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技术标准国标

技术标准国标

技术标准国标
技术标准国标

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企业技术标准体系的结构、格式和制修订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类型、不同规模的企业。

本标准规定的要求是通用的。不同类型企业可根据产品类型和生产特点,适当剪裁。剪裁不能影响企业提供产品与适用法律法规责任的要求和企业技术标准体系的系统性和有效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1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

(ISO/IEC Directives,part3,1997, Rules for the structure and drafting of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NEQ)

GB/T 1.2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

GB/T 13017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指南

GB/T 16901(所有部分)图形符号表示规则产品技术文件用图形符号

GB/T 16902(所有部分)图形符号表示规则设备用图形符号

GB/T 19001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dt ISO 9001:2000)

GB/T 19022 测量设备的质量保证

GB/T 20001 (所有部分)标准编写规则

GB/T 24001 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idt ISO 14001:1996)GB/T 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技术标准technical standard

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

3.2 技术标准体系technical standard system

企业范围内的技术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它是企业标准体的组成部分。

4技术标准体系的构成

6技术标准的结构和格式

6.1 企业产品标准文本的结构和格式可参考GB/T 1.1的规定。

6.2 规程、规范、守则、操作卡、作业指导书的结构和格式也可按照有关行业指导性标准规定。

7技术基础标准

7.1 概述

技术基础标准是在一定范围内作为其他标准的基础,并普遍使用,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标准。企业技术基础标准是在企业范围内,作为企业制定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的基础。

7.2 技术基础标准内容

7.2.1 标准化工作导则。

标准化工作导则系指指导企业开展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包括:

a) 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如GB/T 1.1;

b) 标准编写规则,如GB/T 20001;

c) 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如GB/T 1.2的有关规定;

d) 各类标准的通用编写规定,如GB/T 1.1的有关规定;

e) 当GB/T 1.1不能满足企业特殊需求时,可制定标准编写规定,如:企业技术标准的编写规定。

7.2.2 通用技术语言标准。

为了使技术语言达到统一、简化、准确,以便于互相交流和正确理解,提高工作效率而制定的标准。包括:

a) 术语标准。

术语标准一般规定术语定义(或解释性说明)和对应的外文名称。包括:

1) 全国通用的综合性术语标准;

2) 行业通用的术语标准;

3) 企业术语标准。没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时,可根据GB/T 20001.1制定企业常用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术语标准。

b) 符号、代号、代码、标志标准。

c) 技术制图标准。

1) 国家发布的通用技术制图标准和有行业特点的制图标准,企业应直接采用。

2) 对一些生产、技术中需要统一而又无现行国家标准的图形、符号、代号、代码或标志,企业可根据GB/T 16901~16902制定企业制图标准。

7.2.3 量和单位标准。

标准化工作导则系指指导企业开展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包括:

a) 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如GB/T 1.1;

b) 标准编写规则,如GB/T 20001;

c) 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如GB/T 1.2的有关规定;

d) 各类标准的通用编写规定,如GB/T 1.1的有关规定;

e) 当GB/T 1.1不能满足企业特殊需求时,可制定标准编写规定,如:企业技术标准的编写规定。

7.2.4 数值与数据标准。

数值与数据标准应包括:

a) 生产经营中各种极限数值的判定与表示标准;

b) 包含有特性值和数据表的标准。

7.2.5 互换性与精度标准及实现系列化的标准。

7.2.6 环境保护、安全通用标准。

7.2.7 各专业的技术指导通则或导则。

7.3 技术基础标准的编制方法

7.3.1 收集

企业应收集下列有关的基础标准:

a) 全国通用的综合性基础标准;

b) 行业通用基础标准;

c) 专业通用基础标准。

7.3.2 转化

企业对技术基础标准一般可直接引用,也可根据企业需要,选择其中部分内容转化为企业标准或规定,供企业内部使用。

7.3.3 编入企业技术标准体系的方法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的基础标准编入企业标准体系的方法是:

a) 对于国家、行业的基础标准,企业可先将其编号和名称集中编入一个企业标准内,然后再将标准文本编入企业技术标准体系;

b) 将国家、行业基础标准编号和名称直接写进企业标准体系表中,然后再将标准文本编入企业技术标准体系。

7.3.4 企业技术基础标准编号

对于编入企业技术标准体系的适用基础标准文本可以采用双重编号。即在国家、行业基础标准原编号基础上,再根据该标准在企业标准体系中的位置加

上企业标准编号,以表明该项基础标准在企业标准体系中的位置,便于查找。企业制定的技术基础标准则直接按其在企业标准体系中的位置编号。

7.4 企业技术基础标准制定要求

应建立齐全、有效的企业技术基础标准。对制定企业技术标准有指导和制约作用或能够指导本企业生产技术的国家或行业基础标准均应纳入企业技术基础标准体系。没有国家或行业基础标准的,企业可自行制定企业技术基础标准。8设计技术标准

8.1 概述

设计技术标准是为保证与提高产品设计质量而制定的标准。

8.2 设计标准内容

设计标准的内容包括:

——设计符号、代号、术语标准;

——产品安全、环境和其他法规要求及国际惯例;

——设计准则;

——专业设计规范;

——设计参数与数据标准;

——设计计算方法标准;

——设计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设计中用于评价产品和工序的试验方法以及验收规则;

——计算机辅助设计;

——设计图样与文件的格式和编号标准;

——设计文件完整性要求。

8.3 设计标准制定要求

8.3.1 设计标准应满足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要求。

8.3.2 产品设计标准应满足产品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8.3.3 在设计标准中对产品的重要质量特性应做出明确而适当的规定,如接收和拒收准则,还应规定产品安全和正常使用所必须的产品特性。

8.3.4 设计标准应保证产品在生产、安装和使用下容易进行生产、特性。

8.3.4 设计标准应保证产品在生产、安装和使用下容易进行生产、验证和控制。

8.3.5 必要时,可把设计标准汇编成企业设计手册供企业设计人员使用。

8.3.6 根据产品特点可编制标准件、通用件手册,建立计算机辅助设计数据库。

9产品标准

9.1 概述

产品标准系指对产品结构性能、规格、质量特性和检验方法所做的技术规定,它可以规定一个产品或同一系列产品应满足的要求,以确定其对用途的适应性。产品可以是软件、硬件、流程性材料或服务。

9.2 产品标准分类

产品标准根据其功能可分为产品交付标准和企业内使用的产品标准。

9.2.1 产品交付标准

9.2.1.1 产品交付标准系指作为产品生产、交付检验、验收和仲裁检验用的依据,是生产企业对消费者和社会的产品质量责任承诺。

9.2.1.2 产品交付标准必须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要求的合法标准。

产品交付标准应符合:

a) 强制性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b) 有关安全、卫生要求的地方标准;

c) 企业声明执行的推荐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

注:企业声明系指在产品或其包装上、产品的声明书、说明书、质量证明书、装货清单、交货单、标签上注明采用的标准。

d) 企业产品标准。包括:

1) 产品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时,制定的企业产品标准;

2) 企业为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并作为出厂交付依据的企业产品标准;

3) 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加以补充规定,并作为出厂交付依据的企业产品标准。

9.2.2 企业内使用的产品标准系指企业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或备案的企业产品标准的“内控标准”。该标准只作为企业内部质量控制使用,不作为交货依据,在企业交货或国家质量监督部门判定质量是否合格时,仍以企业产品交付标准为依据。国家鼓励企业制定严于产品出厂标准的"内控标准"。企业可根据需要,制定企业内使用的产品标准,并在标准“范围”中写明该标准是作为产品出厂检验依据或产品质量内控依据。

9.3 产品标准制定要求

9.3.1 产品标准内容应满足与产品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

9.3.2产品标准编写的基本原则、要求与方法可参考GB/T 1.1和GB/T 1.2

要求。

9.3.3 产品标准内容应满足顾客规定的要求,包括对交付及交付后活动的要求。

9.3.4 顾客虽然没有明示,但产品标准内容也应满足规定的产品用途或已知的预期用途所必须的要求。

9.3.5应有利于而不是阻碍技术的发展,主要规定产品性能要求。不规定产品设计要求及制造工艺要求。

9.3.6 产品标准内容应满足与产品有关的强制性标准要求。已有国家、行业或地方强制性标准的产品,其产品标准必须严格执行。食品产品标准应规定包括产品技术性能和安全卫生要求两部分,如规定食品技术性能要求和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生物性有害物质、化学物质、放射性物质的限量要求。

