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眼外肌的作用

眼外肌的作用

眼外肌的作用
眼外肌的作用

眼外肌的作用

眼外肌(extrinsic eyeball muscles)是支配眼球活动的中轴肌,是眼球巩膜上附着的六条肌肉,能使眼球随意转动。

Zinn纤维环或称总腱环,在眼眶尖端附着于视神经孔四周的骨壁上,眼外肌(包括提上睑肌)除下斜肌起自前部眶内壁外均起自此总腱环。

第Ⅲ颅神经支配上直、下直、内直及下斜四条眼外肌;第Ⅳ颅神经支配上斜肌;第Ⅵ颅神经支配外直肌。

内直肌是作用最强的一条眼外肌,因肌肉肥厚,肌腱短,止点附着点离角膜最近(约5.5毫米)。在眼球内侧水平方向行走,因此其收缩之作用力较单纯,当眼球在原位时此肌收缩时眼球内转。但当眼球在上转时,肌肉止点处在眼球转动中心的水平面之上,因此肌肉收缩时除使眼球内转外尚略有上转作用。同样理由在下转位时可稍增加下转作用。内直肌鞘前部与内侧眶骨壁(泪骨)之间有纤维膜组织联系,称为内侧节制韧带,限制内直肌过度活动。

外直肌它与内直肌相似,处在眼球外侧水平线上。此肌较薄弱,止点离角膜缘约6.9毫米。此肌主要力量为使眼球外转。当眼球在上转或下转位,肌肉的附着点在眼球转动中心的上方或下方时,此时还略有上转或下转的作用力。

外直肌鞘膜有纤维膜至颧骨眶结节称外侧节制韧带。上直肌上直肌止于上方角膜缘后约7.7毫米处。此肌中部介于提上睑肌与上斜肌之间。肌肉的走向大致平行于眼眶轴线。当眼球在原位时,肌轴与视轴大约成23度角。由于视轴与肌轴不平行,因此肌肉收缩时对眼球作用力就比较复杂。

首先,在原位时肌肉收缩对眼球发生三个作用力。第一个力,因肌肉止于眼球转动中心的上方及前方,因此收缩时其主作用力为使眼球向上转;第二个力,因肌肉止点偏在转动中心的前内侧,所以收缩时也使眼球内转。第三个力,因为肌肉的起点在视轴的内侧,因此收缩时还可使眼球内旋。当眼球外展23°时,视轴与肌轴方向一致,此时肌肉作用比较单纯,收缩时主要作用力为使眼球向上转。如果眼球在内收67°位时,肌轴与视轴成90。角,此时肌肉收缩的作用力即失上转的作用而主要是内旋。在外展23°与内收67°之间的各个位置,上直肌收缩都带有三个方面的作用力,但各力力的比例有所不同,在内收位置时以内旋内收为主,在外展位置时以上转为主。

下直肌下直肌的肌轴方向与上直肌轴在同一垂直平面上,也与眶轴一致,所不同的是在眼球下方,止在角膜下缘外约6.5毫米处。用理解上直肌作用的道理来理解下直肌是比较容易弄懂的。其作用力有二个方向与上直肌是正好对抗的,其下转力正好与上直肌之上转力对

抗,外旋力正好与上直肌之内旋力对抗。下直肌使眼球内收的力量与上直肌是一致的。

斜肌与直肌有一个基本不同的地方就是力的方向是相反的,直肌起点在眼球转动中心后方,止点在转动中心前方,而斜肌起点在眼球中心的前方而止点在后方。斜肌旋转力较直肌强一倍,而上转及下转作用较直肌弱。

上斜肌上斜肌起自眶尖总腱环,沿眶内上壁平行于眶壁向前行走,在鼻上方眶缘附近经滑车再折向后外方呈扇形展开,在上直肌下止予赤道之后。上斜肌的作用起点应在滑车处,此段肌轴与视轴成51°角。收缩时有三种作用,一是下转,一是内旋,有少量外展作用。当眼球在内收位51°时,视轴与肌轴一致,此时只有下转作用。当眼球在外展39°位置时,视轴与肌轴成90°,此时肌肉收缩只有两个作用,即内旋及外展。下斜肌起自眼眶前下方内侧壁,止于眼球赤道部后方近外直肌平面,止点作扇形展开,在后长睫状动脉穿入点之外侧。眼球在原位时下斜肌肌轴与视轴成约51°角,有三种作用力:一为上转,二为外旋,并有少量外展作用。当眼球在内收位5l°时,视轴与肌轴一致,作用力比较单纯,主要使眼球上转。当眼球在外展39°位置时,视轴与肌轴成90°,此时肌肉收缩只起两个作用,就是使眼球外旋及外展。

视光学基础习题集完整版

视光学基础习题集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视光学基础习题集 ——12眼本2班 一、名词解释 1、视力(VisualAcuity):即视觉分辨力,双眼所能分辨的外界两物点间的最小距离,常用视角的倒数表达。 2、视角(visualangle):物体两端与眼第一结点所成的夹角。 3、视觉分辨力极限理论:在正常情况下,人眼对外界物体的分辨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该理论被称之为视觉分辨力极限理论。 4、模型眼(SchematicEye):一个适合于进行眼球光学系统理论研究且模拟人眼的光学结构。 5、正视化(Emmetropization):外界的视觉刺激对眼球的生长发育发挥精确的调控作用,眼球壁会向着物像焦点的方向生长,直至屈光状态和眼轴长度达到合适的匹配,此过程称为正视化。 6、正视(Emmetropia):当眼处于非调节状态,外界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后恰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焦,这种屈光状态称为正视。 7、屈光不正(RefractiveError):当眼处于非调节状态,外界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后,不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焦,不能产生清晰像的一种屈光状态。 8、近视(Myopia):在调节静止状态下,外界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后聚焦于视网膜感光细胞层之前的一种屈光状态。 9、远视(Hyperopia):在调节静止状态下,外界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后聚焦于视网膜感光细胞层之后的一种屈光状态。 10、远点(FarPoint):当眼处于非调节状态时,与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发生共轭关系的物空间物点的位置,称为远点。 11、近点(NearPoint):当眼处于最大调节力时,与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发生共轭关系的物空间物点的位置,称为近点。 12、隐性远视(LatentHyperopia):即潜伏性远视,在无睫状肌麻痹验光过程中不会发现的远视,隐性远视=全远视-显性远视。 13、显性远视(ManifestHyperopia):在常规验光过程中可以表现出来的远视,等于矫正至正视状态的最大正镜的度数。 14、全远视(TotalHyperopia):即总的远视量,在调节完全放松的状态下所能接受的最大正镜的度数,全远视=显性远视+隐性远视。 15、绝对性远视(AbsoluteHyperopia):指的是调节所无法代偿的远视,等于常规验光过程中矫正至正视的最小正镜的度数。 16、随意性远视(FacultativeHyperopia):由自身调节所掩盖的远视,但在常规验光过程中可以被发现的远视,随意性远视=显性远视-绝对性远视。 17、散光(Astigmatism):平行光通过眼球折射后所成像并非一个焦点,而是在空间不同位置的两条焦线和最小弥散圆的一种屈光状态。 18、Sturm光锥:平行光线透过复曲面的屈光界面后,不能形成焦点,而是形成一前一后两条互为正交的焦线,两焦线间的光束形成顶对顶的圆锥形,称为Sturm光锥(史氏光锥)。

