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祥旭北京大学国际关系考研辅导班内部讲义资料课件笔记-先秦时期战争综述

新祥旭北京大学国际关系考研辅导班内部讲义资料课件笔记-先秦时期战争综述

新祥旭北京大学国际关系考研辅导班内部讲义资料课件笔记-先秦时期战争综述
新祥旭北京大学国际关系考研辅导班内部讲义资料课件笔记-先秦时期战争综述

先秦时期战争综述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前的漫长年月,史称先秦时期,是中国冷兵器时代战争——包括战争理论、战争方式及进行战争之军队、兵器等,由原始形态逐渐到成熟的发展阶段;也是当时社会通过征服、兼并战争由分散走向统一的发展阶段。出现不少卓越军事家,创造许多典型战例,且确立了对现代战争仍有启示作用的东方战争理论体系。

中国古代战争发端于传说的“三皇”时代,形成于"五帝”时期。见诸文字最早的战争为神农伐斧燧之战,其后是部落联盟间规模最大的黄帝与蚩尤涿鹿之战。至颛顼、尧、舜、禹时,战争日多,史不绝书。禹以前部落联盟领袖由部落首领选举产生,联盟有简单的管理机构,领袖、首领有数量不多、已具有军队性质的“营卫”队,战时即为战斗骨干。作战方式极为原始,由首领率领全体或部分志愿人员,使用由生产工具转化来的石、骨、木质兵器,蜂拥而上,进行群体格斗。交战胜负,决定于参战人员的数量、体力状况及勇敢程度。为保卫部落不被侵袭,居地周围筑有壕、墙。禹时,联盟所在地已建有原始城堡,既能起遮蔽、障碍作用,又可在上面观察、指挥和射箭、投石;在作战类型上,除“战”外,开始出现了“攻”与“守”的雏形。

前2l世纪,最后一个选举产生的联盟领袖禹死后,其子启以

武力击灭益及有扈氏等反对势力,确立了夏王朝。由夏经商至西周灭亡的1400年,是中国古代战争缓慢发展的时期。商中期前的战争,主要有羿、寒浞之乱,少康中兴及商灭夏之战等。平时仅有以贵族为主组成的王室亲卫部队,战时依所需兵力召集氏族、方国人员组军出征。军队以使用石兵器之步兵为主,有少量战车。战斗时,贵族指挥官乘战车位于部队中央,亲卫部队列于前后,成员不一之族军列于左右,接近至弓箭有效射程时,一面射箭,一面冲锋。指挥官击鼓督战。商中期后的战争,有武丁攻鬼方、纣攻东夷、周成王东征淮夷、昭王南征荆楚、穆王西征犬戎等。军队已装备青铜兵器,战车增多,发展为车、步两兵种,分别编组,协同作战,并出现了密集方阵战术。“立卒伍,定行制,正纵横”(《司马法·严位》),以发挥整体功能。通常步兵列阵于前,战车列阵于后,组成广正面之大方阵。指挥官以金、鼓、旗帜等听视信号指挥战斗,强调队形严整。每前进一定距离,即停止整顿一次队形,军队只能在平坦开阔地形作缓慢的直线运动,实施正面攻击。周灭商牧野之战,战车机动性、冲击力得到发挥。此后,战车兵成为军中主兵,步兵成为战车属兵。随着战争的增多与发展,人们对战争一般规律有所认识,从而产生了争取胜利的古代战略思想。如鸣条之战,已初步认识到政治与战争的关系,采取争取民心、用间等措施,并注意选择有利的进攻时机;周灭商之战,制造假象,麻痹敌人;周公东征,更能采用先弱后强的战略等。经验积累,使感性认识升华,形成战争理论,有了《令典》、《军志》、《军令》等早期兵书。

自前770年周平王东迁至前453年:三家分晋的春秋时期300余年,王室衰微,各诸侯国竞建常备军。为争夺劳力、土地、兵源及对别国的控制权,战争门趋频繁,较大的战斗约400余次,主要是诸侯兼并、大国争霸的战争,也是中国古代战争迅速发展的时期,军队沿袭西周,仍为车步合编,以乘为基本建制单位,每乘战斗人员由25人增至75人,大国兵力由1000乘增至4000乘,进入繁盛的车战时代。由平王东迁至前686年齐桓公图霸中原之战前的85年,战争尚少,约60余次,主要是郑庄公图霸中原的战争,是争霸战争的序幕阶段。战略发展不明显,战术却有新的发展。如北制之战,郑庄公以主力正面迎敌,以—‘部兵力迂回敌后攻击,是战争史上已知的首次见诸文字的运用迂回战术的战例;又如郑抗北戎之战,郑庄公以‘部兵力佯败诱敌,以主力设伏聚歼,是早期诱敌深入的伏击战战例;再如繻葛之战,郑庄公先以左、右军投入战斗,占敌之弱,力;后再将中军投入,集中全力合击周王室中军,是较早在战术范畴中实施避精击怠、先弱后强的战例。由齐桓公称霸诸侯至前546年弥兵之会的140年,战争最为频繁.约230余次,主要是齐、晋、楚、秦争夺控制中小国家的霸主地位之战,是争霸战争的高潮阶段。战争规模不断扩大,时间相对延长,有时—次战争需在不同地点连续进行若干次战斗方能决定胜负。卓越的军事家开始认识战争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认识智力的重要作用,于是强调以智为先,谋定而战,反映智力与谋略

的战略、战术,特别是指导战争全局的战略,得到飞速发展,如齐桓公富国强兵、尊土攘夷的国家战略,即在认识战争与民众、政治、经济相互关系基础.卜制订的,是中国占代战略的核心内容;又如晋文公在城濮之战退避三舍,后发制人的军事战略,是从错综复杂的形势出发。针对名决策者的心理,运用外交手段争取盟友,削弱对手.使战略形势转化为对已有利后再进行决战的著名战略,齐桓公也曾以外交手段配合军事行动。但与晋文公的外交相比较,后者有质的飞跃。后人说“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论语·宪问》),较准确地反映了战略战术思想的发展。由实力制胜向谋略制胜转化。是中国古代战争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再如楚庄王“止戈为武”和防骄备战的国防战略思想,晋悼公“三分四军”的疲敌战略,以及晋的联吴制楚,楚的联秦制晋、联越制吴等联盟战略,均为古代战略的新发展。此外。长勺之战的敌疲我打战术,乘丘之战的心理威慑战术,楚灭庸之战的示弱骄敌和分进合击战术,以及鄢陵之战的“塞井夷灶”、“退而击之”,王官之战的“济河焚舟”、“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战术等,皆极大地丰富了古代战术的内容、由弥兵之会至三家分晋的93年,战争渐少,约100余次。中原大国内部夺权斗争日趋激烈,无力向外发动大规模战争,新崛起于东南地区的吴、越,开始向中原扩展,是争霸战争的尾声阶段。两国地处水网地区,“以船为车,以楫为马”,所以舟师成为重要兵种。吴、楚及吴、越间战争,不少为水上战斗,或水陆联合作战。因舟师初建,故战船分类、编组及战法上受车战影响尚多。吴鲁邾郯攻齐之战,船队曾渡海至山东半岛,可见舰船续航

