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历史

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历史

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历史
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历史

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模拟测试

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35×2分)

1.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其基本特征是()

①个体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②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家生活所需,交纳赋税③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全部自己生产④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考点: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它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个体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自身消费和交纳赋税,除了盐铁以外,一般不必外求。因此应当排除③。故选A。

2.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

B. 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

C. 小农经济出现的最主要条件是铁制农具的出现和逐步普及

D.农业与官营手工业相结合,使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成为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答案】D

考点:古代的农业与手工业。D项表述明显错误,应该是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官营手工业的产品大都供给与官府需要,故选D。ABC项是说的我国古代农业的特点,均是正确的。

3.《汉书》记载:“过(赵过)能代田。其法为:田亩分为三沟、三垄,沟垄相间,播种于沟中。苗生三叶以上稍壮,则耨垄草,睫垄土以附根苗,比盛暑,能耐风旱。次岁则沟垄互易,是为代田。而一岁之收常过无沟垄之漫田一斛以上,善者倍之。”上述记载说明代田法的先进之处为()

A.增加了种植面积 B.休养地力,保苗抗旱

C.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 D.革新了耕作工具

【答案】B

考点:古代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解读材料可知,代田法的最大特点是“沟垄相间”,沟中地势较低,将农作物种植在沟中,一方面容易吸收和保留水分,另一方面也可减轻风沙的侵袭。第二年原种植地域成为垄,也可有效避免土地重复耕种肥力下降状况的发生。故选B。

4、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A.促进井田制瓦解 B.导致地主阶级兴起

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 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

【答案】C

考点:春秋战国社会特征。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有力地推动了生产力的进步,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和奴隶制社会的解体,C项说法错误,A B D三项表述正确符合史实。

5.《汉书》上记载,西汉时每年农田亩产约一石半,而《昌言》上说,东汉时的农田平均亩产约为“亩收三斛”,亩产量有了较大的增长。你认为造成当时粮食产量增长的最主要原因是

A.农民更加勤劳

B.牛耕犁具等劳动工具的进步和推广

C.农作物品种的改良

D.更加合理利用了土地资源

【答案】B

考点:考查学生知识运用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农业发展的重要原因有生产工具的改进,B项符合题意,ACD项都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故选B。

6.官营手工业产品大多非常精美,主要原因是()

①有最优秀工匠②控制最好的原料③生产不计成本④市场竞争的需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考点:古代手工业。官营手工业在我国古代是质量最好的产品的制造者,主要原因是官营手工业官府控制,有最好的工匠,最好的原料和,生产不计成本,因此A项正确,④项错误,官营手工业的产品不进入市场。

7.关于冶金业叙述()

①原始社会早期,中国人已掌握了冶铜技术

②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充分展示出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

③东汉杜诗发明了水力鼓风冶铁工具

④南北朝的灌钢法等,使中国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在18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

A.①②正确,③④错误 B.②③正确,①④错误

C.①③正确,②④错误 D.①④正确,②③错误

【答案】B

考点:古代的手工业。①项错误,原始社会晚期,我国已经掌握了冶炼铜的技术;春秋时期出现了灌钢法,④项错误,应该是在16世纪以前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排除这两项,故选B。8.“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是唐诗中的名句。然而楼兰古国在唐代以前已销声匿迹,留下了千古之谜。楼兰国的兴盛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

A.丝绸之路的开辟B.农耕文化的发达 C.旅游业的发展 D.战略位置的重要【答案】A

考点:汉代丝绸之路的开通。楼兰室古西域国名,遗址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境,罗布泊西,处汉代通西域南道上。从其地理位置判断,楼兰国的兴盛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丝绸之路的开辟。故选A。

9、某瓷器收藏家的藏品有珐琅彩瓷瓶、五彩镂空云凤纹瓶。该收藏家的生活时代不早于

A.汉代

B.隋唐

C.宋元

D.清代

【答案】D

考点:古代的手工业。珐琅彩出现在清代,故选D。ABC项明显不符合史实。

10.假如你到宋朝的汴京旅游,下列情况不会出现的是()

A.可在夜市盘桓到三更半夜B.饿了可在客舍附近购买食品充饥

C.拜见直接监管市场的市长D.白天在城郊买精美的景德镇瓷器

【答案】C

考点:中国古代商业。两宋时期商业繁荣,市坊严格分开的制度被打破,,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交子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ABB表述正确,C表述错误,宋代政府不再对商品活动进行直接的监管,因此不再有“市长”,因此选C

11、“一宅”、“山西紫禁城”-------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经商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这一现象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是

A.留下了晋商文化 B.使手工业品缺乏市场

C.影响工商业扩大再生产 D.影响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答案】C

考点:古代的经济政策。材料中王氏把资本大量投入到土木工程中,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故选C。A项不是消极方面;BD项说的是小农经济的封闭性特点。

12、“重农抑商”政策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是()

A.适应了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需要 B.中国一向具有重视农业的优良传统C.中国人口众多,解决吃饭问题是当务之急 D.有利于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答案】A

考点:此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题眼是“根本原因”。中国古代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ABCD四个选项都是原因。但推行的根本基础是中国长期以来都是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根基的,故答案选择A。

13、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田亩实有数目收税。这一税制改革()

A.成就了鲁国的霸主地位 B.促使土地所有制逐步发生变革

C.加速了土地兼并的进程 D.促成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形成

【答案】B

考点:初税亩。初税亩的实行只能说明井田制遭到了破坏,其实行正是重视农业的结果。初税亩制度将土地分给农民耕种,与土地兼并不符。初税亩促使土地制度由奴隶制土地制度向封建土地制度过渡。鲁国最终也并没有成为霸主。故选B

14、与“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观点不一致的是()

A.“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皆莫如被服” B.“舍本逐末,贤者所非”C.“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D.“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答案】C

考点:宋朝商业发展特点。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体现了重农抑商或重本抑末的观点,ABD都与此一致,而“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大意是说士儒们不体察国情民情,认为工业和商业是所有产业中最不重要的,妄加批判压制工商业,体现了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黄宗羲“工商皆本”的思想,因此选C。

15、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材料能反映出清朝推行的政策是

A.禁止走私贩运 B.抑商,禁海 C.重农抑商 D.保护森林、渔业资源

【答案】B

考点:“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材料中的“关”即指海关。材料中的“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更能表明“关”是海关,而备选项中只有B项是与海关相关,所以答案选择B项。