9.3.7 根据产品用途不同,企业可在产品标准中对质量进行分等分级,以满足不同需要。

9.3.8 产品标准在企业标准体系中的编号要求:

a) 企业产品标准的代号和编号方法按规定编写,其标准顺序号可直接采用企业产品标准在企业技术标准体系中的位置编号。

b) 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产品标准可采用双重编号,其编号方法同7.3.4。

9.3.9 软件和服务企业应制定服务标准和服务提供标准,规定某项服务和服务提供应达到的水平和要求。如结合服务项目的特点规定定量和定性质量指标要求,包括功能、经济、安全、舒适、时间和文明要求。则可直接采用采购质量标准。

10采购技术标准

10.1概述

采购技术标准系指对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中所用的外购原料、辅助材料、燃料、零部件、元器件等(以下简称采购物资)的质量要求而制定的标准。

10.2 采购标准内容

单项采购标准内容一般包括;

a) 采购质量要求

采购质量要求应规定采购物资适用的质量标准(如质量特性、品种、规格、等级),采购质量要求可以引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产品标准,也可以直接规定具体技术要求。外协件应规定外协件技术要求。

b) 进货验收规则

采购物资必须规定进货验收规则,检查采购物资质量是否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及其购买条件。进货验收项目可以是采购物资的原出厂标准质量检测项目的全部,也可以是部分项目。可根据需要与可能,规定进货验收的质量检测项目、数量、时间间隔或次数,但必须慎重地选择被检物资的质量特性。

c) 试验方法

对进货验收的项目,应规定相应试验方法。

d) 保管注意事项

主要规定采购物资在仓库中的保管事项和贮存期限,以及对不合格采购物资隔离存放的规定。若采购物资对保管无特殊要求,可在仓库管理标准中规定。

10.3 采购技术标准制定要求

10.3.1 采购标准应保证对采购物资进行适当控制,防止使用不合格的供应品。

10.3.2 在制定采购标准时,要特别注意对采购的原材料品种、规格的优化、压缩、选用。

10.3.3 在审批采购标准时,应加强对其准确性和完整性的审查。

10.3.4 确定进货验收规则时,应考虑对成本的影响以及不合格外购货物对生产流程的质量影响。

10.3.5 必要时,企业可以把一些常用的采购物资质量标准分类汇编成采购手册或材料手册供采购部门和检验部门作为采购物资和进货验收依据。

11工艺技术标准(操作、运行、维修规程)

11.1 概述

工艺技术标准系指产品实现过程中,对原材料、半成品进行加工、装配和设备运行、维修的技术要求以及服务提供而制定的标准。

11.2 工艺标准分类

工艺标准可分为以下类别:

a) 工艺通用标准;

b) 工艺规程、操作规程、运行规程、维修规程、作业指导书、服务提供规范(以下简称工艺规程);

c) 投产前对原材料、辅助材料和零部件的工艺控制标准;

d) 特殊工序的工艺标准;

e) 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信息接口标准。

11.3 工艺通用标准

工艺通用标准包括:

a)工艺术语标准;

b) 工艺符号、代号标准;

c) 工艺分类、编码标准;

d) 工艺文件标准;

e) 工艺余量标准。

11.4 工艺规程

11.4.1 工艺规程表现形式

工艺规程根据行业的不同,可以是操作规程、运行规程、维修规程、作业指导书或服务提供规范。

11.4.2 工艺规程内容

不同行业的工艺规程内容不一样,一般包括:

a) 机械加工企业的工艺规程内容,如专用工艺规程、通用工艺规程和标准工艺规程;

b) 流程性生产企业的单项工艺规程,如工艺流程、工艺配方、工艺参数或质量指标等;

c) 服务企业的服务提供规范规定提供服务的方法和手段,如服务提供过程中所要求的各项设施、设备、材料等物质资源和服务提供技术与程序。11.5 投产前原材料、辅助材料和零部件工艺控制标准对投产前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和零部件应根据生产需要制定相应的工艺标准,以作为投产前质量控制的依据,并在考虑对成本的影响及不合格外购物资对生产流程的影响后确定所需的试验和检验数量。若投料前的质量要求和采购质量标准不一致时应另行规定,如果一致,则可直接采用采购质量标准。

11.6特殊工序的工艺标准

系指对不易测量或不能经济测量或其操作保养需要特殊技能的工序技术要求所制定的标准,是工艺规程的组成部分。

11.7 工艺技术标准制定要求

11.7.1 根据工艺灵活多变的特点,工艺标准除少数有通用性强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外,多数应结合企业特点制定企业工艺标准。

11.7.2 工艺规程、操作规程、运行规程、维修规程、作业指导书和服务提供规范应明确规定圆满完成产品标准和工艺标准要求的操作程序和方法。一般应规定技术操作前的准备、操作的一般步骤、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对操作环境及设备的清理应达到的基本质量要求、使用的设备、工具的安全规定等内容。

11.7.3 制定服务提供规范,确定各工作阶段接口时,不应留有空白和空隙。

11.7.4 生产过程的工序都应制定工艺标准。工艺标准一般可按工序制定,并按产品实现过程顺序排列。

11.7.5 企业应首先明确直接影响质量的生产和安装工序,确定之后,应制定相应的工艺标准。

11.2.6 各工序的工艺控制规范(尤其是工艺质量指标)应与产品质

量标准协调。

11.7.7 制定特殊工序的工艺标准时,应注意考虑特殊的环境、温度、时间或其他影响质量的因素。

11.7.8 企业要积极引进和转化国(境)外企业有关的工艺标准或规范,以提高企业工艺水平。

12半成品(中间体、半制品、元器件)技术标准

12.1 概述

半成品技术标准系指对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已完成一个或几个生产阶段,经检验合格,尚待继续加工或装配的半成品应达到的质量要求而制定的标准。12.2 生产过程中的半成品的技术标准

生产过程中的半成品,应制定半成品质量标准,作为工艺控制的质量依据。

12.3 单项半成品的技术标准

单项半成品标准内容一般包括:半成品的质量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存放和搬运要求等。

12.4 进入流通领域的半成品

半成品若同时作为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则应制定企业产品标准并进行标准备案,同时纳入产品标准子体系。

13设备、基础设施和工艺装备技术标准

13.1 概述

设备、基础设施和工艺装备技术标准系指根据产品标准要求对企业生产设备、基础设施、工作环境和工艺装备的技术条件及设备维修保养后应达到的质量要求而制定的标准。

13.2 设备标准

设备标准包括以下内容:

a) 外购设备及其主要附件的技术标准。

设备购置前应该收集或编制设备外购技术标准,保证购进的设备能满足生产要求。购置时,应要求供方提供设备标准资料。设备投入使用后,其标准资料应归档保存。

b) 自制设备的技术标准。

自制设备应制定设备技术标准。其标准文本应纳入企业标准体系。

c) 设备的零部件、电子元器件、易损件技术标准。

企业应制定常用的设备零配件、易损件、电子元器件技术标准。若常用的备件已有上级标准,企业应收集并列出有关标准目录。若设备供方已提供了零配件图册清单和技术条件,可作为技术标准使用。无标准、无图册和清单的,企业应自行制定零配件技术标准。

d) 设备维修保养规程。

系指设备在运行使用时的维修保养以及进行各种修理时所应遵守的各项技术要求,应纳入设备技术标准。

e) 设备润滑标准。

企业应制定设备润滑标准,内容一般包括设备润滑油种类、牌号、质量特性、润滑点、润滑油加入量、润滑周期等。

f) 设备操作规程。

13.3 基础设施标准

系指对产品质量特性起重要作用的基础设施[如工作场所、过程装置(硬件和软件)、运输、通讯等]和工作环境(如与产品质量有关的生产卫生条件、温度、湿度、清洁度)的质量要求制定的技术标准。

13.4 工艺装备标准

系指对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各种工具(包括刀具、夹具、模具、工位器具)的结构、尺寸、规格、材质、精度等要求制定的标准。