0-10岁儿童生长发育指标(非常有用)[1]

0-10岁儿童体重身高参考值

用小儿身长预测成年时身高法 1、男性身高=出生时身长(厘米)÷0.2949;女性身高=出生时身长(厘米)÷0.3109。用此公式要注意:只适用于正常足月新生儿;测量身长数据时如能精确到0.1厘米,身高的预测将更准确。 2、男性身高=3岁时身高×0.545+父母平均身高×0.544+37.69(厘米);女性身高=3岁时身高×0.545+父母平均身高×0.544+25.63(厘米),人体标准身高 预测公式(遗传法则)

男性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08÷2(厘米) 女性身高=(父亲身高×0.923+母亲身高)÷2(厘米) 上述公式大体上符合“高加高生高,高加矮生高,矮加矮生矮”的遗传学原则。 骨龄可知孩子的生长潜力 骨龄和年龄不是一回事,骨龄是生物年龄,与生长密切相关,常用来评价人生长发育的成熟状态。判断骨龄主要是利用X线,拍一张小儿右手腕骨的X 片,根据腕骨X片显示的骨化点的个数及小儿的实际年龄就可以确定小儿的生长潜力。骨化点出现比实际年龄早,说明孩子的生长潜力较小;相反说明小儿生长潜力很大。有些家长为了孩子能长高些,给孩子服用一些催长的药物,虽然暂时加快了小孩的生长,但由于“刹车”时间提前反而影响了最终的身高,这种做法 显然是不可取的。 以上几种方法可相互参照,还可以预知孩子生长发育是否正常和孩子的生长潜力,如发现骨龄和孩子的实际年龄不符,应到医院检查。 青少年身高与哪些因素有关 在青春期生长突增中,身高的增长非常快。长高的原因主要是骨骼的发育。男孩平均每年可增高7~9厘米,最多可达10~12厘米。女孩平均每年可增高5~7厘米,最多可达8~10厘米。这主要靠下肢和脊柱的增长。一般女性在19~23岁、男性在23~26岁身高才停止增长。这时因为骨骺闭合,所以不能再生长了。由于女性的骨骺闭合一般比男性早,所以成年女性比男性矮。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都希望自己有较高的身材,这就要进一步了解可能影响身高的因素: (1)身高与性成熟早晚有关 成熟年龄的迟早会影响急速成长的身高。一般是急速成长现象发生较早的人,就较快达到终止点;较晚发生的,也较晚达到其终点。当性早熟的少女不再长高时,性晚熟的少女却还在长高。因此,性晚熟的少女就比较高。身高长得最快的时期是青春前期。女孩在月经初潮的前一年,身高的增加可以达7~8厘米;而男孩的身高增长的巅峰期是青春期头一年,约13~14岁,身高增加可达10 ~12厘米。 (2 )身高与营养有关 从某种意义上说,身高是营养物质(特别是蛋白质)“堆砌”起来的。构成人体的蛋白质的物质有5~10万种,组成这些蛋白质的8种必需氨基酸要靠食物供给。如果食物能提供足量的8种必需氨基酸,就能加速蛋白质的合成,有助于全身各组织器官的生长发育,特别是骨骼和骼软骨的生长发育。对学龄前儿童的试验表明,每餐面包中增加0.5克赖氨酸的实验组的身高体重显著超过其他儿童。日本将6对孪生婴儿分两组进行试验,第一组给予正常营养,第二组在食物中增添赖氨酸。1300天后,第二组的婴儿比第一组平均高1.7厘米,重1公斤。可见,全面、合理的营养是影响身高的因素,同时也是补救身高的必要条件。

眼肌麻痹论治

眼肌麻痹论治 眼肌包括眼内肌和眼外肌两种 眼内肌包括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具有调节瞳孔大小和眼球屈光度的作用。 眼外肌具有使眼球自由运动的功能。眼外肌包括附在眼球壁上的6条肌肉即内直肌、外直肌、上直肌、下直肌、上斜肌和下斜肌;受动眼(第3)滑车(第4)外展(第6)三对颅神经的支配;产生眼球自由运动的功能。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外直肌受外展神经支配,上斜肌受滑车神经支配,其余内直肌、上直肌、下直肌和下斜肌受动眼神经支配;动眼神经还支配提上睑肌和两条眼内肌。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内直肌:眼球处于原位时内直肌收缩仅使眼球内转,没有其他作用。外直肌:眼球处于原位时外直肌收缩仅使眼球外转,没有其他作用。上直肌:上直肌肌轴与眼球视轴成23度角,上直肌收缩不仅使眼球上转而且还使眼球内转和内旋。 下直肌:下直肌肌轴与眼球视轴成23度角,下直肌收缩不仅使眼球下转而且还使眼球内转和外旋。 上斜肌:上斜肌肌轴与眼球视轴成51度角,上斜肌收缩不仅使眼球内旋并且还使眼球下转和外转。 下斜肌:下斜肌肌轴与眼球视轴成51度角,下斜肌收缩不仅使眼球外旋并且还使眼球上转和外转。 眼内肌麻痹表现为上睑下垂、下斜视、瞳孔散大,光反射和调节反射

消失等等。 提上睑肌麻痹:产生的症状是患眼上睑下垂和下斜视、患眼的视线被下垂的上睑遮挡,一般感觉不到复视。 睫状肌麻痹:产生的症状是使晶状体调节产生障碍造成近距离视物时模糊,瞳孔散大,光反射和调节反射消失。 眼外肌麻痹:六条眼外肌同时产生麻痹的几率非常小,多数是一条或两条眼外肌麻痹;麻痹产生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如眼球向内、向外、向下、向上运动受限而产生斜视、复视;视混淆、畏光等等。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复视、斜视和视混淆引起眩晕,当眼球运动时斜视角不断变化所视物体不能稳定引起眩晕,严重时会出现恶心和呕吐;视觉定位功能被破坏走路时步态不稳向某一方向偏斜。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动眼神经麻痹:动眼神经麻痹,表现为所支配的全眼肌麻痹,眼球向内、向下、向上运动受限,上睑下垂,外斜视;眼内肌麻痹,表现瞳孔散大,光反射和调节反射消失,有复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滑车神经麻痹,多合并动眼神经麻痹,单独滑车神经麻痹少见,表现为眼球向外下方活动受限,有复视,向下、向外注视时产生斜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外展神经麻痹,向内、向外注视时产生斜视,复视。 所谓的眼肌麻痹是周围性眼肌麻痹,单一肌肉或同一神经支配的肌肉运动障碍、自主运动及反射运动均有障碍,极少伴有其他神经症状。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习惯上称动眼神经麻痹、滑车神经麻痹、外展神经麻痹的说法是不严

