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土壤的保护

土壤的保护

土壤的保护
土壤的保护

土壤的保护

1、(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为植物提供了(养料、水分),为动物提供了(生存的栖息地),也为人类提供了(住所)和(制作物品的原料),(土壤)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2、(土壤)是植物的母亲。

3、(一节1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1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价值。

4、(塑料垃圾)被埋在(土壤)中,降低了土壤的(透气性),同时也阻碍了植物(根系的发育)和对(水分、养分)的吸收与利用。

5、当森林被砍伐、植被遭破坏后,会造成土壤的(蓄水能力下降),以及(水土流失)、(肥力下降)。

6、我国陆地总面积约(844万)平方米,占国土面积的(91.9%)。

7、(荒漠化)是生态环境恶化或退化的地理过程之一,也是当今世界性的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8、假如没有了土壤,地球上将是怎样的情景?

答:假如地球上没有了土壤,我们就没有地种,就没有植物,也就没有了食物吃,后果不堪设想。

9、人们哪些行为会破坏土壤?

答:人类破坏土壤的行为有:

①喷洒农药。②抛撒垃圾。③开窑烧砖。④开山毁林。

⑤乱丢废旧电池等。

10、我们可以为保护家乡的土壤做些什么?

①植树造林。②环保宣传。③不乱喷洒农药。④积极回收垃圾。

⑤保护蚯蚓。⑥参与保护活动。

11、在土厚相同、坡度相同、降水相同的条件下,哪块木板上流下来的水和土多?通过实验结论是什么?

(1)没有草的木板上流失的水多,流失的土也多。

(2)结论是:水、土、植物是相互依存的,植被可以保持水土流失。

怎样保护土壤健康及措施

怎样保护土壤健康及措施 土壤保护首先要农、林、牧、工统一规划,合理利用和管理土壤资源,使土壤的生产投入与输出相平衡,使土壤生产力与承受力相适应,使土壤肥力、土壤生产力以及环境景观都得到改善和提高。以生物措施为根本措施,并结合适当的工程措施,才能达到土壤保护的目的。 土壤污染成因复杂,主要污染源包括:工业“三废”;城镇居民生活废弃物;农用化学物质;畜禽养殖废弃物等。 土壤污染的危害性:土壤收到污染后,其原有特性将遭到破坏,农作物的质量也会随之下降,并且表层受污染土易在风力和水力的作用下进入大气和水体中,导致大气污染、地表水污染和地下水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 基本措施 (一)科学地进行污水灌溉工业废水种类繁多,成分复杂,有些工厂排出的废水可能是无害的,但与其他工厂排出的废水混合后,就变成有毒的废水。因此在利用废水灌溉农田之前,应按照《农田灌溉水质标准》规定的标准进行净化处理,这样既利用了污水,又避免了对土壤的污染。

(二)合理使用农药重视开发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合理使用农药,这不仅可以减少对土壤的污染,还能经济有效地消灭病、虫、草害,发挥农药的积极效能。在生产中,不仅要控制化学农药的用量、使用范围、喷施次数和喷施时间,提高喷洒技术,还要改进农药剂型,严格限制剧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重视低毒、低残留农药的开发与生产。 (三)合理施用化肥,增施有机肥根据土壤的特性、气候状况和农作物生长发育特点,配方施肥,严格控制有毒化肥的使用范围和用量。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可增强土壤胶体对重金属和农药的吸附能力。如褐腐酸能吸收和溶解三氯杂苯除草剂及某些农药,腐殖质能促进镉的沉淀等。同时,增加有机肥还可以改善土壤微生物的流动条件,按照“预防为主”的环保方针,防治土壤污染的首要任务是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对已污染的土壤,要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清除土壤中的污染物,控制土壤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安全的农产品。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7土壤的保护_教科版

第7课《保护土壤》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研究土壤》的第四节课内容,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的“物质科学领域”和“生命科学领域”中年段的要求,了解土壤对动植物及人类的作用,知道植被对保护土壤有作用,并如何去保护土壤。本课的教学活动由土壤对动植物的作用引入,到研究土壤的流失与植被的关系,并让学生知道人们的乱砍乱伐和无节制的使用土地等行为可能造成土壤流失,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保护,不让土壤流失。教材由三个主要活动构成:1.了解土壤的价值,即土壤对动植物及人类的作用;2.研究土壤流失与植被的关系; 3.保护土壤的措施。三个活动依次递进,让学生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养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经过两年的科学课学习,已经能比较熟练地运用观察、记录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也有了一定的动手实验的能力。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土壤,在学习过程中也了解了与土壤相关的一些知识,可以说学生对于土壤已经有了一些经验。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了土壤的分类、土壤的成分,土壤中的营养从哪里来,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土壤,但对土壤的其他作用就不是很清楚,对于土壤流失的原因已经如何保护土壤就不知道了。本节课就是要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知道土壤流失的原因,知道我们人类的哪些行为会破坏土壤,并知道应该如何去保护土壤。

【教学目标】 1.能够列举土壤对动植物和人类作出了哪些贡献。 2.通过做水土流失的模拟实验,体会植物对土壤起到的保护作用。 3.能列举并说出人类的哪些行为在破坏土壤,哪些行为在保护土壤。 4.知道自己能够为保护家乡的土壤做些什么和怎么做。 【教学重点】 通过做水土模拟实验,体会植物对土壤起到的保护作用。 【教学难度】 知道自己能够为保护家乡的土壤做些什么和怎么做。 【教学准备】 课件、土壤、小铲子、塑料水槽、洒水壶、秒表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了解土壤的贡献 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与土壤相关的知识,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土壤。 (1)学生当模拟讲解员,向大家介绍土壤。 要求:先说自己介绍的是土壤哪一方面的知识,然后再具体介绍。 2.师:有人说过“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你觉得这句话有道理吗? (1)小组讨论,举例说一说土壤对动植物及人类做出了那些贡献? (2)全班交流,并阐述自己的观点。 (板书:土壤的贡献:1.植物:提高营养和水份。 2.动物:提供栖息地,间接提供食物。 3.人类:生产粮食及各种农作物 4.材料:制作陶器,砖瓦等)