16.电视剧《贞观长歌》中有很多剧情发生在都城长安的“市”上,下列“市”的场景布置不符合史实的是()

A.“市”的四面建有围墙 B.“市”里有专职官员管理

C.“市”门内外店铺林立 D.“市”门在白天定时开关

【答案】C

考点:唐代商品经济。唐代的“市”有严格的时间、空间、规模等的限制,而且设专职官员进行管理,所以C不符合史实。

17、从西周“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到“废井田,开阡陌”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分封制的瓦解B.封建王权的强化 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D.上层建筑的变化

【答案】C

考点:古代土地制度的变化。“溥天之下,莫非王土”讲的是土地的国有,废井田开阡陌说的是废除了土地的国有制度,实行土地私有,故选C。

18、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人类历史地域性分散发展的格局开始改变,以国别和种族为主的地域性历史开始逐渐演变为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世界历史。与此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A.郑和下西洋 B.新航路开辟 C.文艺复兴 D.欧洲宗教改革

【答案】 B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各地文明开始汇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故B项正确。

19.开辟新航路的环球航行,先后经过的海洋是()

A.印渡洋-大西洋-太平洋B.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C.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D.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答案】C

考点:环球航行的路线是从欧洲出发向西,依次经过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最后再进入大西洋回到欧洲,故选C。

20、《东京梦华录》记载:“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早市)。”这种现象的普遍出现开始于

A.两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

【答案】C

考点:古代城市和商业。“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早市)。”从材料中《东京梦华录》、五更点灯、早市等信息可以判定是宋代夜市和晓市已出现且很繁华(东京即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因此选C。

21、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对这一观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A.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 B.突显了企业家的作用

C.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 D.资本的发展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

【答案】D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这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经济原因),这一观点其实也是说明这点。AC 不合史实,对材料的理解浮于表面,因此选D。

22、从15世纪中期到18世纪末,殖民主义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①武力征服是其主要扩张手段②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产生是其主要动力③采用商业殖民方式,建立殖民贸易公司④掠夺财富、屠杀土著人、抢占土地是其主要活动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考点: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后的殖民扩张的相关知识。备选项中的四个观点都是正确的。由于此时的资本主义还未完全形成,所以武力征服与屠杀、抢占土地是主要活动。

23.唐太宗贞观四年曾讲:“国以人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谷不登,恐由朕不躬亲所致也,故就别院种三数亩禾,时自锄其稊莠。”这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A.中国古代统治者的重农思想

B.中国古代的粮食安全问题

C.中国古代统治者的民本思想

D.古代农业歉收是因为统治者不亲自耕作

【答案】A

考点:古代的经济思想。从材料“人以食为命”、“若禾谷不登,恐由朕不躬亲所致也”可以看出统治者重农的思想,故选A。BCD项材料均未体现。

24.有史料记载:“自乾隆二十二年(1757)只保留粤海关一口贸易到五口通商开放的80年间,更总括了全国的进出口贸易,广州的对外贸易有‘金山珠海,天子南库’之称。”这表明

A.统治者不再推行海禁政策

B.清政府十分重视对外贸易

C.一口贸易的实质是官方垄断

D.一口贸易体现出清政府的适当开放政策

【答案】C

考点:海禁政策。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清朝前期,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和海禁政策,只允许广州十三行从事官办贸易。故A、B、D均不符合史实。

25.下列关于明清时期“海禁”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殖民势力的入侵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其主要根源

C. 禁止中国人与外国人通商

D.是导致中国落后于西方的原因之一【答案】C

考点:海禁政策。海禁政策并非绝对的禁止与外国的任何交易,而是严格的限制与外国的联系,因此C项说法错误,AD项说的是其影响;B项说的是原因,都是说法正确的。

26.新航路的开辟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推动作用集中体现在

A.资产阶级人数的增加

B.雇佣劳动力的增加

C.资本原始积累进程加快

D.封建领主阶级衰落

【答案】C

考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新航路开辟后,依靠殖民掠夺,欧洲殖民者获取巨额财富,这成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来源之一,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所以说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27.下列关于西欧列强早期殖民扩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推动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

B.主要目的是为了寻求和扩大资本输出

C.推动了世界市场的进一步拓展

D.给亚非拉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答案】B

考点:早期殖民扩张的主要目的是掠夺财富,手段是直接掠夺,资本输出为主要的方式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因此B项错误,故选B。ACD项都是说法正确的。

28、黄梅戏《天仙配》里有一段经典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这是古代中国传统经济的写照。这种传统经济被称为()

A.商品经济

B.小农经济

C.市场经济

D.计划经济

【答案】B

考点:本题考查了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的特点。由题目中的信息“你耕田来我织布”可知这应为“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故本题应选B项。

29、标志中国古代耕田农具基本定型的是()

【答案】A

考点:古代的生产工具。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我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故选A。B项是播种的工具;C项是翻车;D项是西汉时期出现的藕耕法。

30. 电视剧《乔家大院》艺术的再现了晋商勤奋、敬业、谨慎、诚信的精神。明清时期与晋商齐名的著名商帮是()

A浙商 B. 徽商 C.粤商 D.鲁商

【答案】B

考点: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清时期,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一些地方,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商帮”,其中,实力最强、人数最多的是徽商和晋商。故应选B。

31. 下列航海家中开辟了欧洲前往美洲的航路是()

A. Columbus

B..Magellan

C..Dias

D..DaGama

【答案】A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的历史知识,哥伦布打通了通往美洲新大陆的航路,故选A。BCD项分别是麦哲伦、迪亚士和达伽马,均明显不符合题意。

32.梁启超认为山西商业“有历史、有基础”,其中的原因不包括

A.从明初开始发家致富

B.垄断了当时的食盐贩运

C.与官府的关系密切

D.经营范围广泛,资本雄厚

【答案】A

考点:山西在近代前期商业传统浓厚主要体现在晋商的实力雄厚,经商范围广,但是并非从明朝初年就发展起来的,因此A项错误。BCD项说法符合史实。

33. 人类曾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后来世界逐步连成一体,在此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A、交通事业的发展

B、地理知识的积累

C、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D、航海探险家的贡献

【答案】C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新航路的开辟的原因。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西方对黄金的需求量增加,刺激了他们寻求新的通往东方的商路,最终世界

联系在了一起。故选C。

34、古代中国的重农抑商政策开始于()

