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德江县荆角乡概况

德江县荆角乡概况

德江县荆角乡概况
德江县荆角乡概况

荆角乡概况

一、政区概括

(一)、名称来历:荆角乡政府驻地原名青茶乡,解放初期分为杉树乡、角口乡、青茶乡、荆竹乡。1992年撤并建又把荆角土家族乡和杉树土家族乡合为荆角土家族乡,由荆竹乡和角口乡合一而取名荆角乡。

(二)、地理位置:荆角土家族乡位于德江县城北部,与沿河县土地坳镇接壤,地处东经108°04′—108°13′,北纬28°19′—28°27′,东西长15.15千米,南北宽15.10千米,隶属贵州省德江县,乡人民政府驻地在荆角社区,邮政编码565200,电话区号:0856。距离县城18公里,位于326国道线167公里约120米旁。

(三)、政府驻地:乡人民政府驻地位于荆角社区(青茶坝)。

(四)、政区沿革:解放前荆角属于杉树乡,当时分成七个堡,分水属于杉树乡的一个堡,隶属稳坪区。解放后初期,荆角属杉树乡,分水属杉树乡的一个村,1955年分为杉树乡、角口乡、青茶乡、荆竹乡、分水乡隶属稳坪区。

1955年钢铁运动又把角口乡,荆竹乡、杉树乡合为荆角人民公社,人民公社设在水桶口,隶属稳坪区。

1963年把荆角人民公社又分为杉树人民公社和荆角人民公社,人民公社设在青茶坝(现在政府所在地),隶属稳坪区。

1988年改为荆角土家族乡和杉树土家族乡,隶属稳坪区。

1992年撤并建又把荆角土家族乡和杉树土家族乡合为荆角

土家族乡,隶属德江县。

撤并后,荆角土家族乡分为三个管理区,即杉树管理区、角口管理区、荆角管理区。杉树管理区所辖杉树、尖山、训山、青龙、白果、柏杨、牛角七个村;荆角管理区所辖茶寨、茶山、青茶、青球、燕子、岩底、新坑七个村;角口管理区所辖关林、角口、水溪三个村。

2007年撤小村合大村后,全乡设六个村,即尖山、训山、青龙、杉树为杉树村,白果、柏杨、牛角合为柏果村,青茶、茶寨、茶山合为三茶村,青球、燕子、岩底合为岩底村,新坑、水溪合为新坑村,关林、角口合为角口村。

2010年撤大村建小村后,全乡分为15个村,一个社区。

(五)、政区划分:2011年末辖荆角社区、茶山村、茶寨村、杉树村、尖山村、训山村、柏杨村、白果村、牛角村、官林村、角口村、水溪村、新坑村、岩底村、青球村、燕子村等16个村(社区),领导16个村(居)民委员会。下设121个村(居)民小组。

(六)、人口面积:2011年末全乡总人口为1961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00人,占总人口的1.02%,流动人口4749人。总人口中,男10166人,占51.84%。女9445人,占48.16%:14岁以下5039人,占25.7%;15-64岁13398人,占68.32%;65岁以上1372人,占7%。总人口中以土家族为主,占99.8%。汉族34人,占0.17%。2011年人口出生率11.11‰,人口死亡率101‰;人口自然增长率5.98‰.

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5.15千米,南北宽15.10千米,国土面

积97.65平方千米,其中,陆地97.17平方千米,占99.5%。水域0.48平方千米,占0.5%。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00人。

二、自然条件

(一)、地形地貌:全乡境内以母岩以碳酸岩、沙页岩地貌为主,最高海拔1160米,最低海拔410米,相对高差750.6米。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二)、气候:境内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5℃,≥10℃,有效积温5162.2℃,年日照时数927.2小时,年降雨量1340.5毫米,全年无霜期292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水热同季。适宜发展综合农业,农作物以一年二熟至三熟为主。

(三)、水文:境内河道长度共计46千米,由马蹄河、角口河、杉树河分成三个支流,流量较大。

(四)、矿藏及其他自然资源:境内有已经查明可开采的矿石资源,煤炭资源,青球莹石矿,和尚未开发白果莹石资源。

境内农特产品丰富,其中官林绿茶、官林莎甜柚、柑桔、新坑石磨玉米面、尖山黑豆、青豆、鸳鸯豆、杉树芝麻、水溪花生、白果黑山羊等农产品已远近驰名。

(五)、自然灾害:境内由于受地形的影响主要有旱灾、火灾、地质滑坡等自然灾害。

三、经济概括

(一)、农业:境内有耕地面积914公顷,其中田448公顷、土466公顷,25度以上陡坡耕地187公顷,人均占有耕地面积0.72亩;境内农特产品丰富,其中官林绿茶、官林莎甜柚、柑

桔、新坑石磨玉米面、尖山黑豆、青豆、鸳鸯豆、杉树芝麻、水溪花生、白果黑山羊等农产品已远近驰名。

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黄豆、小麦、花生等农产品。

经济作物主要有:经果林(李子、柑橘、柚子、核桃、橙子、柿子、桃子、板栗等)油菜、茶叶(2011年3000亩)、蔬菜1000亩(大棚蔬菜3座)、烤烟(2011年完成2600亩)葵花300亩。

畜牧业主要有:生猪、羊、牛为主。发展科技扶贫种草养羊项目78户。

渔业:河流中鱼类品种多,繁殖快,主要草鱼、鲤鱼、鲫鱼、螃蟹等。2004年建成的马蹄河休闲山庄已成为县城居民漂流、垂钓、休闲的理想场所。境内可养殖15亩的水产业养殖。

(二)、工业:目前境内工业有石材加工厂、电站、沙场、茶叶加工厂等小工业。

(三)、商业外贸:主要有果蔬产业外贸。

(四)、财政金融:2011年财政总收入为733,180元,完成预算数的95.21℅。其中1、烟叶税683,180元;耕地占用税50,000元。

四、社会发展

(一)、文化艺术:有文化站3个、闭路电视覆盖1个村,地面卫星接收网络覆盖全乡各村;电影放映单位一个,每年放映100余场次;有民间艺术表演队一个(傩戏和民间花灯艺术表演队一个),有的傩戏表演人员还参加县傩戏团出国表演(傩戏表演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6个村(社区)配有农家书