《土壤的保护》知识要点

4 土壤的保护 一、土壤与生物、人类的关系是什么? 答: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为植物提供了(养料、水分),为动物提供了(生存的栖息地),也为人类提供了(住所)和(制作物品的原料)……土壤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二、你还能说出哪些动植物及人类离不开土壤的事例?(见课本P12) 答:土壤里生长的粮食、瓜果、蔬菜可供人类食用,生长的棉花麻等可供人类作纺织材料。 土壤里生长的树木可供人类作建筑材料、家具材料、燃料等。 土壤里生长的草是很多动物的食物。 土壤里有很多动物的洞穴…… 三、为什么有的地方草丰林茂,而有的地方却寸草难生呢?(见课本P13) 答:有的地方草丰林茂是因为这里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土地肥沃,适宜很多植物生长。

有的地方寸草难生是因为生态环境恶化,造成土地荒漠化,这种土壤干旱、贫瘠,不适宜植物生长。 四、当森林被砍伐、植被遭破坏后,土壤的蓄水能力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见课本P13) 答:当森林被砍伐、植被遭破坏后,土壤的蓄水能力会下降、变弱。没有了植被,水会很快流失或蒸发掉,造成土地干旱,水土会流失,肥力也会流失。 五、一节1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1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价值。塑料垃圾被填埋在土壤中,降低了(土壤的透气性),同时也阻碍了(植物根系的发育和对水分、养分的吸收与利用)。 六、假如没有了土壤,地球上将是怎样的情景?(见课本P13) 答:土壤是动植物和人类的共同家园,地球上没有了土壤,动植物和人类将失去栖身之所,这样就没有动植物了,也就没有了人类,整个地球上的生命都会随之消失,地球将变得一片荒凉。

七、人们的这些活动会破坏土壤吗?应该怎么做才对?(见课本P14) 答:人们的这些活动会破坏土壤的:(1)喷洒农药会造成土壤污染,肥力下降、板结。(2)抛散垃圾会使垃圾中的有毒物质侵蚀土壤。(3)开窑烧砖会占用并破坏大量耕地。(4)开山毁林,会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 应该这么做才对:合理施用农药,垃圾分类回收,不准开窑烧砖,严禁滥伐树木。 八、我们可以为保护家乡的土壤做些什么呢?(见课本P14) 答:我们可以为保护家乡的土壤做如下一些事:(不乱喷洒农药)、(积极回收垃圾)、(植树造林)、(环保宣传)、(保护蚯蚓)等。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1保护土壤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10、保护土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查阅和调查资料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现状,能设计实验探究水土保持的方法。 2、感知土壤资源的缺乏;认识保护土壤的意义,并提出保护土壤的想法。 3、向学生进行保护土地资源的教育,让学生能够尊重事实,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设计实验探究水土保持的方法。 教具准备: 有关水土流失的图片,两块木板、同样厚的土(一块带青草、一块不带)喷壶、量筒、烧杯。 教学导入: 1、谈话: 板书:土壤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土壤? 生回答 师:说的真好!土壤还是许多动物和植物的家,你知道土壤能为人们提供什么?谁来告诉大家? 生:(动物、植物、海洋鱼类……) 小结:土壤孕育着地球上的生命,是我们伟大的母亲,正是有了土壤,才有这美丽可爱的世界。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关于土壤的一些问题。 探究过程: 活动一:我们来关注土壤的现实状况 1、引导学生交流土壤现状况的资料。 师:课前我们都通过不同的渠道搜集了关于咱们家乡土壤现实状况的资料。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首先我们可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小组代表再在全班交流。(交流时需要详细一些) 2、学生播放搜集到有关土壤被污染、被不合理利用等现实状况的视频,以期使学

生感受到土壤危机,激发他们保护土壤、热爱土壤的热情。 师:同学们真能干!搜集的资料非常有价值。这是因为你们平时善于观察,积极动脑。 师: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有关土壤的一些资料我们来看一下好吗?(可以在网上搜集与课本相仿的图片) (出示:四幅情景图。) 师:同学们,通过观看刚才的资料,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与强烈感受。) 生:第一幅图是植被遭到破坏 生:这属于自然灾害 生:第二幅是乱采乱挖,这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生:这幅是水土流失,属于自然灾害,已经不能耕种了。 生:第四幅是乱扔垃圾,也人类活动造成。 …… 师:同学们说的太好了!看到这些老师的心情也和你们一样,也感到无比沉重。 活动二:探究水土流失的原因。 1、谈话:近几年来,我国每年土壤流失量达50亿吨,相当于全国耕地被刮去1厘米厚的土层,我国黄土高原上水土流失情况也非常严重。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生:可能是不注意植树造林吧? 生:也可能是乱砍乱伐…… 师:到底是哪一种原因,我们可以通过做个实验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那么如何做实验呢?这需要我们先来做个试验计划,每组讨论完把你们的想法写下来。 2、填写、交流实验方案: 每组填写一张《水土流失对比实验方案》,请按照《方案》上的要求填写。 学生填写完《方案》后进行交流。 (重点引导学生交流出不同条件) 3、各小组进行实验: 师:对!这两块土壤不同条件只有一个,一块是有草的土壤,另一块是没有草的土壤,其他条件都相同。 下面,可以把你们的《实验方案》适当修改一下并按你们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土壤保护方案