A.春秋战国时的各诸侯国为争取农民支持纷纷实行该政策

B.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变法

C.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

D.汉武帝时加强对经济的管理,与盐铁官营等政策同时施行

【答案】B

考点:重农抑商政策。我国重农抑商政策开始于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明确的规定了奖励耕织和打击商人的政策,故选B。A项表述不准确;CD项都是在商鞅变法之后。

35. 新航路开辟带来的最大影响是

A.锤炼了欧洲人敢于冒险,勇于拼搏的精神

B. 使东方隶属于西方

C.带来了殖民掠夺、扩张与侵略

D.人类社会开始有彼此隔绝到世界逐步连成一个整体

【答案】D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的最大的影响是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人类由分散孤立的历史开始走向整体的世界,是全球化的开端,故选D。ABC项都不是最长远和最大的影响。

二、材料解析题(36题10分、37题10分)

3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墨子》

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晁错《论贵粟疏》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这种生产方式有何特点?

(3)根据材料二归纳这种生产方式下生产者的处境。

【答案】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是其出现的原因。

(2)这种生产方式的特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或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3)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小农经济非常脆弱,自耕农常因水旱灾害或急政暴敛而破产。

考点:小农经济。(1)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反映的是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水平提高,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小农经济形成。(2)材料一反映了小农经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特点;材料二反映了小农经济的脆弱性。(3)根据材料二归纳: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治官府,给徭役”,向官府和地主缴纳赋税,承担徭役。“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小农经济规模小,农民极端贫困,容易失去土地、破产流亡。

3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于长安及五都(即下面所说的五个重要的城市)立五均官,更名长安东、西市令,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市长皆为五均司,司市称师。市之地五都异之。置交承五人,钱府丞一人。──《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以令狐熙为汴州刺史。下车(到任)禁游食,抑工商。民有向街开门者,杜(杜绝)之。──《隋书?令狐熙传》

材料三两京诸市: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两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辩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击钲三百而散。

──《新唐书?百官志》

材料四太祖乾德三年(965年)四月十三日,诏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自三鼓以来,不得禁止。──《宋令要辑加稿》

材料五(宋代的记录)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具是,即无容虚之屋……客贩往来……曾无虚日。──《梦梁录》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材料二和材料三中隋唐时期是如何进行商业管理的?

(2)与材料一比较,隋唐时期的商业管理与汉朝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3)材料四和材料五中反映两宋时期城市商业活动,与隋唐相比,有哪些重大变化?

(4)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认识自汉到宋的商业管理变化?

【答案】(1)有专门的交易场所市;市的交易活动有时间限制;有专门的政府官员进行管理。

(2)城市中划有专门的市;市中有官员进行管理。

(3)打破时间的限制出现夜市;打破商业活动的地区限制。

(4)自汉到宋,城市商业管理渐趋开放;宋朝的商品经济比以前各朝有重大发展;我国古代的城市经济不断繁荣。

考点:古代的商业。(1)依据材料归纳。从材料二可看出,隋朝的商业受到政府的限制,同时还禁止百姓沿街开设店铺; 从材料三可看出:有市令等专门的官员管理市场,同时还有“日中”“日入”的时间限制。(2)首先要依据材料一归纳汉朝对商业的管理,然后找出相似的地方。从材料一看,汉朝对商业有如下管理:设置专门的官员管理商业,如“市令”“市长”,据此再和隋唐比较即可得出结论。(3)从材料四“夜市自三鼓以来, 不得禁止”可知此时已无时间限制;从材料五“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可知店铺可随处开设。(4)此题是开放性的试题,认识言之有理即可。

三.问答题:(10分)

38. 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高度评价它对人类历史有着重大影响。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强烈不满,他们打出一条标语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和观点。

【答案】积极影响:新航路是人类文明之路,它的开辟使世界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密切的整体。同时新航路也是世界市场之路,它引发了"商业革命",促成了西欧在商业经营方式上的重大转变。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

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初步形成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西欧开始崛起。

消极影响:新航路也是殖民掠夺之路,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开始,导致美洲的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非洲兴起了罪恶的“黑奴贸易”,亚洲东方国家日益贫困和落后。

考点:本题以历史小论文的形式考查学生阐释和论证历史观点的能力,该题型的特点是难度较大,但开放性强,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历史小论文(观点类)要把握三个步骤:明确作者的观点,亮明自己的观点;要能够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地对观点进行精要论证,在这个方面注意论据全面、详实;最后可以总结一下经验教训。就本题而言,既可以同意第一种观点,也可以同意第二种观点,不管选择哪一种观点,论述时都要言之有理。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2015-2016学年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一、单选题:共30题 1.《礼记》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该材料主要反映的制度是 A宗法制B.分封制 c.郡县制 D.禅让制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分封制度。材料的意思是天子、诸侯和大夫都是把田地分封给自己的子孙,这体现的是分封制。所以答案选B。 2.司马迁在《史记·殷本纪》中说武王伐纣时,“诸侯叛殷会周者八百”。这里的“诸侯”最主要指哪类人 A.郡县官长 B.方国头领 C.商王子侄 D.三公九卿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分封制。A项是郡县制下的地方官吏,不是诸侯,排除。“叛殷会周者”不包括商王的子侄,C排除。D项是秦的中央官僚,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 3.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指出:西周时期,庶民与士只知效忠于“家”(卿大夫),不知有“国”(诸侯),更不知“天下”(天子)。这一现象 A.促使西周强盛 B.导致诸侯割据 C.强化宗法体制 D.促成秦朝统一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依据材料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层层分封、等级森严的制度,且受封者具有很大的独立性,容易导致诸侯割据的局面,故选B项。A项未能辩证分析分封制的作用,表述不全面,故排除;C项所述与材料相反;D项所述与此题无关。 4.江苏沛县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世界刘氏宗亲会馆在沛县落成,大批海内外刘姓子弟前来寻根问祖,联谊交流。这一事件与下列思想观念具有一致性的是 A.“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孔子)