工艺装备标准内容,包括:

a) 夹具、模具、器具和工具样板标准;

b) 夹具、模具的零部件标准;

c) 工艺流转器具标准;

d) 工艺装备设计规范及编号方法标准等。

13.5 设备、基础设施和工艺装备技术标准制定要求

13.5.1 设备和工艺装备技术标准应规定其精密度和偏移度要求。

13.5.2 制定使用中的设备精密度标准可以与原设备生产厂规定的技术要求有所不同,但必须满足生产工艺的技术要求,保证生产的加工质量。

13.5.3 制定设备和工艺装备标准时,应考虑设备的完整性、清洁度、精度等技术要求。

13.5.4 企业应推选夹具、模具、工位器具等工艺装备的标准化、通用化、组合化,合理压缩工具的品种规格,并制定标准。

13.5.5 设备技术标准一般可按设备的品种类别分别制定,同类设备可以制定设备通用技术标准”,但高精度设备或重要的专用生产装置应单独制定设备技术标准。

b) 包装食品、药品的包装材料标准应规定清洁卫生等要求;

c) 包装容器有外观要求时,在标准中做出现定,如表面缺陷、颜色均匀程度等指标;

d) 有特殊要求的包装容器还应规定抗压、防霉或防锈的技术要求。

14检验、验收和试验方法技术标准

14.1 概述

检验、验收和试验方法技术标准系指对成品、半成品、原材料、辅助材料等的质量进行感官检验、理化检验、抽样检验和生产过程控制指标进行分析检验或验收而制定的方法标准。

14.2 检验、验收和试验方法标准内容

14.2.1 试验方法标准

试验方法标准内容一般包括试样的采取或制备、试剂或标样、试验用仪器以及试验条件、程序、结果的计算和评定等。

试验方法标准应首先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在无适用标准的情况下,可自行制定试验方法标准。

企业为了满足生产需要,可制定快速分析方法,作为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使用,如果要作为产品出厂检测的试验方法标准则必须有科学的检测对比资料证明其有效性和可行性,方可投入运行,但不能作为仲裁检验用。

14.2.2 检验、验收标准

14.2.2.1 检验或验收标准的内容一般包括:检验项目的取样地点、取样方法、试验方法、抽查频率及检验结果的判定、复检规则等。

14.2.2.2 检验、验收标准要求包括:

a) 采购物资检验或验收标准:对采购的原辅材料、燃料;零部件、元器件进厂验收时判定质量而制定的标准。应根据采购物资对成品质量影响大小及在产品成本中的比重,慎重选择被检物资的质量特性,确定检验项目,并制定采购物资检验标准。

b) 工序检验标准:对生产过程中各工序的质量指标或半成品转入下道工序前为判定质量而制定的检验标准。应根据生产工艺流程中产品质量特性的重要性和检验复杂程度,确定被检项目的质量特性和必要的检验及检验频次;并在工序检验标准中规定。

c) 库存品检验标准:为判定库存品质量而制定的检验标准。

d) 成品检验标准:为判定最终成品质量而制定的检验标准。该标准应根据产品标准或合同要求确定,应确保批量产品质量满足产品质量要求。

15测量、检验和试验设备技术标准

15.1 概述

测量、检验和试验设备技术标准系指对测量、价验和试验设备(以下简称测量设备)质量要求和使用方法而制定的标准。

15.2 测量设备标准内容

测量设备标准内容包括:

a) 测量设备的性能,规定测量设备所处的环境条件、量程、偏移、稳定性、分辨率、不确定度等质量要求。

b) 测量设备使用技术规范(包括使用方法和范围)。

c) 测量设备检定规程及校准规范规定检定校准的时间间隔或校准状态以及调整、修理后再检定、校准、安装和使用程序,该规程和规范是法定的计量技术文件,是标准的一种形式。

15.3 测量设备技术标准制定要求

15.3.1 测量设备技术标准应对下列方面做出规定:

a) 所有的测量设备应进行计量确认;

b) 应规定生产控制中各种测量设备的测量不确定度和校准时间间隔并按规定的时间间隔校准或检定,使其量值能溯源到国家或国际的计量基准;

c) 测量设备维修和必要的调整后必须进行再校准;

d) 当不存在上述基准则时,企业应自行编制形成文件的校准规范并记录;

e) 采取封缄等措施防止造成校准、检定失效的调整;

f) 规定明确的标志,以识别校准状态,防止错误使用;

g) 应规定防止搬运、储存和使用中对测量设备损害的技术措施;

h) 当计算机软件使用于测量、检验和试验时,应确认其满足预期用途的能力,确认应在初次使用前进行,必要时再确认。

15.3.2 在没有国家或行业测量设备校准方法时,企业可制定校准规范,以企业标准形式发布和实施,用以满足测量设备检修的需要。但在相应的国家或行业校准规范发布后,企业校准规范应废止(见GB/T 19022)。

16包装、搬运、贮存、标志技术标准

16.1 概述

包装、搬运、贮存、标志技术标准系指为保障产品在包装、贮运、运输,销售中的安全和管理需要,以包装、搬运、贮存、标志的有关事项为对象所制定的标准。

16.2 包装标准内容和要求

16.2.1 包装通用标准

企业一般采用国家、行业规定的通用包装标准或产品包装标准。也呵根据产品特点参照GB/T 1.1自行制定企业包装标准。

16.2.2 包装试验方法标准

包装试验方法标准应符合有关规定。

16.2.3 包装材料、包装容器标准

一般包括以下规定:

a) 应按包装技术要求,合种规定包装材料标准。有现行国家、行业标准时,可引用有关标准;无现行适用标准时,应规定包装材料、包装容器的品种、规格及性能指标。

b) 包装食品、药品的包装材料标准应规定清洁卫生等要求;

c) 包装容器有外观要求时,在标准中做出现定,如表面缺陷、颜色均匀程度等指标;

d) 有特殊要求的包装容器还应规定抗压、防霉或防锈的技术要求。

16.2.4 产品包装质量标准

产品包装质量标准系指对产品包装的质量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制定的标准。

16.2.4.1 产品包装质量标准制定要求一般包括:

a) 应根据产品包装的等级和用户要求提出产品包装技术要求;

b) 产品包装质量标准中规定的技术要求应能用试验方法加以验证。有适用试验方法标准时应采用有关适用标准,无适用标准时应在产品包装质量标准中规定相应的试验方法。

16.2.4.2 产品包装质量标准内容一般包括:

a) 包装计量值:规定内装物的数量、质量、体积;

b) 包装方法;

c) 包装防护:规定所采用的支撑、衬垫、缓冲等防护方式及其材料的性能和使用要求;

d) 随货文件:规定随货文件的内容。

16.3 搬运技术标准

16.3.1 搬运(包括企业内搬运和产品出厂运输)技术标准内容一般包括:

a) 企业内工序间的传输装置、装卸、堆码、搬运机械的技术标准;

b) 产品出厂后的运输及运输工具(手段)的技术要求。

16.3.2 搬运标准制定要求

企业内搬运应制定防止损坏或变质的搬运操作方法标准,尤其应注意对易腐、易燃、易爆等有害物品的搬运方式、方法的规定。对产品出厂运输规定的运输和装卸要求应符合有关国家运输规章的规定。根据产品的特性,可规定以下运输要求:

a) 规定运输方式,如铁路、公路、水运、空运、管道等;

b) 规定运输条件,如遮篷、密封、压力、保温、通风、堆码高度以及安全卫生措施等;

c) 根据产品的特性、大小、体积形状规定装卸要求。

16.4 贮存标准

16.4.1 贮存标准内容一般包括对产品的贮存方式、方法、条件、期限等技术要求。

16.4.2 贮存标准制定要求

对产品的储存、条件、方式、期限应做出明确规定,特别是对有毒、易腐、易燃、易爆、放射性等产品应规定相应的特殊要求。

16.5 标志标准

16.5.1 产品标志技术标准内容一般包括对标签、铭牌、标记或标志(如:安全标志、运输标志、操作标志、接地标志等)的规定。

16.5.2 包装运输标志标准内容主要包括:

a) 包装贮运图示标志标准;

b)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标准;

c) 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标准;

d) 其他有关标志标准。

16.5.3 标志标准的制定要求

制定产品标志标准一般应包括下列要求和内容:

a) 制定产品标志标准应符合国家、行业和地方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规定;

b) 企业技术标准应贯彻国家、行业有关的技术某础标准;

c) 产品或包装上的标志内容应包括产品名称、生产单位、产地、产品标准号、生产日期、使用有效期、产品主要成分、条形码、生产许可证编号等。

d) 产品或包装上的标志字迹清楚、牢固而持久;

e) 从该产品的接收到交付,直至最终目的地或使用者之前的标志须保持完整;

f) 从标志上应便于识别,在必要时可追回需经特别检验的产品。

17安装、支付技术标准

17.1 概述

安装、交付技术标准系指为满足和保证产品质量要求,对产品安装和交付的要求所制定的标准。

17.2 安装、交付技术标准内容包括:

a) 现场安装程序、方法、要求和注意事项;

b) 安装验收技术条件,即对安装完工后的试运行技术要求和方法做出的规定;

c) 交付验收程序、抽样及试验方法;

d) 安装、交付技术文件的完整性要求。

17.3 安装、支付技术标准制定要求

17.3.1 制定安装技术标准时,应包括防止由于安装不当而引起降低产品质量、可靠性、安全性等因素的规定。

17.3.2 对有贮存期限或经过运输、贮存后可能引起产品质量变化的产品,应规定交付时应检查的项目、检查方法和不能交付的规定。

17.3.3 对现场安装和试验中使用的安装、调试、测试设备应规定其技术要求和精密度,并应满足顾客要求。

18服务技术标准

18.1 概述

服务技术标准系指对产品销售过程中、销售后和服务提供所涉及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

