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德英两国医疗保障模式比较分析俾斯麦模式和贝弗里奇模式

德英两国医疗保障模式比较分析俾斯麦模式和贝弗里奇模式

德英两国医疗保障模式比较分析俾斯麦模式和贝弗里奇模式
德英两国医疗保障模式比较分析俾斯麦模式和贝弗里奇模式

德英两国医疗保障模式比较分析:俾斯麦模式

和贝弗里奇模式

丁纯

2013-1-7 15:05:54 来源:《财经论丛》(杭州)2009年1期【英文标题】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Medical Security Models of Germany and Great Britain: Model of Bismarck and Model of Beveridge

【作者简介】丁纯,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上海 200433)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德国社会医疗保障体制(俾斯麦模式)和英国全民医疗保障体系(贝弗里奇模式)的基本理念、筹资、偿付、服务提供规制的描述,勾勒出两大体制的核心特征,分析它们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对其改革进行了评判,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对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借鉴意义。

Briefly describing the fundamental concepts as well as the financing, reimbursement, and service arrangement of the German social health system(Bismarck model)and the British National Health Services(Beveridge model), the paper outlin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 of the two systems, analyses the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they are facing with and comments their reforms which have been carried out. On the basis of the comparison of the two models, the paper points out the significance to the health care system reform in China.

【关键词】俾斯麦模式/贝弗里奇模式/全民医疗服务/社会医疗保障Bismarck model/Beveridge model/NHS/social health insurance

1998年以来,我国医疗体制中以“看病贵、看病难”为核心的诸多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标志着城市医疗改革的流产,其结果又重新回到了医疗保障模式的选择阶段。而新医保体制方案的迟迟未能出台,恰恰说明了医保制度选择的难度。中国究竟应该选择哪种医保模式,或者还是采各家之众长,就成为了焦点问题。基于此,我们选取当今世界上被效仿最多的两大医疗保障模式——俾斯麦模式和贝弗里奇模式——的代表国家德国和英国为研究对象进行比较分析,以期起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作用。

一、两大医疗保障模式的基本特征和规制比较

(一)基本特征

俾斯麦模式因其在德国俾斯麦(Otto von Bismarck)时期(1883年)首创而得名。作为在世界上被效仿最多的医疗保障模式,其典型特征是:认可健康作为一种社会权利,突出投保者权利和义务的平衡;国家通过立法建立医疗保障体制;筹资方式以通过向雇主和雇员双方强制征收社会保障税赋为主,国家酌情补贴为辅,强调个人的社会义务和责任;该医疗保障模式覆盖人群较广,按投保人的需求补偿和分配资源;在提供医疗保险、保健服务上,该模式按照社会保险模式进行组织管理,行为主体是社保机构,国家只起监督和规范作用。在此体制下,公私医疗保险机构并存,各个机构组织之间相互竞争、自我管理。

贝弗里奇模式系按照1942年英国威廉·贝弗里奇(William Beveridge)爵士的蓝图设计而成并因此而得名。该医疗保障模式的正式名称为国民医疗服务体系(national health service),于1948年7月在英国得到正式确立。其主要特点

有:把医疗看成是一种人人应该近乎无条件享有的服务;体现在筹资上就是主要依靠国家通过一般税的形式统一征收;在待遇上则是按需分配,覆盖面近乎遍及全体国民;医疗服务的提供则是由政府运用公共资金直接开设医疗机构、购置医疗设备、聘用医务人员来进行,或是政府作为医疗服务和药物的购买者,运用政府预算资金向卫生服务和药品等供给者直接采购、支付,国家是医疗保健和医疗保障体系的绝对主管和调控者;私人医疗保健和保险提供者提供的私营性医疗保健服务和保险的比重很小;患者拥有较少的择医权。最为核心的特质则是国家集中调控和医疗服务各个环节的高度公共化。

两大医疗保障模式相比较,俾斯麦模式强调义务和权利的对等,实施主体是自我管理的社会保险机构,国家只负责监督和规范社保机构的行为;而贝弗里奇模式则更偏重权利的给予,国家扮演主导和掌控的角色。以下本文将就医保体制的筹资、覆盖面、服务提供和给付规制等主要组成部分对两大模式进行比较。

(二)医保体制的筹资制度和覆盖面

德国医疗保障体制(俾斯麦模式)由法定医疗保险和私人医疗保险组成[1]。法定医疗保险是主要部分,其筹资主要通过社会医保缴费和国家补贴来完成。凡是收入在一定数目下(2008年为月收入4012欧元)的国民均有参加法定医疗保险的义务,收入高于该数目的人群、自由职业者和国家公务员等则可自愿参保法定医疗保险,或者选择私人医疗保险机构。参加法定医保的雇员和其雇主各自对半承担医保缴费义务,保费是按照工资比例缴付的,2007年的平均总缴费率为13.9%。私人医保参加者则按照风险因素各自计算和缴纳保费。从德国医疗保健资金来源看,目前法定医疗保险(含法定医保下雇员及其雇主的缴费和政府补贴)约占75%,而私人医保和个人自费来源约占25%(见表1)。

德国的医疗保障体制几乎覆盖了所有的人口。2007年,德国法定医保体系覆盖了7030万人,包括法定医保体系的投保人及其联保的家庭成员,占到了德国总人口的近90%,而私人医疗保险下投保的国民约占9%[3]。

英国的医保体制(贝弗里奇模式)是全民医疗服务体系(NHS)的天下,私人医保承担的份额很小。在全民医疗服务体系下,筹资以税收为主,资本收益积累为辅。全民医疗服务体系的资金来源主渠道有:公民以纳税人的身份向政府缴纳一般税;公民以雇主、雇员的身份向政府缴纳类似工资税的社会保险缴费(雇员的缴费比例略高于雇主);全民医疗服务信托基金的资本积累;等等。目前,这三个渠道占到了英国卫生资金来源的近95%,全民体系中只有极个别医疗项目和少量费用需个人自费承担(见表2)。

由于全民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理念就是无论居民的收入高低,均能按需获取医疗保健服务,具有覆盖人群的广泛性和提供服务的综合性等特点。因此,凡是英国的正常居住者(包括外国人),均能通过国民医疗服务体系获得医疗服务。值

得一提的是,由于越来越多的人希望缩短就诊等待时间和获得更好的服务,私人医保在英国的覆盖人群(与全民医保有重复)比例从20世纪70年代的3.6%增长到目前的近15%。参加私人医疗保障体制的人群主要为有经济实力的社会中上层人士,其中职业人员和雇主及经理阶层占到了这一人群的45%。

(三)医疗服务的提供和补偿制度

在德国医疗体制下,医疗服务提供一般可分成三大部分,即由私人开业医生提供的初级医疗、次级门诊医疗服务和由医院提供的住院医疗服务。其中,德国医疗服务提供体系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私人开业医生和驻院医生的严格分离,一般不允许交叉提供服务。在该体制下,基本没有初级医疗转诊限制,患者有很大的择医自由。

对医生提供服务的补偿,在今年开始改革前主要是按服务计点方式进行的,具体可分成两个层次:第一层是疾病保险基金和医生的地区性(一般为州)协会间谈判;第二层再由各类法定疾病保险机构的全国性最高协会和医生协会组成的联邦委员会通过谈判决定总预算,然后疾病保险基金根据保险参加者的人数支付给医生协会预算金额,接着医生协会再按照事先制定的统一医疗服务计点标准,对医生提供的服务进行审核并计算总点数,再根据总点数支付报酬金额。这意味着每点服务的具体货币值是总预算费用和该地区所有医生提供服务的总点数的商。对单个医生来说,他提供的服务越多,则获得的点数越多,报酬也就越多,有激励医生多提供医疗服务的倾向。但如果总体点数增加,每点的单价会下降,收入则会减少,这意味着开业医生最初是不知道其补偿金额的。