视光学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视光学基础 授课对象:眼视光技术专业 学时数:76学时(理论授课:36学时、实验学时:40学时) 推荐教材:《视光学基础》王光霁高等教育出版社第11版2005年执笔人:马淑云 编写时间:2012年

《视光学基础》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内容提要 本书以眼视光技术临床基本检测流程框图为阐述线索,依照从视力检测、初始检查、验光、近阅读附加、双眼视觉功能、眼前节健康检查、眼压和眼后节检查这样的科学流程,简洁描述各项指标的检查原理和机制,重点描述各种相关的检测内容和具体流程,以及对结果的分析。 使用专业:眼视光技术 一、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眼视光技术专业主要的课程之一,其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较全面和较深入的了解视生理光学基本理论,并能从生理光学深度掌握各种眼屈光不正和双眼视异常、弱视的临床症候,掌握屈光检查的方法及对能够对结果进行正确分析,为将来的从事验光配镜岗位奠定基础。 二、教学总体安排 (一)教学方法及教学安排 在教学中理论课,实验课和分析讨论课三者相结合。 针对高职学生理论基础较为薄弱,空间想象能力相对不强的特点,在理论授课中对重点概念、原理引入直观性教学、互动性教学、启发性教学;在实验课中对屈光检查技术的讲授注重进行生产性实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素质能力;在分析讨论课中注意案例引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二)学时分配表

视光学基础学时分配表 (三)考核 本课程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记分方法,平时成绩采用课堂提问、出勤情况、作业成绩三者结合比例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 三、各章节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眼视光学内容和学习方法 使学生初步了解眼视光学的内容及学习方法 1、了解眼视光学与眼科学的关系 第二章、视力和视力检查 1、了解视力表的种类 2、熟悉视力表和视角的关系 3、掌握远近视力的检查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三章、眼视光初始检查 第一节:调解幅度 1、理解调解幅度检测的目的 2、掌握其方法

0-1岁宝宝每个月生长发育指标

0-1岁宝宝每个月生长发育指标 一个月 视觉:眼随物转头至中线,开始能调节视焦距。 听觉:对妈妈说话的声音很熟悉了,爱听悦耳的声音,要给宝宝听一些轻柔的音乐和歌曲,对宝宝说话、唱歌的声音都要悦耳。喜欢周围的人和他说话,没人理他的时候会感到寂寞而哭闹。 嗅觉:讨厌刺激性强的气味。 味觉:能辨别不同的味道,对不喜欢的味道表示拒绝。 触觉:皮肤感觉能力比成人敏感得多,有东西刺激了皮肤,他就会全身左右乱动或者哭闹表示很不舒服。对冷、热都比较敏感。 心理特点:面部表情逐渐丰富。在睡眠中有时会做出哭相,有时又会出现无意识的笑。 动作:小胳膊、小腿总是喜欢呈屈曲状态,两只小手握着拳。俯卧时可抬头45度。 两个月 视觉:能分辨鲜艳的颜色,会盯着清晰的东西看,会用眼睛追随走来走去的人。 听觉:能分辨妈妈说话的语气,妈妈安抚宝宝时,他会安静,妈妈语气大声时,宝宝会显得不安。头会转向声音发出的地方。 嗅觉:对难闻的气味会逃避。 味觉:对难吃的味道表示拒绝。 触觉:喜欢依偎着妈妈。当宝宝哭的时候,妈妈轻轻抚摸宝宝的面部、腹部或背部,能使宝宝逐渐安静下来,停止啼哭。 认知:宝宝发现了一件好玩的玩具,那就是他的小手。宝宝爱把手放进嘴里津津有味的吮吸。吃奶时手能触摸妈妈的乳房。 心理:会有意识的笑,开心或逗弄,宝宝会笑。 动作:宝宝仰卧时,大人稍拉其手,身体可以自己稍用力。宝宝的双手从握拳姿势逐渐松开。如果给他小玩具,他可无意识地抓握片刻。要给他喂奶时,他会立即做出吸吮动作。会用小脚踢东西。 语言:高兴时会发出“啊、呜”的声音。

三个月 视觉:头眼协调好,头部可灵活转动,转向有光亮、色彩鲜艳的地方盯着看。对颜色视觉已接进成人,喜欢红色、黄色、橙色。能准确地认出妈妈的脸。 听觉:能感受不同方位发出的声音,将头转向声源。喜爱听妈妈的声音。 嗅觉:对难闻的气味会逃避。 味觉:能区分食物的细微改变。 触觉:妈妈的抚摩可以使宝宝的情绪安定。 动作:趴着能把头和胸部抬起来,直抱时脖子不再摇晃。仰卧时四肢能上举,会尝试翻身,在成人的帮助下,可以翻身。手能在胸前握住,并注意自己的手。 心理:对妈妈显得较偏爱。这个时期的宝宝晚上特别容易哭,可能是由于惊慌和焦躁,这是阶段性的,成人要耐心地和宝宝度过这一时期。 认知:吮吸手指的情况更厉害,有时会吃拳头。这是由于口部的感觉最为灵敏,宝宝在用嘴来探索世界,他会把手能摸到的东西都放在嘴里,成人要注意宝宝所能拿到东西的安全性。 语言:会用声音表达自己的情绪。 四个月 视觉:能很清楚地分辨妈妈的脸。 调节焦距的能力更进一步,可以看到4~7米远的物体。偏爱鲜艳的颜色,顺序为红、黄、绿、橙、蓝。 听觉:听到声音准确转动眼睛和身体。能辨别不同的音色,区分男女声。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外一个物体。 嗅觉:能区别不同的气味,会用身体动作回避不喜欢的气味。 味觉:对刺激性味道的食物,会用舌头顶出来。 触觉:视觉和触觉开始统合,会伸出手又摸又抓眼前的玩具。能紧紧抓住放在宝宝手中的物品。吃奶时会扶住奶瓶。 动作:脖子已经很硬朗了,头能稳稳地直立起来。俯卧时,能把头抬起并和肩胛成90度角。能用手掌抓握东西。扶着髋部能坐稳,能仰卧翻身至侧身。 心理:对妈妈的依恋感更强了,看到妈妈就高兴,很想和妈妈说话。 认知:对周围事物都很感兴趣。 语言:表情越来越丰富,并用表情来表达心理活动。会发出咯咯咕咕的声音,好像在跟成人对话。