屋。

(二)、教育:有九年一贯制学校一所,片区完小2所,公办教学点8所,民办教学点1所,基本实现了“普九”,中小学生在校生2434人。

(三)科技:无

(四)、医疗卫生:有卫生院1所,片区医疗点2个,卫生技术人员10人,有15个村卫生室,乡村医生27人。

(五)、体育:各学校都配有一定的体育场所,体育事业发展乐观,有从事体育教学的教师12人。2011年荆角学校申报了修建体育场,目前正在施工。

(六)、广播电视:闭路电视覆盖1个村,地面卫星接收网络覆盖全乡各村。各村都配备了广播喇叭。

(七)、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方面,到2011年末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51户140人,支出24802元;农村低保户1862户3401人,支出2730115元。

自然灾害受灾人口2300余人,其中地质灾害58户,转移安置58户。

乡政府有便民服务中心一个。各村相应成立了便民服务中心。

乡政府成立了社会救助工作站一个在乡民政办。

2011年末社会养老保险共计1720人,支付金额94600元。

五、基层设施

(一)、交通运输:326国道和303省道穿境而过,16个村全部通公路,总里程61.7千米。有辖区到县城的公共汽车(杉

树至德江)3辆,保障了客流运输。

(二)、邮政电信:辖区内有邮政点一个,一名专职邮递人员从事邮政工作。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20公里。电信通讯服务点三家(电信、移动、联通)都覆盖全乡。辖区内有光钎宽带接入,有互联网终端接入。

(三)、能源:辖区内有煤矿、莹石矿等矿石资源。有发电企业两家,分别为角口电站和新坑电站。角口电站已在使用,新坑电站将于2012年底投入使用。

六、名胜旅游

(一)、风土人情:荆角乡傩戏文化历史悠久,有傩戏人员10余个,有的还是县傩戏协会的,曾经出国参加过表演。

(二)、土特产品:主要名优特产有:冬酒、冬笋、春笋、生姜、仔鸭、腊肉等,空心李子、黑桃、柑橘、茶叶土茅台—麻糖水(酒)等。

麻糖水:是土家族人用大米、玉米或薯类等蒸煮发酵装坛精心制作而成。麻糖水酒精度一般在15度左右,糖度在35度以上,土家人在农忙时署热天喝两碗麻糖水,既解口渴,又提神充饥,因味道、口感好亦称麻糖水为“土茅台”。

(三)、风景点:有十里马蹄河地质公园休闲旅游景点。

名胜古迹:著名的石层坝明代古墓群、杉元古龙门、官林贡茶(茶园)、马蹄溪峡谷景区是聚集休闲、旅游、垂钓的好去处。

石阡县花桥镇概况

石阡县花桥镇概况 一、基本概况 花桥镇位于石阡县东北部,地处东经108°20′14″,北纬27°32′03″,海拔高度614米,东与石固乡相连,西邻汤山镇,南与枫香乡接壤,北靠坪地场乡。东西长17.25千米,周长51.5千米,国土总面积97.25平方千米。镇政府驻地距县城19公里,305省道穿镇而过,村级公路纵横交错,交通十分便利。全镇下辖5个行政村,16个自然村,134个村民组,4726户,年末总人口18699人,其中少数民族1.6万人,非农业人口0.1万人,农业人口1.7万人,人口出生率9.99‰,人口自然增长率3.79‰,计划生育率93.41%,劳动力资源13119个。人口密度145人\平方千米。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有仡佬、侗族。镇政府驻地花桥村,花桥镇所在地单位37个,镇直事业单位21个。全镇有干部职工96人,其中男73人,女23人,工人12人。本科以上文化8人,大专以上文化80人,大专以下文化12人。现有各类学校17所,在校学生2100人,教师165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有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1873座,电视覆盖率达98%;移动、联通通信基站各两座,手机网络覆盖率85%;有卫生机构(卫生院、室)共17个。各类加工厂36个。森林覆盖率36%。 旅游资源丰富,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偶戏”,深受中外人士的青睐;有美丽多姿的自然风光----施场温泉,

温泉沁人心脾;侗族仡佬族翘角楼村寨风光,“天然氧吧”----五峰山森林公园;花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是旅游休闲和投资的最佳地。 二、行政区划 (一)建置 1992年撤区并乡以前,花桥镇作为区政府所在地,辖现在的石固乡、坪地场乡。区政府所在地驻现在的花桥镇。撤区并乡后成立了独立的花桥镇人民政府,同时相继成立了七所八站,从撤并建以来,花桥镇的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到2007年底GDP为3711.7万元,比上年增长7.8%,实现人均纯收入1188元,比上年增长4%。镇内人口密度较小,居住集中,便于管理,是一个典型的农业镇。近几年的发展速度较快,特别是以小城镇建设为龙头,带动了其他基础性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组组通电话,人畜饮水难的问题也得到了妥善解决。并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抓好“六个重点,一个发展”即烤烟生产、种植业、畜牧业、茶叶、小城镇建设、社会治安、旅游业发展,以促进全镇经济的协调发展。该镇是平安乡镇、普法先进乡镇、治安模范乡、平安乡镇。 以水、电、路为主体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顺利完成了农电网改造、程控电话、移动通讯、加密电视和城乡电视联网等已为民所用;自来水日供水量75吨,全镇通公路里程

石阡县五德镇概况

五德镇概况 五德是一个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的乡镇,因过去治所位处贵州古夷州与古思州重要驿道上的小鸡公,而鸡具有“文、武、勇、仁、信”五种美德而得名。我镇位于石阡县东南部,地处东经108°、北纬27°,东西长16.65千米,南北宽14.5千米,周长61.5千米,全镇行政区域总面积132.24平方千米,耕地面积3356.5公顷,平均海拔812米。东连青阳乡,西接坪山乡,南交岑巩县、镇远县,北邻枫香乡,距县城30公里,到玉屏98公里,离铜仁170公里,石岑公路穿镇而过,素有石阡“东大门”之称。全镇辖20个村,1个社区,居住着汉、侗、苗、仡佬、土家等10多个民族,共136个村民小组,5024户,总人口18086人,其中农业人口17477人,青壮年劳动力10851人。 全镇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属半高山丘陵地势、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5℃,年平均降雨量为910-1000毫米,森林覆盖面广,自然生态良好,空气清新,无工业污染。独特的气候地理环境,孕育了这里特有的物产,造就了石阡独一璀璨的高原明珠。 镇党委政府紧扣“两加一推”主基调,按照“稳中求快、快中保好”总要求,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