对医院的费用补偿一般分成两大部分:一部分用于医院的基建和设备投资,资金来源于各州的财政;另一部分则支付医院的日常运营费用,资金来自疾病基金和未参保者的自付费用。

在英国全民医疗体系下,主要由全科医生提供初级医疗服务,由专科医生承担专科和住院医疗等二、三级医疗服务。在全民医疗服务体系中,分社区医院、地区综合性医院和地域或跨地域专科医院三个层次。而地方卫生管理机构会合社保部门和全民医疗服务体系下的医务人员,负责公共卫生保健和社区医疗服务。这种分工明确的三级医疗服务供给架构,源自英国医疗保健体系的历史遗产:由药剂师发展而来的私人开业医师成为全科医生,原来的私人慈善医院和政府济贫医院组成了医院为主体的二、三级医疗服务提供者;地方政府的公共医疗服务则提供社区医疗服务。这种供给服务提供架构相当稳固,并一直沿袭了下来。

这里必须特别指出的是,该体系下初级医疗系统中由私人开业、签约全民医保体系的全科医生,作为家庭医生与投保者的联系相当紧密,提高了疾病防控效率。除此之外,全科医生作为向上级专科医疗转诊服务的批准者,扮演了医疗服务和费用“看门人”的角色,当然同时也限制了患者的择医自由。英国体制的另一大特点是国家在其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它不但充当管理者,还作为医疗服务的购买者和提供者直接或间接参与初级、次级和三级医疗服务以及公共卫生保健的具体操作过程。

在费用补偿方面,英国政府出资购买初级体系的全科医生服务,无偿提供给居民。全科医生的服务项目与工资是依据每年全国全科医生代表、英国医学协会(British medical association)下属的医疗服务委员会(general medical services committee)和政府卫生部谈判的结果,按照其负责的居民数(由居民自愿选择其作为自己的家庭医生)和所需的平均费用给予补偿,全科医生的工资并不固定。另外,英国对二、三级体系中公立医院的偿付带有鲜明的政府预算色彩,目前还在改革之中。英国政府主要与住院医生签订三种报酬补偿合同,即地段合同制(block contracts)、成本/服务量合同制(cost/volume contracts)、按实际服务次数付费合同制(cost-per-case contracts),这三种合同制明显带有医生包干和医生按服务人次数获得报酬的性质。因此,驻院医生获得的工资是固定的。

二、两大医疗保障模式面临的主要问题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经济“黄金时代”的结束,这两种医保模式的问题和弊端日益显现出来。但由于两者背后制度的不同以及其他现实原因,两者面临的问题存在一些差异。

德国俾斯麦模式的问题比如有医保体系没有覆盖全体国民(尚有20万人没有医疗保险)、私人开业医生和驻院医生业务联系的人为分割导致医疗服务系统效率相对低下等等,但最为突出的还是医保的财政收支缺口问题。一方面,医疗费用支出持续上升,其增速超过了同期经济的增长速度,医疗费用支出占GDP 的比重也从1970年的6.3%增加到2004年的近11%。为此,以现收现付和社保缴费为主要筹资方式的德国医保体制,只能通过不断提高社会医保的平均缴费率和增加政府补贴来填补财政缺口(见表3),德国法定医疗保险体制平均缴费率从1970年的8.24%攀升到2003年的峰值14.32%,之后略有下滑。另一方面,通过不断提高缴费率增加收入的做法却难以为继。因为包括医保在内的社会福利支出(目前占GDP的1/3)的持续增长导致了总社保缴费率不断攀升(2003年达到了29.1%),而缴费上升最终导致了工资成本的增加(2003年德国平均工资成本高达29.01欧元/小时)。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这无疑意味着德国在成本控制上处于劣势,其经济增长和就业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究其原因,首先,社会人口结构的老龄化、疾病从急性流行病转向慢性行为方式病以及医疗医药技术进步和产品的不断完善,都带来了医药费用的上升;其次,德国经济增长的趋缓造成国民收入增速的下降和失业人数的上升,导致了缴费人数的下降和缴费数量的下降;第三,公众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健康,这刺激了医疗消费需求,增加了医疗费用;第四,法定疾病保险覆盖的人群逐步扩大,覆

盖人群占总人口的比例从1960年的84%增加到目前的近90%;最后,两德统一后原东德地区保障制度的快速转型,也带来了巨额的转移支付负担。

英国的贝弗里奇模式尽管也面临着收支缺口的压力(医疗费用占GDP的比重从1975年的5.5%增加到2005年的8.4%),但贝弗里奇模式最致命的问题还是医疗服务提供的质量和效率问题,具体表现为英国候诊、住院和手术等待时间都出奇的长、等待的人数出奇的多。

从等待的时间来看,在英国看全科医生(初级医疗)一般需要等1-2天,有时甚至更长;就连事故或急诊的平均候诊时间也要3-4个小时;等待手术的时间则更长,一般要18个月左右,直接导致很多病人不能及时得到治疗;而要等待住院的人数也从20世纪70年代末的80万人次增长到1998年破天荒的近135万人次[6]。究其原因,主要是英国医保体制的资金大部分来自财政税收,因此受到严格的预算约束;在待遇方面,英国模式承诺为全民提供广泛的医疗服务,低投入却要求高产出,显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此外,从服务提供到资金运营,英国医疗服务体制均受到国家的调控,市场化程度低,多头管理、官僚主义现象严重。总之,英国医疗保障模式的管理体制高度官僚化,缺乏市场竞争和激励机制,这些缺陷最终放大了日益扩大的医疗需求与近乎刚性的预算约束间的矛盾,外化在医疗服务提供的低效率上,引起了民众的强烈不满,有52%的英国人认为该体制需要根本性的改革。

三、两大医疗保障模式的改革历程、重点和举措

德国对社会医保体制的改革始于1977年,此后经历了多届政府、多阶段的改革,前后颁布过数百个改革的法律和规定,改革的核心目标一直是遏止医疗费

用快速上涨势头、稳定医保缴费率。德国从医疗服务供应和需求方面双管齐下,出台了不少调控措施。比如,要求患者自付部分费用,试图提高其费用意识,以达到节约医疗支出的目的。开源节流举措虽然不少,但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未能走出医疗支出上涨-遏止-继续上涨的怪圈。最近,发端于施罗德政府时期、在默克尔大联合政府时期经过激烈争论、妥协并最后获得通过的大医改方案,终于随着2007年4月1日《法定疾病保险——强化竞争法》的生效而进入正式实施阶段[7]。此次改革主要涉及四大方面:引入全民疾病保险,将医疗保障覆盖到全民;引进更多的竞争机制,改善医疗服务的提供;促进法定疾病保险机构和私人疾病保险机构之间的协调以及两者的现代化;改革融资方式,创建卫生基金。其中,最具革命性的是首度引进全民医保,向全民医保模式靠拢;而最为核心和最为切中医保开支问题的是引入卫生基金,改变了传统的筹资方式,变相降低雇主的缴费负担,遏止医保缴费的上涨。