18.2 服务技术标准内容一般包括:

a) 对产品可能发生的质量缺陷进行处置的技术规范;

b) 产品使用故障维修规程。对产品使用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应制定对其进行排除、维护、修理的技术规程,以指导售后服务人员、维修点人员及用户维修。

c) 对服务及服务提供可能发生的质量不合格进行处置的技术规范。

19能源技术标准

19.1 概述

能源技术标准系指以企业用能和节能为对象所制定的标准。

19.2 能源技术标准内容

包括:

a) 能源通用标准包括能源术语、符号、代号、图形、单位技术标准等。

b) 能源产品标准包括煤、电、油、气体燃料、焦炭、热力(蒸气、热水)等产品质量标准。

c) 能源设备及其系统的经济运行标准

包括能源的转换设备、供能输送设备、用能终端设备的耗能定额标准,以及设备经济运行规范等。

d) 省能材料标准包括载能、隔能材料及能量传导材料技术标准。

e) 能源方法标准包括企业能量平衡通则、用能设备利用率测试方法、热工测试方法、用能设备经济运行测试方法等。

19.3 能源技术标准制走要求

19.3.1 应在贯彻国家、行业或地方节能法律、法规的同时,贯彻国家、行业有关的能源标准。

19.3.2 要从实际出发制定企业能源技术标准,为节能管理提供技术依据。

20安全技术标准

20.1 概述

安全技术标准系指以保护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为目的而制定的标准。

20.2 安全技术标准内容

20.2.1 安全通用标准包括安全标志和报警信号标准、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分级标准。

20.2.2 产品安全标准产品安全标准一般包括:

a) 电器、机械产品、儿童玩具安全标准;

b) 压力容器、锅炉安全标准;

c) 特种设备安全标准等。

20.2.3 工程安全标准工程安全标准包括:

a) 贮运安全标准;

b) 爆破安全标准;

c) 燃气安全标准;

d) 建筑安全标准;

e) 防火防爆安全标准等

20.2.4 生产过程安全标准生产过程安全标准包括:

a) 安全操作规程;

b) 特殊工作环境(如矿井,高温,酸碱等腐蚀环境,易燃、易爆环境等)安全标准;

c) 设备安全标准等。

20.2.5 劳动防护用品技术标准劳动防护用品技术标准的内容应符合有关规定。

20.3 安全技术标准制定要求

20.3.1 应将国际或国家有关的安全基础标准和产品安全技术要求纳入安全技术标准。

20.3.2 在产品安全标准中,需要顾客注意的安全技术要求应纳入到产品使用说明书和用户注意事项、维修手册、标签及宣传材料中。

21职业健康技术标准

21.1 概述

职业健康技术标准系指为消除、限制或预防职业活动中的健康损害和安全危险及其有害因素而制定的标准。

21.2 职业健康标准内容

职业健康标准包括:

a) 尘埃浓度限量标准;

b) 有害物质浓度限量标准;

c) 噪声、振动、高温限量标准等;

d) 辐射防护标准;

e) 生物危险防护标准等。

21.3 职业健康标准制定要求制定职业健康标准应考虑:

a) 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法规性技术文件要求;

b) 生产过程中涉及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的有害因素;

c) 对生产场所和作业现场的安全卫生要求;

d) 对有害性的原材料、毛坯和半成品的使用、处理要求;

e) 安全卫生要求的检测方法和评价方法等。

22环境技术标准

22.1 概述

环境技术标准系指为保护环境和有利于生态平衡,对大气、水、土壤、振动、电磁等环境质量、污染源、检测方法及其他事项制定的标准。

22.2 环境技术标准内容包括:

a) 环境质量标准;

b) “三废”(废水、废气、废物)排放标准;

c) 环境保护监测方法标准等。

22.3 环境技术标准制定要求

22.3.1 国家和地方环境标准是强制性标准,企业必须依法严格执行。企业应根据国家环境标准选择适应本企业的部分,制定企业环境标准。

22.3.2 企业环境标准,一般应规定允许限量、测试地点和测定周期三个方面内容。

22.3.3 制定环境技术标准时,应考虑对下述因素控制的技术要求:

a) 向大气的排放;

b) 向水体的排放;

c) 废物处置管理;

d) 土地污染等。

23信息技术标准

23.1 概述

信息技术标准系指对企业各种信息的收集、贮存、加工、传递、利用等信息技术活动制定的技术标准。

23.2 信息技术标准内容

23.2.1 信息通用标准包括:信息术语、图形、符号、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条形码技术标准、数据元表示标准、设备与媒体标准、程序设计语言标准、中文信息处理标准、计算机图形标准等。

23.2.2 信息应用标准

信息应用标准系指信息技术在应用中所涉及的标准,包括:

a) 电子商务标准;

b) 电子政务标准;

c) IC卡标准;

d) 智能卡应用标准等。

智能家居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智能家居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立项+批地+贷款) 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编制时间:二〇二〇年四月 咨询师:高建

目录

专家答疑: 一、可研报告定义: 可行性研究报告,简称可研报告,是在制订生产、基建、科研计划的前期,通过全面的调查研究,分析论证某个建设或改造工程、某种科学研究、某项商务活动切实可行而提出的一种书面材料。 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是通过对项目的主要内容和配套条件,如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从技术、经济、工程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财务、经济效益及社会影响进行预测,从而提出该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进行建设的咨询意见,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综合性分析方法。可行性研究具有预见性、公正性、可靠性、科学性的特点。 一般来说,可行性研究是以市场供需为立足点,以资源投入为限度,以科学方法为手段,以一系列评价指标为结果,它通常处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确定项目在技术上能否实施,二是如何才能取得最佳效益。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用途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项目实施主体为了实施某项经济活动需要委托专业研究机构编撰的重要文件,其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作用: 1. 用于向投资主管部门备案、行政审批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的规定,我国对不使用政府投资的项目实行核准和备案两种批复方式,其中核准项目向政府部门提交项目申请报告,备案项目一般提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同时,根据《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对某些项目仍旧保留行政审批权,投资主体仍需向审批部门提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 用于向金融机构贷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我国的商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和进出口银行等以及其他境内外的各类金融机构在接受项目建设贷款时,会对贷款项目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平谷,银行等金融机构只有在确认项目具有偿还贷款能力、不承担过大的风险情况下,才会同意贷款。项目投资方需要出具详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银行等金融机构只有在确认项目具有偿还贷款能力、不承担过大的风险情况下,才会同意贷款。 3. 用于企业融资、对外招商合作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此类研究报告通常要求市场分析准确、投资方案合理、并提供竞争分析、营销计划、管理方案、技术研发等实际运作方案。 4. 用于申请进口设备免税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主要用于进口设备免税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办理中外合资企业、内资企业项目确认书的项目需要提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5. 用于境外投资项目核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全国研究所代码 (标准)

研究所代码 代码研究所 80005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80007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80008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80009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80010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80012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80014 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 80017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80018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80019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80020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80021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80022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80023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 80024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 80025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80026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东海研究站 80027 中国科学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 80028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80029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80030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80032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80033 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 80035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80036 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 80037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80038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80039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80040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80041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80042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80043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80045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80046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80053 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 80054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80055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80057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80058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80060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8006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国家标准》国家标准GBT

国家标准GB/T 13017修订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承担的国家标准GB/T 13017《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修订任务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提出,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纳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制修订项目计划,编号为:53032Z-1101,项目代号20030435-T-424。 2.背景 《指南》于1991年发布后,曾于1995年第1次修订为V.2版,现为第2 次修订的V.3版。从V.2到目前即将发布的V.3的逾十年间,科学技术和标准都已呈现出巨大的发展与进步,使《指南》V.2版内容对照当前高新技术已显出很大的差距。首先,企业在面对瞬息万变的环境而又不能制定可预测的长期规划时,自身必须具有一种自然和动态的演进和适应能力,而不是偶然强加于企业的被动举动,这需要企业制订相应措施来应对。其次,我国目前在国民经济产值上虽然蒸蒸日上,但生产中的能耗、资源消耗、安全事故、劳动生产率、管理水平及在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上都居世界相当落后的地位,这对科学的管理体系提出了要求。再次,我国日益认识到标准的重要作用,起动了国家标准战略的研究,而企业的标准化是标准化战略的基础和落脚点。 3.主要工作过程 承接本标准的修订任务后,我院早在2003年就成立了的标准修订课题组,并去上海汽车工业(集团)公司和宝钢集团做了调研工作,在鲍仲平同志的直接指

