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微生物学》各章基本要求

《微生物学》各章基本要求

《微生物学》各章基本要求
《微生物学》各章基本要求

《微生物学》各章基本要求(知识要点)

(特此声明:下列要求掌握的各章基本要点与期末考试内容无必然的联系)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或术语解释

1、microorganism (microbe) 和microbiology

2、Koch’s postulates

二、问答题

1、用具体事例说明人类与微生物的关系。

2、巴斯德和柯赫对微生物发展的主要贡献

4、微生物的特点。

6、微生物对生命科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有何重大贡献?为什么能发挥这种作用?第二章微生物的纯化和显微技术

一、名词或术语解释

1、培养物(culture)、纯培养物(pure culture)、混合培养物 (mixed culture)

2、纯培养技术和显微技术

3、无菌技术(aseptic technique)

4、colony 和 lawn

5、培养平板(culture plate,简称平板)

6、培养斜面(culture slant,简称斜面)

7、富集培养

8、二元培养物

9、分辨率(resolution)

二、问答题

1、一般可用哪些方法获得微生物的纯培养?

2、菌种保藏的常见方法有哪些?

3、防止菌种衰退的措施有哪些?

4、如果希望从土壤中分离得到能降解酚类化合物对羟基苯甲酸的细菌纯培养物,你该如何设计实验?(可采用图示的方式回答)

第三章微生物类群与形态结构

一、名词或术语解释

1、L型细菌(L-form of bacteria)

2、芽孢(endospore)

3、伴孢晶体(parasporal crystal)

4、糖被(glycocalyx)

5、细菌鞭毛(flagella of bacteria)

6、放线菌(Actinomycetes)

7、支原体(Mycoplasma)

8、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

9、衣原体(Chlamydia)

10、螺旋体(Spirochete)

11、“9+2”型鞭毛( '9+2' pattern flagellum)

二、问答题

1、细菌的一般形态如何?举例说明。

2、简要说明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构造,比较异同。

3、简述革兰氏染色法的基本步骤,并解释革兰氏染色反应的机理。

4、什么是缺壁细菌?试简述四类缺壁细菌的形成、特点和实践意义。

5、试从生理功能、结构组成、运动方式和能量来源等方面比较原核微生物的鞭毛与真核微生物鞭毛的异同。

6、试用表解法对细菌的一般构造和特殊构造作一介绍。

7、简述细菌芽孢的构造、特点、功能及研究芽孢的意义。

8、细菌糖被的特点如何?有何研究意义?

9、简述放线菌的概念、形态结构、繁殖方式、菌落形态及与人类的关系。

10、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的基本特点是什么?试比较与细菌、病毒的异同。

11、什么是粘细菌(myxobacteria)?其特点如何?

12、什么是蛭弧菌(Bdellovibrio)?其特点如何?

13、什么是蓝细菌(Cyanobacteria)?其特点如何?

14、什么是霉菌(mold)?简述霉菌的一般形状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15、简述酵母菌(yeast)的概念、特点及与人类的关系。

16、什么是粘菌(slime molds)?与粘细菌(myxobacteria)有何区别?

17、什么是藻类(algae)?其特点如何?

18、什么是原生动物(Protozoa)?其特点如何?

19、试对真细菌、古生菌和真核微生物的10项主要形态、构造和生理功能、成分作一比较表。

20、比较真细菌与古生菌细胞膜的差别。

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

一、名词或术语解释

1、碳源(carbon source)

2、氮源( nitrogen source )

3、能源(energy source)

4、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

5、水活度值(water activity, aw)

6、培养基(medium)

7、基础培养基(minimum medium)

8、加富培养基和富集培养基(enrichment medium)

9、鉴别培养基(differential medium)

10、选择培养基(selective medium)

二、问答题

1、举例说明如果根据碳源、能源及电子供体性质的不同,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可分为哪几种?各自有何特点?

2、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六种营养要素是什么?简述各自的生理功能。

3、培养基的类型有哪些?分别给出常见的培养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培养基名称。

4、试述选用和设计培养基的原则和方法。

5、营养物质运输方式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第五章微生物的代谢

一、名词或术语解释

1、糖酵解(glycolysis)

2、发酵(fermentation)

3、呼吸作用

4、有氧呼吸(aerobic respiration)

5、无氧呼吸(anaerobic respiration)

6、自生固氮菌

7、共生固氮菌

8、联合固氮菌

二、葡萄糖到丙酮酸(糖酵解)的四个主要途径。

三、酵母的三型发酵(乙醇三型发酵)及应用。

四、酵母菌乙醇发酵和细菌乙醇发酵。

五、同型乳酸发酵、异型乳酸发酵和双岐发酵。

六、硝酸盐呼吸及其意义。

七、化能自养微生物:硝化细菌、硫化细菌、铁细菌和氢细菌的特点。

八、比较硝酸盐呼吸(反硝化作用)和硝化作用两个生理过程。

九、比较环式光合磷酸化与非环式光合磷酸化的特点。(举例)

十、Calvin循环的3个步骤,该过程的特征酶,二氧化碳的受体。

十一、何为生物固氮?生物固氮必备的6要素。

十二、好氧性固氮菌其固氮酶的抗氧机制。

十三、何为初级代谢与次级代谢?初级代谢产物和次级代谢产物举例。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制

一、名词或术语解释

1、生长曲线(Growth curve)

2、同步培养(Synchronous culture)

3、分批培养(batch culture)

4、连续培养(Continous culture )

5、消毒(Disinfection)

6、灭菌(Sterilization)

7、消毒剂(Disinfectant)

8、防腐剂(Antisepsis)

9、抗代谢物(Antimetabolite)

10、抗生素(Antibiotic)

二、问答题

1、试述单个细菌细胞的生长与细菌群体生长的区别。

2、细菌的典型生长曲线可分为哪几个时期?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对实际生产有何指导意义?

3、根据氧与微生物的关系可将微生物分为哪些类型?哪几种氧形式对细胞有毒性?微生物细胞具有什么酶来解除氧的毒性?