英国全民医保制度自引进以来,主要经历了三大改革阶段:第一阶段为1974年进行的以机构撤并为主的小修小补式的改革;第二阶段则是于1982年开始、1991年正式引进的激进型的市场化改革,这场改革以“内部市场”为手段、加强竞争为核心、提高服务效率为目的;第三阶段是1997年工党布莱尔政府上台后实施的以“第三条道路”为指导方针、以患者为导向的适当吸收某些市场因素的重新中央集权化管理的再改革。在三大改革阶段中,最为著名的是第二阶段,这是迄今为止英国全民医疗服务体系所经历的规模最大、最激进的改革,与其原来的理念和构想几乎背道而驰。这场改革经历了两届保守党政府的执政时期,发端于撒切尔首相执政时期,而真正实施则是梅杰当政的时候。其核心是引进市场竞争机制,所以也称“1991年改革”为“市场改革”。改革的核心措施有:在医疗服务的提供和补偿中,引进内部市场机制,将医疗服务购买者和提供者分离,钱跟着病人走;患者可以自由选择全科家庭医生,而全科医生须通过竞争赢得患

者。全科医生一方面作为服务提供者提供初级医疗服务,另一方面还作为专科服务的购买者,替其患者选择购买医院提供的服务。服务提供者只有提供质好价低的服务才能赢得患者,从而获得服务购买者的资金补偿。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全科医生、医院等服务提供者互相竞争争取患者、赢得合同的内部市场竞争机制。这次改革较为成功,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效率。

四、结论与启示

概括起来,两大医疗保障模式各具特点。俾斯麦模式强调权利义务的对等以及医保机构的自治,但费用上升问题突出;贝弗里奇模式则突出全民医疗服务和国家掌控,医保覆盖面宽,医保的社会公正性强,但医疗服务的效率较为低下。如果按照体制效率、公正性、体制的适应性、政府在医保体制的作用以及基本框架条件等五大制度评判标准来衡量,我们得到的结果是:在总体上,德国的体制绩效要优于英国;从各分项指标来看,德国俾斯麦模式在效率、适应性和基本框架条件上占优,英国贝弗里奇模式则在公平性和政府作用上领先[8]。

据此,我国在推进医保改革的过程中,应该全面学习德国体制的理念和规制,借鉴其总体医保思路:强调责任权利的对等,尤其是要给予投保人依据缴费和待遇权衡选择医保机构的自由;通过竞争促使医保机构推动医疗服务提供者提高投入产出效率,最终使投保人受益,这一总思路应该成为我国今后医改的方向。至于具体的医保体制改革措施,英国医保体制的初级医疗服务提供体系——家庭全科医生制度,因其立足于预防,能有效地提供医疗服务和降低成本,这一体制应该成为我国构建初级和公共卫生防控体系的范本。

另外,两种医保体制改革的殊途同归,也为构建我国的新医保体制提供了不

少启示和学习经验。具体地讲,在当今世界医疗需求和费用不断上升的背景下,医保待遇由于具有刚性无法下调,而医保筹资又囿于工资成本和全球化竞争而无法大幅增加,面对这样的两难选择,我们应该学习英、德两国改革中共同的改革思路:用市场竞争机制来提高服务提供效率,进而破解医保体制收支存在缺口和待遇刚性的两难问题[9]。

【参考文献】

[1]Bundesministerium für Arbeit und Soziales. übersicht über das Sozialrecht, BW Verlag, 2008: 167-259.

[2]OECED. OECD Health Data, 1999 & 2001.

[3]Bundesministerium für Arbeit und Soziales. Statistisches Taschenbuch 2007. Arbeits und Sozialstatistik Verlag, 2007, (9): 11-17.

[4]OECD. OECD Health Data, 1998.

[5]Bundesministerium für Gesundheit, Deutschland. Sozialpolitik: aktuelle Daten im berblick, 2008: 1-4.

[6]Busfield Joan. Health and Health Care in Modem Britain[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108-120.

[7]丁纯.德国医疗保障制度:现状、问题与改革[J].欧洲研究,2007,(6):106-117.

[8]丁纯.世界四大医疗保障制度绩效比较[J].世界经济文汇,2005,(Z1):229-236.

[9]丁纯.世界主要医疗保障制度模式绩效比较[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八年级下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任娟 授课时间2019年 3 月 7 日星期三 授课人 授课班级 课时授课方式 1 安排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我国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国家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 能力目标: 提高对人权内涵的认识,自觉维护个人的人权。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人权、珍惜和热爱自己的人权。对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具体做法产生敬意。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难点 对人权内涵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基本内容方法及手段

一、导入: 二、自学指导:自主学习教材P6-P9页,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 2、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的时间? 3、宪法的原则? 尊重和保障人权 4、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 三、教学过程: 1.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阅读教材第6页四幅插图,思考问题: (1)以上图片分别说明公民享有什么权利?这些权利是如何实现的? (2)请列举自己感受到的国家改善公民生存与发展状况的实例。 教师总结:(1)分别是受教育权、生命健康权、文化权、劳动就业权。(2)示例:高中、大学贫困家庭学生助学金制度等。2.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 出示提前制作的幻灯片:内容为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学生独立完成自学问题,初步了解教材。知道我国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

1.思考:我国是怎样通过完善立法来保障公民权利的? 提示: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立法过程中应当依据宪法,规范立法权的行使,丰富公众参与立法的形式,保证立法的科学性、民主性。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二)依法行政(执法角度) 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过渡语】既然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那么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国家机关应怎样尊重和保障人权呢?为此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人权的主体和范围。 (三)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司法角度) 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四)加强宣传教育(守法角度) 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通过探究分享知道国家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 学生讨论思考,能力得到提升

贝弗里奇报告读后感

贝弗里奇报告读后感 贝弗里奇报告分析了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现状、问题,对以往提供的各种福利进行了反思,并对战后英国的社会保障做了高度概括。报告通过对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英国当时保障制度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待遇标准和房租问题、老年问题以及关于伤残赔偿的的分析,贝弗里奇先生在大量调查统计数据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劳动年龄人口、老年人、供养子女等不同群体对房租、食品、衣着、燃料等生活必需品的需求,由此得出了战后满足人们基本生活最低需要所需的保险待遇标准;根据英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当前养老金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养老金标准、改革养老金制度的建议,并且提出在20年时间内将旧制度逐步过渡到新制度的具体设想以及把退休作为享受养老金的必要条件的意见。 贝弗里奇首次提出了由财政、雇主、参保人三方共同缴费的缴费方案,且就各方应承担的比例作了具体划分;同时,还专门论述了工伤保险费的筹资问题,明确了事故和职业病高发的行业应承担额外的工伤附加费的原则和比例。贝弗里奇的社会保障计划,首次论述了社会保障计划所赖以存在的三个假定,提出通过社会保险、国民救助和自愿保险三个层次保障人们不同同时《贝弗里奇报告》在社会保险计划中提出了涵盖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的全方位的完整的社会保障规划。这种全方位覆盖所有公民的社会保险计划使福利国家思想从人们的理想转变成为一种具体可行的社会行动方案。《贝弗里奇报告》提出了构建福利国家社会保险计划的六项原则:一是基本社会待遇标准统一;二是缴费率统一;三是行政管理职责统一;四是待遇标准适当;五是广泛保障;六是分门别类,适合不同人群。这六项原则集中表达了福利国家思想的社会保障政策主张。概括起来,福利国家思想的政策主张主要是:一是社会保障应以保障居民拥有维持基本生活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为出发点,二是社会保障应惠及全体居民并实行全民的全面保障。 需要的重要观点。同时,在明确养老金、保险金、补助金及补贴等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将全部国民分为雇员、从事有酬工作的人员、家庭妇女、其他有酬工作的人群、退出工作的老年人、低于工作年龄的子女等六个群体,分析了各群体的不同保障需求,并就其参保的待遇、缴费等有关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且在社会保障方面详细讨论了子女补贴、全方位医疗康复服务和维持就业问题,提出把消除贫困作为战后的基本目标,即社会保障计划的目标是:确保每个公民只要尽其所能,在任何时候都有足够的收入尽自己的抚养责任,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 在贝弗里奇报告的基础上,英国政府于1944年发布了社会保险白皮书,基本接受了贝弗里奇报告的建议,并制定了国民保险法、国民卫生保健服务法、家庭津贴法、国民救济法等一系列法律。使英国建成了第一个福利国家。报告和英国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成功实施,影响到了整个欧洲。瑞典、芬兰、挪威、法国、意大利等国也纷纷效仿英国,致力于建设福利国家。 贝弗里奇报告虽然致力于建设福利国家模型,但是对于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保障制度仍不健全的中国来说仍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对中国社保制度的改革有很大的启示作用。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不断发展但是同时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社会保障作为一项基本制度,是社会的"安全网",也是经济的调节器。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保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 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导学案