力、耐波性及舟师成员航海技术已达相当水平,可谓中国古代海军。吴楚柏举之战前,吴国大夫伍员曾采用疲敌战略。但已较晋悼公时有较大发展。晋军目的为疲惫楚军,使其无力来争,中心思想是避免主力决战;吴则视疲敌为削弱楚军及诱其失误之手段,目的在于创造战机进行决战,二者有消极与积极之别。笠泽之战,越王勾践采用两翼佯动、诱敌分兵、尔后集中兵力突击吴指挥中枢的战术,是战术上的创新,亦为渡江进攻成功的早期战例。战争实践的发展,促使战争理论发展,出现了系统化的经典著作《孙子兵法》。它从军事哲学的高度揭示了克敌制胜的一般战争规律。主要内容有“兵者国之大事”的慎战战争观;以道(政治)为首的“道天地将法”的多因素制胜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料敌定谋先决条件说;“兵者诡道”、“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谋略制胜战略思想;“致人而不致于人”、“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争取主动权和强调突然性的战术思想;以及“虚实”、“奇正”、“分合”等等作战原则。《孙子兵法》是世界现存最早、影响最大的古代战争理论名著,对现代战争仍具有重大的启示作用。

经过争霸、兼并战争,三家分晋之后,春秋初期的150余国。仅余秦、楚、齐、燕、赵、魏、韩七大强国及鲁、宋、郑、卫、中山、巴蜀、义渠等20余中小国家。由此至秦王朝建立的233年,各国为扩大疆土,战争极为频繁、激烈,史称“战国”。相当规模的作战,

共230余次,;主要是大国争取天下统治权的统一战争。杀伤力大的铁兵器及弩,装备于军队;各国先后实行郡县征兵制;丈武分职,军权集中,有了专职军事将领及独立军事指挥系统;军队发展为步、车、骑、水四兵种,战争进入诸兵种合同作战的时代。各国兵力远较春秋为多:大国“带甲百万,车干乘,骑万匹”。战争规模也远较春秋为大:伊阙之战秦军歼灭魏、韩联军24万;济西之战燕军连“下齐城七十余城”;特别是长平之战,秦军歼灭赵军45万。大规模的作战,一般均为全国动员,带有总体战性质。为在频繁、激烈战争中图生存、谋发展,各国竞相延揽军事人才。不少卓越军事家出身于士阶层,受过良好的教育,并注重研究战吏及兵法,有的还写过兵书。因而,战国时期的战争理论及作战指挥艺术,均较前有较大的提高,战争方式亦有很大改进。由三家分晋至公元前414年的40年,战争甚少,仅发生10余次,中原诸国先后整顿内部或进行改革,是战国战争的准备阶段。由最早变法的魏国向外扩张至前370年的“年,较大的作战50余次,魏参加27次,胜20次。在西方夺取了秦河西(今山西、陕西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迫其退守洛水,在北方越赵击灭了中山(今河北中部,参见魏灭中山之战),在东方深入至齐长城之内,在南方攻占厂楚之榆关(今河南中牟南)、大梁(今河南开封)等战略要地,是魏国称雄中原的阶段。魏将吴起的成就,基本上可代表这一时代的战争水平:在战争观上强调“人和”,认为政治上团结是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主张以最少次数的战争达到战争目的,反对穷兵黩武,认为频繁进行战争,即使每战皆胜亦将耗尽国力带来灾难。在战略战术上,

强调料敌、应变,因形用权,认为“用兵必审敌虚实而趋其危”。尤为突出的是在军队建设方面,创造了由应征人员中选募常备军武卒的制度,入选者免全家赋税并分配土地房屋;按士卒特长进行编队,以利于发挥特长及根据战术需要使用部队;还采用了财物奖赏与荣誉奖励相结合的新方法,以激励士气。河西之战,以“五万之众”,“兼车五百乘,骑三千匹,而破秦五十万众”(《吴子·士》),创造了战国时期以少胜多的最早战例,据说“此士之功也”。魏国称雄中原的主要原因。除重用人才,最早改革,:并建立了—支勇敢善战的“武卒”军队外,在战略上与韩、赵结为联盟,亦为重要因素。由于利害矛盾,三晋分裂,齐、秦相继改革、强大,魏成为各国攻击的主要目标。加之魏贵族恃功排他,一些优秀军事人才外流,如吴起奔楚、商鞅投秦等,以前318年浊泽之战为转折,魏霸业开始下滑。由此至前284年济西之战的86年,较大战事88余次,魏参加41次,败33次,而秦参加48次,胜44次,齐参加20次,胜11次,是秦、齐并霸西东的阶段。能代表这一时期战争发展水平的军事家。主要为孙膑、赵雍。孙膑创造了类似现代运筹学中博奕原理的“三驷之法”,在桂陵之战、马陵之战中,创造厂“围魏救赵”、“减灶诱敌”的著名战法。其主要成就在于:能在战略上正确地选择有利的作战时间和空间,“阴结韩之亲,晚承魏之弊”(《战国策·齐策一》),攻其必救以调动敌军在自己预期的战场作战。在战术上根据敌将的心理素质,因势利导,运用示形、动敌等措施,使其产生错误判断.服从凋动,从而完全掌握’了战争主动权。赵雍,即赵武灵王,大胆革新,打破

禁锢,适应战争发展,学习敌军之长,实施“胡服骑射”,创建了独立的骑兵集团,使战争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发展为步、车、骑合同作战,并使机动性和突然性成为战略战术中的重要因素。济西之战后,齐国失去与秦并立称雄实力,由此至秦始皇建立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的63年,发生交战70余次,秦参加54次,其中进攻别国51次,胜44次,是秦击灭六国、统一中国的阶段。开始时秦尚无长期战略方针,随形势发展变换进攻目标。楚人范睢入秦后,开始执行“远交近攻”、“连横破纵”战略。蕞之战击败合纵攻秦的五国联军,六国再也无法联合。秦始皇执政后,用大臣李斯之谋,加强外交游说、贿赂、离间等策略,分化瓦解各国内部的团结,用以配合武力进攻,从而加速了消灭六国的战争进程,迅速获得了统一战争的胜利。大将白起的作战指挥艺术,代表了这一时期战争发展的水平。伊阙之战,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战术歼敌24万;长平之战以佯败诱敌,使其脱离既设阵地,尔后分割包围战术,歼敌45万,创造了先秦战史上最大的歼灭战战例。长平之战反映了战争自身发展概貌,与战国初期相较,兵力多、时间长、战场广、残酷性强。双方阵地正面皆达数十里,交战半年以上,赵军死亡45万,秦军亦伤亡过半。白起的作战指导特点:一是不以攻城夺地为唯一目标,而以歼敌有生力量为主要目的的歼灭战思想。二是为达歼灭战目的强调追击战,穷追猛打,较孙武的“穷寇勿追”及商鞅的“大战胜逐北无过十里”(《商君书·战法第十》),显然前进一步。三是重视野战筑垒工事,先诱敌军脱离设垒阵地,再在预期歼敌地区筑垒阻敌,并防其突围。此种以筑垒工事作

为进攻辅助手段的作战指导前所未有。同时在作战类型上已出现了野战防御。此外,就整个战国时期战争而言,在激烈的多角斗争中产生的、代表联强击弱及联众击强的“连横”“合纵”战略;即墨之战齐将田单依据民众、民族、军队、将帅心理因素而采取的诱敌行暴、火牛突袭战术等,都超过了春秋。总之,战国时期的战争,在外交、用间运用上,在攻击方向、攻击目标、攻击时间的选择上,在示形、佯动以及心理战的运用上,均已达到较高阶段。源于战争实践、又用于指导战争实践的中国古代军事学出现空前兴盛、繁荣局面。《吴子兵法》、《孙膑兵法》、《尉缭子》、《六韬》等兵书专著接连问世,从不同立场和角度论述各自的战争观及战略战术主张。特别是《墨子》之《备城门》十三篇,对守城战术、技术,如城防体系、障碍配系、侦察警戒、守城战具、兵力部署、攻守城战法等,均有具体的论述,是世界上已知的最早、最系统的守城战术、技术专著,此后冷兵器时代的攻守城战法,基本上均源于此。