4、测定细菌生长量的直接计数法和间接计数法一般采用什么具体方法?并从实际应用、优点、使用局限性3个方面加以具体分析。

第七章病毒

一、名词或术语解释

1、病毒(virus)和原病毒(provirus)

2、噬菌斑(plaque)

3、噬菌体(phage)和原噬菌体prophage

4、毒粒(virion)

5、核(衣)壳(nucleocapsid)

6、壳体(capsid)

7、包膜(envelope)

8、刺突(spike)

9、结构蛋白(structure protein)和非结构蛋白(non-structure protein)

10、一步生长曲线(one step growth curve)

11、潜伏期(latent period)和裂解量(burst size )

12、病毒复制周期(replicative circle)

13、病毒吸附蛋白(viral attachment protein, VAP)和病毒受体(receptor)

14、整合侵染(integrated infection)

15、烈性噬菌体(virulent phage)

16、溶原性(lysogeny)

17、溶原性噬菌体(lysogenic phage)

18、溶原性细菌(lysogenic bacteria)

19、溶原转变(lysogenic conversion)

二、问答题

1、病毒区别于其他生物的特点是什么?根据你的理解,病毒应如何定义?

2、病毒壳体结构有哪几种对称形式?毒粒的主要结构类型有哪些?

3、病毒核酸有哪些类型和结构特征?

4、以T偶数噬菌体为例,说明病毒复制周期包含哪几个阶段?简述各个阶段是如何进行的?

5、亚病毒因子包括哪几类?简述各自的特点。

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育种

一、名词或术语解释

1、质粒(plasmid)

2、F′质粒(F′因子)

3、F+菌株

4、F-菌株

5、高频重组菌株(high frequency recombination, 简称Hfr)

6、F′菌株

7、F′转导 (F′transduction)

8、性导(sexduction)

9、转导噬菌体

10、细菌素(bacteriocin)

11、野生型(wild type)

12、营养缺陷型(auxotroph)

13、原养型(prototroph)

14、接合 (conjugation)

15、转导(transduction)

16、转化(transformation)

17、普遍性转导(generalized transduction)

18、局限性转导(specialized transduction)

19、感受态(competence)

二、问答题

1、为什么在现代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和其他许多重要生物学基础研究中,微生物成为学者们最热衷选用的模式生物 (model organism)?

2、历史上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基础的3个经典实验分别是什么?

3、比较原核生物(细菌、古生菌)与真核微生物(啤酒酵母)的基因组结构特点。

4、何谓质粒?结构特点如何?试举二种质粒并简述它们的生理功能及具有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5、试述细菌素与抗生素的区别,给出一例细菌素的实际应用。

6、简述局限性转导与普遍性转导的主要区别。

7、什么是准性生殖(parasexual reproduction)?与有性生殖有哪些主要区别?

8、简述微生物与基因工程之间的关系。

第十一章微生物生态

一、名词或术语解释

1、生物固氮(biological nitrogen fixation)

2、氨化作用(ammonification)

3、硝化作用(nitrification)

4、反硝化作用(denitrification)

5、菌根(mycorrhiza)

6、大肠菌群(coliforms)

7、嗜极菌(extremophiles)

8、不可培养微生物(uncultured microorganisms)

9、正常菌群(normal flora):

10、条件致病菌(conditioned pathogen)或机会致病菌(opportunistic pathogen)

二、问答题

1、简述微生物作为重要成员在生态系统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2、什么是极端微生物?包括哪些类型?研究极端微生物有何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3、微生物在碳、氮循环过程中的作用。

4、试用一些典型例子说明微生物与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十二章微生物的进化、系统发育和分类鉴定

一、名词或术语解释

1、分子系统树(molecular phylogenetic tree)

2、分类(classification)

3、命名(nomenclature)

4、鉴定(identification

5、菌株(strain)

6、种(微生物)(species)

二、问答题

1、为什么能用生物大分子作为衡量生物进化的标尺?有哪些选用原则?

2、为什么16S(18S)rRNA目前被普遍公认为是一把好的生物谱系分析的“分子尺”?建立16 S r RNA系统发育树的意义何在?

3、用于微生物鉴定的经典指标有那些?微生物分类鉴定中的现代方法有那些?

第四版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后练习题全解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第三版_周群英 课后习题目录 第一篇微生物学基础 (1) 第一章非细胞结构的超微生物——病毒 (1) 第二章原核微生物 (3) 第三章真核微生物 (6) 第四章微生物的生理 (8) 第五章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与生存因子 (12) 第六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16) 第二篇微生物生态 (20) 第一章微生物生态 (20) 第二章微生物在环境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2) 第三章水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的生态工程及微生物学原理 (26) 第四章污、废水深度处理和微污染源水预处理中的微生物学原理 (28) 第五章有机固体废弃物与废气的微生物处理及其微生物群落 (31) 第六章微生物学新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34)

第一篇微生物学基础 第一章非细胞结构的超微生物——病毒 1 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微生物?它有什么特点? 答:病毒没有合成蛋白质的机构——核糖体,也没有合成细胞物质和繁殖所必备的酶系统,不具独立的代谢能力,必须专性寄宿在活的敏感宿主细胞内,依靠宿主细胞合成病毒的化学组成和繁殖新个体。其特点是:病毒在活的敏感宿主细胞内是具有生命的超微生物,然而,在宿主体外却呈现不具生命特征的大分子物质,但仍保留感染宿主的潜在能力,一旦重新进入活的宿主细胞内又具有生命特征,重新感染新宿主。 2病毒的分类依据是什么?分为哪几类病毒? 答:依据是:病毒是根据病毒的宿主、所致疾病、核酸的类型、病毒粒子的大小、病毒的结构、有或无被膜等进行分类的。根据转性宿主分类:有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放线菌病毒(噬放线菌体)、藻类病毒(噬藻体)、真菌病毒(噬真菌体)。按核酸分类:有DNA病毒和RNA病毒。 3病毒具有什么样的化学组成和结构? 答:病毒的化学组成有蛋白质和核酸。还含有脂质和多糖。整个病毒体分两部分:蛋白质衣壳和核酸内芯,两者构成核衣壳。蛋白质衣壳是由一定数量的衣壳粒按一定的排列组合构成的病毒外壳。核酸内芯有两种: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 4叙述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的繁殖过程。 答: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的繁殖过程有:吸附、侵入、复制、聚集与释放。首先,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以它的尾部末端吸附到敏感细胞表面上某一特定的化学成分,或是细胞壁,或是鞭毛,或是纤毛。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立即引起宿主的代谢改变,宿主细胞内的核酸不能按自身的遗传特性复制和合成蛋白质,而由噬菌体核酸所携带的遗传信息所控制,借用宿主细胞的合成机构复制核酸,进而合成噬菌体蛋白质,核酸和蛋白质聚集合成新的噬菌体,这个过程叫装配。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的装配过程如下:先合成含DNA的头部,然后合成尾部的尾鞘、尾髓和尾丝,并逐个加上去就装配成一个完整的新的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噬菌体粒子成熟后,噬菌体的水解酶水解宿主细胞壁而使宿主细胞破裂,使菌体被释放出来重新感染新的宿主细胞一个宿主细胞可释放10到1000个噬菌体粒子。 5什么叫毒性噬菌体?什么叫温和噬菌体? 答:侵入宿主细胞后,随即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作毒性噬菌体。 侵入宿主细胞后,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作温和噬菌体。 6 什么叫溶原细胞(菌)?什么叫原噬菌体? 答:含有温和噬菌体核酸的宿主细胞被称作溶原细胞。在溶原细胞内的温和噬菌体核酸,称为原噬菌体。 7 解释Escherichia coli K12(λ)中的各词的含义。