现场土壤保护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1、建设概况:丹徒新城恒顺大道改造工程位于宜城大道以东,G312 以西区域,整体呈东西向。路线起于与宜城大道交叉,向东南方向延伸,下穿S86镇江支线后,往东止于园区二路(盛园路)交叉,路线全长3328.911m。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规划红线宽度50m设计速度为50km/h。 2、本工程由丹徒新区市政建设工程公司投资建设,南京先行交通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江苏中源工程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监理,江苏省苏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组织施工。 二、施工土地保护措施 为切实加强工程施工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防止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保护和改善建筑工程周边的生态环境,营造工程与周边环境相互协调,结合本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实际,达到文明施工、重视环保,保护环境,特制定施工环保方案: 1 .土地补偿恢复措施 (1 )尽量减少施工期临时占地,合理安排施工进度,缩短临时占地使用时间。 (2)各种临时占地在工程完成后应尽快进行植被及耕地的恢复,做到边使用,边平整,边绿化,边复耕。 (3)使用荒地或其他闲散地时也应及时清理整治、恢复植被,防止土壤 侵蚀。 2.取、弃土场的生态保护措施

根据前面生态环境影响中对取、弃土场的分析,取、弃土场的设置对当地生态环境、基本农田的保护和水土保持有着重要作用,为避免或尽量减少工程对取、弃土场的不利影响,建议工程施工中采取以下措施: (1)工程建设所需要的取土场必须取得国家和当地政府的批准文件,严格禁止非法取土和随意弃土,以免对国有土地资源造成损失。 (2)在取土前,应做到把20?30cm厚的耕地表土推至一边堆放储存,待取土结束后平整土地时回归耕层表土,规模较大的取、弃土场施工期间应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如挡土墙、排水沟等)防治水土流失。 ( 3)如对现有取土场进行深挖取土时,要结合当地现状决定取土深度,以避免难于恢复的情况发生,取土后应及时复耕,以补偿取土时造成的耕地损失。 ( 4)对于采取恢复措施后由于地势关系(如过深或坡度过大)不能种植普通作物的取、弃土场。 3.防治水土流失措施 ( 1)开挖过程中,应采用平台式阶梯状取土施工法,严禁沿坡随意开挖取土。 ( 2)在在填挖过程中,尽量保持周围植被不被破坏,在工程建设的同时,抓紧界内的植被恢复。 ( 3)工程施工时,尽量做到随挖、随运、随铺、随压,以减少施工 阶段的水土流失。 (4)工程施工中应做好综合排水设计。 4.其他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4土壤的保护

3.4土壤的保护 教学目标: 1.知道土壤为人类所作的贡献。 2.会做水土流失的对比试验。 3.知道人类的破坏土壤的行为有哪些。 4.意识到保护土壤及环境的重要性,愿意为保护土壤出一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人类应该怎样保护土壤。 难点:掌握好水土流失对比实验中的条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水土流失实验用具:壤土、2个浅盒子、由教师事先种好的草皮,水、自制喷壶或烧杯、砖块、2个大的托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请同学们看老师手里这盆花,漂亮吗?如果我把花从土壤里拔出,请问:花还会存活吗?师:对,不能,植物生长离不开土壤,同样动物和人类的生存也离不开土壤,那我们就应该保护土壤,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有关土壤保护的话题。(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了解土壤为人们做了什么? 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及已有经验进行探讨: ①土壤里生长的哪些直接提供给我们人类?

1/4 ⑵土壤里的哪些被动物们利用了? ③我们生活中的哪些产品来自土壤? ④你还知道哪些动植物及人类离不开土壤的事例? 小组讨论: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资料,选择喜欢的问题分小组讨论。 交流并汇报结果 多媒体显示插图,介绍窑洞和鼹鼠。 小结:土壤为植物提供了养料、水分,为动物提供了生存的栖息地,也为人类提供了住所和制作物品的原料,土壤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也正是有了土壤,才有了这美丽可爱的世界。 2.活动一:了解一些土壤荒漠化的原因 学生看图片,思考:为什么有的地方草丰林茂,而有的地方却寸草难生呢?学生发表各种意见或猜测。 教师活动:补充土地荒漠化的资料: 3.活动二:实验:了解植被对土壤蓄水能力的作用 提出问题:想一想,当森林被砍伐、植被遭破坏后,土壤的蓄水能力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猜想假设:森林被砍伐、植被遭破坏后,土壤的蓄水能力(没有变化/变小/变大) 制定方案:小组实验方案与器具材料准备:泥土、草皮、水壶。 温馨提示:①注意实验的公平性,土堆的大小、水流的大小、水量的多少都要一样,不同的是一个有草皮,一个没有草皮。②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水流冲过以后,土层的变化和流水经过的痕迹。