视光学基础习题集

视光学基础习题集 ——12眼本2班 一、名词解释 1、视力(Visual Acuity):即视觉分辨力,双眼所能分辨的外界两物点间的最小距离,常用视角的倒数表达。 2、视角(visual angle):物体两端与眼第一结点所成的夹角。 3、视觉分辨力极限理论:在正常情况下,人眼对外界物体的分辨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该理论被称之为视觉分辨力极限理论。 4、模型眼(Schematic Eye):一个适合于进行眼球光学系统理论研究且模拟人眼的光学结构。 5、正视化(Emmetropization):外界的视觉刺激对眼球的生长发育发挥精确的调控作用,眼球壁会向着物像焦点的方向生长,直至屈光状态和眼轴长度达到合适的匹配,此过程称为正视化。 6、正视(Emmetropia):当眼处于非调节状态,外界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后恰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焦,这种屈光状态称为正视。 7、屈光不正(Refractive Error):当眼处于非调节状态,外界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后,不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焦,不能产生清晰像的一种屈光状态。 8、近视(Myopia):在调节静止状态下,外界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后聚焦于视网膜感光细胞层之前的一种屈光状态。 9、远视(Hyperopia):在调节静止状态下,外界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后聚焦于视网膜感光细胞层之后的一种屈光状态。 10、远点(Far Point):当眼处于非调节状态时,与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发生共轭关系的物空间物点的位置,称为远点。 11、近点(Near Point):当眼处于最大调节力时,与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发生共轭关系的物空间物点的位置,称为近点。 12、隐性远视(Latent Hyperopia):即潜伏性远视,在无睫状肌麻痹验光过程中不会发现的远视,隐性远视=全远视-显性远视。 13、显性远视(Manifest Hyperopia):在常规验光过程中可以表现出来的远视,等于矫正至正视状态的最大正镜的度数。 14、全远视(Total Hyperopia):即总的远视量,在调节完全放松的状态下所能接受的最大正镜的度数,全远视=显性远视+隐性远视。 15、绝对性远视(Absolute Hyperopia):指的是调节所无法代偿的远视,等于常规验光过程中矫正至正视的最小正镜的度数。 16、随意性远视(Facultative Hyperopia):由自身调节所掩盖的远视,但在常规验光过程中可以被发现的远视,随意性远视=显性远视-绝对性远视。 17、散光(Astigmatism):平行光通过眼球折射后所成像并非一个焦点,而是在空间不同位置的两条焦线和最小弥散圆的一种屈光状态。 18、Sturm光锥:平行光线透过复曲面的屈光界面后,不能形成焦点,而是形成一前一后两条互为正交的焦线,两焦线间的光束形成顶对顶的圆锥形,称为Sturm光锥(史氏光锥)。 19、最小弥散圆(Circle of least confusion):前后焦线之间为一系列大小不等的椭圆形

婴幼儿每月生长发育指标(强烈推荐)

目录 0-1个月 (2) 2个月 (3) 3个月 (4) 4个月 (4) 5个月 (5) 6个月 (6) 7个月 (6) 8个月 (7) 9个月 (8) 10个月 (8) 11个月 (9) 12个月 (9) 13个月 (10) 14个月 (10) 15个月 (11) 16个月 (12) 17个月 (12) 18个月 (13) 19-20个月 (14) 21-22个月 (14) 23-24个月 (15) 25-27个月 (16) 28-30个月 (17) 31-33个月 (18) 34-36个月 (19) 3岁-3岁4个月 (19) 3岁4个月-3岁8个月 (20) 3岁8个月-满4岁 (21) 4岁-4岁半 (21) 4岁半-5岁 (22) 5岁-5岁半 (23) 5岁半-6岁 (23) 6岁-6岁半 (24)

0-1个月 一般掌握部分 出生时生理指标正常均值: 体重:3.12—3.21千克;身高:49.6—50.2厘米; 头围:33.5—33.9厘米;胸围:32.2—32.3厘米。 身体发育:一个月的孩子,一逗会笑。可以注视某一物体,1—2个月的孩子集中了全身不协调的动作(握拳)。 早期教育:可在小床上悬挂彩色观点,色彩鲜艳、简单、种类不宜多,还可以挂带响声的玩具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几个方面来刺激宝宝透视能力及听觉能力。采用唱歌、听音乐等方式训练宝宝听觉能力。 (1)体重:喂养得当,宝宝的体重就会增加,否则就会下降,生病时体重下降,恢复后又上升。因此,测体重观察宝宝的生长发育,既方便又灵敏。 (2)身长:是指从头顶到足底(不是足尖)的长度,3岁以内的宝宝以仰卧位测量。 (3)头围:观察和测量婴幼儿头围,就可了解千口掌握婴幼儿脑发育是否正常,大脑发育不正常会导致头围过大,可能是脑发育异常。头围的大小决定了小儿的脑发育,正常发育:常态下的小儿出生时脑的重量平均为370克,约为成人脑的1/4。9个月时为出生前的2倍多,3岁时会超过出生时的3倍。 (4)胸围:代表胸廊与肺发育。婴儿出生时胸围比头围小几厘米,从半岁开始胸围逐渐接近头围。 宝宝出生时体重约为3—3.5千克,不足2.5千克的婴儿称为“低体重儿”,需要在医院采用暖箱保持体温,待自身能保持体温时才可出院。体重超过4千克的婴儿称为“巨大儿”,如果母亲产后血糖升高,婴儿也需要住院观察。 由于呼吸与蒸发导致身体水分减少以及大小便的排出、母乳分泌不足、婴儿吃奶还不太多等因素,所有新生儿的体重都会减少,称为生理性失重,俗称“掉水标”,一般体重会减少3%—9%。待母乳充足后大概到两周,婴儿会恢复到出生体重,到满月时体重增加0.6—1.2千克。观察宝宝的体重十分重要,可以知道宝宝是否发育正常,母乳是否充足。家庭中最好准备磅秤,为宝宝定期测量体重。测量时可;曙宝宝直接放在垫好衣被的磅称上,减去衣被的重量;也可以由妈妈抱着测量,减去妈妈的重量,不过这种称法不太准确。 胎儿的胎红细胞携静脉氧,需要的量较多,出生后有了自主呼吸,红细胞需要的量减少,因此过多的红细胞会死亡,红细胞中的铁留在肝脏中,其中的胆红素由于肝脏的酶系统还未成熟,不能结合而排除,大量胆红素进入血液循环而引起黄疸。所以足月儿中70%从出生第二天起,皮肤、黏膜、眼的结膜、躯干、手足发黄,第4—5天最重,第7—10天开始消退,到第2—3周会痊愈。在此期间宝宝精神好,能吃奶、大小便正常、哭声洪亮。但是如果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且程度重、手心脚心发黄、精神疲倦、不吃奶、尿布被染黄等,就应马上到医院检查治疗。溶血引起的黄疸需要换血,如果耽误,过高的胆红素会侵蚀脑的神经核,称为核黄疸,会造成永久性的伤害,影响智力甚至生命。所以黄疸期间,密切观察宝宝的全身J,青况十分重要。另一些母乳喂养的婴儿,黄疸轻,只持续几月,宝宝精神好,吃奶好,停喂母乳2—3天,黄疸消退,再吃母乳又出现黄疸,这种情况称为母乳性黄疸。这是由于母乳中的某种酶所致,此时不州亭止母乳喂养,但应把母乳吸出装瓶,放在56‘C的热水中水浴15分钟再喂宝宝。待宝宝能适应母乳后再正常哺育。但是黄疸过重时要暂停母乳,改用配方奶喂养,并对宝宝进行蓝光照射治疗。 宝宝出生后的前两周失水较多,需要补充。新生儿的肾还未成熟,出生后肾皮层的肾单位继续发育,