2016年人大国关学院《国际关系史》五十年代国际关系笔记

2016年人大国关学院《国际关系史》五十年代国际关系笔记 五十年代国际关系 一、美国推行敌视中国的政策及其在亚洲的侵略扩张活动 1.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的发展 同各国建立外交关系 方式:首先,在“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的外交方针影响下,新中国同社会主义国家无需谈判直接建立外交关系。此举对于巩固新生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以及打破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孤立和封锁是强有力的保证。其次,先谈判后建交,积极建立同民族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关系。前提要求对方明确“三个是否”。到1955年底,先后同23个国家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表明新中国真诚愿意在独立自主和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同世界一切国家发展平等、和平与友好的关系,也表明上述国家对新中国的理解和支持。 《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 1950年2月14日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同时废除1945年8月14日同国民党政府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作废。中国承认外蒙独立,苏联将其从日本人在东北获得的财产无偿移交给中国政府。意义:《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的签订巩对固新生政权,打破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孤立和封锁,加速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密切两国人民的友谊,保障两国安全,以及维护远东和世界和平意义重大。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与实施 1953年12月31日印度派代表团就西藏问题谈判,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 处五项原则。既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

共处。1954年6月29日,中、印、缅发表联合声明,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准则,这对于制止侵略,反对干涉他国内政,缓和紧张局势,保障亚洲和世界和平意义重大。此后中国继续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先后与周边国家通过谈判协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有利于中国与上述国家建立和发展睦邻友好关系,打破帝国主义对华孤立和封锁政策。 中美大使级会谈 从1955年8月到1970年2月,中美大使级会谈共举行136次会议,使得两国在互不承认的对立情况下有了一个保持某种接触的联系渠道。 2.美国对朝武装干涉 二战期间,美国就企图把整个朝鲜半岛置于自己控制之下,使其成为控制亚洲和阻止苏联在亚洲扩张的前哨阵地。1945年9月8日美国登陆朝鲜,在其操纵下,朝鲜分裂,韩朝分别建立政权。南北对峙局面最终形成。1950年6月25日内战爆发。美国对朝鲜的武装侵略严重威胁中国安全。中国人民掀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10月25日志愿军入朝作战。经过五次大型战役,将美军赶回三八线附近,为胜利奠定基础。53年7月27日,双方在板门店正式签署《关于朝鲜军事停战协定》。中朝人民的伟大胜利粉碎了美国企图以武力吞并朝鲜半岛和扼杀新中国的阴谋,打击了美国的嚣张气焰,维护了远东及世界和平,鼓舞了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革命斗争。 3.美国单独对日媾和与日美安全体系的确立 中国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彻底打乱了美国在远东的战略部署。美国决心把对亚洲政策的重点转向日本,以挽回其对华政策失败的影响。力求在远东继续维持有利于美国的战略格局。为了把日美关系由原来的敌对国转变为同盟国,美国决定结束对日占领,通过缔结和约使日本恢复所谓的合法地位。1951年9月4日,在旧金山召开对日和会。1952年4月28日《日美安全条约》《日美行政协定》《对日和约》同时生效。和约的生效给日本的独立披上一层合法外衣,但由于《日美安全条约》是个不平等的军事同盟条约,日本的国家主权受到极大损害和限制。对日和约生效后,美国改变对外战略,提出通过和平手段颠覆社会主义国家的“解放政策”,1954《日美共同防御援助协定》,两国军事同盟进一步加强,美国在东京设立军事顾问团,向日本提供军事装备和技术,加速扶植日本的

北大国际关系考研真题答案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考研真题——2016年政治学概论真题

一、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专业考研考试内容(育明考研课程中心)育明教育考研课程部陈老师解析: 1、本专业的报录比约在25:1—30:1(竞争比较激烈,每年的缺考率约在15%) 2、总成绩计算:初试成绩/5*(70%)+复试成绩*(30%)+外语听力成绩(3分) 3、公共课拉开的分差较小,两门专业课拉开的分差非常大。大部分考生的专业课分数都集中在80-90分之间。想要进入北大国际关系专业考研的复试就必须在两门专业课中取得较高的分数,每门专业课要达到110分。专业课的复习备考中“信息”和“方向”比单纯的时间投入和努力程度更重要。 4、专业一(政治学概论)为国际关系学院考研统考科目。 5、2015届考生并没有统一组织复试听力考试 育明教育北京分校致力于北京地区高校的考研考博专业课课程辅导,辅导学员人数及辅导成绩连续多年稳居第一。根植育明学校深厚的高校资源,整合利用历届育明优秀学员的成功经验与高分资料,为每一位学员构建考研考博成功的基础保障。 二、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专业考研复习参考书(育明考研资料) 专业一:政治学概论参考书 1.燕继荣《政治学十五讲》(政治学理论部分的核心参考书目,要重点掌握和记忆其中的政治学名词) 2.孙关宏《政治学概论》(用作补充政治学十五讲,尤其是政治合法性、政治发展等章节内容)(北大国关学院考研资料获取、复习方法经验可咨询陈老师扣扣:伍四七.零六叁。八六贰)。 3.海伍德《政治学》(主要在于辅助理解,外专业跨考的推荐先看本书打好基础) 4.唐士其《西方政治思想史》(对于准备政治学概论大题非常重要,重点把握书中) 5.曹沛霖《比较政治制度》(与唐士其的西方政治思想史配合使用,重点掌握各种..) 6.潘维《比较政治学:理论与方法》(其中内容重在理解和记忆作者的.......) 7.阎学通《国际关系分析》(国际政治概论部分重要基础书目,推荐先看......) 8.陈岳《国际政治概论》(要重点记忆其中提到的国际政治学名词......) 9.李少军《国际政治概论》(与前两本书配合使用,重在补充前两本书的内容)专业名称招生人数 初试内容复试面试国际关系统考生 推免生①政治(100分)②英语(100分) ③政治学概论(150分)④国际关系史(150分)听力:全校统考(3分计入总分)面试:①进行自我介绍及相关问答②抽取专业试题,进行专业、学术相关问题问答(无准备时间) 2013年4人2014年5人2015年5人2013年7人2014年7人2015年6人

北大国际政治考研复试真题

北大国际政治专业考研复试分析-辅导课程 一、北大国际政治考研复试数据统计(育明教育陈老师) 育明教育陈老师解析: 1、总成绩核算:初试成绩/5*(70%)+复试成绩*(30%)+外语听力成绩(换算成3分制) 2、2016年国际政治专业预计统考招生人数4-5人 3、历年复试基本分数线政治、外语50分;专业课每门90分;总分345或340分 4、每年都有成绩处于中间档次的考生被淘汰或调剂到其他专业 5、2015届学校并未组织统一的复试听力考试。 育明教育每年考入北大国关学院的学员人数都在9人以上,是当之无愧的国关类辅导第一品牌二、北大国际政治专业考研复试考试内容(育明教育陈老师) 育明教育陈老师解析: 1、每年都有初试排名靠前的考生复试被淘汰(13年调往科社,14年调往外交学) 2、每位考生复试时间大约25-30分钟,太短和太长都不适宜 3、自我介绍是第一印象,必须提前准备 4、国际关系史和时政热点应做复习重点 5、关注复试组老师研究领域及自己专业方向热点