公共必修课

公共必修课中的英语是没办法选班的,上学期是什么班,下学期还是什么班.除非通过申请征得教务处同意换班.计算机快班的同学请在公共平台下的快班课程那选取自己下学期的计算机课程.公共必修课中的体育是在体育学院栏目下的公共体育中选取. 素选推荐: 篮球技战术拓展(李晓东) 必备条件:院队水平,如果你不是院队的还是劝你不要去了,首先才一个学分,不值得,第二个你要是没那个水平去了没有多大的用处,而且经常点名,被点到了那么几次就可以回去了。不过对于那些有实力而又对篮球充满了兴趣的同学果断选,课上会做些训练然后和校女队打比赛,还是挺有趣味的。 大学国文(和家胜) 经常点名,讲的不怎么样,没什么学得到的,不过偶尔还是可以讲两个笑话来听听 人力资源(鄢显俊) 课堂很活跃,课的形式比较新颖,会点名的哦,老师嘛,长得,还行,会点名的哦 中国现实经济问题分析 老师是经院的优秀老师,有8个人轮流上,不点名,不期中考 dv制作 老师比较诙谐,搞笑,很爱笑,讲的也不错,期末要求交一个自作的DV作品,上课常会播放下片子看看,老师据说长得很帅,高大威武,不过年龄有点大了。 网页制作 不点形式化的点名,不过因为每节课都要交作业所以基本算是点名了,课的内容比较简单,不过老师讲的很详细,一不小心就睡着了。期末要交个大作业。 考古(朱之勇) 可以学的一些历史啥的,老师是黑龙江人也是比较搞笑的很容易说话基本上不点,貌似就点过一次,即使不去也没关系的, 旅游地理学 老师很不错的哦,是个好人,课有那么点枯燥加白痴,老师会放些宣传片什么的,期中考很简单,做个报告什么的,老师也是很通情理的人,期末考试也不是很难。

大学生性健康(杨婉秋) 老师很有气质,不点名的,期中做个大作业,一般是调查什么的,很有诱惑的哦 保鲜技术概论 一学期就上几节课。平时是自己签到,名册在下面转,不是点名 言语交际艺术 周六的课,平时点名,还学走姿坐姿什么的,一人一人表演神马的,但是期末会告诉你题和答案,非常简单,分数高。 毒品艾滋病与犯罪 偶尔点名,期末要背讲义。 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 挂科小天王,但是从来不点名,分不高 化石 不点名,期末背讲义。 怎样打官司 不点名,考试简单,分高。 中国文化概说 点名,没有讲义 药物与疾病 不点名,期中写论文,期末不太清楚 人类生态学 老师讲的挺好,期末背PPT。 体育舞蹈(杨绍琼)

公共必修课《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1.课程说明总课时6

公共必修课《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总课时68节(理论41,实验27),周学时4.5,学分3分,开课学期4。 1.课程性质: 公共必须修课。这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为学习基础、预防、临床、口腔医学类等专业的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课程教学质量直接影响以上各专业的学生的质量。 2.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获得医学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本课程体现了三特(特定对象、特定要求、特定限制)和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用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和创新思维。 3.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本课程的内容包括:细菌学,真菌学和病毒学三部分内容。其详细内容与课时安排,见 本大纲的教学内容纲要及教学时数分配表。 4.本课程使用教材和参考书: 使用教材:医学微生物学,陆德源主编,2001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参考书:医学微生物学(供七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贾文祥主编,2001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医学免疫学,陈慰锋主编,2000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5.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细菌学(总论、球菌、肠道杆菌、厌氧性细菌、分枝杆菌、立克次体、);真菌学;病毒学(总论、流感病毒、肝炎病毒、乙脑病毒、出血热病毒、疱疹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狂犬病毒)。 教学难点:分枝杆菌;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朊粒。 6.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并穿插实验教学(理论授课与实验操作之比3∶2)。课堂教学 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技术,直观、形象、生动,并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拓展思维空间。实验教学采用示教及操作,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验证课堂理论知识。 二.教学内容纲要(注:斜体及加粗为掌握内容,其他均为了解内容) 绪论 1.目的与要求: 1).掌握微生物的定义,种类。 2).掌握医学微生物学的概念,内容及学习目的。 3).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4).了解微生物学的发展史。 2.内容提要及教学要求: 微生物的定义,种类及分布。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微生物学的发展史。 医学微生物学的概念,内容及学习目的。 第一篇细菌学