眼科学_西安交通大学

课程编码:CLIM5012 学分:2 授课学时:20 实验学时:12 课外学时:12 课程容简介(200字以,含实验容) 眼科学是研究视觉器官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以及预防、诊断和治疗的医学学科。眼是人体十分重要的感觉器官。人通过感觉器官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中,约90%由眼完成。本课程将讲授眼球和眼附属器的解剖生理、眼科检查方法、眼睑疾病、泪器疾病、眼表疾病、结膜病、角膜病、巩膜病、晶状体病、青光眼、葡萄膜疾病、玻璃体疾病、视网膜疾病、视神经及视路疾病、眼视光学、眼外肌病、眼眶病、眼外伤以及全身疾病的眼部表现等。 先修课(最低要求): 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遗传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药理学、流行病学、影像学、外科学、科学。 课程水平:临床医学、口腔、预防医学、法医、妇幼、医技 教学手段:课堂面授、临床见习 参考书目: 1、家琦主编,《实用眼科学》,人民卫生,1990年,第二版 2、凤鸣主编,《眼科全书》,人民卫生,1996年,第一版

课程编码:CLIM5012 学分:1.5 授课学时:22 实验学时:10 课外学时:32 课程容简介: 本学科包括:眼的解剖与生理、眼睑病、结膜病、泪器疾病、角膜病、眼表疾病、晶状体病、青光眼、葡萄膜病、玻璃体病、视网膜病、视神经及视路疾病、视光学、眼外肌与弱视、眼外伤等章节 课外实践容 1、眼科检查法 2、眼科常见病 3、眼科录像 先修课(最低要求): 解剖学、免疫学、生理学 课程水平:(适合年级)3年级以上 教学手段:理论学习主要以教师授课方式为主,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理论课与见习课相结合 参考书目: 惠延年主编,《眼科学》第六版,人民卫生,2004年 坚主编,《眼科学》七年制,人民卫生,2002年

内分泌性眼外肌肌病

1 概述: 内分泌性眼外肌肌病(endocrinic external myopathy),又称甲状腺相关性免疫眼眶病(thyroid-related immune orbitopathy)、甲状腺毒性眼病(thyrotoxic ophthalmic disease)、突眼性眼外肌麻痹(exophthalmic ophthalmoplegia)等为由于甲状腺功能异常所致上睑退缩、眼睑迟落眼球突出、复视和眼球运动障碍,同时伴有全身浸润性皮肤病变和甲状腺肿的一种综合征。1835年Graves首先以内科观点认识了本病的眼症状,称之为Graves病鶒。1840年Basedow以眼科观点详加讨论故又称Basedow病。本病患者多有明显鶒的甲状腺功能亢进和甲状腺肿大以及眼征,有人把它命名为甲状腺眼病或甲状腺毒性眼病、内分泌突眼、内分泌性眼病、浸润性眼病突眼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相关眼眶病,此外还有促甲状腺性眼病或促甲状腺性突眼等。大约10%的患者甲状腺功能正常或轻度异常没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病史和表现者则称为眼型Graves病。一般多采用Graves病作为总名称,而在眼科学上常用“Graves眼病”一词。1991年Weetman提出以甲状腺相关眼病取代Graves眼病及眼型Graves病,表明了甲状腺内分泌轴与眼部病变的关系。1992~1993年美国《眼科基础与临床教程》一书中将该病称为甲状腺相关性免疫眼眶病。传统上,临床医生描述本病使用了不同的术语。本病健康搜索是眼科和内科常见疾病,在成年人眼眶病中其发病率居首位,约占20%。此病不仅影响患者容貌,而且可因突眼、复视、角膜暴露视神经受压、视力损害甚至失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有关本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研究虽有较大进展,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已引起许多学者的极大关注和深入研究。 流行病学: 本病的发病年龄组范围较大,青年至老年均可发病,好发于30~50岁女性鶒,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眼征者多为中青年女性,男∶女为1∶4,单纯有眼征者男略多于女或性别无差异在甲状腺亢进的患者中40%~75%患者眼球前突;甲状腺功能正常而眼球突出者占25%;鶒在Graves眼病中浸润性突眼占3%~5%。单眼发病者80%~90%,双眼发病者10%~20%在成人眼眶疾病中,在国内外均为第1位,约为20%。发病时间为10天~12年不等就诊原因依次为眼球突出、眼睑肿胀、复视和视力下降。 2 病因: 关于本病的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过去认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病人下丘脑功能紊乱使腺垂体促甲状腺素(TSH)分泌过多,刺激甲状腺素分泌增加,交感神经兴奋,而使上睑及眶内平滑肌痉挛性收缩。由于下丘脑垂体功能紊乱,甲状腺素不能同正常一样对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起反馈性抑制因而TSH和甲状腺激素的增加引起甲亢的症状和体征。但以后又发现切除垂体后仍可发生甲亢,因而Megirr 认为单纯垂体过度兴奋或促甲状腺激素产生过多均不是引起甲亢健康搜索的原因。 发病机制: 近年来,由于免疫学和遗传学健康搜索的发展以及一些新技术包括放射免疫分析

视光学基础习题集

视光学基础习题集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视光学基础习题集 ——12眼本2班 一、名词解释 1、视力(Visual Acuity):即视觉分辨力,双眼所能分辨的外界两物点间的最小距离,常用视角的倒数表达。 2、视角(visual angle):物体两端与眼第一结点所成的夹角。 3、视觉分辨力极限理论:在正常情况下,人眼对外界物体的分辨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该理论被称之为视觉分辨力极限理论。 4、模型眼(Schematic Eye):一个适合于进行眼球光学系统理论研究且模拟人眼的光学结构。 5、正视化(Emmetropization):外界的视觉刺激对眼球的生长发育发挥精确的调控作用,眼球壁会向着物像焦点的方向生长,直至屈光状态和眼轴长度达到合适的匹配,此过程称为正视化。 6、正视(Emmetropia):当眼处于非调节状态,外界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后恰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焦,这种屈光状态称为正视。 7、屈光不正(Refractive Error):当眼处于非调节状态,外界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后,不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焦,不能产生清晰像的一种屈光状态。 8、近视(Myopia):在调节静止状态下,外界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后聚焦于视网膜感光细胞层之前的一种屈光状态。 9、远视(Hyperopia):在调节静止状态下,外界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后聚焦于视网膜感光细胞层之后的一种屈光状态。