导和亲自带领下,收集了大量标准和文献,做了充分的前期调研工作。经过课题组的努力,2006年初基本完成了本标准的草案稿,3月向本院的院领导及各研究所做了汇报,相继走访了多家企事业单位,深入听取了各方意见;并对草案做了多次修改,于2006年6月完成了本标准的征求意见稿。 二、内容简介 1.本标准的定位 a)为编制先进、科学的企业标准体系提供指导 《指南》第三版采纳并融合了国际上最新管理理念和高技术水平的标准。 b)面向所有企业的中性标准 定位在实施系统集成的现代化企业集团,同时也适用于不实施这些集成 的传统企业。既适合于制造业企业,也适用于服务业等其他企业,也可 以为政府电子政务项目建立标准体系提供指导。 2.技术创新 a)以企业建模标准体系(企业工程和集成标准体系)为指导ISO发布了企业建模的系列标准,包括“通用企业参考体系结构与方法 论”GERAM,其范围包括企业工程/企业集成所需的所有知识。要求把 改变过程中利用的多种学科的方法统一起来,例如工业工程、管理科学、 通信和信息技术等方法。GERAM框架的目的是要把基于产品模型和基 于业务过程设计的两种不同的企业工程方法统一起来。 b)以企业管理体系为指导 ISO已发展和制定出“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 管理体系”“信息安全管理”等成套的标准体系,此外还有“风险管理”、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的组建与运行管理,充分发挥其在工程化研究开发,转化科技成果方面的作用,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组建工程中心,旨在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探索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新途径,加强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中心环节,缩短成果转化的周期。同时,面向企业规模生产的实际需要,提高现有科技成果的成熟性、配套性和工程化水平,加速企业生产技术改造,促进产品更新换代,为企业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提供基本技术支撑。 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中,结合人才分流、结构调整,进一步转变科技工作运行机制,有重点地、分期分批地支持一批科技水平高、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贡献的科研机构,使之成为我国推动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攀登科学技术高峰,出成果,出人才的主力军。 第三条工程中心是主要依托于行业、领域科技实力雄厚的重点科研机构、科技型企业或高等院校,拥有国内一流的工程技术研究开发、设计和试验的专业人才队伍,具有较完备的工程技术综合配套试验条件,能够提供多种综合性服务,与相关企业紧密联系,同时具有自我良性循环发展机制的科研开发实体。 第四条工程中心的主要职责和任务是: (一)根据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要,针对行业、领域发展中的重大关键性、基础性和共性技术问题,持续不断地将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科研成果进行系统化、配套化和工程化研究开发,为适合企业规模生产提供成熟配套的技术工艺和技术装备,并不断地推出具有高增值效益的系列新产品,推动相关行业、领域的科技进步和新兴产业的发展。 (二)培训行业或领域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员和工程管理人员。同时,结合国外智力引进工作,在工程技术研究开发方面全方位地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三)实行开放服务,接受国家、行业或部门、地方,以及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等单位委托的工程技术研究,设计和试验任务,并为其提供技术咨询服务。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版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2011版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定位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领域外,各省、市、自治区在保证最低要求的基础上,在课程内容、培养目标、课时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可以拓展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巩固信息素养和技术创新意识;对于培养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所需的信息技术人才、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目标 总体而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为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获取、处理、表达信息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科学习的过程……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内容设置和选择原则 一、小学、初中、高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衔接。 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基本完成应用软件的学习;初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具有“双衔接”,初中不再是零起点。关于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及目标要求的衔接,参考下表: 兴趣与特长应用技能信息素养技术创新 小学激发兴趣,保持学习动机。掌握常用软件/工具的应用技能。体验信息活动,形成信息意识。勇于质疑的问题意识,敢于尝试的创新精神。

智能家居公司排名

智能家居公司排名 【篇一:智能家居公司排名】 近年来智能家具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它利用综合布线技术,通 信技术等等开发出适合家居使用的智能家居产品。智能家居以家居 的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为目的,提倡环保节能的家居理念。接 下来随欧派小编看看十大智能家居品牌排行榜,一起来了解下吧。 十大智能家居品牌排行榜之一:海尔 u-home 海尔 u-home 是海尔 集团在物联网时代推出的美好住居生活解决方案,它采用有线与无 线网络相结合的方式,把所有设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与网络连接, 从而实现了“ 家庭小网”、“ 社区中网”、“ 世界大网”的物物互联,并通过物联网实现了 3c 产品、智能家居系统、安防系统等的智能化识别、管理以及数字媒体信息的共享。 海尔u-home 用户在世界的任何角落、任何时间,均可通过打电话、发短信、上网等方式与家中的电器设备互动,畅享“ 安全、便利、 舒适、愉悦”的高品质生活。 十大智能家居品牌排行榜之二:索博因索博因在智能家居和电力线 通讯领域的不断创新和领导地位而闻名世界。在智能家居远景的激 励下,索博员工致力于帮助您与所想和所需的人实现简捷的而真智 能的智能家居。我们通过向您提供最佳的产品、最好的体验、强大 的销售网络和全方面的服务来实现这个目标。索博是世界智能家居 为数不多的集标准智能家居协议与产品生产的企业之一,拥用全球 性的业务和影响力。 十大智能家居品牌排行榜之三:快思聪快思聪品牌于1971年成立;(crestron)总部设立于美国新泽西rockleigh拥有五万平方尺的现代 化设备,是快思聪集团的销售、推广、财务及技术中心。而于新泽 西cresskill的生产厂房亦已扩展至五万平方尺,为全球供应先进的 遥控设备。快思聪在洛杉矶、乔治亚州、芝加哥、墨西哥、香港、 新加坡、吉隆坡、北京、上海、广州及布鲁塞尔设有分公司,专为 当地的经销商及用户提供客户服务、培训、技术及销售的支持。 十大智能家居品牌排行榜之四:霍尼韦尔具有120多年历史的霍尼 韦尔是世界自动化控制技术的领导者。在智能社区领域,霍尼韦尔 拥有二十多年市场经验和技术积累。根据中国小区市场的特别需求,霍尼韦尔研发并整合了小区智能安防系统最全的产品线及成熟的一 体化解决方案,包括出入口控制、视频监控、周界及室内防盗报警、

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NIST)的质谱计校准技术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NIST)的质谱计校准技术 国外对质谱计校准技术的研究工作开展的相对比较早,其中美国的质谱计校准技术是随着航天技术而发展的,从阿波罗计划到火星探测,NASA 在航天器上都搭载了不同的质谱计作为主要测量工具进行了多次探测。同时,美国真空学会在1993 年提出质谱计的四种校准方法,并建立了相应的校准装置。这四种方法分别是直接比对法、压力衰减法、小孔流导法、原位置校准法。真空技术网(chvacuum/)就主要分别讲述下这四种校准方法的详细内容。 1、直接比对法是将质谱计读数与参考标准规的读数直接进行比对,实现对质谱计的校准,其校准装置的工作原理如通过一个阀门控制气体流量,单一气体进入校准室,采用参考标准规测量气体压力,然后和质谱计的读数进行比对校准。参考标准规推荐使用磁悬浮转子规和电离规,由于参考标准规测量的是全压力,其灵敏度与气体种类有关,只能用于单一气体在质谱计和参考标准规重叠的测量范围内进行校准。 2、压力衰减法是通过小孔对压力进行衰减,以衰减后的压力作为标准压力进行校准,其工作原理如1.分压力质谱计 2.微调阀 3.旁通限流孔 4,5,7,10.隔断阀 6.参考标准规8.校准室9.机械泵11.热传导规12.分子泵13.放气阀 在气体引入系统和校准室之间并联一个隔断阀和旁通限流小孔,当校准 比较高的压力时,可以关闭割断阀4 和5,打开隔断阀7,利用质谱计和参考标准规进行直接比对; 当校准比较低的压力时,关闭隔断阀4 和7,打开隔断阀5,由于限流小孔的衰减作用,使得校准室的压力比气体引入系统的压力低几个数量级,测量限流小孔上下端的压力,计算得到限流小孔的衰减率,通过测量

《信息技术与信息安全》最新标准答案(1)