名词解释-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微生物:肉眼看不见的、必须自电子显微镜或光学显微镜下才能看见的所有微小生物的统称。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专性寄生在活的敏感宿主体内的超微小生物。他们只具有简单的独特结构,可通过细菌过滤器。 蛋白质衣壳:由一定数量的衣壳粒(由一种或几种多肽链折叠而成的蛋白质亚单位)按一定的排列组合构成的病毒外壳。 核酸内芯:即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 装配:借用宿主细胞的合成机构复制核酸,进而合成噬菌体的蛋白质,核酸和蛋白质聚集合成新的噬菌体。 毒性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随即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 温和噬菌体: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当它侵入宿主细胞后,其核酸附着并整合在宿主染色体上,和宿主的核酸共同复制,宿主细胞不裂解而继续生长。) 溶原细胞:含有温和噬菌体核酸的宿主细胞(溶原性是遗传特性) 原噬菌体(或前噬菌体):溶原细胞内的温和噬菌体核酸 噬菌斑:原代或传代单层细胞被病毒感染后,一个个细胞被病毒蚀空成空斑(亦称蚀斑)。 PFU:病毒空斑单位——单位体积内含有病毒数:ηPFU=(n瓶内空斑平均数*病毒稀释度)/每瓶的病毒接种数 原核微生物:无核膜包被,只有称作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微生物。 极端微生物(亦叫嗜极微生物):喜在极端恶劣环境中生活的微生物。组要包括嗜酸菌、嗜盐菌、嗜热菌、嗜冷菌及嗜压菌等。 细胞壁:包围在细菌体表最外层的、坚韧而有弹性的薄膜。 原生质体:包括细胞质膜(原生质膜)、细胞质及内含物、拟核。 细胞质膜:紧贴在细胞壁的内侧而包围细胞质的一层柔软而富有弹性的薄膜。是半渗透膜。 核糖体:原核微生物的核糖体是分散在细胞质中的亚微颗粒,是合成蛋白质的部位。 内含颗粒:细菌生长到成熟阶段,因营养过剩形成的一些贮藏颗粒。 荚膜:一些细菌在其细胞表面分泌的一种把细胞壁完全包围封住的黏性物质。 黏液层:有些细菌不产荚膜,其细胞表面仍可分泌黏性的多糖,疏松地附着在细菌细胞壁表面上,与外界没有明显边缘。 菌胶团:有些细菌由于其遗传特性决定,细菌之间按一定得排列方式互相黏集在一起,被一个公共荚膜包围形成一定形状的细菌集团。(一定要先形成荚膜、黏液层才能黏成菌胶团) 衣鞘:丝状体表面的黏液层或荚膜硬质化,形成一个透明空韧的空壳。(水生境中的丝状菌多数有衣鞘) 芽孢:某些细菌在它的生活史中某一个阶段或某些细菌在它遇到外界不良环境时,在其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内生孢子。(抗逆性休眠体,是细菌的分类鉴定依据之一) 鞭毛:由细胞质膜上的鞭毛基粒长出穿过细胞壁伸向体外的一条纤细的波浪状丝状物。 菌落:由一个细菌繁殖起来的,由无数细菌组成具有一定形态特征的细菌集团。 菌落特征: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的培养特征。 光滑型菌落:具有荚膜,表面光滑、湿润、黏稠的菌落。 粗糙型菌落:不具有荚膜,表面干燥、皱褶、平坦的菌落。 菌苔:细菌在斜面培养基接种线上长成的一片密集的细菌群落。 真核微生物:有发育完好的细胞核,有高度分化的细胞器,进行有丝分裂的微生物。 原生动物:动物中最原始、最低等、结构最简单的单细胞动物。 全动性营养:全动性营养的原生动物以其他生物(如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藻类、比自身小的原声动物和有机颗粒)为食。 植物性营养:有色素的原生动物,在有光照的条件下,吸收CO2和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供自身营养。腐生性营养:某些无色鞭毛虫和寄生的原生动物,借助体表的原生质膜吸收环境和寄主中的可溶性有机物作为营养。胞囊:若环境条件变坏,如水干涸、水温、pH过高或过低,溶解氧不足,缺乏食物或排泄物积累过多,污水中的有机物浓度超过原生动物的适应能力等情况,都可使原生动物不能正常生活而形成胞囊。胞囊是抵抗不良环境的一种休眠体。 微型后生动物:原生动物以外的多细胞动物叫后生动物,有些后生动物形体微小,要借助光学显微镜看清,故称为后生动物。