10、远点(Far Point):当眼处于非调节状态时,与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发生共轭关系的物空间物点的位置,称为远点。 11、近点(Near Point):当眼处于最大调节力时,与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发生共轭关系的物空间物点的位置,称为近点。 12、隐性远视(Latent Hyperopia):即潜伏性远视,在无睫状肌麻痹验光过程中不会发现的远视,隐性远视=全远视-显性远视。 13、显性远视(Manifest Hyperopia):在常规验光过程中可以表现出来的远视,等于矫正至正视状态的最大正镜的度数。 14、全远视(Total Hyperopia):即总的远视量,在调节完全放松的状态下所能接受的最大正镜的度数,全远视=显性远视+隐性远视。 15、绝对性远视(Absolute Hyperopia):指的是调节所无法代偿的远视,等于常规验光过程中矫正至正视的最小正镜的度数。 16、随意性远视(Facultative Hyperopia):由自身调节所掩盖的远视,但在常规验光过程中可以被发现的远视,随意性远视=显性远视-绝对性远视。 17、散光(Astigmatism):平行光通过眼球折射后所成像并非一个焦点,而是在空间不同位置的两条焦线和最小弥散圆的一种屈光状态。 18、Sturm光锥:平行光线透过复曲面的屈光界面后,不能形成焦点,而是形成一前一后两条互为正交的焦线,两焦线间的光束形成顶对顶的圆锥形,称为Sturm光锥(史氏光锥)。 19、最小弥散圆(Circle of least confusion):前后焦线之间为一系列大小不等的椭圆形光学切面,其中最小的光学切面为一圆形,称最小弥散圆。

0-10岁儿童生长发育指标(非常有用)

用小儿身长预测成年时身高法 1、男性身高=出生时身长(厘米)÷0.2949;女性身高=出生时身长(厘米)÷0.3109。用此公式要注意:只适用于正常足月新生儿;测量身长数据时如能精确到0.1厘米,身高的预测将更准确。 2、男性身高=3岁时身高×0.545+父母平均身高×0.544+37.69(厘米);女性身高=3岁时× 0.545+父母平均身高×0.544+25.63(厘米),人体标准身高预测公式(遗传法则) 男性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08÷2(厘米)女性身高=(父亲身高×0.923+母亲身高)÷2(厘米)./上述公式大体上符合“高加高生高,高加矮生高,矮加矮生矮”的遗传学原则。 0-10岁儿童体重身高参考值

骨龄可知孩子的生长潜力 骨龄和年龄不是一回事,骨龄是生物年龄,与生长密切相关,常用来评价人生长发育的成熟状态。判断骨龄主要是利用X线,拍一张小儿右手腕骨的X片,根据腕骨X片显示的骨化点的个数及小儿的实际年龄就可以确定小儿的生长潜力。骨化点出现比实际年龄早,说明孩子的生长潜力较小;相反说明小儿生长潜力很大。有些家长为了孩子能长高些,给孩子服用一些催长的药物,虽然暂时加快了小孩的生长,但由于“刹车”时间提前反而影响了最终的身高,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可取的。以上几种方法可相互参照,还可以预知孩子生长发育是否正常和孩子的生长潜力,如发现骨龄和孩子的实际 年龄不符,应到医院检查。青少年身高与哪些因素有关在青春期生长突增中,身高的增长非常 快。长高的原因主要是骨骼的发育。男孩平均每年可增高7~9厘米,最多可达10~12厘米。女孩平均每年可增高5~7厘米,最多可达8~10厘米。这主要靠下肢和脊柱的增长。一般女性在19~23岁、男性在23~26岁身高才停止增长。这时因为骨骺闭合,所以不能再生长了。由于女性的骨骺闭合一般比男性早,所以成年女性比男性矮。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都希望自己有较高的身材,这就要进一步了解可能影响身高的因素:(1)身高与性成熟早晚有关成熟年龄的迟早会影响急速成长的身高。一般是急速成长现象发生较早的人,就较快达到终止点;较晚发生的,也较晚达到其终点。当性早熟的少女不再长高时,性晚熟的少女却还在长高。因此,性晚熟的少女就比较高。身高长得最快的时期是青春前期。女孩在月经初潮的前一年,身高的增加可以达7~8厘米;而男孩的身高增长的巅峰期是青春期头一年,约13~14岁,身高增加可达10~12厘米。(2 )身高与营养有关从某种意义上说,身高是营养物质(特别是蛋白质)“堆砌”起来的。构成人体的蛋白质的物质有5~10万种,组成这些蛋白质的8种必需氨基酸要靠食物供给。如果食物能提供足量的8种必需氨基酸,就能加速蛋白质的合成,有助于全身各组织器官的生长发育,特别是骨骼和骼软骨的生长发育。对学龄前儿童的试验表明,每餐面包中增加0.5克赖氨酸的实验组的身高体重显著超过其他儿童。日本将6对孪生婴儿分两组进行试验,第一组给予正常营养,第二组在食物中增添赖氨酸。1300天后,第二组的婴儿比第一组平均高1.7厘米,重1公斤。可见,全面、合理的营养是影响身高的因素,同时也是补救身高的必要条件。骨骼,尤其是下肢和脊柱,在性发育期新陈代谢最旺盛,这就需要丰富的营养供给。饮食中的高蛋白质,尤其是动物蛋白质和钙、磷、维生素等无机盐类食物,如瘦肉、禽蛋、牛奶、鱼类以及各种促进新陈代谢的维生素B族、E族,豆类、杂粮及新鲜水果、蔬菜等所含营养成分,都有助于骨骼的充分发育,即骨骼的增长、增粗、增宽和骨皮质增厚。(3)身高与睡眠有关生物学家研究内分泌腺分泌规律时发现,对少年儿童来说,睡得好长得高。身高的增长,取决于骨骺的不断增长,而骨骺的生长又受内分泌腺的控制。控制身高的内分泌激素主要有脑下垂体分泌的生长素、黄体化激素和性激素,其中生长激素作用最显著。生长激素的分泌有其明显的规律性,即白天分泌较少,夜晚睡眠时分泌较多。研究人员发现,当儿童深睡1小时后,生长激素的分泌量,超过白天5~7倍,而深睡时性激素和黄体化激素的分泌也很旺盛。显然,这对儿童身高的增长非常有利。青春期是生长激素和雄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时期。生长激素的主要功能是使四肢骨骼增长;雄性激素则使