育明教育北京分校致力于北京地区高校的考研考博专业课课程辅导,辅导学员人数及辅导成绩连续多年稳居第一。根植育明学校深厚的高校资源,整合利用历届育明优秀学员的成功经验与高分资料,为每一位学员构建考研考博成功的基础保障。育明教育每年考入北大国关学院的学员人数都在9人以上,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三、育明教育考研复试课程班次介绍(育明教育考研课程部) 备注:育明教育每年考入北大国关学院的学员人数都在9人以上,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四、2016年北大国际政治考研专业课复习一本通资料目录(育明独家) 2016版一本通资料由本专业博士组织编写,整合了育明教育授课资料以及历届优秀学员的成功经验,并对出题导师的研究领域、新近论文以及惯常的出题方式考察倾向进行了总结。资料涵盖了本专业考研复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真正的做到了“一本在手,考研无忧”,历年的版本都受到了广大考生的推崇。一本通资料+育明辅导课程的备考方式也成为育明学员成功的基础。(北大国关学院考研资料获取、复习方法经验可咨询陈老师叩叩:伍四七,零六叁,捌六贰)。资料具体目录如下: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笔记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笔记 13404班 严泽川

第一章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与欧洲国际关系 学习提示:地理大发现和殖民掠夺活动推动了世界贸易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也对欧洲各国的政治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进入 17 世纪,神圣罗马帝国走向衰落,各诸侯与皇帝之间,天主教派与新教派之间斗争激烈,并导致“三十年战争”。 “三十年战争”和《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标志着近代国际关系史的开端,欧洲进入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时代。和约划定了欧洲大陆各国的国界,承认了德意志各诸侯国享有独立主权,以及瑞士、荷兰为独立国。缔约以后,各国普遍建立了常驻外交使节,进行专门的外事活动,正式国际关系逐步建立。和约破除了罗马教皇神权统治体制的世界主权论,明确了国家主权、国家领土和国家独立等国际关系中的基本原则,促进了近代民族主权国家的形成。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是各交战国妥协的产物,勉强调和了错综复杂的利害关系,在欧洲建立了一个相对均势的国家体系,但也为以后欧洲列强发起新的战争埋下了隐患。在 17 世纪后半期和 18 世纪的欧洲战争中,宗教利益、王朝利益和道德原则不再是决定国家对外政策的主要依据,国家利益和理性原则逐渐指导着国家的主要行动。这一时期,欧洲列强用战争来解决矛盾,用和约和妥协来结束战争。战后的和约主要对所争夺的利益进行再分配,而不公正之处又引起新的战争。其中的一些条款丰富了近代国际法的内容。以国家主义为特征的近代专制国家体系逐步形成。 “三十年战争”前的五大强国法、奥、英、荷、瑞在战后地位各有升降。到法国大革命之前,欧洲国际体系的主要参与者基本上确定为英、法、俄、普、奥五国。在欧洲国际事务中,英国的主要角色是制衡者,其他四国是欧洲大陆的霸权争夺者。 学习要点: 1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性质、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2 欧洲主要国家的力量消长与矛盾转化。 3 欧洲国际政治重心的转移。 4 重要战争、和约及其影响。 5以现代国际关系理论分析该时期的欧洲国际形式。 第一节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形成 一、17 世纪初的欧洲各国 君主专制国家成为国家形态的主流。英国、丹麦、瑞典和德意志的部分诸侯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较快,且新教势力比较强大。西班牙、波兰、奥地利及其他德意志诸侯国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缓慢的天主教国家。 1 英国 海外扩张,工商业较为繁荣,对外贸易扩展。新贵族和资产阶级争取政治权力。新教已确立国教地位。均势政策是介入欧陆事务的基本战略。17 世纪上半期无暇顾及欧陆事务,对“三十年战争”影响少。为维持欧洲均势及其在大陆的权益,在同欧陆国家交往时,保持独立姿态。 2 法国 受宗教改革影响大。南方新教贵族集团同北方天主教贵族集团的教派冲突与战争。亨利四世(1589-1610)宣布天主教为国教,颁布南特敕令,承认新教合法地位。加强国家统一,平定地方大领主的反叛。国内政局稳定,经济恢复,发展对外贸易。对外关系上,针对长期被哈布斯堡家族三面包围的状态,追求两个目的:削弱哈布斯堡家族的实力,并维持欧洲列强之间业已形成的有利于法国的均势。1610 年,亨利四世遇刺身亡。贵族分裂活动重起,宗教战争再度爆发。黎塞留沿袭亨利四世的外交政策,致力于打击哈布斯堡王朝。信奉“国家利益至上”

北大国际关系考研复试如何准备-育明陈老师

北大国际关系专业考研复试分析-辅导课程 一、北大国际关系考研复试数据统计(育明教育陈老师) 育明教育陈老师解析: 1、总成绩核算:初试成绩/5*(70%)+复试成绩*(30%)+外语听力成绩(换算成3分制) 2、2016年国际关系专业招生总数为14人,已确定的推免生人数为10人(普通5人、巴政项目+LSE项目5人),对外招考人数4人 3、历年复试基本分数线政治、外语50分;专业课每门90分;总分345或340分 4、2013年复试中被刷掉的是初试第二名,2014年复试被刷掉的是初试第三名。 5、2015届学校并未组织统一的复试听力考试。 育明教育每年考入北大国关学院的学员人数都在9人以上,是当之无愧的国关类辅导第一品牌 二、北大国际关系专业考研复试考试内容(育明教育陈老师) 第一项:进行自我介绍及相关问答 第二项:抽取专业试题,进行专业、学术相关问题问答(无准备时间) 第三项:专业英语资料朗读及翻译 育明教育陈老师解析: 1、每年都有初试排名靠前的考生复试被淘汰 2、每位考生复试时间大约25-30分钟,太短和太长都不适宜 3、自我介绍是第一印象,必须提前准备 4、国际关系史和时政热点应做复习重点 5、关注复试组老师研究领域及自己专业方向热点 育明教育北京分校致力于北京地区高校的考研考博专业课课程辅导,辅导学员人数及辅导成绩连续多年稳居第一。根植育明学校深厚的高校资源,整合利用历届育明优秀学员的成功经验与高分资料,为每一位学员构建考研考博成功的基础保障。育明教育每年考入北大国关学院的学员人

数都在9人以上,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三、育明教育考研复试课程班次介绍(育明教育考研课程部) 备注:育明教育每年考入北大国关学院的学员人数都在9人以上,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四、2016年北大国际关系考研专业课复习一本通资料目录(育明独家) 2016版一本通资料由本专业博士组织编写,整合了育明教育授课资料以及历届优秀学员的成功经验,并对出题导师的研究领域、新近论文以及惯常的出题方式考察倾向进行了总结。资料涵盖了本专业考研复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真正的做到了“一本在手,考研无忧”,历年的版本都受到了广大考生的推崇。一本通资料+育明辅导课程的备考方式也成为育明学员成功的基础。(北大国关学院考研资料获取、复习方法经验可咨询陈老师叩叩:伍四七,零六叁,捌六贰)。资料具体目录如下: (一)专业考研基本信息 1、专业概述 2、毕业生去向及就业情况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考研燕继荣《政治学十五讲》课件