2014年7月3日系统升级信息技术与信息安全考试标准答案 1、关于信息安全应急响应,以下说法错误的(C)? A、信息安全应急响应通常是指一个组织机构为了应对各种信息安全意外事件的发生所做的准备以及在事件发生后所采取的措施,其目的是避免、降低危害和损失,以及从危害中恢复。 B、信息安全应急响应工作流程主要包括预防预警察、事件报告与先期处置、应急处置、应急结束。 C、我国信息安全事件预警等级分为四级:I级(特别严重)、级和级、级,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 D、当信息安全事件得到妥善处置后,可按照程序结束应急响应。应急响应结束由处于响应状态的各级信息安全应急指挥机构提出建议,并报同政府批准后生效。 2、以下关于操作系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A、分时操作系统为每个终端用户分时分配计算资源,每个终端用户彼此独立,感觉在独立使用整台计算机。 B、分布式操作系统是为分布计算系统配置的操作系统,它支持分布系统中各个计算节点协同工作。 C、操作系统负责对硬件直接监管,对内存、处理器等各种计算资源进行管理。 D、实时操作系统具有较强的容错能力,其特点是资源的分配和调度时首要考虑效率。 3、进入涉密场所前,正确处理手机的行为是(BC)。 A、关闭手机后带入涉密场所 B、不携带手机进入涉密场所 C、将手机放入屏蔽柜 D、关闭手机并取出手机电池 4、信息安全应急响应工作流程主要包括(BCD)。 A、事件研判与先期处置 B、预防预警 C、应急结束和后期处理

D、应急处置 5.(2分) 关于信息安全应急响应,以下说法是错误的( C)? A. 信息安全应急响应通常是指一个组织机构为了应对各种信息安全意外事件的发生所做的 准备以及在事件发生后所采取的措施,其目的是避免、降低危害和损失,以及从危害中恢复。 B. 信息安全应急响应工作流程主要包括预防预警、事件报告与先期处置、应急处置、应急结束。 C. 我国信息安全事件预警等级分为四级:Ⅰ级(特别严重)、Ⅱ级(严重)、Ⅲ级(较重)和Ⅳ级 (一般),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 D. 当信息安全事件得到妥善处置后,可按照程序结束应急响应。应急响应结束由处于响应状态的各级信息安全应急指挥机构提出建议,并报同级政府批准后生效。 6.(2分) 蠕虫病毒爆发期是在(D )。 A. 2001年 B. 2003年 C. 2002年 D. 2000年 7.(2分)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是指(C )。 A. 对国家安全、法人和其他组织及公民的专有信息以及公开信息和存储、传输、处理这些信息的信息系统分等级实行安全保护。 B. 对国家安全、法人和其他组织及公民的专有信息以及公开信息和存储、传输、处理这些信息的信息系统分等级实行安全保护,对信息系统中使用的信息安全产品实行按等级管理。 C. 对国家安全、法人和其他组织及公民的专有信息以及公开信息和存储、传输、处理这些信息的信息系统分等级实行安全保护,对信息系统中使用的信息安全产品实行按等级管理,对信息系统中发生的信息安全事件分等级响应和处置。 D. 对国家安全、法人和其他组织及公民的专有信息以及公开信息和存储、传输、处理这些信息的信息系统分等级实行安全保护,对信息系统中发生的信息安全事件分等级响应和处置。 8.(2分) 防范ADSL拨号攻击的措施有(CD )。 A. 修改ADSL设备操作手册中提供的默认用户名与密码信息 B. 重新对ADSL设备的后台管理端口号进行设置 C. 在计算机上安装Web防火墙 D. 设置IE浏览器的安全级别为“高” 9.(2分) 常见的网络攻击类型有(ABCD )。 A. 被动攻击 B. 协议攻击 C. 主动攻击 D. 物理攻击 10.(2分) 目前我国计算机网络按照处理内容可划分哪些类型?(ABD ) A. 党政机关内网 B. 涉密网络 C. 互联网

《服务质量评价通则》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服务质量评价通则》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 《服务质量评价通则》国家标准由全国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管理,由国家质检总局质量管理司、中国标准化研究院、301所、中质协等单位负责起草,任务来源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4年第一批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任务编号:20141415-T-469)。 二、名称变更 本标准批准立项名称原为“服务企业质量分级通则”,在后期组织的多次专家研讨会中,多位专家提出了该标准应重点解决服务质量评价的问题,而“服务质量分级通则”在不同领域差异较大,难以统一进行分级,故建议本标准更名为“服务质量评价通则”,标准起草组采纳了专家的意见。 三、编制背景 近年来,我国的服务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涌现出大批新兴的服务行业,而且它们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我国的服务业发展,无论是理论研究上还是在实践中都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为服务意识差,服务质量低,管理落后。因此,改进服务质量、完善服务管理、提高服务业竞争力将成为我国服务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这些方面,提高服务质量又是重中之重。虽然有关制造业的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日臻成熟,然而由于服务质量的特殊性质,其相对应的理论方法研究则显得相对滞后,对服务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更是不能

满足实践中的要求。 在我国,近年来虽然人们对服务质量的重要性已经有所认识,但是由于相对落后的服务业发展现状,人们对于如何进行服务质量评价及如何对评价结果进行管理还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实践中也没有或者很少去做这方面的工作。因此对于服务质量评价标准就有一定的必要性了。服务质量是服务或服务业满足规定或潜在要求(或需要)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特性是用以区分不同类别的产品或服务的概念,如旅游有陶冶人的性情给人愉悦的特性,旅馆有给人提供休息、睡觉的特性。特征则是用以区分同类服务中不同规格、档次、品味的概念。服务质量最表层的内涵应包括服务的安全性、适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等一般要求。 鉴于服务交易过程的顾客参与性和生产与消费的不可分离性,服务质量必须经顾客认可,并被顾客所识别。服务质量的内涵应包括以下内容: ——服务质量是顾客感知的对象; ——服务质量既要有客观方法加以制定和衡量,更多地要按顾客主观的认识加以衡量和检验; ——服务质量发生在服务生产和交易过程之中; ——服务质量是在服务企业与顾客交易的真实瞬间实现的; ——服务质量的提高需要内部形成有效管理和支持系统。 四、标准起草过程 (1)2015年12月;全国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服务质量

国家信息技术服务标准(ITSS)系列培训IT服务经理试题参考答案

国家信息技术服务标准系列培训 IT 服务经理试题 一、单选题(为单选题量为40题,每题 1 分,共计40分) 1. 以下哪项不是实施ITSM 的根本目标: A 以客户为中心提供IT 服务 B 扭转“轻服务、重技术”的现象 C 提供的服务是可以准确计价的 D 提供高质量、低成本的服务 2. 按照ITSS 的定义,IT 服务生命周期包括哪几个阶段? A. 计划、执行、检查、实施 B. 人员、流程、技术 C. 服务战略、规划设计、部署实施、服务运营、持续改进 D. 规划设计、部署实施、服务运营、持续改进、监督管理 3. 戴明环包括哪几个环节? A. 计划、实施、检查、改进 B. 人员、流程、技术、资源 C. 设计、部署、实施、改进 D. 计划、改进、技术、人员 4. 下列几项中,不是IT 服务经理职业规划中必备要素的是? A.职业定位 B.目标设定 C.薪酬水平 D.通道设计 5. IT 服务涵盖的围很广,IT 服务项目以ITSS 中为依据来划分项目类型。A.GB/T 29264—2012 《信息技术服务分类与代码》 B.GB/T 28827.1—2012 《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第1 部分:通用要求》 C.GB/T 28827.2—2012 《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第2 部分:交付规》 D.ITSS.1-2015 《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服务能力成熟度模型》 6. 哪一类服务是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及方法,依据需方提出的服务级别要求,对其信息系统的基础环境、硬件、软件及安全等提供的各种技术支持和管理服务。 A.设计与开发服务 B.信息技术咨询服务 C.运行维护服务 D.数据处理和运营服务 7. 以下哪一项不是硬件运维服务的容: A.网络运维服务 B.主机运维服务