第十六章眼屈光与视光学试题

眼屈光与视光学试题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A1型题(单个最佳选择题) 请从所列备选项中选一个正确的答案,将其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里 1、眼球光学系统的主要成分不包括(C)1.11 A.角膜 B.房水 C.瞳孔 D.晶状体 E.玻璃体 2、根据Gullstrand精密模型,眼球总屈光力在最大调节时为(B)1.12 A.70.75D B.70.57D C.77.05D D.75.70D E.77.50D 3、根据Gullstrand精密模型眼,眼球总屈光力在调节静止状态下为(C)1.12 A.56.84D B.54.86D C.58.64D D.56.68D E.58.46D 4、下列答案中,哪一个属于逆规散光(B)1.31 A.–3.00DS/-1.50DC×45 B.–2.00DS/-2.25DC×90 C.–1.00DS/-1.75DC×180 D.–4.00DS/+1.25DC×45 E.–1.00DS/+1.00DC×135 5、外界的平行光线一般认为与眼球相距(D)2.12 A.4m以内 B.4m以外 C.5m以内 D.5m以外 E.6m 6、根据Hoffstetter最小调节幅度公式所示调节与年龄的关系,正确的是(D)1.33 A.最小调节幅度为12,年龄为10岁 B.最小调节幅度为10.5,年龄为20岁 C.最小调节幅度为9,年龄为30岁 D.最小调节幅度为5,年龄为40岁 E.最小调节幅度为1,年龄为50岁 7、轴性近视主要与何有关(E)2.22 A.角膜曲率过大

B.晶状体曲率过大 C.前房过深 D.玻璃体曲率过大 E.眼轴过长 8、近视度数较高常伴有多种眼底病变,但不包括(D)2.23 A.豹纹状眼底 B.黄斑出血 C.玻璃体后脱离 D.视网膜周边部骨细胞样色素沉着 E.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 9、隐性远视引起临床症状最早可出现在(A)2.23 A.<6岁 B.6-20岁 C.20-30岁 D.30-40岁 E.>40岁 10、下列不属于屈光不正的是(D)1.23 A.近视 B.远视 C.散光 D.老视 E.屈光参差 11、最大屈光力主子午线在何位置称为顺规散光(A) 1.21 A.90。 B.180。 C.150。 D.135。 E.20。 12、屈光不正矫治手段不包括(C)6.33 A.框架眼镜 B.白内障摘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C.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D.角膜接触镜 E.透明晶状体摘除术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13、国人正视眼的临床标准应为(E)5.34 A.-0.25D-0 B.-0.25D-+0.25D C.0-+0.25D D.0-+0.50D E.-0.25D-+0.50D 14、矫正近视的方法有(A)6.23 A.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屈光手术 B.镜片矫正 C.物理疗法

宝宝的生长发育标准

宝宝的生长发育标准 生儿容易育儿不容易!从怀孕一个月到把宝宝顺利生下来了之后,宝宝的成长作为父母的更为关心。以下是我收集到了从新生儿到宝宝12个月的发育指标标准,今天我把它发出来让大家都作个参考。 一个月宝宝的发育指标 性别身高体重坐高头围胸围 男孩 52.1-57.0cm 3.6-5.0kg 37.94cm 38.43cm 37.88cm 女孩 51.2-55.8cm 3.4-4.5kg 37.35cm 37.56cm 37cm 听觉:听到母亲的心跳声会安静下来。近旁约10~15厘米处的响声会引起孩子的警觉,头会转向声源。能区别人的语言声和非语言响声,以及不同的语音。母亲和婴儿说话,他们能注视母脸片刻,出现反射性微笑,会发出“咿咿”“啊啊”的声音。 两个月宝宝的发育指标标准 性别身高体重坐高头围胸围 男孩55.5-60.7cm 4.3-6.0kg 40cm 39.84cm 40.10cm 女孩54.4-59.2cm 4.0-5.4kg 39.05cm 38.67cm 38.78cm 视觉:能协调的注视物体,能区分颜色,但不能分辨深浅,在90度范围内眼球能随着物体运动,当有物体很快地靠近眼前时,会出现眨眼等保护性反射,注视小手5秒以上。 三个月宝宝的发育指标 性别身高体重坐高头围胸围 男孩 58.5-63.7cm 5.0-6.9kg 41.69cm 41.25cm 41.75cm 女孩 57.1-59.5cm 4.7-6.2kg 40.44cm 39.90cm 40.05cm 视觉:对颜色很敏感,喜欢红色、橙色。仰卧时,两眼会跟踪走动的人。经常有意识地在宝宝面前走动,吸引宝宝的关注,观察宝宝眼睛是否会追随。 四个月宝宝的发育指标 性别身高体重坐高头围胸围 男孩 61.0-66.4cm 5.7-7.6kg 42.72cm 42.30cm 42.68cm 女孩 59.4- 64.5cm 5.3-6.9kg 41.56cm 41.20cm 41.60cm 视觉:小儿仰卧时,当物体刚越过脚时,他便会立刻注意去看;慢慢会区别颜色,偏爱的颜色依次为:红、黄、绿、橙、蓝。在室内悬挂的装饰和给宝宝的玩具,颜色要丰富多彩,最好有红色。 五个月宝宝的发育指标 性别身高体重坐高头围胸围 男孩 63.2-68.6cm 6.3-8.2kg 43.57cm 43.10cm 43.40cm 女孩 61.5-66.7cm 5.8-7.5kg 42.30cm 41.90cm 42.05cm 视觉眨眼次数增多,可以准确看到面前的物品,还会将其抓起,在眼前玩弄。将手摇铃挂