着力做好三个核心区、三个产业带、三个重点建设,现初步形成了以茶叶、水果、烤烟三大产业为主,特种养殖、生态旅游、中药材等新兴产业为辅的“3+X”产业发展模式,依托苔茶之源、最美茶乡、桃源五德三张名片,倾力将五德打造成为茶叶重镇、水果名镇、烤烟强镇。 这里是苔茶之源塑造茶叶重镇 古苔茶母树、古老的茶叶加工器具,茶灯、茶歌、茶祀等茶文化,从明代出产贡茶到周恩来总理的题词“茶叶生产·前途无量”,就是“苔茶发源地”“贵州最美茶乡”名号的有力见证。而石阡苔茶是中国屈指可数的茶树良种,是制作高档绿茶最理想的品种。它具有栗香持久,滋味醇厚甘爽,色泽绿润、叶肉肥厚,汤色黄绿明亮、耐冲泡、匀齐不散脱的特性,经农业部检验,芳香物质含量丰富,富含锌、硒、钾等有益物质。 我镇采取“政府引导、企业示范、群众参与、政策扶持”的模式大力发展苔茶产业,努力将五德茶业推广到更高更大的平台上,塑造为茶业重镇。现有苔茶20800亩,2011年率先在全县实现了人均1亩茶的发展目标,现正在向人均2亩茶共3万亩茶园的目标迈进。现有幼龄茶园面积12000亩,可采茶园面积8800亩,产量达13379公斤,产值800多万元,带动了1万余人致富脱贫,实现茶农增加纯收入4000余元。初步形成了大桥至新华到地印20公里长的苔茶产业带和地印黑滩万亩生态苔茶示

锚杆框架植草护坡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贵州省江口至瓮安高速公路锚杆框架植草护坡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安江高速公路TJ1B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2014年3月

目录 第一章编制说明 (1) 1.1 编制依据 (1) 1.2 编制原则 (1) 1.3 编制说明 (1) 第二章工程概况 (2) 3.1 施工工艺 (3) 3.2 施工准备 (4) 3.3 钻孔 (5) 3.4 清孔、验孔 (6) 3.5 锚杆安装 (6) 3.6 锚杆孔注浆 (8) 3.7 锚杆拉拔试验 (8) 3.8 框架梁施工 (9) 3.9 三维植被网植草 (10) 第四章质量保证措施 (10) 第五章安全保证措施 (11) 第六章文明施工及环境保证措施 (12) 6.1 文明施工的措施 (12) 6.2 环境保证措施 (13)

第一章编制说明 1.1 编制依据 (1)安江高速公路TJ1B合同段施工图; (2)我国现行公路、桥涵工程施工规范及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1、《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O-2006; 2、《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E40-2007; 3、《公路工程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T019-98; 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50-2006; 5、《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018-97; 6、《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3)现场实际情况和通过调查所掌握的有关资料信息。 (4)我公司的综合实力、机械设备能力、技术力量和多年来类似工程建设所积累的丰富施工经验。 1.2 编制原则 (1)严格遵循招标、投标文件的内容及设计文件要求,确定本工程的创优规划,并据此来编制施工方案。 (2)仔细考察工程实地,认真研究招标、投标文件、设计图纸和有关规定,充分考虑本桥的特点、场地、交通、水文、运输、料源、民情、水电供应、气候等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编制。 1.3 编制说明 本项目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速度80Km/h。其余技术标准按交通部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采用

农村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农村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以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为例 摘要 我国农村社区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建设文明、和谐的农村社区,统筹城乡全面发展,推进农村社区民主、和谐,在我国政治经济全面发展的新时期,健全和完善农村社区管理制度具有跨时代意义。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农村社区建设起步晚,农村社区管理尚处于实践探索阶段,农村社区管理还存在不少问题,社区管理中居民参率低、居民决策权利缺失、社区管理观念落后、民主制度不健全,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县农村社区的发展。文章立足于我县的政治经济发展,运用政治理论、管理理论、公共事业理论,法律法规,比较全面地研究了我县农村社区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然后分别从民主参与、管理体制改革、基础设施建设、耕地保护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我县农村社区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社区管理,互助土族自治县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rural community management and strategy—— to mutual aid minority autonomous county in qingha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ABSTRACT Rural community management in China's ultimate goal is to build socialism civilization harmonious rural community, as a whol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promote rural community democracy, harmony, in the new period of China's political and economic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improve and perfect the rural community management system has the cross time significance. Late mutual minority autonomous county in qinghai province rural community

演池乡政区概况

一、政区概况 演池乡为铜川市耀州区辖乡。原属铜川市辖。1949年设演池乡,1958年为管理区,1964年建公社,1965年划归耀州区,1983年复设乡。辖上龙、演池、西头、孝慈、南头、刘寨、吕村、寇家坳、新兴、莫火、寇家原、神湫、范村、郑家河14个村委会。演池乡因曾政府驻地在演池村而得名。演池乡位于耀州区东北部,东连铜川市王益区王家河乡,西接石柱乡,南邻王益区黄堡镇,北靠瑶曲镇。总面积84平方公里。全乡辖14个村59个村民小组,2773户10242人。乡机关驻地干桥庙,占地面积约8000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600多平方米。 二、自然条件 演池乡为半山半平原地区,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原面破碎。北部山区多为森林覆盖,南部石灰石储量丰富,建材企业众多。演池乡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昼夜温差大。夏季常有冰雹灾害,雨季易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 三、经济概况 2011年,演池乡全乡工农业总产值现完成5.2063亿元。其中: 1、全乡中小企业总产值(属地统计)完成4.47亿元,占计划任务的85.96%;规模以上企业产值完成0.889亿元,

占计划任务的88.9%;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完成0.88亿元,占计划任务的88%。 2、农业总产值完成7363.4万元,占计划任务的91.23%;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063万元,占计划任务的88.58%。 3、全年地方性财政收入完成90.98万元,占计划任务的88.73%。 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91万元,占计划任务的76.36%。 5、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6534元,较去年净增1400元,增长27.27%。 四、社会发展 2010年演池乡新建了文化站,配备了1万册图书、7台电脑、音响设备、投影仪、30余套体育活动设施,通过多方筹措资金,先后建成新兴村、上龙村、演池村、孝慈村篮球场5个;建成演池村、西头村等5个村的科技书屋。每年举办丰富的文艺活动,并多次举行各种体育竞赛项目。 根据市、区有关规定,结合我乡实际现实施撤校并点及校建工作,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教学。演池中心小学综合楼、宿办楼、生活用房等项目建设完工交付使用,规划建筑面积1395.65平方米,预计投资184万元;孝慈小学已完成综合楼,生活用房等项目也在积极施工当中,规划建筑面积877平方米,总投资112万元。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积极协调规

