的资料说明),然后再进行闭环参数整定。这篇先写到这,下一篇说明连续系统的离散化问题。并根据离散化后的特点讲述位置型PID和增量型PID的用法和C语言实现过程。

PLC教程

PLC教程 《西门子S7-200PLC从入门到精通》 《西门子S7-200PLC从入门到精通》第1课时.S7-200课程概述 《西门子S7-200PLC从入门到精通》第2课时.S7-200系统构成.第1节 《西门子S7-200PLC从入门到精通》第3课时.S7-200系统构成 《西门子S7-200PLC从入门到精通》第4课时.S7-200通讯和网络.第1节《西门子S7-200PLC从入门到精通》第5课时.S7-200通讯和网络.第2节《西门子S7-200PLC从入门到精通》第6课时.S7-200通讯和网络.第3节《西门子S7-200PLC从入门到精通》第7课时.S7-200通讯和网络.第4节《西门子S7-200PLC从入门到精通》第8课时.CPU及模块参数.第1节 《西门子S7-200PLC从入门到精通》第9课时.CPU及模块参数.第2节 《西门子S7-200PLC从入门到精通》第10课时.CPU及模块参数.第3节 《西门子S7-200PLC从入门到精通》第11课时.S7-200系统的选型.第1节《西门子S7-200PLC从入门到精通》第12课时.S7-200系统的选型.第2节《西门子S7-200PLC从入门到精通》第13课时.S7-200安装接线规范.第1节《西门子S7-200PLC从入门到精通》第14课时.S7-200安装接线规范.第2节《西门子S7-200PLC从入门到精通》第15课时.S7-200安装接线规范.第3节《西门子S7-200PLC从入门到精通》第16课时.STEP7MicroWin软件.第1节《西门子S7-200PLC从入门到精通》第17课时.STEP7MicroWin软件.第2节《西门子S7-200PLC从入门到精通》第18课时.STEP7MicroWin软件.第3节《西门子S7-200PLC从入门到精通》第19课时.STEP7MicroWin软件.第4节《西门子S7-200PLC从入门到精通》第20课时.STEP7MicroWin软件.第5节《西门子S7-200PLC从入门到精通》第21课时.PLC工作原理.第1节 《西门子S7-200PLC从入门到精通》第22课时.PLC工作原理.第2节 《西门子S7-200PLC从入门到精通》第23课时.PLC工作原理.第3节 《西门子S7-200PLC从入门到精通》第24课时.S7-200指令.第1节 《西门子S7-200PLC从入门到精通》第25课时.S7-200指令.第2节 《西门子S7-200PLC从入门到精通》第26课时.S7-200指令.第3节 《西门子S7-200PLC从入门到精通》第27课时.S7-200指令.第4节 《西门子S7-200PLC从入门到精通》第28课时.S7-200指令.第5节 《西门子S7-200PLC从入门到精通》第29课时.S7-200指令.第6节 《西门子S7-200PLC从入门到精通》第30课时.S7-200指令.第7节 《西门子S7-200PLC从入门到精通》第31课时.S7-200指令.第8节 《西门子S7-200PLC从入门到精通》第32课时.S7-200指令.第9节 《西门子S7-200PLC从入门到精通》第33课时.S7-200指令.第10节 《西门子S7-200PLC从入门到精通》第34课时.S7-200指令.第11节 《西门子S7-200PLC从入门到精通》第35课时.S7-200指令.第12节 《西门子S7-200PLC从入门到精通》第36课时.S7-200指令.第13节 《西门子S7-200PLC从入门到精通》第37课时.S7-200指令.第14节 《西门子S7-200PLC从入门到精通》第38课时.间接寻址.第1节 《西门子S7-200PLC从入门到精通》第39课时.间接寻址.第2节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