第18课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一【学习目标】1.通过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及中西方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认识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中,才能对历史事件有准确的理解; 2.以教材为史料归纳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特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历史材料、归纳历 史发展趋势的能力; 3.对待西方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评价,要用辩证的思维看待历史问题; 4.通过疫情期间中国政府的表现感受中国体制的优越,大国的责任担当。 二【学习内容】 1.知道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发展历程。 2.归纳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特点。 3.了解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及其评价。 4.了解中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 三【学习过程】 【检查提问】 1.古代户籍制度的主要目的及发展趋势分别是什么? 2.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特点、发展趋势分别是什么? 3、中国古代社会救济的基本特点、政府和民间救济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 第壹章基层治理之路 【主干梳理】根据要求和提示,识记基本信息。 1.阅读课本第一子目,西方主要国家不同阶段的基层治理单位是什么并概述其发展概况。 2. 以教材为史料归纳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特点有哪些?(四个自然段分别对应四个时期)。 【问题探究】 材料一美国社区里的事务通常由社区的最高权力机构——社区董事会(社区委员会)来进行自我管理……社区董事会在政府与社区居民之间起桥梁和沟通作用。社区董事会不向市政府负直接责任。市政府指导社区的发展,但是不直接干预社区内部的事务。——《美国社区治理及其启示》 结合材料及教材,谈谈你对美国社区的认识?(可从管理模式、政府职能、影响作用)

【概念研读】 1、村社 古希腊基层治理的基本单位。这些村社由原始部落而来,带有原始共产主义的色彩。村社里,大事由村社大会集体决定,自由农民身份平等,他们中的成年男子都可以出席村社大会。这体现了古代希腊社会基层治理中的自治特点。 2. 特许状 在西欧封建社会,城市不是脱离于政治制度之外独立的异己力量,特许状的授予是一种法律行为,国王或领主的特许状不是无偿的,大多需要城市以金钱赎买。通过特许状,城市获得了小到人身和财产自由、赋税限制和减免权力,大到城市行政、司法和财政自治权。国王或领主则相应得到城市承担军事义务、财政帮助以及宣誓效忠的保证。在这个意义上,特许状又被称为“封建权利的转让书”。 3、社区 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个领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是社会有机体最基本的内容,是宏观社会的缩影。社会学家给社区下出的定义有140多种。社区是具有某种互动关系的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在一定领域内相互关联的人群形成的共同体及其活动区域。 尽管社会学家对社区下的定义各不相同,在构成社区的基本要素上认识还是基本一致的,普遍认为一个社区应该包括一定数量的人口、一定范围的地域、一定规模的设施、一定特征的文化、一定类型的组织。社区就是这样一个"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社区的特点:有一定的地理区域;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之间有共同的意识和利益;有着较密切的社会交往。 第贰章社会保障之路 【主干梳理】根据要求和提示,识记基本信息。 1.阅读课本第二子目前三个自然段,概述主要西方国家二战前后社会保障的发展概况。 2. 阅读课本第二子目第四个自然段,概述新中国社会保障的发展概况。

医院基本医疗服务规范

基本医疗服务规范 为让广大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保障卫生健康权益,体现我院医疗服务的公益性、公平性。特制定本规范: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保障人人享有卫生健康权益。体现医院公共卫生服务和管理职能,为我乡人民的身体健康、经济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提供保障。 二、以政策为引导,完善管理、优质服务为宗旨,为群众提供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 三、服务要求 (一)就医环境 为就医人员提供清洁舒适的就医环境及优质便民措施,门诊大厅宽敞明亮,干净整洁,有足够的座椅侯诊。对患者实行“先诊疗后结算”的措施,方便患者就医。 门诊病人就诊时本着“先重后轻、先急后慢”的原则,接诊医生必须耐心细致的详细询问病情和全面检查身体,轻症患者门诊治疗,符合住院标准的收入院治疗。 (二)快捷的预付通道服务 普通住院病人接诊医生做完诊查后,依据症状及体征,本着“诊断阳性率高、收费低廉”的原则,只做常规检查(血、尿、便)和心电图,相关科室患者只做与本患者疾病相关的诊疗项目,接诊医生开具住院通知单即可到住院处交住院押金,为住院患者(包括各类医保患者)提供快捷的基本医疗保障预付服务。在诊疗过程中严格执行首

诊负责制和因病施治的原则,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控制医疗费用。 (三)公开基本医疗保障服务收费标准,公开医疗保险支付项目和标准 在门诊设有宣传栏患者可直接参考选择医疗项目,在门诊大厅设有电子屏幕介绍我院各科专家每日出诊情况,可供所有就诊患者选择。 (四)保障各类医保患者权益 参保人员就诊后,接诊医生必须详细规范书写医疗文件,处方用药必须与诊断相符,必须符合《四川省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北川羌族自治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药物目录》的规定范围,本着“疗效确切,副作用少,价格低廉”的原则选择用药,严禁不合理检查、不合理用药和过度医疗。向患者提供基本医疗保障相关制度的咨询服务,向患者介绍基本医疗支付项目供患者选择,优先推荐基本医疗、基本药务和适宜技术,保障各类基本医疗保险人员的权益,强化参保患者知情同意。 保障基本医疗服务规范是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每个医务工作者都要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做到“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患者满意”,为广大患者提供放心满意的服务。

4.3《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docx

教学内容与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环节一:情境导入,生成问题 教师活动 1: 1.课件出示图片《发展义务教育》《提供营养午餐》《开办农 家书屋》《开展再就业培训》。 2.小结:从以上图片和实例中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我国人民的生存与发展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人民生活得越来越幸福,越来越有尊严。本节课我们学习关于我国人权方面的知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学生活动 1:看课件图片,小组交流,说一说:(1)这四幅图的共同点是 什么? (2)结合搜集资料说说自 己感受到的国家改善公民生存 与发展状况的实例。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图片交流导入,是学生初步认知人权的实质内容和表现形式。 环节二我国人权的广泛性 教师活动2:小结: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硕果累累。对照《国 家人权行动计划(2016——2020)》目录和五大目标以及自己身边人权的变化,可以充分感受到我国公民享有的人权越来越广泛。学生活动2: 1.自主学习书本第39、40页,结合搜集的资料,小组交流:(1)什么叫人权?为什么说在我国人权非常广泛?(2)对照《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6——2020)》目录,回答书本第40页活动园的问题。(3)列举我们自己身边的人权保护事例。 2.全班交流总结。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合作探究,生成能力,知道我国宪法保护人权的内容十分广泛,感受我国公民享有越来越广泛的人权。 环节三:参与国际人权事业 课题 第三节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单元 2 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 6 学习 目标 1.认识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知道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 2.知道我国宪法保护人权的内容十分广泛。 3.知道我国积极支持和参与国际人权事业的发展。重点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来源:https://www.wendangku.net/doc/5211668016.html,] 难点 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具体做法。课前 准备 1.搜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具体做法的事例。2.我国支持和参与国际人权事业的实例。[来源:学科网]