人版(三起)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土壤的保护教学设计

人版(三起)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 土壤的保护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12-14页。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土壤和人类的关系。 2.知道土壤为人类所做的贡献,了解我国的土壤资源。 3. 意识到自己可以为保护土壤做出一份努力。 教学准备:泥土、草皮、水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感受土壤的重要性。 1.师:同学们,经过这段时间我们对土壤的亲密接触,相信大家对土壤已经有了较深的认识。大家都知道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那么谁来说说,土壤为人类提供了什么? 2.学生先交流,再全班交流。 3.小结:土壤是植物的母亲,为植物提供养料和水分,土壤也是动物生存栖息之地。正是因为有了土壤,才有了这美丽可爱的世界。 设计意图:为了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土壤与人类的关系,了解土壤所遭受的人为破坏,以便在课堂上展开充分地交流,所以在课前给学生几周时间作些准备工作,让他们围绕〝土壤为我们做了什么〞和〝我们对土壤做了什么〞这两个主题展开调查了解和实验。 【二】交流讨论,了解土壤的破坏情况及危害。 1.提问:土壤为我们做了这么多,那么我们又对土壤做了些什么呢? 2.学生讨论交流。 3.师: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工农业生产还是日常生活中都有一些破坏土壤的现象,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自己有没有破坏土壤的行为呢?破坏土壤的行为每时每刻都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我们这样无止境地破坏下去会造成什么后果呢?假如没有了土壤,地球上是将是怎样的情景?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所查资料和所做实验大胆去想象,进一步研究土壤和人类的关系,了解土壤为人类提供了什么,为生命提供了什么,了解人类的行为对土壤造成什么危害,并由此使学生感受到土壤的伟大,产生对土壤的感激之情。 【三】共同探讨,交流保护土壤的措施和方法。 1.谈话:土壤是我们人类的母亲,我们能为保护她做些什么呢? 2.学生分组讨论 3.全班交流:你想对土壤妈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想对同学们说些什么?请将你想说的、想做的,用文字或者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出一份保护土壤的小报,在校园内举办一个小报展,呼吁全体同学都加入到保护土壤,保护环境的行列中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将〝保护土壤〞从一句口号转变为自己真实的行为,从关心身边的植物、身边的土地开始,从管好自己手中的垃圾开始,共同加入到保护土壤,保护环境的行列中来,使学生牢固树立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土壤环境保护方案(最新)

土壤环境保护方案 为切实加强土壤污染防治,逐步改善县域土壤环境质量,确保粮油等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根据国务院《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X发〔X〕3X号)及环保部、农业部《农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部令第4X号)的规定要求与部署安排,按照X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X政办发〔X〕X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X县概况 (一)地理位置 X县位于X省东南,X市北部,X东段南麓,地处华山之南,X 上游。介于北纬33°52′00"~34°25′58″、东经109°44′10″~110°40′06″之间。 (二)自然条件 X地处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南北文化交汇地,横跨X、长江两大流域,地貌结构复杂,是以中低山为主的土石山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形似飞鸽,X嶂其北,山坡北陡南缓,境内秦蟒X 南北对峙,洛水蜿蜒贯穿东西,河谷川塬相间排列在各山系之间,形成了X盆地。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山脉由西向东逶迤蜿蜒。境内最高点草链岭海拔2646米,最低点X河口海拔670米,相对

高差最大值1976米。分为河谷川塬、浅山丘陵和秦蟒中山区三个地貌类型。 (三)气候水文 X县地处亚热带北部边缘,属暖温带半湿润山地气候,X分明,雨量适中,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1.1℃,年均日照2045小时,年均无霜期195天,年均降水量764.1X年均蒸发量1033.4毫米,全年太阳总辐射量为109.83千卡/平方厘米,年均风速1.5~2.3米,主导风向为西风,西南风次之。县域内河流以蟒岭为天然界限,分属X、长江两大流域。X(X)流域面积2693平方公里,平均径流量8.19亿立方米,平均比降7.04‰,占全县总面积的96.5%;长江流域面积99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5%。多年平均径流量8.449亿立方米,水力资源理论储藏量12.3万千瓦,可开发利用量为4.0万千瓦。现有水库22座,总库容1348万立方米。主要河流为X及其一级支流文峪河、X河、X河、X、东X 等。 (四)土壤 全县土壤有8个土类,18个亚类,31个土属,100个土种。主要有水稻土、潮土、新积土、淋溶褐土、黄褐土和紫色土等。耕地的耕层厚度平均在15.0cm左右,容重在1.2—1.5g之间,土壤有机质及其他养分普遍偏低(钾除外),全县土壤有机质含量平

《 土壤的保护》教案

《土壤的保护》教案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某些行为做出是非判断,并思考和表达应该怎样去做。 2、能够对失去土壤的后果进行预测。 3、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4、能做土壤蓄水能力的对比实验。 科学知识 1、知道土壤为人类所做的贡献,了解我国的土壤资源。 2、知道人类的许多活动是破坏土壤的行为,知道垃圾对土壤的危害,知道废电池对土壤的破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土壤的重要。 2、产生感激土壤的情感。 3、愿意为保护土壤做出一份努力。 教学重难点 1、知道土壤为人类所作出的贡献,意识到土壤的重要性。 2、学生能够对某些行为做出是非判断,并思考和表达应该怎么去做。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经过这段时间我们对土壤的亲密接触,大家对土壤肯定有了较深的认识。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继续来研究土壤。(土壤的保护) 二、土壤对我们的贡献 1、教师出示图片并提问:这是什么?(土壤) 大家都知道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那么谁来说说,土壤为人类提供了什么? 生:为植物提供了养料、水分。植物…… 生:为动物提供了生存的栖息地,动物…… 生:还可以居住人。 生:制作砖瓦、陶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全班交流讨论结果,小组之间互相补充。

2、教师小结:土壤是植物的母亲,为植物提供养料和水分,土壤也为动物提供了生存栖息之地。她是我们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正是因为有了土壤,才有了这美丽可爱的世界。 3、假如没有了土壤地球又会怎样呢? 生:没有了动物、没有植物、没有人类、、、、、 师总结 4、我们生活中的土壤都是一样的吗?为什么有的地方的寸草不生,而有的地方却草丰木茂呢? 小组讨论。 推荐代表发言。 二、对比模拟实验 1、提问:当森林被砍伐,植被遭破坏后,土壤的蓄水能力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2、对比模拟实验。 小组合作,做对比模拟实验。并填写好实验报告单。 3、师总结:植物有保持水土,保护土壤的作用。 三、交流讨论 1、谈话:土壤为我们人类做了这么多,我们对土壤应该有一种感激之情,那么我们又对土壤做了些什么呢? 2、学习小组交流。 3、在全班交流。 4、教师小结。 5、提问: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工农业生产还是日常生活中都有一些破坏土壤的现象,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自己有没有破坏土壤的行为呢? 生:我把垃圾丢在路边,风一吹,垃圾到了地里。 生:我把废电池扔到地里。 …… 6、提问:破坏土壤的行为每时每刻都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我们这样无止境地破坏下去会造成什么后果呢?假如没有了土壤,地球上是将是怎样的情景?(让学生结合所查资料和所做实验大胆去想象,在小组里讨论交流,然后汇报。) 7、小结:人类就这样无止境的破坏,地球上将不会有土壤,那我们将没有地种,就不会有食物吃,后果不堪设想。 四、共同探讨,交流保护土壤的措施和方法。 1、谈话:土壤是我们人类的母亲,我们能为保护她做些什么呢? 2、学生分组讨论。