政治学十五讲燕继荣 第五讲政治生活的价值体系 一政治价值体系的构成 正义权利自由自治民主平等宽容 二政治价值体系各要素分析 (一)正义 程序性的正义:形式的正义,即产生结果的方式和支配人们行为及相互作用的规则的公正性。(结果不一定) 实质性的正义:真正的(内容的)的正义,及关注结果本身(要求结果相同或相等)。 法律的正义:根据错误行为级别是违法行为的结果来实施惩罚。 社会的正义:指的是社会价值如财富、收入、社会地位等实现公平分配。许多人把社会正义概念应用于社会平等方面,把它看做社会主义原则。 正义一直被认为是政治思想的主要概念,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起,政治思想家们就把一个良好的社会视为正义的社会。

(二)权利 容。

利观念是个人权利观念的表述,是权利观念的最早的理论形态。 自由主义者从消极权利观念出发,把权利视为个人抵御专制政府的手段: 社会主义者反对私有制和由此产生的阶级不平等,从积极权利观念出发,为福利供给和经济干预辩护。 (三)平等

(1)根本平等:指一种坚信人类生而平等的思想,强调人类的生命在价值上是等值的。 (2)形式平等:指社会成员在权利和资格方面的正式身份的平等,主要包括“法律平等(法律面前的平等)和“政治平等”(平等享有选举权,一人一票,每票等值)》 (3)机会平等:指每个人起点相同,生活机会相同。 (4)结果平等:指收益的平等分配,通常被认为属于“社会平等”的范畴,即收入、财富和其他社会机会的平等分配。 在实践中,上述平等形式分别采用不同的原则:绝对平等和相对平等。 绝对平等原则适用于第(1)、(2)、(3)种平等,它意味着人们在权利、法律和机会方面完全平等。 相对平等原则是分配的基本原则,它适用于第(4)中平等。它强调,对于那些非基本权利的分配,应该根据人们对社会的贡献大小和多少来进行,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多劳多得”原则。 (四)自由 积极(内在)和消极(外在)自由 (P78-80重要)(P76表格) 古典自由主义倾向于消极自由 现代自由主义两者兼顾,但更强调积极自由。 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反应的两种不同政府模式: (1)消极政府:政府是一个无为的旁观者,一个不代表任何利益的中立性的裁判,一个在大街上蹓啰的巡警。 (2)积极政府:(a)政府还应该为人民实现自由提供基本保障,(b)甚至更进一步,政府还应该成为人民幸福和福利的创造者。 古典自由主义和新右派把国家政治权威压缩至最低限度。二现代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扩大国家的责任范围,特别在关系到社会福利和经济管理的时候。 (五)宽容

国际关系史考研真题分类汇编,战争、协议文件汇总

育明教育官方网址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011430814.html,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教授创办 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少干、强军 国际关系史试题分类汇编(1618-2004) 名词专题部分(共255题) 战争: 1.三十年战争、 2.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3.北方大战、 4.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 5.七年战争、 6.美国独立战争、 7.克里米亚战争、 8.普丹战争、 9.普奥战争、10.普法战争、11.中日甲午战争、 12.美西战争、13.英布战争、14.日俄战争、15.意土战争、16.两次巴尔干战争、17.第一次世界大战、18.奇怪战争、19.太平洋战争、20.苏德战争、21.第二次世界大战、22.朝鲜战争、23.中东六·五战争、24.第四次中东战争、25.两伊战争、26.海湾战争、27.波黑冲突、28.科索沃战争、 29.伊拉克争。 文件: 1.《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2.《比利牛斯条约》、 3.《乌得勒支和约》、 4.《圣斯特法诺和约》、 5.《安政条约》、 6.《中俄伊犁条约》、 7.《江华条约》、 8.《普拉特修正案》、 9.“至克鲁格电报”、 10.《英日同盟条约》、11.《日韩合并条约》、12.《和平法令》、13.《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约》、14.《凡尔赛和约》、15.《色佛尔条约》、16.《洛桑条约》、17.《九国公约》、18.《拉巴洛条约》、19.《贝尔福宣言》、20.《道威斯计划》、21.《杨格计划》、22.《洛迦诺公约》、23.《非战公约》(白里安-凯洛格公约)、24.《胡佛宣言》、25.《天羽声明》、26.《反共产国际协定》、 27.《中立法案》、28.《慕尼黑协定》、29.《租借法案》、30.《钢铁盟约》、31.《苏德互不侵犯条约》、32..《大西洋宪章》、33.《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34.《苏日中立条约》、35.《联合国家宣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关系考研刘德斌《国际关系史》课件

国际关系史刘德斌 第八讲维也纳体系的衰落与“欧洲体系”的全球扩张 经过1848年欧洲革命和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欧洲协调体制的裂痕愈大。至1871年德国实现统一,欧洲的均势被打破,维也纳体系终于解体。 工业革命所带来的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和通讯手段的革新,把世界日益联结为一个整;欧洲先进国家产业结构从农业向工业的转型,制造了世界范围内的分工体系,“中心—边缘”结构逐步建立起来。在用工业革命的成果武装起来的西方列强侵略扩张中,穆斯林世界衰落了,东亚封贡体系解体了,欧洲霸权时代降临了。值得我们注意和深思的是,在欧洲,两个欧洲侧翼国家——海上霸主英国和陆上强国俄国是侵略扩张的先锋,英俄两国争霸也是19世纪中叶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主旋律之一。在北美,年轻的美利坚共和国在自己独立不久就敢于提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对抗欧洲势力;在东亚,古老而庞大的“中央帝国”衰落了,边缘地区的岛国日本却借机而起,通过明治维新跃进列强的行列。美国和日本的加入,对欧洲的霸权提出了挑战,也扩大了欧洲国家主导的国际关系体系。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压迫,激起了亚非拉人民的激烈反抗,对西方的抵制和造反开始兴起。 1.克里米亚战争与欧洲国际关系新格局 维也纳体系确立后,沙皇俄国利用其战略优势,加快了对日趋衰落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占和瓜分的步伐,以实现其控制黑海海峡,实现几代沙皇梦寐以求的战略目标—南下地中海。在近东有着巨大政治经济利益的英法两国,不能坐视俄国在近东建立霸权。双方争夺近东霸权的矛盾和斗争导致了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Crimean War,历史上又称“东方战争”)。参战的双方分别是俄国与英国、法国、土耳其和撒丁王国。 战争的导火线是争夺圣地和宗教保护权问题。1853年11月30日,俄国舰队在锡诺普港全歼了土耳其舰队。1854年1月,英法舰队进驻黑海保护土耳其。2月6日,俄国宣布与英法断绝外交关系。2月27日,英法向俄国下最后通牒,要求俄国退出所占领的两公国,俄国对此不加理睬。3月12日,英法与土耳其结盟并于3月28日对俄宣战。此时,撒丁王国首相加富尔正在寻求时机把奥地利势力驱逐出意大利。他看到如果与英法结成同盟,将会给意大利的统一带来希