视光学基础资料

眼视光学基础知识 一.定义 1.正视眼:当眼调节静止时,外界的平行光线(一般认为来自5m以外)经眼的屈光系 统后恰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焦,这种屈光状态称为正视。 2.非正视眼:当眼调节静止时,外界的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后,若不能在视网 膜黄斑中心凹聚焦,将不能产生清晰像,称为非正视或屈光不正。 A.近视:当眼调节静止时,外界的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后成像在视网膜前面,典型的近视表现为视远模糊视近清晰。近视一般分为两类,即生理性近视和病 理性近视。近视眼矫治应用合适的凹透镜或类同凹透镜的原理和方法,使平行 光线发散,进入眼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矫治的原则是最好矫正视力,最 低矫正度数。 (一)按近视的程度分类: 1. ≤-3.00 D,为低度近视; 2. - 3.25 D至~6.00 D为中度近视; 3. - 6.25 D至~10.00 D为高度近视; 4. -10.00 D以上为重度近视 (二)按屈光成分分类 1.屈光性近视。 2.轴性近视。 B. 远视:当眼调节静止时,外界的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后成像在视网膜后面。 □远视的原因是眼轴相对较短或者眼球屈光成分的屈光力下降。可能是生理性的原因,如婴幼儿的远视;也可能是一些疾病通过影响以下两个因素而导致远 视:①影响眼轴长度:眼内肿瘤,眼眶肿块,球后新生物,球壁水肿,视网膜脱离 等等;②影响眼球屈光力:扁平角膜,糖尿病,无晶状体眼等等。 □远视者能清晰聚焦远处物体的远视眼,不同于近视,一些远视患者能看清楚远处物体,即能使远处物体清晰聚焦在其视网膜上。这是因为,远视者可以通 过自己的调节使外界平行光焦点前移至视网膜上,从而获得较清晰的远距离视力。 □.远视者的视觉疲劳远视者为了清晰聚焦,在看远时就动用了调节;看近时,则需付出更大的调节量。因此,远视者调节从未放松过,而且在看近时使出比 其他正视或近视者更多的调节,即很多时候他们都处于过度调节状态,容易产生视 物疲劳 □远视者远视度数随年龄变化。某些远视者年轻的时候视力很好,在年纪稍大的时候“变”成了远视。这也是由于轻中度的远视,可以通过启动调节力而使 得视物清楚。随着年龄增长,其调节力逐渐下降,当下降到无法代偿看清远距离物 体所需的调节量时,他们才表现出视远处模糊。根据患者调节能力的不同,远视在 不同程度上影响其近视力,同时影响其远视力,但一般典型表现为近视力的下降。 □远视的儿童由于使用了调节,特别是在近距离阅读时使用了大量的调节,眼睛很疲劳,由于不会描述,就有可能表现为相关的阅读能力下降,智力低下,学 习成绩差以及视觉认知技巧发展的延缓。中度远视儿童一直处于过度调节,由于调 节和辐辏是联动的,过度的调节引起过量的辐辏,即眼球内转,发生“内斜”。 B.散光:指的是平行光通过眼球折射后所成像并非一个焦点,而是在空间不同位置的两条焦线的一种屈光状态。 □散光主要来源于角膜、晶状体各屈光成分在视轴上的不对称排列以及屈光指数的改变等。中高度的散光则主要来源于角膜曲率的异常。

80例以复视为首发症状的眼外肌麻痹病因分析

DOI:10.3969/j.issn.1006-8422.2014.02.023 作者单位:232007安徽省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临床研究? 80例以复视为首发症状的眼外肌麻痹病因分析 李彬 【摘要】 目的 探讨以复视为首发症状的眼肌麻痹患者的临床特征、鉴别诊断,探讨其病因及发病机制。方法 回顾分析2008至2013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以复视症状为主症的眼肌麻痹患者80例,根据病史、详细的查体和眼部检查,分析其发病原因。结果 80例病例中,糖尿病性眼肌麻痹24例(动眼神经麻痹16例,外展神经麻痹6例,合并动眼神经、外展神经麻痹2例),脑血管病20例,动脉粥样硬化性动眼神经、外展神经麻痹18例,颅内动脉瘤者10例,重症肌无力眼肌型2例,躯体形式障碍1例,颅内肿瘤2例,多发性硬化1例,神经梅毒1例,脑干脑炎1例。结论 很多神经系统疾病可引起复视的神经眼科体征,其中糖尿病性眼肌麻痹为最主要病因,脑血管病、动脉瘤眼肌麻痹、动脉粥样硬化也是重要原因,其他还有重症肌无力(眼肌型)、躯体形式障碍、颅内占位等。以复视为首发症状的急性眼外肌麻痹病因复杂,容易误诊,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明确诊断,以达到正确治疗。 【关键词】 复视,眼肌麻痹,病因 [临床眼科杂志,2014,22:165]Analysisof80casesofextraocularmusclesparalysiswithdiplopia LIBin.DepartmentofNeurology,HuainanFirstPeople'sHospital,Huainan,Anhui232007,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evaluateclinicalfeaturesofextraocularmusclesparalysisthatinitiallypresentedwithdi-plopia.Methods Eightycaseswithextraocularmusclesparalysiswereanalyzedforcausesofdiseasebyreviewingmedicalhistory,athoroughphysicalexaminationandacompleteeyeexamination.Theclinicalfeatureswerestudied.Results Twenty-fourpatientswithextraocularmusclesparalysiswerecausedbydiabetes,includingoculomotornerveparalysis(16cases),abducentnerveparalysis(6cases),andcombinationofoculomotornerveandabducentnerveparalysis(2cases).Twentycaseswerecausedbycerebrovasculardiseases,and18caseswerecausedbyarteriosclerosisresultedoculomotorandabducentnerveparalysis.Tencaseswerecausedbyintracranialaneurysms,twocasesbymyastheniagravis,onecasebyso-matizationdisorder,twobyintracranialtumors,onebymultiplesclerosis,onebyneurosyphilis,and1bybrainstemencepha-litis.Conclusions Manyneurologicaldiseasescancausenerveophthalmicsignssuchasdiplopia.Themostcommoncau-sesincludingdiabeticophthalmoplegia,cerebrovasculardisease,andaneurysmsophthalmoplegia.Atherosclerosisisalsoanimportantcause.Otheretiologiesincludemyastheniagravis(ocular),somatoformdisorders,intracranialmass,etc.Thee-tiologyofpatientswithextraocularmusclesparalysisanddiplopiaiscomplexandeasytobemisjudged.Therefore,muchat-tentionshouldbepaidtotheexactdiagnosisandpropermanagement. 【Keywords】 Extraocularmusclesparalysis;Diplopia;Etiology [JClinOphthalmol,2014,22:165] 神经系统疾病或神经系统损伤可产生眼部症状的一系列疾病,与眼科和神经眼科关系紧密[1]。中枢神经系统中约有40%的纤维与视觉有关;12对颅神经中Ⅱ、Ⅲ、Ⅳ、V、Ⅵ、Ⅶ、Ⅷ等7对与视觉传入或眼球运动直接相关[2]。复视是由于外界相同的物体落在视网膜上的非对称区域所造成的。双眼复视患者大多是由于眼外肌运动障碍所致,根据眼外肌运动障碍的性质可分为神经源性、肌源性、机械性等[3]。临床医生困惑难断的是经常规检查无异常发现复视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问题。木文报道2008年至2013年80例我院神经科复视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探讨相关病因。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情况 本组患者男性44例,女性36例。年龄22~80岁,平均62岁。合并高血压病3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5例,糖尿病30例,有的患者合并2种及以上疾病。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眼底检查、视力、红玻璃实验检查及视野检查。排除相应眼科疾病后,收住神经科,经头颅CT、MRI或DSA等检查,作出最后诊断。所选病例以复视主诉症状就诊,均不伴有明显的肢体瘫痪或意识障碍等症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