公共课程考试必修课答案

(A接触传播)是埃博拉出血热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A邪犯肺卫)型中东呼吸综合征的主症为发热,咽痛,头身疼痛,咳嗽少痰,乏力倦怠,纳食呆滞等 (C.正虚邪陷)型中东呼吸综合征的治法为回元固脱,解毒开窍 (D.阳气暴脱证)黄热病的表现为身热骤降,面色苍白,气短息微,大汗不止,四肢湿冷,烦躁不安或神昏谵语,肌肤斑疹或见各种出血。舌质淡红,脉微欲绝(D.以上均是)等医疗器具和物品要实行专人专用 (D.正虚邪恋)的推荐方剂为沙参麦门冬汤合竹叶石膏汤 (D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人和灵长类动物)为埃博拉出血热的传染源。 (邪犯肺卫)型中东呼吸综合征的主症为发热,咽痛,头身疼痛,咳嗽少痰,乏力倦怠,纳食呆滞等 2007年,首次在西太平洋国家密克罗尼西亚的(D.稚普岛)发生寨卡病毒疫情暴发 AAAAAAAAAAA 埃博拉病毒100℃( B 5分钟)即可灭活病毒 埃博拉病毒60℃灭活病毒需要(小时) 埃博拉病毒60℃需(A 1 )小时灭活 埃博拉病毒的感染对象不包括(A家禽) 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为(C.狐蝠科的果蝠) 埃博拉病毒对(A、红外线)不敏感 埃博拉病毒对热有(C中度)抵抗力 埃博拉病毒对人不致病的类型为(E.菜斯顿型) 埃博拉病毒对紫外线、γ射线、甲醛、(B次氣酸)酚类等消毒剂和脂溶剂敏感埃博拉病毒墓因组编码为(C 7个结构蛋白和1个非结构蛋白) 埃博拉病毒属(D丝状)病毒科 埃博拉病毒在室温及4℃存放(A 1个月)后,感染性无明显变化 埃博拉病毒中(C莱斯顿型)对人不致病 埃博拉出血热病程5-7曰可出现麻疹样皮疹,以(D,肩部、手心和脚掌)多见埃博拉出血热的典型病理特点是(C.肝细胞点、灶样坏死) 埃博拉出血热的潜伏期为(C、2-21天) 埃博拉出血热的潜伏期一般为(C 5-12天) 埃博拉出血热的治疗措施中有误的是(C.禁止血液净化治疗)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应严格执行(C首诊医师负责制) 埃博拉出血热非重病患者发病后(D2周)逐渐恢复 埃博拉出血热患者病房地面(A每天)使用500mg/L-1000mg/L含氯消毒液湿式埃博拉出血热患者病房物体表面如床头柜、水龙头、门把手以及各种台面等,用(C 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其它符合要求的表面消毒剂擦拭消毒埃博拉出血热患者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当戴(D医用防护口罩) 埃博拉出血热留观病例、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应当在(A、2小时)之内通过传埃博拉出血热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期限为自最后一次与病例或污染物品等接触之日起至第(D、21天)结束。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考试复习题库(全面版)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题库 一、名词解释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专性活细胞寄生的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超显微非细胞生物 2.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的总称 3.温和性噬菌体: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其核酸附着并整合在宿主染色体上,和宿主的核酸同步复制,宿主细胞不裂解 而继续生长 4.溶原性:病毒感染细菌后,其基因组整合到宿主的染色体中,在宿主内进行复制并且引起细菌细胞的裂解 5.质粒:是核以外的遗传物质,能自我复制,把所携带的生物形状传给子代 6.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活史的某个生长阶段或某些细菌在遇到不良环境时,在细胞质内生成的内生孢子 7.菌胶团:细菌之间按一定排列方式互相粘结在一起,被一个公共荚膜包围形成的细菌集团 8.菌落:一个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迅速生长繁殖形成的一个由无数细菌组成的具有一定形态特征的细菌集团 9.酶:由细胞产生的,能在体内或体外起催化作用的一类具有活性中心和特殊构象的生物大分子 10.酶的活性中心:酶蛋白分子中与底物结合,并起催化作用的小部分氨基酸微区 11.酶的竞争性抑制:有些抑制剂的结构与底物结构类似,影响底物和酶的结合,使反应速率下降 12.新陈代谢:生物从外界环境不断摄取营养物质,经过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转变成细胞的组成,同时产生废物并排除体 外 13.内源呼吸:外界没有供给能源,利用自身内部贮存的能源物质进行呼吸 14.EMP途径(糖酵解):在无氧条件下,1mol葡萄糖逐步分解产生2mol丙酮酸、2molNADH+H+、2molATP的过程 15.TCA循环(三羧酸循环):丙酮酸有氧氧化过程的一系列步骤的总称。由丙酮酸开始,先经氧化脱羧作用,并乙酰化形 成乙酰辅酶A和1molNADH+H+,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并最终氧化为CO2和H2O 16.底物水平磷酸化:微生物在基质氧化过程中,可形成多种含高自由能的中间产物,这些中间产物将高能键交给ADP,使 ADP磷酸化生成ATP 17.氧化磷酸化:微生物在好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时,通过电子传递体系产生ATP 18.光合磷酸化:光引起叶绿素、菌绿素或菌紫素逐出电子,通过电子传递体系产生ATP 19.分批培养:将一定量的微生物接种在一个封闭的、盛有一定体积液体培养基的容器内,保持一定的温度、pH和溶解氧量, 微生物在其中生长繁殖 20.恒浊连续培养:使细菌培养液的浓度恒定,以浊度为控制指标的培养方式 21.恒化连续培养:维持进水中的营养成分恒定,以恒定流速进水,以相同流速流出代谢产物,使细菌处于最高生长速率状 态下生长的培养方式 22.灭菌:通过超高温或其他物理化学方法将所有微生物的营养细胞和芽孢或孢子全部杀死 23.消毒:通过物理化学方法致病菌或所有营养细胞和一部分芽孢 24.光复活现象:经紫外辐射照射的菌体或孢子悬液,随即暴露于蓝色区域可见光下,有一部分受损伤的细胞可恢复其活力 25.抗生素: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杀死其他微生物或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的化学物质 26.生长限制因子:处于较低浓度范围内,可影响生长速率和菌体产量的营养物 27.竞争关系:不同的微生物种群在同一环境中,对食物等营养、溶解氧、空间和其他共同要求的物质互相竞争,互相受到 不利影响 28.互生关系:两种可以单独生活的生物共存于同一环境中,相互提供营养及其他生活条件,双方互为有利,相互受益 29.共生关系:两种不能单独生活的微生物共同生活于同一环境中,各自执行优势的生理功能,在营养上互为有利而所组成 的共生体 30.拮抗关系:共存于同一环境的两种微生物,一种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一些代谢产物,其中有些产物对一种(或一类) 微生物生长不利、抑制或者杀死对方 31.捕食关系:微生物不是通过代谢产物对抗对方,而是吞食对方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代码:120102 2.课程名称:微生物学 3.学时/学分:51学时/3学分 4.开课系(部)、教研室:生命科学系、生物工程教研室 5.先修课程: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 6.面向对象:生物工程专业 二、课程性质与目标 1.课程性质:微生物学是一门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生命活动的科学。以微生物作为研究材料,往往会加速生物学基本问题研究的进展;微生物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在工业、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行业有着广阔的应用领域,构成了现代生物技术的基础;微生物还在基因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等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微生物学是生物工程专业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微生物学通常在基础生物学、生物化学等先行课程之后开设,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等课程奠定了基础。 2.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掌握微生物的形态结构、营养代谢、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生态及免疫学的基础知识,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以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在教学中,还要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了解该学科的发展前沿、热点和问题,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及工作实践打下宽厚的基础。 三、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3课时) (一)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走进微生物世界,了解微生物是什么?做什么?以及它们与人类的特殊关系;了解微生物的发现与微生物学发展;明确微生物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展望未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明确肩负的重任。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习题及答案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习题目录 第一篇微生物学基础 (2) 第一章非细胞结构的超微生物——病毒 (2) 第二章原核微生物 (7) 第三章真核微生物 (13) 第四章微生物的生理 (18) 第五章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与生存因子 (27) 第六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37) 第二篇微生物生态 (44) 第一章微生物生态 (44) 第二章微生物在环境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50) 第三章水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的生态工程及微生物学原理 (58) 第四章污、废水深度处理和微污染源水预处理中的微生物学原理 (63) 第五章有机固体废弃物与废气的微生物处理及其微生物群落 (68) 第六章微生物学新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74)

第一篇微生物学基础 第一章非细胞结构的超微生物——病毒 1 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微生物?它有什么特点? 答:病毒没有合成蛋白质的机构——核糖体,也没有合成细胞物质和繁殖所必备的酶系统,不具独立的代谢能力,必须专性寄宿在活的敏感宿主细胞内,依靠宿主细胞合成病毒的化学组成和繁殖新个体。其特点是:病毒在活的敏感宿主细胞内是具有生命的超微生物,然而,在宿主体外却呈现不具生命特征的大分子物质,但仍保留感染宿主的潜在能力,一旦重新进入活的宿主细胞内又具有生命特征,重新感染新宿主。 2病毒的分类依据是什么?分为哪几类病毒? 答:依据是:病毒是根据病毒的宿主、所致疾病、核酸的类型、病毒粒子的大小、病毒的结构、有或无被膜等进行分类的。根据转性宿主分类:有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放线菌病毒(噬放线菌体)、藻类病毒(噬藻体)、真菌病毒(噬真菌体)。按核酸分类:有DNA病毒和RNA病毒。 3病毒具有什么样的化学组成和结构? 答:病毒的化学组成有蛋白质和核酸。还含有脂质和多糖。整个病毒