北大国际关系考研专业就业方向

北大国际关系考研专业就业方向 针对北大国际关系考研就业方向,盛世清北老师给出了如下分析,作为名牌院校的北京大学,本身的学术氛围好,有良好的师资力量,人脉资源也不错,出国机会也不少,硕士毕业生社会认可度高,自然就业就没有问题。2014年北京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7.86%。 目前国际关系专业现在社会需求方面是超前的,需要大量这样的人才,国际政治需求的高潮是国际事务人才、国际关系这方面的人才,社会需求量是非常之大的。像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经济的交往,还有一些国际法律、商务、文化的交流,各种各样的机构、组织、跨国性质的非常之多。所以,这方面都对于国际关系、国际政治有一定的需求。从咱们大国发展的前景来说,对这方面的人才需求的旺季正在到来。 北大国际关系考研难度分析 本文系统介绍北大国际关系考研难度,北大国际关系就业,北大国际关系学费,北大国际关系考研辅导,北大国际关系考研参考书五大方面的问题,盛世清北北大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盛世清北就是王牌的北大考研机构! 一、北大国际关系专业考研难不难,跨专业的学生多不多? 北大国际关系学院这几年日渐升温,国际关系专业更是炙手可热。2015年北京大学国际关系专业计划招生10人,招生人数相对较少,从这方面来说,考研难度较大,但北大国际关系考研专业课复习较为容易,跨专业考研是完全可以的。在考研复试的时候,老师更看重跨专业学生的能力,而不是本科背景。其次,考试科目里,政治学概论和国际关系史本身知识点难度并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完全能够学得懂。即使本科学政治的同学,专业课也不见得比你强多少(大学学的内容本身就非常浅)。所以记住重要的不是你之前学得如何,而是从决定考研起就要抓紧时间完成自己的计划,下定决心,就全身心投入,要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在盛世清北辅导班里很多这样三跨考生,都考的不错,主要是看你努力与否。 二、北大国际关系专业就业怎么样? 作为名牌院校的北京大学,本身的学术氛围好,有良好的师资力量,人脉资源也不错,出国机会也不少,硕士毕业生社会认可度高,自然就业就没有问题。2014年北京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7.86%。 目前国际关系专业现在社会需求方面是超前的,需要大量这样的人才,国际政治需求的高潮是国际事务人才、国际关系这方面的人才,社会需求量是非常之大的。像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经济的交往,还有一些国际法律、商务、文化的交流,各种各样的机构、组织、跨国性质的非常之多。所以,这方面都对于国际关系、国际政治有一定的需求。从咱们大国发展的前景来说,对这方面的人才需求的旺季正在到来。 三、北大国际关系专业学费介绍 北大国际关系学费总额1.6万元,学制2年,按学年缴纳学费。 北大国际关系专业考研培养方向如下: 01.当代国际关系 02.美欧日发达国家关系研究 03.大国关系及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

北大国际关系史考研-《国际关系史(战后卷上下)》(方连庆,北大版)两本书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考研辅导班-《国际关系史(战后卷上下)》 《国际关系史(战后卷上下)》(方连庆,北大版)两本书 第一编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1945—1949) 第一章盟国在处理战败国问题上的矛盾和斗争 一.美苏在东欧问题上的不同 二.西方与苏联的裂痕 三.德国赔款问题与德国问题的产生:柏林事件的发生 第二章美国霸权地位的确立及其对西欧的控制 一.美国的独一无二地位 二.西欧战后的羸弱 三.马歇尔计划的产生 四.北约的产生与西欧联合的初步浮现 第三章苏联成为世界大国及其同东欧和南斯拉夫的关系 一.苏联的大国实力 二.苏联与东欧国家的关系 三.情报局事件与苏南关系的破产 四.经互会和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 第四章亚洲各国争取民族独立斗争的胜利 第五章美国对华政策的破产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一.美国的扶蒋反共政策 二.新中国成立对亚洲和世界格局的影响 三.美国对华遏制战略 第二编五十年代的国际关系(1950—1959) 第六章美国推行敌视中国的政策及其在亚洲的侵略扩张活动一.敌视中国政策的体现 二.美国支持印度支那地区战争 三.美台防御条约 四.多米诺骨牌理论

第七章西欧联合趋势的发展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 一.舒曼计划与煤钢共同体 二.罗马条约与共同体的成立 三.联合的欧洲与法德和解 四.联合欧洲的意义 第八章苏联对外政策的新变化 一.斯大林死后的苏联变化 二.赫鲁晓夫推动对美缓和 三.三和路线的提出 第九章亚非会议和亚非国家反帝斗争的高涨 万隆会议与亚非民族革命 第三编六十年代的国际关系(1960—1969) 第十章美苏争霸格局的形成美苏争霸的成因与国际政治机理 第十一章西欧、日本对外政策的调整实力增强后的欧日更加自主,仍依附于美国第十二章苏联恶化中苏关系和加强对东欧的控制 一.中苏关系恶化的成因 二.波匈事件 三.社会主义阵营的分裂 四.勃列日涅夫主义 第十三章第三世界的兴起 第四编七十年代的国际关系(1970—1979) 第十四章美苏在缓和中的争夺 一,美苏缓和的成因 二、美苏缓和的意义和影响 三、美苏缓和中的持续斗争 第十五章西欧联合趋势的加强和日本的“多边自主外交” 第十六章第三世界联合反帝反殖反霸斗争的新局面 第十七章中国对外关系的新篇章中美和解与建交高潮 第五编八十年代的国际关系(1980—1989)

外交学院的简明国际关系史笔记

外交学院的简明国际关系史笔记!!!! 冷战时期(1945-1991) 一、冷战形成的原因(二战后苏美为何形成对抗关系)? 国际因素: 1、二战使国际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美、苏最强。二极化使力量对抗成为可能。 (美:本土远离战场,政治、经济、军事力量增强;苏:军事实力在战争中增强,仅次于美国;得到东欧国家支持;亚洲、西欧共产党力量壮大) 2、动荡和混乱的国际局势使美苏被拖入国际纠纷中。 3、意识形态差异驱使。 4、出于维护各自国家利益的考虑。(安全、经济、威望及势力扩张)国家因素: 苏战后目标:东西边界稳定;良好国际环境;严惩德国,防止其再度侵略;避免与英美的对抗;有民族利己主义、大国沙文主义成分——(追求安全) 美战后目标:政治、军事安全;保护西方世界不受东方威胁;反苏;有进攻性、威胁性的一面(称霸反苏) 领导人个人因素: 斯大林\ 对战后世界的战略构想不同 杜鲁门/ 二、冷战表现 美苏之间直接危机的不断爆发: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 核军备竞赛:核弹头、核运载工具、“星球大战计划”…… 经济战: (1)西方对东方的经济压力:“马歇尔计划”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封锁和禁止…… (2)东方的反抗:社会主义阵营的自我孤立…… 未表现为美苏直接参加的热战。原因:核武器的问世构成核威慑。美苏之间更多的是政治性冲突。两极化格局使两国势均力敌,谁也不敢轻易发动战争。世界和平力量的遏止。

三、冷战结束的标志及原因 标志:东西方关系改善,销毁军备设施:“中导条约”; 苏决定从阿富汗撤军,双方达成协调、合作解决地区冲突的协议;1989年开始的东欧巨变; 1990年11月柏林墙的倒塌,德国统一; 1991年苏联解体。 四、冷战的教训及影响 教训:各国领导人之间应当相互理解和沟通; 国家应把提高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放在首位。 影响:朝鲜半岛南北对峙局面是冷战直接产物; 台湾问题;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及核威慑的依旧存在。 此次“政治地震”引起的震荡不可能短期内消失,民族、种族、宗教矛盾的突现和激化…… 五、冷战时期美的遏止目标及手段 1、“杜鲁门主义”P18-25(八千字电报、X先生、三个层次……) 2、(1)经济手段:“马歇尔计划”P25-28、封锁禁运…… (2)军事手段:建立军事集团、同盟,“北约”P45-48 (3)文化思想:和平演变 六、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美对外政策及调整 “尼克松主义”:由攻到守的转折点,霸权主义消退的表现。 “关岛主义”P208-211提出三重关系 七、欧洲一体化进程及动力(P129-134)

北大国际政治考研参考书是什么

北大国际政治考研参考书是什么

————————————————————————————————作者: ————————————————————————————————日期:

北大国际政治考研参考书是什么 北京大学没有指定国际政治考研参考书目,凯程老师根据多年的辅导经验及学员反馈,推荐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研究生参考教材如下: 634政治学概论参考书: 《政治学十五讲》,燕继荣,北京大学出版社 《政治科学》(第九版),罗斯金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比较政治学》,劳伦斯·迈耶等,华夏出版社 《政治学的重大问题——政治学导论》,莱斯利·里普森,华夏出版社 《政治学基础》,王浦劬,北京大学出版社 《国际政治学理论》,梁守德,北京大学出版社 《西方国际政治学,历史与理论》,王逸舟,上海人民出版社 《西方政治思想史》唐士其, 《国际政治学概论》,李少军,上海人民出版社 《当代西方国际政治理论》,倪世雄,复旦大学出版社 851战后国际关系与新中国外交参考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斐坚章世界知识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王泰平世界知识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王泰平世界知识出版社 《国际关系史》(战后卷) 方连庆等北京大学出版社 《冷战后的国际关系》宫少朋等世界知识出版社 《新中国外交思想》叶自成北京大学出版社 以上参考书实际复习的时候,请按照凯程老师指导的重点进行复习,有些内容是不考的,帮助你减轻复习压力,提高复习效率。 北大国际政治考研难度分析 本文系统介绍北大国际政治考研难度,北大国际政治就业,北大国际政治学费,北大国际政治考研辅导,北大国际政治考研参考书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北大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北大考研机构! 一、北大国际政治专业考研难不难,跨专业的学生多不多? 北大国际政治学院这几年日渐升温,国际政治专业更是炙手可热。2015年北京大学国际政治专业计划招生13人,招生人数还是比较多的,考研难度不大,北大国际政治考研专业课复习较为容易,跨专业考研是完全可以的。在考研复试的时候,老师更看重跨专业学生的能力,而不是本科背景。其次,考试科目里,政治学概论本身知识点难度并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完全能够学得懂。即使本科学政治的同学,专业课也不见得比你强多少(大学学的内容本身就非常浅)。所以记住重要的不是你之前学得如何,而是从决定考研起就要抓紧时间完成自己的计划,下定决心,就全身心投入,要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在凯程辅导班里很多这样三跨考生,都考的不错,主要是看你努力与否。 二、北大国际政治专业就业怎么样?

2020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史考研历年真题必看

2020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史考研历年真题必看 2015年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史试题 一、名词解释5*7分 1. “英国治下的和平” 2.古斯塔夫·斯特莱斯曼 3.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4.第二次柏林危机 5.TPP 二、简答题3*15分 1.民族国家的形成原因 2.二战前日苏关系的演变 3.伊朗伊斯兰革命对各国关系的影响(不是很确定这个,伊朗伊斯兰革命是确定的,后面这个具体词汇忘了) 三、论述题2*35分 1.试论述俄奥矛盾的根源、1871~1914年俄奥关系的演变历史以及俄奥矛盾对于德国外交政策的影响(大致这个意思) 2.试论述20世纪孤立主义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2014年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史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光辉孤立(splendid Isolation) 2.泰奥菲勒?德尔卡塞 3.租借法案 4.《苏日中立条约》 5.达尔富尔问题

二、简答题 1.简述威廉二世的世界政策 2.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争取安全的外交努力 3.简述冷战后核不扩散体制所面临的的挑战 三、论述题 1.试述从拿破仑战争之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英俄矛盾的演变及其原因 2.请分析冷战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影响 2013年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史试题 一、名词解释 1.赫尔辛基进程 2.克里米亚战争 3.英德海军协定 4.旧金山和约 二、简答题 1.简述“9?11”事件以后美国主导下的反恐历程。 2.法德和解的意义。 三、论述题 1.阿富汗被称为“帝国的坟墓”,请从历史和地缘政治的角度评析。 2.论述冷战结束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为什么能够继续存在? 2012年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史试题 一、名词解释 1.G20 2.克什米尔问题 3.哈布斯堡帝国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考研《国际关系史》(王绳祖版)知识点梳理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考研《国际关系史》(王绳祖版)知识点梳理 《国际关系史》(王绳祖版) 第一章十七世纪中叶到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的欧洲国际关系的形成 第一节欧洲国际关系体系的形成 第二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第三节法国扩张与西欧列国的反法斗争 第四节北方大战 第五节十八世纪争夺欧洲和殖民地霸权的斗争 第二章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与拿破仑战争时期的国际关系 第一节围绕美国独立战争的国际斗争 第二节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第三节法国对外侵略战争时期的国际关系 第四节拿破仑战争时期的国际关系 第三章维也纳反动体系和东方问题 第一节维也纳会议 第二节神圣同盟和四国同盟 第三节神圣同盟干涉拉美国各国的企图和门罗宣言 第四节东方问题 第四章一八四八年欧洲革命到普法战争时期的欧美国际关系 第一节一八四八——一八四九年欧洲革命时期的国际关系 第二节克里米亚战争与巴黎和约 第三节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的国际斗争 第四节意大利的统一 第五节德意志的统一与普法战争 第五章一八七O年以前欧洲国家对亚非的侵略和亚非各国反殖民主义的斗争第一节英国吞并印度和印度人民的反抗 第二节荷兰侵占印尼和印尼人民的反抗 第三节资本主义列强奴役中国的开始和中华民族的反侵略战争

第四节列强侵略日本和日本国际地位的变化 第五节列强在非洲的侵略活动 第二编近代国际关系(一八七一——九一八年) 第一章一八七一年至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欧洲国际关系第一节普法战争后的欧洲局势 第二节近东问题和柏林会议 第三节三国同盟的形成 第四节德国联盟体系的完成和法俄同盟的订立 第二章十九世纪七十——九十年代列强瓜分世界的斗争 第一节英俄在中亚的争夺 第二节列强对中国和东南亚的侵略 第三节欧洲列强对非洲的瓜分 第三章帝国主义的最终形成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第一节帝国主义的最终形成 第二节美西战争和美帝国主义的殖民扩张 第三节英布战争期间的国际关系 第四节义和团运动和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军事干涉 第五节英日同盟和日俄战争 第一章十七世纪中叶到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的欧洲国际关系的形成第一节欧洲国际关系体系的形成 第二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第三节法国扩张与西欧列国的反法斗争 第四节北方大战 第五节十八世纪争夺欧洲和殖民地霸权的斗争 第二章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与拿破仑战争时期的国际关系 第一节围绕美国独立战争的国际斗争 第二节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第三节法国对外侵略战争时期的国际关系 第四节拿破仑战争时期的国际关系