土壤的保护

《土壤的保护》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某些行为做出是非判断,并思考和表达应该怎样去做。 2、能够对失去土壤的后果进行预测。 3、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4、能做土壤蓄水能力的对比实验。 科学知识 1、知道土壤为人类所做的贡献,了解我国的土壤资源。 2、知道人类的许多活动是破坏土壤的行为,知道垃圾对土壤的危害,知道废电池对土壤的破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土壤的重要。 2、产生感激土壤的情感。 3、愿意为保护土壤做出一份努力。 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土壤为人类所作出的贡献,意识到土壤的重要性。 2、学生能够对某些行为做出是非判断,并思考和表达应该怎么去做。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同学们,经过这段时间我们对土壤的亲密接触,大家对土壤肯定有了较深的认识。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图片,请大家欣赏. 2、教师出示图片并提问:大家都知道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那么谁来说说,土壤为人类提供了什么? 生:为植物提供了养料、水分。植物……….. 生:为动物提供了生存的栖息地,动物………… 生:还可以居住人。 生:制作砖瓦、陶器。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4、填写好书本第65页的记录表。 5、全班交流讨论结果,小组之间互相补充。 6、教师小结:土壤是植物的母亲,为植物提供养料和水分,土壤也为动物提供了生存栖息之地。她是我们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正是因为有了土壤,才有了这美丽可爱的世界。 设计意图:保护土壤,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土壤为植物提供了养料、水分,为动物提供了生存的栖息地,为人类提供了住所和制作物品的原料,从而,使学生知道土壤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首先出示图片并提问,土壤为人类提供了什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 二、欣赏课文插图 植物生长 北方窑洞 鼹鼠的家 制作陶器 三、对比模拟实验 1、提问:当森林被砍伐,植被遭破坏后,土壤的蓄水能力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2、对比模拟实验 小组合作,做对比模拟实验。 四、交流讨论 1、谈话:土壤为我们人类做了这么多,我们对土壤有一种感激之情,那么我们又对土壤做了些什么呢? 2、学习小组交流 3、在全班交流 4、教师小结 5、提问: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工农业生产还是日常生活中都有一些破坏土壤的现象,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自己有没有破坏土壤的行为呢? 生:我把垃圾丢在路边,风一吹,垃圾到了地里。 生:我把废电池扔到地里。 ……

四年级下册科学试题 - 《保护土壤》 青岛版(无答案)

《保护土壤》一课一练 一、判断 1.我国幅员辽阔,土地众多,人均占有量高。() 2.我国人口多,土地少,耕地有限。() 3.植物、树木能够保护水土流失。() 4.我国的土地都可以开发和利用。() 5.人均耕地面积在逐渐减少。() 6.我国有一部分地质量非常差。() 7.我国“地大物博”,根本没有必要担心“沙化”会影响到耕地的数量。() 8.无土栽培能够在沙漠、戈壁滩、海岛等无土地区种植作物,具有省工、省水、实现作物早熟、高产、避免土壤病虫害传播、无污染等特点。() 二、填空 1.我国每年土壤流失量达()亿吨,相当于全国耕地被刮去()厘米厚的土层。 2.我国非农业用地还在逐年(),人均耕地面积呈()趋势,土地的()将越来越大。 3. 我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位,但人均占有量(),仅为()平方千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分之()。 4.在当前,我国土壤的现实状况是:草场()日益严重,()利用不合理,黄土高原等地区()较严重,城市废水和垃圾造

成()恶化。 5.( )、()是避免水土流失、保持水土的根本办法。 6.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土地是难以()的,如()、戈壁、石质裸岩、()以及永久积雪区。 三、选择 1.当前,无土栽培法主要用于() A、粮食作物栽培 B、花卉和蔬菜的栽培 2.防止水土流失的有效方法是() A、修塘坝 B.建梯田 C、植树造林、绿化荒山 3.我国耕地面积人均占有量仅为()平方千米。 A 30 B 0.001 C 0.01 D 0.1 四、简答题 1、我国土地资源有什么特征? 2、我国土壤的现实状况怎样? 3、谈一谈应如何保护土壤?