【推荐】加油站营业执照经营范围样本-优秀word范文 (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加油站营业执照经营范围样本 篇一:6、企业安全档案模板(加油站版) 制定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安监局 ** (加油站名称)安全档案(加油站整体照片)天津市滨海新区安监局第一分局(或功能区安监局)中介机构 目录 1.企业基本信 息 .................................................................. .................................................. - 1 - A.企业简 介 .................................................................. .......................................................... - 1 - B.企业基本信息 表 .................................................................. .............................................. - 1 - C.企业平面 图 .................................................................. ...................................................... - 1 - D.安全管理网络 图 .................................................................. .............................................. - 2 - 2.检查报 告 .................................................................. .......................................................... - 3 - A.企业不符合项及整改情况汇总 表 .................................................................. .................. - 3 -

互助土族自治县资源简介

互助土族自治县资源简介 [来源:本站 | 作者:原创 | 日期:2011年5月18日 | 浏览831次] 字体:[大中小] 互助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总面积3423.9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700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3.5℃,属大陆寒温带气候。县辖19个乡镇294个行政村。总人口37.05万人,有汉、土、藏、回、蒙等12个民族,其中土族6.9万人,占总人口的16.9%,是全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 ——农产品资源。互助县是青海省农业大县,全县有耕地105万亩,农作物有小麦、青稞、碗豆、油菜、土豆等。由于地理特征和气候条件独特,互助县的蚕豆、豌豆、土豆和油菜籽质优量大,年产量居海东地区首位。“三豆一油”是主要的农产品资源。 ——畜产品资源。互助县有天然草场和人工草场114万亩,可食性鲜草、秸杆、农副产品料、酒糟、饲料粮、种植优良牧草,为养殖业提供了优良的条件。生猪品种好,肉质佳,口味鲜。牛羊膘肥体壮、皮质高、肉味美。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38%以上,现已成为全县农村经济支柱产业和主要经济增长点。 ——矿产资源。到目前为止,已发现40个矿种,139处矿床点,其中:金属矿种有铁、锰、铜等7种;建材及非金属居多,主要有:煤碳、芒硝、硫铁、岩金、石膏、磷、白云岩、粘土、石灰岩、红柱石、玄武岩等29种;燃料矿种有煤、油页岩及其它矿种。目前,正在开采的有煤、硫铁、石灰岩、石膏等,其中石膏的探明储量达1.3亿吨,硫酸钙含量为98%;石灰石的探明储量为1.7亿吨,氧化钙含量54.85%左右;芒硝的探明储量为6亿多吨,硫酸钠含量32.9%左右;石英矿储量为1068万吨,二氧化硅含量98%左右;白云岩储量有1218万吨,氧化镁含量26%左右。

土族婚姻与家庭生活变迁调查_以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土观村为个案_祁进玉

第38卷第3期2012年7月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QINGHAI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 VOL .38NO .3 July .2012 本文系中央民族大学“国家211工程”课题“甘青多民族地区民族关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参与课题调研的有:陈嵩,邓歆怡,裴恩皓。 收稿日期:2012-03-15 作者简介:祁进玉(1970-),男,土族,青海互助人,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甘宁青 民族文化研究、教育人类学。 土族婚姻与家庭生活变迁调查 ———以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土观村为个案 祁进玉 何润润 何清颖 付 越 (中央民族大学,北京100081) 摘 要:本文以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乡土观村的婚姻家庭现状调研为切入点,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择偶 标准、通婚范围、婚姻状况、人口结构、性别角色分工等角度来探究土族婚姻家庭现状,深度分析当地土族婚姻与家庭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变化的趋势。 关键词:土族;婚姻家庭;生活变迁;族际通婚中图分类号:K89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227(2012)03-0033-06 2011年,我们对青海省互助土族的婚姻和家庭 进行了田野调研。本次调研从婚姻家庭形态、择偶标准、婚礼仪式的变化、通婚情况、结婚年龄、婚姻状 况、家庭形式、人口结构、生育子女数目、家庭性别角色分工等方面,对当地土族婚姻家庭情况做了全面而客观的了解,并通过历时性的比较研究,揭示了现代化背景下土族婚姻家庭的变化规律。本次实地调查主要采取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即在采用文献研究法对大量的相关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的基础上,采用参与观察法体验当地村民生活,与村民建立良好的个人关系以便进行访谈;最后利用结构式访谈法收集的资料,选出家庭形式和婚姻形态比较典型的样本进行深度访谈。 一、婚姻情况 (一)人口、婚姻状况 根据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乡派出所的数据,土 观村有户籍人口1016人,加上未迁或未上户口的居民,实际人数远比这个数字多。根据我们走访所搜集的资料显示,土观村的总人口为1050人。婚姻状况分为未婚、 已婚、离婚、丧偶、再婚(丧偶再婚、离婚再婚)以及未婚同居等六大类。 其中未婚人数为407人,未婚率38.8%;已婚人 数为498人, 已婚率47.4%。根据1983年实施的《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关于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 婚姻法〉的补充规定》。该自治县的土族、藏族、回族等少数民族的法定结婚年龄,男性为20岁,女性为 18岁。近年来,早于法定年龄结婚的人越来越少。该村离婚人数为18人,大部分离婚的夫妻是通过法院仲裁来申请离婚的,很少有人通过民政部门协商解决。离婚一般由女方提出,大部分因丈夫长年在外打工,留妻子在家务农和操持家务,她们负担沉重, 手头可支配的现金很少。总的看来,土观村的离婚率较低。现有人口中,丧偶人数为43人,大多数丧偶的人都保持单身,并与子女同住,由后代赡养。再婚人数共为21人,其中丧偶再婚5人,离婚再婚 的16人。在调查过程中, 我们了解到,在离婚的人中,女性比男性更容易组建新的家庭,带女儿的女性 比带儿子的更容易嫁出去。究其原因,因为离婚的男人大多上了年纪,钱也不多,不容易找到妻子;带儿子的妇女,由于儿子将来娶媳妇需要花费不少的钱, 自然成为父母再婚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调查发现,该村婚姻家庭状况最独特的是有不 3 3