论俾斯麦统一德国过程中的外交政策

论俾斯麦统一德国过程中的外交政策 摘要:30年战争后,德国的统一已“不光是德国的问题”,而是一个牵涉到欧洲政治格局变化的国际性问题。普鲁士的“铁血”宰相俾斯麦在以统一德国为目的的三次王朝战争中,依据形势的剧烈变化,变通现实政治的主张,改变外交策略,有效的防止了反普同盟的出现,成功地完成德意志的统一。 关键词:俾斯麦;外交;现实政治 俾斯麦的哲学是:“强权胜于真理”。他在推行“铁血政策”,武力统一德国的同时,外交上他在对地缘政治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制定了以“现实政治”为原则的外交政策,精心谋划各种策略,充分考虑到各列强对德国统一运动可能采取的态度以及普鲁士的相应对策。 德国统一是通过俾斯麦领导的1864年丹麦战争、1866年普奥战争及1870-1871年普法战争完成的,结束了德意志的长期分裂割据。这三次王朝战争的胜利,都是与俾斯麦的“现实政治”的外交策略分不开的,可谓匠心独运。本文以三次王朝战争为线索,剖析俾斯麦在统一过程中的外交政策。 1.丹麦战争 普鲁士统一德国的第一次王朝战争是1864年的丹麦战争。这次战争祸起于丹麦政府违背了国际公约。在这一争端中,俾斯麦的目标很明确:利用有利时机,吞并三公国,作为统一德国的第一步。 俾斯麦展开了纵横的外交,以争取各国的中立。如俾斯麦认为俄国的立场是至关重要的,为取得彼得堡内阁的中立,他利用1863年波兰起义同沙皇做交易。他还利用在克里木战争后尖锐起来的俄国同克里木联盟(英法奥)之间的矛盾,强调霍亨索伦王朝同罗曼诺夫王朝间的轻骑和友谊关系。 由于俾斯麦的狡猾手腕,以及如他所预料的欧洲其它大国见勾心斗角的矛盾,原指望回得到俄英等国援助的丹麦政府,没有得到一兵一卒的支援。 俾斯麦运用现实政治的外交策略,漂亮的完成了德国统一的第一步,也为迈出统一的第二步做了铺垫。无怪乎俾斯麦在十四年后仍得意地说:“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是我最大的外交成就。” 2.普奥战争 俾斯麦极力利用列强的矛盾和弱点,以争取他们在普奥正在中再次采取中立立场。他认为当时对普奥较量有决定性影响的是争取俄法两国的支持。 一切准备就绪后,俾斯麦开始采取加剧普奥冲突的措施,向奥地利提出了貌

统筹方法读后感

统筹方法读后感 篇一:统筹方法平话及补充心得体会 读《统筹方法平话及补充》有感 徽州区人社局康伟 在工作中,有时候很多事情会凑到一起;在生活中, 家里家外会有很多事需要处理;办事之前先进行一下统筹安排对提高工作、生活的效率很有帮助,也是很有必要的。我初中的时候学过一篇华罗庚的《统筹方法》,今天再次读来,才深刻理解了其中的涵义,对于工作和生活的实践有了具体的应用。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正如华罗庚在文中所举的泡茶的例子,如果不梳理一下行动顺序的话,就会浪费时间降低办事效率,甚至会手忙脚乱、不知所措。结合自身目前的工作,当前正值社保审计之时,中心各个险种的数据都在紧锣密鼓的梳理,如果不合理安排时间的话,很容易手忙脚乱,完不成任务不说还会累得心力憔悴。那么,怎样将华罗庚的这一科学理论很好地应用于实践中呢?这就需要统筹安排。统筹安排的运用在工作中就是要通过决策来进行资源的有效配臵,用最小的代价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解决问题。统筹安排的运用要求我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够机 动灵活,如果接到紧急任务,就先完成紧要的任务,再按照计划行事。同样一件事,有的人做起来很轻松,有的人做起来却很费力;同样一项任务,有的人做起来效率很高,有的人做起来却迟迟完不成任务。我觉得除了能力和水平等因素

之外,掌握完备的方式方法对与提高工作效率很重要。 要想提高工作效率,首先要树立高效的意识,要认识到树立高效意识的重要性,只有充分认识自身在使用时间、安排工作任务等方面的效率状况,树立高效意识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是确定工作目标。尽管每天要处理的事情是繁多复杂的,但明确的工作目标将会少走弯路,以目标来约束,才会以最高的效率和最合理的资源整合达成目标。 第三是要知道怎样合理安排工作任务。事有轻重缓急,工作应有主次之分。合理地安排任务能将主要的资源分配到最重要的工作中,从而使自身效率得到最佳体现。 第四要明白如何加强时间管理问题。时间因素是影响工作效率的瓶颈,时间使用的效率高低直接决定了工作效率的高低。只有利用好各种管理时间的技巧来加强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才能彻底摆脱工作效率低下的困境。 第五要掌握如何建立有效的交流沟通系统。沟通是进行工作的第一步,只有通过良好的沟通,人与人之间、组 织与组织之间才能建立起相互理解和信任的工作氛围;才能大大减少冲突和隔阂所导致的不合作现象;才能更有效率地支配所拥有的资源,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第六要明白如何克服主观的低效因素。当自身行为和能力成为制约工作效率提高的因素时,就需要注意学习和掌握成熟的管理技能来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同时善于不断总结实际工作中的经验教训。

基本医疗服务保障制度

基本医疗服务保障制度 1、为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医疗保障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2、医院在显著位置公示定点医疗机构资格证书、对优质服务便民措施、常用药品及收费项目价格进行公示,为就医人员提供清洁舒适的就医环境。 3、科室应加强医疗保险政策的学习和宣传,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准则,在诊疗过程中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和因病施治的原则,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合理控制医疗费用。 4、科室在为参保人员提供医疗服务时应认真核验就诊人员的医疗保险(离休干部)病历、社会保险卡及医疗保险证(以下统称“证、卡”),为保证参保人员治疗的连续性和用药的安全性,接诊医师应查阅门诊病历上的前次就医配药记录,对本次患者的检查、治疗、用药等医疗行为应在病历上明确记录。参保人员因行动不便委托他人代配药的,由被委托人在专用病历上签字。 5、科室严格遵守药品处方限量管理的规定:急性病3-5天、慢性病7-10天、需长期服药的慢性病30天、同类药品不超过2种;住院病人出院时不得带与本次住院病情无关的药品。 6、严格掌握参保人员出入院标准,及时办理出入院手续。不得将不符合住院标准者收治入院,严禁分解住院和挂床住院。 7、医护人员要核对参保病人诊疗手册,住院者与所持证件必须一致,严禁冒名顶替住院。 8、做好医保病人入院宣教和医保政策的宣传工作,按要求签定医保病人自费项目同意书,因自费药品或检查未签字造成病人的费用拒付,则由主管医师负责赔偿。 9、严格控制药品比例,科室要按照医院制定各科药品比例指标进行控制;严格控制自费药品比例,原则上不使用自费药品;超标药品比例也将纳入当月考评。 10、严格内置材料及特检、特治(包括价格在500元以上医用材料)审批工作,要求尽可能使用国产、进口价格低廉的产品。各医保中心(包括外地医保)要求医师填写内置材料审批表到医保办审批后才能使用,急症病人可以先使用后审批。 11、严格执行物价标准收费政策,不能分解收费、多收费、漏收费、套用收费,因乱收费造成的拒付费用由科室承担。 12、以下不属于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疾病均不能纳入医保:美容、非功能障碍性整容及矫形术、交通事故、自杀、他杀、误服、职业病、性病等。