B.“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项羽) C.“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左丘明)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宗法制。C项选自左丘明《国语》,大意是:姓相同德行就相同,德行相同心就相同,心相同志向就相同。(异姓可通婚,同姓不可通婚)反映了家庭婚姻方面的内容,强调宗亲观念与同姓不婚的关系。与题意相符。A是强调仁爱,B是说荣归故里,D是表现思乡,与题意不符,故选C项。 5.《秦峄山刻石》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秦峄山刻石》肯定了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三公九卿制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郡县制。材料“分土建邦”可知是分封制,材料“乃今皇帝,一家天下”与上面分封制对比,可知是郡县制,故选B项。 6.《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侯生卢生相与谋曰:‘……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定量],不中呈[不完成定量]不得休息。贪于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从中我们能得出的结论是 ①臣民对秦始皇独断专权不满②秦始皇十分勤于政事 ③秦始皇欲求仙药想长生不老④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形成。从材料“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贪于权势至如此”可以了解到,百姓对秦始皇独断专行十分不满;“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定量],不中呈[不完成定量]不得休息”可反映秦始皇较为勤政;“未可为求仙药”可反映秦始皇追求长生不老。第④项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材料中没有反映,排除。故选C项。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宋初文书写道:“凡制敕所出,必自宰相。”宋仁宗时期,台谏制度得以重视,台谏官员脱离对宰执的依附,只需对皇帝一人负责。仁宗时期的宰执因台谏而罢免者达57人,欧阳修感叹道:“近年宰相多以过失,因言者罢去。”这种变化体现出当时 A.北宋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监察体系 B.官僚政治对皇权的制约作用下降 C.谏官地位上升保证了政治统治清明 D.台谏与宰相的斗争削弱了中央集权 2.如图,中国封建时代建造了很多规模宏大的工程,创造了诸多奇迹。我国能够集中力量完成这些工程主要是基于() A.中央集权的保证B.人民群众的奉献 C.科学技术的先进D.工匠水平的高超 3.某同学在评析古代某一制度时用到了以下词组:“士大夫阶层的壮大”“社会阶层流动性的增强”“读书重学风气的发展”“官员文化素质的提高”。据此判断,这一制度是() 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4.下列古代历史名人与成就搭配正确的是 A.顾恺之——画圣B.毕昇——雕版印刷 C.祖冲之——《九章算术》D.郭守敬——《授时历》 5.世界上最早纸币“交子”出现于( ) A.春秋B.秦朝C.魏晋D.宋朝 6.《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和民间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这两段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主要说明了 A.东南沿海地区农民赋税负担重 B.苏州和湖州成为人才汇集之处 C.江南广泛种植原产美洲的作物 D.江南地区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7.唐代宰相之女大多嫁入王室。北宋宰相的女婿,则不乏有出身商家的状元、也有刚出科场入仕的八品小官。择婿标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门阀制度的消亡 B.社会阶层流动加快 C.重文轻武的影响

2020年最新高一历史月考试卷及答案

1 高一历史9月月考试卷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 1、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 A .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抵抗周部落进攻 B .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 C .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 D .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 2、夏商时期的国家最高权位方面都实行 ( )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民主推选制 D.科举制 3、2006年4月19日,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在福建省漳州龙海马崎村举行了盛大的祭祖仪式。这种认祖归宗的情结源于古代的( ) A .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井田制 4、有学者在论述 “国体”时,把中国历史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三个时代。其中“封建时代”对应的是( ) A .黄帝时代 B .西周 C .秦朝 D .西汉 5、在西周的宗法体系中,有资格成为大宗的是( ) ①天子 ②诸侯国君 ③周王的兄弟 ④卿大夫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6、成语故事“问鼎中原”所反映的实质历史问题是( ) A .了解周朝九鼎的轻重与大小 B.关心周朝镇国之宝的安危 C.有人想知道鼎放在哪里 D.分封制受到挑战 7、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消极作用逐渐增大的主要表现( ) A.激化了阶级矛盾 B.出现了宦官专权的局面 C.出现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激烈 D.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进步 8、毛泽东善读史书,对嬴政很是赞赏,他曾说“百代都行秦政制”。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 A .秦使分封制寿终正寝 B .秦推行郡县制影响很大 C .皇帝制被后世采用 D .三公九卿制得以延续 9、“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这套制度包括( ) ①行省制度 ②皇帝制度 ③郡县制度 ④三公九卿制度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④ 10、右图反映我国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 A.郡国并行制 B.分封制 C.行省制 D.郡县制 11、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据所学知识判断下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 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③徐州府发生洪灾,阁臣根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A.秦、唐、元 B.汉、宋、明 C.秦、元、清 D.秦、隋、明 12、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推荐,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的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的是非, 这说明( ) A .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 .唐代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 .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 .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13、下列王朝,不曾设置丞相的是( ) A.清 B.明 C.汉 D.秦 14、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 ) 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九品中正制 15、在我国古代,秦朝设丞相,明朝废除丞相。下列对这种矛盾的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都是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B.都因为相权威胁皇权 C.都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维护国家统一 D.体现了权力互相制衡的原则 16、中国最古老的飞天传说——“嫦娥奔月”的故事终于在2007年变为现实。嫦娥本名姮娥,西汉时,汉文帝名为刘恒,为避讳改名为嫦娥,这件事反映出( ) A.避讳现象开始出现 B.皇帝权力受到侵犯 C.皇帝地位至高无上 D.百姓对汉文帝的尊敬 17、春联是日常生活中对书画艺术的实用。“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朱元璋始令春联用朱砂纸作底,用黑墨写字,并取名为“万年红”(“红”与“朱”义同)。朱元璋此举用意在于( ) A.强调“朱”姓的尊贵显赫 B.期盼“朱”姓政权长治久安 C.营造红红火火的新年气氛 D.改革节日的风俗习惯 18、右图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 ) 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 B.唐代以分散相权而保障君权独尊 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2016-2017学年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一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古未有市,若朝聚井汲,便将货物于井边货卖,曰市井”。战国时期,“市井”“闾肆”等词的出现反映了 ( ) A.城郊“草市”的形成 B.“市”突破城的界限 C.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D.城市中商业区的产生 2、东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这里的“九市”是指 ( ) A.工官监管的夜市 B.物流通畅的草市 C.政府管理的正规市场 D.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 3、明朝时,浙江棉纺织业出现“商贾从旁郡贩棉花列肆吾土,小民从纺所成,或纱或布,侵晨(注:清晨)入市,易棉花而归,仍治而纺织之,明旦复持以易”的现象。该材料反映了 ( ) A.当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B.商品经济渗透到浙江一些村镇 C.出现了以棉纺织业为中心的城市 D.民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4、山西在明朝中叶出现“商贾之家亦雕龙绣拱,玉勒金鞍,埒王公矣”。入清以后,山西人择业把商业排在了首位。雍正帝朱批称:“山右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这些材料反映出明清晋商对当时山西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是 ( ) A.削弱了重农抑商的政策B.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C.引起了社会风尚的变化 D.形成了独特的晋商文化 5、与成语“背井离乡”、井井有条”、“井然有序”等相关的制度是 ( ) A.井田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封建土地所有制 6、有史学家说:“(春秋战国时期)完全的、自由的土地所有权,不仅意味着毫无阻碍和毫无限制地占有土地的可能性,且也意味着把它出让的可能性。”此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 ( ) A. 手工业的进步 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7、《新全球史》言及古代中国某制度时说:“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下列有关这一制度的评述正确的是 ( ) A.改变了封建地主地所有制 B.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C.杜绝了土地兼并现象 D.损害了自耕农的利益 8、董仲舒指出,当时社会“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此后,历代王朝大多采取措施抑制土地兼并,但无法根本解决这一社会痼疾。其原因是 ( ) A.土地私有,并允许买卖的制度B.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力度不够 C.地主、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D.封建王朝统治严酷、横征暴敛 9、“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即“商”)皆其末也……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该言论反映的中国古代的经济思想是 ( ) A.农商并重 B.农本商末 C.重商主义 D.闭关锁国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本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我国自2008年1月l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2.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下列关于宋太祖采取这一措施后果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形成重文轻武局面 B.有效巩固了中央集权 C.造成官僚机构庞大 D.导致对外战争的失利 3、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②西汉设置刺史③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④宋朝设立参知政事 A、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4.《元书地理志》载:“自封建变成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为统治如此广阔地域,元朝实行 A、二府制 B、三省制 C、行省制 D、三司制