林西概况

林西概况 一、政区概况 1、政区位置 林西县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北依大兴安岭,南襟西拉沐沦河。地理座标为东经117度37分至118度34分,北纬43度14分至44度15分。县域四邻是辽阔无垠的大草原,是典型的移民聚居地区。 2、政区沿革 1908年清王朝“移民实边”正式建县,先称巴西,后定为林西。1945年中共林西县委员会、林西县人民政府成立,隶属热河省,1949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1969年划归辽宁省,1979年重新划归内蒙古自治区。 3、政区划分 全县辖7镇、9乡、3个国有林场、1个国有农场、1个国有牧场。 4、政区面积 全县总土地面积3933平方公里,东西蜿蜒73.5公里,南北跨距117公里。 5、政区人口 林西是一个移民县和多民族聚居的县,全县总人口23.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8.5万人,占总人口的78%;汉族人口22.3万人,占总人口的94%,有汉、回、蒙古等11个民族。 6、政区自然特征 林西县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4.2度,年平均降水量379.7毫米,年平均无霜期125天。 二、资源状况 1、农牧业资源 林西是传统的农牧业结合地区,拥有丰富的可供充分拓展的农畜产品资源。全县山杏林保存面积达70万亩,内蒙野果保存面积达5万亩。年肉牛饲养量达到10万头,肉羊、绒山羊饲养量达到40万只,肉鸡饲养量达到400万只,并有内蒙古交易量最大的“统部北方活畜交易市场”。皮张、绒毛、肉产品、林产品、草业、食用菌、蔬菜瓜果、杂粮杂豆等资源富集,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各类产业基地,亟待开发利用。境内野生植物资源富饶。野生植物有600余种,以灵芝、野菜、沙棘为主的20多种植物,具有较高的经济利用价值。药用植物有知母、甘草、黄芩等130多种。 2、矿产资源 林西县是一方资源富庶的宝地,矿产资源储量较大,尤以有色金属为最。现已发现具有工业价值的黑色、有色金属、稀有金属12种,化工、建材、能源、矿泉水等非金属12种,矿床、矿点、矿化点124处,遍布全县16个乡镇,已探明金属矿床含量500多万吨,非金属矿床含量6000多万吨。其中,已探明储量的铜金属量17.84万吨,锡金属量4.1万吨,铅金属量6.6万吨,锌金属量36.2万吨,银金属量1332吨,萤石储量50万吨、石灰石储量50万吨,黑色花岗岩矿石储量132万立方米,钨、钼等金属和煤、叶腊石、水晶石、大理石等非金属的储量也较为丰富,此外,还有大量的石材、黄粘土、矿泉水以及其它未计算储量的矿体,有待于开发利用。 3、地理资源 林西境内有大小河流15条,总流域面积3785平方公里,西拉沐沦河、查干沐沦河、巴尔汰河、嘎斯汰河等河流穿境而过。境内群山绵延,川谷纵横,九佛山、三楞子山、大冷山、北大山等自然风光景致优美,气势恢宏。遍布境内的文物古

贵州石阡南安山水库工程勘察大纲

1 工作依据及目标 1.1工作依据 (1)合同:贵州省石阡县人民政府(甲方)与我公司(乙方)签订的的《贵州石阡县南安山水库勘察设计合同》。 (2)规范:《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L55-2005)、《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测绘规程》(SL299-2004)、《水利水电工程钻探规程》(SL291-2003)、《水利水电工程物探规程》(SL326-2005)、《水利水电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SL251-2000)等并参考其它相关规程规范。 (3)前期阶段勘察资料、查勘报告、专业任务书等。 1.2目标 (1)质量目标:严格按照行业规范和技术标准进行地质勘察作业,技术成果质量优良,产品和服务让用户满意。 (2)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工作过程中活动、产品和服务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无重大环境污染及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发生,不发生相关方重大投诉,相关方满意率90%以上。 1.3勘察阶段 根据合同要求,贵州石阡县南安山水库工程勘察包括项目建议书、可研、初步设计三个阶段的勘察。 2工程概况及工作条件 南安山水库位于石阡县东南五德镇的五德河上游,主要功能是为有效解决石阡县东南部的五德镇居民生活、生产发展用水问题,同时也作为五德镇后备水源。水库设计正常蓄水位835m,相应库容216万m3,死水位812.00m,死库容7.2万m3。设计洪水位836.12m,校核洪水位836.47m。有效库容(调节库容)175万m3,年可供水量315万m3。 本枢纽工程按库容确定规模属小(1)型工程,工程等别为三等。

南安山水库位于五德镇东面的岩底下沟谷内,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乌江右岸的一级支流石阡河支流五德河上游。根据地形地质条件以及水库淹没条件,坝址位于南山寨子下游狭窄河段,坝址以上集水面积8.4km2。水库两岸无低邻谷存在,无低邻谷渗漏问题;NNE 向断层从左岸分水岭外围的五德镇通过,离盆库最近约0.8km。库盆未受较大断层破坏,岩层为单斜构造,总体倾向NW(左岸偏下游),倾角15°左右。岸坡岩层缓倾,整体稳定性较好;基岩岩质较软,风化深度较大,适当处理可以建坝。 工作区位于山区,山高坡陡,植被茂密,覆盖严重,工作条件较差。坝址区有土石路与外界相连,交通条件一般。 3 基本地质条件 贵州省石阡县南安山水库工程区地处黔东南高原中低山峡谷地带,地势总体南高北低。一般海拔高程780~1100m之间,区内最高点上南山高程1100m,最低点坝址下游高程800m,相对高差200~300m,属低中山地貌。 本区大地构造单元属扬子准地台(Ⅰ)--黔东台隆(Ⅰ1)石阡断块区(I1B2) 。区内出露的地层岩性包括下元古界板溪群(Pt)、中元古界震旦系南沱组(Z)、下古生界寒武系高台组、娄关山群(∈2-3)、下奥陶系桐梓组、湄潭组(O1)和第四系(Q),主要岩性有白云质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碎屑灰岩、钙泥质页岩及砂质页岩等。 测区无地震活动记载,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1年02月发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值为0.35s,相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 根据测区1/20万地质资料以及对各构造形迹的勘察和历史调查等进行综合分析:该区无晚更新世以来的活动性断裂存在,说明该区地壳运动属上升的相对稳定时期。经调查沿区域断层分布的第四系沉积物中,无断层活动迹象,区域构造稳定。 贵州省勘测院于2007年月完成了该水库的流域规划工作,外业工作主要为地质调查,基础资料较少,利用程度低。 4工作重点和难点 根据查勘和分析前期规划阶段成果,本阶段勘察工作主要围绕以下工作重点开展:

消防安全教育主题火教案

消防安全专题教育 ——火教学说课稿 孙艳玲 今天我说的安全专题教育的内容是“火”,我将主要从“说背景、目的、内容、过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下面我逐一作简单的介绍: 一、说班会背景:最近几年来,一些地方的学校安全事故陆续发生,而且重大恶性事故增多。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社会治安情况复杂,很多事故是“天灾人祸”所致;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家庭、学校对孩子安全教育不够,学生自身的安全意识淡薄导致,为了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学校甚至班级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加强安全教育工作。 二、说专题教育的目的:通过开展以“火的世界”为主题的安全知识教育课,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防范消防安全事故的能力,最大限度消除学校安全事故隐患,懂得并会用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识,并能做到时时处处注意安全。 三.学生情况: 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大脑完善的关键时期,正是行为意识的塑造期。他们虽然通过身边的事例及以前所学的知识对消防安全有了初步的概念,但他们的行为却不够强化,经常是因为玩心重而在玩火。所以希望通过本堂安全教育课能让学生时刻提高警惕,对消防安全有一个更全面、全新的认识。 四.说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火灾事故案例、学生讨论等形式引起同学们对消防安全的重视。 2、了解火的用处和危险;知道玩火会导致怎样的危害,杜绝玩火。 3.重视安全,珍惜生命。 五、说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了解火的用处和危险;知道玩火会导致怎样的危害,杜绝玩火。 六.说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通过火的用途和火的危害作对比,采用观看一些交通事故的真实事例图片、及一组真实的数据来说明消防安全的必要性。通过认识一些消防标志和学习一些消防安全知识让学生有些初步的了

中国56个民族介绍

中国56个民族 1、满族; 2、朝鲜族; 3、赫哲族; 4、达斡尔族; 5、鄂伦春族; 6、鄂温克族; 7、蒙古族;8、回族;9、东乡族;10、保安族;11、撒拉族;12、土族;13、裕固族;14、俄罗斯族;15、乌兹别克族;16、塔塔尔族;17、锡伯族;18、 哈萨克族;19、克尔克孜族;20、维吾尔族;21、塔吉克族;22、藏族;23、 珞巴族;24、门巴族;25、纳西族;26、彝族;27、普米族;28、白族;29、 傈僳族;30、怒族;31、独龙族;32、景颇族;33、阿昌族;34、德昂族;35、佤族;36、拉祜族;37、布朗族;38、傣族;39、基诺族;40、哈尼族;41、 京族;42、黎族;43、毛南族;44、壮族;45、仫佬族;46、瑶族;47、侗族; 48、苗族;49、水族;50、布依族;51、仡佬族;52、羌族;53、土家族; 54、畲族;55、高山族;56、汉族 中国56个民族简介 1、满族 满族分布在全国各地,其中以辽宁省为最多。 使用满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有南、北2种方言。由于与 汉族混居、交往密切,因而现在满族人都习用汉语,只有少数偏远的聚居村屯,还有少数老年人会说满语。16世纪末,在蒙古文的基础上创制了满文。现在满 族人都用汉文。 满族人曾信仰多神的萨满教,现已消失。 2、朝鲜族 朝鲜族人主要分布在吉林省,其次在黑龙江省、辽宁省,还有些散居于内蒙自治区。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最大的聚居区。绝大多数朝鲜族人使用朝鲜语和

朝鲜文。朝鲜语属阿尔泰语系(尚未有定论),有6种方言。 朝鲜文是朝鲜李朝世宗主持下,于1444年创制的拼音文字。 信教的人很少,只有极少数人信仰佛教或基督教或天主教。 3、赫哲族 主要聚集在黑龙江省同江县、饶河县、抚远县,少数散居于附近县的一些村镇。使用赫哲语,属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有奇楞和赫真2个方言。现在只有五六十岁以上的人还能讲赫哲语,其他人由于与汉族人的长期交往已都使用汉语,并使用汉字。原信仰萨满教,相信万物有灵。现已基本不信仰萨满教了。 4、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人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及附近旗县、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郊及附近县,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县。 达斡尔族人使用达斡尔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有布特哈和齐齐哈尔两种土语。其语言丰富,有大量反映渔牧狩猎农耕的词汇,其中有汉语,满语和鄂温克语借词,特别是汉语借词较多。 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主要使用汉文,少数人能使用满文,蒙古文,哈萨克文。 信仰萨满教,是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之大成的原始宗教。少数人信仰喇嘛教。 5、鄂伦春族 聚居在内蒙古和黑龙江交接处的大小兴安岭中,特别是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 使用鄂伦春语,属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支。 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

织篢镇推进中心镇建设的基本情况

阳江市阳西县织篢镇推进中心镇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概况 (一)基本情况 织篢镇地处阳西县中部,东与程村镇接壤,西连新墟镇、儒洞镇,南与溪头镇、上洋镇相邻,北与塘口镇为界,是阳西县城所在地,成为阳西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27个村委会、4个社区居委会,431条自然村,各村通电、通路、通水、通电话、通邮。镇域面积316.28平方公里,其中城镇建成区面积11.5平方公里,全镇户籍人口13.1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6万人,城镇人口4.55万人,城镇常住人口近10万人。 织篢镇属丘陵区,南面有龙高山,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织篢河横贯境内,从西向东汇入丰头河出南海。耕地面积8.6万亩,其中水田6.2万亩,旱地2.4万亩,年水稻种植面积9.3万亩,蔬菜种植面积6.5万亩,果蔗种植面积0.4万亩,水果种植面积4.2万亩,北运椒种植面积2.3万亩,海养滩涂面积1万亩。大小企业将近3000家,其中年产值上5000万元规模骨干企业23家,税收上100万元的企业16家。2011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GDP)达46.69亿元,三次产业比例27.65%,其中工业总产值23.56亿元,农业总产值8.12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239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994元。 (二)经济状况