2017年安徽省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公共必修课试题及个人答案

课程一工程项目风险管理(100分) 一、单选 1、现代工程项目的风险(B) A:跟以前一样没变 B:越来越大 C:越来越小 D:范围变小 2、下列不是回避风险的是(D) A:选择风险小或者适中的项目 B:回避风险大的项目 C:及时中断风险项目 D:选择风险大、利润大的项目 3、下列那个不属于按管理的过程分析的风险。(A) A:生产能力风险 B:环境调查和预测的风险 C:运营管理风险 D:高层战略风险 二、多选 1、对于将来情况的正常预测以及正常的、理想的工程技术、管理和组织实施是工程项目(ABCDE)的基础。 A:规划 B:计划 C:可行性研究 D:设计 E:构思 2、风险评价的内容是(ABCDE) A:风险的影响和损失分析 B:风险的发生可能性分析 C:风险级别 D:风险存在和发生时间分析 E:分析的起因和可控性分析 3、项目环境要素风险主要有(ABCDE) A:自然条件 B:政治风险 C:经济风险 D:社会风险 E:法律风险 三、判断 1、风险管理在项目组织中逐渐职能化趋势(A) A:正确

2、风险的管理为现代项目管理研究和应用的特点之一(A) A:正确 B:错误 3、决策树常常用于不同风险方案的选择(A) A:正确 B:错误 4、风险管理的目的在于消灭风险(B) A:正确 B:错误 课程二工程项目索赔管理案例分析(80分) 一、单选 1. 课程中通过案例一对承包人索赔的建议除了要牢固树立和强化索赔意识和索赔及时为自己,也是为业主外还有(A ) A:及时进行索赔 B:索赔及时为自己 C:在最后期限进行索赔 D:索赔及时为业主 2. 我国现行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标准文本对结算的约定是两个(D )天,即承包人报送结算的时间和发包人进行审价的时间都是这个时间。 A:10 B:15 C:7 D:28 3、因发包人的责任造成工期延误和(或)承包人不能及时得到合同价款及承包人的其他经济损失时,当该索赔事件持续进行时,承包人应当阶段性向工程师发出索赔意向,在索赔事件终了后(C )天内,向工程师送交索赔的有关资料和最终索赔报告。 A:7 B:10 C:28 D:15 二、多选 1. 课程中案例一发生停窝工损失的三个阶段是(ACD ) A:开发公司延期提供完整施工图纸导致停窝工 B:开发公司延期提供水电导致停窝工 C:开发公司不能提供变更楼层高度的合法图纸导致停工 D:开发公司拖延提供施工场地导致开工延期 E:开发公司不能及时提供变工程款导致停窝工 2. 课程中案例一的开工时间和竣工时间分别为(DE)[这个题目选项,估计是系统错误] A:39696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很好的复习资料)

绪论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一、名词解释: 1.微生物:微生物是是一类形态微小,结构简单,单细胞或多细胞的低等生物的通称。 2.原核微生物:原核微生物的核很原始,只是DNA链高度折叠形成的一个核区,没有核膜,核质裸露与细胞质没有明显的界限,称为拟核或似核,也没有细胞器,不进行有丝分裂。 3.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有发育完好的细胞核,核内有核仁和染色质.有核膜将细胞核和细胞质分开,使两者有明显的界限.有高度分化的细胞器,进行有丝分裂。 4.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讲述微生物的形态、细胞结构及其功能,微生物的营养、呼吸、物质代谢、生长、繁殖、遗传、与变异等的基础知识;讲述栖息在水体、土壤、空气、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城市有机固体废物生物处理,以及废气生物处理中的微生物及其生态;饮用水卫生细菌学;自然环境物质循环与转化;水体和土壤的自净作用,污染土壤的治理与修复等环境工程净化的原理。 二、简答题: 1.微生物的种类; 微生物类群十分庞杂,包括:无细胞结构的病毒、类病毒、拟病毒等,属于原核生物的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等,属于真核生物的酵母菌和霉菌,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 2.微生物的特点; ○1个体极小;○2分布广,种类繁多;○3繁殖快;○4易变异。 第一章非细胞结构的超微生物——病毒 一、名词解释: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专性活细胞寄生的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超显微非细胞生物。 2.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的总称,因部分能引起宿主菌的裂解,故称为噬菌体。 3.溶原性:病毒感染细菌后,其基因组整合到宿主的染色体中,在宿主内进行复制并且引起细菌细胞的裂解。这个过程称为溶原性。 4.亚病毒:是一类结构和组成比真病毒小,简单,仅有核酸或蛋白质组成,可以侵染动物和植物的病原体。 5.类病毒:是比病毒更加小的致病感染因子。只含具侵染性的RNA组分。 6.拟病毒:又称类类病毒、壳内类病毒或病毒卫星,是一类被包裹在植物病毒粒体内部的类病毒,被称为拟病毒。只含有不具侵染性的RNA组分。 7.阮病毒:是一类能侵染动物并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小分子无免疫性疏水蛋白质。又称蛋白质侵染因子,是一类不含核酸的传染性蛋白质分子。 二、简答题: 1.病毒的特点; ○1形体极其微小,一般能通过细菌滤器,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用nm表示;○2无细胞构造,主要是核酸与蛋白质;又称分子生物;○3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4缺乏独立代谢能力;只能在活细胞内利用宿主细胞的代谢机器,合成核酸和蛋白质。 2.病毒的复制过程; 病毒感染敏感宿主细胞后,病毒核酸进入细胞,通过其复制与表达产生子代病毒基因组和新的蛋白质,然后由这些新合成的病毒组分装配成子代毒粒,并以一定方式释放到细胞外。病毒的这种特殊繁殖方式称做复制。 第二章原核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一、名词解释: 1.细菌: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2.质粒:是核以外的遗传物质,能自我复制,把所携带的生物形状传给子代。 3.鞭毛:生长在某些细菌表面的长丝状、波曲的蛋白质附属物,称为鞭毛,其数目为一至数十条,具有运动功能。 4.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 5.荚膜:许多细菌的最外表还覆盖着一层多糖类物质,边界明显的称为荚膜。 6.菌落:将细菌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在合适的条件下进行培养,细菌就迅速地开始生长,形成一个由无数细菌组成的子细胞群体。 7.菌苔:细菌在固体培养基接种线上由母细胞繁殖长成的一片密集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特征的细菌群落,一般为大批菌落聚集而成。 8.放线菌:主要呈丝状生长、以孢子进行繁殖、革兰氏染色阳性的一类原核微生物,属于真细菌范畴。 9.气生菌丝:基内菌丝长到一定时期,长出培养基外,伸向空间的菌丝,直径1-1.4um, 长短不一,形状不一,颜色较深。 10.赤潮: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变质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11.水华:水华是淡水中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绝大多数的水华是仅由藻类引起的,也有部分的水华现象是由浮游动物——腰鞭毛虫引起的。“水华”发生时,水一股呈蓝色或绿色。 12.支原体:支原体是自由生活的最小的原核微生物,没有细胞壁,只具有细胞质膜,细胞无固定形态,为多行性体态。 13.衣原体:介于立克次氏体与病毒之间,能通过细菌滤器,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一类原核微生物。 14.立克次氏体:是大小介于通常的细菌与病毒之间,在许多方面类似细菌,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原核微生物。 二、简答题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微生物学 课程类型: 必修课 总学时: 108 讲课学时: 54 实验学时:54 学分:3 适用对象: 生物工程专业 先修课程: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微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生物工程专业的一个重要的学科基础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微生物学在生命科学领域发展中的作用;微生物的主要类群;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及控制;病毒的结构、复制、防治;了解微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综合”生物学的科学思想,从而使学生能够运用“综合”思想解决生物学中的问题,为学生学习有关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系统掌握微生物学在生命科学领域发展中的作用;微生物的主要类群;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及控制;了解微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一)绪论 1.教学基本内容: (1)微生物与人类; (2)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建立与发展; (3)微生物的类群及特点; (4)微生物学研究对象与任务; (5)本课程的目的、要求及范围。 2.要求:通过教学,引导学生走进微生物世界,了解微生物的概念和作用以及它们与人类的特殊关系;明确微生物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展望未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明确肩负的重任。 (二)微生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原核微生物 1.教学基本内容: (1)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繁殖,细菌的群体形态; (2)放线菌的形态、结构和繁殖,放线菌的群体形态; (3)蓝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繁殖;(3~5部分用图表形式概要描述)