从俾斯麦到威廉二世_德意志第二帝国外交政策的转变及其影响

[收稿日期]2009-07-02 [作者简介]沈劼(1983 ),男,辽宁开原人,硕士生。 从俾斯麦到威廉二世 德意志第二帝国外交政策的转变及其影响 沈 劼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摘 要]本文着重考察了德意志第二帝国外交政策的转变过程,分析了导致其转变发生的国际、国内和个人因素,并进一步探讨了德国外交政策的转变对当时国际政治关系所产生的影响。德国作为一个中欧大国,在转向争取世界霸权的过程中,其外交政策的得失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关键词]德意志第二帝国;俾斯麦;威廉二世;外交政策 [中图分类号]K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422(2009)05-0066-05 Fro m B is m arc k t o KaiserW il hel m II t he Transiti on i n Forei gn Poli cy of D eutsches K aiserrei ch and its Influence S HEN J ie (School ofH istory ,W uhan Un i v ersity ,W uhan H ube i 430072) [Ab stract]T his a rtic l e f ocuses on i nvestigati ng the transiti on process i n fore i gn po li cy of D eutsches K a i serre ich ,and analyses the i nternationa,l dom estic and persona l factors wh ich lead to its transiti on .Further mo re , it also discusses the i n fluence o f the transiti on o f f o re i gn po li cy o f D eutsches K a iserreich on the i nternationa l po litica l relations o f t hat ti m e .The ga i n and loss o f the f o re i gn po licy in the transition process o fG remany fro m a Centra l Eu ropean great pow er to a G l obal hegemony are w orth consi der i ng . [K ey words]D eutsches K a i serre ich ;B i s m arck ;K aiser W il he l m II ;fore i gn po licy 一 1871年,德意志帝国的统一打破了维也纳体系下欧洲各大国之间的 均势!。在当初欧洲五强政治中,普鲁士是最弱的国家,当德意志帝国取代普鲁士的地位时,它在人口、土地面积、经济力量和军事实力等方面不仅超过奥匈,而且也超过了法国。但是对新德国来说,其处境也是极为尴尬的。正如希尔德布兰特所说: 德国对于欧洲的?均势#来说太过强大,而对于整个大陆的霸权来说,又太过弱小[1]。!俾斯麦所奉行的 大陆政策!正是出于对德国实力及安全的准确认识而采取的稳健的对外政策。但是随着德国的发展,其利益的要求已经不是俾斯麦所限定的框架所能满足。到了19世纪90年代, 德帝国传统的政治精英们已无能力通过改革来应付内部社会政治现代化的压力,便力图通过对外大胆的冒险措施来摆脱内 部的困境。[2] !俾斯麦的免职,威廉二世 世界政策! 的出台,就是应付这种内在压力的最好证明。 本文旨在考察这一时期德国对外政策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世界政治的影响。可以说一战的爆发与德国对外政策的转变有直接的联系。德国在处理与俄国和英国的关系时所采取的冒险政策使得其在一战爆发前,外交回旋的余地丧失殆尽。而德国作为一个中欧大国,在转向争取世界霸权的过程中,其外交政策的得失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二 德国通过1870~1871年普法战争的胜利,强迫法国接受法兰克福和约并割让阿尔萨斯 洛林,使得法国人不甘心失败,一直找机会复仇。这就使得新 第26卷 第5期2009年10月 黄 石 理 工 学 院 学 报J OURNA L O F HUANG S H I INST ITUT E OF TEC HNOLOGY V o.l 26 N o .5 O ct 2009

统筹方法读后感

统筹方法读后感 统筹方法平话及补充心得体会 读《统筹方法平话及补充》有感 徽州区人社局康伟 在工作中,有时候很多事情会凑到一起;在生活中, 家里家外会有很多事需要处理;办事之前先进行一下统筹安排对提高工作、生活的效率很有帮助,也是很有必要的。我初中的时候学过一“磨刀不误砍柴功”,正如华罗庚在文中所举的泡茶的例子,如果不梳理一下行动顺序的话,就会浪费时间降低办事效率,甚至会手忙脚乱、不知所措。结合自身目前的工作,当前正值社保审计之时,中心各个险种的数据都在紧锣密鼓的梳理,如果不合理安排时间的话,很容易手忙脚乱,完不成任务不说还会累得心力憔悴。那么,怎样将华罗庚的这一科学理论很好地应用于实践中呢?这就需要统筹安排。 统筹安排的运用在工作中就是要通过决策来进行资源的有效配臵,用最小的代价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解决问题。统筹安排的运用要求我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够机动灵活,如果接到紧急任务,就先完成紧要的任务,再按照计划行事。同样一件事,有的人做起来很轻松,有的

人做起来却很费力;同样一项任务,有的人做起来效率很高,有的人做起来却迟迟完不成任务。我觉得除了能力和水平等因素之外,掌握完备的方式方法对与提高工作效率很重要。 要想提高工作效率,首先要树立高效的意识,要认识到树立高效意识的重要性,只有充分认识自身在使用时间、安排工作任务等方面的效率状况,树立高效意识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是确定工作目标。尽管每天要处理的事情是繁多复杂的,但明确的工作目标将会少走弯路,以目标来约束,才会以最高的效率和最合理的资源整合达成目标。 第三是要知道怎样合理安排工作任务。事有轻重缓急,工作应有主次之分。合理地安排任务能将主要的资源分配到最重要的工作中,从而使自身效率得到最佳体现。 第四要明白如何加强时间管理问题。时间因素是影响工作效率的瓶颈,时间使用的效率高低直接决定了工作效率的高低。只有利用好各种管理时间的技巧来加强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才能彻底摆脱工作效率低下的困境。 第五要掌握如何建立有效的交流沟通系统。沟通是进行工作的第一步,只有通过良好的沟通,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才能建立起相互理解和信任的工作氛围;才能大大减少冲突和隔阂所导致的不合作现象;才能更有效率地支配所拥有的资源,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2019两会】2019年两会热点分析及对策7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2019年两会热点分析及对策7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原文摘要】 2019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保障水平,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一半用于大病保险。降低并统一大病保险起付线,报销比例由50%提高到60%,进一步减轻大病患者、困难群众医疗负担。加强重大疾病防治。我国受癌症困扰的家庭以千万计,要实施癌症防治行动,推进预防筛查、早诊早治和科研攻关,着力缓解民生的痛点。做好常见慢性病防治,把高血压、糖尿病等门诊用药纳入医保报销。抓紧落实和完善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尽快使异地就医患者在所有定点医院能持卡看病、即时结算,切实便利流动人口和随迁老人。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建立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医护人员培养,提升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坚持预防为主,将新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经费全部用于村和社区,务必让基层群众受益。加强妇幼保健服务。支持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药品疫苗攸关生命安全,必须强化全程监管,对违法者要严惩不贷,对失职渎职者要严肃查办,坚决守住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防线。 【评析】 建构一套普惠而高效的公共医疗卫生制度,素来是世界性的难题。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要实现这一目标更是困难重重。而必须看到

的是,中国近些年来在此方面成绩斐然,其创造性的改革路径以及制度设计,堪称全球瞩目的中国方案。 我国健康事业的发展,公共卫生医疗体系的完善,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回归。近些年来,公立医院改革在控制医疗费用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医疗费用涨幅明显下降。随着药品价格透明化以及公立医院统一取消药品加成,群众切实感受到了降负成果。 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基层全面实施并向大医院延伸,取消绝大部分药品政府定价,对部分专利药品、独家生产药品由国家开展价格谈判,首批谈判药品降价50%以上。种种举措共同作用下,过去“看病贵”的局面获得了极大改善。 [面临的问题] 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自始至终都是中国新一轮医改的核心逻辑。但是我们当前的问题也是明显的。 一是解决医疗资源分布和配置分配不均的现实问题。当前,我国医药卫生事业面临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和慢性病高发等诸多挑战,以医院和疾病为中心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难以满足群众对长期、连续健康照顾的需求。同时,我国的优质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东、中、西部地区差异大,城乡之间差异也比较明显。老百姓看病首先考虑的是城市大医院,哪怕家门口就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也要往大医院跑,无序就医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宪法修正案增加“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的意义