1、农业生产情况 织篢镇山海兼优,海岸线长7.2公里,气候宜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常年温暖湿润,其特点是夏秋两季多台风、暴雨,冬季有霜冻,全年无霜期340天,是一个农、林、牧、副、渔五业并举的农业大镇,盛产的农产品有优质稻谷、蔬菜、北运椒、荔枝、龙眼、果蔗、黄皮;海产品有虾、蟹、鱼,已建成了东村、仓新蔬菜基地,坭河、平南肉猪养殖基地,东村海狸养殖基地,太平、牛岭果蔗基地,谷围、石埗、平南、金钩海养基地,蒲牌苗甫养殖基地等。特别是蒲牌北运椒生产基地,年种植面积达到2.3万亩,产量3.5万吨,年产值约6000万元,是我镇各种生产主要经济作物。渔业生产逐年提高,有大马力钢壳渔船206艘,2.1万千瓦,顺欣海洋渔业公司,自有渔船91艘,另外投资经营渔船200多艘,并建立了渔网厂和水产品深加工厂,实行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推进渔业产业化经营。2011年,蔬菜种植面积6.5万亩,果蔗面积0.4万亩,海洋捕捞1.03万吨,1.2亿元。 2、工业情况 我镇凭借县城镇的区位优势,利用县工业园对周边辐射作用,调控好工业用地,落实优惠政策,着力扶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已逐步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优势行业有五金、刀剪、帽袋、牙刷、皮袋、食品加工、电子玩具、竹器制品、工艺编织等。永光刀剪集团、

石阡县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实施方案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 实 施 方 案

第一章概述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石阡县2010年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 2、建设地点:大沙坝乡关刀土村任家寨生猪养殖小区、本庄镇沙坪村沙湾养殖小区、花桥镇冷水坝村堰塘养殖小区、石固乡楠桥村楠桥养殖小区、汤山镇顺发养殖场、花桥镇远帆养殖场。 3、建设性质:改扩建。 4、建设内容及规模:建设6个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改扩建标准化猪舍4600平方米,粪污处理池(坑)480立方米。 5、总投资:项目总投资130万元。其中:国家补助120万元,养殖场(小区)农户自筹10万元。 6、建设工期:一年(即2010年1月—2010年12月) 7、实施单位:石阡县畜牧兽医局 8、法人代表:卢仁富 9、产品方案:养殖场、小区主要采取自繁自养,主要产品为三元杂交仔猪和商品猪,项目实施后,达到年出栏商品猪3500头,创产值455万元。 二、实施单位基本情况 石阡县畜牧兽医局是县政府直属事业单位,为财政全额预算

拨款。其下属事业单位有动物卫生监督所、动物疫病控制中心、生态畜牧业草地发展中心、畜禽品种改良站、饲草饲料工作站、兽药饲料监察站、水产渔政站及畜牧渔业综合执法大队等。现有占地3亩的猪良种场和占地5亩的水产鱼种场,有办公用房1500平方米,职工住房3000平方米,汽车4辆,电脑16台,1个兽医疫病检测室及设备一套,建有冷链系统。全县18个乡镇均设有畜牧兽医站,共有专业技术人员119人,其中:县级45人,乡级74人;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36人,初级职称59人;全县87个村配有301名畜牧兽医防疫员,完全有能力保障项目的实施。 三、实施方案编制依据 1、《国务院关于当前稳定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国发[2009]25号) 2、地区发改局、地区畜牧兽医局《关于尽快编制2010年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小区)项目申报工作的紧急通知》。 3、《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标准》。 四、07-09年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建设情况 1、2007年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总投资115万元,实际完成投资115万元,占任务的100%,其中国家投资100万元,农户自筹15万元。建设地点为:大沙坝乡安家坝、中坝镇黄毛、本庄镇乐桥、石固乡松林坝建设4个生猪标准化

西宁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城市发展指导思想 高屋建瓴、把握全局;力求近远期结合、保持弹性;放眼未来、立足现实,坚持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努力促成西宁市经济社会发展新的跨越,保证西宁市经济快速增长,加强城市建设,增强城市竞争力和带动作用,逐步形成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逐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城市建设目标 将西宁建成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桥头堡、发展地区特色经济的主力军、各民族团结互助的模范城、青海人民安居乐业的现代化的美丽家园。 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近期到2005年,中期到2010年,远期到2020年,远景指2020年以后20年至30年。 城市性质与规模 城市性质:西宁是青海省省会,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多民族共同繁荣的高原名城。城市人口规模:2005年达到100万人;2010年达到110万人;2020年达到130万人。 城市用地规模:西宁市远期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控制在98平方米以内,西宁市主城区近期2005年用地规模为96.6平方公里,2010年用地规模为100.3平方

公里,远期2020年用地规模为128.4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 本次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为:西宁市区、市域范围内重要的水源地、水源保护区和正在建设的黑泉水库、自然生态保护区以及自然与历史遗产保护范围,以及鲁沙尔镇、多巴镇、甘河滩镇的规划范围,总面积约3930平方公里。 城镇体系规划 城镇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西宁市在各个区域层面,尤其是在海东地域经济中心的作用,协调城镇体系在西宁—兰州、西宁—拉萨两条轴线上的整体功能,建立结构合理、有机扩展的“核心—外围”体系。城镇体系发展建设的重点是:完善市域城镇体系结构,促使“核心—外围”体系的有效生长,建设特色文化和旅游经济职能,促使城市高级职能的强化和主体地位的实现。 城镇体系总体战略目标:建立一个适宜西宁市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等级规模完善、中间布局合理、功能组织协调的城镇体系结构。西宁市市域城市化水平2005年达到55%,2010年达到60%,2020年达到65%—70%。 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以西宁市区、鲁沙尔镇、甘河滩镇、多巴镇为点,以宁果公路、鲁多公路、109国道为线,组成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核心区;以环状核心区作为市域中心,以315国道、兰西高速公路、宁张线等为辐射轴,逐步形成大通桥头、湟源城关等市域次级发展极核;分别以大通桥头、湟源城关为中心,形成众镇拱卫的态势。 西宁市市域形成三大城镇经济区:西宁市—鲁沙尔—甘河滩—多巴,形成环状中心城市综合经济区,范围包括西宁市区、湟中与平安两县,以商贸、旅游、康体休闲、工业、农副产品生产与加工工业为主;以大通桥头为中心北部次级城