(完整word版)国内外智能家居发展现状概要

国内外智能家居发展现状侯海涛 (沈阳“0200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信息化的程度不断提高,智能家居的概念逐步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1国外智能家居的发展情况 自从世界上第l幢智能建筑1984年在美国出现后,美国、加拿大、欧洲、澳大利亚和东南亚等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先后提出了各种智能家居的方案。智能家居在美国、德国、新加坡、日本等国都有广泛的应用。新加坡模式的家庭智能化系统包括三表抄送功能、安防报警功能、可视对讲功能、监控中心功能、家电控制功能、有线电视接人、住户信息留言功能、家庭智能控制面板、智能布线箱、宽带网接人和系统软件配置等。那么,什么是智能化家居? 几年前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提出了“智能住宅”的概念,住宅智能化是智能家居的先导,智能家居是住宅智能化的核心。那么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标准才可以称之为智能化家庭呢?智能化家庭与智能大厦概念与定义一样.至今尚没有取得一致的认同。美国电子工业协会于1988年编制了第1个适用于家庭住宅的电气设计标准,即《家庭自动化系统与通讯标准》,也有称之为家庭总线系标准 (HBs;我国也从1997年初开始制定《小康住宅电气设计(标准导则》(讨论稿。在《导则》中规定了小康住宅小区电气设计总体上应满足以下要求:高度的安全I生,舒适的生活环境,便利的通讯方式,综合的信息服务,家庭智能化系统。同时也对小康住宅与小区建设在安全防范、家庭设备自动化和通讯与网络配置等方面提出了三级设计标准.即:第一级为“理想目标”,第二级为“普及目标”,第三级为“最低目标”。 智能家居最终目的是让家庭更舒适,更方便, 更安全,更符合环保。随着人类消费需求和住宅智能化的不断发展,今天的智能家居系统将拥有更加丰富的内容,系统配置也越来越复杂。智能家居包括网络接入系统、防盗报警系统、消防报警系统、电视对讲门禁区系统、煤气泄露探测系统、远程抄表(水表、电表、煤气表系统、紧急求助系统、鳓螺寺匀2D舛年第5期 92 远程医疗诊断及护理系统、室内电器自动控制管理及开发系统、集中供冷热系统、网上购物系统、语音与传真(电子邮

国家电子商务标准体系框架简介-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国家电子商务标准体系框架综述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2007-09 北京

主要内容 一、背景和编制思路 二、对国外EC标准化态势的认识 三、对我国EC标准化状况的诊断 四、对我国EC标准化需求的分析 五、对国家电子商务标准体系的定位 六、对策和措施

1、编制背景 国办[2005]2号文的要求:建立并完善国家电子商务标准体系。提高标准化意识,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抓紧完善电子 商务的国家标准体系;鼓励以企业为主体,联合高校和科研 机构研究制定电子商务关键技术标准和规范,参与国际标准 的制订和修正,积极推进电子商务标准化进程。 国家标准委的要求:围绕国办[2005]2号文的要求,尽快提出《国家电子商务标准体系》,并会同国信办、发改委、科技 部、商务部、信息产业部等,力争在3~5年的时间里,完成 以发展我国电子商务为核心的一系列关键技术标准。

2、编制思路 摸清国际态势 把握我国现状、问题和产生问题的根源 分析我国发展对标准化的需求 提出标准体系框架,编制明细表 指出未来标准化工作重点

1. 国际主要EC标准化组织 ISO/TC154商业和行政中的业务过程、数据元和文档格式 UN/CEFACT联合国贸易便利与电子业务中心 OASIS国际结构化数据标准组织 RosettaNet ISO/IEC/JTC1/SC32数据管理与交换 W3C/IETF 电子业务谅解备忘录ISO、IEC、ITU、UN/CEFACT、OASIS

2、标准化思路 参考模型(ISO/IEC 14662) 业务交易 业务交易的信息技术方面 功能服务视图业务操作视图开放式edi 参考模型视作业务标准支撑技术标准 符合被…涵盖 业务交易的业务方面 符合被…涵盖 相互关联

智能家居招标技术部分

第一篇:技术建议书 一、智能家居行业的市场分析 1、行业背景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开始步入网络化和数字化的智能化社会,对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的质量不断提高。伴随着数字化和信息化的进程,智能化成为不可抵挡的趋势,也是新世纪的发展趋勢。智能家居概念的起源甚早,但一直未有具体的建筑案例出现,直到世界上第一幢智能建筑 1984 年在美国出现后,美国、加拿大、欧洲和东南亚等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先后提出了各种智能家居的方案。智能家居在美国、新加坡、日本等国都有广泛应用。 1998 年5月新加坡举办的“98亚洲家庭电器与电子消费品国际展览会”上,通过在场内模拟“未来之家”,推出了新加坡模式的家庭智能化系统。最著名的智能家居要算比尔.盖茨的豪宅,在他的?未来之路?一书中描绘了他在华盛顿湖建造的智能家居私人豪宅。智能家居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控制技术向传统家电产业滲透发展的必然结果。我国的智能家居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末,而从2015年开始,中国的智能家居行业将取得更加迅猛的发展并日益渗透到平常百姓的生活当中。 智能家居系统有以下几个特征:( l )家庭中具备完善的、安全的保安防灾措施和生活服务的智能控制器;( 2 )家庭与小区及社会具有高度的交互能力和沟通能力;( 3 )家庭内部具备完善的安保措施、全面的设施监控管理和信息化的服务管理;(4)为家庭提供多媒体信息服务; (5 )提供了一体化式、综合的服务。智能家居最终的目的是让家庭更舒适、更安全、更符合环保。随着人类应用需求和住宅智能化的不断发展,今天的智能家居系统将拥有更加丰富的内容,系统也会越来越复杂,但操作会越来越便捷。 2、商机分析 . (l)网络化。每一个大大小小的家电都有固定的网络地址,可以随时控制,网络化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智能家居的一个重要条件。 (2 )智能化、人性化。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和机器人的出现,使得智能化不再是一个神话,智能化是智能控制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家居的智能化也必然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智能家居是 IT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控制技术向传统家电产业滲透发展的必然结果。智能化应服务于人们的生活,因此应更全面、更富有人性化,因此也是智能家居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 (3)节能环保。智能化的本质之一是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节能是降低成本的关键技术,绿色、环保、节能将成为未来家居的重要考核指标,甚至是首要考虑因素。在住宅实现了基本智能化后,绿色生态住宅成为必然的追求目标。提高生活环境的质量,这些也是其未来发展必须考虑的因素。 (4)一体化。家居智能化需满足自动化管理、安全防范监控、火灾报警、对讲呼叫、设备监控等内容, 把它们智能化功能集成,从而降低成本,也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 (5)规范化、标准化。由于智能家居发展较晚,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标准和规范还在制定之中,规范化、标准化是智能家居快速发展,走人国际市场的必由之路。

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

云计算安全工作组简介 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的云计算安全工作组(一) 年月份成立。 云安全标准制定路线图 开发出一种具有权威性的“云安全服务体系架构”,这种架构能够映射到其他云计算体系中去;识别云安全面临威胁,并对威胁进行相应地分类;确定哪些安全服务能解决云中可能遇到威胁;针对相应地威胁,对安全控制做一个形式化映射确定安全管理(包括合规)域,并将安全控制映射到域中;云安全战略实施与评估; 相关云安全标准 . 《云计算梗概和建议》 阐述了云计算的益处和已知的问题,概述云技术的主要大类,为组织应如何面对云计算所带来的机遇和风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指导和建议。 . 《云计算标准路线图》 分析了云计算标准现状、存在问题,提出了有关改进建议。 . 《云计算定义》 对云计算的定义、服务模式、部署模式进行了正式界定。

. 《云计算参考体系架构》 提出了云计算参考框架及类型划分。 . 《美国政府云计算技术路线图》 包括三卷。第一卷主要提出政府应用云计算的大需求,以及应用云计算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各种因素;第二卷主要对政府应用云计算提供一些理论指导和案例,分析现有的不足,强调了安全问题,并提出一些指导性建议;第三届主要为政府部门部署云计算提供技术指引。 . 《公有云中的安全和隐私指南》 提供公有云计算的概况以及在安全和隐私方面的挑战,论述了公有云环境的威胁、技术风险和保护措施,并为规划出合理的信息技术解决方案提供了一些见解。提到联邦政府,美国商务部的分支机构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在过去的一年肯定一直在忙着发布各种专门的提案和报告,解决云计算建议,安全性及相关问题。 . 《完全虚拟化技术安全指南》年月 虚拟机隔离、虚拟机监控以及虚拟面临的安全威胁 相关云安全标准草案

国家信息技术服务标准工作组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国家信息技术服务标准工作组 篇一:it信息技术服务标准浅析 it服务之信息技术服务标准浅析 20XX年4月2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在京成立信息技术服务标准工作组(itss,以下简称:工作组),该标准工作组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我国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 现状和趋势,研究提出信息系统建设、信息技术运维、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信息技术治理、软件即it服务(saas)、软件应用服务等方面的标准需求,研究并建立信息技术服务标准体系,制定信息技术服务领域的相关标准。 itss是国内it服务业首个自主创立的服务标准,权威性很强。标准的制定和应用示范将有效地引导和规范我国it 外包服务市场的成长,推动服务国家化、产业国际化进程,对产业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itss基本特点: 1、全面覆盖:itss全面覆盖了it服务外包的组成要素、it服务的全生命周期,同时也覆盖了咨询、设计与开发、信