5、关于清朝军机处,不正确的表述是() A、军机处工作效率高 B、军机处是位于六部之上的中央最高行政决策机构 C、军机大臣由皇帝的亲信、重臣组成 D、军机处能接触军国机要 6、下列有关中国古代监察和谏议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古代监察、谏议制度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B、明清时期设立监察御史,分道对地方官员实行监督 C、宋代独立的谏议机构是谏院 D、监察制度的完善有利于从根本上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7、如果约翰是伯利克里时期的一个雅典公民,那在他身上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是 A、他可以和他的妻子一起去参加公民大会 B、他可能被推举为法官 C、他可以对公职人员进行监督 D、他可以因个人小事向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申诉 8、下列各项中,哪些能够协调古罗马贵族与平民的利益关系 ①元老院②公民大会③保民官的设立④执政官的设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9、英国历史学家约翰索利说:“如今有个趋势,人民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这里的“她的民主制度”为现代社会提供的借鉴有 ①差额选举制②任期制③议会制④保护人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高一下学期历史月考试卷(4月份)套真题

高一下学期历史月考试卷(4月份) 一、单选题(40*1.5=60分) 1. 西周以前,丝织品主要被人们用作奉献给鬼神的礼物。到了西周时期,丝织品更多地成为人们相互赠送的礼物,亦被用于贵族举行的各种仪式的道具上,甚至连屏风、垫席这样的物品也用丝织品。这反映了() A . 丝织品失去等级意义 B . 西周礼制开始遭破坏 C . 桑蚕文化起源于礼制 D . 丝织品与礼制的互动 2. 如图邮票是汉代画像石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 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B . 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 . 男耕女织的生产劳作状态 D . 曲辕犁已经普及全国各地 3. 汉初政府对铸币大开方便之门,允许民间铸币,政策上只规定铸币的面额(重量),其余一切包括师铜料开采、冶炼、铸造等都交由铸币者自行处理,吴王刘濞和大夫邓通皆因封地内有铜山,成为巨富。汉初的铸币政策() A . 增加人民财富 B . 影响经济恢复 C . 增强地方实力 D . 造成通货膨胀 4. 古代国家把从事工商业的市民编入一种特殊的户口,即“市籍”。西汉征发徭役时,先征发有“市籍”的人,然后征发父祖之代有“市籍”的人,最后征发无“市籍”的农民。这表明,西汉时期()

A .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B . 抑制商帮的形成 C . 市民社会地位最低 D . 商业地位无足轻重 5. 如表是汉代有关名田(占有土地)规定的记载。据此可知,这些规定() 内容 出处 汉武帝时,令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 田以便农,一人有市籍,则身及家内皆不得 有田,犯令者没入田货 《汉书?食货志》 贾人皆不得名田、为吏,犯者以律论 《汉书?衮帝纪》 A . 利于维护小农经济稳定 B . 严厉地打击了商业违法行为 C . 有效地抑制了土地兼并 D . 严格限制了商业规模的扩大 6. 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民间在订立买卖、租佃、借贷、雇佣契约中往往有“先和后可,乃为券书”“两共对面平章为定”(平:协调;章:明确)的语句。这反映民间契约的订立() A . 不受官府的控制和约束 B . 强调双方协商一致原则 C . 完全符合双方各自意愿 D . 是城市商业发展的产物 7. 杜甫在田园诗《春水》中写道:“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己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该诗反映当时() A . 农业耕作工具改进 B . 水排用于农田灌溉 C . 出现提水机具筒车 D . 高转筒车普遍使用 8. 唐初,“均给天下民田”达到了“力业相称,细民获资生之利,豪右靡余地之