五、连线 请将下列地区与相应的土壤类型连起来。 ①东北地区A、褐土 ②华北地区B、红壤 ③南方地区C、荒漠土 ④西北地区D、冰沼土 ⑤青藏地区E、黑土

浅谈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97732230.html, 浅谈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作者:宋敏宋杰高明王静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08期 摘要:土地资源是一种特殊的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以及人口的增长给土地资源造成极大地压力。合理的保护和利用土地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介 绍了当前土地的开发利用现状,并提出了对如何做好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工作的意见与对 策。 关键词:土地资源利用保护对策 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3(b)-0106-01 土地资源是一种特殊的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以及人口 的增长给土地资源造成极大地压力。合理的保护和利用土地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当前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 (1)最近几年以来我们国家工业化进程速度加快,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这就需要为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建设等提供相当多的土地资源。一些城市盲目建设、乱设开发区,导致土地资源逐 渐减少。还有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政绩,大力建设“形象工程”,乱使用土地,造成土地资源使用不合理,给土地资源的保护带来了困难。 (2)土地资源严重退化。 ①土地资源退化主要表现在土地的养分逐渐亏缺,据统计世界土壤养分不足的面积约占总 面积的23%。 ②是水土流失。过度的开垦,滥砍滥伐,导致水土流失。水土流失会使上游土地肥力严重下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而且给下游的河道、水库造成淤积,给沿河生产发展和人来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③土壤盐渍化也是面前土地资源面临的一个问题,在世界干旱半干旱地区均有分布,历史上也多次出现过由于错误灌溉导致失败的农业系统,世界因盐碱化造成土地荒废就与目前灌溉的 土地一样多。各国水稻产区的土地次生盐渍化现象时常发生。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1.4.土壤的保护》教案(2)

4、土壤的保护 教学资源开发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材第1单元《土壤与生命》中的第4课。本课是在学生了解了土壤的组成物质和土壤的种类,知道土壤是许多生物的家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研究土壤和人类的关系,了解土壤为人类提供了什么,为生命提供了什么,了解人类的行为对土壤造成什么危害,并由此使学生感受到土壤的伟大,产生对土壤的感激之情,并将这种感情内化为自觉的行为,使学生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保护土壤,保护环境,养成良好的环境意识。 本课的内容是本单元知识的一个交流与运用。为了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土壤与人类的关系,了解土壤所遭受的人为破坏,以便在课堂上展开充分地交流,所以在课前给学生几周时间作些准备工作,让他们围绕“土壤为我们做了什么”和“我们对土壤做了什么”这两个主题展开调查了解和实验。可以是上图书馆和上网查资料,也可以是走上社会从自己的身边去发现;可以是独立完成这项任务,也可以是和同学、父母、老师合作完成;可以是用文字记录下调查结果,也可以用摄像机将这一切记录下来……学生的这一调查过程必将触及学生的内心深处,引发学生的感慨,引起学生的反思。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土壤对人类的重要性,感受土壤问题的严峻性,反思自己平时的行为中是否也有破坏土壤的现象,并由此引发学生的思考:我们能为土壤做些什么?让学生将“保护土壤”从一句口号转变为自己真

实的行为,从关心身边的植物、身边的土地开始,从管好自己手中的垃圾开始,共同加入到保护土壤,保护环境的行列中来。 有了充分的课前准备,课堂就顺利成章地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学生将自己所了解到的,观察到的或者实验所得到的结论,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讨论,达成共识,最后结合生活实际落实到实处。这样的课堂气氛民主,讨论热烈,学生真正成了主人,他们不仅经历了调查探究的过程,并在交流中获得了展示自我的机会,享受到了成功的乐趣。教师不再是照本宣读教材,执行教案,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驾驭课堂,有效地推动学生的讨论交流,成功地充当了组织者、引导者、激励者的角色,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过程与方法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土壤和人类的关系; ●用各种形式宣传保护土壤,保护耕地; ●能够将用《土壤小报》的形式将自己的土壤知识表达出来。 知识与技能 ●知道土壤为人类所做的贡献,了解我国的土壤资源; ●知道人类破坏土壤的危害; ●知道废电池对土壤的破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土壤的重要性,感激土壤; ●意识到自己可以为保护土壤做出一份努力。

土壤的保护说课稿_(1)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 4、《土壤的保护》说课稿 一、说教材: 《土壤的保护》是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的第四课,本课内容是在学习了《我们周围的土壤》、《了解土壤》、《肥沃的土壤》三课之后编排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对前面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可以为后面学习《植物的一生》打下基础。此外《土壤的保护》的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广泛的意义。 二、说学情: 学生通过前三课的学习对土壤的成分、一些动植物与土壤的相互作用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掌握了一些有关土壤的知识,对学习这一课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土壤为人类所做的贡献。 2、知道人类的许多活动是破坏土壤的行为,知道垃圾对土壤的危害,知道废 电池对土壤的破坏。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够对某些行为做出是非判断,并思考和表达应该怎样去做。 2、能够对失去土壤的后果进行预测。 3、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意识到土壤的重要。 2、产生感激土壤的情感。 3、愿意为保护土壤做出一份努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本着依据课程标准,专研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如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土壤为人类所作出的贡献,意识到土壤的重要性。

难点:学生能够对某些行为做出是非判断,并思考和表达应该怎么去做。 五、说教法: 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根据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认识,结合学生实际,主要采用联想法、讨论法、发现法。 六、说学法: 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对比从而发现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七、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由谈话直接导入课题。 (二)新课教学 1、出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观察,交流归纳得出土壤对我们人类的贡献。意识到土壤的重要性。 2、举例:动植物及人类离不开土壤的事例。感知土壤与我们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3、出示一组图片让学生对比,突出为什么会寸草难生,是因为遭到破坏。 4、出示图片,提问:人类的这些活动会破坏土壤吗?讨论交流我们该怎么做? 5、设想:没有了土壤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进一步强调保护土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讨论保护土壤的措施和方法。最后引导学生明白,作为小学生,我们通过怎样的办法保护土壤。 (三)完成65上面的两个问题。 八、说板书设计 根据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我把板书内容分为三条: 保护土壤的措施和方法: 1、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 2、给垃圾分类,积极回收垃圾。 3、积极进行环保宣传。

小学科学《土壤的保护》教学设计

《土壤的保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 1、能猜想出黄河水变黄的原因,并能用实验证实自己的猜想。 2、能意识到土壤遭到破坏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的晦气影响。 3、能手自己的话说出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能力。 情感受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使学生在实验中体会科学学习的欢乐, 过程方法:通过看一看、猜一猜、说一说、做一做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能独立进行实验,知 道黄河水变黄的原因,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黄河水变黄的原因。 学习方式: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教学准备:黄河的录像、森林被砍伐图片、实验报告单、装有土的盒子、装有草的盒子、2个水槽、2块木块、2个喷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同学们你们有看过黄河的吗?那谁来说一说? 学生说出:看到过的黄河的样子。 黄河真的像几位同学所描述的那样?想不想亲自看一看?