简明国际关系史笔记 肖月.朱立群

2+4方案:由美国提出的关于德国统一问题的方案。随着1989年包括民主德国在内的东欧局势的巨大变化,德国统一问题出现新情况。同年11月8日,民主德国宣布开放同西德和西柏林的边界。11月28日,联邦德国总理科尔提出统一德国的十点计划,统一进程明显加快。由于德国统一的问题历来是牵动欧洲全局的最敏感问题,引起了相关国家的密切关注。1990年2月13日美国提出“2+4”方案,即先由两德讨论有关统一的政治,经济和法律等“内部问题”,然后由两德和美英法苏四大国就未来德国在欧洲的军事政治地位,欧洲结构,柏林地位,结束四大国的权利与义务,波德边界,对德和约等“外部问题”谈判,其结果提交欧安会35国首脑会议确认。方案得到两德和苏英法的赞同,按照2+4方案,两德和苏英法美召开了多轮“2+4外长”会议,就德国统一的内外部问题达成协议,从而为德国的统一创造了条件。 五国外长会议:二战结束后,为缔结和约做准备而设立的专门性协商机构。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美,苏,英三国政府首脑在波茨坦会晤后,发表公报宣布,将“设立五大国外长会议,继续进行关于缔结和约所必需的准备工作”“外长会议当前重要任务为受权起草对意大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及芬兰的和约,以提交联合国家,并就欧战结束时未决之领土问题,拟出解决方案,会议将负责准备对德和约”为执行上述每一项任务,会议将由在本任务所涉及的某一敌国投降书上签字的国家代表组成,在研究对意和约时,法国将被认为是在意大利投降书上签字的国家。其他成员国将在讨论与之直接有关的问题时,应邀参加会议。从1945年至1949年共举行了六届外长会议。 布鲁塞尔条约组织:全称《合作与集体防御条约》组织。英,法,荷,比卢五国在美国运行下组成的政治军事组织。1948年3月17日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签署,8月25日条约生效时正式成立。表面上是为了防止德国重新侵略,实际上是为了对抗苏联的威胁。主要内容是,加强相互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合作;当任何一缔约国受到“武装攻击”时,其他缔约国应提供力所能及的一切援助;同时建立咨询理事会作为条约的执行机构。条约有效期为50年。1950年12月,该条约组织的军事机构并如北约。1954年10月23日,意大利和联邦德国加入。1955年5月6日,该组织改名为西欧联盟。 东京审判:1946年5月3日至1948年11月12日在日本东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首要战犯的国际审判。根据1943年10月3日苏,美,英莫斯科宣言精神,以及1945年7月中,美,英《波茨坦公告》规定,同盟国授权远东盟军最高司令部于1946年4月19日颁布《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宣布由中,苏,美,英,法,荷兰,印度,加拿大,新西兰,菲律宾,澳大利亚等11国代表组成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东京审判日本首要战犯。1946年5月3日开庭,控告被告犯有反和平罪,战争罪和反人道罪等罪行,并列举55项罪状。审讯历时2年零5个月,开庭818次。法庭判决25名被告有罪,其中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广田宏毅等7人处绞刑。由于美国包庇,一些重要战犯为交付审判,1950年起又释放了在日服刑的所有战犯。中国政府对此提出了抗议。 纽伦堡审判:1945年11月20日—1946年10月1日在德国纽伦堡对二战祸首纳粹德国首要战犯的国际审判。根据1943年11月2日签订的《苏美英关于德国暴行的宣言》精神,1945年8月8日,苏美英法四国在伦敦签署《关于控诉和惩处欧洲轴心国首要战犯和协定》和《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宪章》。1945年11月,由上述四国组成的国际军事法庭开始对被告按共同策划或阴谋破坏条约,筹划侵略战争和杀害人民,破坏和平罪,战争罪,反人道罪等四项主要罪行进行起诉。历时十个月,216个审判日。最后判处戈林,等绞刑;冯克等无期徒刑;施佩尔等20年徒刑。宣布纳粹党领导机构,秘密警察,保安处,党卫队为犯罪组织。 波茨坦协定:《柏林(波茨坦)会议议定书》和《柏林(波茨坦)会议公报》两个内容基本相同的文件的通称。苏,英,美三国首脑于1945年8月2日在波茨坦会议上签订。公报当时公开发表,内容有14项,议定书当时未发表,内容有21项,包括公报中的14项。主要内容有:(1)设立中,苏,美,英,法五国外长会议,进行二战后缔结和约的准备工作和商讨成员国间有关的其他问题。(2)确立了处理德国的基本政治原则和经济原则。正是原则是:非军国主义化,民主化和肃清纳粹主义。为此素,美,英,法四国共同占领德国,解除德国武装,铲除或控制可供军事生产的德国工业,摧毁纳粹党的一切组织和制度,并禁止他的复活,逮捕和审判纳粹战犯,是德国沿着和平民主的道路发展。经济原则:消灭德国之作战潜力,禁止军事生产,消灭垄断造成的过分集中,重建着重于农业及国内和平工业发展的经济,并把德国视为一个经济单位。(3),有关德国的赔偿,德国,波兰等国的疆界,同意大利,保加利亚,芬兰,匈牙利和罗马尼亚五国缔结和约等问题的规定。 柏林问题:1945年5月德国投降后,美,英,法,苏分区占领德国和柏林。由于柏林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围绕着柏林的法律问题,长期以来成为美,苏争夺欧洲的焦点之一。苏联巴西柏林看成是长在民主德国领土上的一个毒瘤,千方百计予以割除。而美国则利用西柏林的地理优势,把它作为向民主德国和东欧进行渗透活动的基地,并把保护美国在西柏林的权力看作是“考验西方的勇气和意志的伟大场所”。1948年6月,就柏林实行何种货币问题,导致了东西方对峙的第一次柏林危机。1958年11月,就柏林的法律地位问题再次导致了第二次柏林危机。1971年9月,苏,美,英,法四国就柏林问题签署了《关于柏林问题的四方协定》。协定规定:四国相互尊重各自的权利和责任,不得单方面改变既成局面;苏联保证西柏林通过民主德国境内至联邦德国的交通畅通无阻,并享受优惠待遇;西柏林不是联邦德国的一个组成部分,也

国际关系史·笔记整理

《国际关系史》(近代卷)笔记 一. 三十年战争(1618~1648年) 1.起因:神圣罗马帝国与德意志诸侯意欲削弱对方力量,借新教与天主教之争而发起战争 2. 导火线:斐迪南二世任波西米亚国王,遭民众反对。布拉格议会中的新教徒代表将国家派来的官员抛出窗外(史称“抛出窗外事件”),次日发动布拉格起义。 3. 过程:(1)波西米亚—巴拉丁阶段(1618~1624年) 波西米亚和巴拉丁联军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二世作战。斐迪南二世联合天主教联盟和西班牙击败联军,波西米亚成为奥地利的一个省,西班牙占领巴拉丁。 (2)丹麦战争阶段(1625~1629年) 英国、荷兰、丹麦为了打击斐迪南二世结成同盟,由丹麦派兵德意志北部,被皇帝击败。斐迪南二世控制北部德意志。皇帝颁布归还教产敕令,规定新教诸侯将1552年之前夺取的土地归还天主教诸侯。 (3)瑞典战争阶段(1630~1635年) 瑞典为在波罗的海争霸,入侵德意志北部,取得法国和德意志新

教诸侯支持。战争初期,瑞典作战顺利,占领了德意志北部和中部一些地区以及慕尼黑。但在吕岑战役中,瑞典国王古斯塔夫斯二世阵亡,瑞典军队逐步退至波罗的海沿岸。斐迪南二世与勃兰登堡和萨克森缔结《布拉格和约》,同意不在该地区实施《教产归还敕令》。斐迪南二世再次获胜。 (4)法国—瑞典阶段(1635~1648年) 法国与瑞典、荷兰结盟对斐迪南二世宣战,斐迪南二世得到西班牙、巴伐利亚、勃兰登堡和萨克森的支持。法国在战争初期战绩一般,但瑞典占领了北部和中部德意志。1637年,斐迪南二世去世,其子费迪南三世即位,在军事上败给瑞典。西班牙因国内反西班牙革命以及对法作战的失利,丧失了在欧洲的军事优势。费迪南三世被迫求和。 4. 结果: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1)瑞典占有西波美拉尼亚和部分东波美拉尼亚、维斯马以及不莱梅和维尔登,控制奥得河、易北河以及威悉河口 (2)法国获得阿尔萨斯 (3)重申教随国定原则 (4)承认德意志各邦诸侯享有内政外交自主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