(4)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的形态、结构、功能和繁殖; (5)古生菌的概念、细胞形态和细胞结构。 2.要求:掌握细菌、放线菌的个体形态、细胞结构、化学组成、群体形态特征、繁殖方式。了解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及古生菌的基本结构特点和生活特性。 (三)微生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真核微生物 1.教学基本内容: (1)真核微生物的概述; (2)酵母菌的形态、结构和繁殖,酵母菌的群体形态; (3)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繁殖方式,重点以青霉和曲霉为主,霉菌的群体形态; 2.要求:掌握酵母菌、霉菌的个体形态、结构、群体形态特征、繁殖方式。 (四)病毒 1.教学基本内容: (1)病毒的定义和特点; (2)病毒的形态、种类、结构和化学组成与功能;(重点) (3)病毒的复制和感染;(重点) (4)病毒与宿主的相互作用;(重点与难点) (5)亚病毒因子; (6)病毒与实践: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 2.要求:了解病毒类群的划分,掌握病毒的形态、结构、化学组成,重点掌握病毒的复制及病毒与宿主的相互作用。 (五)微生物的营养 1.教学基本内容: (1)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和营养物质及其生理功能; (2)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光能营养型微生物和化能营养型微生物); (3)微生物吸收营养的方式(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送和膜泡运输); (4)选用和设计培养基的原则和方法、培养基的类型及应用。(重点与难点) 2.要求:掌握微生物所需营养素、微生物营养类型、吸收营养的方式,学会培养微生物的各类型的培养基配制原则及其应用。 (六)微生物的代谢 1.教学基本内容: (1)微生物产能代谢 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自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光能营养微生物的能量转换过程,能量转换方式(2)微生物特有的耗能代谢——二氧化碳的固定,固氮作用,肽聚糖的合成及其它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绪论 1、何谓原核微生物?它包括哪些微生物? 答:原核微生物的核很原始,发育不全,只有DNA链高度折叠形成的一个核区,没有核膜,核质裸露,与细胞质没有明显界限,叫拟核或似核。原核微生物没有细胞器,只有由细胞质膜内陷形成的不规则的泡沫体系,如间体核光合作用层片及其他内折。也不进行有丝分裂。原核微生物包括古菌(即古细菌)、真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粘细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和螺旋体。 2、何谓真核微生物?它包括哪些微生物? 答:真核微生物由发育完好的细胞核,核内由核仁核染色质。由核膜将细胞核和细胞质分开,使两者由明显的界限。有高度分化的细胞器,如线粒体、中心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溶酶体和叶绿体等。进行有丝分裂。真核微生物包括除蓝藻以外的藻类、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微型后生动物等。 3、微生物是如何分类的? 答:各种微生物按其客观存在的生物属性(如个体形态及大小、染色反应、菌落特征、细胞结构、生理生化反应、与氧的关系、血清学反应等)及它们的亲缘关系,由次序地分门别类排列成一个系统,从大到小,按界、门、纲、目、科、属、种等分类。种是分类的最小单位,“株”不是分类单位。 4、生物的分界共有几种分法,他们是如何划分的? 答:1969年魏泰克提出生物五界分类系统,后被Margulis修改成为普遍接受的五界分类系统:原核生物界(包括细菌、放线菌、蓝绿细菌)、原生生物界(包括蓝藻以外的藻类及原生动物)、真菌界(包括酵母菌和霉菌)、动物界和植物界。 我国王大教授提出六界:病毒界、原核生物界、真核生物界、真菌界、动物界和植物界。 5、微生物是如何命名的?举例说明。 答:微生物的命名是采用生物学中的二名法,即用两个拉丁字命名一个微生物的种。这个种的名称是由一个属名和一个种名组成,属名和种名都用斜体字表示,属名在前,用拉丁文名词表示,第一个字母大写。种名在后,用拉丁文的形容词表示,第一个字母小写。如大肠埃希氏杆菌的名称是Escherichia coli。 6、写出大肠埃希氏杆菌和桔草芽孢杆菌的拉丁文全称。 答:大肠埃希氏杆菌的名称是Escherichia coli,桔草芽孢杆菌的名称是Bacillus subtilis。 7、微生物有哪些特点? 答:(一)个体极小 微生物的个体极小,有几纳米到几微米,要通过光学显微镜才能看见,病毒小于0.2微米,在光学显微镜可视范围外,还需要通过电子显微镜才可看见。(二)分布广,种类繁多 环境的多样性如极端高温、高盐度和极端pH造就了微生物的种类繁多和数量庞大。 (三)繁殖快 大多数微生物以裂殖的方式繁殖后代,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十几分钟至二