2、(播放录像:黄河录像。)组织学生观看。 3、组织交流汇报 (1)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观看结果,学生说出: 1)黄河水很急。 2)黄河岸边没有树。 3)黄河水很混。 4)黄河水很黄。 (2)关于黄河你还想知道什么? 学生说出: 1)黄河旁边的树都哪里去了? 2)黄河水为什么那么黄? 3)黄河水变黄的原因。 (3)指导猜想。 是啊,黄河水为什么这黄?请大家猜一猜,黄河水变黄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学生猜想: 1)可能是因为没有树。 2)可能是因为许多树都被砍了。 3)可能是没有种草。 4)可能是没有了花草树木的保护。

4、引出实验 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那是不是像大家所猜想的那样,是因为没有了花草、树木这些植物的保护,水土流失,造成黄河水变黄了。花草、树木这些植物真的能够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吗?还是让我们通过实验来做进一步的研究。 二、科学探究 实验验证 组织认识实验材料 1、谈话:老师为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准备了实验材料,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2、组织对比。 其它小组的实验材料和他们的一样吗?(一样)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实验方法。 我们应怎样利用这些材料进行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呢?你们想怎样实验,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内展开了热闹的讨论,相互间积极争论,利用实验材料进行设计。 3、组织进行实验验证。 各小组都讨论出实验方法了吗?下面就用你们自己的方进行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单。(师巡视指导。) 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积极进行观察实验、做记录。 4、组织学生在全班进行 汇报、交流展示自己的实验过程和方法。

保护土壤倡议书

篇一:保护树木倡议书 保护树木倡议书 全校师生们: 由于人们滥砍滥伐,造成森林覆盖面越来越小,森林失去了调节的能力。因此这些年不是旱就是涝,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漠化,部分地区发生泥石流,长江、黄河的河道两边出现塌方,尤其是近几年,一些城市出现沙尘暴,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危害。 树木自动的调温器,夏日树荫下气温比空地上低10度左右,冬季又高2-3度。树木是天然除尘器,树叶上长着许多细小的茸毛和黏液,能吸附烟尘中的碳、硫化物等有害微粒,还有病菌、病毒等有害物质,还可以大量减少和降低空气中的尘埃,一公顷草坪每年可吸收烟尘30吨以上。 树木是氧气制造厂,树叶在阳光下能吸收二氧化碳,并制造人体所需的氧气。据测定,一公顷阔叶林每天约吸收一吨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700公斤。 树木是细菌的消毒站松、樟、榆等树能分泌杀菌素,杀灭结核杆菌、白喉杆菌等病菌。 树木是天然的消音器,绿化还能吸收声波,减低噪声。在人口集中,交通、工矿企业发展很快的城镇,噪声对人类的危害越来越严重。据资料(material)记载,噪声在50分贝以下,对人没有什么影响,当噪声达到70分贝,对人会有明显危害,如果噪声超过90分贝,人就无法持久工作了。目前在我国很多城市,噪声超过70分贝的环境很多,因此,噪声作为一种公害,已引起人类普遍重视,采取了各种减少噪声的措施,而绿化造林就是一举多得的好办法。 实践证明,在城市街道、空旷地以及房屋庭院种上绿树花草,能减轻噪声污染。从林木防止噪声的效果来看,林带越宽越密越好。科学研究认为,在城市里, 最少要有宽6米、高10米的林带,消减噪声效果比较明显,而且要求林带不宜离声源太远,一般在6--15米之间为好。为了提高绿化消减噪声的常年效果,应尽量选用四季常绿树种,以乔木为主,灌木、花草相结合,构成多层次的消声林带,效果会更佳。 我们班倡议全校师生:开展植树造林活动,要求每人至少要植一棵树,要养一盆花,带动全县的父老乡亲,行动起来,建设我们的美好家园,并且我们时刻要爱护花草树木。 四年级六班全体同学 2010年2月23日 篇二:保护大自然倡议书 建议书 罪恶的人类: 如今十分发达的地球,虽然环境情况看起来十分乐观,但是却有十分重大的隐患,这都是人为制造出来的,:大肆砍伐树木、建立化工厂、胡乱排放有害液体。“对人类威胁较大的气体,世界每年的排放量

保护土壤的倡议书

保护土壤的倡议书 (文章一):保护土壤倡议书 (文章一):保护树木倡议书保护树木倡议书全校师生们:由于人们滥砍滥伐,造成森林覆盖面越来越小,森林失去了调节的能力。因此这些年不是旱就是涝,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漠化,部分地区发生泥石流,长江、黄河的河道两边出现塌方,尤其是近几年,一些城市出现沙尘暴,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危害。树木自动的调温器,夏日树荫下气温比空地上低10度左右,冬季又高2-3度。树木是天然除尘器,树叶上长着许多细小的茸毛和黏液,能吸附烟尘中的碳、硫化物等有害微粒,还有病菌、病毒等有害物质,还可以大量减少和降低空气中的尘埃,一公顷草坪每年可吸收烟尘30吨以上。树木是氧气制造厂,树叶在阳光下能吸收二氧化碳,并制造人体所需的氧气。据测定,一公顷阔叶林每天约吸收一吨二氧化碳,释放氧气700公斤。树木是细菌的消毒站松、樟、榆等树能分泌杀菌素,杀灭结核杆菌、白喉杆菌等病菌。树木是天然的消音器,绿化还能吸收声波,减低噪声。在人口集中,交通、工矿企业发展很快的城镇,噪声对人类的危害越来越严重。据资料(material)记载,噪声在50分贝以下,对人没有什么影响,当噪声达到70分贝,对人会有明显危害,如果噪声超过90分贝,人就无法持久工作了。目前在我国很多城市,噪声超过70分贝的环境很多,因此,噪声作为一