宪法修正案增加“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义 2004年,宪法修正案增加“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义是什么?这是我国历史上,人权第一次明确地载入宪法。这不仅仅是宪法学界、人权理论界的一件重大事件,而且在我国人权实践、政治生活中具有深远意义。人权载入宪法是一个原则性的规定。尊重人权,表明国家的政治态度和基本立场;保障人权,反映政府的庄严承诺和政府职能观念的转变。就刑法理念而言,传统刑罚功能认识中强调惩罚的功能,即刑法的功能主要是惩治犯罪,但随着对人权理念的深化,我们渐渐认识到刑法应当具有保障功能。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是刑法的双重功能,忽视二者之一都是对刑法功能认识的片面。刑事法理论界和实践界已经对刑法惩罚与保障的二元功能形成了共识。这次宪法修改,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更进一步地从宪法权威确认了社会主义国家对人权的高度重视,不仅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现实的实践意义。 首先,人权载入宪法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人权而言,广大人民的最根本利益的实现,以公民权利的行使和保障为前提和基础。这次宪法的修改,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重视人的发展,尊重和保障人权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助于推动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事业的进步,并与共产主义宗旨相一致。 其次,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人权事业发展的总结。它不仅仅反映了人权观念的变化,而且是人权实践发展的证明。新中国建立以来,人权事业不断得到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种对特殊人群的保护(如残疾人的权利保障、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未成年人保护、老年人权利保障等)得以全面展开。人权事业的全面发展必然反映到宪法与法律中来。正如胡锦涛同志在首都各界纪念宪法公布施行20周年大会上所作的重要讲话中提出:“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要求,根据实践中取得的重要的新经验和新认识,及时依照法定程序对宪法的某些规定进行必要的修正和补充。”因此,将人权载入宪法是水到渠成,是对这些年来我国人权事业的发展进步的一个总结。 再次,宪法关于人权原则的规定是人权保障制度走向法治化的里程碑。人权原则入宪为人权法治化提供了宪政基础,宪法是国家制定基本法律、普通法律、其他法律规范的基本法依据,人权原则入宪对其他法律法规更充分地规定保障人权具有重要意义;从人权原则入宪

中国古代社会保障思想

以民为本的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保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阶级社会统治者已经认识到民的重要性,在统治方式上采取许多利民之策。如商代君土盘庚曾指出要顺民之欲、施德于民;周文土时期力行仁政,得到民众拥护;春秋战国时期的管仲把国之兴亡系于民心向背,提出“兴德六教,,和“九惠之教,,的政策。社会大同思想产生于春秋末年到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如孔子在《礼记·礼运篇》中表达了民众要关心社会上的老人、儿童等需要帮助群体的愿望的社会保障思想;孟子在《孟子·尽心上篇》中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同时把这种养老慈幼的责任赋子统治阶级。社会大同思想小仅影响统治阶级的统治,也为我国古代民间自救与社会互助的建立和实践提供了指导思想。慈善积德思想是我国古代社会保障中慈善事业的思想起源和行为指导。早在《老子》一书中就有劝导人们行善积德的记载。佛教的传入和发展使这种行善积德的思想影响更大。 社会保障思想在中华民族白古就有,其萌芽可追溯到三千多年以前的先秦时期。那时,阶级社会刚刚从原始社会脱胎而来,氏族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问平等互助的传统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发生着重要影响。我国白黄帝时代起,就采取了一些与社会保障有关的措施。例 如,“塞争端”、“通货财”、“存亡更守”、“有无相贷”、“疾病相救”等。到尧舜时代,主张天下为公。在尧典中有记载: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白姓,白一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到周代已开始形成朴素的社会保障思想,秦汉时期社会保障思想进一步得到发展,隋唐以后逐步成熟。其具体表现如下: (一)大同均平思想 中国大同思想论主要是以儒家为代表,强调大同。如孔了在《礼记·礼运篇》中的“大同章”就记载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了其了。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孔了的“天下为公”思想是大同社会的最高理想。在这个社会里,人们和睦相处,尊老扶幼,丰衣足食。这种大同的理想就包含了朴素的社会保障思想。孔了的大同思想经过一代代思想家的增益,同道家的“小国寡民”、墨家的“尚同”、孟了的“仁政”等思想相互激荡,源远流长,影响着一代代中国统治者及其人民。汉末魏晋之际,大同均平思想再次形成高潮。何体《春秋公羊传解话》的理想太平世界思想,就是人人均财力、同苦乐,天下一家,共过幸福生活;阮籍的《大人先生传》中,亦表述了无君无臣、无富无贵的

基本医疗保障管理制度和相应保障措施

医院 基本医疗服务保障制度 1、为保障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医疗保障管理,医院特制定医疗保 障制度,由医教科负责监督制度落实。 2、医院在显著位置公示定点医疗机构资格证书正本,对优质服务 便民措施、常用药品及收费项目价格进行公示,为就医人员提供清洁舒适的就医环境。 3、医院加强医疗保险政策的学习和宣传,坚持“以病人为中心” 的服务准则,热心为参保人员服务,在诊疗过程中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和因病施治的原则,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合理控制医疗费用。 4、医院在为参保人员提供医疗服务时应认真核验就诊人员的医 疗保险卡及医疗保险证,以下统称“证、卡”。为保证参保人员治疗的连续性和用药的安全性,接诊医师应查阅门诊病历上的前次就医配药记录,对本次患者的检查、治疗、用药等医疗行为应在病历上明确记录。参保人员因行动不便委托他人代配药的,由被委托人在专用病历上签字。 5、医院严格遵守药品处方限量管理的规定,急性病3-5天、慢性 病7-10天、需长期服药的慢性病30天、同类药品不超过2种,住院病人出院时不得带与本次住院病情无关的药品。 6、严格掌握参保人员出入院标准,及时办理出入院手续。不得将 不符合住院标准者收治入院。严禁分解住院和挂床住院。 7、医护人员要核对参保病人证、卡,如发现住院者与所持证件不 相符合时,应及时扣留相关证件并及时报告医保科,严禁冒名顶替住院。 8、做好医保病人入院宣教和医保政策的宣传工作,按要求签定医

保病人自费项目同意书,因自费药品或检查未签字造成病人的费用拒付,则由主管医师负责赔偿。 9、严格控制住院医疗总费用,各科室要按照医院制定的普通医保 病人、肿瘤病人的人均费用指标严格控制好费用,超标费用按比例分摊到各临床科室,包括临床医技科室。 10、严格控制药品比例,各科室要按照医院制定各科药品比例指标 进行控制,严格控制自费药品比例,原则上不使用自费药品、超标药品比例也将纳入当月院考评。 11、严格内置材料及特检、特治,包括价格在500元以上医用材料, 审批工作,要求尽可能使用国产、进口价格低廉的产品。患者知情同意书,经患者签字同意才能使用。 12、严格执行物价标准收费政策,不能分解收费、多收费、漏收费、 套用收费,因乱收费造成的拒付费用由科室承担。 13、以下不属于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疾病均不能纳入医保:美 容、非功能障碍性整容及矫形术、交通事故、自杀、他杀、误服、职业病、性病等。 14、对参保病人施行“先诊疗后结算”,方便患者就医。 15、医保科对基本医疗保障服务工作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 改。 XX医院 2020-09-23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几种基本方式