织篢镇政区概况

阳江·阳西?织篢镇篇?政区概况名称来历:织篢,因前人常聚在丹江河两岸用竹编织装衣物的篢而得名。 地理位置:位于阳江市阳西县中部。东与程村镇接壤,西连新圩镇、儒洞镇,南与溪头镇、上洋镇相邻,北与塘口镇为界。 政区沿革 明洪武元年至清代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368~1907年)织篢分属归善乡虔儒都二、三、四、六图;民国期间,织篢属阳江县第三区(1941~1946年)、第六区(1947~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6年),织篢仍为阳江县第六区。1957年撤区建乡,织篢称阳江县织篢乡。1958年撤乡建人民公社,织篢称阳江县织篢人民公社。同年12月并入大跃进人民公社。1961年10月称织篢人民公社。1983年撤销人民公社,织篢改称阳江县织篢区,1987年撤区建镇,织篢称阳江县织篢镇。1988年4月阳西建县,织篢改称阳西县织篢镇。2003年10月,织篢镇与蒲牌镇合并,仍称织篢镇。 政区划分 2011年,织篢镇辖石桥铺、太平、牛岭、黎昌朗 、仓新、岑村、东村、山塘、大泉、联甡、谷围、石埗、金钩、长岐、平南、联安、苏村、蒲牌、塘村、坭河、河南、大环、长江、冲口、上朗 、星光、胶庠等27个村委会及奋兴、兴华、西湖、蒲牌等4个居委会。

人口面积 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130423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65007人,城镇化率49.8%。另有流动人口2206人。总人口中,男性7118人,占54.6%;女生59239人,占45.4%;14岁以下21594人,占16.6%;15~64岁97072人,占74.4%65岁以上11757 人,占9.0%(上述人口计量单位常住人口超过5万人的用“万人”,保留两位小数点,5万人以下的“人”)。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13万人,2011年人口出生率11.61?,人口死亡率 5.39?,人口自然增长率6.22?。 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 地形织篢镇位于阳西县中部大部分处于丘陵区,小部分为盘地。境内最高峰龙高山位于镇西南部海拔803.4米,最低点位于石埗牛尾石村海拔1 米。 气候 气候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侯,常年温暖湿润,其特点是夏秋两季多台风暴雨,冬季有霜冻。全年无霜期340天。多年平均气节温℃,1月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年月日);7月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年月) 水文

酒厂简介

企业名称 青海互助青稞酒有限公司地址:青海省互助县威远镇西街6号邮编:810500 编辑本段企业简介 互助青稞酒独产于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青海互助青稞酒有限公司是“互助牌”青稞酒的唯一拥有者和使用者,是中华青稞酒的发祥地,也是全国最大的青稞酒生产基地。远在400余年的明末清初以前,互助民间就有以青稞为原料用土法酿酒的历史。这种土法生产的青稞酒叫酩醯酒,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地的酿酒工艺进一步完善,以当地盛产的青稞为主要原料酿造出了清香甘美、醇厚爽口的威远烧酒,并逐步形成实力雄厚的“天佑德”、“义永合”、“世义德”、“文玉合”、“义合永”等八大作坊,其中以“天佑德”酿酒作坊最为著名。各地商贾纷纷赶着骡马,翻山越岭来此驮酒,沿途闻香而来的买酒者络绎不绝,因此,民间曾流传着“驮酒千里一路香,开坛十里游人醉”的佳话。青海互助有限责任公司系国有大型(二档)企业,是集科、工、贸、服务为一体的企业集团。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资产总值3.27亿元,职工2180人。主要产品为“互助”牌系列青稞酒,配套产品有:瓶盖、纸箱(盒)、印刷品、畜产品等。“互助”牌青稞酒系列产品是该公司主导产品,已发展成为白酒、保健酒、饮料酒三大系列40余个品种,年生产能力达50000吨。 编辑本段产品特色 互助青稞酒以青藏高原特有的粮食作物青稞为原料,在继承古老传统生产工艺的基础上,引进现代技术装备,用无污染的天然优质矿泉水科学配料、精心酿造、久储自然老熟而成。产品具有清香醇厚、绵甜爽净,饮后头不痛、口不渴的独特风格,在强手如林的酒类行业中独树一帜,在西部民族地区享有盛誉。由于其“地理环境独特、酿酒原料独特、大曲配料独特、制酒工艺独特、产品风格独特”,青稞酒魂承传400年,至今兴盛不衰被全国酿酒专家誉为“高原明珠、酒林奇葩”。 编辑本段发展历程 1956年,政府以“天佑德”为主整合八大作坊,组建了互助县酒厂,1992年更名为青海青稞酒厂,1995年组建青海青稞酒集团公司,2001年企业通过改制更名为青海青稞酒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了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2005年7月17日,集团公司将优良资产进行剥离,并承担部分负债,以净资产3390万元作为国有股权,引进青海华实投资管理集团公司,共同组建了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青海互助青稞酒有限公司。“互助”品牌在2003年进行了第一次整体规划,明确了品牌管理的概念,制作了互助品牌的CIS规划手册,对互助品牌的外在推广形象进行了统一,确定了互助品牌的推广语“相聚时刻,豪情无限”。确定了一个品牌,一句推广语,一个推广画面,覆盖所有产品的品牌管理模式。同时在产品推广上有产品推广语。通过第一次的规划,互助青稞酒将销售迅速提升起来,并将商标、产品的对外形象进行了统一,逐步导入了CIS企业形象系统,确立了互助青稞酒的未来产发展的模式和方向。2005年,互助青稞公司进行了第二次规划,对互助品牌和天佑德品牌进行了分离,确定了天佑德作为互助子品牌进行发展的规划,并为天佑德设计了独立的标识和推广画面,明确了天佑德品牌独立发展的思路。同时对互助品牌进行了视觉的规划,确立了以石头作为视觉主要表现元素,并推行和贯彻了将品牌标识元素和产品包装、户外广告推广统一的品牌管理理念。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产品的开发和设计,将互助青稞酒的品牌规划提升到了更高的层次。最近,互助青稞酒进行了第三次规划,将互助品牌进行了分离,确立了母品牌和子品牌的关系,将互助系列产品和品牌规整进互助母品牌内,并在母品牌下独立运作天佑德、八大作坊、永庆和、互助四个品牌,并分别为四个子品牌制作了独立标识和推广画面。确立了根据不同消费人群来确定不同品牌、不同产品、不同的广告推广画面和用语的母子品牌管理方式,并首次使用了品牌管理工具对品牌进行管理和分析。在对各子品牌的标识进行规划后还对各产品的画面进行了设计,将各品牌的

相关文档