种公害,已引起人类普遍重视,采取了各种减少噪声的措施,而绿化造林就是一举多得的好办法。实践证明,在城市街道、空旷地以及房屋庭院种上绿树花草,能减轻噪声污染。从林木防止噪声的效果来看,林带越宽越密越好。科学研究认为,在城市里,最少要有宽6米、高10米的林带,消减噪声效果比较明显,而且要求林带不宜离声源太远,一般在6--15米之间为好。为了提高绿化消减噪声的常年效果,应尽量选用四季常绿树种,以乔木为主,灌木、花草相结合,构成多层次的消声林带,效果会更佳。我们班倡议全校师生:开展植树造林活动,要求每人至少要植一棵树,要养一盆花,带动全县的父老乡亲,行动起来,建设我们的美好家园,并且我们时刻要爱护花草树木。四年级六班全体同学2xxx年2月23日 (文章二):保护大自然倡议书建议书xx的人类:如今十分发达的地球,虽然环境情况看起来十分乐观,但是却有十分重大的隐患,这都是人为制造出来的,:大肆砍伐树木、建立化工厂、胡乱排放有害液体。“对人类威胁较大的气体,世界每年的排放量达6亿多吨??;估计到下个世纪中叶,地球表面有三分之一的土地面临沙漠化的危险,每年有6平方公里的土地沙漠化,威胁着60多个国家??”看见这一组组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人类,你们有何感想?从2300万年到1800万年前森林古猿的出现到现在人类高度发达的文明时代,对于每个人从未停止过的索取,大自然都是“有求必应”的,这更滋长了人类的贪欲。举一个例子:我国的木兰溪,在50年代初本是一个清澈见底的河流,但现在它已是鱼虾绝迹的污河,又为我们的地球

三年级科学 4.土壤的保护

4.土壤的保护 【教学目标】 1.知道土壤为人类所做的贡献。 2.会做水土流失的对比实验。 3.知道人类的许多行为是破坏土壤的,如乱砍森林,乱丢废旧电池,滥施化肥等。 4.意识到保护土壤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知道人类应该怎样保护土壤。 【教学难点】 掌握好水土流失对比试验中的条件。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泥土若干、草皮1块、底部有孔的水槽2个、水壶、烧杯、水。 学生材料:查阅资料或现场调查了解身边土壤的保护情况。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见过黄河吗?谁能说说黄河什么样啊?今天老师带来一些图片,同学们仔细观看,回答黄河中下游的水为什么是黄的? 2.师:大家提出来这么多问题,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黄河水变黄的呢?我们来做一个实验看一下。(通过学生动手实验验证水土流失) 二、水土流失实验 1.教师:老师先来演示一下这个实验,然后大家4人一组进行实验,并把你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教师演示实验)实验过程中,教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述如何进行实验及注意事项。2.演示过程:教师事先要准备好种有草皮的一个盒子,在另一个浅盒子中填满壤土,并拍实。分别在两个盒子一端的下面放一块砖,使其倾斜,在另一端的下面各放一个托盘或盆(参见学生用书)。在盘上方同样的高度,同时用喷壶往两个盘上分别浇同样多的水,以保证实验的科学性。 3.师:大家看清楚了吗?下面4人一组开始实验。(学生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教师巡回指导。)汇报讨论:

(1)仔细观察一下两个盒子中的壤土发生了什么变化? (2)然后小组讨论草对壤土有什么作用? (3)想一想,如果森林被砍伐了,暴雨或洪水对土壤有什么影响? (4)根据这些事实,谁来说说黄河水变黄的原因? 三、讨论土壤的作用 1.经过这段时间的我们对土壤的亲密接触,相信大家对土壤已经有了挺深的认识,你认为土壤能为我们提供什么呢? (1)分小组来进行讨论。 (2)组内、组外进行交流。 2.小结:土壤与人类息息相关,它孕育着地球上的生命,所以我们称土壤为母亲。3.师:关于土壤的现状又是怎样的呢?课前已让同学们做了调查,哪一组能说一说呢?(1)土壤里生长的哪些东西直接提供给人类? (2)土壤里的哪些东西被动物们利用了? (3)我们生活里的哪些产品来自土壤? (4)想象一下,地球上如果没有土壤了,我们人类如何生存? 4.总结:让学生了解土壤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来充分交流。5.师:土壤资源丰富,但是适合耕作的土地却很少,人均耕地面积是世界倒数,这是我国的国情。下面是一段关于土壤资源的图片 6.同学们,现在你们对我国的土地资源了解吗?你们都做了哪些调查?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吧。 (1)小组阅读自己的土壤资料卡片。 (2)交流自己的新发现。 (3)将自己的卡片进行分类、整理、排序。 (4)听了同学的资料,在自己的卡片上写上自己的体会。 7.总结:让学生了解我们的国情,了解我国的土地生态状况。 8.观看如何保护土壤。 第二课时 一、讨论人类的哪些行为对土壤造成了破坏 1.请同学们想一下,什么样的土壤不能生长植物?出示三种在实验瓶里的植物,三瓶里的土壤分别是被洗涤剂浸泡、放入电池液、放入农药的。 2.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些植物长得健康吗?为什么? 3.你认为人类哪些行为会破坏土壤?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