摘要:人权入宪是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史上的重大里程碑。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基本方式主要有:引导经济发展为主与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政府主导推进公民民主权利和政治权利的发展;尊重个人自由;强化劳动监察和劳动保障制度;强化对私有财产权的保护与公共利益优先相结合;对少数人群权利实行积极差别待遇和特殊保护;在权利救济上强化人大职能和扩大司法救济范围等。 关键词:人权,人权保障,权利救济 人权是人作为人享有和应该享有的权利。十届二次人大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是对我国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权事业成果的确认,也预示着我国人权事业在今后将有更大的进展。“人权”入宪是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史上的重大里程碑。人权是一个集合性概念,包括了多方面的内容,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方式也是丰富多样的。本文对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几种基本方式作一些讨论。由于人身权保护有其特殊性,讨论也较为充分,故本文未加涉及。 一、生存权和发展权——国家引导经济发展为主与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相结合 生存和发展是人的基本权利,在我国被视为首要人权,第一人权。生存权和人身权是有区别的。人身权是指人的身体(生命)不受非法限制,不受非法侵犯;生存权是指人有免于因基本生活资料的缺乏而丧失生命的权利。我国把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作为人权集合体中的首要权利给以尊重和保障,客观原因是我国的特殊国情。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改革开放之前,从整体上说整个国家都没有摆脱饥饿问题,即生存问题。只是在近二十几年中,邓小平同志提出改革开放路线以后,我国才从整体上实现了温饱,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就是到现在,以人平生活费650元的低标准计算,农村尚有近3000万人处于温饱线以下,在城市也存在3000多万的失业人群和低收入人群,这一国情决定了我国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和今后一定时期内,国家必须要把人民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基本的、最首要的人权予以尊重和保障。道理很简单,其它的大多数人权的实现,要以人的存在为前提,失去了这个前提,权利主体就消失了。主观原因是执政党和国家的性质。党和国家代表人民利益,当然包括协调各阶层人民之间的利益矛盾、利益冲突,但并不是没有倾斜,在各种利益矛盾、利益冲突中,党和国家首先要代表、要维护人民的生存和基本发展的利益和权利。如果没有这一点,党和国家代表人民利益就会沦为一句空话。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应该采取何种基本方式呢?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主要是通过征收高额税收,由国家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来解决这一权利的实现问题。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通过发展经济实现人民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是唯一可行的途径。在邓小平同志主导下,党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这条路线本身就体现了对人民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尊重。这二十余年来,由于党和国家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社会财富快速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极大改善,生存权和发展权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从一种应然权利变为实际享受的权利。即便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以后,解决贫困地区和贫困人群的生存和基本发展问题,还必须主要采取国家扶持、引导这些地区和这部份人民发展经济的方式。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应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把它作为保障人民生存权和发展权的一个不可或缺并且地位越来越重要的基本方式。

俾斯麦体系

俾斯麦大陆联盟体系的特点是什么? 德国的统一破坏了欧洲的均势,促成了欧洲列强之间地位的急剧变化,导致欧洲的重心逐渐向柏林转移。这个突如其来的巨变引起邻国的焦虑和恐慌。深谙地缘政治的铁血宰相俾斯麦认识到,欧洲均势的任何改变都会激起列强的联合抵制。鉴此,俾斯麦从1871年接任帝国宰相到1890年被迫辞职的二十年间,自我节制,极力改变锋芒逼人的形象,以稳建温和的风格扮演维持现状的角色,稳定欧洲的秩序,缓和紧张局势。本文拟就俾斯麦的外交政策出台的背景,外交政策的目标、策略的演变、作用以及弱点等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军事力量强大的德意志帝国是在欧洲大陆心脏地带兴起的,因此,对欧洲的政治和外交格局的冲击格外严重。德国统一后,国势与日俱增,边缘地区的列强所感受的压力也随着日益加重,因而列强互相接近结盟对付新生德国的可能性也日渐增大。俾斯麦时代的德国缺乏稳定的外交基础,活动余地相当狭小。从地缘政治角度来考虑的话,德国是天生被包围了的国家。俾斯麦对德国客观环境的局限曾经深有感触地说:“我们位于欧洲中部。我们至少有三条会遭到进攻的战线,而法国却只有一条东部的国界,俄国在西部的边界上有遭到进攻的可能。此外,根据世界历史整个发展情况,我们的地理位置以及根据德意志民族的内部联结与其他民族相比也许相当松散这一特点,我们比任何一个别的民族更容易遭到别人联合起来对付我们的危险。”(注:迪特尔·拉夫:《德意志史》,德国波恩Inter Nationes出版,1987,第168页。)俄国外交官彼得·舒瓦洛夫伯爵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俾斯麦因德国地位易受威胁而忧虑,不断受到敌对列强“结盟的恶梦”(注:赫沃斯托夫编《外交史》(中译本),第二卷(上),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1979年版,第38页。)的纠缠。显而易见,如何设法消除敌对同盟围堵的潜在危险,便成为俾斯麦外交政策的中心课题。 1870年,普鲁士在军事上战胜了法国,但是,翌年5月10日在法兰克福签订的和约并未能与法国真正达成和解。德国吞并了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以图在地理战略上削弱法国。从此,德法两国结下难解之仇。诚然,法国没有实力单枪匹马同德国再进行较量,但是,强烈的复仇心理驱使着法国随时准备着与任何同德国敌对的国家结盟。因此,俾斯麦便失去了对法国外交政策的回旋余地。 边缘地区的列强,除法国之外,有英国、奥匈帝国和沙皇俄国。英国虽然受到强大而统一的德国兴起的影响,但毕竟不如法国和奥匈帝国那么直接。英国这个殖民帝国依然保持着工业、商业和海军的优势。它是均势的关键国之一,密切注视着德国的动向。如果德国的作为超出英国容忍的限度,英国必定会联合欧陆列强制衡德国。 奥匈帝国是德国统一进程中的受害者,实力较弱。俾斯麦基于外交战略考虑对奥匈帝国颇为重视。早在普法战争期间,俾斯麦就决意以“小德意志方案”统一德国,保留奥匈帝国。如果摧毁它组建“大德意志帝国”的话,几百万奥地利的天主教徒便成为公民,无疑会对信奉新教的普鲁士在德国的地位构成莫大的威胁。就是在这个“小德意志帝国”内部的天主教势力业已强大到让俾斯麦难以对付,最后只得退让,中止了“文化斗争”。更何况外加这几百万天主教徒呢?再者,这个“大德意志帝国”必将夹在渴望复仇的法国和虎视眈眈的沙皇俄国之间,只得终日诚惶诚恐,战战兢兢。保留奥匈帝国作为缓冲国,俾斯麦始终认为是意义重大的一项举措。19世纪后半期,欧洲列强竞相扩张。奥国没有强大的海军以进行海外殖民活动,便只好向东南面的巴尔干半岛伸展势力,因而与俄国发生严重的利害冲突。由于奥国对俄国持有强烈的戒惧之心,自然有与德国保持友善关系的愿望。 从战略的角度考虑,新统一的德国最大的威胁该是东邻俄国,因为普俄两国瓜分波兰之后,俄国可以从波兰边境有效地发动危及柏林的入侵。幸好普鲁士与俄国一直保持着友善关系,俄国在普法战争期间陈兵奥国边境支持普鲁士,两国皇帝的关系显得相当亲密。但是俄国首相哥尔查科夫看见俄国的保护国普鲁士从战火中一跃成为中欧强大而统一的德意志帝国,难免因妒忌而不满。毋庸置疑,毫无顾忌地追求国家利益的俄国,也是制衡德国越轨行为的举足轻重的力量。 维也纳体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