息系统集成、数据处理和运营等it服务的不同业务类型; 2、统筹规划:itss是一套体系化的标准库,其研发过程是从体系的规划设计着手,并按照“急用先行、成熟先上”原则而制定的; 3、科学权威:itss是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的要求,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而研究制定的系列国家标准,用于指导信息; 4、技术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 5、全面兼容:itss是在充分吸收质量管理原理和过程改进方法精髓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由行业主管部门主导、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联合研发的,同时与itIL、cmmI、cobit、escm、Iso/Iec20000、Iso/Iec27001等国际最佳实践和国际标准兼容。 总的来说,itss可确保:标准化的it服务、可信赖的it服务。 篇二:信息技术服务-分类与代码(编制说明) 信息技术服务分类与代码 编制说明 信息技术服务标准工作组基础标准组 二○○九年七月 一、编制背景

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

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 中经未来产业研究院 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制度。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标准化事业快速发展,标准体系初步形成,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水平持续提升,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全社会标准化意识普遍提高。但是,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比,我国标准化工作还存在较大差距。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13号)精神,推动实施标准化战略,加快完善标准化体系,提升我国标准化水平,制定本规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要求,推动实施标准化战略,建立完善标准化体制机制,优化标准体系,强化标准实施与监督,夯实标准化技术基础,增强标准化服务能力,提升标准国际化水平,加快标准化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普及应用和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标准化+”效应,为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二)基本原则。 需求引领,系统布局。围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重大部署,合理规划标准化体系布局,科学确定发展重点领域,满足产业结构调整、社会治理创新、生态环境保护、文化繁荣发展、保障改善民生和国际经贸合作的需要。

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全面落实标准化改革要求,完善标准化法制、体制和机制。强化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推进科技研发、标准研制和产业发展一体化,提升标准技术水平。以管理创新为抓手,加大标准实施、监督和服务力度,提高标准化效益。 协同推进,共同治理。坚持“放、管、治”相结合,发挥市场对标准化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调动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性,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管理;强化社会监督作用,形成标准化共治新格局。 包容开放,协调一致。坚持各类各层级标准协调发展,提高标准制定、实施与监督的系统性和协调性;加强标准与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的衔接配套,发挥标准对法律法规的技术支撑和必要补充作用。坚持与国际接轨,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提高我国标准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 (三)发展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成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体系。标准化战略全面实施,标准有效性、先进性和适用性显著增强。标准化体制机制更加健全,标准服务发展更加高效,基本形成市场规范有标可循、公共利益有标可保、创新驱动有标引领、转型升级有标支撑的新局面。“中国标准”国际影响力和贡献力大幅提升,我国迈入世界标准强国行列。 ——标准体系更加健全。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强制性标准守底线、推荐性标准保基本、企业标准强质量的作用充分发挥,在技术发展快、市场创新活跃的领域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团体标准。标准平均制定周期缩短至24个月以内,科技成果标准转化率持续提高。在农产品消费品安全、节能减排、智能制造和装备升级、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制修订标准9000项,基本满足经济建设、社会治理、生态文明、文化发展以及政府管理的需求。 ——标准化效益充分显现。农业标准化生产覆盖区域稳步扩大,农业标准化生产普及率超过30%。主要高耗能行业和终端用能产品实现节能标准全覆盖,主要工业产品的标准达到国际标准水平。服务业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新增500个以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程度显著提高。新发布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开展质量及效益评估的比例达到50%以上。

信息安全技术 智能家居安全通用技术要求和测试评价方法-编制说明

《信息安全技术智能家居安全通用技术要求和测试评价方 法》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为了建立和完善国家信息安全标准体系,根据《关于通报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18年信息安全标准项目的通知》(信安秘字[2018]028号),制定本标准。 根据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申请,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于2018年在《关于通报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18年信息安全标准项目的通知》(信安秘字[2018]028号)下达了《信息安全技术智能家居安全通用技术要求》的标准制定任务,由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牵头承担标准制定工作,起草单位包括: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网络安全审查技术与认证中心、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杭州安恒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主要起草单位和工作组成员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想(北京)有限公司、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中国电子标准化技术研究院、中国软件评测中心、海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优点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网络安全审查技术与认证中心、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杭州安恒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有:路晓明、张滨、智绪龙、许蓓蓓、邱勤、董靖宇、李轶、贾倩、王华景、乔喆、冯运波、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智能家居安装与维护》赛项规程

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 “智能家居安装与维护”赛项规程 一、赛项名称 赛项编号:ZZ-2017022 赛项名称:智能家居安装与维护 英语翻译: Install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Smart Home Appliances 赛项组别:中职组 赛项归属产业:电子信息类 二、竞赛目的 智能家居是通信技术、信息采集技术和计算机软件技术结合的网络应用。通过竞赛促进中职信息技术类专业面向“互联网+”行业应用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改善教学方法、创新培养模式、深化校企合作。考查中职学生理解分析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居系统实现的能力,包括:智能家居系统网络组建、智能家居设备配置、信息的采集和处理的应用技能掌握水平和职业能力等。同时兼顾考查参赛学生的质量、效率、成本和规范意识。 通过竞赛,适应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对新型智能家居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引导职业院校关注绿色、安全、智能的物联网技术发展趋势和产业应用方向,引导院校、教师、企业实现教产互动、校企融合,推动中职学校相关专业的建设和改革,增强中职学校学生的新技术学习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三、竞赛内容 竞赛主要考核团队工作能力、项目组织与时间管理能力、理解分析智能

家居系统设计的能力、智能家居布线能力、智能家居设备配置与调试能力、智能家居系统安全配置和防护能力、信息采集和处理能力、智能家居技术的应用实施能力、制作工程文档的能力等。 竞赛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智能家居设备安装调试及应用配置、智能家居网关应用配置、智能家居移动终端软件应用配置和团队风貌及职业素养。 四、竞赛方式 本赛项为团体赛,各省(市)以院校为单位组队参赛,不得跨校组队,每校至多1队。每支参赛队由3名选手(设队长1名)和不超过2名指导教师组成。本赛项邀请台湾院校代表参赛。 本赛项举行1场竞赛,抽签在竞赛开赛前30分钟进行。抽签顺序号在竞赛前1天领队会抽取。 五、竞赛流程 (一)竞赛时间 限定在3小时内进行,时间为9:00-12:00。 (二)时间安排

国家标准化信息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下达2001年 制修订国家标准项目计划 2001年制修订国家标准项目计划(一)已经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批准,以“质技监局标发[2001]59号文下达了制修订国家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 通知要求各部门接到计划通知后,应及时转发“2001年制修订国家标准项目计划”,并按计划将项目下达到有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技术归口单位和主要起草单位。要按期完成计划,并注意提高标准水平和编写质量。 现将石油、石化、化工部分的制修订国家标准项目摘录如下: 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石化部分)

(摘自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标发[2001]59号文件)

辽河石油勘探局近期发布《注水泥用GY-Ⅰ隔离液》 等二十五项CNPC辽河石油勘探局企业标准 经辽河石油勘探局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查,将Q/CNPC-LH1171-2001《注水泥用GY-Ⅰ隔离液》等二十五项标准发布为CNPC辽河石油勘探局企业标准,并于2001年5月31日起实施。 其标准名称和标准编号如下: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 Q/CNPC-LH 1171-2001 注水泥用GY-Ⅰ隔离液 Q/CNPC-LH 1170-2001 注水泥用QZ-Ⅰ、Ⅱ前置液 Q/CNPC-LH 1174-2001 固井用石英砂 Q/CNPC-LH 1042-2001 CE-A/LH-Ⅱ促凝剂 Q/CNPC-LH 0144-2001 钻井液用WJ-938无机凝胶 Q/CNPC-LH 0721-2001 LG电子式流量计 Q/CNPC-LH 0716-2001 通用型煤 Q/CNPC-LH 1200-2001 DF-LU/LH-Ⅶ钻井液用润滑剂 Q/CNPC-LH 0664-2001 DF-LU/LH-Ⅵ钻井液用润滑剂 Q/CNPC-LH 0122-2001 钻井用高密度淡水钻井液 Q/CNPC-LH 0662-2001 DF-LU/LH-Ⅴ钻井液用润滑剂 Q/CNPC-LH 0004-2001 DF-DFO/LH-Ⅰ钻井液用消泡剂 Q/CNPC-LH 0121-2001 钻井用低密度淡水钻井液 Q/CNPC-LH 0149-2001 预应力隔热油管判废与修复技术条件Q/CNPC-LH 0811-2001 PR-WS/LH-Ⅶ高温堵漏堵水剂 Q/CNPC-LH 0801-2001 ZL系列抽油机智能节电控制箱 Q/CNPC-LH 0564-2001 SJ/LH-Ⅰ中和剂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