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考试(历史)及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三次月考——历史 姓名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某报以“新陈代谢”为题刊文:“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文中所说的这些现象应当发生于( ) A.1898~1900年B.1901~1911年 C.1912~1927年 D.1928~1937年 2.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反映出( ) 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国人办报事业的发 C.物质生活的变化 D.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 3.近代诗人黄遵宪曾作诗《今别离》:“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该诗反映了()A.中国近代居室建筑的西化倾向 B.交通工具近代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C.西装传人对中国服饰改革的推动 D.西方饮食文化传人对中国传统食俗的影响 4.1840年鸦片战争后,北京的六国饭店是较高档的西餐饮食店,是中国达官贵人摆阔气的地方,所谓“海外珍奇费客猜,两洋风味一家开。外朋座上无多少,红顶花翎日日来”。晚清宫廷、王府和民国时期政府要员的官邸,或设有“番菜房”,或聘有番菜烹调师,有的甚至发展为“器必洋式,食必西餐”了。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都市西餐业的兴旺,极大地刺激了中国社会各阶层对这一文化模式的体验②国人崇洋心理越来越浓③丰富了中国饮食文化,也引起了中国近现代饮食生活的较大变化④体现了东西方文明的碰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5. 1933年广州有报纸报道:汉口市上有三种女人,四寸斗高跟摩登女郎,三寸金莲的乡间小姐,还有截发而装脚的改组派。第一种是阔人的姨太太,第二种是纱厂的女工,第三种是中等人家的管家婆。该材料说明了() A.西方风气完全改变了中国传统陋习 B.新文化运动反封建不够彻底 C.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D.民族工业发展彻底解放了妇女 6.创刊于1861年的《上海新报》称:“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名商贾者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可见其创办的目的是() A.报道国内外大事 B.娱乐 C.宣传政治主张D.传播商业信息 7.1925年,浙江绍兴吴老太爷来到上海,他不可能看到( ) A.西式洋楼里,穿着旗袍的摩登女郎正在吃西餐 B.轮船往来黄浦江上,汽车穿梭在马路上 C.报童手持报纸叫卖 D.居民正在用油票和布票购买“洋油”和“洋布” 8.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是京剧《定军山》。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剧摄制于19世纪末 B.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 C.民国政府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 D.世界电影开始进入有声时代 9.清末的一首打油诗云:“洋帽洋衣洋式鞋,短胡两撇口边开。平生第一伤心事,碧眼生成学不来。”该诗主要反映了中国当时什么社会现象() A.崇洋现象 B.洋货倾销严重 C.全盘西化 D.学习西方迫切 10.牵引动力由人力、畜力向机械的演进,是交通近代化的趋势。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国近代新式交通工具的是() ①轿子②马车③轮船④汽车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1897年,中国仅出现了两份白话报。1900年以后,白话报的数量开始急遽增加,到1911年间,共出版了一百多种。与这一现象无关的是() A.民族危机的困境 B.维新思想的启蒙作用 C.文学革命的影响 D.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 12.哥伦布说过:“黄金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东西!谁拥有它,谁就能支配他想要的一切。有了黄金,要把灵魂送到天堂,也是可以做到的。”欧洲人对黄金这种贪婪的追求,从本质上反映了() A.欧洲人迫切的生活需要 B.新航路开辟的主观原因 C.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因素 D.欧洲黄金产量严重不足 13.新航路的开辟从本质上反映了() A.从欧洲人狂热追求货币和黄金B.商业危机促使欧洲人开辟新航路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D.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扩大对外市场 14.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被西方史学家称之为“扩张的时代”,主要原因是() A.欧洲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B.新航路开辟后,殖民时代开始 C.东西方国家都进行了大规模的航海活动D.狂热的宗教传播和宗教征服 15.下列关于麦哲伦环绕地球一周航行的路线,正确的是() A.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B.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C.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D.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16.我们认为新航路开辟是世界市场联系之路,其主要依据是() A.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也意味着世界市场雏形开始B.价格革命引起的社会分化 C.揭开了殖民扩张之路 D.冲击了欧洲思想文化领域 17.欧洲殖民帝国对殖民地血腥掠夺,对欧洲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A.增强殖民者国家实力 B.满足殖民统治者奢侈生活 C.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 D.加强了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物质基础 18.英国政府为保护本国工商业的利益,争做世界霸主,而采取的政策是() A.圈地运动B.重商主义 C.对外殖民D.奴隶贸易 19.工业革命后社会生产力飞速提高,从本质上说明了() A.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战胜封建主义农业文明是一大进步B.工业革命使工人生产积极性倍增 C.资本主义消灭了阻碍生产力的一切因素 D.科学与生产紧密结合产生成效 20.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产生的新兴工业不包括() A.电力工业B.煤炭开采业 C.石油化工工业 D.飞机制造业 21.彼得?盖伊在起著作中写道:“对成千上万知道它的人和当时的观察家来说,在1760年到1800年之间,生活彻底地 改变了”,“这个时代被疯狂地追求发明”。这种情形可能出现在 A.法国B.英国C.德国D.美国 22.从19世纪90年代起,德国出现了建立巨型企业的趋势。到20世纪初,占全国企业总数0.9%的3万多家大型企 业占有3/4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其中586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1/3。上述现象说明A.军国主义政策推动了生产集中B.能源革新成为生产集中的主要动力 C.生产集中有利于新兴工业的发展D.生产集中根本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

第三次月考高一历史试卷(含答案)

思南县许家坝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三次月考 高一年级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有历史学家说:“在1870年以后大约40年里,并非仅仅在欧洲人看来,欧洲实际上确实算是在世界上快速扩张的现代文明的中心。”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扩张B.资本输出C.文化传播D.工业革命2.彼得?盖伊在起著作中写道:“对成千上万知道它的人和当时的观察家来说,在1760年到1800年之间,生活彻底地改变了”,“这个时代被疯狂地追求发明”。这种情形可能出现在() A.法国B.英国C.德国D.美国 3.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A.贵族阶层生活奢靡B.工商业的发展迅速 C.对殖民地疯狂掠夺D.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4.下图为1600~1913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自殖民地时代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其中,代表英国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 5.英国文学家菲尔丁(1707~1754)描述当时的英国时说:“当贵族在与君主进行华丽的竞争时,乡绅们翘首企盼获得贵族那样的地位,而商人们则从柜台后面步出,挤入乡绅空出的行列。”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贵族阶层日趋没落B.阶级斗争空前加剧 C.商业资本发展迅速D.产业革命成效显现 6.在罗斯福新政中,既直接提高就业率,又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的措施是( ) A恢复银行信用 B调整农业经济 C规范企业行为 D举办公共工程7.罗斯福说:“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主义的新应用。”这表明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 A.沿用传统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B.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政策性调整 C.政治上民主,经济上专制 D.既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又实行社会主义制