计算机基础(公共课)实验课程标准

《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计算机基础 英文名称:The Basic Knowledge of Computer 课程编号:20190042 学时数:24 学分数:1 适用专业:全校文科类专业 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程 一、实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课程实验,使学生能够加深对计算机及计算思维的理解,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基本应用,提升计算机操作技能,增强信息安全意识,提高信息素养,具备利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日常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程教学目标如下: 1.熟悉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应用,加深对计算机及计算思维的理解。 2.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及常用软件的使用,提高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3.熟练使用互联网,提高利用互联网查找资料和获取信息能力。 4.熟悉计算机病毒的特征,掌握计算机病毒的基本防治,增强信息安全意识。 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对应关系

二、主要实验仪器设备(含主要教学软件)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计算机 主要教学软件:金山打字通,Windows 7,Office 2010,360安全卫士,360杀毒软件等。 三、实验项目信息

实验项目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实验项目与课程教学目标的对应关系

四、实验报告 该门课程实验不要求学生提交实验报告。 五、实验成绩的评定 实验不单独考核。 课程成绩为学生参加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水平考试(一级)成绩。 六、实验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实验教材: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教程》 教学参考书: [1]《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教程》 [2]《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教程》 20XX年3月

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微生物学课程英文名称:Microbiology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编号: 09003011 课程归属单位:生命科学学院 制定时间:2007年7月20日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微生物是生命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学生应从宏观到微观的各个层次上系统地了解微生物。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对微生物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系统地掌握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手段,为进一步深入学习生物技术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1、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要求 (1)系统地掌握各类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掌握其营养、代谢、生长以及遗传变异、基因重组和生态分布等方面的微生物学基础理论。 (2)较全面的了解微生物对于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以及微生物在工业、农业、医药卫生、食品加工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3)掌握研究微生物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的理论基础。 (二)基本技能要求 (1)掌握微生物学的制片、染色和观察技术。 (2)掌握微生物细胞大小和数量的测定方法。 (3)掌握微生物的分离、培养技术。 (4)了解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2、适用专业和学时数 本大纲适用于生物技术和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总学时数81,其中理论学时数为54,实验学时数为27。 3、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微生物学是生物技术和生物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学习该课程必须具备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等方面的知识。 4、推荐教材和参考书 (一)教材 (1)周德庆编著《微生物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5。 (2)沈萍等编著《微生物学实验》,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6。(二)参考书 (1)沈萍著《普通微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J. Nicklin etc《Microbiology》,科学出版社,1999。 5、教学方法与媒体要求 本课程的理论课要求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二、教学内容及安排 理论教学部分54学时。 第一章绪论(2学时)

(完整版)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完整复习资料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完整复习资料 绪论 一、名词解释: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微生物学、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1.微生物:微生物是肉眼看不见的、必须在电子显微镜或光学显微镜下才能看见的微笑生物的统称。(或一类形态微小,结构简单,单细胞或多细胞的低等生物的通称。) 2. 3.分类地位:五界系统:1969年魏泰克(Whittaker)提出微生物五界分类系统:(1)原核生物界:细菌、放线菌、蓝绿细菌(2)原生生物界:蓝藻以外的藻类及原生动物(3)真菌界(酸性土壤中真菌较多):酵母菌、霉菌(4)动物界(5)植物界。根据16SrRNA及18SrRNA核苷酸顺序的同源性测定,Woese等提出三域系统:(1)古菌域(Archaea):“三菌”产甲烷菌、极端嗜盐菌、嗜热嗜酸菌(2)细菌域(Bacteria)(包括蓝细菌和各种除古细菌以外的其他原核生物):细菌(化)、蓝细菌(光)、放线菌(化)、立克次氏体(寄生)、支原体(人工培养基,最小)、衣原体(寄生)、螺旋体(原核,是细菌与原虫的过度)“三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3)真核生物域(Eukarya):真菌、原生生物、动物、植物。 4.分类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依据:各种微生物按其客观存在的生物属性(如个体形态及大小、染色反应、菌落特征、细胞结构、生理生化反应、与氧的关系、血清学反应等)及它们的亲缘关系分类。 二、简答题: 1.微生物的特点;微生物的种类、生物体的基本特征 ○1个体极小,(体积小,比表面积大):直径由几纳米到几微米,通过光学显微镜才能看见,病毒还需通过电子显微镜看见;○2分布广,种类繁多:小而轻,分布在世界各处,总计约100万种以上;○3繁殖快(生长旺,繁殖速):多数微生物以裂殖方式繁殖后代,在适宜条件下十几分钟至二十分钟就可繁殖一代;○4易变异(适应性强):表现为对营养物质的利用上以及对环境条件尤其是恶劣的“极端环境”的适应性,遗传物质DNA易受环境因素影响而变异;⑤吸收多,转化快:相对于自身个体重量来说,吸收、转化营养物质多且快。 第一章非细胞结构的超微生物——病毒 一、名词解释:双名法, 溶菌性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专性活细胞寄生的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超显微非细胞生物。 2.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的总称,因部分能引起宿主菌的裂解,故称为噬菌体。 3.溶原性:病毒感染细菌后,其基因组整合到宿主的染色体中,在宿主内进行复制并且引起细菌细胞的裂解。这个过程称为溶原性。 4.亚病毒:是一类结构和组成比真病毒小,简单,仅有核酸或蛋白质组成,可以侵染动物和植物的病原体。 5.类病毒:是比病毒更加小的致病感染因子。只含具侵染性的RNA组分。 6.拟病毒:又称类类病毒、壳内类病毒或病毒卫星,是一类被包裹在植物病毒粒体内部的类病毒,被称为拟病毒。只含有不具侵染性的RNA 组分。 7.阮病毒:是一类能侵染动物并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小分子无免疫性疏水蛋白质。又称蛋白质侵染因子,是一类不含核酸的传染性蛋白质分子。 二、简答题:溶菌性噬菌体的增殖过程 1.病毒的特点; ○1形体极其微小,一般能通过细菌滤器,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用nm表示;○2无细胞构造,主要是核酸与蛋白质;又称分子生物;○3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4缺乏独立代谢能力;只能在活细胞内利用宿主细胞的代谢机器,合成核酸和蛋白质。 2.病毒的复制过程; 病毒感染敏感宿主细胞后,病毒核酸进入细胞,通过其复制与表达产生子代病毒基因组和新的蛋白质,然后由这些新合成的病毒组分装配成子代毒粒,并以一定方式释放到细胞外。病毒的这种特殊繁殖方式称做复制。 第二章原核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一、名词解释:菌毛、性菌毛 1.细菌: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2.质粒:是核以外的遗传物质,能自我复制,把所携带的生物形状传给子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