高一历史月考质量分析

高一历史月考质量分析报告 一、试卷的结构特点 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材料分析题)两部分,选择题占60分,材料分析题占40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试题内容覆盖了历史必修二教材一到四专题的内容,考查范围符合教学进度。试题难度适中,侧重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对我校历史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学生考试情况分析 高一(13)班参加考试人数76人,最高分85分,最低分27分,平均分53.3分,及格人数21人,及格率28%。整体成绩还是不尽人意。 三、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知识的积累和储备过少。 这次考试选择题注重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而大部分学生得分普遍较低,满分50的题平均得分却在30分左右。我认为理想的得分应在40分——50分之间。 2、个别学生答题习惯和规范程度不够好。 (1)个别学生书写潦草(2)个别学生在试卷上一字不写(3)还存在写错别字的现象。 3、部分学生因审题失误导致失分。 特别表现在第31题第1小问的回答中没有理解“变化”一词,回答时笼统不清,也没有表达出图片之间的关系。第32题第2小问的原因分析,学生分析原因时脱离题目。第32题第2、3小问回答时没有正确理解题意,没在回归教材的知识点。 4、部分学生从材料中提炼信息的能力不足。 比如第31题第1、2小问,第32题第3、4小问,答案就在材料中,而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地提炼信息。 5、我在平时复习中对学生的督促和要求不够,是学生未能将知识及时得到巩固和吸收。 这次考试中大部分题目都是平时复习的试卷中的原题,我在复习中也认真的进行了讲解,而且有些题是多次试卷中出现了,然而有些学生还是做错了。 第 1 页共2 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期中试题及答案

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 姓名班级 说明: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请认真书写班级﹑姓名,仔细审题,相信优秀的你必能成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亲情是缘,相聚是缘”,这是自古以来就深存于每一个中国人心底的情结。 追根溯源,下列制度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井田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2、周王将商代贵族也分封为诸侯,主要目的是() A、保护贵族的世袭血统 B、调合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C、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D、巩固刚建立的西周政权 3、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4、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5、、毛泽东说:“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制”是指()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宗法制 D、世袭制 6、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7、地方势力威胁中央政权的危险基本解除始于() A、隋唐时期 B、北宋时期 C、元朝时期 D、清朝时期 8、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9、以下关于内阁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明太祖时设置殿阁大学士并开始参与决策②内阁制度是明成祖时正式形成的 ③内阁是专制皇权强化的产物④内阁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制约皇权的作用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10、清朝制度规定,军机处对皇帝当日所下谕旨和当日所收公文,均要在当日处理完毕。由此可见,军机处的设置()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C、军机大臣地位高,有决策权 D、加强了专制皇权

(新)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一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测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 1、对西周王位世袭制理解最准确的是() A.嫡长子继承王位B.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C.兄终弟及D.父子相传 2、《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的纽带是() A.财产B.地域C.信仰D.血缘 3、2010年世博会山东馆非常引人注目,其主题“齐鲁情未了”渗透了山东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齐鲁”代表山东,起源于中国古代哪一制度(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世袭制 D、郡县制 4、《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 A、封号和粮食 B、土地和种子 C、土地和人民 D、人民和粮食 5、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 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6、一位同学对“秦始皇加强中央政权的措施”进行史料收集,形成了下列观点,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B.创始王位世袭制 C.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D.统一文字 7、分封制使西周奴隶主贵族集团形成的等级序列是() A、“周王——卿大夫——诸侯——士” B、“周王——卿大夫——士——诸侯” C、“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D、“周王——诸侯——士——卿大夫” 8、秦汉时的中央官制习惯上被概括为“三公九卿”。其中御史大夫的实际作用是() A、牵制丞相,监察百官 B、代替太尉,管理全国军务 C、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D、任命郡守和县令 9、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 A.焚书坑儒B.推行郡县制C.修筑长城D.统一度量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中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得分_______ 第I卷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0小题。) 1.我国在西周时期正式确立的王位继承制的方式是() A.禅让制 B.兄终弟及制 C.长子继承制 D. 嫡长子继承制 2.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①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权力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③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④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3.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程序是 ( ) A.尚书-中书-门下 B.中书-门下-尚书 C.尚书-门下-中书 D.门下-中书-尚书 4.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其 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各地交通的发展 B.边疆地域的拓展 C.经济文化的交流 D.中央集权的加强 5.梭伦改革为打击氏族制度残余,划分了社会等级,划分依据是() A.身份地位 B.战功大小 C.财产多寡 D.控制奴隶数目 6.最终在雅典确立民主政治制度的是( ) A.提秀斯 B.梭伦 C.克里斯提尼 D.伯利克里 7.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期间,雅典最高的权力机构是() A.十将军委员会 B.陪审法庭 C.公民大会 D.五百人会议 8.《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专横行为,是因为该法() A.是习惯法的汇编 B.实质是维护贵族奴隶主的私有财产 C.订成明确条文,量刑定罪以此为准 D.平民达到了公布法律的目的

9.罗马帝国时代重视法律制定的根本原因是() A.维系和稳定帝国的统治 B.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C.满足公民政治的需求 D.重视发展罗马文化 10.公民法适应于( ) A.全帝国公民 B.罗马公民 C.外邦自由民 D.全体罗马人 11.推动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的主要动力是() A.平民的斗争 B.帝国皇帝的重视 C.罗马的不断扩张 D.法学家的努力 12.西方法律大都继承了罗马法的( ) ①陪审制度②律师制度③诉讼原则④某些政治制度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资本主义制度最终在英国确立的经济前提是() A.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 B.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 C.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 D.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14.《权利法案》最重要的意义是() A.限制王权 B.选举自由 C.建立政府 D.国王统而不治 15.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核心是() A.总统 B.总理或首相 C.大法官 D.议会 16.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带有种族歧视的烙印 B.巩固了国家政权 C.确立了共和政体 D.废除了奴隶制度 17.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政治选举是两党激烈争夺的战场,但是并未引起 政局不稳,这主要是因为( ) A.两党根本利益一致 B.两党互相制约 C.美国法律健全 D.美国国民素质很高

高一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精心整理 高一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 1.A 2.A 3.是A B C 东汉时,二牛抬杠犁耕法完全被一牛挽犁所取代 D 唐朝时江东地区出现的曲辕犁标志着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4.《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侯)之为宝。”《农书•

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业。”《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 C. 5. A 6. A 7. A. 8.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乞巧节”(学习纺织工艺的节日)。它起源于我国古代“牛郎与织女”的美丽传说。导致这一节日形成的原因是() A古代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B人们对神话传说的钟爱

C自然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D人们对牛郎与织女遭遇的同情 9.当代的人类学家安德森在他的名着《中国食物》里谈到,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很少吃牛肉,而牛肉却是西方饮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食物原料。造成这种饮食习惯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A C 10. A. C. A 业 A产品质量有了较大提高B地区、行业间存在社会分工 C织造技术全国其他地区D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13.中国的青铜器之多之重要,在世界上是少有的。古书说:“国之大事,在祀在戎”。从下面的几幅青铜器皿图片可以看出,当时我国

的青铜器主要用于() A.农具和酒器 B.礼器和兵器 C.礼器和农具 D.兵器和农具 14.文献记载“钢铁是杂炼生(生铁)鍒(熟铁)为刀镰者。”此文献提 A. 15. () A C 16. A.徽商、京商 B.粤商、晋商 C.徽商、晋商 D.沪商、晋商 17.某课题组在探究“古代商业发展”课题过程中,整理了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错误的是() A.汉代城市设有专供贸易的“市”,且有专职官员管理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1)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年底到,交通忙,载游子,送归客”,表达了深存于中国人心底的珍惜亲情、渴望相聚的情结。追根溯源,与这种情结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 井田制、 B. 分封制、 C. 宗法制、 D. 郡县制 2.从某种程度上说,周天子即天下之大宗,诸侯即一国之大宗。同姓诸侯相当于天子之小宗,异姓诸侯则通过婚姻与天子维持关系,全国近似于一个大家庭。自天下大宗天子以下,逐次分出小家。这说明在周代() A.诸侯拥有了与周天子同等的权利与义务 B.以分封制作为政治统治的核心 C.以宗法关系为纽带形成了国家政治结构 D.中央集权的体制已经初具规模 3.《诗经·大雅·板》中有“大邦维屏,大宗维翰”的表述。学者刘宗绪将“大邦维屏”解释为:把经由——而建立的大国尊为周王室的屏障。根据刘宗绪的解释,其中空格处为() A.宗法制 B.分封制 C.礼乐制度 D.世袭制 4.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即位的桓王遵从其遗愿,将大权交给西虢公,心怀不满的郑庄王既不为平王奔丧,也不朝贺新王登基,却命人侵入王室疆土,抢夺已成熟的庄稼,从此“周郑交恶”。该状况反映出( ) A.分封制受到冲击 B.贵族政治彻底瓦解 C.宗法制度遭到破坏 D.天子权力开始削弱

5、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至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这说明分封制() A.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 B.弱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C.强化了王室对土地人口的控制 D.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意识 6、2015年2月19日是农历春节,春节就是农历一月初一。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 A.中央集权 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C.独断性和随意性 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7.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汉和秦朝相比,中央权力机构最大的变化是 A.出现了内外相制的权力结构 B.扩大了以御史大夫为首的监察体系 C.加强了三公九卿的官僚体系 D.增强了以丞相为首的中枢机构权力 8.《韩非子·物权》中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秦始皇所采取的措施中,最能体现“要在中央”政治构想的是()

高一历史必修二月考试题(主题一到专题五)

高一年级3月份历史月考 班级: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时实行的土地制度的性质是( ) A.土地国有制 B.土地公有制 C.地主土地私有制 D.封建土地国有制 2.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记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上述材料描述的水利工程是( ) A.郑国渠 B.都江堰 C.漕渠 D.白渠 3.以下项目中不属于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特点的是( ) A.以家庭为基本的生产单位 B.主要采用精耕细作的耕作方式 C.“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D.耕作技术产生了革命性的进步 4.下列有关“男耕女织”式小农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中,不正确的是( ) A.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导致难以扩大再生产 B.阻碍了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 C.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有限 5.某编导在拍摄《孔子》的影片中,设计了如下一些孔子生活时期的场景,请你根据史实推断,下列设计正确的是( ) A.孔子与弟子们吃着葡萄 B.墙上挂着一柄青铜宝剑 C.孔子缓缓将纸铺在桌上 D.孔子用隶书写下“仁者爱人” 6.《礼记》记载西周时期一种社会现象,“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才”,材料说明了当时已经存在着( ) A.官营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 C.私营手工业 D.手工工场

7.“吸引我的是它的绚丽,它来自一个新的天地,从未见过如此优美的艺术。多么诱人,精致超俗,来自中华,它的故土(景德镇)。”这是18世纪期法国流传的一首诗歌,它盛赞的是中国的( ) A.瓷器 B.丝绸 C.铁器 D.青铜器 8.都城,往往是农业社会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而从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的城市“市”“坊”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这实际上反映了( ) 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B.统治阶级重视都城建设 C.农业和手工业的发达 D.重农抑商的政策 9.“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陆游《杂赋》诗中提到的“草市”最早出现于( ) A.秦代B.南北朝时代C.唐代D.宋代 10.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11.在世界步入近代的潮流时,中国日益落伍的直接原因是( ) A.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C.明清时期的闭关政策 D.商品经济发展不充分 12.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此时,作为一位投资者,你的选择主要是受到( ) A.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影响 B.国外投资者的影 响 C.外商企业投资赚钱的刺激 D.清政府官僚的大力支持 13.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艰难而曲折的外部因素是( )

高一历史必修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期中考试 卷及答案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铭选中学高一历史期中考试卷(2008。11)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第一卷 一、单项选择题(40小题,每小题分,共60分) 1、周王将商代贵族也分封为诸侯,主要目的是 A、保护贵族的世袭血统 B、调合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C、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D、巩固刚建立的西周政权 2、史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日:‘愿陛下令诸侯得到推恩子弟以地,侯之。’ 于是上从其计。”文中“上”指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3、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4、毛泽东说:“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制”是指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宗法制 D、世袭制 5、唐太宗时,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事实设计众多机构,按照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D、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6、伴随我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历程的两对基本矛盾是: ①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②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③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④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矛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封建社会产生的最主要的积极影响是:) A、维护国家统一 B、发展社会经济 C、防御侵略 D、加强民族团结 8、分封制的主体是: A、殷商旧族 B、殷商降族 C、古老方国 D、同姓亲族 9、分封制与内外服联盟相比 ①各封国与王室的关系比商朝的方国密切,臣属关系更明确②各封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承担各种义务③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④各封国基本保持了原有的社会结构,有很大的自主权 A、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0、秦朝能够“一法度、衡、石、文,尺、车同轨,书同文”,其主要原因是: A、生产力的发展 B、国家的统一 C、秦推行法治 D、秦推行郡县制 11、《旧唐书》载:“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对材料的理解正确 ..的是 A、反映了方国对中央的威胁 B、反映了“天下共主”地位受到地方势力冲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